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动物学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动物学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动物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分化(differentiation)

2.平行进化(parallel evolution)

3.消化循环腔(gastrovascular cavity)

4.腔肠动物(cnidarians)

5.皮肤肌肉囊(dermo-muscular sac)

6.假体腔(pseudocoel)

7.合胞体(syncytium)

8.种群(population)

9.血窦(blood sinus)

10.裂体生殖(schizogony)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赫克尔(E·Haeckel)提出的生物发生律,生物发展史可分为两个密切联系的部分,分别是:()和()。

2、变形虫的运动形式称为();运动时,由体表任何部位都可以形成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称为(),它不仅是运动器,也有()的作用;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像饮水一样,因此称为()。

3、有些环节动物由体腔上皮形成管子,称为(),多开口于体表;有排除代谢产物功能的称为(),排出生殖细胞的称为();有的还可形成(),既可排出代谢产物,也可以在生殖季节排出生殖细胞。

4、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一门,他们的身体分节,属于();随着代谢作用的兴旺,节肢动物产生了新的排泄器官,即();陆栖节肢动物形成的呼吸器官为()。

5、昆虫的视觉器官可分为()和()2种。

6、中华鲟是我国珍稀的淡水鱼类,它属于鲟科,()目,()纲。

7、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和()三个层面。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动物四类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机能是什么?

2、鸟类骨骼系统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什么?

3、简述鱼类高于圆口纲而更接近于其它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4、根据什么说节肢动物由环节动物演化而来。

5、简述物种的形成过程。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是如何进化的。

2、试述“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的演变过程。

3、说说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发育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20 分)

1.Nieuwkoop center

2.mosaic development

3.epigenetic information

4.hypoblast

5.monospermy

6.leydig cell

7.embryonic induction

8.morphogenetic determinant

9.endomitosis

10.interkinesis

二、简答题(每题10 分,共40 分)

1.简述组织者细胞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功能。

2.简述原肠形成(gastrulation)的意义。

3.简述先成论(Preformationism Theory)和渐成论(Epigenesis Theory)

的区别。

4.简述卵裂方式的决定因素。

三、论述题(每题20 分,共40 分)

1.试述模式生物概念及作为模式生物的要求,并举3个模式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研究应用。

2.试述发育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的主要方法。

环境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3×10=30分)

1、生态毒理学

2、人工湿地

3、PM2.5

4、胞饮作用

5、微生物转化

6、LC50

7、A/A/O

8、细胞工程

9、植物修复

10、生物积累

二、简答题(5×8=40分)

1、生物监测的优缺点有哪些?

2、如何测定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降解性?

3、简述酶固定化方法。

4、简述微生物脱氮的主要影响因素。

5、什么是行为毒性?污染物对水生生物行为的影响有哪些?

三、问答题(2×15=30分)

1、什么是湖泊富营养化?环境生物学技术能在富营养化治理中发挥哪些作用?

2、近年来,有种观点认为“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应该放宽控氮,集中控磷”,谈谈你的看法。

生态学

一、将下列名词翻译成英文,并予以解释 (每个名词翻译1分、解释2 分,共 30 分)

1.耐受性法则

2.r-K连续体

3.群落排序

4.景观

5.生态效率

6.开放系统

7.全球变化

8.水文情势

9.浮叶植物

10.富营养化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40 分)

1.据估计,南极蓝鰛鲸的环境容量K=150000头,內禀增长率r=0.053头/头/年。

试计算该种群的最大持续产量(MSY)(头/年)。

2.湖泊敞水区的生境异质性较低,但浮游生物的物种丰富度却很高。试用群落

生态学原理进行解释。

3.给出牧食食物链(grazing food chain)、碎屑食物链(detrital food chain)和食

物网(food web)的定义,并各举一个水生生物实例,画图说明。

4.简述一类水生生物的生物量(biomass)和生产量(production)的测定方法及其

基本原理。

三、论述题(每题15 分,共30 分)

1.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对生态系统功能(ecosystem functioning)(包括生态系

统特性(ecosystem properties)、生态系统产品(ecosystem goods)和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有何影响?试用各种证据说明你的观点。不要求面面俱到,就若干观点深入讨论即可。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野外生态系统及其中的生物类群,结构十分复杂,时空

尺度很大。但是,常用的中小宇宙实验系统的结构较简单,尺度较小;模型研究也有假设较多、关系和参数难以确定等缺点;故两类研究所得结论中有不少被证实偏离了自然的真实。如何才能发现真实的生态学规律?谈谈你的

看法,并举例说明。

生物化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16 分)

1.Innate immunity

2.Apoptosis

3.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4.Metastasis

5.Necrosis

6.Epigenetics

7.Protein methylation

8.Tumor suppressor

二、简答题(每题 6 分,共54 分)

1.简述CRISPR/Cas9定点敲除基因的原理。

2.简述组蛋白修饰的主要方式。

3.简述TGF-beta信号传导途径。

4.简述DNA去甲基化过程。

5.简述蛋白质泛素化降解过程。

6.简述蛋白质去乙酰化酶的种类。

7.简述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

8.简述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的原理.。

9.简述低氧信号传导途径(Hypoxia)。

三、论述题(每题 30 分,共30分)

1.设计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系统分析一个未知功能基因(a novel gene)的生物学功能,并阐明其分子机制。

环境化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 光量子产率

2. 生物放大

3. 芬顿反应

4. 环境容量

5. 生物有效性

6. 二次污染物

7. 半衰期

8. 阳离子交换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等性质。

2. 水体中氮的主要赋存形态有()、()、()、()。

3. 土壤中氮素循环主要涉及到()、()、()、()等过程。

4. 常用描述污染物平衡吸附的模型有()、()、()。

三、简单题(每题8分,共24分)

1. 简述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机理。

2. 分析导致水体中溶解氧消耗的主要过程。

3. 简述有机污染物降解产物分析需要用的技术手段。

四、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12分,共24分)

1. 沉积物疏浚会对湖泊生态系统带来哪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2. 造成我国大面积雾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及消减雾霾的对策有哪些?

3. 沉水植物恢复对于水质改善有哪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是什么?

微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2 分,共20 分)

1.真核细胞型微生物(Eukaryotic cell microbe)

2.原生生物(Protista)

3.感染(Infection)

4.毒株(Strain)

5.污染(Contaminate)

6.液泡(Vacuole)

7.菌苔(Bacterial lawn)

8.吸器(吸胞) (Haustorium)

9.食用菌(Edible mushrooms)

10.干扰素(Interferon)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 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几个时期?简述各时期的特点。

2. 微生物按其结构和组成可分哪几类? 举例说明。

3. 用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按其用途和物理性状可分为哪些种类?

4. 简述病毒鉴定和分离的基本原则。

5. 如何采集和保存微生物病原标本?

6. 举例(不少于5例)介绍常见微生物检测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试述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与变异机理。

2. 联系“屠呦呦-诺奖-疟原虫感染”,阐述你对微生物学的理解与认识。

遗传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20 分)

1.母体影响(maternal effect)

2.外显子捕捉(exon trapping)

3.基因扩增(gene amplification)

4.穿梭载体(shuttle vector)

5.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

6.染色体带型(banding pattern)

7.上位效应(epistatic effect)

8.渗漏突变(leaky mutation)

9.反求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

10. 后基因组学(postgenomics)

二、简答题(每题 10分,共 40 分)

1.简述核外遗传的性质和特点。

2.一个学生用某一材料的基因组DNA为模版,通过PCR扩增克隆了一个基因。DNA 测序分析后发现其中1个碱基与数据库中公布的基因组序列不符合。

a) 请解释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给出至少2种解释)

b) 发现的碱基差异一定会造成蛋白序列改变吗?若有,是哪几种?

c) 为减少克隆过程中人为造成的突变,PCR扩增时应注意什么?

3.DNA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有哪些?

4.染色体变异的种类以及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 40分)

1.请论述蛋白质的修饰与基因活化调节之间的关系(20 分)。

2.请简要介绍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 associated 9)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如果你计划采用该技术申请一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请简要阐述拟申请项目的研究思路和拟解决的科学目标(20 分)。

鱼类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20分)

1.食物选择指数(index of food selectivity)

2.Condition factor

3.性逆转(sex reversal)

4.产卵群体(spawning stock)

5.种群繁殖力(population fecundity)

6.漂流性卵(floating eggs)

7.鱼类区系(fish fauna)

8.瞬时生长率(instantaneous growth rate)

9.充塞指数(fillness index)

10. 繁殖策略(reproductive strategies)

二、填空题(每空0.5 分,共10分)

1.鱼体的含脂量是反应其生活条件的一个重要指标。常用的测定鱼体含脂量的方法主要有法和法。

2.鱼类早期生活史指鱼类生命周期中成活率最低的、和三个发育期。

3. 鱼类的食物组成会随着、、和等的不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4. 鳞片和耳石是鱼类年龄鉴定的常用材料,其它硬组织如、、

、、和等也可用来鉴定鱼类的年龄。

5. 鱼类早期大量死亡与饥饿有关,可以测定仔鱼的饥饿耐力。

6. 常见的半洄游性鱼类有、、和等。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鱼类阶段性生长的特点及其实践意义。

2. 如何用能量收支法计算鱼类的日粮(daily ration)?

3. 简述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生殖方式。

4. 为什么不同鱼类会选择不同的繁殖时间或地点?

5. 简述天然水体鱼类小型化的主要原因。

四、论述题(每题20 分,共40 分)

1.为了遏制我国大型湖泊鱼类资源衰退的趋势,划定湖泊鱼类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生态红线是一项重要的保护措施。从鱼类生态学角度,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生态红线的划定?

2.试论述鱼类种群一般可以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鱼类学

一、名词解释 (每题 2分,共 30 分)

1.头长

2. 棱鳞

3. 白肌

4. 口咽腔

5. 幽门垂

6. 肝胰脏

7. 尾垂体

8. 动脉圆锥

9. 尾杆骨

10. 年轮

11. 补偿生长

12. 卵胎生

13. 真骨鱼类

14. 模式标本

15. 双名法

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10分)

1. 真骨鱼类内骨骼可分为()和附肢骨骼两大部分。

2. 骨鳔鱼类的韦伯氏器由()、()、间插骨和三脚骨组成。

3. 鱼类的脑由()、()、()、小脑和延脑等部分构成

4. 鱼类成鱼阶段的食性类型一般可分为:植物食性、()、()和()。

5. 真骨鱼类鳍式D. XII,I-13中13表示()。

三、简答题 (每题 5分,共 30 分)

1. 简述真骨鱼类躯椎和尾椎在结构上的异同。

2. 简述真骨鱼类一片完整鳃的构造。

3. 鱼类的鳔有哪两种类型?鳔内气体从何而来?

4. 举例说明鱼类的副性征在繁殖中的作用

5. 简述典型真骨鱼类性腺发育过程及分期方法。

6. 如何理解鱼类洄游(migration)与运动(movement)的差别。

四、论述题 (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试论述鱼类的主要体形类型及其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适应。

2. 试论述真骨鱼类的主要感觉器官及其典型功能特征。

3. 针对长江流域鱼类资源衰退的现状,有专家提出了“十年休渔”的建议。

试论述你对这一建议的理解。

植物生理学

一、名词解释(20分=10×2分)

1、脱分化

2、PQ穿梭

3、自由基

4、植物细胞全能性

5、光周期现象

6、植物激素

7、单盐毒害

8、G蛋白

9、诱导酶

10、光补偿点

二、填空题(10分=10×1分)

1、光合作用的三大阶段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

2、外界溶液的pH值对根系吸收盐分的影响一般来说,阳离子的吸收随pH 值的升高而________,而阴离子的吸收随pH值的升高而_________。

3、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

三、简答题(40分=5×8分):

1、为什么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种子成熟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2、以玉米为例简述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

3、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为什么会使植物受伤死亡?

4、试说出两种测定呼吸速率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

5、光照过强会导致植物受伤,其可能原因是什么?植物体又是通过哪些措施来避免高光强的伤害的?

四、论述题(30分=3×10分):

1、试述氮、磷、钾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

2、植物体处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有自由基的存在,当遇到不良环境为什么会造成自由基危害?简述其原理。

3、现代植物生理学的进展离不开实验技术和手段的进步,请你根据自己的了解举例(2个)说明何种技术促进什么方面的进展。

动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一、名词解释 1. 脊索:介于消化道和背神经管之间,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部由泡状细胞构成,外围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低等脊索动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发育完全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取代。 2. 背神经管:位于脊索动物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形成。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为脑,脑后部分形成脊髓。 3. 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即咽鳃裂。低等种类终生存在并附生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种类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出现。 4. 尾索动物:脊索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之一。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消失。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的被囊中,故又称被囊动物。 5. 逆行变态:在变态过程中,幼体的尾连同部的脊索和尾肌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成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咽部扩大,鳃裂数目增加,脏位置发生改变,形成被囊。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方式即逆行变态。 6. 小肾囊:尾索动物在肠附近的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含有尿酸结晶。 7. 头索动物:终生具有发达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脊索不但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 8. 脑眼:位于鱼神经管两侧的黑色小点,是鱼的光线感受器。每个脑眼由一个感光细胞和一个色素细胞构成,可通过半透明的体壁,起到感光作用。 9. 背板和柱:海鞘、鱼等原索动物咽腔壁背、腹的中央各有一条沟状结构,分别成为背板和柱。沟有腺细胞和纤毛细胞;背板、柱上下相对,在咽前端以围咽沟相连。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沉入柱的食物粘聚成团,借助于纤毛的摆动,将食物团从柱向前推行,经围咽沟沿背板进入食道、胃、肠进行消化。 10. 无头类:头索动物身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脊索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头部不明显,缺乏真正的头和脑,故称为无头类。 11. 有头类: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后被脊柱所取代。脑和各种器官在身体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 12. 无颌类:圆口纲属于较低等的脊椎动物,缺乏用作主动捕食的上、下颌,又称无颌类。 13. 有颌类:包括脊椎动物中除了圆口纲物种外的所有类群。这些生物都具备了上、下颌,用于支持口部、加强动物主动摄食和消化能力。 14. 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合称为原索

动物学名词解释。

1、物种:分类基本单位,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种群,种内个体间可以彼此交配和产生后代,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双名法:对每种生物采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的方法进行命名,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 7、出芽生殖:在亲体的一定部位长出与自身体形相似的个体,称为芽体。以后芽体可以脱离亲体发育成新个体或不脱离亲体而形成群体的生殖方式。 8、卵生::由母体产出的是受精卵或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则需在体外受精(孤雌生殖除外)。子代的胚胎发育在外界环境条件下进行,胚胎发育时所需营养物质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 9、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是幼体。子代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母体供给。 10、卵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也是幼体。幼体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仍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母体的输卵管或孵育室仅提供子代胚胎发育的场所。 11、伸缩泡:原生动物所具有的泡状细胞器,能通过收缩和舒张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也有部分的排泄功能。 12、刺丝泡:草履虫等表膜之下的小杆状结构,有孔开口在表膜上,当动物遇到刺激时,射出其内容物,遇水成为细丝,一般认为有防御功能。 13、变形运动:变形虫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伪足,虫体不断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变形运动。 14、伪足:肉足动物的足不固定,身体伸出的部分即代表足,有运动和取食功能。 15、接合生殖:草履虫等原生动物特有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生殖时两个虫体口沟贴合,表膜溶解,通过小核的分裂和部分交换,最终产生8个新个体的复杂过程。 16、裂体生殖:又叫复分裂。既细胞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的小个体,称为裂殖子。是一种高效的分裂生殖方式。 17、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取营养,并对该生物有害。 18、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19、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20、胚层逆转:在胚胎发育中,大分裂球在外,小分裂球在内,与般多细胞动物相反。 24、生物发生律:生物的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25、世代交替:在动物的生活史中,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26、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 27、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体壁围绕的中央腔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循环功能。 28、网状神经系统:腔肠动物的神经细胞突起相互交织成网状结构。这是动物界首次出现的神经系统类型。网状神经系统无神经中枢,神经传导不定向,神经传导速度慢。 29、皮肌囊:扁形动物等的体壁,由皮肤和肌肉组成。起保护等作用。 30、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的体制类型。 31、实质组织:在涡虫等动物的表皮、肌肉与内部器官之间填满了由中胚层来的实质,疏松地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网状,可贮存养分。 32、不完全的消化系统:扁形动物等低等动物的消化管只有口,没有肛门,消化效率不高,称为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33、原肾管:扁形动物等的排泄系统类型。在虫体两侧有一对弯曲、多次分支的纵行排泄管,每一小分支细管的末端连着焰细胞。通过焰细胞收集多余的水分和液体废物,经排泄管由体背面的排泄孔排出体外。 34、梯式神经系统: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类型。身体前端有“脑”的雏形,由“脑”发出两条腹神经索,腹神经索发出神经分支彼此连接并分布到身体各部。

动物学名词解释

1. 脊索:介于消化道和背神经管之间,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内部由泡状细胞构成,外围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低等脊索动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发育完全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取代。 2.背神经管:位于脊索动物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形成。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为脑,脑后部分形成脊髓。 3. 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即咽鳃裂。低等种类终生存在并附生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种类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出现。 5.逆行变态:在变态过程中,幼体的尾连同内部的脊索和尾肌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 成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咽部扩大,鳃裂数目增加,内脏位置发生改变,形成被囊。 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方式即逆行变态。 1.侧线系统:为鱼类特有的皮肤感觉器官,呈管状或沟状,埋于头骨内及体侧皮肤下 面,侧线管以侧线孔穿过头骨及鳞片,连接成与外界相通的侧线,感觉器位于侧线管内。 3.罗伦氏壶腹: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由皮肤衍生的感觉器,是侧线管的变形构造,分布在头部的背腹面。由罗伦瓮、罗伦管和管孔三部分组成。为水流、水压、水温的感受器,也能感知电压。

16.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由基板和棘两部分组成,基板埋藏于真皮中,大多呈菱形,基板底部有一孔,是神经和血管通入的地方;棘着生在基板上,露于皮肤外面,尖端朝向体后,外层覆以釉质,内层为齿质中央为髓腔。 18. 骨鳞:骨鳞为绝大多数硬骨鱼类所具有,由真皮形成。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具弹性 的半透明薄骨板,骨鳞呈覆瓦状排列,前端插入真皮形成的鳞袋内,后端游离于表皮之下, 侧缘为相邻的鳞片所覆盖。骨鳞的结构为上下2层,上层为骨质层,下层柔软为纤维层。 32. 卵生:把成熟的卵直接产在体外,在体外进行发育的繁殖方式。如多数鱼类、鸟类。 33. 卵胎生:受精卵在雌性生殖管道内进行发育,但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依靠卵黄供给,与母体没有营养物质的联系,仅呼吸靠母体进行或母体提供部分水分和矿物质。如多数软骨鱼类。 44. 动脉球与动脉圆锥:腹大动脉基部扩大而成的球状结构,称为动脉球,与心脏的心 室相通,不能搏动,硬骨鱼类具有。动脉圆锥是软骨鱼类心脏的组成部分, 位于心室的前方,内有瓣膜,能有节律的搏动。 47. 单循环:血液在体内只有一条循环路线。血液从心脏压出经鳃完成气体交换后,不返回心脏,进入背大动脉,送至身体各处,离开器官组织的乏氧血沿静脉回流到心脏。

大学普通动物学分类名词解释

动物学 1.意义: ●包囊形成生物学意义(原生动物) ●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扁形)●中胚层形成的意义(扁形) ●更换宿主的意义(原腔) ●分节的意义(环节) ●初生体腔形成的意义(原腔) ●次生体腔形成的意义(环节) ●上下颌出现的意义(鱼纲) ●羊膜卵出现的意义(爬行纲) ●恒温的意义(鸟纲) ●胎生哺乳的意义(哺乳) ●脊索动物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2.适应: ●涡虫自由生活的适应(扁形) ●寄生生活的适应(原腔) ●昆虫适应陆生生活特征(节肢) ●鱼对水生生活的适应(鱼纲) ●鸟类进步性特征(鸟纲) ●鸟对飞行生活的适应(鸟纲) ●哺乳类进步性的特征(哺乳) 3. 有害昆虫的控制 4.名词: ●原口动物 ●后口动物 ●中生动物(2) ●原肾管(2) ●后肾管 ●马氏管 ●同律分节 ●异律分节(2) ●生物发生律(2) ●开管式循环 ●闭管式循环 ●两侧对称 ●辐射对称(2) ●次生性辐射对称 ●初生体腔 ●次生体腔(真体腔) ●完全双循环 ●不完全双循环 ●鲍雅诺式器

●韦伯式器 ●双重呼吸 ●吞咽式呼吸 ●马鞍型椎体 ●逆行变态 ●多态现象 ●胚层逆转 ●洄游(2) ●迁徙 ●哈佛式骨板 ●梯形神经体统的结构特点●链状神经系统 ●神经网 ●书鳃 ●书肺 ●外骨骼 ●担轮幼虫 ●卵胎生 ●次生腭 ●腔上囊 ●反刍 分子生物学 名词: 复制 ●半保留复制 ●半不连续复制 ●模板链(反意义链) ●非模板链(编码链) ●RNA复制 ●复制叉 ●复制眼8结构 ●前导链 ●冈崎片段 ●后随链 酶(复制) ●DNA聚合酶 ●解旋酶 ●拓扑异构酶 ●单链DNA结合蛋白 ●DNA连接酶 ●引物酶及引物体 转录 ●转录

动物学期末名词解释

脊索:是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道的背面,背神经管的腹面。 侧线:鱼类侧线是由许多侧线管开口在体表的小孔组成的一条线状结构。侧线管在鳞片上以小孔向外开口,基部与感觉神经相连,能感觉水的低频振动,以此来判断水流的方向、水流动态及周围环境变化。 单循环:鱼类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的循环方式。从心室压出的缺氧血,经鳃部气体交换后,汇成背大动脉,将多氧血运送到身体各个器官组织中去,离开器官组织的缺氧血最终返回心脏的动脉窦内,然后开始重复一轮的血液循环。 韦伯尔氏器:鲤形目中由一些骨块组成。通过水的声波引起鳔内气体振动,通过韦伯尔氏器传到内耳,产生听觉。 卵生:胚胎发育完全靠自身的卵黄囊中的营养。 卵胎生:胚胎的发育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完成,但所需营养完全靠卵黄囊提供。 假胎生:胚胎发育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完成,前期发育靠卵黄囊内的营养,后期胚胎卵黄囊壁伸出许多褶皱嵌入母体子宫,形成卵黄囊胎盘,胎儿从此从母体的血液中获得营养,完成最后的发育。 洄游:某些鱼类在生命周期的一定时期会有规律地集群,并沿一定路线作距离不等的迁徙运动,以满足重要的生命活动中生殖、索饵、越冬等需要的特殊的适宜条件,并经过一段时期后又重返原地,这种现象叫做洄游。 口咽式呼吸:两栖纲特殊的呼吸方式。吸气时口底下降,鼻孔张开,空气进入口咽腔。然后鼻孔关闭,口底上升,将空气压入肺内。当口底下降,废气借肺的弹性回收再压回口腔。这个过程可以反复多次,以充分利用吸入的氧气并减少失水,带呼气时借鼻孔张开而排出。 不完全的双循环:以鱼类为例,其心脏分为四个部分组成,即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圆锥。左心房接受含有丰富氧气的肺静脉,右心房接受富含二氧化碳的来源于静脉窦的血液。左右心房共同汇入单一的心室,至使心室中的含氧血和缺氧血不能完全分开。这样的循环方式成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休眠:是动物有机体对不利的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当环境恶化时,通过降低新陈代谢进入麻痹状态,待外界条件有利再苏醒活动。 羊膜卵:是有卵壳、羊膜、绒毛膜、尿囊等组成。为羊膜动物的卵,受精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羊膜和尿囊,羊膜围成一腔,腔中充满羊水,胚胎就在相对稳定、特殊的水环境中发育,尿囊则收容胚胎在卵内排出的废物。卵外包有坚韧的卵膜,以保护胚胎的发育。 羊膜: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胚胎周围的表层膜向上两个地方发生皱褶,这种皱褶不断扩大,向上的皱褶从底部包上去,最后两侧边缘打通,内层保住胚胎称为羊膜。 颞孔:是爬行动物的头颅两侧,眼眶后面的凹陷(借相邻骨块的缩小或者消失而形成),是咬肌的着生部位。可增加咬肌的附着面积,增强咀嚼能力。 胸腹式呼吸:爬行动物借助肋间肌和腹壁肌肉运动升降肋骨而改变胸腔大小,从而使气体进入肺部,完成呼吸。 鳞式:躯干两侧各有一条侧线,由埋在皮肤内的侧线管开口在体表的小孔组成,被侧线孔穿过的鳞片为侧线鳞,分类学上用鳞式表示鳞片的排列方式。鳞式为: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至背鳍前端的横列鳞)/侧线下鳞数(侧线至臀鳍起点基部的横列鳞) 新脑皮:爬行动物在大脑表层的新皮层开始聚集成神经脑细胞层,即为新脑皮。 迁徙:鸟类的迁徙是对改变着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的迁居。这种迁飞的特点是定期、定向而且多集成大群。鸟类的迁徙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少数在东西半球之间。 愈合荐椎:由最后一枚胸椎,全部的腰椎、荐椎以及前几枚尾椎愈合为鸟类特有愈合荐椎。它与腰带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上不行获得支撑体重的坚实之家。 双重呼吸:在鸟肺中,无论是呼气时或吸气时均有新鲜气体通过微气管并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气和吸气都能进行气体教皇的现象称为双重呼吸。 双重调节(三重调节):鸟类不仅能调节眼球晶体的凸度,还能调节角膜的凸度和改变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这种眼球的调节方式成为双重调节。 早成雏:鸟类孵出时即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绒羽,眼已张开,腿脚有力,待绒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

动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分布于体表皮肌细胞之间,以触手上为多。刺细胞内有刺丝囊,囊内有毒液和一盘旋的丝状管(刺丝):遇到刺激,囊内刺丝翻出,注射毒液或把外物缠卷,利于防御和捕食。 2.马氏管:由体壁昆虫的排泄气管,是着生于中肠与后肠交界处的细长的盲管,从周围血液中摄取离子、尿酸盐和毒素到管内,形成原始的尿液送入后肠。 3.书肺:为蛛形纲的呼吸器官。藏于腹部体表内陷所生的囊内,由许多叶状物重叠组成,各叶的内腔为血体腔,连接于腹窦。 4.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类鲎的呼吸器官。 5.胞饮(作用):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像饮水一样,因此称为胞饮作用。 6.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7.多态现象:同种动物存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两类或多类个体的现象。 8.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发展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形式;种内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及行为特征等方面基本相似;有性生物的种内异性个体可相互配育,种间有生殖隔离;并占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 9.世代交替现象:在生活史中无性与有性两个世代有规律地相互交替的现象。 10.开管式循环:在循环的过程中血液不是始终在血管里流动,而是要流出血管到器官与器官之间。例如:节肢动物,不因节肢折断而引起流血过多而死亡,是一种生活的适应。 11.闭管式循环:血液自始至终在封闭的血管中流动,血管之间由毛细血管连接,而不直接流到组织间隙之间去。 12.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地体型,即通过动物体地中央轴,

动物学名词解释答案

名词解释答案 1、物种——分类基本单位,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种群,种内个体间可以彼此交配和产生后代,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双名法——对每种生物采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的方法进行命名,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 3、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机能的结构。 4、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并担负一定机能的结构。 5、系统——在机能上密切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机能的结构。 6、出芽生殖——在亲体的一定部位长出与自身体形相似的个体,称为芽体。以后芽体可以脱离亲体发育成新个体或不脱离亲体而形成群体的生殖方式。 7、裂体生殖(又叫复分裂和多分裂)——既细胞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的小个体,称为裂殖子。是一种高效的分裂生殖方式。 8、幼体生殖——某些昆虫如瘿蚊,其幼虫卵巢内的卵提前发育为幼虫取食母体组织并破母体而出行自由生活的生殖方式。 9、孤雌生殖——某些昆虫如蚜虫,其不经过交配而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10、接合生殖——草履虫等原生动物特有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生殖时两个虫体口沟贴合,表膜溶解,通过小核的分裂和部分交换,最终产生8个新个体的复杂过程。 11、配子生殖——原生动物虫体经减数分裂形成两性配子,配子融合或受精发育为新个体。 12、再生——动物身体一部分损伤或切除后能重新长出的现象。 13、卵生——由母体产出的是受精卵或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则需在体外受精(孤雌生殖除外)。子代的胚胎发育在外界环境条件下进行,胚胎发育时所需营养物质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 14、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是幼体。子代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母体供给。 15、卵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也是幼体。幼体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仍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母体的输卵管或孵育室仅提供子代胚胎发育的场所。 16、伸缩泡——原生动物所具有的泡状细胞器,能通过收缩和舒张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也有部分的排泄功能。 17、刺丝泡——草履虫等表膜之下的小杆状结构,有孔开口在表膜上,当动物遇到刺激时,射出其内容物,遇水成为细丝,一般认为有防御功能。 18、变形运动——变形虫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伪足,虫体不断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变形运动。 19、伪足——肉足动物的足不固定,身体伸出的部分即代表足,有运动和取食功能。 20、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取营养,并对该生物有害。 21、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22、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23、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双方有利或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无害,分开后都能独立生活。 24、胚层逆转——在胚胎发育中,大分裂球在外,小分裂球在内,与般多细胞动物相反。 25、生物发生律——生物的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26、世代交替——在动物的生活史中,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27、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 28、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的体制类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绝对有用)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命题人:张俊彦20032417 学生姓名:学号:院系:总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总分18分) 1、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的生理机能的结构(细胞群) 2、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3、生物发生律:生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展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即某种动物的个体发育重演其祖先的主要进化过程 4、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5、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6、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二、填空题:(每空0.5分,总分20分) 1、国际上规定的动物种双名法依次由属名, 种名和命名人组成。 2、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向内依次分为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是由外套膜的外层上皮分泌形成的。 3、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鞭毛、纤毛和伪足。 4、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胚层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为端细胞法和体腔囊法。 5、腔肠动物门包括三个纲,分别为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 6、原腔动物是非常复杂的类群,包括多个门类,分别为线虫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轮虫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 7、马氏管位于消化系统的中肠和后肠交界处。 8、刺细胞为腔肠动物所特有。刺丝泡为原生动物所特有 9、最早出现中胚层的是扁形动物门,最早出现次生体腔的是环节动物门,最早出现异律分节的是节肢动物门。 10、胚胎时期的胚孔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这种动物称为原口动物。 11、围心腔腺的作用是排泄。 12、请写出具有下列口器的代表动物:刺吸式口器:蚊子;咀嚼式口器:蝗虫;虹吸式口器:蝴蝶;舐吸式口器:苍蝇;嚼吸式口器:蜜蜂。 13、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包括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渗透性营养。 14、椿象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蜜蜂和蚂蚁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 15、昆虫的呼吸器官为气管,在后肠具有对水分和盐分进行重吸收功能的是直肠垫。 16、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水流动系统,根据水沟系统的复杂程度,可将其分为单沟型、双沟型和复沟型。 17、昆虫的体节是高度的异律分节,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动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分布于体表皮肌细胞之间,以触手上为多。刺细胞内有刺丝囊,囊内有毒液和一盘旋的丝状管(刺丝):遇到刺激,囊内刺丝翻出,注射毒液或把外物缠卷,利于防御和捕食。 2.马氏管:由体壁昆虫的排泄气管,是着生于中肠与后肠交界处的细长的盲管,从周围血液中摄取离子、尿酸盐和毒素到管内,形成原始的尿液送入后肠。 3.书肺:为蛛形纲的呼吸器官。藏于腹部体表内陷所生的囊内,由许多叶状物重叠组成,各叶的内腔为血体腔,连接于腹窦。 4.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类鲎的呼吸器官。 5.胞饮(作用):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像饮水一样,因此称为胞饮作用。 6.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7.多态现象:同种动物存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两类或多类个体的现象。 8.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发展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形式;种内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及行为特征等方面基本相似;有性生物的种内异性个体可相互配育,种间有生殖隔离;并占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 9.世代交替现象:在生活史中无性与有性两个世代有规律地相互交替的现象。 10.开管式循环:在循环的过程中血液不是始终在血管里流动,而是要流出血管到器官与器官之间。例如:节肢动物,不因节肢折断而引起流血过多而死亡,是一种生活的适应。 11.闭管式循环:血液自始至终在封闭的血管中流动,血管之间由毛细血管连接,而不直接流到组织间隙之间去。

动物学名词解释

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1头索动物:脊索和神经管纵横于全身的背部并终身保留,又称无头类 2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的类群,总称为原索动物 3脊索: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帮状结构介于消化管和神经管之间 4逆行变态:幼体结构复杂,成体结构简单。这种个体发育又复杂变态到简单变态的现象 5无头类:脊索动物中脑和感觉器官没有分化出来,因而没有明显的头部的类群 6頜口类:有頜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7有頜类:鱼纲和其他高等四足类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颌类。 8咽腮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 体表或以一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腮裂。 9口索: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盲管 10尾索: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 11双循环:在陆生脊椎动物中,鸟类和哺乳类的双循环是完全的双循环,即血流的全过程包括两条途 径。一条叫体循环—富氧血自左心室压出,流到身体各部,经气体交换后流回右心房;一条叫肺循环— 缺氧血由右心房入右心室,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压入肺,在肺进行气体交换后的富氧血又流回左心房。 12单循环: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 13不完全双循环:除了体循环外,心脏与肺之间出现了一个小的循环途径,但仅仅心房有隔而心室一 个,心脏中多氧血与缺氧血不能完全分开。 14闭鳔类:鳔与食管之间的鳔管退化消失,如鲈形目 15腮耙:着生在腮弓的内缘,为滤食器官。 16盾鳞:软骨鱼类特有,包括基板和鳞棘两部分有外胚层的釉质和中胚层的齿质共同形成与牙齿同源。 17硬鳞:只存在于少数硬骨鱼中即硬鳞鱼类,来源于真皮,鳞质坚硬,成行排列而不呈覆瓦状。 18骨鳞:是鱼鳞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真皮层的产物,仅见于硬骨鱼类。呈覆瓦状排列,顶区露出部分 的边缘呈现圆滑或带有齿突而被称为圆鳞和栉鳞。 19圆鳞:定区边缘呈圆形。 20栉鳞:顶区边缘有齿突 21韦伯氏器:鲤科鱼类的前三块脊椎的一部分变化成韦伯氏小骨,包括三角骨、间插骨、舟骨。三角 骨的后端和鳔壁相融,舟骨和內骨的围淋巴腔接触。 22侧线器官:是鱼类特有的感觉器官呈管状或沟状,埋于头骨内和体侧的皮肤下,侧线管以一系列侧 线孔穿过头骨及鳞片,连接成与外界相通的侧线存在于两栖纲的幼体。 23鳞式:被侧线管分支穿透的鳞片称为侧线鳞。侧线鳞数目、侧线上鳞和侧线下鳞通常以鳞式表示 24齿式:将哺乳动物单侧上下齿列的数目分别列于分数线上下方的表示方法。 25生殖洄游:从越冬或索饵场向产卵地的迁移,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的一定时期内,沿着一定的路线 寻找产卵场所。 26卵生;雌雄成体经交配后雌虫产出受精卵,卵在体外发育成幼虫。

动物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 ) 一、名词解释 脊索:介于消化道和背神经管之间,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来源于胚胎 期的原肠背壁。内部由泡状细胞构成,外围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低等脊索动物脊索终 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发育完全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取代。 背神经管:位于脊索动物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胚体背中部的外 胚层下陷卷褶形成。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为脑,脑后部分形成脊髓。 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 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即咽鳃裂。低等种类终生存在并附生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种类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出现。 尾索动物:脊索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之一。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 体退化消失。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的被囊中,故又称被囊动物。 逆行变态:在变态过程中,幼体的尾连同内部的脊索和尾肌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 成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咽部扩大,鳃裂数目增加,内脏位置发生改变,形成被囊。 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方式即逆行变态。 小肾囊:尾索动物在肠附近的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含有尿酸结晶。 头索动物:终生具有发达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脊 索不但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 脑眼:位于文昌鱼神经管两侧的黑色小点,是文昌鱼的光线感受器。每个脑眼由一 个感光细胞和一个色素细胞构成,可通过半透明的体壁,起到感光作用。 背板和内柱:海鞘、文昌鱼等原索动物咽腔内壁背、腹的中央各有一条沟状结构, 分别成为背板和内柱。沟内有腺细胞和纤毛细胞;背板、内柱上下相对,在咽前端以围咽沟 相连。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沉入内柱的食物粘聚成团,借助于纤毛的摆动,将食物团从内柱向 前推行,经围咽沟沿背板进入食道、胃、肠进行消化。 10.无头类:头索动物身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脊索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 方,头部不明显,缺乏真正的头和脑,故称为无头类。 11. 有头类: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后被脊柱所取代。脑和各种器官在身体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 12. 无颌类:圆口纲属于较低等的脊椎动物,缺乏用作主动捕食的上、下颌,又称无颌类。 13. 有颌类:包括脊椎动物中除了圆口纲物种外的所有类群。这些生物都具备了上、下颌,用于支持口部、加强动物主动摄食和消化能力。 14. 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合称为原索

动物学名词解释答案

名词解释答案 1、物种——分类基本单位,种就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种群,种内个体间可以彼此交配与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双名法——对每种生物采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的方法进行命名,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 3、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细胞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机能的结构。 4、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并担负一定机能的结构。 5、系统——在机能上密切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机能的结构。 6、出芽生殖——在亲体的一定部位长出与自身体形相似的个体,称为芽体。以后芽体可以脱离亲体发育成新个体或不脱离亲体而形成群体的生殖方式。 7、裂体生殖(又叫复分裂与多分裂)——细胞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一些细胞质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的小个体,称为裂殖子。就是一种高效的分裂生殖方式。 8、幼体生殖——某些昆虫如瘿蚊,其幼虫卵巢内的卵提前发育为幼虫取食母体组织并破母体而出行自由生活的生殖方式。 9、孤雌生殖——某些昆虫如蚜虫,其不经过雌雄交配而由卵细胞直接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10、接合生殖——草履虫等原生动物特有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生殖时两个虫体口沟贴合,表膜溶解,通过小核的分裂与部分交换,最终产生8个新个体的复杂过程。 11、配子生殖——原生动物虫体经减数分裂形成两性配子,配子融合或受精发育为新个体。 12、再生——动物身体一部分损伤或切除后能重新长出的现象。 13、卵生——由母体产出的就是受精卵或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则需在体外受精(孤雌生殖除外)。子代的胚胎发育在外界环境条件下进行,胚胎发育时所需营养物质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 14、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就是幼体。子代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母体供给。 15、卵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也就是幼体。幼体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仍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母体的输卵管或孵育室仅提供子代胚胎发育的场所。 16、伸缩泡——原生动物所具有的泡状细胞器,能通过收缩与舒张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也有部分的排泄功能。 17、刺丝泡——草履虫等表膜之下的小杆状结构,有孔开口在表膜上,当动物遇到刺激时,射出其内容物,遇水成为细丝,一般认为有防御功能。 18、变形运动——变形虫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伪足,虫体不断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变形运动。 19、伪足——肉足动物的足不固定,身体伸出的部分即代表足,有运动与取食功能。 20、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取营养,并对该生物有害。 21、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22、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23、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双方有利或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无害,分开后都能独立生活。 24、共生:两种动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对双方有利,分开后不能独立生活。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名词解释总结

无脊椎动物 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形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为无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与母体相连,芽体最后基部收缩与母体脱离,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领细胞:海绵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毛,多数具原生质领,故称“领细胞”,主要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的作用。 皮肌细胞: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其特点是在上皮细胞中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 水沟系: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对适应水中固着生活有重要意义。水沟系就是使水在其体内不断流动的结构。 皮肤肌肉囊:从扁形动物开始,有由外胚层形成的单层表皮、角质层,和由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相互连接组成体壁,体壁包裹全身,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故称皮肤肌肉囊。 逆转现象:多孔动物受精后发育特殊。卵裂到囊胚后,小胚泡(动物极)向内生出鞭毛,大胚泡(植物极)形成一孔,后来整个囊胚由小孔倒翻出来,内变外,鞭毛在外,称为两囊幼虫。后有鞭毛的小细胞内 陷,成为内胚层,大细胞包在外面成为外胚层。这种特殊的现象称为“逆转现象”。 辐射对称:腔肠动物、棘皮动物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从口面到反口面)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是一种原始低级的对称形式。只适应与在水中营固着的或漂浮的生活。 双辐射对称:只有两个辐射轴,彼此互成直角,形式上可以把它看成是从辐射对称向左右对称的过渡型。 次生性辐射:对称棘皮动物的五辐对称是次生性的,其幼虫为两侧对称,成体为五辐对称。 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地体型,即通过动物体地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或说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因此两侧对称也称为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 变化 细胞内消化: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摄入的食物在细胞内被各种水解酶分解,称为细胞内消化。细胞内消化是低等动物的一种消化方式。原生动物只有细胞内消化,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也都保留着 这种消化方式。 细胞外消化:细胞动物的食物由消化管的口端摄入在消化管中消化叫做细胞外消化。细胞外消化可以消化大量的和化学组成较复杂的食物,因而具有更高的效率。 不完全消化系统:消化循环腔通向体外的口既是口又是肛门,口有摄食和排遗的功能。 分节现象:指动物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体节

普通动物学 名词解释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名词解释2012/12/23 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1.物种:类群的总称,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属之下。一 个物种中的个体不与其它种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产生 的子代不育。 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孤雌生殖:2.无性生殖方式之一。个体。如轮虫。 担轮幼虫:某些海产无脊椎动物的幼体似陀螺,圆锥形。在赤道附 3. 近具两圈纤毛环,口前纤毛环和口后纤毛环,口在其中。具 顶毛束,肛门在后端,具原体腔,原肾管,不分节。经变态发育 后形成真体腔,后肾管,真分节。很多在外观和分类上不同的动 物都可以通过它联系起来。世代交替:某些动物的生理现象之一。在 动物的生殖过程中,有性4. 生殖(世代)和无性生殖(世代)交替 出现的现象。如薮 枝螅。 外套膜是由内脏团背侧的皮肤褶向外套膜:软体动物的特殊结构。5. 下延伸而成,像外衣一样包在内脏团外面。如乌贼。 6.马氏管: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马氏管来源于内胚层,是中肠后部 伸出的一对或两对向前伸并且分支的细管,浸泡在血液中,吸收 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排入肠内,经肛门排出体外。如蝗 虫。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形成刺丝囊,由间细胞形成,具刺丝,位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于刺丝囊中。如穿刺刺丝囊、卷缠刺丝囊、粘性刺丝囊。 8.饱饮作用:某些细胞摄食的方式之一。在液体环境中的一些分子或离子吸附到质膜表面,使膜发生反应凹陷下去形成管道,然后在管道内端断下来形成一些液泡,移到细胞质中,与 溶酶体结合形成多泡小体,经消化后营养物质进入细胞质 中。如变形虫。 9.吞噬作用:某些细胞摄食的方式之一。当细胞碰到食物,细胞膜包围食物,随着食物也带进一些水分,形成食物泡,与质膜脱离,进入质中。如变形虫。 10.生物发生律:生物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 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 而迅速的重演。 11.接合生殖:有性生殖方式之一。两个体接合,细胞膜愈合,细胞 质形成原生质桥,彼此互换小核的一部分,然后分成两个 小体。如大草履虫。 12.中间寄主:寄主的类型之一。有些寄生虫的幼体在进入终末寄主 以前所寄生的动物。如人是疟原虫的中间寄主。 13.终末寄主:寄主的类型之一。某些寄生虫发育成为成虫时所寄生 的寄主。如按蚊是疟原虫的终末寄主。 14.原肾管:是很多两侧对称的无脊椎动物的主要排泄器官。原肾管

动物学名词解释。

1、物种:分类基本单位,种就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种群,种内个体间可以彼此交配与产生后代,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双名法:对每种生物采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的方法进行命名,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 7、出芽生殖:在亲体的一定部位长出与自身体形相似的个体,称为芽体。以后芽体可以脱离亲体发育成新个体或不脱离亲体而形成群体的生殖方式。 8、卵生::由母体产出的就是受精卵或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则需在体外受精(孤雌生殖除外)。子代的胚胎发育在外界环境条件下进行,胚胎发育时所需营养物质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 9、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就是幼体。子代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母体供给。 10、卵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也就是幼体。幼体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仍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母体的输卵管或孵育室仅提供子代胚胎发育的场所。 11、伸缩泡:原生动物所具有的泡状细胞器,能通过收缩与舒张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也有部分的排泄功能。 12、刺丝泡:草履虫等表膜之下的小杆状结构,有孔开口在表膜上,当动物遇到刺激时,射出其内容物,遇水成为细丝,一般认为有防御功能。 13、变形运动:变形虫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伪足,虫体不断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变形运动。 14、伪足:肉足动物的足不固定,身体伸出的部分即代表足,有运动与取食功能。 15、接合生殖:草履虫等原生动物特有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生殖时两个虫体口沟贴合,表膜溶解,通过小核的分裂与部分交换,最终产生8个新个体的复杂过程。 16、裂体生殖:又叫复分裂。既细胞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的小个体,称为裂殖子。就是一种高效的分裂生殖方式。 17、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取营养,并对该生物有害。 18、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19、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20、胚层逆转:在胚胎发育中,大分裂球在外,小分裂球在内,与般多细胞动物相反。 24、生物发生律:生物的个体发育史就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25、世代交替:在动物的生活史中,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26、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 27、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体壁围绕的中央腔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循环功能。 28、网状神经系统:腔肠动物的神经细胞突起相互交织成网状结构。这就是动物界首次出现的神经系统类型。网状神经系统无神经中枢,神经传导不定向,神经传导速度慢。 29、皮肌囊:扁形动物等的体壁,由皮肤与肌肉组成。起保护等作用。 30、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的体制类型。 31、实质组织:在涡虫等动物的表皮、肌肉与内部器官之间填满了由中胚层来的实质,疏松地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网状,可贮存养分。 32、不完全的消化系统:扁形动物等低等动物的消化管只有口,没有肛门,消化效率不高,称为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33、原肾管:扁形动物等的排泄系统类型。在虫体两侧有一对弯曲、多次分支的纵行排泄管,每一小分支细管的末端连着焰细胞。通过焰细胞收集多余的水分与液体废物,经排泄管由体背面的排泄孔排出体外。 34、梯式神经系统: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类型。身体前端有“脑”的雏形,由“脑”发出两条腹神经索,腹神经索发出神经分支彼此连接并分布到身体各部。 35、再生:动物身体一部分损伤或切除后能重新长出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