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央银行的功能

浅析中央银行的功能
浅析中央银行的功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57180316.html,

浅析中央银行的功能

作者:卢艺玲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5年第27期

摘要:中央银行是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它的性质和职能与其他金融机构有着根本性的不同,所以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国民经济的作用也是特殊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中央银行对其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央行的作用如此之大,离不开其地位、业务、管理的特殊性。中央银行的作用可大致分为五个部分:稳定币值,调节国民经济,集中清算,稳定金融,金融交流。这些作用之间相互关联,也各有不同。

关键词:特殊性;货币政策;金融市场

中央银行是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也是管理全国金融的国家机关。央行代表着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货币流通、信用活动和维护社会金融稳定的任务。央行有着国家机构的特性,但由于其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去执行职能,并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让它与一般的国家政府机构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样的,央行与一般银行也有区别,因为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中央银行特殊的双重身份,让其在国家金融上可以发挥独一无二的作用。

一、稳定币值,有效避免通胀

从性质与职能的角度来看,中央银行在经济的运转中,处于控制者的地位。作为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者,中央银行需要为经济的平稳运行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的实际动态、全球金融大环境来判断适合的货币发行量,向社会的经济体系内有计划地发行货币,为经济发展提供原动力。

货币发行量决定着市场上的货币流通总量,货币发行过度,会引起通货膨胀;货币发行过少,会引起通货紧缩。只有当货币发行量是适当的,货币币值才能稳定,并保证社会的供需平衡。通货膨胀率因此也能控制在较为安全的范围内,社会的经济才会得到合适的环境供其发展。

中国自1988年以来一直实行以稳健为主的货币政策,以稳定币值为目标,防止通货膨胀、紧缩带来的对经济的冲击。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履行中央银行职能,我国从计划管

理体制逐渐变为了以国家调控为主的宏观管理体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中央银行将保持币值稳定作为首要责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中央银行的重点是切实保持币值稳定,然后才能在解决就业问题,经济增长问题上有所建树。这表明,币值稳定是进行其他经济活动的基础。

中央银行学论文

结构。1:中国国际储备及其作用 2:中国的国际储备现状及其影响 3: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4:中国应该如何面对以及中国现在已经做出的努力 一.中国国际储备由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两部分组成,其中自有储备包括黄金、外汇等。自有储备占中国国际储备总体的大部分,所以我们主要对自有储备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来说,我国的国际储备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以及特别提款权。其中外汇储备占整个国际储备的90%以上,而黄金储备多年来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二.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指一个国家的外汇积累,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黄金、国外有价证券等。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目前已逾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长既是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必然结果,又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但同时,巨额外汇储备也蕴涵着风险,过度的外汇储备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文章阐述了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了高额外汇储备的利弊,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外汇储备是一国(或地区)货币当局持有的可以随时使用的可兑换货币资产,是储备资产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近十年以来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回首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和发展历程,1996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 亿美元大关,此后四年,储备增加速度比较平稳。2000 以后,我国外汇储备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5 年末达到8188.72 亿美元,居全球第二。2006 年2 月,我国外汇储备达8537 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成为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同年11月,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0000亿美元,从1000亿到10000亿,中国仅仅用了十年时间。至2009 年末, 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3991.52 亿美元, 超过G7 国家外汇储备之和。截至2011 年12 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31811.4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一,从没被超越。1990—2011 年20年间,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了286.6 倍。( 三、超额外汇储备给我国宏观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增加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压力,削弱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外汇储备与CPI的关系: 2001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迅速猛增,物价水平也稳步上升,2001~2003年CPI还保持在合理范围内。2004年以来,由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外汇占款激增,出现流动性过剩,CPI上升,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增强。2007年中期以来,我国开始表现出明显的通货膨胀,在这一阶段,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产生强大压力。(见下图) 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必然要求我国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央行为了稳定货币的供给,面对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只有扩大冲销规模,以免给金融体系带来过多的流动性,最终导致泡沫经济和通胀压力。随着央行票据发行规模的扩大,利息将不断提高。这种“对冲”操作的被动性,限制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范围和力度以及主动性,从而影响央行的政策调控效果。就我国而言, 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与国内信贷相对应而

央行的职能、作用

中央银行的主要作用 一、中央银行 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它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有关货币政策情况和金融管理情况的工作报告。 二、中央银行的职责: 1)货币发行的银行 1,发行货币,即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成为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 2,人民币的法律地位,我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我国境内的一切公债私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版发行,任何单位不得印制,发行代币票券,以替代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 2)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带有管理和被管理性质的特殊关系。中央银行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办理存款、放款和汇款的业务对象。 3)政府的银行,中央政府作为政府的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为管理国家财政收入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1,经理国库; 2,代理国库券的发行; 3,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进行外汇和黄金的买卖管理; 4,制定,发布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监管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 5,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 6,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进行国家间和国际间的金融合作。

三、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1,存款准备金制度,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限内,通过规定和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法律制度。 2,再贴现,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获得的未到期的票据,背书让于中央银行兑换现款,中央银行于票面金额中扣除自兑取日至到期日之间的利息和手续费用后,将票据的余额付给再贴现申请人。 3,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及外汇,吞吐基本货币,依次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行为。中央银行可以经常地、连续地操作金融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可以主动采取措施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状况,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 4,确定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 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指中央银行规定各种期限的存款利率和放款利率的幅度,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须按照此基准利率进行资金活动。 5,再贷款,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终贷款。 商业银行的职责和业务 一、商业银行: 指依照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吸取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和资金的金融企业,具有独立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银行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和货币资本的企业,其从事放款和投资业务需要充足的资金来源,资金主要来源于存款和其他形式吸收的资金。 2,支付中介职能,即货币经营的职能,主要表现在其间接业务上:包括汇兑业务,代收业务和代理业务等,这是商业银行吸引客户和提供社会财富服务最主要的方式。

中央银行独立性论文

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探讨 09级会电2班谭红2009905222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以及为确保自主权的有效行使而采取的相关法律措施,具有不依附于政府的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法定权力和职责。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法定地位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中央银行从中央银行产生至今,关于其独立性法定地位必要性的争论从未停止。在这种情况下,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中央银行独立性法定地位的根源,这对于正确处理我国人民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和持续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根源 市场经济的协调、稳定和发展需要独立的、权威的货币供给的调节者,这是赋于中央银行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法定地位和经济根源。 现代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经济运行实践上表现为以货币收支为核心的运作过程,货币供应量与货币必要量之间的平衡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然而,正如19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兼金融撰稿人沃尔特?白芝浩所言:“货币是不会自行调节的。”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并非万能,原因就在于:个人的理性行为并不能导致社会的理性结果。曼瑟·奥尔森的经济学第二定律正确地指出,只有借助于“引导之手”或适当的制度安排,才能实现有效的集体结果。那么,独立的中央银行便是实现货币供应量与货币必要量之间动态平衡这一理性结果的一种制度安排。只有这种制度安排,才能有效排除企业、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某些部门常常出现的“理性无知”的干扰,按照货币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调节货币供应量以适应货币必要量,校正社会总需求与总供应的失衡,实现稳定货币,保证货币经济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社会理性结果。 (二)政治根源 政府经济行为目标由于种种原因发生货币政策目标的错位,以及由此引起的约束政府不当经济决策的需要,是赋予中央银行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法定地位的政治根源。 货币政策目标即中央银行采取调节和控制措施所应达到的目的,它有终极目标与中介目标之别。从各国立法规定及其实践来看,货币政策终级目标的法定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一法定目标模式,如《德意志联邦银行法》规定德意志联邦银行的任务是稳定货币。二是多重法定目标模式,例如1946年和1979年的《英格兰银行法》将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实际收入的合理增长率和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四项货币政策目标。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条的规定,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币值和经济增长。但不管哪种模式,各国都将“稳定币值”作为货币政策唯一目标或首要目标。 政府经济行为目标与货币政策一致性,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本假设基础上的,即由公众选举产生的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其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是一致的,因而与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货币政策目标也自然是吻合的。 (三)社会根源 随着现代社会公共需要范围、规模、质量的不断攀升,政府有主动采取通货膨胀政策的倾向,对此加以防范的需要,是赋予中央银行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法定地位的社会根源。 中央银行能否抵制政府财政不合理的融资要求,是一国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实施的关

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

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 摘要: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金融稳定又一次成为热点研究对象,本文从维护金融稳定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入手,描述了金融稳定的基本特征,进而对中央银行如何履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责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对中国人名银行履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责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金融稳定,职能

The central bank in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of role Abstract The subprime crisis cau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makes financial stability is again hot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from the maintain financial stability involved several problems, describ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then for the central bank to how to perform responsibility of maintaining financial stability theory analysis, and finally to Chinese of the bank to maintain financial stability duty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the central bank's,financial stability,function

中央银行概述及其发展前景分析

中央银行概述及其发展前景分析 摘要: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拥有其他银行所没有的很多权利,使之和一国的经济命脉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央银行是发行的的银行、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分析。本文从中央银行的产生、性质、只能及发展前景对其作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中央银行的产生;性质;职能;发展前景; 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而且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因为它是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行,这句话对中央银行的地位是一个很好的肯定。中央银行所负责的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所负责的业务是有根本区别的,中央银行从事的业务并不是为了获得利益,而是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的目标而服务的,这是由中央银行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一)产生的背景 任何银行的产生都必定伴随着一定的背景,中央银行也不例外,它的产生过程中伴随着很多因素的促进。 中央银行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然后形成于19世纪初叶,它的产生与那个时期的经济状况和历史背景都分不开,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点: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2、商品经济在13世纪和14世纪得到了初步发展,银行业当然也随之诞生;3、商品经济的发展与银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在18世纪初,商品经济和社会生产力都开始快速发展,这两方面的因素促进了货币经营业的普遍。而且,那时资本主义频繁出现了经济危机,面对这样的状况,资产阶级政府就开始从货币制度上寻找原因,从而加速了银行业的发展。 (二)产生的特点 中央银行的产生具备三个比较典型的特点:由普通的商业银行演变而来;逐步集中货币发行;为一般的银行提供一定的服务。 中央银行是由普通的银行自然演进而产生的,刚开始的中央银行一般是由比较普通的商业银行经过较长时间渐渐演变而来的。商业银行演变为中央银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一步步集中掌握货币发行权的过程。在为一般的银行提供服务方面,早期的中央银行是提供贷款、资金清算和票据交换等业务。 二、中央银行的性质 从中央银行的业务方面的特点来看,中央银行是专门为商业银行等其他一些普通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一个机构,当然还包括为政府提供服务。从中央银行发挥的作用来看,中央银行是一个设定货币政策并实施该政策的管理部门。而且它还要监督管理金融业,维护金融稳定,更重要的是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中央银行是保障金融正常运行的关键部门。三、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在国家的经济营业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会直接影响到国内其他一般的商业银行,其职能可以概括为它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 (一)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的这项职能是指国家赋予了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中央银行是国家唯一一个具有货币发行权力的机构。这是中央银行成为国内最权威银行的比较重要的标志,也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分析及解决措施

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分析及解决措施摘要: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政策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顺利运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一直是各国金融理论的热点之一。本文论述了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意义,介绍了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发展历程及我国央行独立性的现状,并对我国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国央行独立性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政策建议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the Improving Strategies Abstract:Central bank,as a country’s moneytary policy makers and implementers,its policy concerns about if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can run smoothly.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has been one of the hot spots of the worlrd’s financial theory.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central bank,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the status quo of China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and finally,present a few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analisis of the status quo to strengthen the independence of our central bank. Keywords: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status quo; policy recommendations 一、引言 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突出,是经济运行的轴心,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社会稳定。但是要使这种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其独立性必不可少,这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职能的发挥。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央行独立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至关重要。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概述 根据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公布的文献,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布通货膨胀率、汇率或货币政策目标以及根据自己的操作决定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时不受政策的干预,在解决中央银行与政府间矛盾时存在公

(金融保险)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第七章中央银行 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1、银行券的发行问题 从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前半期,资本主义银行业得到了 广泛建立。最初,几乎每家银行都拥有银行券发行权,市场上流 通的银行券五花八门。如果每家银行都能保证自己发行的银行券 能够随时兑现,也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在银行业的激烈 竞争中,总会有一些银行国经营不善而不能保证兑现,某些银行则有意设在遥远的地区,使人们难以向其兑现。这些问题导致信用纠纷、银行破产甚至整个金融业的危机。其他那些信用状况良好的银行虽能保证兑现,继续发行银行券,但受财力、信誉等方面的限制,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流通,很难扩大发行量。因此客观上需要一个权威性的、资本雄厚的大银行,发行一种信誉好且能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货币。 2、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银行业务不断扩大,银行每天收付的 票据数量日益增加,银行之间的债务债权关系越来越复杂,每天 都有大量的资金需要清算,这要由各银行自行清算是非常困难的, 客观上要求有一个统一的票据交换和债权债务的清算机构。英国 于1833年正式成立伦敦票据交换所,以后英格兰银行获得了最终 清算银行的地位。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的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中心 是保证信用制度顺利发展的必然趋势。 3、最后贷款人问题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对银行贷款的需求量越来越 大,借款的期限越来越长,但银行的资金来源受到数量和信誉的影响,远远不能满足资金运用。另外,由于出现突发性的大量提现,一些银行会陷入因支付能力不足而倒闭的困境。因此需要一个信用卓著的、实力强大的金融机构充当一般商业银行的最后支持者,一旦商业银行资金发生困难,可以给予必要的支持,以免在信用危机中破产,引发整个金融危机的发生。

中央银行学金融学论文

从金融学角度理解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 ------中国的经济版图的变迁成果如何从金融学的角度去理解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笔者立马想到了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版图的变迁与不断发展,切实的反映了日益强大的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惊涛骇浪中,勇敢地抢占着一轮又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一、区域版图:两轮“西进”构建发展骨架 占国土面积71%的西部地区,这个中国地理上的高地,却是经济上的洼地。而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之际,西部地区却表现出崭新的气象。且不论投资和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更重要的是,一直以一次能源作为依赖的陕西、内蒙古、山西等地,正在以科技的力量实现着能源的转化,在新能源开发上站在了前列。而成渝、关中―天水、环北部湾经济区,正成为西部地区三大增长极,西部整体起飞之势呼之欲出。 尽管中国经济现代化之路上仍要以东部作为领头羊,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轮驱动”,共同发力,支撑经济发展的态势越来越明显。这种区域版图的构造,并非一日之功,是前后两个“三十年”两轮“西进”、轮回推演的结果。翻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版图,区区100亿元工业固定资产,绝大多数集中在东北、上海等地。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基本没有工业布点。强国,就要有一个站得住的工业。这不但关乎经济发展,也体现一个民族的形象。“一五”计划时期建设156项工程,以及西南、西北内陆地区的“三线”重工业建设,自东向西逐步推移,构造了中国工业的基本骨架。鞍钢、武钢、攀枝花钢铁基地等,终结了一个坚信“没有钢铁就等于被解除武装”民族的憾恨;大庆石油会战、华北石油会战,彻底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西南成渝、宝成、成昆三大铁路干线建设,疏通着经济的动脉…… 为了备战需要而“靠山、分散、隐蔽”的“三线”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度困难重重,但没有人能够否认这些企业在西部已经播下了宝贵的科技与工业种子,而在改造之后重显生机又对西部发展形成重要的支撑。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一个以沿海领风气之先,进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向西推进,掀起西部开发热潮的新的发展路线图,生动地实践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两个大局”的宏伟规划。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一个个重量级的工程发展着西部的经济;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改善着西部的生态;东部企业的梯度转移,增添着西部的内在活力;一些西部大城市依托原有的科技基础而开发出的生物、光伏、电动汽车等高科技产业,也使这些地区能够在后发条件

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根据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为: (一)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完善有关金融机构运行规则;发布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三)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四)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 (五)确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维护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实施外汇管理;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 (六)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七)经理国库。 (八)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支付结算规则,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九)制定和组织实施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负责数据汇总和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十)组织协调国家反洗钱工作,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承担反洗钱的资金监测职责。 (十一)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十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国际金融活动。 (十三)按照有关规定从事金融业务活动。 (十四)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央行被重新定位于国家的中央银行和宏观调控部门,肩负“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三大支柱职能,担负14项主要职责。作为央行业内人士,都需要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透彻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按照新职能大的指向,从组织机构的整合、职责任务的再造等诸多细节上去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央行新职能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显见如下特点:一、新职能突出了人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专业化,为今后人行充分履行金融宏观调控职能创造了必要条件 在新的“三定”方案中,“一个强化”引人注目,“强化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有关的职能。中国人民银行将进一步提高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水平,灵活运用利率、汇率等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实施宏观调控……”之前,人民银行似乎从来不声称自己制定货币政策,每年的银行货币政策报告也是《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但笔者注意到:从今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起,已经把证券市场、保险市场纳入货币政策的视野之内,并且不再局限于就事论事,转而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几个突出问题,如增加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等,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并开诚布公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的人民银行正以全新的姿态、精力集中地以专业化水平履行新时期中央银行职能。 出乎预料的是,央行“三定”方案对货币政策执行机构的改革,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去分解货币政策司,这也正好说明决策者更注重强化货币政策的核心地位和执行力度,以专业化的水平和灵活的政策工具调节经济,从而会使得货币政策的调控更精干、更专业、更独立。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货币政策要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许有心人已经嗅察到货币政策目标表述上的微妙变化。 二、新职能把维护金融稳定的大任交予人行,央行责无旁贷地全面主导金融风险调控 “三定”方案中,“维护金融稳定”取代了原有的“金融监管职能”,单列为央行三大支柱职能之一,这是改革以来第一次明确将“维护金融稳定”的责任交由一个部门承担,可谓任务艰巨而光荣。央行职能调整后,无论从社会来看,还是从金融工作自身来看,金融稳定才是

讨论:讨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参考答案) 2

中央银行第一次任务解题思路及参考答案 讨论主题:讨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考核目的:通过小组讨论、互相提问、教师点评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在经济开放环境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问题的认识,了解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和经济全球化对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的影响。 要求: ①由辅导教师或班主任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5~10人),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和资料整理,形成本小组的观点。 ②组织网上讨论:由小组代表将本小组的观点传到网上,向其他小组提问,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 ③教师对每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 ④以小组为单位评分。 时间:学完第一篇的内容后做本次作业。 解题思路: ①认真阅读教材第2-4章有关内容; ②从加入世贸组织、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制度、货币政策传导途径、货币替代等方面入手; ③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 ④了解加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内容和途径; ⑤可参考《中央银行通论学习指导》第四章参考资料中《金融开放与货币政策独立性》一文。参考答案: 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与政府的关系的具体形态,而这种关系自中央银行制度产生依赖,实际上即已存在。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不受政府约束,或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在政府的监督和国家总体经济政策指导之下,独立的制定、执行货币政策,这就是当代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所谓相对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经济发展目标是中央银行活动的基本点;(2)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符合金融活动的规律。 2.考虑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资本所有权,从二战以来,资本逐渐走向完全归政府所有的趋势,即使资本归属私股的中央银行,股东也无任何权利干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业务经营,无权施加任何影响。(2)中央银行总裁与理事的任命、任期及职权,一般有政府部门或议会提名,由国家元首任命,任期与政府任期接近。(3)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多数赋予中央银行法定职责,明确在制定或执行货币政策上,中央银行有相对独立性。(4)中央银行与政府的隶属关系,一般法律会明确央行与政府的关系。(5)理事会中的政府代表,各国实践不同,认识也不相同。政府代表的存在与否会影响央行的独立性。 3.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考虑央行独立性对货币政策执行的影响:(1)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角度看,保持央行独立性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控制力,增加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并提高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率;同时,加入世贸组织,会加强对货币政策的外在约束;(2)从汇率制度角度看,独立的货币政策、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之中只能取其二,不可三者皆得。这在经济上叫做“三元悖论”。保持央行独立性会增加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汇率市场化的压力下,进一步提高货币的供给,保证市场的流动性。同时提高汇率制度的浮动性。(3)从货币替代的角度看,货币替代现象存在于我国,并明显加剧,需要央行的独立性保证货币需求的充足。(4)从货币政策传导角度看,央行的独立性,保证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简化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程序,缩短货币政策时滞,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如果央行相对独立,则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必定更加及时、

中国人民银行知识点

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或人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于1948年12月1日组成。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位于北京,2005年8月10日在上海设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 中国人民银行标志 的。198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含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统计数据、银行卡、金融规章、反假货币工作、公告栏等。 一、基本资料 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或人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组成。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分别位于北京和上海,2005年8

月10日在上海设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1998年年末,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对其内部管理架构实施了重大改革,设立了9个具有跨行政区域管辖职责的分行,各省除金融服务类工作组 中国人民银行 织管理职责由省会城市中心支行承担外,其余金融监管、货币政策类以及内部管理类工作组织管理职责全部由所在区域分行承担,央行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在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因管理环节增加而产生的问题不断暴露,遭受了央行内部人士、业内人士以及各地政府部门的普遍诟病。 2001年起,原由分行承担的各项业务管理工作职责在人民银行总行的统一组织下,陆续划归各省会城市中心支行承担,从业务角度评价,1998年起实施的央行管理体制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目前,各分行仍然掌握着辖区内重要职务的人事任免权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从2009年7月开始的试点城市,扩大到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扩大后城市的进出口量占全国的90%。 二、法律地位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 摘要:货币政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部门,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我此次论文的目的是阐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具体作用。论文的第一部分,我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概述,具体涉及到货币政策的含义,内容及特点,在明确对象的概念及特点的情况下我才能更好的引申出货币政策的作用及价值。第二部分我详细介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产生的作用,具体分为了6个作用,其中还涉及到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及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既定的目标,通过对目标的分析,我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有了更详尽的理解。 关键字: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物价稳定经济增长 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概述 (一)含义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也就是金融政策。它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信用量或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狭义的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2.广义的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二)内容 1.货币政策作用过程来看:包括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有效性等内容。 2.货币政策作用范围来看: a)信贷政策:对信用行为进行管理而采取的方针和措施:调节社会信用总量和结构。 b)利率政策:对市场利率的一般水平进行调节,是间接调控信用规模的手段。 c)外汇政策:中央银行控制和调节汇率实施外汇管制。控制国际资本流动和平衡国际收支的方针和措施。 (三)特征 1.货币政策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中央银行论文

内蒙古农业大学 金融双语专业(本科)期末结课论文 关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思考 作者:马敏 学校:内蒙古农业大学年级:11级学号:110710419指导老师:句芳

关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思考 马敏 2014年4月 摘要:本文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一般定义入手,对我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性质,及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的挑战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健康化发展及监管问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管理 资产负债既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的物质基础,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宏观金融调控的实施效果。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各国中央银行纷纷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在干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其资产负债规模也在不断增大,引起广泛关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央行履职活动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在各种金融资产中的配置的综合反映,是中央银行承担的各项职能的结果。随着中央银行在经济金融运行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资产负债表状况正逐步成为公众评价货币政策效果和形成政策预期的重要渠道。 从资产负债表的一般定义可以得出: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中央银行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它表明中央银行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有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它是一张揭示中央银行在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同样遵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 一、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管理的现状 (一)资产负债表管理的主体不明确,难以发挥效用。 我国中央银行通过主动资产、负债业务实施货币政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央银行的外汇和黄金储备,发行货币,经理国库,实施公开市场操作,开展再贷款、再贴现等业务分散在多个部门,每种业务都将形成一项资产或负债,并最终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具体情况见表1。我国央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形成涉及到多个部门,资产负债表管理的主体并不明确。在开展某项业务时,更多的是关注某项业务本身,缺乏与其他业务进行有效整合,合并考虑其对央行资产负债表总体规模和结构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历史沿革与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从成立到2008年的60年中,在履行中央银行职责、发挥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职能、维护金融稳定、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改进和提高金融服务、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金融事务与国际金融合作、支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宏观调控部门。成立于1948年12月1日,由原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而成,以华北银行为总行,地点设在河北省石家庄市。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至此,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 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国务院其他部委和地方政府具有明显的独立性。财政不得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中国人民银行不得直接认购政府债券。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是总行派出机构,它执行全国统一的货币政策,依法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其职责的履行不受地方政府干预。 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体制实行改革,撤销32个省级分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9家分行(包括20个金融监管办事处),2个营业管理部,333个中心支行,1660个县(市)支行。9家分行是:天津分行(管辖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沈阳分行(管辖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分行(管辖上海、浙江、福建);南京分行(管辖江苏、安徽);济南分行(管辖山东、河南);武汉分行(管辖江西、湖北、湖南);广州分行(管辖广东、广西、海南);成都分行(管辖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安分行(管辖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撤销北京分行和重庆分行,由总行营业管理部履行所在地中央银行职责。 [主要职能] 调整后,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有十四项: (一)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完善有关金融机构运行规则;发布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三)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四)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

浅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赵红 (13级会计4班) 摘要: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为各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一直是众多金融学家和经济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这篇小论文将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表现,独立性的不同模式极其利弊,历史上的实例等几个发面来看这个问题。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政府 一什么是中央银行,什么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中央银行不同与一般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它主要是以其所拥有的经济力量对金融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调节。中央银行虽是一个政府机构,但因其特殊性,它又有一定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独立性指的是中央银行与政府行政当局的独立关系,即中央银行是否能够自主地履行法律赋予它的职责而不受政府行政当局的干预。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决策和运作方面,由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自主程度。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具体表现 1权力方面中央银行本身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一般来说,对于独立性较大的中央银行理事会,政府不另派政府代表参加,如英国、美国、德国和瑞典等,在这里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代理人,直接对国会负责。而对于独立性不大的中央银行理事会,如法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等国,政府会派代表参加。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多半是听命于财政部的。 2 政策方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制定政策的方面。只有在美国、德国,中央银行有权单独制定货币政策,在其他国家,中央银行只是处于政策参谋咨询地位,帮助政府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情报与建议,参与讨论并予以贯彻执行。在政府与中央银行意见不一致时,政府对中央银行有权干预。不过各国中央银行也力求与政府(特别是财政部)保持密切合作,因为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不可分割的。过分的强调独立性,容易与政府关系不协调。 3 目标方面即中央银行自主选择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能力。中央银行的目标应是追求币值稳定。如果其独立性不强,就有可能被要求完成于该目标相矛盾的任务。特别是在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与政府经济发展要求发生冲突时,中央银行会被迫以牺牲物价稳定为代价换取诸如增加就业、国际收支或汇率等方面的暂时性改善。

中国人民银行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职能 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为: (一)拟订金融业改革和发展战略规划,承担综合研究并协调解决金融运行中的重大问题、促进金融业协调健康发展的责任,参与评估重大金融并购活动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促进金融业有序开放。 (二)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草案,完善有关金融机构运行规则,发布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三)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宏观信贷指导政策。发行的银行服务职能 (四)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负责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与安全。 (五)负责制定和实施人民币汇率政策,不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实施外汇管理,负责对国际金融市场的跟踪监测和风险预警,监测和管理跨境资本流动,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 (六)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票据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及上述市场的有关衍生产品交易。政府的银行调控职能 (七)负责会同金融监管部门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规则和交叉性金融业务的标准、规范,负责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工具的监测。 (八)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责任,负责对因化解金融风险而使用中央银行资金机构的行为进行检查监督。 (九)制定和组织实施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负责数据汇总和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统一编制全国金融统计数据、报表,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 (十)组织制定金融业信息化发展规划,负责金融标准化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指导金融业信息安全工作。银行的银行管理职能 (十一)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十二)制定全国支付体系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全国支付体系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支付结算规则,负责全国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十三)经理国库。 (十四)承担全国反洗钱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责任,负责涉嫌洗钱及恐怖活动的资金监测。 (十五)管理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十六)从事与中国人民银行业务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十七)按照有关规定从事金融业务活动。

浅谈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浅谈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其独立性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各方面发展都极为重要。运用多种衡量标准分析我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这对于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必要性;衡量标准 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 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其独立性表现为:一是建立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二是独立地制定或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三是独立地管理和控制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这主要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首先,中央银行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其次,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从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至今,我国的中央银行已经在宏观经济中发挥了60多年的作用,其间先后经历了大一统式的中央银行体制,又恢复并成立了大批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1984年确立起单一央行职能体系,并于1998年在分支机构的设置上进行了改革,实行按经济区域划分的设置方式。在央行的职能以及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上均与世界其他国家趋同,但是国情与历史传统的不同导致各国的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也有很大差异。 2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的必要性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宏观调控的银行,体现了其国家机关的性质,因此,它必须接受政府的一定程度的管制。但它同时又是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其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进行服务和调控时又不能不考虑货币经济本身自有的运行规律,因而它不能完全听命于政府,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而且中央银行和政府的任务各有侧重,这就使得中央银行和政府在宏观经济目标的选择上并不一定在任何条件下、任何时期都保持一致。比如政府一般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保证充分就业为重,因此就要扩大社会的总需求,但这往往以通货膨胀的发生为代价。而央行的首要目标就是保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但是要实现币值的稳定,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政府的经济决策行为。所以,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就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实质也在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上。而作为一国的中央银行,其独立性的高低对实现该国的内外经济目标都极为重要,研究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对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我国的央行独立性制度,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抑制通货膨胀以及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3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衡量标准 (1)从立法层面来说,如果一国在立法中明确了赋予该国央行较高的独立性或不受政府的指示和干预,则独立性很高。根据我国1995年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