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辨别水稻缺肥的方法

怎样辨别水稻缺肥的方法
怎样辨别水稻缺肥的方法

怎样辨别水稻缺肥的方法

篇一:七种水稻缺素症诊断

水稻生长过程中必需的营养元素有三大特点:一是该元素是所有作物完成生活周期所不可缺少的;二是缺少这种元素时作物表现出缺素症状,唯有补充它后才能恢复正常,要预防缺素症;三是必需的元素在作物营养上具有直接作用的效果,而不是由于它改善了作物生长条件所产生的间接效果。以上三条是判断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的标准。下面主要介绍氮、磷、钾、锌、硫、硅、铁等七种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1、氮素

氮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施用氮素是非常重要的。水稻主要通过根吸收氮素,叶片也能吸收部分氮素营养。当温度高且通风良好时,根吸收作用增强,会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所以,适时晒田很重要。

水稻氮素营养不足时,会导致细胞体积小而细胞壁增厚,细胞分裂减少,植物生长缓慢,长相矮小,茎杆短而纤细,叶片少且小,叶片颜色逐渐变浅发黄绿,最后干枯。这种症状开始出现在下部老叶上,再向上扩展。与受干旱造成的枯叶不同的是,干旱植株叶片是上下同时发黄。水稻氮素营养不足时,按叶片长出的先后顺序,后出的叶片逐渐短小,且叶片呈直立趋势,分蘖少,穗轴短小,虽能略早成熟,但灌浆不好,瘪粒较多,空瘪率

高。氮素过剩时(磷、钾配比恰当时除外),营养生长过于旺盛,植株徒长。植株变得柔软多汁,降低了茎杆的抗倒伏能力,植株茎杆的壁薄,病菌极易侵入,稻株抗病虫害能力不强。

2、磷素

磷是构成水稻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部分,在作物的生育早期,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与早熟、优质、高产有重要作用。磷在植物体内的活动性很强,生长初期所吸收的磷,能在水稻一生中反复参与新组织的形成和代谢作用;同时作物前期缺磷所受到的损失,即使后期大量补施也不能补偿过来。因此,早期施磷,尤其是苗期施磷,是提高磷肥经济效益的一项有效措施。另外,在水稻开花后,进行根外追磷,有利于淀粉的积累,使籽粒饱满。水稻缺磷表现为水稻形成僵苗,返青后生长缓慢,植株矮小,不分蘖或迟延分蘖;叶型狭长,叶面积小,但叶片直立呈一柱香状,叶身纵向稍呈环状卷曲,叶色暗绿苍老,心叶以下第2、3叶叶尖枯萎呈黄褐色;老根变黄,新根少而纤细;穗小粒少,千粒重降低。磷素过多时,强烈地促进作物的吸收作用,消耗大量的糖分,淀粉积累少,瘪粒增加;无效分蘖多,叶肥厚而密集,植株矮小,早熟;茎叶生长受到抑制,早衰,而且阻碍对硅的吸收,水稻容易发生稻瘟病。另外,降低了锌、铁、镁等元素的有效性,从而引发因缺铁、锌、锰而带来的失绿症。沿着叶中筋逐渐向边缘变为黄白色,老叶出现褐斑,生长后期整个叶片呈褐色,根系伸长缓慢,易被误以为稻瘟病。在多年大量施用二

铵的水田,磷积累较重,近年来已表现出磷害症状。很多农户只要得稻瘟病,就以为是氮素过多造成的,越是不敢正常使用氮肥,用二铵越多,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3、钾素

钾能促进光合作用,增强作物的抗旱性,提高抗寒性,增强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水稻缺钾,可引起植物体内代谢紊乱,失调。由于钾在作于体内再利用能力强,所以缺钾症在生长后期才表现出来,从老叶逐渐显现出来。如果新叶也表现缺钾,表明水稻已严重缺钾。叶脉上出现赤褐色斑点,这种现象由下叶往上叶发展。首先老叶尖端发黄变褐,而后老叶呈火烧状枯死。同时分蘖数减少,植株矮,叶色较正常植株绿,植株下部叶片下垂。沙土地很容易缺钾。

4、锌

锌在作物体内参与生长素的合成。当水稻缺锌时,不严重的情况下于分蘖基部出现少量褐色斑点,半个月左右消失。严重情况下,生长处于停滞状态,植株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分蘖显著降低。土壤缺锌严重时,在移栽后两周到一个月出现失绿条斑,棕色锈状条点,呈

圆形或卵圆形,大小约为1-3mm,严重时形成条纹。成熟期推迟,影响产量。

5、硫

硫在水稻体内参与新陈代谢作用,硫是作物体内许多物质的成分。硫还能促进根系的生长。作物缺硫时,首先从幼嫩部位表现出来,幼叶黄化;严重缺硫时,老叶变黄甚至变白,植株黄瘦,矮小,叶片细,茎细长支根少,开花结实少,且推迟。作物对硫素的吸收在幼穗形成期最多,后期减弱。所以硫肥应在抽穗前施入。

近年来,由于尿素和磷酸铵的大量应用,代替了含较高硫元素的硫酸铵和过磷酸钙,硫酸根在土壤中的含量逐渐减少,土壤逐渐表现出缺硫的症状。

6、硅

水稻是需硅较多的作物。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强水稻的抗病力。硅使水稻的叶片、叶鞘、茎、根、表皮形成硅胶层从而阻止病害侵入。提高抗旱性。叶片角质层与硅酸层发达,能明显减少叶片的蒸腾强度。提早成熟。水稻施用硅肥千粒重增加,植株增高。硅能降低水稻土中过量的铁、锰对稻根的毒害作用。一般轻质土壤易缺硅,使用含硅矿渣(例如粉煤灰)、钙镁磷肥、硅镁肥等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除含硅化肥和矿渣外,有机肥料中也含一定数量的硅。

水稻缺硅时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和受病害侵染。在水稻生长前期缺硅时有效穗数减少,在水稻后期缺硅则小穗数减少。

7、铁

稻株缺铁时,首先在叶子的叶脉之间出现缺绿病,之后,叶脉本身开始变黄,因而,整个叶子开始染上缺绿病。诊断缺铁现象方法是,老叶仍然呈绿,只有新叶变黄。如果把可溶铁盐喷在叶子上,喷过的地方从缺铁的情况下恢复过来,叶子变成绿色。

篇二:辨别土壤是否缺肥方法

要用什么肥料,冲施肥,还是滴灌肥,何时施肥,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土壤的缺肥状况,“十看”辨别土壤“肥瘦”:一看土壤颜色。肥土土色较深;而瘦土土色浅。

二看土层深浅。肥土土层一般都大于60厘米;而瘦土相对较浅。

三看土壤适耕性。肥土土层疏松,易于耕作;瘦土土层黏犁,耕作费力。

四看土壤淀浆性及裂纹。肥土不易淀浆,土壤裂纹多而小;瘦土极易淀浆,易板结,土壤裂纹少而大。

五看土壤保水能力。水分下渗慢,灌一次水可保持6~7天的为肥土地;不下渗或沿裂纹很快下渗的为瘦土。

六看水质。水滑腻、黏脚,日照或脚踩时冒大泡的为肥土;水质清淡无色,水田不起泡,或气泡小而易散的为瘦土。

七看夜潮现象。有夜潮,干了又湿,不易晒干晒硬的为肥土;无夜潮现象,土质板结硬化的为瘦土。

八看保肥能力。供肥力强,供肥足而长久,或潜在肥力大的土壤均属肥土。

九看植物。生长红头酱、鹅毛草、荠草等的土壤为肥土;生长牛毛草、鸭舌草、三棱草、野兰花、野葱等的土壤均为瘦土。

十看动物。有田螺、泥鳅、蚯蚓、大蚂蝗等的为肥土;有小蚂蚁、大蚂蚁等的多为瘦土。有了上面的十看,冲施肥德化新陆专家相信大家也已经对土壤的判别有了初步的了解,wtt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篇三:水稻合理施肥有窍门

水稻合理施肥有窍门

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生产实践上,由于对施用技术把握不好,常使水稻遭致肥害。其症状有的表现为僵苗滞长或者停止生长;有的秧苗旺长,无效分蘖急剧滋生,导致贪青晚熟;有的秧苗长势荫蔽,诱发纹枯或稻瘟等病害。发生肥害的稻田,轻者造成减产,重者使秧苗翻耕改种。

为了充分发挥水稻的施肥效应,除了施足基肥外,在追肥上必须施好“三肥”,即分蘖肥、穗肥和粒肥。水稻施肥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因子和栽培条件等诸项因素来通盘考虑,灵活应用。水稻对肥料的需求表现在营养时期、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如早稻生育期短,需肥相对要少,施肥要早而集中;中稻、晚稻生育期较长,需肥量大,强度大,则应增加追肥次数,提高追肥比例。水稻氮、磷、钾肥的营养临界期一般出现在三叶期,有时氮、钾的营养临界期还出现在幼穗分化和幼

穗形成期。水稻的营养最大效率期出现在长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阶段,也是需肥的关键时期。

据研究,每生产100千克稻谷,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1.6-2.5千克,磷0.8-1.2千克,钾2.1-3.0千克。三要素的比例为2:1:3。了解水稻的需肥特性后,就应分期进行追肥。

一、早施分蘖肥

从移栽至幼穗开始分化前的追肥叫分蘖肥。分蘖肥要求追施时间早、数量足,一般分蘖肥的用量占追肥总量的50%-60%。因为分蘖期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营养的第一高峰期,又由于水稻生育前期气温、水温、土温都较低,养分释放慢,追肥量太少难以满足水稻对养分的需要。只有早施才利于水稻早分蘖、多分蘖,降低分蘖节位,为争穗长、粒重创造条件。分蘖肥在水稻栽后7-10天施用,每亩施用尿素5-7千克。

二、巧施穗肥

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以前的追肥叫穗肥。也是氮素吸收的第二个高峰期。施好穗肥能保花增粒,促进穗大粒多。并能防止贪青、倒伏。在技术上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地力好,底肥足、分蘖多的田不施;二是早晨叶不挂露水,中午叶片挺直,叶色淡色的要施;三是阴雨天不施,晴天抢收施。施用时间为水稻圆杆期。亩施尿素3 -4千克,并配施少量磷钾肥。

三、酌施粒肥

抽穗后的追肥叫粒肥或壮籽肥。粒肥能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增进粒重。但要注意的是,苗不黄的不施,阴雨天不施,有病害的田不施。要选择晴天下午喷施1%的尿素溶液,或1比500倍的惠满丰活性液肥,每亩50千克。缺磷地区还要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50-100克,兑水 50千克。对于已发纹枯病、稻瘟病的稻田,要选用菌核净、异稻瘟净、纹枯净、农抗120、消菌灵等农药防治。

四、如何使用水稻专用复合肥

水稻专用复合肥是根据水稻在移栽后对氮、磷、钾需求规律研制出来的一种中

浓度复合肥,最适作水稻移栽田基肥用。它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返青快”、“安全性好”等特点,使用后能使农作物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增强,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使用方法:作水稻基肥,用量一般为25公斤/亩,不需再配施其他的化学肥料,施肥后马上可以插秧,不会烧苗。移栽后5-7天再施追肥,用水稻专用复合肥作基肥的移栽田,追肥里氮的有量不变(一般10-15公斤/亩),钾肥数量可以减少一半(籼杂5公斤/亩,粳杂2.5公斤/亩),磷肥可以省略不施。水稻专用复合肥还可以作水稻秧田基肥,秧田追肥及移栽田追肥,用量均为25公斤/亩。

五、谷子的施肥技术

谷子生育期短,一般90天左右,种植一般为麦收后贴茬直播,不施底肥。因此,追肥对谷子丰产丰收至关重要。追肥一般两次,第一次在拔节期每亩追施碳铵30~35公斤或尿素10~12公斤,第二次在旗叶出现后开花前追施,每亩追碳铵10~20公斤或尿素4~7公斤。

六、稻田施肥何时最佳

秧田施肥

基肥:

秋田起垄后,在畦面撒施经打碎、过筛的过磷酸钙每亩20-25千克,氯化钾每亩7-10千克。在有机肥少、土质较贫瘠的秧田、秧畦上增施5-7千克硫酸铵,然后将肥料施入泥中,播上稻种。

追肥:

水稻种子从播种到期苗,要追肥2-3次。第一次在秧田三叶期,亩施尿素2.5-3.5千克,或用其它氮肥5-7千克,加水200倍溶解后喷施。第二次在移栽前4-7天,施肥量与第一相同。这次施肥叫“起身肥”或“秧根肥”。

本田施肥

基肥:

在最后一次耙田前,先排去田水,早稻施绿肥亩1000-1500千克或猪粪800千克,另加施碳铵、尿素、氨水等,按标肥折亩施20-25千克,过磷酸钙亩施20-30千克,氯化钾亩施5-7千克,晚稻田用猪粪亩施500千克,氮、磷、钾化肥用量比早稻少

1/4。然后,将各种化肥与腐熟有机肥混合,撒施于田面,随即翻犁、耖田,使肥料与土层充分混匀,整平即可播种。

穗肥:

一般幼穗可在早晚穗抽穗前25-30天追施,可增加穗粒数。亩施尿素和氯化钾各5千克,均匀撒施于土表。水稻后期施化肥可采用根外喷洒方法,如用2%尿素溶液或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亩施150千克肥液,于下午将肥叶施于叶面即可。

七、妙施肥料提高水稻产量

水稻增产,科学施用肥料十分关键。提高水稻产量的施肥技术有以下几点:

(一)、施足有机肥:

有机肥主要用作基肥,一般亩施腐熟土杂肥30-40担,或饼肥30-40公斤,还可于耕翻后上水前施用人畜粪肥40-50担。

(二)、控制氮素肥:

氮肥过量施用不仅会造成无效分蘖增多、恋青、倒伏、病虫害加剧,而且导致空秕粒多、结实率下降,影响水稻产量。氮素肥料主要用作追肥,一般在水稻移栽后亩施尿素6-7公斤,第二次在插后13-15天结合耕田亩施尿素4-5公斤,以利发棵壮蘖。中期要注意控水控肥,只对生长较差的二、三类禾苗酌情补施一些平衡肥,后期看苗补追粒肥3-4公斤。

(三)、重视施用磷钾肥:

磷肥以基肥为宜,钾肥以追施较好。一般在有机肥充足的田块每亩施磷肥20公斤,作为蘖肥用的钾肥每亩可施氯化钾3.5-5公斤。水稻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可促进灌浆结实。一般在抽穗扬花后期及灌浆期各喷施一次,每亩每次用磷酸二氢钾150克,对水50-60公斤于傍晚喷施。

(四)、增施微肥:

微量元素如锌、锰、硼等,能改善水稻根部氧的供应,增强稻株的抗逆性,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促进后期根系发育,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能加速花的发育,增加花粒数量,促进花粒萌发,有利于提高水稻成穗率;还能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结实率和籽粒的充实度,从而增加稻谷产量。据试验,在栽培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施微量元素肥料的比不施的每亩可增产40-50公斤,而每亩生产成本才增加2元钱左右。

水稻施用锌、锰、硼等微量元素,一般以喷施两次较好。第一次在分蘖盛期,第二次在幼穗分化完成期。锌、锰、硼肥的施用量为每亩100-125克,冲水浓度为:锌为千分之一;锰、硼各为万分之五,选阴天或晴天下午喷施叶面。(LYJ)

八、水稻配方施肥技术

(一)、总施肥量

在亩施用1000公斤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入纯养分为N 12—14公斤,P2O5 2--2.5公斤,K2O 10—12公斤。具体肥料用量等

于上面提出的纯养分除以肥料外包装标明的养分含量。如磷肥外包装标明为P2O512%,则应施2/0.14公斤(即14.3公斤)磷肥。

(二)、肥料的施用时期和数量

基肥:全部农家肥、全部磷肥、30%的氮肥、50%的钾肥作基肥。分蘖肥:40%的氮肥、50%的钾肥作分蘖肥施用。幼穗分化肥:20%的氮肥作幼穗分化肥用。粒肥:10%的氮肥在齐穗期施用。

(三)、施肥方法

(1)基肥全层施,碳铵作基肥要结合耙田施下。

(2)追肥应保持有薄水层。

九、惊蛰:稻秧施肥最当紧

“惊蛰”一到,意味着气温继续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地下的昆虫等开始苏醒。这时的气候有两大特点,一是气温回升较快;二是渐有春雷萌动或春雷开始震响,所以叫惊蛰。

“春雷响,万物长”,我国自古以来都很重视惊蛰节气,许多农事活动就要从此开始,而最重要的农事莫过于“下种育苗”了。惊蛰时节进入水稻育秧的季节,俗语说“秧好一半禾”,为了获得水稻高产,首先要培育出足够数量的壮苗,而秧田施肥又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

水稻秧田施肥管理的目的是培育壮苗。水稻壮苗的基本特点是:秧苗健壮挺拔叶片挺,叶色鲜绿,基部呈“扁蒲”状,根系

发达,白根多,带有分蘖。针对早、中稻的秧龄期较短,育秧期间气温低,土壤养分释放和肥料分解的速率都较慢的特点,施肥应该重视施用经过腐熟分解而又优质的农家肥,再适量施用化肥做秧田基肥。在化肥施用原则上,要控制氮肥。对于土壤肥力较高的秧田,应少施氮肥,适当提高磷肥和钾肥的用量,即采用低氮、高磷、中钾的复合肥育秧,切不可用高氮复合肥育苗;重视施用磷肥(如亩施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30-40千克)和钾肥(亩施氯化钾10千克);在高肥力土壤上秧田基肥可不施氮,在一般肥力土壤上少施氮肥,每亩控制在3千克左右。这样能够减少水稻秧田出现烂秧的可能,有利于培养壮秧。在土壤缺锌的秧田,每亩用1千克硫酸锌与有机肥混合做秧田的面肥。锌肥使用方法注意一定要施均匀。在秧田后期即拔秧前3-4天可酌情施用氮肥作起身肥,群众称之为“送嫁肥”。

晚稻秧田施肥由于气温和泥温都比较高,为了防止秧苗生长过旺,晚稻秧田更适宜用肥效和缓而持久的农家肥,同时磷肥施用量比早、中稻秧田稍少,每亩基施过磷酸钙25-30千克或钙镁磷肥25-30千克。钾肥对于晚稻育秧是非常重要的。施钾肥可以防止秧苗的胡麻叶斑、褐斑病等,每亩晚稻秧田以施氯化钾8-10千克做面肥为宜。氮肥施用更要注意,少施或不施氮肥,以利于控制秧苗生长。在移栽前4-5天,每亩追施尿素2-3千克或碳铵8-10千克,以保证移植后新根的良好发育和加速禾苗的返青。

杂交水稻秧田施肥量应较常规稻的秧田稍多一点,并应注意氮、磷、钾合理配合和氮素分次施用,尤其是注意增施钾肥。因为钾对杂交水稻有良好的影响,以每亩施10-15千克氯化钾做面肥施用为宜。

十、水稻灾后土肥水管理指导意见

针对近期出现连续降雨、高温等天气对早稻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今年以来肥料价格上涨,部分稻田施肥不足的不利因素,早稻后期应根据禾苗长势及时进行施肥管理。

一是稻田受水浸后

应及时清理水田沟渠,疏通排水。对稻叶粘有泥浆的水稻田,边排水边洗苗,以恢复叶片正常的光合机能,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二是适当追施肥料

一般在退水后3-5天适量施肥。亩施尿素2~2.5公斤,氯化钾2公斤,施肥前先排干田水使土壤水分至不饱和状态,施肥后缓慢灌水,以水带肥入土;或用0.5%~1%尿素液和0.2%~0.3%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肥喷施。三是如禾苗生长茂盛、长相浓绿的田块不应施肥,因禾苗吸肥过量,会造成组织松软,贪青,易感病虫,容易倒伏。应及时排水晒田。

十一、夏至:早稻要看苗追肥

6月21日是“夏至”节气。这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上空,正午太阳最高。夏至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

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需肥均较多。这时节农田杂草生长也很快,它们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农谚说的好:“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表明此时要抓紧中耕锄草。同时,夏至也是多种春播作物追肥的重要时期。早稻正处于抽穗前后,稻田已经结束了晒田阶段,要求土壤水分湿润便于开花灌浆,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使土壤透气良好,保证根系活力,才能高效吸收利用土壤养分。夏至时节的施肥,在淮河以南正是早稻抽穗扬花时期,早稻的结实期从抽穗至成熟需要30~40天,完成开花授精和灌浆结实过程。这阶段的营养供应状况直接影响早稻的穗粒数和粒重,是最后决定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水稻的粒重由“谷粒大小”和“充实度”两部分构成,充实度决定于这期间灌浆物质的合成与运输状况,加强后期营养管理,是促进早稻粒大粒饱防止空壳秕粒的关键时候。水稻的灌浆是光合产物由茎叶向籽粒的不断运输,在开花后的15~20天出现灌浆高峰;而在花后的25~45天,稻谷籽粒的干重就达到最大值,宣告成熟。

通常早稻品种的生育期特点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会出现部分时段的重叠,表现为穗的生长先于拔节,幼穗分化早,单纯营养生长期短,生殖生长期开始早且较长。传统的施肥模式以前促为主,只重视基蘖肥,事实上,后期稻株营养状况的重要,在于不出现早衰,保持个体健壮才为争取粒数和粒重提供可能和有利于高产。水稻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后期稻株不同部位

叶片的光合作用以上位展开叶的能力最强。抽穗后顶部第2~3叶片是以供应籽粒为主。这时施肥可使稻株上部功能叶维持较高的营养水平,确保其保持较强的光合能力,也促使迟开的弱势花得到充足营养,防止早衰,延长灌浆,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此时追肥主要要考虑早稻对氮钾养分需求的特点。与晚稻相比,早稻所需的氮较少而需要的钾较多。所以,追肥要采用氮钾肥配合使用,后期补钾很重要。建议:早稻钾肥的分配比例以基肥和追肥各一半为佳;此次氮肥的分配比例酌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折合纯氮4公斤/亩以内。

总之,要注意看苗施肥。对于那些拔节期已出现了叶色褪绿的早稻田,后期适量追施氮肥可以提高结实率,促进粒大粒饱,有利%

作物生长需肥量及吸收规律

1、小麦:每生产500公斤冬小麦吸收氮、磷、钾公斤数量分别为:16、9、4,每生产300公斤春小麦吸收量为:9、4、4, 2、棉花:每生产80公斤皮棉需要吸收氮、磷、钾公斤数量分别为:11、6、6 3、黄瓜:每生产1000公斤鲜瓜需要吸收氮、磷、钾公斤数量分别为:4.1、2.3、5.5 4、玉米:每生产600公斤/亩春玉米吸收氮、磷、钾公斤数量分别为:23、10、8,每生产400公斤夏玉米吸收量为:12、 5、4, 吸收量 出苗 拔节 抽穗 成熟 返青和分蘖 孕穗和开花 吸 收量 出苗 蕾期 吐絮期 收花期 花铃期 吸收量 播种 结瓜 抽蔓 吸收量 苗期 穗期 花粒期 (210-220天)

5、水稻:每生产100公斤稻谷吸收氮、磷、钾公斤数量分别为:1.6-1.9、0.8-1.3、1.8-2.4, 450公斤/亩双季稻需求:14、5、9,550公斤/亩单季稻需求:19、9、7, 6、大豆:每生产100公斤大豆吸收氮、磷、钾公斤数量分别为:8.1-10.1、1.8-3、2.9-6.3,其根瘤菌固氮能力为4-7公斤/亩,满足30-50%的需求;微肥中重点补钼、铁 7、香蕉:每生产1000公斤需氮、磷、钾5.9、1.1、22公斤,N :P :K :Ca :Mg 为1:0.19:3.72:0.69:0.2,不同生育期的吸比相当 8、花生:每产100千克荚果约吸收氮5~7千克,磷1~1.2千克,钾2~3.5千克,对钙的需要量仅次于钾,花生与大豆一样,根部生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全生育期仅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总量的1/3,即可满足花生的需求,其他养分要靠从土壤中吸收。花生对中微量元素钙、硼、钼、铁较为敏感, 吸收量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吸收量 苗期 分枝 结荚 鼓粒 花期 成熟 90-130天 吸比 营养生长 成熟 的吸收 孕蕾

水稻配方肥的应用 黄树庆

水稻配方肥的应用黄树庆 发表时间:2018-05-16T16:26:08.5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期作者:黄树庆[导读] 摘要:本文针对水稻传统施肥技术的不足,结合罗定市水稻配方肥的施用方法与应用效果,对水稻配方肥的施用技术与成效进行了分析。 罗定市土壤肥料站 527300 摘要:本文针对水稻传统施肥技术的不足,结合罗定市水稻配方肥的施用方法与应用效果,对水稻配方肥的施用技术与成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稻;配方肥;应用罗定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分别与云浮市、阳春市、信宜市、广西岑溪市和郁南县交界,为广东省主要粮食产区,现有耕地68.70万亩,其中水旱田41.64万亩。2016年粮食播种面积64.1万亩,粮食总产量29.75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9.76万亩,稻谷产量22.9万吨。随着城镇建设和工业用地需求的增长,兼之种粮效益不高,耕种面积和稻作面积持续减小,尽管减小的幅度不大,但多年来累积减小的耕地 数量仍然是可观的。目前,提高粮食效益的主要做法是提高单产和科学用肥,但长期以来粮食种植中存在施肥过量、用肥不合理、增产效果不明显、农作物抗性差、因滥施肥污染环境等问题[1]。测土配方施肥在解决肥料利用率低、施肥成本高、粮食品质差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2]。因此,本文结合罗定市水稻配方肥的应用对科学施肥技术进行了分析。 1水稻传统施肥技术的不足分析 1.1 配比失调,肥效较差 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俗话说的好“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过地的人都知道肥料对于粮食增产的重要性,然而我国大多数稻区都存在施肥不合理的问题[3],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偏施氮磷肥,而钾肥不足。一般农户氮肥(N)施用量可以达到10~12kg/亩,甚至高达15kg/亩;磷肥(P2O5)施用量达到3~6kg/亩,高者超过7kg/亩;钾肥(K2O)施用量一般不足5kg/亩,甚至0kg/亩。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户缺乏科学施肥的认识,由于氮肥增产效果显著,所以喜施氮肥,磷肥过量的原因是价格低廉,而钾肥价格偏贵,故少施或不施。偏施氮磷肥、欠缺钾肥,就会造成草多谷少、结实率低、产量下降等问题,同时肥料利用率低。 1.2 基肥过重,追肥不足 合理施肥方法是基肥占总施肥量的比例为:氮肥占30%~70%,磷肥占100%,钾肥占50%,其余比例应作追肥。但是农户在水稻种植中,往往基肥比例过高,例如氮肥占比超过80%,钾肥占比超过70%。由于大部分氮肥和钾肥在分蘖前就施完,造成前期肥料过剩,分蘖过多,消耗大量养分,以致到成熟期后出现早衰,而且氮、磷流失多,同样导致肥料利用率低。 1.3 选肥失当,针对性弱 稻农大多习惯使用尿素+通用型复合肥,而较少采用水稻专用配方肥。主要原因是农资经销商主推利润空间大、农户用惯的通用型复合肥,而配方肥应用范围相对窄小;另外也是基层土肥站专业力量薄弱,对农户的技术指导不足;还有假冒伪劣肥料出现,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配方肥的声誉。 1.4 肥料浅施,利用率低 现在不少农户习惯浅施肥,即将肥料撒施在土壤表面,或略为翻整一下,水稻生长前期根系浅,对作物吸收影响还不算太大,中后期根系渗入土壤,浅施肥效较差,而且氮、钾肥易于流失,导致肥料利用率低,并污染环境。众多研究都表明,肥料深施有利于稳定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所以浅施肥是不合理的做法。 2 水稻配方肥施用方法与应用效果 2.1 土壤测试与水田分级 罗定市土肥站对全市所有耕地取样测试了土壤养分含量,并以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标准对水田进行了分级,其中一级肥力水田占比为7.07%,二级肥力水田占比为13.24%,三级肥力水田占比为54.08%,四级肥力水田占比为23.85%,五级肥力水田占比为1.87%,六级肥力水田占比为0.17%。可见,罗定市以二至四级肥力水田为主,三者合计占比达91.17%。 2.2 配方肥料试验设计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2011年修订版)推荐的试验设计方法,选用了“3414”实施方案。该方案选定氮、磷、钾3个因素,并设定不施肥、最佳施肥量分别为0水平和2水平,再分别插入最佳施肥量的0.5倍与1.5倍作为1水平(欠施肥量)和3水平(过施肥量)。根据回归最优设计原理,从全部64个处理中挑选出14个代表性的处理,所以称为“3414”试验方案。经与广州中加彩虹厂、广东欧米挪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茂名市新茂丰复合肥厂合作,并在大田上进行试验,最终确定了适合罗定市水田肥力特点的6个配方肥配方,如表1所示: 2.3 水稻配方肥推广方法

水稻需肥规律

水稻需肥规律 水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一般每生产稻谷100公斤需氮(N)1.6~2.5公斤、磷 (P2O5)0.8~1.2公斤、钾(K2O)2.1~3.0 公斤,氮、磷、钾的需肥比例大约为2∶1∶3。水稻对氮素的吸收量在分蘖旺期和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施用氮肥能提高淀粉的产量,而淀粉的产量与水稻籽粒的大小、产量的高低、米质的优劣成正相关。如果抽穗前供氮不足,就会造成籽粒营养减少,灌浆不足,降低稻米品质。水稻对磷的吸收各生育期差异不大,吸收量最大的时期是分蘖至幼穗分化期。磷肥能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增强分蘖,增加淀粉合成,促进籽粒充实。水稻对钾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开花期,其次是分蘖至穗分化期。钾是淀粉、纤维素的合成和体内运输时必需的营养,能提高根的活力、延缓叶片衰老、增强抗御病虫害的能力。另外,硅和锌两种微肥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水稻茎叶中含有10%~20%的二氧化硅,施用硅肥能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起到增产的作用,并能提高稻米品质;锌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降低空秕率,起到增产作用,在石灰性土壤上作用较明显。硅、锌肥施用在新改水田、酸性土壤、以及冷浸田中作用更为明显。 施肥技术 秧田施肥水稻育秧有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塑料薄膜保温育秧以及两段育秧、塑料软盘育秧等多种形式。秧田基肥应重施优质有机肥,有机肥料肥效长,养分全,含有大量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机肥的粘结性、吸附性和代换量都很高,具有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一般每亩施用500~1000 公斤,同时每亩施用尿素3~5公斤、磷酸二铵8~15公斤、氯化钾7~8公斤或亩施复合肥20~30公斤,以达到供肥均匀的目的,促使苗壮苗齐。移栽前4~5天,每亩施用尿素6~7公斤或高氮复合肥8~10公斤作为送嫁肥,以利秧苗移栽后尽快返青,恢复生长。 施足大田基肥大田基肥也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一般亩施2000~3000公斤。同样不可忽视化肥的施用,水稻前期基本不吸收硝态氮,因此,氮肥以铵态氮为好,一般每亩施用尿素7~8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或亩施复合肥(15%-15%-15%)30~40公斤,另外每亩增施硅肥6~8公斤、硫酸锌1~1.5公斤。大田基肥应在插秧前结合耕耙稻田施用,要深施到12~20厘米的土壤中,使铵在少氧的环境中保持稳定,防止流失。 追肥 (1)早施分蘖肥。移栽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以促进低节位分蘖的生长,起到增穗作用。分蘖肥一般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返青后,亩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 7~8公斤,配施适量硫酸钙、硫酸锌,起到促蘖作用;第二次在分蘖盛期亩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7~8公斤,保证全田生长整齐,起到保蘖成穗作用。 (2)巧施穗肥。水稻倒二叶开始出叶,幼穗长约1厘米时,是穗形成和籽粒发育的基础时期,应控制无效分蘖。此时可每亩追施尿素8~12公斤或高氮复合肥10~15公斤,确保中期足够的养分转向生殖生长,增加颖花数量,防止颖花退化,促穗大粒重,同时具有养根、健叶、壮秆、防倒伏的作用。群体过小的地块可以提前到穗分化时期施用。 (3)补施粒肥。从抽穗到成熟期间,以提高结实率,确保完全成熟,增加千粒重为主。追肥要视水稻长势而定,宜少不宜多,一般每亩喷施0.2% ~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60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初探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初探 孟连县农技推广中心罗恒秀 摘要:阐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主要容,介绍水稻配方施肥技术,提出早、中、晚稻施肥参考模式,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关键词:水稻;测土配方;技术;初探 1.测土配方施肥的概念 测土配方施肥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推荐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也是我国目前大力推广的一项科学施肥技术,是通过对土壤采样和化验分析,以土壤测试和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的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间和施用方法,以最经济的肥料用量和配比,获取最好的农产品和高产量的科学施肥技术。实践证明,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5%一10%,增产率一般为10%一15%,高的可达20%以上。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不但能提高化肥利用率,获得高产稳产,还能改善农产品质量,是一项、节肥、节支、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 2.测土配方施肥的优点 该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有效的解决农田施肥与土壤供肥及作物需肥之间的矛盾,针对性的补充作物所需的短缺的营养元素,能够稳定增产节本增效,提高农产品质量,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容 3.1田间试验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田间试验,

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农作物需肥参数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3.2土壤测试土壤测试是制定肥料配方的重要依据之一,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产作物品种不断涌现,施肥结构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壤养分库也发生了明显改变。通过开展土壤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养分测试,了解土壤供肥能力状况。 3.3配方设计肥料配方设计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核心。通过总结田间试验、土壤养分数据等,划分不同区域施肥分区;同时,根据气候、地貌、土壤、耕作制度等相似性和差异性,结合专家经验,提出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 3.4校正试验为保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配方肥料批量生产和大面积应用的风险,在每个施肥分区单元设置配方施肥、农户习惯施肥、空白施肥3个处理,以当地主要作物及其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校验施肥参数,验证并完善肥料配方,改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 3.5配方加工配方落实到农户田间是提高和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最关键环节。目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模式,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具有市场前景的运作模式就是市场 化运作、工厂化加工、网络化经营。这种模式适应我国农村农民科技素质低、土地经营规模小、技物分离的现状。 3.6示推广为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落实到田间,既要解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市场化运作的难题,又要让广大

水稻配方施肥技术

水稻配方施肥技术 一、水稻为什么要配方施肥 配方施肥,也叫平衡施肥,搞好配方施肥,就要了解水稻需肥特点。 现已知道,水稻生长需要16种营养,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叫大量元素,即碳、氢、氧、氮、磷、钾;第二类叫中量元素,是钙、镁、硫;第三类用量少,叫微量元素,包括铁、硼、锰、铜、锌、钼、氯七种。这三类营养,不管需要量大小,它们在作物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和作用同等重要,缺一不可,这16种营养元素,碳、氢、氧由空气和水提供,其它由土壤和肥料提供。根据“最少养分律”原理,无论作物虽需要多少种养分,但决定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有效含量相对最小的养分,这种最小的养分限制了作物产量,若得不到补充,其它养分再多,产量也不会提高。配方施肥主要理论依据有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率、同等重要率、不可替代率、肥料报酬递减率等。水稻配方施肥,就是根据水稻需要和土壤供肥能力,提供给水稻最需要的营养元素。也就是说,水稻需要什么补什么,土壤缺什么补什么,这就是水稻配方施肥的核心。但长期以来传统习惯偏施氮肥,氮肥过量,水稻吸收过多的氮素,抗病、抗倒能力降低,品质低劣。同时多余的氮素以氨气或硝态氮形式挥发或随水渗到土壤深层,污染环境,且利用率降低,浪费严重,种田投资效益不佳。磷钾肥和微肥用量不足,导致土壤营养失去平衡水稻出现缺素症,同样影响产量和品质。盲目过量使用磷肥,过剩的磷酸根和锌、铁、铜、钙离子结合成难溶的磷酸盐,造成微肥缺乏症,影响产量。因此,根据水稻吸收肥料比例,科学配方施肥,保证水稻营养供给又不浪费,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提高种田效益是十分必要的。

二、水稻营养障碍 病状:一、缺氮发黄症,水稻缺氮植株矮小,分蘖少,叶片小,呈黄绿色,成熟提早。一般先从老叶尖端开始向下均匀黄化,逐渐由基叶延及至上部叶片,最后全株叶色褪淡,变为黄绿色,下部老叶枯黄。发根慢,细根和根毛发育差,黄根较多。耕层浅瘦、基肥不足的稻田常发生。二、缺磷发红症,秧苗移栽后发红不返青,很少分蘖,或返青后出现僵苗现象;叶片细瘦且直立不披,有时叶片沿中脉稍呈卷曲折合状;叶色暗绿无光泽,严重时叶尖带紫色,远看稻苗暗绿中带灰紫色;稻株间不散开,稻丛成簇状,矮小细弱;根系短而细,新根很少;若有硫化氢中毒的并发症,则根系灰白,黑根多,白根少。三、缺钾赤枯症,水稻缺钾,移栽后2—3周开始显症。缺钾植株矮小,呈暗绿色,虽能发根返青,但叶片发黄呈褐色斑点,老叶尖端和叶缘发生红褐色小斑点,最后叶片自尖端向下逐渐变赤褐色枯死。以后每长出一片新叶,新增加一片老叶的病变,严重时全株只留下少数新叶保持绿色,远看似火烧状。病株的主根和分枝根均短而细弱,整个根系呈黄褐色至暗褐色,新根很少。四、缺锌丛生症,缺锌的稻苗,先在下叶中脉区出现褪绿黄化状,并产生红褐色斑点和不规则斑块,后逐渐扩大呈红褐色条状,自叶尖向下变红褐色干枯,一般自下叶向上叶依次出现。病株出叶速度缓慢,新叶短而窄,叶色褪淡,尤其是基部中脉附近褪成黄白色。重病株叶枕距离缩短或错位,明显矮化丛生,很少分蘖,田间生长参差不齐。根系老朽,呈褐色,迟熟,造成严重减产。五、缺硫,症状与缺氮相似。六、缺钙,叶尖变白,严重的生长点死亡,叶片仍保持绿色,根系伸长延迟,根尖变褐色。七、缺镁下部叶片脉间褪色。八、缺铁整个叶片失绿或发白。九、缺锰嫩叶脉间失绿,老叶保持近黄绿色,褪

主要作物需肥特性

主要作物需肥特性 每生产100kg棉花(皮)需氮(N)17.5kg、磷(P2O5)6.3kg、钾(K20)15.5kg。 每形成100kg薯块需吸收氮(N)0.3~0.4kg,磷(P2O5)0.1~0.2kg,钾(K2O)0.5~0.6kg。 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N)3Kg,五氧化二磷(P2O5)1.5kg,氧化钾(K2O)2~4kg。N:P2O5:k2O为1:0.5:1。 每生产100公斤玉米籽粒则需吸收N3.43公斤,P2O5l.23公斤,K2O3.26公斤;N、P、K的比例为3∶1∶2.8。 每生产l00kg花生荚果需要纯氮6.8kg.磷(P2O5)1.3kg,钾(K20)3.8kg。需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此外,花生还需要较多的钙。 每生产100kg大豆,需吸收氮(N) 7.2kg,磷(P205)1.8kg,钾(K20)4.0kg,与其他作物相比,大豆籽粒中氮、钾含量是小麦的两倍多, 每生产1000kg黄瓜约需吸收氮(N)4kg,磷(P2O5)3.5kg,钾(K20)5.5kg。 生产1000kg西瓜需吸收氮(N)2.52kg,磷(P2O5)0.8lkg,钾(K2O)2.86kg。 每生产1000kg大白菜需吸收氮(N)1.5~2.3ks,磷(P2 O5)0.7~0.9kg,钾(K20)2.0~3.72kg,吸收比例N:P2O5:K20约为2:l:3。 每生产1000kg番茄约需吸收氮(N)4.5kg,磷(P2O5)0.7kg,钾(K20)4.8kg。还需要较多的钙和硼。 每生产1000kg茄子需吸收氮(N)2.62~3.3kg,磷(P2O5)0.63~1kg,钾(K20)3.1~5.1kg。 每生产1000kg芹菜需吸收氮(N)1.6~3.6kg,磷(P2O5)0.68~1.5kg,钾(K20)4~6kg,钙(CaO)1.5kg,镁(MgO)0.8kg。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方案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方案 寄语:下面是我们的为大家的水稻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方案,请大家参阅! 为组织实施好**区xx年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全区农业增产增效,根据我区农业生产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按照“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总体要求,坚持“增产、经济、环保”的施肥理念,大力推进科学施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减肥增效成果,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做到测土到田、配方到厂、供应到点、指导到户,全面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入户率、覆盖率、到位率。 xx年,在水稻种植上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取定区域、定作物、定模式的方式,深化农企合作,强化配方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3万亩,其中施用配方肥面积0.5万亩,推广配方肥1200吨,其中商品配方肥200吨。示范区每亩平均节本增效30元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总节本增效90万元。在项目区建核心示范片一个,面积200亩,同时积极为高产创建示范户、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全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服务,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xx年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主要在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扶贫村、科技示范村、种粮大户等实施,实施面积0.5万亩。 1、科学制定肥料配方。根据取土化验和田间试验结果,完善水稻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制定区域肥料配方,指导企业配肥和农民购肥。应用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对订单式和统测统配统供统施推广模式,为配方肥生产、销售、服务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开展个性化测土化验、配方制定和指导服务。 2.狠抓“配方肥”下地。强化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料,构建配方肥产供施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以科学配方引导肥料生产、以连锁配送方便农民购肥、以规范服务指导农民施肥的机制。引导建立镇村配肥站点,培育一批面向农民开展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等“四统一”专业化农化服务组织,推动配方肥应用“全覆盖”,带动配方肥大面积推广应用。 3.实施新型经营主体科学施肥示范工程。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按照“施肥结构合理、施肥总量控制、施肥方式恰当、施肥时期适宜”的施肥原则,组织实施以推进配方肥应用和施肥方式转变示范工程,开展个性化技术服务,在全区建立200亩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片。示范片做到有专家指导、有示

复合微生物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研究论文 复合微生物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赵建华 陈贵有 李洪波 廖 威 (深圳市生态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深圳 518105) 摘 要: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上施用能延长水稻叶片的功能期,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增加分蘖数,有效地提高亩穗数和结实率。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处理两年平均亩产量比不施肥处理、与其同养分含量的未接菌复合肥和等价值的普通复合肥分别增产36.2%、21.5%、16.5%。 关键词:复合微生物肥 水稻 生长发育 产量 中图分类号:TQ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12(2006)03-0029-02 Effect of Compound Microbial Fertilizer on Paddy Growth and Yield Zhao Jianhua, Chen Guiyou, Li Hongbo, Liao Wei (Shenzhen Ecotypic Fertilizer Engineering Technologic R&D Center, Shenzhen, 518105) Abstract: Two years consecutive experiment indicates that applying compound microbial fertilizer can prolong the functional period of paddy leaf, promote leaf photosynthesis, increase new sprouts, and effectively enhance paddy spikes and seed rate. Compared with the treatments no-fertilizer, common compound fertilizer without microbe and common compound fertilizer, applying compound microbial fertilizer increases paddy yield by 36.2%, 21.5%, 16.5%, respectively. Key words: compound microbial fertilizer; paddy; growth; yield 复合微生物肥是含有解磷、解钾等多种有益 微生物菌并配比合理的氮、磷、钾和有机质复合而 成的一种新型肥料。为进一步了解复合微生物肥料 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在水稻上施用效果,我 们于2003年7月和2004年3月,在连平县元善镇 的同一地块连续进行了两年田间小区试验,为复合 微生物肥大面积的示范推广提供了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复合微生物肥(N12、P 2O 5 3、 K 2 O3,泥炭含有机质≥45%、腐植酸≥20%,蜡状芽胞杆菌、硅酸盐细菌≥2×107个/克),水 稻专用肥(N14、P 2O 5 6、K 2 O13),未接菌复合肥 (即复合微生物肥基质)(N12、P 2O 5 3、K 2 O3、泥 炭同上)。 供试地点:土壤为潴育型水稻土,其基本理化性状为:pH值为6.5、有机质25.1 g/kg、全氮磷钾(N 1.70 g/kg、P 2 O 5  0.60 g/kg、K 2 O 18.5 g/ kg)、有效氮磷钾(N 110 mg/kg、P 2 O 5  14.0 mg/ kg、K 2 O 50 mg/kg)。 供试品种:汕优82。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1:复合微生物肥,65千克/亩;处理2:与复合微生物肥等价值的水稻专用肥,50千克/亩;处理3:未接菌复合肥,65千克/亩;处理4:不施肥。每处理3次重复。各小区面积(10 m×3 m);全部处理随机排列,四周设保护行,各小区筑埂,包塑料膜相隔,实行单灌单排,各处理肥料按基肥占60%,追肥两次各占20%,共分3次施用。于2003年7月16日播种,整地、施基肥,7月31日插秧,11月底收获;2004年于3月13日播种,3月27日整地、施基肥,4月1日插秧,7月10日收获。 1.3 测定内容及方法 插秧25 d后每小区选20株,各处理分蘖盛期定点调查株高、分蘖数、地上部和根的生物量(干

水稻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水稻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水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一般每生产稻谷100公斤需氮(N)1.6~2.5公斤、磷(P2O5)0.8~1.2公斤、钾(K2O)2.1~3.0 公斤,氮、磷、钾的需肥比例大约为2∶1∶3。水稻对氮素的吸收量在分蘖旺期和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施用氮肥能提高淀粉的产量,而淀粉的产量与水稻籽粒的大小、产量的高低、米质的优劣成正相关。如果抽穗前供氮不足,就会造成籽粒营养减少,灌浆不足,降低稻米品质。水稻对磷的吸收各生育期差异不大,吸收量最大的时期是分蘖至幼穗分化期。磷肥能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增强分蘖,增加淀粉合成,促进籽粒充实。水稻对钾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开花期,其次是分蘖至穗分化期。钾是淀粉、纤维素的合成和体内运输时必需的营养,能提高根的活力、延缓叶片衰老、增强抗御病虫害的能力。另外,硅和锌两种微肥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水稻茎叶中含有10%~20%的二氧化硅,施用硅肥能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起到增产的作用,并能提高稻米品质;锌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降低空秕率,起到增产作用,在石灰性土壤上作用较明显。硅、锌肥施用在新改水田、酸性土壤、以及冷浸田中作用更为明显。 施肥技术 秧田施肥水稻育秧有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塑料薄膜保温育秧以及两段育秧、塑料软盘育秧等多种形式。秧田基肥应重施优质有机肥,有机肥料肥效长,养分全,含有大量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机肥的粘结性、吸附性和代换量都很高,具有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一般每亩施用500~1000公斤,同时每亩施用尿素3~5公斤、磷酸二铵8~15公斤、氯化钾7~8公斤或亩施复合肥20~30公斤,以达到供肥均匀的目的,促使苗壮苗齐。移栽前4~5天,每亩施用尿素6~7公斤或高氮复合肥8~10公斤作为送嫁肥,以利秧苗移栽后尽快返青,恢复生长。 施足大田基肥大田基肥也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一般亩施2000~3000公斤。同样不可忽视化肥的施用,水稻前期基本不吸收硝态氮,因此,氮肥以铵态氮为好,一般每亩施用尿素7~8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或亩施复合肥(15%-15%-15%)30~40公斤,另外每亩增施硅肥6~8公斤、硫酸锌1~1.5公斤。大田基肥应在插秧前结合耕耙稻田施用,要深施到12~20厘米的土

常见作物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

常见作物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一)大田作物 1、小麦 需肥规律: 一般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 3.00kg,磷(P205)1.00-1.50kg,钾(K20)2.00-4.00kg,氮、磷、钾比例约为3:1:3。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底肥,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 施肥技术: 1)底肥:小麦的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一般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kg 的基础上,再施22-18-8或24-14-7的复混肥40-50kg 2)追肥:对于底肥不足,播种比较晚分蘖少的三类麦田,要及早追肥,一般都要采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结合浇冻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后施肥,每亩追施28-6-6配方肥20-25kg;对于底肥施的比较足、分蘖多的一、二类麦田,要根据长势及群体情况可在小麦起身、拔节期酌情追肥。每亩可用28-6-6的配方肥10-15kg,并配合浇水。 3)根外追肥:后期小麦仍需要一定的养分,这时小麦根系己老化,可采取叶面喷肥的方法来给小麦补充养分。对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每亩可以喷施1%的尿素液50升左右,7-10天喷一次,连喷两次。对于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每亩可喷施0.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升,防止干热风,增加粒重。 小麦施肥指标 2、玉米 需肥规律: 每生产100kg玉米约需从土壤中吸收2.22-4.24kg氮,平均量为2.57kg;磷(P2O5)1-1.5kg;钾(K2O)1.52-4.00kg,平均量为2.14千克,产量愈高氮磷钾吸收就愈多。

玉米对氮肥很敏感,在配施农家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在每亩施3-10kg尿素的范围内,1kg尿素可增产6-11kg玉米籽粒。玉米需磷较少,但不能缺,三叶期缺了磷,将导致以后的空秆秃顶。玉米又是喜锌作物,施用锌肥,增产在15%左右。 施肥技术: 玉米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基础,重施氮肥、适施磷肥、增施钾肥、配施微肥。采用农家肥与磷、钾、微肥混合作底肥,氮肥以追肥为主。春玉米追肥应前轻后重,夏玉米则应前重后轻。 玉米施肥量:在中等肥力地块上,每增产100kg玉米需要施氮5kg,磷2kg,钾3kg,具体运用还应因地、因品种不同而作适当调整。亩产千斤玉米的参考施肥量为:农家肥1500kg,氮素9-11kg,磷4-5kg,钾5-6kg,锌肥1kg。 1)基肥:直播露地春玉米,应把所需的磷、钾、锌肥和2-3kg尿素一并与农家肥拌匀,施入种穴,适墒播种。余下的氮素肥料留作追肥;山区地膜覆盖直播玉米,要把玉米全生育期所需磷、钾、锌肥和70%氮肥作底肥。其方法是:在播种两行玉米之间开一条深3-4寸、宽8寸左右的沟。先将氮肥施于底层,再将所有的磷钾锌肥与农家肥混匀,施在氮肥上面。然后起垄覆土,垄高2-3寸,待时播种覆膜。 2)种肥:对未包衣的种子,播前晒种2-3天,用锌肥10kg加水50g,拌种1.5-2kg,堆闷1小时,摊开阴干即可播种。 3)追肥: ①直播露地春玉米追肥要前轻后重。氮素肥料追拔节肥(6-7叶期)占施氮总量的1/3,喇叭肥(10-11叶期)占1/3。 ②直播夏玉米追肥应前重后轻。夏播回茬玉米因农活忙、农时紧,多数是白籽下种,追肥显得十分重要。拔节肥(5-6叶期)应占总施氮量的三分之二,喇叭肥(10-11叶期)占三分之一。 ③地膜玉米:因底肥用量足,肥效长,每亩将未施的30%的氮肥在喇叭口期一次追施。方法是每隔两株玉米打一施肥孔,施入肥料。 玉米施肥指标

作物需肥规律及施肥方法

玉米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 (一)生育与营养 玉米生育可分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苗期,是扎根、长叶为主;穗期,从拔节至抽穗,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影响果穗大小;花粒期,从雄穗抽出、灌浆、蜡熟至成熟,是玉米生殖生长阶段。研究表明,玉米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NPK吸收表现出苗期少,拔节期显著增加,孕穗到抽穗期达到最高峰。春玉米在子粒形成阶段,氮素吸收最多,占总量的47%,其次是拔节孕穗期;夏玉米生育期短,吸收氮素的时间较早,拔节孕穗期占总量的76%。玉米施肥应根据这一特点,在需肥高峰期前施用。 春玉米主产区在东北地区,多为一年一熟制种植,生长期120天左右,大多亩产500—700公斤。一般每生产100公斤玉米子粒,需吸收氮(N)3.0—4.0公斤、磷(P2O5)1.2—1.6公斤、钾(K2O)4.5—5.5公斤,N:P2O5∶K2O平均为3.5∶1.4∶5.0,N:P2O5∶K2O平均为1.8∶1.1∶2.1,即1∶0.6∶1.2。如果亩产双季稻谷450公斤,需吸收N—P2O5—K2O平均为8—5—10(公斤);亩产单季稻谷550公斤,需吸收10—6—12公斤。 (二)施肥用量 我国北方地区大多缺磷,玉米亩施磷肥(P 2O5)4—8公斤效果显著。虽然北方地区土壤钾素较丰富,但春玉米产量较高,对钾素较敏感,也需要增施钾肥。在正常施用有机肥的情况下,合理施肥的养分比例:N:P2O5∶K2O为1∶0.4—0.5∶0.3—0.4,平均1∶0.45∶0.35。如果春、夏玉米分别亩产600公斤和400公斤,亩需氮肥(N)20—26公斤和11—13公斤。春玉米N—P2O5—K2O 的平均施肥量为23—10—8(公斤);夏玉米为12 —5—4(公斤)。春玉米的高产区以东北地区为主,土壤肥力较高,供肥能力强;夏玉米以华北地区为主,种植期间气温高,水分充足,有利于土壤磷素的释放。试验证明,以上提出的施肥量,可以达到养分平衡,经济施肥的目的。 (三)施肥方法 春玉米生长期较长,产量高,既施足基肥,也要重视追肥。施肥大多将全部的农家肥、磷、钾肥和40%左右的氮肥作基肥。余下的约60%氮肥作追肥,采用“前轻后重”的施肥方法,即在拔节前施入追肥的1/3,在大喇叭口期施入追肥的2/3。夏玉米大多与小麦轮作,在小麦收割前采用套种或收割后不耕地直接播种。农户大多在播种时施部分种肥,追肥采用“前重后轻”,将追肥总量的2/3的氮素在拔节前期施入,大喇叭口期施入1/3。如果前茬冬小麦施足磷、钾肥,夏玉米也可以仅追施尿素,利用前茬冬小麦的磷、钾肥后效即可。追肥方法:在作物行间开7厘米左右深沟,沿沟施入肥料,随即覆土。玉米对微量元素锌敏感,在缺锌的地块,亩用硫酸锌1—2公斤与肥料混匀一起施入,或亩用0.1—0.3%的硫酸锌溶液50—70公斤,作叶面喷施,经济效益更好。 玉米缺素症状

作物需肥规律

各种作物施肥技术 (一)小麦的营养与施肥 需肥特性——小麦生育期较长,需肥较多。氮的吸收高峰在出苗至拔节和拔节至孕穗两个阶段;对磷的吸收在孕穗至成熟期最多;对钾的吸收以拔节至孕穗、扬花阶段最多。 基肥——整地时每667m2施洋丰复合肥25-40kg,同时配施5-10kg尿素,随有机肥一起施入土壤。基肥占总量的70-80%。 追肥——冬小麦春季施肥以返青、拔节期为主,追施洋丰高氮复合肥或尿素15-25kg。灌浆期可亩用尿素0.5-1kg、磷酸二氢钾200g加水50kg进行叶面追肥,预防干热风和提高蛋白质含量。 (二)玉米的营养与施肥 需肥特性——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对氮素的需求最多,其次是钾、磷。玉米对养分需要量最大的时期是在大嗽叭口期,玉米对微量元素锌的需求较敏感,特别是夏玉米和盐碱地容易缺锌。 施肥原则:春玉米生育期长,需施足基肥,重施攻苞肥。夏玉米生育期较短,生长前期养分需求大,适合一次施足基肥。 施肥数量、方法: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春玉米每667m2施20-30kg;喇叭口期追施15-20kg 洋丰高氮肥。夏玉米每667m2一次施用30-45kg,一般不用再追肥。可以采用沟施或穴施,避免肥料直接撒在地表,夏玉米用通用肥(3×15)需配合10-15kg尿素。每667m2施用1-2kg 硫酸锌作基肥能增产10%-15%。 (三)水稻的营养与施肥 需肥特性——水稻因品种、地区、常年施肥水平、土壤肥力水平不同,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有所不同。从移栽到分蘖终期,氮、磷、钾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40-50%,从分蘖到孕穗期是水稻吸收氮、磷、钾最多的时期,约占总吸收量的60-70%。 基肥——整田时将肥料均匀撒于田里,然后翻犁耙平即可插秧。每667m2用洋丰尿基复合肥25-50kg。 追肥——应早施、重施分蘖肥,插秧后5-7天每667m2追施洋丰高氮肥或尿素15-20 kg,根据秧苗长势情况,拔节孕穗期追施洋丰高氮肥10-15 kg/667m2。 (四)棉花的营养与施肥 需肥特性——棉花生长期长,需肥较多。从现蕾到吐絮阶段,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间长达七、八十天,需肥高峰氮在花期,磷、钾在花期或铃期。 棉花施肥应掌握以有机肥为主,深施底肥,适施苗肥,巧施蕾肥,重施花铃肥的原则。一般将总用肥量的40%作基肥,其余做追肥。 基肥——施用洋丰硫酸钾或尿基型16-16-16、15-15-15、20-10-10复合肥,每667m2施用30-40kg。 追肥——现蕾期每667m2施洋丰高氮追肥15-20kg,初花期施花铃肥,每667m2用量25-35kg。为保伏桃,争秋桃,根据棉株长势适当补施秋桃肥,但追施的氮肥不能过多,时间不能过晚。 (五)油菜的营养与施肥 需肥特性——油菜是需要养分较多的经济作物,油菜苗期吸收氮素最多,蕾薹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需肥量最多,尤其对钾素的需求比较高。油菜对微量元素硼的需求比较敏感。

棉花需肥规律

棉花需肥规律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棉花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 一、土壤 1土壤的物质组成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组成的体系。土壤的基本成分是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这些组成成分在土壤中彼此相互结合、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 矿物质——土壤的物质基础,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 水分和空气——土壤能透气,又能蓄水保温,广义的肥力包括水分和空气。矿物质颗粒构成土壤的基本骨架,腐解的有机质包在矿物质颗粒表面,形成不可分割的复合体。空气中的水汽占据着孔隙,并经常处于相互消长之中。固体物质中含有颗粒状的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包括动植物残体及其转化产物和活动的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土壤矿物质一般占土壤总重量的95~98%,有机质占土壤总重量量的1~5%。 2土壤的结构 土壤结构是土壤团聚体的总称。各种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除质地为纯砂者外,各级土粒很少以单粒状态存在,常由于种种原因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片或土块。 不同土壤或同一土壤的不同层次,其结构体的大小、形状和性质都是很不一致的。这些结构体表现出的特征,是土壤的内外因素综合反应的结果。 土壤结构直接影响土壤的松紧和孔限状况,影响土壤耕作和农作物幼苗出土、扎根的难易程度。因此,土壤结构体是调节土壤肥力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土壤结构体按其形态和性质可分为两大类:1.不良结构体,有块状结构体、片状结构体和柱状或棱柱状结构体;2.良好结构体,又称团粒结构体或粒状结构体。

土壤胶结成团块,形状似立方体或球形,其结构单元沿长、宽、高三轴呈均衡发展,直径范围一般为0.25~10毫米,其中以1~3毫米最为理想。团粒结构体是调节土壤肥力的基础,每一个小团粒就像一个水库和一个小肥料库。 二、肥料 肥料是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改善土壤性质、提高水平的一类物质,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 1肥料的分类 (1)按肥料来源与组分的主要性质可分为: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和绿肥。 (2)按所含营养元素成分,可分为:氮肥、磷肥、钾肥、镁肥、硼肥、锌肥和钼肥等。 (3)按营养成分种类多少,可分为:单质肥料、复合肥料或复混肥料。 (4)按肥料状态分,则有固体肥料(包括粒状和粉状肥料)与液体肥料。 (5)按肥料中养分的有效性或供应速率,可划分为:速效肥料、缓效肥料、长效肥料和控释肥料。 (6)按肥料中养分的形态或溶解性,可分为氨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等,或水溶性肥料、弱酸溶性肥料和难溶性肥料。 (7)按积攒方法分,则有堆肥、沤肥和沼气发酵肥等。 2肥料中氮、磷、钾肥的作用 (1)氮肥的作用 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养分,它是每个活细胞的组成部分。植物需要大量氮。 氮素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叶绿素a和叶绿素?都是含氮化合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使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有机物(葡萄糖)是借助于叶绿素的作用。葡萄糖是植物体内合成各种有机物的原料,而叶绿

寨岗镇香车村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实验

寨岗镇香车村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实验 发表时间:2018-08-17T15:47:19.1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朱火尧[导读] 摘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增施氮、磷、钾肥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处理均能提高产量,配方施肥处理增产最优;常规缺氮处理对产量影响最大,与大田相比平均减产达6.9%,缺磷、缺钾处理对产量影响较小,表明寨岗镇地区氮素缺乏,磷、钾含量较丰富。 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摘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增施氮、磷、钾肥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处理均能提高产量,配方施肥处理增产最优;常规缺氮处理对产量影响最大,与大田相比平均减产达6.9%,缺磷、缺钾处理对产量影响较小,表明寨岗镇地区氮素缺乏,磷、钾含量较丰富。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效果明显,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提高,缺氮对穗粒数和产量影响较大。关键词:配方施肥;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引言 根据《广东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今年早稻在我镇香车村进行“3414”肥效试验,以便制订最佳施肥量和肥料配方,建立科学的施肥指标体系,指导农业生产施肥。通过田间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试验研究,摸清常规施肥下水稻、玉米等作物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验证测土配方施肥方法,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为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2016年早造,在寨岗镇香车村罗屋中上的肥料田块进行试验,试验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成土母质为河流冲积物、土壤质地为砂壤土、土壤养分PH:5.42,有机质:50.21gkg-1,全氮:2.56gkg-1水解氮:258.82mgkg-1,有效磷:11.6mgkg-1,速效钾:75.12mgkg-1,品种为:粤晶丝苗。 1.2试验方法: 本试验按照测土配方施肥“3414”方案设计,方案中“3”表示施肥因素,即氮、磷、钾3种肥料;“4”表示每种肥料4个施肥水平。(即0水平指不施任何肥料,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14”表示有14个试验处理。其中2水平每667㎡施肥量为N:9kg、P2O5:2.4kg、KO2:7kg。比例为:1:0.27:0.77每个处理为3次重复,小区面积20㎡,小区按1、3、5、7、9、11、13、2、4、6、8、10、12、14排列。小区近似方形,四周设置保护行不施任何肥料,小区之间的田基用尼龙膜覆盖,以防肥料渗漏。按养分含量试验使用单质肥料:氮肥采用尿素(N:46%),磷肥用过磷酸钙(P2O5:12%),钾肥用氯化钾(KO:60%)。其中氮肥基肥占40%,回青肥占40%、穗肥占20%;磷肥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施用;钾肥作回青肥和穗肥分二次施用,各50%。试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栽培管理按当地习惯进行管理。水稻收割时按各小区单收,单晒,称重计产。 二、结果分析 2.1不同配方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本试验每667㎡稻含产量介于30 3.3kg—443.3kg,与不施肥(N0P0K0)相比,除缺氮处理(N0P2K2)差异不显著外,其余12个施肥处理均增产极显著。其中:处理7(N2P3K2)产量最高(443.3kg)比不施肥(303.3kg)增产46.1%,最佳施肥处理(N2P2K2)产量(423.3kg),比不施肥增产39.6%;增产效果均为极显著。表1: 2.2土壤地力,根据全国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划分标准,该试验点缺氮、磷、钾的相对产量分别为:7 3.7%、100.4%、99.4%。说明,该试验点氮素属中等水平,磷、钾素属高水平。 2.3肥效效应分析: (1)氮肥肥效效应:在P2K2水平条件下,缺氮处理(N0P2K2)每667㎡产量312.3kg与空白(N0P0K0)的产量相近,与缺氮处理对比N1N2N3每667㎡产量377.3kg、423.3kg、439.6kg、分别增产20.8%、35.5%、40.7%。说明在氮肥的施用上,随着氮肥的增加产量也随着增加,而氮肥的增产效果显著。 表1: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的产量调查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