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的基本性质教案

线段的基本性质教案
线段的基本性质教案

线段的基本性质应用 河北青县曹寺中学 赵虹影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结论,并能用这一结论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学习过程】:

一:快乐热身(2分钟)

猜一猜下面是哪种几何图形。

二:轻松起航(10分钟)

1:下图,小明要从A 地到B 地,现在有4条路可走,请你为小明选择最近的一条路,并说明理 由。 应选第( )条路线,理由是( )。

2; 下图,有A 、B 、C 、D 四个城市,现要建一火电站P 向四个城市供电。问火电站建在什么地方,可使送电电缆总长度最小?理由是什么?

分析:根据( ),所以直接连接线段( )和线段( )就是所求的火电站点P 。

端点两侧站,

两边不可延, 要想知长短 尺子量一量。 ( )

·

A

③ ④

B

·

3: 小华家在A 处,书店在B 处,星期日小华去书店买书,想尽快赶到书店,请你帮她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 )

分析:由点A 到点B 有一条必经之路是线段( ),那么再从点C 到点B 的最短路线是根据( ),直接连接线段( )。所以应选( )选项。

4: A,B 两个村庄位于小河l 的两岸,现在要建一座小桥,使得A,B 两村庄的路程最短,请你帮忙找到建桥的

A: A---C---D----B B: A---C---F---B

C: A---C---E---F---B

D: A---C---M----B

F

A

C

D

B E

M

分析:根据( ),所以直接连接线段( )与直线l 的( )处,即为桥的位置。 三:小结:(1分钟)

以上四题都是在__(填“平面”或“立体”)图形中求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最短,我们直接连接两点,就是最短路径。

四:扬帆远航(25分钟)有困难小组合作完成。

1:如图,一只蚂蚁要从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 沿表面爬行到B 点,怎么爬行路线最短?如果爬行到顶点C 呢?说明理由。

分析:(1)因为点A 和点B 在同一平面上,所以连接线段( ),就是点A 到点B 的最短路线。 (2)点A 和点C 不在同一平面内,怎么求最短的路线呢?用手中的正方体展开图折折,再展开,看可以走哪些平面。

如方案一:走前——右两个面(与左——后两个面相同)

,路径为( ) 方案二:走( )——( )两个面,路径为( )。 方案三:走( )——( )两个面,路径为( )。

2:如图,一只蚂蚁要从长方体一个顶点A 沿表面爬行到顶点B ,怎么爬行路线最短?说明理由.

· ·

A

B l

分析:有第1题的经验并结合手中的长方体的展开图折一折,展一展。方案一:走()——()两个面,路径为(),测量AB=()厘米。

方案二:走()——()两个面,路径为(),测量AB=()厘米。

方案三:走()——()两个面,路径为(),

测量AB=( )厘米。

比较得出方案()是最短路径。

3:如图,一只蚂蚁要从圆柱体底面圆上一点A沿表面爬行到B点,怎么爬行路线最短?说明理由。

分析:用手中的圆柱体展开图折一折,展一展,由点A到点B所走的最短路线是侧面展开图“整个长方形的对角线”还是“半个长方形的对角线”呢?把你的最短路线画出来。

4:如图,一只蚂蚁要从圆锥体底面圆上一点A爬行到对面的B点怎么爬行路线最短?沿表面爬行到对面

圆锥的母线中点C

点呢?说明理由。

4厘米

2厘米

1厘米

分析:(1)点A 和点B 同在底面的圆上,所以根据( ),直接连接线段( )得到最短路线。

(2)有3题的经验,再结合手中的圆锥体展开图,折一折,展一展,点A 在剪开线处时,观察点C 在侧面展开图半圆的的( )处,此时连接线段( )即可得到最短路线。 五:收获乐园(学而不思则罔)(2分钟)

我们知道对于立体图形中“求最短路径”要先得到其 ( ) 再( )。根据是 :( ). 六:作业(学而不厌)(5分钟)

阳光套餐

绿色套餐:

银色套餐:

1. M ﹑N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

(A )连接M ﹑N 两点的线段 (B)连接M ﹑N 两点的线 (C )连接M ﹑N 两点的线段的长度(D)直线MN 的长度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有( )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的距离。 (3)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如果AB=BC ,则点B 是线段的中点

3.将一段弯曲的公路改为直道可以缩短路程,其理由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D)线段有两个端点

4. 若点B 在直线AC 上,且AB=9,BC=4,则 AC 两点间的距离是( ) (A)5 (B)13 (C)9 (D)5或13

金色套餐:

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等于5cm,3cm和1cm,A和B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上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请你想一想,这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着台阶面爬到B点,怎样走路线最短?画出示意图。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猜想、类比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性质的发现和论证,提高学习热情,增强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难点 探究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性质,并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三角形中有各种各样的几何量,如三条边的长度,三个内角的度数,高、中线、角平分线的长度,以及周长、面积等等. 问题: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它们的这些几何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这些几何量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归纳 回顾:从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出发,能够得到相似三角形的什么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其他几何量可能具有哪些性质? 探究:如图1,△ABC∽△A′B′C′,相似比为k,它们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各是多少. 图1

图2 问题1:如图2,△ABC ∽△A ′B ′C ′,相似比为k ,分别作△ABC 和△A ′B ′C ′对应高AD 和A ′D ′.AD 和A ′D ′的比是多少? 追问:对应高在哪两个三角形中,它们相似吗?如何证明? 解:∵△ABC ∽△A ′B ′C ′ ∴∠B =∠B ′ ∵△ABD 和△A ′B ′D ′都是直角三角形 ∴△ABD ∽△A ′B ′D ′ ∴==''''AD AB k A D A B 问题2:它们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的比是否也等于相似k ? 结论: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问题3:如果△ABC ∽△A ′B ′C ′,相似比为k ,对应线段的比呢? 推广: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问题4:如果△ABC ∽△A ′B ′C ′,相似比为k ,它们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结论: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思考:相似三角形面积比与相似比有什么关系? 如图,△ABC ∽△A ′B ′C ′,相似比为k ,分别作△ABC 和△A ′B ′C ′对应高AD 和A ′D ′. 2122 ABC A B C BC AD S BC AD k k k S B C A D B C A D ?'''??==?=?=''''''''? 结论: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三、应用提高 例:如图,在△ABC 和△DEF 中,AB =2DE ,AC =2DF ,∠A =∠D .若△ABC 的边

公开课教案: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分数的基本性质 执教:龙海市榜山第二中心小学高智坤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P75-76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并且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 3、情感目标: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归纳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它是约分、通分的理论依据,是学生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必要基础。因此,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在分数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节教材围绕着分数基本性质的得出与应用,安排了两道例题。通过例1,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例2,运用、巩固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商不变性质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应用一些数学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归纳概括,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我秉承“讲是为了不讲”的宗旨,突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每生都准备一张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演示

高中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教案

§1.2.1平面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学生对平面产生感性的认识; (2)掌握平面的表示法,认识水平放置的直观图; (3)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及作用;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学生经历平面的感性认识。 3、情感与价值 使用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空间,进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平面的概念及表示; (2)平面的基本性质,注意他们的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 难点: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联系身边的实物思考、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等,从而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正(长)方形模型、三角板 四、授课类型:新授课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引入情景 生活中常见的如黑板、平整的操场、桌面、平静的湖面等等,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你们能举出更多例子吗? 平面的含义是什么呢? (二)建立模型 1、平面含义 以上实物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几何里所说的平面,就是从这样的一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但是,几何里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在平面几何中,怎样画直线?一条直线平移就得到了一个平面。我们通常把一个“水平 放置的平面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 ,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如果几个平面画在一起,当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时,应画成虚线或不画(打出投影片) D C B A α β β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公开课教案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 方法与过程:通过折叠,观察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规律,并用所学理论证明规律,并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运用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难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推理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什么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将线段AB折叠,并在折痕上任取一点P,连接PA,PB并再次折叠,你会发现什么? 由于P点的任意性,你又会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性质的证明: 求证:“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已知:如图,直线l⊥AB,垂足为C,AC =CB,点 P 在l 上.求证:PA =PB. 思路分析:图中只有两个直角三角形而证明的又是线段相等,所以联想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过程: 证明:∵l⊥AB, ∴∠PCA=∠PCB=90° 又∵AC=CB,PC=PC, 又∵AC=CB,PC=PC, ∴PA=PB 证后反思: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在做题过程中可以直接使用,省去其中证全等的过程,使解题过程更加简洁明了。 例1:如图,在△ABC 中,BC =8,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与E,则△ADE 的周 长等于______. 例2:如图,AD⊥BC,BD =DC,点C 在AE 的垂直平分线上 点C 在AE 的垂直平分线上,AB,AC,CE 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AB+BD与DE 有什么关系?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07页至10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它改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而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等。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德。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彩笔、各种分数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示故事。同学们,今天是快乐的 ,老师祝愿同学们节日快乐!在我们欢庆自己的节日时,花果山圣地也早已是一派节日喜庆的气氛。 【六一节到了,猴山上张灯结彩, 小猴们享受着节日的快乐。猴王给小猴们做了三块他们爱吃的饼。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第一只小猴贝贝一块。第二只小猴佳佳见到说:“太小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第二只小猴两块。第三只小猴丁丁急了,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第三只小猴丁丁三块。贝贝、佳佳见了,连忙说:“猴爷爷,不公平,不公平,我们要分得和丁丁的同样多。”】 “同学们,猴王真的分得不公平吗?” 二、动手操作、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猜想一下猴王分得公平吗?为什么公平?我们平常怎样去做?让我们也来分分看。请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三张长方形纸片,共同来分一分,并完成操作报告(课件出示操作报告)。请小组长分工一下,明确记录的同学。 任选一小组的同学台前展示实验报告,并汇报结论。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 板书:14 = 28 = 312 2.组织讨论。 (1)通过操作我们发现三只猴子分得的饼同样多,表示它们分得饼的分数是相等关系。那么,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让学生小组讨论后答出:它们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也就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2)猴王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你还能说出一组相等的分数吗? 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得出结论 教师板书:34 = 68 = 912 。 3.引入新课:黑板上二组相等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板书: 虽然他们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是它们的大小却不变。那么他们的分子和分母变化有规律吗?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讨这个变化规律。 三、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请每组拿出探究报告,任意选择黑板上的二组相等分数中的一组,共同讨论、探究,并完成探究报告。 1.课件出示探究报告。 2.分组汇报,归纳性质。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商不变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知识类比迁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2、使学生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上,尝试化简比,并掌握化简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自主探索新知识和能力。 4、在化简比的过程中体会、掌握转化的思想过程。 教学重点:联系商不变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知识类比迁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什么叫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2.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明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设计意图】回顾比的意义和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理清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为探究比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呢?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大家敢于猜想值得表扬,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猜想。不过,猜想毕竟是猜想,它还有待于验证。你能想办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吗?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直线、射线、线段教案

4.2 直线、射线、线段(2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主要内容 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 活动1:让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直线的实例. 学生活动:(可请5~6位学生发言).学生可能回答:铅笔、尺子、桌子边沿等. 教师总结:铅笔、尺子、桌子边沿等都有长度,是可以度量的,它们都是直线的一部分,此时给出直线的概念“直线是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着的.” 活动2:提问“无限延伸”怎样解释, 教师活动:可形象的归纳出“直线是无头无尾、要多长有多长.”让学生闭起眼睛想象一下. 活动3: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中有没有真正是直线的例子? 教师活动:通过前面学生所举的例子,给出线段定义“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活动4:请学生画出直线、线段,你能自己给射线的下一个定义吗? 归纳:“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思维活动,让学生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 二、组织讨论,探讨三种图形的表示方法 l A B a A B 直线l ;直线AB . 线段AB ;线段a A B 射线AB 归纳:直线的表示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两个大写字母.但前面必须加“直线”两字,如:直线l ;直线m ,直线AB ;直线CD . 射线的表示同样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端点的大写字母和射线上的一个大写字母,前面必须加“射线”两字.如:射线a ;射线OA . 线段的表示也有两种表示方法:用表示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B ;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 . 巩固练习: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1)直线EF 过点C ; (2)点A 在直线l 外; (3)经过点O 的三条线段a 、b 、c ; (4)线段AB 、CD 相交于点B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 三、问题探究,拓展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深刻性 探究1: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思考比较方法,可能有两种方法,一是分别用刻度尺量出线段的长

新人教版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新人教版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7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并在探索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出简要的、合理的说明。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 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勇于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归纳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法 引拨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法,归纳法,谈话法等。 学法 猜想验证实验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 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学习会感觉枯燥无味,所以要使学生对于本节课有很好的收获,就必须得给本节课的学习加以趣味性,并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20除以30的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3倍,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3倍,商是多少?(学生列式计算)1.120÷30=4 2、(120×3)÷(30×3)=4 3、(120÷10)÷(30÷10)=4 师:大家回忆一下.这是我们学习过的一个什么性质呢?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通过复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为小组活动的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情境设置,引入新课:

初中数学平面及其基本性质教案与学案

初中数学平面及其基本性质教案与学案 课型:立体几何新授课计划授课班级:高2010级6班(文科平行班) 授课教师:陈杰计划授课时间:2011年10月27日上午 教学内容:学习公理一、二、三,引申出公理的三个推论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与实例,让学生直观感知,认识平面的基本性质(三个公理) 2.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准确描述三个公理 3.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公理的三个推论 4.通过对平面基本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结合问题实例,认识平面的基本性质(三个公理)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符号语言,公理的基础应用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的纸板、小棍,课堂教学学案 教学形式:启发式教学、学生小组探究活动等 第一部分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一)在上一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空间中的各类位置关系.从平面几何发展到立体几何,位置关系变得更加丰富起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源于在空间中,除了点、线这样的基本要素外,还增加了一个新的要素——平面. (二)上节课中,我们也学习了平面的概念、图形及表示方法,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的练习题: 【课堂练习】 1.说一说——数学中的“平面”概念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画一画—— (1)我们通常怎样画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用怎样的数学符号来表示? (2)如果一个平面被另一个平面挡住了,一般用虚线体现图形的立体感,请把右图中被挡住的部分用虚线表现出来使之呈现立体感. 3.填一填——把下图中呈现的位置关系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

(1),. (2),. (3),. (4)直线与直线相交于点,表示为__________;直线与平面相交于点, 表示为_________. (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教师作简要评讲,做好新课学习的准备) (三)为了对空间中的位置关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们需要对平面这一新要素进行必要的研究与总结,这就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认识平面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平面的基本性质是学习研究立体几何的基础,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与实践,把它们总结为几个公理,并由此出发建立了立体几何的知识体系.下面来认识一下这几条性质.(一)公理一的学习 提供背景材料1:(1)如果直线与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如果直线与平面有两个公共点呢? (3)请用实例说明你的判断.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归纳: 【公理一】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文字语言)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以下几个知识点: 1.图形语言 通常画成上图的形象 2.符号语言的提炼 (或者写成) 3.介绍其作用: (1)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2)判定点在面内 教师指出:公理1说明了平面与曲面的本质区别,通过直线的“直”来刻画平面的“平”,用直线的“无限延伸”来描述平面的“无限延展”,它既可以判断直线(点)在平面内,也为我们验证平面提供了方法依据.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公开课)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2.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3.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难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如图,两个小区分别为中建芙蓉嘉苑小区和丽发新城小区,为了便于两个小区的居民看病,政府计划在环保西路上修建湘雅五医院,使它到两个小区的距离相等,那么医院应建在什么位置? 二、温故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怎样定义的呢?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做线段的中垂线)。 注意: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直线。 2.这条直线经过线段的中点。 3.这条直线垂直于这条线段。 三、知新 我们知道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定义,利用直尺和铅笔作图,画一条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动动手,画一画。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特点? 右图中,直线L 垂直平分线段AB,在L 上任取点P 1、P 2、P 3,连接P 1A 、P 1B,P 2A 、P 2B,P 3A 、P 3B 的长,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猜想吗? 猜想: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那我们猜想出来以后,就可以直接运用了吗?嗯,我听到有同学说需要证明,很好,那我们看看应该怎样证明呢?如果证明的话,应该先怎样呢?(把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 A B l P P P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公开课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⑵过程与方法: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推倒化简比的方法,正确化简比。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根据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下表填写完整。 追问: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比和除法呢? ⒉你会填吗? 4÷0.25=( )÷( ) 思考:你怎么想的?(投影出示思考过程) 这样填写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商不变性质) ⒊你化简吗? ()() = 1015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 思考:2 3是不是最简分数?“5”与分子与分母有什么关系?这样做的依据 是什么?(投影出示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类比导入,猜想验证。 2.投影出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是比的基本性质。 要求:这个猜想对不对呢?能不能验证一下。 3.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⑴教师指导举例验证,师生共同完成并板书。 小结:通过这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⑵学生举例验证,全班交流时,让学生到投影仪上说说自己的验证与想法。 小结:通过验证,有没有不符合这样规律的例子?这样说明了什么? ⑶直观演示,验证想法。 ()()2 35105151015=÷÷=()()3 123612363 618618123626:2186:18=÷==÷==??=:::乘法:()()3 393936186183 926:2186:18=÷==÷==÷÷=:::除法: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难点: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三、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直尺、刻度尺、圆规 四、相关资源 木条 ,钉子 五、教学过程 (一) 动手操作 (木条l 与AB 钉在一起,l 垂直平分AB ,点P 是l 上的点,点P 在l 上移动) 再作出线段AB ,过AB 中点作AB 的垂直平分线l ,在l 上取1P ,2P ,3P …,连结1AP , 1BP ,2AP ,2BP ,3AP ,3BP … (2)作好图后,用直尺量出1AP ,1BP ,2AP ,2BP ,3AP ,3BP …讨论发现什么样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及探究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猜测求证 1.让学生大胆猜测观察的结果是什么.但是,我们仅仅凭观察就能说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吗? 给学生留有时间和空间,交流讨论,如何证明结论的正确性.选取两组代表,把他们的证明过程写在黑板上,教师巡视学生书写过程,有针对性地引导讲解,规范学生证明过程. 猜测: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即1AP =1BP ,2AP = 2BP … 证法1:利用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图,直线l ⊥AB ,垂足为C ,AC =CB ,点P 在l 上,求证:P A =PB . 证明:∵l ⊥AB , ∴∠PCA =∠PCB . ∵在△APC 和△BPC 中, PC PC PCA PCB AC BC =?? ∠=∠??=? ,, , ∴△APC ≌△BPC (SAS ). ∴P A =PB . 证法2:利用轴对称性质. 由于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将线段AB 沿直线l 对折,线段P A 与PB 是重合的,因此它们也是相等的. 2.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教师再引导规范.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你能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叙述吗,其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条件是:有一个点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 结论是:这个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如果有一个点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那么这个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五下 分数的基本性质 公开课教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和分数的意义下面请看 1.120÷30的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3倍,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呢?(思考:这是我们学习过的什么性质呢?) 2.说一说:(1)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 (2)分数与除法的有什么联系? 3.引入:我们知道商不变的性质是指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和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我们又知道除法中被除数是分数的分子和除数是分数的分母,是不是我们的分数也具备这样的性质呢? 二、探索研究

- 5 - 1.通过操作,验证性质 (1)教师把三张同样的正方形纸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8份,并分别把其中的1份、2份、4份涂上色,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 (2)观察比较这三个图形阴影部分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得出:21=42=8 4 (3)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相同吗? 讨论:分子,分母都是按照什么规律来变化的?在变化中你又会发现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来读题,引入 (4)从左往右看, 8 4 引导学生初步小结得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5)从右往左看(学生说师板书) 84 = 42 = 21 让学生再次归纳: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5)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分数的基本性÷4 ÷2 ÷4 ÷2 ÷2 ÷2

直线和平面的基本性质

高中立体几何教案第一章直线和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之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三个公理及公理3的三个推论; 2.了解推论1的证明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公理3的引入与掌握及推论1的证明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计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讲过平面是原名,没有方法定义,所以平面的性质只能以公理的形式给出,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以公理形式给出的平面的性质. (当教师说完上述话后,拿出一根小棍作为直线的模型,一矩形硬纸板作为平面的模型,让学生自己也拿同样的模型,师生一起观察.然后,再提出问题) 师:直线与平面有几种位置关系? 生: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在平面内. 师:相交时,直线与平面有且只有几个公共点? 生: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师:当直线与平面有几个公共点时,我们就能判定直线在平面内? 生:只要有两个公共点. 师:对,这就是公理1.(同时板书)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如图1) 这时我们说直线在平面内,或者说平面经过直线.

师:为了书写的简便,我们把代数中刚学习过的有关集合的符号,引入立体几何中.我们只把点作为基本元素,于是直线、平面都作为“点的集合”,所以: 点A在直线a上,记作A∈a; 点A在平面α内,记作A∈α; 所以公理1用集合符号为:A∈a,B∈a,A∈α,B∈α,则 公理2可用如下方法引入:教师用矩形硬纸板的一顶点放在讲台面上,让学生观察,并同时提出问题. 师:看模型,能否说这两个平面只有一个公共点? 生:不能,因为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所以这两个平面应该有一条经过这公共点的直线. (这时教师用手动矩形硬纸板,表示同意学生的意见,并说) 师:我们只能用有限的模型或图形来表示无限延展的平面,所以我们有时要看模型或图形,但又不能受模型或图形的限制来影响我们对平面的无限延展的了解.(同时板书) 公理2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如图2)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案

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1课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重点) 2.探索并总结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能运用其性质解答简单的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如图所示,有一块三角形田地,AB=AC=10m,作AB的垂直平分线ED交AC 于D,交AB于E,量得△BDC的周长为17m,你能帮测量人员计算BC的长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类型一】应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求线段的长 如图,在△ABC中,AB=AC=20cm,DE垂直平分AB,垂足为E,交AC 于D,若△DBC的周长为35cm,则BC的长为() A.5cm B.10cm C.15cm D.17.5cm 解析:∵△DBC的周长=BC+BD+CD =35cm,又∵DE垂直平分AB,∴AD=BD,故BC+AD+CD=35cm.∵AC=AD+DC=20,∴BC=35-20=15cm.故选C. 方法总结: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实现线段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求出未知线段的长.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全等三角形的综合运用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接AE、BE,BE⊥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1)FC=AD;(2)AB=BC+AD. 解析:(1)根据AD∥BC可知∠ADC=∠ECF,再根据E是CD的中点可求出△ADE≌△F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判断出AB=BF即可. 证明:(1)∵AD∥BC,∴∠ADC=∠ECF.∵E是CD的中点,∴DE=EC.又∵∠AED=∠CEF,∴△ADE≌△FCE,∴FC=AD. (2)∵△ADE≌△FCE,∴AE=EF,AD =CF.∵BE⊥AE,∴BE是线段AF的垂直平分线,∴AB=BF=BC+CF.∵AD=CF,∴AB=BC+AD. 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利用它可以证明线段相等.

【强烈推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应店中心小学阳建林【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相等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规律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算式快速得出结果。 15 ÷ 3= 150 ÷ 30= 1500÷ 300= 师:这三个算式有什么特点?谁能说说这就是我们四年级学过的什么性质?(商不变性质)

2.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里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性质存在呢?这个性质是什么呢? 二、新授课 1.通过探索,发现规律 师:老师这里有3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这里,我们将它们平均分,分别涂上不同颜色,你能用分数把它们表示出来吗?自己拿出学具(三张小正方形纸和彩笔)试一试。 学生自己完成任务。 师:看看这三个图,你发现了什么?(涂色的面积一样大)通过图上看起来,这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相等的) 师:我们仔细观察这一组分数,它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关系,让学生自己说出其中的变化。)师:刚才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这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它们的大小却一样,那么,分子分母发生怎样变化的时候,它的大小不变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总结一下,好吗?

师总结:像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的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 2.深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什么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呢?就你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学生讨论后发言) 师: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的语言说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的书上也总结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想一想为什么要加上“零除外”?不加行不行?我们前面学过什么定律也有这个“零除外”?(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讨论,为什么加“零除外”。) 0,教师小结:(1)因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0,则分数成为 在分数里分母不能为0,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不能同时乘0.(2)又因为在除法里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 三、应用 1.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到底又什么用呢?老师告诉你们,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就能把一个分数变成多个跟它大小一样,分子分母却不同的新分数。下面就让我们来练习一下。 2.学生练习课本例题2,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做。 3.学生自己小结方法。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通过比的性质来计算比。 教学重点 (1)比的性质的引入。 (2)通过比的性质来计算比,使比的计算边的简单。 教学难点 比的性质的引入。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情景引入。 老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和除法的关系,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比的性质。那么比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同学们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中。 学生们:比是除法的简化,分数也是可以用来表示除法的,那么分数的性质也可以用在比里面的吧? 老师:恩,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这是商不变的规律。 老师:除法里的被除数是分数的分子,除号是分数中的分数线,除数是分数中的分母,因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哦。 学生:好的! 2、引出课题。 老师:现在我们一起通过题目来探讨一下,同学们你们先把15:7化成除法。 学生:等于15÷7 老师:恩,那再化成分数呢? 学生:7分之15。 老师:恩,很好,那我们一起再看一题。 老师:化简9:6。

学生:9:6,那就是等于3:2等于2分之3。 老师:恩,回答正确!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零除外),比值不变。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 老师:化简比,就是把比化简成前项与后项互素的比。 (二)课堂练习。 1、课堂练习: 化简:2.7:0.9= 讨论: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区别? 2、做一做: (1)试做: 300千克甘蔗可以榨糖36千克。写出糖和甘蔗的质量比。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两名学生做在小黑板上) 提示:注意计算时只写必要的计算过程。(教师巡视) (2)探讨: 和学生一起探讨生活中可以体现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的性质的案例。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比的基本性质的关系,同学们回答和计算的都非常棒,相信通过分数基本性质的类比,你们都已经对比的基本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你们来说说比有哪些基本性质。 (四)巩固练习: 第11页第3题。 (五)作业。 第11页第1题。

人教版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公开课)

人教版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2.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3.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难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如图,两个小区分别为中建芙蓉嘉苑小区和丽发新城小区,为了便于两个小区的居民看病,政府计划在环保西路上修建湘雅五医院,使它到两个小区的距离相等,那么医院应建在什么位置? 二、温故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怎样定义的呢?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做线段的中垂线)。 注意: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直线。 2.这条直线经过线段的中点。 3.这条直线垂直于这条线段。 三、知新 我们知道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定义,利用直尺和铅笔作图,画一条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动动手,画一画。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特点? 右图中,直线L 垂直平分线段AB,在L 上任取点P 1、P 2、P 3,连接P 1A 、P 1B,P 2A 、P 2B,P 3A 、P 3B 的长,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猜想吗? 猜想: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那我们猜想出来以后,就可以直接运用了吗?嗯,我听到有同学 A B l P P P

说需要证明,很好,那我们看看应该怎样证明呢?如果证明的话,应该先怎样呢?(把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 验证: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文字命题证明步骤:1.画图2.写已知3.写求证4.证明) 已知:如图,直线l⊥AB,垂足为C,AC =CB,点 P 在l 上. 求证:PA =PB. 证明:∵l⊥AB, ∴∠PCA =∠PCB=90o. 在ΔPAC和ΔPBC中, AC=CB ∠PCA= ∠PCB PC=PC ∴△PCA ≌△PCB(SAS). ∴PA =PB 好,证明完了以后,我们发现,确实如我们所猜想的那样,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点与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那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我们知道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具有这样的性质之后,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道题目。 四、筑基 如图,直线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P为直线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的基本的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基本的性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创设情境 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老三分到了这块的。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对三兄弟讲了哪些话?)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的内容吧。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学生操作:将手中的纸圆片平均分成若干份。

2.反馈。 (1)提问: A.若要求剪下其中的一半,想想剪下的份数各自占圆的几分之几? B.虽然每个同学所剪的份数不同,但它们之间大小关系怎样? 板书: 1/2=2/4=3/6 C.观察一下: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有什么规律。 (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与前面的猜想相回应. (3)小结:这里的“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可以呢? (零除外) 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的比较。 提问: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里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想一想: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4.巩固认识。 说数接龙。 5/6=5+5/( )…… 三、运用延伸,深化概念 1.要求大小不变。[课件2] 1/3=( )/6 10/15=( )/6 1/4=5/( ) 2.下面分数中哪两个分数相等[课件3] 3/4 21/32 15/20 1/5 4/20 习后提问:A.依据是什么? B.3/4和1/5哪个大,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C.那么,从中你又有什么新发现?你的新发现是什么? 四、全课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