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外国品牌如何进入中国市场

看外国品牌如何进入中国市场
看外国品牌如何进入中国市场

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几种途径

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外合资,到今天的跨国收购,许多国外化妆品品牌通过上述这些途径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编者注:本文中的中国市场,特指中国内地市场)。随著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些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品牌,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不过对于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品牌来说,要想成功进入中国市场,首先要根据中国市场的现状以及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途径。进入有间接进入、直接进入、特许经营等途径,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进入的途径也就不同。

途径一:合资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企业自身的特殊情况,外资企业如果不首先取得中方的支持,在国内市场上往往举步艰难,因此,当时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途径就是合资。通过合资伙伴,了解国内行业形势、法律法规,降低进入国内市场的难度。从1981年德国威娜与天津第一日用化学厂成立首家合资美发企业起,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多数采取合资的形式,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是合资的鼎盛期。

由于国外品牌拥有资金、技术、市场操作的经验,再加上合资的中方企业为其铺路搭桥,使得这些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发展迅猛,所向披靡,短短几年时间就“攻占”了大部分中国市场。例如1988年宝洁在广州成立合资公司后,就以迅猛的发展优势占据了大半个中国日化市场,将一些中国日化老品牌打个措手不及,很多最终被迫淡出市场。

不过,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透明化,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已经进入自由市场经济社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放弃合资,转而采取独资或者控股的形式,独自享用中国市场利益。

途径二:OEM/ODM

在没有加入WTO前,按照中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外资企业是不允许单纯以贸易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它们必须在中国投资建厂,然后才允许其产品在中国进行销售,而中国加入WTO后,外资企业“必须在国内生产才能在国内销售”这一硬性规定取消,国外品牌就可以更本质地从企业经营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比如考虑是OEM/ODM还是直接进口。但基于制造成本、交通便利、研究和开发时间、地理特征、生产/卫生许可证等其他方面的考虑,一些国外化妆品品牌通常选择OEM/ODM的途径进入中国市场。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而且资源丰富,许多生产原料都可以利用当地材料,这样降低了生产成本。所以即便是在中国生产分灌包装出口到世界各地去,其成本也是非常低。”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中国加入WTO后,大量的国外品牌首选OEM/ODM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这也催生了国内OEM/ODM的兴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盘踞了大大小小几千家OEM/ODM企业,为国外品牌进行OEM/ODM生产。

正是因为看中国庞大的OEM/ODM市场,欧洲最大的化妆品OEM生产商——英国仕华露飞((Swallowfield)于2004年在上海设立办事处,首次将业务扩展到中国。目前,在国内OEM 企业里生产产品的国际品牌中,既有不计其数的中小品牌,也有市场知名度很高的大品牌。

途径三:收购

通过收购中国现有化妆品品牌,国外品牌就可以相对较小的成本占领更大的市场,轻松进入中国并实现快速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中汉高陆续收购了“天津加酶”、“海鸥”、“天天”、“桂林”、“孩儿面”、“可蒙”和“光明染发剂”等品牌,到2004年法国欧莱雅集团接连将小护士和羽西两大国内品牌收归麾下,到2007年强生买下大宝,再到今年法国COTY(科蒂)集团注资丁家宜,这些国外品牌一连串的收购行动,都是为了庞大的中国市场。

国外品牌之所以热衷收购中国本土化妆品品牌,是因为国外品牌可以将自己的品牌导入被收购本土品牌已经成熟的市场渠道,巧妙地将在国外市场销售的品牌移师中国。雅诗兰黛前CEO 连翰墨就曾预言,中国本土化妆品公司多半将被国际品牌收购。国内的业内人士也指出,从国际化妆品市场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还将有更多国外品牌通过收购等途径进入中国市场。从目前来看,收购已经成为外国大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并保持有利竞争地位的主要途径。

途径四:授权经营

除了OEM和收购,一些国外品牌通过授权经营的方式进入中国,让自己的品牌抢占中国市场。有着多年国外品牌代理经验的大连荣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荆鹏告诉《中国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很多国外品牌就是通过授权中国总代理商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一来可以减少投资风险,二来中国人更熟悉中国市场,而一旦做大做强了,国外品牌就可能把中国的总代理商“砍”掉,自己直接来操作中国市场。

除了授权经营外,还有一种非授权的经营(也称之为贸易货)。授权经营意味着国外品牌商授权国内销售商在指定的地区销售其产品,并有市场及品牌的管理权,但国外品牌商不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做国内市场;而非授权经营则意味着双方只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国内销售商有可能是从国外品牌商的下级经销商那里购买了产品,再转销到中国,这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倒货行为。这样的例子很多,如韩国爱敬,最开始在国内是无授权经销,后来爱敬在中国市场逐渐有了固定的消费者,于是爱敬就对中国市场实施了授权经营。

途径五:借道香港

由于CEPA的实施,自2004年起273种香港和澳门产品在进入大陆市场时实行零关税,这其中包括了化妆品。对于“零关税”这辆顺风车,国外化妆品品牌绝不会漠然视之,他们借助“零关税”这条通道,将香港作为跳板,顺利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相对于其他途径,国外化妆品品牌借助香港的经销商入侵大陆,是一条比较好操作的途径。”澳雪国际公关部经理贾向军表示,首先是香港有很多大型经销商,他们往往规模较大,能够比较专业的运作品牌,其次是许多香港的大型经销商在内地建有分销渠道,借助他们在内地建设分销渠道,国外品牌可以轻松实现进军中国内地市场的目的。

此外,国外品牌还可以收购符合条件的“香港公司”,避开股权、开店数量、开店地域的限制,从而在CEPA条例下进入中国市场;或吸引部分国际化妆品企业来港投资生产,获得进入内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