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回顶方案

地下室回顶方案
地下室回顶方案

料场作业区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 1 -

2、工程概况...................................... - 1 -

3、搭设说明及要求................................ - 1 -

4、地下室回顶措施................................ - 2 -

5、地下室顶板回顶计算............................ - 2 -

1、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2006年版)

(4)《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2、工程概况

总建筑面积166423.6m2,其中地上面积115464.4m2,地下面积50959.2 m2。地下2层,其中2#、3#楼地上23层,建筑高度为73.9m;1#、4#楼地上25层,建筑高度为80.00m;5#、8#楼地上26层,建筑高度为80.30m;6#、7#楼地上28层,建筑高度为86.20m。塔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框架结构(裙楼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使用寿命为50年。

3、搭设说明及要求

临时脚手架回顶料场说明及范围

由于场地作业面狭小施工现场无塔楼地库顶板上局部现需作为料场作业区,由于地库顶板自身承载能力不足,故需对以上部位进行钢管支撑架回顶,以满足施工要求。

地下室顶板上需要堆放材料的区域也需要按此方案执行回顶。

2、脚手架回顶搭设要求

施工准备

技术人员应熟悉图纸及搭设方案,熟悉各个部位及高度的结构变化,准备材料,包括Φ48×3.0mm钢管、对接扣件、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安全网、脚手板等,并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验收,保证其符合相关的规定及搭设要求。搭设过程中必须满足《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2011版》。相关作业班组组织作业人员进场,架子工必须具备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的条件,经过培训、考核、取得安全操作证并经体检合格后方可从事脚手架安装、拆除作业。同时在施工前,技术人员和质安人员对作业班组进行作业前技术、安全交底。

3、支撑体系搭设基本要求

横平竖直、整齐清晰、图形一致、平竖通顺、连接牢固、受荷安全、有安全操作空间、

不变形、不摇晃,两层地下室都需搭设支撑体系时,下层立杆与上层立杆的位置需统一一致。支撑体系搭设顺序放置纵向扫地杆→底端与纵向扫地杆用直角扣件连接固定后,安装横向扫地杆并与立杆固定(固定立杆底端前,应吊线确保立杆垂直),竖起4根立杆后,随即安装第一步水平杆(与立杆连接固定)校正立杆垂直和水平杆使其符合要求后,拧紧扣件螺栓。

根据楼层总高和施工需要,料场作业区应满足作业及堆载的全部荷载,料场设置于地下室顶板上,在地下室采用两层回顶措施以保证对料场的承载力。

4、地下室回顶措施

4.1 回顶设计

料场作业区下的地下室顶板与负一层板均设置扣件式钢管支撑架回顶,支撑架立杆纵横间距为700mm,水平杆步距1200mm。立杆顶端加设可调顶托支撑双木方主楞,次楞采用40mm×90mm木枋,间距350mm,木枋顶紧楼板底。(详见附图)

4.2 支撑架搭设拆除

(1)回顶支撑架搭设必须满足《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要求。

(2)支撑架采用φ48mm×3.5mm钢管,支撑架外围搭设竖向剪刀。

(3)立杆底有垫块。

(4)调节顶托必须使木枋顶紧楼板,以保证能有效卸荷。

(5)回顶支撑架必须在料场作业区使用前搭设完毕,料场停止使用后方可拆除支撑架。

(6)拆除支撑架过程中,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方可离开。

5、地下室顶板回顶计算

6.1钢管强度为205.0 N/mm2,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1.00。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4.8m。立杆的纵距 b=0.70m,立杆的横距 l=0.70m,立杆的步距h=1.20m。木方40×90mm,间距350mm,

木方剪切强度1.6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梁顶托采用100×100mm木方。

模板自重0.0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10kN/m3,施工活荷载8.20kN/m2。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图1 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按照模板规范4.3.1条规定确定荷载组合分项系数如下: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2×(25.10×0.40+0.00)+1.30×8.20=22.708kN/m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5.10×0.40+0.7×1.30×8.20=21.016kN/m2

由于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最大,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30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3.6。

钢管惯性矩计算采用 I=π(D4-d4)/64,抵抗距计算采用 W=π(D4-d4)/32D。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标准值 q1 = 0.9×(25.100×0.400×0.700+0.000×0.700)=6.325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活荷载标准值 q2 = 0.9×(0.000+8.200)×0.700=5.166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70.00×1.80×1.80/6 = 37.80cm3;

I = 70.00×1.80×1.80×1.80/12 = 34.02cm4;

(1)抗弯强度计算

f = M / W < [f]

其中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

其中 q ——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 M = 0.100×(1.20×6.325+1.30×5.166)×0.350×0.350=0.175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175×1000×1000/37800=4.636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T = 3Q/2bh <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0×6.325+1.3×5.166)×0.350=3.004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3004.0/(2×700.000×18.000)=0.358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

面板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v = 0.677ql4 / 100EI < [v] = l / 25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6.325×3504/(100×6000×340200)=0.315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350.0/250,满足要求!

(4) 2.5kN集中荷载作用下抗弯强度计算

经过计算得到面板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为 M = 0.2Pl+0.08ql2

面板的计算宽度为1200.000mm

集中荷载 P = 2.5kN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标准值 q = 0.9×(25.100×0.400×1.200+0.000×1.200)=10.843kN/m

面板的计算跨度 l = 350.000mm

经计算得到 M = 0.200×0.9×1.30×2.5×0.350+0.080×1.20×10.843×0.350×0.350=0.332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332×1000×1000/37800=8.790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二、模板支撑木方的计算

木方按照均布荷载计算。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 = 25.100×0.400×0.350=3.514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12 = 0.000×0.350=0.00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q2 = (8.200+0.000)×0.350=2.870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 q1 = 0.9×(1.20×3.514+1.20×0.000)=3.795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活荷载 q2 = 0.9×1.30×2.870=3.358kN/m

计算单元内的木方集中力为(3.358+3.795)×0.700=5.007kN

2.木方的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5.007/0.700=7.153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7.15×0.70×0.70=0.350kN.m

最大剪力 Q=0.6×0.700×7.153=3.004kN

最大支座力 N=1.1×0.700×7.153=5.508kN

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5.00×10.00×10.00/6 = 83.33cm3;

I = 5.00×10.00×10.00×10.00/12 = 416.67cm4;

(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 = M/W =0.350×106/83333.3=4.21N/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木方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3004/(2×50×100)=0.901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60N/mm2

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木方挠度计算

挠度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

均布荷载通过变形受力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木方计算跨度(即木方下小横杆间距) 得到q=3.163kN/m

最大变形v=0.677ql4/100EI=0.677× 3.163×700.04/(100×9000.00×4166667.0)=0.137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700.0/250,满足要求!

(4)2.5kN 集中荷载作用下抗弯强度计算

经过计算得到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为 M = 0.2Pl+0.08ql 2 考虑荷载重要性系数0.9,集中荷载 P = 0.9×2.5kN

经计算得到 M = 0.200×1.30×0.9×2.5×0.700+0.080×3.796×0.700×0.700=0.558kN.m

抗弯计算强度 f = M/W =0.558×106/83333.3=6.70N/mm 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 2,满足要求!

三、托梁的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取木方的支座力 P= 5.508kN 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 q= 0.096kN/m 。

700 700

700

5.51kN

5.51kN

5.51kN

5.51kN 5.51kN

5.51kN

0.10kN/m

A

B

托梁计算简图

0.750

0.872

托梁弯矩图(kN.m)

4.304.28

1.23

1.26

6.776.795.545.52

0.02

0.025.525.54

6.796.77

1.26

1.23

4.284.30

托梁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700 700

700

2.44kN

2.44kN

2.44kN

2.44kN 2.44kN

2.44kN

0.10kN/m

A

B

托梁变形计算受力图

0.1680.012

托梁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0.872kN.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12.329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0.168mm

顶托梁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W = 10.00×10.00×10.00/6 = 166.67cm 3; I = 10.00×10.00×10.00×10.00/12 = 833.33cm 4;

(1)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 = M/W =0.872×106/166666.7=5.23N/mm 2 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 2,满足要求!

(2)顶托梁抗剪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6787/(2×100×100)=1.018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60N/mm2

顶托梁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顶托梁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168mm

顶托梁的最大挠度小于700.0/250,满足要求!

四、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立杆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 G1 = 0.155×4.800=0.744kN

(2)模板的自重(kN):

N G2 = 0.000×0.700×0.700=0.000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 G3 = 25.100×0.400×0.700×0.700=4.920kN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 G= 0.9×(N G1+N G2+N G3)= 5.097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 Q = 0.9×(8.200+0.000)×0.700×0.700=3.616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0N G + 1.30N Q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 = 10.82kN

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59cm;

A ——立杆净截面面积,A=5.060cm2;

W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5.260cm3;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30m;

h ——最大步距,h=1.20m;

l0——计算长度,取1.200+2×0.300=1.800m;

λ——由长细比,为1800/15.9=113 <150 满足要求!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0.497;

经计算得到σ=10818/(0.497×506)=43.045N/mm2;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 < [f],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 M W依据模板规范计算公式5.2.5-15:

M W=0.9×0.9×1.4W k l a h2/10

其中 W k——风荷载标准值(kN/m2);

W k=u z×u s×w0 = 0.300×1.250×0.600=0.225kN/m2

h ——立杆的步距,1.20m;

l a——立杆迎风面的间距,0.70m;

l b——与迎风面垂直方向的立杆间距,0.70m;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 M w=0.9×0.9×1.4×0.225×0.700×1.200×1.200/10=0.026kN.m; N w——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参照模板规范公式5.2.5-14; N w=1.2×5.097+0.9×1.4×3.616+0.9×0.9×1.4×0.026/0.700=10.715kN 经计算得到σ=10715/(0.497×506)+26000/5260=47.525N/mm2;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 < [f],满足要求!

六、楼板强度的计算

1.计算楼板强度说明

验算楼板强度时按照最不利考虑,楼板的跨度取4.50m,楼板承受的荷载按照线均布考虑。

宽度范围内配筋3级钢筋,配筋面积A s=5400.0mm2,f y=360.0N/mm2。

板的截面尺寸为 b×h=4500mm×400mm,截面有效高度 h0=380mm。

按照楼板每15天浇筑一层,所以需要验算15天、30天、45天...的

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荷载要求,其计算简图如下:

2.计算楼板混凝土15天的强度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楼板计算长边4.50m,短边4.50×1.00=4.50m,

楼板计算范围内摆放7×7排脚手架,将其荷载转换为计算宽度内均布荷载。

第2层楼板所需承受的荷载为

q=1×1.20×(0.00+25.10×0.40)+

1×1.20×(0.74×7×7/4.50/4.50)+

1.30×(0.00+8.20)=24.87kN/m2

计算单元板带所承受均布荷载q=4.50×24.87=111.91kN/m

板带所需承担的最大弯矩按照四边固接双向板计算

M max=0.0513×ql2=0.0513×111.91×4.502=116.25kN.m

按照混凝土的强度换算

得到15天后混凝土强度达到81.27%,C30.0混凝土强度近似等效为C24.4。

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 cm=11.62N/mm2

则可以得到矩形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A s f y/bh0f cm = 5400.00×360.00/(4500.00×380.00×11.62)=0.10

查表得到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能力计算系数为

αs=0.095

此层楼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M1=αs bh02f cm = 0.095×4500.000×380.0002×11.6×10-6=717.0kN.m

结论:由于∑M i = 717.01=717.01 > M max=116.25

所以第15天以后的各层楼板强度和足以承受以上楼层传递下来的荷载。

第2层以下的模板支撑可以拆除。

钢管楼板模板支架计算满足要求!

地下室顶板后浇带回顶专项施工及方案工程(修改)

. 地下室顶板后浇带回顶专项施工方案工程 安 全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目录 目录 (1) 编制依据 (3) 一、工程概况 (4) 二、施工平面布置 (4) 三、施工要求 (5) 四、施工保证条件 (5) 五、材料与设备计划 (7) 六、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9) 七、检查验收 (12) 八、劳动力计划 (14) 九、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15) 平面示意图地下室 .png (33)

(35)

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9、《建筑施工轮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1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 1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12、本工程设计图纸 13、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清远保利天汇花园三期项目位于清远市清城区凤城大桥北段东侧,本标段为29层商住楼2栋、30层商住楼1栋、30层商住楼1栋、34层商住楼1栋一层地下室。工程总地上建筑面积约116793.34m2,住宅地上面积约为92029.34m2,地下面积约24694m2。住宅楼层数为29F/30F/30F/30F,商业为1F。 目标工程概况:保利天汇三期二标南区地下室部分顶板已浇筑完成,由于地下室设计图纸迟迟没有下达,其余部分地下室顶板还未开始正常施工;为了保障地下室顶板断口部分的结构稳定,现我司决定对地下室顶板断口部分进行回顶支撑处理,特立此专项施工方案辅助施工。 工程基本情况 各责任主体名称 二、施工平面布置

后浇带施工方案修改后-secret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1.1.工程概况 (2) 1.2.后浇带混凝土的施工说明 (3) 第二章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 (3) 第三章后浇带支撑与拆除方案 (4) 3.1.设计说明 (4) 3.2.回顶前施工要点 (4) 3.3.回顶支撑的搭设与拆除 (5) 3.4.梁板后浇带模板支设要点 (7) 第四章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设置 (8) 第五章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9) 5.1.后浇带的清理准备 (9) 5.2.机具和人员准备 (9) 5.3.二次浇筑砼的材料要求 (9) 5.3.1.原材料要求 (9) 5.3.2.砼的要求 (10) 5.4工艺流程 (10) 5.4.1.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砼浇筑 (10) 5.4.2.地下室外墙防水后浇带砼浇筑 (10) 5.4.3.楼板面后浇带砼浇筑 (11) 5.5.主要施工方法 (11) 第六章成品保护和安全措施 (12)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长航·蓝晶绿洲工程(一期)工程位于武汉市洪山区中北路延长线,由武汉长航三鼎置业有限公司建设,武汉市建筑设计院设计,由湖北天正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武汉建工第一建筑有限公司总承包施工。 一期工程由2#、3#、4#、5#、6#、7#、8#七幢住宅、商铺和整体地下车库组成。地下建筑面积21483.1㎡,地上建筑面积102244.92㎡。 住宅楼为剪力墙结构,局部商业配套为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层数在11层~18层~22层~31层之间。根据建筑施工图设计,本工程在主楼部分设有“施工(温度)后浇带”,中间地下车库与主楼间设“沉降后浇带”及“普通后浇带”。根据施工顺序,本工程后浇带平面分布如下图所示:

地下室工程施工方案[新]

地下室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节施工准备 施工前我们将做好前期的技术准备工作:施工前认真组织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工作,做好变更记录;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深化设计,编制各工序、工种的作业设计并落实到施工的工长和作业队伍及班组。掌握水准点标高,轴线控制点等资料。 第二节工程测量 (一)制定测量方案的基本原则。 以业主提交的测量控制点为依据建立适合本工程的测量体系,保证建筑物定位准确,保证轴线、标高正确。 1、施工平面控制网的测点 2、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在场区内引测3~4个控制点桩位,用经纬仪定出 主控制轴线,(15/OC)轴、(1/OC)轴、(28/T)轴、(29/A)轴为主控轴线,并根据主控轴线弹出其他轴线位置。 地下室施工完毕后,在±0.000结构面进行一次轴线闭合检查。 主楼轴线控制用激光经纬仪向上传递,控制点设置于地下室内,平面分别位于主控制线两端处,并在其他各楼层控制点相应位置预留200×200小方孔向上传递。 2、标高控制 (1)在首层平面易于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布设基本传递高程点,用DS2水准仪往返测,测设合格后,用红色油漆标记“▼”并在旁边注建筑标高,以红“▼”上顶线为标高基准,同一区域、同一层平面内红“▼”不得少于三个,间距分布均匀并要满足结构施工的需要,且红“▼”需设在同一水平高度,其误差控制在±3mm以内则认为合格,在施测各层标高时,应后视其中的两个红“▼”上顶线以作校核。

(2)±0.000以上各层的标高传递均利用首层红“▼”上顶线为标高基准,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引测,并在投测层标记红“▼”,复检核合格后,方可在该层施测。 (3)在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应重新引测相应的结构标高,以保证拟建筑物的质量要求。 (二)高程基准点的测设对水准点的检测及要求 (1)对场内设的水准点,每月定时联测一次,以作相互检校。仪器采用DS2精密水准仪,精度按二等水准技术指标执行。 (2)对检测后的数据须采用微机电算,电算成果须作一分析,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确性。 (三)控制点的保护 控制桩按测量规程规定的标准进行埋设,一般埋设在坚固地方,桩顶周围砌筑20cm高的保护台。 ·第三节土方开挖 一、基坑特点 本工程为南长区外包服务基地项目,基坑西临南湖大道,北临居民围护河道,南临扬名工业路大道,地下管线均已拆除。主要以杂填土、砂土、粉砂土为主。地下水位高,建筑物及地下室车库边线靠近河道,开挖深度在5.95米、6.45米、局部在8.75米,土方开挖量大,需在基坑周边做围护结构(详见上海市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院编制的基坑围护工程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二、基坑土方开挖施工 1、施工前准备 为了便于施工及有利于基坑边坡稳定,土方开挖前先做好定位放线工作,及时配合基坑围护单位做好边坡及井点降水设备的布设,各级井点先预抽水3—4天,待坑内水位下降至作业面标高下1米后开始挖土。按基坑围护图纸要求,沿基坑开挖面放好开挖边线,临基坑围护线放坡,放坡系数具体各断面详见基坑围护图,基坑边工作面放800宽,沿工作面周边做300×300排水沟,在沉降后浇带端头处做1000×1000×1000集水井。 2、基坑开挖顺序

后浇带回顶方案 (2)

***工程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 日期:

目录 目录 (1) 一、工程概况 (2) 二、编制目的 (2) 三、编制依据 (2) 四、施工方法 (3) 五、顶撑架体安全验算 (5)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工程,位于**,总建筑面积为**m2,包括**,结构类型为**结构。地下室负一层层高3.9m,负二层3.3m。 二、编制目的 本工程为减小混因混凝土收缩产生的附加应力,以及不避免不均匀沉降,按设计要求,在混凝土基础底板、挡土墙、梁、板相同位置均设置后浇带,带宽为800mm。 本方案主要针对楼板后浇带两侧楼板混凝土拆模后,为保证混凝土不因混凝土自重等因素产生变形,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采用的楼板顶撑方式进行后浇带混凝土加固。 三、编制依据 1.1本工程施工图纸 1.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JGJ80-91 1.5 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1.6《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四、施工方法 原结构设计为简支梁板,由于后浇带的留置,结构受力转变为悬臂梁板,因此在后浇带处需加设支撑,避免因结构受力的变化,造成梁板开裂。 1、顶撑施工顺序 梁底模板拆除→梁底顶撑→顶板模板拆除→顶板顶撑 2、顶撑施工 为了保证结构受力要求,将梁板和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作为同一体系。拆除此部分满堂支撑脚手架时,后浇带处支撑必须随时拆除随时回顶;在拆除和回顶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大面积拆模,一般一跨一跨循环进行,严禁梁、板同时拆除后再回顶。后浇带二次回顶支撑拆除前,后浇带混凝土以同条件的试块强度必须达到100%。 后浇带端的梁、板回顶均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材料选用50×100mm木枋通设在梁板底,支架系统采用Ф48×3.0钢管搭设双排支撑架体,架体钢管顶端放置U型可调顶托,木方架设在U型可调顶托上,调节U型顶托,将木枋与梁底、板底顶撑牢固,U型可调顶托使用长度≤200mm。双排支撑架体纵向间距1500,横向间距1200,根据层高设二道水平杆,最大步距1670,下部200高处设一道扫地杆。后浇带两侧双排架每隔四个纵距设连接杆一道。 搭设双排钢管架顶撑时,分别在后浇带两侧预留400mm支模空间;梁底位置另行搭设两根钢管顶撑,搭设横距与板底钢管相同。具体布置

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

目录 1编制说明及依据 (2) 1.1编制说明 (1) 1.2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2) 2.1工程简介 (2) 2.2临时施工道路布置原则 (2) 2.3地下室顶板概况 (2) 2.4荷载概况 (2) 3施工准备 (4) 3.1材料准备 (4) 4加固支撑体系设计 (5) 4.1板下支撑体系设计 (5) 4.2梁下支撑体系 (5) 5支撑体系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5) 5.1支撑体系施工方法 (5)

6支撑架搭设质量要求 (6) 7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7) 7.1施工安全注意措施 (7) 7.2地下室顶板行车安全事项 (8) 8计算书 (8) 附图: 1.道路平面布置图 2.道路加固立面图

1编制说明及依据 1.1编制说明 本工程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因本工程特点及现场场地限制,主体结构施工时主要材料的转运、钢筋加工场及材料堆场、施工电梯布置以及混凝土浇筑需要在地下室顶板上进行。根据现场施工实际要求,在设计消防车道或消防登高场所内设置临时道路,位置详附图。考虑结构安全,需对作为施工道路部分的顶板进行加固,加固采用钢管扣件脚手架支撑。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现对其支撑体系布置、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质量安全措施方面加以阐述,特编制此加固专项施工方案。 1.2编制依据 1、丽晶公馆一期工程相关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 2、丽晶公馆一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成都市有关文件和规定;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11); 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 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0009-2001); 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雅云花园(一期)1~4、6栋工程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日期: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雅云花园项目部

一、工程概况 1.1 1.2 后浇带回顶概况 本工程地下室仅一层,后浇带仅需回顶一层,需回顶的地下室顶板板厚180mm,设计为主次梁单向板结构。 二、编制目的 本工程为减小因混凝土收缩产生的附加应力以及避免不均匀沉降,按设计要求在混凝土基础底板、挡土墙、梁、板相同位置均设置后浇带,带宽为800mm。 本方案主要针对楼板后浇带两侧楼板混凝土拆模后为保证混凝土不因混凝土自重等因素

产生变形,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采用的楼板顶撑方式进行后浇带混凝土加固。 三、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图纸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JGJ80-2016 4、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5、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ZTB104-2003 四、支撑体系设计 本工程后浇带支撑采用PVC管支撑施工技术。在地下室顶板铺设模板时,在邻近后浇带的地下室顶板模板上开孔,套入伸到地下室底板顶部的PVC管,混凝土浇筑时将管内浇筑密实,形成实心PVC管。 后浇带PVC管支撑 模板拆模后,该实心PVC管即起到地下室后浇带临时支撑的作用,用来替代传统的钢管架体支撑体系。在后浇带封闭前,不需要采用钢管支架进行加固也可进行正常施工,后浇带封闭后,将PVC管顶部与底部拆除,并清运出场,即可进行后续工序施工。 五、支撑体系施工 5.1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定位开孔→安装PVC管→浇灌混凝土→后浇带封闭→切割PVC管。

地下室回顶方案

. 目录 1、编制依据...................................... - 1 - 2、工程概况...................................... - 1 - 3、搭设说明及要求................................ - 1 - 4、地下室回顶措施................................ - 2 - 5、地下室顶板回顶计算............................ - 2 -

1、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2006年版) (4)《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2、工程概况 总建筑面积166423.6m2,其中地上面积115464.4m2,地下面积50959.2 m2。地下2层,其中2#、3#楼地上23层,建筑高度为73.9m;1#、4#楼地上25层,建筑高度为80.00m;5#、8#楼地上26层,建筑高度为80.30m;6#、7#楼地上28层,建筑高度为86.20m。塔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框架结构(裙楼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使用寿命为50年。 3、搭设说明及要求 临时脚手架回顶料场说明及范围 由于场地作业面狭小施工现场无塔楼地库顶板上局部现需作为料场作业区,由于地库顶板自身承载能力不足,故需对以上部位进行钢管支撑架回顶,以满足施工要求。 地下室顶板上需要堆放材料的区域也需要按此方案执行回顶。 2、脚手架回顶搭设要求 施工准备 技术人员应熟悉图纸及搭设方案,熟悉各个部位及高度的结构变化,准备材料,包括Φ48×3.0mm钢管、对接扣件、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安全网、脚手板等,并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验收,保证其符合相关的规定及搭设要求。搭设过程中必须满足《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2011版》。相关作业班组组织作业人员进场,架子工必须具备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的条件,经过培训、考核、取得安全操作证并经体检合格后方可从事脚手架安装、拆除作业。同时在施工前,技术人员和质安人员对作业班组进行作业前技术、安全交底。 3、支撑体系搭设基本要求 横平竖直、整齐清晰、图形一致、平竖通顺、连接牢固、受荷安全、有安全操作空间、

地下室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地下室后浇带回顶施工 方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目录 1.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9、《建筑施工轮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1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 1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12、本工程设计图纸 13、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工程概况

3.编制目的 本工程为减小混凝土收缩产生的附加应力,以及不避免不均匀沉降,按设计要求,在混凝土基础底板、挡土墙、梁、板相同位置均设置后浇带,带宽为800mm。 本方案主要针对楼板后浇带两侧楼板混凝土拆模后,为保证混凝土不因混凝土自重等因素产生变形,为了避免楼板已经发生挠度变形,产生微小裂缝,对混凝土耐久性非常不利,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采用的楼板顶撑方式进行后浇带混凝土加固。 4.施工方法 由于后浇带的留置,结构受力转变为悬臂梁板,因此在后浇带处需加设支撑,避免因结构受力的变化,造成梁板开裂。 1、顶撑施工顺序 梁底模板拆除→梁底顶撑→顶板模板拆除→顶板顶撑 2、顶撑施工 为了保证结构受力要求,将梁板和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作为同一体系。拆除此部分满堂支撑脚手架时,后浇带处支撑必须随时拆除随时回顶;在拆除和回顶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大面积拆模,一般一跨一跨循环进行,严禁梁、板同时拆除后再回顶。后浇带二次回顶支撑拆除前,后浇带混凝土以同条件的试块强度必须达到100%。 后浇带端的梁、板回顶均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材料选用50×100mm木枋通设在梁板底,支架系统采用Ф48×钢管搭设双排支撑架体,架体钢管顶端放置U型可调顶托,木方架设在U型可调顶托上,调节U型顶托,将木枋与梁底、板底顶撑牢固,U型可调顶托使用长度≤200mm。双排支撑架体纵向间距1500,横向间距1200,根据层高设二道水平杆,步距1500,下部200高处设一道扫地杆。后浇带两侧双排架每隔四个纵距设连接杆一道。 搭设双排钢管架顶撑时,分别在后浇带两侧预留400mm支模空间;梁底位置另行搭设两根钢管顶撑,搭设横距与板底钢管相同。具体布置如下图: 顶撑平面图

基础、地下室施工方案

地下车库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1.1 已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 *****主体工程施工合同书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书》1.1.2施、建施图纸,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单。 1.1.3 参考规范、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地基与基础工程工艺标准ZJQ00-SG-008-200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 基础与地下室工程概况 2.1设计概况 本工程为平战结合防空地下室,平时为地下车库,战时为甲六级二等人员掩蔽部。该分部(分项)工程分为两个独立的地下室工程,分别为二区地下室、四区地下室。二区地下室建筑面积为:5436.81平方米;四区地下室建筑面积为:2980.37平方米;共计:8417.18平方米。 基础与地下室工程设计概况详见下表: 基础与地下室工程设计概况 基础 与 地 下 室1 基础 形式 钢筋砼筏板基础 2 基础 持力层 第3层粉质粘土或第5层粉砂层 4 地下 室底板 板厚:350mm,局部400mm。 现浇钢筋砼底板,底板厚度350mm,底板顶面标高为31.4m,底板C30密实性砼,地板及壁板采用5% 符合CAI纤维膨胀抗渗剂,抗渗等级为P6。

2.2 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量 该基础与地下室工程包括:土方开挖工程、地下室防水工程、±0.00以下结构工程施工。土方为放坡大开挖,地下室防水采用结构自防水加0.7厚聚乙烯丙纶卷材防水1.3厚聚合物水泥砂浆粘接剂,基础与地下室的梁、板、墙、柱钢筋均为现场绑扎,商品砼浇筑。 2.3 《施工组织设计》对该分部(分项)工程的部署要求 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施工,符合验评标准的要求,确保分部工程优良的目标;符合总进度计划的要求,力争提前完成分部分项工程;做好安全防护及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方案及交底要求施工,确保施工安全;材料按要求堆放,施工做到工完场清;主体施工前,做好落地脚手架的基础;施工管理人员督促各班组作业人员做好各分项工程的成品保护。 2.4 分部(分项)工程特点 2.4.1整个地下结构工程的面积大,形状不规则,且要与一期的地下室准确对接。而已布设的测量控制网点也可能因临建施工、土方挖(包括桩基开挖)填等诸多原因而发生偏移。因此地下结构施工时,测量工作的准确性要求高,难度大。 2.4.2地下结构有防水要求,施工时,应针对砼结构渗漏的原因如结构开裂、温度裂缝、收缩裂纹、砼结构不密实等渗漏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点做好砼施工质量控制以及施工缝、膨胀加强带、后浇带、穿过迎水墙体的管道和模板对拉螺杆等位置处的细部处理。 2.4.3该工程地下结构的预留、预埋数量较多,施工前,应对土建施工图、安装施工图进行必要的综合校对;施工过程中须加强土建与安装的配合,并对

后浇带回顶实施方案

后浇带回顶方案

————————————————————————————————作者:————————————————————————————————日期:

听海·北塘湾三标段(听海蓝珊港湾)项目后浇带回顶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河北省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5年8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目的 (1) 三、编制依据 (1) 四、施工方法 (2) 1、顶撑施工顺序 (2) 2、顶撑施工 (2) 五、质量保证措施 (4) 六、安全保证措施 (4) 七、回顶架体计算书 (6)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天津听海·北塘湾三标段(听海蓝珊港湾)项目工程,坐落于天津市北塘古镇,黄海路与北塘大街交口地块。主要使用功能为酒店、商业、办公、餐饮多功能一体综合性建筑,建筑总面积89724.6m2。 本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地下室层高5.4m,一层层高5.1m,二层及以上为4.7m及4.5m. 二、编制目的 本工程为减小混因混凝土收缩产生的附加应力,以及避免不均匀沉降,按设计要求,在混凝土基础底板、地下室外墙、梁、板相同位置均设置后浇带,宽度为800mm。 本方案主要针对地下室及一层已经拆除后浇带模板部位的处理,为保证混凝土不因混凝土自重等因素产生变形,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的楼板顶撑方式进行后浇带混凝土加固。二层及以上后浇带处模板不得拆除。 三、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图纸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JGJ80-91 5、《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2008

后浇带回顶方案

. 目录 目录 0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目的 (1) 三、编制依据 (2) 四、施工方法 (2) 五、支撑架安全验算 (5)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保利共青湖项目一期工程,位于市江城区体育北路西侧。该工程由保利弘盛房地产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宝贤华翰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重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主要工程包括有:4栋32层高层建筑、39栋3层别墅区,其中高层区为1层5.1m高地下室,别墅区分为7排联体地下室,建筑面积共约8.8万平方米,(其中:①1-4幢32层高层住宅,塔楼建筑面积约52500平方米(含附属商业);②地下室建筑面积共约11000平方米;39栋别墅区建筑面积17018平方米;地下室约11000平方米)。 二、编制目的 本工程为减小因混凝土收缩产生的附加应力,以及避免不均匀沉降,按设计要求,在混凝土基础底板、挡土墙、梁、板位置均设置后浇带,带宽为800mm。 本方案主要针对楼板后浇带两侧楼板混凝土拆模后,为保证混凝土不因混凝土自重等因素产生变形,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采用的楼板顶撑方式进行后浇带混凝土加固。

三、编制依据 1.1本工程施工图纸 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JGJ80-2011 1.4《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1.5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JGJ162-2008 1.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11 四、施工方法 原结构设计为简支梁板,由于后浇带的留置,结构受力转变为悬臂梁板,因此在后浇带处需加设支撑,避免因结构受力的变化,造成梁板开裂。 1、顶撑施工顺序 梁底模板拆除→梁底顶撑→顶板模板拆除→顶板顶撑 2、顶撑施工 为了保证结构受力要求,将梁板和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作为同一体系。拆除此部分满堂支撑脚手架时,后浇带处支撑必须随时拆除随时回顶;在拆除和回顶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大面积拆模,一般一跨一跨循环进行,严禁梁、板同时拆除后再回顶。后浇带二次回顶支撑拆除前,后浇带混凝土以同条件的试块强度必须达到100%。 后浇带端的梁、板回顶均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支架系统采

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

龙光天瀛(1#~3#、5#~13#、15#~23#、25#~33#、35#~43#、45#~52#、 S1~S3商业、S6~S10商业及地下室) 车库顶板行车通道 及材料堆场 回顶施工方案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2020年5月6日 监理单位: 监理单位意见: 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盖章): 日期: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 1 一、工程概况 ---------------------------------------------------------------------------------------------------------- 1 二、各责任主体名称------------------------------------------------------------------------------------------------- 3第二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 3 一、编制说明 ---------------------------------------------------------------------------------------------------------- 3 二、编制依据 ---------------------------------------------------------------------------------------------------------- 3 1、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 ------------------------------------------------------------ 3 2、设计文件------------------------------------------------------------------------------------------------------------ 4 3、施工合同------------------------------------------------------------------------------------------------------------ 4 三、设计数据 ---------------------------------------------------------------------------------------------------------- 5 四、原设计承载能力计算 ------------------------------------------------------------------------------------------ 5第三章地下室顶板承载计算 ---------------------------------------------------------------------------------- 5 一、车库顶板行车荷载 --------------------------------------------------------------------------------------------- 5 二、钢筋堆场的堆载验算 ------------------------------------------------------------------------------------------ 8 三、钢管堆载验算---------------------------------------------------------------------------------------------------- 8 四、方木、板堆载验算 --------------------------------------------------------------------------------------------- 8 五、后浇带行车验算------------------------------------------------------------------------------------------------- 9 六、砂石、砌块堆码验算 ------------------------------------------------------------------------------------------ 9 七、施工电梯处荷载验算 ------------------------------------------------------------------------------------------ 9第四章回顶范围及设计 ---------------------------------------------------------------------------------------- 9 第五章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10 一、材料准备 ------------------------------------------------------------------------------------------------------ 10 二、人员准备 -------------------------------------------------------------------------------------------------------- 10第六章支撑架设计计算 ---------------------------------------------------------------------------------------10 一、基本参数 -------------------------------------------------------------------------------------------------------- 10

顶板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完)

顶板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经达资产管理投资兴建的创意SOHO二期10#~13#楼,为续建工程。该工程地下车库主体工程已施工完毕,主楼施工至正负零。主楼周边的沉降后浇带模板支撑已经拆除完毕,后浇带两边的梁板结构呈悬臂状态,为保证混凝土不因自重和其它荷载等因素产生变形,因此在主楼主体结构施工前需将后浇带两边的梁板进行回顶。 该工程地下车库为框架结构,层高3.9米,楼板厚度为20cm,后浇带宽度为800mm。 2.编制依据: 车库施工图纸 《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JGJ80-91 3.施工方法 (1)顶撑施工顺序:钢管垫板铺设→梁底顶撑→顶板顶撑→拧紧顶丝→加设拉杆和剪刀撑。 (2)后浇带两端的板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板底铺设50*80mm方木,在脚手架后浇带两侧搭设双排支撑架体,架体顶端设置U型可调顶托。木方架设在可调顶托上,调节U型顶托,将方木与梁底、板底顶撑牢固,U型可调顶托伸出钢管顶端≤200mm。双排支撑架体纵横向

间距1000mm,步距1200mm,共设置四道横杆。两侧双排架体之间间距1200mm,使用1500mm长钢管进行拉结。梁底位置另行搭设两根钢管顶撑,搭设横距与板底钢管相同。 (3)底部支撑搭设完毕后,将顶板后浇带钢筋进行喷水泥浆防止继续锈蚀,后浇带顶板顶部两边砌筑120mm砖,130mm高,后浇带用竹胶板进行严密封堵。具体支撑和防护如下图: 4.质量保证措施: (1)根据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手册的要求,选择合格的材料供应商。(2)对于进场的钢管杆件、构件、配件、加固件等应按规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对不合格品必须退货,严禁投入使用 (3)对同一批次使用的材料,应核对其尺寸规格是否相同,严禁将

后浇带回顶方案

后浇带回顶及车库加固方案 一、编制目的 本工程为减小混因混凝土收缩产生的附加应力,以及不避免不均匀沉降,按设计要求,在混凝土基础底板、挡土墙、梁、板相同位置均设置后浇带,带宽为800mm。 本方案主要针对楼板后浇带两侧楼板混凝土拆模后,为保证混凝土不因混凝土自重等因素产生变形,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采用的楼板顶撑方式进行后浇带混凝土加固。 二、施工方法 原结构设计为简支梁板,由于后浇带的留置,结构受力转变为悬臂梁板,因此在后浇带处需加设支撑,避免因结构受力的变化,造成梁板开裂。 1、顶撑施工顺序 梁底模板拆除→梁底顶撑→顶板模板拆除→顶板顶撑

2、顶撑施工 为了保证结构受力要求,将梁板和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作为同一体系。拆除此部分满堂支撑脚手架时,后浇带处支撑必须随时拆除随时回顶;在拆除和回顶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大面积拆模,一般一跨一跨循环进行,严禁梁、板同时拆除后再回顶。后浇带二次回顶支撑拆除前,后浇带混凝土以同条件的试块强度必须达到100%。 后浇带端的梁、板回顶均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材料选用50×100mm木枋通设在梁板底,支架系统采用Ф48×3.0钢管搭设双排支撑架体,架体钢管顶端放置U型可调顶托,木方架设在U型可调顶托上,调节U型顶托,将木枋与梁底、板底顶撑牢固,U型可调顶托使用长度≤200mm。双排支撑架体纵向间距1500,横向间距1200,根据层高设二道水平杆,最大步距1670,下部200高处设一道扫地杆。后浇带两侧双排架每隔四个纵距设连接杆一道。 搭设双排钢管架顶撑时,分别在后浇带两侧预留400mm支模空间;梁底位置另行搭设两根钢管顶撑,搭设横距与板底钢管相同。具体布置如下图:

建筑工程地下室工程施工方案

xxxx工业园南区二期人才公寓3~8栋、地下室2建安工程落地式卸料平台计算书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核人: 中国xxxx工程局有限公司 二O一0年二月

一、工程概况: xxxx工业园南区二期工程是由xxxx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由深圳市中行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项目用地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留仙大道旁南侧。场地南北长约330m,东西长约100~230m,场地南高北低,设计标高为47.4~36.3m,地面高差最大11.1m。 项目总用地面积47743㎡,总建筑面积约34万㎡。本工程内容主要为3~8栋高层公寓,建筑高度119.45~123.7m。本工程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基础为人工挖孔桩,裙楼和地下室部分为框架结构,塔楼部分为框支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其中地下室3层,塔楼40/42层。 二、卸料平台部署: 1、3、4栋塔楼2.5m高落地式卸料平台布署: 本工程因场地狭窄,材料周转难度较大,需于3、4号塔楼东侧钢筋堆场旁、基坑边缘以及8栋塔楼南侧(靠项目部处)搭设落地式卸料平台,做临时小型材料转料平台,以缓解材料运输堆场的压力,同时为人员的安全作业提供更好的环境保障,其设置布置、搭设如下: (1)平台搭设均采用48×3.5钢管,用扣件连接; (2)平台搭设高度为2.5m,支撑基础为风化岩石上,下垫木垫块;平台长约9m,宽约4m,并一端与塔吊围护用砌体形成支承; (3)搭设立杆纵横间距为0.8m,步距为1.0m;顶部采用支撑顶托,距模板面0.15m,架内设不少于3道“八”字形斜撑拉结,架面层满铺胶合板二层; (4)卸料平台承重按1吨/㎡限荷,严禁超负荷堆载,并加强检查。 (5)外围用钢管及安全网做好相关安全防护,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及时拆除,完成土方回填。 2、8栋塔楼9.8m高落地式卸料平台布署: (1)平台搭设均采用48×3.5钢管,双扣件连接; (2)平台搭设高度为9.8m,支撑基础为风化岩石上,下垫木垫块;平台长约9m,宽约5m,外侧一端支承于基坑外侧混凝土垫层上,并与埋打钢管形成横向架体拉结; (3)搭设立杆纵横间距为0.7m,步距为1.2m;顶部采用支撑顶托,距模板面0.2m,

地下室顶板回顶方案..

目录 一、编制说明及依据 (2) 1.1编制说明 (2) 1.2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3) 2.1工程概况 (3) 2.2地下室顶板回顶概况 (3) 三、施工准备 (3) 3.1材料准备 (3) 3.2技术准备 (4) 四、回顶加固支撑体系设计 (5) 4.1设计荷载 (5) 4.2设计架体 (6) 五、后浇带回顶设计 (6) 六、搭设要求 (9) 5.1地基 (9) 5.2操作工艺 (9) 5.3施工要求 (9) 七、回顶计算 (10) 八、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1) 6.1管理制度 (11) 6.2施工措施 (12)

一、编制说明及依据 1.1编制说明 由于本工程地下室出零以后需在地下室顶板布置加工场地及环形道路,考虑顶板结构承载力现在未达到设计要求,需对加工场地及环形道路处顶板进行回顶加固。 1.2编制依据 1、成都中粮锦云项目相关施工图纸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8、《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 9、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 10、国务院3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序号项目内容 1 工程名称****项目施工总承包工程 2 工程地址成都市 3 建设单位成都**置业有限公司 4 设计单位成都**设计有限公司 5 监理单位四川***有限责任公司 6 监督单位成都市安监站 7 施工总承包单位*****(集团)有限公司 8 施工主要分包单位四川***劳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有限责任公司 9 基本情况 工期质量目标 618日历天四川省结构优质工程 10 工 程 概 况 建筑规模总建筑面积253735.45㎡ 标高地下室±0.000对应绝对标高502.600m,其余详各主楼说明 建筑功能 5栋高层住宅楼(1#、2#、4#、5#、9#),8栋小高层住宅 楼(11#~17#),8栋多层商业楼(3#、6#、7#、8#、18~21#) 及相应的地下室 2.2地下室顶板回顶概况 由于在地下室顶板上设置加工区堆放钢筋原材,因此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 固,加固时间为结构施工阶段,自2014年5月顶板砼养护达到设计强度至2015年1月结构施工完成,加固采用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具体加固区域详见附图:地上施工阶段平面布置图,地下室顶板内阴影区域为拟加固区域。 三、施工准备 3.1材料准备 地下室回顶施工所需木方、架子管等材料按施工部位提前进场,堆放整齐备用。工程用钢管、木方及扣件等材料进场应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质量检验报告,并由现场材料员对材料的尺寸、表面质量和外形进行检查验收。钢管、扣件等材料进场均须按照国家现行标准抽取试样做相关性能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3.1.1 钢管 采用φ48.3 ×3.6mm钢管。 1、钢管采用焊接钢管其材性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中的Q235-A级钢的规定。 2、钢管采用外径48.3mm、壁厚3.6mm的焊接钢管,钢管端部切口平整。

后浇带支撑回顶专项方案

三院配套综合楼工程后浇带支撑回顶专项措施 一、工程概况: 三院配套综合楼工程,本工程的人防地下室及车库各设有混凝土后浇带2条(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详附图一),地上结构每层设有混凝土后浇带1条(伸缩后浇带,详附图二)。层高设置:地下人防层4.8米,地下一层5.1米,首层5.1米,二层4.2米,三-七层4.1米,八层4.55米,机房层3.25米。混凝土等级:地下二层----四层结构C40,楼梯C30,五层---八层结构梁柱剪力墙C40,板C35,楼梯C30.基础底板、地下人防顶板、地下室外墙及外露顶板抗渗等级为P8. 二、后浇带设计施工说明: 1、后浇带应从基础至层顶及基础梁、地下室室底板、顶板、内外墙、各层楼盖及屋盖之梁板水平及垂直贯通留设,缝宽1000mm,钢筋在此处贯通不断。 2、后浇带板厚、墙厚、梁高范围,施工根据各自采用模板情况留出槽齿,使新老混凝土咬合,并能传递剪力。 3、后浇带施工时,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较原构件提高一级浇灌,并应加强养护,地下结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8天,上部结构不应少于14天。 4、伸缩后浇带用作消除部分混凝土收缩应力,应在此构件施工完成后60天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沉降后浇带兼作消除两部分(例如主楼和裙房之间的部分或多栋主楼之间的部分)差异沉降时,须待各部分主体结构封顶后才能浇灌后浇带混凝土。 5、后浇带浇灌前及浇灌后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100%时,其两侧构件此跨范围模板及支撑不得拆除,确保施工安全,后浇带两侧结构模支撑措施应按单体工程的施工方案确定。 6、施工应采取措施保护后浇带浇灌混凝土前此范围的清洁,并有清扫措施。 7、后浇带两侧采用钢筋支架将铅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固定。 三、后浇带的支撑回顶: 1、支撑回顶说明:针对本工程后浇带设置较多的特点,结构模板按施工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