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力资源第二章

2-人力资源第二章
2-人力资源第二章

2-人力资源第二章

一、职位及其特点

1、职位:只企业赋予每个员工的职务与责任。职位是员工职务与责任的统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单位。

2、职务的特点

以“事”为中心设置职位,而非因人而设。

职位的数量是有限的

职位不能随人走,同一职位可以在不同时间由不同的员工担任。

职位的变化的

二、职位分类及分类原则

1、职位分类:是以企业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按照工作性质、任务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的大小,承担本项工作的所

需资格条件等,将企业中所有的职位加以分析、比较,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的职位进行分类,并将每个职位都归入适当的档次,以次作为发放劳动报酬和任期、考核晋升、调配、奖惩员工的依据。

职位分类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职位分类的原则

企业职位分类时,应遵循的总原则是“因事设职”:

具体原则包括:

系统原则:是最为基本的原则。即在进行职位分类时要从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来确定所设职位的类型和数量。

最低数量原则:即设置职位时要根据具体任务合理设置,以保证企业的高效益和高效率。

整合分原则:即在进行职位分类时,要考虑在企业总目标的指导下进行分工,而各个职位之间有要协调一致,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能级原则:即在进行职位分类时,各个职位要按照其在企业中的工作性质、任务大小、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以及所需要资格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对应不同的等级。

三、职位分类的作用

它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它有助于招聘、选拔、考核及培训工作。

它有助于实现劳动报酬的公平合理。

它为企业准确地编制劳动计划、核算成本提供了前提。

需要注意:

职位分类有诸多优点和功能,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适用范围有限,适用于专业性较强的职位

2、程序繁杂,耗费较多

3、难以避免偏差

4、有时缺乏灵活性:过于强调标准,容易妨碍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流动。

四、职位分类活动

职位分类工作的展开步骤:

1、职位调查:

(1)什么是职位调查:

是以一个职位的工作内容为对象,通过调查收集有关资料,掌握实际情况,为正确地进行职位分类提供依据。

它属于职位分类首先进行的准备工作。

需要开展的工作:

制定职位调查方案;确定调查方法;职位调查表的编制与填写;收集相关资料。

职位调查的真实程度及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职位分类的质量。

(2)职位调查方案的设计

职位调查方案是对职位调查工作的总体规划。

调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单位;调查项目;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调查的时间、地点方法。

(3)职位调查的方法:面试、实地观察、书面调查。

(4)职位调查表的编制与填写

进行职位调查时,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表是极为重要的。同时,调查表的填写对于调查结果也有重要意义。

在组织被调查者填写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

A按时间顺序,将本职位的全部工作一一列出。

B在此基础上,对每一事项详细加以说明。

C尽量部门使用含混笼统的词句。

D支出完成各项工作事项所需要的时间,或完成各项事项占总工作时间的百分比。

E支出工作责任的大小

F指出最困难、最重要的工作,并说明原因。

G指出是否有监督、指挥、领导的责任。

H指出本职位与其他职位的关系(工作关系、人际关系、文件资料供需关系。)

要完成工作分析通常要收集以下几类信息

A工作活动

B工作中人的行为

C所采用的机器、工具、设备和辅助工作用具

D与工作相关的有形和无形的内容

E工作业绩

F工作环境

G工作对个人的要求。

2、职位分析

(1)职位分析的概念:职位分析也称工作分析。指在职位调查的基础上,对企业各个职位的实在目的、性质、任务、权利和隶属关系、工作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为承担该任务所需要的资格条件等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职位规范。(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等人事文件的过程。

简单说,职位分析就是确定某一工作的任务和性质是什么,以及那些类型的人(从技能和经验的角度来说)

适合被雇佣来从事这一工作。

职位分析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工作:

工作描述——职位说明书

任职资格的要求——职位规范

(2)职位分析的具体内容

1、职位名称分析

2、职位任务分析

3、职位职责分析

4、职位关系分析

5、职位劳动强度和劳动环境的分析

6、职位对员工的知识、能力、经验、体力、心理素质等必备条件的

分析

注意:意识1-5项的分析构成职位描述(职位说明书)的主要内容;第六项则侧重于职位对员工必备资格条

件(职位规范)的分析。

职位规范:(主要对人)——也称“岗位规范”或“工作规范”。是一份对从事某职位的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资格条件做出规定的文件。

职位规范主要内容:

(1)职位的名称、编号(2)本职位主要的工作范围和职责(3)本职位的工作目标和责任、权限(4)本职位与其他

职位的关系(5)本职位人员所应具备的资格条件(6)本职位的考核目标和标准(7)其他应补充规定的事项。

职位说明书(主要对事)——又称“工作说明书”,是对某类职位的工作性质、任务、责任、权限、工作方法、工作应用实例、工作环境和条件,以及本职位人员资格条件所作的书面记录。

(3)职位分析的作用:是预测人力资源需要、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

通过职位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实际上成为具有内在联系的几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

3、职位评价

(1)什么是职位评价:

职位评价:是以企业工作职位为对象,综合运用多种科学理论和方法,按一定的客观标准,对职位的劳动环境、劳动强度、劳动责任、所需资格条件等进行测定、比较、归类和分级。

职位评价的意义:通过把工作性职责一致,在工作上所要求的资格条件相当的职位归为统一等级,从而能保证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进行招聘、考核、晋升、奖惩等项管理时,采用同一尺度和标准,并且有助于实现同工同酬。

(2)职位评价特点

A职位评价的中心是“事”不是“人”

B职位评价是对企业各类职位的相对价值进行衡量的过程

C职位评价是对性质相同的职位进行的评判,然后根据评定结果划分出不同的等级。

D职位评价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3)职位评价的方法:排列法、分类法、评分法、因素比较法

排列法:也称序列法,是一种最为简单的评价方法,他是从整体价值上对各个职位进行相互比较,最后将职位划分为若干等级的方法。

步骤:

由熟悉评价职位的人员组成评价小组

了解被评价职位的有关情况,收集资料

按评价标准对个职位做出评价并进行排序

汇总评价结果

优点:

1、较为简单,能很快得出评价结果

2、将职位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可以减少具体细节的错误和争论。

缺点:

容易受评价人员的主观影响,因此准确性较差。

适用:生成单一,工作职位数量较少的中小企业。

分类法:也称“等级操作法”,是排列法的进一步改进。它是根据事先确定的类别等级,参考职位的内容进行分等。

步骤:

组成评价小组,收集有关资料

按照各类职位的作用和特征将企业的全部职位分成几个大系统,再将每个大系统按其内容的结构、特点划分为若干子系统。

将各系统中的职位划分为若干层次。

规定各档次职位的工作内容、责任、权限。

明确各系统、各档次职位资格要求

评价不同系统不同职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关系。

优点:较为简单,费用少

缺点:由于主观判断职位的等级,所以准确度较差。

适用:多种职位的评价

评分法:也称“点数法”。是大多数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此方法首先是选定职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一定点数(分值)表示每一因素,然后按预先规定的衡量标准,对现有职位的各个因素逐一评比、估价、求得点数、经过加权求和,最后得到各个职位的总点数。

优点:做出了相应的量化,准确性较高

缺点:工作量大,较为费时费力,在选定评价要素及确定比重时难以避免主观性的影响。

适用:生产过程复杂,职位类别和数目多的大中型企业。

因素比较法:是先确定职位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将工资额合理分解,使各影响因素与之相匹配,最后再根据工资额的多少决定职位的高低。

优点:简便易行,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缺点:应用起来比较复杂,且各影响因素的相对价值在总价值中所占有的百分比完全靠评定人员的直接判断。因此,必然影响评定的精确度。在选择具代表性的职位时也难以避免主观性的影响。

步骤:

从全部职位中选出主要职位,其劳动报酬应为大多数人所认可

选定各职位共有的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基础,如工作环境、技能、智力条件等

将每一个主要职位的每个影响因素分别加以比较,按程度的高低进行排列

对每一职位的工资额按上述因素进行分解,找出对应的工资额。

将企业中尚未评定的职位与现有以评定完的重要职位对比。某职位的某要素与哪一主要职位的某要素相近就按相近的职位工资分配计算工资。

(4)职位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职位评价的标准化:包括以下几个“统一”:

统一评价指标、标准、技术与方法、实施方法、数据处理方法

2)职位评价要素和指标的确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少而精的原则;界限清楚、便于测量的原则;综合性原则;可比性原则。

3)职位评价中计量方法的选择: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

4、职位分类归级,

(1)职位的横向分类

——是根据各种职位的不同性质,将职位由粗到细,由一般到具体地进行划分。

具体划分如下:

1) 首先将全部职位划分为若干大类,即将性质大致相同的职位归为一个“职门”。

2) 进一步按每一大类中各种职位的性质和特征,划分为若干种类,通常成为“职组”。

3) 根据每一种类(职组)中反映职位性质的显著特征,将职位分为若干小类,通常称为“职系”。职系是若干性质相同但

其他方面又存在一定差别的职位群。

职系、职组、职门三者间关系(以行政工作为例)

职系:人事行政社会行政财税行政保险行政

职组:普通行政专业行政

职门:行政职门

(2)职位的纵向分类

——是在横向分类的基础上,分别对职系内每一个职位,按其工作难易度、责任大小,以及上岗人员所需

具体资格条件等因素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各个职系内的所有职位划分为若干职级,并使每一职位

归入适当的职级。

职级:指同一职系中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十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如:中学,一级语文老师和一级英语老师属于同一职级,都属于中学教师职系。

(3)统一职等

——是在各个职系分别归级的基础上,将不同职系进行评比、衡量,凡是各种要素相似的职级,都归为统

一的职等。统一职等可便于不同职系的职级间进行比较。

职等:指不同职系之间,职责的繁简、难易、轻重及任职条件要求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集合。如大学讲师与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及工厂的工程师属于统一职等,属于不同职系。

一、工作设计

(1)工作设计的概念

——也称“职务设计”。是根据组织需要并兼顾个人需要,规定某职务的任务、责任、权利、以及在组织中与其他职务关系的过程。

注意:

通常对新建企业需要进行设计

对原有的企业也要进行工作设计。

(2)工作设计的要求

全部职位的总和应能覆盖企业的总任务。

全部职位构成的责任体系应能保证组织总目标的实现。

工作设计应有助于发挥企业每一位员工的个人能力和提高组织效率。

工作设计应考虑到现实的可能性。

二、工作设计的方法

(1)工作专业化:当员工的素质和能力难以适应复杂而综合的工作时,应该通过提高专业化程度是工作简单化。

优点:

提高员工的操作效率;节省培训费用,便于岗位转换;便于对生产数量和质量进行控制。

缺点:由于过于专业化,使员工对工作产生单调乏味、厌倦的心理,满意度降低。

(3)工作扩大化:指扩大工作范围,从而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工作种类。这是一种工作范围的水平扩展,也称为“横向扩

大”。

核心:将分工很细的作业单元合并,由一个人负责一道工序改为负责几道工序,从而增加员工工作中的变化因素,减少单调和乏味的感觉,提高工作满意度。

(4)工作丰富化:是通过增加工作责任、工作自主权及自我控制,以满足员工心理上的需要,达到激励的目的。

这是对员工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的改变,是对工作的垂直变化。

核心思想:通过赋予员工更多的责任,使其在完成工作的过程总有一种成就感、认同感和责任感。

(5)工作轮换:这种方法并不改变工作设计本身,而只是使员工定期从一个职位转换到另一个职位。

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员工在企业中的适应性,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加员工的满意感。

二级人力资源真题及答案

2014年11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真题 卷册一:理论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基础知识,26-31,6个】 26.两种劳动参与假说的前提观点是相同的,即()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性。(基础P7) A.男性成年人 B.老年人 C.女性成年人 D.青年人 27.以下关于社会保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基础P31~32) 社会保险不具有强制性A.社会保险当事人不能自行选择保险项目B. 社会保险当事人不能自行选择是否参加保险C. 对劳动者而言,物质帮助权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 D. ) (基础P39 28.劳动保障法不包括()。 A.促进就业法 B.社会保险法 C.工作时间法 D.劳动福利法(基础P87)投入期企业不适宜采取的营销策略是()。29. A.快速掠取策略缓慢渗透策略 B. 快速渗透策略 C.树立产品形象 D.(基础P125) 年代末,()提出了第一个综合的权变模型。30.20世纪50 赫塞A. 布兰查德B. C.费德勒 D.明茨伯格 31.在正常情况下,组织开发的重点是组织的()。P176 (基础)协作能力A.创新能力B. 竞争能力C. 发展能力D. )32.()不属于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的研究内容。P2(管理行为规范A. B.组织的权、责结构 C.组织信息控制 D.部门划分的形式和结构)P8 (模拟分权组织结构模式的主要缺点,不包括()。33. A.企业内部的价格体系不容易完全理顺 B.企业内部信息沟通较差,组织内纵向协调难度大(横向协调难度大) C.各专业分公司生产经营计划的目标和任务难以确定 D.各单位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显得比较困难而复杂 34.()是以成果为中心设计的部门结构模式。(P21) A.直线职能制:以工作和任务为中信的部门组合方式 B.网络型组织:以关系为中心 C.多维立体组织:以关系为中心 D.事业部制 35.在进行组织结构调查时,需要调查的资料不包含()。(P25~26) A.管理业务流程图 B.组织战略图 C.工作岗位说明书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课后练习题第二章

第二章招聘及配置 一、简述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类型和主要原则 参考答案: 【员工素质测评基本原理】 1、个体差异原理比如姐姐爱唱歌妹妹爱跳舞 2、工作差异原理比如会计和营销岗位的差别 3、人岗匹配原理人岗匹配包括:工作要求及员工素质相匹配;工作报酬及员工贡献相匹配;员工及员工之间相匹配;岗位及岗位之间相匹配. 【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 1、选拔性测评,特点有: (1)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 (2)测评标准刚性强 (3)测评过程强调客观性 (4)测评指标具有灵活性 2、开发性测评:(为了培训的测评) 3、诊断性测评(出问题时的测评):是了解现状或查找根源为目的的测评,结果不公开;有较强的系统性 4、考核性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是指以鉴定或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备以及具备程度为目的的测评,它经常穿插在选拔测评中。 (1)概括性。 (2)结果要求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 1、客观测评及主观测评相结合 2、定性测评及定量测评相结合 3、静态测评及动态测评相结合 4、素质测评及绩效测评相结合 5、分项测评及综合测评相结合 二、简述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和测评标准体系 参考答案: 【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 1、一次量化及二次量化

(1)一次量化:对象的直接定量刻化;有明显的数量关系;直接提示了特征;一次量化又叫实质量化 (2)二次量化:先定性描述再间接定量;没有明显的数量关系;但具有质量或程度差异;称之为形式量化 2、类别量化及模糊量化 (1)类别量化:先划分到几个类别中,特点:每个对象只属于一个类别,每个对象不能同时属于两个以上的类别,只是一种符号性无大小之分(管理用1,技术用2表示) (2)模糊量化:先归类,给对象隶属程度赋值;分类界限无法明确,或测评者认识模糊和无法把握(民主用1,专制用2表示) 4、当量量化:所谓当量量化,就是先选择一中介变量,把诸种不同类别或并不同质的素质测评对象进行统一性的转化. 【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 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要素有标准、标度和标记三要素组成。 1、标准:所谓标准,就是指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 2、标度:所谓标度,即对标准的外在形式划分,常常表现为对素质行为特征或表现的范围、强度和频率的规定. (1)量词式标度。例如“多”“较多”“一般”“较少”“少”等。 (2)等级式标度。例如“优”“良”“中”“差";“甲"“乙”“丙"“丁";“A”“B”“C"“D”以及“1"“2”“3”“4”等. (3)数量式标度。 (4)定义式标度。 (5)综合式标度. 3.标记:标记没有独立意义。 4、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测评标准体系设计为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两个方面。横向结构是指将需要测评的员工素质的要素进行分解,并列出相应的项目;纵向结构是指将每一项素质用规范化的行为牲或表征进行描述及规定,并按层次细分。(1)测评标准体系的横向结构:可以概括为结构性要素、行为性要素和工作绩效要素三个方面。 (2)测评标准体系的纵向结构: 5、测评标准体系的类型 (1)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 (2)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

第二章 人力资源规划与工作计划

第二章 人力资源规划与工作计划 第一节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确保企业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在需要的岗位、需要的时间及时获得各种所需的人,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实现企业目标。 二、目标分解 1.人力资源规划要保证企业总体人员需求,建立强有力的人才储备,确保企业业务和管理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协调企业和个人的利益。 2.在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各分支机构、部门的编制合理准确地预测出企业人力供需状况的具体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工作部署。 第二节工作事项描述 一、预测人力资源供应及需求数据,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 二、整合、分析、统计和评估现有人力资源,并提交相关人力资源分析报表。 三、根据组织整体发展战备编制《人力资源规划书》。 四、制定《人力资源部年度工作计划》及《人力资源部月度工作计划与预算》。 第三节工作事项细化执行 一、起草人力资源规划书 人力资源规划一般在年初根据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和业务发展情况制定,同时要考虑到人员流动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一)什么是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使企业在定时期稳定地拥有一定素质和必要数量的人力,以实现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该组织的目标而制定的一套措施,从而求得人员需求量和人员拥有量之间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匹配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1.适应企业环境的变化,从企业的目标与任务出发,要求人力资源的质量、数量和结构动态适应其特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条件的要求; 2.组织目标实现与个人利益满足的一致性; 3.保证人力资源与未来组织发展各阶段的动态协调。 (二)人力资源规划要实现的目标 1.得到并保持一定数量具备特定技能、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人员,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 预测企业中潜在的人员过剩或人力不足的问题。2. 3.建设同支训练有素、运作灵活的劳动力队伍,增强企业适应未知环境的能力。 4.减少企业在关键技术环节对外部招聘的依赖性。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 1.需要多少员工?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二章重点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二章重点

人力二级第二章重点 第二章招聘与配置 1。什么是招聘? 招聘是指企业为了发展的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寻找、吸引那些有能力又有兴趣到本企业任职的人员,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 2。招聘环境分析包括哪几个方面? 招聘环境分析需要分析组织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两个方面。招聘环境分析决定了企业的招聘需求,招聘需求与招聘环境分析的关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3.组织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分析的内容是什么? 人员配置的目的是通过人与事的配合以及人与人的协调,充分开发利用员工,实现组织目标。人员配置分析涉及人与事的关系、人自身的状况等要素,一般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人与事总量配置分析。人与事总量配置涉及人与事的数量是否对应,即有多少事要用多少人去做。但这种数量关系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2)人与事结构配置分析。人与事的结构配置是指事总是多种多样的,应该根据不同性质、特点的事,选拔有相应专长的人去完成。 (3)人与事质量配置分析。人与事质量配置是指人与事之间的质量关系,即根据事的难易、繁简程度,及其对人员资格条件的要求,选拔具有相应能力水平的人去承担。人与事的质量配置不符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现有人员素质低于现任岗位的要求;二是现有人员素质高于现任岗位的要求。对于前者,可考虑采用职业培训或降职等方法来调节现有人员的使用情况;对于后者可考虑将其提升到更高的岗位担任工作。 (4)人与工作负荷是否合理状况分析。人与事的关系还体现在事的数量是否与人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使人能够保持身心健康。若工作负荷过重则应减轻其工作负担或新设一个岗位来分担原岗位的工作;若工作负荷量不够,则应考虑合并相应岗位或增加该岗位工作的内容。无论是工作负荷过重,还是工作负荷过轻,都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5)人员使用效果分析。人与事的配置分析最终还要看对在岗位上的员工的使用情况,这是动态衡量

人力资源管理 2

南京财经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网络课程人力资源管理 单元练习2第二章人力资源规划 ------------------------------------------------------------------------------------------------------------------------一、单项选择题 1.广义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 A )的统一。 A、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 B、战略规划与组织规划 C、人员计划与组织规划 D、费用计划与人员计划 2. 人力资源规划无助于( B )。 A、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 B、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开支 C、企业保持人员状况的稳定 D、企业降低人工成本的开支 3.因员工的行为过失导致组织要求员工离开组织,这一行为称为( D )。 A、调出 B、辞职 C、派遣 D、辞退 4.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中的专家判断法又称( C )。 A、回归分析法 B、经验预测法 C、德尔菲法 D、马尔可夫分析法 5.狭义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范围包括( D )。 A、薪酬规划 B、职业发展规划 C、员工培训规划 D、员工数量与结构规划 6.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是( B )。 A、企业业务战略 B、企业总体战略 C、企业职能战略 D、员工培训战略 7.狭义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内容是( D ) A、员工的需求预测 B、员工的供给预测 C、现有员工供给评价 D、以上三个方面的综合 8.以下的哪种方法不属于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方法( D )。 A、马尔可夫法 B、员工替代图 C、人力接续计划 D、劳动力市场预测 9.解决人力资源过剩的速度最快的方法是( C )。 A、提前退休 B、自然减少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章复习提纲

招聘与配置 第一节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 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1、个体差异原理;2、工作差异原理;3、人岗匹配原理:⑴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⑵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⑶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配;⑷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 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1、选拔性测评(以选拔优秀员工为目的);2、开发性测评(以开发员工素质为目的);3、诊断性测评(了解现状或查找根源为目的);4、考核性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以鉴定某种素质是否具备以及具备的程度为目的)。 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1、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2、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3、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4、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5、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 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P76:1、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2、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3、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4、当量量化。 素质测评标准体系:一、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要素:1、标准:1)从标准揭示的内涵看:⑴客观形式;⑵主观评价;⑶半客观半主观。2)从标准表示的形式看:⑴评语短句式;⑵设问提示式;⑶方向指示式;3)根据测评指标操作的方式划分:⑴测定式;⑵评定式。2、标度:⑴量词式标度;⑵等级式标度;⑶数量式标度;⑷定义式标度;⑸综合式标度。3、标记(没有独立意义) 二、测评体系的构成:1、测评标准体系的横向结构:1)结构性要素:

⑴身体素质;⑵心理素质。2)行为环境要素:⑴内部环境:个人自身所具备的素质;⑵外部环境:包括工作性质和组织背景。3)工作绩效要素:是一个人素质与能力的综合表现:包括一个人的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成果、群众威信、人才培养等要素。2、测评标准体系的纵向结构:⑴测评内容;⑵测评目标;⑶测评指标。 三、测评标准体系的类型:1、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2、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 品德测评法:一、品德测评法;二、问卷法;三、投射技术:起源于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治疗法,特点:1、测评目的隐蔽性;2、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3、反应的自由性。 知识测评:一、由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提出,把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1、知识;2、理解3、应用4、分析5、综合;6、评价。 二、我国提出:1、记忆;2、理解;3、应用。 能力测评:1、一般能力测评;2、特殊能力测评;3、创造力测评;4、学习能力测评。 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一、准备阶段:1、收集必要的资料; 2、组织强有力的测评小组:⑴坚持原则,公正不偏;⑵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⑶有一定的测评工作经验;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⑸有事业心,不怕得罪人;⑹作风正派,办事公道;⑺了解被测评对象的情况。 3、测评方案的制定:⑴确定被测评对象范围和测评目的;⑵设计和审查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指标与参照标准;⑶编制或修订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参照标准;⑷选择合理的测评方法。二、实施阶段:

第二章 人力资源规划答案

第二章计划 一、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规划 是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科学预测组织在未来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策略,确保组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求,使组织和个人获得长远利益。 2、德尔菲法 是获得专家对影响组织发展的某一问题的一致意见的程序化方法。 一、选择题 1. A 2B 3. C 4. B 5.A 6 B 7 D 二、判断题 1.错误。劳动力构成的重大转变要求管理人员更多地关注人力资源计划,因为这些变化不仅影响员工的招募,而且影响员工选拔、训练、薪酬、激励的方法。 2.错误。在平衡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过程中,不可能是单一的供不应求或者供大于求,企业人力资源还常常出现结构失衡。 3.错误。人力资源计划过程的三个步骤:评价现有的人力资源;预估将来需要的人力资源;制定满足未来人力资源需要的行动方案。 4.正确5.正确。6.正确。 7.错误。人力资源计划的主要内容即预测组织未来人力资源的供需状况,以及考虑这两者之间的匹配 8. 错,不是当前是长久 三、简答题 1. 简述对组织外部人力资源供给进行预测的时候,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对组织外部人力资源供应进行预测的时候,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有:(1)影响组织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全国乃至全球性因素,(2)影响组织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地区性因素;(3)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劳动力市场发育状况;(5)人口发展趋势;(6)科学技术的发展;(7)劳动力就业意识和择业心理;(8)外部人力资源供给渠道;(9)工会。 2. 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大于供给时有哪些平衡方法?各种方法分别有什么利弊?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二套)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二套)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进括号里,共20分,每题2分) 1、下面属于劳动力人口的是()。 A.尚未达到劳动年龄,已经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B.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学习的人口 C.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 D.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军队服役的人口 2、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是指()。 A.劳动力资源 B.人力资本 C.人口资源 D.人才资源 3、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人际关系的观点属于()。 A.复杂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我实现人假设 D.经济人假设 4、由某一领域的专家或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进行预测的方法,叫做().。 A.德尔菲法 B.经验预测法 C.趋势预测法 D.回归预测法 5、在招聘过程中尽可能以低成本招聘到高素质的员工体现了招聘的()。 A.合法性原则 B.公开原则 C.公平竞争原则 D.效率优先原则 6、用人单位运用招聘的形式确定任用对象,并与之订立劳动合同的员工使用方式属于()。 A.委任制 B.选任制 C.聘任制 D.考任制 7、将每一位员工按照所有评价要素与其他所有员工逐一配对比较,然后把逐队比较被评为优的次数相加,用得到的总数确定等级名次的绩效考评方法是()。 A.排序法 B.配对比较法 C.尺度考核法 D.强制分布法 8、按照国际上的通行规定,最低工资标准相当于月平均工资的()。 A.20%-30% B.30%-40% C.40%-50% D.40%-60% 9、下列属于培训方法中的互动法的是()。 A.视听教学法 B.冒险性学习 C.情景模拟 D.远程学习法 10、企业人际关系属于企业文化的()。 A.物质文化层 B.精神文化层 C.行动文化层 D.制度文化层 二、名词解释题(共15分,每题3分) 1、人力资源的质量

人力资源管理练习题(2)

人力资源管理网考复习题 第二章人力资源规划 一、单选题 1.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首先要依赖于()。 A. 组织目标 B. 工作分析 C. 业绩考评 D. 职业规划 答案:A 解析: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必须依据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发生变化时,人力资源规划也随之发生变化。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故选A。P28 2.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实质就是在()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供求平衡。 A.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 B.人力资源供求预测 C.企业战略目标 D.工作分析 答案:B 解析: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实质就是在人力资源供求预测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供求平衡。例如,内部人员的调动补缺、晋升或降职政策,外部招聘和培训政策,以及奖惩政策都要切实可行,否则就无法保证人力资源规划的实现。故选B。P28 3.制定()的目的,是保持后备人才的数量,有计划地提升有能力的人员提高绩效和改善人力资源结构。 A.人员补充计划 B.人员使用计划 C.人员晋升计划 D.教育培训计划 答案:C 解析:制定晋升计划的目的,是保持后备人才的数量,有计划地提升有能力的人员提高绩效和改善人力资源结构。该计划要制定选拔的标准、资格、使用期、提升比例以及对未被提升的资深人员的安置等政策。制定人员补充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填补企业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的空缺职位或新职位。制定人员使用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制定各部门的编制,优化人力资源的结构以及改善工作绩效等。制定培训计划的目的,是不断改善现有员工的素质和绩效,转变工作态度和作风,为企业中、长期所需弥补的职位空缺事先准备人员。P31 4.制定()的目的,是减少非期望的离职率,减少投诉率和员工的不满程度。 A.评价激励计划 B.员工薪酬计划 C.退休解聘计划 D.劳动关系计划

人力资源管理在线作业第二章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5分单选题 1.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上,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代表是()。 ? A 美国和日本 ? B 美国和英国 ? C 德国和日本 ? D 美国、德国和日本 单选题 2.从()以后,日本模式的竞争力逐步显露出来,在钢铁、造船、汽 车、家用电器、光学仪器等很多领域对美国产品形成了强大的冲击。 ? A 20世纪60年代 ? B 20世纪50年代 ? C 20世纪79年代 ? D 20世纪80年代 单选题 3.美国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的依赖性很强。 ? A 政府

? B 行业协会 ? C 工会 ? D 市场 单选题 4.美国企业在生产环节上的管理上都使产品保持一定的库存。其主要原 因是()。 ? A 资金雄厚 ? B 减少工人“套牢”企业的威胁 ? C 销售的需要 ? D 生产跟不上 单选题 5.经理资本主义的典型代表是指()。 ? A 美国企业中经理的绝对权力和高收入 ? B 日本企业中经理权力的不断扩大 ? C 德国企业中经理权力的不断扩大 ? D 英国企业中经理权力的不断扩大

多选题 6.日本企业人事制度的三大支柱是()。 ? A 终身就业 ? B 弹性工资 ? C 工会制度 ? D 年序工资制度 ? E 内部提拔为主 多选题 7.在美国企业中形成刚性工资的原因是()。 ? A 管理者和工人之间存在企业经营情况信息的不对称 ? B 美国工人工资的增加,都是通过斗争辛苦得来的 ? C 美国的劳动力市场发达,工人的流动性比较大 ? D 美国企业中管理者和工人之间比较信任 ? E 美国工人不喜欢弹性工资 多选题 8.新国际竞争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趋势是: ? A 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培养职工的责任心和自觉性 ? B 吸收工人参与管理 ? C 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成为各国的首选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课后练习题第二章

第二章招聘与配置 一、简述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类型和主要原则 参考答案: 【员工素质测评基本原理】 1、个体差异原理比如姐姐爱唱歌妹妹爱跳舞 2、工作差异原理比如会计和营销岗位的差别 3、人岗匹配原理人岗匹配包括: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配;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 【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 1、选拔性测评,特点有: (1)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 (2)测评标准刚性强 (3)测评过程强调客观性 (4)测评指标具有灵活性 2、开发性测评:(为了培训的测评) 3、诊断性测评(出问题时的测评):是了解现状或查找根源为目的的测评,结果不公开;有较强的系统性 4、考核性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是指以鉴定或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备以及具备程度为目的的测评,它经常穿插在选拔测评中。 (1)概括性。 (2)结果要求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 1、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 2、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3、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 4、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 5、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 二、简述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和测评标准体系 参考答案: 【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 1、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

(1)一次量化:对象的直接定量刻化;有明显的数量关系;直接提示了特征;一次量化又叫实质量化 (2)二次量化:先定性描述再间接定量;没有明显的数量关系;但具有质量或程度差异;称之为形式量化 2、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 (1)类别量化:先划分到几个类别中,特点:每个对象只属于一个类别,每个对象不能同时属于两个以上的类别,只是一种符号性无大小之分(管理用1,技术用2表示) (2)模糊量化:先归类,给对象隶属程度赋值;分类界限无法明确,或测评者认识模糊和无法把握(民主用1,专制用2表示) 4、当量量化:所谓当量量化,就是先选择一中介变量,把诸种不同类别或并不同质的素质测评对象进行统一性的转化。 【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 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要素有标准、标度和标记三要素组成。 1、标准:所谓标准,就是指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 2、标度:所谓标度,即对标准的外在形式划分,常常表现为对素质行为特征或表现的范围、强度和频率的规定。 (1)量词式标度。例如“多”“较多”“一般”“较少”“少”等。 (2)等级式标度。例如“优”“良”“中”“差”;“甲”“乙”“丙”“丁”;“A”“B”“C”“D”以及“1”“2”“3”“4”等。 (3)数量式标度。 (4)定义式标度。 (5)综合式标度。 3.标记:标记没有独立意义。 4、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测评标准体系设计为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两个方面。横向结构是指将需要测评的员工素质的要素进行分解,并列出相应的项目;纵向结构是指将每一项素质用规范化的行为牲或表征进行描述与规定,并按层次细分。(1)测评标准体系的横向结构:可以概括为结构性要素、行为性要素和工作绩效要素三个方面。 (2)测评标准体系的纵向结构: 5、测评标准体系的类型 (1)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 (2)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

2 人力资源第二章

一、职位及其特点 1、职位:只企业赋予每个员工的职务与责任。职位是员工职务与责任的统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单位。 2、职务的特点 以“事”为中心设置职位,而非因人而设。 职位的数量是有限的 职位不能随人走,同一职位可以在不同时间由不同的员工担任。 职位的变化的 二、职位分类及分类原则 1、职位分类:是以企业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按照工作性质、任务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的大小,承担本项工作的 所需资格条件等,将企业中所有的职位加以分析、比较,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的职位进行分类,并将每个职位都归入适当的档次,以次作为发放劳动报酬和任期、考核晋升、调配、奖惩员工的依据。 职位分类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职位分类的原则 企业职位分类时,应遵循的总原则是“因事设职”: 具体原则包括: 系统原则:是最为基本的原则。即在进行职位分类时要从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来确定所设职位的类型和数量。 最低数量原则:即设置职位时要根据具体任务合理设置,以保证企业的高效益和高效率。 整合分原则:即在进行职位分类时,要考虑在企业总目标的指导下进行分工,而各个职位之间有要协调一致,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能级原则:即在进行职位分类时,各个职位要按照其在企业中的工作性质、任务大小、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以及所需要资格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对应不同的等级。 三、职位分类的作用 它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它有助于招聘、选拔、考核及培训工作。 它有助于实现劳动报酬的公平合理。 它为企业准确地编制劳动计划、核算成本提供了前提。 需要注意: 职位分类有诸多优点和功能,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适用范围有限,适用于专业性较强的职位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一、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2.根据所选择的组织结构模式,把企业划分为不同、相对独立的部门;3.为各个不阿米娜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4.把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一、部门结构模式的设计:1.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结构);2.以成果为中心(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3.以关系为中心(跨国公司)?? 二、组织发展战略包括:1.增大数量;2.扩大地区;3.纵向整合;4.多种经营?? 三、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1.组织诊断;2.实施变革;3.组织评价?P11?? 四、反映组织结构的主要资料:1.工作岗位说明书;2.组织体系图;3.管理业务流程图?? 五、组织结构诊断的程序:1.组织结构调查;2.组织结构分析;3.组织决策分析;4.组织关系分析?? 六、组织决策分析(纵向决策)要考虑的因素:1.决策影响的时间;2.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3.决策者所具备的才能;4.决策的性质?? 七、组织关系分析包括:1.分析某个单位应对哪些单位和个人发生联系;2.要求被人给予何种配合和服务;3.它应对别的单位提供什么协作和服务?? 八、企业组织变革的征兆:1.企业经营业绩下滑;2.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暴露;3.员工士气低落?? 九、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1.改良式变革,如局部改变某科室的职能、新增一个职位等; 2.爆破式变革,如企业合并、从职能制度构变为事业部制结构; 3.计划式变革,如企业组织结构的整合。?? 十、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表现:1.生产经营情况恶化;2.工作效率低下;3.要求调职和离职的人数增加;4.发生争吵和敌对行为;5.提出各种似是而非的反对变革的理由。?? 十一、保证变革顺利进行的措施:1.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2.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3.大胆启用年富力强人才。?? 十二、企业组织结构内部的不协调体现在:1.各部门经常出现冲突;2.存在过多委员会;3.高层管理部门屡屡充当下属部门相互冲突时的裁判和调解者;4.组织结构本身失去了相互协调的机能。? 十三、广义人力资源规划是泛指各类型人力资源规划;狭义的是指企业人员规划。?? 十四、狭义人力资源规划包括:1.人员配备计划;2.人员补充计划;3.人员晋升计划。? 十五、广义人力资源规划:1.人员培训开发计划;2.员工薪酬激励计划;3.员工职业生涯规划;4.劳动组织计划;5.员工援助计划;6.劳动卫生与安全生产计划。?? 十六、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环境(4+4):外部环境-1.经济环境(经济形势、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2.人口环境、3.科技环境、4.文化法律。?内部环境-企业行业特征、2.企业发展战略、3.企业文化、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十七、影响人力资源活动的法律因素:政府有关的劳动就业制度、工时制度、最低工资标准、职业卫生、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户籍制度、住房制度、社保制度。?? 十八、制定企业人员规划的基本原则:1.确保人力资源需求(核心问题);2.与内外环境相适应;3.与战略目标相适应;4.保持适度流动性。?? 十九、企业各类人员计划的编制(注意两两关系):1.人员配置计划;2.人员需求计划,必须参考人员配置计划;3.人员供给计划,是人员需求计划的对策性计划,包括人员招聘计划、人员晋升计划、人员内部调动计划;4.人员培训计划,作为人员供给计划的附属计划存在;

(完整版)人力资源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对照西方工业化国家现代管理演进的过程,你认为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是否也会遵循同一规律?为什么? (1)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不会再把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现代管理演进的过程再走一遍,一方面由我国的具体的国情的决定的,我国的企业管理演进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由当今经济的发展的阶段决定的。正如我国的社会发展阶段不会经过如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一样一个道理。 (2)西方国家现代管理的演进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结合中国的国情,加以应用。 (3)管理的发展规律是有共性的,同样适用用于中国的企业,中国企业应当抓住管理的发展规律,发现和发展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理论和模式。 2.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症结在哪里?出路在何方?学完本章,对你有什么启迪? (1)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症结不在于具体的部门设置,不在于具体的管理体制,不在于具体的管理方法,不在于对于管理理念的理解,不在于员工的能力,这些我们都可以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解决。 问题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观念问题,二是执行问题。这两个方面是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症结。观念问题并不是代表你知道这个观念,而是这个观念能否成为你的习惯,成为中国企业的习惯。执行的问题并不是代表你不具备这个能力,相反你恰恰具备这种能力,但是你没有去执行。中国的很多企业配备了相应的适合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但是在执行上出了问题。 (2)关于路在何方,主要是解决观念和执行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要齐头并进,在观念的指导下推进执行,在执行的磨练下培养观念。执行的关键在于要注意细节,观念的关键不在于灌输而在于引导。 第二章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1.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有什么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二章招聘与配置剖析

第一节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 (知识基础) 一、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 1、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 (1)个体差异原理:人的素质有有差异的,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为意志所转移的。造成差异的因素有先天的因素、后天的因素和社会因素。不同的人做相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效果和效率。 (2)工作差异原理:不同的职位具有差异性,工作任务的差异,也就是工作内容的差异销售工作要求执行者能说会道,秘书工作要求执行者细致周到(练习题) (3)人岗匹配原理 2、人岗匹配包括的内容有:选(练习题) (1)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2)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 (3)各类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配(4)各类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 二、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 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选(练习题) (1)选拔性测评:以选拔优秀员工为目的的测评,主要特点有: ①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②测评标准刚性强③测评过程强调客观性 ④测评指标具有灵活性⑤结果体现为分数或等级 (2)开发性测评:是以开发员工素质为目的的测评,以摸清情况,了解测评对象的优势和不足为目的的员工素质测评类型。(练习题)特点有: ①勘探性②配合性③促进性 (3)诊断性测评:以了解现状或查找根源为目的的测评,(练习题)主要特点有: ①测评内容或十分精细,或全面广泛②结果不公开③有较强的系统性 (4)考核性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以鉴定或验证某种素质为目的,主要特点:(练习题) ①概括性②结果要求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三、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 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练习题) (1)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2)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3)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4)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5)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 四、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 1、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要素:选 (1)标准:是指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 (2)标度:对标准的外在形式划分,如某一测试问卷中一道“你对Java语言的掌握程度如何?”选项为“A精通;B善于;C尚可”在这里,“精通”、“善于”“尚可”就是指标度。(练习题) (3)标记:对应于不同标度的符号表示 2、标准从它揭示的内涵来看包括:选 (1)客观指标:如打字的数量、时间、来回取活的次数、耗氧量等 (2)主观指标:如工作难度、重要性、喜欢程度等; (3)半客观半主观指标:能力测验分数、抽样调查的数据、试验中确定的工作平均时间等

第二套题及答案

需要进行假设检验的原因是()。 A. 由于存在抽样误差 B. 由于存在偏差 C. 由于估计方法不合理 D. 样本选择不科学 正确答案:A 在假设检验中,当我们做出拒绝原假设而接受备择假设的结论时,不能表示()。 A. 有充分的理由否定原假设 B. 原假设必定是错误的 C. 犯错误的概率不大于α D. 在H0为真的假设下发生了小概率事件 正确答案:B 在对一个正态总体均值进行检验时,如果总体方差已知则应该进行()。 A. Z检验 B. F检验 C. t检验 D. 卡方检验 正确答案:A 当依据样本比例估计总体比例时所使用的统计量为()。 A. z B. χ2 C. t D. F 正确答案:A 以下关于假设检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假设检验要求有严密的抽样设计 B. 假设检验可以推断总体参数有无质的不同 C. 假设检验的结果具有实际意义 D. 可信区间也可以回答假设检验的问题 正确答案:C 检验统计量实质上是()。 A. 点估计量 B. B.标准化后的点估计量 C. 总体参数 D. 样本均值 正确答案:B 用正态总体Z检验法对一个总体比例进行检验时,所用的样本应是一个()。

A. 配额抽样的小样本 B. 配额抽样的大样本 C. 随机抽样的小样本 D. 随机抽样的大样本 正确答案:D 若随机变量,从中随机抽取样本,则服从的分布为()。 A. 标准正态分布 B. 近似正态分布 C. t分布 D. F分布 正确答案:A 点估计的优良性准则包括一致性、()、有效性。 A. 准确性 B. 无偏性 C. 科学性 D. 真实性 正确答案:B 某保险公司为了研究投保人的年龄构成情况,得到了四个数据的分布,分别是:①所有投保人的年龄分布.②所有投保人的保额分布.③随机抽取的30人的年龄分布.④多次抽样得到的样本平均年龄的分布,则四个分布中属于抽样分布的是(D)。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正确答案:D 假设检验的原假设,当为真时,检验者可能犯何种错误? () A. 第I类错误 B. 第II类错误 C. 第I类与第II类错误皆有可能 D. 无法决定 正确答案:A 关于正态分布,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A. 平均数不为负数 B. 偏态系数为1 C. 为一个双峰分布 D. 峰度系數为3

人力资源二级第二章

第二章 本章小结本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1.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类型和主要原则。 基本原理:1、个体差异原理2、工作差异原理3、人岗匹配原理 类型:选拔性测评开放性诊断性考核性 主要原则: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 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 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 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 2.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和测评标准体系。 一次量化(实质量化),二次量化(形式量化) 类别量化模糊量化顺序量化等距量化比例量化当量量化测评标测评标准:标准标度标记 标度:量词式等级式数量式定义式综合式 测评标准体系构成: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 横向包括:结构性要素行为环境要素工作绩效要素 纵向包括:测评内容、目标、指标、设计原则 测评设计目标:与测评目标同质原则、可测性原则、普遍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完备性原则、结构性原则 测评标准类型:校标参照性标准体系、常模参照性标准体系

3.品德测评、知识测评和能力测评的内容和方法。 品德:FRC品德测评法问卷法投射技术 知识测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 能力测评:一般能力测评特殊能力测评创造能力测评学习能力测评 4.素质测评的准备、实施、结果调整和综合分析的步骤和方法准备:1、收集必要的资料2、组织强有力的测评小组3、测评方案的制定 实施:1、测评前的动员2、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3、测评操作程序结果调整:1、引起误差的原因:测评的指标和参照标准不够明确 晕轮效应,近因误差,感情效应,参评人员训练不足 2、测评结果的分析方法:集中趋势分析离散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因素分析 3、测评数据处理:绘制素质测评曲线图和结构测评曲线图 综合分析:测评结果的描述:数字描述,文字描述 测评员工的分类标准:调查分类标准,数学分类标准 测评结果分析方法:曲线分析法,综合分析法,要素分析法 5.应聘笔试的概念、种类,笔试设计的程序,以及笔试试题的设计。概念:采用笔试测验的方方对应聘人员进行初次选拔的活动过程。笔试分为狭义和广义 种类:从试题的内容上看:技术性笔试和非技术性笔试

2020年初级经济职称《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试题(第二套)

2020年初级经济职称《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试题 (第二套) 一、单项选择题 1、“大七”人格维度中,()代表严谨、自制、沉稳。 A、人际关系 B、行事风格 C、处世态度 D、智慧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大七”人格理论的内容。行事风格因素含义:严谨、自制、沉稳。 2、关于能力、知识和技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知识是概括化的经验系统 B、技能是概括化的行为模式 C、能力是概括化的心理特征 D、能力可以不断提高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能力与知识和技能的区别。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定型,知识和技能却可以不断积累。 3、在流水线上工作的人,严格的规章制度迫使他必须表现出某种行为方式,无论有什么样的人格的员工都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行为。这体现了()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情境 D、文化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人格的影响因素。一个人工作时很严肃、很谨慎,而闲暇娱乐时却可以非常活泼、随意。在组织中情境性的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就很难通过一个人的人格对他的工作行为做预测。例如,在流水线上工作的人,严格的规章制度迫使他必须表现出某种行为方式,无论有什么样的人格的员工都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行为。 4、小赵最近正在减肥,恰好遇上部门同事聚餐,打破了他的减肥计划,这使他非常不开心。小赵开导自己:“跟同事交流感情,并在聚会中表现得放松、合群,比减肥重要多了。”根据认知失调理论,小赵采用的减轻认知失调的方法是()。 A、改变态度

B、增加认知 C、改变认知的重要性 D、减少选择感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态度改变的理论。改变认知的重要性:让一致性的认知变的重要,不一致性的认知变的不重要。 5、经过一段时期的作用,团体的规范、凝聚力增强,成员之间形成真正认同感,情谊日益浓厚的团队发展时期是()。 A、规范期 B、产出期 C、形成期 D、结束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团体发展阶段。团队发展的规范期:经过一段时期的相互作用,团体的规范开始形成,团体的凝聚力也增强,团体成员形成对团体的认同感,成员之间的情谊日益浓厚。 6、团体极化是指人们在团体中进行决策较个人决策()的现象。 A、积极性更高 B、积极性更高或更低 C、冒险性更高或更低 D、冒险性更高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团体极化。团体极化是指在团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 7、“因为通常人们不希望自己被团体拒绝,因而避免发表与多数人不一致的意见,这会导致团体决策的优势无法发挥”,体现了团体决策的()缺点。 A、耗费时间 B、团体压力难以克服 C、有时会产生少数人把持的现象 D、责任模糊 【正确答案】B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纲要(第2章)

第二章招聘与配置 第一节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 【知识要求】 3 ) 1 人的素质是不一样的,体现在完成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员工测评的基本假设认为:A人的素质是有差异的;B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自然、社会因素;C不同的人做相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效果和效率。 2 员工测评的另一个假设是,不同的职位具有差异性。体现在:首先是工作任务的差异,也就是A工作 内容的差异;还有就是B工作权责的差异。 不同的工作责任,对完成这些任务的人有着不同的要求。 3 以“人适其事、事宜其人”为原则。 通过工作分析对岗位进行测量分析;通过员工素质测评对人进行测量和分析。 人岗匹配包括:A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B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C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 配,D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 4种)Array 1 以选拔优秀员工为目的。 主要特点有:(5点) (1)强调测评的区分功能。 (2)测评标准刚性强,即测评标准应该精确。 (3)测评过程强调客观性,尽可能数量化和规范化。 (4)测评指标具有灵活性,甚至可以是一些表面看起来与测评标准无关的指标。 2 以开发员工素质为目的。主要是进行摸底,提出开发建议。 3 以了解现状或查找根源为目的。 主要特点有:

(1)内容可能很细(查找原因),也可能很宽(了解现状)。(2)结果不公开。 (3)有较强的系统性。 4 (又称鉴定性测评) 以了鉴定或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备以及具备程度为目的。经常穿插在选拔性测评中。 其主要特点有: (1)概括性。考核性测评是一种总结性的测评。其他类型 的测评则具有具体性。 (2)结果要求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1、 具体体现在:A测评目标体系制定、B手段方法选择、C评判与解释结果。 2、 定性测评,侧重于行为的性质;定量测评,采取量化的方法,侧重于行为的数量。 3、 (1)静态测评:不考虑素质前后的变化。 优点:便于横向比较。 缺点:忽视了原有基础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2)动态测评: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优点:A有利于了解被测评者素质的实际水平,B有利于激发被测评者的进取精神。 缺点:不便于相互比较。 (3)心理测验、问卷、考试,属于静态的;而评价中心、面试与观察评定,属于动态的 4、 素质(里)与绩效(表)互为表里,素质是取得绩效的条件保证,绩效是素质高低的事实证明。 因此,应该从素质测评中预测绩效,从绩效测评中验证素质。 5、 分项测评有助于提高测评的准确性,但整体特征可能被弱化。 所以,应将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 (一) 1、当“一”和“二”作序数词解释时, 一次量化是指对测评对象进行A直接定量刻画。一次量化的对象B具有明显的数量关系,量化后的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