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台实习报告

地震台实习报告
地震台实习报告

地震台实习报告

篇一:地震台实习报告

郫县地震台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在教学实习环节,我们参观了郫县地震台。

郫县地震台是四川省地震局的一个专业台站,台站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县新胜镇的走石山,是国家级综合台站。

该台现有测震、重力、地磁、地电阻率等观测手段,前兆观测仪器有相对重力仪(GS15改造)、总场连续观测和相对记录组合观测仪、偏角与倾角磁力仪、大地电场仪、ELF 仪、地电阻率仪。

该台站为国内首个IPV6测震台站,将通过实际观测试验进一步对IPV6地震数据采集器是否符合地震观测需要,基于IPV6协议的地震观测台站组模式和数据服务模式加以验证,为IPV6技术在地震行业的广泛应用做好前期技术准备。

测震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地震学的理解,提高对其方法应用的能力;

(2)、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根据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在实际的地震记录图上分析辨认各种震相并测量其震相数据;

(3)、测定地震的基本参数,求解震源机制;

(4)、熟悉掌握地震仪的工作原理和记录方法及过程。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地震仪工作原理的认识

1、台址选择

台址选择分策略上的因素和技术上的因素,前者包括交通通讯条件,供水供电情况,基建施工是否方便,台站管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是否方便等;后者包括宏观选点和微观试验,下面几条即是属技术因素:

(1)、地质地形:有完整且较大面积露头的基岩,岩性要坚硬致密,不应在风口,滑坡带,断裂带及易发生洪涝灾害及泥石流的地方建台;

(2)、避开强振动干扰源:远离河流,工厂,铁路等,参考距离在至3KM;

(3)、良好的地动噪音,温度和湿度的季节变化符合规范;

(4)、良好的避雷环境(雷电的高发区不得建台),和较低的接地电阻。

2、地震观测的作用

为地震预报和地球物理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为抗震救灾及时提供地震三要素(O发震时刻、EPC震中经纬度、M震级);监测全球核爆炸。

3、数字地震仪JCZ-1的工作原理框图

供电系统

数字地震仪的基本参数

计算地震三要数(O发震时刻、Δ震中距、M震级)

步骤:1)识别震相---计算S-P---查J-B表---求出O 和Δ

2)用公式计算M

(1) 近震震级 ML=LG(Au)+R(△)+S

(起算函数R(△))S为台基校正值

(2)远震震级

①面波震级浅源地震(h 水平向 =log( /T) +*log(Δ)+ 度≤Δ≤130 (SK)=log( /T)+Q(Δ)Δ>130 垂直向 =log( /T)+*log(Δ)+ 3 ≤Δ≤177

(763)

②体波震级

M =log(A/T)+Q(Δ,h)

要在仿真后的DD-1记录上测定,要在仿真后的763记录上测定。数据入库和编辑地震月报告。按国家规范编辑地震月报告

实验二:地方震、近震单台方位角法求解震源机制(α

震中方位角、Δ震中距、H震源深度)

1. 原理北

S α S点表示台站

α角由PG波的初动位移求出,由α作出的震中方位线是震中轨迹线。配合其它数据就能确定震源。

2. 具体步骤

1)由PG波的初动方向确定震中在台站的方位

N

W E

S

以台站为中心,把地图划分成四个象限

当U-D向初动为“-”时,震中在该象限。

当U-D向初动为“+”时,震中在该象限的对顶角那个象限。

示例: + 震中在台站西南方向

篇二:地震基准台实习报告。doc

郫县地震基准台实习报告

学院:

姓名:

班级:

学号:

XXXXXXX学院 XXXXX 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一、实习目的

大学专业课程学习已接近尾声,专业课学习中我们先后学习了地球物理学中的四种基本方法:重力、磁法、电法、地震。通过对郫县地震台的实地实习认识,让我们将理论知识联系到生产实际当中,了解地球物理学方法在地震观测、预报中的实际应用,使我们有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二、实习地点简介

成都地震台概况

地理位置

成都地震基准台位于:

成都市郫县,新胜镇天生村走石山,东经103°45′36″,北纬30°54′28″,海拨653米,总面积(40亩)。

历史沿革

– 1957年.始建于成都西郊光华村(西南财经学院)附近。

– 1967年迁至灌县(今都江堰市玉垒山公园)

– 1971年05月重新选台在走石山。

XX年1月1日数字地震记录仪JCZ-1正式投入运行。宣告模

拟记录成为历史。

三、实习内容

时间:10月24日

主要内容:地磁绝对观测及相对观测以及地磁观测环境、干扰因素

1、地磁相对及绝对观测

1相对记录的仪器是GM4磁通门磁力仪与FHDZ-M15○(地磁总场与分量组合观测系统),相对记录对温度比较敏感,所以要求记录室的年温差不超过5度, GM4仪器观测的是地磁变化的秒值,FHDZ-M15观测的是地磁变化分钟值,这两个数值间有着一定的转换规律用于地震资料的处理与应用。

2绝对观测则主要利用CTM-DI仪进行观测(主要观测地磁倾角、偏角)○

CTM-DI仪(图)

DI仪近零法记录表(图)

2、影响地磁因素(小环境)

1输电线;○2邻近城市轨道交通,如地铁、轻轨;○3地震台附近的日○

常经济活动;总之,地磁观测受周边小环境影响因素较大,随着郫县周边经济的发展,一些工厂、高铁相继开工,严重影响了地磁的观测,经常造成地磁数据的跳变,对数据分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时间:10月25日

主要内容:地电仪野外布极原理,及地电数据采集、处理。

1.地电阻率观测台站选建原则

地电阻率台站一般选建在地震活动带附近的完整基岩上。观测目的层和供电极距AB一般从电测深曲线上来选定,目的层应选受力后电阻率有明显变化的多孔砂岩或其它岩层。在电测深曲线上具体点位应定在目的层和其它岩层的交界面附近,以便岩层受力后电阻率有更加明显的变化。当在电测深曲线上具体点位确定之后,勘探深度h和AB极距也就确定了。MN极距一般为AB极距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M 点和N点一般选在电流线平行于地表的AB中部,只有这样观测数据才会比较稳定。

观测剖面上的四个电极一般为对

称四极。

2.具体技术要求

一个观测台站一般设置二至三个观测剖面,它们一般和地震活动构造带分别构成平行、垂直和斜交。AB极距一般要求≥1000米,MN极距一般为AB极距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供电极单极接地电阻≤30Ω,测量电极使用铅板时,单极接地电阻一般要求≤100Ω。绝缘子在浸水试验时的绝缘电阻

应≥300MΩ。室外导线线电阻≤20Ω/km,抗拉强度≥28kg/mm2,在大气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供电回路漏电电流应不大于正常供电电流的1‰,漏电电位差应不大于正常人工电位差的5‰,测量线路对地绝缘电阻≥5MΩ。

观测室与任一电极的距离≥30m,且离布极中心的距离以≤500m为宜,以免引线过长增加干扰。室内日温差≤3℃,年室温在10~30℃内,相对湿度≤80%,室内接地线其接地电阻≤10Ω。

3.粗差数据的处理

以XX年09月08日的数差数据处理为例:

篇三:地震台岗位实习报告

地震台

岗位实习报告

部门:

实习岗位:地震台

姓名:×××

指导教师:杜青道

完成时间: 201×年5月10日

本范文适合所有地震台相关岗位实习报告,首页不显示页码,正文部分的标题更改之后,在目录上右键->更新域,就会自动更新目录。正文内容根据自己需要修改。

目录

一、实习目的 ................................................ .. (2)

二、实习时间 ................................................ .. (2)

三、实习地点 ................................................ .. (2)

四、实习单位 ................................................ .. (3)

五、实习主要内容 ................................................ (3)

六、实习总结 ................................................ .. (4)

(1)实习体会 ................................................ . (4)

(2)实习心

得 ................................................ . (5)

(3)实习反思 ................................................ . (6)

七、致谢 ................................................ .. (7)

一、实习目的

实习目的是,通过地震台相关工作岗位实习使我了解以后再地震台相关工作岗位工作的特点、性质,学习体验地震台相关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学习与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真正走上地震台相关工作岗位做好岗前准备。

同时通过地震台相关工作岗位的实习,熟悉实际工作过程的运作体系和管理流程,把自己所学地震台工作岗位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锻炼地震台工作岗位业务能力和社会交际实践能力,并在工作中学习地震台相关工作岗位的新知识,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升,以指导未来在地震台相关工作岗位的学习重点和发展方向。

二、实习时间

201×年03月01日~201×年06月15日

(修改成自己地震台相关工作岗位实习时间)

三、实习地点

苏州市经济开发区江南大道

(修改成自己地震台工作岗位实习地点)

四、实习单位

江苏省苏杭教育集团(修改成自己地震台相关工作岗位实习单位)

此处可以继续添加具体你地震台工作岗位实习单位的详细介绍

五、实习主要内容

我很荣幸进入江苏省苏杭教育集团(修改成自己地震台相关工作岗位实习单位)开展地震台岗位实习。为了更好地适应从没有地震台岗位工作经验到一个具备完善业务水平的工作人员,实习单位主管领导首先给我们分发地震台相关工作岗位从业相关知识材料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并安排专门的老前辈对地震台岗位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专项培训。

在实习过程,单位安排的了杜老师作为实习指导,杜老师是位非常和蔼亲切的人,他从事地震台相关工作岗位领域工作已经有二十年。他先带领我们熟悉实习工作环境和地震台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业务内容,之后他亲切的和我们交谈关于实习工作具体性质以及地震台相关工作岗位容易遇到的问题。杜老师带领我们认识实习单位的其他工作人

员,并让我们虚心地向这些辛勤地在地震台相关工作岗位上的前辈学习,在遇到不懂得问题后要积极请教前辈。

毕竟是人生第一次在地震台工作岗位上,所以真正掌握这一份工作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一开始我对实际地震台岗位的工作内容比较陌生,都不太清楚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对实习单位的情况也不太了

解,不过杜老师会告诉我该怎样处理自己在地震台岗位上遇到的问题。慢慢的我也就熟悉了自己的地震台岗位工作内容,在地震台岗位上的一些棘手问题也能自己独立解决,每天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在单位实习期间,我从事的地震台工作岗位相关的工作之外,还负责协助其他部门的日常工作,包括制定计划,利用新学习的地震台相关工作岗位业务知识处理相关文书。

六、实习总结

对于第一次在地震台相关工作岗位的的我来说,还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经过了这半年来的地震台相关工作岗位实习,我学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特别是在实习单位领导和地震台工作岗位的相关同事的关心和指导下,认真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和同事之间能够通力合作,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在工作中积极学习新知识、技能,注重自身发展和进步,我学会了很多地震台相关工作岗位理论实践技能,增加了地震台相关工作岗位相关工作经验。现将这两个月地震台岗位

实习工作遇到的困难及心得总结如下:

(1)实习体会

一是低调地做人,高调地做事。我到地震台岗位工作以后,要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不在于掌握了多少地震台相关工作岗位知识,而是关键是看你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态度对了,即使自己以前

篇四:工程地震实习报告

防灾科技学院

实习报告书

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系别防灾工程系报告题目西昌市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班级 1050211 学号 105021133报告人王亚红指导教师刘必灯

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北校实验楼205

教务处监制

目录

前言 ................................................ .. (4)

第一章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意义 (5)

第二章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步骤 (6)

第三章基岩人造地震动和天然波的改造 (6)

第四章场地地震反应的一维土层模型分析方法 (11)

一维土层模型计算方法简介 (11)

等效线性化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11)

线弹性土层的稳态地震反应 (11)

非线性土层暂态地震反应的等效线性化解法 (12)

第五章场地模型建立 (13)

新世纪MALLC03公共钻孔(粗分)场地模型 (13)

西昌市ZK33个人钻孔粗分)场地模型 (14)

西昌市ZK33个人钻孔(细分)场地模型 (14)

土动力学参数 ................................................

(15)

第六章计算结果及分析 (16)

西昌市MALLC03公共钻孔地表地震动特征周期计算结果 (16)

西昌市ZK33个人钻孔地表地震动特征周期计算结果 (19)

西昌市ZK33个人细分钻孔地表地震动特征周期计算结果及分析 (21)

西昌市钻孔地表地震动特征周期计算结果分析 (23)

第七章结论 ................................................ (25)

结束语 ................................................ .. (25)

参考文献 ................................................ (26)

前言

工程地震学是从工程角度研究与减轻地震灾害有关的

地震问题,预测工程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对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进行评价,以便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工程地震学是介于地震学与土木工程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地震学研究地震本身的发生机制,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作出预测。而工程地震学则是在地震预报的基础上,研究它的破坏作用,对地震的破坏影响作出预测,以便对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因此,该课程是地震和工程两方面知识的综合和发展。

工程地震综合实习模块,我们将学习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意义,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程序的使用;程序输入数据文件DATA、DAT、DATA1、DATA2、DATA3的建立与数据修改;通过地震危险性分析人工合成基岩地震动,建立场地的分析模型;根据西昌市新世纪MALLC03公共钻孔和ZK33的土层资料和13类土的土动力学参数,对西昌市MALLC03钻孔土层进行粗分,对西昌市ZK33个人钻孔进行粗分、细分,通过程序软件计算出场地模型输入人造地震动后的输出结果;对程序输出结果在Excel环境下绘制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及反应谱图,最后对得到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解释与对比。

实训时间为XX年5月27日到6月1日,通过实训,使学生巩固了课

堂所学理论知识,深入地理解了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

法;掌握了用土层反应分析计算程序;熟练运用EXCEL对计算结果进行绘图;学会了编写实训报告。

第一章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意义

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从震源体发出经地壳介质传播至地球表,引起地球表面局部场地振动,即场地地震动。工程结构所在地,即支撑并对其地震反应有直接影响的地基称为场地。震害调查及强震记录表明,地表覆盖土层对地震地面运动的幅值、频谱及强震动持续时间等有重要影响。

大多数情形下,认为地表土层对地震波有放大作用;发生地震时,基岩面的加速度可能并不大,但是由于场地条件不好可能引起地表加速度的剧烈放大,从而对结构产生严重的破坏,如软土场地的震害比基岩严重;震害与土层的厚度有关,厚土层的卓越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引起高层建筑物的共振破坏;盆地的震害(盆地效应导致地震波能量被吸收)比周边严重,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地表有较强硬的持力层,而下部含有软弱夹层,则软弱夹层可能会起某种减震作用。因此,对工程场地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是必要的。

在地震危险性分析和确定设计地震动中,一般都是先确定基岩面的地震动,然后再考虑土层对地震动的影响。地基岩土结构和特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浅表断层、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工程要素对地震动和地面破坏有强烈的影响,对结构抗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在抗震设计中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必须考虑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其分析方法总体有两类,一是近似估计的经验方法,通过经验方法利用强震记录资料及计算分析结果统计给出以场地特性指标为控制量的场地地震动的特征参数,给出平均值,适合于一般房屋和工程结构的建设;的二是本次实习中的理论模型计算方法,建立场地土层计算力学模型,通过土层反应分析计算程序计算地震反应量。针对特定场地或重要工程对地震动输入与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精度要求较高,需利用理论分析方法来考虑工程场地条件对设计地震动的影响。

篇五:北川及地震台实习报告

本科生实习报告

实习类型认知实习

题目地震台和北川认知实习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习地点

实习成绩

二〇一五年十月年十一月

一、生产实习目的

本次生产实习共分两部分进行,在十月份共进行为时一周的郫县地震台的认知实习,本次实习主要目的是了解地震台在监控地壳活动、统计地壳活动规律和地震预警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地震台各个科室的工作流程和所使用仪器的操作方法,认识企业文化以及加强学校与就业单位联系,让学生更多的更广的了解生产单位以及就业岗位。在十一月份进行了为时一天的北川老县城参观、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参观和北川新县城参观,在这次的实习中主要是为了了解地震灾害的破坏性之大,缅怀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了解在抗震救灾中的大爱无私精神和科学技术对于抗灾的重要性,感受北川人民经历过地震后对于新生活的珍惜。加强我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同时也教会了我们一些地震中自救与救援别人的小知识。在一方面感受人文知识的同时,一方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把我们所学的地质学基础联系起来,再联系到两次实习的过程,我们就可以大概对于天然地震有所了解,也有所防范了。这些可能是我们以后的研究方向,我们如何在现有的专业技术水平下,减小地震灾害的伤亡,如何预测地震,如何解释地震。此次实习可以说不仅让我们了解了知识,更加从各方面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和视野。

二、实习单位概况

郫县地震台是四川省地震局的一个专业台站,台站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县新胜镇的走石山,是国家级综合台站。该台现有测震、重力、地磁、地电阻率等观测手段,前兆观测仪器有相对重力仪(GS15改造)、总场连续观测和相对记录组合观测仪、偏角与倾角磁力仪、大地电场仪、ELF仪、地电阻率仪。该台站为国内首个IPV6测震台站,将通过实际观测试验进一步对IPV6地震数据采集器是否符合地震观测需要,基于IPV6协议的地震观测台站组模式和数据服务模式加以验证,为IPV6技术在地震行业的广泛应用做好前期技术准备成都地震台是四川省地震局的一个专业台站,台站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县新胜镇的走石山,是国家级综合台站。现有测震、重力、地磁、地电阻率等观测手段。前兆观测仪器:相对重力仪(GS15改造)、总场连续观测和相对记录组合观测仪、偏角与倾角磁力仪、大地电场仪、ELF仪、地电阻率仪。

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3° 44~104° 42,北纬31°14~32°14。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县,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平武

县,面积平方公里(国土详细面积平方公里)。距绵阳市区42公里,距省会成都160公里。县境大地构造为扬子准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结合部。以桂溪—曲山—苏保一线(即北川大断裂通过地段)为界;东南面属扬子准地台

地震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地震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地震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为确保排查工作有序顺利开展,局党支部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由副局长任组长、地震办主任任副组长、地震办干部为成员的科技局地震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地震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及各个阶段步骤。 二、深入开展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5月22日,科技局召开了会议,及时传达了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并要求各股室切实搞好宣传发动工作,根据排查工作的总体要求开展了工作。一是加强地震监测台站运行情况检查。对西河村庙嘴山地震监测台的供电、网络进行了检查确保确保地震监测设施正常运行。及时维护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指示牌。二是加强农村地震安居工程建设。组织对示范村进行了检查。三是继续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共印制2万分地震科普宣传单张免费发放给群众。四是开展了全县教育系统、卫生系统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检查工作。5月22日至6月17日,联合住建局对我县教育系统的83所中小学校、8所幼儿园的198栋单体建筑物、对全县13所乡镇卫生院的35栋单体建筑物进行了全面的排查。 三、加强日常监管,夯实基础工作 为了便于获取风险隐患信息,科技局依靠群众,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健全风险隐患监测体系。加强全县地震宏观监测点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异常落实制度,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确保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加大宣教力度,提高群众地震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 第2 页共4 页

地震灾害模拟体验实验报告

地震灾害模拟体验实验报告 吴丽红人文学院历本101班 10020126 一、实验目的 了解地震灾害的成因、分类、危害以及地震的防灾措施等。 二、实验内容 体验模拟地震的震动状况、观看关于地震的影片,了解地震灾害的特征、危害、分布等基本知识以及防灾减灾的对策。 三、实验原理简述 当今人类面临着地震灾害的严重威胁,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估计的生命与财产的巨大损失。目前,预防地震灾害,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与此同时,认识了解地震灾害发生以及发展的规律,对地震灾害进行科学的评估,以期有朝一日对地震灾害进行准确的预报,制定减轻地震灾害的防御对策等已成为广大科学家们重要的研究课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956461865.html,/i?word=%B5%D8%D5%F0%B4%F8&opt-image=on&cl=2& lm=-1&ct=201326592&ie=gbk) 1、地震灾害的相关概念 大地或地壳的突然震动就是地震。震源是地球内部直接发生震动的地方,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垂直投影。震源深度是指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震中距是在地面上从震中到任一点的距离。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

的。中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震级则是根据地震仪多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大,震级的数字越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2倍。地震按震级大小四类: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称为弱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且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震级大于4.5级且小于6级的地震称为中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称为强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地震又可称为巨大地震。 烈度表示地面受到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用“度”来表示。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高。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一样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 2、地震波的传播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基干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氛围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又称为P波,它使地面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千米/秒,又称为S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为L波,是由纵波与横伯伯哦字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波长大,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原因。 3、地震的成因及分类 地震的成因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有争议性的问题。但是地震的发生大致可以分为人为和自然两方面,其中绝大多数的地震是由自然引起的,成为天然地震,其中天然地震又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构造地震是由于地壳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策划能够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塌陷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影响范围小,不会造成大的破坏。认为地震可分为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两种。人工地震是由于某些人为的原因,如工业爆破,矿山开采,核爆炸等,也能引起地面剧烈振动,但是影响范围小,不会造成大的破坏。 4、地震的分布 世界地震带分布主要包括四个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全世界地震释放总能量的80%来自这个带,大约80%的浅源地震和90%的中深源地震都集中在这个地区。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这个带以浅源地震为主,多位于大陆部分,分布范围较广。 大洋中脊带:地震活动性较弱,均为浅源地震。 东非裂谷带:地震活动较强,均为浅源地震。

地震演练总结评估报告

青海能源鱼卡有限责任公司 地震灾害事故应急演练评估报告 一、演练概况 (一)演练题目:地震灾害事故专项应急演练 (二)演练时间:2016年2月5日 (三)演练方式:桌面演练 (四)演练地点:调度指挥中心 (五)演练目的:通过开展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习,进一步提高我公司的应急救援水平,进一步提高职工的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提高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故能够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通过演习,要检验出我公司应急救援预案的薄弱环节,发现预案中有不科学、不合理、不切合实际的内容,要及时进行修改,使应急救援预案真正能够指导应急救援工作。通过演练、评估、改进等手段,提高公司和各部门应对突发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的综合应急能力,完善各部门之间协调机制,提高危机意识和防灾避灾意识。 (六)演练规则:由各单位负责人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部署假设“发生地震灾害,危及井下工作人员安全”为演习背景。参演人员根据现场处置方案及有关规定,讨论应采取

的行动。在角色扮演式桌面演练中,由总指挥按照演练方案发出控制消息,参演人员接收到事件信息后,通过角色扮演,完成应急处置活动。 (七)参演部门:调度中心、安全环保监察部、生产技术部、总经理办公室、地测防治水办公室、党群部、通防部、综放队、机电队。 (八)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名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综合预案》、《地震灾害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二、演练情况 (一)演练题目设置:2016年2月25日14:30分,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地区发生里氏4.5级地震,矿区震感明显,调度中心接到通报后,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综合预案》和《地震灾害专项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立即报告应急救援总指挥,启动应急预案,通知井下各作业地点人员按避灾路线有序撤离。 (二)应急准备 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召集指挥部全体人员召开演练会议,

地震安全隐患排查报告

地震安全隐患排查报告 为确保排查工作有序顺利开展,局党支部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由副局长任组长、地震办主任任副组长、地震办干部为成员的科技局地震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地震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及各个阶段步骤。 二、深入开展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5月22日,科技局召开了会议,及时传达了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并要求各股室切实搞好宣传发动工作,根据排查工作的总体要求开展了工作。一是加强地震监测台站运行情况检查。对西河村庙嘴山地震监测台的供电、网络进行了检查确保确保地震监测设施正常运行。及时维护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指示牌。二是加强农村地震安居工程建设。组织对示范村进行了检查。三是继续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共印制2万分地震科普宣传单张免费发放给群众。四是开展了全县教育系统、卫生系统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检查工作。5月22日至6月17日,联合住建局对我县教育系统的83所中小学校、8所幼儿园的198栋单体建筑物、对全县13所乡镇卫生院的35栋单体建筑物进行了全面的排查。 三、加强日常监管,夯实基础工作 为了便于获取风险隐患信息,科技局依靠群众,加强群

测群防工作,健全风险隐患监测体系。加强全县地震宏观监测点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异常落实制度,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确保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加大宣教力度,提高群众地震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加强治理整改,建立长效机制 科技局对存在和的地震灾害风险隐患,明确责任,把风险隐患的治理整改和排查工作贯穿于排查的全过程,对可在短时期完成治理整改的,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风险隐患;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治理排除的,制订整改方案和应对预案,落实治理整改措施、整改效果、责任人和期限等,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一旦事件发生,确保能够妥善处置、减少损失。

地震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地震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为确保排查工作有序顺利开展,局党支部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由副局长任组长、地震办主任任副组长、地震办干部为成员的科技局地震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地震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及各个阶段步骤。 二、深入开展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5月22日,科技局召开了会议,及时传达了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并要求各股室切实搞好宣传发动工作,根据排查工作的总体要求开展了工作。一是加强地震监测台站运行情况检查。对西河村庙嘴山地震监测台的供电、网络进行了检查确保确保地震监测设施正常运行。及时维护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指示牌。二是加强农村地震安居工程建设。组织对示范村进行了检查。三是继续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共印制2万分地震科普宣传单张免费发放给群众。四是开展了全县教育系统、卫生系统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检查工作。5月22日至6月17日,联合住建局对我县教育系统的83所中小学校、8所幼儿园的198栋单体建筑物、对全县13所乡镇卫生院的35栋单体建筑物进行了全面的排查。 三、加强日常监管,夯实基础工作 为了便于获取风险隐患信息,科技局依靠群众,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健全风险隐患监测体系。加强全县地震宏观监测点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异常落实制度,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防

范和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确保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加大宣教力度,提高群众地震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加强治理整改,建立长效机制 科技局对存在和的地震灾害风险隐患,明确责任,把风险隐患的治理整改和排查工作贯穿于排查的全过程,对可在短时期完成治理整改的,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风险隐患;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治理排除的,制订整改方案和应对预案,落实治理整改措施、整改效果、责任人和期限等,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一旦事件发生,确保能够妥善处置、减少损失。 内容仅供参考

中文版官方汶川地震报告

早期恢复和灾难风险管理项目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 工作研究报告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二○○九年三月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目 录
引言.......................................................................................... 4 1 汶川地震概况 ........................................................................ 6 2 汶川地震应急救灾救援工作................................................... 9 2.1 成立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救灾工作 ........................ 9 2.2 全力解救被困群众 ....................................................... 10 2.3 抢通抢修受损生命线 ................................................... 16 2.4 安置受灾群众 .............................................................. 20 2.5 科学排除堰塞湖险情 ................................................... 21 2.6 救治伤病员 .................................................................. 23 2.7 保障灾区市场供应 ....................................................... 24 2.8 做好灾后防疫工作 ....................................................... 25 2.9 广泛进行社会动员 ....................................................... 26 2.10 加强信息公开 ............................................................ 28 2.11 呼吁国际社会援助 ..................................................... 29 3 汶川地震救灾应急工作经验总结 ......................................... 30 3.1 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提供了救灾应急工作的组织保障 30 3.2 军队武警发挥了救援主力军的作用 ............................. 30 3.3 全社会参与为应急救灾救援提供了强大人力物力支持 31 3.4 现代科技成功运用于应急救灾救援实践 ...................... 31 3.5 信息公开对救灾救援产生了积极影响 .......................... 32
2

地震灾情评估

地震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地震发生后,对地震灾情进行应急评估的内容、方法、程序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重大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的灾情应急评估。一般和较大地震灾害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742 中国地震烈度表 GB/T 18208.4 2011 地震现场工作第4部分:灾害直接损失评估 GB/T 24335 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GB/T 24336 生命线工程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地震灾情 earthquake disaster situation 地震的灾区范围、等级,以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建筑和生命线工程破坏、地质灾害、次生灾害和对社会影响的基本情况。 注:改写GB/T18207.1-2008,定义7.1。 3.2灾区范围disaster area 地震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工程结构破坏、环境破坏的区域。

注:相当于地震烈度Ⅵ度与Ⅵ度以上的区域。 3.3灾区等级 grade of disaster area 在灾区范围内,以行政区为单元,综合考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房屋破坏程度、地震地质灾害等指标确定的灾害程度级别。 3.4极灾区 extreme earthquake disaster area 一次地震中遭受灾害直接损失最严重的区域,不包括对社会经济无直接影响的地震地质灾害区域。 注:改写GB/T 18208.4-2011,定义3.6。 3.5有感范围 earthquake felt area 以地震时少数人有感(相当于地震烈度Ⅲ度)为边界圈定的区域。 3.6救援区域 search and rescue area 需要对受困人员实施搜寻和施救的区域。 3.7救援目标search and rescue site 需要对受困人员实施搜寻和施救的垮塌建筑和场所。 3.8灾区人数 population in earthquake stricken area 地震灾区范围内的人口数量。 3.9极震区 me:zose:smal area 一次地震破坏或影响最重的区域。 [GB/T 18207.1-2008,定义3.8] 4 基本规定 4.1评估内容 地震灾情应急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

5.12汶川地震地震灾害房屋评估工作总结报告

5.12 汶川地震地震灾害房屋评估工作总结报告汶川地震地震灾害房屋评估工作总结报告方卫兵魏智辉 XX年5月18日,应成都市建委的要求,受中建国际设 计公司委派,我们前赴本次地震的重灾区彭州市进行受灾房屋的安全评估工作,现就所做工作做如下总结。 1. 基本概况 彭州市位于成都的西北部,距成都市区19 公里,处于青藏高原断裂带的龙门山腹地。全市十几个乡镇均不同程度上受灾。其中北部山区震害较大,房屋受损严重,市区震害相对较轻,房屋受损也相对较小。 因本次受灾面积非常大,居民的安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刻不容缓。为使居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增强信心,解决现阶段的居民安置问题,急需对受灾房屋进行安全性评估。考虑到此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不能对受灾房屋进行详细的鉴定,故我们只从整体上对房屋进行安全评估,判断其房屋是否能够入住。 2. 主要工作 从 5 月19 号开始到 5 月24 日,我们先后对红岩镇幸福

村,丽春镇东风村、跃进村,隆丰镇桃花林村,敖平镇紫泉村的房屋进行了普查,每人每天查看房屋上百栋,共计上千户人家。 5月25日,我们普查彭州市区房屋,先后查看了4个小区和上百户受灾较重的独栋民屋。 3. 震害情况 乡镇房屋 我们普查的 4 个乡镇,大部分位于彭州市的北部。主要查看的是农村房屋,结构主要类型为砖混和砖木结构,无框架结构,土坯房屋也较少。乡村房屋均未按照国家建设法规建造,结构受损严重,以红岩镇幸福村为例,总共查看房屋200 户左右,倒塌房屋占10%,严重损坏房屋占85%,只有极少房屋维修后可住,且初步估计维修费用较高。另该村经济支柱产业木耳也因此次地震造成木耳棚倒塌损失惨重,据当地村民介绍,仅木耳每户至少损失5?6万元。 调查发现,乡镇房屋震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砖木结构一般为红砖墙、木屋架、坡屋面、小青瓦。此类结构房屋在坡屋面的底部几乎均出现水平裂缝,初步估计为墙体受弯

地震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_________地震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地震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为确保排查工作有序顺利开展,局党支部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由副局长任组长、地震办主任任副组长、地震办干部为成员的科技局地震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地震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及各个阶段步骤。 二、深入开展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5月22日,科技局召开了会议,及时传达了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并要求各股室切实搞好宣传发动工作,根据排查工作的总体要求开展了工作。一是加强地震监测台站运行情况检查。对西河村庙嘴山地震监测台的供电、网络进行了检查确保确保地震监测设施正常运行。及时维护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指示牌。二是加强农村地震安居工程建设。组织对示范村进行了检查。三是继续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共印制2万分地震科普宣传单张免费发放给群众。四是开展了全县教育系统、卫生系统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检查工作。5月22日至6月17日,联合住建局对我县教育系统的83所中小学校、8所幼儿园的198栋单体建筑物、对全县13所乡镇卫生院的35栋单体建筑物进行了全面的排查。 三、加强日常监管,夯实基础工作 为了便于获取风险隐患信息,科技局依靠群众,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健全风险隐患监测体系。加强全县地震宏观监测点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异常落实制度,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确保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同 第 2 页共 6 页

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害报告(修改版)

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害报告 毕节学院生态工程学院 2011级地理(1)班第一组 课题组成员: 付利平曹德希胡鹏蔡云振黎丽萍 陈懿胡永秀胡娅曾春林潘仕远

目录 一、汶川地震发生的地点、受灾范围、受灾面积等-----------------------2 二、汶川地震的受灾程度-----------------------------------------------------------------3 三、地震灾害形成的原因-----------------------------------------------------------------4 四、地震防灾减灾的建议-----------------------------------------------------------------4 五、关于分工和协作的说明------------------------------------------------------------5

一、汶川地震发生的地点、受灾范围、受灾面积等 1、汶川地震的地点 汶川大地震,也称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 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 27分到28分。汶川地震震中位于中 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 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四川省 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79千米 处,其经纬度大约是北纬31.01 °,东经 103.42°,如左图所示。 2、汶川地震的受灾范围和受灾面积 根据中国地震局的发布的资料,汶川地震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地震的面波震级达8.0Ms 、矩震级达8.3Mw ,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的烈度可能达到11度。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因此汶川地震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巨大,受灾的范围较大。 汶川地震的重灾区是四川省,受到影响不大的省份有甘肃省、陕西省、重庆市、云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受地震破坏的极重灾区有10个,是四川省的汶川县(处于震中)、茂县、北川县、安县、平武县、绵竹市、什邡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青川县。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区),主要在四川省(29个),其次是甘肃省(8个)和陕西省(4个)。一般灾区有一百多个县市区,主要在四川省,其次是甘肃省、陕西省、重庆市、云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 汶川地震也会造成了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动物植被受到损害、生态功能退化;瘟疫疾病传播传染等灾害。 3、国内外地震灾害的地理分布 (1)我国地震的地理分布 我国地震的主要分布在五个区 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 震带上。其中地震强度较大和频度 较高的地带有华北和青藏高原地震 区,我国地震分布如右图所示。 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 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 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华北地震区共分四个地震带:①郯 城-营口地震带;②华北平原地震带;③汾渭地震带;④银川-河套地震带。

关于地震受灾情况报告

关于地震受灾情况报告 关于地震受灾情况报告 10月30日19时26分,保山市昌宁县(北纬度,东经度)发生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昌宁县大田坝镇,截至10月31日10时30分,云南省昌宁县级地震已造成保山市昌宁县、隆阳区和大理州永平县16650人受灾,883人紧急转移安置,房屋倒塌168间、严重损坏975间。 地震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李纪恒、省长陈豪、副省长张祖林、市委书记李正阳、市长吴松、副市长丁昌吉等省市领导立即作出了批示。保山市及时启动级救灾应急响应,省委李纪恒书记批示:要高度重视保山市昌宁县级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要迅速组织力量核查灾情,做好应急准备和救助救援工作,省地震、国土、水利和气象部门要密切监测灾情发展趋势,及时预报、预警,重要情况随时报告。 10月31日,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赵德光深入昌宁县大田坝镇地震灾区,到现场后先查看灾情,查看学校、卫生所等损坏情况,查看灾民房屋破损情况。 赵德光强调,一要精准核实,做到不漏一户一人,一校一院,一站一所等。二要精心安置,让灾民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有水喝,有学上,有病医。三要精致建设,对

重损户和倒塌户要有规划的建设,做到安全适用美观。四要恢复设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学校、医院、供水等公共服务设施要恢复。五要聚力生产,救灾不忘生产,尤其是香料烟生产正处于关键时期,要确保生产,否则影响到全年的财政收入。六要确保稳定,不出现不和谐的情况。七要确保安全,不出现救灾中的安全事故。 关于地震受灾情况报告 按照四川省农业厅统一安排,省农业厅抗震救灾第二工作组冒着强烈余震和飞石滑坡的危险,行程XX多公里,于5月16-20日到阿坝州开展抗震救灾慰问工作。工作组一行先后深入小金县日隆镇、县农业局,阿坝州农业局、州种子站,汶川县农业局、县种子站、威州镇,理县农业局、薛城镇调查了解特大地震给农业生产、农业部门造成的损失,并代表省农业厅看望慰问受灾农户、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及家属。同州、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农业部门认真分析农业灾情,共商抗震救灾农业生产恢复对策。现将地震灾害给全州造成的农业损失和当前农业部门抗震救灾工作开展情况及有关建议汇报如下: 一、地震造成的农业损失情况 (一)全州农业损失情况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又有持续不断的强烈余震发生,地震引发的山地灾害造成了该州重大人员伤害和财产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编写要求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报告编写要求 目录 I 报告编写的一般要求 1.总则 2.报告文字要求 3.报告图件要求 4.报告表格要求 5.符号及单位的使用 6.公式使用 7.术语使用 8.参考文献、资料、图件等的引用 Ⅱ报告编写内容与格式的要求 A.封面 B.扉页 C.目录 D.前言 1.技术思路 2.地震活动性 2.1 地震资料 2.2 区域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2.3 现代构造应力场 2.4 历史地震影响 2.5 近场小震活动 3.地震地质背景 3.1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3.2 区域地震区、带 3.3 近场和场区活动构造 4.地震烈度及地震动衰减关系 4.1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4.2 地震动衰减关系 5.确定性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 5.1 地震构造法 5.2 历史地震法 5.3 确定性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结果 6.概率分析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 6.1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概述 6.2 潜在震源区划分 6.3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 6.4 地震危险性的概率计算 6.5 概率分析方法对场址地震危险性的评价结果 7.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或地震动小区划 7.1 场地条件

7.2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及其参数确定 7.3 输入地震动参数的确定 7.4 场地地震反应计算与场地地震相关反应谱 7.5 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或地震动小区划 8.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或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 8.1 与场地地震地质灾害有关的工程地震条件勘察 8.2 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8.3 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 9.结论和建议 9.1 地震环境评价 9.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9.3 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9.4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9.5 地震小区划 9.6 使用建议 I 报告编写的一般要求 1.总则 1.1 为配合《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DB001-94)》的实施,使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编写规范化,并且更加符合评审及工程使用的需要,特制定本要求。 1.2 本要求适用于对工作规范《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DB001-94)》中规定的4个等级工程所进行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不包括区域性地震区划)的最终报告的编写。 1.3 在编写最终报告时,其内容和格式必须符合本要求,不应增加或减少陈述的内容,但对于本要求没有包括而实际工作大纲要求进行的有关工作,可以增加相应的陈述内容。 1.4 本要求的章节条款顺序,是对最终报告的建议模式。实际报告章节安评。应在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实际工作大纲的要求和编写者的论证思路来编排。 2 报告文字要求 2.1 报告文字安排 2.1.1 叙述应条理清晰,行文流畅,章节安排符合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论证思路。 2.1.2 论述理论与方法时,如本次工作采用的理论或方法系引用其他研究者的已有成果,则论述应从简但必须给出相关的引用参考文献;如采用的理论或方法系本次工作提出的新成果,则应在正文中(或以附件形式)详细给出理论阐述或对方法的原理及工作步骤的论述,可能的情况下应与现行方法进行比较并给出比较的结论。 2.1.3 对本次工作所采用的数据或资料进行论述时,如系引用现有的数据或资料,本次工作未有任何新的改动和补充,则应直接给出引用内容及其出处;如数据或资料系本次工作新的研究结果,则应加以详述;如数据或资料系对现有数据进行了部分改动而得到的,则也应对改动情况和改动原因加以详述。 2.1.4 报告各部分内容应前后衔接,上下文相互引用时(尤其是图件、表格等)须保证查有出处。 2.1.5 报告中所用专有名称、地名、人名等,必须保证上下文的一致性。 2.2 文字印刷质量以清晰为标准,报告全文排版风格应一致。 2.3 报告中不应出现错字。 3 报告图件要求 3.1 报告中图件只对文字的表述起补充和提示作用,不可替代文字说明;凡文字说明不可取代图件表示的地方,必须给出相关图件。 3.2 图件必须插放在报告文字引用处的下方或紧接一页,但幅面大于报告文本页面数倍的大型图件,可以附件的形式进行引用(不编排图件引用编号),并可将图件按附件形式置于报告尾部或独立于报告本体。

海地地震灾害报告

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地震. 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十分严重.震中位于首都太子港西南16公里的加勒比海域,震源深度约为10公里.震中烈度为X. 在发生7.0级地震稍后不久,海地又相继发生了震级分别为 5.9级和 5.5级的地震。截至2010年1月26日,海地地震进入第15天,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此次海地地震已造成22.25万人丧生,19.6万人受伤。此次地震中遇难者有联合国驻海地维和部队人员,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 地震发生后,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2日发表声明,对海地当天发生强烈地震表示关切,并且表示联合国组织正在听取有关灾情的初步报告,密切跟踪当地的情况发展,同时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表示将向海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中国也派出中国国际救援队飞赴海地实行救援任务. 根据美国科罗拉多州地质调查的分析师说,这是海地自1770年以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并且地震发生后余震不断,最强烈的余震达到 5.9和 6.4级,不但为救援数以千计埋在废墟之下的民众带来了极大困难,更为无数处于恐慌中的平民带来了严重威胁,而且未来海地继续发生严重灾害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太子港街头出现极度混乱局面,呼喊者、哭泣者、四处寻找失散亲友者和无家可归者构成了海地大地震后的一幅幅真实写照。据拉美及西方各大媒体报道,数以万计民众失去居所。地震发生后,海地当地黑帮组织和从倒塌监狱中逃脱的罪犯趁火打劫,将急需的救援物资洗劫一空. 一场里氏七级强震让“灾难之国”海地雪上加霜。全球知名风险管理顾问公司最新评估显示,地震给海地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数亿美元。公告称,海地当地建筑多属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并无防震所需的加固措施,因此强震过后建筑大规模坍塌,即便是设计规范的建筑也难逃在地震中受损,据此估计,海地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数亿美元。海地首都太子港及其约两百万人口将深受地震影响,地震遇难者将数以万计。震前由于海地连年天灾及政局不稳,海地民众生活困苦不堪,全国逾一半民众每天的生活费不足一美元。经过此次强震,海地当地人民的生活又一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针对海地地震的成因,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公布的地震定位及震源机制,海地地震发生在加勒比地区, 此地区是非常活跃的地震带,因此这一地区很容易发生地震, 海地位于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交界处,属于地震频发区。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生的地震大多是一个板块俯冲到另一板块下导致,而此次强震却是由于美洲板块中的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相互挤压所致。这种类型的地震通常震源较浅,并能释放巨大能量。此次地震的震源仅位于地下10公里左右,因此造成了此次海地的巨大损失。

地震演练总结评估报告

地震演练总结评估报告 青海能源鱼卡有限责任公司 地震灾害事故应急演练评估报告 一、演练概况 (一)演练题目:地震灾害事故专项应急演练 (二)演练时间:2016年2月5日 (三)演练方式:桌面演练 (四)演练地点:调度指挥中心 (五)演练目的:通过开展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习,进一步提高我公司的应急救援水平,进一步提高职工的自 救、互救能力,进一步提高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故能够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通过演习,要检验出我公司应急救援预案的薄弱环节,发现预案中有不科学、不合理、不切合实际的内容,要及时进行修改,使应急救援预案真正能够指导应急救

援工作。通过演练、评估、改进等手段,提高公司和各部门应对突发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的综合应急能力,完善各部门之间协调机制,提高危机意识和防灾避灾意识。 (六)演练规则:由各单位负责人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部署假设“发生地震灾害,危及井下工作人员安全”为演习背景。参演人员根据现场处置方案及有关规定,讨论应采取的行动。在角色扮演式桌面演练中,由总指挥按照演练方案发出控制消息,参演人员接收到事件信息后,通过角色扮演,完成应急处置活动。 (七)参演部门:调度中心、安全环保监察部、生产技 术部、总经理办公室、地测防治水办公室、党群部、通防部、综放队、机电队。 (八)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名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综合预案》、《地震灾害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二、演练情况 (一)演练题目设置:2016年2月25日14:30分, 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地区发生里氏 4.5级地震,矿区震感明 显,调度中心接到通报后,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综合预案》和

全市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汇报

全市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汇报 xx区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地震局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和《**省防震减灾条例》,以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为主线,以防震减灾工作目标管理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强化震情监测预报,加大防震减灾宣传和应急物资保障,使我区防震减灾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一、防震减灾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为了切实抓好全区防震减灾工作,依据《防震减灾法》,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任指挥长的抗震指挥部,明确了工作目标,落实了责任,形成了功能完善、职责明确、岗位落实、人员到位、运转迅速有效的工作机制,乡镇、街道办事处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确定了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针对今年严峻的震情形势,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全区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并把防震减灾目标管理任务已纳入全区考核指标,部分防震减灾经费已列入财政预算,确保了防震减灾机构的运转和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以提高全社会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同时,制定了防震减灾“十二五”专项规划,并纳入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二)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升应急能力。地震应急是综合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措施。由于我区属于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为此,我区贯彻“预防为主,防御和救助相结合”的方针,立足防大震,救大灾,始终坚持抓应急基础建设,抓应急反应能力,地震应急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我区大力推进各类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推动地震应急向企业、学校、医院、社区延伸。目前,xx区地震应急预案和14个专业组子预案,20个乡镇办事处、2所大专院校、5个企业和区属部分中小学校长已完成了各自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工作。二是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按照“均衡布局,通达性好,操作性强,安全保障,平灾结合”的原则,我区已确定了道北体育场、桥南体育场和马跑泉公园3处应急避难场所,其中,道北体育场避难所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立项、可研、初步设计已完成,正在设计施工图。新建救灾物资储备库占地面积5亩,建筑面积782.56平方米,预计9月底完工。目前,我区已经储备救灾帐篷280顶、棉衣裤200套、棉大衣100。三是加强抗震抢险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驻地部队、公安和预备役骨干作用,依托区武装部,分级组建了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地震应急救援队。电力、电信、交通等行业抢险队伍已配备必要的地震灾害救援设施,全区各级医院也已组建了抗震救灾医疗救护队和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同时,我区已在桥南办事处**社区组建了一支

关于玉树地震灾害的调查报告

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其中震级最大的一次发生于7时49分,震中位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境内,其规模达到7.1Ms、深度为14公里。该地震导致至少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12135人受伤。县城结古镇全部停电,由于大部分建筑都是土木结构,重灾区结古镇附近西杭村的民屋几乎全部(99%)倒塌。此外整个玉树州的70%学校房屋垮塌。震后,当地民众与僧侣展开自救,中国政府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展开了救援行动。 基本介绍 简介 2010年4月14日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截止2010年5月30日18 时,经青海省民政厅、公安厅和玉树州政府按相关程序规定核准,玉树地震已造成2698 人遇难,其中已确认身份2687 人,

无名尸体11 具,失踪270 人。已确认身份的遇难人员:男性1290 人,女性1397 人;青海玉树籍2537 人,省内非玉树籍54 人,外省籍96 人(含香港籍贯1 人);遇难学生199 人。 第一次地震 发震时刻:2010-04-14 05:39:57 震级(M):4.7 纬度(33.1°N) 经度(96.6°E) 深度(千米):6 参考位置: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拉秀乡日麻村 第二次地震 发震时刻:2010-04-14 07:49:40 震级(M):7.1 纬度(33.1°N) 经度(96.7°E) 深度(千米):33(后修订为14公里) 参考位置: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拉秀乡日麻村 第三次地震 发震时刻:2010-04-14 09:25:17.8 震级(M):6.2 纬度(33.2°N) 经度(96.6°E) 深度(千米):30 参考位置: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拉秀乡日麻村 地震类型:青海本次地震属于强烈的浅源性地震 余震

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地震灾害的大小及其特点不仅取决于地震的大小及其特点,而且受制于震中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建筑物与各种工程,尤其是生命线工程的分布以及人口密度与分布等。 1、瞬间突发性 发生大地震,顷刻之间,不过是几秒、十几秒、最多几十秒而已,已经房倒屋塌,一座城市变成一片废墟。 地震灾害的瞬间突发性分三个层次来讲。 首先是,震源的形成十分短暂。内陆大地震的破裂面大约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长,地震破裂的扩展速度大约每秒几千米,这样,一次七级、八级地震的震源的形成一般只需几十秒,最多到一百几十秒。 其次是,由于地震波传播速度很快,也是每秒几千米,比破裂扩展速度还要快,内陆强震严重破坏主要在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范围里。从地震发生到城市建筑物开始振动,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也只需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 最后是,建筑物在经受如此巨大的震动时,经不住几个周期(震中距为几十千米的地震波周期一般仅零点几秒),作用力已超过建筑物的抗剪强度,遭到破坏,甚至倒塌。 地震灾害的瞬间突发性是其他任何自然灾害不能比拟的。滑坡、泥石流虽有较强突发性,但往往伴随在暴雨或地震之后,况且,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损失和影响也是无法与大地震灾害相比的。 2、能量大、灾害重,死亡人数最多 强震释放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一个5.5级中强震释放的地震波能量就大约相当于2 万吨TNT炸药所能释放的能量,或者说,相当于二次大战末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的一颗原子弹所释放的能量。最大地震或每年地震平均释放的能量都大于火山、飓风、暴风雨等各种大家所熟悉的自然灾害所释放的能量。死亡人数多,是地震灾害更为突出的特点。据1949~1991年资料统计,在中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死亡人数中,地震占首位,超过一半。 中国陆地面积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14,20世纪有1/3的陆地地震发生在中国,造成60万人死亡,占世界同期(不包括21世纪)因地震死亡总人数的1/2。因此,对于中国来说,按可能造成死亡人数比较,地震堪称群灾之首。 3 、经济越发展,城市化程度越高,地震可能造成的灾害越严重 1996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附近发生6.2级地震,造成15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而1990年甘肃天祝—景泰间发生6.2级地震,经济损失为1.5亿元人民币。两个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差别达10倍之大,就是因为两地经济水平不同。 无论世界还是中国,都呈现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尽管目前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程度高于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增长速度大于工业化国家。中国目前属于经济增长最

发生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方案

发生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方案

冯家塔矿业有限公司地震灾害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冒顶,室内物品晃动严重或倒落,人员感到眩晕,站立困难,形势危急。地震可能引起矿井全面停电、停风,引发的井上、下发生火灾,工业广场内的建筑物倒塌,造成埋人砸人事故等,危及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二)事故的基本征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征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 (三)地震预警信号 地震预警信号分为3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色预警信号预示近期内可能出现地震;橙色预警信号预示已出现地震预兆;橙色预警信号预示未来10日内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 三、现场人员应急职责 (一)应急领导小组的构成 按照冯家塔矿业公司《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地震应急指挥部下设抢险救灾、后勤保障、医疗救护、善后处置、治安警戒五个专业组。 (二)应急领导小组现场应急职责 1、总指挥现场应急职责 (1)组织现场指挥处置。负责现场抢险人员组织,抢险和应急救助,防护用品的配备,及时向指挥部汇报存在的问题和困

难; (2)组织开展现场施救和报警求助。指挥阵前和震中人员疏散,并与清水川能源公司地震应急指挥部保持联系,了解并汇报震情、灾情,接受进一步指令; (3)收集汇报设备、人员、建筑物等受灾信息。地震发生后,收集灾情,组织抢险,控制次生灾害; (4)在临震和震后应急期,统一调配人员、设备、车辆、物资等,并对生命线系统和次生灾害源实行强制管理,组织各单位尽快修复因地震损坏的供电、供水、通风等其他必备系统,避免次生灾害发生; (5)保护现场作业人员安全,必要时发布停产撤人指令。 2、副总指挥现场应急职责 (1)协助总指挥展开应急指挥工作,总指挥不在岗时,代行其职责; (2)组织编制现场处置方案,落实应急行动,组织做好培训和演练; (3)负责现场应急处置,根据震情发展,提出改进措施; (4)组织做好善后工作; 3、各专业组现场应急职责 (1)抢险救灾组 服从指挥部协调指挥;迅速集结抢险救灾队伍,抢救被压埋人员;疏通抢险救灾生命通道;负责危险地点人员疏散和伤员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