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植物资源引种栽培概况

我国植物资源引种栽培概况
我国植物资源引种栽培概况

我国植物资源引种栽培概况

(一)野生植物资源引种栽培

早在公元前111年,我们的劳动人民就提出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引种原则,北魏贾思勰也在《齐民要术》里提到“顺天时,量地利”和“人力至,抑或可以回天”等引种原则,可以说起步很早。1950年 4月,国务院曾发出“关于利用和收集我国野生植物原料”的指示,1年之内,组织3万多人在继承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传统利用的基础上,开展了空前规模的全国性野生植物资源清查,采集了20多万号标本,完成万余次的化验,初步摸清了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数量和应用价值,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其中药用野生植物的开发研究最为突出,各省区不同程度上建立了药用植物资源收集区,对主要资源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开展药理和疗效试验,在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近年国内外学者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防癌抗癌植物资源筛选,取得可喜进展,应用野生植物治疗疑难疾病方面也获得显著效果,如红豆杉、黄草等珍贵药用植物近年已经从利用野生资源逐步转向了人工栽培,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果用资源方面,猕猴桃、刺梨、沙棘、余甘子,山茱萸等,不久前还是野生状态下的植物,由于探明其含有特殊营养成分和独特的食疗效果,近年各地均有迅速的发展。

在良种选育,人工栽培、资源建设、食疗效果及工业化生产加工工艺各方面,开展系列研究,初步形成规模生产,开发出一批系列产品,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此外,在食用干鲜果的开发上,浙江的胡柚、香榧、山核桃、杨梅、青梅、桃形李;云南的核桃、板栗;湖南的无核香柚;江苏的银杏等,在近年的开发中,均呈现发展趋势。

国内许多单位在筛选抗虫,杀菌的野生植物资源中,初步发现活性在80%~90%的野生植物主要有地榆、苦参、毛蓖、黄芹、酸模、节蓼、黄花蒿、荐草及萝荤等。这些植物所含的生物碱盐、皂甙、黄酮及挥发性物质,可供研制植物农药的材料。从菊科、松科等植物中提取挥发性油,亦可直接用于病虫害防治。从许多经济树种的产后物中,提取害虫拒食剂及抗生育活性物质,也是研制植物农药的可行途径。这些初步研究,为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研制长效、无公害的新一代农药打下基础,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

另外,食用植物色素方面已研制出越桔红、玫瑰茄红等;栀子的多种制品,紫胶色素等也研制成功;在野生植物的筛选基础上研制成功了PW植物胶;在能源植物研究方面已初步确认黑皂树油、小桐子油用于各种柴油机燃料的可能性:对野生果胶植物豆腐柴进行了栽培技术和加工工艺系列研宄,并研制出了产品;东北、西北在开发月见草中分别取得很高经济效益;我国还对蜜源植物的分布、蜜源花粉的开发利用及蜜源植物的评价等进行了系列研究:对绞股蓝饮料产品已开发研制;对紫胶虫寄主树黄檀、火绳树、合欢、木豆等进行了系列研宄;近年又对紫胶虫寄主树大叶千斤拔的生物学特性,产胶能力和胶质等进行了研究并在南方推广应用;对白蜡虫寄主树白蜡树、女贞;五倍子寄主树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苦灯藓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热带野生油料植物,糖料植物的研究、引种、开发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园林观赏植物的需要量猛增,各地在观赏植物的野生驯化栽培中进展很快,如冬樱花、石楠、云南拟单性木兰、报春、云南山茶等已经被成功驯化栽培,丰富了园林植物。

(二)外来植物资源引种栽培

由于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及栽培技术或历史的影响,植物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各个地区都有其特有的天然物种或类型;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又导致了人工培育的新品种在国际或国内不同区域的分布差距,因此,引进有助于当地经济发展或生态保护的外来物种或品种,也是现代植物生产实践中的重要工作。在引进本国或本地区没有的植物资源方面,国际上有很多非常成功、给引入国或引入地带来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案例。

辐射松天然野生群体分布在北美洲的美国和墨西哥的西海岸,据估计,辐射松在原产地目前保存面积不到5000ha,而且生长差,也不是当地的用材林树种。但现在澳洲和新西兰、智利等广为种植, 主要用于造纸、建筑和木材加工。辐射松最早在1857年引入澳洲,目前澳洲的辐射松栽培面积达到750,500ha,每年原木产值4 亿澳元;辐射松产业也是新西兰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林业从业人员约占总人口的 0.56%。通过现代遗传育种和集约经营技术,锯材的采伐周期从40-45年减少到了25~30年(Wu,2007),当前新西兰辐射松人工林单位面积产量已比60年前提高了30%,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平均年生长量为18 m3/ha.yr, 立地条件好的超过30 m3/ha.yr,在新西兰有50m3/ha.y的记录。

桉树目前已知道的有七百多种,原产地绝大多数生长在澳洲大陆,少部分生长于邻近的新几内亚岛和印度尼西亚,以及一种分布于菲律宾群岛。19世纪引种至世界各地,目前有12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栽培。目前全世界桉树种植面积已有上千万公顷,约占世界人工林总面积的1/3,其发展速度之快,质量之高都是任何其他树种难以相比的,被公认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其它两种为松树和杨树)。我国桉树种植面积居巴西、印度之后排在第三位,面积已达200-300万公顷,且上升势头不减,每年大约以20万公顷的速度向上递增。在1890年,桉树由意大利人引入我国,当时是送给清朝慈禧太后的,一直作为观赏树栽培。1984年,我国正式与澳大利亚开展引种与丰产栽培技术合作。在广西东门林场先后引进桉树174个树种200多个种源,通过品种改良和高产综合试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桉树基因库。我国主要种植于云南、广东、广西及川西等省区。种植品种有蓝桉、直干蓝桉、柠檬桉、大叶桉及观叶型铜钱桉5种,桉叶可以提取桉油(芳香油),叶及精油可入药,有消炎杀菌、健胃、祛痰、驱风之效。木材具有质细、耐腐,心材可抗白蚁,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造船、码头、造纸、矿井、养畜圈舍、燃料等各行各业,经济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属楝科,原产印度,后引种到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的五十多个国家。印楝是重要的生物农药植物,含有多种杀虫、杀菌的活性物质,主要成分为印楝素,以种子中的含量最高,一般为0.3%-0.4%,可防治200多种危害农林、仓库的害虫,有杀精避孕、利尿等功效。老叶可治溃疡、疖,消毒杀菌。树皮可提取杀虫剂和抗癌剂。根治疗皮肤病。印楝种子含油率20%左右,可用于制作肥皂、牙膏、化妆品等,油饼是高效有机肥料。木材质似红木,可作家俱。印楝耐旱,是干热地区绿化造林的优良树种。我国海南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引种印楝,九十年代中期,云南省引种印楝。红河州自1999年开始引种印楝以来,把印楝作为一个产业来培植,到2003年全州已种植印楝20余万亩。

据统计,北京近30年来引进的外来园林植物已超过100种,其中的一些优秀种类,已经在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北京园林科学研究所于1983年从德国引入的金叶女贞,已成为我国东部和中北部城市绿化中重要的彩叶树种。丰花月季的引进,也填补了我国城市园林中缺乏地被型月季的空白,为北方城市园林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外来品种的引进,就没有我国目前丰富多彩的城市园林植物。

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元江县林业局、元谋县林业局等完成的国家林业局948创新项目"干热河谷引进生态经济型植物技术创新与示范"的研究,在前期从国外引进印楝、木豆、印度黄檀、久树种质资源和相应繁殖栽培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基础上,收集保存印楝种源36个、久树种源2个、印度黄檀种源10个、木豆品种40个,并营建种质资源圃210亩,筛选出印楝素含量超过0.75%的印楝优良单株35株,建立11个优株无性系收集区,嫁接优良无性系苗6000余株;筛选出5个木豆优良品种,提出了印楝苗木培育技术、印度黄檀苗木培育技术,在金沙江、红河流域地区营建印楝、印度黄檀、木豆、久树试验示范林5800亩,印楝、木豆及其混交模式辐射推广66570亩,为恢复我国西部干热河谷的植被,发挥热区生态经济打下了基础,从江浙引进的大果杨梅已成为昆明富民等周边地区的新兴水果,在初夏成熟上市,满足了市场的需要的同时,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世界绿色产业、生物产业的发展,国际间的植物引种研究和应用栽培活动非常频繁,从园艺新品种,农业上的蔬菜、花卉、牧草、作物新品种到药用植物、能源植物、生态植物等,各国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国际间资源的共享和植物引种事业的发展。

(三)外来入侵植物

但近年世界各国对大规模种植外来植物带来的生态问题早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我国对桉树的研究也显示,外来的桉树较本土林种(如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荒坡灌草丛)保持水土效果和自我更新能力均很差,对原生物种有极大排抑性,大面积连片种植,很容易导致土地贫瘠,原生物种衰减、生态退化等严重的生态危机,形成“绿色荒漠化”。

近年我国大量的水保植物和优良牧草、草坪草均从国外进口,城市周围植被恢复或绿化美化环境中大量使用外来种,甚至在一些偏远地区的生态旅游开发中,也大量使用外来园林植物,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彻底改变,也成为外来入侵种的重要来源,威胁着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构成。而我国对于生物入侵的管理,国内尚未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还没有针对外来入侵物种的专项法规或条例。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尽快完善引进外来物种的审批与决策机制,有意引进外来物种的单位和个人,在引进前,必须向相应的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经过主管部门审批引入的外来物种,相应的主管部门应当在进境后进行隔离监管,经过监管期未发现有不可接受风险的方可进行扩散。从事农业外来物种引种试验的单位在生产性试验结束后,应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农业外来物种引种安全证书。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 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组织准备基本程序 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

物质准备(1) 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 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 1、线路调查 2、样地调查 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 “3S”技术调查法: 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或处理,根据地物反射和发射的波谱特性

药用植物栽培种类

药用植物栽培种类 中国现有药用植物约250种,分属菊科、豆科等80余科。其中既有大量的草本植物,又有众多的木本植物、藤本植物、蕨类植物和低等植物菌藻类,而且种植方式和利用部位各不相同。因此,药用植物的种植分类方法亦多种多样。可依照植物科属、生态习性、自然分布分类,也可按照种植方式、利用部位或性能功效的不同来分类。一般常依照其药用部位或性能功效的不同进行分类。现简介如下:(一)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以及全株均可加工入药。按其不同入药部位,可分为8大类: 1.根与根茎类:其药用部位为地下根茎、鳞茎、球茎、块茎和块根等,如人参、三七、大黄、当归、地黄、川芎、甘草、附子、麦冬、云木香、黄芪、党参、白术、白芷、黄连、天麻、延胡索、贝母、丹参、牛膝、巴戟天、北沙参、板蓝根、西洋参、太子参、玄参、郁金、黄芩、柴胡、桔梗、半夏、紫菀、明党参、射干、百合、知母、玉竹、白芍、姜、泽泻和山药等。 2.全草类:其药用部位为植物的茎叶或全株,如穿心莲、细辛、广藿香、薄荷、荆芥、泽兰、肾茶、紫苏和紫花地丁等。 3.叶用类:其药用部位为植物的叶,如毛花洋地黄和古柯等。 4.花类:其药用部位为植物的花、花蕾或花柱,如金银花、款冬、番红花、红花、洋金花、菊花和辛夷等。 5.果实及种子类:其药用部位为成熟或未成熟的果皮、果肉或果

核、种仁,如栝楼、山茱萸、木瓜、五味子、酸橙、酸枣仁、枸杞、砂仁、使君子、罗汉果、补骨脂、水飞蓟和葫芦巴等。 6.皮类:其药用部位为树皮或根皮,如金鸡纳、杜仲、厚朴、肉桂、地骨皮、黄柏和牡丹皮等。 7.树脂和乳汁类:有安息香与罂粟等。 8.真菌类:为药用真菌,如灵芝、茯苓、银耳、猴头菌等。 (二)按中药性能功能不同分类:中药由于含有多种复杂的有机、无机化学成分,所以决定了每种中药材具有一种或多种性能和功效。按其不同的性能功效,可分如下11类: 1.解表药类: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中药材,称解表药。如麻黄、防风、细辛、薄荷、菊花、柴胡等。 2.泻下药类:凡能引起腹泻或利胃肠,促进排便的中药材,称泻下药。如大黄、番泻叶、火麻仁、郁李仁等。 3.清热药类: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中药材,称清热药。如知母、栀子、玄参、黄连、金银花、决明子、地骨皮等。 4.化痰止咳药类:凡能清除痰涎或减轻和制止咳嗽、气喘的中药材,称化痰止咳药。 如半夏、贝母、杏仁、桔梗、枇杷叶等。 5.利水渗湿药类:凡以通利水道、渗除水湿为主要功效的中药材,称利水渗湿药。如茯苓、泽泻、金钱草、海金沙、石苇等。 6.祛风湿药类:凡能祛除肌肉、经络、筋骨的风湿之邪,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中药材,称祛风湿药。如木瓜、秦艽、威灵仙、海风

优良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应用研究

优良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应用研究 可行性报告 项目名称:优良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应用研究承担单位:葫芦岛绿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主管部门:葫芦岛市建设委员会 申报时间:二〇〇六年八月三十日

优良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 应用研究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据统计,全世界现有30万种高等植物中,被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不足1/3,有的物种在未发现以前就被消灭,而且灭绝的树种已越来越多,种质资源大量消失这一严峻的事实,目前已经引起了科学界的高度重视。 我国树种资源也十分丰富,并有许多单种和少种属的特有树种。在8000多种乔灌木中,优良用材林和经济林树种1000多种,但开发利用不多,许多珍贵优良树种仍沉睡在深山野岭,未被引种驯化;通过驯化和开展地区间的引种,可以充分发挥我国树种资源丰富的优势,从中选择适应性强和经济价值高的优良树种供生产利用,对促进我国林业生产发展和国土绿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保护、繁殖珍稀濒危树种也有极其重要意义葫芦岛建市以来,城市建设飞速发展,1996年市委市政府就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口号。2000年又提出“创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沿海开放名城”的目标。而我市建市时间短,城市绿化基础很薄弱,这就要求城市绿化事业在短期内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建市前,城市绿地率仅为8%,城市绿化植物品种仅有30余种,这就要求我们大量地引进驯化优良的园林观赏植物品种,应用到城市绿化中去。 二、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葫芦岛绿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是股份制的民营企业,成立于1995年6月,是一家立足于葫芦岛,面向我国北方发展的专业从事园林植物引种、栽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养护的企业。现有固定职工54人,专业技术人员32人,其中高级园林工程师3人,工程师9人,助理工程师12人。有先进的组培室、人工气候室、机械化育苗装置以及各种施工机械30余台件,自有试验苗圃300亩,具备研究开发该项目的优越条件。 自1996年以来,公司一直自立于优良植物引种驯化的应用研究。现已引种驯化或正在进行栽培试验的植物有国槐、栾树、千头椿、日本黑松、法桐、日本樱花、金钟连翘、胶东卫矛等78个苗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三、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1、我市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是优良园林植物引种驯化的基础。 在我市范围内有多种林业用地61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0.3%。在植物区系上,葫芦岛市处于华北植物区系内,同时有长白植物区系和内蒙古植物区系的入侵。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全市共有野生植物113科507属1097种。这就给我们引种驯化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葫芦岛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利于优良园林植物的引种驯化。 葫芦岛地处松岭南翼和燕山余脉地带,依山傍海,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降低,自然形成西北多低山丘陵,东南沿海为

施甸县植物资源现状

施甸县植物资源现状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1759 更新时间:2006-11-22 全县海拨高差2335.4米,形成了明显的立体气候,加上山脉、水系走向纵横,小盆地或小气候环境多,适宜多种林木生长,引进树种也能适应生存,林木种类多,常见和常用树木有:松科:云南松、思茅松、雪松、美国湿地松、华山松等5种。 柏科:园柏、扁柏、刺柏、龙柏、藏柏、香柏、凤尾柏、墨西哥柏、多头柏等9种。 杉科:文山杉、秃杉、水杉、红豆杉、油杉等5种。 壳斗科:麻栎、黄栎、白栎、青岗栎、全皮栎、石栎、波罗栎、刺叶栎、板栗、高山栲、猪栎等13种。 桦木科:桤木、西南桦、红桦、白桦、光叶桦、滇桦、日樱桦等7种。 桑科:大叶榕、硬叶榕、细叶榕、柳叶榕、岩桑、水桑、桑树、马柳树等7种。 茶科:木荷、茶树、红花油茶、白花油茶、山茶等5种。 蝶形花科:牛筋木、黄檀、秧青、刺桐、白露花、羊蹄甲等6种。 木棉科:红攀枝花、白攀枝花、泰国木棉等3种。 楝科:苦楝子、红椿、臭椿、香椿、刺苞椿等5种。 胡桃科:泡核桃、铁核桃、新疆核桃、簿壳核桃等4种。

大戟科:千年桐、三年桐、小桐等3种。 使君子科:使君子、有柯子、克里老、米苏等4种。 蔷薇科:磅梨、香苏梨、小密梨、黑肚梨、雪梨、酸梨、青皮梨、香水梨、黄梨、棠梨、海棠、水密桃、白花桃、毛桃、早白风、无核桃、沙鸡桃、寿桃、早露红、桃李、青脆李、雀李、西洋李、金沙李、五月李、红花梅、白花梅、绿梅、花梅、照水梅、山楂、多依、双桃花等28种。 樟科:山苍子、香樟、黑心楠、黄心楠、细叶楠5种。 禾本科:龙竹、空竹、官英竹、苦竹、甜竹、黄竹、金竹、钩担竹、人面竹、紫竹、石竹、米竹等14种。 鼠枣科:大枣、滇刺枣、小枣3种。 云石科:酸羊角、铁刀木2种。 苏木科:丁果木、苏木、血夹藤3种。 橄榄科:滇橄榄、油橄榄2种。 杜鹃科:大树杜鹃、杨伞花、红杜鹃、白杜鹃、碎米杜鹃5种。 木樨科:大叶白蜡、小叶白蜡、冬青、金桂、丹桂、四季桂等7种。 木兰科:厚朴、白玉兰、紫玉兰、白缅桂、黄缅桂、含笑等6种。 无串子科:皮哨子、荔枝、龙眼、圆园等4种。 漆树科:大叶漆、小叶漆、三叶芒、大叶芒等4种。 桃金娘科:蓝桉、大叶桉、直干桉、细叶桉、赤桉、健康桉、宁蒙桉、双勒桉等8种。 山龙眼科:银桦树1种。 杜仲科:金丝杜仲、银丝杜仲、山杜仲等3种。 梧桐科:青皮桐、厚皮桐、中国梧桐等3种。 柿树科:油柿、丁香、浸柿、捂柿、罗田柿、日本次郎甜柿、日本富士甜柿等7种。 紫薇科:梓楸、黄花楸、滇楸、梓子等4种。 山毛举科:柳树、垂柳、白杨柳等3种。 棕榈科:棕树、董棕2种。 以上所录是常见乔木和灌木品种,共载录33个科,160个种,多数用通名,少数用地方名。还有很多常见灌木,只能叫出地方俗名,不知道种名,如虾子花树、黄香木、化美干、红帽顶、锅产叶、豆腐楂、构皮跳、夹眼皮、奶浆树、三棵针、十大功劳、披梳衣树、紫路根、米汤果、牛桑管、小雀树、杨梅树、三苦桠、五角枫、灰叶树、小丝棉、树刷菜、碎米果、野猫树、牙刷树、白秧条、炮掌叶、黄樱桃、猴子树、鲁班树、野香果、黄蟮屎树、石角树、窄桑刺、老缅桃、夜来香、盐夫木、臭牡丹、无花果等30多种灌木。

资源植物引种驯化

资源植物引种驯化 引种驯化的概念与意义 一、引种驯化的概念 世界上的植物都有它们自己的进化体系和分布范围。引种是指把植物从原来的自然分布区迁移到其自然分布区以外的地区种植的方法。 资源植物引种驯化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地植物或外国的植物适应本地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成为满足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引种与驯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将野生植物移入人工栽培条件下种植或将一种植物从一个地区移种到另一地区叫引种。引种是将植物向新的生长环境定向迁移。驯化则是通过人工措施使引入的植物适应新的生活条件。 引种驯化的意义 引种驯化与其他的育种方法相比,因其所需要的时间短,投入的人力、物少力,见效比较快,所以它是最经济地丰富本地植物种类的一种育种方法。 从栽培植物的历史发展来看,现今世界上广泛种植的各种园林植物,许多都是引种驯化的成果。古今中外,世界各国都比较注重引种驯化工作。如我国素有“园林之母”的尊称,资源十分丰富,但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 栽培植物起源与演化的基础增加新的资源种类以良种代替劣种扩大栽培范围 保护濒危植物的有效措施;为进一步育种工作提供材料;为其它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引种驯化的历史 人类文明之始;国内引种;国际引种;中国从世界各国引进的植物;西方从中国引走的植物 引种驯化的原理 引种的遗传学基础 反应规范 生物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引种是植物在其基因型适应范围内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所谓品种的适应范围,就是这个品种基因型在地区适应性反应的反应规范。 潜在基因 生物体的基因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得以表达。植物的易地栽培是在植物具有潜在的适应基因的条件下获得成功的。 植物的发育调控 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激活一些基因表达,因此原产地没有表达出来的性状有可能在异地条件下表达出来。 关于遗传的可塑性,生理上的可协调性和发育的阶段性. 植物引种驯化的理论 引种驯化的理论基础:以进化论、遗传学和生态学的某些基本概念为理论基础,植物学、植物区系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理学等多个学科对引种驯化理论的研究起着推动作用。 达尔文学说 植物引种驯化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达尔文对植物引种驯化的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植物在自然条件下有适应风土的能力,在植物自然迁移时,往往抑制它和其它有机体的竞争,而首先适应新的环境条件。驯化则是在长期的进化中进行的。 2.有机体的地理分布不仅决定于现代因子,还决定于历史因子。引种时要研究植物分布的历史及其生物学特性形成的历史。 3.在自然和栽培条件下通过自然选择和保持新的变种能使植物驯化。因此,无论在自然和栽培条件下都能发生植物的驯化。有机体的遗传性不管如何巨大,都能够在改变了的条件下产生变异,不断出现新的性状。 4.当植物的各个体在不同生存条件下发育时,再用选择手段就能获得新类型的植物。驯化是植物本身适应新环境条件和改变生存要求的过程。选择是人类驯化活动的基础。 气候相似论 H. Mayr气候相似论: 树木引种时,引进地和原产地的气候必须相似,引进的树木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简述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1.简述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 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 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 1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涉及学科范围广 2多数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 3 药用植物栽培对产品质量要求的特殊性 4 中药材的地道性 5药材市场的特殊性 4.概述中药材GAP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 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 1.阐述植物生长的Logistic曲线的含义及其意义? 当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内部和外部环境(包括空间、 水、肥、光、温等条件)的限制,使植物生长的基本的方式呈现“慢—快—慢”的“S”形变化曲线,这种曲线称为植物生长的Logistic曲线。这种生长速度呈周期性变化所经历的三个阶段过程称为生长大周期, 或称大生长周期(grand period of growth)。 利用这些关系,可以通过栽培措施控制产品器官(块茎、果实等)的生 长速度及生长量,以达到高产的目的。植物生长周期的规律表明,任何 需要促进或抑制生长的措施都必须在生长速度达到最高前实施用,否则 任何补救措施都将失去作用。 2.简要介绍碳氮比假说及其意义? 体内糖类与含氮化合物的比值(即C/N)高时,植株就开花;而比值 低时,植株就不开花即通过控制肥水的措施来调节植物体内的C/N, 从而适当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在果实类木本药用植物栽培管理中 ,可利用砍伤或环剥树皮等方法,使上部枝条累积较多糖分,提高C/N,促进花芽分化而提高产量。 3.概述植物个体发育过程? 植物从种子萌发开始到再收获种子为止的过程称为个体发育1.种子 时期指从种子的形成至开始萌发的阶段。2.营养生长时期指植株的根 、茎、叶等营养体生长旺盛期、休眠期。3.生殖生长时期指植物在营 养生长基础上,内部开始发生一系列质的变化,逐渐转向生殖生长, 孕蕾、开花、结实。这一时期可分为花芽分化期、开花期、结果期。

校园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药用植物 1.山楂 蔷薇科,苹果亚科,山楂属植物,多指其成熟果实。落叶小乔木。花期5~6月,果期9~10月。果实较小,类球形,山楂的功效: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利尿和镇静作用;开胃消食,特别对消肉食积滞作用更好,很多助消化的药中都采用了山楂;山楂有活血化淤的功效,有助于解除局部淤血状态,对跌打损伤有辅助疗效; 山楂中有平喘化痰、抑制细菌、治疗腹痛腹泻的成分 2艾叶 菊目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 3.栀子 栀子花又名栀子、黄栀子,为龙胆目、茜草科、栀子属的常绿灌木,观赏外,栀子花、果实、叶和根可入药,一般泡茶或煎汤服。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黄疸、血淋痛涩、目红肿痛、火毒疮、降血压等功效。其中栀子果入药,主治热病高烧,心烦不眠,实火牙痛,口舌生疮,鼻规,吐血,眼结膜炎,疮疡肿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蚕豆病,尿血;外用治外伤出血、扭挫伤。根入药主治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4.厚朴 木兰科.树皮、根皮、花、种子及芽皆可入药,以树皮为主,为著名中药,有化湿导滞、行气平喘、化食消痰、驱风镇痛之效;种子有明目益气功效,芽作妇科药用功能: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 5.桑树 属桑科桑属,为落叶乔木。。花期4月;果熟5-7月桑树的叶性味苦甘而寒,入肺肝经,有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润肺止咳之功桑枝:桑树的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其性味苦平,偏入肝经,功擅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行水气。桑葚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有补肝益肾,滋阴补血,生津润肠,熄风之功。 6菊花 菊科菊属, 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已达千余种。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功能: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肿。主治:外感风或风温初起;发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7.马鞭草 别称:紫顶龙芽草、野荆芥、龙芽草、凤颈草、蜻蜓草、退血草、燕尾草.马鞭草科.多年生草本,抗炎止痛,镇咳,马鞭草甙对交感神经末梢小量兴奋,大量抑制;对哺乳动物可促进乳汁分泌。清热解毒药;活血通经药;利水消肿药;截疟药;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用于症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 8.天南星 多年生草本,为天南星科。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9.马苋 五行草,长命菜,五方草,瓜子菜,麻绳菜,马齿菜,马生菜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原始花被亚纲, 中央种子目,马齿苋亚目,马齿苋科,马齿苋属 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

【精品】植物引种与驯化

植物引种与驯化原理与研究进展 摘要: 植物引种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把外地植物的种类品种引入到新的地区,扩大其分布范围的实践活动。 引种驯化的原理有两方面,遗传学原理和生态学原理。 未来植物引种与驯化的发展主要是植物园的发展。 关键词:植物引种与驯化遗传学原理生态学原理生态因子植物园发展 植物引种驯化是人类社会的一项技术经济活动,其历史已超过万年,引种驯化理论的研究大约始于2500年前,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我国是最早开展这项工作的国家之一,近代的引种驯化理论研究则台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说,研究中心在欧洲,在20世纪开始,现代引种驯化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阶段,前苏联和我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引种驯化是指野生的和外来的草种在新的生境条件下利用其变异性通过人为作用的影响进行选择和定向培育达到变野生为栽培种的目的植物引种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把外地植物的种类品种引入到新的地区,扩大其分布范围的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古老农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而且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栽培植物的进化都起到了重大作用。在发展现代化农业中引种仍然是潜力很大的领域。 凡是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栽培植物或由本地、外地或外国引入野生植物,使它们在本地栽培,这项工作就叫引种。引进来的种或品种,有的表现很好,可以直接利用,有的表现不好,常常有不服水土的现象,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措施,使其改变遗传性,慢慢适应新环境的过程,这就叫做驯化.

引种与驯化不可分割,前者是跨越地理空间的变化,后者是穿越时间的长期过程. 引种驯化的原理 主要有两方面原理:遗传学原理和生态学原理。 在自然界中,每种植物均分布在一定地理区域以以一定的生境中,并在其生态环境中繁衍后代维持至今。 一、引种的遗传学原理: 变异与适应是植物引种于驯化的重要基础 生物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引种是植物在其基因型适应范围内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所谓品种的适应范围,就是这个品种基因型在地区适应性反应的反应规范。 生物体的基因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得以表达。植物的异地栽培是在植物具有潜在的适应基因的条件下获得成功的。 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激活一些基因表达,因此原产地没有表达出来的性状有可能在异地条件下表达出来.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的方法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 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组织准备基本程序 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

物质准备(1) 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 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 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 1、线路调查 2、样地调查 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 “3S”技术调查法: 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

药用植物栽培学——实习报告

药用植物栽培学——实习报告

药用植物栽培学实习报告 药用植物栽培学实习报告 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系部: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地点: 指导老师:

题目:药用植物栽培学实习报告 正文: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药用植物栽培计划的制定、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和适时采收等一系列基本农事操作,了解不同类别药用植物的栽培措施;掌握药用植物栽培的基本农事操作过程。 2.了解药用植物栽培基本种植制度的含义和功能,掌握常见药用植物种的植制度。 3.了解药用植物栽培土壤耕作的基本原理,学习基本土壤耕作措施,掌握一定的土壤耕作技术。 4.了解药用植物繁殖的过程,掌握药用植物繁殖的方法。 5.了解药用植物田间管理的内容,掌握各类药用植物田间管理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6.了解药用植物栽培种可能出现的病害和虫害,掌握基本的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7.了解各类药用植物的产量构成因素及调查方法,掌握各类药用植物田间测产技术及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的计算方法。

8.了解各类药用植物的最佳采收期,掌握常用药用植物的采收和加工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 (一)材料 1.葫芦巴、大黄、板蓝根、白芷、决明子、荆芥、王不留行、牛膝、紫苏、黄芪和红花种子。 2.鸡粪、复合肥、多菌灵等各类常用肥料、抗菌剂和农药。 3.育苗盘、遮阳网、竹竿、绳子等。 (二)仪器 1.锄头、铲、锹、镐、耙等基本耕作农器具 2.水桶、喷雾器等灌溉用农器具。 三、操作步骤 (一)耕作和整地技术 1.土壤基本耕作 在药用植物种植以前,要对土壤进行疏松,包括翻耕、深松和上翻下松3种方法。 翻耕:对全田整个耕作层进行土层翻转。 深松:用铲子对耕作层进行上下层不翻转和

植物资源调查分析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一.前言 1.调查的任务及与目的: 任务:进一步了解信阳地区的植物资源的分布,及植物资源的种类。目的:通过对植物资源的调查分析认,识植物资源的大致分布为以后的植物资源开采做铺垫,同时通过植物资源的调查分析加强对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 2.调查工作的地区: 主要调查河南省信阳市的植物资源的分布及种类 3.调查的工作开展人员及工作过程: 主要是个人在信阳部分地区进行植物资源调查 4.调查的内容及结果的简述: 调查信阳市地区的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了解到信阳市的资源分布及资源种类 5.调查方法:主要靠向当地的居住人员寻求帮助,另一个实地进行部分考查切身进行了解,利用网络进一步了解信阳地区的植物资源分布。 二.信阳地区的经济概况: 一:产业 信阳经济支柱产业:冶金、机械电子、化工、医药、轻工纺织和粮油食品工业,茶叶,畜牧业。

特色产业:茶叶,餐饮,劳务经济 优势产业:茶叶,旅游,物流,餐饮,信息 突出资源:交通区位,生态环境,水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 二:消费 和同等经济实力城市相比,消费偏高。 三:居民收入 在全国来说本地收入平均偏低。外出务工收入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工业园区 几乎各县区都有工业园区,各有发展方向。其中市级工业园区信阳工业城占地74平方公里,统一规划,基础设施与软环境日益完善,同和车轮,万华生态园,华仪化工园,金光木业,航天科技园、亚洲新能源等相继入驻,投资快速突破100亿元,成为信阳经济发展新的引擎。 五:城市建设 正在进行六城联创,市容市貌发生显著变化。采取老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相结合,中心城区、各县城区亮点频现。小城镇快速扩大。

药用植物栽培试题资料

药用植物栽培试题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春化作用:指由低温诱导而促使植物开花的现象。 2、嫁接:也称接木。将一种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之愈合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新个体,称嫁接繁殖。供嫁接用的枝或芽叫接穗,承受接穗的植株叫砧木。 3、种子的寿命:种子从发育成熟到丧失生活力所经历的时间。 4、播种量:单位面积内所用种子的数量称为播种量。通常用kg/667㎡表示。 5、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 6、连作:由若干部分组成,内容有连续性的作品。常指连环画。也指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的种植方式。 7、栽培制度:各种栽培植物在农田上的部署和相互结合方式的总称;8、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鲜重或干重的比值。 9、引种驯化含义:指将药用植物从外地引到本地种植,药用植物能适应本地环境,并能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繁衍后代的过程。 10、GAP:中药材生产质量规范.11、化感作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分泌物对环境中其他植物或微生物的有利或不利的作用。 12、生长:植物体积和重量的量变过程。 13、发育:植物一生中形态、结构和机能的质变过程。

14、叶面积指数:指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和该群体所占的土地面积的比值。即,叶面积指数=总叶面积/土地面积。 15、经济产量:单位面积上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收获量。16、套种: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前,于其行间播种或栽植下茬作物的方式。 17、道地药材:是指具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区和特定栽培技术及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其产品质量优良、稳定,疗效可靠。 18、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19、产地加工:凡在产地对药材的初步处理和干燥,称之为“产地加工”或“初加工”。20、泛油: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以及某些药材受潮、变色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二、填空或判断 1、灌溉的方式有地面灌溉,喷灌,滴灌;排水的方式有明沟排水,暗管排水。 2、个体发育:指多细胞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到性成熟等过程。 3、耕作内容包括:耕翻、耙地、耢地、镇压、起垄、做畦、中耕。 4、播种方法:撒播、条播、穴(点)播。 5、常规田间管理有间苗、补苗(含定苗);中耕除草和培土;施肥;灌水和排水等。

环境保护用植物资源调查

环境保护用植物资源调查 环境保护用植物资源的种类、主要特征、利用部位及主要用途。 调查内容:了解环境保护植物的主要作用,通过调查,能够了解主要种类,熟 悉主要功能和用途。了解环境保护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调查结果: 1、小叶女贞(木犀科女贞属) 形态特征: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2~3米,枝条铺散,小枝具短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无毛,顶端钝,基部楔形,全缘,边缘略向外反卷;叶柄有短柔毛。圆锥花絮。 环保功效及用途:主要作绿篱栽植;其枝叶紧密、圆整,庭院中常栽植观赏;抗多种有毒气体,是优良的抗污染树种。 2、法国梧桐(梧桐科梧桐属) 形态特征:落叶端直乔木,高可达16米,干皮青绿光滑,老时浅纵裂,小枝粗壮、绿色,有疏毛,单叶互生,叶形宽圆掌状深裂。 环保功效及用途:干形端直,干皮光绿,叶大荫浓,清爽宜人,自古以来即为著名的庭荫树种,栽植于庭前、屋后、草、池畔等处极显幽雅清静。对各种有毒气体的抗性很强,适于厂矿绿化。 3、槐树(蝶形科花科苦参属/槐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15-25米, 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9-15,卵状长圆形,长2.5-7.5厘米,宽1.5-5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10,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长2.5-5厘米,无毛,不裂;种子1-6,肾形。花果期9-12月。 环保功效及用途: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另外其也为重要的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 4、千头柏(柏科/侧柏属) 形态特征:为侧柏的栽培变种,常绿灌木,高可达3~5米,植株丛生状,树冠卵圆形或圆球形。树皮浅褐色,呈片状剥离。大枝斜出,小枝直展,扁平,排成一平面。叶鳞形,交互对生,紧贴于小枝,两面均为绿色。球果卵圆形,肉质,蓝绿色,被白粉,10~11月果熟,熟时红褐色。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形。常见的还有侧柏的变种金叶千头柏,又名金黄球柏。矮生灌木,树冠球形,叶呈金黄色。

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现状、特点和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对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野生植物保护法律的不完善以及保护体系的不健全,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本文就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保护现状和对策进行了分析,以此为我国野生植物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对策 0.引言 现代科学认为野生植物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其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更高的社会和生态价值。近年来由于人为的破坏,不少野生植物面临灭绝,因此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保护,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本文从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特点着手分析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现状,并提出加强保护对策,以此促进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的发展。 1.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特点 1.1野生植物种类丰富 我国面积广大,河流和湖泊较多,因此生物系统较为复杂和丰富。有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野生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的野生植物在30000种以上,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处于热带的马来西亚和巴西。其中苔藓植物现已查明的有106科,是全球的70%。蕨类植物已查明的有52科共2600多种,科数占世界科数的4/5。另外木本植物和乔本植物种类分别为8000和2000[1]。 1.2野生植物自身的特点 野生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础链接,属于草本植物,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包括可再生性、容易受威胁性、成分具有相似性、利用受时间限制、用途具有多样性、可人工栽培等特点。野生植物的特点决定了野生植物资源利用价值较大,做好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才能发挥野生植物资源对人类的最大价值。 2.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现状 2.1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取得的成绩 2.1.1野生植物保护区数量较多 我国目前针对野生植物资源设立的自然保护区在数量上已经达到1800多个,占国家面积的16.15%。同时全国上下还建设了900处森林公园,面积达800多万公顷。这些保护区涵盖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85%左右,86%的野生植物和66%的高等植物被保护[2]。 2.1.2濒危物种有所恢复 近年来我国成立了400多处珍稀植物种质种源基地,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濒危的野生植物进行了拯救繁育工作,使得部分濒危物种逐渐摆脱了灭绝的危险[3]。 2.2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2.2.1野生植物资源遭受破坏 虽然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人为的破坏,每年有大量的野生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有数据显示我国处于灭绝边缘的野生植物在5000种以上,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2.2部分野生植物资源流失 从上世纪开始国外一些学者从我国境内偷运珍稀野生植物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猎夺使得我国珍稀野生植物资源大量流失到国外。如被国际野生贸易组织禁止买卖的18种野生兜兰,现在几乎流落到国外。 3.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途径

药用植物栽培学试题库.doc

药用植物栽培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中药材道地性:传统意义上的道地药材是指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 特定的产区和特定的栽培技术及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其产品质优,质量稳定,疗效可靠。 2.“斯巴达”式锻炼:指在忍耐极限范围内进行锻炼,幼苗在锻炼过程中按 " 顺应自然、改造本性 " 的原则,给以适当的顺应性培育,使锻炼与顺应相结合,既使苗木能基本生长又能得到锻炼。 3.中药材产地加工:药用植物采收后,除少数鲜用,绝大多数均需在产地及时 进行产地初步处理与干燥。 4.中药材指纹图谱:指某些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其化学特征的色谱图或光谱图。 5.无公害中药材: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药材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 要求,并经有资格的认证机构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的未加工或者初加工的中药 材产品。 6.药用植物 DNA分子鉴定:运用 DNA分子标记技术对生药和含有生药的中成 药及其基源进行真伪的鉴定。 7.(中药材初加工过程中)“发汗”:鲜药材加热或半干燥后,停止加温,密闭 堆积使之发热,内部水分就向外蒸发,当堆内空气含水气达到饱和,遇堆外低温,水气就凝结成水珠附于药材的表面,如人出汗,称这个过程 " 发汗 " 。 8.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试行 ) 》(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此过程的简称。 9.SOP:各生产基地应根据各自的生产品种、环境特点、技术状态、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达到 GAP要求的方法和措施,这就是标准操作规 程(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 10.生物碱(alkaloids ):是一类存在于天然生物界中含氮原子的碱性有机化合物。 11.中药材炮制:药材从采收到病人服用前,中间需经过若干不同的处理,药房、药店、饮片厂、制药厂或病人对药材进行的再处理,则称为 " 炮制 " 。 12.分离繁殖:是将植物的营养器官,如根、茎或匍匐枝切割而培育成独立新 个体的一种繁殖方法,此法简便,成活率高。 13:药用植物病虫害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就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利用和改进跟作栽培技术,调节病原物虫 害和寄生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控制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方法。 14:堆土压条:堆土压条又称直立压条或壅土压条,用于母株具有丛生多干性能的植株在其平茬截干后覆土堆盖,待覆土部分萌发枝条,并于生根后分离。每一枝条均可成为一新植株,这一方法所得苗比其它方法多 15.春三七:三七收获的年龄以 3 年生三七最为适宜,收获分两次进行,在10 月,由于没有留种,块根养分丰富,产量高,主根折干率一般为 1∶ 3~ 1∶ 4,加工后的三七饱满,表皮光滑。此次采挖的三七称 " 春三七 " 。 16.冬三七:在 12 月至次年 1 月,由于要留种,养分主要供给花和种子,养分消 耗大,产量低,主根折干率一般为 1∶4~1∶5,加工后的三七皱纹多,质轻,

植物资源学试题

植物资源学试题终极版 植物资源学 一、名词解释 1植物资源: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的植物总和。 2植物资源开发的系统研究法:是建立在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植物化学研究的科学积累和技术手段,采用植物分类,分布和植物化学等学科结合的一种开发新植物资源的方法。 3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指在人类利用植物资源的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充分研究和利用植物的再生能力,在不影响植物自身繁衍生息的条件下,既能当今满足人类对植物资源的需求,又不影响后代的需要,以实现植物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4野生抚育:根据资源植物生长特性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在其生态或相类似的生境中,人为或自然增加种群数量,使其资源量达到能为人们采集利用,并能继续保持群落生态的平衡的一种资源植物仿生态的生产方式。 5生态环境: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的总和。 6、详查:详查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具体调查区域和样地上完成野生植物资源种类和贮量调查的最终步骤,是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 7、地理底图:是指用来转绘专题内容的地图,它可以是地形图、行政地图或植被分布图等,并在转绘内容时,原地理底图上与专题内容及使用目标无关紧要的内容简化掉,以便更清晰地表达专题内容 8、范围法:就是指用来表示地面间断而成片分布面状现象的一种表示方法。并用各种符号、着色、绘晕线和文字标注等形式表示不同现象的区别。 9、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命形式,以及各种生命形式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多种相互作用的生态过程和所形成的各种生态体。 10、生态环境: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的总和。 11、生境岛屿:在生境破坏时常常留下补丁一样的生境残片,这些原生生境片段常与那

药用植物学-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秋季学期期末(2020.2) 《药用植物学》 主讲教师:石福臣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2、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3、列举5种属于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分析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4、列举5种属于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说明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5、列举3种属于木本单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描述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6、在唇形科和玄参科中各列举2种药用植物,比较分析其分类学特征和各自资源分 布状况 7、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变态根在药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意义 8、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蔷薇科内各亚科间在特征上的演化规律 9、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 10、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 资源状况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方法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李金鹏 (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长春130118) 摘要: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蕴藏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种类。为了充分开发利用丰富野生植物资源,并能做到合理的采挖,持续利用,必须对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研究,掌握调查地区野生植物资源种类、贮量和生态地理分布规律等。本文研究野生资源植物传统的调查方法,引进现代技术,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调查方法。 关键词:野生植物;调查方法;取样技术;3s技术; The wild plant resources survey method Li jinpeng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orticulture courtyard,changchun130118) Abstract: China has a vast, complex and diverse natural conditions, is rich in species of wild plant resources. In order to fully develop and utilize a rich wild plant resources, and can do the excavation of a reasonable, sustainable use of wild plant resources must be research, types of wild plant resources to master the survey areas, storage of, and eco-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wild plant resources in the traditional survey methods,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technology, to adapt to the times shap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methods of investigation. Keywords:wild Plant sresoure; Survey methods; Sampling techniques;"3s" technology; 1 调前的准备工作 调查的准备工作是顺利完成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任务的重要基础,明确调查的范围、调查内容,调查开始前搜集和分析有关资料,准备调查工具,调查方法,制定调查的计划的过程。 1.1确定调查内容 植物资源调查,内容可多可少,取决于调查目的和可能投入的人力物力,在调查内容上通常有以下三种范围: 调查本地的全部植物资源。当一个地区从来没开展过植物资源调查时,需要进行全面调查,以提供一份本地区的植物资源名单。 调查本地某一类或某几类植物资源。这样做,通常是根据本地某项经济要求或根据调查者本人的愿望而确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