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黔西县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征求意见稿)

规划单位:黔西县旅游发展中心

评价单位:湖北慧智环境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四月

1 规划概述及规划分析

1.1规划概述

1.1.1规划名称及规划范围

规划名称:全域黔西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与实施方案(2017—2025年)。

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黔西县行政辖区,黔西县共辖25 个乡镇、4 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建制镇15 个、建制乡(少数民族乡)10 个,总面积2381 平方公里,总人口98 万人。具体规划范围详见。

1.1.2规划时段

本规划期限为2017—2025年,共9年,具体分为两个阶段:

近期(2017—2020年);

中远期(2021—2025年);

评价基准年为2017年。

1.1.3产品定位

依托黔西独特的生态人文优势,对接大众旅游时代需求,以文化山水康养度假为开发导向,打造5 大特色主题产品:

(1)花都康养之旅

产品特色:以杜鹃花、山地、森林、温泉等为特色的生态康养度假产品;

项目支撑:杜鹃花都休闲城、水西山地体育公园、沙坝湖温泉康养度假区等。

(2)传奇水西之旅

产品特色:以水西历史文化、彝族文化、象祠文化、红色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体验产品;

项目支撑:水西古城文化旅游区、象祠生态文化旅游区、英雄桥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等。

(3)秘境清凉之旅

产品特色:以山地峡谷、森林气候、生态湿地、高山牧场等为主要支撑的山水避暑度假产品;

项目支撑:野济河汽车露营地、柯家海子群国家湿地公园、水西生态牧场休闲旅游区等。

(4)水墨乌江之旅

产品特色:以吱嘎阿鲁湖、东风湖、索风湖三大湖区为主要开发内容的山水探秘休闲产品;

项目支撑:东风湖-化屋苗寨旅游度假区、洪家度水上体育运动基地等。

(5)诗意乡愁之旅

产品特色:以山地特色绿色生态农业、黔西北乡居、彝族、布依族民族风情体验为主要支撑的乡村休闲度假产品;

项目支撑:柳岸水乡田园综合体、海子村乡村旅游度假区、扯泥坝乡村旅游度假区等。

1.1.4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将旅游业培育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先导产业,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幸福导向型的民生产业。到2020 年,品牌旅游项目基本成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旅游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初步建成毕节市、贵州省重要的度假康养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全县旅游接待人次突破1300 万人次,旅游经济综合收入突破10 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地区生产总值)的15%以上;实现旅游带动就业达到7万人,通过旅游受益人群达到20 万人以上。到2025 年,旅哟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全面建成全国知名的文化山水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级全域旅游和旅游扶贫示范县。

1.1.5发展战略

(一)创新驱动战略:坚持创新发展,以创新驱动产品升级和产业发展,农文旅一体化,推动花都康养、乡村度假、山地运动、文化体验、家庭自驾、智慧旅游、体育休闲、养老度假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激发旅游创新创业活力,培育大众化旅游消费新热点,建设贵州省返乡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和大学生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二)龙头引爆战略:近期围绕“传奇水西·花海毕节(市级要求)”总体品牌,中远期围绕“传奇水西·康养花都”旅游品牌,提振黔西旅游整体形象。聚焦花都休闲旅游城(老县城、水西古城、贯城河以及新城区的旅游化提升)、东风湖-化屋苗寨旅游度假区两大旅游增长极,精品培育象祠生态文化旅游区、柳岸水乡田园综合体、水西山地体育运动公园、沙坝湖生态康养度假区、观音洞古人类文化旅游区等全域旅游示范性项目。

(三)全域统筹战略:强化规划引领,多规合一,全域整合优势要素资源;落实“旅游+”战略,扎实推进“旅游+大农业”“旅游+大健康”“旅游+大数据”“旅游+大扶贫”,构建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休闲体系。构建“快旅慢游”绿道体系,推进特色旅游廊道和全域休闲绿道建设,串联城镇、景区、乡村,整合沿线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

(四)改革突破战略:成立黔西县旅游发展委员会,设立花都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组建黔西县旅游投资开发公司,进一步优化人才、土地、资金、管理等关键要素的机制改革。同时创新考核办法,因镇制宜适当调整部分乡镇工业考核,加大全域旅游考核比重。强化与毕节市内外的区域旅游合作,在共赢中谋求黔西旅游大发展。

(五)共建共享战略: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全面推进景区带动型扶贫、乡村旅游型扶贫、养生度假型扶贫、创业就业型扶贫、产业融合型扶贫,实现“搭建一个平台、造富一方百姓”的目标,助力黔西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建设;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构建主客共享休闲空间,形成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新格局。

1.1.6空间布局

规划区空间呈现一心、一带、三轴、五片区的空间布局。

一心:黔西北旅游集散服务中心

一带:乌江源百里画廊生态文化旅游带

三轴:贵黔旅游交通走廊(贵黔、黔大高速)、贵毕旅游交通走廊(贵毕公路、息黔高速)、黔金旅游交通走廊(黔金、黔织高速)

五片区:中部花都游憩休闲片区(以中心城区为主,连带东、西部工业片区,甘棠镇部分)、西部乡村养生度假片区(红林乡、林泉镇、金碧镇、雨朵镇、锦星镇以及洪水镇部分)、南部生态文化休闲片区(新仁乡、大关镇、金兰镇、观音洞镇、五里乡)、东部民俗文化体验片区(素朴镇、钟山镇、谷里镇、协和镇、太来乡)、北部森林康体运动片区(重新镇、中建乡、花溪乡、定新乡、永燊乡)。

(一)一心:黔西北旅游集散服务中心

(1)片区范围:以黔西高铁站为中心,联动周边片区

(2)建设目标:黔西北最大的旅游集散服务枢纽

(3)发展思路:依托黔西“黔中经济区”“毕节试验区”两区叠加的区域格局和“五高三铁多码头”的立体交通新格局,充分发挥黔西城区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的巨大优势,大力提升黔西中心城区旅游综合服务功能,重点突出城市历史文化休闲、城市商务会展、旅游综合集散与服务、城市辐射带动等功能,将黔西县打造成: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 城市休闲会客厅+ + 大众旅游消费聚集地+ + 主客共享生活空间

(4)主要举措:

1)打造全域黔西旅游集散中心:

①发挥集散枢纽作用:依托成贵广高铁和黔西高铁站的建设,发挥黔西位于贵阳 1 小时交通圈的区域优势,打造对接成渝、承接贵阳的黔西北旅游集散枢纽。

②做靓黔西高铁门户:在高铁站建设及内部功能方面充分展现黔西生态文化特色,形成黔西美丽的“第一眼”。

③建设大型旅游集散中心:靠近高铁区域,新建一处综合旅游集散中心,提供集散、旅游咨询等综合服务。

2 )提升老城区传统风貌和休闲业态:

①提升老城商贸街:对老城历史空间保存再利用,注入本土文化,提升街道风貌。

②民俗风情街:将县北路进行改造,注入休闲业态,打造黔西民俗风情体验基地。

③小吃步行街:将文峰路打造成为黔西乃至贵州美食体验地和夜休闲集中地。

④提升城市公园:公园进行环境提升和活动策划。作为夜休闲和旅游节庆主要场所。

3 )强化新城旅游接待商贸休闲创新集聚:

①贯城河、野济河水系打造:打造水上游线特色交通、夜景亮化工程、滨水休闲业态。

②完善精品酒店等接待配套:鼓励特色化、主题化经营,培育本土品牌,引进国际品牌,提升酒店住宿服务品质。

③营造商业空间消费环境:依托同心商贸城商圈,引入国内知名商业综合体,打造黔西消费地标空间。

④提升、扩展城市休闲空间:提升塔山公园、新区公园等,提供城市休闲空间。

4 )杜鹃花都休闲旅游城:

县城风貌环境综合提升+特色文化餐饮休闲街区培育+城市夜间休闲经济做活+公共文体场馆、公共活动空间建设

(二)一带:乌江源百里画廊生态文化旅游带

(1)片区范围:以东风湖、索风湖、支嘎阿鲁湖为核心,整合周边村寨、田园等资源。

(2)发展思路:以东风湖为核心,沿乌江水系,整合周边资源,实现由“散点开发”向“整体打造”转变,放大片区生态文化综合优势,打造全域黔西的拳头旅游产品。升级旅游产品,推动由“观水、观洞、观花”向“精品度假”的跃升,建设集生态休闲、文化体验、滨水度假于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用好片区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通过优先启动、聚力开发、品牌营销,打造百里杜鹃-织金洞旅游线上的黄金旅游节点。

1)支嘎阿鲁湖主题:水上运动

以创建省级水上运动公园为目标,积极开展水上运动,集训练、体验、比赛、游乐为一体,同时融入亲水休闲、养生度假功能,打造贵州省最美的水上运动基地。

2)东风湖主题:滨水度假

依托东风湖,整合丘林村、化屋苗寨等资源,创新亲水休闲、生态养生、文化体验、品质度假等业态,打造滨水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乌江源百里画廊龙头项目。

3)索风湖主题:阳明文化体验

深入挖掘阳明文化,整合索风湖、马路村等资源,与灵博山象祠联动,统筹开发,整体运营,打造文化探秘、文化休闲、乡村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

(三)三轴:贵黔旅游交通走廊(贵黔、黔大高速)、贵毕旅游交通走廊(贵毕公路、息黔高速)、黔金旅游交通走廊(黔金、黔织高速)

(1)贵黔旅游交通走廊

1)片区范围:贵黔、黔大高速以及周边乡镇、村庄等

2)发展思路:贵黔、黔大高速南接黔中经济圈,北接百里杜鹃景区,是全域黔西的重要通道,串联绿化、新仁、红林等乡镇,沿途进行环境整治,打造充满田园风情的景观廊道;依托丘林村、大海子布依民族村、扯泥坝、海子村等重要节点,以“旅游+农业”思维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打造集休闲农业、传统村落、特色节庆、民族风情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新型乡村旅游示范带。

(2)贵毕旅游交通走廊

1)片区范围:贵毕公路、息黔高速以及周边乡镇、村庄等

2)发展思路:贵毕公路串联灵博山象祠、撞钟山、猫山布依历史文化名村、乌螺坝等,对沿途各个景区景点进行整合提升,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带;同时提升沿途景观,打造充满历史和文化气息的景观廊道。

(3)黔金旅游交通走廊

1)片区范围:黔金、黔织高速以及周边景点、村庄等

2)发展思路:以柯家海子群、水西宣慰洞和水西森林公园为引领,提升景区品质,植入休闲业态,增加度假功能,积极发展山地体育旅游,打造具有多样化自然风情的交通走廊。

(四)五片区:中部花都游憩休闲片区、西部乡村养生度假片区、南部生态文化休闲片区、东部民俗文化体验片区、北部森林康体运动片区。

(1)中部花都游憩休闲片区

1)片区范围:以中心城区为主,连带东、西部工业片区,甘棠镇部分。

2)资源特色:

①传承久远的水西文化:是贵州建制最早且规制最大的古水西城,被誉为“水西第一城”;拥有以“重溯水西历史,续写水西传奇”为核心特色的水西古城;

②远近闻名的杜鹃花文化:以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而知名,素有“一枝花”美誉,被中国花卉协会杜鹃花分会授牌命名为“中国杜鹃花都”;

③丰富多彩的城市休闲文化:拥有文琴戏、花灯戏等多彩的民俗温和活动,以及东桥路小吃街、文峰路步行街和水西公园等精品休闲娱乐空间。

3)发展定位:

以水西文化体验中心、全域旅游消费中心、全域旅游集散枢纽为主要功能,打造:千年

水西城·花都乐游地

4)发展思路:

实施文化塑魂战略,充分彰显水西文化、杜鹃花文化特色,打造以水西文化体验为特色的水西古城,水西传奇大型主题演艺,促进杜鹃花元素与城市景观、休闲空间、市政设施、文化产业元素的融合,提升城市风貌,美化城市环境,强化水西古城、水西老城、黔西新城三大主题空间的联动和特色化打造,丰富休闲消费业态,以文化休闲、民俗体验、都市休闲为核心,打造城市文化体验、休闲消费聚集区。

5)产品规划:

①水西传奇(文化休闲产品):以水西古城为核心支撑,重点完善水西文化的全方位展示,水西主题餐饮、休闲、娱乐业态设置;

②老城记忆(民俗体验产品):以水西老城为空间承载,升级观农台、三楚宫等文化空间,完善文琴戏展演、城隍祭祀等特色民俗展示;

③魅力花都(都市休闲产品):以黔西新城为主要依托,强化杜鹃花元素的融入,夜经济的打造,餐饮休闲业态的丰富。

(2)西部乡村养生度假片区

1)片区范围:红林乡、林泉镇、金碧镇、雨朵镇、锦星镇以及洪水镇部分。

2)资源特色:

①以生物多样性为特色的森林养生资源:拥有水西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77.22%,产野梨、野杏、枇杷、杨梅、天麻、厚朴、黄连等山珍蔬果和名贵药材。远近闻名的杜鹃花文化:

②以清凉避暑为特色的山地度假环境:区域内海拔在1000-1500 米之间,是山地度假的黄金海拔,年平均气温14.5~16.5℃,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3.0℃;

③以地貌多样性为特色的户外运动空间:山地、丘陵、河谷、盆地一一俱备,具有高山峡谷、激流悬瀑、峭壁险峰、神奇秀洞等独特地质景观。

3)发展定位:

依托片区优越的森林生态环境,以运动养生为引领,“动”“静”结合打造:山地运动天堂·森林养生胜地

4)发展思路:

以水西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依托,重点推进中果河漂流项目建设,以漂流项目为龙头和引爆点,对接贵州国际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知名山地运动品牌,进而完善越野、山地自行车、攀岩等山地运动项目,配套山地运动小镇、专业运动培训基地,建设全国一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