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答案)

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答案)
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答案)

三年级下册暑假练习题单

一、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鸳鸯(yān yāng) 蒌蒿(ɡāo hāo) 河豚(dún tún) 伶俐(lín líng) 掠过(lùe lüè) 沾水(zhān nián) 闲散(sǎn sàn) 纤细(xiān qiān) 莲蓬(péng peng) 姿势(zī zhī) 琢磨(zhuó zuó) 衬裙(chèn chèng)

益虫(yíyì) 摔晕(yūn yùn) 捏住(niē niū)

黑绸(chóu cóu) 折颈(jǐn jǐng) 擦洗(cā chā)

谦虚(qiān xiān) 尘土(chén chéng) 捧起(pěn pěng)

狮子(sīshī) 别致(zì zhì) 欣赏(xīn xīng) 不禁(jīn jìn) 皱(zòu zhòu)眉挣脱(zhēng zhèng) 倒映(yǐng yìng) 遵循(zūn zhūn) 传来(chuán chuáng) 尊敬(zūn zhūn) 碌碌无为(lù lǜ) 匀称(chèn chèng) 二、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Sǎn 闲散散文ɡān木杆旗杆āi 挨近挨个

散杆挨

Sàn 散步散开ɡǎn枪杆秤杆ái 挨打挨饿

jīn 不禁禁受 sǎ撒种播撒 chèn匀称称职

禁撒称chèng 四称jìn 禁止门禁 sā撒娇撒谎 chēng称赞称呼

zhēng 挣扎lèi 劳累受累 xiǎn朝鲜鲜见挣累lěi积累累计鲜

zhèng 挣脱挣钱 léi 果实累累 xiān鲜艳鲜花zuō作坊chéng乘法乘车 lóng笼子灯笼作乘笼

zuò作业工作 shèng 千乘之国 lǒng 笼罩笼络zhuǎ爪子猫爪 mó模型模仿 zhé折断折磨爪模折zhē折腾zhǎo 爪牙龙爪 mú模板模样 shé折本亏折féng 缝补缝合 rǎng 嚷叫 zhǎng涨水涨价缝嚷涨

fèng 门缝裂缝 rāng 嚷嚷 zhàng头昏脑涨tǔ吐出吐泡dōu 全都hé和平和美吐都和hè应和附和tù吐血呕吐dū都市首都 huò和弄

chā差别 liū溜冰 mà蚂蚱

差chà差劲溜蚂

chāi 出差 liù一溜烟 mǎ蚂蚁

三、形近字组词。

奏(演奏)拂(吹拂)捧(吹捧)瓣(花瓣)凑(拼凑)佛(仿佛)奉(奉献)辩( 争辩)

符( 符合)酒(喝酒)异(奇异)辨(分辨)付( 付出)洒( 洒水)导( 领导 ) 辫(辫子)验(体验)阿(阿姨)史(历史)历(日历)检(检查)啊(好啊 ) 吏( 官吏 ) 厉(厉害 ) 险(危险)密(秘密)零(丁零)乘(乘法)秘(神秘)蜜(蜜蜂)铃(铃声)剩(剩余)状(形状)杆(木杆)透(透明)型(模型)壮(强壮)竿(竹竿)诱(诱人)形(形态)拨(拨动)泼(泼水)官(官吏)攻(攻击)拔(拔掉)波(波浪)管(管理)功(功课)粘(粘贴)卷(卷曲)姿(姿势)录(目录)沾(沾水)倦(疲倦)资(资源)寻(寻找)四.看拼音写词语。

yuān yāng lú yá jù jíǒu ěr ( 鸳鸯) ( 芦芽) ( 聚集) ( 偶尔 ) zī shì fǎng fú jiāo ào qiān xū(姿势 ) ( 仿佛 ) (骄傲 ) ( 谦虚) nuò ruò dài jià xīn shǎng bǎo cún ( 懦弱) ( 代价) ( 欣赏 ) (保存) ōu zhōu shè jì chuàng jǔ zhì huì( 欧洲 ) ( 设计 ) (创举) ( 智慧)

fēn fāng xiū jìan mì fēng jiǎn chá( 芬芳 ) ( 修建) ( 蜜蜂) ( 检查) mì mì hú lí dīng ling jì xù(秘密 ) ( 狐狸 ) (丁零 ) ( 继续) má fan mó gū pǔ tōng mó xíng (麻烦 ) (蘑菇) ( 普通 ) ( 模型) xùn sù wēi wǔ fù zé

(迅速 ) ( 威武 ) ( 负责 )

五、按要求写一写。

1、照样子写一写。

源源不断(AABC式):头头是道彬彬有礼欣欣向荣

无忧无虑(无X无X 式):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法无天2、照样子写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1)高粱红茄子紫、西瓜红、葡萄灰

(2)金灿灿绿油油、红彤彤、蓝盈盈

(3)半青半黄半红半紫、半灰半白、半蓝半绿

3、补充成语。

(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以上成语都出自寓言故事,试着再出三个:

井底之蛙、杯弓蛇影、守株待兔

4、读一读,选择合适的词语,打上“√”。

(1)水面的小圆晕一圈圈地(荡漾飘荡)开去。

(2)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唱起了一首(轻巧轻快)的歌曲。(3)这只小狗的鼻子真(灵巧灵敏),老远就闻到了食物的气味。

5、我会根据学过的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活泼)的燕子(光彩夺目)的图画(挨挨挤挤)的荷叶(骄傲)的铁罐(谦虚)的陶罐(威武)的狮子(奇妙)的世界(神秘)的海底(形态各异)的火烧云(惊奇)地问(勇敢)地说(痛快)地喝

6、我会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或词的意思。

(1)米饭没熟,还要再蒸一会儿。(食物烧煮到可以吃的程度)(2)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指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熟练)

(3)我很喜欢苹果的味道。(舌头接触东西时所得到的味觉感受)

(4)这本书越看越有味道。(趣味、情趣)7、我会给下列画横线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

存:A.保留,留下;B蓄积,聚集;C储蓄;D寄放。

1、《清明上河图》现在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A)

2、我的行李先存在这儿,回头再来取。( D )

3、新建的水库已经存满了水。( B )

4、妈妈把钱都存在银行里。( C )

8、我会补充。

1、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3、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4、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9、写出四句与“知错就改”相关的名言:见书P84

六、按照要求写句子。

一身雪白的绒毛,一对红宝石般的眼睛,加上长长的耳朵,凑成了那样机灵的活泼的小白兔。

小狗的脑袋上嵌着一对像葡萄一样晶莹发亮的眼睛,两只三角形的耳朵耷拉着,四条短腿再配上一条细细的尾巴,可爱极了。

2、读一读,注意画横线的部分,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鹿突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兴奋地跳起来。

(2)他瞪大了眼睛,大声吼道:“你真是急死我了!”(3)“这次我终于考了满分啦!”姐姐高兴地手舞足蹈。(4)“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惊讶地叫起来。

3、照样子写一写。

火烧云的变化极多:有的像一匹奔跑的骏马,有的像一群凶猛的大狗,还有的像以一头威武的大狮子。

4、照样子写一写你的观察和思考。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下午五点,

紫茉莉苏醒过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呢?

5、围绕一个意思来写。

小丽多才多艺。她既会唱歌,又会跳舞,会弹钢琴,还写得一手好字。

6、用问句开头说一段话,向别人介绍一种事物。

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头有多么奇妙吗?那些石头千姿百态,有的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扑扇着翅膀,想要飞向蓝天,有的像一只威风飘飘的公鸡,挺胸抬头对着红日高升歌唱。

你是否听说过……覆盆子,它是一种水果,味道酸甜可口,有“黄金水果”美誉。它的样子有点像草莓,但没有草莓个头大,又有点像桑葚,但没有桑葚那么长。

7、用上表示声音的词语,补充或者仿写句子。

例: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

(1)弟弟哇的一声哭起来。

(2)顾客蹭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3)他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4)水杯啪的一声掉到了地上。

8、我会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造纸术是古代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古代”和“我国”两个词语对调)

(2)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变了造纸术。(“变”修改为“进”)

(3)《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名著后面加一个词语“之一”)

(4)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呀!(“两个”和“新旧”两个词语对调)

9、将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2)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我有办法!”

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他有办法。

(3)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10、缩写句子。

(1)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

天空不等待孩子。

(2)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浮光乱转。

11、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

(1)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改为陈述句)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2)造纸术的发明,难道不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改为陈述句)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3)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改为反问句)

难道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不多吗?

12、按要求写句子。

1、我变成一棵树。没人在我玩的时候叫我吃饭。(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如果我变成一棵树,就没人在我玩的时候叫我吃饭。

2、张择端画的画很传神。(改为感叹句)

张择端画的画多么传神啊!

3、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改为感叹句)

缸里的小吓真有趣呀!

七、应用文的书写。

1、请根据下列提示写一则“寻物启事”。

时间:今天上午(5月22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

物件:一串钥匙

物件主人:王小波老师

寻物启事

今天上午,我在多媒体教室丢失了一串钥匙,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王小波

5月22日2、三年级全体同学预定6月2日(周三)去参观美术馆,请你写一则通知,通知全班同学6月2日早上8点在学校操场按班级排好队等待坐车。

通知

6月2日早上8点,请三年级全体同学在学校操场按班级排好队坐车,参观美术馆。

少先队大队部

6月1日八、阅读理解。

《花钟》(节选)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下午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月光花在七点左

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扑括号里。

(1)愉快地盛开。 (欣然怒放 )

(2)竞相展示形貌、色彩的奇异、艳丽,以比高下。(争奇斗

艳)

2.选段中哪句话提示了段落的主要意思?用“——”画出来。

3.仔细读选段,照样子,根据开放时间为下面的花排列顺序。

牵牛花蔷薇睡莲昙花

4.作者在描写不同的花开放的姿态时,运用了不同的说法:把牵牛花开放写成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把蔷薇花开放写成绽开了笑脸。试着仿照这些语句,写一种你喜欢的花的开放:

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火烧云》(节选)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

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1、照样子,写词语。

红彤彤(ABB式):绿油油白花花

葡萄灰(事物+颜色):橙黄天蓝

2、将选文补充完整。

3、选文2—4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画出来。借助关键句可知,这一部分主要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描写了火烧云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

4、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表明火烧云的颜色很奇怪,没有什么美感。

B “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写出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快。

C 选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阅读选文,我发现3.4两个自然段描写的“动物”都是按照“出现——形状变化——消失”的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过程。火烧云的变化还有很多,请你仿照这样的顺序写一写。

天中出现了一只小兔子,接着又跑来一群小兔子,它们围着一根胡萝卜你争我抢。不一会儿,胡萝卜不见了,小兔子的耳朵也消失了,过了十秒钟,小兔子们都不见了。

课外阅读《滥竽充数》

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到齐宣王那里,请求参加吹竽队。齐宣王给他很高的待遇,把

他编在吹竽队里。其实,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

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是

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改成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1、“充”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满;足。② 装满;塞住。③ 冒

充。④担任;当。在“滥竽充数”一词里“充”应取第(③)种

解释;在“充耳不闻”一词里“充”应取第(②)种解释。

2、用“_____”画出文中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句子。

3、最后一自然段中,“这个消息”是指齐湣王也爱听吹竽,

但是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改成一个一个地吹给他

听,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是因为他只会装腔作势,不会

吹竽,在这里再也混不下去了。

4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做人要实事求是,要有真才实学。弄虚作假是经不住

时间考验的,终究会露出马脚。

5 选择“滥竽充数”一词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表示的不同的意思。

(填序号)

滥竽充数: ①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有才学的人群中欺骗别人;

②比喻以假冒充真的,以次冒充好的;

③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的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

(1)做买卖要按质论价,讲究信誉,不能以次充好滥等充数。(②)

(2)不懂就不懂,不能在大家面前滥等充数不懂装懂。 (①) (3)班长谦虚地说:“这次被评为文明班级,是全班同学努力的结

果,我不过是滥等充数,挂个空名而已。(③)

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光的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和()。 2、光是沿着()传播的。 3、能()是透明物体,几乎不能()是不透明物体。 4、镜子可以改变光的()。 5、从镜子里看到物体的影像和该物体大小()。 6、彩虹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说明阳光是()。 二、判断题。 1、光在空气中比声音空气中传播得快。() 2、潜望镜是利用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原理制成的。() 3、天空的闪电和家里的电灯光都是天然光源。() 4、凡是白色的物体都是透明体。() 5、物体在镜子里可以形成影像。() 6、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成七色光。() 三、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A、萤火虫 B、太阳 C、荧光灯 2、下列物体中,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A、萤火虫 B、月亮 C、荧光灯 3、下列物体中,属于透明体的是() A、牛奶 B、矿泉水 C、橙汁 4、下列物体中,属于半透明体的是() A、玻璃板 B、毛玻璃板 C、钢化玻璃板 5、镜子可用来() A、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B、制作潜望 镜 C、校正人们的视力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白光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 B、两种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C、白光经三棱镜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四、我们平常照镜子时是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的。请你设计一个方案,使自己用镜子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 答案一、1、天然光源人造光源 2、直线 3、让绝大部分光通过的物体让光通过的物体 4、传播路线 5、相同 6、七色光二、1、对 2、对 3、错 4、错 5、对 6、对三、1、AB 2、C 3、B 4、B 5、AB 6、BC四、用两面镜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清单(背诵版)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 1 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 1. 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 . . . . 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 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5. 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6.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 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9. 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11. 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魏巍青山在后退。 12.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13. "生地日行八万里. 温天通看下何”的意思 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

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干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1. 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 集裴箱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 3. 一个物体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4. 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5. 一个物体围绕者一个中心沿圆形轨迹运动,就叫做转动。 6. 一个物体反复来回时所做的运动叫做摆动。 7. 钟摆的运动、秋千的运动是摆动。 8. 在围绕中心转动的同时,物体的整体做移动叫做滚动。 9. 圆球的运动方式是滚动。 10. 一个物体在接近其平衡状态下来回往返运动并最后停在“零点”叫振动。如尺子、水珠落入水面等。 11. 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等。 12. 同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如落地风扇有转动和摆动两种运动方式, 汽车有移动、转动、滚动13. 在物体不同的位置上贴上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察与描述物体的运动。

三年级科学下答案()

三年级(下)科学《课程标准》达标练习题第一单元 一、我是知识小百科( 21分) 1、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2、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是司南。 3、推和拉都会产生力,推力和拉力具有大小和方向。 4、用磁铁沿同一方向把缝衣针摩擦几十次,就做成了小磁针。 5、指南针是根据磁铁能指示南北的性质制成的。在使用它时,首先要把指南针放平,等指南针停止摆动时,就能指出南北方向。 6、天平是人们根据杠杆尺的平衡原理制成的。它是称量物品质量的仪器。 7、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 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做北极,用 N表示。 8、当我们在桌面或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时,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与桌面或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二、火眼金睛( 14分) 1、早在③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①1000②500③2000 2、物体越①,摩擦力越大;物体越②,摩擦力越小。①重②轻 3、使用天平时,我们必须用①取砝码。①镊子②手 4、摩托车之所以能够减震,是人们利用了弹簧具有②的性质。①弹力②弹性 5、天平称量物品时,右盘放①。①砝码②物品 6、条形磁铁,②磁性最强。①中间②两端

7、当两个磁铁相互接近时,同极①,异极②。①相斥②相吸 三、我是小法官( 12分) 1、弹簧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2、摩擦力对人们的生活只有不利的一面。(×) 3、环形磁铁没有南北极。(×) 4、我们穿的鞋子底部设有花纹,是为了增大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 5、推能产生力,而拉不会产生力。(×) 6、物体与物体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四、在括号中标识出天平各部分的名称( 10分) 指针、托盘、游码、底座、砝码 五、名词简答( 8分) 1、弹力:像弹簧这样,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就是弹力。 2、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六、我是小小科学家( 20分) 一、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请你设计实验证明。 (1)实验课题: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有关。 (2)实验材料:弹簧秤、木块、粗糙的木板、比较光滑的木板、玻璃板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q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

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学期 期末测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1.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外还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的速度是目前宇宙中已知的运动最快的,它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 ____________千米。 3.蚕的一生要蜕6次皮,其中结茧前会蜕____________次,在茧中会蜕____________次 4.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______________牙,一副______________牙。 5.地球是一个不规则____________,我们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成____________。6.相对静止的物体就是相对任何物体都是静止的。(______) 7.运动的物体位置一直发生变化,我们也可以描述它的位置。(______) 8.苹果落地是直线运动。(______) 9.蚕茧由许多根蚕丝相互缠绕而成。(______) 10.蚕卵是扁圆形的,像花生那么大。(______) 11.要给蚕盒加盖,不然蚕蛾会飞出来。(______) 12.为了保证蚕盒卫生,要经常在室内喷杀虫剂。(______) 13.我们经常在月亮的边上看到一颗亮星是金星。(______) 14.中国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______) 15.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恒星。(______) 16.母鸡将鸡蛋放在身体下面孵卵,()天左右小鸡破壳而出。 A.11 B.15 C.21 17.经常划船是能使窄肩变宽的好运动。因为划船时上肢活动量最大,呼吸深而有节奏,可以促进背部、肩部、胸部肌肉的发育。你认为这种说法()。 A.不对B.有道理C.不确定 18.吃饭后应该()进行体育锻炼。 A.马上B.休息一会儿后C.随便什么时候 19.想要画一张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图,要标明的是()。 A.方向B.距离C.路线D.以上都是20.坐在船上看到两边的景物在(),说明船正在前行。

三年级科学下册测试卷及答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测试卷及答案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填空(25分,每空1分) 1、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适宜的水分和()等. 2、植物长出的第一对叶,我们称之为();第二对和以后的叶,我们称之为() 3、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包括()、() ()和()等部分. 4、果实是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 5、()是蚕生长过程中很重要的特征,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 6、蚕体是长圆筒,由()、()和()三个明显体段构成. 7、测量水温时,手拿温度计的();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不能 碰到()和(). 8、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叫做().冰变成水或水蒸气都需要(). 9、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异极(). 10、中国的四大发明分别是()、()、()、(). 二、判断(15分,每空1分)(在括号内打“√”或“×”) 1、在通常情况下,水在0℃及以下就能结冰.() 2、指南针的磁针红色一端是南极,指南.() 3、条形磁铁的中间是没有磁性的.() 4、磁铁能够吸引所有的金属.() 5、话筒、扬声器、冰箱封条都用到了磁铁.() 6、无论把一块冰放在哪里,只要它不变成水,就永远不会减少.() 7、只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 8、两只蚕蛾尾对尾,它们是在交尾.() 9、如果把蚕的身体放入水中,头部留在外面,蚕就会死掉() 10、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一些水.() 11、凤仙花是不完全花.() 12、种子的萌发是向下发育出植物的根,再向上长出茎和叶.() 13、只要种子完好就一定能够发芽.() 14、茎从下到上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5、钢针经过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卷答案及解释

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答案及解释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6分) 1. 所有的绿色植物只能用种子来繁殖后代(×)课本第2页最后一句话: 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课本第3页原话。 3. 蚕在生长过程中,有的蜕皮,有的不蜕皮(×)课本24页“提示”中说了,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蜕皮。 4. 所有的小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都不同(×)不变态的动物,例如猫、狗,幼年和成年样子相似。 5. 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课本47页,温度下降,说明热量减少,温度上升,热量增加。 6. 所有动物的生命周期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动物,生命周期各 不相同。海龟能活几百年, 而蝴蝶只有几个月的生命。 7. 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上课时讲过。 8. 温度计度数时应该平视(√)课本44页,如果仰视或俯视都会读不准确,平视才对。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植物的哪个部分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A )课本11页,中间的自然段,绿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养料。 A 绿叶 B 花 C 根 2. 蚕的生命是从什么开始的(C)从卵孵化出来的动物的生命都是从卵开始的。 A 蚁蚕 B 蚕蛾 C 蚕卵 3. 测量人体体温的温度计刻度范围一般是(B )真实的体温计的范围。其他两个选项范围太大了,体温不在这个 A 0℃~100℃ B 35℃~42℃ C -10℃~110℃范围内。 4. 下列哪种动物的发育要经历变态(C )猫和鲸鱼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形态的变化不明显。 A 猫 B 鲸鱼 C 蝴蝶 5. 冰在什么温度下会融化成水(B)冰在0度以上会融化成水,水在0度以下会凝结成冰。 A 0℃以下 B 0℃以上 C 100℃以上 6.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运输(A )和养料的功能课本13页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教材问题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教材问题答案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1.1 我们周围的土壤 1、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哪里土壤多?哪里土壤少? 答:在农村随处都可以看到土壤:田野里、道路旁、农家院子里等,只有荒山上的土壤少。在城市里,土壤就不多见了,只有花圃里、水塘边、操场上才有裸露着的土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泥路下、路砖下面都有土壤。 2、关于土壤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兴趣。答:有虫、草、植物的根、水 3、挖开田野、花圃和水塘边等不同地方的土壤,观察这些地方的表层,你能发现什么? 答:土壤中有枯死的植物的根、落叶、有岩石和沙子。有活着的植物的根、幼芽、还会有蚂蚁、蚯蚓等小动物或动物尸体。 4、小草的根为什么这么长? 答:小草的根长得这么长,可以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并从土壤深处吸收水份和养料,供给小草生长。 5、看看土壤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生活在土壤什么地方? 答:土壤中的小动物除了蚯蚓、青蛙、屎壳郎、蚂蚁还有蟋蟀、土蟞、田鼠等,它们都生活在土壤的表层。 1.2 了解土壤

1、仔细观察土壤的外观你发现有什么特征? 答:土壤是褐色的,土壤有些潮湿,能成团,土壤里有石子、小虫子、落叶、草根…… 2、做下面的实验,你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答:(1)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到纸巾潮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看到硬土散开,过一会儿又看到有气泡从土壤里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3)搅拌以后看到水变混浊,静上一段时间又看到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水面漂浮一些物质,水中上层物质颗粒较小,是黏土,下层颗粒较大,是沙粒。(4)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3、为什么渗出来的水不一样多呢? 答:因为三种土的渗水性不同,沙土渗水性强,渗出来的水最多,黏土渗水性差,渗出的水最少,壤土的渗水性居中,渗出来的水也居中。 4、用更多的方法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答:①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沙粒多。黏土颗粒小,黏粒多。②用手捻一捻:沙土的沙粒硬捻不碎。黏土的黏粒不硬,一捻就成粉末。 ③和点水握一握:沙土不能握成团。黏土能握成团。 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实验准备: 沙土、黏土、壤土各一纸杯、水三纸杯,漏斗三只,沙布三块,烧杯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一单元测试题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一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填空: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直至()的过程。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等各不相同。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和()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4、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5、植物的养料是由绿色的()依靠()提供的能量,利用()和()制成的。 6、植物的茎具有()及()的作用。 7、凤仙花的身体有()、()、()、()、()、()六个部分。 8、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和

()等。 9、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10、种子萌发先长()、再长()、();植物的根总是向()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 二、我会选择: 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A.根 B.茎 C.叶 D.种子 2、我们种下的种子最先长出来的是()。 A.根 B.茎 C.叶 3、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是植物的()。 A.根 B.茎 C.叶 4、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的是植物的()。 A.根 B.茎 C.叶 三、我会判断: 1、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 2、植物都是用根来繁殖后代

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 4、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茎。() 5、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 6、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 四、能力题: 1、小朋友们,你们在种植凤仙花时,一定都做好了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吧,请简要写下来。 2、在种植凤仙花的中。你学到了哪些播种方法呢?

三年级下册科学作业答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堂作业本》答案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活动记录 1.略2.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 2、种植我们的植物 活动记录 1.凤仙花的生长发育记录表(表中日期仅供参考,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而定) 7天,47天,9天,15天,35天,110天. 2.略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4)√(5)√ 资料阅读选择题(1)A (2)B (3)B (4)C 3、我们先看到了根 活动记录 通过观察种下的种子,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我们还发现,根生长的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4)√(5)√ (6)√(7)√(8)×(9)√ 4、种子变成了幼苗

活动记录 课堂练习 1.填空题(1)阳光、空气。(2)叶。(3)太阳。(4)水分,养料。 2.判断题(1)√(2)×(3)√(4)√(5)√ 3.简答题因为小老鼠吐出的二氧化碳和叶子从根部吸收的水分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制造氧气和养料,这就是光合作用。其中氧气给小老鼠呼吸,所以,小老鼠不会被马上憋死。 5、茎越长越高 活动记录:(仅供参考) 观察凤仙花茎的高度变化统计图,我们发现:凤仙花在前三周茎生长速度很慢,第四周至第七周茎的生长速度很快,第七周以后茎的生长速度逐渐开始减慢。 课堂练习1.选择题(1)A (2)B 2.判断题(1)√(2)√(3)√(4)√(5)× 6、开花了,结果了 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 判断题(1) √(2) √(3) √(4) ×(5)√(6) √ 7、我们的大丰收 活动记录M填图省略 (1)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结出(20—30)个果实。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收获(300—500)粒种子。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离不开土壤,在()、()、()等地方有土壤。 2. ()、()、()、()是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 3.土壤是由()、()、()、()和()组成的混合物。 4.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有(),说明土壤里有()。 5.把硬土块放入水中,有()冒出,说明土壤里有()。 6.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水变(),静置后,出现(),上层较小的颗粒是(),下层较大的颗粒是()。 7.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到一股(),说明土壤中有()。 8. ()、()都是土壤烧制出来的。 9.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中等颗粒为(),细小颗粒为()。 11.人们根据三种土粒()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 12. ()土渗水性最大,因为它的颗粒(),()土渗水性最小,因为它的颗粒()。 13.用()、()、()等方法可以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14.土壤可分为()、()。 15.表层土的养分来自(),它们被称为()。 16. ()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越多,土壤越肥沃。 17.落叶下面的土壤颜色是()的,比较()。 18.山上的表层土就因为经常受()的冲刷而流失,那里的土壤比较贫瘠,有的地区通过(),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还可以通过增加()常用的方法有()和()、()。 19.蚯蚓是“土壤()”和“改良()”。 20.迄今为止,从土壤中发现()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 21.在普通树林里,1平方米约有()个土壤动物。 22.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它为植物提供了()、(),为动植物提供了(),也为人类提供了()和制作物品的()。土壤是()和()的共同家园。 24.植被被破坏,对土壤的()有很大损害。 25.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 26.塑料垃圾被填埋在土壤里,降低了土壤的(),同时也阻碍了植物()的发育,和对()、()的吸收和利用。 27. ()、()、()、()等活动都会破坏土壤。 28.为了保护家乡的土壤,我们应该()、()。 二.选择题

三年级科学(下册)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 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_______ 开始它的新的生命。 2、选种要挑选_______ 的、没有受过_____________ 的种子。 3、种子萌发先萌发出_____ ,再长出_______ ;植物的根向___ 生长,根的生长速度_____ 。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______ 和_____ ,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_______在土壤中。 5、植物的茎具有_______ 植物及_______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6、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__________、________,以及适宜的_________和________等条件。 7、植物的_________能依靠提供的能量,利用_______和_________制造自己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8、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二、判断 1 、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 ) 2 、“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只有春天才是播种的好季节。( ) 3、凤仙花是从种子开始它新的生命的。( ) 4、植物一生生长所需养料全部是叶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的。( ) 5、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 6、凤仙花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7、凤仙花的种子先长芽,再长出根。() 8、每种果实中的种子的数量是一定的。() 三、选择 1、在自然条件下,______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A.有些 B .很多 C .全部 2、植物自己制造“食物”的器官是________。 A.根 B .茎 C .叶 D .根、茎、叶 3、植物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主要是为了________。 A.植物身体的平衡 B .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太 4、金鱼缸里养些小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A.释放氧气 B .显得美观 C. 清洁水质 5、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一定都需要_______。 A. B. 水分 C. 土壤 6、具有支撑植物作用的是_______。 A. 根 B. 茎 C. 叶 四、连线将下面的植物与它们的外部形态连线。 凤仙花攀援茎 牵牛花缠绕茎 葡萄直立茎 红薯匍匐茎 五、回答: 开花植物的生长一般经历哪几个阶段?它们的身体分为哪六个部分?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 通过科学课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运用感觉器官认识物体的基本性质,体验科学课的探究学习过程,学习一些基本的观察,实验方法和工具,仪器的使用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物体的方法,认识物体的性质和作用,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想办法验证假设的能力;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珍爱生命、关心环境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以及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材的整体结构 1、主线。教材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统整规定 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三个方面下 关的科学教学内容。 2、单元结构。内容设计力求从儿童的视野中组织 学生活动。学习的重点在于通过调查、观察、

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亲身探究科学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 究的兴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单元构成及目标设定 1、常见材料单元是全册书的基础单元,让学生了 解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培养 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 2、声单元通过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 物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 题、制定计划、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3、光单元让学生认识有些物体是能发光的,有些 物体是透明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 路线是可以改变的,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 质的兴趣和能力。 4、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懂得有些 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 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与人合作和交流的科 学态度。 5、磁单元通过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单元概述:本单元将立足于引领学生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组织学生亲自种植植物,在学生种植植物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关注植物生长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植物的( C )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2、植物的( A )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3、植物的( E )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E )开始他们的新的生命的。 A、根 B、茎 C、叶 D、花 E、种子 5、植物的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 C )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喝水制成的。 A、根 B、茎 C、叶 D、花 6、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 C )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A、草本植物 B、木本植物 C、绿色植物 D、开花植物 7、植物的茎能( D )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物体的各个部分;( B )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A、从左向右 B、从上向下 C、从右向左 D、从下向上 8、凤仙花又叫指甲花、芨芨草、急性子,是一种常见的( C )。 A、开花植物 B、常绿植物 C、草本植物 D、木本植物 9、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D );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 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 C );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B ); 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 A )。 A、匍匐茎 B、攀缘茎 C、缠绕茎 D、直立茎 二、多项选择题。新课标第一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ABCD) A、种子萌发 B、幼苗生长 C、营养生长 D、开花结果 2、绿色开花植物有(ABCDEF )等器官。 A、根 B、茎 C、叶 D、花 E、果实 F、种子 3、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ABDC )等条件。 A、阳光 B、土壤 C、适宜的水分 D、温度 4、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ABCDE)的过程。 A、出生 B、成长 C、繁殖 D、衰老 E、死亡 5、做好凤仙花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ABCD ) A、准备一些凤仙花的种子 B、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 C、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D、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6、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ABC )等多项工作。 A、管理 B、观察 C、记录 D、播种 7、做观察记录要注意将播种凤仙花、芽出土、出现花芽、开花、果实成熟的准确时间记录下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新审定)

1.运动和位置 【教材简析】 《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为落实“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学习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置没变,是静止。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 拓展板块,本活动是告知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其实质也是在应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 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在本课中将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帮助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对于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学生通过活动能意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决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目标】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一. 单项选择题。 1.植物的【 C 】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2.植物的【 A 】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3.植物的【 E 】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E 】 开始他们的新的生命的。 A.根 B.茎 C.叶 D.花 E.种子 5.植物的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 C 】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喝水制成 的。 A.根 B.茎 C.叶 D.花 6.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 C 】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 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A.草本植物 B.木本植物 C.绿色植物 D.开花植物 7.植物的茎能【 D 】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物体的各个部分;( B 】将 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A.从左向右 B.从上向下 C.从右向左 D.从下向上 8.凤仙花又叫指甲花.芨芨草.急性子.是一种常见的【 C 】。 A.开花植物 B.常绿植物 C.草本植物 D.木本植物 9.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D 】;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 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 C 】;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B 】; 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 A 】。 A.匍匐茎 B.攀缘茎 C.缠绕茎 D.直立茎 二.多项选择题。新课标第一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ABCD】 A.种子萌发 B.幼苗生长 C.营养生长 D.开花结果 2.绿色开花植物有【ABCDEF 】等器官。 A.根 B.茎 C.叶 D.花 E.果实 F.种子 3.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ABDC 】等条件。 A.阳光 B.土壤 C.适宜的水分 D.温度 4.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ABCDE】的过程。 A.出生 B.成长 C.繁殖 D.衰老 E.死亡 5.做好凤仙花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ABCD 】 A.准备一些凤仙花的种子 B.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 C.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D.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6.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ABC 】等多项工作。 A.管理 B.观察 C.记录 D.播种 7.做观察记录要注意将播种凤仙花.芽出土.出现花芽.开花.果实成熟的准确时间记录下 来.还可以用【 BCD 】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A.数字 B.文字 C.图画 D.照片 三.填空题。 1.一颗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 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2.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 相适应。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作业及答案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作 业及答案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作业 第一课:身边的材料 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2、石油、木头、棉花、沙子都是天然材料。 3、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4、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材料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天然材料,另一种叫人造材料。 5、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有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答:我们身边常见的天然材料有:粘土、沙、石、木头、棉花;人造材料有: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纸等。 6、玻璃使用什么加工的答:玻璃是由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内融化,经过工人师傅成型,冷却后制成的。 第二课:塑料 1、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塑料还可以代替钢铁做建筑材料。 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塑料的优点有:轻便、防水、透明、耐磨等。缺点:埋入土里不容易降解。 3、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有点,又什么不足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耐磨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但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污染。 4、一只手带塑料手套,一只手带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 答:不一样,因为塑料手套的透气性差,防水性好,而棉布手套的透气性好,防水性差。 5、你都知道哪些新材料 答:防弹玻璃、记忆金属、人工钻石、变色眼睛 第三课:倾听声音 1、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答:(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为什么有高有低(3)怎样让发声物体停止发声 4、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答:物体发声时会产生振动,共同之处是,物体发声时都会产生振动。 5、物体停止发生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答:物体停止发生时的共同现象是震动停止。这进一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第四课:物体传声 1、声音能在液体、固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2、我们在地球上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 3、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就可以断定是否有火车要来,这说明火车的声音是通过铁轨传送过来的。 4、用铅笔敲击进水管的一头,在另一头听到的金属管震动的声音是通过金属管传送过来的。 5、上课了,同学们能在四面八方听到铃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6、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借助无线电话 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宇航员在月球上无法听到对方发出的声音,所以要借助无线电通话。 7、当你走到小河边或池塘时,水面的小鱼便会立即游开,这是怎么回事 答: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脚步声通过大地传给小鱼,小鱼听到脚步声便游开了。 8、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声音可以通过什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答:因为地球上有各种物体,如空气(气体)、水(液体)、木头(固体)等,都能传播声音,声音可以通过这些物体传到我们耳朵里。 第五课:自制小乐器 1、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学课标_说教材

学课标说教材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首 先我说一下所说内容的整体框架。我将从课标、教材和建议三个方面来说。课标包括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具体要求三个方面;教材分析包括三年级科学总体目标、编写体例、编写意图、知识体系、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个方面。 一、首先我来说一下课标: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性质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具有基础性、广泛性和发展性,三年级下册内容和生活密切相关,并且涉及领域广泛,很好地体现了科学的基础性和广泛性,教材内容就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展开,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科学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很好的体现了科学的发展性。 (二)基本理念: 其次我结合本册内容来说一下基本理念,科学课程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过程中要以探究为核心。学习内容不仅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还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学习方式应具有开放性,充分利用各种有用资源。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的,教师、学生、家长都应该参与进来,这样的评价有利于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三)具体要求: 下面我就新课程标准为抓手,结合本册内容以及三年级学生特点,对学生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具体要求: 科学探究方面: 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知识提出假设,对假设问题认真探究,最终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学会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热爱大自然。 科学知识方面: 通过本册内容的学习,了解固体和液体的一般性质,知道人类、动物、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相互作用。 二、其次我来说一下教材: (一)首先说三年级科学下册总体目标: 观察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把整体分为部分有顺序的进行观察的方法,观察物体的形态构造和变化,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 实验能力方面:学习实验操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的经历和体验,进行保护生态环境教育。 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方面的科学态度,并进行学科学、用科学教育。 (二)接着我说一下教材的编排体例: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试卷及答案

三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学校班级姓名座号分数 一、填空。(26分) 1、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种子等器官。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土壤、适宜的()和温度等条件。 2、蚕的一生会经历()、生长发育、()、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 3、物体的()程度,我们称为温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进行测量。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 4、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的性质制成的。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2、植物种子萌发时,根的生长方向一定是向上的。 ()3、每一个凤仙花果实里一般有2——5粒种子。 ()4、蚕宝宝一生要蜕皮3次。 ()5、蚕的一生变化:卵——幼虫——蛹——成虫。 ()6、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7、温度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8、零下5摄氏度可以写成—5℃。 ()9、磁铁各个部分的磁性强弱相同。 ()10、把两块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会增强。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里(20分): 1.凤仙花种子萌发后最先长出来的是()。 A、根 B、茎 C、叶 2.、植物体各个部分所需的养料是由()来完成运输的。 A、根 B、茎 C、叶 3.下列动物中,要经历变态的是()。 A、猫 B、苍蝇 C、金鱼 4.下列动物中,由妈妈直接生下来的是()。 A、猫 B、苍蝇 C、金鱼 5.测量人体体温的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之间。 A、0℃—100℃ B、0℃—42℃ C、35℃—42℃ 6.夏天,在棒冰周围常常可以看到“白气”,这是()。 A、棒冰周围的水蒸气 B、棒冰里的水分变成的水蒸气 C、棒冰周围的水蒸气冷却形成的小水滴 7.在温度为()的地方,液态的水不能变成固态的水。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材料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材料 1、我们周围的土壤 一、问题解答 问题1: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哪里土壤多?哪里土壤少?(这一问题是为了拉近学生与土壤的距离) 答:在农村随处都可以看到土壤:田野里、道路旁、农家院子里等,只有荒山上的土壤少。在城市里,土壤就不多见了,只有花圃里、水塘边、操场上才有裸露着的土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泥路下、路砖下面都有土壤。 问题2:关于土壤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兴趣。 问题3:挖开田野、花圃和水塘边等不同地方的土壤,观察这些地方的表层,你能发现什么?(以学生实际观察结果为准) 答:土壤中有枯死的植物的根、落叶、有岩石和沙子。有活着的植物的根、幼芽、还会有蚂蚁、蚯蚓等小动物或动物尸体。 问题4:小草的根为什么这么长? 答:小草的根长得这么长,可以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并从土壤深处吸收水份和养料,供给小草生长。 问题5:看看土壤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生活在土壤什么地方? 答:土壤中的小动物除了蚯蚓、青蛙、屎壳郎、蚂蚁还有蟋蟀、土蟞、田鼠等,它们都生活在土壤的表层。 2、了解土壤 一、问题解答 问题1:仔细观察土壤的外观你发现有什么特征? 答:土壤是褐色的,土壤有些潮湿,能成团,土壤里有石子、小虫子、落叶、草根……(以样土实际情况为准)。 问题2:做下面的实验,你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答:(1)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到纸巾潮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看到硬土散开,过一会儿又看到有气泡从土壤里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搅拌以后看到水变混浊,静上一段时间又看到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水面漂浮一些物质,水中上层物质颗粒较小,是黏土,下层颗粒较大,是沙粒。 (4)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问题3:为什么渗出来的水不一样多呢? 答:因为三种土的渗水性不同,沙土渗水性强,渗出来的水最多,黏土渗水性差,渗出的水最少,壤土的渗水性居中,渗出来的水也居中。 问题4:用更多的方法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答:①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沙粒多。黏土颗粒小,黏粒多。 ②用手捻一捻:沙土的沙粒硬捻不碎。黏土的黏粒不硬,一捻就成粉末。 ③和点水握一握:沙土不能握成团。黏土能握成团。 3、肥沃的土壤 一、问答解答 1、仔细观察土壤的上层和下层,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答:土壤的上层颜色黑褐色,松散、有丰富的腐殖质。土壤的下层颜色浅黄色,较硬、岩石增多。 2、你还知道哪此增加土壤肥力的例子? 答:除了种植绿肥,收集落叶和人畜粪便沤肥,修筑梯田外,还有秸杆还田,放养蚯蚓等。 3、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答:①蚯蚓在土中钻洞,有利于土壤通气排水,起到了松土的作用。 ②蚯蚓吃土及枯草,分解生物残体,排出粪便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4、土壤的保护 一、问题解答 1、你还能说出哪些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 答:土壤里生长的粮食、瓜果、蔬菜可供人类食用,生长的棉花麻等可供人类作纺织材料。 土壤里生长的树木可供人类作建筑材料、家具材料、燃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