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作业培训教材

无砟轨道作业培训教材
无砟轨道作业培训教材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培训教材

一、培训目的:要求掌握双块式无砟轨道支承层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要求掌握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和规范双块式无砟轨道支承层及道床板施工。

培训依据:

1、兰新第二双线无砟轨道施工图及设计文件

2、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3、《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4-2010]

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 10424-2010]《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 10601-2009]

施工控制要点:

二、施工过程控制

(一)、支承层施工过程控制

1、支承层施工宜采用滑模摊铺机进行。采用滑模摊铺机施工时支承层材料应采用水硬性混合料。采用模筑法施工时,支承层材料应采用低塑性水泥混凝土。

支承层使用滑模摊铺机施工基本工艺流程:

采用滑模摊铺机施工时;a 引导线控制点纵向间距直线段不应大于10m,曲线段一般为5-7m. b 引导线控制点定位也许偏差:平面5mm,,高程±3mm.c 引导线张拉到位后,相对于引导线控制点的允许偏差:平面5mm ,高程:±2mm 。

2、水硬性混合料或水泥混凝土材料检查应符合规范要求。

3、支承层施工完成后检查:

1)、支承层表面应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疏松和缺棱掉角等缺陷。2)、支承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施工单位采用滑模摊铺机施工时,每50m检查一处,采用模筑法施工时,每20m检查一处。

4、施工中注意事项:

1)、采用滑模摊铺机施工时,应在12小时以内进行横向切缝。一般情况下沿线路方向每3.9m设一横向切缝,缝深9cm、缝宽0.5cm且与线下构筑物结构缝对齐。

2)、支承层宽出轨道板部分横坡应符合设计要求。

3)、支承层摊铺或浇筑完成后应洒水并覆盖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4)、气温低于5℃或雨雪天气时,不应进行支承层施工。

5)、支承层施工前,应对支承层范围内的基床表层清扫干净并适度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6)、浇筑完成的支承层在7天内不得受冻,当气温低于0℃时,应采取保温措施。

7)、支承层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摸边、摸面处理。

8)、路基与桥梁过渡段施工时,支承层的厚度应按设计要求平顺过渡。

(二)、桥上混凝土底座施工过程控制

1 、混凝土底座施工工艺流程:

2 、桥上混凝土底座施工准备:通过CPⅢ控制点进行底座边线放样,每隔10m测设一个断面,做好标记,并对每个标记进行高程测量,作为底座立模依据。通过CPⅢ控制点测出桥上凹槽的平面位置。

3、施工中的检查

1)底座通过梁体预埋套筒植筋或预埋钢筋方式与梁体连接。梁体预埋套筒或预埋钢筋的位置、数量、状态以及锚固筋规格、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未规定的其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2)、轨道中心线2.6m范围内,梁面应进行拉毛或凿毛处理,并清洁,无积水、油污。

3)、安装底座钢筋网前,在梁体预埋套筒植入连接钢筋,连接钢筋与梁内预埋套筒接头的拧紧力矩应符合《滚扎直螺纹钢连接接头》(JG163-2004)的要求。拧入长度为套筒长度的1/2.

4)、底座模板允许偏差:

5)、钢筋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安装和钢筋连接方式接头等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6)、混凝土底座完成施工后,底座及凹槽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7)、底座模板拆除后,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露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

4、隔离层、弹性垫层施工:

1)、底座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施工隔离层和弹性垫层。

2)、隔离层和弹性垫层施工前应该检查并清洁底座表面和凹槽地面。3)、将隔离层分中铺设,并根据凹槽位置画出凹槽边线,按所画线条剪裁隔离层。

4)、将隔离层平整地铺置于桥上混凝土底座上,在底座边缘处,用固定胶带将土工布固定。

5)、将隔离层宜于道床板等宽,铺设时应平整,无褶皱、无破损,接缝采用对接,不得重叠。

6)、将弹性垫层粘贴于凹槽的侧面,使其与凹槽周边的混凝土密贴,不得有鼓泡、脱离现象,缝隙应采用薄膜封闭。利用剪裁下来的隔离层铺设于凹槽底面,并与侧面的弹性垫层牢固粘结。

7)、隔离层以及弹性垫层原材料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主要检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和试验检验。

8)、隔离层应铺贴平整,无破损,接缝处及边沿无翘起、空鼓、皱折、脱层或封口不严等缺陷。

9)、弹性垫层与凹槽侧面应粘贴牢固,顶面与底座表面平齐,接缝处及周边无翘起、空鼓、皱折、脱层或封口不严等缺陷。

10)、隔离层、弹性垫层的基底应平整清洁、干燥,不得有空鼓、空洞、蜂窝、麻面、浮碴、浮土和油污。

(三)混凝土道床板施工

1、混凝土道床板施工基本工艺流程:

2、进场材料及设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测量放样:

1) 首先清除道床板范围内结构表面的浮渣、灰尘及杂物。 2) 依据CP Ⅲ控制点,宜每隔10m 在基础面上测放出轨道中线控制点。

3) 以轨道中心控制点为基准放样出轨枕控制边线和道床板的纵、横向模板边线位置。 4、道床板底层钢筋绑扎:

1) 按设计要求铺设道床板底层钢筋,对钢筋交叉点进行绝缘处理,主要是检查绝缘卡的安装。

2) 钢筋绑扎及焊接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3) 钢筋绑扎完成后,应在底层钢筋下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

5、双块式轨枕进场检查及散枕要求:

1) 双块式轨枕的型号、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双块式轨枕的外观质量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咋轨道双块式轨枕暂行技术条件》的相关规定,轨枕桁架钢筋应位置正确,无明显锈蚀、扭曲变形,并不得有开焊或松脱。

2) 散枕根据现场情况可采用相应的设备,作业前进行设备调试、整备,检查设备状况,并调整好布枕间距。

6、轨排组装:

1)轨排组装用工具轨应采用与正线轨型相同的钢轨,工具轨应无磨损、变形、损伤、毛刺等。

2)轨排支撑架、固定装置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材料质量及结构应符合施工工艺要求,检查相关工艺设计资料及质量证明文件。(确保混凝土浇筑时轨排不发生位移和变形)

3)轨枕铺设前应检查轨枕桁架无扭曲变形,承轨槽内干净无杂物。4)轨枕铺设应垂直于线路,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轨枕间距允许偏差±5mm.

5) 工具轨应编号配对使用,相邻工具轨配轨时应考虑钢轨不对称度,断面尺寸偏差等对轨道平顺性的影响,合理配对。

6)轨排左右两根工具轨的端部接缝应在同一位置,偏差不应大于100mm。

7)工具轨安装时应检查确保轨枕胶垫居中,扣件紧固时应保证扣压力达到设计要求,扣件各部位密贴。

8)扣件应安装正确,无缺少、无损坏、无污染,扭力矩达到设计标准,弹条中枝部与轨距挡板凸出部分应密贴,最大空隙不应大于0.5mm.

9)轨排组装允许偏差:

7、螺杆调整器托盘安装和轨排粗调应符合规范要求。其中须注意:1)中线地段每隔3根轨枕、曲线段每隔2根轨枕安装一对螺杆调整器托盘,同时应在轨排端头轨枕间安装一对螺杆调整器托盘。托盘安装时应检查插销与插孔对应位置正确,确保托盘与轨底密贴,各部螺栓紧固到位。

2)轨排粗调时,全站仪采用自由设站法,测量测站附近3对CPⅢ控制点棱镜,计算确定测站坐标。改变全站仪测站时,必须至少观测后方2对交叉CPⅢ控制点。

3)轨排粗调到位后,及时安装螺杆调整器螺杆,确保各螺杆受力均匀、无松动。检查螺杆基本垂直后,拧紧侧面锁定小螺栓。轨顶标高允许偏差为0,-5mm,中线位置允许偏差为5mm。

4)轨排粗调完成后,相邻轨排应用鱼尾板进行连接,轨缝宜控制在10-30mm,,钢轨接头处应平顺,不得有错牙及错台。

8、铺设上层钢筋,绑扎道床板钢筋网:

1)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正确,钢筋的搭接长度满足设计要求。

2)钢筋与钢筋、钢筋与轨枕桁架之间应绝缘绑扎,绑扎牢固。

9、道床板钢筋接地焊接及绝缘性能应检查:

1)接地钢筋单面焊缝、搭接焊焊缝长度、宽度及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接地端子的焊接应在轨道精调完成后进行,端子表面应加保护膜,焊接时应保证其与模板密贴。

3)绝缘钢筋的绝缘电阻实测值应大于2MΩ(或符合设计要求)。10、模板安装应符合规范要求,路基与桥梁相接处无砟道床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横向伸缩缝,横向伸缩缝应设置通缝,并按设置要求做好防水处理。

11、轨排精调:

1)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配合全站仪和螺杆调整器进行轨排方向、高低、水平精调。

2)所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全站仪、棱镜等均应满足精度要求,并定期校核准确。

3)测量前应复核所用线形设计资料、CPⅢ成果资料无误,并输入准确。

4)使用至少4对CPⅢ控制点自由设站,设站间距不得大于70m,两次设站至少重叠观测2对CPⅢ点,设站精度应符合相关规定。

5)自由设站点应尽量靠近轨道中线,并宜设于相邻两对CPⅢ控制点中部位置。

6)、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现场组装,并安装棱镜,置于轨道上推行,由远及近靠近全站仪,自动测量每根轨枕的轨距、超高、水平等几何形位。

7)使用全站仪测量棱镜,将数据通过通信接口传递给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

8)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接受数据,通过配套软件,计算轨道平面位置、水平、超高、轨距等误差值,在屏幕上显示指导轨道精确调整。9)调整螺杆调整器,进行轨排轨向、高低和水平的调整。

10)高温、大风、雨雪等恶劣气候条件下不得进行精调作业。11)、每次精调时需与上次或前一站重叠至少8根轨枕,同一点位的横向和高程的相对偏差均不应超过2mm。精调过程中,应先调整偏差较大处,相邻几对螺杆调整器同时调整,调整时步调应协调一致。曲线地段调整时竖直和水平方向同时调整。

12)轨排精调到位后,应对轨排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固,防止混凝土浇筑时轨排横向移位及上浮,并采集数据作为最终的精调数据。13)精调合格后,对线路进行保护,禁止轨排上进行任何作业或行人。14)轨排精调好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如间隔时间过长,或环境温度变化超过15℃,或受到外部条件影响,必须重新检查或调整轨排15)精调完成后轨道几何形位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为扣件节点间距.

12、道床板混凝土浇筑前准备:

1)要求清理支承层或底座表面的杂物。

2)复测轨排几何形位、钢筋、模板状态,复测接地及绝缘性能,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道床板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3)要求对钢轨、扣件、螺杆调整器和轨枕等采取防护措施,不得污染。

4)要求对调整螺栓涂刷油脂,便于混凝土浇筑后拆卸。

5)要求对浇筑道床板范围的支承层和底座及轨枕洒水润湿。

6)预埋件和预留孔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未规定的其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7)检查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及确认现场满足浇筑条件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13、道床板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应从一侧向另一侧连续进行,当混凝土从轨枕下自动漫流至下一根轨枕后,方可前移至下一根轨枕继续往前浇筑。

2)混凝土在进行道床内时,应采取措施避免对轨排造成冲击,在捣固过程中应避免振捣器碰撞轨排和螺杆调整器。

3)采用振捣棒进行振捣,应加强轨枕底部位置混凝土振捣,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监测轨排几何形位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5)混凝土施工中应采取措施加强高程控制及排水坡的设置控制。6)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收面。收面分三次进行,在混凝土入模振捣后及时用木抹完成粗平,随后再用钢抹抹平,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三次抹面、压光。抹面时严禁洒水湿润,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排水坡,并严格控制道床板顶面的标高和平整度。

7)混凝土浇筑过后,应及时清理钢轨、扣件、螺杆调整器、轨枕上残留的混凝土,保证轨道的清洁。

8)混凝土初凝后,应及时松开螺杆调整器、扣件和鱼尾板,释放钢轨温度应力。具体松螺杆调整器和扣件的时机需要根据施工环境温度提前试验确定。

9)当路基和隧道地段混凝土浇筑中断时间超过24h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对混凝土道床板接茬处进行处理。

14、道床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按建设指挥部或规范要求进行养护。

15、混凝土道床板拆模后,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露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表面裂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设计做好排水坡,表面排水应顺畅,不得积水,混凝土道床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2012年7月8日

中铁四局城市轨道交通分公司兰新铁路项目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