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国的河流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8

2.2中国的河流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8
2.2中国的河流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8

掌握我国内外流区的划分和分布,掌握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并完成下表。

流经的六省市

京杭运河在南水北调中的作用。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主要分布在--

结冰期与最冷月月均温有关,所以,在学习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我们更好的

水文特征

积雪融化的多,相应河流的水量大,所以,新疆地区“天越旱越盼晴天”。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的多,内流河水量最大;夏季过后,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所以,内流

四、【一展身手、能力提升】

1.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其主要原因是()

A.受气温的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B.受季风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

C.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

D.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内流区受夏季气温高的影响

2、下列河流中位于非季风区,属于外流河的是()

A.塔里木河

B.额尔齐斯河

C.黑龙江

D.黄河

3、《水浒传》主题歌中“大河向东流啊…”这句话说明对河流的流向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我国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C.我国地形多种多样 D.我国国土辽阔

4.下面的“顺口溜”,你从中读取了哪些地理信息?

我国河流的一般特征:

河流主特征,众多水量丰;水能蕴藏大,世界第一称;

水文变化南北同,枯水期为春与冬。夏秋两季是汛期,天气多雨需防洪。

南水常流北水冻,北水浑浊南水清。西北河流多内陆,断流季节是春冬。

四、【再回首】

1、我的收获: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五、【下节备战】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长江、黄河的相关资料

(学习河流的一般思路、长江、黄河图片等)

2012湘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全册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 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 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 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 新课讲授: 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 总结: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彩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装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继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课后作业:建议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媒体运用: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彩陶装饰; 2 鱼纹具象、抽象变化;鸟纹具象、抽象变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辨识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方法与过程目标:能够联系时代与社会生活,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赏析青铜器。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够比较、归纳青铜器纹饰的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 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依据或引用历史资料介绍青铜器。青铜是红铜加锡或铅制作的合金,色相为青,故称青铜。早在夏初,华夏先民就开始制作青铜器,进入中国历史上长达16个世纪的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 新课讲授: 赏析:后母戊方鼎。用途猜想赏析:四羊方尊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收集资料方法讨论 简要介绍: 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2.尝试描述兽面纹、夔纹、龙纹、凤纹的造型特点。 3.云雷纹、蟠蝙纹作为底纹使器物形成怎样的效果? 莲鹤方壶:识别蟠躏纹: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曲。连续排列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赏析引导:壶身腹部至颈部逐渐收紧,在口部花瓣处展开,烘托立鹤;怪兽、飞龙攀缘向上,形成轻盈升腾的势态。后母戊方鼎与莲鹤方壶比较两件器物,归纳其不同特点和感受。 作业与课堂评价:作业及活动建议:尝试用几何形绘制或对折剪贴兽面纹图形。小组或个人为校园网站编辑介绍青铜器的网页。 总结·思考:你对青铜器有什么新的了解?青铜器的出现为社会进步带来了哪些变化? 为瓷器欣赏作课前准备,通过博物馆网站收集你喜爱的瓷器资料

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测试题 学校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成绩(等级)_______ 一、美术理论题: (一)、填空题: 1、古代书法理论常以(气韵生动)来评价用笔的艺术表现力。行书的代表作品是晋代(王羲之)的(《兰亭序》)。 2、中国画讲究(意境营造),尚(神韵意趣)。 3、中国画在形象塑造上主张神似,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象外之象”)(“得意忘象”)的艺术趣味。 4、早期的绘画线条主要用于(勾勒轮廓),后来逐渐与(色彩)配合起来表现物象。 5、中国画通过用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产生线条和块面来描绘对象。 6、中国画用墨与用色相结合时要形成(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墨色互补)的多样性。 7、中国画在画面上讲求经营位置,不是立足于固定的空间或时间,打破时空限制,依照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艺术表现)创作的需要,创造出心目中的时空境界。 8、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 9、中国画的分类按艺术表现手法可以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 10、中国画在观察认识上采取(以大见小),(小中见大)的方法。 11、画梅先画(枝干),要做到(立意为先),分清主次。 12、竹竿的特点是(中长两头短),只需(弯节不弯竿),节上左右生(旁枝)。 13、岁寒三友是(松)、(竹)、(梅)。 14、画树先画(树干),起笔要确定树的姿态,分(前后左右)出枝。 15、点叶讲究(聚散疏密)关系和(远近)变化。 16、树的组合要(大小有别),(互相顾盼),穿插自然,切忌(根顶俱齐),等距排列。 17、石分(三)面,表现体积。画山先定(外形轮廓),然后皴出(山体结构),再(点染)而成。 18、传统山水画论有“三远”之说,即:(平远)、(高远)、(深远)。 19、线条可以描绘空间与形体,可以勾勒(轮廓),捕捉(动态)。 20、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代表列宾的代表作品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1、在绘画中,形、色、质、(光影)、(构图)和(空间)等造型要素都是情感表现的法宝。 22、《一个教师的工作台》是(水彩画)。 23、静物画中(构图)十分重要,构图时要注意画面中物体的(主次)关系。 24、静物画中三角形构图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四方形构图给人一种(平和安定)的感觉。 25、招贴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文字)、(色彩)。 26、在招贴中创意手法有同构、(置换)、(正负形)、(渐变)等等。 27、公益招贴的制作手段有(手绘)、(电脑制作)、(拼贴)等。 28、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中的绘画是人类最早的绘画之一。

湘教版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学生的基本情况: 上学期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整式的乘法,相交线与平行线以及统计的一些简单知识,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至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但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得很不理想,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测试题及答案2

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复习题及答案 一、美术理论题:;(一)、填空题:;1、古代书法理论常以(气韵生动)来评价用笔的艺术;2、中国画讲究(意境营造),尚(神韵意趣);3、中国画在形象塑造上主张神似,在似与不似之间追;4、早期的绘画线条主要用于(勾勒轮廓),后来逐渐;5、中国画通过用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产生线 一、美术理论题: (一)、填空题: 1、古代书法理论常以(气韵生动)来评价用笔的艺术表现力。行书的代表作品是晋代(王羲之)的(《兰亭序》)。 2、中国画讲究(意境营造),尚(神韵意趣)。 3、中国画在形象塑造上主张神似,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象外之象”)(“得意忘象”)的艺术趣味。 4、早期的绘画线条主要用于(勾勒轮廓),后来逐渐与(色彩)配合起来表现物象。 5、中国画通过用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产生线条和块面来描绘对象。 6、中国画用墨与用色相结合时要形成(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墨色互补)的多样性。 7、中国画在画面上讲求经营位置,不是立足于固定的空间或时间,打破时空限制,依照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艺术表现)创作的需要,创造出心目中的时空境界。 8、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 9、中国画的分类按艺术表现手法可以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

三种形式。 10、中国画在观察认识上采取(以大见小),(小中见大)的方法。 11、画梅先画(枝干),要做到(立意为先),分清主次。 12、竹竿的特点是(中长两头短),只需(弯节不弯竿),节上左右生(旁枝)。 13、岁寒三友是(松)、(竹)、(梅)。 14、画树先画(树干),起笔要确定树的姿态,分(前后左右)出枝。 15、点叶讲究(聚散疏密)关系和(远近)变化。 16、树的组合要(大小有别),(互相顾盼),穿插自然,切忌(根顶俱齐) 等距排列。 17、石分(三)面,表现体积。画山先定(外形轮廓),然后皴出(山体结构),再(点染)而成。 18、传统山水画论有“三远”之说,即:(平远)、(高远)、(深远)。 19、线条可以描绘空间与形体,可以勾勒(轮廓),捕捉(动态)。 20、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代表列宾的代表作品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1、在绘画中,形、色、质、(光影)、(构图)和(空间)等造型要素都是情感表现的法宝。 22、《一个教师的工作台》是(水彩画)。 23、静物画中(构图)十分重要,构图时要注意画面中物体的(主次)关系。 24、静物画中三角形构图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四方形构图给人一种(平和安定)的感觉。 25、招贴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文字)、(色彩)。 26、在招贴中创意手法有同构、(置换)、(正负形)、(渐变)等等。 27、公益招贴的制作手段有(手绘)、(电脑制作)、(拼贴)等。 28、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中的绘画是人类最早的绘画之一。 29、北京(故宫)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30、山西(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早、最高、最大的纯木结构建筑。木塔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八年级(上)数学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任教八年级数学,共有学生67人。2010年上期学生总体来看,成绩较差。学生到八年级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表现为:基础好的同学学习兴趣大,进取心强,学习自觉主动;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学习兴趣不浓,上课爱走神,参与意识弱,不愿动脑筋,对自己缺乏信心;处于中等成绩的学生学习缺乏主动,需要不时鞭策、激励。八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有叛逆心理,自尊心强,初步展露自己个性的时期。 学生学习基础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有理数,这学期将学习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通称实数;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这学期将学习用字母表示变量,学习用来描述现实世界中一些量之间确定性依赖关系的数学模型――函数,着重学习描述均匀变化现象的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七年级下学期学习了平移和轴反射,这学期将学习旋转,并且运用平移、轴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讲课稿

八年级第二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较为系统的美术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审美能力和美术技能有了一定的进步。八年级这一届,本人任教已是第二年,对他们的美术学习我是了解的。例如大部分学生的造型能力还可以,对美术学习感兴趣,审美能力较强,设计完成作业自主独立性较强,创新意识也有大幅度提高。但很多方面还要加强和提高,美术整体欣赏能力有待提高;美术术语运用还有较大偏颇,教学中还要加强学习运用;绘画技能提高较慢,作业过程中要重点辅导;美术创造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要着重提高。这些,都要于这一期的美术教学中加强训练与辅导。 二、教材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八年级采用湘美版教材,八年二期的课程单元有:《文明之光》、《以行写神》、《画故事》、《视觉中的红顶屋》、《方才之间》、《变废为宝》、《我喜爱的书》、《美术作品概览》,共八个单元课目。 《文明之光》一课主要尝试“欣赏·评述”为主。 《以行写神》一课是以“欣赏·评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主要学习中国人物画表现技巧,并试图结合上期的花鸟画深化教学活动,将人物技巧与情感主题的艺术表现有机结合,让学生初步中国人物画作品的形式特点与艺术魅力。 《画故事》是造型、表现课主要进行插画和连环画的教学,学会

创作方法,并进行表现。 《视觉中的红顶屋》一课主要是通过将表现相似题材的现代绘画作品进行相关比较,从中寻找多种绘画表现手法,初步了解一些现代派绘画的面貌特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本课是以题材的个案——红屋顶来搭建认识、分析、综合的桥梁。了解、认识现代派绘画的发生时段、历史背景、发展情况、形式特点等,可以从多维度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及文化记忆,有助于学生建立多元化的审美感、文明感和历史感。 《方寸之间》一课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中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从教材呈现的编写思路分析,本课强调对工具使用特性的把握入手,再强调形式美感处理的技巧运用。 《变废为宝》一课教材选择“变废为宝”为主题,从美术知识的角度来讲,是试图通过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来表现,提高学生立体造型与表现的能力。引导我们的学生留心观察这些或许只是丢弃的物品的型体而创造有用的物品,增强感受生活的能力。 《我喜爱的书》一课以“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对书籍结构有初步的认识,从而丰富学生的设计表现语言,提高运用设计表达个性的能力。教材以介绍书籍特点入手,进而把对书籍分析作为学习侧重点,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教材从多角度,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书籍给我们的感受,尝试不同的

湘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新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第1 章:分式: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的运算;能够依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简单的分式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会解简单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第2章:三角形: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相关概念和性质,命题与证明;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反射得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作法。 第3章:实数: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平方根与立方根、算术平方根,在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概念后,引进了无理数,从而对数的认识从有理数扩大到实数,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得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为学习函数及通过直角坐标系研究几何问题提供了研究工具。本章包含了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第4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本章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法。 第5章:二次根式: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够应用定义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二次根式;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 六、课时安排 章节时间 第1章分式约22课时 1.1分式 1.2分式的乘法和除法 1.3整数指数幂 1.4分式的加法和减法 1.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小结与复习 第2章三角形约27课时 2.1三角形 2.2命题与证明 2.3等腰三角形 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5全等三角形 2.6用尺规作三角形

小结与复习 第3章实数约9课时 3.1平方根 3.2立方根 3.3实数 小结与复习 第4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约13课时 4.1不等式 4.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4.4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4.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小结与复习 第5章二次根式约14课时 5.1二次根式 5.2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 5.3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 小结与复习 2013-9-1

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梅竹言志》名师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湘版美术八上第二课《梅竹言志》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了解中国画工具、材料,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领悟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方法与过程目标 尝试用中国画工具、材料,体验画梅的过程与乐趣。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梅花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精神和热爱生活、大自然以及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二、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枝干和花瓣画法。 教学难点:怎样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笔墨纸砚等中国画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带有大量梅花摄影图片和中国画名家构图简洁的梅花作品)。 学具:稍大的宣纸和中国画的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组织教学,教师用课件出示毛泽东的《咏梅》诗句(不出示诗的题目和作者)同时播放《梅花三弄》古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和红梅的摄影作品。 师问:谁能诵读一下这首诗?并说出题目和作者。学生:诵读,并回答问题。 师问:从这首诗中你能领会到梅花有怎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 2、教师评价小结:傲骨凌雪的坚强意志,高洁挺拔的不屈精神。这是诗人用文字语言的魅力表现出了梅花的高尚品质和人格精神。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学习的高贵品质。 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尝试使用中国画工具,运用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来画梅花。表现梅花的这种精神。 板书课题:《梅竹言志》之梅的画法 媒体课件播放《梅花三弄》古琴曲 二、识梅: 欣赏梅花图片,观察其特点。 三、名家画梅作品赏析: 1、欣赏齐白石的《红梅》和吴昌硕的《寻梅》(多媒体课件同时出示)。 教师问: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的一种什么精神?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有哪些不同?请同学们欣赏讨论并准备回答问题。 2、学生自主欣赏,体会笔墨的韵味,从而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评价小结: 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铁骨。 手法: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手法,以点、线为主的造型手段。 不同:一个是白梅又叫圈梅(勾花),一个是红梅又叫点梅(点花)。 四、画梅: 下面我们学习梅的画法。

湘教版八年级上农业教案完整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农业教案完整版 第4章第1节农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二、教学重点: 农业的概念、五部门;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我国畜牧业的种类,主要牧区的名称及优良畜种 三、教学难点: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综合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人: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 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 (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 (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 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答案C) 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提问:读了这段文章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 讲述“我国农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问:我国农业是在汁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 2.提问:近20多年来,我国主要粮食的产量变化情况如何?(在屏幕上展示“中国稻谷、小麦产量的变化”图,或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该图。) 3.查找资料,让学生对比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 4.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春节前的农贸市场、农民居住的小楼房、农民的新生活等。 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广大农民不仅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一些较发达的农村已达到富裕水平。 承转:我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提问:为什么单位面积产量能大大提高呢? 展示:“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图。然后小结: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人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在讲述“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时,可从有关媒体上查找一些具体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真实而具体的感受。 承转: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2.展示图片:“水稻收割”、‘小麦收割”。让学生判断: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3.设问:城市居民所食用的粮食是在城市生产的吗?(学生回答:不是。)那么你们认为是什么地方生产的呢?(学生的回答可能多样,教师略作解释,让学生初步了解商品粮基地的概念。)

湘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全册资料

第一课《文明之光》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 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 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 新课讲授: 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 总结: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彩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装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继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课后作业:建议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媒体运用: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彩陶装饰; 2 鱼纹具象、抽象变化;鸟纹具象、抽象变化。

第一课《文明之光》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辨识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方法与过程目标:能够联系时代与社会生活,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赏析青铜器。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够比较、归纳青铜器纹饰的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依据或引用历史资料介绍青铜器。青铜是红铜加锡或铅制作的合金,色相为青,故称青铜。早在夏初,华夏先民就开始制作青铜器,进入中国历史上长达16个世纪的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 新课讲授: 赏析:后母戊方鼎。用途猜想赏析:四羊方尊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收集资料方法讨论 简要介绍: 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2.尝试描述兽面纹、夔纹、龙纹、凤纹的造型特点。 3.云雷纹、蟠蝙纹作为底纹使器物形成怎样的效果莲鹤方壶:识别蟠躏纹: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曲。连续排列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赏析引导:壶身腹部至颈部逐渐收紧,在口部花瓣处展开,烘托立鹤;怪兽、飞龙攀缘向上,形成轻盈升腾的势态。后母戊方鼎与莲鹤方壶比较两件器物,归纳其不同特点和感受。 作业与课堂评价:作业及活动建议:尝试用几何形绘制或对折剪贴兽面纹图形。小组或

1.3中国的人口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2

本学期总第6 课时本单元第 6 课时授课日期9.13 课题第二章第1节中国的人口(2)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及增长,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2、知道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及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增加学生的危机感。 3、知道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 点 难点1、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2、中国人口过快增长及其带来的问题。 教具《人国人口的增长》挂图 教法充分利用教具、幻灯片、教材插图。 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 间 一二复习: 1、我国人口数量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导入)我国人口不仅数量大, 而且人口增长也快,为给我国带 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 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 (1)人口基数大 (2)人口增长快 2、放后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 (1)医疗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 平不断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死亡率下降 (2)出生率较高 2000年12、95亿占世界21% 东南多、西北少 学生自读课本内容,总结目 前我国人口的特点 我国人口增长的三个阶段 5 30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 间

三四3、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 口增长快带来的负担 实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1、人口数量的增长要同经济的发 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 2、我国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数 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 优生。 总结: 由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 策,才及时地扭转了我国人口增 长过快的势头。虽然计划生育的 成绩是明显的,产生的经济效益 也是巨大的,但是,由于我国人 口基数大,每年净增长的人口仍 在千亏以上,所以,实行计划生 育工作丝毫不能放松。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那为 什么我国还要实行计划生育 政策? 思考: 为什么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5 板书设计: 第二章第1节中国的人口 四、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 1、人口增长特点 2、带来的问题 五、实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1、目标 2、基本内容 3、具体要求教后记: 本节紧接上一节课的内容,主要说明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以及人口政策,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但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掌握起来。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湘教新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学生的基本情况: 上学期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整式的乘法,相交线与平行线以及统计的一些简单知识,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至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但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得很不理想,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湘教版地理八上中国的河流

《中国的河流》教学案 教学目标 1.识记我国主要外流河、内流河的名称及位置;了解内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知道我国的两大湖区及主要 的淡水湖、咸水湖。 2.理解并会分析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了解长江、黄河的源流情况及开发利用情况,并通过这两条大河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研究一 条河流。 4.利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2.长江的源流概况及开发利用情况。 3. 黄河的上、中、下游概况及黄河的综合治理。 教学难点 1. 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2. 黄河的综合治理。 课堂学习知识积累: (一)、学习《外流河为主的河流》 1.自学教材P42页内容。概括这部分的知识要点: 流域: 水系: 外流河: 内流河: 外流区: 内流区: 2.阅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内、外流区的分布区域及面积大小: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 国东部地区,内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外流区面积大,我国河流以外流区为主 3.读地图册20页“水系图”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并判断其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如果是外 河流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是否外流河 注入的海洋 5.引导学生探讨河流水位、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水文特征受哪些因素影响? 联系身边的河流(汉江河)的相关情况讨论影响河流水文特点的因素。 A.水位的高低、流量的大小主要受河流来水的影响,而河流的水源主要来源于降水、地下水 及高山冰雪融水; B.含沙量的大小受河流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低影响; C.外流河汛期的长短主要受雨季时间长短的影响 D.河流是否结冰以及结冰期时间的长短受气温高低的影响。 6.看书归纳内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中国的河流教案 湘教版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教学重点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手段 录像机、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启发提问〕说出你所知道的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教师总结〕出示表1:中国河流、湖泊的数量。 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节――河流和湖泊。〔板书〕第一节河流和湖泊 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海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 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 2.内流区、外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启发提问〕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 〔教师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让学生看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教师总结〕出示表2:中国河川流域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回答问题: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 〔教师总结〕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西北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转折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教师画板图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段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了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立方米/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板书〕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出示“我国主要河流的年流量变化比较图”。 〔启发提问〕(1)本图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 (2)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大、水位高? (3)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小、水位低? (4)北方的松花江和黄河与南方的长江、西江相比,流量大小与季节分配有何差别?〔教师总结〕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是:夏季水量大,水位高;冬季水量少,水位低。〔转折过渡〕为什么我国外流河有这样共同的水文特征呢?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学生讨论分析我国外流河共同水文特征的成因。 〔教师总结〕我国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每当夏季风盛行时,雨季来临,河流水量大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夏季风逐渐减弱,降水减少,水位逐渐下降。当冬季风盛行时,河流普遍形成枯水期,北方的一下中小河流甚至断流。 〔板书〕1、我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 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教师总结〕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量多,所以,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量少,因此,辽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湘教版数学 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湖南省安化县羊角塘镇中学瞿忠仪编写制作 邮编:413501 邮箱:quzhongyi1958@https://www.360docs.net/doc/9610952986.html,

1.1平方根(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 2、 了解开方与乘方互逆运算,会用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3、 发展学生的符号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能熟练地用平方根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问题情景使学生在计算、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能感悟到平方根的意义,并且能够知道正负数以及0的平方根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悟新知 情景一:在等式a x =2中 , (1) 已知3-=x ,你能求a 吗? (2) 已知5=a ,你能x 求吗? (二)探索规律,揭示新知 问题一:认真观察下面的式子,积极思考,互相讨论: .25.0)5.0(,25.05.0,9 1)31(,91)31(, 4)2(,42222222=-==-==-= 请你举例与上面的式子类同的式子;

你得到什么结论? (分小组讨论,老师适当参与给予帮助。)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的a 平方根(square root),也称为二次方根。 如果a x =2,那么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 【设计说明:所选的题目都具有代表性,学生通过做题后思考讨论交流,能够较好接受平方根的概念】 问题二:在下列各括号中能填写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吗?如果能够,请填写;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并与同学交流。 )(()()()()()()().4,0,10,5;2 1,41,25,922222222-========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2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一个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记作“a ”,正数a 的负的平方根记作“a -”。 这两个平方根合起来记作“a ±”,读作“正,负根号a ”. 【设计说明:通过对具体的数的平方根的讨论交流,使学生自己总结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情况,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问题三:从问题二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设计说明: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会遇到不同的

地理八年级上册湘教版2.3中国的河流同步测试及答案

中国的河流 一、选择题 1. (2019?广安)下列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河流下游河段水能资源丰富 B.黄河中游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C.两河流均发源于西藏自治区 D.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被誉为“黄金水道” 2.(2019?随州)读“我国部分河流分布图”||,甲、乙、丙、丁是我国的四条河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河流甲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 B..河流乙含沙量大并且有结冰期 C..河流丙因自西向东注入东海||,是我国最长的河流 D.流丁是四条河流中水量最大的河流 3.(2019?黑龙江)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A.塔里木河B.黄河C.黑龙江D.额尔齐斯河4. (2019秋?昭阳区期末)长江流域水灾的多发地段是() A.四川盆地地区B.长江三峡地区 C.中下游平原地区D.上游地区 5.长江、黄河均发源于() A.青海 B.西藏 C.四川 D.甘肃 6.三峡位于长江的() A.上游 B.上中游 C.中下游 D.下游

7.“长江之歌”中有一句歌词: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其中雪山是指() A.唐古拉山 B.巴颜喀拉山 C.昆仑山 D.天山 8.长江和黄河分别注入() A.黄海、东海 B.东海、渤海 C.渤海、黄海 D.东海、南海 9.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河流是() A.汉江 B.湘江 C.荆江 D.赣江 10.下列关于长江与黄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与黄河都有结冰现象 B.长江与黄河水量都不大 C.长江是名幅其实的“黄金水道” D.长江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含沙量增大 11.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是因为其巨大的()价值 A.水能资源丰富 B.水源丰富 C.航运价值 D.年径流量大 12.长江沿江地带属于()气候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13.黄河中的泥沙主要来自于() A.上游 B.中游 C.下游D中下游 14.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十分狭窄||,是因为() A.黄河穿行于峡谷中 B.黄河穿行于山岭之上 C.下游地区降水少 D.下游地区是“地上河” 15.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A.上游修坝||,拦蓄洪水 B.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C.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D.修建水库 16.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水系是() A.长江水系 B.黄河水系 C.珠江水系 D.雅鲁藏布江水系 17.下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塑造的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成都平原 18.在黄河流经宁夏和内蒙古时||,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 A.水能 B.灌溉 C.养殖 D.航运 19.黄河的水量少于长江的主要原因是() A.黄河有断流现象 B.黄河有结冰现象 C.黄河流经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D.黄河上修建了多座大型水利枢纽 20.塔里木河夏季水量大是因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