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基础(邓建成第二版)第五六章思考题、习题

大学化学基础(邓建成第二版)第五六章思考题、习题
大学化学基础(邓建成第二版)第五六章思考题、习题

第五章

思考题:

1. Co(Ⅲ)以通式CoCl m?nNH3生成八面体构型配合物,m及n的值可能是哪些?若1mol的一种上述配位化合物与Ag+离子作用生成1molAgCl沉淀,问m和n的数值各为多少?

答:(1)由于Co(Ⅲ) 为+3,则m=3,CoCl m?nNH3为八面体构型配合物,即配位数为6。n的值可能为6、5、4、3

(2)1mol配位化合物与Ag+离子作用生成1molAgCl沉淀,配合物的外界为1,n=6-(3-1) =4

2. 在不同条件下,可从三氯化铬水溶液中获得3种不同颜色的配合物。分别加入AgNO3后,紫色的可将氯全部沉淀为AgCl,而蓝绿色的有2/3的氯沉淀出来,绿色的加入AgNO3后只有1/3的氯沉淀为AgCl,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写出它们的结构式。

答:紫色[Cr(H2O)6]Cl3

蓝绿色[CrCl(H2O)5]Cl2

绿色[CrcCl2(H2O)4]Cl

3. 衣物上的铁锈渍,可先用高锰酸钾的酸性溶液润湿,再滴加草酸溶液,然后以水洗涤而除去。试予以解释。

答:衣物上的铁锈渍,先用高锰酸钾的酸性溶液润湿,是使其氧化并以Fe3+存在,滴加草酸溶液,Fe3+与C2O42-形成易溶于水的络合物,用水冲洗即可除去。

4. [Fe(H2O)6]2+为顺磁性, 而[Fe(CN)6]4–为反磁性, 请分别用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解释该现象。

答:价键理论

[Fe(H 2O)6]2+ 配离子中的Fe 3+离子在配位体H 2O 影响下,3d 轨道的

五个成单电子占据五个轨道,外层的4s ,4p ,4d 轨道形成sp 3d 2杂化轨道而与6个H 2O 成键,形成八面体配合物。

[Fe(CN)6]4– 配离子中的Fe 3+离子在配位体CN -—影响下,3d 轨道的

五个成单电子占据3个轨道,剩余2个空的3d 轨道同外层的4s ,4p 轨道形成d 2 sp 3杂化轨道而与6个CN —-成键,形成八面体配合物。

晶体场理论

[Fe(H 2O)6]2+轨道分裂能△o=10400cm -1 ,P=17600cm -1,因P ﹥△o ,故

为高自旋态,顺磁性。

[Fe(CN)6]4–轨道分裂能约为△o=26000cm -1 ,P=17600cm -1,因P<△o ,

故为低自旋态,反磁性。

5.已知[MnBr 4]2-和[Mn(CN)6]3-的磁矩分别为5.9B.M 和2.8B.M.。试

根据价键理论推测这两种离子d 电子分布情况及它们的几何构型。

解:(1)[MnBr 4]2-

根据: BM n n )2(+=μ,

BM n n BM )2(9.5+=

n=5

即[MnBr 4]2-的中心离子中有5个3d 单电子,分别占5个 3d 轨道,因此中心离子采取的杂化方式应为sp 3,则[MnBr 4]2-为正四面体形。

(2) [Mn(CN)6]3-

根据:BM n n )2(+=μ

BM n n BM )2(8.2+=

n=2

即[Mn(CN)6]3-的中心离子中有2个3d单电子,空出2个3d轨道与最外层的4s、4p轨道进行杂化,因此中心离子采取的杂化方式应为d2sp3,则- [Mn(CN)6]3-为正八面体形

6. 用配平的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现象:

(1)AgCl固体不能溶于NH4Cl溶液,却能溶于氨水中。

(2)在血红色的[Fe(NCS)3]溶液中加入ZnCl2,溶液颜色无变化;加入SnCl2,血红色退去。

(3)用NH4SCN溶液检出Co2+时,加入NH4F可消除Fe3+的干扰。

(4)在Al3+和Zn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NH3?H2O,生成Al(OH)3白色沉淀,而不生成Zn(OH)2沉淀。

(5)在[Cu(NH3)4]2+溶液中加入H2SO4,溶液的颜色由深蓝色变为浅蓝色。

解:Ag+2NH3·H2O ≒[Ag(NH3)2]Cl +H2O

CO2++ SCN-≒[CO(SCN)4]2-

Fe3+ + 6F-≒[FeF6]3-

Zn2+ + 4NH3·H2O ≒[Zn(NH3)4]2+ + 4H2O

[Cu(NH3)4]2+ +H+≒Cu2+ + 4NH4+

7.已知两种钴的配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式Co(NH3)5BrSO4,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在第一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BaCl2时,产生BaSO4沉淀,但加AgNO3时不产生沉淀;而第二种配合物的溶液则与之相反。写出这两种配合物的分子式并指出钴的配位数和化合价。

解: 分子式配位数化合价

[CoBr(NH3)5]SO4 6 +3

[CoSO4 (NH3)5] Br 6 +3

8. 选择适当的试剂,使下列的前一化合物转化为后一化合物。并写

出每一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Ag→AgNO 3→AgCl→[Ag(NH 3)2]Cl→AgBr→AgI→Na 3[Ag(S 2O 3)2]

→Ag 2S→AgNO 3

Ag → AgNO 3 → AgCl → [Ag(NH 3)2]Cl → AgBr → AgI →

Na 3[Ag(S 2O 3)2] → Ag 2S → AgNO 3

3Ag+4HNO 3 == 3Ag+NO ↑+2H 2O

AgNO 3 + NaCl = AgCl ↓ + NaNO 3

AgCl+2NH 3·H 2O ≒ [Ag(NH 3)2]Cl +H 2O

[Ag(NH 3)2]Cl + HBr= AgBr ↓+NH 4Cl + NH 3

AgBr + NaI = AgI ↓+ NaBr

AgI + 2 Na 2S 2O 3 = Na 3[Ag(S 2O 3)2]+NaI

2 Na 3[Ag(S 2O 3)2] + Na 2S=AgS ↓+ 4Na 2S 2O 3

AgCl + 2NH 3·H 2O = [Ag (NH 3)2]Cl + H 2O

[Ag (NH 3)2]Cl + HBr = AgBr + NH 4Cl +NH 3

AgBr + NaI = AgI + NaBr

AgI + Na 2S 2O 3 = Na[Ag (S 2O 3)2] + NaI

Na[Ag ( S 2O 3)2] + Na 2S = Ag 2S + 4 Na 2S 2O 3

3Ag 2S + 8 HNO 3 = 6 AgNO 3 + 3S + 2NO ↑ + 4 H 2O

Na 2S 2O 3

HNO 3 HNO 3

NaCl NH 3.H 2O

HBr NaI Na 2S

9. 一些具有抗癌活性的铂金属配合物,如cis-PtCl 4(NH 3)2、

cis-PtCl 2(NH 3)2和cis-PtCl 2(en),都是反磁性物质。请根据价键理论指出这些配合物的杂化轨道类型,并说明它们是内轨型还是外轨型配合物。

答 :Pt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5d 96s 1

(1)cis-PtCl 4(NH 3)2 Pt 为+4价,且是八面体配体,其中Pt 4+中的d

电子为6,反磁性,则其杂化方式为d 2sp 3,内轨型配合物

(2)cis-PtCl 2(NH 3)2 Pt 为+2价,且是平面正方形,其中Pt 2+中的

d 电子为8,反磁性,则其杂化方式为sp 3d 2,内轨型配合物

(3)cis-PtCl 2(en)

10.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配位化合物在分析化学、湿法冶金、环

境保护、生物医学、电镀等方面的实例各一个,并予以简要说明。

答:(1)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在用I -来测定Cu 2+时,共存的Fe 3+

就会因也能与I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干扰,加入F -,使与Fe 3+配位生成稳定的FeF 63-防止Fe 3+的干扰。

Fe 3+ + 6F - = [FeF 6]3-

(2)在湿法冶金中的应用:从NiS 中提取Ni 粉

NiS +6NH

3(aq) → Ni(NH 3)62++S 2-

Ni(NH 3)62+ +H 2 → Ni(粉) + 2NH 4+ +4NH 3

(3)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作为金属中毒的解毒剂,如BAL 2,3 — 二硫基—1—丙醇。

(4)在电镀中的应用:如电镀铜的工艺中,不能用CuSO 4溶液进行直接电镀,常加入配合剂焦磷酸钾K 4P 2O 7,使形成[Cu(P 2O 7)]6-配离子:

[Cu(P 2O 7)]6- ≒ Cu 2+ + 2P 2O 74-

加压

加压

Cu2+离子浓度降低,在镀件上Cu的析出电势降低,析出速率得到控制,从而有利于得到良好的镀层。

习题

1.举例说明下列各名词:

配合物配合物形成体配位原子配位数内轨型外轨型答:配合物是一类由中心金属原子(离子)和配位体以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例:[Cu(NH3)4]SO4

配合物形成体:配离子中的中心离子如Cu2+ 、Pt4+。

配位原子:在配位体中与中心离子直接相结合的原子叫做配位原子。如:[Cu(NH3)4]SO4中的N。配位数:与中心离子直接相结合的配位原子的总数叫做配位数。

外轨型配合物:中心离子仅用外层的空轨道进行杂化生成能量相同,数目相等的杂化轨道与配位体结合,形成的配合物称为外轨型配合物。

内轨型配合物:受配位原子的影响,中心离子的(n-1)d轨道上的成单电子被强行配对,腾出内层能量较低的d轨道与n层的s、p轨道杂化,形成能量相等,数量相同的杂化轨道来接受配位体的孤对电子,而形成的配合物。

2. 指出配离子[Ag(S2O3)2]3 、[Pt(en)2]2+的中心离子、配位体和配位数。

答: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数[Ag(S2O3)2]3- Ag+S2O32- 2

[Pt (en)2]2+ Pt 2+ en 4

3.写出下列配合物的化学式:

(1) 三硝基·三氨合钴(III) [Co(NO 3)3(NH 3)3]

(2) 氯化二氯·三氨·一水合钴(III) [CoCl 2(NH 3)3H 2O]Cl

(3) 二氯·二羟基·二氨合铂(IV) [PtCl 2(OH)2 (NH 3)2]

(4) 六氯合铂(IV)酸钾 K 2[PtCl 6]

4 试推断下列各配离子的中心离子的轨道杂化类型及其磁矩。

(1)[Mn(C 2O 4)3]4- (2) [Fe(CN)6]4- (3) [Co(NCS)4]2- (4)

[Ag(NH 3)2]+ (5) [AuCl 4] -

答:(1)[Mn(C 2O 4)3]4- sp 3d 2 μ =5.9BM

(2) [Fe(CN)6]4- d 2sp 3 μ =0.00BM

(3) [Co(NCS)4]2- sp 3d 2 μ =3.87BM

(4) [Ag(NH 3)2]+ :sp μ =0.00BM

(5) [AuCl 4]- : dsp 2 μ =0.00BM

5. 计算AgBr 在2.0mol?dm -3 Na 2S 2O 3溶液中的溶解度。

解:设AgBr 在2.00 mol?dm -3的Na 2S 2O 3的溶解度为xmol/L 。

AgBr(s)+ 2 Na 2S 2O 3 (aq) ≒ Na 3[Ag(S 2O 3)2] (aq) + NaBr(aq)

平衡时的浓度 2-2x x x

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K =)(AgBr SP K -

232O S [A g )(稳K =7.7×10-13×2.89×1013=22.3

2)

22(x xx K -=

解得 x =0.91mol/L

6. 0.10克AgBr 固体能否完全溶解于100ml 1.00 mol?dm -3的氨水

中?

解:已知: )(AgBr SP K =7.7×10-13 +]NH ( [Ag 23)稳K = 1.12×107

设AgBr 在100ml 1.00 mol?dm -3的氨水中的溶解度为smol/L 。

AgBr + 2NH3.H2O (aq ) = [Ag (NH3)2]+ (aq ) + Br -- (aq )

平衡时的浓度 1-2s s s

K =)(AgBr SP K +2]N H 3 [A g )(稳K = 8.6×10-6

2)22(s ss K -=

= 8.6×10-6 s=2.87×10-3mol/L

溶解的质量为:2.87×10-3×0.1L ×187g/mol=0.054g 。

0.10克AgBr 固体不能完全溶解于100ml 1.00 mol?dm -3的氨水中。

7. 计算含有1.0×10-3 mol?dm -3 [Zn(NH 3)4]2+和0.1 mol?dm -3 NH 3的混

合溶液中Zn 2+离子的浓度。

解: 设 Zn 2+离子的浓度为xmol/L

Zn 2+ + 4NH 3 = [Zn(NH 3)4]2+

x 0.1 1*10-3

K 稳 = 4

)1.0(001.0x 得x=3.45×10-9mol/L

8. 10ml 0.1 mol?dm -3CuSO 4溶液与10ml 6.0 mol?dm -3的NH3?H2O 混合并达平衡,计算溶液中Cu 2+、NH 3及[Cu(NH 3)4]2+的浓度各是多少?若向此混合溶液中加入0.01mol NaOH 固体,问是否有Cu(OH)2沉淀生成?

解: 已知:K 稳=2.09×1013, K sp [Cu(OH)2]=5.6 ×10–20

设配合平衡时: [Cu 2+] = x ,

根据配合平衡: Cu 2+ + 4NH 3 = Cu(NH 3) 42+ 初始浓度/mol ?L –1 0.05 3.0

平衡浓度/mol ?L –1 x 3.0–4(0.05–x) 0.05 –x 因为K 稳值很大,Cu 2+离子几乎完全生成了Cu(NH 3)4+,故 K 稳=4

)]05.0(40.3[05.0x x x --- 得 x=3.89×10–17

[NH 3]=3.0 - 4×(0.05 –3.89×10-17) =2.8mol/L

[Cu(NH 3)4]2+ = 0.05mol/L

加入固体NaOH 后,有[OH -]=1000×10

1001.0+=0.5mol/L Q=[Cu 2+][OH -]2=3.89×10-17×0.5×0.5=9.7×10-18

因为Q ﹥Ksp 所以有沉淀生成。

9. 已知:[Zn(CN)4]2- K s = 5.0?10 16,ZnS K sp = 2.93×10-25。在0.010 mol·L –1 的[Zn(CN)4]2- 溶液中通入H 2S 至[S 2-] =2.0×10-15 mol·L –1,是否有ZnS 沉淀产生?

解:设 Zn 2+离子的浓度为xmol/L

Zn 2+ + 4CN -

= [Zn(CN)4]2-

x 4x 0.010

K 稳 = 4

)4(010.0x x 得 x=3.47×

10-4 mol·L –1 Q=[ Zn] 2+ [ CN -] 2= 3.47×10-4 ×2.0×10-15=6.94×10-19 > K sp (2.93×10-25) 所以有沉淀生成。

10. 在含有2.5?10-3 mol·L -1 AgNO 3和0.41 mol·L -1 NaCI 溶液里,如果不使AgCl 沉淀生成,溶液中最少应加入CN - 浓度为多少? 已知

[Ag(CN)2]-的K 稳 = 1.26 ?1021 ,AgCl 的K sp = 1.56 ?10-10。

解; 由题意得溶液中的

Ag +最高浓度为K sp(AgCl) / [Cl -]=1.56×10-10 / 0.41 = 3.8×10-10

Ag + + 2CN - = [Ag(CN)2] -

3.8×10-10 x 2.5×10-3

2-10--3

]][CN 10[3.8102.5??=K

得 x = 7.2×10-8

CN - 浓度为 7.2×10-8 +2.5×10-3×2=5×10-3

11. 计算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并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1)[HgCl 4]2- + 4I -[HgI 4]2- + 4Cl -

(已知:K ?稳[HgCl 4]2-=1015.07 K ?稳[HgI 4]2-=1029. 83)

(2) [Fe(NCS)2]+ + 6F -[FeF 6]3- + 2SCN -

(已知:K ?稳[Fe(NCS)2]+=105.18 K ?稳[FeF 6]3-=1014..31)

解:(1)[HgCl 4]2- + 4I -= [HgI 4]2- + 4Cl -

4-44

-4]][I [H g C l ]][C l [[H g I -2-2=K =-

24è24è][HgCl K ][HgI

K =1014.76

平衡常数大,反应向正方向进行比较完全。

(2) [Fe(NCS)2]+ + 6F - = [FeF 6]3- + 2SCN -

6-22

--36]][F [Fe(NCS)]][SCN [FeF +=K =109.13

平衡常数较大,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第6章

思考题

1.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定义分别是什么?

答:把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称为电解池。

2.原电池的正、负极分别发生什么反应(氧化或还原)?

答:在原电池中,负极放出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接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3.单独用硝酸钠或稀硫酸溶液均不能使亚铁离子氧化。但两者混合后,即可使亚铁离子变为铁离子,为什么?

答 Fe 3+ + e → Fe 2+ φ ?=0.771

.NO 3- + 4H + 2e → NO + H2O φ ?=0.96

.NO 3- + H 2O + 2e → NO 2- + 2OH - φ ?=0.01

SO 4 + H 2O + 2e → SO 32- + 2OH - φ ?=-0.93

由上电极电势可知只有在酸性条件的.NO 3- 才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

4.从附录中查出下列半反应的φ ?

MnO 4- + 4H + + 3e → MnO 2 + 2H 2O

Ce4+ + e → Ce3+ , Fe2+ + 2e →Fe , Ag+ + e →Ag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离子中,哪个是最强的还原剂?哪个是最强的氧化剂?

(2)上述离子中,哪些离子能把Fe2+还原成Fe。

(3)上述离子中,哪些离子能把Ag氧化成Ag+。

答:(1)Fe2+Ce4+

(2)无

(3)Ce4+MnO4-

5.在pH = 0的水溶液中,下列各分子或离子中,有哪些能被Cr2O72-氧化?

(1) Br-(2) Hg22+(3) Cl-(4) Cu (5) HNO2

答:(1) Br-(2) Hg22+(4) Cu (5) HNO2

6.在pH =0 的水溶液中,下列各分子或离子中,有哪些能被HNO2还原?

(1) H2O2(2) Br2(3) MnO4-

答(1) H2O2(2) Br2(3) MnO4-

7.在电解池中,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什么?发生什么反应?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什么?发生什么反应?

答:与外电源负极相接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与外电源正极相接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8.电解法精炼铜时,将粗铜作为电解池的阳极,电解时,阳极上一些杂质不会溶解,而另外一些杂质绝不会淀积在阴极上,因此,淀积在

阴极上的是纯铜。可能的杂质有:Pt、Pb、Fe、Ag、Zn、Au、Ni 。试问,哪些金属可以从沉积在电解池底部的阳极泥(粗铜电解完全后剩下的物质)中回收?

答Pt、Ag、Au、

9.试解释:为什么中性的KI溶液中的I2能氧化As(III),而在强酸性溶液中As(V)能氧化I-成为I2?

答:在中性溶液中φ?As5+/As3+ >φ?I2/I- ;在强酸性溶液中φ?As5+/As3+ < φ?I2/I-

10.试解释:为什么FeI3不能在水溶液中制得?

答:φ?Fe3+/Fe2+ >φ?I2/I- Fe3+会将I-氧化成为I2

11.如果电池的电动势E越高,是否表明该氧化还原反应的△G越负,因而该反应的速度就越快?

答不对,,由△G= -nEF,在一定条件下F为常数,电池的电动势E 越高,△G越负;在反应热力学中反映是该反应的倾向大,但反应的速度涉及到反应动力学,不能完全由电池的电动势E决定

12.已知φ?Au3+/Au+ = 1.2V, φ?VO2+/VO2+ = 1.2V,在什么样的条件下,VO2+能够作为氧化剂,把Au+氧化到Au3+。说明理由。

答Au++ VO2+ + 4 H+ =Au3+ + 2VO2++ 2 H2O 在强酸条件下[H+]>1 mol/L在此条件下φ?VO2+/VO2+ >1.2V

13.请举出电化学在环境保护方面应用的一个例子.

答:含Cr(Ⅵ)的废水很常见,经常存在于电镀、医药、电子、航空等工业部门排放的废水中,通常用电化学方法处理这些含铬废水,并在工

厂内部循环使用。例如,在这些工业中,用Cr(Ⅵ)作氧化剂,使用后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Cr(Ⅲ)和未反应的Cr(Ⅵ),可以采用电化学氧化的方法处理这些废水,使Cr(Ⅲ)在阳极上氧化为Cr(Ⅵ):

2Cr3+ + 7H2O = Cr2O72- + 14H+ + 6e

从而实现废水在工厂内部的循环使用。

14.电化学应用于金属防腐方面有哪几种类型?

答:(1)牺牲阳极保护

将标准电极电位较低的金属和需要保护的金属连接起来,构成电池。需要保护的金属因电极电位较高成为阴极,不受腐蚀,得到保护。另一个电极电位较低的金属是阳极,被腐蚀。

(2)阴极保护

利用外加电源来保护金属。把需要保护的金属接在负极上,成为阴极而免受腐蚀。另外取一些铁块接到正极上,使之成为阳极,让其腐蚀。

(3)阳极保护

把需要保护的金属接在正极上,成为阳极。在适当正的电位范围内,由于阳极上氧化作用加剧,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氧化膜层,使金属得到保护,腐蚀电流明显下降。

15.解释下列现象:

(1) 配制SnCl2溶液时,常需加入Sn粒。

(2) Na2SO3或FeSO4溶液久置后失效。

答:(1)Sn2+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Sn4+加入Sn粒是与Sn4+反应生成Sn2+

电极电势φ?Sn4+/Sn2+ <φ?O2/H2O

(2)φ?Fe3+/Fe2+ <φ?O2/H2O , φ?SO42-/SO32- <φ?O2/H2O被氧化为Na2SO4,Fe2(SO4)3

习题

1.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

(1) Ag+ + Zn(s) → Ag(s) + Zn2+

(2) Zn + H+ → Zn2+ + H2(g)

(3)Cr2O72- + Fe2+→ Cr3+ + Fe3+ (酸性)

(4)MnO4- + H2O2→ Mn2+ + O2(g) (酸性)

答:(1) 2 Ag++ Zn(s) =2Ag(s) + Zn2+ (2) Zn +2H+ = Zn2++ H2(g)

(3) Cr2O72- + 6Fe2++14H+= 2Cr3+ + 6Fe3++14H2O

(4) 2MnO4- +5H2O2 +6H+= 2Mn2+ +5O2(g) +8H2O

2.将上述反应(1)和(2)安排成原电池,写出原电池符号、电池的两极反应。

解:(1) 电极反应: 2 Ag+ + Zn(s) =2Ag(s) + Zn2+

原电池符号: (-)Zn︱Zn2+(aq)‖Ag+(aq)︱Ag(+)

电极反应:正极: Zn(s) —2e →Zn2+(aq)

负极:Ag+(aq) + e →Ag (s)

(2)电极反应: Zn +2H+ = Zn2+ + H2(g)

原电池符号: (-)Zn︱Zn2+(aq)‖H+(aq)︱H2(g)︱Pt(+)

电极反应: 正极:Zn(s) — 2e →Zn 2+(aq)

负极:2H +(aq) + 2e →H 2(g)

3.利用标准电极电位判断下列反应的方向:

(1) Sn 2+ + 2Fe 3+ = Sn 4+ + Fe 2+

(2) Cr 2O 72- + 6I - + 14H + = 2Cr 3+ + 3I 2 + 7H 2O

(3) MnO 4- + 5Fe 2+ + 8H + = Mn 2+ + 5Fe 3+ + 4H 2O

(4) 2HCl + O 2 = H 2O 2 + Cl 2

解: (1) Sn 2+ + 2Fe 3+ = Sn 4+ + Fe 2+将其组成原电池,氧化剂Fe 3+作正极,还原剂 Sn 2+ 作负极。

查表得:Θ?++24Sn Sn

=+0.151V ,Θ?++23Fe Fe =+0.771V 由于Θ?++24Sn Sn ﹤ Θ?++23Fe Fe ,所以反应自发进行。

(2) Cr 2O 72- + 6I - + 14H + = 2Cr 3+ + 3I 2 + 7H 2O 将其组成原电池,

氧化剂Cr 2O 72-作正极,还原剂 I -作负极。查表得:Θ?+3-27

2 O Cr Cr =+1.232V ,Θ?-I I 2=+0.5355V

由于Θ?+3-272 O Cr Cr ﹥ Θ?-I I 2 ,所以反应自发进行。

(3) MnO 4- + 5Fe 2+ + 8H + = Mn 2+ + 5Fe 3+ + 4H 2O 将其组成原电池,

氧化剂MnO 4-作正极,还原剂 Fe 2+作负极。查表得:

Θ? MnO 4-/ Mn 2+ =+1.507V ,Θ?++23Fe Fe =+0.771V

由于Θ? MnO 4-/ Mn 2+ ﹥ Θ?++23Fe Fe ,所以反应自发进行。

(4) 2HCl + O 2 = H 2O 2 + Cl 2将其组成原电池,氧化剂O 2作正极,还原剂 HCl 作负极。

Θ?-CL Cl 2 =+1.35827V ,Θ?222O H O =+0.695V ,由于Θ?-CL Cl 2 ﹥

Θ?222O H O ,所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4.根据括号中给出的条件,计算相应电池的E :

(1) Cu 2+ (0.1mol ?dm -3) + Zn(s) → Cu(s) + Zn 2+ (1.0mol ?dm -3)

(2) Sn (0.2mol ?dm -3) + Pb(s) → Sn(s) + Pb 2+ (0.1mol ?dm -3)

(3) F 2 (g,1atm) + 2Li(s) → 2Li +(1.0mol ?dm -3) + 2F -(0.5mol ?dm -3)

(4) 2H + (0.1mol ?dm -3) + Zn(s) → Zn 2+ (1.0mol ?dm -3) + H 2 (1atm)

(5) Ni(s) + Sn 2+ (1.10mol ?dm -3) → Ni 2+ (0.010mol ?dm -3) + Sn(s)

(6) Zn(s) + Cr 3+ (0.010mol ?dm -3) → Zn 2+ (0.020mol ?dm -3) + Cr(s) 答 : (1)E = φ

?Cu 2+/Cu - φ ?Zn 2+/Zn -][][lg 205917.022++Cu Zn =1.070 V (2)E = φ

?Sn 2+/Sn -- φ ?Pb 2+/Pb -][][lg 205917.022++Sn Pb = -0.001V (3) E = φ

?F2/F- - - φ ?Li +/Li -Θ+-P F P Li F /][][][lg 205917.0222=5.933V (4) E =φ ?2H +/H2 - φ ?Zn 2+/Zn -222][/][][lg 2

05917.0+Θ+H P H P Zn =0.704V (5) E =φ

?Sn 2+/Sn -- φ ?Ni 2+/Ni - V Sn Ni 174.0][][lg 205917.022=++ (6) E =φ ?Cr 3+/Cr - φ ?Zn 3+Zn -V Cr Zn 03.0][][lg 605917.02332=++

5.已知Ag 2S + 2e → 2Ag + S 2-的φ ?为-0.69V ,计算Ag 2S 的K sp 解: △G= -RT LnKsp=-nEF

得Ksp=4.7×10-24

6.一支氢电极浸入0.10mol ?dm -3醋酸溶液中,此电极与另一个浸入0.10mol ?dm -3 FeCl 2溶液中的铁钉连接,求此电池的电动势。(假设p H2 =

100KPa)

解:[H+] =KaC=1.0

10

8.15?

?- = 1.34×10-3

φ?H+/H2= 0 +0.05916 lg[H+] = -0.17V

φ?Fe3+/Fe2+ = -0.4402 +0.05916 lg0.1 = -0.499

E =φ?H+/H2 - φ?Fe3+/Fe2+ = 0.329V

7.计算298K时, 下列反应的标准Gibbs函数变(用E?求算)

(1)Zn + Cd2+ = Zn2+ + Cd

(2)H2 + Cu2+ = 2H+ + Cu

解:(1) Zn + Cd2+ = Zn2+ + Cd

将其组成原电池,氧化剂Cd2+作正极,还原剂Zn作负极

Θ

?

Zn

Zn+2=-0.7618V,Θ

?

Cd

Cd+2

=-0.430V,Θ

E=Θ?

Cd

Cd+2

—Θ

?

Zn

Zn+2

=0.3588V Θ

?

m

G= -nΘE F

= -2×96500×0.3588

= -69.55KJ/mol

(2)H2 + Cu2+ = 2H+ + Cu

将其组成原电池,氧化剂Cu2+作正极,还原剂 H2作负极。

Θ

E=Θ?

Cu

Cu+2—Θ

?

+

H

H2

=0.3419V

Θ

?

m

G= -n ΘE F = -2×96500×0.3419= -66KJ/mol 8.已知标准电极电位值为

Fe3+ + e = Fe2+ 0.77V

Co3+ + e = Co2+ 1.82V

O 2 + 4H + + 4e = 2H 2O 1.23V

H 2O 2 + 2e + 2H + = 2H 2O 1.78V

MnO 4- + 8H + + 5e = Mn 2+ + 4H 2O 1.20V

(a )在标准状态下将下列氧化剂从弱到强的顺序排列:

Fe 3+ , Co 3+ , O 2 , H 2O 2, MnO 4-

(b )在标准状态将下列还原剂从弱到强的顺序排列:

Fe 2+ , Co 2+, Mn 2+

答:电极电势的代数值越大,该电对中氧化态物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的还原态物质的还原性越弱。

(a )根据电极电势代数值,标态下氧化剂从弱到强的顺序为:

Fe 3+ < MnO 4-

(b )标态下列还原剂从弱到强的顺序为:

Co 2+

9. 分别写出上述第8题中,当Fe 3+ , Co 3+ , H +离子的浓度由标准状态变化到10-5M 时,相应的电极电位值是多少?(注:其它物质浓度仍看作是标准浓度,用Nernst 方程求解)

解:(1) Fe 3+ + e = Fe 2+ Θ?++23Fe Fe

=+0.771V ?++23Fe Fe = Θ?++23Fe Fe + ]

[][lg 105917.023++Fe Fe =0.771+1

10lg 105917.05

- =0.48V

(2)Co 3+ + e = Co 2+ Θ?=1.82V

?++23Co Co = Θ?++23Co + ]

[][lg 105917.023++Fe Fe =1.82+1

10lg 105917.05

- =1.52V

(3) O 2 + 4H + + 4e = 2H 2O Θ?=1.23V ?O H O 22 = Θ?O H O 22+ 42][lg 405917.0+ΘH P

P O = 0.93V (4) H 2O 2 + 2e + 2H + = 2H 2O Θ?=1.78V ?O H O H 222 = Θ?O H O H 222+ 222]H ][O H lg[2

05917.0+ (5) MnO 4- + 8H + + 5e = Mn 2+ + 4H 2O Θ?=1.2V

? = Θ

? + ][]][MnO [lg 505917.028

-4++Mn H = 0.73V

10.. 一个Ag/AgCl 电极浸入1mol ?dm -3盐酸溶液中( AgCl(s) + e → Ag(s) + Cl -),其标准电极电位为+0.22V ,另一个Ag/AgCl 电极浸入未知浓度的含Cl -离子的溶液中,当此电极作为阳极,第一个电极作为阴极时,构成电池的电动势为0.0435V ,问未知浓度溶液中,Cl -离子的浓度为多少?

解 由φ ?AgCl/Ag =φ ?Ag+/Ag + 0.0591Lg[Ag+] =φ ?Ag+/Ag + 0.0591LgKsp/[Cl -]=φ ?Ag+/Ag + 0.0591LgKsp/1

得 φ ?Ag+/Ag =0.80V

φAgCl/Ag=φ ?Ag+/Ag + 0.0591LgKsp/[Cl -]=(0.22+0.0435)V=0.2635V

解得[Cl -]=0.20mol/L

(完整版)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复习题

第一题选择题 1、一种钠盐可溶于水,该盐溶液加入HCl溶液后,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同时有黄色沉淀生成,该盐是:(A)Na2S (B) Na2CO3(C) Na2SO3(D) Na2S2O3 (答:D) 2、将BaSO4与PbSO4分离开,宜采用: (A)NH3·H2O (B)HCl (C)H2S (D)NH4AC (答:D) 3、下列设备中,哪一种最适宜于测定原子量? (A)威尔逊云室(B)电子显微镜(C)X-射线衍射仪(D)质谱仪 (答:D) 4、王水的成分是下列哪一种混合而成?(体积比) (A)HNO3+H2SO4 (1:3) (B) H2SO4+HCl (3:1) (C) HNO3+HCl (3:1) (D) HCl+HNO3 (3:1) (答:D) 5、微量成分是指被测组分的含量为: (A)>1% (B)<0.01% (C)0.01%~1% (D)0.01%~0.001% (答:C) 6、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控制在:(A)10~20mL (B)20~30mL (C)30~40mL (D)40~50mL (答:B) 7、某溶液为无色,下列何种离子不能否定? (A)Ni2+(B)Mn2+(C)Cr3+(D)Co2+ (答:B) 8、KMnO4能稳定存在于何处?

(A)空气中(B)HCl中(C)碱液中(D)稀H2SO4溶液中 (答:D) 9、用蒸馏操作分离混合物的基本依据是下列性质的哪种差异? A密度(B)挥发度(C)溶解度(D)化学性质 (答:B) 10、在分光光度中,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4%)的光度范围是: (A)0.1~0.2 (B)0.2~0.7 (C)0.8~1.0 (D)1.1~1.2 (答:B) 11、下列哪种氢氧化物既溶于NaOH,又溶于NH3·H2O (A)Al(OH)3(B)Zn(OH)2(C)Cd(OH)2(D)Ni(OH)2 (答:B) 12、1:1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A)2mol / L (B)4mol / L (C)6mol / L (D)8mol / L (答:C) 13、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可测定什么光谱: (A)原子吸收光谱(B)分子吸收光谱(C)电子吸收光谱(D)原子发射光谱(答:B) 1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A)提纯多硝基化合物通常不采用蒸馏操作; (B)减压蒸馏能用来分离固体混合物; (C)液体有机物干燥完全与否可根据是否由浑浊变澄清来判断; (D)在测熔点时,通常在接近熔点时要求升温低于1℃/min。 (答:B)

大学化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基本规律 1、在标准态的规定中,下述表达不正确的是( ) A、标准压力P?=100.00KPa B、T=298.15K C、b?=1.00mol·kg-1 D、纯固体或纯液体处于标准压力。 2、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式中能表示CO2的Δf H m?(298.15K)的 反应式为( ) A、C(金刚石)+ O2(g)= CO2(g) B、C(石墨)+O2(g)= CO2(g) C、CO(g)+1/2O2(g)= CO2(g) D、CO2(g)=CO(g)+1/2O2(g) 3、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温度下的热效应: 4Fe2O3(s)+Fe(s)=3Fe3O4(s), Δr H m?=-74 kJ·mol-1 4Fe(s)+3O2(g)=2Fe2O3(s), Δr H m?=-1664kJ·mol-1 则可计算出Fe3O4(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 ) 4、等压过程,高温非自发,低温自发的条件是( ) 5、等温条件下,某反应Δr G m?=10kJ·mol-1,这表示该反应在标准状态下( ) A、自发进行 B、非自发进行 C、自发与否,需具体分析 6、汽车尾气中的CO,可用加入催化剂催化其热分解的方法消除。 已知热分解反应CO(g)= C(s)+O2(g)的Δr H m?=110.5kJ·mol-1, Δr S m?=-0.089kJ·mol-1·K-1这一方法正确与否?解释其原因: 7、(1)U,S,H,G均为( ) (2)Δr H m>0为( ) (3)Δr G m <0为( ) (4)K?为( ) 8、反应的Δr H m? <0,温度升高时(T2>T1)则平衡常数( ) 当Δr H m?>0,温度升高时则( ) 9、碳燃烧反应为基元反应,其方程式为C(s)+O2 (g)→CO2 (g) 则其反应速率方程式为( ) A、υ=kc(C)c(CO2) B、υ=kc(O2)c(CO2) C、υ=kc(CO2) D、υ=kc(O2) 10、升高温度,可增加反应速度,主要因为( ) A、增加了分子总数 B、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C、降低了活化能 D、促进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11、已测得高温时焦炭与二氧化碳反应C+CO2→2CO的活化能为 167kJ·mol-1。则当反应温度自900K升高到1000K 时,1000K 的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 倍。 12、加入催化剂,能使反应速率加快,则其平衡常数也随之增 大。正确与否( ) 13、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 ) A、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的系数均为1的反应

最新大学化学实验(G)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浙江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G)》理论课程试卷 开课学院:理学院化学系任课教师: 姓名:专业:学号: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选择题(共50分)(1-20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 1.若要使吸光度降低为原来的一半,最方便的做法是() A. 将待测液稀释一倍 B. 选用新的测定波长 C. 选用原厚度1/2的比色皿 D. 更换显色剂 2.用基准物质Na2C2O4标定KMnO4时,下列哪种操作时错误的?() A.锥形瓶用Na2C2O4 溶液润洗; B. 滴定管用KMnO4标液润洗 C. KMnO4标液盛放在棕色瓶中; D. KMnO4标准溶液放置一周后标定3.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变色硅胶失效后呈何种颜色?() A. 蓝色 B. 黄色 C. 红色 D. 绿色 4.可用哪种方法减少分析测试中的偶然误差?() A. 对照试验 B. 空白试验 C. 增加平行测试次数 D. 仪器矫正5.用基准硼砂标定HCl时,操作步骤要求加水50mL,但实际上多加了20mL,这将对HCl浓度的标定产生什么影响?() A. 偏高 B. 偏低 C. 无影响 D. 无法确定 6.(1+ 1)H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A. 2mol/L B. 4mol/L C. 6mol/L D. 8mol/L 7.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一般控制在:() A. 10~20mL B. 20~30mL C. 30~40mL D. 40~50mL

8.定量分析中,基准物质是() A. 纯物质 B. 标准参考物质 C. 组成恒定的物质 D. 组成一定、纯度高、性质稳定且摩尔质量较大的物质 9.测定复方氢氧化铝药片中Al3+、Mg2+混合液时,EDTA滴定Al3+含量时,为了消除Mg2+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 A. 沉淀分离法 B. 控制酸度法 C. 配位掩蔽法 D. 溶剂萃取法10.滴定操作中,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是:() A. 滴定管用纯净水洗净后装入标准液滴定; B. 滴定中活塞漏水; C. 滴定中往锥形瓶中加少量蒸馏水; D. 滴定管下端气泡未赶尽;11.下列器皿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 试剂瓶 B. 蒸发皿 C. 烧杯 D. 烧瓶12.下列仪器在量取或配制标准溶液前不需要润洗的是:() A. 吸量管 B. 移液管 C. 滴定管 D. 容量瓶 13.鉴定Ni2+的试剂通常是下列中的哪一种?() A.丁二酮肟 B. 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 C. 二苯基联苯胺 D. 硫脲14.实验室安全知识:因电器失火,应用下列哪种灭火器?() A. 泡沫灭火器 B. CO2灭火器 C. 干粉灭火器 D. CCl4灭火器15.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会造成系统误差的是( ) A.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 NaOH溶液吸收了空气中CO2 C. 每份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不同 D. 每份加入的指示剂量不同16.有效数字位数是四位的数值是:( ) A. 0.0002 B. 0.1000 C. 0.700×102 D. pH = 12.80 17.某同学用硼砂标定标准溶液实验中,溶解硼砂时,用玻棒去搅拌锥形瓶中溶液后,不经处理拿出瓶外,标定结果会:( ) A. 偏高 B. 偏低 C. 不一定 D. 无影响18.分析过程中出现下面情况,哪些将造成系统误差:( ) A. 天平零点突然有变动 B. 分光光度计的最后有波动 C. 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估不准 D. 以含量为98%的硼砂标定HCl浓度19.阴离子分离鉴定实验中,Br2在CCl4层显示什么颜色?( ) A. 橙色 B. 紫红色 C. 蓝色 D. 黄色

新整理大学化学学习心得总结

大学化学学习心得总结 大学化学学习心得总结 阿累尼乌斯说过一句名言:一切自然科学知识都是从实际生活需要中得出来的。反过来就是说,学习就是为了生活服务。大学化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掌握科学知识,了解学习的意义,具备认知环境重要的概念,培养高尚的职业情操,以备将来走向社会,为时代的前进和科学的发展尽己所能。大学化学是一门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的基础课程,它涉及的知识点多、面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课堂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大学化学》将无机化学与定量分析化学两个教学体系的内容融合起来,精简学时、避免内容重复,又加强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联系,使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建立定量的意识,培养学生量的概念这一指导思想是正确的。但是,实验教学却产生了由此而来的困难,进入大学后要在没有做过无机实验的情况下立即进行分析实验操作,即在缺乏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先做定量分析实验,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指导老师都有很大的难度,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第二部分是关于热力学的问题,热力学知识概念抽象,证明与计算涉及微积分知识,教材中相应例题又较为缺乏,给教师布置作业带来困难,学生独立完成课后学题的难度较大。我觉得教师应该增加习题题,通过习题加深对化学热力学的理解,还要认真选择学生的练

习题,循序渐进、有层次逐步深入,对每一类型习题都要较为细致进行批阅和讲评,使学生在理解原理和相关共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进而较为深入掌握化学热力学的原理。 在大学化学教学中渗透专业知识,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理论在其中占有重要位,如环境科学中的各类环境问题均处于动态平衡或发展之中,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恰为研究和解决各类环境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水污染控制等几乎各种环境问题无不充斥着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的指导作用,体现其在研究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位。但大学化学不可能在教材中突出反映对研究环境问题的指导作用,因此授课教师结合热力学与动力学基本理论介绍专业知识就显得很重要和必要。 大学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渗透专业意识,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并思考有关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从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思考、分析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及时复习,总结,深入理解教材,并有适量考题考核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挖掘知识的深处,弄清楚各个知识点,有助于我们去探索未知的化学事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喜欢本文的网友还喜欢:党纪法规培训结学习心得体会大学校运会心得ps结课心得学习初中要化学五大秘诀初中生如何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法镇人民政府2012 年工作总结合作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 教学内容 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化学反应的热 效应。 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 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 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 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 1.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 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 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2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 ..能量交 ..物质交换,只有 换); 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 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 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 时油是连续相。 3

4.状态函数 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 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 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 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 方程 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 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 6*.途径 完成某过程的路径。若系统的始、末 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 数的 4

大学化学实验理论考试历年试题及答案

浙江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大学化学基础实验(G)》理论课程试卷 开课学院:理学院化学系任课教师: 姓名:专业:学号: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选择题(共50分)(1-20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 1.若要使吸光度降低为原来的一半,最方便的做法是() A. 将待测液稀释一倍 B. 选用新的测定波长 C. 选用原厚度1/2的比色皿 D. 更换显色剂 2.用基准物质Na 2C 2 O 4 标定KMnO 4 时,下列哪种操作时错误的?() A.锥形瓶用Na 2C 2 O 4 溶液润洗; B. 滴定管用KMnO 4 标液润洗 C. KMnO 4标液盛放在棕色瓶中; D. KMnO 4 标准溶液放置一周后标定 3.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变色硅胶失效后呈何种颜色?() A. 蓝色 B. 黄色 C. 红色 D. 绿色 4.可用哪种方法减少分析测试中的偶然误差?() A. 对照试验 B. 空白试验 C. 增加平行测试次数 D. 仪器矫正5.用基准硼砂标定HCl时,操作步骤要求加水50mL,但实际上多加了20mL,这将对HCl浓度的标定产生什么影响?() A. 偏高 B. 偏低 C. 无影响 D. 无法确定 6.(1+ 1)H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A. 2mol/L B. 4mol/L C. 6mol/L D. 8mol/L 7.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在滴定时,耗用体积一般控制在:() A. 10~20mL B. 20~30mL C. 30~40mL D. 40~50mL

8.定量分析中,基准物质是() A. 纯物质 B. 标准参考物质 C. 组成恒定的物质 D. 组成一定、纯度高、性质稳定且摩尔质量较大的物质 9.测定复方氢氧化铝药片中 Al3+、Mg2+混合液时, EDTA滴定Al3+含量时,为了消除Mg2+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 A. 沉淀分离法 B. 控制酸度法 C. 配位掩蔽法 D. 溶剂萃取法10.滴定操作中,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是:() A. 滴定管用纯净水洗净后装入标准液滴定; B. 滴定中活塞漏水; C. 滴定中往锥形瓶中加少量蒸馏水; D. 滴定管下端气泡未赶尽;11.下列器皿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 试剂瓶 B. 蒸发皿 C. 烧杯 D. 烧瓶12.下列仪器在量取或配制标准溶液前不需要润洗的是:() A. 吸量管 B. 移液管 C. 滴定管 D. 容量瓶 13.鉴定Ni2+的试剂通常是下列中的哪一种?() A.丁二酮肟 B. 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 C. 二苯基联苯胺 D. 硫脲14.实验室安全知识:因电器失火,应用下列哪种灭火器?() A. 泡沫灭火器 B. CO 2灭火器 C. 干粉灭火器 D. CCl 4 灭火器 15.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会造成系统误差的是 ( ) A.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 NaOH溶液吸收了空气中CO 2 C. 每份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不同 D. 每份加入的指示剂量不同16.有效数字位数是四位的数值是: ( ) A. 0.0002 B. 0.1000 C. ×102 D. pH = 17.某同学用硼砂标定标准溶液实验中,溶解硼砂时,用玻棒去搅拌锥形瓶中溶液后,不经处理拿出瓶外,标定结果会: ( ) A. 偏高 B. 偏低 C. 不一定 D. 无影响18.分析过程中出现下面情况,哪些将造成系统误差: ( ) A. 天平零点突然有变动 B. 分光光度计的最后有波动 C. 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估不准 D. 以含量为98%的硼砂标定HCl浓度 19.阴离子分离鉴定实验中,Br 2在CCl 4 层显示什么颜色? ( ) A. 橙色 B. 紫红色 C. 蓝色 D. 黄色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 教学内容 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2. 热力学第一定律;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 1.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 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 ..能量交换); ..物质交换,只有 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 . 学习帮

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 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时油是连续相。 4.状态函数 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 6*.途径 完成某过程的路径。若系统的始、末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数的 . 学习帮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笔试题及答案..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笔试题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25分) 1.下列化合物,在NaOH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A (A) PbCrO4(B) Ag2CrO4(C) BaCrO4 (D) CaCrO4 2.向酸性K2Cr2 O7溶液中加入H2O2,却未观察到蓝色物质生成,其原因肯定是D (A) 未加入乙醚,因CrO5与乙醚的加合物为蓝色 (B) 未加入戊醇,因CrO5萃取到戊醇中显蓝色 (C) 未将溶液调至碱性,因CrO5在酸性介质中分解 (D) 因K2Cr2O7和/或H2O2浓度过稀 3.实验室配制洗液,最好的方法是A (A) 向饱和K2Cr2O7溶液中加入浓硫酸(B) 将K2Cr2O7溶于热的浓硫酸 (C) 将K2Cr2O7溶于1:1硫酸(D) 将K2Cr2O7与浓硫酸共热4.滴加0.1mol/L CaCl2溶液没有沉淀生成,再滴加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 液是C (A) Na3PO4(B) Na2HPO4(C) NaH2PO4(D) 以上三种溶液均可5.从滴瓶中取少量试剂加入试管的正确操作是B (A) 将试管倾斜,滴管口贴在试管壁,再缓慢滴入试剂 (B) 将试管倾斜,滴管口距试管口约半厘米处缓慢滴入试剂 (C) 将试管垂直,滴管口伸入试管内半厘米再缓慢滴入试剂 (D) 将试管垂直,滴管口贴在试管壁,再缓慢滴入试剂 6.制备下列气体时可以使用启普发生器的是D (A) 高锰酸钾晶体与盐酸反应制氯气 (B) 块状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C) 无水碳酸钾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

(D) 块状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备硫化氢 7.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备氯气,欲使氯气纯化则应依次通过A (A) 饱和氯化钠和浓硫酸(B) 浓硫酸和饱和氯化钠 (C) 氢氧化钙固体和浓硫酸(D) 饱和氯化钠和氢氧化钙固体 8.使用煤气灯涉及的操作有①打开煤气灯开关②关闭空气入口③擦燃火柴 ④点燃煤气灯⑤调节煤气灯火焰。点燃煤气灯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C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①③④⑤(C) ②③①④⑤(D) ③②①④⑤ 9.能将Cr3+和Zn2+ 离子分离的溶液是B (A) NaOH (B) NH3?H2O (C) Na2CO3(D) NaHCO3 10.下列配制溶液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C (A) SnCl2溶液:将SnCl2溶于稀盐酸后加入锡粒 (B) FeSO4溶液:将FeSO4溶于稀硫酸后放入铁钉 (C) Hg(NO3)2溶液:将Hg(NO3)2溶于稀硝酸后加入少量Hg (D) FeCl3溶液:将FeCl3溶于稀盐酸 11.由二氧化锰制锰酸钾,应选择的试剂是D (A) 王水+ KCl (B) Cl2 + KCl (C) 浓H2SO4 + KClO3(D) KOH + KClO3 12.向酸性的KI溶液中滴加过量的H2O2有灰黑色沉淀生成,不能使该沉淀消失的是C (A) 氢氧化钠溶液(B) 碘化钾溶液(C) 稀硝酸(D) 次氯酸钠溶液13.将少量KMnO4晶体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在煤气灯上小火加热一段时间后冷 却至室温,逐滴加入水,最先观察到溶液的颜色是C (A) 粉红(B) 紫色(C) 绿色(D) 黄色14.将新生成的下列化合物在空气中放置,颜色最不易发生变化的是B (A) Fe(OH)2(B) Ni(OH)2(C) Mn(OH)2(D) Co(OH)2 15.与浓盐酸作用有氯气生成的是B (A) Fe2O3 (B) Pb2O3 (C) Sb2O3 (D) Bi2O3 16.向Hg2(NO3)2溶液中滴加氨水时,生成物的颜色为B (A) 棕色(B) 灰黑色(C) 白色(D) 黄色17.下列配离子中,肯定不为蓝颜色的是B (A) Cu(NH3)42+(B) Co(NH3)62+(C) Ni(NH3)62+(D) Co(SCN)42-18.向K2Cr2O7溶液中通入过量SO2,溶液的颜色为C

大学化学教材

大学化学教材 1、大学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大学化学教程——高等学校教材 3、新大学化学(第二版) 4、大学化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5、化学功能材料概论——高等学校教材 6、新编普通化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7、大学基础化学/高等学校教材 8、大学化学 9、大学化学 10、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 11、大学化学教程——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12、大学化学 13、化学实验教程——高等学校教材 14、大学化学(高等学校教学用书) 15、大学化学原理及应用(上下)/高等学校教材 16、大学化学教程/高等学校教材 17、大学基础化学/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 18、新大学化学 19、大学化学原理及应用·上下册 20、普通化学(英文版)

21、近代高分子科学 22、绿色化学与环境 23、普通化学简明教程 24、大学化学(第二版)——高等学校教材 1、大学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者:金继红主编 ?丛书名: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597221 ?出版时间:2007-1-1 ?版次:1 ?印次:1 ?页数:403 ?字数:679000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 元当当价:30.6 元折扣:78折节省:8.40元钻石vip价:30.60 元 ? ?共有顾客评论0条 内容提要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意与中学化学的衔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概念阐述准确,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本书包括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相平衡、化学平 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含酸碱滴定、重量分析)、氧化还原和 电化学基础(含氧化—还原滴定)、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位化合物(含配位滴定)、单质和无机化合物、表面与胶体、环境化学及材料化学等内容。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对化学要求较多的材料、地质、能源、环境、冶金、海洋等专业的基础化学教学使用。 目录 第1章物质的聚集状态 1.1 气体 1.2 液体

大学化学综合实验

\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安息香的合成及表征 专业班级生物工程112 班 同组人员钟坤徐再鸿何德维刘洪念熊泽雨 学号1108110391 1108110375 1108110384 1108110379 1108110389 指导老师郭妤老师 实验时间:2013年12月5日

安息香的合成及表征 前言 1943年Ukai等发现噻唑盐具有和氰负离子相同的催化性能,同样可以用作安息香缩合反应的催化剂,维生素B1(VB1)在碱性条件下可生成噻唑盐,因此容易获得的VB1可作为催化剂用来进行安息香缩合反应。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VB1催化反应产率低且不稳定,重复性差。何强芳通过探讨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液pH值、VB1用量、反应物料加入方式对糠偶姻合成的影响,改进了VB1催化糠醛缩合生成糠偶姻的反应条件: 常温下糠醛与VB1的质量比为20∶1-15∶1,滴加2.5mol/L NaOH使溶液pH 值为8-9,然后65-75℃回流反应60-90 min,产率可达74.16% -76.19%。 安息香缩合反应一般采用氰化钾(钠)作催化剂,是在碳负离子作用下,两分子苯甲醛缩合生成二苯羟乙酮。但氰化物是剧毒品,易对人体危害,操作困难,且“三废”处理困难。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采用具有生物活性的辅酶维生素B1代替氰化物作催化剂进行缩合反应.以维生素B1作催化剂具有操作简单,节省原料,耗时短,污染轻等特点。 芳香醛在氰化钠(氰化钾)作用下,分子间发生缩合反应生成α-羟酮,称为安息香缩合反应。氰离子几乎是专一的催化剂。反应共同使用的溶剂是醇的水溶液。使用氰化四丁基铵作催化剂,则反应可在水中顺利进行。 安息香缩合最典型、最简单的例子是苯甲醛的缩合反应。 2 C6H5CHO CN- C2H5OH-H2O C6H5CH OH C O C6H5

大学化学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如何正确使用食品防腐剂? 问:使用食品防腐剂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使用食品防腐剂才能达到最佳效? 答:食品防腐方法很多,其中,由于添加食品防腐剂的方法投资少、见效快,不需要特殊仪器和设备,不改变食品的形态品质而被广泛采用。 添加食品防腐剂,首先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规定的使用剂量和范围来使用,以对人体无毒无害为前提。为使食品防腐剂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必须注意影响防腐效果的各种因素:(1)pH值与水的活度在水中,酸型防腐剂处于电离平衡状态,除H+离子外,主要靠未电离的酸发挥防腐作用,这类防腐剂在pH值低时使用效果好。 水的活度高则有利于细菌和霉菌的生长。细菌生存的水的活度在..9以上,霉菌在0.7以上。降低水的活度有利于防腐效果的发挥。在水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其他可溶性物质,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可降低水的活度,起到增效作用。 (2)溶解与分散对水果、薯类、冷藏食品,腐败一般从表面开始,只需将防腐剂均匀地分散于食品表面;而对于饮料就需将防腐剂配成溶液后均匀地分散在饮料中。 (3)防腐剂的配合使用没有 一种防腐剂能够抑制一切腐败性微生物,所以应将不同作用范围的防腐剂配合使用。防腐剂配合使用,可以有增效或协同效应;增加或相加效应;对抗或拮抗效应。一般采用同类型防腐剂配合使用,如,酸性防腐剂与其盐,同种酸的几种酯配合使用等。 (4)防腐剂的使用时间同种防腐剂因加入场合和时间不同,效果可能不同。首先要保证食品本身处于良好的卫生条件下,并将防腐剂的加入时间放在细菌的诱导期。如果细菌的增殖进入了对数期,防腐剂就丧失了原有作用。 防腐剂应尽早加入,加入得早,效果好,用量也少。食品染菌情况越严重,则防腐剂效果越差,如果食品已经变质,任何防腐剂也不可逆转。 (5)食品的原料和成分的影响防腐剂的作用受食品的原料和成分的影响,如食品中的香味剂、调味剂、乳化剂等具有抗菌作用,食盐、糖类、乙醇可以降低水的活度,有助于防腐,食盐还可干扰微生物中酶的活性,但会改变防腐剂的分配系数,使其分布不均。 食品中的某些成分与防腐剂起化学反应,会使防腐剂部分或全部失效或产生副作用。防腐剂还易被食品中的微生物分解。 西气东输的战略意义 西气东输工程是盘活集团公司存量资产的有利时机 天然气资源具备,有良好的开发效益 西气东输工程对于加快新疆地区经济发展,保持新疆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利用天然气可以大幅度减少建设投资 作为清洁能源,利用天然气可节约大量污染治理费 如何发扬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活生生的体现.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革命的深刻变化和迅猛发展,新一代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继承并发扬老一代科

大学化学学习心得

大学化学学习心得 大学化学学习心得一:化学实验心得体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独立操作能力,同时也是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此,我们平时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尽量做好以下工作: 一、采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指导实验教学 简洁而又形象化的语言,能引起学生注意并激发兴趣。如药品取用'三不'原则;过滤实验操作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在制取氧气时,可用顺口的歌诀:'查-装-定-点-收-离-熄'来谐音记忆制取步骤。以上例可知,在教学中采用简洁而又有形象化的语言,对加强基本操作能力理解和巩固化学概念,有较好的作用。 二、教师认真作好演示实验 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榜样,一定要起示范作用。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都有好奇心,对于教师的演示实验会格外注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力求使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把演示实验当作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向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力求做到:装置正确,整洁美观。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严格要求,讲解清楚。现象明显。结果准确。 三、认真上好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课 加强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十分重要,我们要注重: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必须从起始年纪抓起,首先要从第一堂课抓起。为此,在第一堂实验课中,我们要向学生进行实验室规则的教育,如有违反实验操作,损坏仪器,浪费药品的,要追查责任,并照价赔偿。并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完毕,要清洗、清点和摆好实验用品。并派专人打扫实验室。由于注意了这方面的教育,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初步形成。 2、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要使学生掌握每一个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程序,必须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学生。我们在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训练的过程中,发现有错误,立即纠正。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是否做到'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是否做到'一横二放三慢竖',以及做实验过程中药品、仪器是否用过之后及时放回等,让学生比比谁的操作更规范。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装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和理解化学知识。例如:分子这一节,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深认识到,这一节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后来,我改进了教学方法,用多媒体来突破这一难关。由于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效果鲜明,学生易懂。以上实例充分说明,幻灯、电影等电教形式在实验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何等重要 五、注重家庭小实验 为了让学生多动手实验,我还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了对家庭小实验的要求,如自制酸碱指示剂、制作叶脉书签、试验蛋白质的性质等。同时还要求学生要做好实验报告,并将部分学生的实验作品进行充分的展示。总之,九年级的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他们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就应利用学生这一认知特征。

大学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学网络课程第一讲《电子效应及其应用》 刘革平 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场效应等 一.诱导效应 1.基础知识 存在于不同的原子形成的极性共价键中如: X d- ←A d+ 在多原子分子中,这种极性还可以沿着分子链进行传递 X d- ←A d+ ←B dd+ ←C ddd+ Y d+→A d- →B dd- →C ddd- 由于原子或原子团电负性的影响,引起分子中电子云沿σ键传递的效应称为诱导效应。 这种效应经过三个原子后其影响就很小 诱导效应的方向,是以氢原子作为标准。用-I表示 Y d+ →d-CR3H—CR3 X d- ←d+CR3 +I效应比较标准-I 效应 +I诱导效应与-I诱导效应相反。具有+I效应的原子或原子团与碳原子成键后,可使电子云偏向该碳原子。正诱导效应用+I表示。例:

C C H H C H3C H3 常见的具有+I 效应的基团有: ―O―>(CH3)3C―>(CH3)2CH―>CH3CH2―>CH3―>D― 常见的具有-I效应的基团有: ―CN,―NO2>―F >―Cl >―Br >―I >RO―>C6H5―>CH2=CH― 一般来说,诱导效应的强弱变化有以下规律: A.同一族的元素随着原子层的增加而吸电子诱导效应降低。如: —F > —Cl > —Br > —I —OR > —SR —NR2 > —PR2 B.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吸电子诱导效应增加。如: —F > —OR > —NR2 > —CR3 C.不同杂化状态的碳原子以s轨道成分多者吸电子能力强。(sp>sp2>sp3)反映在基团方向时,如: D.带正电荷的基团具有吸电子诱导效应,带负电荷的基团具有给电子诱导效应。与硫直接相连的原子,具有共价键,有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 上面为静态分子中所表现出来的诱导效应,称静态诱导效应,它仅与键本身的极性有关。另外,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分子受到许多外界条件的影响,例另一分子的影响,其它进攻试剂的影响,溶剂的影响等等。在外界电场的作用下,分子会发生诱导极化,这种在外界电场影响下在化学反应时才表现出来的诱导效应称为动态诱导效应。动态诱导效应往往是有机反应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 2.应用

化学基础实验基本内容 -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

中山大学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基本要求 一、考试形式及命题 1、化学实验理论考试(30%) (1)考试内容 含无机化学实验、化学分析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内容,包括误差理论、数据处理、化学实验室基本知识、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电和气的使用、重要常规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常规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的实验操作规范、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等。 (2)考试形式:闭卷。 (3)考试时间:2小时。 (4)考题形式:1)单项选择题;2)填空题;3)实验设计题。 2、化学实验操作考试(70%) 每个组的实验操作题不同,但应考察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基本化学计算、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能力,常规小型仪器的使用、图谱解习,实验总结与报告能力。 实验操作考试地点:珠海校区基础化学实验大楼。 二、实验竞赛分组 本次竞赛有8个队参加,每个队由若干名学生组成。竞赛分为三个大组,每大组做同一个实验。 三、获奖比例 综合实验笔试和实验操作竞赛成绩,每个大组评定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根据每个大组全部学生的竞赛总成绩(实验理论笔试和实验操作竞赛)排名,确定3个团体奖,即冠军、亚军和季军。 四、竞赛基本要求 见附件:基础化学实验内容。

附件: 基础化学实验内容 一、目的 1、能力培养 (1)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正确使用仪器,获得正确可靠的实验结果,以达到用实验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2)准确观察现象,分析判断,逻辑推理能力。 (3)选择试剂,仪器,实验方法,获得初步设计实验的能力。 (4)正确记录和处理数据,图谱解析,综合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 (5)使用手册,工具书,多媒体技术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素质培养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养成良好的实验素养。 (2)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创新开拓精神。 (3)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二、操作及技术 玻璃仪器的洗涤及干燥 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和校正 电子台秤、电子天平的使用 溶液的配制 滤纸和其它滤器的使用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电化学与金属腐蚀 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错的填“-”号) (1)取两根铜棒,将一根插入盛有0.1mol·dm-3CuSO4溶液的烧杯中,另一根插入盛有1mol·dm-3CuSO4溶液的烧杯中,并用盐桥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连结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浓差原电池。( ) (2)金属铁可以置换Cu2+,因此三氯化铁不能与金属铜反应。( ) (3)电动势E(或电极电势φ)的数值与反应式(或半反应式)的写法无关,而标准平衡常数Kθ的数据,随反应式的写法(即化学计量数不同)而变。( ) (4)钢铁在大气的中性或弱酸性水膜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只有在酸性较强的水膜中才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 (5)有下列原电池 (-)Cd|CdSO4(1.0mol·dm-3)||CuSO4(1.0mol·dm-3)|Cu(+) 若往CdSO4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 溶液,或往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CuSO4·5H2O晶体,都会使原电池的电动势变小。( ) 解:(1)+;(2)–;(3)+;(4)+;(5)–。 2.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均向正方向进行: Cr2O72 - +6Fe2++14H+=2Cr3++6Fe3++7H2O 2Fe3++Sn2+=2Fe2++Sn4+ 它们中间最强的氧化剂和最强的还原剂是______。 (a)Sn2+和Fe3+(b)Cr2O72 -和Sn2+

(c)Cr3+和Sn4+(d)Cr2O72 -和Fe3+ (2)有一个原电池由两个氢电极组成,其中有一个是标准氢电极,为了得到最大的电动势,另一个电极浸入的酸性溶液[设p(H2)=100kPa]应为 (a)0.1mol·dm-3HCl (b)0.1mol·dm-3HAc+0.1mol·L-1NaAc (c)0.1mol·dm-3Hac (d)0.1mol·dm-3H3PO4 (3)在下列电池反应中 Ni(s)+Cu2+(aq)→Ni2+(1.0mol·dm-3)+Cu(s) 当该原电池的电动势为零时,Cu2+浓度为 (a)5.05×10-27mol·dm-3(b)5.71×10-21mol·dm-3 (c)7.10×10-14mol·dm-3(d)7.56×10-11mol·dm-3 (4)电镀工艺是将欲镀零件作为电解池的();阳极氧化是将需处理的部件作为电解池的()。 (a)阴极(b)阳极(c)任意一个极 解:(1)b;(2)b;(3)b;(4)a,b。 3.填空题 (1)有一种含Cl-、Br-和I-的溶液,要使I-被氧化而Cl-、Br-不被氧化,则在常用的氧化剂 (a)KMnO4酸性溶液,(b)K2Cr2O7酸性溶液,(c)氯水和(d)Fe2(SO4)3溶液中应选()为最适宜。 (2)有下列原电池 (-)pt|Fe2+(1mol· d m-3) Fe3+(0.01mol· dm-3)||Fe2+(1mol · dm-3) ,

大学化学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化学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P32 思考题 1.1 a)主量子数(n)决定电子在核外空间离核的远近,即电子出现概率密度大的地方离核远近。n的取值为除零以外的正整数。 b)角动量量子数(l i)决定电子运动的轨道角动量,确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形状。角动量量子数的取值可为正整数和零,受主量子数的影响。 c)磁量子数(m i)决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磁量子数(m i)的取值可为整数。 d)自旋量子数(s i)决定电子自身固有的运动状态。自旋量子数(s i)的取值为±?。 n、l i和m i的关系为:n=1,2,3,…,n; l i=0,1,2,3…,n-1; m i=0, ±1, ±2,…, ±l i 1.2 1)错电子云图中黑点越密的地方代表电子出现的机会多,概率大。 2)错。。。。。。。。。 3)错角量子数l i=0的轨道为s轨道 4)对保里不相容原理 1.3 不相同,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是没有轨道的,按照能量的不同,在原子核外各处的出现的概率不同。而行星围绕太阳运

动是有固定轨道的。 1.4 主量子 数角量子 数 磁量子 数 轨道符 号 轨道数最多容 纳电子 数 总轨道 数 总电子 数 4 0 0 4s 1 2 16 32 1 +1 4p 3 6 -1 2 +2 4d 5 10 +1 -1 -2 3 +3 4f 7 14 +2 +1 -1 -2 -3 1.5 (1)p区元素(2)Fe(3)Cu 1.6 (1)4s (2)3p (3)3d (4)3d (5)3s 能量由高到低:(1)﹥(2)﹥(3)=(4) ﹥(5) 1.7 元素的电负性指的是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电负性越大说明原子在分子中得到电子的能力越强。 习题 1.1 (1) 2s n=2 l i=0,1 m i=0,±1 存在2s,2p轨道,轨道数3个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1,2,3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吉林大学版)第1_2_3_章 第1章化学反应基本规律 1.2 习题及详解 一.判断题 1. 状态函数都具有加和性。(×) 2. 系统的状态发生改变时,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发生了改变。(√) 3. 由于CaCO3固体的分解反应是吸热的,故CaCO3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负值。(×) 4.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效应时,其热效应与过程无关,这表明任何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的起,始状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 5. 因为物质的绝对熵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温度升高可使各种化学反应的ΔS大大增 加。 (×)6. ΔH, ΔS受温度影响很小,所以ΔG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7. 凡ΔGθ大于零的过程都不能自发进行。(×) 8. 273K,101.325KPa下,水凝结为冰,其过程的ΔS<0, ΔG=0。 (√) 9.反应Fe3O4(s)+4H2(g) → 3Fe(s)+4 H2O(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2 2 4 4 (/) (/) H O T H p p K p p θ θ θ = 。 (√) 10.反应2NO+O2→2NO2的速率方程式是: ) ( ) ( 2 2O c NO kc v? = ,该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 二.选择题 1. 某气体系统经途径1和2膨胀到相同的终态,两个变化过程所作的体积功相等且无非体积功,则两过程( B ) A.因变化过程的温度未知,依吉布斯公式无法判断ΔG是否相等 B.ΔH相等 C.系统与环境间的热交换不相等 D.以上选项均正确 2. 已知 CuCl2(s)+Cu(s)→2CuCl(s) Δr H mΘ(1) =170KJ?mol-1 Cu(s)+Cl2(g) → CuCl2(s) Δr H mΘ(2) =-206KJ?mol-1 则Δf H mΘ(CuCl,s)应为( D )KJ.mol-1 A.36 B. -36 C.18 D.-18 3. 下列方程式中,能正确表示AgBr(s)的Δf H mΘ的是( B ) A.Ag(s)+1/2Br2(g)→ AgBr(s) B.Ag(s)+1/2Br2(l)→AgBr(s) C.2Ag(s)+Br2(l)→ 2AgBr(s) D.Ag+(aq)+Br-(aq)→ AgBr(s) 4. 298K下,对参考态元素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 B.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 C.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