第9课 视频播放方法多 教案

第9课 视频播放方法多 教案
第9课 视频播放方法多 教案

第九课视频播放方法多

教学目标:

1.知道视频的采集方法

2.认识《暴风影音》。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视频的采集方法;认识《暴风影音》。

教学难点: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提升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知道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哪些设备采集视频?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学生看书自学,回答以下问题:

1、视频的采集方法

2、认识《暴风影音》

(1)播放本地视频

(2)使用《暴风影音》进行视频转码

三、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1、视频的采集方法

我们可以将摄像机拍摄的视频资料直接传输并保存在电脑中。视频的传输与导入图片相似。

2、认识《暴风影音》

双击桌面上的《暴风影音》图标,启动《暴风影音》。它的主界面可分为播放区、

列表区、“暴风盒子”3个主要区域。单击主界面下方的“列表”或“盒子”可以分别打开(或关闭)列表和“暴风盒子”。

(1)播放本地视频

单击“打开文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找到目标视频并单击“打开”。

(2)使用《暴风影音》进行视频转码

进入转码界面,添加视频文件。工具箱---转码---添加文件--选择文件---选择输出格式---开始

四、实践创作,展示评价:

我们如果指需要用到视频中的一个片段,可以使用《暴风影音》的视频截取功能从视频文件中截取片段。

五、梳理总结、拓展延伸: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本节课最有趣的内容是什么?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解决方法?你还想学习哪些知识?

学生活动:与教师、同学互相交流本节课的收获,探讨心中的疑问。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9课对外开放 课标要求: 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教学重点: 重点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难点 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它做出了什么样的历史性决策?(生回答),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上节课我们讲了改革,今天 我们来学对外开放。 2、出示目标(见课件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指导学生依据学案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学案见附件一) 三、交流助学: 环节一:同桌一对一交流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基础知识,纠错。解决最基本的问题。 环节二:小组质疑问答,四人一小组相互质疑,并进行解答。对于不能解答

的问题形成小组问题,提交问题单,准备在全班进行质疑展示。 环节三:全班质疑互辩,各小组之间相互解答疑难问题,主要追问。 四、自学检测 出示“自学检测题”,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指导学生强化记忆基础知识。 五、探究深学: 探究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师:阅读教材“经济特区的建立”一目,想一想:我国经济特区是在什么背景下建立的?最初的经济特区有那几个?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儿?党 和国家实行什么特殊的经济政策?收到了什么成效? 学生::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对外开放的步伐。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窗口”是深圳。特殊的经济政策: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 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教师出示史料: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教案设计

第9课对外开放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教学难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特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问题: 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最繁荣的时期是什么时期? 2.中国近代史上何时开始采取闭关政策? 教师小结: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从明朝中叶开始采取闭关政策。我国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就与古希腊有贸易往来,到了盛唐时期,已有了“丝绸之路”和七条国际海陆通道,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进一步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但是到了明朝中叶,为了躲避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的进犯,采取了消极闭关政策,直到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翻开了中国近代史屈辱的篇章。历史证明了封闭就会落后,开放才能发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多媒体出示歌词: 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 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 5.教师提问: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提示: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

第9课 对外开放 导学案(有答案)

第9课对外开放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2.知道对外开放格局逐步扩大的过程 3.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 【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汕头、 4个经济特区。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对引进、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1)年,开放了14个。 (2)1985年,把长三角、珠三角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 (3)1988年增设经济特区。 (4)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5)1992年,相继开放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4.形成了“———”的、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 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6.为我国参与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二、合作探究 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现代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三、练习巩固 1.下列城市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上海⑤厦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颂扬的历史人物是() A.孙中山毛泽东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已经发 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上海浦东开发区 D.海南经济特区 4.云南省属于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5.为了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于何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A.1991年1月 B.2001年1月 C.1991年12月 D.2001年12月 6.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个城市?经济特区是哪年开始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有哪几个?它“特殊”在什么地方?经济特区起到了什么作用?到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四、课后反思

《对外开放》教案

第9课对外开放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 用和影响;知道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 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 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 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 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教学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词: 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 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

《对外开放》教案

《对外开放》名师教案 一、课标内容 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大多出生于21世纪初,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对改革开放前的生活状况只是有所耳闻。他们对对外开放有所了解且有切身体会,但是对于中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以及对外开放的不同设置还不很清楚。但他们对全面对外开放后中国会面临哪些问题,对外开放对中国日后发展的影响非常关心。而且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学习及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的了解有助于其对对外开放格局知识的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活动及相关知识在政治教材中。这些都为他们学好本节课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课包含三个子目,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对外开放实行的两大战略。“引进来”和“走出去”。重点介绍了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及其特点。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方针之后,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政策性开放过渡到制度性开放,进人到深化阶段。它对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以及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史料探讨、识读地图、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基本史实; 目标2: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及作用,认识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重点、难点) 目标3:了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作用。 五、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歌曲中“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的“老人”指的是谁?“圈”指的是什么?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基本史实。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对外开放》导学任务单,任务一,《对外开放》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2)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 1.识读《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示意图,说出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

第九课-改革开放-教案(详细版)

第9课改革开放 【学习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前一节课的相关学习内容: 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这次会议上做出哪些重要决定? 生: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教师讲授,承上启下】: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们开始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新的内容——《改革开放》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相互合作的前提下,通读课本,结合导学案完成本节课的自主学习任务。(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板书】:对内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师:改革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目的是什么? 生: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目的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师:既然是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言外之意就是说以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为什么?生:政社合一,统一经营、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师:在农村经济改革中,我国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什么? 生: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自发行动起来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后来党中央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推动农业生产的向着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全新的生产关系的确立使得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知识点总结+练习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知识点+练习 经济特区的建立 ※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特区为什么“特”: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和个人以及华侨和港澳侨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与延伸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其他一些沿海市县。※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放区。

内地:1992年,对外开放纵向推进,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城市。随后又开放内地的一些市县。 ※对外开放的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001年12月,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WTO的影响: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1

1、经济特区的创办使一个苦日的边陲小镇,在短短的几年内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它是 A.深圳 B.厦门 C.汕头 D.珠海 2、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内地的开放 3、2009年10月举办的"奋进的江苏一一庆祝建国60周年"图片展,全面展示了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取得的辉煌成就。国家最早批准江苏对外开放的是 A.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经济技术开放区 4、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步骤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5.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 A.引进外国资金 B.引进外国技术 C.学习外国管理经验 D.发展民族经济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1988年设立的海南省属于这一格局中的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举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1)“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春天”的到来与党哪次重要会议的召开相关? “老人”指的是谁?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教案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表现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分析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应对各种挑战,关键在自身的努力。 通过分享对外开放的成就,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帮助学生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培养学生开放的胸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提问:老师想了解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平时都有接触过哪些外国的产品 教师活动:通过展示一些外国品牌广告图片,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外国产品。 教师提问:刚才大家提到了很多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国外产品,那大家有了解我国有哪些产品有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吗

教师活动: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品牌的图片,让学生更了解在世界上有影响的中国产品。 教师总结:外国产品进入中国,中国产品走向世界,这些经济间相互往来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 新课传授: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互相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生产全球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与加强,各国的生产活动日益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案例分析:课本P89 思考:为什么一架飞机要由许多国家共同生产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富士康这个企业的角度出发,思考为什么很多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为什么外国公司会选择在中国加工生产产品。 教师总结:生产全球化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2)贸易全球化 ①参与全球贸易的商品种类增多

(整理)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9课《改革开放》.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精品教案(含课 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 基本原则;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 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 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 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 生理想; 2.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国企改革情况,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3.通过广州、厦门等在近代史上被开放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或经济特区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思想阐述 ◇观念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发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 那么学习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创意 本节课通过情境设置问题,让问题成为学习的动力与载体,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创造性地学习,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寻找新知识,在讨论交流中生成新知识,构建知 识体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影子》教案 【篇一】 课前准备 【篇二】 【教学目的】 1、认识11个二类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字。认识1个笔画竖折折钩和3个偏旁反犬、三撇、宝盖儿。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影子、光源、物体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11个二类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字。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一、简笔画导入,理解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1、请同学们看黑板,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一边描述一边画画)这是一座古城,太阳升起来,阳光斜照下来(三撇),京城里高大的楼台(京)拉下了阴影。那么,看着这幅图,你能猜 到一个字吗? 3、对了,就是影。请大家齐读,请同学们看看,这幅画中的事物分别是影 的哪部分?大家跟老师说三撇。 4、当人、物体挡住一部分光线时,就会形成影子(板书)。你瞧, 老师就找到了自己手的影子,你们也能找到吗?

5、同学们,你们觉得影子有趣吗?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影子》,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图文结合,捕捉重点,锻炼表达能力 1、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81页,请你借助音节试着练习读一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习第一节 请大家看xx,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 太阳在小朋友的哪个方向,影子在小朋友的哪个方向?(太阳在小朋友前面,影子在小朋友后面。) 想一想,小朋友怎样走,影子会在他前面?(背着太阳走)我们来看看是不是? 谁愿意读一读这一段课文。 这里的二类生字谁能读一读。 老师这里还有他们的卡片,你能认读吗?(前、后、常、跟、着、黑、狗) (前后)请你拍拍前面同学的肩膀,向你后面的老师打个招呼吧!(黑)一个用土堆成的烟囱,下面有火在烧着,烟囱里有点烟灰,所以黑就是烟熏的颜色,这个黑字是这样演变来的。 为什么说影子是小狗呢?(可爱)说影子是个小花狗行不行?为什么?(影子是黑的)哪位小朋友家喂过小狗,说说小狗是怎么跟着你玩的?(引导说出小狗经常跟着人,喜欢跑前跑后) 想想小狗跑前跑后,多么可爱呀,谁能再读读句子。 3、学习第二节。 请大家看大屏幕,和前面两幅图相比,有什么不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 练习题 (有答案)

第9课对外开放练习题 一、填空题 1.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 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我国在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3.改革开放后,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 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二、选择题 5.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D ) ①深圳②厦门③上海④汕头⑤珠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6.“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 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的这一讲话主要强调了( B )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 B.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C.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 D.赶超先进国家的重要性 7.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 国家大事。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D )A.上海浦东开发区 B.海南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深圳经济特区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 如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文中的“第一扇‘窗’”是指( A ) A.设立经济特区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开放沿江、边境城市 9.下列哪一城市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现代史上 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 D ) A .上海 B .深圳 C .南京 D .厦门 10.“1984年广东的出口额超过1000亿元,比1978年增长238%。”“增长” 的主要原因是( C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 11.1980年,经济特区的稳定,实现了我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大跨越。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4年,我国采取在沿海开放多个城市 的举措来扩大对外开放。这一举措是( C ) A.增设沿海经济特区 B.设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 C.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2.1984年1月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 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在这之后,我国( D ) A.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迅速建立了珠海经济特区 C.在内地各城市建立了经济特区 D.逐渐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区 13.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 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1988年设立的海南岛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A )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 (2)掌握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3)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4)掌握“走出去”战略,理解“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2、过程与方法:理解概念,分析探究问题,历史对比,专题讨论。 (1)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2)运用上网查询资料,课堂组织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 (3)通过设置“为什么最早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等问题,组织学生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

(2)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与时俱进。 (3)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奋发学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波助澜。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 本节课综合性很强,涉及历史、地理、经济常识等学科内容,应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获取史料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如首选深圳等四个地区设立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的原因分析。要帮助学生养成使用历史地图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可以课前让学生准备中国地图,随着课堂内容的进行,学生自己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完成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我国对外开放初步形成的特点,从区域上讲,我国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延伸到广大内陆,它是区域开放、梯次递进、逐步扩大的。教学时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顺序,如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中出现的对外开放新形式,可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放在开发、开放浦东后讲,这样易使学生清晰掌握对外开放体系。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用一组自己家里找到的老照片和现在的新照片进行对比:那时的我们,现在的他们;那

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9 课改革开放 来宾市兴宾区桥巩一中张宏敏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认知目标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⑤国有企业的改革。 2、能力训练目标 ①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探索与推广过程,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初步形成用历史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指导学生读图,掌握“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的开放格局,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③引导学生以经济特区的业绩进行讨论,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和进行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②通过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的生活变化,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③通过对我国以公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讲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二、重点、难点及教材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特点及相应对策:用多媒体展示大量图片资料和演示改革探索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农村是改革的突破口,国企是改革的攻

坚战,开放是时代的潮流。 2、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影响。特点及相应对策:通过改革后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和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证明实行改革开放是完全正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3、教材内容分析: 特点:本课共有三个框目,这三个框目是按改革开放的时间先后顺序串联起来的。但在教学中我认为按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个内容格局来划分上课比较有益学生的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这两目所讲的内容都是讲我国为了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而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不同的是一个是从农村开始,冲破人民公社体制,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另一个是从国有企业入手,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实行了政企分开,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深圳待经济特区的建立”一目,着重叙述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大经济特区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目的为了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1984 年,国家又开放了上海、广州等14 个沿海城市。接着,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成立海南岛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对外开放区。这样逐步向内地发展。从而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相应对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这两目,可以把它划归对内改革的教学内容,联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 适应生产力发展原则;而对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这目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开放示意图,与学生共同探讨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内容。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特点:教材上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理论性较强,而动手实践的能力体现不出来,情感体验可能不充分。同时,由于学生都是20 世纪90年代中出生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经历有限,自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教案

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新生活,感受到我们祖国的日益富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了解今昔生活的差异,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3.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获取资料,并对所取得资料进行分析。 4.感受改革创新带来的变化,树立创新意识和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难点: 学会收集、整理信息,能够运用一些信息做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成就的相关资料、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对祖辈、父辈以及自己三代人的衣食住行用等。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激趣引入。 1.播放《厉害了,我的国》片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师: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作为一位中国公民,你有什么感受呢? 3. 其实过去的中国与世界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改革开放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同学们知道是哪次会议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吗? 4.揭示课题:12.富起来到强起来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改革创新谋发展 (一)改革创新 1.师: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创新事物层出不穷,描绘出当代中国发展与进步的美好画卷。那改革创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2.学生自由学习P86的活动园,说说自己的发现。 3.老师介绍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的改革之路 小岗村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的安徽,从春季就出现了旱情,全省夏粮大减产。 小岗村的农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逼到了包产到户的这一条路上。这年11月24日晚上,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老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昏暗的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一个个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

八下历史第9课 对外开放 知识提纲

八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知识提纲 1,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在什么会议上提出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什么?【设立经济特区】 3,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4,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进程是怎样的? 【①实验田——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②扩大推广——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③融入世界,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建立的时间、地点(那些城市)?【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5,经济特区“特”在哪儿?(经济特区有何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和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了解) 6,经济特区取得了什么发展成就?【很快取得显著成就。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7,邓小平对经济特区的发展有何评价?【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8,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影响?【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9,(熟读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是怎样逐步扩大的?【①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②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③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④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省级)⑤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以上开放地域在东部;//开放区域扩大到中西部;⑥1992年,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10,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是什么样的?【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什么时间?【2001年12月】 有什么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第9课 对外开放教案

第9课 对外开放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教学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 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词: 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 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 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

5.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旧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6.提出问题:设立经济特区的影响。 提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图片展示: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2.教师讲述:对外扩大开放的基本情况。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3.教师提问:在此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还没有停歇,后面还有哪些措施? 提示: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包括沿江城市和陆地边境城市和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4.请学生拟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按时间顺序) 提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5.图片展示: 6.教师总结:中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目标导学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图片展示:

教案 八年级第9课 改革开放

第9课改革开放 【关注学情教材分析】 关注学情: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与能力、学法与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标准: ①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②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③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材内容及历史地位概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开放从沿海向内地,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对外开放的格局。难点:国企改革。 【学习目标心中有数】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过程,主要内容及作用。 2.了解对外开放的格局及意义。 3.理解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前必知承上启下】时控2′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自主学习快乐体验】时控20′ 【阅读课本1思考相伴】时控10′ 学生自学要求:①全面阅读课本,包括大、小字和地图、图片、资料等;②边读边勾划重点(包括一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意义等或者是某一段话的主要内容);③边读边思考:阅读时,要找出历史事件的背景或原因、过程或内容、结果、意义或影响等,在相关内容的边上标记上名称。阅读思考时,要多问:是什么?为什么?对疑难、困惑,在课本上用?标记出来或者写在[质疑问惑]栏中。④边读边记忆。 教师要求:学生全部读完课本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阅读检查。如是否全面阅读、是否勾划圈点、是否思考、是否质疑、是否记忆等。 【自学检测2整体感知】时控8′ 要求: 1.不看课本,完成下列题目。自我检测后,对不会的问题,要再思考解决,或同桌乃至小组讨论。2.关注一下:自学提纲是如何编排、处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的,知识体系的建立与课本相比有什么不同?体会老师的用意。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概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开始。 (2)开始推广的地区:省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实行、 的,随后农村逐步实行。 (3)意义:。 2、经济特区的建立 (1)最早建立的4个经济特区的名称:1980年在广东的、、、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2) 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3)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第9课改革开放知识点整理

第9课改革开放知识点整理:改革开放 1.农村改革 (1)时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地点:我国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3)改革方式: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4)乡镇企业:改革中,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的建立: 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对于引进外资、国外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经济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社会制度相同) (2)开放14个沿海城市 (3)开放3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 (4)开放内地(省会城市和边境城市) (5)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国有企业的改革(城市改革的重点) (1)我国城市改革开始的时间:1985年 (2)城市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3)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从衣食住行等方面,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表述)P112-114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有何感悟: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2、如何解决城镇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使用清洁燃料;实行“公交优先”政策;开辟新的公交路线;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 3、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有何变化:“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要求人们不断地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社会保障制度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医疗制度改革最引人注目)对社会起了怎样的作用:有助于维护劳动者的利益;减少改革的主力;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有助于调节贫富差距,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