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天文学知识整理大全

普通天文学知识整理大全
普通天文学知识整理大全

*普通天文学:它观测和研究各种天体和天体系统,研究它们的位置、分布、运动、结构、物理状况、化学组成和起源演化规律

*三垣是北天极周围的三个区域,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苍龙七宿大致对应的西方星座:

角:室女座

亢:室女座

氐:天秤座

房:天蝎座

心:天蝎座

尾:天蝎座

箕:人马座

朱雀七宿大致对应的西方星座:

井:双子座

鬼:巨蟹座

柳:长蛇座

星:长蛇座

张:长蛇座

翼:巨爵座

轸:乌鸦座

白虎七宿大致对应的西方星座:

奎:仙女座、双鱼座

娄:白羊座

胃:白羊座

昂:金牛座

毕:金牛座

觜:猎户座

参:猎户座

玄武七宿大致对应的西方星座:

斗:人马座

牛:摩羯座

女:宝瓶座

虚:宝瓶座、小马座

危:飞马座、宝瓶座

室:飞马座

壁:仙女座、飞马座

*星座的命名

1.每个星座中的恒星从亮到暗顺序排列,以该星座名称加一个希腊字母顺序表示。如猎户座α(中名参宿四)、猎户座β(中名参宿七)、……。

2.如果某一星座的恒星超过了24个希腊字母,就用星座名称后加阿拉伯数字,如天鹅座61星,天兔座17星等。

*星图:将天体球面视位置投影于平面而绘制成的图,用来表示天体的位置、亮度和形态等。*星表:记载天体各种参数(如位置、运动、星等、光谱型等)的表册。恒星在星表中的编号相当于恒星的名字。如:GC2104,NGC2632,M31等。

*天球的性质:

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只反映天体视方向的投影

天球半径可以任意选取,通常当作数学上的无穷大

天球上任意两天体的距离用其角距(球心角)表示,线距离没有意义

地面上两平行方向指向天球同一点

天顶Z :过天球中心做一直线与观测点的铅垂线平行,交天球于两点,位于观测者头顶的一点称天顶。

天底Z’:与天顶相对的另一交点为天底。

真地平:过天球中心做一与铅垂线垂直的平面(天球地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为真地平(天球地平圈)。

垂直圈:过天顶垂直于地平圈的大圆。天轴:过天球球心,与地球自转轴平行的直线。

天极:天轴与天球的两个交点(北天极P和南天极P’)。

天球赤道:过天球中心做一与天轴垂直的平面(天赤道面),它与天球相交的大圆为天赤道。天子午圈:过天极和天顶的大圆。

四方点:天子午圈与真地平相交的两点为南北点,(靠近北天极的为北点)天赤道与真地平相交的两点为东西点。

卯酉圈:过天顶和东西点所做的大圆弧。(垂直于子午圈的垂直圈)

时圈:过天极的大圆弧,又称为赤经圈。(垂直于天赤道的大圆)

*黄赤交角:黄道与赤道的交角。ε=23°26′21″

*二分点:

黄道与天赤道的两个交点。

春分点

秋分点

二至点:

黄道上与二分点相距900的另两点。

夏至点

冬至点

*天子午圈与地平圈的两个交点是北点和南点;

天子午圈与卯酉圈的两个交点是天顶和天底;

天赤道与黄道的两个交点是春分点和秋分点;

天赤道与地平圈的两个交点是东点和西点;

*天球作周日旋转时,天球上的点和圈哪些是动的,哪些是不动的?

南天极和北天极

天赤道面

周日视运动:

极点j=±90°(以北极为例)

天赤道与地平圈重合

所有天体都逆时针沿与地平圈平行的周日平行圈作周日视运动(不存在升落现象)

北半天球的天体(赤纬δ>0°)永不下落 南半天球的天体(赤纬δ <0°)永不上升 赤道j=0°

天赤道垂直与地平圈

天体的周日平行圈都垂直于地平圈(直升直落)

所有天体12小时在地平之上,12小时在地平之下 天体的周日平行圈与地平圈的倾角为(90°-j) 当d>(90°-j),天体永不下落 当d<-(90°-j),天体永不上升 永不下落天体

d ≥ 90°-j 永不上升天体

d ≤ -(90°-j )

地理纬度越高不升不落天体也越多 赤道:没有 极点:一半

*球面三角形基本性质:

球面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理:球面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球面三角形三边之和大于0°而小于360° 球面三角形三角之和大于180 °而小于540 °

若球面三角形的两边相等,则这两边的对角也相等。反之,若两角相等,则这两角的对边也相等

在球面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极三角形

定理1:如果一球面三角形为另一球面三角形的极三角形,则另一球面三角形也为这一球面三角形的极三角形。

定理2:极三角形的边和原三角形的对应角互补;极三角形的角和原三角形的对应边互补。 *1、边的余弦公式

cosa=cosb cosc +sinb sinc cosA cosb=cosc cosa +sinc sina cosB cosc=cosa cosb +sina sinb cosC

球面三角形任意边的余弦等于其他两边余弦的乘积加上这两边的正弦及其夹角余弦的连乘积

2、角的余弦公式

cosA=-cosB cosC +sinB sinC cosa B 和C 的余弦公式类似可得

球面三角形任一角的余弦等于其它两角余弦的乘积冠以负号加上这两角的正弦及其夹边余弦的连乘积 3、正弦公式

球面三角形各边的正弦和对角的正弦成正比 4、五元素公式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第一类

sina cosB=cosb sinc - sinb cosc cosA

sina cosC=cosc sinb - sinc cosb cosA

其他公式同理可得

第二类

sinA cosb=cosB sinC+sinB cosC cosa

sinA cosc=cosC sinB+sinC cosB cosa

5、四元素公式(余切公式)

把第一类五元素公式和正弦公式联合起来,可以导出球面三角形中相邻的四个元素的关系式:

cotA sinC=-cosC cosb+sinb cota

cotA sinB=-cosB cosc+sinc cota

*天体坐标系统定义

基本圈:赤道、本初子午线

基本点:本初子午线

与赤道的交点

地理坐标:(地理)经度

(地理)纬度

天文坐标(铅垂线)

大地坐标(椭球法线)

地心坐标(与地心的连线)

*常用天体坐标系

1、地平坐标系

基本圈:

真地平、子午圈

基本点:

北点N

地平坐标:

地平经度(方位角)

地平纬度(高度角)

地平经度A:北点起算,顺时针至经过天体

的垂直圈的角距。(0 ~360°)

地平纬度h:由真地平起算,沿过天体的垂

直圈至天体的角距。(-90°~+90°)

天顶距:z=90°-h

2、时角赤道坐标系(第一赤道坐标系)

基本圈:天赤道、子午圈

基本点:上赤道点Q’

时角坐标:时角

赤纬

时角t:由上赤道点起算,沿天赤道顺时针至经过天体的时圈的角距。( 0 ~24h )

赤纬δ:由天赤道起算,沿过天体的时圈至天体的角距。

( -90°~+90°)

3、(赤经)赤道坐标系(第二赤道坐标系)

基本圈:天赤道、过春分点的时圈

基本点:春分点Υ

赤道坐标:赤经

赤纬

赤经α:由春分点起算,沿天赤道逆时针至过天体的时圈的角距。

( 0 ~ 24h )

赤纬δ:由天赤道起算,沿过天体的时圈至天体的角距。

( -90°~ +90°)

4、黄道坐标系

基本圈:黄道、过春分点的黄经圈

基本点:春分点Υ

黄道坐标:黄经

黄纬

黄经l:由春分点起算,沿黄道逆时针至经

过天体的黄经圈的角距。( 0 ~ 360°)

黄纬β:由黄道起算,沿过天体的黄经圈至

天体的角距。( -90°~ +90°)

l

*天球坐标转换

1、天文坐标与天球坐标

两测站A和B的天文经度差等于两测站同一瞬间观测同一天体所得的时角之差

*1、天球上赤经和赤纬皆为零的点是(春分点)。

2、天球上地平高度和赤纬皆为零的点是(东点)和(西点)。

3、北天极的黄经和黄纬分别等于(90 )、(66.5 ),北黄极的赤经和赤纬分别为( 270 )、(66.5 )。

4、在地球北纬30°处,当春分点位于西点时,北点的赤经是(18h),时角是(6h ),赤纬是(60 ),方位角是(0 ),地平高度是(0 )。

*什么是时间?

时间和空间一样,都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时间的本质:物质运动变化的序列和持续的性质

时间不能脱离空间

时间的含义:

时刻——指无限流逝时间中的某一瞬间

时间间隔——任意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

*常用时间系统

恒星时

定义:以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为依据建立的时间系统。

时间单位:恒星日—春分点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

起始点:上中天

(上子午圈)

恒星时在数值上等于春分点的时角

s = tr = α+ t

当任一恒星上中天时

t=0 即s =α

恒星时基本单位:1恒星日

1 恒星日= 24 恒星时

1 恒星时= 60 恒星时分

1 恒星时分= 60 恒星时秒

真恒星时:真春分点为参考

平恒星时:平春分点为参考

地方恒星时:不同地点测定的恒星时不相等,具有地方性,属于地方时

2.太阳时

定义:以太阳的周日视运动为依据建立的时间系统。

时间单位:太阳日—太阳中心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

起始点:下中天(下子午圈)

真太阳时

定义:以太阳视圆面中心的周日视运动为

依据建立的时间系统。

时间单位:真太阳日—真太阳连续两次上(下)中天的时间间隔。

起始点:下中天

真太阳时

以真太阳的时角度量:

m⊙=t⊙+12h

真太阳时的缺陷:

(1)太阳在黄道上的运动不均匀。

(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

(2)即使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均匀,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投影在赤道上的太阳时角变化也不均匀。

平太阳:

为克服真太阳时的缺陷,引入的一个假想参考点。

-在黄道上建立第一个辅助点:

在黄道上均匀运动,其速度等于真太阳的平均速度,并与真太阳同时过近日点和远日点。-在赤道上建立第二个辅助点:

在赤道上匀速运动,其速度等于真太阳的平均速度,与第一辅助点同时过春分点和秋分点。

第二个辅助点为在赤道上做匀速运动的平太阳。

定义:以平太阳的周日视运动为依据建立的时间系统,为平太阳时,简称平时。

时间单位:平太阳日—平太阳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

起始点:下中天

平太阳时以平太阳的时角度量

m = tm + 12h

时差: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之差

η= m⊙–m= t⊙–tm

时差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由天体力学算出,载于每年的天文年历

3.世界时

定义:格林尼治地方平时,特称为世界时(UT)。

-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

长期变化:由于地球表面的潮汐摩擦(海水的潮汐对地球自转产生的阻力)的影响,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变慢,日长约每百年增长1-2ms

不规则变化:

季节性变化:上半年慢,下半年快,1年内约有0.001s的变化

-极移:地球瞬时自转轴在地球本体内的运动

世界时不是一个均匀的时间计量系统。

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使得天文方法所得到的时间(世界时)精度只能达到3年不差一秒。一种更为精确和稳定的时间标准应运而生,这就是“原子时”,它的稳定度能够达到30万年不差一秒。

目前世界各国都采用原子钟来产生和保持标准时间。

4、原子时

定义:

以原子内部的运动规律为基础建立的时间计量系统。

时间单位:

原子时秒(SI):在海平面上铯原子133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在零磁场中跃迁辐射振荡9192631770周所持续时间。

原本规定AT与UT2在1958年1月1日0h时相同,但实际相差0.0039秒,即:AT-UT2 = -0.0039秒

5、协调世界时

是世界时与原子时的折衷协调产物

时间单位:原子时秒(SI)

协调:用跳秒(也叫闰秒即增加1s或减少1s)的方法,使其与世界时(UT1)的偏离在0s9之内。(通常是正闰秒)

调整时刻:每年首选是12月31日和6月30日或3月31日和9月30日的最后一秒,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局(IERS)根据天文观测做出决定,并预先通知

6、历书时

历书时是以太阳系内的天体公转运动为基础的时间系统,其规定1900年1月1日12h的回归年长度的1/31556925.9747为1历书秒。在该瞬间,历书时与世界时在数值上相同。

7、动力学时

建立在原子时(TAI)基础上,规定TAI的1977年1月1日0时对应与TDT的1977年1月1日0:00:32.184s。

TDT=TAI+32.184s

8、GPS时

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中采用的时间系统,规定在1986年1月6日0h,GPST与UTC重合

*1、恒星时与平时的换算

平时与恒星时都是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础建立的

平时与恒星时选择的参考点不同

平太阳vs春分点

平太阳日要比恒星日长

太阳在周日视运动(自东向西)的同时,又以逆时针方向做周年视运动(自西向东),每日在黄道上自西向东约运行1度

恒星时s、平时m是两个不同的时间计量系统

1)时间单位不同:1恒星日≠1平太阳日

2)起始点不同:上中天;下中天

因此,两时间计量系统的时间间隔不同,时刻也不同。

时间间隔换算与时刻换算。

时间间隔换算

回归年:

平太阳连续两次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

1回归年=365.2422平太阳日

=366.2422恒星日

1恒星日=(1-1/366.2422)平太阳日

=0.9972696平太阳日

m=s(1-1/366.2422)

1平太阳日=(1+1/365.2422)恒星日

=1.0027379恒星日

s=m(1+1/365.2422)

平时时刻与恒星时时刻的换算

格林尼治的时刻换算(λ=0o)

1)已知平时求恒星时:M→S

S=So+M(1+1/365.2422)

2)已知恒星时求平时:S→M

M=Mo+S(1-1/366.2422)

或[ M=Mo+S(1-1/366.2422)-24]

So是世界时为零时所对应的格林尼治恒星时。

Mo是格林尼治恒星时为零时所对应的世界时。

2、区时与地方时的换算

例题1设某地经度为l,处于第N时区,某一瞬间该地地方平时为m,区时为TN,则有m= TN + (l - N)

TN = m- (l - N)

东时区:N取正

西时区:N取负

求武汉( i=7h37m)地方平时m=19h03m时的区时(T8)

T=i+(n-i)>>t=19h37m+(8-7h37m)=19h26m

例题2

已知A地(西经132°)的地方时为4月4日10时50分,求B地(东经167°)的区时是多少?解: (1) A地所在时区:132°/15°= 8.8,故为西9区

(2)西9区中央经线:-9×15°= -135°,即西经135°

(3)西9区的区时,即西经135°的地方时:

T-9=4月4日10时50分+[-135°-(-123°)]×4m

= 4月4日10时38分

(4)B地时区:167°/15°≈11.1,即东11区

(5)B地区时:T11= T-9+(11+9)×1小时

=4月4日30时38分

即4月5日6时38分

3、国际原子时(TAI)与GPS时(GPST)

TAI –GPST = 19s

4、国际原子时(TAI)与动力学时(TDT)

TDT = TAI + 32.184s

*时间服务包括三部分工作:测时、守时、授时

测时:利用专门仪器测定恒星的瞬时位置,经过归算获得准确时刻。

守时:用守时工具把所测时间持续下去

授时:把时间信号用各种手段播报给用户

(无线电报时、电视系统授时等)

钟差u:钟表读数X与准确时刻T之差

u = X –T

a0 = T –X (钟差改正数)

时间基准不同,钟差也不同:

钟速w:单位时间内钟差的变化

w = (u2 –u1)/(X2 –X2)

a1 = –w (钟速改正)

钟漂y:单位时间内钟速的变化

y = (w2 –w1)/(X2 –X1)

a2 = –y

时间比对:指将两地时钟设备进行同步测量,从而给出它们之间的时间差。采用时间比对技术可以完成标准时间的传递、同步校准。

时间比对可以采用直接搬运原子钟法,也可以采用通过载体(长波、短波、电视、微波、卫星、网络、电话等)进行比对。

利用时号进行时间比对的方法:

电子计时器法

耳目法

停表法

*历法: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并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制定一定的时间序列的法则。

主要单位:年、月和日

日:以地球自转为依据、昼夜交替的周期。

恒星日

平太阳日

月:以月球公转为依据定义的时间长度

恒星月:月球中心连续两次经过某恒星所经历的时间间隔

1 恒星月= 27.32166 平太阳日

朔望月:月球圆缺变化所经历的最小时间间隔

1 朔望月= 29.53059 平太阳日

年:以地球公转为依据、四季变化的周期。

回归年: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其中心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间隔。

1回归年=365.2422平太阳日=366.2422恒星日

恒星年:选择黄道上一定点为参考点,太阳中心连续两次经过该定点的时间间隔。

1恒星年=365.2564平太阳日=366.2564恒星日

恒星年与回归年长度不相等的原因:春分点每年西移50”.26

历法的制定原则

(1)尽可能准确反映天文客观规律的历法,才能正确的反映天象和四季变化。

(2)日历要简单、明了、易记。宁可牺牲精度以满足简单。

(3)有通用性,能为广大地区所接受。 *常用历法 太阴历:(回历)以朔望月为基本单位。

太阳历:(公历)以回归年为基本单位。

阴阳历:(农历)以朔望月计月,以回归年计年,二者兼顾。 天干地支:

甲 乙 丙 丁 戊 已 庚 辛 壬 癸

4 5 6 7 8 9 10 1 2 3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如果某一年的尾数为0或者用该年除以12的余数为0,则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 二. 天干:(纪年-3)/10求余 地支:(纪年-3)/12求余(为正则顺序,负则反序)

练习:

1、格里历的置闰规则是:400年置闰(97 )次,闰年多(1 )天,加在( 2)月份。其具体做法是凡是公元年号能被( 4)整除的为闰年,否则为平年。凡是世纪年能被(400 )整除的为闰年,否则为平年。

2、求公元2012年的干支纪年。

1 2 3 4 5 6 7 8 9 0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1]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 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壬辰年

3、我国古代说的“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时间? 11点45分

4、平正午和平子夜时,平太阳的时角tm 分别是多少?当恒星在上、下中天时,恒星时与该恒星的赤经分别有何关系? *光学望远镜 口径D

物镜的有效通光直径,用符号D 表示。物镜收集星光的能力与其面积(πD2/4)成正比物镜口径越大,越容易观测到更暗的天体 分辨角θ

指望远镜刚好可分辨的两个点光源的角距

用于表征望远镜的分辨能力,分辨角越小,分辨能力越高 高品质物镜的分辨角与物镜口径(D)和波长(λ)关系 式中, θ以弧度为单位,口径和波长取相同长度单位

目视观测最敏感的波长为0.55微米,当D以米为单位时,目视观测分辨角的角秒值为:

黑白照相观测最敏感波长为0.44微米,当D 以米为单位时,黑白照相观测分辨角的角秒值为:

由于物镜的缺陷和大气的扰动,望远镜实际分辨角要大些

*目视望远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的焦距F 与目镜的焦距 f 之比,即G = F/f 目视望远镜观测一般使用的放大率为30~300倍。 *底片比例尺

当直接在望远镜物镜焦面进行天体摄像时,用底片比例尺作为望远镜的性能指标。 定义:底片中央每1毫米所对应的星空角距

*相对口径

又称“光力”,是口径D和焦距F之比,以符号A表示 A = D/F

它的倒数(F/D)称为“焦比”,常写为F/(焦比),例如F/10(即焦距是口径的10倍) 照相机镜头的光圈数就是焦比

物镜所成延展天体像的亮度跟其相对口径的平方成正比 视场

由于物镜总有像差等缺点,仅其光轴附近区域成像良好,此区域对应的星空角径称为“工作视场”

望远镜所能观测到的天空区域的角直径叫视场角

目视望远镜的视场跟所用的目镜或放大率有关,放大率越大视场越小 实际测定视场

将望远镜对向天赤道附近一颗赤纬为 的恒星,调到视场中心,固定望远镜,星象沿时角

1.22

D

λ

θ=3''140''10

/D

θ-=?3

''110''10/D

θ-=?1/(/)

206265/("/)

F rad mm F mm ψ==0.5cos t ωδ

=

改变的方向运动,记录星象由中心到边缘的时间t ,则:

贯穿本领(极限星等)

贯穿本领是指望远镜能够观测到最暗天体的能力。

常以理想条件下,望远镜可观测到天体天顶处最暗恒星的“极限星等”表示。 对于目视望远镜,它的极限星等可以用经验公式计算: m = 2.1 + 5log D 例: D=400mm 的望远镜 m = 2.1+5log400 = 15.11

*折射望远镜:焦距较长、相对口径较小、工作视场大

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对玻璃的质量要求越高,对支撑结构的刚性要求也越高,这些限制了大口径折射望远镜的发展,20世纪以来,折射望远镜通常用于寻星 *反射望远镜

物镜以大的凹面(常为抛物面)反射镜为主镜

除主镜外,还常用较小的副镜来改变光路、焦距和像差等 特点:口径大、视场小、没有色差 *折反射望远镜

物镜是由改正透镜和反射镜组合而成

主镜一般是球面反射镜,改正镜用来修正主镜的像差 兼顾折射和反射式天文望远镜的优点,既有大口径采光特点又有反射后折射到焦点成像的高质量和高分辨率。同时大大缩短了光学镜筒长度便于携带。

相对口径和视场都很大,适合观测流星、彗星,以及巡天寻找新天体 光学望远镜总结:

组成:光学系统、机械装置、电控设备 赤纬式装置和地平式装置

性能参数:口径、分辨角、放大率和底片比例尺、相对口径、视场、贯穿本领 类型: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折反射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的基本指标 灵敏度

可探测的最小流量 分辨角

一般天线的分辨角2

为工作波长,D 为天线直径、 *完整的太空天体探测系统:

航天器、运载火箭、地面设备 空间探测方法:

接近飞行:探测器只能飞过天体附近一次

轨道飞行:在环绕天体的轨道上长时间考察分析 登陆:在天体表明着陆

*天文观测主要任务:以球面天文学为基础,通过天文测量仪器,观测宇宙中的天体,确定地面点的天文坐标,以及地面目标方向的天文方位角

2 1.02/D

θλ=

天文坐标:天文经度、天文纬度

测定天文坐标和天文方位角的工作称为天文测量 1、天文经度测量

在同一时刻,两地同一类地方时之差等于两地的经度之差

测定两地的经度之差实质就是测定这两地在同一瞬间的同一类地方时之差,这就是天文经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注意:

(1)两地的地方时必须是同一类地方时; (2)两地的地方时必须是同一瞬间的

任何钟表的表面时不可能与准确时刻完全一致,某一瞬间的准确时刻与表面时刻之差,称为钟差(表差)

u = 准确时刻 - 表面时刻 采用不同类型的准确时刻,表差值也不同 地方平时表差: u = m - X

地方恒星时表差: u* = s – X X 为表面时

表差是随时间变化的,不同时刻就有不同的表差。 表速ω:单位时间内表差的变化 ω = (u2 – u1)/(X2 – X1)

真时

平时

恒星时

时角

经度

T m S s -=-=λA

B A B A B A B A B m m m m s s t t -=-=-=-=-⊕⊕λλS 、T0代表格林尼治恒星时和平时

表速本身的大小表示钟表的准确程度,表速变化的大小表示钟表的精密程度。

天体天顶距法测时角

利用天文定位三角形,已知测站纬度和天体的赤纬,在观测时刻X测得天体的天顶距z,则:

*眼睛可以直接观测到天体辐射的可见光波段,人们对天体发光所感觉到的明亮程度称为亮度

表示天体明暗程度的相对亮度并以对数标度测量的数值定义为视星等m(简称星等)

生理学得出:人眼的反应与亮度的对数成正比 星等m跟亮度(照度)E满足普森公式:

m1-m2=-Klg(E1 /E2) 由星等相差1等,亮度之比就相差2.512,得 K= 2.5

取0等星(m2=0)的亮度为E2=1,则有 m1=-2.5lgE1 *光度是指天体各波长辐射的总功率

天文学上把这个标准距离定为10秒差距,即32.6光年 秒差距:天文学上常用的距离单位 1秒差距=3.26光年

绝对星等:假设把天体放到10秒差距远的地方,所观测到的视星等,用M 表示 M = m + 5 – 5 lgd

d 为天体的距离(秒差距),m 为视星等 太阳的绝对星等是4.8 *光度测量方法

目视测光 照相测光 光电测光 *、光谱类型

连续光谱: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温高压气体都会发射各种波长的光波,形成不间断的连续光谱,如普通的钨丝灯。

发射光谱:在低压条件下,稀薄炽热的气体或蒸汽,只能产生单色的、分离的明线状光谱。每种化学元素都有独特的、固定波长位置的一组明线,如钠蒸汽,产生波长为5890埃和5896埃的一对黄线。(明线光谱)

吸收光谱:连续光谱背景上具有黑色吸收线的光谱,叫做吸收光谱。原本光源所发出连续的光谱,经过低压的气体或蒸汽,某些特殊波段能量被吸收,产生吸收光谱 *基尔霍夫定律

(1)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光谱;

δ?δ

?δ?δ?cos cos sin sin cos arccos cos )90sin()90sin()90cos()90cos(cos -=--+--=z t t z

(2)每一种元素都能吸收它能够发射的谱线。

这两条定律是分光学的基础

*相对于地球轨道,轨道半径小的水星和金星称为“(地)内行星”

轨道半径大的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称为“(地)外行星”

内行星常在黎明前出现于东方(“晨星”),或在黄昏后出现于西方(“昏星”)

内行星与太阳的角距离总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由于内行星和地球在各自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内行星的公转速度比地球的快(为什么?),且它们的轨道面有一定的夹角,因此,从地球上观测到内行星相对于恒星的视运动呈现出(上合前后)向东“顺行”、(下合前后)向西“逆行”,以及顺逆转折时的“留”,视运动路径呈折圈形状。

顺行:自西向东运行,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顺行时间长

逆行:自东向西运行,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反,逆行时间短

留:由顺行转逆行或由逆行转顺行的转折点

合:当行星与太阳的黄经相等时称为“合”,行星在太阳前方称为下合,太阳在行星前方称为上合

大距:当行星与太阳角距达到最大时称为“大距”,在太阳之东称为“东大距”,在太阳之西称为“西大距”

内行星视运动的运行周期

上合(1)——(顺行)——东大距——(顺行)——留——(逆行)——下合——(逆行)——留——(顺行)——西大距——(顺行)——上合(2)

相位变化:行星不发射可见光,但可反射太阳光,行星在视运动中会产生类似月球的相位变化

金星的相位变化非常显著,甚至肉眼可见

外行星运动:

只有“上合”,没有“下合”

与太阳的角距没有“大距”限制

没有“凌日”(为什么?)

没有明显的相位变化

冲日:

外行星与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差180°时,称为“冲日”或“冲”

大冲:

由于行星轨道都是椭圆,因此每次冲时,外行星与地球的距离都不相同,距离最小的冲称为“大冲”

方照:

外行星与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差90°时,称为“方照”

行星在太阳之东称为“东方照”

行星在太阳之西为“西方照”

东方照时,行星中午升起,日落时位于中天附近,上半夜可见于西方天空 西方照时,行星子夜升起,日出时位于中天附近,下半夜可见于东方天空 外行星视运动的运行周期

合(1)——(顺行)——东方照——(顺行)——留——(逆行)——冲——(逆行)——留——(顺行)——西方照——(顺行)——合(2)

地球上观测到的行星运动实际上是行星公转和地球公转的复合运动,常称为“会合运动” 地球上观测到行星的连续两次上合或冲的时间间隔,称为“会合周期” 会合周期等不等行星的公转周期? 不等于。公转周期应该为相对于遥远恒星背景来计量公转一圈的时间间隔——“恒星周期”

轨道倾角i:

行星轨道面与黄道面之间夹角称为轨道倾角;i<90 表示行星与轨道运动同向,有些小行星合彗星的轨道与地球轨道反向,则90

从北黄极向下看,从升交点矢径起算逆时针旋转至近日点矢径所经过的角度称为近日点角距。它确定了行星轨道椭圆长轴在空间中的指向。有时用近日点黄经来代替近日点角距来表示第5个要素

行星过近日点的时刻 t0:

行星通过近日点时的时刻称为行星过近日点时刻

*从天体的实际观测资料来推算其轨道根数的过程称为“轨道计算” 二体问题的轨道根数有6个,而每次观测得到的一般是地心赤经和地心赤纬两个坐标值,因此,原理上至少需要三次观测 如果已知某一天体的轨道根数,就可以计算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若把这些位置按表的形式编制出来,就称为“星历表” *共面性

行星的轨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都不大,除了冥王星(~17°)和水星(~7°),其他都小于3.5°,大部分是0°~2 °

如果采用“不变平面”(垂直于太阳系总角动量矢量的平面)代替黄道面作基准,行星轨道面对不变平面的倾角则更小

行星的轨道面大致在共同的不变平面附近,这一特征称为“共面性” *提丢斯—波得定则

:::360+360=111=-360=S E T S E S E T S T θ

θ

?

???????

会合周期;地球的恒星周期;外行星的恒星周期

an = 0.4 + 2n-1 x 0.3 AU

水星n= - ,金星n=2,地球n=3,

火星n=4,木星n=6,土星n=7

*行星的自转特性常用两个参量来表征:自转周期和行星赤道面对其轨道面的倾角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没有固态表面,自转不是刚体式的,而是不同纬度和不同深度不均匀的较差式自转。

木星和土星:赤道区快、高纬区慢、内部略小于高纬区

天王星和海王星:还没有准确结果)

*物质团的密度小于洛希密度(ρ’<ρR)时,会被中心天体的引潮力瓦解

如果密度为的物质团或天体落入中心天体的洛希限内,会被中心天体的引潮力瓦解

木星、土星等行星环系颗粒一般都在行星的洛希限内,所以这些环系颗粒可能是原来的卫星落入洛希限内瓦解形成的

确定行星轨道需要哪六个参数

轨道倾角i: 半长轴a 偏心率e 平近点角M

升交点黄经Ω

近日点角距ω:

*行星轨道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同转性,共面性,进圆性

2、太阳光度和表面温度

太阳光度:整个太阳在各个波段的总辐射流(总功率),可由太阳总辐照测量结果推算

太阳(总)辐照:太阳垂直照射在离它1AU处每平方米面积上的总辐射流

太阳光度=太阳辐照×半径为1AU的球面面积

太阳表面的有效温度:5777K

*为了表征太阳黑子或其他活动在日面上的位置,国际上采用通用的“日面坐标”

纬度

日面纬度从太阳赤道量算,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经度

规定1854.01.01格林尼治平午时(JD2398220.0)过太阳赤道对黄道升交点的经圈为太阳本初经圈,

日面经度由本初经圈向西量度,0 ~360

本初经圈与太阳赤道的交点以太阳赤道地区自转角速度移动(约14.18439716 /d)

*太阳大气是指可以直接观测的太阳表面以上的层次,按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划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等层次

光球层:米粒和超米粒,黑子和光斑

色球层:针状体。色球网络。暗条和谱斑,日浪,耀斑,日珥

日冕层:冕流,极羽,冕环,冕洞,太阳风,

太阳活动的电离层效应

电离层突然骚扰(无线电短波衰退、长波增强)

极盖吸收事件(极盖区短波信号吸收增强)

电离层暴(伴随磁暴的全球电离层扰动变化)

太阳活动对地球大气和气候的影响

密度变化

温度变化

臭氧层的分布和密度变化

降雨量vs太阳黑子数

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某些疾病

神经系统

血液系统

*重力:通常讨论重力的大小,是指单位质量所受的重力,在量值上等于重力加速度,国际单位是m/s2

*内部结构由外向内依次:地壳、地幔、地核

大气层:

按温度变化,可分为:

对流层

平流层(同温层)

中间层

热层

外层

按大气的组成分:

均质层

非均质层

按大气电离层度分:

中性层

电离层

*地球磁场:简称地磁,大致呈条形磁石周围那样的偶极磁场

磁轴与自转轴有11.5°交角

偶极磁场(90%)

非偶极磁场(约10%)

地磁异常

地磁要素:

磁偏角:磁场强度方向对南北向的偏角

磁倾角:磁场强度方向对水平面的倾角

磁场强度

长期的系统观测表明:地磁在逐年逐日地变化

无扰变化:较平静而有规律的变化,包括周日变化、周年变化和长期变化

干扰变化:所有地磁要素在平均值附近零乱无序的上下起伏

地球的磁场和磁层

1、地球磁场

2、地球磁层

3、辐射带

*地球的运动

自转

公转

月地绕转

地轴进动(岁差)

极移

章动

轨道偏心率的变化

黄赤交角的变化

近日点的长期变化

摄动

环绕太阳系质心的旋转

太阳系相对与邻近恒星的运动

地球的地质运动

*地球自转周期

地球自转周期统称为一日,但是由于在天球上选择的参考点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自转周期:恒星日、太阳日和太阴日

恒星日:以某恒星(或春分点)为参考点,时间为23h56m4s

太阳日:以太阳视面中心为参考点,平均日长24h,比恒星日长3m56s(公转引起)

太阴日:以月球中心作为参考点,平均日长24h50m

地球自转轴的方向既在空间变化,又在地球的本体内变化

空间变化表现为岁差和章动

本体变化表现为极移

一、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落体偏东

在地球表面由高处下落的物体总是偏落在铅垂线的东侧

(2)傅科摆

(3)天球的周日视运动

(4)昼夜的交替

(5)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地球绕日公转的周期统称为“年”,在天球上选择的参考点不同就有不同的年:如恒星年、回归年,它们对应的参考点分别为:恒星、春分点

恒星年: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地心在黄道上恰好转过360°,年长365.2564日

回归年:地球两次与春分点会合的时间间隔,年长365.2422日,比恒星年短(为什么)

回归年比恒星年短,被称为“岁差”

是因为春分点每年沿黄道西移50”.29,这一现象称为春分点西移。也就是说相对于春分点,地球公转角度不到360°

而春分点西移又是地轴进动的结果之一

二、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1)太阳的周年视运动

(2)地球上的四季交替

(3)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4)地球上的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

三、地轴进动(岁差)

(完整版)工程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1、工程经济学 定义: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运用有效的方法,对各种工程项目进行评价和选择,以确定出最佳方案,从而为实现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应用性经济学科。 研究对象(P2):工程项目的经济性(一个项目具有独立的功能和明确的费用投入)出发点:企业或投资者角度,以市场价格作为参照的财务评价; 地区或国家角度,综合考虑资源配置效率的国民经济评价; 考虑到就业率、分配公平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社会评价。 研究特点(P3):边缘性: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 (编英语综述)应用性: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为将要采取的行动提出决策的依据; 预测性:在问题决策之前进行的,有科学的依据才能有科学的决策; 综合性:研究处理技术经济问题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数量性:为科学准确评价方案的经济效果,工程经济学采用许多定量分析。 2、时间价值 定义:资金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扩大再生产及其循环周转过程中,随着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产生增值的两个条件: (1)货币作为资本或资金参加社会周转; (2)经历一定的时间。 影响增值的因素主要包括: (1)资金数量和投入的时间; (2)资金的周转速度; (3)资金效益高低; (4)资金使用代价的计算方式及利率高低等。 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净现金流量的统称) 三要素:大小、流向、发生时间 六个基本公式 已知量未知量系数表达式系数计算式P F (F/P,i,n)F=P×(1+i)n F P (P/F,i,n) P=F× 1 (1+i)n A F (F/A,i,n) F=A×(1+i)n?1 i F A (A/F,i,n) A=F× i (1+i)n?1 A P (P/A,i,n) P=A×(1+i)n?1 i×(1+i)n P A (A/P,i,n) A=P×i×(1+i)n (1+i)n?1 3、投资的估算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增值形式 (1)借贷中的利息;(2)生产经营中的利润;(3)投资的收益; (4)占用资源的代价。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论述题

第一章 论述: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谈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目的:研究高等教育学可以让教师了解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认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可以让教师从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高度,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增强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意义: 1、有利于增强教师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人才为根本使命的。发挥高级人才的作用,对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创新、社会的改革、历史的推进是举足轻重的。作为社会中心的高等教育的教师,不仅重担在肩,必须有为,而且大有可为。 2、有利于深化教师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 理论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对实践具有发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高等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可以大大提高。 3、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高等教育学虽然是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综合层面的理性审视和把握,但对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活动也给出了意义、原则、过程、方向灯“中观”层面的阐述,这对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科研教研的深化强化,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方法: 1、要以现实的高等教育为中心 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理论,一要联系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实际,二要联系各高校教师所在学校、所在学科的工作实际,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和自己的工作实际为中心。 2、注重讲高等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 理论的运用是学习研究的根本目的。理论应用首先要对理论有透彻的理解,把握其精神实质;其次,要设计运用的技术路线和环节,思考这种路线和环节的可能性、现实性以及由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3、对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高等教育学的学习研究首先要善于从高等教育的实际中提出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其次,要对矛盾进行分析,即分析其矛盾多方或双方的特点、地位和在运行的作用,把握其来龙去脉和发展转化的趋势。再次,探讨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4、了解关注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高教理论和高教实践是辩证运动的。高校教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要树立科学辩证的发展观,在高教时间基础上进行高教理论创新,在学习创新高教理论中推进高教实践。 第二章 试述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高等教育的功能具体体现于高等学校的职能中,高等学校也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中心,其职能主要有:(1)培养专门人才,这是高等学校永恒的职能,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是高校区别其他社会机构的根本特征,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把培养专门人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2)发展科学,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3)社会服务。虽然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等学校还通过其他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特别是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与咨询责任,帮助社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际问题。除了通过培养

(2020年编辑)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第一部分:判断(共12题) 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广义的培养目标,即教育目的);实施的途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2、发展教育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主要途径);科研训练(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新的教育方针予以强调)。 3、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博士。 4、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5、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6、宏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 7、微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8、高校教学系统组成: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 9、高校课程分类:从层次构成上,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10、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可以结合日常教学进行,也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 1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人才培养的目的;现实参与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1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起的作用: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共21题) 1、高等教育P5: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使用。 4、教育方针P29: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目的P3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6、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7、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8学制P85: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115: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 第六章(1个) 10、高等教育结构P146: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11、专业P202: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12、学科P205: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按学科体系设置专业使培养的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13、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P226: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14、狭义课程P235: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15、广义的课程P235: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16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P240:是指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17、教学大纲P242: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18、教材P245: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19、教学方法P265:就是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20、教学评价P288: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21、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P370:就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性的反应。 精品文档

工程经济学知识点.

工程经济学知识点.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工程经济学知识点 1、工程经济学 最早在工程领域开展经济评价工作的是美国的惠灵顿(A. M. Wellington),他用资本化的成本分析方法来选择铁路的最佳长度或路线的曲率,他在《铁路布局的经济理论》(1887年)一书中,对工程经济下了第一个简明的定义:“一门少花钱多办事的艺术”。 20世纪20年代,戈尔德曼在(O. B. Goldman)《财务工程学》中指出:“这是一种奇怪而遗憾的现象,…在工程学书籍中,没用或很少考虑…分析成本以达到真正的经济性…”。也是他提出了复利计算方法。 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们注意到了科学技术对经济的重大影响,技术经济的研究也随之展开,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1930年格兰特(E. L. Grant)出版了《工程经济原理》,他以复利为基础讨论了投资决策的理论和方法。这本书作为教材被广为引用,他的贡献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被誉为“工程经济学之父”。 2、技术与经济 1)技术的含义 ①狭义的技术,指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技巧,是其知识和经验的具体体现。 ②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它的具体内容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以及具有一定经验、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即生产力的三要素。 但是技术并非三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三者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成的整体。比如,必须由掌握先进经验、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先进的劳动工具作用于相应的劳动对象,才能成为先进的技术,并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因此,可以说技术是指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经验、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的总称。 2)经济的含义 “经济”一词,在古汉语中具有“经邦济世”、“经国济民”的含义,是指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我国现沿用的经济一词是在19世纪后半期,由日本学者从Economy一词翻译为汉字“经济”的,其含义与上述不同。现在通用的“经济”一词,是个多义词。 ①日常生活:一是指对生活有利的事或物。如“经济作物”等;二是指个人的生活用度。如某人的“经济条件”好坏等。 ②经济理论界 a指生产关系的总和;这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基础,如经济制度、经济基础等词组中的“经济”的含义。 b指社会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的社会经济活动。 c指一个社会或国家的国民经济的总称及其组成部分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运输经济等。 d指节省或节约,如经济效益、经济合理性等,就包含和强调对人力、物力、资金、自然资源、时间的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的意思。 工程经济学中“经济”的含义,主要是指“节省”或“节约”的意思,也指国民经济总体,或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等部门经济的意思。 所以,也可以说:“工程经济学是研究技术的节约问题的”,“是研究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的”。 3)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情况全

实用文档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 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 2. 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 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 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 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 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 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 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在洪堡和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 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选择题(P2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实用文档 三、选择题(P26)

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选择题(P27) 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 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 六、选择题(P30) 1904-1918年,威斯康星大学率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 七、选择题(P32)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的仅存硕果。(北京大学的前身) 八、选择题(P34)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对校内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九、选择题(P36) 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来看,1952年的院系调整应当说基本上是成功的(多科制学院和单科制学院),若以是否符合高等学校自身发展规律来评价,答案就不那么肯定了。 实用文档 十、选择题(P37) 1961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重点高校工作会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提出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定规模、定任务、定方向、定专业”。

高等教育学重点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 (后面的数字是教材页码序号) 使用教材:胡弼成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印刷

《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高等教育成型阶段: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末期,资产阶级革命初期,高等教育建立在新兴起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围绕专业学科、课程组织教育过程,成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P4) ●高等教育完善阶段:从单一走向多样,职能不断充实。其代表是19世纪初的德国柏林大学(把科学研究职能引进大学)和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明确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P5) ●扩张中的高等教育:七大特征和发展趋势—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和多元化。(P6-12)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是教育科学体系分支的应用性学科。其任务是应用教育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并开展自身领域的教育理论研究。(P16)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 ●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发挥人的潜能/ 发现人的价值/ 使个体社会化/ 引导完备人性的构建和发展。(P34-35) ●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属性(主要表现在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上),又具有生产力属性(表现在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上)(P40)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高等专门性/ 教育对象的身心成熟性/教育劳动的复杂精神性。(P41-42) ●高等教育的个人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

发展和个性完善;其职责在于知识的传递而非创新;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P46-48) ●高等教育的社会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P49) ●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农业经济时代大学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大学处于经济社会边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走进经济社会的中心,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知识库”和“思想库”,而且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孵化器”。(p51~53) 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根据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针、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其内涵主要包括教育性质任务(为谁培养人)、教育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怎样培养人)三方面的内容。其特点是:①阶级性(政治性)②历史性(阶段性)③时代性④相对稳定性。(P64)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66) ●教育目的的概念、作用和依据:教育目的是对教育对象培养质量规格的总的期望或规定(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在层次上有国家教育目的(反映在教育方针中)、各级各类教育目的(反映在高等学校专业培养目标上)、教育过程的具体发展目标(反映在教育过程一系列的评价指标中)。(P67)

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重点要点

1.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项目的经济性 2.出发点:(1)从企业或投资者的角度以市场价格为参照系的财务评价(2)从地区或国家的角度综合考虑资源配置效率的国民经济评价(3)考虑就业率分配公平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社会评价 3.建设项目周期是指一个建设项目从提出投资意向开始直到竣工验收投产和总结评价的投资权过程。分四个阶段: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总结评价阶段 4.机会成本:在互斥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而非另一个,所放弃的最佳效益 5.沉没成本:过去已经发生的一种成本,已经花费的金钱和资源,沉没成本属于过去,是不可改变的 6.基准贴现率的确定: 资金成本,机会成本,投资风险,通货膨胀 7.内部收益率的优缺点:优点是不需要事先确定基准收益率,用百分比表示较形象直观;缺点是计算较复杂 8.IRR是寿命期末全部恢复占用资金的利率,表明资金的恢复能力或收益能力。越大表明项目的恢复能力越强,这个能力取决于项目内部的生产经营状况 9.研究期法:一般取方案中寿命短的那个寿命期为研究期,仅考虑这一研究期内两个方案的效果比较,而把研究期后的效果影响以残值的形式放在研究期末 10.最小公倍数法:两个方案服务寿命的最小公倍数作为一个共同的期限,并假定各方案均在这一共同计算期内重复进行,求共同计算期的NPV,大者为优 11.价值工程是以提高实用价值为目的,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的有组织的活动 12.货币等值三要素:金额,金额发生的时间,利率 13.备选方案关系:互斥方案,独立方案,依存方案 14.经济寿命:技术寿命,物理寿命,经济寿命 15.固定资产折旧额三要素:原值,残值,折旧年限 16.现金流量图三要素:方向,大小,时点 17.审批程序: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审批,投资计划下达 18.功能分类:(1)按重要性程度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2)按性质分为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3)按需求分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4)从数量是否恰当分过剩功能和不足功能 19.提出改进方案的方法:头脑风暴法,哥顿法,德尔菲法 20.评价改进选择:从技术,经济,社会三方面评价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的概念: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所构成的一个教育目的系统。 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法律保障的、免费特征的教育制度。 5.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心变化。 6.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7.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8.经验课程:也称为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9.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0.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1. 学校产生的条件: (1)进入奴隶社会后,金属工具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石器,生产水平提高了,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与学习,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及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容。 (3)文字的产生,为学校传授知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4)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贫富两级分化,对立的阶级形成,国家机器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学校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 2. 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 第一,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 第二,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即教师

2020年《高等教育学》考试398题NR[含参考答案]

2020年《高等教育学》考试398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教育目的所依据的“现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二是受教育者的()现实及其趋势。 A.先天条件 B.身心素质 C.个体发展 D.文化涵养 正确答案:B 知识点:高等教育的目的的性质 2.结构性就业问题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与劳动力结构方面特点而形成的工作岗位与()不相适应的问题。 A.劳动者科学文化技术水平 B.劳动者就业能力 C.劳动者工作能力 D.劳动者所受专业教育 正确答案:A 知识点: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3.法国于()年颁布《高等教育法》,它极大地推动了法国高等教育的职业化进程。 A.1971 B.1975 C.1983 D.1984 正确答案:D 知识点:20世纪外国高等教育发展概述 4.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A.京师大学堂 B.中西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南洋公学 正确答案:A 知识点: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

5.整个教育活动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它也是高等教育学所要探讨的一个核心问题。 A.教育目的 B.教育政策 C.教育方针 D.教育规律 正确答案:A 知识点:高等教育目的的含义 6.“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改为公社、各行业推荐入学的办法,全国统考招生中断了()年。 A.8 B.9 C.10 D.11 正确答案:D 知识点: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 7.高校科研工作和学术领域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的发展为本。 A.学校领导 B.学生 C.教师 D.社会 正确答案:C 知识点: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有效途径 8.()提供了高等教育评价理论的最初形态,也提供了高等教育评价的方法论。 A.应答模式 B.泰勒模式 C.CIPP模式 D.CSE评价模式 正确答案:B 知识点: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 9.高校合格评估的内容不包括()。 A.办学指导思想 B.学校规模 C.办学条件 D.教学效果

工程经济学考试知识点

1. 现金流量图表示某一特定经济系统现金流入、流出与其发生时点对应关系的数轴图形, 称为现金流量图。 2. 资金的时间价值 资金在运动中随时间推移而增值 前提:货币参与生产活动 3.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周期利率乘以一年的周期数。 年名义利率=月利 率1%×12 = 12% 实际利率:周期利率连续计息后的利率。 4. 资金等值 是指在特定利率下,不同时点上,绝对数额不等而经济价值相等的资金。 5. 折旧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不断损耗而逐步丧失其使用价值,将这部分减损的价 值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并从产品的销售收入中回收的过程叫折旧。将折旧费计入成本 费用是企业回收固定资产投资的一种手段。 6. 总成本 指工程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和销售产品而消耗的全部成本和费用,由生产 成本和期间费用组成。 7. 经营成本 在一定期间内由于生产和销售产品及提供劳务而实际发生的现金支出。 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计入成本的贷款利息-摊销费 8. 静态投资回收期 是指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条件下,以项目净收益抵偿项目全部投资 所需要的时间。Pt , 若 Pt ≤Pc 则项目可以考虑接受; 9. 净现值(NPV ) 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照基准收益率折算到投资 起点的现值之和。 10. 净年值(NAV ) 净年值是指通过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将项目的净现值换算为项目计 算期内各年的等额年金。NAV NPV A P i n =(/,,) 11. 内部收益率 当工程项目累计净现值恰等于0(NPV =0)时的折现率ic ,称内部收益率。 12. 净现值率(NPVR ) 项目的净现值与投资总额现值的比值 13. 财务评价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直接发生的财务效 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及外汇平 衡等财务状况,据以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14. 盈亏平衡分析 是根据项目正常年份的产品产量(销售量),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税 金等,研究项目产量、成本、利润之间变化与平衡关系的方法,也称量、本、利分析。 15. 敏感性分析 是要找出项目的敏感因素,并确定其敏感程度,以预测项目承担的风险, 对项目提出合理的控制与改善措施,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以便达到最佳经济效益。 16. 概率分析 是使用概率预测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因素的发生对项目评价指标影响 的一种定量分析法。 17. 第Ⅰ类有形磨损: 外力作用下(如摩擦、受到冲击、超负荷或交变应力作用、受热不 均匀等)造成的实体磨损、变形或损坏。 第Ⅱ类有形磨损:自然力作用下(生锈、 腐蚀、老化等)造成的磨损。 有形磨损都造成设备的技术性陈旧。换句话说,设备 的有形磨损导致设备的性能、精度等的降低,使得设备的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增加,效 率低下,反映了设备使用价值的降低。 18. 无形磨损 又称精神磨损、经济磨损 指表现为设备原始价值贬值的磨损。 第Ⅰ类无形磨损:设备制造工艺改进→制造同种设备的成本↙→原设备价值贬值 设备不需要补偿!使用价值不变!技术进步引发有形磨损减慢、无形磨损加速 第Ⅱ类无形磨损:技术进步→出现性能更好的新型设备→原设备价值贬值 19. 设备磨损的补偿 设备发生磨损后,需要进行补偿,以恢复设备的生产能力。由于机器 设备遭受磨损的形式不同,补偿磨损的方式也不一样 局部补偿(有形磨损:修理;无形 磨损:现代化改装) 完全补偿(用原型设备更换、用新型设备更换) 20. 经济寿命 根据设备使用费用所确定的设备寿命。指设备从投入使用开始,到因继续使用在经济上不合理而被更新所经历的时间。 1 )1(-+==m m r P L i

工程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工程经济学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二、多选题(共 5 小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三、判断题(共 5 小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四、简答题(共 5 小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五、计算题(共 4 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注:可以使用计算器 试 题 举 例 一、单选题 ( A ) A . B .0 C. 1 D. 三、判断题 无论对常规项目还是非常规项目,其内部收益率具有唯一性。 ( √ ) 二、多选题 以下关于差额内部收益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E )。 A .寿命期相等的方案,净现值相等时的收益率 B .寿命期不等的方案,净年值相等时的收益率 C. 差额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则投资大的方案为优选方案 D. 差额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则投资小的方案为优选方案 E. 差额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差额净现值大于零 净现值与内部收益率两个指标比较 净现值是投资项目在整个寿命期内的、按基准折现率计算的超额净收益现值;内部收益率是投资项目在寿命期内的尚未回收的投资的赢利率。二者的优点是:①二者都考虑了投资项目在整个寿命期内的经济效果,不同之处在于,净现值是一种价值量指标,内部收益率是一个效率类指标;②二者都考虑了投资项目在整个经济寿命期内的更新或追加投资;③二者都反映了纳税后的投资效果;④净现值指标既能用于投资方案在费用效益对比上的评价,又能和其他投资方案进行直接的比较;⑤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的内生经济特性的指标,不需要预先确定基准收益率。二者的缺点是:①运用净现值指标需要预先确定基准折现率,这给项目决策带来的困难;②用净现值指标比选方案时,没有考虑各方案投资额的大小;③运用内部收益率指标进行方案比选时,不能总是给出正确的评价结果,需要采用差额内部收益率指标。 基准折现率与社会折现率 社会折现率是社会对资金时间价值的估值,代表投资项目的社会资金所应达到的按复利计算的最低收益水平,即资金的影子利率;基准折现率是投资者或项目主持人对资金时间价值的估值,代表项目投资所应达到的按复利计算的最低期望收益水平; 可见,它们的相同之处是,基准收益率与社会折现率都是对资金时间价值的估值,都代表了对项目的最低期望收益水平;不同之处在于代表的利益主体不同,因而视角不同,前者是国家层面,后者是企业或投资者层面。 ()()=-n i F A n i P A ,,/,,/i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学: 一、概念: 1、来源: (1)孟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战国) (2)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许慎,东汉) 题:最早使用“教”和“育”两个字的是(孟子)。 最早对“教”和“育”两个字解释的是(许慎)。 2、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3、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 (1)主体性---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具体实施者。 (2)目的性---教育者所从事的是以教育为目的的活动。 (3)社会性---现代学校的教育者是社会要求的体现者。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中介 4.教育活动中的三对基本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

盾)(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 No.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No.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No.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属性:(重点) ——永恒性: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人在教育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 ——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没有阶级性,社会主义社会也具有阶级性) ——2.历史性: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的水平和统治阶级制度密切相关,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发展。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不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 ------3.继承性。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一、高等教育发展史 我国古代高等教育 殷商时期“右学”--我国最早的具有高等教育某些属性的机构 战国中后期《大学》《学记》--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汉代“太学”--我国古代高等教育从萌芽时期跨入雏形阶段 “鸿都门学”--世界第一所文学、艺术类专科学校 唐代“六学”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经学教学,律学、书学、算学属于专业教育--确立专业教育 我国近代高等教育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我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1895年创办于天津的西学学堂--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我国第一所近代分科大学 1898年京师大学堂--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1902年《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4年《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1912年《大学令》、1913《私立大学规程》、1917《修正大学令》--废除“忠君”,标志近代高等教育制度逐步定型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 蔡元培--开启我国近代大学向现代大学转变 195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章程草案》--规定基本任务、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雏形 1961年9月《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校六十条”)--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初步确立 1998年8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1995年11月18日发布《“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建设内容:①学校整体条件;②重点学科;③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宣告、1999年国务院决定“985工程”--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任务:①机制创新;②队伍建设; ③平台和基地建设;④条件支持;⑤国际交流与合作。 外国古代高等教育 公元前200年,雅典大学--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大学 中世纪大学--由学生和教授仿照手工业行会形式组织起来,打破教会对大学的垄断,获得较大自治权,并从普通教育体系中脱离,形成具有高等教育基本属性的独立教育层次,成为欧美近代大学的渊源,包括; ①意大利-波隆亚大学、萨莱诺大学 ②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 ③法国-巴黎大学 ④捷克-布拉格大学 ⑤德国-维也纳大学 外国近代高等教育 巴黎工业专科学校--欧洲工业大学最早的模范 1810年威廉·洪堡创立柏林大学(洪堡大学)--提倡“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开启近代大

工程经济学知识点

1、工程经济学 最早在工程领域开展经济评价工作的是美国的惠灵顿(A. M. Wellington),他用资本化的成本分析方法来选择铁路的最佳长度或路线的曲率,他在《铁路布局的经济理论》(1887年)一书中,对工程经济下了第一个简明的定义:“一门少花钱多办事的艺术”。 20世纪20年代,戈尔德曼在(O. B. Goldman)《财务工程学》中指出:“这是一种奇怪而遗憾的现象,…在工程学书籍中,没用或很少考虑…分析成本以达到真正的经济性…”。也是他提出了复利计算方法。 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们注意到了科学技术对经济的重大影响,技术经济的研究也随之展开,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1930年格兰特(E. L. Grant)出版了《工程经济原理》,他以复利为基础讨论了投资决策的理论和方法。这本书作为教材被广为引用,他的贡献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被誉为“工程经济学之父”。 2、技术与经济 1)技术的含义 ①狭义的技术,指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技巧,是其知识和经验的具体体现。 ②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它的具体内容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以及具有一定经验、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即生产力的三要素。 但是技术并非三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三者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成的整体。比如,必须由掌握先进经验、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先进的劳动工具作用于相应的劳动对象,才能成为先进的技术,并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因此,可以说技术是指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经验、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的总称。 2)经济的含义 “经济”一词,在古汉语中具有“经邦济世”、“经国济民”的含义,是指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我国现沿用的经济一词是在19世纪后半期,由日本学者从Economy一词翻译为汉字“经济”的,其含义与上述不同。现在通用的“经济”一词,是个多义词。 ①日常生活:一是指对生活有利的事或物。如“经济作物”等;二是指个人的生活用度。如某人的“经济条件”好坏等。 ②经济理论界 a指生产关系的总和;这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基础,如经济制度、经济基础等词组中的“经济”的含义。 b指社会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的社会经济活动。 c指一个社会或国家的国民经济的总称及其组成部分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运输经济等。 d指节省或节约,如经济效益、经济合理性等,就包含和强调对人力、物力、资金、自然资源、时间的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的意思。 工程经济学中“经济”的含义,主要是指“节省”或“节约”的意思,也指国民经济总体,或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等部门经济的意思。 所以,也可以说:“工程经济学是研究技术的节约问题的”,“是研究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的”。 3)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技术和经济是人类社会进行再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

工程经济学重点整理

1.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①工程经济分析的目的是提高工程经济活动的经济效果;②技术与经济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③工程经济分析的重点是科学预见活动的结果;④工程经济分析是对工程经济活动的系统评价;⑤满足可比条件是技术方案比较的前提。 2.通常用利息作为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绝对尺度,用利率作为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相对尺度。 3.利息常常被看成是资金的一种机会成本。5.复利计息有间断复利和连续复利之分。 4.利息是指占用资金所付的代价或者是放弃近期消费所得的补偿。 6.把计息周期为一年的利率为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则是在具体计息周期下计算的利率。 i与r相差越大,所以,在工程经济分析中,如果各方案的计息期7.每年计息期m越多,eff 不同,就不能简单地使用名义利率来评价,而必须换算成实际利率进行评价,否则会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7.资金有时间价值,即使金额相同,因其发生在不同时间点,其价值就不相同;反之,不同时间点绝对值不等的资金在时间价值的作用下却可能具有相等的价值。这些不同时期、不同数额但其“价值等效”的资金称为等值。 8.工程项目投资,一般是指某工程项目从筹建开始到全部竣工投产为止所发生的全部资金投入。9.工程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10.基本预备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支出,又称为工程建设不可预见费,主要指设计变更及施工过程中可能增加工程量的费用。 11.涨价预备费:是指对工期较长的项目,由于在建设期内可能发生材料、设备、人工等价格上涨引起投资增加,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调整,利率、汇率调整等,需要事先预留的费用,又称为价格变动不可预见费。 12.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随着资产的损耗而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 13.固定资产: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较长时间为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物质资料。通常要求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 14.折旧①平均年限法(直线折旧法):静态:年折旧额 动态:D=P(A/P,i,n) -F(A/F,i,n)=(P-F)(A/P,i,n)+Fi特点:每年的折旧率和折旧额都相同。 ②双倍余额递减法: D=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 特点:年折旧率除最后两年外其余均相同,而折旧额均不同。 ③年数总和法 t——已使用的年数D=(P-F) ×年折旧率 特点:年折旧率和年折旧额每年均不同。 ④工作量法 (n ——规定的总工作量) 年折旧额=年实际完成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15.经营成本是指项目从成本中扣除折旧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以后的成本。 经营成本=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

最新教育学(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教育学考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科学技术的传习。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战国后期,《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