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问题研究概况_一_一种值得忧虑的现象

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问题研究概况_一_一种值得忧虑的现象
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问题研究概况_一_一种值得忧虑的现象

本期由北京师范大学春秋学社主办

本期顾问: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指导教师:李晓风(人大附中特级教师)

主编:孙靖国副主编:何成刚

执笔者:何成刚孙靖国何崇宪

P专题研究综述

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问题研究概况(一)

)))一种值得忧虑的现象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一直把1840~1919年的历史视为/中国近代史0。1997年中国近代史学家胡绳先生指出,把1919年以前的80年和这以后的30年的历史,视为一个整体,总称之为/中国近代史0,是比较合适的。我们完全赞成。但本文为叙述之方便,依然沿用传统的观点,此为说明。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向基本上表现为两个问题:一是实现民族独立;二是实现近代化(也叫现代化)。

一、关于民族独立和实现近代化

有专家认为,中国近代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民族独立其实不存在必然的关联。世界各国的历史都已经证明了,即使那些已经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也不可能在根本上有碍于它们现代化的进程。由此出发,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就发生了一个大的逆转。辛亥革命的爆发并不是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受到严重的压抑下的结果,而是革命者/鼓吹0出来的产物,是激进主义的产物。辛亥革命者不明白现代化与殖民化的分野,于是将推翻清政府、实现民族独立视为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这个观点在史学界,确实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0的作用,但是也遭到了许多近代史学者的辩驳。有专家认为,民族独立与现代化,是两件事,不能相互代替。民族独立不能代替近代化,近代化也不能代替民族独立。没有民族的独立,就不能实现民族的现代化。没有了现代化,就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两个问题的内容不同,解决的办法就不同。近代的革命者不可能同时完成这两件重要的任务。那么,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现民族的独立,行不行?近代的爱国者不是没有这样做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都实践过,但在当时社会下,都以失败结束。并不是否定这些救国主张和行动,而是说,它们并不能在根本上实现民族的独立。中国近代最关键的是先/打碎旧的世界0,建立一个新的世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有专家通过具体的实证分析认为,近代中国虽然也产生了一些资本主义企业,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它始终没有得到正常的、充分的发展。西方列强依仗不平等条约取得种种特权,在中国经营企业,不断扩大外资在华的势力,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历史事实证明了,西方列强的入侵,不可能使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可能使中国实现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不进行反帝的斗争,不改变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无异于天方夜谭。

同全盘否定辛亥革命一样,也有专家对太平天国运动发出了/惊世骇俗0的高论,认为旷日持久的内战并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利益。就在天国将士同包括曾国藩的湘军在内的清朝兵勇殊死搏斗期间,俄国侵略势力就趁火打劫,强占我国东北地区上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英法联军则悍然发动新的侵华战争,将不平等条约再次强加给我国。历史的法则就只能通过较量,尽快结束内战,由胜利者去扮演中国早期现代化之领导者的角色,走/师夷之长技0之路。

此种评价给人的感觉是,好像是太平天国挑起的内战,而内战又招致了西方列强的/乘虚而入0,太平天国应该对此造成的后果负责;太平天国运动还阻碍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化。而西方列强对清政府镇压天国的帮助,使得中国早期的近代化一帆风顺。

二、关于鸦片战争的评价

鸦片战争正是因为其是国难的开端,而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术界对它的评价早有定论,近年来又有/新0论。我们不妨听听。有专家指出,西方的大炮也是一身兼二任,它既是在野蛮地侵略中国又是在强迫中国这个老大帝国走出封闭,走出中世纪,走向近代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有专家对此批驳:那么鸦片战争及其以后的大炮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呢?不错,西方的科学知识、宗教、社会政治学等学说精神范畴的东西和办工厂、修铁路、架电线等物质范畴的东西相继输入祖国。这是事实。但是有几点必须认识清楚:

第一,这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声音,如相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使用的政治经济文化种种手段,竭力把中国变成一个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受制于它们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来说,是居于次要的地位。

第二,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输入,首先是为了自身侵略中国的需要。至于这些文明输入后客观上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后果,发生了一些与他们的意愿相反的东西,那是另一回事,不应该把功劳记在那些惟利是图的

刊中刊

侵略者身上。

第三,若干近代文明的输入中国,主要是由于列强要以之为他们的侵略服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指望用这些输入的文明实现中国的近代化是不可能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在印度人自己还没有强大到能够完全摆脱英国的殖民枷锁,获得完全的独立,印度人是不会收到不列颠资产阶级在他们中间播下的新的社会因素所结的果实的。印度如此,中国也不例外。

第四,西方近代文明精华与糟粕并存的,必须加以区分。有必要着重指出,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反对与外国发生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并不意味着拒绝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的东西。实际上,只有首先反对侵略,真正取得民族的独立,中国才有可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同外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实际上,那些坚决反对列强侵略的爱国者,恰恰正是近代中国主张向西方学习的先进分子。比如抗英民族英雄林则徐,农民起义的领袖洪秀全,洪仁王干,戊戌维新的倡导者康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等。

三、对于天平天国的评价

徐泰来教授认为,如果说,两个政权,清王朝与太平天国都是封建政权,我认为,消灭哪一个都是一样的!巩固哪一个也都是一样的。太平天国既然已经转化为封建政权,甚至还加上了神权统治,我们就不必因它源于农民,就予以特殊同情。正是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实现了中国重新统一,重新建立社会秩序,恢复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任务,其历史功过是不言自明的。

该论断如果单从逻辑思维上来看,就存在着问题。有专家对此做了细微的剖析,指出:一,论者的议论缺乏真实的依据,而是全部以假设为前提的。先说/如果说,两个政权都是封建政权0;其后又说/太平天国是封建主义加上神权主义的专制腐败政权,如果统一了中国0。以假设为前提,借如果去推断结论,随心所欲,虚无缥缈,如何有说服力?而且逻辑混乱,前后矛盾,虚实相杂;二,历史是不能假设的。论者认为,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不可能比腐败的清朝政权好。为什么拥有当时最先进的近代化方案的太平天国一定不会比连论者都承认的腐败的清王朝好呢?

徐泰来教授认为,洪秀全只是向西方学习来了基督教,使之与封建政权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了西方中世纪式的神权政治。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若成功了,中国必将倒退到神权政治黑暗时代。太平天国绝无进步的历史意义可言,只是反动与倒退。幸亏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中国才避免了这场大的倒退。还有专家持类似的看法,认为两个封建政权中,历史的选择自然倾向于较开明者。太平天国既然武力统一全国,也不容偏安,所以是没有前途的。

有专家具体地考察了/神权政治0一词的概念后指出,/神权政治0的概念始于17世纪的西方,其本意是神权脱离政治,并凌驾于政治之上的一种政治体制。显然把这一词用在这里并不合适。有专家在此基础上分析,洪秀全是拜上帝会的创始人,集政权与神权于一身。虽有杨秀清代上帝传言,但是最初它是为了维护太平天国的根本利益和洪秀全的最高权威的。后期杨秀清图谋不轨,洪秀全坚决予以铲除,正说明了洪秀全不能容忍神权凌驾于政权之上。由此视之,洪秀全所建立的太平天国不仅不是西方的神权政治,而恰恰是反对这种神权政治。事实上,在当时的条件下,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的思想和实践所体现出来的新的因素,如互相尊重主权、积极平等发展对外贸易、5资政新篇6中的发展资本主义等措施,恰恰与历史发展的近代化潮流相一致。很显然,那种断言洪秀全如果统一了中国,中国历史将倒退到中世纪神权的黑暗时代的/大胆假设0纯属主观臆断。

郭世佑教授指出,清军和太平天国军队在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交战10多年,给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互相厮杀,中国人死了1/4强。真是兵凶战危,触目惊心啊!不能把任何造反或者群众的盲目破坏运动都看成促进和解放生产力。不少宏篇巨著似乎没有看到和划清二者的界限。流风所及,一些年轻人总是不忘造反有理。千万不要给人留下一个错觉,以为任何破坏都是革命。在今天,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发展和解放生产力已经成为关系中华民族盛衰的大事,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史家们难道不应该在自己的学术领域敲几记边鼓吗?与此相类似的观点还有不少,其中最典型的自然要数李泽厚与王德胜关于文化现状、道德重建的谈话录了。他指出:清朝的确是已经腐朽的王朝,但是这个形式存在仍有很大的意义,宁可慢慢来,通过当时立宪派所主张的改良来逼着它迈上现代化和救亡的道路;而一下子痛快地把它搞掉,反而糟了。所以,自辛亥革命以来,就是不断革命,革命在中国并不一定是好事情。

雷颐认为,/改革0是当事各方都以理性的态度妥协的结果,只要有一方坚持不妥协,就无法/改革0,社会矛盾必然以/革命0一类的暴力方式解决。一场巨大的社会革命,并不是革命者的主观/激进0造成的。在社会矛盾中,统治者往往居于/主导0地位,革命往往是由于上层的种种/极端0造成的。人们总是赞美英国革命的平和,但是在英国革命期间,正是由于当时的统治者善于妥协,才使英国革命相对平和。综观中国近代史,满清统治者没有英国统治者那种善于审时度势的能力,容纳各方的明智与气度和不断的妥协精神。所以,与其指责下层/过激0,不如指责上层的/极端0;与

刊中刊

其呼吁被统治者/告别革命0,不如吁请统治者放弃/极端0,主张改革。

还有专家对所谓的/破坏论0提出批评:究竟是革命破坏一切,还是帝国主义和反动的封建官僚在破坏一切呢?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任何一个尊重历史事实的人,都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真正破坏一切的是帝国主义及其在华的利益代言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1895年中日战争以后,中国几乎全部国土被划分为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范围。帝国主义迫使中国接受赔款、割地、践踏中国的主权,烧杀抢劫,无所不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日本法西斯兽行肆虐南京城等,都是帝国主义破坏一切的明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与中国反动派的纵容、支持和丧权辱国的行径是分不开的。可是/告别革命论0者对帝国主义及其在华利益代言人的罪行讳莫如深,对革命却大加挞伐,这样两相对比,不是很发人深思啊!

李泽厚的言论还否定了毛泽东/农民战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0的论断。他指出:实际上每次农民战争都造成了对社会生产大规模的破坏,推动历史进步倒是掌握经济的剥削阶级,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起推动作用的不是奴隶革命、农民革命,而是努力发展经济的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和资本家。

有专家指出:不用革命,不杀人流血,社会永远是和平地发展,当然很好。但这只不过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因为历史上还找不到这样的例子。列宁明确指出,只要社会还分成阶级,只要人剥削人的现象存在,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而要想消灭这种剥削,我们是逃脱不了这种战争的。战争无论何时何地总是由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压迫者阶级挑起的。因而反对压迫阶级的战争必然要爆发的。而战争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必须由统治阶级来负责。张海鹏研究员指出:在现实的中国,我们今天当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不能动摇的。而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搞经济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但是把这种认识放到近代中国去,就不合适了。因为近代中国还不具备我们今天搞经济建设的一系列条件。过分追求稳定,就是站到了腐朽的利益集团一边,站到了西方列强一边。

四、/两个过程0与/两个趋向0之争

关于对中国近代史的简单叙述,人们习惯于引用毛泽东的一句话/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0。毛泽东也曾在5新民主主义论6一文中指出:我们需要革除的,就是这种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政治、旧经济和那些为旧政治、旧经济服务的旧文化。看来半殖民地的过程和半封建化的过程在本质上,其实是统一的,一致的。

李时岳教授在其5近代史新论6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新颖观点。他指出:近代中国社会,从发展趋向看,存在着两个互相矛盾,而又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的过程。一个是从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独立)并向殖民地演化的过程,一个是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社会(半资本主义)并向资本主义演化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存在着某种关联,但是在本质上不是互相结合,而是互相排斥的。前者是一个向下沉沦的过程,后者则是一个向上发展的过程。

北京大学历史系林华国教授把李时岳教授的新论概括为/两个趋向论0,把传统的对中国近代史的描述概括为/两个过程论0。他认为,/两个过程论0与/两个趋向论0其实有重大的本质区别。/两个过程论0认为半殖民地化和半封建化是一个统一的沉沦过程,与之对抗的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过程是一个上升的过程。/两个趋向论0则认为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化与半殖民地化相对抗的上升发展过程。

中国的半资本主义化,从一开始就是在外国资本的主导下进行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中国社会内部,不仅打破了封建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中国统一的封建经济体系遭到了破坏,中国社会不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而开始向半封建社会演变。可以认为,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化之时,也就是中国开始半封建化之时。二者都是在外国资本主导下进行的,二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而不是李时岳教授所指出的互相对立,互相排斥。

由此林华国教授认为,外国资本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化这一统一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和主导性作用。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在华资本及其附庸资本,买办资本,官僚资本始终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占据压倒优势的地位。而民族资本则一直受到它们的压制。所以说,从封建向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化并向资本主义演化的过程,依然是向下沉沦的过程。

林华国教授还分析了李时岳教授的/两个趋向论0的不足之处,即李时岳教授否认外国资本在中国半封建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把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混同于民族资本主义,把近代中国半资本主义的过程曲解为民族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是对历史的误解,不是科学的论证。

李时岳教授还认为,外国在华资本虽然起到了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消极作用,但是它也起到了巨大的进步作用。外国资本的侵入促使中国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了殖民主义的掘墓人。

林华国教授对此提出反驳。他认为,这个说法貌

刊中刊

似辨证,实际上却是似是而非的。众所周知,历史发展的辨证规律之一是:任何反动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必然要造成自己的对立面,自己的掘墓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是如此。外国侵略势力在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也造成了自己的对立物。并最终被对立物赶出了中国。赶走殖民主义者,结束半殖民地化的过程的功劳只能记在外国侵略势力的对立面身上,而绝不能记在外国侵略势力(包括在华资本主义势力)身上。如果因为某个事物所造成的对立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就认为这个事物本身起到了巨大的进步作用,历史就会成为一笔糊涂账,任何反动事物就可以说成是进步的了。如根据抗日战争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得出日本侵华有利于中国的社会进步,这是什么逻辑思维啊?

五、对于曾国藩、方伯谦的评价

许山河在5湘潭大学学报61989年第1期撰文指出:曾国藩爱民如子。他对人民的疾苦充满了同情,明确提出了爱民的口号,并且付诸行动,比如写了5爱民歌6,在5劝诫营官四条6中规定禁止骚扰民众生活。

有专家认为,曾国藩在家书中曾经反复强调对造反民众必须斩尽杀绝,/克城以多杀为妥0,/断无以多杀为悔之理0,并在此信条的指导下血腥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评价一个人,不但要/断其言0,更为重要的是,而且还要/观其行0。仅仅根据历史人物的片言只语评价,有失妥之嫌。

其实对曾国藩评价的翻案不过是对中国近代史上众多历史人物,尤其早已定论历史人物要求重新评价并予以翻案的一个表现而已。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自然希望是做到百家争鸣,畅所欲言,不搞一言堂。但是必须做到从事实出发,切忌空发议论。郑师渠教授还提出了评价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时应该注意的三个问题:一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事实为根据;二是对中国近代史要有一个根本的把握;三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学风。笔者认为,作为治史的学者,没有一个良好的学风,从个人感情的好恶出发,为尊者讳,为亲者讳,怎么能确保治史的客观性呢?值得一提的是,为曾国藩翻案之风,以湖南为甚,为李鸿章翻案之文,以安徽最多。有一湖南作家写了一部历史小说5曾国藩6,开宗明义为曾国藩翻案。湖南有一师专学报专门开辟/曾国藩研究0栏目,阔论其个人品行道德,并认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及如何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实现/救亡图存0等。1995年11月在曾国藩的家乡湖南双峰县举行了有关曾国藩研究的全国学术讨论会。据悉,有人在大会上发言要求/推翻范文澜加给曾国藩的污蔑之词0。今天看来,范老的论断确实应该更完善些,但说成是/污蔑之词0,纯粹是无稽之谈。

无独有偶,除了为曾国藩翻案外,为甲午海战中方伯谦/临阵逃脱0喊冤之风亦愈刮愈烈。北京大学历史系刘浦江教授曾对此予以详细评述。现摘录其中一部分以飨读者。

/三十年代,方伯谦的后人又为他鸣不平。但这在历史学界并没有成为问题,因为方伯谦临阵逃脱是一段早有定论的历史。,,1991年在福州举行了由福建省八团体联合发起的-甲午战争中方伯谦问题探讨会.,提交这次会议的论文后来以5中日甲午海战中方伯谦问题研讨集6为名汇集出版。,,收录近四十篇论文,,,但却只有一篇千把字的短文是主张史学界多数人意见的传统观点的,其他则全是长篇累牍地为方伯谦鸣冤诉屈的翻案文章。,,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福建省社科院主办的5福建论坛6,在一九九三年第一期上搞了一个名为-方伯谦.研究的专栏,所发表的九篇文章全是为方伯谦鸣冤的,连一篇装装门面的商榷文章都没有。0

/方伯谦果真是被冤杀的么?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是否临阵逃脱。为他翻案的人说他不是-逃跑.,而是-退却.。甚至有这样一种高论,以为方伯谦在险境中主动退却,从而为北洋水师保存了一艘军舰,他不但无罪,反而有功。这种论调之荒唐,就连有些为方氏鸣冤的人都感觉不妥。另一个观点问题是,济远舰是什么时候退出战场的?有人试图用中日两国的时差来证明济远舰是在战斗结束之后才撤离战场的,但两国之间的时差只有一个小时,而济远舰却早于舰队四个小时回到旅顺,况且同样是出自中方的记录,怎么会有时差的问题呢?替方伯谦翻案的人又说首先逃离战场的是-扬威.而不是-济远.,但有学者指出,扬威舰驶离战区是为了救火,和济远径直逃回旅顺性质不同。0 /有意思的是,早先方氏后人为他鸣冤时,以为其冤枉主要在于:有些人比方伯谦的过失更大,不该把他当成替罪羊。而这些年的翻案者已经不是这种说法了,在他们看来,方伯谦根本就无罪,不是罪大罪小,该不该杀的问题。有人质问说,如果方伯谦真的贪生怕死的话,那么他为什么不在战斗刚一打响时就逃跑,而要打到一半时才退却?0

/关于这场翻案运动,有一些背景需要说明。方伯谦和济远舰上的大部分官兵是福州人,当时在北洋水师任职的西方教官中有一种看法,认为-武官之间胆怯,无过福州人,断不敢与日人战,,,至福州人以外,类对一身是胆。,,济远舰一舰则全系福州人,故临阵先逃。.当然这种评论肯定是不公允的,如刘步蟾等勇敢善战的福州将士当时也不在少数。直到今天,为方氏鸣冤的人们仍在为重写这段历史而继续努力。在我看来,这场翻案运动是一群历史学家在为捍卫一个家族和一座城市的名誉而战。0

近代史上的历史人物研究必须实事求是,必须排除地域因素的干扰!

执笔者/彭晓洁何成刚孙靖国何崇宪

刊中刊

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提纲详细版

2018 中国近代史提纲 概况 1. 三条线索 (1)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双半社会开始形成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双半程度进一步的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双半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双半社会最终形成 ⑤1901-1949 中国双半社会性质不断深化 (2)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 ②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④无产阶级: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走进近代社会 2. 分期:前期: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期: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晚清:1840-1912 封建君主专制 民国:1912-1949 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 (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官僚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 3. 近代化内容 ①1840-1919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 ②1919-1949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4. 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 ①民族独立——是前提和基础②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保障和目的 5. 近代化特点 ①发展缓慢,艰难曲折(原因“两半”社会,受多种势力阻挠,三座大山为主要代表) 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互交叉,同步进行 ③地区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城市 ④集中在工业领域——轻工业,农村农业没发生深刻变化, ⑤欧风美雨的产物,受外来因素影响 6. 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不利条件 ①先天不利:资金不足——没有资本原始积累 技术不足——缺乏科学技术 人才不足——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培养封建官僚 思想准备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②三大障碍:官僚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 ③缺乏安定的环境(客观) 7. 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阶段性特征及后果 ①1840 以前 特征:走私鸦片 后果:白银外流,银贵钱贱,清政府腐败 ②1840-1895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这套题整理的不错)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20分) 1.1936年10\ 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 ) 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2. ( C)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3.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D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4.1935年12 是(B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5. 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6. 的阶段是( B)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7.1945年4 表是(C ) A.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8. 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 C) A.1945年8月 B.1945年9月 C.1945年10月 D.1945年11月 9.1947年10月10(C )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B.C.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0.1949年6 著作是(D )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1898 (C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12.

(A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B)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 是(D )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D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A)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 主要领导人是(D ) A.梁漱溟 B.黄炎培 D.张君劢 D.邓演达

智慧树知到《中国近代史纲要》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A. 日本 B. 俄国 C. 美国 D. 英国 正确答案:俄国 2.【单和鼠 B. 牛和猪 C. 马和选题】 2009年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兽首 A. 兔羊 D. 鸡和鼠 正确答案:兔和鼠 3.【多选题】中国人民粉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原因()? A. 帝国主义太弱 B. 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C.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 D. 帝国主义寻找到新的目标 正确答案: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 4.【判断题】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对

5.【判断题】甲午战争后,魏源翻译了《天演论》。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洪秀全看到了一本介绍基督教的书叫() A. 《盛世危言》 B. 《劝世良言》 C. 《资政新篇》 D. 《天朝田亩制度》 正确答案:《劝世良言》 2.【单选题】洋务运动中最早兴办的军工企业是() A. 汉阳铁厂 B. 轮船招商局 C. 安庆军械所 D. 福州船政局 正确答案:安庆军械所 3.【多选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原因() A. 军事实力不如日本 B. 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 C. 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 D. 轻敌所致

正确答案:军事实力不如日本###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 4.【判断题】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5.【判断题】百日维新共进行了100天。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对应章节第三章 1.【单选题】孙中山先生创立的第一个革命团体是()。 A. 同盟会 B. 光复会 C. 华兴会 D. 兴中会 正确答案:兴中会 2.【单选题】“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对应的是()。 A. 创立民国 B. 驱除鞑虏 C. 恢复中华 D. 平均地权 正确答案:创立民国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通史概要: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西方列强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形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还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顽强不屈的反侵略斗争。在列强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从三元里抗英到义和团运动,广大人民群众也肩负起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使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鸦片战争的经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八国联军入侵概况、《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运用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归纳外国列强侵华的共同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概括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升级情况,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研读史料,提炼观点;问题探究;历史事件的比较;课堂讨论,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西方发展的差异,带来西方列强疯狂的对华侵略,中国不仅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反而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说明落

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史

第二讲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 直接原因:保护鸦片贸易(1839年6月,虎门销烟。英国政府闻讯,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过程: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1842年1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 清政府屈辱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关税,由双方商定。 影响: 1.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2.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3.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同上 直接原因:修约被拒。 过程: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随后法国加入。英法联军接连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亡热河。 美俄两国趁火打劫,俄国趁机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影响: 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 抗(太平天国);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本课要旨: 1.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 结果; 2.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军事实力的上升,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导火线:朝鲜农民起义。 过程:1894年,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朝鲜平壤清军陆战失利。

中国近代史发展概况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第四节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第五节封建社会晚期建筑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旧石器时期的建筑 1.文化背景:上古传说 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中国”——尧舜禹时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山海经》 “华夏”——春秋时中国人统称为“华”或者“诸华”,异族人称为“夷”中国西部称为夏,东部称“东夏” ——《中国通史》 “朝代”——一个家族统治天下的一段时间 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 具有多根系、多元性 2.居住状况: ?近水。 ?洞口标高较高,避免水淹 ?洞口较为干燥,以利生存 ?洞口背寒风?a?a极少有朝向北方或东北方的 ?居住使用接近洞口部分,洞内低凹处埋死者 原始社会的建筑处于胚胎期,对后来建筑影响很大,胚胎期研究应用于中西建筑之比较分析 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B.C 21世纪——B.C 476年) 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一、夏(前21世纪?a?a前16世纪)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1.历史背景 ?启——太康——后羿——仲康——“少康中兴” 胤甲……商在东方强盛 ?商汤,西亳自称武王:农业进步,商业兴起 王亥:牛车、货币、做买卖 ?盤庚抑奢,迁殷——纣王荒淫,被周武王灭。 2. 建筑状况: ?宫殿、陵墓—居住、厚葬—等级制的结果 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 ?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 科技:青铜器、骨器、皮革、酿酒、舟车、木工、织帛等世传技艺。?茅茨土阶 ?艺术特征:青铜器、雷纹、云纹、甲骨文 隶书、象形文字——方正、直线多而圆角少,首尾常露锋芒——线的艺术?建筑整齐方正,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1. 历史文化背景: ?世代重农—废除公田制,改收田祖—走向封建制 ?重礼。宗法秩序:分封诸侯——等级制 2.建筑状况: ?<1>城市——“镐京” ?<2>最早的四合院——山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3.建筑技术: ?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 ?斗的形象出现 ?瓦、排水管道的出现 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复原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试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试题 1、为什么《天朝天亩制度》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但他并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他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因此,《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难以实现。 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一,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二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第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第四,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第五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4、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 5、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6、试析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 ( 1 )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正是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图谋。 ( 2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也是列强不能瓜分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非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世地争夺殖民地时,都存在着利害冲突,瓜分非洲和东南亚时,都是如此。它们或者通过协商,或者直接采取战争的手段,还是把非洲、东南亚地区等瓜分了。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表

中国近代史时间表 1840鸦片战争(英) 18415三元里人民抗英(《申谕英告示》,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8428《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 18654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66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 海关试办邮政 1872上海轮船招商局(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1873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昭文新报》(汉口) 1877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1882电话传入中国 1883—1885中法战争,打开中国的西南门户 1884新疆行省设立 1894兴中会成立,“振兴中华” 9黄海海战 中日甲午战争 1895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4《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两半化程度;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国干涉还 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反割台战争 俄国军舰在胶州湾“过冬” 1896“大清邮政局”建立(辛亥革命后改称中华邮政局) 8上海徐园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189711德国占领胶州湾 12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 18986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开始(维新变法中,《强学报》、《中外纪闻》、《时务报》)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 严复翻译《天演论》出版 18999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义和团运动爆发 年底袁世凯围剿义和团 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9《辛丑条约》,沦为两半社会,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905中国同盟会成立 《定军山》,中国人民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1906天津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建成 无线电报创设 朱执信《民报》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要点透析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识记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2、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其危害。 3、鸦片战争的经过:鸦片战争形势概况;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 二、鸦片战争的影响 1、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3、鸦片战争的影响。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英法两国挑起战争的借口:英法联军在广州的殖民统治。 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中英、中法《北京长约》的主要内容。 3、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五、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2、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太平军从金田到南京进军路线;定都天京。 3、《天朝田亩制度》。 4、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太平军北伐及其意义;太平军西征、东征。 六、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1、天京变乱:天京变乱发生的原因、简况。 2、重建领导核心。

3、太平天国的防御战:三河镇大捷;李秀成进攻上海,英法侵略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安庆失陷和陈玉成就义。 4、太平天国的失败;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功绩。 七、新思想的萌发 1、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2、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和《海国图志》;姚莹的《康?纪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3、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 B、理解 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所具有的新特点。 C、分析 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2、《天朝田亩制度》的积极意义及其空想性。 3、《资政新篇》评价。 D、综合 1、评价林则徐的主要活动。 2、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的主要变化。 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A、识记 二、洋务运动 1、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2、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洋务运动的起迄时间;洋务运动前后期的旗号;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1、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中国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时间、地区和早期代表性企业。 2、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中国无产阶级产生的时间、地点及无产阶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太平天国运动,新思想的萌发) 主要内容: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新思想的萌发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原因: (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2)清朝统治下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3)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夺白银。 (4)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5)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2、鸦片战争经过 3、《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属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经过(傀儡政权,联军委员会,焚毁圆明园) 3、《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4、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5、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伸入内地,整个沿海 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1、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上海海关,赫德) 2、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鸦片走私,1865逆差,洋商收购原料) 3、贩卖华工 4、早期资本输出(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原因: 斗争目标:推翻清政府 拜上帝教 洪秀全思想:儒家大同、农民平均主义,基督教教义――平等 1851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平均分配土地、财产――根本无法实施 太平天国三大军事行动:北伐、西征、东征 曾国藩,石达开 开京变乱 防御战:陈玉成――安庆,李秀成江浙、上海,洋枪队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1864)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概述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概述 【近代部分】 (一)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①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1840年6月、1842年止。结果失败和所订条约《南京条约》。1741年三 元里人民VS英国佬,打击Englishman的嚣张。 ③鸦片战争中几位英雄的名字: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邓延桢等。 ④1851年1月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天朝田制度》:平均分配。 ⑤洪仁邗和《资政新篇》;USA提出“门户开放”。 理解: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洋务运动、甲午战争 ①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在中央是奕訢,在地方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②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间:1894年7月;黄海大战邓世昌英勇抗战精神。 理解《中日马关条约》内容: 主要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①维新变法运动地三位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维新变法是由“公车上书”揭开。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百日维新”。 ②义和团运动时间:1899年主要领导人:赵三多、阎书勤口号:“扶清灭洋”。 ③八国联军是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刽子手。 理解《辛丑条约》内容:主要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 (四)辛亥革命 ①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名称:中国同盟会(孙中山、黄兴联合创立)。 ②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统治中国 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结束。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③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④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的主要人物及其代表作: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 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种》。 ⑤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历史意义: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信念深入人心。结果;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有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口号: “科学”和“民主”。 ②五四运动暴发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后来转到上海);导火索:巴黎和会中国外 交的失败;领导者:学生;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0140902历史必修一中国近代史试题及答案

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人民求民主的潮流 17.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 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④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09·广东单科·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 4.(2009·上海单科·28)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 A.共和 B.社会保障 C.人权 D.君主立宪 1.(2008·广东理基·63)“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该情形出现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2.(2008·广东历史·11)“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4.(2008·广东历史·7)《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5.(2008·海南历史·17)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6.(2008·全国文综Ⅱ·16)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1.(2007·广东单科·7)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地底陈土”指的是( ) A.清朝皇室 B.资产阶级保皇派 C.地痞、土匪、烟贩 D.军阀、官僚、政客2.(2007·海南单科·15)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的寓意是( ) 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3.(2007·上海历史A组·8)“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 4.(2007·上海历史A组12)1915年底,梁启超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中表示:“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该文要维护的“国体”是( ) A.开明君主制 B.君主制 C.君主立宪制 D.共和制 5.(2007·四川文综·16)在近代中国,系统的阐释了民生思想并把它作为纲领的政治派别是( )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立宪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5.(2008·广东理基,64)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5.(南平模拟)201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回顾党的历程,五四运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世界近代、中国近代史)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 (必修+选修1) 表5: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中国近代史 晚清时期 一、阶段特征 晚清时期(1840~1912年):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退位。此时,没落的清王朝遭受西方国家的侵略走向衰亡。 (1)政治领域:①1840~1900年伴随着外国列强对华所进行的一系列侵略活动,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重大变化。②面对外国列强的入侵,中国军民展开勇敢的反侵略斗争和进行各种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③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兴起救亡运动(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经济领域:①鸦片战争,外国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传统的农业文明遭到西方工业文明的严重冲击。外国列强凭借取得的政治、经济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出现新的经济成分:外来资本主义、洋务企业(近代化起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 (3)思想领域: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重新审视世界.探索新知,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进步思想,《资政新编》)。②19世纪90年代,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成为新思潮主流。③维新改良道路的失败使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两大社会思潮。 (4)对外关系:“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中国被迫开放.清政府由盲目自大转为对外妥协。 二、知识结构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

中国近代史第一课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中英鸦片战争 (1)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2)时间:1840—1842年 (3)结果:《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2)侵略者:英法联军、美俄(帮凶) (3)结果:《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顺口溜:东北是2B,西北勘改订(东北:《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西北:《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纪》、《改订条约》)结合课本地图记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除伊犁的新疆地区;(1881年,同俄国签订条约,收复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 5.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年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致远号)、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结果:《马关条约》(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通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办厂: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办厂)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1901年(2)导火线: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运动 (3)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奥匈帝国) (4)结果:《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者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019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通史详细复习提纲

精编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总复习资料 概况 1. 三条线索 (1)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双半社会开始形成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双半程度进一步的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双半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双半社会最终形成 ⑤1901-1949 中国双半社会性质不断深化 (2)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 ②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④无产阶级: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走进近代社会 2. 分期:前期: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期: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晚清:1840-1912 封建君主专制 民国:1912-1949 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 (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官僚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

3. 近代化内容 ①1840-1919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 ②1919-1949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4. 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 ①民族独立——是前提和基础②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保障和目的 5. 近代化特点 ①发展缓慢,艰难曲折(原因“两半”社会,受多种势力阻挠,三座大山为主要代表) 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互交叉,同步进行 ③地区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城市 ④集中在工业领域——轻工业,农村农业没发生深刻变化, ⑤欧风美雨的产物,受外来因素影响 6. 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不利条件 ①先天不利:资金不足——没有资本原始积累 技术不足——缺乏科学技术 人才不足——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培养封建官僚 思想准备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②三大障碍:官僚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 ③缺乏安定的环境(客观) 7. 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阶段性特征及后果 ①1840以前 特征:走私鸦片

中国近代史纲要终结性考试三

国家开放大学2018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C(开卷) 论述题:一般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都是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却将重心放到农村。历史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其依据何在? 1.依据一 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依靠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最后才得以正确回答。 在大革命失败后相当一个时期里,党内普遍认为:中国革命应以城市为中心。中共中央要留在上海,党的工作重心仍然放在中心城市。因为,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来看,俄国十月革命是以城市为中心革命成功的典型。从中国实践来看,辛亥革命是从大城市开始的。大革命也是以大城市为中心而波及全国的。 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勾结);中国国情况与俄国也不同;辛亥革命失败了,大革命也功亏一篑。而在大革命失败后敌我态势发生了更大变化。反革命武装到牙齿,革命缺少武装。因此,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这些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在那里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的斗争。除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及时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外,南昌起义余部—部分由董郎率领转移到海丰、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会合,主要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移到湘南打游击、开展农村革命,最后也上了井冈山。广州起义余部一部分也转移到海丰、陆丰地区与农民会合;一部分后来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另一部分则转入粤西北农村,后来参加了广西左、右江起义。这一时期的经验教训证明:以城市为中心不可能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既然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行不通,重走北伐道路又再无条件,那就只剩下一种选择:在反革命势力薄弱的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是中国革命的规律所使然。 依据八七会议“找着新的道路”的要求,中共中央在领导武装起义的过程中,也初步提出了占领一个或几个县、建立革命政权、实行武装割据的思想。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继续把城市工作的复兴视为革命高潮到来的决定条件的同时,也肯定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1929年6月的六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在中国,找不到一个经济力量能够统治全国的大城市,所以中国革命要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1840-1949年)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1840~1949年) 第一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1860年) 【阶段特征】从1840年至1860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阶段特征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反映在中国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1)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渐强,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2)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很多主权丧失;矛盾聚合促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爆发。(3)思想上:“新思潮”的萌发,中国人对西方有了新认识 【基本线索】 19世纪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穷途末路,清王朝统治集团反动腐朽;而同一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为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船坚炮利敲开中国长期闭关的国门。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世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对外掠夺以商品输出为特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并成为它的附庸,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为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1856年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如果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的是沿海地区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冲击到中国社会的中枢。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入,使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从而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运动的爆发。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同时还反映出了社会性质剧变的新趋势,具有以往农民起义所不曾有过的新特点;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担负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但是由于作为小生产者的农民阶级无法克服其阶级局限性,再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终于以失败告终。 j结论:它的悲剧命运表明:农民阶级是反封建的主力军,但由于落后生产方式所决定的阶级局限,他们不可能找到解救中国的正确出路。 事实证明在未来的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农民阶级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来青年毛泽东所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来农民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便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好好利用起来 第二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860-1901年)

中国近代史概述

中国近代史概述 授课人————时间———— 一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二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形成原因:(1)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 三主要矛盾:1、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民族矛盾) 2、人民大众与本国反动势力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 四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1、同:性质相同、任务相同 2、异: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者(最主要):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前途: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 走资本主义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失败成功 主力:人民群众更广泛 五、分期(两个时期七个阶段):以1919年为界,按革命性质分为两个时期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近代前期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 2)中国半殖半封社会完全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3)中国半殖半封社会的深化时期(20世纪初—1919五四运动前)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近代后期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1927) 2)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4)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六、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史概括来说就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探索史、抗争史,这是中国近代史的三个基本线索。 1、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外国列强侵略中国并与中国的反动势力相勾结,逐步把中国沦为半殖半封社会的屈辱史(西方列强的侵华史) 2、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及其走狗的抗争史和中国各阶级各阶层探索救国救民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1840——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1、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1)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 (2)1842年《南京条约》 2、鸦片战争后(1)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被迫卷入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 (2)林则徐、魏源新思想的萌发(地主阶级学技术) (3)西装、西餐、西式建筑,近代报刊在中国出现 3、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1851年金田起义 (2)1853年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3)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及衰的转折点 (4)1859年《资政新篇》 (5)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1858年《天津条约》 (2)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5、19世纪60年代(1)“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出现(地主阶级学技术) (2)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6、19世纪60、70年代(1)近代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早期维新思想产生(资产阶级学制度) 7、19世纪中后期人力车、自行车传入中国 8、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9、1876——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10、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电报线,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11、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1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1894年黄海海战 (2)1895年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签定 13、19世纪末(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甲午中日战争后)(2)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1895——1912年) (3)1898——1900年义和团运动 (4)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国人办报形成高潮 (5)康梁维新思想、孙中山等人的共和思想、实业救国、教育 救国思潮出现 (6)1896年电影传入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