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行动计划

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行动计划
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行动计划

柘城县金刚石微粉及制品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发展特色产业基地是以区域特色经济为基础,依托特色产业在空间上实现集中布局,实现要素资源和基础设施共享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形势,必将为特色产业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中国是世界超硬材料的主要生产国之一。河南则是我国最重要的超硬材料生产基地之一。地处河南东部的柘城县,背靠人才、技术、信息、产品、产业、市场和行业管理服务等大环境优势,抢抓机遇,充分依托当地扎实的产业基础,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当地金刚石微粉及制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计划通过对柘城县经济社会基本情况,金刚石产业的深入调查和分析,立足柘城实际,明确了总体思路、原则,提出了“建设全国重要的金刚石微粉及制品特色生产基础”的发展目标,以及“提高科技含量,培育龙头企业,发展高品质金刚石微粉,大力发展金刚制品”的核心战略和主要任务。对于促进产业升级,最终达到“上层次、扩规模,持续发展”,实现由简单的规模膨胀向产品、产业提升层次的转变,促进金刚石微粉及制品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

意义。规划还提出了产业基地建设的具体内容和相应的保障措施,形成了完整的规划体系。

二、主要发展目标

基地建设以发展和全面提高柘城县金刚石微粉及制品

产业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为目标,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一流的研发机构的建设,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积极探索有利于金刚石系列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的运行机制,把重点放在微粉精细加工和制品的研究开发上,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举全县之力,突破金刚石微粉及制品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13年,把柘城的基地建成一个全国一流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金刚石微粉及制品基地,实现基地年销售收入50亿元,年创利税3亿元,产品的出口总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70%以上。

三、主要任务

1、增强特色,促进产业集聚。

特色产业优势是产业基地发展的核心,应立足于发掘本地优势产业潜力,吸引外地同类产业来柘,把培养特色经济,推进企业群体成长,提高产业聚集作为首要任务,使产业基地成为产业特色鲜明,聚集效应突出的新兴产业基地。

2、优化结构,推进产品、产业升级。

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就是为企业的“二次创业”提供有

效载体,以提高竟争力为目标,促进企业在产品档次、技术装备和创新能力上有一个大的提高,推进当地特色经济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

3、择优扶强,龙头带动。

通过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支持,提高产品市场竟争力,提升骨干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把生产规模的扩张与产品创新,增强研发能力结合起来,把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与产业链条的加粗拉长结合起来,强化对中小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要择优限劣,对那些有产品优势,技术创新能力和实力较强的企业给予扶持,重点建设以力量新材料集团为龙头的重点项目。

4、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

加大对金刚石聚集区内的基础设施联建共享的优势,对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对服务设施集中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珍惜土地资源,坚持“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成效一片”。高标准做好环保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注重形象,高标准建设。

要把产业基地建设作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和树立柘城新形象的大事来抓,提高柘城金刚石微粉及制品产业的知名度,成为展示柘城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6、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原则。

抓着与河南工业大学校县合作机遇,努力提高产业基地的科枝含量。

四、保障措施

1、以创新为载体,打好“观念牌”。

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产业发展、创新最根本的要素来对待。首先要解决企业投资者、经营者的思想观念问题,加强交流、加强引导,以观念创新促发展。其次是促进行政管理机构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了中国〃柘城金刚石微粉产业发展研讨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促进自我创新能力。

2、发挥比较优势,打好“特色牌”。

无特色则无优势、无特色难有潜力。因此,柘城县要根据自己的自然条件、区位特点、资源优势、发展基础以及资金实力,扬长避短,在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注重区域经济特色,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中资金和力量,在继续引入中低档微粉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微粉的精细加工,大力促进金刚石制品的生产,制品生产以技术门槛较低的中低端磨具生产为主,逐步发展高新技术的制品,努力形成具有柘城特色的金刚石微粉及制品生产基地、从而使产业整体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结合,打好“政府牌”。

把企业化运作机制注入产业发展的全过程,政府的作用

在于制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和产业导向,防止政府功能的缺位、错位、越位倾向。

4、产学研相结合,打好“科技牌”。

建立质检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引进高技术人才。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大研究、开发和引进科技成果的投入,彻底解决科研和生产脱节的问题,加强员工职业技术培训和营销人员培训。

5、营造洼地效应,打好“开放牌”。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快速变革的形势下,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招商引资,创造好“洼地效应”,重点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规模大、技术先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发展急需的关键项目。

6、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打好“生态牌”。

在产业运营过程中,都要坚持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原则,最大限度减少“三废”排放,最大限度地使物质和能源得到合理和持久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环境的配置效率,努力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7、推进公共平台建设,打好“信息化牌”

在目前信息化时代,我们针对基地情况,制定了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并开设专业国内外网站。为加大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基地管委会采取定期、及时、更新公司网络建设,

执行行政信息化OA办公系统,并拥有先进的办公设备,积极开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工作。实施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柘城县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

二0一0年二月二十三日

关于产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产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我区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出现了产业结构不合理,税收结构失衡,土地资源紧张等一系列限制我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区领导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几经周折,艰苦探索,提出了发展特色工业园区的设想,并于20**年8月16日成立了杨金产业园区指挥部。指挥部成立后,我认真学习了关于园区建设的相关理论知识,先后到全国多个先进工业园区考察调研,并召开各阶层座谈会,摸清了情况,开展了研讨,提出了对策,较好地完成了调研任务,达到预期目的。 一、XX区建设工业园区的必要性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杨金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能够有效解决XX区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税收结构失衡等问题。 产业结构方面,20XX—20XX年我区二产产值分别为34.1、44.6、54.45(亿元),年均占我区生产总值的18%;三产产值分别为159.1、 188.5、224.5(亿元),年均占到我区生产总值的80%。而XX市20XX—20XX年的二产产值占市生产总值的52%,三产只占市生产总值的 43%。 第二产业应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但我区的第二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二产、三产比例严重不平衡。所以XX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工业经济迫在眉睫。

税收结构方面, 20XX—20XX年仅房地产业占我区地税税收比重高达28%、42%、45%。我区的税收收入过分依赖房地产业,支柱税源过于单一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不利于财政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 房地产业属于一次性税收,且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遗留下来的却是居民医疗、子女上学、社区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只有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才能真正为我区税源经济带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杨金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壮大,能够大大加快XX区城市化、现代化进程。 通过杨金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和组织国内外以及辖区优质企业向郊区聚集,能为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从而扩大城市规模,带动郊区经济发展,增强我区综合实力。同时,园区也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信息、人才等资源共享优势,以项目带开发,以开发促发展,既聚集了分散的工业和人口,又弥补了城市建设资金的不足,从而加快城市化、现代化进程。 三是要充分认识到,杨金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能够使XX区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并抢占先机。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土地稀少、地价贵、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出现,大量工业企业发展方向已转向内地,国家也适时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战略方针。而作为河南省省会的XX市

蚕桑产业十三五规划汇总

镇安县蚕桑产业“十三五”扶贫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根据商务部关于《茧丝绸行业“十三五”发展纲要》、《镇安县“千百万”产业脱贫工程实施方案》,特制定《镇安县蚕桑产业“十三五”扶贫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产业扶贫、生产基地、茧丝绸加工一体化。 一、全县蚕桑产业的现状 镇安县位于北亚热带气候向暖湿带过渡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有发展蚕桑生产的优越条件。据《镇安县志》记载,清乾隆十八年开始栽桑养蚕,民国20年全县有养蚕户1200户,有桑树12万株,栽桑养蚕具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镇安县委、县政府的历届领导班子在自然条件极差的情况下,瞄准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蚕桑业,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兴桑养蚕,经过数年的努力,实现了从栽桑养蚕到缫丝加工“一条龙”的生产格局,使蚕桑生产发展成为富民富县的主导产业,蚕桑综合势力位于商洛市第一位,全省第七位。到二00五年底蚕桑产业发展达到高峰期,全县桑园面积发展到3.6万亩,累计桑树2600万株,其中田坎桑2200万株,当年养蚕2.78万张,产鲜茧750吨,干茧300吨。栽桑户达到3.2万户,养蚕户达到2.1万户,有鲜茧收烘站30处,92年建成2400绪加工能力的缫丝厂一座,93年扩建到3200绪,98年改制成为1600绪自动化缫丝生产线,年可加工干茧300吨。2005年茧丝绸总产值达到5600多万元,蚕桑产业的发展为全县整体脱贫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成为镇安经济腾飞的

一张靓丽名片和人们认识镇安、了解镇安的重要窗口。 “十五”以来,由于茧丝价格起伏不定,新兴产业短期交替崛起,冲击了蚕桑主导产业的主导地位,蚕桑生产徘徊不前。虽然蚕桑主管单位,做了大量辛勤工作,采取多种措施,想方设法保持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受县内外大环境和体制机制等一些深层次原因的综合影响,蚕桑产业呈现出滑坡态势,基地萎缩,生产下滑,企业亏损,表现为任其自然发展的低水平状态。到2010年,全县保留桑园投产面积不足1.5万亩,养蚕户减少至0.8万户,发种量下降到0.5万张,蚕茧产量锐减到不足15万kg ,缫丝厂也倒闭破产,产业链断节。 “十二五”伊始,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思路,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蚕桑产业主导地位,做出了《关于振兴蚕桑产业的意见》,进一步理顺体制,将蚕桑产业由林业局主管划归供销合作社主管,在基地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激励政策,加大了对产业的扶持力度,每年安排100万元财政资金对栽桑建园、蚕种、蚕药、小蚕共育等项目投入进行补贴,使生产得到了恢复性发展,到2015年底投产桑园恢复到2万亩、养蚕发种达到0.8万张、蚕茧收入1400万元。在恢复生产的同时,并积极招商引资建设缫丝加工企业,于2012年在午峪工业园区新建了3200绪自动缫丝生产线、年可产生丝300吨的缫丝厂一座,2015年生产白厂丝50吨、蚕丝被3000条,产值1600万元,特别是蚕丝出口填补了我县外贸出口创汇的空白,为镇安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蚕桑产业将再次成为农民脱贫、农村经济繁荣的主导产业。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调研组 2011年10月14日 为全面了解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存在困难和问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政策、措施,培养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不断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经济板块”,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2011年10月13日至14日,县委办、县委政研室、县蚕桑办和相关单位组成课题调研组,以听取汇报、交流座谈、现场走访等方式深入部分乡镇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2008年以来,我县紧紧抓住被列为“云南省蚕茧核心基地县”的战略机遇,严格按照“围绕市场建基地、突出规模抓重点、集中连片上水平、依托龙头带农户、创新技术求突破”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种养质量,不断巩固提升老桑园,稳步拓展新桑园,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持续推动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一)蚕桑产业发展情况 2011年,全县累计种植桑园面积****亩,涉及****个乡镇****个村民委员会****个村民小组****户农户;累计新建大蚕房

****座****平方米,改建大蚕房****座****平方米,新建小蚕房****3座****平方米;累计开展技术培训2*******场次****人次,发放资料121827份;率先实现生产技术“四个100%”,即100%栽植嫁接苗和地膜覆盖,100%实现黑暗袋收蚁,100%实现小蚕共育,100%使用纸板方格蔟具上蔟;预计全年可完成养蚕****张,实现产茧量****吨,实现农业产业****万元。其中分年度发展情况为: 2008年,全县计划新植面积****亩,产茧量151.5吨;实际完成种植面积11190亩、占计划任务的111.9%,累计养蚕2503张、实现产茧量95.46吨、占计划任务的63.01%,蚕茧综合均价达20.31元/公斤,实现农业产值1****万元。 2009年,全县计划新植面****亩,产茧量267吨;实际完成种植面积25036亩、占计划任务的100.14%,累计养蚕4504张、实现产茧量158吨、占计划任务的58.18%,蚕茧综合均价达20.82元/公斤、比上年增加0.51元/公斤、同比增长2.51%,实现农业产值****万元。 2010年,全县计划新植面积****亩,低改面积****亩,产茧量****吨;实际完成新植桑园****亩、占计划任务的125.27%,完成低产桑园改造****亩、占计划任务的105.3%,累计养蚕9127.66张,实现产茧316.8吨、占计划任务的52.8%,蚕茧综合均价达24.06元/公斤、比上年增加3.24元/公斤、同比增长15.56%,实现农业产值****万元。 —3—

四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四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意 见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四政发[2010]2号 【发布部门】四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0.01.26 【实施日期】2010.01.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四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四政发〔2010〕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辽河农垦管理区、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我市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努力创建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依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吉政发〔2009〕28号),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是推进工业立市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特色工业园区既是一种空间形态,更是一种产业发展特征。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发展经验表明,特色工

业园区作为以工业为主体、产业特色明显、专业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的专业化产业集群,能够突出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产业主题,高效地吸引人才、市场、资金、技术等要素,推动大量同类产业、关联企业及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能够优化结构、降低成本,促进工业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增强竞争能力,是区域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使四平工业成功走出低谷,进入快速、高效、协调发展的轨道。工业发展速度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位,工业经济总量由全省第五位跃升至第四位,工业利润由全省第七位跃升至第四位。经过持续不断的改革、调整和改造,全市工业逐步形成了基础厚实、门类齐全、特色鲜明、体制灵活的产业体系。特别是200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骨干企业为主导,围绕资源、产业、产品优势及重大项目,出台了十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工作方案,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大力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使我市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呈现出投资不断增加、集聚趋势明显、发展特色突出、产出效益提高的良好局面,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全市列入省规划管理的四平市换热器、公主岭汽车零部件、公主岭农副产品加工、吉林省梨树红嘴畜产品加工、伊通县汽车零部件、伊通县鹿业加工和伊通县满族服饰等七个特色工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63.9亿元,建设项目121个,项目完成投资54.4亿元,入园企业达到204户,就业人数达到26404人,实现产值130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地域、资源、产业、产品品牌效应开始显现,创新、研发、检测、融资、物流、信息等专业性和服务性平台开始起步和发展。实践证明,建设特色工业园区,完全符合我市实际。当前,我市正处于夯实基础、积聚能量、加快复兴的关键阶段,尽快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既是国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明确要求,也是我市解决工业经济规模小、关联度低、产业链短、初级产品多等主要问题的有效办法。因此,进一步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是我市推进工业立

湖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

湖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资本结合,促进我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建设,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特色产业基地是指依托当地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形成的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产品关联度较高的产业集群区。 第二条基地是高新技术创新活动的集聚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密集区,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辐射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制度创新的示范区,是推动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三条认定条件 1、基地具有一定的地理范围。可以是单个园区,也可以由多个专业园区组成。 2、基地纳入当地政府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或者科技发展规划,当地政府有明确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3、基地应具有相应的归口管理机构、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4、基地具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中介服务体系,如经济鉴证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风险投资与融资担保机构和其它中介服务机构或者组织。 5、基地产值在10亿元以上。

6、基地内产业关联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0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不少于2家。 7、具有比较健全的技术创新体系,骨干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其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少于5%。 8、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申请的特色产业基地的条件可适当放宽,但不能低于上述指标的十分之一。 第四条申报与认定程序 (一)基地由市(州)科技局或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向省科技厅申报。 (二)申报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应提交申请报告、《湖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认定申请表》《湖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湖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等材料。 (三)省科技厅根据地方政府的申请,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申报特色产业基地进行论证。 (四)经评审通过后,由省科技厅正式下文,授予“湖南省××特色产业基地”匾牌。 第五条经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省科技厅将在科技计划、资金、信息、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当地政府应根据有关规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给予重点扶持。 第六条对经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每三年进行一次评估,对不合格者,将取消其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资

关于组织开展山东省轻工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制造业基地建设活动

山东省轻工业协会文件 鲁轻行管[2008]2号 ------------------------------------------------------ 关于组织开展山东省轻工业 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制造业基地建设活动的通知 各市轻工业主管部门、各专业协会、有关单位: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制造业强省以及积极推进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工作部署,2007年,山东省轻工业协会对一批山东省轻工业特色产业集群进行了重点培育、推广、宣传和表彰,有力地推动了山东省轻工业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受到各级政府领导好评。 为了进一步加强轻工产业集群培育和制造业基地建设,实现生产力空间布局上的优化和生产要素的有效集中,加快产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轻工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省轻工业协会决定在全省县(市)、乡(镇)范围内继续开展轻工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制造业基地建设活动。现将活动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查评价内容 产业集群要有一定规模,有较完善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有龙头企业支撑,有统一质量检测标准和保障体系,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较大比重,对当地经济有突出贡献。具体考查评价内容详见一、二、三附表。 二、申报办法和程序

由各市轻工业主管部门和各专业协会组织轻工产业区域经济发达、专业特色突出的县(市)、乡(镇),按照考查评价内容要求进行自查,形成自查报告,上报省轻工业协会。 凡具备条件的县(市)、乡(镇)政府也可直接向我办申报。审报材料一式三份并附加电子版。申报截止时间为2008年5月30日。坚持自愿申报的原则。 2、省轻工业协会将根据收到的申报材料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综合评价、审定。召开专家评审委员会议,确定一批全省轻工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进行重点培育、推广和宣传。同时对具备一定条件的产业集群,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推荐,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定和支持。 三、表彰、授牌及宣传 对获得“山东省轻工产业制造业基地或生产名城”称号的县(市)、乡(镇)予以授牌,每个基地可推选3-5家龙头企业,一并授予“ΧΧ产业基地骨干企业”称号,一并进行隆重地表彰和宣传,颁发奖牌和荣誉证书。 为积极有效地将我省轻工行业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向国内外进行宣传,扩大和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省轻工业协会还将积极地与《大众日报》和《消费时报》等媒体协商,争取最优惠的价格,坚持地方自愿的原则,统一对外宣传,以达到积极高效的宣传目的,促进我省轻工行业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与发展。 四、联系方式 综合考查评价协会设在山东省轻工业协会行业管理处。联系 人:朱维平、丁学华、李国芹 地址:济南市文化东路143号 邮编:250014

市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报告

市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全市产业园区按照建设“创新型”园区的总体要求,加快平台拓展,增强功能保障,狠抓项目建设,培育产业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再掀新高潮。 一、主要成效 (四)功能配套有了新提升。积极规划布局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商业、学校、医院、污水处理、质量检测等项目,园区配套服务功能快速提升。邻水经开区建设省级汽摩零部件质量检测中心和电镀园先后通过省上批复,已启动建设;华蓥工业发展区加速推进中小企业孵化中心和综合配套服务区建设进展顺利,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平台建设已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武胜经开区公共服务中心、银刚广场等项目即将投入建设,城市综合体和生态长廊项目已启动前期设计工作;岳池回乡创业园污水处理厂项目已确定BOT建设模式,正在编写设计方案;XX经开区积极跟踪华润集团希望小镇、北大教育城等项目,大力完善城市功能。

总体来看,园区建设发展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园区配套不够完善,污水处理、垃圾中转、商贸、金融、物流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园区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还有差距,个别产业园区还没有真正形成主导产业和产业特色。 二、下步要求 下半年,全市产业园区要按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力争完成工业产值500亿元,拓展面积20平方公里,完成投资120亿元。 (一)立足扩容升级,做好规划修编。按照布局优化、特色突出、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于承接转移,做好新一轮产业园区修编扩容,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要突出园区产业特色,明确每个园区2-3个主导产业定位,实施差别化发展,在园区供地、招商、优惠政策的兑现、运行要素的保障方面,给予调控。规划既要考虑切实可行,又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更要注重土地利用率和投资产出率。

蚕桑生产个人总结

蚕桑生产个人总结 《蚕桑生产个人总结》WTT为您整理。篇一:蚕桑生产工作总结 蚕桑生产情况汇报 按照督查通知的要求,结合县人民政府蚕桑生产意见,现将我乡蚕桑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乡、村、组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辛勤努力,新栽桑180亩,修建蚕房10间300平方米。创建示范片2个,养殖示范大户2户,示范户190户。修枝下条95%,松土除草施肥达80%以上。5户蚕农种植黑五类。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发展蚕桑产业,搞好宣传,转变群众思想观念,调动群众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是我乡蚕桑产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们充分利用标语、专栏、广播、召开群众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当前蚕桑生产面临的有利机遇和相关优惠政策,并通过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算细帐、算对比帐等等,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深刻转变,对栽好桑、养好蚕的信心逐步恢复,为蚕桑生产的稳步推进营造了良好氛围。截止目前,目前共书写标语20条,出专栏2期,召开群众会52场次,到会群众达20XX余人次。

—1— (二)科学规划,示范带动。 发展蚕桑产业,要做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才能确保取得实效。我们严格按照县政府下达的指标任务,通过组织力量深入村组开展调查研究,在充分了解掌握各村产业结构、气候特点、区域位置等因素的基础上,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郭家、新田两村各打造1个示范片,发展2户种植大户示范户。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使蚕桑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乡政府成立了以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的蚕桑生产领导组,精品切实加强对蚕桑生产的领导和指导。对蚕农在粮食补足、基础设施建设等惠农政策上给予倾斜。乡政府还安排了一名生产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同志到蚕桑生产村,专门负责抓好蚕桑生产。同时,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明确了乡、村、组干部工作职责,加强对长征茧丝绸公司派驻技术人员的管理,并将蚕桑发展成效作为乡、村干部和种桑村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督促到位,促进了蚕桑生产规范化、制度化。 (四)搞好培训,科学栽种。 发展好蚕桑产业,必须坚持科学种植。为切实增强蚕农 —2— 的科技意识,大力推广蚕桑种植科学技术,提升种桑水平,我们邀请了相关科技人员进行现场培训,通过现场培训、讲解等

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2 30000亩蚕桑基地建设项目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承办单位: 二、项目建设性质:扩建 三、项目年限:2009年—2010年 四、项目区: 五、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1、土地利用:租赁沙壤田600亩,其中,用于采取穗条与综合科技示范园建设100亩,用于培育桑苗500亩,2009年培育桑苗4500万株。 2、桑园建设:新植优质高产桑园30000亩。 3、配套建设:新建农村小蚕共育室300间(每间40平方米),合计1.2万平方米;新建养蚕大棚30万平方米,新建或农村住房改造作蚕房8.4万平方米,组织培训农户3.25万人.次。 六、进度安排 2009年1月~2009年5月完成育苗4500万株,2009年6~10月完成栽桑30000亩,开展种植农户培训3.25万人.次,2009年10月~2010年5月建成小蚕共育室300间(12000平方米),养蚕大棚30万平方米,养蚕用房8.4万平方米,新建蚕茧除加工场所2座。 七、总评价

项目立足于国家“东桑西移”战略实施。落实云政发[2006]204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意见。紧紧围绕昆明市生态建设与绿化,美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布局。 本项目依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云龙水库水源区,乌东德电站生态保护发展需要而立,立足本土,面向全市,着眼未来。项目区环境条件适宜,技术力量雄厚,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很高。项目建成后,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显著,将使该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使蚕桑生产规模、综合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趋势得到遏制,从而推动禄劝乃至整个昆明市蚕桑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禄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贫困县,地处滇中高原北部,金沙江南岸,横断山脉东纵谷区边缘。位于东径102°13′至102°56′,北纬25°25′至26°22′,总面积4228.5平方公里。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8.4%。开发山区,发展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流经县境的一江两河,造就了禄劝“多元化”的立体气候格局和形式多样的典型小流域环境,具有发展蚕桑产业最适宜和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

桑蚕山地生态种养基地项目建议书

XXX桑蚕山地生态种养基地 项 目 建 议 书 XXX公司 201X年3月

目录 一、总论…........................ ... .... ... 二、项目背景…........................... .. ....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 ... 四、市场分析…............................... ... 五、项目建设整体方案….............................. 六、项目技术方案…................................. 七、项目组织与管理…............. ................. 八、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九、效益分析................................. 十、综合评价 ......................... ..... 十一、结论 .............................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XXX桑蚕山地生态种养基地 二、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三、项目建设单位:XXX有限公司、XX合作社 四、项目建设地点:XX市XXX镇XX村 五、项目负责人: 六、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计划建设规模为XX亩,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建立和完善项目基础设施,包括园区道路、土地平整、灌溉与提水、工人宿舍、仓库、水电设备等建设。 2.建立标准化桑园,并由合作社完善土地流转工作及聘请工人,对果园实施日常管护。 3.根据季节做好有机肥及农药施放工作,保障桑园肥力及防治地表及土壤虫卵。 4.购买相关农资设施设备,保证桑园日常生产所需。 5.建设桑园虫害绿色防控体系,运用生物防治桑园病虫害。 6.新建小蚕共育室,实现项目区内小蚕共育面。 7.建立标准化室外蚕棚,配备必要设施设备。 8.推广省力化活动蚕台和纸板方格蔟,减轻大蚕饲养劳动强度,提高蚕茧质量。 9.做好现代蚕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及农户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生产技术含量。 10.开展桑园套种粮食及家禽饲养,实现桑园生态循环化生产。 七、项目的特点

中国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有哪些

新材料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众多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以及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在十三五规划呼之欲出的2016年,新材料产业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发展前景看好,国内各园区也纷纷涉足新材料产业。科技部高新司曾在2013年底开展产业化基地复核工作,复核主要针对2013年底前认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1、宁波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宁波新材料科技城) 宁波高新区成立于1999年,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是宁波市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核心载体。2013年,启动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力争用20年时间,将新材料科技城全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高端资源集聚区,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成为生态美丽、宜居宜业的智慧新城区。 领域:高性能金属新材料、海洋腐蚀耐候材料、海洋防腐涂料、环境友好功能高分子材料等 成立时间:1999年 入住企业数:94家 重点企业:TCL通讯科技(宁波)有限公司、诺安检测服务(宁波)有限公司、宁波东方集团等 2、苏州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苏州纳米城)

苏州纳米城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综合社区,也是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核心区域。 领域:纳米新材料和MEMS 成立时间:2010年 入住企业数:154家 重点企业:苏州英纳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第一元素纳米技术有限公司、苏州格瑞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捷迪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等 3、宁波杭州湾新区 宁波杭州湾新区前身是慈溪经济开发区,位于宁波市域北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是因桥而谋、与桥同兴的发展大平台。2014年2月18日,宁波杭州湾新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宁波杭州湾新区将力争通过2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层次高端、机制体制灵活、现代都市气息与浓郁田园风光交相辉映、宜居宜商宜业的国际化新城区,使之成为宁波乃至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起点最高、速度最快、协调性最好的区域。 领域:高性能新材料、高端制造、生物健康产业、汽车产业、通用航空产业等 成立时间:2001年 入住企业数:341家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模板格式.doc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模板 格式 为贯彻落实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宁市武鸣区2018年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的通知》有关文件精神,推动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水平,夯实“生态乡村”和产业富民的产业基础,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以高楼村为核心,创建广西镇级现代特色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为确保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思路和“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科技推进、产业特色高效”的原则,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主线,以生态生猪为主导产业,以核心区公共基础设施、主导产业核心基地建设和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为重点,围绕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基本要求,强化物质装备建设、科技人才支撑、政策扶持引导,创新经营方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理念,建设广西乡、村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示范引领城区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设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建设目标。根据《南宁市武鸣区2017年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南武政办〔2017〕123号)要求,争取1-3年时间,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楼村建立镇级武鸣区灵马镇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带动本获得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实现核心区单位面积产值处于全区先进水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拓展区高20%、比辐射区高20%、比所在镇高25%。 (二)基本要求。一是基础设施完善。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基地主干道路实现硬化,水利设施实现涝能排、旱能灌。设施装备达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无害化安全生产条件,管理服务设施齐全。二是产业格局基本完善。基地基本形成以生态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基本形成以生态辣木种植为主导的特色农业,未来三年,辣木产业从种植到加工将逐步规模化、规范化。目标辣木种植面积达5000亩以上;建成配套百吨规模辣木鲜叶制茶加工厂(8条生产线);建成生态循环养殖辣木鸡规模化示范基地(百亩规模,包含种鸡、蛋鸡、肉鸡养殖);建成配套辣木饲料加工厂支持循环养殖;建成辣木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以种植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形成“一元为主、多元发展”的格局,集产后加工、科普教育、示范带动等多种功能。三是经营组织化程度高。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立良好的“公司+基地+农户”等运行机制,专业化统一服务、统一投入品、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产品收购,规模经营主体生产规模占总规模的90%以上,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四是农产品

建设特色产业园工作报告

建设特色产业园工作报告 随着招商选资时代的来临,建立特色产业园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代表了区域核心竞争力。特色产业园区是县域或更大区域特色产业的最新发展。“一村一品”或“一乡一业”甚至“一县一业”、“一县几业”的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其成员企业包括上游的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等投入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产业集群具有地理集聚的特征,产业关联及其支撑企业、相应支撑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在空间上集聚,是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 特色产业园区优势明显 从经济学的角度,区域特色产业集聚确实发挥了外部规模经济的优势,不同企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并伴随垂直一体化与水平一体化利润,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形成产业集聚的价格优势。 特色产业园区具体有哪些优势呢? 特色产业园区可以成为特色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从长远看,由于入园企业是具有特色优势的同类产业或相近产业,因此,未来发展中可以为形成较大有竞争优势的支柱企业奠定基础。特色产业园区为专业化协作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硬件,为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途径,使产业组

织进一步优化。 特色产业园区成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可以引导和组织小企业向城镇集聚,充分共享城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以项目带开发,以开发促发展,既聚集了分散的工业和人口,又弥补了城镇建设资金的不足。从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城市品位的角度来看,在建制镇或中心镇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已成为促进人口城镇化建设和繁荣小城镇的一大途径。通过产业集聚、工业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同时通过附加入园条件,把优势企业引入园区,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 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前厂后店、上厂下店的生产方式和“处处点火、村村冒烟”的个体分散经营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把企业集中起来进行规范化生产,有利于解决消防问题和对污水等“三废”进行集中统一的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开发区的优化升级。一是可以避免“有区无业”的“圈地运动”,提高开发区的建设效率;二是可以避免许多开发区产业之间并联度低,起不到产业集聚效应的弊端;三是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有利于原有开发区的资源融合,整体优化。 特色产业园运作要点 特色产业园区的作用和优势如此明显,那么怎样才

蚕桑种植基地基本情况简介.doc

蚕桑种植基地基本情况简介 七星关区撒拉溪镇蚕桑种植基地基本情况简介 2020年底至2020年初,结合省、市、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关文件精神。撒拉溪镇坚持以促进人民增收为目的,以推动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调减特定区域玉米种植为抓手为目标。围绕G326国道、S20毕威高速为产业结构调整主线,2020年,全面退出G326国道、毕威高速沿线、重要水源点、25度以上坡耕地等重点区域的玉米种植,以点带面,千方百计调减其他区域的玉米种植。 一是综合考虑撒拉溪镇各村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现状等因素,立足我镇“一核两翼三纵横”产业布局。重点在S20毕威高速路沿线杨柳村-沙乐村种植蚕桑3000亩(其中杨柳村1200亩,直接参与农户28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沙乐村1800亩,直接参与农户51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2020年,将以杨柳-沙乐为中心,向邻村辐射,力争种植规模达到10000亩。 二是纵深推进“四众”模式,助推“三变”改革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深入细化“众筹、众议、众创、众享”促“三变”的农村改革措施。按照“公司+村社一体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农户)”、“农业科技人员+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主要由毕节盛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额投资、七星关区农牧局提供技术指导、撒拉溪镇组织劳动力负责实施,基地计划投资8000

万元,目前已投资2000万元,通过向农户按照500元/亩,以后每5年递增5个百分点标准流转土地。基地按标准化、规范化要求种植,配套建有养蚕房、机耕道、采桑叶便道等基础设施。目前,标准化养蚕房正在修建中,机耕道、采桑叶便道即将启动。 三是找准利益联结结合点,助推贫困户脱贫增收。贫困户除获得土地流转费收入外,在企业用工必须优先保证贫困户劳动力。仅在栽种蚕桑之间,沙乐村就有12个贫困户劳动力参与,平均工资150元/天左右,参与种植蚕桑贫困户家庭,月净增收入4000元;在田间管理除草期间,参与务工劳动力基本都是贫困户,按照10元/小时计价,平均每天可获得收入80-100元。因基地刚建成,在下一步蚕桑养殖中,只要贫困户有劳动力的家庭,公司根据家庭饲养能力,按照300元/张蚕床租赁给贫困户饲养,每张蚕床可产蚕茧80-120斤,每张蚕床需要100元蚕苗成本,贫困户自行到桑园采摘桑叶进行饲养,由公司全部回收所产蚕茧(目前市场蚕茧鲜茧价格26元/斤),贫困户只要养殖一张蚕,每次可获得收入按最低算2080元,扣除租金和蚕苗成本400元,每次可收入1600元,一年最低可以养四次,养殖一张蚕每年可增加收入6000元以上,一般家庭可同时养殖3-4张蚕,平均每年可增加收入20000元,大大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另外,公司和合作社达成合作协议,每年将15%利润分配给合作社,村社一体合作社将10%用于贫困户的分红,5%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测算,进入丰产期后,合作社每年可获得100万元以上利润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功能划分方案(8.5)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功能划分方案 加快建设包头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我区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的迫切需要。为加快基地建设,结合稀土高新区实际,特制定产业基地功能划分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基地产业规划上,充分利用高新区20年来的发展成果,科学引领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把握产业规划的超前性。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稀土应用、(中科院、清华启迪、上海交大)产学研项目基地,培育发展一系列核心竞争力强、能参与高新区产业分工,实现与高新区产业的梯度转移,成为高新区主导产业多元化发展集群。 二、划分区域 1、电子信息及稀土应用(A01-A04) 为把我区打造成为内蒙电商生产制造基地夯实基础。培育新兴软件信息产业,抓住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互联网及信息产业升级换代的重大机遇,推进畜牧业物联网、云计算中心、智能仪器仪表单位入驻;加快转变稀土产业发展方式,依托包头稀土资源的整合,积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强稀土产业下游产品。重点发展稀土永磁、储氢、抛光、发光、催化等功能材料及应用产品,着力构建稀土深加工及应用产业链,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完整的稀

土新材料研发及应用产业体系。 2、高端装备制造基地(B01-B12、D1-D4、C01) 根据我区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和特色,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形成依托高新区与产业基地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错位发展的新格局。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智能化装备、智能单机装备组装、4.0工业智能化新产品,通过培育一批“名企”、推进一批项目、开发一批新产品、做强一批产业链、打造一批产业平台来逐步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3、(中科院、清华启迪、上海交大)产学研项目 着力引进(中科院、清华启迪、上海交大)产学研合作项目,为把我区打造成为创新创业环境,激活高新区的科技潜能,培育高精端产业发展。抓住工业装备升级换代的重大机遇,争取在智能机器、通航、功能新材料等产业项目上取得突破。

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思考

魏心军:平昌县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调查与思考【https://www.360docs.net/doc/956815398.html,】【 2009-09-24 11:10 】【来源: 四川三农新闻网】 今年以来,平昌牢牢把握全省工作总体取向,紧紧围绕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的战略部署,立足资源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强化要素保障,以产业培育为核心,以规模化经营为基础,以标准化生产为方向,凸显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全力搭建新农村建设发展平台,全县“六大农业产业园区”发展主框架初步形成,驷马-坦溪、江口镇-涵水、元山-灵山产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走出了一条适合县情的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路子。 一、做法与成效 (一)突出特色,科学定位 按照“绿色、生态、有机”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传统和政策优势,把握农副产品需求弹性特点,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从产业选择、区域布局、规划制定入手,强力推进支柱产业培育。 一是科学确立产业发展思路。 立足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聘请成渝专家深度调研,充分征求干群意见,确立“以白酒为重点,大力发展饮料食品工业;以生猪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牧及其加工业;以提升劳动力素质为重点,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深度研究水和竹木资源开发”四大产业,编制了“2+2”产业(白酒、生猪、水域、竹木)发展规划,制订了“52511”产业发展目标,即5个20万(20万亩蔬菜、20万亩水产、20万亩优质速生林、20万亩优质竹木、20万头肉牛)、5万吨白酒、100万亩优质粮油、100万头优质生猪。 二是整体谋划产业发展布局。 坚持规划基础性、主导性、前瞻性、综合性,综合考虑海拔高低、土壤类别、气候差异、交通远近、民风民俗等因素,深度剖析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发展方向及市场需求,突出区域布局合理性和产业定位科学性,确立了以“江口镇-涵水”为主的低海拔城郊结合区、以“驷马-坦溪、元山-灵山”为主的中低海拔城周拓展区、以“邱家-鹿鸣、镇龙-笔山”为主的中高海拔延伸区“三阶六园”产业发展布局。 三是准确研判产业发展定位。 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按照“科学建园、特色立园、产业兴园”的思路,结合全省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基本形成“江口镇-涵水”以优质果蔬种植和休闲观光为主的城郊结合型农业园,“驷马-坦溪、元山-灵山”以优质果

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精选范文: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共2篇)尊敬的刘副市长,各位领导: xx镇党委、政府及全镇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蚕桑产业发展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现将xx镇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敬请各位领导予以批评指正。一、基本情况 2008年,上级规划我镇新植蚕桑11500亩,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全镇干部群众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组织、购进桑苗1155.87万株,截止5月10日已全部移栽结束。二、主要做法 2008年是我镇蚕桑产业发展任务最为艰巨的一年,主要是因为之前绝大部份山地已种植了蚕桑,今年85%以上的蚕桑都要种植在水田上,而我镇农户“有粮心不慌,无米睡不安”的思想极其突出。鉴于此,我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二是高位推动,强势推进。根据《土地承包法》和《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不能强行要求农户种植蚕桑,但是,2008年我镇的发展任务重,同时,蚕桑产业的发展也有其特殊性,最主要是防止药害,必须连片种植。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研认为,只有产业发展了,绝大多数群众增收致富了,才是最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社会也才能和谐,而不能片面地理解以人为本,片面地理解和谐。于是,我镇统一以村“两委”提出规划,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确定塘图,连片推进,使想种的群众放心种,犹豫的群众跟着种,困难的群众大家在后推着种。为使工作得到落实,我镇领导班子成员都一一挂村,副主任科员以上在职干部也挂村,每个村都派出工作队员,每个队员都挂到塘图;同时,加大奖惩力度,书记、镇长责任制押金每人4000元,副职(含副主任科员)每人2000元,工作队员每人1000元,完成任务退还押金,同时等额奖励,完不成任务则不退还押金。三是加大扶持提质增效。一方面是小额信贷资金扶持,解决群众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技术扶持,从种植规范、中耕管理到蚕房建盖等都有辅导员全程指导,如结合多年的种植经验,我镇推行了宽行窄株的种植模式,每亩种植1300—1400株,蚕房标准上,要求新建蚕房都要建地火龙等,以促蚕桑产业迅速提质增效。三、存在困难的问题 1、群众的产业投入能力低,抵御风险的能力低,阻碍产业的迅速发展; 2、种养技术水平低,影响产业效益的提升; 3、物价、工价上涨幅度较大,种桑养蚕的比较优势不如前些年明显; 4、各级干部敢于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负责的信念亟待树立和加强。四、今后打算 1、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投入提升产业效益; 2、创新工作,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找到激发党员的自豪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着力点;建立充分发挥党领导下的青年、妇女、老协等组织作用的工作机制,形成聚精会神谋发展的氛围;探索新时期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行之有效的路子,为蚕桑产业规模化打下基础; 3、进一步健全细化责任制,在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强化勇于、敢于为xx经济社会发展负责的信念; 4、发展节水农业,支持工业园区建设; 5、在未来5年,将xx打造成全县依靠农业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第一镇。 [蚕桑产业发展工作汇报(共2篇)]篇一: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调研组 2011年10月14日 为全面了解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存在困难和问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政策、措施,培养壮大龙头企业,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不断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经济板块”,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2011年10月13日至14日,县委办、县委政研室、县蚕桑办和相关单位组成课题调研组,以听取汇报、交流座谈、现场走访等方式深入部分乡镇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