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课题测量平均速度课型新授课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

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逐步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

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路程.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态度和实事求

是的精神.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逐步培养学生写简单的实验报告的能力.

教学

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平均速

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具

准备

斜面、小车、木块、刻度尺、停

表、金属片、卷尺、小红旗(或发令

枪)、自行车等.

教学

难点

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教学

课时

1课时

1.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算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v=s/t (公式).

3.实验器材:刻度尺、斜面、停表、金属片、小木块、小车.

4.实验步骤:

(1)将斜面固定,确定起点位置.实验中保持斜面较小的坡度,目的是使小车运动速度较慢,便于测量时间.

(2)测量全程的平均速度.

(3)测量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巩固

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

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课件:我国体育健儿刘翔2012年6月3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110m跨栏比赛中以12秒87追平了世界纪录.

师:在上述展现的情景中,你发现了几个物理量?

生:路程、时间.

刘翔在110m跨栏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呢?

学生动手计算:v=s/t=110m1/2.87s=8.55m/s

师:由此可见,要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就必须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长度)和运动的时间.我们这节课就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

备课笔记

进行新课

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3“实验”,然后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

思考题:(1)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本次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3)要完成本次实验,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4)本次实验需要哪些仪器去测这些物理量?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评)

(1)实验目的是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秒表)测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是v=

s

t

.

(3)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4)需要用刻度尺去测路程,用停表去测时间.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指导.

实验步骤和实验指导(多媒体课件)

1.实验步骤:

(1)把小车放在如图所示的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

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

(2)用停表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s/t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

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2.实验指导:

(1)斜面的坡度要相对小一些,这样小车在斜面的运动时间就会较长,测量时

间较长,最后结果的误差就会减小.

(2)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中间,测量出斜面的总长,则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

距离都可以得到.

教师总结:

(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难点是计时结束要以听到撞击声为准,即听到声音的

同时记录结束时刻.

(2)在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注意物理量的对应,而绝不能认为平均速度是速度

的平均值.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探索:

(1)实验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即教材P23“实验”)

(2)实验2:测量正常行走、竞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

(3)实验3:测量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备课笔记

规律总结:

(1)路程的测量

用刻度尺测量小车

通过的路程时,要明确斜

面的长度并不是小车运

动的全程,小车通过的路

程必须从小车的头量到

头或从尾量到尾.因此实

验时,可以先在斜面上划

两条横线确定小车、金属

片放置的位置,量出横线

间的距离,再做实验.

(2)时间的测量

①时间的测量:实验

中放小车的同时又要测

时间,所以实验时应两人

一组配合实验,一人计

时,另一人放小车,争取

做到小车开始下滑的同

时开始计时,小车撞击金

属片的时刻停止计时.

②时间与时刻的区

别:时刻是指物体经过某

点时,计时器所指的示

数,它表示的是一个时间

点.时间是指两时刻之间

相隔的长短,指的是一个

时间段.

知识拓展:

频闪摄影又称连闪

摄影,是借助于电子闪光

灯的连续闪光在一个画

面上记录动体的连续运

动过程.频闪摄影是记录

同一物体在相等时间间

隔内的位置,而不是不同

的物体在同一时刻的位

置.

进行新课

要求:实验1在课堂上完成,实验2和实验3可以在课后完成,但要求在课堂上设计出实验2、3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数据表格.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完成实验1.

【例1】“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把照相机固定在地面上,快门是常开的,但是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0.02s闪亮一次,闪亮的时间很短,大约只有1/1000s.

光源发光时,物体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光源不断闪亮,底片就记录下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观察图中甲、乙两小球的频闪照片,由图可以看出(选填“甲”或“乙”)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利用自己的刻度尺,粗略求出乙球从a到d的平均速度:.

解析:观察图中频闪照片应明确:①每张照片相邻两球之间运动的时间间隔相等;②间隔时间均为0.02s.图甲中照片间隔距离相等,说明此物体速度一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中照片间隔距离依次增大,说明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从a到d所用时间t=0.06s,距离由刻度尺量得s=3.8cm,则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s/t=3.8cm/0.06s=63cm/s=0.63m/s.

答案:甲0.63m/s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4“科学世界——超声波测距”,并讲解.

用超声波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就立即返回来,超声波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后就立即停止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根据计时器记录的超声波从发出到接收

的时间t声,就可以计算出发射点距障碍物的距离s,即:s=

1

2

v声t声.

教学板书

备课笔记

特别提醒:

“超声波测距”中的t表示的是往返所用的总时间,求单程距离要除以2.

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学习了用刻度尺、秒表来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还了解了超声波测距的原理.实际生活中经常需要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因此,掌握一些测平

均速度的方法,是我们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具体表现.在生活中测平

均速度时,通常需要借助一些身边已知长度的物体测路程,如公路两旁的里程牌,

平直公路旁电线杆间的距离等.课后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还有哪些测量平均速度的方

法.

【教材P25“动手动脑学物理”】

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测

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通过公式求出平均速度v.

解:刻度尺停表v=s/t

2.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两次运动的平均速度v1、

v2不一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列出两条可能的原因.

解:因为两次测量并不是在同一段路程上进行的,另外还有测量误差.

3.学校操场上跑道的长度是已知的.怎样利用这条跑道和手表,测定自己正常步

行时、竞走时、长跑时的平均速度?

解:用手表分别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竞走、跑步时绕跑道一周所用的时间,再用速

度公式求出速度.

4.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

写出具体的步骤.

解:用卷尺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一步的长度l,记录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n步,就可以计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路程s=nl.也可以先测出步行1min走的路程,再用手表

测出从家走到学校的时间,最后求出路程.

【例3】(河南中考)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

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 AB= cm,如果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

速度v AB= 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

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

备课笔记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

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

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BC

段的平均速度应(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B段的平均速度.

解析:(1)从标尺上可直接读出AB段的路程40cm,再由速度计算公式,算出AB段的平均速度v AB=s AB/t AB=0.4m/1.6s=0.25m/s;(2)若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记时,

会使记录时间大于实验所用时间,因而计算出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3)不正确,

因为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

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通过下半程BC段的时间.小车通过BC段所用的时间比通过

AB段所用的时间少些,故v BC>v AB.

答案:(1)40 0.25(2)小(3)不正确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因而算出的速度也不是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于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1.本节课是实验探究课,要求学生掌握利用刻度尺和秒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基

本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并积极参与

实验.教师安排实验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学生团队间的协作方式,进行合理

的方案设计,并对设计的方案从理论上的正确性、操作上的可行性进行交流讨论、

质疑和完善.教师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动手实

验的能力.

2.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在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路程

的平均速度,离开了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求平均速度便失去了意义.教师可以

通过实验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近似处理、粗略描述,它描

述的是“整段路程”或“整段时间”的整体情况,并不表示这段路程中某个位置或

在这段时间内某个时刻的运动情况,也不反映这个物体“将来”或“将要”以何种

情况运动下去.

3.教师在讲解“科学世界——超声波测距”时,可以让学生课后多搜集些资料,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

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备课笔记

完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平均速度专项练习题

速度计算题型汇总一.基础计算,如果列车行驶的351.某列车从永川到重庆,发车时间为上午11:35,到站时间是下午2:速度是54千米/小时,求永川到重庆的距离。 他至少需某人骑自行车到相距5千米的地方上课,他骑车的速度是5米/秒,为了不迟到,2. 要提前几分钟动身? /=340米/秒,V米=3×1083.闪电后4秒钟听到雷声,问:闪电处距观察者有多远?(V光声秒):该同学能否在7他家距学校2千米,问:204.某同学以4米/秒的速度从早上7:出发上学,30前感到学校? 若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1450米/秒,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5、射出信号,经过4秒钟后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洋深度是多少? ) 总路程/总时间(二.平均速度问题/36千米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7.5/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米6.汽车先以4/)整个路程的平2汽车在前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40秒内的平均速度;(均速度。 的速度行驶了的速度行驶了,以90Km/h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7.汽车从A站出发问(1站的平均速度?站到C)两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10min到达C站, 500秒的速度行驶米/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8.)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1100秒。求:(秒的速度行驶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米/ (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点沿直线运9.如图为一小球从A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动到F分析照0.2S 闪拍一次,相机每隔点作的F片可知:小球从A 点到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小球从A是点到 D 平均速度是m/s,小球从D点到F平均速度是m/s,小球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三.比值问题 10.甲、乙两个运动员爬两个山坡,已知他们的爬山速度比是2:3,两个山坡的长度比是 4:3,则他们爬到坡上的时间比是多少? 速度计算题型汇总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平均速度专项练习题.

一.基础计算 1.某列车从永川到重庆,发车时间为上午11:35,到站时间是下午2:35,如果列车行驶的速度是54千米/小时,求永川到重庆的距离。 2.某人骑自行车到相距5千米的地方上课,他骑车的速度是5米/秒,为了不迟到,他至少需要提前几分钟动身? 3.闪电后4秒钟听到雷声,问:闪电处距观察者有多远?(V声=340米/秒,V光=3×108米/秒) 4.某同学以4米/秒的速度从早上7:20出发上学,他家距学校2千米,问:该同学能否在7:30前感到学校? 5、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若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 射出信号,经过4秒钟后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洋深度是多少? 二.平均速度问题(总路程/总时间) 6.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 7.5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40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7.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1)两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8.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米/秒的速度行驶500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100秒。求:(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9.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 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 相机每隔0.2S 闪拍一次,分析照 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 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小球从A点到D平均速度是m/s,小球从D点到F平均速度是m/s,小球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三.比值问题 10.甲、乙两个运动员爬两个山坡,已知他们的爬山速度比是2:3,两个山坡的长度比是4:3,则他们爬到坡上的时间比是多少?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教案-速度和平均速度

物理教案-速度和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公式. 2.知道速度的单位“米/秒”和“千米/秒”及换算关系. 3.变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能力目标: 1.思维能力:从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来建立速度的概念,并思考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2.应用 物理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于实践,并初步了解 物理 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规则.

情感目标: 养成良好的 学习 习惯,规范解题步骤,养成认真细致的 学习 习惯. 教学建议 机械运动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三个问题使学生领会要比较运动的快慢必须同时考虑运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这两个因素.在此基础上直尺速度的定义.在实验设计中,由学生自行提供三个玩具通过测量时间和路程计算速度,并给出了速度的公式. 教材用实际示例来建立学生一般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的观念,并给出了速度的单位,米/秒是国际主单位,而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时,并分析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平均速度的概念还是由实践建立的,因为实际的需求而产生的变速运动和其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公式没有作强调,仍沿用速度的公式,只是其符号的意义发生了变化.最后由想想议议来使学生知道一些 物理 量是比值 物理 量. 机械运动教法建议 速度的概念,应当从一个实际问题入手,为了能区别物体的运动快慢应当如何处理,可以分学生小组讨论得出,教师总结两种方法.快慢用物理 量速度表示,进而引出了速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用学生提供的玩具来实际测量速度,并给出了速度的公式.速度公式也可以由学生根据实验的结论得出. 速度的单位,应当联系实际,提供大量的图片,展示不同的物体运动的一般速度,建立速度的 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测量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掌握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 2.会算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平均速度 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 s v t = 要点进阶: 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 要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 s v t = 3、实验过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4)根据公式: s v t =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表格: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要点进阶 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典型例题】 类型一、平均速度 例1.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 B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C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D .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等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举一反三: 【变式】下面关于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 .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C .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 D .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程度 类型二、平均速度的计算 例2.某物体在运动中,通过路程s 1所用的时间为t 1,接着以速度v 2通过路程为s 2,那么物体在它运动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 . 1 21 s v t + B . 121 2 12 s v t s t v ++ C .1212 s s t v ++ D .212212()v s s v t s ++ 举一反三: 【变式】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 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 处的速度是6m/s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m/s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6 m/s B .6.25 m/s C .6.75 m/s D .7.5 m/s 例3.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4.2米/秒 B .4米/秒 C .5米/秒 D .3米/秒 举一反三: 【变式】某物体作直线运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速度为v 1,后三分之二的路程速度为v 2,则该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 122v v + B .12 23 v v + C .121232v v v v + D .121232v v v v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求解平均速度的三种方法

求解平均速度的三种方法 平均速度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许多学生不容易理解与掌握,常常出现错误,这部分内容常与数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综合性较强,为了帮助同学们正确掌握这部分知识点,现将求解平均速度的一般方法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方法一、直接运用公式 计算平均速度的一般方法是用公式υ=t S ,式中的s 是指运动物体的总路程,t 是指运用物体所经历的总时间,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就是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例1 一个运动物体在2h 内运动了36km 路程,则这个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m/s 。 解析 由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υ=t S 可得υ=t S =s m 3600236000?=5m/s . 小结 要求出一个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就是要知道这个运动物体的路程与它运动的时间,将单位转化统一后再运用求解平均速度的公式υ= t S 来求解. 方法二、时间分解法 所谓时间分解法,就是将运动物体的时间进行分解为两个相等的部分再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正确答案来的一种方法.如果已知某个运动物体的运动时间共分多个相等的部分来进行计算,t 1、t 2与t ,最后将几个时间加起来成总时间t .再运用求解平均速度的公式υ=t S 来计算. 例 2 一辆汽车从甲地拉一批货物到丙地,途经乙地,已知汽车前一半时间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40 km/h ,而后一半时间从乙地到丙地的速度为50km/h ,求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 汽车整个运动时间是t ,前一半时间为t 1=2t ,后一半时间也为t 2=2 t ,则由平均速度公式的υ=t S =t t t 2221?+?υυ=21×(1υ+υ2)=2 1×(40 km/h+50km/h )=45 km/h . 小结 所谓时间分解法就是在已知将总时间t 时,将运动物体各个阶段的时间进行分解,再结合速度的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上述的例子是将时间分解成两个阶段,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则同样采用这个方法来计算. 方法三、路程分解法 所谓路程分解法,就是将运动物体所运动的路程进行分解成相等的两个或多个来进行计算的方法。 例 3 一辆汽车从甲地拉一批货物到丙地,途经乙地,已知汽车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为40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40 km/h ,而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50km/h ,求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 由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υ=t S =2 12 121υυS S S +=2 1212υυυυ+=h km h km h km h km /50/40/50/402+??≈44.4km/h .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平均速度专项练习题

一.基础计算 1.某列车从到,发车时间为上午11:35,到站时间是下午2:35,如果列车行驶的速度是54千米/小时,求到的距离。 2.某人骑自行车到相距5千米的地方上课,他骑车的速度是5米/秒,为了不迟到,他至少需要提前几分钟动身? 3.闪电后4秒钟听到雷声,问:闪电处距观察者有多远?(V声=340米/秒,V光=3×108米/秒) 4.某同学以4米/秒的速度从早上7:20出发上学,他家距学校2千米,问:该同学能否在7:30前感到学校? 5、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若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 射出信号,经过4秒钟后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洋深度是多少? 二.平均速度问题(总路程/总时间) 6.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 7.5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40秒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7.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1)两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8.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米/秒的速度行驶500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100秒。求:(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9.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 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 相机每隔0.2S 闪拍一次,分析照 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 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小球从A点到D平均速度是m/s,小球从D点到F平均速度是m/s,小球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三.比值问题 10.甲、乙两个运动员爬两个山坡,已知他们的爬山速度比是2:3,两个山坡的长度比是4:3,则他们爬到坡上的时间比是多少?

八年级物理速度和平均速度

速度和平均速度 姓名: 一.选择题: 1、速度是40km/h 的运动物体可能是( ) A 行人 B 卡车 C 飞机 D 人造卫星 2、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 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3、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A 2:9 B 2:1 C 9:2 D 1:2 4、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 A 一定都不相等 B 不一定都相等 C 一定都相等 D 三种情况都不正确 5、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距离比乙大,而乙所用的时间比甲短,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快慢是( ) A 甲较快 B 乙较快 C 一样快 D 无法比较 6、由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可知道( ) 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B 速度跟时间成反比 C 路程跟时间成正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7、火车速度为72km/h,汽车速度为18m/s,则( ) A 火车速度大 B 汽车速度大 C 两者速度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8、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 .4s ~8s 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 .0s ~8s 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 .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9、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运动了10km ,乙车运动了15km ,则运动快的是( ) A .甲车 B .乙车 C .一样快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0、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可知( ) A. 甲车快 B. 乙车快 C. 甲走的路程比乙车大 D. 甲走的路程比乙车小 11、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物体运动的速度大于乙物体运动 的速度,比较两物体通过的路程是( ) A .甲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 .甲物体通过的路程短 C .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一样长 D .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12、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 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 A .3∶2 B .3∶1 C .3∶4 D .4∶3 13、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 ) 第10 小题 第8小题图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及答案

1.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 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5m/s B.10m/s C.15m/s D.20m/s 2. 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 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 B.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D. 兔子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 3.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 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4. 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A.3∶2 B.3∶1 C.3∶4 D.4∶3 5.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 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6.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以4m/s的速度步行,后1000m以10m/s的速度乘车,则

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7m/s B、5m/s C、8m/s D、9m/s 7.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8. 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 min行驶了1200 m,然后又用0.5 h行驶了 8 km,最后用5 min行驶1000 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m/s,中途8 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________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______m/s。 9.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 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_______cm,=_______s,=__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填“大”或“小”) (5)通过计算可知:________Vb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八年级物理上册速度、平均速度计算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典型例题计算 1、有一汽车行驶的速度为20m/s,在行驶过程中发现前面有一山崖,于是鸣了一笛,经过4秒钟后听到了回声,求汽车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当时的空气温度为15℃) 2、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⑴15km指_______________;40指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祁阳最快需要用几分钟? 3、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约为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 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4、南京长江大桥正桥长1600m,一列长200m火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过该桥,求: (1)火车完全通过正桥所需的时间; (2)火车全部在正桥上行驶的时间; (3)司机完全通过正桥所需的时间。

5、2015年5月31日,在美国尤金举行的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比赛,中国飞人苏炳添在男子100米比赛中,9秒99的成绩获得季军。苏炳添就此成为历史上首位突破10秒大关的黄种人。求:(1)苏炳添在本次比赛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100米比赛中,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应该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而不是听枪声。如果计时员在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后才按表计时,测得运动员成绩会比他的真实成绩提高少秒? (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两小问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6、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速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火车的长度。7、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携带“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安全软着陆。在着陆前,嫦娥三号从距离月面15公里下落,而这一阶段地面测控基本已经“无能为力”,完成这一阶段需要约12分钟时间,称为“黑色720秒”。此间,嫦娥三号依靠自主控制,经过了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缓速段等6个阶段,相对速度从每秒1.7公里逐渐减为0。在距离月面100米高度时,探测器暂时停下脚步,利用敏感器对着陆区进行观测,以避开障碍物、选择着陆点。再以自由落体方式走完最后几米,最后嫦娥三号平稳“站”在月面上,此时它的4条着陆腿触月信号显示,嫦娥三号完美着陆月球虹湾地区。通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嫦娥三号从距离月面15km下落,经过“黑色720s”的时间到达月面,该着陆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嫦娥三号在距离月面100m高度时,探测器暂时停下脚步(即进入悬停段),利用敏感器对着陆区进行观测,若探测器向月面发射信号传播的速度为3×108m/s,则从发射信号到接收信号经过的时间为多长?(保留2个有效数字) (3)嫦娥三号距离月面100m高度处悬停后继续下落,25s内下降了70m,最后剩余过程的平均速度为2m/s,则它在这100m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初二物理教案测量平均速度

初二物理教案测量平均速度 初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1.会使用表、刻度尺测量平均速度. 2.正确观察和测量平均速度. 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通过实验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钟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简单,木块、斜面和小车,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到铁片上时能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 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后半程、总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物理计算的步骤. 教法建议 用实验法教学,观察实验仪器,看各部分的在实验中的作用,并分析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如何测量该物理量,实验表格中的数据对应着哪步的测量结果. 要分小组做实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小组可以有发令成员,负责使小组各位准备完善后统一进行实验.有手持小车准备实验的成员,当听到发令后进行实验,有记录成员,当小车到达

铁片时,听到撞击声就记录钟表所用的时间,并记录在表格中,三 个成员共同完成本实验. 还可以在条件较好的学校、学生中使用其他的方法,例如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过程,只要能完成测量平均速度的目的就可以 采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初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教学单元分析】 实验要求学生会用钟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同时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对于实验器材可以自行选择. 将数据填入表格中,计算三个阶段的平均速度,如果用停表计时,可以用教材中的表格,如果用钟表计时,应当将运动时间改为三个 栏目“计时开始、计时结束、运动时间”,再分别计算出运动时间. 对于时间的测量,应当进行适当的练习,经过几次实验,时间就会测得准确些. 初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教学过程分析】 一.实验指导 小车的坡度要很小,小车在斜面的运动时间就会较长,测量时间增长,最后结果的误差就会减小.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中间,测量出斜 面的总长,则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距离都可以得到. 二.表格设计 提供一个表格供参考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计时开始计时结束运动时间 s1=t11=t12=t13=v1= s2=t21=t22=t23=v2= s=t=v=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是同一相机拍摄的甲乙两球下落过程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甲乙两球的情景均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 图中甲球与乙球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 C. 乙球下落时机械能减小 D. 若两球质量相等且都只受到重力和阻力作用,则所受阻力较大的是乙球 2.如下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 A>v 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 只有①④正确 B. 只有③④正确 C. 只有①③正确 D. 只有②③正确 3.以下说法中与现实生活相符的是() A. 中学生课桌的高约为80dm B. 一个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 C. 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25m/s D. 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110V 4.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A. 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B. 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C. 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 D. 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5..在学校八年级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在前50 m-定用了6.25 B. 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 D.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6.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1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20m/s,则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18m/s B. 15m/s C. 13.3m/s D. 12m/s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平直铁路上运动的列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B. 抛出的手榴弹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C. 运动中的人造卫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D. 沿着直线行驶的汽车可以做变速运动

八年级物理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题2

第四节平均速度的测量 练习B 1.2003年8月10日,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200m短跑决赛中,美国选手琼斯荣获冠军,这表明在比赛全过程中:() A.琼斯用的时间最短 B.琼斯跑的路程最长 C.琼斯平均速度最大 D.琼斯始终一马当先 2.为了实现全球快速、简捷地通信,人类发射了各种各样的通信卫星,同步通信卫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同步通信卫星:() A.在高空静止不动 B. 相对于地球静止 C.相对于月亮静止 D.相对于太阳静止 3.在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是3:5,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3,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A.9:5 B.3:2 C.2:3 D.5:9 4.下列物体运动速度最大的是() A.百米世界纪录是9.84s. B.手扶拖拉机每分钟行驶300m. C.某学生骑车速度20km/h. D.城区汽车10min行驶6km 5.判断下述几个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 ) A、太阳从东方升起 B、月亮躲进云里 C、客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 D、飞机里的飞行员看到大地向北运动6.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用了4s,跑完100m用了12s,该同学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8. 3m/s; C、7. 15m/s; D、7.75m/s.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v=s/t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B、根据v=s/t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 C、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 8.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在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跃进.相对于______,它们都在运动,相对于______,小袋鼠是静止的. 9.如图,司机小李看到路旁路牌标志,标志中的“40”表示 ,则小李由此处到图中路牌标志地点 最快需要小时. 10.钢球沿20m长的斜面滚下后,又在水平地面上滚动25m距 离才停止.钢球在斜面和地面上滚动时间分别是5s和10s,则 钢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在水平地面上的平均 速度是_______m/s,在整个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11.教室的长度为10m,开班会时坐在后排的小刚走到讲台上 去做演讲,他走到讲台大约需要 s. 12.交通部规定: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不得超过120km/h.在京昌高速路上值勤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教具准备 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二、新课学习 探究点 测量平均速度 (一)实验原理 停表)(刻度尺+=t S v 1、测量刘翔110m 栏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2、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汇报实验原理。结合实验原理汇报实验中所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 (二)设计实验

1、你能否结合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 3、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 学生结合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交流讨论实验步骤。思考并讨论斜面坡度对实验所带来的影响。思考并讨论金属片的作用,明确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在正式试验前练习测量几次。 (三)进行实验 1.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S2,填在表格内。 2、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并撞到金属片的时间t1、t2,填在表格内。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s 1= t1= v1= s 2= t2= v2= 小组分组实验 1、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指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巡回指导。 2、注意事项: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时,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选两个优秀小组展示汇报。 学生在正式测量前,练习使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然后学生分组实验,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内。最后展示汇报实验过程。 (四)分析论证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在不同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1、组织学生计算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2、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结论。 学生计算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然后分组交流讨论,并归纳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阶段内的平均速度关系。 (五)交流与评估 1、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不充分以及不完善之处吗? 2、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你们是如何解决的?有哪些值得别人借鉴的经验? 3、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评估,提出各小组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宝贵经验,分析实验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