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溶栓与抗凝治疗观察

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溶栓与抗凝治疗观察
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溶栓与抗凝治疗观察

孔等,在PDT手术中很少出现类似的并发症。

3 讨论

在急诊工作中,对于开放气道,建立呼吸通路是抢救病人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步骤。我院的医护人员虽都掌握了急诊气管插管的技术,但面对喉头梗阻、下呼吸道痰液堵塞、颈椎外伤、上呼吸道畸形等病患,气管插管往往无法及时解决病人窒息的问题,丧失了宝贵的抢救时间[2]。

而PDT作为针对ICU重症患者的气管切开手术的应用有如下几个优点:①操作时间短,通过研究发现PDT的操作从切皮到气管套管置入平均需10min,而常规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时间为30min~40min,减少了操作时间,也减少了病人的痛苦。②切口小,对软组织的分离少,并发症轻微,感染发生率低,愈合快。③操作简单。所需要的设备简单,只要能掌握正规的气管切开技术就

能够独立完成手术过程[3]

。④拔出气管套后切口愈合快,皮肤瘢痕小,患者及家属容易于接受。⑤出血、皮下血肿、气道损伤和窒息等并发症少。近年来有学者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PDT变得更安全、有效。

从技术操作角度来分析,经皮气管切开术(PDT)中,气管前壁是钝性分离,所以在旋转放入气管切开导管时就不容易损伤到导管气囊,而传统的气管切开术在对气管软骨环切断后会留下锋利断面,导管气囊划破的机会将大幅增加而需更换气管导管,从

而增加了ICU病人的生理干扰[4]。

而PDT在皮下及颈前肌不过分游离,微小的手术刺激和良好的气管内表面麻醉,病人在术中烦

躁乱动病例较少,皮下气肿发生率也很低[5]。通常情况下血小板减少被认为是气管切开术的禁忌症,但是,血小板减少在ICU病

人中比较常见,在Kluge等人的研究表明在ICU里借助支气管镜的引导进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对重度血小板病人也是适用的[6]。

研究结果表明,PDT在临床表现上更具有安全性,操作简单,时间短,切口小、切口愈合快、出血量少、并发症低等优点,与邹其银[7]的结果一致。是建立稳定有效的人工气道,对于重症患者的手术,安全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最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Griggs WM, Worthley LI, Gilligan JE, et al. A simple 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 technique[J].Surg G ynecol 0 bstet,2009,170(6):543-545.

[2] 莫文庆.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抢救急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2(12):443-444.

[3] 解建,李涛,邱洁,等.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5,2(2):598-600.

[4] 方卫刚,蒋鑫彦.60例经皮快速穿刺气管切开术结果分析[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11):686.

[5] Grundling M, Quintel M. Pereutaneous dilational traeheostomy,indications teehmiques complications[J].Anaesthesist,2005,54(9):929-941.

[6] 凌平,陈晋,张清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3):307.

[7] 邹其银,刘洪,张国培.改良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0,16(32):79-80.

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溶栓与抗凝治疗观察

黄武健

[摘要] 目的 评估溶栓与抗凝治疗在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经肺动脉造影或增强螺旋CT证实的23例急性肺栓塞进行观察,随机

分为两组,一组为抗凝组,另一组为溶栓与抗凝组,通过将尿激酶100万IU~150万IU溶于0.9%生理盐水中。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滴注时间为2h。

结果 溶栓与抗凝组痊愈4例,抗凝组1例,两组都没有恶化和死亡的案例。经抗凝治疗4~6周后复查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

善,表明在对急性肺栓塞患者使用溶栓与抗凝组合或者是单独使用抗凝治疗都是有良好的效果。结论 对无禁忌证急性肺栓塞中高危患者溶栓与抗凝贯序治疗效果好。

[关键词] 溶栓与抗凝;肺栓塞

肺栓塞属于呼吸内科急症,以往常被认为是少见病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多发且病死率较高的疾病[1]。在美国该发病率在心血管病中仅次于冠心病与高血压,病死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近年来肺栓塞的治疗和诊断是临床研究的重点项目。抗凝治疗可以防止肺栓塞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观察抗凝治疗对肺栓塞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3年5月~2010年5月我院住院患者23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为46.5岁。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将病患分成两组,分别是溶栓与抗凝组和抗凝组。所有

病例经过螺旋CT扫描,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2001年制订

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的诊断标准。患者都具有相应的症状与体征,并行心电图、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X 线胸透和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的检测,符合肺栓塞的诊断。在溶栓后1d和抗凝7d后都参加了复查。所有病例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溶栓与抗凝组:将尿激酶100万IU~150万IU溶于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2h (注:尿激酶使用量按病患体重给药。患者体重小于65kg给药100万IU,大于65kg给药150万IU)。在溶栓之后每4小时检查1次APTT (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ACT (激活的全血凝固时间)。当APTT回到正常对照值的1.2~2.5倍时,再给予栓复欣(低分子肝素钠,Alfa Wassermann

作者单位:522330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医院 (黄武健)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1.12.029

厂生产,意大利进口)0.3mL,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一共7d。

在使用栓复欣之后的第5天给予华法林3mg口服,每天1次。监测

INR和PTA调整用量,开始每周监测APTT、INR2次,稳定后每

周或更长周期监测1次。PTA数值维持在30%~40%为宜,或者

PTT控制在16~20s,INR 2~2.5标准,维持用药6个月。出院前

复查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

抗凝组:栓复欣0.3mL皮下注射,12h 1次,一共7d,在给药

栓复欣后3d同时口服华法林3mg,每日1次。其他与溶栓与抗凝组

相同。

1.3 确诊标准及疗效判断标准

急性肺栓塞的条件:(1)选择性动脉造影:有肺动脉阻塞或者

动脉内充盈缺损;(2)肺同位素扫描:肺叶或者肺段有放射性灌注

缺损;(3)超声心动图发现肺动脉血栓以及右心扩大,肺动脉高

压。疗效判断分为治愈(呼吸困难与胸痛症状基本消失)、显效(呼

吸困难与胸痛明显减轻)、好转(呼吸困难与胸痛较治疗前减轻

20%)、无效(症状无变化)、恶化(胸痛与呼吸困难症状加重)5个

标准。

2 结果

两组放射性核素扫描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症状溶栓与抗凝组(n=12)抗凝组(n=11)

治疗前呼吸困难1211

治疗后基本消失75

明显改善35

改善21

胸痛1111

基本消失65

明显减轻32

减轻23

疗效

基本痊愈41

明显有效23

中度有效54

有效13

无效00

2.2 疗效

本研究中,溶栓与抗凝组中痊愈4例,而抗凝组有1例,两组都

没有恶化和死亡的案例。经抗凝治疗4~6周后复查放射性核素肺

灌注扫描,11例病患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这表明在对急性肺

栓塞患者使用溶栓与抗凝组合或者单独使用抗凝治疗都有良好

的效果。

2.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没有出现过敏反应、出血状况。在治疗中后复查肝、肾

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2.4 并发症

溶栓与抗凝组12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溶栓后24h内出现原

发病灶以外的肺动脉再次栓塞。而在抗凝组中没有发现其他的并

发症。

3 讨论

急性肺栓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多

样,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肺栓塞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复杂,主要

影响呼吸系统、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从而产生一系列心、

肺功能异常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3]。肺栓塞可导致严重的肺通

气/灌注比例严重失调,所以在临床上常发生误诊和漏诊,根据

外国文献资料表明有80%的急性肺栓塞被误诊。

我国人口众多,肺栓塞的发病率较高,病死率在20%左右,这

就给我们广大的医护人员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当前肺栓塞的治

疗主要的几种方式:①急性期溶栓治疗,主要适用于2周内的大块

和次大块肺栓塞,病材较少;②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开展均需

在较大的心脏中心进行;③抗凝治疗可防止肺栓塞的发生和发

展,具有重要的作用[4]。

从本研究病例来看,溶栓药物的机制是能够促进体内的纤维

蛋白溶酶原转变为具有活性的纤维蛋白溶酶[5],因为后者具有很

强的纤维蛋白水解活力,能够达到溶解血栓的效果。应用尿激酶

静脉滴注,再根据凝血功能的测定加用栓复欣及华法林的抗凝治

疗方法,从临床表现及观察指标来看,都具有明显的疗效[6],安全

简单,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抗凝治疗的作用是防止栓子发展和再

发,降低APE的病死率;而单独抗凝治疗达不到溶栓与抗凝联合

治疗所起的效果。

我们认为对于APE患者,经过风险评估后,在无溶栓、抗凝

禁忌证的情况下,采用溶栓及抗凝组合治疗能够迅速清除肺动脉

内的血栓、恢复肺血流灌注、改善或恢复心肺功能、改善患者临床

症状和近期预后,疗效优于单纯抗凝的治疗[7-8]。由于本组例数较

少,为非双盲对照研究,其结果需今后更大样本的前瞻性对照研

究加以验证。

参考文献

[1] 蔡如升.肺栓塞[J].中国循环杂志2008,13(3):129-130.

[2] Wan S,Quinlan DJ,Agnelli G,et al. Thromblysis compared with

heparin for the initial treatment of pulmonary ambolism:a meta-analysis of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Circulation,2009,110(6):744-749.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

案)[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9,24(5):259-264.

[4] Konstantinides S,Geibel A,Heusel G,et al. Heparin plus alteplase

compared with heparin alone in patients with sub massive-pulmonary

embolism[J]. N Engl Med,2002,347:1143-1150.

[5] 陈文彬.肺血栓栓塞的治疗[J].医师进修杂志,2008,21(1):

15-17.

[6] 程显声.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意识减少误诊、漏诊[J].医师进修杂

志,2008,21(1):2-3.

[7] 刘双,张维君,梁瑛,等.29例急性肺栓塞临床观察与治疗研

究[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9,27(1):39-41.

[8] 房艳红.急性肺栓塞溶栓抗凝后深静脉血栓的变化[J].当代医

学,2010,16(32):11-12.

肺栓塞的介入治疗(完整版)

肺栓塞的介入治疗(完整版)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简称肺栓塞)是指血栓堵塞了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所引起的肺循环障碍。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我国的常见病,由于PE突发率高、易误诊和漏诊等原因,死亡率极高,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处于死因的第三位。其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凝治疗、全身溶栓治疗、经导管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取栓等。其中经导管介入治疗的理论基础在于:远端肺小动脉的总横截面积是中心肺动脉的4倍多,外周肺血管床的容量是中心肺动脉的2倍多。介入治疗可将栓子吸出或变成碎块而使其进入远端肺动脉,从而开放中心肺动脉,迅速降低肺动脉阻力,明显增加总的肺血流,改善心肺的血液动力学状况及右室功能。 虽然自从1971年Greenfield 等报导PE病人导管血栓吸除术至今已有多年,但在临床中应用并不广泛,在国际上的文章多以单中心为主。汇总35项介入治疗的非随机研究资料表明,在纳入的594例患者中,介入治疗的临床成功率为87%。近年来多国关于肺栓塞的诊疗指南也都提到了介入治疗。其中2014年ESC急性肺栓塞诊断治疗指南指出对于有溶栓绝对禁忌症或溶栓治疗失败的高危PE病人来说,经皮导管取栓或碎解大血管的血栓可以替代手术治疗。2015年中国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治疗专家共识中提出介入治疗可去除肺动脉及主要分支内的血栓,促进右心室功能恢复,改善症状和存活率。对于有溶栓绝对禁忌症的病人,介入方法可以采

用。2016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公布的第10版血栓栓塞症抗栓治疗指南同样指出:导管介入治疗适应于出现低血压的急性PE病人,并同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①出血风险高;②全身溶栓治疗失败;③在全身溶栓治疗前即可能由于休克导致死亡,并且需要有相关专家在场可行介入治疗。因此目前临床中肺栓塞介入治疗推荐的适应证是:急性(≤2周以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出现低血压和休克(高危以及病情恶化、出现血液动力学变化的中高危病人);溶栓疗法失败或禁忌证;开胸手术禁忌或术后再发或不愿手术者。由于是有创治疗,因此禁忌症同样也需要重视,目前主要的禁忌症包括:存在活动性内脏或颅内出血;近期(2周内)有手术或内脏穿刺检查病史,特别是神经外科和眼科手术史;近期曾做过有创的心肺复苏;存在严重感染;未能控制的重症高血压;存在血管造影的禁忌证。 PE的介入治疗方法有多种,目前主要有以下5种方法: 1,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血栓旋切:将导管置于肺动脉内的血栓部位,通过连接注射器人工负压抽吸或连接机械予以负压抽吸。日本报告的肺动脉内血栓抽吸术,主要使用8F的右冠状动脉导管置于肺动脉内的血栓部位,用10ml注射器负压抽吸,吸住血栓后取出导管,然后从导管推出血栓,需要反复数十次才能完成吸栓。其特点是使用常规导管,方法简单,易于普及,不足之处是所需时间长。 2,流变液压导管装置进行血栓流变溶解:其利用高速喷射盐水在肺动脉内产生涡流及文丘里效应碎栓和除栓,其典型代表为Hydrolyser导

急性肺栓塞溶栓禁忌症与适应症

治疗方案及原则: (一)一般处理与循环支持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以免深静脉血栓脱落;可适当应用镇静、止痛、镇咳等相应对症治疗。 经鼻或面罩吸氧,纠正低氧血症。出现右心功能不全但血压正常者,可使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若血压下降,可增大剂量或使用其他血管加压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等。(二)溶栓 主要适用大面积PTE病例(有明显呼吸困难、胸痛、低氧血症),对于次大面积,若无禁忌症可考虑溶栓,但存在争议;对于血压或右心室功能均正常病例,不宜溶栓。 溶栓时间窗一般定位14天内,但若近期有新发PTE征象可适当延长。溶栓应尽可能在PTE确诊的前提下慎重进行。对明确溶栓指征的病例应尽早开始溶栓。 溶栓主要并发症为出血。最严重的是颅内出血,发生率约1%~2%,发生者死亡率近50%。用药前应充分评估出血危险性,必要时备血,做好输血准备。溶栓前宜留置外套管针,以便溶栓中取血监测,避免反复穿刺血管。 溶栓的绝对禁忌征有:活动性内出血和近期自发性颅内出血。 相对禁忌征有: ①2周内有大手术、分娩、器官活检或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血管穿刺; ②2个月内的缺血性脑卒中; ③10天内的胃肠道出血; ④15天内的严重创伤; ⑥1个月内的神经外科或眼科手术; ⑦难于控制的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⑧近期曾进行心肺复苏; ⑨血小板计数<100x109/L; ⑩妊娠、细菌性心内膜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出血性视网膜病变等。对于致命性大面积PTE,上述绝对禁忌征亦应被视为相对禁忌征。 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方案与剂量: ①尿激酶:负荷量4400IU/kg,静注10分钟,随后以2200IU/(Kg.h)持续静滴12小时;另可考虑2小时溶栓方案:按20000IU/kg剂量,持续静滴2小时。 ②链激酶:负荷量250000IU,静注30分钟,随后以100000IU/h持续静滴24小时。链激酶具有抗原性,故用药前需肌注苯海拉明或地塞米松,以防止过敏反应。链激酶6个月内不宜再次使用。 ③rt-PA:国内研究结果提示rt-PA50mg持续静脉滴注2小时已经取得理想的效果,而将rt-PA增加到100mg并未能提高溶栓治疗有效率,因此推荐rt-PA50mg持续静注2小时为国人标准治疗方案。 使用尿激酶、链激酶溶栓时无须同时使用肝素治疗;但以rt-PA溶栓,当rt-PA注射结束后,应继续使用肝素。 用尿激酶或链激酶溶栓治疗后,应每2~4小时测定一次凝血酶原时间(PT)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当其水平降至正常值的2倍时,即应启动规范的肝素治疗。 溶栓治疗的并发症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最严重的是颅内出血,发生率约1%~2%,发生者近半数死亡。最隐匿的出血为腹膜后出血,在溶栓治疗后要注意监测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以及时发现出血的发生。用药前应充分评估效益与出血风险,必要时应

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治疗

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阿替普酶治疗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患者,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100mg,静脉滴注2h,随后予依诺肝素4000IU,皮下注射,1次/12h,共7d,第4天起口服华法林,3~5mg/d,连续2d 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2.5(2.0~3.0)时,停用低分子肝素,连续口服华法林6个月。结果10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2例。所有患者无严重出血倾向。结论阿替普酶用于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溶栓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但临床疗效的评估需扩大观察样本。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治疗阿替普酶 肺血栓栓塞症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对急性大面积血栓患者,溶栓治疗疗效优于单纯抗凝。溶栓治疗可迅速溶解血栓,解除肺动脉栓塞,恢复肺组织再灌注,减少肺动脉阻力,降低右心室前负荷,逆转右心功能衰竭。早期溶栓治疗不仅减少大面积肺血栓栓塞患者的病死率,而且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2年6月~2009年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0例大面积肺血栓栓塞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34~65岁,中位年龄40岁,起病到入院时间4~28h。 1.2入选标准①CT肺血管造影证实肺栓塞,且为大面积或次大面

积(超过3个肺段)。②超声心动图发现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扩大,肺动脉内血栓。③无溶栓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有活动性内出血(2周内),有颅内出血或颅、脊柱手术史者(2个月内)。相对禁忌证:2周内有大手术、外伤、分娩、器官活检、不能压迫部位的血管穿刺史,2个月内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有出血素质者,年龄>70岁、体质过度虚弱者,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夹层动脉瘤(血压>180/110mmHg),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心房颤动、左心室血栓、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者。 1.3临床表现呼吸困难10例,大汗淋漓3例,胸痛2例,一过性晕厥1例,休克1例,咯血1例。辅助检查:10例均急诊行D二聚体检测,均>500μg/L,有8例显著升高。12导联心电图检查,提示SIQⅢTⅢ者2例,ST段压低或T波倒置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心律失常4例。血气分析提示PO2<80mmHg、PO2<60mmHg 者8例。均伴有过度换气或低碳酸血症。胸部X线片示患侧膈肌抬高、肺纹理减少3例。 1.4治疗方法与结果一般治疗:所有患者均卧床休息、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有严重胸痛时注射吗啡止痛(休克者除外),注射阿托品降低迷走神经张力,防止肺血管和冠状动脉反射性痉挛,抗心衰、抗休克,酌情使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物,防止用力大便引起栓子脱落。溶栓前常规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血气分析、心电图,监测呼吸、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rtPA)100mg,静脉滴注2h。抗凝治疗:凝血活酶时

肺栓塞(20200517215713)

1肺栓塞不包括 A .肺血栓栓塞症 B ?脂肪栓塞综合征 C .羊水栓塞 D .空气栓塞 E.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正确答案:E 2. 肺血栓栓塞症是 A ?肺栓塞最常见的类型 B .来自动脉系统或左心的血栓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 C ?以呼吸功能亢进为主要临床表现 D ?有冠状动脉循环功能障碍 E.可引起心肌梗死 正确答案:A 3. 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 A ?和羊水栓塞有一样的危险因素 B ?包括任何可以导致动脉血液淤滞的因素 C ?包括原发性和继发型两类 D ?原发性危险因素由先天发育不良引起 E.继发型因素不能单独存在 正确答案:C 4. 引起肺血栓栓塞症的血栓几乎不来自 A ?下腔静脉径路 B .上腔静脉径路 C .左心腔 D .右心腔 E.下肢深静脉 正确答案:C 5. 肺动脉栓塞更易发生于 A .右侧和下肺叶 B .左侧和下肺叶 C .右侧和上肺叶 D .左侧和上肺叶 E.全肺

正确答案:A

6?以下哪项对肺血栓栓塞症发病过程和预后没有重要影响A .栓子大小和数量 B .是否同时存在其他心肺疾病 C .个体反应的差异 D .血栓溶解的快慢 E.患者的肺活量 正确答案:E 7. 以下哪项不是肺血栓栓塞症常见症状 A .不明原因呼吸困难 B .晕厥 C .咳嗽 D .心绞痛 E.胸痛 正确答案:D 8. 以下哪项不是肺血栓栓塞症体征 A .发绀 B .肺部湿啰音 C .心动过速 D .颈静脉充盈或异常波动 E.频发提前收缩 正确答案:E 9?疑诊肺血栓栓塞症时不需要进行的检查是 A . X线胸片 B .心电图 C .肺活检 D .血浆D-二聚体 E.下肢深静脉超声 正确答案:C 10.冠心病导致心梗与肺栓塞的区别 A .心电图改变 B .胸闷 C .胸痛 D .心电图心肌缺血样改变

急性肺栓塞治疗难点解读

急性肺栓塞治疗难点解读 一、引言 尽管目前已有若干关于急性肺栓塞(PE)的诊疗指南,但许多棘手问题仍很难从中找到答案。为填补指南中这方面的不足,来自英国皇家海莱姆医院的Condliffe教授等联合该院内科和血液病学医生,提出了与急慢性PE相关的14个临床治疗难点,并综合当前证据、指南和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疗建议。 该建议涉及的讨论范围包括:次大面积PE、近期中风或手术后PE、心脏骤停患者溶栓药的剂量选择与应用、外科或导管介入治疗、初始溶栓失败、妊娠期PE、右心房血栓、植入腔静脉过滤器的作用、偶发及亚段PE溶栓剂量的使用、急慢性PE区分、早期出院和新型口服抗凝剂等多个方面。 8位医师整理了一份当前急慢性肺栓塞疾病治疗临床实践中面临的14个难点,通过PubMed对各项治疗难点进行检索并初步审查,根据检索结果撰写治疗草案,经过讨论并结合自己的经验最终制定了推荐治疗建议。由于患者数量有限以及报告偏倚等局限性,根据现有文献对治疗难点得出明确的结论存在困难,所以本文提出的建议主要基于目前的专家共识。相信该文可为临床医生答疑解惑,带来很大帮助。 二、PE严重程度定义

该综述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分型方法对PE的严重程度进行定义。大面积PE定义为:急性PE出现持续性低血压(收缩压<90mmHg且持续时间> 15分钟),或需要应用正性肌力药物,或有休克征象。次大面积PE定义为:右心室(RV)功能障碍和/或存在心肌坏死的证据。无以上征象的患者则定义为PE低风险。 三、临床难点 1. 次大面积PE 先前发表在Thorax杂志上的论文引发了对血压正常的PE患者全身性溶栓的争论。临床试验表明,溶栓治疗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并加速血凝块溶解,但其是否降低患者死亡率尚不明确。 最近,一项大型国家登记注册中心数据研究显示,溶栓治疗可导致血压正常的急性PE患者死亡率增加。因此,筛选溶栓患者需要考虑其风险分层。 PE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如PE严重程度指数(PESI),可以明确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的临床特征。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推荐使用超声心动图、CT、B型尿钠肽、肌钙蛋白等评估右室功能不全或心肌局部缺血,以帮助风险分层。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也被认为与预后差相关。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基本可确定30天内死亡率>20%的高危人群。 2004年一项关于大面积和次大面积PE溶栓治疗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荟萃分析表明,9.1%的患者溶栓后出现严重出血,0.5%

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的循证医学评价

四综述四 D O I :10.3760/c m a .j .i s s n .1673-436X.2012.006.016作者单位:530021南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 通信作者:陈一强,E m a i l :c h e n y q 163@t o m.c o m 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的循证医学评价 刘唐娟 孔晋亮 陈一强 ?摘要? 在临床上急性肺栓塞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常见病三尽管抗凝治疗已经被公认为肺栓塞的标准治疗方案,但由于溶栓治疗能够快速溶解血栓,故被认为是一种更理想的治疗选择三 30多年来很多试验对此作了针对性的研究,但结果存在争议三在这篇文章里,笔者主要对这期间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作一系统性回顾和总结三 ?关键词? 肺栓塞; 溶栓治疗;多中心临床试验E v i d e n c e -b a s e dm e d i c i n ea s s e s s m e n to ft h r o m b o l y t i ct h e r a p y i na c u t e p u l m o n a r y e m b o l i s m L I U T a n g -j u a n ,K O N GJ i n -l i a n g ,C H E N Y i -q i a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 ,t h eF i r s t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G u a n g x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n i n g 530021,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C H E NY i -q i a n g ,E m a i l :c h e n y q 163@t o m .c o m ?A b s t r a c t ? A c u t e p u l m o n a r y e m b o l i s m (A P E )i sac o mm o nd i s e a s ew i t h m u c hh i g h e rm o r b i d i t y a n d m o r t a l i t y i n c l i n i c .A n t i c o a g u l a t i o ni sc o mm o n l y r e c o g n i z e d a sas t a n d a r dt r e a t m e n tf o r A P E .H o w e v e r ,t h r o m b o l y t i c t h e r a p y ,w i t ht h ea b i l i t y t o p r o d u c er a p i dc l o t l y s i s ,h a sb e e nc o n s i d e r e da sa b e t t e r c h o i c e .O v e r t h e p a s t30y e a r s ,m a n y s t u d i e sh a v ef o c u s e do nt h i st o p i c ,b u t t h er e s u l t i ss t i l l c o n t r o v e r s i a l .I n t h i s r e v i e w ,t h e a u t h o rw i l l t a k e t h o s em u l t i -c e n t e r 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 s f o r as y s t e m i c r e v i e w a n d c o n c l u s i o n . ?K e y w o r d s ? A c u t eP u l m o n a r y e m b o l i s m ;T h r o m b o l y t i c t h e r a p y ;M u l t i - c e n t e r 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 s 近年来随着诊断意识和检查技术的提高,临床医师对急性肺栓塞(a c u t e p u l m o n a r y e m b o l i s m ,A P E )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加强了对A P E 的警惕性,掌握了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提高了肺栓塞的诊断率和治疗率三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 (E u r o p e a nS o c i e t y o fC a r d i o l o g y ,E S C )在治疗指南中建议采用 肺栓塞早期死亡相关危险分层 替代2000年E S C 治疗指南的分类方法,也就是将肺栓塞分为 高危二中危二低危 3个危险层,以替换 大面积二次大面积二非大面积 的分类三新分类的不同之处在于 中危 包括原有的次大面积肺栓塞及心肌酶学有改变的非大面积肺栓塞三肺栓塞新的危险分层对溶栓治疗有更好的指导作用三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试验大都以病死率和生存率来评价其疗效三然而,近年来A P E 的溶栓试验多数以血栓的溶解二肺动脉压力的降低以及右心室功 能的恢复作为评价疗效的标准三目前还没有一个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溶栓治疗是否能降低A P E 的病死率三本文回顾了至今已经发表的多中 心临床试验的结果,拟对A P E 溶栓治疗的现状和目前的认识和发展作一概述三 1 高危组A P E 溶栓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的比较1995年J e r j e s - S a n c h e z 等[1]开展了一项小规模的前瞻性病例随机对照试验(非多中心),研究对象是A P E 高危组患者(即大面积A P E 伴心源性休 克) 三入选患者为8例,其中接受链激酶(s t r e p t o k i n a s e ,S K )溶栓治疗的4例患者症状均好转,随访2年后均未出现肺动脉高压;而单纯抗凝治疗的4例患者在治疗1~3h 后均死亡三因此, J e r j e s -S a n c h e z 等考虑溶栓治疗可以降低A P E 患者的病死率三 2008年C h a m s u d d i n 等[2] 进行了一项小规模的 经导管内注入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 i s s u e p l a s m i n o g e na c t i v a t o r ,t -P A )治疗A P E 的前瞻性病例随机试验(非多中心对照),研究对象是高危组A P E 患者(大面积A P E )三入选患者10例,共17处 栓塞灶三经溶栓治疗后,其中13处栓塞灶完全清除 四 564四国际呼吸杂志2012年3月第32卷第6期 I n t JR e s p i r ,M a r c h2012,V o l .32,N o .6

肺栓塞病人溶栓过程中的护理

肺栓塞病人溶栓过程中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7-10-09T13:36:14.3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4期作者:阿依古力.乌斯曼热西旦.苏力坦 [导读] 肺栓塞患者在溶栓过程中进行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溶栓安全性,值得借鉴和推广。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ICU 844000 摘要:目的:探究肺栓塞病人溶栓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90例,分为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比较,研究组的较高;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的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栓塞患者在溶栓过程中进行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溶栓安全性,值得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肺栓塞;溶栓;综合护理 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情凶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将近90%的肺栓塞患者是由于下肢静脉血栓所致,抗凝、溶栓时治疗该病的关键。据调查显示: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肺栓塞患者溶栓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保证了溶栓治疗的效果。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90例进行研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90例,分为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45)。研究组男女比例28:17,年龄在52-70岁,平均年龄为(61.05±8.59)岁。对照组男女比例27:18,年龄在51-69岁,平均年龄为(60.58±9.02)岁。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进行治疗计划,嘱患者清淡饮食。 1.2.2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1)溶栓前护理:主动与患者取得联系,掌握其心理状况,及时的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最大限度的消除其心中紧张不安的负性情绪。建立静脉通道,胸痛患者,可遵医嘱给予哌替啶进行止痛治疗。做好溶栓准备,完善心电图、电解质、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以及血常规等各项检查,备好抢救药品以及器械。(2)溶栓中护理: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是否改善,进行心电监护以及输液泵治疗,严格控制溶栓药物的使用剂量,避免出现外渗。尽可能的避免各种侵入性操作,避免在股动脉穿刺。(3)溶栓后护理:告知患者术后3周需卧床休息,加强对生命体征、下肢皮肤的观察,如有肿胀以及疼痛等症状,要立即告知主治医师,给予对症治疗。及时的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告知患者多吃高蛋白、高营养、高纤维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增强机体免疫力。 1.3 评价指标 1.3.1 护理质量:采用自行设计的评价表对两种护理方法进行评分,评定内容一共四项,分别是:护理态度、护理技巧、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总分40分,每项10分,分值越高,表明评价越好。 1.3.2 并发症(出血、心律失常、低血压)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其中包括计量资料(护理质量),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平均数n,%表示,检验,两组间的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护理质量 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远比对照组的高,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肺栓塞是指由多种外源性以及内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而导致的一种肺循环障碍,起病较为隐匿,漏诊率和误诊率极高,近年来,随着环境的逐渐恶化,该病的发生率有着逐年升高的趋势,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患者主要的临床特点是胸痛、晕厥、咯血以及呼吸困难等,病情进展迅速,同时又缺乏特异性表现,对预后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本组研究数据表明: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的为4.4%、对照组的为24.4%;并且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远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其原因主要是:综合护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有效的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心理疏导,调整患者的心理状况。建立静脉通道,避免了反复抽血,减轻了对血管的损伤,避免了由于抽血而导致的感染。同时在溶栓的过程中,加

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护理

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护理 摘要】急性肺栓塞是指由栓子急性阻塞肺脏动脉系统引起了肺循环障碍的一组 临床综合征。其临床常见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综 合治疗需要临床诊疗及护理的共同参与。护理人员在对急性肺栓塞病人进行护理前,首先需要了解此疾病的预后转归,在询问患者病史时要着重了解病人所有基 础疾病情况,主要在溶栓抗凝前后、生命体征监测、心理方面、出院后等进行适 当的专业护理,对于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6-0063-01 急性肺栓塞是指由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急性阻塞肺脏动脉系统引起了 肺循环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本病的临床症状常见的有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甚则晕厥休克,体征常见的有呼吸急促,听诊肺部有湿罗音及哮鸣音、肺 动脉第三心音亢进,若是肺部栓塞面积过大则伴有心脏听诊时出现奔马律。临床 上对于该病的误诊率、漏诊率比较高,我国的尸检报告中其发病率比预期的要高,近年来该病的发生有明显地增多。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急 性肺栓塞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急性肺栓塞诊断明确后,需要积极治疗和护理。一般的治疗处理包括绝对卧 床休息,抬高床头45度呈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监护,迅速开放 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及血气变化,可以适当地给予镇静止痛等药物 对症治疗。特殊治疗处理包括有溶栓、抗凝、手术治疗。溶栓可以迅速地溶解血栓,使得肺组织恢复再灌注,起到降低肺栓塞患者病死率的作用,但溶栓的时机 一般在14天以内,应当做到尽可能地慎重施行;抗凝治疗作为肺栓塞患者的基 本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血栓的再形成;若患者具有溶栓和抗凝的禁忌症, 大面积肺栓塞、肺动脉主干分支严重堵塞者,则需要手术治疗,如采用肺动脉血 栓摘除术等。 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病急,临床症状严重,且呈持续性,特别是低氧血症的出现,患者往往产生恐惧、焦虑情绪,有濒死感,因此首先需要护理人员做的是给 患者及家属耐心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及合理选择的治疗方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可以起到减少耗氧量的作用, 耐心听取并鼓励患者表达想法,得到患者配合,使 患者尽快适应病人角色,摆脱孤独。应该说,在临床上医师跟患者充分沟通对于 疾病的诊疗非常有帮助,特别是对于急性病症,珍惜急救时间就是珍惜生命,能 够得到患者充分配合十分重要。 肺栓塞病人预后的好坏与是否采取了合理的护理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在对急 性肺栓塞病人进行护理前,首先需要了解此疾病的预后转归,在询问患者病史时 要着重了解病人所有基础疾病情况,因为引起急性肺栓塞发生的因素有许多,而 这些危险因素同时也会加重病情的发展。在护理期间若发现生命体征、基础状况 突然恶化,需要及时通知主管医师,进行及时处理。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以 通过使用各种分散注意力的办法,如给予听音乐、谈心,联合使用药物止痛,观察 止痛效果。 明确适应症,排除禁忌症后,在对患者进行溶栓前,需要再次询问患者病史, 仔细检查血凝情况和肝肾功能情况,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同时应备好吸引器、气 管插管用具、除颤仪等抢救措施用品。溶栓开始前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12小时,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 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1],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是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2]。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其中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最常见的PE 类型,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占PE的绝大多数,通常所称的PE即指PTE。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引起PTE的主要血栓来源,DVT多发于下肢或者骨盆深静脉,脱落后随血流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PTE常为DVT的合并症。由于PTE与DVT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关联,是同一种疾病病程中两个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因此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本指南相关推荐主要针对血栓性PE,非血栓性PE发病率低,临床证据很有限,暂不做相关推荐。 近年来,对PE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误诊、漏诊或诊断不及时,以及溶栓和抗凝治疗等不规范问题。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专家组编写了“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3],对规范我国急性PE的诊断流程和治疗策略,提高我国急性PE的诊治水平起到了极大了推动作用。在此后的5年中,肺血管疾病领域发展迅速,尤其在PE患者诊断、评估和治疗等方面,大量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过去的指南已不能满足临床医师的需要。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专家组在2010年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对新近出现的临床证据系统研判,并参考国际最新急性PE诊断和治疗指南[4],经认真研究讨论,达成共识,制订了本指南。与我国2010年专家共识相比,本指南在易患因素、危险分层、诊断治疗策略、新型口服抗凝剂、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并对妊娠期和肿瘤患者PE的治疗给出正式推荐,旨在为PE的诊治提供依据和原则,帮助临床医师作出医疗决策,但在临床实践中面对每一个具体患者时,应该根据个体化原则制定诊疗措施。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诊疗措施的价值或意义,多因素权衡利弊,本指南对推荐类别的表述仍沿用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方式: 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推荐使用。 Ⅱ类:指那些有用/有效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疗。 Ⅱa类:有关证据/观点倾向于有用/有效,应用这些操作或治疗是合理的。 Ⅱb类:有关证据/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用/有效,可以考虑应用。 Ⅲ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一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不推荐使用。 对证据来源的水平表达如下: 证据水平A: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证据水平B: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水平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注册研究。 一、流行病学 急性PE是VTE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多数情况下PE继发于DVT,现有的流行病学多将VTE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危险因素、自然病程等研究,其年发病率100-200/10万人[5,6]。 PE可以没有症状,有时偶然发现才得以确诊,甚至某些PE患者的首发表现就是猝死,因而很难获得准确的PE流行病学资料。根据流行病学模型估计[6],2004年总人口为4.544亿的欧盟6国,与PE有关的死亡超过317,000例。其中,突发致命性PE占34%,其中死前未能确诊的占59%,仅有7%的早期死亡病例在死亡前得以确诊。PE的发生风险与年龄增加相

急性肺栓塞溶栓禁忌症与适应症

急性肺栓塞溶栓禁忌症与 适应症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治疗方案及原则: (一)一般处理与循环支持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以免深静脉血栓脱落;可适当应用镇静、止痛、镇咳等相应对症治疗。 经鼻或面罩吸氧,纠正低氧血症。出现右心功能不全但血压正常者,可使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若血压下降,可增大剂量或使用其他血管加压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等。 (二)溶栓 主要适用大面积PTE病例(有明显呼吸困难、胸痛、低氧血症),对于次大面积,若无禁忌症可考虑溶栓,但存在争议;对于血压或右心室功能均正常病例,不宜溶栓。 溶栓时间窗一般定位14天内,但若近期有新发PTE征象可适当延长。溶栓应尽可能在PTE确诊的前提下慎重进行。对明确溶栓指征的病例应尽早开始溶栓。 溶栓主要并发症为出血。最严重的是颅内出血,发生率约1%~2%,发生者死亡率近50%。用药前应充分评估出血危险性,必要时备血,做好输血准备。溶栓前宜留置外套管针,以便溶栓中取血监测,避免反复穿刺血管。 溶栓的绝对禁忌征有:活动性内出血和近期自发性颅内出血。 相对禁忌征有: ①2周内有大手术、分娩、器官活检或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血管穿刺; ②2个月内的缺血性脑卒中; ③10天内的胃肠道出血; ④15天内的严重创伤; ⑥1个月内的神经外科或眼科手术; ⑦难于控制的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 压>110mmHg); ⑧近期曾进行心肺复苏; ⑨血小板计数<100x109/L; ⑩妊娠、细菌性心内膜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出血性视网膜病变等。 对于致命性大面积PTE,上述绝对禁忌征亦应被视为相对禁忌征。 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方案与剂量: ①尿激酶:负荷量4400IU/kg,静注10分钟,随后以2200IU/(Kg.h)持续静滴12小时;另可考虑2小时溶栓方案:按20000IU/kg剂量,持续静滴2小时。 ②链激酶:负荷量250000IU,静注30分钟,随后以100000IU/h持续静滴24小时。链激酶具有抗原性,故用药前需肌注苯海拉明或地塞米松,以防止过敏反应。链激酶6个月内不宜再次使用。

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

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作者:王志方刘志强 文章号:W109354 2015-9-21 15:30:26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肺栓塞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 肺动脉系统而引起肺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 综合征。尽管引起肺栓塞的原因有肺血栓栓 塞(PTE)、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 等,但在临床实践中99%以上是肺血栓栓 塞。在高危肺栓塞患者的治疗中,溶栓能有 效减轻血栓负荷,且简便易行、易于推广, 是高危患者的一线治疗。溶栓治疗可迅速溶 解血栓和恢复肺组织灌注,逆转右心力衰竭 竭,增加肺毛细血管血容量及降低病死率和 复发率。溶栓治疗能够快速改善肺血流动力 学指标,改善患者早期生存率。

一、急性肺栓塞溶栓的适应证 对于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ESC及AHA/ADA指南一致推荐进行溶栓治疗。《2014 ESC急性肺栓塞诊断及管理指南》对于中危的肺栓塞患者,并未常规推荐将静脉溶栓作为首选治疗。近期研究的数据显示,在血流动力学失代偿表现出现前不开始溶栓治疗,实际上是相对安全的。因此,起始抗凝而对于血流动力学出现失代偿表现患者进行溶栓的策略很可能能够最小化总体风险。《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及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溶栓的适应证为: 1.2个肺叶以上的大块肺栓塞者。 2.不论肺动脉血栓栓塞部位及面积大小只要血流动力学有改变者。 3.并发休克和体动脉低灌注[如低血压、乳酸酸中毒和(或)心排血量下降]者。 4.原有心肺疾病的次大块肺血栓栓塞引起循环衰竭者。 5.有呼吸窘迫症状(包括呼吸频率增加,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的肺栓塞患者。 6.肺血栓量较大及存在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力衰竭竭患者及肺栓塞伴有下肢深静脉大量血栓的患者。 二、溶栓的禁忌证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及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溶栓的禁忌证为: (一)绝对禁忌证 1. 活动性内出血。

急性肺栓塞溶栓禁忌症与适应症之欧阳光明创编

治疗方案及原则: (一) 欧阳光明(2021.03.07) (二)一般处理与循环支持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以免深静脉血栓脱落;可适当应用镇静、止痛、镇咳等相应对症治疗。 经鼻或面罩吸氧,纠正低氧血症。出现右心功能不全但血压正常者,可使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若血压下降,可增大剂量或使用其他血管加压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等。 (三)溶栓 主要适用大面积PTE病例(有明显呼吸困难、胸痛、低氧血症),对于次大面积,若无禁忌症可考虑溶栓,但存在争议;对于血压或右心室功能均正常病例,不宜溶栓。 溶栓时间窗一般定位14天内,但若近期有新发PTE征象可适当延长。溶栓应尽可能在PTE确诊的前提下慎重进行。对明确溶栓指征的病例应尽早开始溶栓。 溶栓主要并发症为出血。最严重的是颅内出血,发生率约1%~2%,发生者死亡率近50%。用药前应充分评估出血危险性,必要时备血,做好输血准备。溶栓前宜留置外套管针,以便溶栓中取血监测,避免反复穿刺血管。 溶栓的绝对禁忌征有:活动性内出血和近期自发性颅内出血。 相对禁忌征有:

①2周内有大手术、分娩、器官活检或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血管穿刺; ②2个月内的缺血性脑卒中; ③10天内的胃肠道出血; ④15天内的严重创伤; ⑥1个月内的神经外科或眼科手术; ⑦难于控制的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⑧近期曾进行心肺复苏; ⑨血小板计数<100x109/L; ⑩妊娠、细菌性心内膜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出血性视网膜病变等。 对于致命性大面积PTE,上述绝对禁忌征亦应被视为相对禁忌征。 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方案与剂量: ①尿激酶:负荷量4400IU/kg,静注10分钟,随后以2200IU/(Kg.h)持续静滴12小时;另可考虑2小时溶栓方案:按20000IU/kg剂量,持续静滴2小时。 ②链激酶:负荷量250000IU,静注30分钟,随后以100000IU/h持续静滴24小时。链激酶具有抗原性,故用药前需肌注苯海拉明或地塞米松,以防止过敏反应。链激酶6个月内不宜再次使用。 ③rt-PA:国内研究结果提示rt-PA50mg持续静脉滴注2小时已经取得理想的效果,而将rt-PA增加到100mg并未能提高溶栓治疗有效

肺栓塞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肺栓塞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时间: 主讲人:李洋 参加人: 肺动脉栓塞又叫肺栓塞(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栓塞的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不经治疗的肺栓塞死亡率为20%~30%,诊断明确并经过治疗者死亡率降至2%~8%。 肺栓塞的栓子以周围静脉或右心腔栓子脱落,顺血流阻塞肺动脉最为常见,75%~90%的肺栓塞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促进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有:手术、缺少活动、创伤、肥胖、高龄、妊娠、产后、中风、脊髓损伤、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等。 病因 体循环的各种栓子脱落均可引起肺栓赛。最常见的肺栓子为血栓。 1.栓子来源 (1)血栓于手术后24~48小时内,腓静脉内血栓、盆腔静脉血栓是重要来源,多发生于妇科手术、盆腔疾患等。血栓性静脉炎可因血栓继续蔓延致深静脉形成肺栓塞,也可以是浅静脉血栓游离脱落到肺动脉形成肺栓塞。 (2)其他栓子如脂肪栓、空气栓、羊水、骨髓、转移性癌、细菌栓、心脏赘生物等均可引起本病。 2.静脉血栓形成的条件 (1)血流淤滞。 (2)静脉血管壁损伤。 (3)高凝状态。 临床表现 根据栓子大小及其阻塞肺动脉的程度,临床表现有轻重之分: 1.主要表现 以起病突然、脑缺氧等一系列表现为主。 起病突然,患者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虚脱、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者、胸痛、咳嗽等症,甚至晕厥、咯血。脑缺氧症状:患者极度焦虑不安、恐惧、恶心、抽搐和昏迷。急性疼痛:胸痛、肩痛、颈部痛、心前区及上腹痛。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只有极少数患者有明显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干咳,惊恐等,其症状的程度与其急慢性及栓塞的范围有一定关系。 少量和小支的肺栓塞可不引起肺循环功能改变,反复发生的大支或(和)小支多发的血栓栓塞达到一定数量,可逐步形成肺动脉高压,从而导致右室肥厚、扩张和心功能不全(慢性肺心病 )。大块血栓栓塞肺动脉或其主要分支者可引起急性右室扩张、衰竭 (急性肺心病)以至死亡。重度肺栓塞可发生劳力性呼吸困难,以致心源性休克。 2.体征 大的动脉栓塞可出现急性右心衰竭的症状,甚至突然死亡。心动过速,甚至有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第二音亢进,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有第二音分裂,休克、发绀、颈静脉怒张、肝大。肺部湿啰音、胸膜摩擦音、喘息音及肺实变的体征。 治疗 1.本病发病急,须做急救处理 (1)绝对卧床休息,高浓度吸氧。

急性肺栓塞溶栓禁忌症与适应症精编WORD版

急性肺栓塞溶栓禁忌症与适应症精编W O R D 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治疗方案及原则:(一)一般处理与循环支持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以免深静脉血栓脱落;可适当应用镇静、止痛、镇咳等相应对症治疗。 经鼻或面罩吸氧,纠正低氧血症。出现右心功能不全但血压正常者,可使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若血压下降,可增大剂量或使用其他血管加压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等。(二)溶栓 主要适用大面积PTE病例(有明显呼吸困难、胸痛、低氧血症),对于次大面积,若无禁忌症可考虑溶栓,但存在争议;对于血压或右心室功能均正常病例,不宜溶栓。 溶栓时间窗一般定位14天内,但若近期有新发PTE征象可适当延长。溶栓应尽可能在PTE确诊的前提下慎重进行。对明确溶栓指征的病例应尽早开始溶栓。 溶栓主要并发症为出血。最严重的是颅内出血,发生率约1%~2%,发生者死亡率近50%。用药前应充分评估出血危险性,必要时备血,做好输血准备。溶栓前宜留置外套管针,以便溶栓中取血监测,避免反复穿刺血管。 溶栓的绝对禁忌征有:活动性内出血和近期自发性颅内出血。 相对禁忌征有: ①2周内有大手术、分娩、器官活检或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血管穿刺; ②2个月内的缺血性脑卒中;

③10天内的胃肠道出血; ④15天内的严重创伤; ⑥1个月内的神经外科或眼科手术; ⑦难于控制的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⑧近期曾进行心肺复苏; ⑨血小板计数<100x109/L; ⑩妊娠、细菌性心内膜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出血性视网膜病变等。 对于致命性大面积PTE,上述绝对禁忌征亦应被视为相对禁忌征。 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方案与剂量: ①尿激酶:负荷量4400IU/kg,静注10分钟,随后以2200IU/(Kg.h)持续静滴12小时;另可考虑2小时溶栓方案:按20000IU/kg剂量,持续静滴2小时。 ②链激酶:负荷量250000IU,静注30分钟,随后以100000IU/h持续静滴24小时。链激酶具有抗原性,故用药前需肌注苯海拉明或地塞米松,以防止过敏反应。链激酶6个月内不宜再次使用。 ③rt-PA:国内研究结果提示rt-PA50mg持续静脉滴注2小时已经取得理想的效果,而将rt-PA增加到100mg并未能提高溶栓治疗有效率,因此推荐rt-PA50mg持续静注2小时为国人标准治疗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