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探索

新形式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探索
新形式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探索

新形式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探索

随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中职语文课程的弊端也日益显露,与当前普通高中轰轰烈烈的语文课程改革相比,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界却显得比较沉闷。虽然一些有识之士也在积极努力地探索某些问题,但终究没有形成课改的浓厚氛围。其积累下来的弊端已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课程性质不明,课程地位弱化;课程目标模糊,教师无所适从;课程结构单一,满足不了学生需求;课程内容普教化,不能体现职教特色;课程理论滞后,教学方法陈旧。中职教育是一种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的职前教育,这与普通教育以选拔升学为目的,重在让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是有一定区别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职语文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素养,还必须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力。语文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素质。语文课堂教学是学校基础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文字基础、深刻理解其他学科的途径。这些情况表明,中职语文课程必须进行改革。这种改革既要借鉴普高语文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更要立足于职教的现实情况,突出职教特色。使教师更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学生更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本文中笔者曾在语文教改中,积极参与学校2012年教改立项《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与实践》从一个一线教师的视角出发参与教学实践受到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本文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和教材的特

中职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中职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摘要】如何打造高效的中职语文课堂?一靠有效的讲授;二靠有效的提问;三靠有效的倾听;四靠有效的反馈;五靠有效的活动;六靠有效的作业;七靠有效教学行为评价。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总结,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有效策略 一、有效讲授 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科学合理地讲授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有效的讲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效的讲授要遵循以下的原则:(1)讲授要有吸引力。教师在上课时,首先要考虑如何用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非语言表达以及饱满的热情、充满感染力是具有吸引力的更高境界。吸引学生注意的技巧有: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课时,可以举一个结果令人惊异的例子,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听;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难点。在上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和练习的关键部分。在课堂进行中、结束时要强调重难点,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和知识主题。(2)掌握课堂讲授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和学生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的轻松,又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简洁合理的过渡。好的过渡决定了课堂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保证过渡的简洁和条理,控制过渡的数量。如果教师把过渡处理好就不会浪费教学时间,提高效率。(3)讲授要清晰明了。教师应该有组织的、清晰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呈现新信息,指导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清晰理解。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收集信息资源,列出学生感到陌生或难以理解的概念,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明确课堂的主要任务,使讲授变得清晰。 二、有效提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讲过一句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因素之一。教师在课堂上问什么,怎样问,是否问到点上,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在课堂上提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明确的问题;问题要难易适中,大小得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问要有艺术性,形式要多样,环环相扣;提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答案质疑。 三、有效倾听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会倾听,是师生都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教师首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已经10年多了。我市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标下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笔者从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市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还不容乐观,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进一步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树立教学新理念 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就必须明确改革的方向。当前要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树立教学新理念。 (一)温习新课标。 国家教育部颁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是在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取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新成果,分析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的语文教育的目标体系。不仅具有开创性,而且具有时代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准绳,它的颁布使学科教学的许多问题明确起来了。例如,1、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明确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任务。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3、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观念。课标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4、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课标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5、对各学段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6、提出了新的教学评价理念。总之,这次的课程标准不仅指明了语文教学和改革的方向,还有明确的标准和方法。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静下心来,潜心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育理论,在学习中亲近新课标,把握它的精要。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 (二)牢固树立教学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首要任务是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归根到底是由教育理念决定的。学习语文新课标,关键是要把握其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语文课程资源”这是语文新课标中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它回答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只有正确把握这些基本理念的内涵,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因此,各校必须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做到《语文课程标准》人手一册,定时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促进理念向行为转化。 二、把握新教材,探索新教法 教学改革与教材改革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还必须认真学习“新教材”(这里是指人教版实验教材),把握新教材特点,探索新教法。 (一)把握教材新特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修订的新教材,它全面、准确地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努力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改变教学方式,使教材有利于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在教材内容的修订方面,主要有:(1)大量更新课文。增加了课文的篇数、丰富了课文内容、坚持文质兼美的原则、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2)重点训练项目作了适当调整;(3)课后的思考练习作了较大修改。减少了题量、思考练习,突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4)作文练习作了较大修改。一方面是丰富了作文训练的形式,既有写实作文,又有想象作文,还安排了一些常见应用文的练习;一方面是在训练要求上尽量为学生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会昌珠兰示范学校职高部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方案(初稿)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职业教育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职业教育的改革也正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为把我校的职业高中办好、办精、办强,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创建省级示范学校的要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有效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的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生活质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操作流程) 此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四阶段八步骤”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四个阶段:“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培养能力)”。具体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布置预习任务 至少提前一天给学生划定各组预习任务,全组学生先各自完成任务,然后集体讨论交流得出最佳答案,完成老师指定预习任务。 (二)课堂教学流程 (1)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导入(1—2分钟)。 (2)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3)指导学生自学:布置本课任务,教师巡视检查预习情况,指导学生自学; (4)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3—5分钟)。 (5)检测自学效果:学生(或小组)上台展示,每组展示完成要让其它组点评和补充(25—30分钟,根据各学科情况,时间可适当浮动); (6)教师精讲点拨(3—5分钟); (7)课堂巩固训练(3—5分钟,根据各学科情况,时间可适当浮动); (8)教学小结提升; (三)注意事项 1、教师备课。备课做到四问: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阜阳市第六中学刘昌龙 近几年来,我们语文教研组认真学习新课程精神理念,并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真正贯 彻到教学实践、备考实践中去。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读写素养。让学生喜 欢阅读掌握阅读,喜欢写作掌握写作。 一、谈谈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本次课程改革不只是课程内容的加减调整和教科书的替换,而是牵涉到教育观念、教 学方式的改革更新,牵涉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 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或失败,在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成 功体验能使学生产生自我满足和愉快的情绪感受,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获 得更大的成功;而失败体验则会导致学生放弃努力,特别是学困生,过多的失败使他们受 到老师的冷落、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责备,不能成为集体中平等的一员,享受不到成功的 喜悦,从而消极悲观,进而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仍然应该重视造就学生的成功体验,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师应该对学生怀抱期望,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都能通过努力学习 获得成功。所以应该设法创设民主自由、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利用暗示手段,如借用鼓 励的微笑、温和的目光、亲切的话语,将自己殷切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情感 交流,使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能自由表达思想,消除害怕出错的胆怯心理,树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学习热情。 的确目前中学教育的理念、内容、模式都需要转变,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 在中考、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品行素质、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间,寻找一种接合点、一种 办学形式。普通初中新课程改革就是这种接合点,它适应了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初步 实现了由教育理念到教学内容、教学 模式的转变,是一次回归教育本质的转折性变革,可以讲这是真正推进了素质教育。 具体体现在 1、学生地位——主人化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的地位如何确定?传统的提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 主体”,但在教学实施中不尽人意,教师主导,导得过多,导得过细,学生总是在教师铺 设好的平坦道路上接受教育,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而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新课标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 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过多地考虑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而是要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

谈谈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617379855.html, 谈谈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 作者:王大绪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下》2012年第10期 【摘要】声势浩大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早已全面展开,许多地方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地区之间,校际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身为职教人,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要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投身到中职教育改革中去,为中职教育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紧迫感和责任感更新观念正视学生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59-01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我校也不甘落后,积极响应,提出要求,全面部署,具体落实。近两年来本人参加了课题《构建中等职业教育有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宜昌市课题研究课题)的实践、探索,感受颇多。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老师要有更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首先,我们每一位职教人要深刻认识到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许多老师还缺乏对当前形式的认识,认为中职教育的成功与否看学生就业情况就行了,或者认为现在我们学生的就业率很高就万事大吉了。这里我们必需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当前特殊历史时期用工短缺的短期现象,而且一些技术密集型企业已不愿接收我们以过去模式培养的学生。放眼世界,国际国内形势正在悄然发生巨变,我国经济正在由过去主要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向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中国制造”已不再是低廉产品的代名词。培养懂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中职生源逐年减少,校际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果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没有先进的办学条件,学校将没有出路,无法生存下去。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老师在中职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和肩负的重任。中职教育改革已进行了多年,然而,时至今日,不少老师仍在观望、等待,应付形式,缺少责任心,敬业精神不强。认为改革是上层或某几个人的事,他们搞好了我们我们照抄照搬就行了,现在自己课堂上管住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同时,许多专业课要由文化课教师转岗担任,部分教师行动不够主动,学校安排外出学习培训还有怨言,培训效果可想而知是很难达到预期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关乎国计民生,职业教育改革最终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来实现,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

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体会

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体会 多年来,中职语文教学一直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乏味。这种教法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学生学的潜能没有被挖掘出来,教学效果一般。 标签:中职语文;改革;体会 一、课改必须改教材 职中的文化课要为学生的专业成长及就业服务。目前,职校的各类语文教材大多以语文知识传授为主,通用性强,可是教材往往太固守于学科本身,专注的是文化本身,与专业的衔接不够紧密。而职校涉及的专业往往五花八门,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性又很大,学科跨度也很大,知识共性小,要想让一套通用的语文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为专业成长及就业服务,实现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教学目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此外,现行教材大多十几年来一成不变,与学生的需求严重脱节,本来基础就不好的中职生很难对其产生学习兴趣,更难将其学好。所以,教材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二、观念必须改变 长期以来,职校学生普遍存在着“重专轻文”的思想。职校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学习成绩较差,其语文学习基础就可想而知。他们普遍认为,上职校全力学好专业,获一技之长就行了,语文学好学不好无所谓。学生的这种轻“文”重“专”的思想,实际上是陷入了一个只顾眼前不思长远的误区。他们只强调了“职业”的特点,却忽视了“文化”的内涵,即在掌握从事某种职业本领的同时,必须达到相当水平的文化程度,二者本是互为制约又相互依托的。职校教育是就业准备教育,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自主谋生。他们或进企事业单位做员工,或自己办厂开店做老板……找工作要写自荐信、应聘信,面试时还要大方、会灵活应答;自己开店办厂首先要向工商部门写一份营业申请书;与人生意合作还得会拟定合同;当餐饮服务员要能听清客人的要求;当技工师傅要能看图纸说明书;当文秘人员要能写会议记录……只要生活中进行着听、说、读、写,生活就离不开语文。所以,语文可使职校学生走向社会更好地交际、交流。 三、必须关注学生未来 (一)突出书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职中生的语文功底往往都不好,特别是书写,大多错别字连篇又潦草至极。这不仅影响表达效果,也有损自身形象,甚至有碍于日后被选拔、被任用。所以,从职中生入学之日起,就要加强写字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好字的重要性。我们要认真教给学生写字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各种笔画、结构和书写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规范汉字的习惯,平时让学生多临摹字帖。把字写好是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初探及反思(季晓琼)

语文课堂改革初探及反思 时间过得真快,一个学期又这样悄然而逝。这学期来,我校推行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上课,为此还专门召开了多次会议,全校老师聆听了初中部李元老师的一堂创新课。对于“打造高效课堂”,我想大部分青年教师是持支持态度的。但在享受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有相当多的人正经受着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但并未出效果的苦恼之中。就语文教学来说,我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当然要借鉴别人的经验,但我们不可盲目跟风,看着别人的模式,照搬照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发挥自己的固有优势和自我风格,构建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所谓的教学风格。对于语文教学改革,我从语文教学中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一、转变教师角色 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都已经习惯了以往的的课堂教学形式,实施了高效课堂就意味着这一切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高校课堂我抱有过怀疑的态度,但是在观摩河北精英中学老师的课堂之后,我发现:同样一节课,老师上下来很轻松,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我平时也在不断反思,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要尽快转换角色,逐步摸索,使自己能熟练驾驭、掌控高效课堂。 二,培养学生自主互动的能力 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之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快乐地获取知识呢? 1、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专业教育质量,为“黄岛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 (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市场调研,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因此,我们确定我校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具有一定提高能力、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要求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基础,要掌握技术必需的应用、电气、信息和控制等理论知识,对掌握典型产品设备及元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较为了解,具有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1-2种技能。

新课标下中职语文教学方式转变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语文教学方式转变初探 发表时间:2011-01-12T16:30:20.247Z 来源:《学园》2010年10月下期供稿作者:张莉[导读] 但是,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质疑就有了较大的提高。张莉江苏省淮安市建筑工程学校 【摘要】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才能应对新形势下的职校课程改革。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变讲析课为诵读课;变教师介绍为学生收集讲解;变教师设问为学生质疑;变教师归纳为学生总结。 【关键词】教学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0-0163-0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作为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教法和学法,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变讲析课为诵读课 几千年来,语文教育不就是通过诵读来上课的吗?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堂,多的是语文教师的分析之声,少的是学生的吟诵之声。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多给时间让学生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体验、表达自己体验到的情感。 二变教师介绍为学生收集讲解 教师介绍相关的知识、背景时,往往习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教学需要选择内容,将其介绍给学生,这样会产生先入为主的感觉。学生只能按老师的思路被动地接受内容,丧失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比如,教学《荷塘月色》时,介绍相关背景,解说朱自清的“不平静”,不少教师往往按照思维定势,让学生去回忆1927 年中国的历史背景,自然将朱自清的“不平静”归于“蒋介石叛变革命”的黑暗现实。认为朱自清这样的知识分子既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存疑惧,看不到出路,因而“不平静”,学生就只能接受这种观点。但笔者教学《荷塘月色》时,并没有对朱自清的“不平静”妄下断语,而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而做出判断。有的学生发现朱自清的“不平静”在于他为一个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感到重视“个人价值”的时代已经结束,产生了“性格与时代的矛盾”,无法实现“做想做的事,不说不想说的话”的自由。于是,他试图“躲到学术研究中”,既是“避难”,又在与“政治”保持距离中维护知识分子的相对独立。另外,还有学生认为,自称“我是扬州人”的朱自清的“不平静”还源于他的思乡情绪,作者想起采莲的事情,“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便是佐证。 三变教师设问为学生质疑 古代学者陆九渊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往往活跃于疑路的交叉点。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会设计疑难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提问是不是变被动为主动呢?要让学生会学习,就必须让学生会提问题。起初,笔者运用这种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发现问题,只是将课文后面的思考题搬出来,或是提一些大而空的问题,诸如“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但是,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质疑就有了较大的提高。 比如,笔者教学《世界最美的坟墓》时,有的学生提出:(1)托尔斯泰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地方安葬自己?(2)这种朴素与他的人格有怎样的联系?这几个问题是课文里没有的,答案也很难从课文中找到,可以看出提出问题的学生经过了认真思考,两个问题亦有一定的深度。笔者就引导他们查找有关托尔斯泰生平和思想的资料。他们发现,托尔斯泰作为19 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出生于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却对沙皇专制制度和贵族阶段不满。他在《忏悔录》中强烈地谴责自己所属的贵族阶段的糜烂生活,放弃了“伯爵”头衔,拒绝当陪审官,自己按照农民的方式生活,穿粗布衣,树皮鞋,努力从事体力劳动,他还帮助孤苦无助的农妇耕地。他的晚年陷入极端苦闷之中,其平民化思想与贵族家庭的生活经常发生矛盾。1910 年,82 岁的他为了摆脱贵族生活而弃家出走,不幸中途得病,于8月7 日在一个小车站逝世。了解到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托尔斯泰生前精神饱受痛苦,希望死后在这样朴素的坟墓中让灵魂获得幸福,他也告诉人们: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在这里,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分析归纳,都由学生完成,教师只是起了点拨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四变教师归纳为学生总结 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归纳总结。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的最后一步,就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即让学生回忆、总结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学习过程有几个主要环节、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可以采取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大声议论的形式,也可以请一位学生总结,大家推敲。笔者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的语言,并试着让他们归纳总结(课堂中可以自由发问、讨论)。学生参照课文后面的练习提示,重点对“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两段的用词特点及修辞手法的丰富内涵作了分析、归纳。(1)用词:“羞涩”“袅娜”的情趣,“泻”“洗”“笼”“浮”营造出的意境;(2)修辞手法:几个比喻的理解,如“碧天里的星星”写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通感的理解,如“仿佛远处高楼渺茫的歌声似的”“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写出了本体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通过学生自己的赏析、揣摩,加上教师的点拨,进一步领悟了语言的丰富内涵,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和体验,从而培养其审美想象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魏书生.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9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韩军与新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余文林、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在中等专业(职业)学校属基础课,起着辅助专业课程的作用。因此,就普遍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总以为只有专业科目才是重要的,语文是可有可无的。但就目前中专学生的语文水平来看,实在不容乐观。一些中专毕业生连一份自荐书都写不好,一些参加工作的学生连写份通知都不会。这些严峻的现实引发我们对中专语言教学的深思。该如何解决当前中专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中专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学普遍受到轻视。由于各种类型的学校及不同的专业担负着培养本行业的初级技术人才的任务,故而从学校的领导者的指导思想到教职工的服务意识,都是以专业课教学为主,以文化课教学为辅。学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把语文教学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使语文教学备受冷落。从而导致学生也轻视了语文的重要性。 2.教师授课随意性大。由于没有可供具体参照的培养目标和升学压力,不少中专语文教师认为中专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解决就业问题,只要专业课教师讲好就行了。教师的这种思想倾向必然导致授课时的随心所欲,不认真研究大纲和教材,各行其是,任意发挥想像,只要学生爱听,有趣味,能逗笑,评教好就行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太注意教学内容,缺乏教学原则,授课无深度。

3.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下降。上中专后,不少学生劲头锐减,语文作业草率应付。有些学生认为,在中学,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都写过无数遍了,上中专就无须再认真练习。因此,不愿动脑,怕写作文,导致写作能力的普遍下降。 二、语文教学的创新对策 l.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堂设想。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考试,关注的是分数。但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今天,我们必须打破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起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价值取向。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主动的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教师要学会创设意境,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在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思维。 由于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的教学设想,这种设想与我们过去使用的按部就班的教案相比有了很大突破,它由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课后反馈和自我点评等构成了新的教学框架,这样的框架可以把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呈现出来,把课堂变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课堂革命静悄悄 体制内外的语文对话读后感 四年级组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从一个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学生开始,在学校领导倡导下认真的学习名校的好的课改经验,课改方法以及课改模式,虚心的向其他前辈和在课改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老师请教和学习,并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大胆的进行了尝试和实践。在自己进行课改期间,我有过不适应,有过担心,有过失败,有过困惑,但更多的是有了收获的喜悦,有了今天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逐步成熟和成长,看了体制内外的语文对话,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和自己的困惑。 一、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刚开始的时候自己还处在过去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 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我尝试着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自己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首先在教学活动中做了角色的定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己进行角色转换和让位,从“前台”“退隐”到“导演”(导引)、策划、组织的角色地位。同时,帮助学生确立主角地位,教育、培养并放手使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为自己,主动而自主学习,充分表现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 二、活动学习和目标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不断的思考以及和学生的接触,结合自己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发现通过活动来学习,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而且小学语文新大纲也强调,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方面做好听说读写实践活动,要让每个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充分地“操练”起来。同时把利于语文学习的其他活动方式“拿来”,让学生唱唱、跳跳、演演、比比、画画、尝尝、嗅嗅、摸摸、做做等,使其在喜闻乐见,爱做中学习语文。另一方面把其他类型的活动加以演变以适合辅助语文学。 三、在探索和反思中逐步成长 有人曾说:“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反思三年成名师。”在刚开始课堂教学改革对我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每堂课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不使这些问题出现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渐渐的学会了反思。在每上完一节课侯反思自己在课堂设计中的问题,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反思问题的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等等。从反思课堂教学慢慢的发展到开始反思自己的教案备写,反思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作业的设计、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以及对教具和多媒体的合理充分的使用等等,并且把这些问题都写到自己的教后记中,以便及时的翻阅和提醒自己。就这样自己在课改中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探索,在探索中不断的尝试,在尝试中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断的成长。 四、自己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报告

篇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们以教育局开展的教育共同体为抓手,以学校教研组为龙头联动全镇教师积极参与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在“改中学,学中改”。一年来,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在“改中学,学中改”,转变教学观,走进教学改革。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为了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目标。我校语文教师努力做到 1、教师观念的转变。变课堂的管理者为组织者,改过去独霸课堂的占有者为参与者。教学改革使老师们真正地觉得解放了自己,走下了“讲”坛,走进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引领者的角色,还时间于学生,学生会的不讲,书上有且一看就懂的不讲。真正落实“精讲精练”,使教师从“累”而不讨好中走了出来,真正地融洽了师生关系,开语文教学另一番新天地。 2、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改革使老师们的教学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老师们也光明正大地、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研究教学方式方法, 非常注重学生学法的钻研。一改过去上课“一只粉笔,一张嘴”的只注重讲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变重知识传授为重学生的发展变化,变重教师“教”为重学生的“学”,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统一规格教育为重差异性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上课的新形式,新方法,一改过去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学生记;老师讲,学生做”的老套路,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跃,学生踊跃参与进课堂中来了,真正第一次做起学习的主人,表现在或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学生掌握了些许学习方法,并运用它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当中去。最可喜的是学校中又有了“教研”的氛围,教师们又有“教研”的动力,尤其是城乡共同体的建立,我校派出了大量的语文老师到其他学校学习,借鉴其他学校教学改革的优秀做法,教师教研的气氛浓烈,教学方式的交流热烈,教师的教学热情再次被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激发,语文教学生机重现。 3、教学改革激励教师对教材进行正确的解读。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决定语文是最重要的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实践研究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24T15:10:19.610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8期作者:陈丽娟 [导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一线技术工人的需求水涨船高,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重大责任无疑是落在了职业学校教育的肩膀上,而作为重要基础的语文教育,现今却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本文通过阐述中职语文传统教学的缺陷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进而深入探索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出路和方法,得出了中职语文教学若是依旧保持忽略能力和实践的过时思想,将无法跟上中职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刚需以及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脚步的结论,于是提出了基于 盐城技师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教育毫无疑问是推动人类改善自身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而以应用和实践为目标和核心思想的中职教育直接承担着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准的优秀劳动者给社会的重任,在过去过分注重知识而忽视应用的趋势下,中职语文教育往往忽视了要为社会培养出怎样的劳动者这一核心之问,导致在现代中职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育地位处于被边缘化以及职能不清晰甚至被许多人认为可有可无的堪忧现状。由于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高于历史上任何时候,传统的中职语文教育模式早已无法跟上当前时代的新形势。因此,现阶段比任何时候更迫 切要求我们推陈出新,在能力本位这一旗帜下强调语文教学与实践应用的交互配合,围绕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与能力改革语文职教体系,以根据每个中职生不同的优缺点和情况制定的行为化教学模式,将学生培养成拥有合格职业水平能力的劳动者。 1.中职语文教育现状 中职院校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也具有专业性特征,语文科目也是如此。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教师针对不同质素的学生群体应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但受到思维上的局限。[1]当前社会的进步与教育的不断改革,使得传统中职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迎合当前的国家企业要求和职教形势。现如今中职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妨碍其履行教育职责的弊端主要有以下三点。 1.1语文教育在中职教育中地位不断被边缘化 一般而言,学习动力决定了一个学生能走多远,学习意愿强的中职生无疑是会在专业课上下功夫,然而对于包括语文在内的公共基础课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学习动力,毕竟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需求的,这类人文素养教育在他们心中无法和处于核心主线地位的职业教育相比。 1.2现阶段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没有准确定位 如今中国的中职语文教育缺乏应有的应用性和科学性,没有形成最适合中职语文教育的自己的道路,而是延用以往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甚至是模仿本科语文课堂的教学。这样的中职语文教育根本不符合中职培养的人才目标,严重偏离了实用性和应用性,大部分中职学生是希望来学校获得未来工作和个人发展所需的资本和能力的,他们渴望的是可以满足以后就业需求点的知识,这就造成了有限的教学收获和教学目标之间形成了强烈反 差。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在教学资源投人和团队建设中往往起关键性作用,语文教育的脱离实践和定位不清晰导致在学校教学资源中陷入占比越来越少的窘境。 2.能力本位与中职语文教学的关系 如何直面中职教育的大众化、实践性,构建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思路,必须在现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改革,即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现如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课题,是提出"能力本位论"的思路进行教学,这种由西方发达国家引人的教育理念在注重培养人文素质的同时,开发对人力资源的培养。拥有明确目标并与实践相结合的强针对性一直是职业教育领域的独特特点,根据职业发展的动态变化,反复地调整、整改教学大纲和方案,这种实时性和可塑性使得中职教学在教育大改革的浪潮下依旧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可以很好地适应突发变化难以预测的市场需求。因此,根据职业工作岗位的需求,以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在二十世纪以不可阻挡之势出现在教育领域上。能 力本位思想原本流行于西方,当确信这种思想能够很好地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需求,并且在培养髙素质专门劳动人才确实可行后,被我国教育学者引入并不断付诸实践,很快得到了许多实践成果和教学收获。 3.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3.1改进的方向按岗位需求改革 在新课改形式下,高职语文必须克难攻坚,了解需求,以用人企业对劳动者的市场需要为标准,融入具备职业特点、能力、道德、素质等等的教学方式,以此构建出能力本位的实践型创新教育体系,拓展培养能力的模块化基础教学。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教学方法需要首先了 解专业对应的社会上的职位所要求学生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知识,然后解读分析,再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大纲。个体的专业能力是个体职业能力结构的独特存在,通过对社会上企业所关注的中职语文能够带给劳动者的目标能力和素养,将知识储备和技能能力划分为中职语文教育 基于能力本位的两大分类。这两大类别代表着既互不相同又融会贯通的两类教学要求,知识储备的关注点在于个体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而技能能力则更多地注重于具体动手实践能力。对于前者,中职语文教育应该实施人文素养教学,培养学生作为人的自觉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帮助其改良知识框架,更要对职业教育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道德训练、逻辑训练,以改善可能会由于以往教育偏差所带来的副作用并给予改正,以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人生观价值观。人生的外延即是语文,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内心。由此,中职语文教学应融入有关于具体职业的更多特点、道德要求、发展需求,为中职学生走上职业技术岗位铺上一条康庄大道。 3.2改进的落实具体课程改革 首先,语文基础模块。中职语文教育要重视基本的听说读写以及表达能力,只有将语文基破打扎实了才有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发挥的空间。在课堂上,应以学生所需技能培养为核心,通过互动以及讲述议论的实践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起自觉学习的优良习惯,使学生能够无 误地使用口语文字来描述对艺术人文的感悟。第二,阅读与鉴赏模块。中职语文的阅读与鉴赏模块可以采取教学活动的方式,或是聘请专业教师开展讲座,将优秀作品为学生细细分析打磨,培养学生广泛阅读文学名著的习惯,让他们关注自己的人生和对人性与自然的思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摘要: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对于中职语文课程的学习,课堂教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模式。面对中职生这样一个“边缘化”的群体,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看到中职生和普通高中学生的基础差距,但最重要的是,不应该只是单单看到差距,而是要看到中职生的优点。中职学校的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表现自己。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积淀。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不知不觉,在职校教授语文课程已将近三年。在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教书的三年时间里,我的每一堂语文课都在和学生的互相探讨中收获、提升。对于一走出大学校门,就迈进中职校门教书的我来说,这三年的时间是我成长最快的时间。语文教学不单单只是对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的讲解和灌输,更重要的我认为是对学生人格和品行的无形塑造。通过语文的学习,达到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积淀才是根本! 有一堂语文课给我印象最深。是在这个学期刚开学的

第一节课,讲李白的《将进酒》。因为学校工作安排的需要,我除了担任三个班的语文课之外,还要代商贸部两个专业班的课程。为了让学生快速融入语文学习的氛围中,我把教学计划的第一课选为《唐诗两首》。希望能够通过中国古代文化的诗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诗歌教学的一项常规是首先讲解作家作品。对于古诗词的讲解,因为作者一般都是学生所熟悉的,所以一般不用花费太多的课堂时间。《将进酒》的作者是李白,这位诗人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了。但是学习《将进酒》这首诗的时候,我还是花费了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来给学生介绍李白。 中职的学生大多都是十六、十七岁,正值花季。他们在这个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心理方面主要表现在他们极力想要表现自己,引发同学和老师的注意。同时,他们会对异性同学产生好感。但是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去理解到底什么才是爱情,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和异性同学的相处。 我就给学生讲了诗人李白的四次婚姻。学生一听到李白原来还有如此复杂的感情世界,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在周记中都对这堂课发表了感慨。看到学生的周记,我似乎在和他们的心灵对话,他们渴望美好而又纯洁的爱情,也渴望学有所成,被家长和老师、同学们认可。通过对李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