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检查的合理选择doc资料

影像学检查的合理选择doc资料
影像学检查的合理选择doc资料

影像学检查的合理选择

如今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这么多,到底哪种好,哪种差,应该如何选择呢?医学影像学发展速度很快,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新的检查技术和检查方法层出不穷,不单是病人搞不清楚,事实上有很多临床医生也容易混淆。选择合理的影像检查方法,其出发点不应该是医生的喜好,也不应该是病人的要求,而应该是病情的现实需要,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病人为中心”。

大家都知道,各种检查方法在价格上的确有贵贱之别。但应该指出,它们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好坏之分,只有应用得当才好。下面就部分影像检查方法的优缺点首先作一个简要的总结。

X线透视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耗时短暂,检查结果“立等可取”;最重要的还在于它可以从多个角度、连续、动态地观察到人体的活动图像如呼吸的运动、心脏的搏动等等。因此,透视一直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完全取代它。但是,透视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图像粗略、模糊,难以看清细节,不能留下记录以供会诊或作为前后对照之用,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施行检查的医生的诊断水平和对工作的认真细致程度。要是这个医生水平低下或者是工作不负责任,对于病变,他可能会视而不见,或者会把一些正常的、变异的情况视为病变,造成漏诊、误诊,而其他医生却无法给他纠正。所以目前很多医院取消常规透视检查,仅作为多角度动态观察时使用。

透视的缺点恰恰可以被X线摄片的优点所弥补,摄片所得的X光胶片影像清晰,层次分明,病变的细节一览无余。另一方面,摄片的曝光时间很短,一般仅仅需要零点几秒甚至是零点零几秒的时间,放射防护容易实施,患者接受的辐射远比透视为少。更重要的是,由于影像记录于X光胶片这样的载体上,医生可以反复认真地阅读,可以借助放大镜、强光灯等辅助工具仔细地研究病变的细节,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医生或专家的会诊而大大地减少漏诊、误诊的可能性。此外,这些胶片对于患者来说,可以作为疾病档案以供前后对照,以利医生追踪确诊和评价治疗效果;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这些胶片则是宝贵的资料,对后人也是很难得的教材。

当然了,相对于透视来说,摄片所需的设备稍稍要复杂一些,操作程序增多,成本增加,技术难度加大,所需时间延长,不过,相对于其他的影像检查方法来说,摄片称得上是价廉物美、迅速快捷。所以胸片往往作为门诊常用检查手段及入院前的必要检查。

总的说来,透视和摄片(平片)是影像检查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被称为普通放射检查。它们各有其适应范围,它们也可以相互印证、联合应用,但却难以彼此取代。

超声诊断最常用的是B型超声波,简称“B超”。与透视、摄片不同,它没有放射损伤的顾虑,而且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重复性好等优点而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普遍欢迎。但是,超声图像显示相对较粗糙,对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也象透视那样,有较大的依赖性,难以避免漏、误诊的发生。此外,由于超声波的固有特性,检查部位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CT、MRI、SPECT、PET等等都是新型的高科技检查项目,它们都借助了现代高性能计算机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在适合它们应用的领域能够大显身手,但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下面以人体不同器官分别谈谈影像检查的合理选择。

胸部疾病,如何选择?

胸部含有多个器官组织,可以说,所有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都能在胸部应用,但它们的应用选择也有原则可循。先简后繁、先廉后贵、效率为上、最好无创,这是所有部位、所有医学影像学检查选择应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在胸部疾病的检查诊断中也不例外。

透视在胸部检查中把胸透作为一个必检的项目。肺是胸部病变最常发生的部位,也是我们最关心的器官之一。肺内含有大量的空气,密度很低,对X线的阻挡最少,与周围的其他器官如心脏纵隔、胸壁软组织及骨骼能够形成清晰的密度对比,用X线诊断学中的一个术语来说,就是自然对比良好。一旦肺内出现了病变,这种对比将发生变化,在影像显示相对比较粗略的普通透视上,也能很容易地显示出相应的“阴影”,从而得到及时的诊断。在透视检查过程中,我们可以多角度地观察,可以很满意地观察到呼吸的运动、心脏的搏动、膈肌的起伏。当然,作为首选的检查并非就是最好的检查,透视并不能替我们解决所有的胸部疾病诊断问题。

在不同的诊断目的下,我们的选择可能会有不同的改变。例如,我们要排除肋骨骨折,或者是要仔细研究胸透所发现的异常阴影的性质,就应该选用胸部数字X线摄片了。胸片对于心脏疾病以及较大的纵隔病变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同样优于透视。

然而,胸片显示的是平面图像,有些病变会有重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胸部CT可算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了。而且由于CT的密度分辨率特别高,能够查出透视或胸片所无法显示的某些胸部病变。一般说来,超声检查对于肺部病变的检查效果差,MRI检查也缺乏明显的优势,因而其应用受到限制。

对于纵隔,也就是处于两侧肺中间的那部分软组织来说,胸部透视或照片的诊断效能也嫌不足。纵隔实际上是多种器官组织的复合体,其内部各组织器官的自然对比不良,超声检查由于受到胸骨、胸椎、肋骨和肺内气体的影响,声波或被吸收或被反射。CT在纵隔疾病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价值,这得益于它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力,以及无组织重叠、无检查盲区。它不但能发现纵隔肿瘤的有无,也能确定其病变范围,在定位和定性诊断方面对于普通X线诊断来说都有质的飞跃。MRI在纵隔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方面一般不逊于CT。由于具有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以及血液流空现象,因而在确定病变是否累及血管、鉴别肿瘤复发与放疗后纤维化等方面优于CT,在后纵隔脊柱旁病变的显示方面也较CT为优。心脏检查,如何选择?

如果一位患者怀疑他自己患有心脏病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检查方法呢?要检查心脏的疾病,临床听诊和心电图检查常常是必须的。最简单、最容易想起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是透视。通过透视,我们可以了解心脏、大血管的位置、形态、大小、轮廓,更有特色的优势是能多方位地观察心脏、大血管的搏动情况。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积液等疾病,透视能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透视也可作为其他检查方法采用之前的筛选方法。

X线平片检查也很简便,能够显示心脏、大血管的轮廓、形态,瓣膜以及动脉壁上的钙化。根据平片所见,往往可以对心脏疾病作出初步判断,但平片检查局限性仍很大。超声检查在心脏疾病的检查中有重要的地位。超声不仅能实时地显示心脏瓣膜的形态,活动状况,增厚程度,关闭情况和附着位置等,还能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各房、室大小及心脏功能,在诊断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积液及缩窄性改变、心腔内良、恶性肿瘤以及进行心室壁厚度的测量等方面,超声检查可作首选或筛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超声检查也存在着空间分瓣率低,不能有效的显示冠脉分支和肺循环状态。

造影检查是心脏、大血管疾病影像诊断中最精确的方法。随着技术的进步、设备性能的提高,心脏、大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等,显影越来越清晰,诊断快捷而明确。凡拟行心脏手术者,几乎在手术前都要作这类检查。但是,心脏的造影检查对技术、设备的要求很高,也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金标准不一定是值得首选的方法,寻找有效的替代方法始终是值得研究的课题。现代最新的多层螺旋CT机扫描速度非常快,显示能力越来越强大,配合心电门控触发、容积重建、冠状动脉测量、心肌功能分析等先进的软件和后处理技术,对心脏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已达到很高的水准,对造影检查这个金标准提出了挑战。MRI对心脏、

大血管的解剖及功能状态检查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随着软、硬件的不断升级,MRI在心脏病的诊断中可能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介入放射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介入心脏病学的迅速崛起,成为心脏病影像诊断方法中的一支生力军。许多新的介入治疗方法,如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冠脉支架植入术、未闭动脉导管栓堵术、瓣膜成形术、缺损修补术、心包引流术、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等等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开展。诊断与治疗一体化是介入放射学有别于任何其他检查方法的重要优势,因此,在选择检查方法时,还得考虑这个因素。

肺动脉栓塞,CT造影

所谓肺栓塞,也称为肺动脉栓塞,是指肺动脉被栓子阻塞所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肺栓塞对于人体的危害很大。一方面,它使本应由它供血的肺组织因缺血而坏死,即出现肺梗死。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它造成了肺无法进行气体交换,全身缺氧,危及生命。因此,及时发现并有效地处理肺栓塞,很有必要。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医学影像学堪当大任。X线平片仍是首先应该选择的无创性检查。对于典型病例,它能作出比较明确的诊断,对于不太典型的病例,它也能提出可能的判断,作为筛查的手段。

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可发挥重要作用。这是一种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几乎无创伤的检查手段,可显示到肺段动脉水平,能清楚地显示栓塞的部位和形态,还能得到肺血流灌注信息以及肺血管的走行、分布情况,从而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价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证据。

超声心动图,特别是食管内超声,不但可以显示位于肺动脉主干部及左右主支内的大块栓塞,又可显示心脏的形态、功能情况。主要适用于急性大块性肺动脉栓塞、病情危急,又需要除外或鉴别心脏疾病的患者。

核素显像也可作为肺动脉栓塞的筛选诊断方法。肺灌注显像能准确地显示肺血流灌注情况,敏感性很高,但任何造成局部血流减少的因素都可能导致肺灌注显像异常,因而特异性差。肺灌注显像与肺通气显像相结合可明显提高肺动脉栓塞诊断的特异性,但仍不能直接显示栓塞的部位、形态。

肺动脉造影,特别是DSA肺动脉造影,通过介入插管,将造影导管插至肺动脉,进行血管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肺动脉的阻塞部位和阻塞范围。在明确了诊断之后,可即刻转入治疗步骤:碎栓、取栓或溶栓,迅速地打通血流的通道,挽救生命于危难之中。

腹部检查,超声先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