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又称为细菌性鞘腐病, 一般在7月下荀至8月初发生。2006年梅河口市北部稻田区大面积发生,其中牛心顶镇大沙河村、新红村、三里村等地发生较重。严重田块,远看稻株叶尖成片发红,近看上部叶片有褐斑或条斑。防治不及时可造成叶片干尖坏死、后期抽不出穗、产量降低、稻谷品质下降、出现病斑米等危害。

一、症状识别:水稻细菌性褐斑病为害水稻叶片、叶鞘、穗、枝梗和谷粒。

1、叶片染病初期伙褐色水浸状小斑,后扩大为纺锤形或不规则赤色条斑,边缘出现黄晕,病斑中心灰褐色,病斑常融合成大条斑,使叶片局部坏死,田间不见菌脓。

2、叶鞘受害多发生在严重地块中的幼穗抽出前的穗苞上,病斑赤褐色,短条状,后融合面水渍状不规则大斑,后期中央灰褐色,组织坏死。剥开叶鞘,茎上有黑褐色条斑,剑叶发病病严重时抽不出穗。

3、已抽出穗受害部多在新抽穗的颖壳上,初为近圆形褐色小斑点,严重的不但整个颖壳变褐色,有的还可深入到米粒上,形成病斑米。

二、病原及其发生规律和条件: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的中文别名为:细菌性鞘腐病,拉丁学名

为:PseudomonasoryzicolaKlement。病原菌形态特征:菌体秆状,单生,偶尔成双,一端有1-3根极鞭。病原在种子上和病组织中越冬,成为下年侵染源。病菌主要通过伤口侵入机体,也可通过水孔、气孔侵入。病原细菌可在水中存活20-30天,并可以随水流传播。近几年来此病的危害呈上升趋势,尤其在抽穗期遇低温或阴雨连绵时,高产栽培田块危害往往严重,病菌侵入谷粒产生病斑米,影响稻米品质。强风暴雨常促成病害蔓延,低温可加重为害。土壤酸性、偏施氮肥都有利于发病。

经调查,当前尚无明显免疫或高抗品种,但品种间抗病差异显著,有的品种抗病性较高。梅河口市当前种植的秋田小町、吉梗88的田块多数感病。感病谷粒、米粒黑斑点较多,严重影响大米品质。近年来,梅河口市大米商家在加工秋田小町、吉梗88水稻品种稻谷时,必需通过色选机清除病斑米的色选工序,才能完全选出精米。

三、防治措施:

1.轮换选择优质、抗病品种。

2.消灭菌源。带病种子要进行消毒处理;带病稻草要进行销毁,稻田附近或池埂上的野生寄主(杂草)也要清割除掉。

3.药剂防治。水稻细菌性褐斑病为细菌病害,常与稻瘟病同期伴随发生,应采用细菌杀菌剂和真菌杀菌剂配施防治。方法是:每3亩地用菌毒黑枪2瓶、配施稻瘟灵、或撒来旺、或富士一号500ml兑水150千克,于抽穗前期、齐穗期各喷施一次,严重地块在齐穗期连喷施二次,间隔7天,可取得很好防效。

4.注意稻田水肥管理。浅水灌溉、严禁与带病水田串灌;科学施肥、防止氮肥过多。

细菌性病害大全

xx86.2%铜大师 防治细菌有特效 xx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 细菌性病害名录大全 粮食作物细菌病害: 1、水稻: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马铃薯: *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病。 3、*甘薯瘟病; 4、xx茎腐病; 5、小麦xx; 6、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果树细菌病害: 1、*柑桔溃疡病(包括脐橙、橙、柚、文旦、柠檬、巨桔、枳壳、枳橙等); 2、*沙田柚溃疡病; 3、梨根癌病、梨火疫病; 4、桃细菌性穿孔病(包括李、杏、油桃、樱桃等); 5、苹果根癌病;

6、菠萝心腐病; 7、枇杷芽枯病、枇杷癌肿病; 8、核桃黑斑病; 9、猕猴桃溃疡病; 10、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11、果树细菌性根癌病(包括桃、梨、苹果、板栗、梅、李、杏、葡萄等); 瓜菜类细菌病害: 1、*西瓜细菌性青枯病、西瓜细菌性果腐病; 2、茄科蔬菜青枯病(番茄、茄子、辣椒)软腐病、疮痂病; 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甜瓜、丝瓜) 4、*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细菌性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大白菜、甘蓝、萝卜、花椰菜等) 5、*菜豆细菌性角斑病(菜豆、扁豆、豇豆、豌豆、绿豆等) *菜豆细菌性疫病(菜豆、扁豆、豇豆、、绿豆) 6、*xx瘟病(xx腐败病、xx腐烂病) 7、*瓜类青枯病 8、*辣椒细菌性斑点病(辣椒疮痂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9、萝卜黑腐病; 10、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11、莴苣细菌性斑点病;

12、芋艿细菌性斑点病,芋艿腐败病(即芋软腐病、芋艿腐烂病); 13、芹菜软腐病; 14、魔芋软腐病; 15、葱类细菌性软腐病;挪威86.2%铜大师 防治细菌有特效 经济作物类细菌病害: 1、*棉角斑病,棉红叶根腐病; 2、*花生青枯病; 3、油菜黑腐病;、油菜软腐病、油菜细菌性黑斑病; 4、*大豆细菌性叶烧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大豆细菌性斑疹病; 5、甜菜软腐病、甜菜细菌性根癌病、甜菜细菌性尾腐病(根尾腐烂病)、甜菜细菌性斑枯病; 6、芝麻细菌性角斑病、芝麻青枯病; 7、*烟草青枯病、烟草角斑病、*烟草野火病、烟草软腐病(空茎病); 8、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 9、甘蔗白条病; 10、咖啡细菌性叶斑病; 11、xx细菌性叶斑病; 其它作物细菌性病害: 1、xx青枯病、xx细菌性黑枯病、xx疫病; 2、茶树细菌性根癌病;

水稻参考资料的生物学特性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 2.1水稻品种生育期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水稻品种生育期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

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大全

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大全 细菌性病害名录大全 粮食作物细菌病害: 1、水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马铃薯:*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病。 3、*甘薯瘟病; 4、玉米茎腐病; 5、小麦黑颖病; 6、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果树细菌病害: 1、*柑桔溃疡病(包括脐橙、橙、柚、文旦、柠檬、巨桔、枳壳、枳橙等); 2、*沙田柚溃疡病; 3、梨根癌病、梨火疫病; 4、桃细菌性穿孔病(包括李、杏、油桃、樱桃等); 5、苹果根癌病; 6、菠萝心腐病; 7、枇杷芽枯病、枇杷癌肿病; 8、核桃黑斑病; 9、猕猴桃溃疡病; 10、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11、果树细菌性根癌病(包括桃、梨、苹果、板栗、梅、李、杏、葡萄等); 瓜菜类细菌病害: 1、*西瓜细菌性青枯病、西瓜细菌性果腐病; 2、茄科蔬菜青枯病(番茄、茄子、辣椒)软腐病、疮痂病; 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甜瓜、丝瓜) 4、*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细菌性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大白菜、甘蓝、萝卜、花椰菜等) 5、*菜豆细菌性角斑病(菜豆、扁豆、豇豆、豌豆、绿豆等) *菜豆细菌性疫病(菜豆、扁豆、豇豆、、绿豆) 6、*姜瘟病(姜腐败病、姜腐烂病) 7、*瓜类青枯病 8、*辣椒细菌性斑点病(辣椒疮痂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9、萝卜黑腐病; 10、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11、莴苣细菌性斑点病; 12、芋艿细菌性斑点病,芋艿腐败病(即芋软腐病、芋艿腐烂病); 13、芹菜软腐病; 14、魔芋软腐病; 15、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经济作物类细菌病害: 1、*棉角斑病,棉红叶根腐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https://www.360docs.net/doc/9617816897.html, [2011-02-15] ·作者:·来源: 【学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Fang)swing et a1.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 【异名】Xanthomonas oryzicola Fang et a1.1957 Xanthomonaw translucens f.sp.oryzicola(Fang et a1.)Bradbury 1968,Xantho 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Fang et a1.)Dye 1978 【分类地位】水稻条斑病菌属于原核生物界(Procaryotes),薄壁细菌门(Graci licutes),黄单胞菌科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的稻黄单胞菌。 【国外分布】最早主要发生于菲律宾(1918年)。目前主要分布于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孟加拉国、印度;塞内加尔、喀麦隆、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和哥伦比亚等国。

【寄主范围及危害特点】除为害水稻(Oryza sativa)外,还为害阔叶稻(https://www.360docs.net/doc/9617816897.html,tifo lia)、茭白(Zizania aquatica)。许多野生稻均可受侵染而发病,如O.barthii、O.br achyantha、O.breviligulata、O.eichingeri、O.glaberima、O.granulata、O.malampu zhaensis、O.nivera、0.officinalfs、0.perrenis balungea、0.ridleyi、0.australiensis、0.spontanea等。 水稻条斑病是为害水稻的重要细菌病害,其分布范围仅次于水稻白叶枯病,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稻区,籼稻品种大多不抗病,为害很重,属国内植物检疫病害。 【典型症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为害水稻叶片,幼龄叶片最易受害。病菌多从气孔侵入,还可由伤口侵入,病斑局限于叶脉间薄壁细胞,初为深绿色水浸状半透明小点,逐渐向上下扩展,成为淡黄色狭条斑,由于受叶脉限制病斑不宽,但许多条斑可连成大块枯死斑。对光观察,病斑部半透明,水浸状,病部菌脓很多,琥珀色,呈串珠状分布在条斑上,不易脱落。水稻在苗期到孕穗期都可见到典型病状。病菌侵染种子颖壳后,出现变色斑点,但很难与其他病害的斑点相区分。 【病原形态与生物学特性】条斑病菌短杆状,单胞,偶而成对,但不成链,单根极生鞭毛,能动,无芽孢,无荚膜,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好氧。生长最适温度25~28℃,最低温度8℃,最高温度38℃,28℃下生长良好,致死温度51℃,营养琼脂培养基上,菌落淡黄色,圆形,光滑,全缘,凸起,黏性。斜面上线性生长。营养肉汤中,中度浑浊,后期有沉淀,表面环状生长,但不形成显著的菌苔。在含有5%Nacl的肉汁胨中不生长,在孔氏和费美氏营养液中不生长。液化明胶、牛乳不凝结但可完全胨化,石蕊反应呈微碱性且使石蕊大部分还原。硝酸盐不还原成亚硝酸盐,产生硫化氢和氨,但不产生吲哚。葡萄糖、蔗糖、木糖和甘露糖发酵产生酸,乳糖、麦芽糖、阿戊糖、甘露糖醇、甘油和柳醇不产生酸。固体培养基上不水解淀粉,甲基红和V.P测验反应阴性,对青霉素不敏感。 【发病条件与传播途径】病田收获的种子、病残株都带病菌,可成为下季初侵

植物细菌性病害比较全面知识

植物细菌性病害比较全面知识 细菌性病害主要类群有棒杆、假单胞杆、野杆、黄单胞杆、欧文杆五个菌属。革兰氏染色除棒杆菌呈阳性外其它四个菌属都是阴性。 细菌病害主要特点是——非专性寄生菌,与寄主细胞接触后通常是先将细胞或组织致死,然后再从坏死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因此导致的症状是组织坏死、腐烂和枯萎,少数能引起肿瘤这是分泌激素所致。初期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或油渍状、半透明,潮湿条件下有的病部有黄褐色或乳白色胶粘、似水珠状的菌脓;腐烂型往往有臭味。这是细菌病害的重要标志。 细菌与真菌的区别主要在于真菌受病植物一般症状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丝状物及黑色小粒点,而细菌则无。这是田间诊断的重要依据。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种类、受害植物种类及危害程度仅次于真菌性病害,而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一、植物细菌病害的主要症状 症状是植物发病后外部显示的表现型。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状表现,是我们描述、命名、诊断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症状: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1.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状有: 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通常发生在叶片和嫩枝上,叶片上的病斑常以叶脉为界线形成的角形病斑,细菌为害植物的薄壁细胞,引起局部急性坏死。细菌病斑初为水溃状,在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中部组织坏死呈褐色至黑色,周围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半透明的退色圈,称为晕环。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黄瓜细菌性叶枯病。如水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青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枯萎型:大多是由棒状杆菌属引起,在木本植物上则以青枯病假单胞杆菌为最常见,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引起植物茎、叶枯萎或整株枯萎,受害的维管束组织变褐色,在潮湿的条件下,受害茎的断面有细菌粘液溢出。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植物多汁的组织受细胞侵染后通常表现腐烂症状,细菌产生原粘胶酶,分解细胞的中胶层,使组织解体,流出汁液并有臭味。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畸型:由癌肿野单胞杆菌的细菌可以引起植物的根、根颈或侧根以及枝杆上的组织过度生长,形成畸形,呈瘤肿状或使须根丛生。假单胞杆菌也可能引起肿瘤。如菊花根癌病等。 2.植物受细菌侵染后产生的病症有: 蔬菜细菌性病害与其他病害的区别,一是蔬菜植株病变部位无明显附属物(如菌丝、霉、毛、粉等);二是发病后期病变部位往往有菌脓出现,而真菌病害则有霉状物(菌丝、孢子等)。 1、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气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细菌脓。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标准状态:现行)

I C S65.020.01 B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28099 201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 D e t e c t i o na n d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 X a n t h o m o n a s o r y z a e p v.o r y z i c o l a(F a n g e t a l.) S w i n g s e t a l. 2011-12-30发布2012-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前一一言 一一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271)提出并归口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二南京农业大学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易建平二林石明二周国梁二粟寒二印丽萍二孔德英二许志刚二胡白石三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 1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检测和鉴定方法三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种子及植株上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检测与鉴定三 2一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三 S N/T0800.1一进出口粮油二饲料检验一抽样和制样方法 S N/T2122一进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抽样 3一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基本信息 中文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三 学名:X a n t h o m o n a s o r y z a e p v.o r y z i c o l a(F a n g e t a l.,1956)S w i n g s e t a l.,1990,简称X o c三 异名:X a n t h o m o n a sc a m p e s t r i s p v.o r y z i c o l a(F a n g e t a l.,1956)D y e1978;X a n t h o m o n a s o r y z i c o l a(F a n g e ta l.,1956)D o w s o n1943;X a n t h o m o n a s t r a n s l u c e n s f.s p.o r y z i c o l a(F a n g e ta l., 1956)B r a d b u r y1971三 病害英文名:b a c t e r i a l l e a f s t r e a ko f r i c e三 属细菌界B a c t e r i a,变形细菌门P r o t e o b a c t e r i a,γ-变形细菌纲G a mm a p r o t e o b a c t e r i a,黄单胞菌目X a n t h o m o n o d a l e s,黄单胞菌科X a n t h o m o n o d a c e a e,黄单胞菌属X a n t h o m o n a s(D o w s o n,1939)三病菌主要在病种子和病草上越冬,其次在水稻再生苗或李氏禾等杂草上越冬三病菌主要借雨水二流水等传播,带菌种子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三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三 4一方法原理 根据症状特征二菌落形态特征二生理生化特征二P C R反应和致病性测试结果等进行检测鉴定三 5一主要试剂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或生化试剂三 三羟甲基胺基甲烷盐酸盐(T r i s-H C l)二乙二胺四乙酸(E D T A)二十二烷基硫酸钠(S D S)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 T A B)二三氯甲烷二异戊醇二乙醇二蛋白酶二溴化乙锭二酵母粉二琼脂二蛋白胨二牛肉浸膏二营养肉汤二葡萄糖二蔗糖二谷氨酸钠三 培养基和试剂配方见附录B三

水稻的特点

水稻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全育期,从移栽至成熟称大田(本田)生育期。水稻生育期可以随其生长季节的温度、日照长短变化而变化。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在适时播种和适时移栽的条件下,其生育期是比较稳定的,它是品种固有的遗传特性。 水稻的一生(王维金,1998.8) 幼苗期:秧田期 秧苗分蘖期:返青期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 幼穗发育期:分化期形成期完成期 开花结实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 水稻的一生要经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其中,营养生长期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蘖期。秧苗期指种子萌发开始到拔秧这段时间;分蘖期是指秧苗移栽返青到拔节这段时间。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受到损伤,需要5-7天时间地上部才能恢复生长,根系萌发出新根,这段时期称返青期。水稻返青后分蘖开始发生,直到开始拔节时分蘖停止,一部分分蘖具有一定量的根系,以后能抽穗结实,称为有效分蘖;一部分出生较迟的分蘖以后不能抽穗结实或渐渐死亡,这部分分蘖称为称为无效分蘖。分蘖前期产生有效分蘖,这一时期称有效分蘖期,而分蘖后期所产生的是无效分蘖,称无效分蘖期。 水稻营养生长期的主要生育特点是根系生长,分蘖增加,叶片增多,建立一定的营养器官,为以后穗粒的生长发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肥水管理搭好丰产的苗架,要求有较高的群体质量,应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否则不仅容易造成病虫为害而且也容易造成后期生长控制困难而贪青倒伏等,对水稻产量形成影响很大。 水稻生殖生长期包括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拔节孕穗期是指幼穗分化开始到长出穗为止,一般需一个月左右;抽穗开花期是指稻穗从顶端茎鞘里抽出到开花齐穗这段时间,一般5-7天;灌浆结实期是指稻穗开花后到谷粒成熟的时期,又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水稻生殖生长期的生育特点是长茎长穗、开花、结实,形成和充实籽粒,这是夺取高产的主要阶段,栽培上尤其要重视肥、水、气的协调,延长根系和叶片的功能期,提高物质积累转化率,达到穗数足,穗型大,千粒重和结实率高。 温度水稻为喜温作物。生物学零度粳稻为10℃、籼稻12℃,早稻三时期以前,日平均气温低于12℃三天以上易感染绵腐病,出现烂秧、死苗,后季稻秧苗温度高于40℃易受灼伤。日平均气温15~17℃以下时,分蘖停止,造成僵苗不发。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幼小孢子阶段及减数分裂细线期),最低温度低于15~17℃,会造成颖花退化,不实粒增加和抽穗延迟。抽穗开花期适宜温度为25~32℃(杂交稻25~30℃),当遇连续3天平均气温低于20℃(粳稻)或2~3天低于22℃(籼稻),易形成空壳和瘪谷,但气温在35~37℃以上(杂交稻32℃以上)造成结实率下降。灌浆结实期要求日平均气温在23~28℃之间,温度低时物质运转减慢,温度高时呼吸消耗增加。温度在13~15℃以下灌浆相当缓慢。粳稻比籼稻对低温更有适应性,

水稻病害图谱

一、真菌性病害 1、稻瘟病 叶瘟大田症状,稻瘟病为害造成的白穗 苗叶瘟褐点型

苗叶瘟慢性型 叶枕瘟 苗叶瘟病斑连片

枝梗瘟 穗颈瘟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水稻上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以日照少、雾露持续时间长的山区和气候温和的沿江、沿海地区为重。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苗叶瘟、叶瘟、节瘟、叶枕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以4叶期至分蘖盛期和抽穗期最易感病。 防治方法: 1、采取“狠抓两头,巧治中间”的防治措施。即狠抓苗叶瘟和穗瘟,巧治叶瘟。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最有效的方法。水稻生长前期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后期干湿 交替,促进稻叶老健;2、孕穗破口期(即有5%左右穗出现时,一般2—3天)是药剂防治

的关键时期。当苗期或分蘖期,稻叶出现急性型病斑或有发病中心的稻田,或周围田块已发生叶瘟的感病品种田和生长嫩绿的稻田,或在孕穗末期叶病率在2%以上、剑叶发病率的1%以上的田块应及时进行喷药。常发区应在秧苗3—4叶期或移栽前5天喷药预防苗瘟。穗颈瘟的防治适期在破口期和齐穗期;3、药剂可选用75%三环唑。叶瘟掌握在初发病期用药,防治穗颈瘟,一定要在破口初期施用。 2、纹枯病 纹枯病枯孕穗 纹枯病包鞘

叶鞘上不规则病斑 纹枯病严重为害状 纹枯病前期菌核

纹枯病后期蜂窝状菌核 纹枯病是水稻常发且为害重的病害,具有发生面广,大发生率高,为害重,损失大的特点。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稻田里越冬,菌核是最主要的初次侵染源。早稻中后期和晚稻中前期是纹枯病发生发展的盛期,尤以水稻抽穗前后最烈,以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易感病。纹枯病是高温高湿的病害,也是多肥茂盛嫩绿型病害。水稻施肥多,生长茂盛嫩绿,天气多雨时,往往发生严重。长期灌深水,偏施迟施氮肥,造成水稻嫩绿徒长,田间郁闭、湿度增高,都有利于纹枯病的发展蔓延。 防治方法:1、采取“在插秧前消灭菌源,插秧后加强肥水管理,并结合发病初期防治,确保水稻倒三叶完好”的防治策略;2、每季耙田后要打捞漂浮在水面上的菌核,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做到浅水分蘖,足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 3、化学防治:纹枯病的防治适期为分蘖末期至抽穗期,以孕穗至始穗期防治最好。一般当水稻分蘖末期到圆秆拔节期丛发病率10%—15%、孕穗期丛发病率15%—20%时,应用药防治。高温高湿天气要连续防治2—3次,间隔期10—15天,药剂防治有:苯甲丙环唑,噻呋酰胺。 3、胡麻叶斑病

细菌性病害大全

挪威86.2%铜大师 防治细菌有特效 敦煌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 细菌性病害名录大全 粮食作物细菌病害: 1、水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马铃薯:*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病。 3、*甘薯瘟病; 4、玉米茎腐病; 5、小麦黑颖病; 6、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果树细菌病害: 1、*柑桔溃疡病(包括脐橙、橙、柚、文旦、柠檬、巨桔、枳壳、枳橙等); 2、*沙田柚溃疡病; 3、梨根癌病、梨火疫病; 4、桃细菌性穿孔病(包括李、杏、油桃、樱桃等); 5、苹果根癌病; 6、菠萝心腐病; 7、枇杷芽枯病、枇杷癌肿病; 8、核桃黑斑病; 9、猕猴桃溃疡病; 10、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11、果树细菌性根癌病(包括桃、梨、苹果、板栗、梅、李、杏、葡萄等); 瓜菜类细菌病害: 1、*西瓜细菌性青枯病、西瓜细菌性果腐病; 2、茄科蔬菜青枯病(番茄、茄子、辣椒)软腐病、疮痂病; 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甜瓜、丝瓜) 4、*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细菌性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大白菜、甘蓝、萝卜、花椰菜等) 5、*菜豆细菌性角斑病(菜豆、扁豆、豇豆、豌豆、绿豆等) *菜豆细菌性疫病(菜豆、扁豆、豇豆、、绿豆) 6、*姜瘟病(姜腐败病、姜腐烂病) 7、*瓜类青枯病 8、*辣椒细菌性斑点病(辣椒疮痂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9、萝卜黑腐病; 10、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11、莴苣细菌性斑点病; 12、芋艿细菌性斑点病,芋艿腐败病(即芋软腐病、芋艿腐烂病); 13、芹菜软腐病; 14、魔芋软腐病; 15、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水稻细菌性病害有哪些 综合防治方法

水稻细菌性病害有哪些综合防治方法 水稻细菌性病害有哪些?水稻细菌性病害如何防治?据悉,2019年水稻细菌性病害提早暴发,细菌性病害的发生一般会使水稻减产10%~20%,严重时导致抽穗困难,产量损失高达50%以上,而且发病田块稻米品质较差。 水稻细菌性病害有哪些 水稻细菌性病害是一类区域性、偶发性病害,常见的包括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细菌性褐条病、细菌性褐斑病、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等。 水稻细菌性病害的病菌在种子、病稻草、病稻桩和杂草上越冬,下一个水稻生长季节病菌从水孔、气孔及叶片、叶鞘、根系的伤口侵入寄主,细菌在水中可存活20天以上,可借风、流水、动物(人、鼠、鸟等)的活动等途径传播蔓延。 如碰上台风,其风力大,降雨范围广,台风暴雨给水稻叶片造成大量机械性损伤,利于细菌侵染为害;再加上高温、高湿、连阴雨天气等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发病,淹水、漫灌区域蔓延迅速,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重。 植物细菌性的病害需用专用杀细菌的农药进行防治,但水稻以上各种细菌性病害因为不常见且表现症状易与部分真菌性病害及虫害症状相混淆,加上其传播速度快,极易错失防治适期,故水稻细菌性病害发生的区域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其中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被列为植物检疫对象。

水稻细菌性病害在发病初期进行准确判断十分重要。 水稻细菌性病害的主要症状 水稻细菌性病害的主要症状有快、烂、臭、脓(或晶)等特点,可单独或综合以上特点进行田间诊断。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水稻分蘖期发病:常在近土表茎基部叶鞘上产生水浸状椭圆形斑,渐扩展为边缘褐色、中间枯白的不规则形大斑,剥去叶鞘可见根节部变黑褐,有时可见深褐色纵条,根节腐烂,伴有恶臭,植株心叶青枯变黄。 拔节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近水面叶鞘边缘褐色,中间灰色长条形斑,根节变色伴有恶臭。 穗期发病:病株先失水青枯,后形成枯孕穗、白穗或半白穗,根节变色有短而少的侧生根,有恶臭味。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独特症状是病株根节变为褐色或深褐色腐烂。 常与小球菌核病、恶苗病、还原性物质中毒等同时发生。主要通过水稻根部和茎基部的伤口侵入。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 又称细菌性心腐病,自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 叶片感病时,中脉出现黄白色病斑,随后病斑迅速沿中脉上下拉长,扩展成上达叶尖、下至叶鞘基部的褐色条斑,后全叶卷曲枯死。 苗期染病:在叶片或叶鞘上出现褐色小斑,后扩展呈紫褐色长条

水稻细菌病害)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2009-06-24 10:27:28 来源:中国兴农网 【字体:大中小】 症状 主要为害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水稻分蘖期发病常在近土表茎基部叶鞘上产生水浸状椭圆形斑,渐扩展为边缘褐色、中间枯白的不规则形大斑,剥去叶鞘可见根节部变黑褐,有时可见深褐色纵条,根节腐烂,伴有恶臭,植株心叶青枯变黄。拔节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近水面叶鞘边缘褐色,中间灰色长条形斑,根节变色伴有恶臭。穗期发病病株先失水青枯,后形成枯孕穗、白穗或半白穗,根节变色有短而少的侧生根,有恶臭味。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独特症状是病株根节变为褐色或深褐色腐烂。别于细菌性褐条病心腐型、白叶枯病急性凋萎型及螟害枯心苗等。该病常与小球菌核病、恶苗病、还原性物质中毒等同时发生;也有在基腐病株枯死后,恶苗病菌、小球菌核病菌等腐生其上。该病主要通过水稻根部和茎基部的伤口侵入。生产上只要抓准基腐病这三个独特症状,是能与上述病害区别开来的。 病原

Erwinia chrysanthemi pv.zeae (Sabet) Victria, Arboleda et Munoz.称菊欧文氏菌玉米致病变种,属欧氏杆菌属细菌。细菌单生,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2.6-3×0.6-0.8(μm),鞭毛周生,无芽胞和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牛肉浸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变形虫状,初乳白后变土黄色,无光泽。厌气生长,不耐盐,能使多种糖产酸,使明胶液化,产生吲哚,对红霉素敏感,产生抑制圈。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细菌可在病稻草、病稻桩和杂草上越冬。病菌从叶片上水孔、伤口及叶鞘和根系伤口侵入,以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为主。侵入后在根基的气孔中系统感染,在整个生育期重复侵染。早稻在移栽后开始出现症状,抽穗期进入发病高峰。晚稻秧田即可发病,孕穗期进入发病高峰。轮作、直播或小苗移栽稻发病轻。偏施或迟施氮素,稻苗嫩柔发病重。分蘖末期不脱水或烤田过度易发病。地势低,粘重土壤通气性差发病重。一般晚稻发病重于早稻。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2009-06-24 10:20:35 来源:中国兴农网 【字体:大中小】

项目名称∶水稻细菌性条斑菌致病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项目1 项目名称:水稻细菌性条斑菌致病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申请教师:孙文献 职称:教授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项目概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简称细条病,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稻区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为害叶片。该病的病原为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 (Xoc)称稻生黄单胞菌条斑致病变种。该病原与水稻上另一个重要病原细菌白叶枯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同属于黄单胞杆菌属,但为不同的致病变种。虽然Xoo与Xoc在遗传、生理生化性状与外部形态上非常相似,但是,它们在致病性与致病机理上有显著的差异,Xoc通过叶片气孔侵染,而Xoo则通过叶片边缘的水孔侵染。另外,目前在水稻基因资源中找到许多抗Xoo的抗性基因,而很少有Xoc抗性基因的报道。对Xoc致病基因的挖掘将对控制该病害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预测在细条病菌致病中起重要作用的因子有几类:由三型分泌系统分泌的效应因子,由II型分泌系统分泌的胞外酶与胞外多糖,以及与产生DSF和c-di-GMP信号分子相关的基因及由其调控的基因。然而,这些基因如何调控基因表达,如何在致病过程中起作用?目前,仍然未知。该项目将首先利用同源重组敲除Xoc致病相关基因,获得Xoc基因缺失突变体,鉴定突变体的表型与对水稻的致病性,推测这些基因在致病性中的作用;其次,利用GUS 酶活反应或者RT-PCR研究突变体中一些已知的重要调控基因的表达情况,了解并归纳致病基因的信号传导途径;最后,通过转基因技术,在水稻或拟南芥植物中表达Xoc的致病效应因子,研究效应因子在植物中对抗病反应的抑制作用。综合以上几方面,初步阐明Xoc的致病的分子机理。深入研究Xoc致病相关基因将对制定一套对细条病的防控措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并有可能针对性地选择杀菌剂或抗生素的准确靶标。 项目2 项目名称:番茄SlHIR1基因的分离及其在疮痂病过敏反应中的功能初探 申请教师:杨文才 职称:教授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项目概况: 番茄疮痂病(bacterial spot)是由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的多个种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在我国,该病平均发病率为10-20%,重病区达46-100%;平均减产20-30%,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摘要分析了近些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流行规律,结合该病的特征和发生规律,进行详细的阐述,提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规律;防治措施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近2年在我市大面积暴发和流行,其速度快,面积广,危害较大,特别是晚稻,一般病田减产15%~25%,严重的可达40%~60%,尤其南边几个乡镇,流行区域达60%以上,且有逐年加重的态势,给我市的广大农户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目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已成为我国继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后的第四大水稻病害。 1症状 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危害稻叶,病斑初显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点,迅速在叶脉间扩展,后变黄褐色的细线状或短虚线状条斑,条斑宽约1mm,长10mm以上。病斑表面常分泌出许多露珠状的蜜黄色菌脓,干结后成黄色树胶状小粒,形同虚线,不易脱落,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大斑块,外形与白叶枯病有些相似,但对光观察可见许多透明的细条。病情严重时叶片卷曲,田间呈现一片黄白色,同时能引起稻株早期死亡或者病株不能抽穗;即使抽穗结实,但秕谷增多,千粒重降低。 2病原 本病由水稻黄单胞杆菌稻生致病变种所引起,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单生,也有双链,不成串,菌体一端着生一条鞭毛。细菌在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边缘整齐,稍凸起,表面光滑发亮,蜜黄色并带粘性,好气性,在28℃下生长良好。菌体较白叶枯病菌体为小,生理生化反应与白叶枯细菌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条斑菌能使明胶液化,使牛乳胨化,使阿拉伯糖发酵变酸,对青霉素和葡萄糖反应钝感。 3发病规律 在病稻谷和病稻草上越冬的病菌,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带

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与常用药剂登记及使用情况

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与常用药剂登记及使用情况 1、水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马铃薯: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病 3、甘薯瘟病 4、玉米茎腐病 5、小麦黑颖病 6、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果树细菌病害 1、柑桔溃疡病(包括脐橙、橙、柚、文旦、柠檬、巨桔、枳壳、枳橙等) 2、梨根癌病、梨火疫病 3、桃细菌性穿孔病(包括李、杏、油桃、樱桃等) 4、苹果根癌病 5、菠萝心腐病 6、枇杷芽枯病、枇杷癌肿病 7、核桃黑斑病 8、猕猴桃溃疡病 9、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10、果树细菌性根癌病(包括桃、梨、苹果、板栗、梅、李、杏、葡萄等) 瓜、菜类细菌病害 1、西瓜细菌性青枯病、西瓜细菌性果腐病 2、茄科蔬菜青枯病(番茄、茄子、辣椒)软腐病、疮痂病

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甜瓜、丝瓜) 4、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细菌性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大白菜、甘蓝、萝卜、花椰菜等) 5、菜豆细菌性角斑病(菜豆、扁豆、豇豆、豌豆、绿豆等);菜豆细菌性疫病(菜豆、扁豆、豇豆、、绿豆) 6、姜瘟病(姜腐败病、姜腐烂病) 7、瓜类青枯病 8、辣椒细菌性斑点病(辣椒疮痂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9、萝卜黑腐病 10、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11、莴苣细菌性斑点病 12、芋艿细菌性斑点病,芋艿腐败病(即芋软腐病、芋艿腐烂病) 13、芹菜软腐病 14、魔芋软腐病 15、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经济作物类细菌病害 1、棉角斑病,棉红叶根腐病 2、花生青枯病 3、油菜黑腐病;油菜软腐病;油菜细菌性黑斑病 4、大豆细菌性叶烧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大豆细菌性斑疹病 5、甜菜软腐病;甜菜细菌性根癌病;甜菜细菌性尾腐病(根尾腐烂病);甜菜细菌性斑枯病 6、芝麻细菌性角斑病;芝麻青枯病 7、烟草青枯病;烟草角斑病;烟草野火病;烟草软腐病(空茎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病害,属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对象。1918年菲律宾首次报道,目前在东南亚各国和非洲中部都有发生。1953年中国最早在珠江三角洲发现,国内主要分布在华南稻区,近年来在长江流域杂交晚稻上亦有大面积发生。水稻细条病对籼稻的危害性最大,近十多年来,已上升为华南、中南稻区上的主要细菌病害,其危害程度已超过水稻白叶枯病,减产达5%~25%。 症状 主要危害水稻叶片,在秧苗期即可出现典型的条斑型症状。病斑初为深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点,后沿叶脉扩展形成淡黄色狭条斑,长约1cm。大田发病时,感病品种上的病斑纵向扩展快,长达4~6cm,病斑两端菌脓很多,呈鱼籽状,干燥后呈琥珀状附于病叶表面而不易脱落。严重时多个病斑可相互连成枯斑,以后病斑不断扩展,整叶变为红褐色,枯死;抗病品种上病斑较短,病斑长度不到1cm,且病斑少,菌脓也少。 此病的诊断要点是沿叶脉扩展形成淡黄色狭条斑,形成鱼籽状菌脓。 病原 病原为稻生黄单胞杆菌X 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Fang) Swings et al,属薄壁菌门黄单胞杆菌科黄单胞杆菌属。菌体杆状,大小为 1.2μm×0.3~0.5μm,单生,少数成对但不成链状,不形成芽孢和荚膜,单极鞭。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在NA培养基上菌落呈密黄色,圆形,边缘整齐,光滑发亮,黏稠,好气。最适生长温度25~28?C,生理生化反应与白叶枯病菌基本相似,细条病液化明胶和石蕊牛乳胨化能力稍强于水稻白叶枯病菌。它可产生3-羧基丁酮,以L-丙氨酸为唯一碳源,在0.2%无维生素酪蛋白水解物上生长,以及对0.001% Cu(NO3)2有抗性等特点可与白叶枯病菌相区别。该菌主要侵染水稻、陆稻、野生稻,也可侵染李氏禾等禾本科植物。 水稻细条病菌有明显的致病力分化。根据病菌在IR26、南粳15、Tetep、南京11等4个鉴别品种上的致病力差异,可将来自广东、江西、福建、海南、浙江等省约150个菌株分为强、中、弱3个毒力型,其中强毒力型菌株占58%,且致病力与蛋白酶活性呈正相关,而与淀粉酶活性呈负相关。还有人根据菌株在15个已知基因品种上的反应特性,将20个菌株分为12 个致病型,经聚类分析可归入6个组。水稻细条病菌株与品种间的反应表现为弱互作关系,但部分菌株与个别品种间存在一定的特异互作关系,可以认为存在不同的小种。 发病规律 细条病菌的越冬场所和存活力与白叶枯病菌较为相似,主要在病稻谷和病稻草上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病菌侵染种子,借种子调运而作远距离传播。病菌主要通过灌溉水、雨水接触秧苗,从气孔和伤口侵入,侵入后在气孔下繁殖扩展到薄壁组织细胞间隙并纵向扩展,形成条斑。田间病株病斑上溢出的菌脓,主要通过风雨和水传播,进行再侵染,引起病害扩展蔓延。农事操作也起病害传播作用。 此病的发生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水稻品种的抗病性、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等。尽管目前尚未发现免疫品种,但水稻品种间对细条病菌的抗性有明显差异。一般常规稻较杂交稻抗病,粳、糯稻比籼稻抗病。叶片气孔密度和大小与品种的抗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叶片气孔密度较小及气孔开展度较低的品种抗病性较强。最近研究表明,同一品种对细条病和白叶枯病的抗病性存在差异,且水稻品种对这两种细菌病害的抗病基因型不同。水稻品种对细条病

栽培水稻的基本知识

栽培水稻的基本知识 1 水稻的背景知识 1.1 学名、俗名和其他名称 水稻,学名:Oryza sativa L。 1.2 分类学地位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分类上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Gramineae) 稻属(Orgza),目前认为属内有20~25个种,不同的分类学家稍有分歧,其中二个是栽培种,即普通栽培稻(O.sativa L)或称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O.glalerrima Steud)。普通栽培稻世界各地都有栽培,非洲栽培稻只限于西非一带。中国有三种野生稻,即:普通野生稻(O.Stiva L f.spontanea.Roschev.)、药用野生稻(O.offinalis Wall.)、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 Baill); 其中普通野生稻是栽培稻的祖先。 1.3 原产地及引进时间 稻属是世界性分布的植物。我国栽培稻种为普通栽培稻,它直接起源于我国的普通野生稻。普通野生稻在中国的分布是南起海南三亚(18°09’N),北至江西东乡(28°14’N),西自云南盈江(97°56’E),东至台湾桃园(121°15’E)。据已有考古资料和古书记载,我国栽培水稻历史最早,余姚河姆度(6950±130 B.C)和浙江桐方罗家角(7,040±150 B.C)出土的稻谷证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栽培了水稻。最晚也有云南剑川海口遗址(1335±155B.C)。但多数年代为至今4000-5000年间。比世界其它国家发现的有关考古资料都早。据现有资料表明,中国的原始稻作是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传播的。最早记载有关种稻之书有西汉《汜胜之书》和北魏《齐民要术》。 1.4 用途 栽培水稻的种子可作为人类的粮食和畜禽饲料或加工成淀粉、酿酒等工业原料,茎叶可作为家畜的青贮饲料或干饲料。 2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 2.1 是一年生还是多年生 水稻为一年生植物,在我国华南稻作区一年可种2~3季,华中、西南地区可种植单、双季,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可种植单季。在热带地区,经适当管理,某些水稻可以多年生。然而,在我国北方,在自然条件下,水稻不能越冬(熊振民等,1992) 。 2.2 水稻的繁殖方式 水稻主要靠有性繁殖,水稻雌雄同花,着生在茎端的园锥花序上,为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少于1%(见《作物育种学》1980)。 2.3 水稻在自然条件下与同种或近缘种的异交率 在普通栽培稻中有两或三个亚种(型),即粳稻和籼稻、瓜哇稻,籼粳稻杂交F1为半不育,瓜哇稻与籼、粳稻杂交均为可育,少数出现不育。亚种内各品种杂交正常结实,但也有少量组合出现不育(如选育不育系)。普通栽培稻与其祖先普通野生稻杂交多数可育,少量组合不育(如选育不育系)。在中国出现的三种野生稻之间因染色体组不同,杂种不育。目前未见栽培水稻与其它杂草杂交可育的报道(胡兆华,1993)。 2.4 水稻的育性 栽培水稻的大多数品种是可育的。在自然条件下有许多可以引起水稻雄性不育的因素,如高温、低温、干旱、辐射、化学药物处理等。水稻品种中也存在受遗传控制的不育类型,如受细胞质基因控制的细胞质不育型,核基因控制的核不育型,以及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型(三系杂交稻),温光条件诱导的核不育型(两系杂交稻)。本研究所使用的水稻品种为正常可育品

水稻病虫害种类及图片

水稻病虫害 种子期 1、恶苗病:氰烯菌酯(防效100%)、二硫氰基甲烷、恶霉灵、门神、咪鲜 胺、多菌灵、丙环唑、硅唑咪鲜胺。 2、稻瘟病:门神、三环唑、稻瘟灵。 3、白叶枯病:叶枯唑、井冈霉素、石灰水、门神、乙蒜素。 秧田期 1.绵腐、立枯病:敌磺钠、门神、恶霉灵、甲霜灵、甲霜恶霉灵。 2.白叶枯、细条病:叶枯唑、络氨铜、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硫酸链霉素。 3.灰飞虱:吡虫啉、吡蚜酮、噻嗪酮、异丙威、啶虫脒。 4.稻蓟马: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 5.稻瘿蚊:丁硫克百威。 分叶期 1.稻瘟病:门神、三环唑、稻瘟灵、硫磺、咪酰胺-三环唑。 2.纹枯病:井冈霉素、三唑酮。 3.螟虫:三唑磷、杀虫单、甲维盐。 4.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 5.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 6.胡麻斑病:稻瘟灵、20%氟硅唑咪鲜胺。 抽穗期 1.稻瘟病:三环唑、氟硅唑、硫磺、门神、咪酰胺-三环唑、稻瘟灵、咪鲜胺。 2.纹枯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己唑醇、嘧菌酯、恶霜嘧铜菌酯(高科)、 烯肟菌胺(爱可)。 3.螟虫:三唑磷、杀虫单、甲维盐、毒死蜱。 4.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 5.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啶虫脒。

6.稻曲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烯肟菌胺。 7.白叶枯、细条病:门神、络氨铜、叶枯唑。 8.穗枯病:三环唑、氟硅唑咪鲜胺、三唑酮。 9.稻秆腐病:稻瘟灵、恶霜嘧铜菌酯、咪鲜胺。 一、稻黑色菌核秆腐病 水稻成株期茎基部的一种真菌病害,又称水稻茎朽腐或小球菌核病。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的小球双曲孢和卷喙双曲孢。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的小球腔菌。 病菌侵害茎基部叶鞘,形成椭圆形或纺缍形黑色斑,后扩大至整个叶鞘,茎秆上也有大块黑斑,后期的茎基部腐烂,植株青枯,茎腔内有大量小球状黑色颗粒状的菌核。成熟后的菌核在病稻草或土壤中越冬,栽秧时附着在秧苗基部,以菌丝从伤口或叶鞘基部侵入寄生。病菌为弱寄生菌,喜高温高湿,故穗期受害比前期重,稻飞虱多的田块病害更重,常造成复合侵染。 二、稻白叶枯病 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病原菌是原核生物界的水稻黄单胞稻致病变种。 病菌从根、茎、叶部的伤口或水孔侵入稻体,在维管束的导管中繁殖危害。苗期和分蘖期最易受害。秧苗叶片多表现叶枯症状。在感染品种上多出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枯斑。 病菌的发育适温26~30℃,在病残体上越冬,稻种亦可带菌,经风雨传播。氮肥过多和低洼积水田发病早而重。台风暴雨后,病害常在感病品种上迅速扩散。 防治措施:选栽抗病品种、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关键,并结合药剂防治。 1、稻矮缩病 2、稻恶苗病 3、稻纹枯病 4、水稻螟虫 5、稻飞虱 5、稻苞虫 7、稻纵卷叶螟 8、稻蝽蟓 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分布广,危害大,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还使稻迷品质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