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_符号_创新

旗袍_符号_创新
旗袍_符号_创新

摘 要:旗袍,作为我们最熟悉的中国经典传统服饰,曾经辉煌一时。而当今的旗袍,无论从社会地位、审美角度、人文情感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从旗袍的诞生、发展到演变成一种特殊的符号过程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并利用符号学的有关原理探究其符号形式演变的原因和特点,最后以笔者的设计实例为旗袍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旗袍 符号 创新

Abstract:Cheong-sam(Qipao),as a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costume,it had been refulgenced in the past time.Nowadays the Cheong-sam,in social position,aesthetic and humanity sensibility,all made a enormous movement.The author in this article who taking a simple dissertate in generation,development and fromed a symbol of the Cheong-sam,then he used the theory of semiology research it,at last the author gives his own design exemplify to explore the Cheong-sam’s innova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heong-sam, symbol, innovation

Internet 检索:https://www.360docs.net/doc/9611153456.html,/

旗袍—符号—创新

一、旗袍概述

旗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女装,富有浓郁的民族韵味。旗袍始于清代,清太祖努尔哈赤领军南征北战,统一了关外女真族各部。设立了清军中的红、蓝、黄、白四正旗。入关后又增添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镶旗,以此来区分、统驭所属军民,称作“八旗”。八旗所属臣民的妇女习惯穿长袍,是满族妇女的土著服装,“旗袍”因此而得名[1]。

顺治元年,清世祖入关定都北京,统一了全国,随着政权的稳定,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规定无论男女都要着袍。各种袍服种类繁多,也代表着各种地位等级的差别,旗袍这时开始由宫廷传入民间。首先是北京、天津一带的妇女竞相穿着,然后逐渐往南方流行。清末至辛亥革命期间,满族旗女穿的旗袍式样十分保守,腰身宽松、平直、袖长至腕,衣长至踝,所选用的衣料大都是绣花红缎,在旗袍的领、襟、袖的边沿部位都采用宽图案花边镶滚。然而经过不断演变,现代的旗袍大多是20世纪30~40年代之后的改良旗袍。没有了繁复的传统制作工艺和手法、也没有了当时社会所赋予的价值。

2001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杨紫琼因《卧虎藏龙》一片上台领奖,就身穿着一件据说是三十多磅的旗袍,黑纱作底,看似透明,上面订有众多水晶珠,正面是水晶做出的立体虎图案,后面露背,有三尺拖尾,并在裙裾上镶了龙鳞片,风格另类独特,成为当晚的最大亮点。此后在各类国际大型颁奖礼上,中国的女星们总会首先身着一席精致的旗袍亮相,这不仅成为颁奖礼上一道靓丽的风景,更代表了一种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和气质品位。

二、旗袍符号

旗袍自诞生那天开始就代表着一种符号流传下来,在索绪尔的符号学体系中,他把符号定义为由

∷肖宇强 XIAO Yuqiang

房宽峻 FANG Kuanjun

∷江南大学

Cheong-sam—Symbol—Innovation

1 3

艺术与设计

能指和所指构成的统一体。“能指”是符号的形式,即符号的形体,可以简单称之为符形;“所指”为符号内容,即符号的思想,是符形所表示的意义或符号使用者所作的解释,可以称之为符意或符释[2]。符号的存在是建立在“能指”和“所指”的对应关系上的。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依赖于符号化和符号行为,简单的说符号化就是产生一个符号的过程。从刚才的介绍可以看出,旗袍首先是作为一种部落或民族的传统服装,只在当地或者当时流传,并不被赋予多少含义。当这个部落强大起来占领了某个地域之后,旗袍便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国服要求所属民众都来穿着,并且以这种服饰作为人们地位和等级的区分,可以说这时候旗袍的“所指”更大程度地代替了“能指”,穿着不同旗袍的人就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和权利。当旗袍至上而下的流行范围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则开始慢慢的有了变化。(表1)

这种变化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外来风尚所影响的。随着每个时期的社会形态和文化意识不同,旗袍被赋予的定义和内涵也变得不同。所以符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化。

符号也是利用一定的媒介来表现某一事物,可被大众所理解的事物。根据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三种要素构成,即媒介关联物、对象关联物和解释关联物,每个符号都具有三维的关联要素,任何事物若没有表现出这三种关联要素,他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符号[3]。皮尔斯在他的符号三分法中,把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指索符号和象征符号三大类。图像符号的表征方式是符号形体与它所表征的符号对象之间的肖似性。即图像符号的符形是用肖似的方式来表征对象的。从旗袍角度来看,传统的刺绣以及镶、嵌、滚、烫等工艺代表了制作一件传统旗袍所需运用到的技法,看到这些刺绣图案或者工艺手法,很快便会联想到传统旗袍的特征;指索符号的表征方式,是符号形体与被表征的符号对象之间存在着一种直接的因果或临近性的联系。由于指索符号的这一特征,使得它的符号对象总是一个确定与时空相关联的实物或事件。例如在史学书上看到一位穿着传统旗袍的女子图片,你不会想到她是处在宋朝或者唐朝,而只会认为她正处于清朝末期或者民国时期,因为旗袍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象征符号的符号形体与符号对象之间没有肖似性或因果相承的关系,它们的表征方式仅仅建立在社会约定的基础之上,是基于传统原因而代表某一事物的符号。不同民族可以有各自不同的约定,从而形成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任何能指物体,声音、颜色、音响等都可以具有象征意义。例如在国外一提到旗袍,很自然就会想到这是中国的传统服饰。而在中国说起旗袍,人们就能最先想象到这是起源于中国满族的一种民族服饰。

如对于图像符号而言,更通俗的说“能指”指的就是图像的视觉形象,而“所指”则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所指代的事物,即符号所代表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能指”一方面在两个各自独立互不相同的事物之间发展一种语义关系;另一方面,“所指”精心简化系统的功能结构,以一种断断续续的固定的联系把意义附加于单元之上[4]。所以在当今我们多能见到的旗袍更大程度上是商场、酒店等,为了宣传和促销等目的,启用礼仪小姐、服务小姐穿起了旗袍,以此大张礼仪文化,吸引顾客眼球,旗袍在这里则成了商业酒店迎宾庆贺的专门象征符号。

三、符号创新

著名的符号学理论大师罗兰?巴特在《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一书中把服饰的能指称为母体,他认为

年代旗袍的变化备注

20年代摆脱直线裁剪法,开始强调腰身。领、袖以及细节处理方面出现了多

样的变化,比以前更为称身合体。

受欧美服饰造型和西洋缝纫技

术的影响。

30年代先流行高领,后又流行低领。袖子时而兴长,时而兴短。两侧开衩,

里面衬马甲,腰身变窄。

当时明星、贵妇的着装和广告

宣传画的影响。

40年代袍身再度缩短,袖子缩短直至全部取消。同时领高减低,使旗袍更加

简洁、轻便和适体。

抗日战争开始,经济萧条,物

资奇缺。

现代有了新的改良,出现了更多的款式,如:鸡心领旗袍、露臂式旗袍、

反领短袖长旗袍、仿古女旗袍等。

改革开放带来更多的艺术形式

和审美观念。

表1 不同时期旗袍的演变特征

1 4

能指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对象物、支撑物和变项[5]。其中

对象物和支撑物为物质性的实体,变项则代表着某种文化或

品质,由于流行对支撑物和变项有着不同的支配,因此流行

在能指组件上的操作变项是丰富多变的。但支撑变项作用的

原型并未改变,这就使得流行群体不断的发布“新趋势”成

为可能,但由于其基本原型并未变化,因此不会新到不能辨识,这就对为什么流行体系既具有不断变异又具有永恒回归

双重特性的问题做出了很好的解释[6]。对于旗袍而言,从古

至今,旗袍都是以一种适体的、修长的、立领、绣花、盘扣

为特征的服饰,无论设计师将其如何变化,人们都能准确地

分辨具有以上特征的就是一件旗袍。

在现代社会中,一种符号如何通过设计创新的手法来实

现其更高的艺术价值,是当代设计师应该重视的问题,任何

优秀的设计作品都离不开基本的设计理论和美学法则,在服

装设计上同样如此。2006年10月,笔者应学院863计划——“纳米数字与喷墨印花技术”研发中心的委托,为其设计数

字喷墨印花的服装作品参加北京中国工业国际博览会。当时

笔者的第一概念就是选择“旗袍”作为基本型。因为旗袍是

最具有中国特色,最能代表中国人气质和特色的经典服饰。

作为一种中国符号,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中,旗袍大多是用一

些富丽堂皇的织锦缎结合部分的刺绣工艺制作而成,如何在

保留部分符号特点的基础上将它与现代的科技和时尚潮流相

结合,则需要对这些传统元素进行一些突破和再设计。

参考文献

[1] 邢宇新.旗袍趣谈https://www.360docs.net/doc/9611153456.html,/eNews/news/200701/0018_1238111558.html

[2] 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瞿铁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83

[3] 李幼燕.理论符号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6

[4] 罗兰·巴特.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M].敖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7:314

[5] 罗兰·巴特.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M].敖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7:72

[6] 仰海峰.符号—物、虚像与人众文化批判—巴特《流行体系》解读[J].求是学刊,2003.30(5)

首先,笔者运用到的是比例与分割。通过旗袍自身的比

例关系,将上身与下身用不同的渐变色来过渡,力求达到一

种最佳的视觉效果。其次,将一些同样极具中国风格的凤鸟

工笔画图案分布在前后衣片,利用对称与均衡,将其打散、

重构,这样就让服装增添了不少动感和情趣。最后,整体把握,调整这一系列款式的统一与变化、色彩的对比与协调以

及面料的节奏与韵律,并通过现代印染技术——数字喷墨印

花技术来表现。经过一周精心的裁剪和制作,这三件极具传

统与现代特色的旗袍终于高调出炉。作品在展会上一经出现

便引起极大轰动,不少人都大为惊叹——传统旗袍也可以是

这样的时尚和新潮,他们纷纷驻足观看、拍照留念。作品最

终也获得了本次展览会高校组的第三名,反响热烈。

从此看出,符号的发展在任何时候都是从几个不同的角

度同时进行的,而每一个角度上的发展都需要一种原始和自

动的抽象思维形式。作为艺术设计的符号,它既珍视过去又

面向未来,更具有包容性和丰富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和新的艺术审

美形态都会影响到我们的观念。我们应该努力保护好自己的

传统艺术符号,使其世代相传,永不间断。并且要将它们推

陈出新,发扬光大。让传统元素为现代艺术设计带来好的思

想和灵感,同时利用现代手法对传统艺术进行适当的改造和

创新,让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和活力,从而创造出真正意义上

融合传统韵味的现代设计作品。∷

1

艺术与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第一框题《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重点学习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所以本节课主要探讨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本课主要就是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对此,学生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大部分学生都观看了奥运会的开幕式,了解一些奥运知识,所以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运用水平还不够,缺乏框架性的认识;另外,一部分学生的活动能力、自我探究能力还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能力目标〗 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赏析赵本山小品的成功,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

实践; ②通过探究《金镶玉》等奥运元素的成功创新,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③通过了解中国杂技芭蕾《天鹅湖》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难点〗①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 ②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学构思】 〖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素材的选择尽量是学生的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视频图片,同时尽量简约截取素材。 (3)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现代旗袍的结构设计

李金侠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旗袍反映了含蓄的传统审美意识,不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时代象征而且体现了女性曲线,被现代人视为20世纪中国衣 着传统的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现今,服装的文化渐渐渗透于生活的每个领域,其中旗袍尤为引起女性的喜爱,又由于人们审美层次的不断提高、追求个性化,从而让更多女性对旗袍的要求越来越具有独特性。关键词:旗袍;中国特色;结构设计中图分类号:TS9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9)13-0090-01旗袍衣襟的款式多样。由于这些襟式往往装饰繁多、开合不便,所以现代旗袍往往采取了省略和简化的设计方法,拉链的使用 使旗袍的开合方式大为改观[1] 。 旗袍腰部设计在整个旗袍衣身结构设计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旗袍的开衩的设计有多种方面,分别是开衩的数量和开衩的高低。 1现代旗袍立领的结构变化 旗袍立领的领型变化与肩斜和领面的夹角有关。夹角小时,领子造型呈水平状态,即上领口线与底领口线一样长,领子无起翘,围于人体颈部形成直立式领型。领面与肩斜的夹角大表示领子呈圆形,即上领口弧线缩小,底领口长大于上领口长,领子造型有起翘,围于人体颈部后与颈部造型吻合。 2现代旗袍前门襟的结构变化 旗袍门襟版型变化主要有圆襟、方襟、直襟、琵琶襟、双襟、斜襟等。 圆襟:门襟线条圆顺流畅,是旗袍常见的开襟方式,如图1示。 方襟:门襟方中带圆,含蓄内敛,又富于变化,适合不同脸型的女性穿着。 直襟:由领口向下至胸间左右,其具体长度可由不同的款式要求进行变化,直襟的版型会使人显得修长,适合脸圆型、身材丰满的女性穿着。 双襟:双襟给人均衡、对称的美感,端庄大方,适合中老年女性穿着。 斜襟:斜襟是从领口斜划过胸前的衣襟款式,穿起来具有古典韵味。 曲襟:曲襟的形状像带棱角的“S ”开口较大,容易穿着。 琵琶襟:大襟只掩至胸前,不到腋下。 3现代旗袍袖子的结构变化 现代旗袍袖子在结构上可分为无袖,装 袖和连袖三种基本变化。无袖从肩到领之间有多种变化,装袖分短袖、七分袖和长袖。 4现代旗袍结构设计实例 (1)前片:确定衣身的前中心线、上平线、 下平线,以衣长110cm 画竖直线画出上下水平线。向下量取腰节长为号/4+0.5cm ,确定腰围线,胸围线的确定是沿中心线向下量取B/6+7,在胸围线上分别量取胸围大为胸围/4,胸宽为1.5倍胸围/10+3cm ,在中心线上向下量取臀高为号/10+1cm ,在臀围线上量取臀围/4确定臀宽,连接胸大点与臀围点,交于腰围线,由该点向里量取1.5cm 。下摆的确定由臀围线向下10cm 的地方向里量取1cm,然后确定胸高点,由上水平线向下量取号/10+10cm ,有中心线向里量取胸围/10。 (2)画领口弧线,在前后片交接线的顶点处,竖向量取前领宽2倍领围/10+0.5cm ,横向量取前领深2倍领围\10-0.7cm 。 (3)从前中心线肩点沿上水平线量取肩宽为肩宽/2-0.5cm ,以上水平线形成22度的角度画斜线,由肩宽点向下作直线,交于肩斜线。 (4)完善前片衣身弧线。(5)后片:在胸围线上分别量取胸围大为胸围/4+0.7cm ,背宽为1.5倍胸围/10+4cm ,在臀围线上量取臀围/4+0.7cm 向后劈量确定臀宽,连接胸大点与臀围点,交于腰围线,由该点向里量取1.5cm 。下摆的确定由臀围线向下10cm 的地方向里量取1cm 处起翘0.5cm 。 (6)画领口弧线,从前后片交接线的顶 点,分别竖向量取前领宽为横领/3,横向量取前领深为2倍领围/10-0.4cm 。 (7)从前中心线肩点沿上水平线量取肩宽为肩宽/2+0.2cm ,以上水平线形成19度的角度画斜线,由肩宽点向下作直线,交于肩斜线。 (8)确定开衩位,由臀围线向下量取15cm 。(9)确定拉链位,由胸围线向下量取3cm 处,向下至臀围线上。 (10)确定袖子中心线。利用袖长画水平线段确定袖子中心线,袖长取25cm 画竖直线,在竖直线上画上下垂直水平线,再向下量取总袖肥/4+3cm ,确定袖山高,在此处画水平线,左右量取前袖肥大=前袖肥-0.8cm 后袖肥大=后袖肥-0.4cm ,然后画竖直线交于下水平线,在下水平线上的左右交点上分别向里量取2.5cm ,确定袖口大,最后完善袖子曲线,如图5.2示为旗袍前后衣身、袖子的结构制图。 5小结 20世纪80年代后,无论是在国际舞台,还是日常工作与生活,现代旗袍以多变的姿态展现着女性的体型美,演绎着别样的东方风情[2]。参考文献: [1]袁杰英.中国旗袍[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1,1-3. [2]陶慧敏.从北京奥运礼服看旗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J].纺织科技杂志,2009(9): 12-18. 图1旗袍圆门襟 CULTURE AND DESI GN -90-

旗袍_符号_创新

摘 要:旗袍,作为我们最熟悉的中国经典传统服饰,曾经辉煌一时。而当今的旗袍,无论从社会地位、审美角度、人文情感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从旗袍的诞生、发展到演变成一种特殊的符号过程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并利用符号学的有关原理探究其符号形式演变的原因和特点,最后以笔者的设计实例为旗袍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旗袍 符号 创新 Abstract:Cheong-sam(Qipao),as a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costume,it had been refulgenced in the past time.Nowadays the Cheong-sam,in social position,aesthetic and humanity sensibility,all made a enormous movement.The author in this article who taking a simple dissertate in generation,development and fromed a symbol of the Cheong-sam,then he used the theory of semiology research it,at last the author gives his own design exemplify to explore the Cheong-sam’s innova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heong-sam, symbol, innovation Internet 检索:https://www.360docs.net/doc/9611153456.html,/ 旗袍—符号—创新 一、旗袍概述 旗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女装,富有浓郁的民族韵味。旗袍始于清代,清太祖努尔哈赤领军南征北战,统一了关外女真族各部。设立了清军中的红、蓝、黄、白四正旗。入关后又增添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镶旗,以此来区分、统驭所属军民,称作“八旗”。八旗所属臣民的妇女习惯穿长袍,是满族妇女的土著服装,“旗袍”因此而得名[1]。 顺治元年,清世祖入关定都北京,统一了全国,随着政权的稳定,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规定无论男女都要着袍。各种袍服种类繁多,也代表着各种地位等级的差别,旗袍这时开始由宫廷传入民间。首先是北京、天津一带的妇女竞相穿着,然后逐渐往南方流行。清末至辛亥革命期间,满族旗女穿的旗袍式样十分保守,腰身宽松、平直、袖长至腕,衣长至踝,所选用的衣料大都是绣花红缎,在旗袍的领、襟、袖的边沿部位都采用宽图案花边镶滚。然而经过不断演变,现代的旗袍大多是20世纪30~40年代之后的改良旗袍。没有了繁复的传统制作工艺和手法、也没有了当时社会所赋予的价值。 2001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杨紫琼因《卧虎藏龙》一片上台领奖,就身穿着一件据说是三十多磅的旗袍,黑纱作底,看似透明,上面订有众多水晶珠,正面是水晶做出的立体虎图案,后面露背,有三尺拖尾,并在裙裾上镶了龙鳞片,风格另类独特,成为当晚的最大亮点。此后在各类国际大型颁奖礼上,中国的女星们总会首先身着一席精致的旗袍亮相,这不仅成为颁奖礼上一道靓丽的风景,更代表了一种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和气质品位。 二、旗袍符号 旗袍自诞生那天开始就代表着一种符号流传下来,在索绪尔的符号学体系中,他把符号定义为由 ∷肖宇强 XIAO Yuqiang 房宽峻 FANG Kuanjun ∷江南大学 Cheong-sam—Symbol—Innovation 1 3 艺术与设计

浅谈中国近代改良旗袍

浅谈中国近代改良旗袍 改良旗袍兴起的背景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当时各地军阀割据,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但颇令人费解的是,在这样一个年代,中国人依然没有忘记享受生活,于四处硝烟中发展了时装业,他们拿满族人的女长袍加以改造后就成了一件璀璨的艺术品。在本国历朝历代的历史上,无论一个朝代的末期多么混乱,总有一个角落,总有一群人,生活于歌舞升平之中。从近代的历史看,上海算是一个那样的角落。当时的上海是上流名媛的福地,她们热衷于打高尔夫、游泳和骑马等社会活动。在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的迫需下,旗袍的改良与流行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民国时期旗袍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传统的直身平面剪裁为主,并开始移入西方的多省工艺,使旗袍更加合身,称为经典旗袍;第二个阶段引入更多的西式服装元素,如装袖、装垫肩和拉链等, 使旗袍更加西化,即改良旗袍。 二十年代初,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即由留洋女学生和中国本土教会学校女学生率先穿着,城市女性视之为时尚而纷纷效仿。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被送进了历史博物馆,倒大袖与新样式旗袍的延生更近了一步。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国旗袍最灿烂的时期。尤其是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经典的过程,四十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经过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经典相对稳定,而时装千变万化。但时装设计师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旗袍曾有过灿烂的一瞬。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服装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从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中华传统文化的遭遇浩劫,旗袍文化也被冷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放之初,被冷落了三十年之久的旗袍文化显得有些落伍。近十几年来,木棉道品牌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频频亮相,风姿绰约尤胜当年,并被做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

高考政治复习练习题 文化创新的途径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复习文化创新的途径 1.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 ) A.超越生活、改变社会 B.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D.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2.实践表明,每一部优秀文艺作品都会与时代发生深层次的关联,与其他的社会思潮进行有效的对接与碰撞。这对我国艺术创作者的启示有( ) ①文化创新应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文化创新贵在贯通和融合 ③文化创新应吸收多元文化成果 ④思想运动往往促进文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 ) 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4.作为儒家学说经典的《论语》《礼记》等传入西方,启示和鼓舞了西方启蒙思想家。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 B.中国传统文化得到西方的广泛认同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文化创新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5.文化强则民族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必须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新( ) ①必须坚守民族文化传统不动摇 ②必须坚持文化多样性,在交流借鉴中博采众长 ③必须用优秀文化代替民族文化 ④应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旗袍的发展历程

课题名称:旗袍的发展历程 研究时间:2012年3月至2012年7月 学校:库尔勒市第四中学 班级:高一(3)班 指导老师:刘勤 组长:崔柳 第一执笔人:崔柳 组员:杨丰宁、张慧颖、郑凌旭、万配易、陈美佳、张铧倩 摘要:清朝男人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达官贵妇中流行。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至清代也愈来愈多样,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层出不穷。 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 调查原因: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文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调查旗袍是否依旧在影响人们的穿着和生活。

实验目的: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次的调查能够更多的了解道旗袍的发展历程,旗袍是怎样在我国开始流传开始发展直到被人们喜爱,望同学们能够了解更多有关服饰的变化。 研究过程: 第一步:制定计划 第二步:开展研究性活动。 首先,就我们自身所学的知识和了解,在有关服饰商城进行旗袍的调查,查看近几年来旗袍销量以及人们喜爱的程度。其次,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所搜、进行访问和采访等方式来了解更多的有关旗袍的发展历程 实验过程: 步骤一:在城市中心的商城对于服饰商店的调查,询问近几年来旗袍的改版和发展 步骤二:对于附近的市年进行采访 步骤三:分别记录他们的数据进行比较 第三步:整理以及分析资料,撰写总结报告 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的现象: 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样。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腿以及手足,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旗袍的审美,似乎可以从这里谈起。 (1)旗袍之源:

旗袍的创新设计

汉族女性在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成为一种时装。随着时代的变化,旗袍将被赋予新的服饰文化内涵。 旗袍创新的涵义 创新是指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行动。创新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新的产品。旗袍的创新内涵非常丰富,包括色彩、款式、面料、发型、配饰构成等构成整个旗袍产品方方面面,这一切都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进行精心的创新设计。自古以来,旗袍一直在创新中不断演变。 旗袍演变历程 旗袍始于清代,辛亥革命期间,满族旗女穿的旗袍式样十分保守,腰身宽松、平直、袖长至腕,衣长至踝,所选用的衣料大都是绣花红缎,在旗袍的领、襟、袖的边沿部位都采用宽图案 方面出现了多样的变化;30年代,先流行高领,后又流行低领。袖子时而长,时而短;40年代,袍身再度缩短,袖子缩短直至全部取消。同时领高减低,使旗袍更加简洁、轻便和适体。现代的旗袍大多是20世纪30~40年代之后的改良旗袍,如鸡心领旗袍、露臂式旗袍、反领短袖长旗袍、仿古女旗袍等,而且出现了丝绸、裘皮、纱等各种面料混搭现象。由此可见,随着每个时期的社会形态和文化意识不同,旗袍被赋予的定义和内涵也会不同,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化。 旗袍创新思路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以一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一切为我所用的开放的心态对待旗袍的创新,比如中国的水袖就完全可以吸收到旗袍中来,领口的开口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自由和喜好而定;还可以考虑外在旗袍外边罩一层薄纱,让旗袍变成衬里;在颜色的运用上,也可以大胆创新,上下不一定用一种颜色。 (1)旗袍的色彩创新 大红、玫瑰红、深红色和金银色都是传统旗袍习惯用的颜色。在现代社会,可以从不同的个性出发设计个性化的色彩方案。比如可以采用白色丝绸面料,来体现比较讲究生活质量而又收入颇丰的女性,如果觉得白色太单调,可以在局部镶滚红色的边或大面积镶银光亮片;不因循守旧的女性娘可考虑使用黄色与橘黄色,来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数码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还可以考虑多姿多彩的数码印花,以及渐变的色彩。这样,旗袍的色彩一定会变成充满神奇的世界。 (2)旗袍的款式创新 旗袍只有在款式上不断创新,不断融入潮流元素,才可以在时尚舞台上永葆青春、大放异彩。款式变化无非是在衣领、衣身、衣袖、摆衩等方面进行变化。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教案

课题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容分析 【课标要求】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围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教材分析】 本课题共设三目,第一目“继承传统,推成出新”。教材通过述雕刻艺术的发展和中国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和一个问题的设计说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通过对我国传统“孝”文化的古今的发展对比和一个问题的设计阐明文化创新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注入时代精神。第二目“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首先,教材先引导学生列举实例印证面向世界,借鉴交流文化进行创新的实例。通过对《梁祝》的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第三目“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教材设计三种观点的辨析如何正确处理外来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教材最后一段意在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的启迪。 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第三课“世界文化多样性”第四课“传统文化继承”第五课“文化创新”的基础上学习文化创新的三条途径,在理解上没有阻碍,但是学生在如何继承传统,推出新进行创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过程中为什么要面向世界,如何面向世界。如何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这些问题学生不能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1)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4)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文化创新一个根本途径两个基本途径的和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增强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2)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最新旗袍的历史演变及其地位

【摘要】旗袍是中国服装家族中的一枝奇葩,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包含着丰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思想。它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东方艺术特色载体的功能。旗袍由民族服装演化为阶级服装,又演化为国家服装,再成为世界服装。旗袍是一定历史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本文将对旗袍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以及其地位和其未来的前景做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旗袍;起源与发展历程;地位;未来前景 一、旗袍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 1.旗袍的衍生 关于旗袍最初的发源,大多数业内专家和学者认为这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所谓深衣,又可以称为中衣、长衣、麻衣,是古代上衣、下裳相连缀的一种典型服装。从汉代时起,袍服便被用作于君臣朝会时所穿着的礼服。袍服最初的造型,衣身相对讲比较宽松;衣服的长度一般要超过脚踝;此外,汉代袍服在袖口的位置处稍微收缩,在臂肘处形成圆弧的形状,这种圆弧形状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袂”。袍服的特点在于使身体深藏不露,显示出雍容典雅的气质。而袍服的穿着者大多都属知识分子阶层甚至是统治阶层,袍服经过久而久之的发展才流传到民间并被广泛发扬。因此,袍服这种“褒衣博带、宽衫大袍”的服装形式也被众多学者视为是古代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象征。这种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袍服有区别于中原地区的袍服,相比较为紧窄,袍身也较为合体。清代由于其朝代历时最长;统治时期也比较稳定,因此清代时期的袍服可以被视为最典型的服饰,也就是后来的旗袍。 2.近代旗袍发展的黄金阶段 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文化界中,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这股文化春潮重新唤醒了这一时期的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渴望。以上海为中心的女性服饰展示舞台也在轰轰烈烈中拉开帷幕。民国时期的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的,马甲的长度一直到脚背的位置,一般搭配短袄穿着;后来才将长马甲改成有袖子的款式,这也就成为了民国时期新式旗袍的雏形,这时旗袍的款式趋向于简练;旗袍的色调也力求淡雅,注重强调体现女性的自然美和凸显女性的曲线美,不再以装饰的繁复程度来体现女性的地位和身分,这种改变也体现出那一时期人们崇尚“自然新生活”的社会风气。新式旗袍取“西方之长、洋为中用”的趋向,也直接影响到了旗袍内部结构和外部造型的变化,并促成了旗袍“海派”风格的形成。同时,民国时期的改良旗袍也是中西文化相互交融包含的产物。服装的革新直接反应了时代的进步,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的服饰差异也就有所不同,旗人之袍与改良旗袍分别体现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现象,一个迂缓封閉,另外一个却躁动不安。而“中国时装”的概念大概就是从民国时期的旗袍开始的。 3.现代旗袍的曲折发展

旗袍文化浅析

旗袍文化浅析 国际商学院旅游管理乔梓文 1307714027 内容摘要:旗袍在中国已有百来年历史,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服饰的典型代表,如今改良后的旗袍更是走向世界,成为时尚的领军人物和东方璀璨的明珠。本文从旗袍的起源与发展,旗袍的神秘魅力,旗袍穿着要领,旗袍赋予的文化内涵以及当今旗袍的时代精神与意义等几个方面论述旗袍的韵律与妩媚。 一、旗袍的起源与发展 旗袍始于清代,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族各部。设立了清军中的红、蓝、黄、自四正旗。入关后又增添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镶旗,以此来区分、统驭所属军民,称做“八旗”。八旗所属臣民习惯穿长袍,是满族的土著服装,故此而得名为“旗袍”。旗袍是满族妇女传统服饰工艺品,又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饰,裁剪很简单,四片裁制,衣衩较长,主要特征有右衽大襟,饰以各式袢扣,直腰身,袍身宽大,“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帮甚至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都有多重宽大的滚边。…满族贵族妇女的旗袍,面料多为绸缎,图案大都是吉祥纹饰,走起路来像是“风摆荷叶”。 到2O世纪2O年代,满汉女子服饰不断融合为一,并吸收了西洋服装式样。当初的旗袍样式,袖口收紧,滚边减窄,纹样刺绣稍作简略,衣身略短。到2O 年代末,受西方裙装的影响,旗袍的样式有了明显的改变,旗袍变为收腰合体曲线式,展现了女性的凹凸特征,具备了现代女装的基本特征和流行基础。 进入三、四十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全世界家喻户晓,堪称经典之作,是旗袍的顶峰时期。这时的旗袍采用高立领、吸腰、短袖、纽襻、斜襟、高开衩,袍子忽短忽长,剪裁和造型学习了西裙特点,使旗袍更加合身,展露女性玲珑突兀的优美体态。”面料上,纱、绉、绸、缎、花呢、棉布等都在应用。 1949年解放前夕,旗袍已经相当普遍,成为城市妇女的日常便装。但新中国建立后,妇女穿衣服鄙弃穿红戴绿,鄙弃小资情调,流行朴素的军装、列宁装。于是,旗袍所蕴含的悠闲、舒适、柔曼的大家闺秀形象,已失去了其生存的意义。 1956年,据说苏联的某领导人到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人的服装要体现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新面貌,于是,我们国家提出口号“人人穿花衣裳”,于是旗袍

浅谈舞台表演中的旗袍风格设计

浅谈舞台表演中的旗袍风格设计 发表时间:2011-07-05T09:39:36.820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4月下供稿作者:王宛春徐青青李静[导读] 旗袍虽然源于清代旗人之袍,但是它是中西服饰文化的产物。 王宛春徐青青李静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 710048)摘要:旗袍虽然源于清代旗人之袍,但是它是中西服饰文化的产物,现代旗袍设计已经具备了独立的、与旗人之袍迥然不同的风格韵味。传统旗袍、改良旗袍、现代旗袍代表了三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服饰文化观念,也悄然酝酿着新时代的未来旗袍将传统与时代结合,民族与世界融合,一直是旗袍款式发展演变的规律,也必然影响着旗袍未来的发展道路。在不久的将来,设计师们将传统与时代结合,民族与世界 融合,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吸收西方的服饰理念和制衣技巧,设计出更合理更富有时代意义的中国旗袍,继承和弘扬旗袍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旗袍;传统;融合中图分类号:J523.5 J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160-02 第一章、舞台表演 为了展现出旗袍的不同风格,可以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来表现。从广义上说,舞台表演可以分为两大类:表演性演出和展示性演出,受国际时尚界的影响,我国的服装文化不断普及,服装市场也蓬勃发展起来,服装的舞台表演引导人们在服装服饰上追求美、表现美,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播者。这些多元化的、创新性的服装舞台表演推行品牌文化,普及了服装文化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和着装修养,激活服装设计师的创作激情,促进服装市场的迅速成长与成熟,推行品牌文化,传播流行风尚,刺激购买欲望,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第二章、舞台表演中旗袍风格的视觉表现形式影响舞台表演视觉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舞台造型、背景、道具、灯光等造型范围,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旗袍的设计应更具艺术感染力和艺术个性的表现力。由于视觉在整个感觉器官中居于主导和基础地位,因而在舞台表演中的旗袍设计,需要与视觉传达设计相辅相成,所以旗袍的设计以造型、色彩、文字、空间和形象等等作为视觉基础元素来进行表现,并要求表现美感、营造气氛、呈现出旗袍穿着时的时空环境及意象,通过旗袍带来的视觉元素来进行传递,以视觉艺术规律进行创作旗袍的色彩、肌理同样具有重要的表现价值,旗袍的面料、肌理形态以及色彩经过分离、组合、改变都可以重新转换成不同的视觉形象舞台表演意念的转化与组合。舞台表演中的旗袍设计是在设计主题下,根据旗袍所传达的意念、表现的时代、时间、穿着地点场合以及社会环境等形成的在视觉因素上的考虑。结合模特的形体动作语言,借助视觉造型艺术的处理烘托出舞台表演中旗袍的美,由“意”转“象”,表现出旗袍的思想内容,在舞台表演的特定的条件限制下,旗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可适当的夸张,将主题意念和艺术形式组织起来营造出特定的舞台氛围。在旗袍的设计中可运用抽象、象征、虚拟、隐喻或局部装饰等表现手法,将旗袍的主题意念以视觉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三章、舞台表演中的创新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旗袍在领悟其文化内涵和装饰韵味的基础上,融合世界服饰文化精华进行再创造,传统旗袍和民国旗袍已不再符合现代时尚新潮的审美观念,人们对于旗袍款式的创新呼吁越来越高。一些喜爱东方传统文化的服装设计师将中国旗袍逐步推向国际地位,在传统与现代的思想潮流碰撞中,旗袍款式设计逐步脱离旧有的模式,实现服装的开放式发展。此外,还可以借鉴西式服装的结构原理打破常规的设计手法,根据不同年龄、体型的女性创新设计,在设计中,可以在保持其基本造型不变的基础上,对旗袍的肩部、背部、门襟等局部造型进行创新改良设计,比如对肩部抽褶,或对肩部进行露肩、不对称设计,背部可以采取镂空的手法,或镂空后加垫蕾丝等设计为旗袍增添几分浪漫与性感,还可以打破固有的斜襟设计手法,采用前襟、肩襟或者无襟的处理方法,总之在旗袍的设计中融合时尚的设计元素,使得改良后的旗袍保持原有的典雅又不是时尚的浪漫气息。 3.1 旗袍各部位设计手法3.1.1 领部的廓形设计在舞台表演的旗袍设计过程中,为了达到一些舞台效果,可尝试在肩部形成一张一弛的对比条件下,增大领形,降低领座,增加领子的层次感来丰富旗袍的轮廓造型,还可以大胆打开设计思路,如夸张、变形原有领行将对称领行改为不对称性,将“V”领改成“U”型,或者去掉旗袍领改为无领。 3.1.2 肩部的廓形设计现代的旗袍与传统旗袍在肩部的设计有了很大的变化,采用起肩的造型手段来改变传统单一的肩部外轮廓,如灯笼袖、火腿袖、悬垂袖、多层袖、袖头开权、起肩袖、袖口分割或镂空的设计打破传统的固有模式,也可利用薄厚方圆不一的肩垫进行辅助造型,还可以借助其它手法结合面料的特点和旗袍的整体风格展开设计。 3.1.3 腰部的廓形设计腰部是制约性极强的一个部位,所以它的设计是旗袍廓形造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它的设计变化影响到旗袍的整个外部廓形,在腰部增大放松量,会形成圆形或正三角形的轮廓造型。腰围线的高低变化,是旗袍变得生动、鲜明,具有夸张的艺术效果,还可以在腰部进行大胆的突破设计,将传统旗袍的腰部加省、收紧的造型设计成扩大放松的效果,是旗袍产生一种休闲、自然、返璞归真的美感。 3.1.4 臀部的廓形设计旗袍臀部的廓形可以采用夸大的重点表现方法,突出臀部轮廓的外部特征,达到求新求变的效果,运用斜裁的手法来扩大臀部的外形轮廓,从而突出臀部的丰满与腰部的纤细。 3.1.5 底摆部的廓形设计旗袍底摆的变化设计尤为丰富,款式的长短、不对称、参差不齐都可作为底摆的设计特点,参差不齐的外轮廓特征,方圆、曲直的变化设计,带给旗袍变化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此外在旗袍的设计中,还可汲取前卫的、朋克主义的设计手段,采用折迭、空间置换等等手法,使旗袍底摆更加符合个性的审美。 3.1.6 襟部的廓形设计

浅谈旗袍的发展与演变

浅谈旗袍的发展与演变 摘要:旗袍是当今中国女性在重要场合的首选服饰,旗袍不仅仅具有中华民族鲜明的服饰文化特征,更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独特的价值取向,能更好的体现女性雍容、高贵、典雅的美丽。本文通过梳理中国旗袍形成和发展的变迁过程及其规律,揭示了服装与社会时代变迁的关系。 关键词:旗袍;文化内涵;时尚;变迁 1 旗袍的渊源 旗袍原是清代满族男女(旗人)所穿的长袍。满族分为八旗,各旗分管的军民皆称为旗人,他们的袍服,后来就称为旗袍。清兵入关后,采纳“十从十不从”的服装策略,其中有“男从女不从”一条,对女性服装的限制有所放松,汉族女子们着明式裙衫,而满族女子则穿旗袍。 女子旗袍与男子的长袍有所区别,女子旗袍的衣领、衣襟、袖口等处都镶有花边,把男袍的四面开衩改成左右开衩,下面由散大改为直筒。这样旗袍逐渐成为女性独特的款式,在几百年的变迁发展中,现代旗袍成为女性服装之一的专用名词。 2 旗袍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旗袍逐渐被汉族妇女接受,并结合汉族服饰习惯加以改进,到20世纪20年代,成为城镇妇女普通的服装之一。这个时期正是中西服装交叉的时代,旗袍也吸收了西式服装简短的特点,由长及足面缩短至小腿,由直筒式改为收腰式,袖子由宽大改成上贴下散式,领子仍保留高领。 到30年代,旗袍在时装的影响下,整体款式向苗条型发展,恢复了衣长至足的形制,收腰,矮领,袖子变成短袖甚至无袖。1935年,流行不到两年的高衩又降低。旗袍在摆线和开衩上的高低变化,一方面记录的人们审美的变化,一方面表现出时代变化对服装的不同要求。旗袍在几十年的变化中,愈加妩媚精致,舒适合体,成为民族服装中独领风骚持久不衰的典型。40年代,旗袍又一次变化,衣身又缩短,仅及膝下,款式增多,外型上有直线型、自然线型、苗条线型。领子变化更多,有大圆领、中圆领、小圆领、方领、元宝领、凤仙领等;衣襟的方式则有大圆襟、中圆襟、小圆襟、方直襟、人字襟、斜襟、三角襟、琵琶襟、连环襟、一字襟等十余种。这一时期是旗袍发展的成熟期,在保留民族服饰的特点的同时,也大胆吸收了西方服饰的因子,如短袖、无袖、紧口袖、加毛领。旗袍的穿法也变化出多姿多彩的方式,有仿清代旗装式,即在旗袍外加一马甲,又演变成羊毛衫;有中西合璧式,即外罩西装短上衣,或加西式长袖;有时装式,即带时装帽,披长纱巾,或加一披风。由此可见,旗袍的搭配具有极大的空间,其兼容性之强大,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满族文化】旗袍的样式与象征

【满族文化】旗袍的样式与象征 旗袍现在已经成为了现代流行服装之一,在国际服饰橱窗里,享有很高的盛誉。旗袍是从满族古老的服装演变而来的。男子的长袍 多是蓝、灰、青色,女子的旗装多为白色。 旗袍,满语称“衣介”。古时泛指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男女穿的衣袍。旗袍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饰,它裁剪简单,圆领,前后襟宽大,而袖子较窄,四片裁制,衣衩较长,便于上马 下马;窄窄的袖子,便于射箭。 由于袖子口附有马蹄状的护袖,又称马蹄袖。在满族人逐渐脱离骑射生涯后,马蹄袖已成装饰,而放下马蹄袖仍然是满族人对长者、尊者致敬的礼仪。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 和袖口都有绣花装饰。 清初衣袍式样有几大特点:无领、箭袖、左衽、四开衩、束腰。箭袖,是窄袖口,上加一块半圆形袖头,形似马蹄,又称“马蹄袖”。马蹄袖平日绾起,出猎作战时则放下,覆盖手背,冬季可御寒。四开衩,即袍下摆前后左右,开衩至膝。左衽和束腰,紧身保暖,腰带一束,行猪时,可将干粮、用具装进前襟。 在满族南迁辽沈,入中原后,与汉族同田共耦,受汉族“大领大袖”服饰的影响,由箭袖变成了喇叭袖,四开衩演变为左右开衩。 40年代后,满族男性旗袍已废弃,女性旗袍由宽袖变窄袖,直筒变 紧身贴腰,臀部略大,下摆回收,长及踝。 逐渐形成今日各色各样讲究色彩装饰和人体线条美的旗袍样式。旗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朵一奇葩,在国际流行服饰界享有很 高的盛誉。旗袍能很好表现妇女的身段和曲线。受到国内外妇女的 青睐和赞赏。 满族旗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旗袍外套上坎肩。坎肩有对襟、捻襟、琵琶襟、一字襟等。穿上坎肩骑马驰聘显得十分精干利落。

最新高中政治 第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2015高中政治第2单元第5课第2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新 人教版必修3 【本框教材分析】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分析判断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分析判断文化现象中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高雅与庸俗等的能力。 ◆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思辨创新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观察文化现象、体验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教学过程中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

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4)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文化现象——“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品评、设计、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5)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3)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二、教学重点 1.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的正确方向。 三、教学难点 1.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四、教学建议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堂实录

吴晓(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中学)【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材料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彩众长。我国的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能力目标:(1)增强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2)通过材料探究、讨论,使学生具备在合作探究中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探究文化创新的事例,激发学生立足于社会实践、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进行文化创新的热情。(2)采用韩剧和本国电视剧的对比,培育学生在热爱本民族文化的同时,采撷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观念。【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以及基本途径。 2.教学难点: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融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应如何立足国情来进行文化创新。【教学过程】导入:播放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的主题曲。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视的主题曲吗?学生: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教师:说到韩剧,同学们都不陌生。2000年,一部《蓝色生死恋》卷走了无数观众的眼泪,也让韩剧正式叩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2005年《大长今》在华播出更是达到收视高峰。可是在那以后,韩剧却逐渐走入低迷期。下面请同学们结合韩剧的特点分析一下韩剧起初受欢迎的原因有哪些?后来为什么会进入低迷期?【学生分组讨论】学生1:因为韩剧中有俊男美女以及精美的服饰等,十分养眼,所以大家喜欢看。学生2:韩剧大多以爱情为主题,情节感人。学生3:韩剧刚开始看时还比较吸引人,可是由于剧情单调,越看越没有意思。学生4:许多韩剧情节特别拖沓,节奏很慢。教师:同学们的评价都很中肯。不过在批评中韩剧并没有丧失信心,而是在既有优势下求新求变,出现了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派韩剧,重新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在中国又掀起了新一波“韩流”。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来自星星的你》的热播来探究新派韩剧成功的奥秘吧!既然很多同学都对这部韩剧有所了解,我想请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部韩剧的整个剧情。学生:一个400年前来到地球的外星男人和一个韩国女明星之间的爱情故事。教师:该剧男主角是一个外星人,这样的设定突破了以往的韩剧,让人眼前一亮。那么该剧的创作灵感是如何产生的呢?展示课件:在《来自星星的你》剧组的策划书中写到:《朝鲜王朝实录》记载,1609年秋天,在江原道干城,原州、春川等地几乎在相同的时间内都出现一个不明飞行物。教师:在此基础上编剧展开想象:如果400年前真有外星人来到朝鲜并生活至今的话,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男主角是外星人,因此他不仅仅是高富帅,并且还拥有超能力,时时保护着女主角。教师:此外,和以往韩剧一样,《星星》中仍然处处充满着时尚元素,如精美的衣服、化妆品、饰品、食物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东西既为该剧增加了吸引力,又因为该剧的走红而出现了热卖,为韩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教师:下面我们对《星星》的上述成功之处做一下归纳【课件展示】成功秘笈一:结合史实做足资料搜集,在史书中关于不明飞行物记载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男主角的设定更加迎合了现代女性的审美需求。剧中展示了韩国精美的服装、饰品、房间装饰、食品等。教师: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秘笈一中是如何体现的?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来源,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韩剧大多以此为主题,韩剧的创作来自于现实。学生:这部电视剧的创作灵感也是编剧在实践中获得的。同时韩剧中的服饰、装饰呀,都是实践的产物,也展现出了韩国在服装、食品中的特色。教师:分析得非常好。课件展示: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教师:尽管男主角十分强大,可是他却不得不面临着与女主角的分离,否则就面临死亡。和老式韩剧一样,《来自星星的你》中也充满着大量的泪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感人的片段。放视频:男女主角的分离。教师:可与老式韩剧不同的是。《来自星星的你》却不再完全走苦情的套路,在泪点中还充满着笑点,在剧情中加入了不少轻松搞笑的情节,比如男女主角的初次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