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诗歌鉴赏炼字炼句训练题

(教师版)诗歌鉴赏炼字炼句训练题
(教师版)诗歌鉴赏炼字炼句训练题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强化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炼字)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参考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炼字)

雨多极凉冷

(南宋)韩淲

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风。

木叶凉应脱,禾苗润必丰。

地偏山吐月,桥断水浮空。

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

试赏析颈联中“吐”“浮”两个词运用的妙处。(4分)

答:

[参考答案]①“吐”字运用了比拟手法,赋予“山”以生命,把月亮从山间升起的瞬间写得极有动感,极具神韵;②“浮”字不仅表明了雨后水涨,桥被冲断,河面空空荡荡,毫无一物的情状,又呼应了题目。

③“吐”“浮”二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乡雨后所特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水乡生活的喜爱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炼句)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①

罗隐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释:①诗题一作“魏城逢故人”。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指的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诗中提到锦江、绵州、绵谷三个地名,罗隐离开锦江后,经绵州回到绵谷写诗寄给蔡氏兄弟。

请简要赏析“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一联。(4分)

答:

[参考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象,却说芳草像友人一样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住马蹄,不让离去;美丽的云彩也像多情的友人一样殷勤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蹭蹭遮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寄托了对他们深深的怀念。

(完整版)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只需一字,尽得风流)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精选习题,归纳总结,掌握运用。 课前作业: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顾文炜《苦吟》 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大家说得都没错。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PPT】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可以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 二、寻 了解了炼字的概念之后,现在我们来看一些诗句,请大家找出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字。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木兰花》宋祁)动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形容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数量词

诗歌鉴赏炼字题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炼字题答题模式 问题形式: 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 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解答思路: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 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3 ) a、点出该字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 则指出其作用。 b、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c、或对诗人表达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作 用。 答题模式:X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

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1、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步骤一)。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步骤二),使景色描写更加富有层次(步骤三)。 例2、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 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 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 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 聊的寂寞情感。 例3、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的方法技巧(含练习) 一、诗歌炼字常见题型 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3、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4、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二、诗歌炼字的概念 何为炼字?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三、炼字的类型 炼哪些字呢? 1、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7、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总结:动词: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 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数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有趣味。

颜色词:增强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叠词:增强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有身临其境之感。 注意:有些拟声词本身也属于叠词 四、答题技巧概括 1、解释该词的含义或者指出这个字的修辞手法(拟人、双关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明作用:或渲染气氛(烘托意境)或表达情感或心情等 五、经典例子分析 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登幽州台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 (1)诗人缅怀追念,联想到过去现在都看不见赏识人才的明君,进而联系到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孤独悲凉的情感。。 (2)示例一:“悠悠”意指辽阔遥远,营造了苍茫辽远的意境,反衬(衬托)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 示例二:用登临幽州台所见的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衬托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叠词的使用,意境更显苍茫,增强了反衬效果。 2.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小题。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②.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③.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③汀:水中的小洲。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 1、【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4分) 骤雨【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西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问题】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4分)2、(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3分) 望江东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 阑:阻隔;阻拦。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问题】简析首句“隔”字的妙用。(3分) 3、(2013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4分) 好事近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蓑:同“一蓑风雨任平生”中的“蓑”。【问题】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4、(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问题】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5、(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4分) 早上五盘岭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五盘岭:川陕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 6、(2015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问题】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

最新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

最新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前两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在整首诗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诗中使用了吕尚、伊尹、宗悫的典故。请说明诗人使用这些典故的用意。 【答案】(1)①内容上,写美酒珍馐,金樽玉盘,极写朋友盛情,表达对朋友的感激。 ②结构上,为下文写自己“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情态,抒发“行路难”的愤慨作反向铺垫。 (2)①“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口边”用吕尚、伊尹典,借两位先贤原先也并不顺利但最终大有作为的故事,表明自己持守崇高理想抱负的信心。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之典,表明自己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决心。【解析】【分析】(1)读懂诗句后,联系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内容上,形容场面非常的盛大,表达对朋友的感激,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结构上,为下文写自己“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情态蓄势,为抒发“行路难”的愤慨作反向铺垫(反衬)。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一定要答出诗句对抒发诗人情感的意义。 (2)“闲来垂钓碧溪上”传说吕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忽复乘舟梦口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表达了自己对贤君明主和施展自己抱负及才华的渴望。“长风破浪会有时”则化用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表现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现实的关注,以及一种不服输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态度。这是用浪漫主义手法展现出李白自己乐观、豪迈的气概。 故答案为:⑴①内容上,写美酒珍馐,金樽玉盘,极写朋友盛情,表达对朋友的感激。 ②结构上,为下文写自己“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情态,抒发“行路难”的愤慨作反向铺垫。 ⑵①“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口边”用吕尚、伊尹典,借两位先贤原先也并不顺利但最终大有作为的故事,表明自己持守崇高理想抱负的信心。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之典,表明自己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决心。【点评】⑴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理解诗句的的作用,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方法 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诗词鉴赏水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顾文炜《苦吟》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大家说得都没错。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2、何为炼字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二、高考常见题型: 1、诗中的某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直接鉴赏 2、诗中某句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确定字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亮观点并比较鉴赏 三、炼字对象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木兰花》宋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根据这些诗句以及你的做题经验,在做炼字题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哪些类型的词呢?(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教师再呈现PPT整理)老师做了一个整理。 小结: 关注动词 关注形容词、副词、数词 关注特殊词(颜色词) 四、高考真题例析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参考答案: “拳”和“退”。拳是指像拳头一样蜷缩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退”是后退的意思。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悠然与闲适。 参考鉴赏: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周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浏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 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赤壁下临不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象这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本栖息在那里。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的开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俱往矣,群雄争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五、答题指津 (一)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的含义,看是否使用了什么手法。 ——释含义/明手法

诗歌鉴赏之炼字高考题练习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炼字 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释含义、明手法)?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效果)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1)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 注 ]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辽宁)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古典诗歌鉴赏炼字练习题

古典诗歌炼字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①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觳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问“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释】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问题: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3、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问题: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题: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5、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问题:颔联中哪两个字最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6、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问题: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3分) 7、 黄氏延绿轩(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8、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问题:请分析“萧萧”“滚滚”的作用 9、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问:请分析“绿”字的妙处

诗歌鉴赏炼字题训练及答案

卜算子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湖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案: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答案】 (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环境之美、闲适之情。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高考专题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之炼字 导学案(无答案)

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诗歌的炼字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古典诗歌的炼字技巧,掌握诗歌炼字的设题方式和解题思路,提高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能力。 2、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审美体验诗歌的炼字之妙,逐步掌握诗歌语言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3、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古典文化,提升文化修养。 教学方法:情景法、探究法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传说有一天, 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 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你认为他们哪个加得妙?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①, ②, ③, (附答案:①‘摇’‘映’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②但‘舞’‘隐’,要略胜一筹.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③而“扶”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2、炼字的定义: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二、品赏佳句,推敲字词 (抢答:说说下面诗句中哪些字词用得最妙?) ①红杏枝头春意闹。 ②一片孤城万仞山。 ③山青花欲燃 ④大漠孤烟直 ⑤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总结规律:关注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数量词) 三、核心知识建构 诗眼:一句之眼: 重点找动词,活用词(使动.意动.被动) 一篇之眼: 统摄全篇,关乎主旨

诗歌鉴赏炼字高考真题

(20XX年安徽)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问: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20XX年福建)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问: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答案】(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休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意思接近即可。)

(20XX年广东卷) 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问:(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参考答案①(客观上)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上)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诗歌鉴赏炼字题

高二语文练习 1、何谓炼字? 所谓炼字,指锤炼词语,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多以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2、有关炼字的名句 (方干·唐)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 (杜甫·唐)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贾岛·唐)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顾文炜·唐)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卢延让·唐)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2、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的常见题型: ①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它的妙处)在哪里? ③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3、答题步骤: ①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是否运用某种手法;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思考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④想想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是否有作用。 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 1、简要分析首句中“抱”的妙处。(3分) 2、“事事幽”是统摄全诗的核心,结合二、三两联说明诗人如何来表现“幽”的。(3分) 二、阅读下列宋词,完成第3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3、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父尚,成帝时至少府;哀帝立,以不附董贤,违忤抵罪。 弘少而温顺,哀平间作侍中,王莽时为共工。赤眉①入长安,遣使征弘,逼迫不得已,行至渭桥,自投于水,家人救得出,因佯死获免。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建武二年,代王梁为大司空,封栒邑侯。所得租奉分赡九族,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徙封宣平侯。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学设计 【课前导入】知识情况反馈,引入课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①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②钩珠箔,把帘子挂起。【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2)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打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 在改卷过程中,很多同学错误的分析了本诗的情感。总结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写出了诗人一生坎坷,抒发了诗人年华易逝的苦闷。 2、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感情。 3、诗人独自漂泊在外的孤独、落寞、心酸之情。 4、表达了诗人漂泊他乡的思乡之情。 5、讽刺当朝统治者政治腐败,表达了自己的苦闷之情。 【诗歌鉴赏要求】 (1)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掌握诗歌鉴赏中炼字类试题答题步骤。 2、通过规范设置问题并拟定参考答案,进一步强化高考诗歌鉴赏炼字题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炼字?(2分钟)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换句话说,炼字就是鉴赏一首诗中用的最生动、最传神、最精彩的那个字,我们看一下大屏幕中的诗句,你来找一找,看哪些字用得好? 1、红杏枝头春意闹 2、云破月来花弄影 3、一片孤城万仞山 4、人生几度新凉 5、羌笛何须怨杨柳 找出关键字,并说说他好在哪里? 二、牛刀小试:(5分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一、故事激趣: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作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我们也不妨吟玩一下其中的味道:“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味的重要手段。今天我们就来品味一下“炼字”给诗歌带来的妙处。 二、试题研析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早 梅 唐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 诗人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的思想感情。 2、炼字佳句赏析: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问题: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为什么好? 答: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3、演练: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尽的思念愁绪。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4、方法归纳: 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 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三、析“炼字”“炼意”方法指津 (一)知识点: 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注重语言精练、凝缩,言简意赅。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分析“炼字”时我们应特别关注动词(尤其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和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 1、分析动词: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哀江南》 问题:试分析“剩”字的表达效果。 “剩”字有残存、残余的意思。一个“剩”让人感觉眼前出现的不仅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 给人今不如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之感。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高考古诗鉴赏炼字题

高考古诗鉴赏炼字题 古典诗文 2014-03-19 0802 5d56b7b40102ei70 高考古诗鉴赏炼字题 一、【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骤雨【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西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1)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 【答】(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雨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3)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色(意境)。 赏析王维,字摩诘,唐朝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他少年得志,即进入官场,诗歌也早就享有盛誉。早年颇有远大抱负,显得英气逼人。中年后因官场倾轧,灰心失意,经安禄山之乱后,思想更加消沉,欲求归隐而不可得,便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退朝之后,焚香烛坐,以诵禅为事。”(《旧唐书?王维传》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后,每日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自得其乐。晚年则沉湎在寂静的禅境。 诗题《过香积寺》,是访问,探望香积寺。既是去访香积寺,却有着一“不知”,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的情趣。正因“不知”,所以要去寻找,行不数里,便来到云雾缭绕的山峰之下。诗人表面写云峰,实则映衬香积寺的幽邃深远。 二、三两联,写诗人在山中的所见所闻。先看三、四句,古木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耳边传来隐隐的钟声,这钟声没有冲淡环境的幽静,反而增添了几份“鸟鸣山更幽”的僻静。但这钟声又是从哪儿传来的呢?“何处”一词,巧妙的写出了诗人寻觅知音的急切心情。 第四联。经过苦苦搜寻,诗人在天快黑时终于找到了香积寺,看到了寺前的“空潭”。这里的“空”,正如“空山新雨后”的“空”,不能理解为一无所有,而含有宁静幽寂的意思。诗人面对“空潭”。不由想起一则佛教故事,在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有一毒龙,屡屡伤害百姓。佛门高僧以无边佛法降服了毒龙,还百姓一方平安。诗人运用这个典故,不是为了卖弄学说,哗众取宠,而有其深刻的用意,那就是宣扬佛法无边,佛法万能的观念。

(教师版)诗歌鉴赏炼字炼句训练题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强化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炼字)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参考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炼字) 雨多极凉冷 (南宋)韩淲 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风。 木叶凉应脱,禾苗润必丰。 地偏山吐月,桥断水浮空。 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 试赏析颈联中“吐”“浮”两个词运用的妙处。(4分) 答: [参考答案]①“吐”字运用了比拟手法,赋予“山”以生命,把月亮从山间升起的瞬间写得极有动感,极具神韵;②“浮”字不仅表明了雨后水涨,桥被冲断,河面空空荡荡,毫无一物的情状,又呼应了题目。 ③“吐”“浮”二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乡雨后所特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水乡生活的喜爱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炼句)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① 罗隐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释:①诗题一作“魏城逢故人”。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指的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诗中提到锦江、绵州、绵谷三个地名,罗隐离开锦江后,经绵州回到绵谷写诗寄给蔡氏兄弟。 请简要赏析“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一联。(4分) 答: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选出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A. 首句紧扣诗题,点明地点。“千寻”二字极言其高,其意为在飞来峰上有一座千丈的高塔。 B. 第二句通过具体描写突出飞来峰上的“千寻塔”之高。其意为听说千寻塔上的可以见旭日冉冉升起。 C. 第三、四两句可以第一、二句的铺垫为基础,引出全诗主旨,是前两句内容的升华。 D. 末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其意为观赏景物站在最高处,就不怕浮云遮住视野,有“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答案】 D 【解析】【分析】本诗反映的是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诗歌的内容进行理解。对选项要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 2.请你分别对含“最”字的两句诗“最是一年春好处”和“此物最相思”进行朗读设计,并阐述理由。 朗读技巧提示:停连、重音、节奏、语气、语速、语调等。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答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最”应使用欢快的语气,语速稍快,来表现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相思》中的“最”应使用低沉的语气,语速稍慢,来表现诗人内心对友人的思念。 【解析】【分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所以“最”应读出欢快,欣悦的感情。

炼字题

诗歌鉴赏复习解题指导-语言炼字类 (四)语言炼字类 考查方向 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3、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4.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解题格式 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答题要领 A.炼字类答题: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 (一)阅读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完成第7题。(6分)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7.(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 (3)请说出作者写作本诗的意图。(2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6.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3分)

(三)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8-19题。(4分) 偶题 朱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18.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2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3分) 7.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