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基尼系数计算方法及分析

总体基尼系数计算方法及分析
总体基尼系数计算方法及分析

总体基尼系数计算方法及分析

统计012班赵烨摘要:在分析社会两极分化时,最常有的就是基尼系数。而在总体基尼系数的估算方法中, 即直接计算法、回归曲线法、人口等分法和城乡分解法。这些方法在所运用的条件、工作量的大小、产生误差的环节和误差的可控制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异。最后主要运用城乡分解法进行计算并分析我国现状。

关键字:总体基尼系数城乡分解法收入差距

引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一些人通过合法经营先富了起来,收入差距一直呈拉大的趋势。而现如今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否产生了两极分化?两极分化程度怎样?两极分化运行性态如何?

人们大多只是根据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情况来进行定性判断,没有做出定量判断,既缺乏科学性,又缺乏判断操作上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其判断结果的可信度极低。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指标,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和十等分组法。而在目前,应该说,基尼系数法是得到了全世界最广泛的应用。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简言之,它的经济含义就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l之间,国际上通常将0.4作为警戒线。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但是对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情况,比如在北欧的一些国家,基尼系数在0.3以上,表明差距就已经偏大了;而在美国,他们认为0.4就意味着差距偏大,事实上美国在0.47以上;而在巴西、阿根廷等一些拉美国家,有的甚至已经达到0.5、0.6以上。

我们根据基尼系数的定义得到以下公式:

其中,G 表示基尼系数,SA 表示洛伦兹曲线L 和直线OC 围成的面积,SA +B表示ΔODC 的面积。可以由上图可以更直观看出。

虽然这个公式简单易懂,但是并不具有可操作性。而事实上,为了得到可行的方法,许多经济及统计学家已得到了一些研究成果。目前有四种估算方法是较有代表性的,即直接计算法、回归曲线法、人口等分法和城乡分解法。这些方法在所运用的条件、工作量的大小、产生误差的环节和误差的可控制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异。

1 .直接计算法

早在1912年,基尼提出收入分配的测定的时候,给出了基尼系数的具体算法,而且这种算法与洛伦兹曲线并无直接关系,也称为无替换的基尼平均差计算公式:

式中,Δ是基尼平均差,| Xj - Xi | 是任何一对收入样本差的绝对值,n 是样本容量,u是收入均值。很显然,Δ是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单调递增函数,所以基尼同时规定G=Δ/2μ,且0≤G≤1

在此之后,基尼在1914 年证明了一个重要定理,为我们计算基尼系数提供了更方便的工具:G=Δ/ 2u 是收入分配绝对平均线OC和洛伦兹曲线所围面积的两倍,即:G =Δ/ 2u = 2SA ,而基尼系数的定义式易推得:G= SA/ SA +B = SA/ 0.5= 2SA 。

可见,定义式和基尼的实际运算式所定义的是同一个量,基尼的实际运算式所度量才是后人所称的基尼系数。即有下式可得:

上式给出了基尼系数的直接计算法。由于只涉及居民收入样本数据的算术运算,所以,从理论上说,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无条件地使用(本文是注重估算方法本身,所以为了研究的方便,假定可以得到真实有研究意义的居民收入样本数据) 。当样本容量n 很大时,的运算量非常大,这使得直接计算法在过去,不真正具有可操作性,但现在计算机技术如此普遍方

便,快速准确地算出G的值已完全不成问题。因此,直接计算法已具有可操作性。而更为重要的是,直接计算法不存在产生误差的环节,因此该方法不存在产生误差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只要样本数据方面本身不存在误差,用该方法算出的基尼系数值是完全真实准确的,这是其他估算方法不具有的优点。

2.回归曲线法

回归曲线法是一种利用洛伦兹曲线函数关系式算基尼系数的方法。在图中,洛伦兹曲线L 与折线ODC 所围成的面积记为SB ,由于SA +B = SΔODC =0.5,所以有

具体的运用可以由下面的步骤进行:

(1) 设定洛伦兹曲线的函数关系式。例如,设这一函数关系式为幂函数:

(2) 用回归法得出具体的洛伦兹曲线。例如,根据选定的样本数据,用回归法得出α=m ,β= n ,则曲线(作为实际洛伦兹曲线的近似) 的具体形式为:

(3) 求积分并算出G的值。

(6)将上式结果代入得:

从上述步骤可以看出:回归曲线法依赖于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知道洛伦兹曲线是(或近似于) 何种类型的函数;二是这个函数必须是可积的。若前者不满足,则回归曲线方程的设定就是完全盲目的,也没有研究的意义。若后者不满足,则意味着回归曲线法不具有可操作性。事实上,面对一个具体的国家或地区,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是何种函数是很难知道的。在使用该估算方法时,又要假设洛伦兹曲线为一种可导可积的函数,不免会产生误差。另外,用回归法求出具体的函数关系式也是易产生误差的环节。可见,用回归曲线法估算基尼系数时,产生误差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且误差率可能相当高。

3.人口等分法

这是一种利用洛伦兹曲线分组求和的方法,其基本步骤是:把全部人口(或家庭) 按收入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等分为k 组,设第i 组的收入额为Yi ,则该组的收入额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

且有:y1 ≤y2 ≤……≤yk ,y1 + y2 +……+ yk = 1

从图知:ΔOEC 的面积与A 的面积与之和等于扇形OEC 的面积,即:

1/2+SA=1/k*(y1/2+y2+…+yk) + 1/k*(y2/2+y3+…+yk) + …+1/k*yk/2

=1/k*(y1+2y2+…+kyk) – 1/2k*(y1+2y2+…+kyk)

∴SA=1/k*(y1+2y2+…+kyk) – (1/2k+1/2)

综上可得:G=2SA=2/k*(y1+2y2+…+kyk) – (k+1)/k

从上述推导过程可看出,虽然人口等分法也是一种借助于洛伦兹曲线求基尼系数的一种估算方法,但与回归曲线法不同的是,这种方法并不依赖于洛伦兹曲线的函数关系式,因而也就不受回归曲线法中的两个条件限制,进而使该方法总是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求扇形OEC 的面积时,是用k 个梯形的面积累计而成,这种用线段代替弧线的做法,容易显然对SA明星低估,回应到基尼系数,低估更会扩大一倍。与直接计算法相比,这是个非常明显的缺点。不过,分组越多,误差越小。所以,可通过适当选择分组数k 来控制误差的大小。

在实际的操作中,通常运用的是五等分法,就是将所要分析的人口总体的收入按五等份分组,用20%的最高收入家庭与20%的最低收入家庭之比的倍数来说明总体收入差距程度。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和李强等学者的统计来观察中国的收入差距,从1990 年到1997年,最穷的20%家庭所占份额由6.4%下降到4.06%,而在此同时最富的20%家庭所占份额由41.8%上升到50.4%。另据有关部门统计的五等分结果,我国农村中20%的低收入人口与20%的富裕人口之比由1978 年的2.9 倍扩大到1994 年的6.6倍,城镇居民则由1983 年的2.3 倍扩大到1994 年的3 倍。如果用城市中20%的高收入户的平均收入与农村中20%的低收入户平均收入相比较,1992 年的贫富差距达11 倍,1994 年达到了13 倍。可以明星看到,我国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拉大。

4.分组加权法

据伦敦经济学院的收入分配方法论专家Cowell 教授的研究,基尼系数在不同人群组之间无法完全分解到完全分离的程度。总体基尼系数除了包括各个组内差距之外,还应包括组间差距和相互作用项。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G是总体基尼系数,Gi 是第i 组内部的基尼系数(i = 1,2, ……,n) ,Wi 是Gi 的权数,Ib 是组间的差距指数,ε(fi) 是相互作用项。ε(fi) 是各个组内部收入分布fi 的函数,其大小取决于各个组之间收入分布的重叠程度。特别地,当各个组之间收入分布完全不重叠时,ε(fi) = 0 。上式的意义在于它形式化地表述了对总体基尼系数进行分解的思路或框架。但由于它并未给出Wi 、Ib 和ε(fi) 是具体计算方法,所以,上式还不是估算基尼系数的具体方法。经济学家Sundrum (1990) 在他的《欠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一书中介绍了一种对一国或地区基尼系数进行分解的方法,也就是城乡分解法,其数学公式为:

式中,G表示全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基尼系数,G1和G2分别表示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P1和P2分别表示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占总人口的比重;μ1和μ2分别表示农村和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μ表示全国所有居民的人均收入。Sundrum给出了总体基尼系数G 的一种具体分解方法,倒过来,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用城乡各自的基尼系数估算总体基尼系数的方法,将这种估算方法称为城乡分解法。值得注意的是:在用这种方法前,必须先用其他方法估算出城镇和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从这种意义上说,城乡分解法不是一种独立的估算方法,这与前述的三种估算方法明显不同。严格地说,采用城乡分解法估算总体基尼系数,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在估算城乡内部的基尼系数时所用的居民收

入数据的口径是相同或相近的;二是农村与城镇的收入分布完全不重叠。即要求ε(fi ) = 0。在实际应用中,城乡分解法至少在两个方面上容易产生误差:一方面是:用其他方法估算城乡各自的基尼系数G1 和G2 时,有可能产生误差;另一方面是:城乡收入分布在通常情况下会在不同程度上重叠,所以ε(fi) ≠0 ,虽然进行城乡分解法的条件重重,但实际中,城乡加权法也有一定的运用。我国统计局核算的基尼系数指标即是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及全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基尼系数。

综上所述,总体基尼系数无论用城乡加权法还是用五等分法来衡量,尽管对我国基尼系数的统计随途径的不同而不同,但结果差别不大。所以我认为,城乡加权法是具有可行性的。而根据以上的两种方法,可以得到相似的结论:在20 世纪90 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内居民整体的贫富差距尚属比较合理,但在近几年我国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

与其他国家分析比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总体上来看,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为了对居民收入差距从总体上进行评判, 试参考了世界110 个国家1990 年代的基尼系数(G)。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s://www.360docs.net/doc/9613012009.html,/

基尼系数处在0. 3~0. 4 之间的国家最多, 其次是处在0. 4~0. 5 之间的国家, 它们合占全部国家数的66. 1%, 由此可见,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基尼系数处在0. 3~0. 5 之间(0. 3≤G< 0. 5) , 中国的基尼系数也处在这一区间内。同时,G≥0. 4的国家共有51 个, 占到全部国家数的45. 5%, 也就是说, 有近一半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 4以上。基尼系数值超过中国的国家共有45 个, 占到全部国家数的40. 2%。由此来看, 认为目前中国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及认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并无充分的理由或者说站不住脚。可以说,1980 年代以来中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了, 但收入不平等的程度按国际标准衡量仍属中等。而事实上,不可否认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经济结构呈现出典型的城乡二元化结构的特征是很正常的。因此, 居民整体的收入差距要大于城市居民之间、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反映在基尼系数上就是居民整体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大于城市居民之间、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 从而也使得居民整体的收入差距显得偏大。

2.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偏大, 与发展中国家相比, 中国居民收入差

距适中。发展中国家的基尼系数普遍高于经济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表8 所列自澳大利亚起的后22 个国家属经济发达国家, 在这些国家中, 除新西兰和美国外, 所有国家的基尼系数

都在0. 4 以下, 其中11 个国家处在0. 3~0. 4 之间(0. 3≤G< 0. 4) , 占比为50. 0% , 9 个国家处在0. 2~0. 3 之间(0. 2≤G< 0. 3) 之间, 占比为40. 9%。中国的基尼系数只比新西兰和美国低, 而且中国的基尼系数值远高于经济发达国家基尼系数的平均值(0. 310) , 因此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当属收入差距大的国家之列,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偏大。但同发展中国家相比,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并不大。发展中国家中有49 个国家的基尼系数达到或超过了0. 4, 占表列发展中国家数的54. 4% , 且其中有20 个国家的基尼系数超过了0. 5 (经济发达国家则没有超过0. 5 的) , 占表列发展中国家数的22. 2%。也就是说, 经济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绝大部分小于0. 4, 而发展中国家的基尼系数绝大部分大于0. 4。表中所列发展中国家有43 个国家的基尼系数值超过中国, 44 个发展中国家的基尼系数值低于中国, 与中国相同的有3 个,且中国的基尼系数略低于发展中国家基尼系数的平均值(0. 414)。因此, 与发展中国家相比,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是适中的。

3.与国际比较, 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偏大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前, 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就很大, 在1979- 1985 年, 差距曾经缩小, 但此后又开始扩大,进入1990

年代后, 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仅回复到了改革以前的水平, 而且超过了改革以前的水平。从具体的数字中看得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尤其是近年来这个速度进一步加大。而从宏观上,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扩大”的变化过程。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

从上图中明显看出,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差距扩大,而在进入20 世纪90年代以后扩大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近几年,高收入户的收入增长大大超过低收入户的收入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资料显示,1998、1999 和2000 年占城镇居民10%的最高收入户人均年收入分别为11021.49 元、12147.82 元和13311元,而同期占城镇居民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年收入分别为2505.02 元、2646.71元和2653 元,最高收入层是最低收入层的4.4 倍、4.6 倍和5.02 倍。2001 年,占城镇10%的最高收入户人均年收入15114 元,占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年收入只有2803 元,其差距已由1992 年的3.26 倍扩大为5.39 倍,比1999 年的4.6倍和2000 年的5.02 倍又有扩大。2002 年对城镇居民的收入统计表明,20%的高收入者的收入占总收人的46.2%,20%的低收入者的收入占总收入的6%,高低收入差距为7.66 倍。另外,从收入的增长率看,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增长率呈阶梯式格局。即收入越高层的收

入增长越快,收入越低层的收入增长越慢,中等偏上的收入层的收入增长均快于全国平均增速,社会财富越来越向高收入的居民集中。

基尼系数可以间接反映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的大小, 居民整体的基尼系数越是超过城市和农村居民分开计算的基尼系数, 说明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大, 反之越小。中国居民整体的基尼系数超过城市和农村居民分开计算的基尼系数比其他国家多, 说明中国的城乡差距更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从基尼系数看贫富差距《中国国情国力》2001年第一期

城乡居民收入比率则直接说明中国的城乡差距大于其他国家。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巨大的, 而且一直在扩大。”“中国的城乡差距按国际标准衡量是巨大的。”另两位学者对世界36 个国家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比较分析, 发现城乡之间的收入比率超过2 的极为罕见, 在绝大多数国家, 农村居民收入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66% 或更多些。(摘自世界银行]《共享增长的收入: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编写组:《共享增长的收入: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中文版, 13、13~14 页,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而在中国, 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比率小于2的极为罕见, 1992 年以后, 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一直处在40% 以下。正是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才造成居民整体收入差距偏大。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1995 年占总体收入不均的50% 以上,且占1984- 1995 年收入不均指标增加量的75% (只有9. 3%由城市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来解释,16. 2%由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来解释)。(转引自[世界银行]《共享增长的收入: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编写组:《共享增

长的收入: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中文版, 13 页,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有不少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已经证明造成中国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以上也就从整体上说明了要缩小全国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的关键就是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李实1 对基尼系数估算与分解的进一步说明[J ] ,经济研究,2002 , (5)

2.陈宗胜关于总体基尼系数估算方法的一个建议[J ]1 经济研究,2002 , (5) 1

3.陈宗胜、周云波:《非法非正常收入差别的影响及其经济学解释》,《经济研究》2001 年第4 期。

4.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经济转型的地区差距分析》,《经济研究》1998 年第10 期。

5.向书坚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的测算与回归分析[J ]1 财经理论与实践,1998 , (1)

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613012009.html,/ 04/23/2004

7. 熊俊基尼系数估算方法的比较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1月

基尼系数计算方法

基尼系数计算方法 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来判定收入分配均等程度。市场经济国家衡量收入差距的一般标准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 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0.3-0.4之间表示较为合理;0.4-0.5之间表示差距较大;0.5以上说明收入差距悬殊。 计算基尼系数,可以用收入分组数据计算,将总户数按人均收入等分成若干组,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然后计算出每组的人口数和收入,以及每组的人口和收入占总人口和总收入的比重。实际应用中的计算公式是: 公式中:Y是按收入分组后各组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W 是按收入分组后,各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重;根据人口比重和收入比重计算出基尼系数。 附: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

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洛伦茨曲线 图中,横轴P代表人口累计比重,纵轴I代表收入累计比重(比重常用百分数表达)。一般可把人口按收入水平由低到高分成5等份,即低收入组、中下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上收入组和高收入组。计算每组(20%)人口占有社会总收入的比重。

基尼系数及计算方法

基尼系数及计算方法 2009-03-14 07:56:56| 分类:理财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基尼系数 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是当前人们所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收入分配差异的合理与否,一方面可以反映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情况;另一方面是保障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衡量收入差异状况最重要、最常用的指标是基尼系 数(即吉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 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 数也越大。

洛伦茨曲线 图中,0M为45度线,在这条线上,每10%的人得到10%的收入,表明收入分配完全平等,称为绝对平等线。OPM表明收入分配极度不平等,全部收入集中在1个人手中,称为绝对不平等线。介于二线之间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就是洛伦茨曲线。它表明: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平等线OM越接近,收入分配越平等;与绝对不平等线OPM越接近,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实际应用中的计算公式是: 公式中:是按收入分组后各组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是按收入分组后,各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占收入总 额的比重;是从i=1到i的累计数,如, =Y1+Y2+Y3….+Yi。

基尼系数及计算方法

基尼系数及计算方法 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是当前人们所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收入分配差异的合理与否,一方面可以反映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情况;另一方面是保障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衡量收入差异状况最重要、最常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即吉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洛伦茨曲线 图中,0M为45度线,在这条线上,每10%的人得到10%的收入,表明收入分配完全平等,称为绝对平等线。OPM表明收入分配极度不平等,全部收入集中在1个人手中,称为绝对不平等线。介于二线之间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就是洛伦茨曲线。它表明: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平等线OM越接近,收入分配越平等;与绝对不平等线OPM越接近,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实际应用中的计算公式是:

公式中:是按收入分组后各组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是按收入分组后,各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重;是从i=1到i的累计数,如,=Y1+Y2+Y3….+Yi。

计算基尼系数,可以用收入分组数据计算,也可用分户数据计算。但要注意的是,无论分组还是分户计算,均应先对数据按收入从低到高排序,分组计算时,一般应使分组的组距相等。用分组数据计算的基尼系数要明显小于分户数据的计算值,特别是当分组的组数不多时,差距更大。用分户数据计算基尼系数时,采用的计算指标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一般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方法是按户总收入排序,按户计算基尼系数,此时,为每户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调查户数的倒数;另一种计算方法是按每户家庭的人均收入排序,此时,为每户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为本户人均收入占人均收入之和的比例。这两种计算方法,结果是有差异的,按人均收入计算的基尼系数要大于按户收入计算的基尼数据。在用基尼系数时进行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收入差距比较时,应注意计算方法的一致性,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基尼系数是没有可比性的。 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来判定收入分配均等程度。基尼系数是界于0-1之间的数值,当基尼系数为0时,表示绝对平等;基尼系数越大,不均等程度越高;当基尼系数为1时,表示绝对不平等。市场经济国家衡量收入差距的一般标准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0.3-0.4之间表示较为合理;0.4-0.5之间表示差距较大; 0.5以上说明收入差距悬殊。例如:依据全国城市住户调查收入分组资料,计算出的基尼系数1978年为0.16,1988年为0.23,2000年为0.32,说明1978年我国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不大,比较平均;1988年以后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差距已经开始拉开,到2000年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用基尼系数分析居民收入的差异,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方法。其特点:一是方法本身具有科学性,基尼系数的计算是将社会经济现象数学化了的办法,能从整体上反映居民集团内部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二是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精确、灵敏,可以反映差异程度细微的和连续的变化。三是在经济工作中可以作为一个综合经济参数纳入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宏观调控之中。四是基尼系数在国际上应用广泛,便于在实际工作加强横向联系比较,学习和借鉴外地区和国外的经验。 推介一个简便易用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 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在国民经济整体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个人之间的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拉大,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基尼系数也随之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最流行的经济学语词之一。 但是,对于如何计算基尼系数,目前国内经济学教科书鲜有介绍。就笔者手头所有的十几种经济学教科书来讲,绝大多数都只限于介绍定义,而没有具体计算公式。只有臧日宏编者《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和王健、修长柏主编《西方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这两种教科书给出了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但该公式推导过程相当复杂,理解记忆比较困难,实际计算烦琐。为此,笔者经反复思索,找到了一种简便易用的计算方法,并于笔者所著《经济学——入门与创新》(中国农业出版

ecel计算基尼系数法简单实用

E X C E L计算基尼系数法 简单实用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的EXCEL算法 一、理论背景 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美国统计学家(或说奥地利统计学家).洛伦兹(Max Otto Lorenz,1903- )1907年(或说1905年)提出的了着名的洛伦兹曲线。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财富不平等,该曲线作为一个总结收入和财富分配信息的便利的图形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图1中横轴OH表示人口(按收 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积百分比, 纵轴OM表示收入的累积百分比,弧 线OL为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 意义。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 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 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特 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1人 图1 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 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线OL。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HL,也不是45度线OL,而是像图中这样向横轴突出的弧线OL,尽管突出的程度有所不同。

中国基尼系数的估算研究重点

经济评论2009年第3期ECONOMIC REVIEW No.32009 中国基尼系数的估算研究 王祖祥张奎孟勇* 摘要: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公开出版物上的收入分配数据 都是分组形式的,这给收入不平等的测算带来困难。本文采用城乡收入分配统计分布的 构造方法,利用中国统计年鉴(1995-2005)的收入分配数据估算了我国的基尼系数。 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城镇与农村两部门内部的基尼系数都不大,都没有超过0.34,但从 2003年开始,我国的加总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4,远远越过了警戒水平0.4。实际上, 基尼系数的分解公式说明,影响我国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关键因素是目前巨大的城乡收入 差距,是这一因素决定了我国的基尼系数必然很大。 关键词:收入分配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密度函数 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基尼系数估计值。我国每年在中国统计年鉴中都发布收入分配数据,但一般认为利用该数据难以估算基尼系数(王学力,2000),一是因为这种数据是分组形式的,城镇收入分配数据中只列出了从低到高若干个收入组的平均收入与人口份额,农村收入分配中只给出了各个收入区间及各个区间内的家庭百分数,二是城乡数据分列。实际上,寻求收入分配的统计分布是现代收入分配分析活跃的研究领域,洛伦兹曲线正是从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出发而定义的,又按定义,基尼系数是洛伦兹曲线与平等收入线之间面积的2倍,可见基尼系数的估算应建立在收入分配统计分布或洛伦兹曲线的准确测算的基础上。实际工作中,在只有分组数据可用的条件下,可以先估计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从而得到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或直接估算洛伦兹曲线,最后再估计基尼系数。国外经济理论文献中基尼系数的估算一般遵循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分户数据直接估计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从而估算基尼系数,二是利用分组数据估计洛伦兹曲线,然后再估算基尼系数。我国统计部门的城乡收入分配调查的分户数据不对外公开,因此本文考虑使用统计年鉴中的分组数据。实际上,使用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时,城镇基尼系数的估算可以使用第二种方法,而对于农村收入分配数据,由于缺少各个收入区间内的平均收入信息使得不能利用第二种方法。王祖祥(2006)提出了根据我国收入分配分组数据构造收入分配密度函数的方法,估算了我国中部六省的基尼系数。使用这种方法,只要相关部门提供信息量不高的分组数据,就可以计

基尼系数的四种计算方法

基尼系数的四种计算方法

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及数学推导 2001金融三班袁源 摘要:本文归纳了基尼系数的四种计算方法:直接计算法、拟合曲线法、分组计算法和分 解法,并进行了数学推导和证明。在此基 础上,文章比较了各种算法优缺点,分析 了误差可能产生的环节。 关键词: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 一、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1905年,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了洛伦茨曲线,如图一。将社会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的顺序平均分为10个等级组,每个等级组均占10%的人口,再计算每个组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然后以人口累计百分比为横轴,以收入累计百分比为纵轴,绘出一条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的曲线,即为洛伦茨曲线。

为了用指数来更好的反映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状况,1912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计算出一个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称为基尼系数(G )。在上图中,基尼系数定义为: G= S A S A+B 式(1) 当A 为0时,基尼系数为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当B 为0时,基尼系数为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在0~1之间,系数越大,表示越不均等,系数越小,表示越均等。 二、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 式(1)虽然是一个极为简明的数学表达式,但它并不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为了寻求具有可操作性的估算方法,自基尼提出基尼比率以来,图

许多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都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主要有四种有代表性的估算方法,结合自己的计算,笔者将它们归纳为直接计算法、拟合曲线法、分组计算法和分解法。 1、直接计算法 直接计算法在基尼提出收入不平等的一种度量时,就已经给出了具体算法,而且这种算法并不依赖于洛伦茨曲线,它直接度量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定义 Y j-Y i∣/n2, 0≤△≤2u △=n n∑∑ ∣ j=1 i=1 式(2) 式中,△是基尼平均差,∣Y j-Y i∣是任何一对收入样本差的绝对值,n是样本容量,u是收入均值。定义 G=△/2u, 0≤G≤ 1 式(3) 可以证明:G=△/2u=2S A(证明过程见附录一),而由式(1)G= S A/ S A+B,S A+B=1/2,G=2S A,因此,式(2)中定义的G即为基尼系数,综合式(2)、(3),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为:

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一)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1949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179.56亿美元(50年国家外汇储备:1.57亿美元)人口5.42亿 195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276亿美元[679亿](外汇储备:1.08亿美元)人口5.75亿 196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467亿美元[1149.3亿](外汇储备:0.81亿美元)人口6.73亿 197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3位:916亿美元[2252.7亿](外汇储备:0.88亿美元)人口8.30亿 1978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5位:2683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67亿美元)人口9.63亿 198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333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2.96亿美元)人口9.87亿 199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0位:363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10.93亿美元)人口11.43亿 199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6913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735.97亿美元)人口12.11亿 200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080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655.74亿美元)人口12.67亿

2001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159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121.65亿美元)人口12.76亿 200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237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864.07亿美元)人口12.85亿 2003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14099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4032.51亿美元)人口12.92亿 2004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9787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6099.32亿美元)人口12.99亿 200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5位:22564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人口13.09亿 2006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4位:2644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人口13.10亿 2007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3位:29330亿美元/预测(汇率按7.8计算)(国家外汇储备:12020亿 (二)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1970——2009世界GDP排名197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1,0255亿美元 02----日本----------2068亿美元 03----西德----------2037亿美元

excel计算基尼系数法,简单实用

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的EXCEL算法 一、理论背景 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美国统计学家(或说奥地利统计学家).洛伦兹(Max Otto Lorenz,1903- )1907年(或说1905年)提出的了著名的洛伦兹曲线。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财富不平等,该曲线作为一个总结收入和财富分配信息的便利的图形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图1中横轴OH表示人口(按 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积百分 比,纵轴OM表示收入的累积百 分比,弧线OL为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 重要意义。一般来讲,它反映了 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 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 之亦然。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1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另

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线OL。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HL,也不是45度线OL,而是像图中这样向横轴突出的弧线OL,尽管突出的程度有所不同。 将洛伦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OHL与45度线之间的面积A+B叫做“完全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成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贫富差距的标准。基尼系数G=A/(A+B)。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零。 二、计算原理 网上有很多文章对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有着深入的探讨,但都公式复杂吓人,涉及到积分、协方差等概念的运用,不易理解和操作,令人望而却步。本文提出的是样本区间微分面积离散累积法,完全通俗易懂,在EXCEL中只利用四则运算就能得出非常精确的结果。以图2为例: ——条件1:ODGF围成一个长 方形,其中D在OH轴的40%位置 (表示累计人数占总人数的 40%),F在OM轴的10%位置(表 示累计收入占总收入的10%),G

基尼系数及其计算方法

基尼系数及其计算方法 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是当前人们所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收入分配差异的合理与否,一方面可以反映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情况;另一方面是保障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衡量收入差异状况最重要、最常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即吉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洛伦茨曲线 图中,0M为45度线,在这条线上,每10%的人得到10%的收入,表明收入分配完全平等,称为绝对平等线。OPM表明收入分配极度不平等,全部收入集中在1个人手中,称为绝对不平等线。介于二线之间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就是洛伦茨曲线。它表明: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平等线OM越接近,收入分配越平等;与绝对不平等线OPM越接近,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实际应用中的计算公式是: 公式中:是按收入分组后各组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是按收入分组后,各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重;是从i=1到i 的累计数,如,=Y1+Y2+Y3….+Yi。 计算基尼系数,可以用收入分组数据计算,也可用分户数据计算。但要注意的是,无论分组还是分户计算,均应先对数据按收入从低到高排序,分组计算时,一般应使分组的组距相等。用分组数据计算的基尼系数要明显小于分户数据的计算值,特别是当分组的组数不多时,差距更大。用分户数据计算基尼系数时,采用的计算指标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一般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方

基尼系数的四种计算方法

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及数学推导 金融三班袁源 摘要:本文归纳了基尼系数的四种计算方法:直接计算法、拟合曲线法、分组计算法和分解法,并进行了数学推导和证明。在此基础上,文章比较了各种算法优缺点,分析了误差可能产生的环节。 关键词: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 一、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年,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了洛伦茨曲线,如图一。将社会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的顺序平均分为个等级组,每个等级组均占%的人口,再计算每个组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然后以人口累计百分比为横轴,以收入累计百分比为纵轴,绘出一条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的曲线,即为洛伦茨曲线。 图一 为了用指数来更好的反映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状况,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计算出一个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称为基尼系数()。在上图中,基尼系数定义为: 式()当为时,基尼系数为,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当为时,基尼系数为,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在~之间,系数越大,表示越不均等,系数越小,表示越均等。 二、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 式()虽然是一个极为简明的数学表达式,但它并不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为了寻求具有可操作性的估算方法,自基尼提出基尼比率以来,许多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都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主要有四种有代表性的估算方法,结合自己的计算,笔者将它们归纳为直接计算法、拟合曲线法、分组计算法和分解法。 、直接计算法 直接计算法在基尼提出收入不平等的一种度量时,就已经给出了具体算法,而且这种

算法并不依赖于洛伦茨曲线,它直接度量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定义 △=∑∑∣-∣, ≤△≤式() 式中,△是基尼平均差,∣-∣是任何一对收入样本差的绝对值,是样本容量,是收入均值。定义 △, ≤≤式() 可以证明:△=(证明过程见附录一),而由式(),,,因此,式()中定义的即为基尼系数,综合式()、(),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为: ∑∑∣-∣式()直接计算法只涉及居民收入样本数据的算术运算,很多学者认为理论上看,只要不存在来源于样本数据方面的误差,就不存在产生误差的环节。实际上,在附录一证明过程当中将看到,直接计算法依然采用了以直代曲法计算面积,只不过这个过程在样本数据范围内达到了最小近似,其精确度直接取决于样本数据本身。因此,可以认为它不带任何误差的计算了样本数据的基尼系数值。 、拟合曲线法 拟合曲线法计算基尼系数的思路是采用数学方法拟合出洛伦茨曲线,得出曲线的函数表达式,然后用积分法求出的面积,计算基尼系数。通常是通过设定洛伦茨曲线方程,用回归的方法求出参数,再计算积分。例如,设定洛伦茨曲线的函数关系式为幂函数:αβ式() 根据选定的样本数据,用回归法求出洛伦茨曲线,例如,α=,β.求积分 ∫式() 计算 -=-式()拟合曲线法的在两个环节容易产生谬误:一是拟合洛伦茨曲线,得出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中,可能产生误差;二是拟合出来的函数应该是可积的,否则就无法计算。 、分组计算法 这种方法的思路有点类似用几何定义计算积分的方法,在轴上寻找个分点,将洛伦茨曲线下方的区域分成部分,每部分用以直代曲的方法计算面积,然后加总求出面积。分点越多,就越准确,当分点达到无穷大时,则为精确计算。 图二 假设分为组,每组的收入为,则每个部分的面积为: ∑+∑∑式() 加总得到:

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一)?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1949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179.56亿美元(50年国家外汇储备: 1.57亿美元)人口5.42亿 195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276亿美元[679亿](外汇储备:1.08亿美元)人口 5.75亿 196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467亿美元[1149.3亿](外汇储备:0.81亿美元)人口6.73亿 197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3位:916亿美元[2252.7亿](外汇储备:0.88亿美元)人口8.30亿 1978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5位:2683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 1.67亿美元)人口9.63亿 198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333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2.96亿美元)人口9.87亿 199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0位:363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10.93亿美元)人口11.43亿 199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6913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735.97亿美元)人口12.11亿 200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080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655.74亿美元)人口12.67亿

2001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159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121.65亿美元)人口12.76亿 200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237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864.07亿美元)人口12.85亿 2003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14099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4032.51亿美元)人口12.92亿 2004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9787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6099.32亿美元)人口12.99亿 200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5位:22564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人口13.09亿 2006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4位:2644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人口13.10亿 2007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3位:29330亿美元/预测(汇率按7.8计算)(国家外汇储备:12020亿 (二)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1970——2009世界GDP排名197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 时汇率) 01----美国--------1,0255亿美元 02----日本----------2068亿美元 03----西德----------2037亿美元 04----法国----------1470亿美元 05----英国----------1236亿美元

基尼系数的四种计算方法

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及数学推导 2001金融三班袁源 摘要:本文归纳了基尼系数的四种计算方法:直接计算法、拟合曲线法、分组计算法和分解 法,并进行了数学推导和证明。在此基础上,文章比较了各种算法优缺点,分析了误 差可能产生的环节。 关键词: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 一、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1905年,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了洛伦茨曲线,如图一。将社会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的顺序平均分为10个等级组,每个等级组均占10%的人口,再计算每个组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然后以人口累计百分比为横轴,以收入累计百分比为纵轴,绘出一条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的曲线,即为洛伦茨曲线。 图一 为了用指数来更好的反映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状况,1912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计算出一个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称为基尼系数(G)。在上图中,基尼系数定义为: 错误!未指定书签。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S A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S A+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式(1) 当A为0时,基尼系数为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当B为0时,基尼系数为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在0~1之间,系数越大,表示越不均等,系数越小,表示越均等。 二、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 式(1)虽然是一个极为简明的数学表达式,但它并不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为了寻求具有可操作性的估算方法,自基尼提出基尼比率以来,许多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都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主要有四种有代表性的估算方法,结合自己的计算,笔

者将它们归纳为直接计算法、拟合曲线法、分组计算法和分解法。 1、直接计算法 直接计算法在基尼提出收入不平等的一种度量时,就已经给出了具体算法,而且这种算法并不依赖于洛伦茨曲线,它直接度量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定义 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n n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j=1 i=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Y j-Y i∣/n2, 0≤△≤2u 式(2) 式中,△是基尼平均差,∣Y j-Y i∣是任何一对收入样本差的绝对值,n是样本容量,u是收入均值。定义 G=△/2u, 0≤G≤1 式(3) 可以证明:G=△/2u=2S A(证明过程见附录一),而由式(1)G= S A/ S A+B,S A+B=1/2,G=2S A,因此,式(2)中定义的G即为基尼系数,综合式(2)、(3),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为: 错误!未指定书签。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 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n2 u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n n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j=1 i=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Y j-Y i∣式(4)直接计算法只涉及居民收入样本数据的算术运算,很多学者认为理论上看,只要不存在来源于样本数据方面的误差,就不存在产生误差的环节。实际上,在附录一证明过程当中将看到,直接计算法依然采用了以直代曲法计算面积,只不过这个过程在样本数据范围内达到了最小近似,其精确度直接取决于样本数据本身。因此,可以认为它不带任何误差的计算了样本数据的基尼系数值。 2、拟合曲线法 拟合曲线法计算基尼系数的思路是采用数学方法拟合出洛伦茨曲线,得出曲线的函数表达式,然后用积分法求出B的面积,计算基尼系数。通常是通过设定洛伦茨曲线方程,用回归的方法求出参数,再计算积分。例如,设定洛伦茨曲线的函数关系式为幂函数:I=αPβ式(5) 根据选定的样本数据,用回归法求出洛伦茨曲线,例如,α=m,β=n.求积分 S B=∫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 错误!未指定书签。mp n dp=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m 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n+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式(6) 计算 错误!未指定书签。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S A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S A+B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S A+B-S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指定书签。S A+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m 错误!未指定书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n+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式(7) 拟合曲线法的在两个环节容易产生谬误:一是拟合洛伦茨曲线,得出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中,可能产生误差;二是拟合出来的函数应该是可积的,否则就无法计算。 3、分组计算法

基尼系数的四种计算方法

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及数学推导 摘要:本文归纳了基尼系数的四种计算方法:直接计算法、拟合曲线法、分组计算法和分解法,并进行了数学推导和证明。在此基础上,文章比较了各种算法优缺点,分析了误差可能产生的环节。 关键词: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 一、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1905年,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了洛伦茨曲线,如图一。将社会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的顺序平均分为10个等级组,每个等级组均占10%的人口,再计算每个组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然后以人口累计百分比为横轴,以收入累计百分比为纵轴,绘出一条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的曲线,即为洛伦茨曲线。 为了用指数来更好的反映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状况,1912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计算出一个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称为基尼系数(G)。在上图中,基尼系数定义为: G=S A A+B 式(1)当A为0时,基尼系数为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当B为0时,基尼系数为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在0~1之间,系数越大,表示越不均等,系数越小,表示越均等。 二、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 式(1)虽然是一个极为简明的数学表达式,但它并不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为了寻求具有可操作性的估算方法,自基尼提出基尼比率以来,许多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都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主要有四种有代表性的估算方法,结合自己的计算,笔者将它们归纳为直接计算法、拟合曲线法、分组计算法和分解法。 1、直接计算法 直接计算法在基尼提出收入不平等的一种度量时,就已经给出了具体算法,而且这种算法并不依赖于洛伦茨曲线,它直接度量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定义 △=n n ∑∑ ∣ j=1 i=1 Y j-Y i∣/n2, 0≤△≤2u 式(2 )图一

总体基尼系数计算方法及分析

总体基尼系数计算方法及分析 统计012班赵烨摘要:在分析社会两极分化时,最常有的就是基尼系数。而在总体基尼系数的估算方法中, 即直接计算法、回归曲线法、人口等分法和城乡分解法。这些方法在所运用的条件、工作量的大小、产生误差的环节和误差的可控制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异。最后主要运用城乡分解法进行计算并分析我国现状。 关键字:总体基尼系数城乡分解法收入差距 引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一些人通过合法经营先富了起来,收入差距一直呈拉大的趋势。而现如今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否产生了两极分化?两极分化程度怎样?两极分化运行性态如何? 人们大多只是根据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情况来进行定性判断,没有做出定量判断,既缺乏科学性,又缺乏判断操作上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其判断结果的可信度极低。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指标,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和十等分组法。而在目前,应该说,基尼系数法是得到了全世界最广泛的应用。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简言之,它的经济含义就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l之间,国际上通常将0.4作为警戒线。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但是对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情况,比如在北欧的一些国家,基尼系数在0.3以上,表明差距就已经偏大了;而在美国,他们认为0.4就意味着差距偏大,事实上美国在0.47以上;而在巴西、阿根廷等一些拉美国家,有的甚至已经达到0.5、0.6以上。 我们根据基尼系数的定义得到以下公式:

EXCEL计算基尼系数法简单实用

E X C E L计算基尼系数 法简单实用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的EXCEL算法 一、理论背景 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美国统计学家(或说奥地利统计学家).洛伦兹(Max Otto Lorenz,1903- )1907年(或说1905年)提出的了着名的洛伦兹曲线。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财富不平等,该曲线作为一个总结收入和财富分配信息的便利的图形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图1中横轴OH表示人口(按收 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积百分比, 纵轴OM表示收入的累积百分比,弧 线OL为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 意义。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 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 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特 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1人 图1 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 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线OL。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HL,也不是45度线OL,而是像图中这样向横轴突出的弧线OL,尽管突出的程度有所不同。

excel计算基尼系数法,简单实用

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的EXCEL 算法 一、理论背景 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美国统计学家(或说奥地利统计学家)M.O.洛伦兹(Max Otto Lorenz ,1903- )1907年(或说1905年)提出的了着名的洛伦兹曲线。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财富不平等,该曲线作为一个总结收入和财富分配信息的便利的图形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图1中横轴OH 表示人口(按收入由 低到高分组)的累积百分比,纵轴OM 表 示收入的累积百分比,弧线OL 为洛伦兹 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 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反之亦然。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 在1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 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 为折线OHL 。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线OL 。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HL ,也不是45度线OL ,而是像图中这样向横轴突出的弧线OL ,尽管突出的程度有所不同。 将洛伦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部分A 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 ,OHL 与45度线之间的面积A+B 叫做“完全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成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贫富差距的标准。基尼系数G=A/(A+B)。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零。 二、计算原理 网上有很多文章对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有着深入的探讨,但都公式复杂吓人,涉及到积分、协方差等概念的运用,不易理解和操作,令人望而却步。本文提出的是样本区间微分面积离散累积法,完全通俗易懂,在EXCEL 中只利用四则运算就能得出非常精确的结果。以图2为例: 图1

基尼系数及测算

杨宜勇:官方基尼系数客观反映合法收入收入分配改革任 务紧迫艰巨 人民网北京2月6日电(记者赵晶实习生张晓莉)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3至2012年反映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水平的基尼系数。数据显示,虽然从2008年起,我国的基尼系数开始逐年回落,但10年间基尼系数一直维持在0.4以上,2012年仍位于0.474的较高水平。数据公布以后,引发广泛热议,外界不无质疑声音。今日下午,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做客人民网,针对基尼系数的测算问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杨宜勇认为,此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目前合法收入的分布情况,中国的基尼系数居高是近30年来逐渐发展的一个过程,任何系数都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随着实践的发展,基尼系数的准确度、可信度会越来越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可能略小一点,比如存在高收入户不配合、灰色收入、隐形收入和非法收入等问题。高端住户数据和隐形收入的部分缺失对基尼系数有影响,但是影响不会太大,一般在0.01左右。 针对民间数据的争议,杨宜勇认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描述的是实际收入的基尼系数,而民间机构例如西南财经大学的测算结果更像银行金融资产的基尼系数。首先,两者抽样方法不同。统计局用的是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而西南财经大学用的方法是概率比例规模抽样。其次,样本大小不同。国家统计局用的样本规模比较大,西南财经大学具体到每个县才有一百个样本,而国家统计局这个样本数大概是它的18倍。此外,国家统计局收入调查总队连续工作将近30年的时间了,

而西南财经大学刚刚做了第一次的调查,哪个数据更可靠,民众通过全 面了解情况后自有判断。 杨宜勇指出,纾解贫富差距导致社会的戾气,必须大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以后,有 关部门要及时拿出实施的细则,落实国务院批转的若干意见的改革精神,切实缩小基尼系数,充分认识收入分配改革的紧迫性。但是缩小基尼系 数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中国的基尼系 数要缩小到0.4左右,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这是国务院文件提到 的收入分配改革的艰巨性。 客观看待中国基尼系数比美国大现象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做客人民网,就基尼系数测算以及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发表了看法。有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美国,就此杨宜勇认为,过去的20多年,美国的基尼系数是从0.32扩大到0.40以上,中国也从1978年的大概0.25扩大到今天的0.47。这表明了可能市场竞争的规律在发生基础性的作用。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基尼系数比美国大,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杨宜勇还介绍说,改革开放35年来,虽然我国的基尼系数在不断地走高,但是,中国反贫困的成就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国的贫困问题在发展中国家里面是解决的比较好的。所以说,伴随着我国基尼系数的不断走高,并不是贫穷者更加贫穷了,贫穷者的生活状况有了大幅度的改善,而是富裕者更加富裕了,增加了人们心理上的一种相对剥夺夺感。 统计局官员撰文释疑基尼系数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 根据各国通行做法,国家统计局使用全国城乡住户收支抽样调查数据作为计算基尼系数的基础。统计局按新的可支配收入指标口径,利用已有调查资料,调整形成了2003年-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同口径的可支配收入分户数据。 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居民收入数据统计,是最近几年未发布全国基尼系数的主因 就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测算的问题,昨日,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王萍萍发表署名文章进行解释,称我国城乡住户收支调查共有14万户样本,这是基尼系数的基础数据。而这些数据来源明确,样本规范。 城乡住户收支数据是基础 此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去年经济形势发布会上,介绍了近10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数据显示2008年达到最高点,然后陆续回落,去年的基尼系数是0.474。这与此前民间发布的数据相差甚远,从而引发关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公布调查样本和原始数据,会更加科学和有可信度。 王萍萍昨日介绍说,根据各国通行做法,国家统计局使用全国城乡住户收支抽样调查数据作为计算基尼系数的基础。2012年12月前,全国城乡住户收支调查共有14万户调查样本。其中,农村住户调查样本7.4万户;城镇住户调查样本6.6万户。从总体看,我国城乡住户调查数据来源明确,样本抽选规范,调查基础比较扎实。但是,受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