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用计算器计算

12用计算器计算
12用计算器计算

北师大版7年级数学上册2.12.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学设计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生能够非常有兴趣来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关键要照顾好不能准确记忆每个键功能的学生,教师及时帮扶,通过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弱势群体来学习本节课知识。 二、教学任务分析 计算器和计算机的逐步普及,对数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标准》强调,“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一方面计算器可以使学生从繁琐的纸笔计算中解放出来,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另一方面,计算器和计算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概念和法则。学生刚学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可以将纸笔计算与计算器计算的结果相对照,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探索现实问题和需要进行复杂的运算时,应当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慢慢养成像使用纸笔那样使用计算器的习惯。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1经历探索计算器使用方法的过程,了解计算器按键功能,会使用计算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掌握按键顺序,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培养合情推理能力,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 3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计算器的使用及技巧。. 本节课难点是难点是运用计算器进行较为繁琐的运算和探索规律,关键是熟练准确的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环节:动手操作掌握运用;例题讲解熟能生巧;尝试练

10.4 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

10.4 《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P105—P107 二、学习目标: 1、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2、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 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四、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预习课本P105—P107页,完成下列填空。(要求必须熟悉计算器操作程序) (1)按键,打开计算器。 (2)按键,,进入统计状态,计算器显示“SD”符号。(3)按键,,=,清除计算器中原有寄存的数据。(4)输入统计数据,按键顺序为:第一数据;第二数据为,……最后一个数据。 (5)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平均数。 (6)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标准差。 (7)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方差。 (8)若又准备保留数据,可按键,,结束求方差运算。 2、课堂探究: (1)小组合作完成例1 (2)已知:甲、乙两组数据分别为: 甲:1,2,3,4,5,6, 乙:2,3,4,5,6,7, 计算这两组数据的方差 3、达标检测: (1)一组数据2,3,2,3,5的方差是() A、6 B、3 C、1.2 D、2 (2)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9.2环, 方差分别为S2 甲=0.56,S2 乙 =0.60,S2 丙 =0.50,S2 丁 =0.45,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有一组数据如下: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10 B、√10 C、2 D、√2 四、课外延伸: 甲组:76,90,84,86,81,87,86,82,88,85 乙组:82,84,85,89,79,91,80,89,74,79

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内容: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第113 页例4 ,练习二十六8 - 12 题与13*。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用计算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重、难点: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悉键盘和数据的录入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1.用计算器计算。 1234 + 3649 = 7208 - 376 = 1845 + 365 = 1452 - 786 = 649 + 9818 = 7000 - 2047 = 2.提问: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你是怎么操作的?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二、揭示课题以前,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加、减法,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方法,那么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三、教学新课 1 .让学生看例4 上面的图和一段话,在计算器上找到小数点键,了解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教学例4 用计算器计算18.7 + 3.96 。 (1)清屏,键入“ 18.7 ”。(注意:有没有显示小数点)(2)对照表中的按键过程录入。(注意显示器的显示内容)(3)核对计

算结果。 (4)说明:以后遇到比较复杂的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 3.补充例题:用珠算计算25.4 +13.58 +43.12 (1)让学生试着用计算器计算。 (2)说一说用计算器计算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四、尝试练习练习二十六的第8 题。 五、巩固练习 1.练习二十六的第9 题。 (1)让学生说说表的意思? (2)用什么方法可计算出9月2日的结存金额?为什么? (3)以下各栏的结存金额该怎样计算?为什么? (4)本月合计栏该怎样填?让学生完成本题。2.练习二十六的第12 题。 (1)地球表面除了陆地就是什么? (2)怎样求海洋的面积? (3)怎样求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5.1 - 1.49 - 1.49 =3.61 - 1.49 =2.12 (亿平方千米) 3.练习二十六的第13* 题。 (1)“a - 34.6 + 7.2 ”与“ a - 34.6 + 72 ”中的a 是否相同?

10.4 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

10.4 《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导学案2013.4.17 初二数学组 【学习目标】: 1、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2、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前预习:预习课本P105—P107页,完成下列填空。(要求必须熟悉计算器操作程序) (1)按键,打开计算器。 (2)按键,,进入统计状态,计算器显示“SD”符号。(3)按键,,=,清除计算器中原有寄存的数据。(4)输入统计数据,按键顺序为:第一数据;第二数据为,……最后一个数据。 (5)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平均数。 (6)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标准差。 (7)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方差。 (8)若又准备保留数据,可按键,,结束求方差运算。二、新课探究: (一)自主学习: (1)小组合作完成例1 (2)已知:甲、乙两组数据分别为: 甲:1,2,3,4,5,6, 乙:2,3,4,5,6,7, 计算这两组数据的方差 (二)、达标测试:

(1)一组数据2,3,2,3,5的方差是( ) A 、6 B 、3 C 、1.2 D 、2 (2)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9.2环,方差分别为S 2甲=0.56,S 2乙=0.60,S 2丙=0.50,S 2丁=0.45,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有一组数据如下:3,a ,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 A 、10 B 、√10 C 、2 D 、√2 四、课外延伸: 甲组:76,90,84,86,81,87,86,82,88,85 乙组:82,84,85,89,79,91,80,89,74,79 回答: (1)甲组数据众数是 ,乙组数据中位数是 。 (2)若甲组数据的平均数为X ,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Y ,则X 与Y 的大小关系是 。 (3)经计算可知:S 2甲=14.45,S 2乙=26.36,S 2甲<S 2乙,这表明 。 (用简要文字语言表达) 三、课堂小结: 这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疑惑? 四、布置作业: 必做题:习题10.4 A 组1、2题 选做题: B 组1题 反思:

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二单元《手拉手,地球村》教案 新人教版

《手拉手,地球村》 一、教材分析: 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绿色畅想》中的一首歌曲。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通过重复轻快的节奏和大跳音程塑造了热情、灵巧、开朗的小主人公的形象。在句末辅以击掌或用打击乐器演奏,较好地突出了少年儿童的活跃性格和情趣。第二乐段是合唱部分,两拍和三拍的长音频频出现(第一乐段中最长的音只有一拍半),使音乐变得更加宽广、爽朗,合唱的两声部之间以三度音程为主,只有两处用了连续的纯五度进行,具有“副歌”的性质,其歌词“地球村是我们共同的家乡,生命河在我们心中歌唱”,正是这首歌曲所需表达情感的点题之句。 二、学生特点: l、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了一定的音乐素养,无论是在音准、节奏、歌曲情感把握,还是在二声部合唱的配合上都有较好的基础。 2、通过平时音乐课堂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用竖笛演奏所学歌曲。 3、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富有想象力,喜欢挑战自我。 三、设计理念: 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了一定的音乐素养,无论是在音准、节奏、歌曲情感把握,还是在二声部合唱的配合上都有较好的基础。歌曲《手拉手,地球村》中穿插的节奏伴奏及第二乐段的二声部合唱正迎合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胜、富有挑战性的心理特点。所以,整个歌曲的教学,老师以引导为主,主要让孩子们通过聆听歌曲,整体感受,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完成。 四、教学目标: 1、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2、通过歌曲增强学生关注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培养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 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手拉手,地球村》。 六、教学难点: 歌曲第二乐段中二声部合唱的配合与声音的统一与和谐之美。 七、教具准备: 节奏卡片、钢琴、歌曲范唱带及伴奏带。 八、教学过程: 一. 课件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美丽的村庄,但是这个村庄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有可能即将毁灭,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片断。(放映有关于地球上各种气候如龙卷风、洪水、冰川等气象给地球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灾害这一片断。) 看完谈下感受,引导学生将话题转移到地球的灾难。 师:地球为什么会遭到这些灾害呢? 二、保护地球——演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师: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不忍心看到自己温馨的家乡遭到灾害,甚至毁灭,面对这些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难道我们等待这些灾害的到来吗?不,保护地球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让我们一起齐心协力来保护地球吧!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1、师:同学们,请大家带着这三个问题聆听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播放范唱) 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 歌曲中你听到了哪几种演唱形式? 歌中你除了听到小朋友的歌声外,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2、学生聆听歌曲两遍,自由回答说出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中学习。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4.4使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2)

使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使用简单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的一步运算。能够使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2.能力目标: 使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丰富学生的数感。会借助计算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使用简单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的一步运算。 教学难点: 使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丰富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比赛引入 1. 师生比赛。 (出示P52第5题)老师用计算器计算,你们用笔计算。我和你们比一比,谁算得最快最准。 (也许学生会说这不公平,比赛停止。) 2. 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使用计算器计算。 【说明:设计“比赛”这个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体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计算器的作用与价值。】 二、体验探究 1. 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计算器的知识?(学生各抒己见。)

2. 分组探究。 四人一组,合作完成P51题1和题2。 3. 反馈解疑。 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2587+9604”? 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80738-31927”? 使用计算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每次计算前要清0;不能按错键。) 你们小组还有什么疑问? 4. 集体小结。 使用计算器计算一步式题时,只要按照算式中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按键,就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 【说明:计算器作为计算工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在前一课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对计算器也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有的学生甚至已经能熟练操作了。因此,应从尊重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让他们说说自己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计算器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教材、组内互助以及教师解疑等活动,进一步完善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掌握正确操作和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 P51题3。 用计算器计算。(同桌核对) 如果两人的计算结果不一致,你们是怎样判断谁对谁错的呢?(重新计算;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验算。) 2. P52题6。 你们会使用计算器进行乘除法运算吗?说说操作顺序。 每人选乘法和除法式题各一道,先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检验。 3. P52题5。 刚才的比赛怎样比才算公平?(都可以使用计算器)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说明:在学生掌握了使用计算器计算的基本方法后,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锻炼了学生正确、快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能力,并会使用计算器对计算结果进行两种方法的验算。】

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基本运算。让学生在认识计算器工具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进行操作。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是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四则运算,了解运算键的功能,会进行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减法根据书上步骤操作,乘除法试题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练习中呈现两个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 教学重点: 让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基本运算。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认识计算器工具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进行操作。 教学用具: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你们知道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好处吗? 它能使我们的计算更加方便快捷。 复习计算器的按键名称。 二、新授例题 1、例1 照下面的步骤,用计算器算一算。 386+179= 按键:386+179= 屏幕显示:386+179=565 试一试CE键有什么作用? 2、反馈练习 825-138= 按键:825-138= 屏幕显示:825-138=687 3、自主尝试 乘除法计算由学生自己试试看。 26×39=_____________ 312÷8=_____________ 4、例2 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9999×1=9999 9999×2=_______ 9999×3= _______ 9999×4=________

5、巩固提高 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__________ 9999×7= ___________ 9999×9= ___________ 三、巩固练习 1、三个人一个小组,我出一组算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一人用笔算,一人用计算器) 2、两人一组,先每人出一道算式,两人先笔算,再互相用计算器验算一遍。 3、做一做: 先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9÷9=1 108÷9=________ 1107÷9=_______ 11106÷9=______ 4、不计算,试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再用计算器检验对不对。 111105÷9=_________________ 1111104÷9=________________ 11111103÷9=_______________ 111111102÷9=_______________ 1111111101÷9=______________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单元《第12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人教版

《第12课时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3.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节约、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上课前,让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开始! ①18+21= ②56÷7= ③3028-2956= ④589×76= ⑤98+199= ⑥12+459+88= 2.有的同学为什么会计算得这么快?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 小结:看来,在进行像这样的比较繁杂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忙。(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386+179=________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2)引导学生按步骤按键计算出结果,试试CE和AC键各有什么功能。 CE:清除功能,AC为0,也相当于清除功能。 (3)自己用计算器试试。 825-138=26×39=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什么? 看清数,别按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教学例2。 (1)出示:9999×1=9999 9999×2=________ 9999×3=________ 9999×4=________ 用计算器算出上面几个算式的结果。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说一说。 从9999×2起,结果是一个五位数,中间是3个9,两头分别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结果吗?试一试,很有趣。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4)9999×6和9999×8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谁能说一说? 9999×6=59994

用计算器计算课件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一、两步式题的计算。 2、能用计算器探索一些基本的教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应根据计算的需要灵活确定不同的计算方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 数目的计算。 2、难点:使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计算器 1.在过去,我们有许多计算工具,如算筹,算盘来计算数据,但 随着这计算越来越复杂,我们会用什么来计算呢?(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等等)。 (1)小组合作,认识计算器。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计算器的有关知识。 小组交流: (2)在哪见到过计算器?已经了解计算器的哪些知识? (3)计算器的外部特征、构造及基本功能? (4)计算器主要键的作用、功能及操作方法? 2、学生汇报、操作:

(1)对以上问题进行汇报。出示课件:认识计算器上重要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2)学生尝试开机、关机。 (3)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已经了解的按键的作用,并可以动手试一试。 二、自主探索,会用计算器。 1. 摸着石头过河 (1)学生尝试完成加法: 386+179=。 指名学生汇报输入过程,然后说出结果。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2)尝试计算加法: 4468+1792=, 指名学生汇报输入过程,然后说出结果。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3)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成绩。学生探讨求平均成绩的方法,然后计算出结果。 2. 龟兔赛跑。 现在我们已经了结了计算器主要按键的作用,接下来我们来见识一下计算器的能力怎么样?男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把算出的结果记在纸上,女生用笔算。 课件出示

用计算器计算,四年级上册,第12课时

第12课时用计算器计算 郑祥旦编著 学习内容 课本第26页例1、例2,你知道吗,第28练习四第1~4题。 学习目标 会用计算器计算,再探索规律。 习题解析 例1,用计算器计算。体会计算过程。Array例2,探索规律。先用计算器计算,再探索规律。 “做一做”,巩固练习。第1题,计算大数。第2题, 探索规律。 “你知道吗”,介绍M+、MR、MC键的使用。 计算器的认识,是本课的学习基础。用计算器计算, 探索规律,是本课的新知。 辅导精要 例1,读题。“下面的步骤”下划线,理解与按键过 程的联系、与算式的联系。 计算。尝试用计算器计算,可根据使用情况进行必 要的指导,如按错数字键138按成139,可用DEL键或 AC健清除。 例2,整体读题。“左边各题”下划线。发现算式的 规律:一个因数是9999,另一个因数是一位数。再计算。 口算。9999×1=9999。 机算。9999×2=19998,9999×3=29997;猜测9999×4=39996。 理由:2×9=18,把①式的1个9分解为1和8;得数的首位和末位分别是1和8,中 间有3个9。3×9=27,把①式的1个9分解为2和7;得数的首位和末位分别是2和7, 中间有3个9。4×9=36,把①式的1个9分解为3和6;得数的首位和末位分别是3和6, 中间有3个9。机算检验,结果正确。 运用规律。直接写出得数,9999×5=4995,9999×7=69993,9999×9=89991。 补充:9999×6=59994,9999×8=79992。 也可认为: 9999×1=9999=1万-1,9999×2=19998=2万-2, 9999×3=29997=3万-3,9999×4=39996=4万-4, 所以,9999×n=n万-n。 9999×5=5万-5=49995,9999×6=6万-6=59994,……。 再整体观察,积的万位从0到8、个位从9到1。欣赏其数学美。 “做一做”,第1题,整体读题,说说对数的感觉:都是大数,用口算和笔算都不方便, 所以用计算器计算。让孩子独立计算。 计算的要求。首选口算,不要求精算可以估算,要求精算的用笔算,大数用计算器计算。 经常用计算器计算的,会降低人的智慧。 第2题,读题。观察算式的规律:个位从9到1,前面1的个数不断增加,有(n-1) 个。 1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计算器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计算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快乐联想”的游戏吗?还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四个提示 提示一 提示二 提示三 提示四 完美 基督教 医院

三三两两 师:你能想到什么? 生1:我猜是十字架。 生2:我想可能是……。 出示提示四 生3:我猜是十。 答对的同学,给予肯定。 师:还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提示 提示一 提示二 提示三 提示四 知错能改 小巧 学习用品 计算工具 生1:我猜是橡皮 生2:我也认为是橡皮。 出示了提示四后 生3:计算器。 表扬答对的同学。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计算器。 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计算器?(根据同学回答,依次出示课件中的图片) 表述:看来计算器已经深入我们生活中。瞧,老师手中就有一个计算器,你们观察过计算器吗?看老师手中的计算器,你们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键盘、显 示器) 指出:有些功能键由于我们所学知识有限,现在还不需要用,今后我们可以再慢慢认识它们。 2、认识开机键、关机键。 用计算器前,先按什么键?(ON键,根据学生回答指出开机键) 用完后呢?(OFF键,指出关机键) 3、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有多少同学会用计算器?真会?那我们来“试着瞧瞧”。 (课件出示38+27=30×18=) 指名说第一题计算过程。 师:你是怎么输入的? (先输入3和8,再输入加号键,输入3和7和等号键,等于65。) 追问:想知道得数,需要输入什么键?(等号键) 指出:算完后,我们可以口算或者笔算验算计算结果。 4、用计算器计算“试一试”。

手拉手儿歌教案

手拉手儿歌教案 【篇一:小学音乐《手拉手》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手拉手》教学设计 清江镇第一小学黄元红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充满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歌曲表现了同 学之间的友情和真情,热情地颂扬了欢乐的友谊。曲中每乐句中“o x x , x x x ”切分音的运用很有特点,使得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歌曲以六度大跳进入合唱部分(8小节),在曲调上采用了重复的手法,配以衬词“啦啦啦”使同学间欢乐的友爱的情绪得以进一步的抒发,也表达了儿童们为创造一个充满友爱,温暖的世界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手拉手》,能用欢快、饱满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感受 友谊的美好。 2.通过音程的练习来学习二声部的合唱部分,声音能达到和谐统一。 3.学习弱起的切分节奏和切分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 1.二声部的合唱。 2.歌曲中的弱起切分和切分节奏。 3. 能用欢快、饱满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感受友谊的美好。 四、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 1.第一次欣赏歌曲(录音) 师提问: 如果你是这首歌曲的作曲家,你希望大家用怎样的情绪和速度来演 唱呢? 2.第二次欣赏歌曲(录音)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我爱记歌词”,看看谁的记忆力好, 记得多。 并从歌词中引导学生说出歌曲友谊的主题。 3.第三次欣赏歌曲(录音) 师:请你仔细的听,歌曲中每句的句尾都有什么特点。(先让学生 说句尾的特点,再出示曲谱) 4.第四次欣赏歌曲(师范唱)

你能随着老师的指挥,合着音乐在歌曲的句尾加入这样的伴奏吗? 第一乐段加x xx第二乐段加xx (5处) (二)解决难点 导入: 师:没想到,我们之间还挺有默契的。初次合作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那下面老师想和你玩个游戏,测试一下我们的默契指数到底高不高。这个游戏不仅需要你的耳朵还需要你的大脑哦。第一步:(师生音 符对对碰) 1.这个游戏的名字叫音符对对碰,我们一共唱三组音符。你们需要 唱的分别是6、4、1三个音。跟琴唱一次,记住音高。 2.想知道我要唱的三个音吗?我用歌声告诉你,你们先唱好6,保持住,我再加入。看看你们能不能保持并不受影响。(依次类推,引 出4、2、6). 第二步:(生生音符对对碰) 3.很好,看来我们之间真是默契十足,现在我给你们分分组,这边 的同学唱6.这边同学唱4.(依次类推)第三步:(分组学习二声部 旋律) 4.简单的几个音碰在一起都能发出这么美妙的声音来。那我把这几 个音编成两条旋律,你们看。分声部自学。(师进入学生,指导)(出示高低声部曲谱) 5.好,现在我们检查一下学习情况,你们听,这是哪个声部的旋律。(生听辨) 6.耳朵真灵,那你们听听,高声部的旋律给你怎样的感受?热烈高 昂的。 低声部给人奋进积极的感觉。 7.请每组的同学跟琴演唱三次,谁能记住自己的旋律。比赛(谁记 得牢) 第四步:(师生配合演唱二声部) 8.各自的旋律已记住,那是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我给你们增加点 难度那老师给你们增加点干扰,高声部的同学先唱。生唱高声部, 师加低声部。反之练习。测验。(谁不受干扰) 第五步:(生生合作演唱二声部) 9.看来,你们都是高手啊。那最后请你们一起来合作演唱二声部。 你们知道唱好合唱的三大法宝吗?第一记住自己的旋律,第二找到

普通的计算器使用方法

普通的计算器使用方法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普通的计算器相信大家都会用,大家经常用来加减乘除,快速计算结果。有些小小的功能键能事半功倍,而这些功能可能有很多人从未使用过,在网上找了些资料,又根据自己实际使用中的经验,把那些个功能键的作用及使用方法给整理了一下。 M+:把目前显示的值放在存储器中,是计算结果并加上已经储存的数,(如屏幕无"M"标志即存储器中无数据,则直接将显示值存入存储器)。 M-:从存储器内容中减去当前显示值,是计算结果并用已储存的数字减去目前的结果,如存贮器中没有数字,按M-则存入负的显示屏数字。 MS:将显示的内容存储到存储器,存储器中原有的数据被冲走。 MR:按下此键将调用存储器内容,表示把存储器中的数值读出到屏幕,作为当前数值参与运算。 MC:按下时清除存储器内容(屏幕"M"标志消除)。 MRC:第一次按下此键将调用存储器内容,第二次按下时清除存储器内容。 GT:GT=Grand Total 意思是总数之和,即按了等号后得到的数字全部被累计相加后传送到GT存储寄存器。按GT后显示累计数,再按一次清空。 MU(Mark-up and Mark-down键):按下该键完成利率和税率计算,详见例3; CE:清除输入键,在数字输入期间按下此键将清除输入寄存器中的值并显示"0",可重新输入; AC:是清除全部数据结果和运算符。 ON/C:上电/全清键,按下该键表示上电,或清除所有寄存器中的数值。 使用举例: 例1. 先按32×21,得数是672。然后按下“M+”,这样就可以把这个答案保存下来,然后我们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刚才的672调出来了,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10课时计算器的应用教案新人教版

第10课时计算器的应用 教材第25~26页的内容。 1.会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2.在利用计算工具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体验转化的思想方法。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激发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的能力。 重点: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难点: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课件、计算器。 师:我们认识了古今中外这么多的计算工具,遇到下面这样的问题,你会选择什么计算工具呢? 课件出示:计算器图片。 师:如果你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游玩的时候在小卖部买了一些食物和一些纪念品,想知道这些东西多少钱,怎么办?(用计算器) 师:为什么选择计算器?(用计算器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师:大家介绍的这些键都是我们常用的,还有一些键随着我们的数学学习,今后会用到。我们认识了计算器,怎么用计算器计算呢?如果按错了怎么办?我们这节课一起学习计算器的使用。 1.计算器常用键的功能。 师:看来大家都愿意用计算器,你了解计算器吗?把你了解的向大家介绍介绍。(显示器,开关及清除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等。) 小组活动。两人一组,互相出一道计算题,并用计算器计算,了解各键的功能。 2.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 (1)用计算器的方法。

课件出示: 386+179=825-138=26×39=312÷8= 师:这道题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师:说说你是怎么用计算器计算这道题的。(学生边说边到前面演示。) 课件出示: 师:依次按数字键3、8、6,然后按“+”,再依次按数字键1、7、9,最后按“=”,屏幕上就显示出结果了。 师:自己用计算器算出这几道题的结果。 学生自主练习,老师统一订正答案。 师:在使用计算器计算时按错了怎么办?(学生可能会想出两种解决方法。) 生1:按退格键“←”,清除输错的数字,然后输入正确的。 生2:按“CE”键,清除然后再重新输入。 3.用“M+”“MR”进行四则计算。 课件出示:2034-1368÷9。 师:你会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了吗?那试试这道题。 师:这道题等于多少?(1882、74) 师:哪个结果是对的?怎么做的?(先算1368÷9=152,再用2034-152=1882。) 师:实际上是这样的。(课件出示:2034-1368÷9=2034-152=1882。)这道两步计算的题目,用一般的计算器计算,就必须先记住这个除法的结果,有没有好办法? 师:一般的计算器上都有“M+”和“MR”这两个键,有的计算器上“MR”和“MC”合用一个键“MRC”。有了“M+”和“MR”这两个键我们就不用记住中间的结果了。怎么用呢? 师:先按“1368÷9=”,屏幕上会显示出计算结果152,然后按下“M+”,计算器就会把“152”这个结果存储下来,然后输入“2034-”,再按“MR”或“MRC”,就把刚才存在计算器中的结果提取出来了,最后按“=”,就能显示出最终结果。 师:自己试一下。(学生用这种方法尝试。) 练习:672÷(139-115) 37×12+46×9 师:计算新题前,先按“MC”清除存储的结果。 4.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课件出示:111111111×111111111。 师:算算这道题等于几?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发现计算器没有显示出完整的结果。 师:结果是多少?(1.234567898765432e+16,不同的计算器显示出的会不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答案?(屏幕显示不下了) 师:计算器帮不了我们了,只能靠我们自己了,怎么办? (化繁为简) 师:这道题中,两个因数位数太多了,数太大,怎么办?(把数变小) 师:真好,我们可以把数变小,算一算,找出规律,解决问题。可以从几开始? 课件出示: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一年级下音乐《手拉手》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音乐《手拉手》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音乐《手拉手》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音乐《手拉手》教学设计 第3课手拉手 教学内容: 一、聆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 二、表演《雁群飞》《数鸭子》 三、编创与活动 单元目标: 一、情感目标:在四首相同主题,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情。 二、认知目标: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认识四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能从图的形态上懂得“0”不出声,静止一拍,为今后学习休止符建立感性层面的经验; 三、技能目标:1.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2.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重点:进行最初级的二声部节奏的训练,培养学生和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之情。 课时安排:共四课时 1.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2.表演《雁群飞》编创与活动 3.表演《数鸭子》 4.聆听《鸭子拌嘴》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7 课时目标: 1.感受歌曲昂扬的音调和欢快的情绪。

2.领会歌曲的内涵,团结就是力量。 3.能用轻快的歌声参与歌曲演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会歌曲内涵,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互助。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上一单元歌曲 1.放牛歌 2.牧童 三.聆听《我们手拉手》 1.翻开课本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 设问:图上画了些什么? 2.从学生观察引出欣赏曲目《我们手拉手》------板书 3.初听乐曲 设问:你听到了什么?什么和什么手拉手?(引导学生养成专注聆听的习惯) 4.学生谈话: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5.复听歌曲 老师在黑板上逐句贴出歌词,在1—3乐句后分别加上“”的伴奏节奏,学生边听边和着音乐拍手。 6.学生分组为歌曲编创表演 要求:可以是律动,也可以是舞蹈动作,只要能表达出歌曲的情绪即可。 7.展示编创成果。 四.板书设计 我们手拉手 鲜花和鲜花手拉手,太阳也微笑点头 大雁和大雁手拉手,把风雪抛在身后 浪花和浪花手拉手,向东方滔滔奔流 高山和高山手拉手,挺直腰挺起胸口 绽开我的笑脸, 迈开我的脚步,伸出你的双手。 我们手呀手拉手,让我们手拉手

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48—5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运算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两步的式题运算。 2、能运用计算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律。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尝试运用 师:开学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学习计算,下面这些题,哪些你一眼能看出来答案的,直接说的得数。 1、初步尝试 90+56= 45×99≈ 87546—3469= 42×30= 2102÷30≈ 43×365= 师:最后两道看来有困难,列竖式算算。 师:先不报答案,要你自己检验做的对不对,你准备怎么样?试一试用计算器来验算,你们会吗? 师:谁愿意带上你的竖式计算上来展示意下,向大家演示一下你用计算器验算的过程可以吗?(鼓励和表扬) 师:看来,大家还真的会用计算器!想不想“再显身手”? 2、再次尝试:探索用计算器进行混合运算的方法 ①546×28-4276 ②2940 ÷28+763 ③15021-87×99 ④25120÷(449-289) (1)这4题与上面4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会做吗?请试一试。 (2)交流操作方法。 (3)你有没有感觉到这4道题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不一样? (4)用计算器计算③、④该怎么操作呢?我们以第③题为例,谁来介绍介绍?

(突出“记住中间数”、“使用MR键”、倒减等方法。) (①、②两题只要按顺序依次输入,③、④题要先算后一步,③④可以“记住过程得数”,③还可以倒减等) (5)介绍用存储键计算,尝试用“MR键”计算③④题。 二、解决生活问题 师:通过这几道题计算,你感觉计算器怎么样?你们喜欢用计算器吗?下面我们就发挥计算器的作用,用它来完成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1、出示:一个水龙头滴水的动态画面。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8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样白白流掉了。 (1)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2)把这些水分别装在饮水桶中(每桶约重15千克)算算大约能装多少桶? (3)你家每月用几桶水?算算这些水够你家用几个月?大约合多少年? 师:目前我国西南大旱,一些地区粮食因为缺水绝收。云南山区的孩子们喝脏水解渴。联系我们刚才的这些计算数据,你想到什么? 三、探索计算规律: 师:既然人们发明了这么好的计算器,我们就应该更好地运用它。让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探索计算的规律好不好? 1、找出规律后再填写每组的后2题得数,并用计算器检验。 19+9×9= 118+98×9= 1117+987×9= 11116+9876×9= 111115+98765×9=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按这样一种规律写下去,下一题该是什么样的? 2、自己探索规律。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 111…1222…2÷333…34= 2001个1 2001个2 2000个3

科学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一、计算器使用的状态 对于两类计算器来说,使用的是数值计算,所采用的状态是十进制状态: 1、学生计算器(KDT科灵通科学计算器):按模式键 第一次屏幕显示 第二次屏幕显示 按2次,再按1,则进入十进制计算状态,这时在屏幕上会出现D的标志。 2、普通计算器(价格10元以内):按键 直接按键,依次在屏幕上会分别显示:DEG、RAD、GRAD,表示十进制、弧度、百分率。要选择DEG,即在屏幕上看到DEG的标志。 二、角度的输入与计算 两种计算器都可以进行角度的运算以及转换: 1、学生计算器(KDT (1 例如输入129°59′26″,操作如下: 输入1295926

这时屏幕的第二行显示:129°59°26°,说明已经将角度输入 (2)角度经过三角函数的计算之后,显示的角度是十进制,即129°59′26″屏幕上显示129.353336,这时需要将十进制的角度转换回六十进制。 按129.353336→129°59°26°。 2 (1)角度的输入:输入角度要以六十进制输入,度和分秒以小数点隔开, 可将六十进制的角度值转换成十进制,用于角度计算或三角函数计算。 具体操作如下:输入129.5926 这时屏幕上显示结果129.9905556,可以进行角度的加减或三角函数计算。 (2)计算结果显示:当角度计算完毕后,需要显示角度的结果,即六十进制的角度结果, 按 具体操作如下:129.9905556→按 这时屏幕上显示计算结果129.592600,可以将成果记录下来。 三、测量误差的精度评定(统计计算) 两种计算器都可以进行标准偏差统计计算: 1、学生计算器(KDT科灵通科学计算器):在标准偏差统计模式下 (1)进入标准偏差统计计算模式:按 显示 ) 其中n x x2m,即中误差。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一、两步式题的计算。 2、能用计算器探索一些基本的教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应根据计算的需要灵活确定不同的计算方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 数目的计算。 2、难点:使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计算器 1.在过去,我们有许多计算工具,如算筹,算盘来计算数据,但 随着这计算越来越复杂,我们会用什么来计算呢?(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等等)。 (1)小组合作,认识计算器。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计算器的有关知识。 小组交流: (2)在哪见到过计算器?已经了解计算器的哪些知识? (3)计算器的外部特征、构造及基本功能? (4)计算器主要键的作用、功能及操作方法? 2、学生汇报、操作:

(1)对以上问题进行汇报。出示课件:认识计算器上重要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2)学生尝试开机、关机。 (3)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已经了解的按键的作用,并可以动手试一试。 二、自主探索,会用计算器。 1. 摸着石头过河 (1)学生尝试完成加法: 386+179=。 指名学生汇报输入过程,然后说出结果。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2)尝试计算加法: 4468+1792=, 指名学生汇报输入过程,然后说出结果。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3)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成绩。学生探讨求平均成绩的方法,然后计算出结果。 2. 龟兔赛跑。 现在我们已经了结了计算器主要按键的作用,接下来我们来见识一下计算器的能力怎么样?男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把算出的结果记在纸上,女生用笔算。 课件出示

最新北师大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时《手拉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时《手拉手(小数的加、减、乘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来解决简便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填一填,并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规律 122+78=()+ 122 79+56+44=79+( + ) 125X8=8 X() 19X25X4=19X( X ) 128X3+72X3=( + )X3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山区孩子生活现状,让学生看图,并提问:看完这些图,你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谈感想,预设: 生1:这些孩子真可伶,生活非常的艰苦。 生2:和他们相比,我们真的是非常的幸福。 生3:我们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 …… 2、师评价并揭题:同学们都说的很好,我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一定要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在一些贫困的地方,还有许多的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淘气和笑笑所在的学校也与希望小学开展了“手拉手”活动。这不,淘气和笑笑正在商量该送给小朋友们什么礼物呢。(板书课题:手拉手) 三、自主思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情境图及物品价格表, 让学生说说从图表中获得哪些信息,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每本练习本2.8元,每个铅笔盒6.1元,1本《数学家的故事》7.2元…… 2、课件出示问题1:淘气要给希望小学3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个铅笔盒,一共要花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鼓励学生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全班交流算法,师整理板书: 方法一:3本练习本需要:2.8×3=8.4(元);3个铅笔盒需要:6.1×3=18.3(元);一共需要:8.4+18.3=26.7(元)。 方法二:将三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即: 2.8×3+6.1×3 = 8.4+18.3 = 26.7(元) 方法三:一本练习本和一个铅笔盒需要:2.8+6.1=8.9(元),3个同学就需要:8.9×3=26.7(元),列综合算式:(2.8+6.1)×3。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进而发现: (1)方法一是分布计算,方法二和方法三是列综合算式计算。 (2)计算方法二的综合算式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 (3)方法三计算起来最简单。 再让学生把方法二和方法三结合起来看,引导学生发现:方法三是方法二利用乘法分配律后的变形。 师小结:小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