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5.1数据的收集与抽样作业设计(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5.1数据的收集与抽样作业设计(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5.1数据的收集与抽样作业设计(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5.1数据的收集与抽样

作业设计(新版)湘教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A. 调查一批新型节能灯泡的使用寿命

B. 调查长江流域的水污染情况

C. 调查重庆市初中学生的视力情况

D. 为保证“神舟7号”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

2.下列调查适合抽样调查的是()

A. 检查小明同学昨天作文的错别字

B. 检查“天宫二号”飞行器各部件质量

C. 调查某班同学观看《最强大脑》的人数

D. 对东江水流污染情况进行调查

3.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

A. 为了了解市民对重庆市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的关注程度,王华在学校随机采访了8名初三学生;

B. 为了了解学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张民同学在初三年级向3位好友做了调查;

C. 为了了解“天宫一号”飞船零部件的状况,检测人员采用了普查的方式;

D. 为了了解中央电视台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统计人员采用了普查的方式。

4.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A. 调查一批新型节能灯泡LED的使用寿命

B. 调查涪江流域中的河道水污染情况

C. 调查四川省初中7-9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

D. 为保证载人航天飞行器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

5.下列统计中,能用“全面调查”的是()

A. 某厂生产的电灯使用寿命

B. 全国初中生的视力情况

C. 某校七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

D. “娃哈哈”产品的合格率

6.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合理的是()

A. 为了了解全国中学生的视力情况,选择全面调查

B. 为了了解一批袋装食品是否含有防腐剂,选择全面调查

C. 为了检测某城市的空气质量,选择抽样调查

D. 为了检测乘坐飞机的旅客是否携带违禁物品,选择抽样调查

7.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的方式是()

A. 调查渝北区小学生每天所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

B. 调查市面上一次性筷子的卫生情况;

C. 调查我校初三某班同学的暑假旅行计划;

D. 调查2012年5月份市场上某品牌饮料的质量;

8.下列调查方式,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 了解北京市每天的流动人口数,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B. 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C. 了解北京市居民”一带一路”期间的出行方式,采用全面调查方式

D. 日光灯管厂要检测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采用全面调查方式

9.为了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100台电视机进行试验,这个问题的样本是()

A. 这批电视机

B. 这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

C. 抽取的100台电视机的使用寿命

D. 100台

二、填空题

10.端午节期间,质监部门要对市场上粽子质量情况进行调查,适合采用的调查方式是________ .(填“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

11.为调查某种品牌灯泡的使用寿命,适合采用抽样调查,为了解全班学生的身高情况,适合采用普查,请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说一条抽样调查的优点________

12.①了解全国中小学生每天的零花钱;②了解一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③调查20~25岁年轻人最崇拜的偶像;④对患甲型H7N9的流感患者同一车厢的乘客进行医学检查.上述调查适合做普查的是:________

13.调查某城市的空气质量,应选择________ (填抽样或全面)调查.

14.为了了解某产品促销广告中所称中奖率的真实性,某人买了100件该商品调查其中奖率,那么他的做法是________(填“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

15.了解全国初三学生每天课后学习时间情况,应采取________方式收集数据.(普查或抽样调查)

16.为了调查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一般采用________(选填抽样调查或普查)的方式进行.

17.为了了解一批圆珠笔心的使用寿命,宜采用________方式进行调查;为了了解你们班同学的身高,宜采用________方式进行调查.

三、解答题

18.请指出下面哪些调查不适合做普查而适合做抽样调查,并说明理由.某农户想了解承包的鱼塘中鱼的平均质量.

19.琪琪想了解全市八年级学生每天写作业的时间,她对某校八年级(4)班全体学生每天写作业的时间进行了一次调查.

(1)调查的问题是什么?

(2)调查的范围有多大?用了哪种调查方式?

20.小龙的妈妈让小龙去买一盒火柴,并叮嘱小龙,一定要试试火柴是否好用.小龙回家后,高兴地告诉妈妈:“火柴好用,我每根都试过了.”

(1)小龙采取的方法是哪种调查?

(2)你认为小龙采取的方法是否合适?为什么?

21.一天,爸爸叫儿子去买一盒火柴,临出门前,爸爸嘱咐儿子要买能划燃的火柴.儿子拿着钱出门了,过了好一会儿,儿子才回到家.“火柴能划燃吗?”爸爸问.“都能划燃”“你这么肯定?”儿子递过一盒划过的火柴,兴奋地说:“我每根都试过啦.”请问故事中的儿子在调查总体的性质时,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做?

22.某气球生产厂家为了确定各种颜色气球的生产比例,确定进行一次调查.如果你是该次调查的负责人,请解决以下问题:

(1)此次调查的对象是什么?适宜采取哪种调查方式?

(2)请设计一个问卷调查表并简要说说你设计的意图.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2.D

3.C

4. D

5.C

6.C

7.C

8.A

9. C

二、填空题

10.抽样调查 11.花费较少或工作量较少 12.④对患甲型H7N9的流感患者同一车厢的乘客进行医学检查

13.抽样 14.抽样调查 15.抽样调查 16.抽样调查 17.抽样调查;普查

三、解答题

18.解:农户想了解承包的鱼塘中鱼的平均质量,适合抽样调查,理由如下:

不可能把每条鱼都打捞上来称重,需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19.解:(1)调查的问题是全市八年级学生每天写作业的时间;

(2)调查的范围是某校八年级(4)班全体学生,用了抽样调查方式.

20.解;(1)小龙采取的是全面调查;

(2)小龙采取的方法不合适,因为具有破坏性,所以应用抽样调查.

21.解:故事中的儿子在调查总体的性质时,儿子选择的调查方式错误;

他应该采用抽样的方法,从火柴盒中抽取几根火柴,试试这盒火柴的质量(即能不能划燃),用部分测试总体的方法简单,方便.

22.解:(1)人们对气球颜色的喜爱情况;抽查;

(2)问卷调查表:

简要说明:在学校每个班里挑选学号为3的倍数的同学,然后让这些人填写《问卷调查表》,然后统计每种颜色所占比例,形成扇形统计图,即可确定各种颜色气球生产比例.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和解答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试卷——计算题&解答题 姓名__________ 班别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 一、计算题: 1、)2()9()3(32422ab b a b a -?-÷ 2、 () () 733 222x x x ÷?- 3、)2()(b a b a -++- 4、22(1)3(2)x x x ---+ 5、,4)12(3323 12++--x x x 6、)346(2 1)21(322322 3ab b a a ab b a a ++-+- 7、(x+2)(y+3)-(x+1)(y-2) 8、22)2)(2(y y x y x ++-

9、x(x -2)-(x+5)(x -5) 10、?? ? ??+-??? ??--y x y x 224 11、)94)(32)(23(22x y x y y x +--- 12、()()3`122122 ++-+a a 13、()()()2112 +--+x x x 14、(x -3y)(x+3y)-(x -3y)2 15、23(1)(1)(21)x x x +--- 16、22)23()23(y x y x --+

17、22)()(y x y x -+ 18、x y y x ÷-+])3[(2 2 19、0.125100 ×8 100 20、() xy xy xy y x 183********÷-- 21、30 2 2 )2(21)x (4554---÷??? ??--π-+?? ? ??-÷??? ?? 22、(12112006 22 332141) ()()()-?+---- 二、用乘法公式计算下列各题: 23、999×1001 24、1992-

统计学作业

统计学作业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第二章习题(离散程度指标) 1.[习题集P23第9题]某车间有两个小组,每组都是7人,每人日产量数如下:第一组:20、40、60、70、80、100、120;第二组:67、68、69、70、71、72、73。已知两组工人每人平均日产量件数为70件,试计算:(1)R;(2)A.D;(3)S.D,并比较哪个组的平均数代表性大? 要求:如计算过程有小数,请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余均同。 试据此分别计算其平均日产量,并说明哪个班的平均日产量代表性大? 假定生产条件相同,试计算这两个品种的收获率(产量/播种面积),确定哪一品种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推广价值。 注意:播种面积是“f”,而产量等于收获率乘以播种面积,因而是“xf”。 4.[习题集P25第15题]各标志值对任意数的方差为500,而这个任意数与标志值平均数之差为12,试确定标志值的方差(提示:方差是离差平方的平均数。本题中的500是标志值与任意数的方差,即所测度的离差发生在标志值与某一任意数之间,而所求的方差是标志值与均值之间的方差)。 第二章习题(平均指标)

试计算该局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以及第20百分位数。 2.[习题集P21第3题]某乡播种2800亩早稻,其中35%的稻田使用良种,平均亩产50斤,其余的稻田平均亩产仅480斤。试问:(1)全部耕地早稻平均亩产是多少?(2)早稻的全部产量是多少? 试计算产品计划与实际的平均等级和平均出厂价格,指出两者间的经济联系(提示:可对产品等级进行赋值,尔后计算)。 根据该资料计算亩产的中位数和众数,并判断其分布态势。 第三章《时间序列分析》作业

《数据的收集与抽样》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数据的收集与抽样》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收集数据的意义及方法. 2、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析. 3、初步学会设计调查问卷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5、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验抽样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6、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1、理解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及意义. 2、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 3、能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析. 4、学会设计调查问卷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5、了解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及优缺点,了解抽样调查过程中样本选取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教学难点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析. 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设计合理的调查方案. 教学方法 收集数据是大部分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完成的任务,学生会有比较积极的参与表现,所以教师应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对于收集后的数据分析,不同学生可能分析的角度不同,结论不同,教师应多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学过程 数据的收集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景,让学生体会数据收集的方法及过程,同时为新知识的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班级要举办元旦联欢晚会,如果由你来策划这次活动,你将如何安排节目?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全班每位同学各有什么样擅长的文娱节目能参与演出.为此,你需要进行调查. 调查问卷: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检测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检测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正确的是() A.为了了解100个灯泡的使用寿命,选择全面调查; B.为了了解某公园全年的游客流量,选择全面调查; C.为了了解生产的50枚炮弹的杀伤半径,选择全面调查; D.为了了解一批袋装食品是否有防腐剂,选择全面调查。 2.为了了解一批电视机的寿命,从中抽取100台电视机进行试验,这个问题的样本是()A.这批电视机; B.这批电视机的寿命; C.抽取的100台电视机的寿命; D.100. 3.为了了解某校初二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指() A.400; B.被抽取的50名学生; C.400名学生的体重; D.被抽取50名学生的体重。 4.为了了解某校学生的每日动运量,收集数据正确的是() A.调查该校舞蹈队学生每日的运动量; B.调查该校书法小组学生每日的运动量; C.调查该校田径队学生每日的运动量; D.调查该校某一班级的学生每日的运动量。 5.如图,所提供的信息正确的是() A.七年级学生最多; B.九年级的男生是女生的两倍; C.九年级学生女生比男生多; D.八年级比九年级的学生多。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6.已知全班有40位学生,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车,还有的乘车来上学,根据以下已知信息完成统计表: 7.如果你是班长,想组织一次春游活动,用问卷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进行调查,你设计的调查内容是(请列举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商场地“十·一”长假期间平均每天的营业额是15万元,由此推算10月份的总营业额约为15×31 = 465(万元),你认为这样的推断是否合理?答: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下面这几个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 9.为调查全校学生对购买正版书籍、唱片和软件的支持率,在全校所有的班级中任意抽取8个班级,调查这8个班所有学生对购买正版书籍、唱片和软件的支持率。 10.为调查一个省的环境污染情况,调查省会城市的环境污染情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计调查教学设计

《统计调查》 冕宁县巨龙中学 宋远宜 【教学目标】 1、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 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会画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5、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 全面调查的过程(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是重点; 绘制扇形统计图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下面一些问题: (1)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收视情况怎样? (2)班级里同学出生主要集中在哪一年? (3)本年度最受欢迎的影片是哪几部?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统计调查. 二、数据的收集 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现在我们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四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怎样才能知道结果? 举手表决、问卷调查等. 问卷调查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调查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要设计好调查问卷. 你认为设计调查问卷应包括哪些内容? 问卷设计的内容应包括调查中所提的问题、答案选项以及要求等. 三、数据的整理 从上面的数据中你容易看出全班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吗?为什么? 不容易.因为这些数据杂乱无章,不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数据所蕴含的规律,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你认为应该怎样整理我们收集到的数据? 划“正”字.这就是所谓的划记法.

下面我们利用下表整理数据. 全班同学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 上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全班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 四、数据的描述 为了更直观地看出上表中的信息,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绘制条形统计图 绘制扇形统计图 我们知道,扇形图用圆代表总体,每一个扇形代表总体的一部分.扇形图通过扇形的大小来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扇形的大小是由圆心角的大小决定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圆心角的度数就可以画出代表某一部分的扇形. 因为组成扇形图的各扇形圆心角的和是3600,所以只需根据各类节目所占的百分比就可以算出对应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新闻:3600×10%≈360, 体育:3600×25%=900, 动画:3600×20%=720, 娱乐:3600×45%=1620. 在一个圆中,根据算得的圆心角的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各类节目的名称及相应的百分比.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答案 一、判断题 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3、在总体方差一定的条件下,样本单位数越多,则抽样平均误差越大(×) 4、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6、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7、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唯一方法(×) 8、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 9、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 10、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yc 的平均误差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A )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程度 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C )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是(D )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 4、当成数等于( C )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1 B、0 c、0.5 D、-1 5、对某行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行业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所占比重是(C ) A、等于78% B、大于84% c、在此76%与84%之间 D、小于76% 6、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B ) A、甲厂比乙厂大 B、乙厂比甲厂大 c、两个工厂一样大 D、无法确定 7、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B)。 A、抽样平均误差;B、抽样极限误差;C、抽样误差系数;D、概率度。 8、如果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 ,说明两变量之间( D ) A.不存在相关关系 B.相关程度很低 C.相关程度显著 D.完全相关 9、相关关系中,两个变量的关系是对等的,从而变量x 对变量y 的相关,同变量y 对变量x 的相关

七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抽样(2)

5.1数据的收集与抽样(二)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随机性; 2.学会另一种调查方式——抽样调查; 3.知道样本和样本容量的概念; 4.理解样本是由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所组成。 重点:能在一个总体中较为合理地抽取样本,并计算出样本容量。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阅读教材P143动脑筋至P144动脑筋上方的内容,解决下面的问题:阅读下面的英语短文(会翻译成中文吗?可别忘记向英语老师请教噻),填空并回答问题。 Zhang Linghong was born in Hangzhou in 1961.As a teenager, he began painting scenes of local fishermen and sailors along the canals in Suzhou ,and sold these paintings to tourists and passers-by as souvenirs.In 1983,he gained admission to the Beijing School of Art . His early works , mostly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 reflected the scenery of eastern China . (1)将短文字母进行统计,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字母画记在短文中 出现的次 数 占字母出 现总数的 百分比% 字 母 画记在短文中 出现的次 数 占字母出 现总数的 百分比% a n b o c p d q e r f s g t h u i v j w k x l y m z (2)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篇短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母为; ○2这篇短文中出现次数超过5%的字母有。 说一说: 1.根据上面的统计结果能否建议计算机键盘制造厂家将次数超过5%的字母安排在手指便于控制的位置上?为什么? 2.随机性是指。 3.要调查所有英文文章中26个字母出现次数所占百分比可以采用全面调查的调查方式

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统计教案人教版

数据统计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平均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能熟练地、正确地解答平均数应用题。 2、了解数据整理,会把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简单的统计;了解统计表的意义和用途,会看、填写以及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3、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会制作条形、折线统计图。 *4、使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看扇形统计图。 【知识讲解】 1、求平均数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相对应的总数量和总份数,按照基本数量关系“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来解答。 2、统计表 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后制出表格,用来分析情况,反映问题,这种表格叫做统计表。 3、统计图 把统计资料中的相关数据用图形表示出来,这种图形叫统计图。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三种。它们的作用和特点如下表: 4、制统计表

制作统计表时,先将原始数据加以分类整理,按照统计要求分清类别,确定项目,设计表头,确定纵、横栏数,并根据需要计算出总计、合计、平均数或百分率。 5、制条形统计图 ①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②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③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④按照数据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同时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日期,标出图例。 6、制折线统计图 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序连接起来。 7、制扇形统计图 ①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②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③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④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的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⑤写上标题及制图日期。 【例题讲解】 例1、下面是某班男生的体重记录单: 根据上面记录单上的数据填写下表。填完后说出这个班男生的体重在哪个范围的人数最多。

(完整版)初一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1统计调查 一、统计调查 1、数据处理的过程 (1)数据处理一般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等过程。 收集数据的方法:a、民意调查:如投票选举 b、实地调查:如现场进行观察、 收集、统计数据 c、媒体调查: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调查都是媒体调查。 注意:选择收集数据的方法,要掌握两个要点:①是要简便易行,②要真实、全面。 数据处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对未知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2、统计调查的方式及其优点 (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像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2)划计法:整理数据时,用正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数据,这种记 录数据的方法叫划计法。 例如:统计中编号为1的数据每出现一次记一划,最后记为“正正一”,即共出现 11次。 (3)百分比: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 注意:①调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全面调查,另一种是抽样调查。 ②划计之和为总次数,百分比之和为1。 ③划计法是记录数据常用的方法,根据个人的习惯也可改用其他方法。 全面调查的优点是可靠,、真实,抽样调查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减少破坏性。 *3、抽样调查 (1)抽样调查是这样的一种主法同,它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 (2)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即采 取随机抽查的方法。 *4、总体和样本 总体:要考查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样本:从总体当中抽出的所有实际被调查的对象组成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叫样本容量(不带单位)。 *10.2直方图 1、数据频数(数据表格) 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反映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从而反映了在数据组中各数据的分布情况。 要全面地掌握一组数据,必须分析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 *2、(频数)直方图(统计各个数据出现的次数,即频数,并用图像展示出来) 为了直观地表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以频数分布表为基础,绘制分布直方图。 (1)频数分布直方图简称直方图,它是条形统计图的一种。 (2)直方图的结构:直方图由横轴、纵轴、条形图的三部分组成。 (3)作直方图的步骤: ①计算数差(即极差,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确定组距(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与组数(用极差÷组距得到);③确定组限;④列频数分布表;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其中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标准,要凭借经验和研究的具体问题决定。一般来说,组数越多越好,但实际操作比较麻烦,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根据数据的特征通常分成5~~12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统计调查 知识讲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调查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能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解决有关问题; 2.了解总体、样本、样本容量等相关概念; 3. 会用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从统计图或表中获取信息. 【要点梳理】 要点一、统计调查 1.统计相关概念 总体:调查时,调查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调查对象叫做个体. 样本: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量叫做样本容量(不带单位). 要点诠释: (1)“调查对象的全体”一般是指调查对象的某种数量指标的全体,如对于一个班级,如果考察的是这个班学生的身高,那么总体是指这个班学生身高的全体,不能错误地理解为学生的全体是总体. (2)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一个总体中可以有许多样本,样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总体,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情况,在选取样本时要注意使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 样本容量是一个数字,不能有单位.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通过样本对总体的估计越精确,在实际研究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样本容量的大小.例如:“从5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中抽取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样本是“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而样本容量是“2000”,不能将其误解为“2000名考生”或“2000名”. 2. 调查的方法: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要点诠释: (1)全面调查又叫“普查”,它是指在统计的过程中,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所有考察的对象一一作出的调查,在记录数据时,通常用划记法进行记录数据. (2)一般来说,全面调查能够得到全体被调查对象的全面、准确的信息,但有时总体中的个体的数目非常大,全面调查的工作量太大;有时受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全面调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例如:测试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或炮弹的杀伤半径等),不能进行全面调查.(2)抽样调查:从调查对象中抽取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的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这种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要点诠释: (1)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的方式,我们称抽样调查,在抽取的过程中,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式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 (2)抽样调查方便、快捷,能够减少调查统计的工作量但调查的结果不如“全面调查”得到的结果准确. (3)调查方法的选择: ①全面调查是对考查对象的全体调查,它要求对考查范围内所有个体进行一个不漏的逐个准确统计;而抽样调查则只是对总体中的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以样本来估计总体的情况. ②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第五章-第七章)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第五章-第七章) 一、判断题 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3、抽样成数的特点是,样本成数越大,则成数方差越大。6、在总体方差一定的条件下,样本单位数越多,则抽样平均误差越大() 4、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6、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7、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唯一方法() 8、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 9、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的平均误差程度() 10、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y c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是()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 4、当成数等于()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1 B、0 c、0.5 D、-1 5、对某行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行业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所占比重是() A、等于78% B、大于84% c、在此76%与84%之间 D、小于76% 6、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A、甲厂比乙厂大 B、乙厂比甲厂大 c、两个工厂一样大 D、无法确定 7、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A、抽样平均误差;B、抽样极限误差;C、抽样误差系数;D、概率度。 8、如果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1 ,说明两变量之间( ) A.不存在相关关系 B.相关程度很低 C.相关程度显著 D.完全相关

七年级上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抽样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抽样教案(湘教 版) 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1 数据的收集与抽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妈妈:“孩子,再帮妈妈买鸡蛋

去”; 妈妈:“这次注意点,上次你买的鸡蛋有好几个是坏的.” 孩子:“妈妈,这次的鸡蛋全是好的,我每个都打开看过了”. 妈妈:“啊!” 这个小孩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教学说明】通过情景引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新课.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睡眠是人类生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生理需要,也是评价健康水平的一项基本指标,充足的睡眠是青少年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若请你了解本班同学的睡眠时间情况,你会怎么做? 【归纳结论】我们把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把组成总体的每个对象称为个体. 我们对总体中每个个体都进行了调查,像这种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完成教材P141的“做一做”. 议一议:如果只对一篇英文中各字母出现次数所占百分比进行统计,其所得百分比能否代表所有英文中26个字母出现次数所占百分比?为什么? 动脑筋:为了了解下列情况,可以采用全面调查吗?如果

七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全章练习题精品

【关键字】情况、成绩、问题、发展、了解、需要、方式、反映、速度、开展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一、填空题: 1. 光的速度是30万千米每秒,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米每秒。 2. 1.3×106=______万。 3. 据测算,我国每天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5亿元,若按一年365天计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我国一年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为______元。 4. 如果你在电脑上打100个字需要2 Array 5. 占圆的10﹪的扇形圆心角是______; 百分比是______。 6. 书100本,其他类书130 7. 参加体育小组的人数是42 是______。 8. 100张100元的新版人民币大约0.9 起的高度为______米。 9. 在一个扇形统计图中, 扇形是圆的______。 10. 在某同学一天时间支配方式的扇形统计图中,如果休息时间占30﹪,学习时间占40﹪,休息娱乐时间占20﹪,剩下的为上学、放学走路时间,则走路的时间为______。 二、解答题: 1. 为了了解某小区居民的用水情况,随机抽查了该小区10户家庭的月用水量, 结果如下:

快递公司个数条形图0204060801001201998199920002001年份(个)00.511.522.5 1998199920002001万件年份各快递公司快件传递年平均数条形图冰箱10%洗衣机 __%热水器 __%电视机35% 电脑5%户数 2 2 3 2 1 ⑴计算这10户家庭的平均月用水量; ⑵ 如果该小区有500户家庭,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估计该小区居民每月共用水多少吨? 2. 在下面的统计图中,扇形A 、B 、C 分别代表300名学生中成绩优、良、差的人数。若扇形C 的圆心角度数为o 90,优、良学生人数之比为4:5.你能算出扇形A 、B 的圆心角的度数吗?你知道优、良、差的学生各有多少人吗?他们各占全部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3. 根据对某地区1998年至2001年快递公司的发展情况做的调查,制成了快递公司个数情况的条形图和各快递公司快件传递的年平均数情况条形图(如下图)。那么,由图中得信息可知,2001年该地区邮递快件共多少万件?这4年中该地区年平均邮递快件数是多少万件? 4.下图是根据某乡2009年第一季度“家电下乡”产品的购买情况绘制成的两幅 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⑴第一季度购买的“家电下乡”产品的总台数是多少? ⑵把两幅统计图补充完整,要有计算过程。 5.小刚把本班所有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按A 、B 、C 、D 四个等级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统计图,请你结合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⑴小刚的班级共有多少人? ⑵求出D 级学生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⑶求出扇形统计图中C 级所在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⑷补全两幅统计图(要求B 与C 相邻)。 6. 图1、图2反映的是某综合商场今年1—5月份的商品销售额统计情况。观察图1和图2解答下列问题: ⑴来自商场财务部的报告表明,商场1—5月份的销售总额一共370万元,请你根据这一信息计算商场4月份的销售总额; ⑵商场服装部5月份的销售额是多少万元? ⑶小华观察图2后认为5月份服装部的销售额比4月份减少了,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统计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 (第五~第七章) 一、判断题 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3、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5、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6、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唯一方法(×) 7、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8、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9、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y c的平均误差程度(√)。 10、抽样误差即代表性误差和登记性误差,这两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11、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12、在一定条件下,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是(C)。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 4、当成数等于(C)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1 B、0 c、0.5 D、-1 5、对某行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行业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所占比重是(C)。 A、等于78% B、大于84% c、在此76%与84%之间D、小于76% 6、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A)。 A、甲厂比乙厂大 B、乙厂比甲厂大 C、两个工厂一样大 D、无法确定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计调查——统计图表

统计调查——统计图表 广州市知用中学池贤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理解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学会利用Excel创建图表的方法,能掌握各种图表类型的特点。 2、数学思考: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发展理性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选用合理的图表类型分析数据,做出合理决策。 3、解决问题:会从数学角度提出和理解问题,应用统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4、情感态度: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调查活动,从中感受数据的作用及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精神,并初步建立统计观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用于创新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时期,让他们以身边最熟悉的角色(教师)的方式,亲身经历统计调查的开展过程,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理性思维能力。

同时初中生比较好动,因此本节课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为本,贯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发挥教师的引导、辅导、组织参与、评价等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解决数学知识。整个教学可按照以下模式进行:微课示范引导——学生实践反馈——教师评价分析——学生巩固、提高练习。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章后选学内容,知识体系相对独立,而且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在本课教学中,将信息技术课有关知识融入到数学课中来,通过观察、思考、自学、上机操作,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适用于信息技术课已经学了excel的学生。图表可以直观地反映各数据的分布变化情况及对比关系,而学生在数学课学会如何用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的大小、百分比结构、变化趋势和规律等知识,因此,我利用Excel的创建图表功能来快速地绘制出各种类型图表,帮助学生分析处理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这样把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同时也使信息技术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 四、教学环节与活动 ◆导入: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如何用excel软件绘制条形统计图?引

3统计学原理作业3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3 第五章-第七章 一、判断题 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3、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4、抽样误差即代表性误差和登记性误差,这两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5、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6、在一定条件下,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7、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 8、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A )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程度 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C )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是( D )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 4、当成数等于( C )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1 B、0 c、0.5 D、-1

5、对某行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行业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所占比重是( C ) A、等于78% B、大于84% c、在此76%与84%之间 D、小于76% 6、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B ) A、甲厂比乙厂大 B、乙厂比甲厂大 c、两个工厂一样大 D、无法确定 7、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B )。 A、抽样平均误差;B、抽样极限误差;C、抽样误差系数;D、概率度。 8、如果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1 ,说明两变量之间( D ) A.不存在相关关系 B.相关程度很低 C.相关程度显著 D.完全相关 9、一般说,当居民的收入减少时,居民的储蓄款也会相应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C ) A.直线相关 B.完全相关 C.非线性相关 D.复相关 11、当所有的观察值y都落在直线y=a+bx上时,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B )A、γ=0B、γ=1C、-1<γ<1D、0<γ<1 10、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工人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c=30+60x ,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每提高2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增加( B ) A.60元 B.120元 C.30元 D.90元 11、如果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B ) A.高度相关关系 B.完全相关关系 C.完全不相关 D.低度相关关系 12、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之间存在着( D ) A.不完全的依存关系 B.不完全的随机关系 C.完全的随机关系 D.完全的依存关系 三、多项选择题 1、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ABCD ) 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 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

七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小结) (第1课时)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统计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它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来帮助人们对事物的发展作出合理的判断,能够利用数据信息和对数据进行处理已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位公民必备的素质。通过对本章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学习,学生可基本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通过复习小结,进一步领悟到现实生活中通过数据处理,对未知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断的事实。 2.技能掌握与指导: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3.智能提高与训导: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会设计调查问卷。 4.情感修炼与提高:积极创设情境,参与调查、整理数据,体会社会调查的艰辛与乐趣。 5.观念确认与引导:体会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辨证思想。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根据调查总结的报告给出合理的预测。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活动一回顾本章内容,绘制知识结构图 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制表 绘图 ———— 活动二例题:调查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时间) 同学小组讨论,设计调查问卷。(抽样调查) 活动三调查观河中学初一学生最喜爱的球类活动 设计问卷 (全面调查) 小组讨论,完善问卷。活动四小结:设计问卷的一般注意点。 习题:P172 1、2、3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课题例1 小结 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例2 习题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统计校工会服务部一天内几种商品的销售情况,设计问卷。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姓名略 八、反思: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小结) (第2课时)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通过上一课的复习,学生对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得以进一步巩固,对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得到进一步加强,本课将对统计图表的选择以及自主完成整个调查过程加以训练。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通过复习,体会不同统计图表的区别,会正确绘制统计图表 2.技能掌握与指导: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会统计调查,并以此决策的过程 3.智能提高与训导: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清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4.情感修炼与开导:创设情景,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艰辛与乐趣。 5.观念确认与引导:经历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决策的过程,体会科学来源于实践这一事实。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自主完成调查设计有一定困难,为此要调动学生相互协作,师生配合完成。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活动一对上一课布置的校工会服务部一天内几种食品的销售情况在班上作抽样调查 各小组设计一个调查问卷,各小组间评出一个完善的问卷 活动二收集数据,绘制分布表,利用条形图或扇形图描述数据 活动三分析数据,给服务部提一个建议。 活动四小结: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一般注意点 习题:P172 4、5 五、笔记与板书设计

最新七年级下数学统计例题及答案

1、某学校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欲增购一些体育器材,为此对该校一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你最喜欢的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每人只选一项).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如下统计图(不完整):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1)在这次问卷调查中,一共抽查了名学生; 小题2:(2)请将上面两幅统计图补充完整; 小题3:(3)图中,“踢毽”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为度; 小题4:(4)如果全校有1860名学生,请问全校学生中,最喜欢“球类”活动的学生约有多少人? 解答: 小题1:(1)200; 小题2:(2).如图所示:

小题3:(3).; 小题4:(4).最喜欢球类活动的学生人数是 (名) 2、实验中学现有学生2870人,学校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拟调查各兴趣小组活动情况,为此校学生会委托小容、小易进行一次随机抽样调查.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小容绘制的统计图1,小易绘制的统计图2(不完整)如下: 请你根据统计图1、2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小题1:写出2条有价值信息(不包括下面要计算的信息); 小题2:这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是多少?在图2中,请将小易画的统计图中的“体育”部分的图形补充完整; 小题3:爱好“书画”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数是多少?估计实验中学现有的学生中,

有多少人爱好“书画”? 解答: 小题1:①电脑小组比音乐小组人数多;②音乐小组体育小组比例大;等等 小题2:画图,如图所示; 小题3: 3、为增强学生体质,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生每天在校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平均时间不少于1小时.某区为了解学生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对部分学生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的统计图表(不完整).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a、b的值. (2)(2)求表示参加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为0.5小时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