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渗析技术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应用解析

电渗析技术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应用解析
电渗析技术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应用解析

电渗析技术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应用解析

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离子透过选择性离子交换膜而迁移,从而使电解质离子自溶液中部分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电渗析。

电渗析技术优缺点的分析

电渗析除盐技术过程中所能除去的仅是水中的电解质离子,而对于不带荷电的粒子如水中的硅、硼以及有机物粒子则不能去除,若水中溴含量高时,电渗析的脱除效果也不理想。由于电渗析脱盐是以离子形式进行分离的,不解离的物质不能分离,解离度小的物质难以分离,对于水中的重碳酸根去除效率也较低,因此电渗析技术用于海水淡化时稍逊于其他技术。

电渗析技术的适用范围

电渗析法在反渗透技术工业化前曾用于海水淡化,由于能耗较大,通常在17~20kW·h/m3,目前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基本不采用,但在低浓度苦咸水处理方面仍有部分应用。鉴于近期的电渗析技术进步,也适用于中小型海水淡化工程如海岛、工程用水等。

电渗析设备工艺等优点

电渗析技术具有无需任何化学药品,且设备及其组装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我国有数十家煤矿相继采用了这一技术,均取得了较好的脱盐效果。但这一技术也暴露一些缺点,如:①对原水的预处理要求较高;②电耗较大,易结垢和浓缩分离膜寿命短;③电渗析本体由塑料件组成,因此塑料老化成为增加电渗析维修费用的因素;④电渗析操作电流、电压直接受原水水质、水量的影响,过程稳定性差,容易出现恶性化。

莱特莱德公司业务涉及广泛:纯水、注射用水、高纯水、超纯水及工业污水、生活废水、中水回用、氯碱脱硝、海水淡化等的产品设计制造与工程建设。于此同时我公司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规定,并通过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确保所提供产品的品质。

发布时请加上“文章来源:莱特莱德”,否则视为侵权。谢谢!

电渗析脱盐技术应用简述

电渗析脱盐技术应用简述 电渗析是电场驱动的水溶液离子脱除/浓缩的分离技术,电渗析器的核心部件是由多张阴离子交换膜、淡化室隔板、阳离子交换膜和浓缩室隔板交替排列组成的膜堆。在电场的作用下可实现淡化室水溶液盐分的脱除和浓缩室水溶液盐分的富集。 电渗析膜和电渗析器,可用于脱除水溶液的盐分(淡化)或者浓缩水溶液的盐分(制盐),具体的应用包括各种化工/食品/医药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脱盐(比如乳清蛋白脱盐、甘露醇脱盐、大豆低聚糖脱盐、氨基酸脱盐等)、苦咸水淡化、天然水纯化、工业废水净化、小规模海水淡化、海水或卤水制盐等。在这些应用中,均相膜电渗析法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a)对于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脱盐,现有的方法是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由于离子交换树脂对于物料不可避免的吸附,导致物料收率低,并且离子交换树脂再生过程中产生大量含盐废水,不易处理。均相膜电渗析法的优势是物料收率高,产生的含盐废水少。(b)对于苦咸水淡化,同世界的很多其它地区相似,我国西北干旱内陆地区由于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天然匮乏,作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地下水普遍含盐含氟,成为苦咸水,水质低劣,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在山东,苦咸水分布面积达1.09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及潍坊市“三北”地区;山东省黄泛平原和滨海平原区,由于受地下水径流条件和古沉积环境的影响,在内陆和滨海区形成了各种类型的盐水。与反渗透法相比,电渗析法苦咸水淡化的优势在于膜抗有机污染、水收率高以及较低运行费用。(c)

对于小规模海水淡化,电渗析技术适用于在海岛、酒店、渔船、舰艇和潜艇等生产饮用水。与反渗透法相比,电渗析法的优势在于低操作压力和预处理简单,系统易操作、易维护、安全、无噪音。(d)反渗透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和苦咸水淡化,一个普遍的问题是浓水的处理。浓水可以排入海水,但需要非常谨慎以避免对环境造成冲击。电渗析膜较反渗透膜,更耐有机污染和无机结垢,因此可通过电渗析器处理浓水,进一步生产出淡水,提高水收率,同时可将盐水中氯化钠浓度提高到18%以上,再通过多效蒸发等方式制备工业盐或食用盐。因此均相膜电渗析技术与反渗透技术结合,可突破膜法海水淡化的技术瓶颈,实现海水的综合利用。 目前国内市场的离子交换膜90%以上为异相离子交换膜,异相膜由离子交换树脂与聚乙烯粉共混挤出制备,电阻很高,选择性不足,寿命短;异相膜电渗析用于脱盐制备纯水运行能耗过高,用于生产过程的物料脱盐物料损失率高、设备使用寿命短。相比于异相膜,均相离子交换膜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电阻低,选择性高,使用寿命长;在美国、日本及欧洲地区,大多数应用中异相膜已经被均相膜取代。目前,国际上规模化的均相电渗析膜生产厂家仅限美国GE 公司、日本ASTOM 公司、日本Asahi Glass 公司和德国FuMA-Tech 公司,而国内也仅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等数家高校、企业从事开发研究。

电渗析水处理技术的优点和不足

电渗析水处理技术的优点和不足 1、能量消耗少: 电渗析器在运行中,不发生相的变化,只是用电能来迁移水中已解离的离子。它耗用的电能一般是与水中含盐量成正比的。大多数人认为,对含盐量4000~5000mg/L以下的苦咸水的变化,电渗析技术是耗能少的较经济的技术。 2、药剂耗量少,环境污染小: 离子交换技术在树脂交换失效后要用大量酸、碱进行再生,水洗时有大量废酸、碱排放,而电渗析系统仅酸洗时需要少量酸。 3、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电渗析器是用塑料隔板与离子交换膜剂电极板组装而成的,它的主体配套设备都比较简单,而且膜和隔板都是高分子材料制成,因此,抗化学污染和抗腐蚀性能均较好。在运行时通电即可得淡水,不需要用酸碱进行繁复的再生处理。 4、设备规模和除盐浓度适应性大: 电渗析水处理设备可以从每日几吨的小型生活饮用水淡化水站到几千吨的大、中型淡化水站。 5、用电较易解决、运行成本较低:电渗析技术也存在以下不足:

1、对离解度小的盐类及不离解的物质难以去除,例如,对水中的硅酸和不离解的有机物就不能去除掉,对碳酸根的迁移率就小一些。 2、电渗析器是由几到几百张较薄的隔板和膜组成。部件多,组装要求较高,组装不好,会影响配水均匀。 3、电渗析设备是使水流在电场中流过,当施加一定电压后,靠近膜面的滞留层中电解质的盐类含量较少。此时,水的离解度增大,易产生极化结垢和中性扰乱现象,这是电渗析水处理技术中较难掌握又必须重视的问题。 4、电渗析器本身耗水量还是较大的。虽然采取极水全部回收,浓水部分回收或降低浓水进水比例等措施,但本身的耗水量仍达20%~40%。因此,缺水地区,应用电渗析水处理技术会受到一定限制。 5、电渗析水处理对原水净化处理要求较高,需增加精密过滤设备。

工业工程技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应用

工业工程技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应用 工业工程技术是指网络计划技术、价值工程技术、ABC分析法以及可靠性技术等用于工作研究的技术。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工业工程技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中的运用,升华工业工程技术实际运用价值。 工业工程技术集合了物理学、社会科学、物料管理、数学以及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知识与技术为一体,可用于人员、设备、物料、能源、信息组成的集成化系统管理,其在设备管理与维修中的运用除了针对设备本身故障、病变以外,还为设备的维修与更新价值评价提供依据,是设备管理的一把利剑。 一、工作研究技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的应用 (一) 拟定维修工作流程规范与标准 很多企业在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过程中,主要参考ISO9001的相关内容和标准进行,ISO9001中的内容是关于大众化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基本要求,存在普遍性,但却不存在个体性,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来讲,还是需要制定切实可行和更加深化的维修工作流程规范与标准。

对设备维修中的拆卸分解、组装清洁以及构件配合、人员操作等环节进行更为细致的管理,并拟定详细的规定和流程。在实际的操作当中,按照ISO9001标准开展的设备维修并不都能符合设备使用的要求,在细节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拟定维修工作流程规范与标准应当明确提出在设备维修的过程中必须清楚记录每一个维修的步骤和内容,绘制为序流程图,记录维修人员以及人员操作细节与效果。可使用SW1H what. who.why. where. when. How进行分析研究。 (二) 拟定故障处理标准流程 新时期的机械设备已经逐步趋于自动化、智能化与数字化方向发展,与传统的机械相比,新型的机械设备在组装、控制、运用与功能、使用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一直沿袭过于传统的故障处理标准流程,在故障处理过程中出现不准确、不全面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必须要使用工作研究技术拟定新的故障处理流程标准。 故障处理流程标准的拟定首先必须要与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性能和特性相符合,利用工作研究技术拟定新的故障处理流程标准需要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的故障处理特点进行分析,制定明确的故障处理流程规范与标准。在企业适用的故障处理流程标准中,应当明确标注各类型故障以及特殊故障的处理手段和流程,包括故障申报、故障发现、故障处理与记录等等,而后还需要指出故障处理过程中的流程与细节。 二、网络计划技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的应用 网络计划技术是以多媒体图表的方式对段落时期内的工作进行计划安排。其优势在于:工作流程与目标明确,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和秩序井然有序,能够按照工作规律合理并灵活的调整工作安排,使用相对灵活、可靠。利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计划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流程,并与设备管理与维修流程标准相吻合。 网络计划技术适用于大型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计划,包括方案拟定、定期检修与保养计

电渗析技术

电渗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08食科汪强 20080808132 摘要:电渗析技术属于膜分离技术, 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废水处理等行业的分离纯化的生产过程中, 有效率高、清洁卫生及经济节能等优点。本文简述了电渗析技术的类型, 重点论述了电渗析技术的原理, 介绍了电渗析技术在食品行业以及在废水处理中应用研究, 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渗析;膜;应用 电渗析是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 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 使离子从一部分水中迁移到另一部分水中的物理化学过程。电渗析器, 就是利用多层隔室中的电渗析过程达到除盐的目的。电渗析器由隔板、离子交换膜、电极、夹紧装置等主要部件组成。离子交换膜对不同电荷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阳膜只允许通过阳离子, 阻止阴离子通过, 阴膜只允许通过阴离子, 阻止阳离子通过。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 水中离子作定向迁移。由于电渗析器是由多层隔室组成, 故淡室中阴阳离子迁移到相邻的浓室中去, 从而使含盐水淡化。在食品及医药工业, 电渗析可用于从有机溶液中去除电解质离子, 在乳清脱盐、糖类脱盐和氨基酸精制中应用得都比较成功[ 1] 。电渗析作为一种新兴的膜法分离技术, 在天然水淡化, 海水浓缩制盐, 废水处理等[ 2] 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水处理方法。 1 .电渗析技术的类型 1.1倒极电渗析( EDR) 倒极电渗析就是根据ED 原理,每隔一定时间(一般为15~20 min) ,正负电极极性相互倒换,能自动清洗离子交换膜和电极表面形成的污垢,以确保离子交换膜工作效率的长期稳定及淡水的水质水量。 1.2液膜电渗析( EDLM) 液膜电渗析是用具有相同功能的液态膜代替固态离子交换膜[3 ] ,其实验模型就是用半透玻璃纸将液膜溶液包制成薄层状的隔板,然后装入电渗析器中运行。利用萃取剂作液膜电渗析的液态膜,可能为浓缩和提取贵金属、重金属、稀有金属等找到高效的分离方法,因为寻找对某种形式离子具有特殊选择性的膜与提高电渗析的提取效率有关。提高电渗析的分离效率,直接与液膜结合起来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1.3填充床电渗析( EDI) 填充床电渗析( EDI) 是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方法,它的最

工业工程专业在航空制造业的作用

工业工程专业在航空制造业的作用 说起工业工程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我们直接会想到的往往是标准工时的核算、新厂房的设计、作业现场的改善、以及人机作业的分析等这些传统的IE技术,它们在低端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使用得尤为频繁。而像丰田汽车、富士康等应用这类IE技术最为成功的公司成为许多制造型企业推崇的业界标杆,或者工业工程老师研究的对象。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央及各地政府提出的加快淘汰落后制造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产业转型等一系列政策,工业工程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价值似乎有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上海、天津等东部沿海大城市,大量工厂纷纷关闭、搬迁或转型,直接导致大量员工下岗或改行,同时导致这些城市的高校中,工业工程专业的吸引力远远落后于金融工程、电子工程、生物工程等热门专业。 那么,工业工程专业的前途在哪里?略微仔细地了解几家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先进制造型企业,不难发现:所谓先进制造业,是指制造业不断吸收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并将这些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在线检测、营销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即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取得很好经济社会和市场效果的制造业总称。

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先进制造业中的“先进”二字,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认识: 1产业先进性:即在全球生产体系中处于高端,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通常指高技术产业或新兴产业; 2技术先进性:“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从这个观点看,先进制造业基地不是非高新技术产业莫属,传统产业只要通过运用高新技术或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在制造技术和研发方面保持先进水平,同样可以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 3管理先进性:无论哪种类型的制造业基地,要冠以“先进”两字,在管理水平方面必须是先进的。不能想象,落后的管理能够发展先进的产业和先进的技术。 由此可见,一贯强调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工业工程在先进制造业中也是大有前途的,只是不能把研究对象局限在机械加工等传统行业上,而是应该针对半导体、生物化工、航空航天等高科技行业的特点,强调一些工业工程新技术的应用,这样才能使工业工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想要在先进制造业中成功推广IE技术,要注意以下几个特点: 1、流程的信息化程度显著提升,大规模数据的自动生成使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彻底量化成为现实。

反渗透、电渗析技术比较

反渗透、电渗析、电吸附技术比较 一、原理比较 1、反渗透(RO)除盐原理 当纯水和盐水被理想半透膜隔开,理想半透膜只允许水通过而阻止盐通过,此时膜纯水侧的水会自发地通过半透膜流入盐水一侧,这种现象称为渗透,若在膜的盐水侧施加压力,那么水的自发流动将受到抑制而减慢,当施加的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水通过膜的净流量等于零,这个压力称为渗透压力,当施加在膜盐水侧的压力大于渗透压力时,水的流向就会逆转,此时,盐水中的水将流入纯水侧,上述现象就是水的反渗透处理的基本原理。 2、电渗析除盐原理 电渗析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是利用离子交换膜对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能,在外加直流电场力的作用下,使阴、阳离子定向迁移透过选择性离子交换膜,从而使电介质离子自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除盐原理如图所示,电渗析器中交替排列着许多阳膜和阴膜,分隔成小水室。当原水进入这些小室时,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溶液中的离子就作定向迁移。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把阴离子截留下来;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而把阳离子截留下来。结果这些小室的一部分变成含离子很少的淡水室,出水称为淡水。而与淡水室相邻的小室则变成聚集大量离子的浓水室,出水称为浓水。从而使离子得到了分离和浓缩,水便得到了净化。

二、反渗透、电渗析在污水回用领域的技术特点比较 序号项目电渗析反渗透RO(双膜法) 1 除盐原理利用离交换膜和直流电场,使 水中电解质的离子产生选择 性迁移,从而达到使水淡化的 装置。 以分子扩散膜为介质,以静 压差为推动力将溶剂从溶 液中取出 2 透过物溶质,盐溶剂,水 3 截留物溶剂,水溶质,盐 4 膜类型离子膜不对称膜,复合膜 5 除盐率60%-90%80%-95%(废水)6 处理污水膜通量与 处理净水膜通量比 10.5-0.7 7 经济回收率45%-70%60%-75% 8 工作温度大于5℃小于40℃大于4℃小于40℃ 9 随温度降低通量衰 减无 每降低1℃膜通量下降 2-3%

信息技术对工业工程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于工业工程的影响 摘要:工业工程( IE)作为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是综合性的应用知识体系,将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它的显着特征。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是提高生产率必不可少的条件和手段,工业工程所涉及的诸多内容体系中, 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普遍性和关键作用,现代工业工程已与信息技术融为一体。 关键词:工业工程信息技术生产力应用 1关于工业工程 1.1工业工程的概念 工业工程(IE),是从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工程专业技术,它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工业工程是以规模化工业生产及工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优化生产系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综合效益为追求目标,在生产制造技术、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等科学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交叉边缘学科。 1.2工业工程的分类 工业工程分传统IE和现代IE。传统IE是通过时间研究与动作研究,工厂布置,物料搬运,生产计划和日程安排等,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现代IE以运筹学和系统工程作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作为先进手段,兼容并蓄了诸多新学科和高新技术。现代工业工程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制造工程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学科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的工程学科。 2信息技术对于工业工程的影响 2.1工业工程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近几年来,由于世界各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种类日渐多样化,促使了产品品种的不断更新和产品寿命周期日益缩短。这种生产经营环境迫使企业从过去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转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始终保持传统的生产方式,生产中普遍采用通

电渗析技术说明

电渗析技术说明 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离子膜和阳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水性,使一部分离子透过离子交换膜迁移到另一部分水中,从而使一部分淡化使另一部分浓缩的过程。电渗析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来分离不同的溶质粒子(如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进行渗析时,溶液中的带电的溶质粒子(如离子)通过膜而迁移的现象称为电渗析。 电渗析与反渗透相比,它的价格便宜,但脱盐率低。当前国产离子交换膜质量亦很稳定,运行管理也很方便,自动控制频繁倒极电渗析(EDR),运行管理更加方便。原水利用率可达80%,一般原水回收率在45%~70%之间。电渗析主要用于水的初级脱盐,脱盐率在45%~80%之间。它广泛被用于海水与苦咸水淡化;制备纯水时的初级脱盐以及锅炉、动力设备给水的脱盐软化等。 基本性能∶操作压力0.5~3.0kg/em2;操作电压100~250V,电流1~3A;本体耗电量每吨淡水0.2~2.0kW·h。 电渗析法的特点为∶ a.可以同时对电解质水溶液起淡化、浓缩、分离、提纯作用; b.可以用于蔗糖等非电解质的提纯,以除去其中的电解质; c.在原理上,电渗析器是一个带有隔膜的电解池,可以利用电极 上的氧化还原,效率高。 在电渗析过程中也进行以下次要过程∶ a.同名离子的迁移,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往往不可能是百分

之百的,因此总会有少量的相反离子透过交换膜; b.离子的浓差扩散,由于浓缩室和淡化室中的溶液中存在着浓度差,总会有少量的离子由浓缩室向淡化室扩散迁移,从而降低了渗析效率; c.水的渗透,尽管交换膜是不允许溶剂分子透过的,但是由于淡化室与浓缩室之间存在浓度差,就会使部分溶剂分子(水)向浓缩室渗透; d.水的电渗析,由于离子的水合作用和形成双电层,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水分子也可从淡化室向浓缩室迁移; e.水的极化电离,有时由于工作条件不良,会强迫水电离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它们可透过交换膜进入浓缩室; f.水的压渗,由于浓缩室和淡化室之间存在流体压力的差别,迫使水分子由压力大的一侧向压力小的一侧渗透。显然,这些次要过程对电渗析是不利因素,但是它们都可以通过改变操作条件予以避免或控制。

电渗析(ED)技术及操作简介

电渗析(ED)技术及操作简介 电渗析原理 电渗析器是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当含盐分的水流经阴、阳离子交换膜和隔板组成的隔室时,水中的阴、阳离子开始定向运动,阴离子向阳极方向移动,阳离子向阴极方向移动,由于离子交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阳离子交换膜(简称阳膜)的固定交换基团带负电荷,因此允许水中阳离子通过而阻挡阴离子,阴离子交换膜(简称阴膜)的固定交换基团带正电荷,因此允许水中的阴离子通过而阻挡阳离子,致使淡水隔室中的离子迁移到浓水隔室中去,从而达到淡化的目的。电渗析器通电以后,电极表面发生电极反应,致使阳极水呈酸性,并产生初生态的氧O2和氧气Cl2。阴极水呈减性,当极节水中有Ca=+和Ng++时由生成CaCO3和Ng(OH)2水垢,结集在阴极上,阴极室有氧气H2排出。因此极水要畅通,不断排出电极反应产物,有利于电渗析器正常运行。 三、电渗析的结构 电渗析不论其规格怎样,形式如何,均由膜堆、电极、夹紧装臵三大部件组成。 1.膜堆 一张阳膜、一张隔膜、一张阴膜,再一张隔板组成一个膜对,一对电极之间所有的膜对之和称膜堆。它是电渗析器的心脏部件,也是电渗析器性能好、坏的关键部件。 在此简单介绍组成膜对零件的主要材料: (1)阴、阳离子交换膜:按膜中活性基团的均一程度可分为异相膜(非均质),均相膜与半均相膜。理论上讲均相膜优越,事实上由于各制膜厂技术水平不齐,生产经验不等,制出来的膜性能相关很大,即使同一家厂的产品由于批号不一样性能差别也不小。本所通过试制比较确定采用上海化工厂生产的异相膜,该膜性能相对比较稳定。 (2)隔板:本所电渗析器隔板流进均为无回路短流形式。其边框采用0.9毫米聚丙烯板冲压成型。内烫二聚丙烯丝编织网构成水流通道,有时根据用户需要选用0.5或1.2毫米聚丙烯板加工成型(一般说隔板愈薄脱盐效果越好,但对进水水质要求也愈高)。 2.电极 一般电渗析的电极采用石墨、铅、不锈钢材料,这些电极材料易得,造价低,制作方便;但电化学性能不好,寿命短。本所产品电极使用优质钛为基材、表面涂履镣、铱等稀土金属,具有电化学性能好,耐腐蚀、寿命长、形状如图四所示。 3.夹紧装臵

电渗析技术的简介

电渗析技术的简介 一、电渗析技术简介及其发展背景 电渗析(eletrodialysis,简称ED) 技术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它将阴、 阳离子交换膜交替排列于正负电极之间,并用特制的隔板将其隔开,组成除盐(淡化)和浓缩两个系统,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以电位差为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把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溶液的浓缩、淡化、精制和提纯。 电渗析技术的研究始于德国,1903年,Morse和Pierce把2根电极分别置于透析袋内部和外部溶液中,发现带电杂质能迅速地从凝胶中除去;1924年,Pauli采用化工设计的原理,改进了Morse的实验装置,力图减轻极化,增加传质速率。但直到1950年Juda首次试制成功了具有高选择性的离子交换膜后,电渗析技术才进入了实用阶段,其中经历了三大革新: (1) 具有选择性离子交换膜的应用; (2) 设计出多隔室电渗析组件; (3) 采用频繁倒极操作模式。 现在离子交换膜各方面的性能及电渗析装置结构等不断革新和改进,电渗析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应用前景也更加广阔。 电渗析器由隔板、离子交换膜、电极、夹紧装置等主要部件组成。离子交换膜对不同电荷的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阳膜只允许通过阳离子,阻止阴离子通过,阴膜只允许通过阴离子,阻止阳离子通过。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

用下,水中离子作定向迁移。由于电渗析器是由多层隔室组成,故淡室中阴阳离子迁移到相邻的浓室中去,从而使含盐水淡化。在食品及医药工业,电渗析可用于从有机溶液中去除电解质离子, 在乳清脱盐、糖类脱盐和氨基酸精制中应用得都比较成功。 电渗析作为一种新兴的膜法分离技术,在天然水淡化,海水浓缩制盐,废水处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水处理方法。 二、几种电渗析技术 1 倒极电渗析( EDR) 倒极电渗析就是根据ED 原理,每隔一定时间(一般为15~20 min) ,正负电极极性相互倒换,能自动清洗离子交换膜和电极表面形成的污垢,以确保离子交换膜工作效率的长期稳定及淡水的水质水量。在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倒极电渗析器的使用, 大大提高了电渗析操作电流和水回收率,延长了运行周期。EDR 在废水处理方面尤其有独到之处,其浓水循环、水回收率最高可达95 %。 2 液膜电渗析( EDLM) 液膜电渗析是用具有相同功能的液态膜代替固态离子交换膜,其实验模型就是用半透玻璃纸将液膜溶液包制成薄层状的隔板,然后装入电渗析器 中运行。利用萃取剂作液膜电渗析的液态膜,可能为浓缩和提取贵金属、重金属、稀有金属等找到高效的分离方法,因为寻找对某种形式离子具有特殊选择性的膜与提高电渗析的提取效率有关。提高电渗析的分离效率,直接与液膜结合起来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例如,固体离子交换膜对铂族金属

如何将工业工程技术应用到先进制造业中

如何将工业工程技术应用到先进制造业中 说起工业工程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我们直接会想到的往往是标准工时的核算、新厂房的设计、作业现场的改善、以及人机作业的分析等这些传统的IE技术,它们在低端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使用得尤为频繁。而像丰田汽车、富士康等应用这类IE技术最为成功的公司成为许多制造型企业推崇的业界标杆,或者工业工程老师研究的对象。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央及各地政府提出的加快淘汰落后制造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产业转型等一系列政策,工业工程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价值似乎有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上海、天津等东部沿海大城市,大量工厂纷纷关闭、搬迁或转型,直接导致大量员工下岗或改行,同时导致这些城市的高校中,工业工程专业的吸引力远远落后于金融工程、电子工程、生物工程等热门专业。 那么,工业工程专业的前途在哪里?略微仔细地了解几家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先进制造型企业,不难发现: 所谓先进制造业,是指制造业不断吸收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并将这些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在线检测、营销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即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取得很好经济社会和市场效果的制造业总称。 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先进制造业中的“先进”二字,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认识: 1产业先进性:即在全球生产体系中处于高端,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通常指高技术产业或新兴产业; 2技术先进性:“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从这个观点看,先进制造业基地不是非高新技术产业莫属,传统产业只要通过运用高新技术或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在制造技术和研发方面保持先进水平,同样可以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 3管理先进性:无论哪种类型的制造业基地,要冠以“先进”两字,在管理水平方面必须是先进的。不能想象,落后的管理能够发展先进的产业和先进的技术。 由此可见,一贯强调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工业工程在先进制造业中也是大有前途的,只是不能把研究对象局限在机械加工等传统行业上,而是应该针对半导体、生物化工、航空航天等高科技行业的特点,强调一些工业工程新技术的应用,这样才能使工业工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想要在先进制造业中成功推广IE技术,要注意以下几个特点: 1 流程的信息化程度显著提升,大规模数据的自动生成使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

名词解释:工业工程学(IE)

工业工程学 工业工程学(Industrial Engineering 简称IE),是从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工程专业技术。工业工程(运筹学(系统工程(工业工程师(Industrial Engineer)的工作集中在设计、执行、评估、和改进集合人力、资金、信息、知识、厂房、设备、能源、物料、和流程的制造业生产系统。更多的工业工程师投身到诸如物流、信息、金融、医疗、服务、研发、国防等等众多产业当中从事系统分析与改进工作。 工业工程这一名称很容易招致误解。实际上,在最初,工业工程的命名实际是科学管理,而在现在,在韩国等国家工业工程被称作产业工程,这更加符合它现在的应用范围。它最初是被应用于制造业,然而现在,它已经在其他相关的服务和产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工业工程的也往往被称作运作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系统工程、和工程管理等等。 工业工程学能在任何领域当中发挥作用。工业工程师在获得工业工程学位之前也往往拥有数学、统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或其他工程学位。工业工程师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理性化地处理系统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复杂交互作用,从而解决产业系统中的重大管理问题和改进系统。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帮助工业工程师能够应对更为复杂的问题。这些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长远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在精益制造(工业工程师致力于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对时间,经费,材料,能源以及其他资源的浪费。他们使过程更加有效率,产品质量稳定并且更容易制造,产量得到提高。 同大多数工程学科非常专业化的应用领域不同,工业工程在几乎每一种产业中都有广泛应用。例如如何缩短在主题公园前排起的长队,优化操作方法,全球货物派送(供应链管理),制造更加价格低廉并且可靠的车辆等。 工业工程学(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以现代工业化生产为背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工业工程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制造工程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学科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的工程学科。它是将人、设备、物料、信息和环境等生产系统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对工业等生产过程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评价与创新,从而提高工业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专门化的综合技术,且内容日益广泛。

《电渗析器》word版

电渗析器 一、 电渗析器的主要结构 电渗析器的主要由膜堆、级区及夹紧装置组成,见图7-6。 图7- 6 电渗析器的基本结构及组装形式 1-压紧板;2-垫板;3-电极;4-垫圈; 5-导水、极水板;6-阳膜;7-淡水隔板框; 8-阴膜;9-浓水隔板框—极水;—浓水;……淡水 在电渗析器中“膜对”是最小电渗析工作单元,它由阴膜、淡水隔板、阳膜和浓水隔板组成。由若干个膜对组成的总体称为“膜堆”。置于电渗析器夹紧装置内侧的电极称为“端电极”。在电渗析器膜堆内,前后两极共同的电极称为“共电极”。 电渗析器的组装方式有串联、并联及串-并联相结合的几种形式。常用“级”和“段”来表示。“级”是指电极对的数目。“段” 是指水流方向,水流通过一个膜堆后,改变方向进入后一个膜堆,即 增加一段。电渗析器的组装方式有一级一段、一级多段、多级多段等。图7-7是电渗析器的组装方式示意图。 一级一段电渗析器即一台电渗析器仅含一段膜堆,由于只有一对端电极,通过每个膜对的电流强度相等。水流通过膜堆时,是平行地向同一方向通过各膜对,实际上这样的膜堆是以并联的形式组成一段。这种电渗析器的产水量大,整台脱盐率就是1张隔板流程长度的脱盐率,多用于大、中型制水场地。国内一级一段电渗析器一般含有200~360个膜对。 一级多段电渗析器通常含有2~3段,使用一对电极,膜堆中通过每个膜对的电流强度相等。这类电渗析器段与段之间的水流方向 图7-7 电渗析器的“级”和“段”示意图 相反,内部必须装有用来改变水流方向的导向隔板,使水流从一段出来改变方向流入另一段,这种方式实际是串联组装。在级内分段是为了增加脱盐流程长度,以提高脱盐率。这种形式的电渗析器单台产水量较小,压降较大,脱盐率较高,适用于中、小型制水场地。 多级多段电渗析器使用共电极使膜堆分级。一台电渗析器含有2~3级、4~6段。将一台电渗析器分成多级多段进行组装,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脱盐率,多用于小型海水淡化器和小型纯水装置。 二、电渗析器的性能指标 1. 淡水产量 Q d = 0.0036 nvdb 7-22 式中 Q d ——单台电渗析器在单位时间内的淡水产量,m 3/h ;

电渗析法综述

电渗析技术综述 摘要:电渗析技术属于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废水处理等行业的分离纯化的生产过程中,有效率高、经济节能等优点。本文重点介绍电渗析技术的原理和分类,还有电渗析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及对其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电渗析原理分类应用展望 1、电渗析 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带电离子透过离子交换膜定向迁移,从水溶液和其他不带电组分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对溶液的浓缩、淡化、精制和提纯的目的。目前电渗折技术己发展成一个大规模的化工单元过程,在膜分离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广泛应用于化工脱盐,海水淡化,食品医药和废水处理等领域,在某些地区已成为饮用水的主要生产方法,具有能量消耗少,经济效益显著;装置设计与系统应用灵活,操作维修方便,不污染环境,装置使用寿命长,原水的回收率高等优点。[1] 2、电渗析技术的发展简介 电渗析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的德国,1903年,Morse和Pierce把两根电极分别置于透析袋内部和外部的溶液中发现带点杂质能迅速地从凝胶中除去;1924年,Pauli采用化工设计的原理,改进了Morse的试验装置,力图减轻极化,增加传质速率,直至20世纪50年代离子交换膜的制造进入工业化生产后,电渗析技术才进入实用阶段。其中经历了三大革新:一是具有选择性离子交换膜的应用,二是设计出多层电渗析的组件,三是采用倒换电极的操作式。目前电渗析技术已发展成一个大规模的化工单元过程,在膜分离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电渗析技术的分类 3.1、倒极电渗析 倒极电渗析就是根据电渗析原理,每隔一定时间(一般为15~20min),正负电极极性相互倒换,能自动清洗离子交换膜和电极表面形成的污垢,以确保离子交换膜工作效率的长期稳定及淡水的水质水量。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倒极电渗析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电渗析操作电流和水回收率,延长了运行周期。EDR在废水处理方面尤其有独到之处,其浓水循环、水回收率最高可达95%。 3.2、液膜电渗析 液膜电渗析是用具有相同功能的液态膜代替固态离子交换膜,其实验模型就是用半透玻璃纸将液膜溶液包制成薄层状的隔板,然后装入电渗析器中运行。利用萃取剂作液膜电渗析的液态膜,可能为浓缩和提取贵金属、重金属、稀有金属等找到高效的分离方法,因为寻找对某种形式离子具有特殊选择性的膜与提高电渗析的提取效率有关。提高电渗析的分离效率,直接与液膜结合起来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例如,固体离子交换膜对铂族金属(锇、钌等)的盐溶液进行电渗析时,会在膜上形成金属二氧化物沉淀,这将引起膜的过早损耗,并破坏整个工艺过程,应用液膜则无此弊端。 3.3、填充床电渗析 填充床电渗析是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利用水解离产生的H+和OH-自动再生填充在电渗析器淡水室中的混床离子交换树脂,从而实现了持续深度脱盐。它集中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法的优点,提高了极限电流密度和电流效率。1983年Ke2dem.o.及其同事们提出了填充混合离子交换树脂电渗析过程除去离子的思想,1987年,Mlillpore公司推出了这一产品。填充床电渗析技术具有高度先进性和实用性,在电子、医药、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望成为纯水制造的主流技术。 3.4、双极性膜电渗析

电渗析水处理技术的优点和不足

电渗析水处理技术的优点和不足 [2014-04-29] 电渗析是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将带电组分的盐类与非带电组分的水分离的薄膜分离技术,这种技术利用离子交换膜的特性,使水得到淡化除盐。电渗析水处理技术首先被用于苦咸水的化,而后逐步扩大到海水淡化和制取工业纯水的应用中。 电渗析技术与离子交换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能量消耗少: 电渗析器在运行中,不发生相的变化,只是用电能来迁移水中已解离的离子。它耗用的电能一般是与水中含盐量成正比的。大多数人认为,对含盐量4000~5000mg/L以下的苦咸水的变化,电渗析技术是耗能少的较经济的技术。 2、药剂耗量少,环境污染小: 离子交换技术在树脂交换失效后要用大量酸、碱进行再生,水洗时有大量废酸、碱排放,而电渗析系统仅酸洗时需要少量酸。 3、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电渗析器是用塑料隔板与离子交换膜剂电极板组装而成的,它的主体配套设备都比较简单,而且膜和隔板都是高分子材料制成,因此,抗化学污染和抗腐蚀性能均较好。在运行时通电即可得淡水,不需要用酸碱进行繁复的再生处理。 4、设备规模和除盐浓度适应性大: 电渗析水处理设备可以从每日几十吨的小型生活饮用水淡化水站到几千吨的大、中型淡化水站。 5、用电较易解决、运行成本较低: 电渗析技术也存在以下不足: 1、对离解度小的盐类及不离解的物质难以去除,例如,对水中的硅酸和不离解的有机物就不能去除掉,对碳酸根的迁移率就小一些。 2、电渗析器是由几十到几百张较薄的隔板和膜组成。部件多,组装要求较高,组装不好,会影响配水均匀。 3、电渗析设备是使水流在电场中流过,当施加一定电压后,靠近膜面的滞留层中电解质的盐类含量较少。此时,水的离解度增大,易产生极化结垢和中性扰乱现象,这是电渗析水处理技术中较难掌握又必须重视的问题。

电渗析

电渗析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它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把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溶液的谈化、浓缩、精制或纯化的目的。在水处理方面,这项技术首先用于苦咸水淡化,而后逐渐扩大到海水淡化及制取饮用水和工业纯水的给水处理中,并且在里金属废水处理、放射性废水处理等工业废水处理中部巳得到应用,目前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膜法水处理方法,愈来愈受到重视。 对电渗析基本概念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采用动物皮、膀肋膜或人造纤维、羊皮纸等进行实验室研究,而这些膜都没有工业应用价值‘随着合成树脂的发展,1950年w.朱达试制出具有高选择性的明、阳离子交换膜后,才奠定了电渗析技术的实用基础。1954年美、英等国将电渗析首先用于生产实践中,淡化苦咸水、制备工业用水和饮用水。此后,电渗析技术逐步引入中东和北非。自1959年起前苏联也开始研究和推广应用。日本主要利用电渗桥法浓编制盐,1969年日本国内食盐有30%是用离于交换膜电渗析法生产的,1970年才将电渗新技术用于苦咸水淡化。 目前高于交换膜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均已达到很高的水乎。电渗析技术领先的国家是美国和日本。生产离子交换膜和电渗析器最多的国家是日本,如日本的旭化成、旭硝于和德山曹达等公司。美国的Lo础c化学公司、AMF公司(机械和铸造公司)、Ionlcs(离子)公司等也都是生产离子交换膜的大企业。电渗析器的发展韧期以小型化为主,如美国、前苏联、以色列等国均制造小型电渗析器,用于提供家庭饮用水。美国还将电渗析用在人造卫星上,即将人体诽出的汗水和小便,用电渗析与活性炭床联合装置处理后再用作饮用水。而目前电渗桥装置主要向大型化、高膜堆方向发展,发展高温电渗桥,提高电导,减少电耗,发展新型电渗析装置等。同时正着重于膜的改性和特殊用途膜的开发研制,如耐高温、耐氧化、耐酸碱、耐辐射及抗有机污染等膜的研制。 我国电渗析技术的发展始于1958年*最初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及海军某科研单位相继开展研究。首先开展了海水淡化和苦咸水谈化的研究,并以组织攻关、会战等形式,大大推动了电渗析技术的发展。到1966年上海化工厂开始工业化试生产聚乙烯异相离子交换膜,从此电渗忻技术开始进入实用化阶段。40年来离子交换膜生产已具相当规模,聚乙烯异相膜的生产量已超过20万m2/a,主要生产厂家是上海化工厂,产量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总产量的90%,其次还有南新纯水设备厂、晨光化工研究院三分厂等。全国研制的膜品种共44种,己商品生产的膜有12类19种(多数系小规模),已具有相当水平。电渗析器的生产也得到迅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1984年我国已有30多个厂家.历年生产电渗疥器共4000台左右.分布于全国28个省市的994个用户。仅上海市就有近500台,分布在200多个单位使用。北京市有电渗济器约600台.其中本市产450台。目前我国在世界上已成为电渗析的大用户之一。 二、电渗轿拉术的特点 电渗析技术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能量消耗低。电渗桥除盐过程中,只是用电能来迁移水中的盐分,而大量的水不发生相的变化,其耗电量大致与水中的台盐量成正比,尤其是对含盐量为数于”8儿的苦咸水,其耗电量更低。 (2) 药刑耗量少.环境污染小。常规的离子交换处理水时,树脂失效后密用酸、碱进行再生,再生后生成大量酸、碱再生废液,水洗时还耍诽放大量酸、碱性废水。而电诊析法处理水时,它不必再生,仅酸洗时需要少量的酸。因此*电渗析法是耗用药刑少,环境污染 小的一种除盐手段。

电渗析器设备技术

电渗析器设备技术 电渗析技术不是过滤型的膜分离技术。对原水的水质要求相对较低,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电渗析应用于饮用水、工程用水、苦咸水的脱盐。 一、电渗析器的工作原理 电渗析器是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当含盐分的水流经阴、阳离子交换膜和隔板组成的隔室时,水中的阴、阳离子开始定向运动,阴离子向阳极方向移动,阳离子向阴极方向移动。由于离子交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阳离子交换膜(简称阳膜)的固定交换基团带负电荷,因此允许水中阳离寸通过而阻挡阴离子; 阴离子交换膜(简称阴膜)的固定交换基团带正电荷,因此允许水中的阴离子通过而阻挡阳离子,致使淡水隔室中的离子迁移到浓水隔室中去,从而达到淡化的目的,见图4-18. 根据电渗原理制取淡水时,要消耗一定量的浓水和极水,为了减少水耗量可以采用浓水循环和极水循环以及减少浓水和极水的方法。由于浓水的浓度提高了,降低了膜的选择透过性,因而降低了电流效率,增加了耗电量,表4-34、表4-35。在浓浓水直,排放条件下,水量比为淡水:浓水:极水==1:1.2:0.2(或1:0.6:0.2)。这时水的利用率约45.5%~55.5%。采用浓水循环可降低水耗量。 二、电渗析器的结构 电渗析器由膜堆、极区、夹紧装置三大部件组成。电渗析器的组装型式与膜堆水流方向见图4-19。 (一)膜堆 一张阳膜、一张隔板、一张阴膜,再一张隔板组成一个膜对。一对电极之间所有的膜对之和称为膜堆,它是电渗析器性能的关键部件。 组成膜对零件的主要材料如下: (1)阴、阳离子交换膜。按膜中活性基团的均一程度可分为异相膜(非均质)、均相膜两类。异相膜是把粉状树脂与胶黏剂混合后制成的膜;均相膜是直接使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与成膜工艺结合制成的膜,异相膜与均相膜性能比较表4-36。 (2)隔板。隔板常用1~2mm的硬聚氯乙烯板制成,板上开有配水孔、布水槽、流水道、集水槽和集水孔。隔板的作用是使两层膜间形成水室,构成流水通道,并起配水和集水的作用。 (二)极区 极区由托板、电极、极框和弹性垫板组成。极区的主要作用是给电渗析器供直流电,将原水导人膜堆的配水孔,将淡水和浓水排出电渗析器,并通人和排出极水。电极托板的作用是加固极板和安装进出水接管,常用厚的硬聚氯乙烯板制成。电极的作用是接通内外电路,在电渗析器内造成均匀的直流电场。阳极常用石墨,铅、铁丝涂钉等材料;阴极可用不锈秀钢等材料制成。极框用来在极板和膜堆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构成极室,也是极水的通道。极框常用厚5~7mm的粗网多水道式塑料板制成。垫板起防止漏水和调整厚度不均的作用,常用橡胶或软聚氯乙烯板制成。电渗析器通电后,电极表面发生电才电极反应,致使阳极水

电渗析技术概述及应用进展

电渗析技术概述及应用进展 一.电渗析技术概述 1.引言[1] 电渗析(elet rodialysis ,简称ED) 技术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它将阴、阳离子交换膜交替排列于正负电极之间,并用特制的隔板将其隔开,组成除盐(淡化) 和浓缩两个系统,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以电位差为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把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溶液的浓缩、淡化、精制和提纯。电渗析技术的研究始于德国, 1903年,Morse 和Pierce 把2 根电极分别置于透析袋内部和外部溶液中,发现带电杂质能迅速地从凝胶中除去; 1924 年, Pauli 采用化工设计的原理,改进了Morse 的实验装置,力图减轻极化,增加传质速率。但直到1950 年J uda首次试制成功了具有高选择性的离子交换膜后,电渗析技术才进入了实用阶段,其中经历了三大革新: (1) 具有选择性离子交换膜的应用; (2) 设计出多隔室电渗析组件; (3) 采用频繁倒极操作模式。现在离子交换膜各方面的性能及电渗析装置结构等不断革新和改进,电渗析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应用前景也更加广阔。 2. 原理 在阴极与阳极之间,放置着若干交替排列的阳膜与阴膜,让水通过两膜及两膜与两极之间所形成的隔室,在两端电极接通直通电源后,水中阴、阳离子分别向阳极、阴极方向迁移,由于阳膜、阴膜的选择透过性,就形成了交替排列的离子浓度减少的淡室和离子浓度增加的浓室。与此同时,在两电极上也发生着氧化还原反应,即电极反应,其结果是使阴极室因溶液呈碱性而结垢,阳极室因溶液呈酸性而腐蚀。因此,在电渗析过程中,电能的消耗主要用来克服电流通过溶液、膜时所受到的阻力及电极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