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证明》教学案例

《三角形的证明》教学案例
《三角形的证明》教学案例

《三角形的证明》复习课

课堂生成有“意外惊喜”

一.案例

我在教学过程进行到例题导学环节时,出示了一道自以为能讲出深度的例题: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2cm,一腰与高的夹角为30°,则高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的形式)。

这道题目不仅用到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而且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等腰三角形若是锐角三角形,则高在三角形内部;若是钝角三角形,则高在三角形外部,所以难度稍大。为了不给学生造成压力,我特意通过引导给他们画出图形,并给他们预留了充足时间,让他们分组讨论。教室里热火朝天,大家各抒己见,我穿梭在各组之间,最终结果还不错,有几个组整理出了思路。随即我让学生展开讲述,请一名同学上台讲述了思路,并让其他学生进行了补充,我做了总结。正在我准备出示下一个例题时,“意外”发生了,教室里悄悄地发出了一个声音“还有一种情况”,教室里霎时安静了下来。我闻声而去,一名平时从不举手的学生忐忑不安地举起了手。我很惊奇,便马上让他发言了。

生:我认为还有第三种情况,也可能是底边上的高与腰的夹角为30°。(这时,教室里冒出细细地哄笑声,这位学生顿时满面通红有些难堪,想坐下去,我赶紧制止。)师(我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开始遗憾不已):很好!你说的很对,那你给大家说说为什么也可能是底边上的高与腰的夹角为30°。(此时,大家都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生(抬起头):题目中并没有画出图形,只是说一腰与高的夹角为30°,所以这条高可能是腰上的高,也可能是底边上的高。(我边认真听,边将他的方案结论板书在黑板上,会意地边点头边随声附和着)

师:刚才小王同学说的真的不错,让我们认识到读题一定要仔细,分类讨论一定要全面,我和全班同学都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非常高兴。(教室里爆发出一片雷鸣般的掌声,这是同学们和我一样对他赞叹的流露)。

师:大家以后要向小王同学学习,敢于提出不同的思路,敢于质疑你所得到的结论,同时要自信,有勇气地展示自己,小王同学今天的表现非常非常地出色,相信你今后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把第三种情况的结果计算出来吧。(在愉悦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解决了这道难题)……课堂小结时,我请学生们谈自己的感受:今天的课程内容还有一项,那就是大家谈谈这堂课的感想。

生:……以前我不敢发言,我怕说的不对会被同学们笑话,而今天的题目,我确信自己的说法正确,所以一下子想到了解决办法。我今天才发现自己的思维挺好,我可以学好数学的,我今后还会努力发言的。

二.案例反思

从小王同学的第一次举手发言到说得头头是道的“意外”中,我感慨良多。课堂上学生需要一个能充分展示自我的自由空间,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民主的氛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使“学困生”“忽视生(比较内向的中等生)”也能产生发言的欲望,也能对问题畅所欲言,教师还应能及时捕捉到这一闪光点,给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

1、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上作为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要总带着自己的已有经验、知识、思考和兴趣来参与学习。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探究;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

对自己的关怀、爱护、肯定和赞赏。只有教师欣赏学生、信任学生,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有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一个个动态生成就会不断的涌现。

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成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的活动过程,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涌现,随时会发生一些教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事情,从而打乱教师的教学思路。对学生的“意外”,有的教师可能会视而不见,不予理睬,也有的会冷嘲热讽、批评指责,这些都违背了新课程理念。教师应抓住课堂上的意外生成点,把握教学契机,做到不防意外,不回避意外,正视意外、给意外喝彩,让课堂充满活力。

3、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倾向,思维也会有碰撞。但只要我们教师具备优秀的教育机智和良好的应变能力,具备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强烈的创新精神,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个孩子,课堂就会有意外的惊喜。

三角形的证明

三角形的证明 基本方法: 1、逆推综合法:从结论着眼,思考要使结论成立,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这样逆推直到需要的条件已经具备,当然这种逆推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向已知条件靠拢,这就是“执果索因” 2、分析法:有时,这种逆推会遇到障碍,这时也可用另一种方法思考,即从已知条件入手,思考从已知条件可以顺推出什么结论来,这样顺推直至结论成立,这就是“由因导果” 3、综合分析法:顺推与逆推相结合,从问题的两头向中间靠拢,从而发现问题的突破口,这也叫“两头凑”。 基本思路 1、当条件都满足时,结合已知条件,顺推论证 2、当问题的条件不够时:添加辅助线构成新图形?形成新关系?使分散的条件集中?建立已知与未知的桥梁?把问题转化为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证明题目常用的基本思路。 一、边边关系: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转移线段到一个三角形中证明线段相等 1、不等关系: 基本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 基本思路:通过构造全等、平移或者截取的方法,把三边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利用以上基本定理来证明。 例1:已知:如图,P 是△ABC 内任一点,求证:AB+AC >BP+PC 。 如图,延长BP 交AC 于点D 在△BAD 中AB+AD>BD , 即:AB+AD>BP+PD ① 在△PDC 中, PD+DC>PC ② ①+②得AB+AD+PD+DC>BP+PD+PC , 即AB+AC>BP+PC 例2如图AD 为 △ABC 的中线,求证:AB +AC >2AD 。 分析:要证AB +AC >2AD ,由图想到: AB +BD >AD,AC +CD >AD ,所以有AB +AC + BD +CD >AD +AD =2AD ,左边比要证结论多BD +CD ,故不能直接证出此题,而由2AD 想到要构造2AD ,即加倍中线,把所要证的线段转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去。 证明:延长AD 至E ,使DE=AD ,连接BE ,则AE =2AD ∵AD 为△ABC 的中线 (已知) ∴BD =CD (中线定义) 在△ACD 和△EBD 中 A B C D E

北师大版三角形的证明(全章节复习题)

等腰三角形(基础)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2. 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计算和作图. 3.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其证明过程.通过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初步了解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理解反证法并能用反证法推理证明简单几何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1.等腰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 2.等腰三角形的作法 已知线段a,b(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b,BC=a. 作法:1.作线段BC=a; 2.分别以B,C为圆心,以b为半径画弧,两弧 相交于点A; 3.连接AB,AC. △ABC为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B=∠C; (3)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

(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线.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4.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每个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要点诠释:(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 角(或直角).∠A=180°-2∠B,∠B=∠C=180 2 A ?-∠ . (2)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推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中重要线段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两腰上的高、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要点诠释:这条性质,还可以推广到一下结论: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2)等腰三角形两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3)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两腰上的中线,两腰上的高的交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到底边两端上的距离相等. (4)等腰三角形顶点到两腰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距离相等. 要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可以简单的说成: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要点诠释:(1)要弄清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不要与性质定理混淆.判定定理得到的结论是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是已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到边和角关系. (2)不能说“一个三角形两底角相等,那么两腰边相等”,因为还未判定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 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

例谈等边三角形问题的证明

例谈等边三角形问题的证明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三边相等、三个角均为60?,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条件.在竞赛中,以等边三角形为题材的问题很多,在此列举几种证明方法. 一、旋转法 当题目出现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等边三角形时,我们常常从旋 转图形中得到解题的途径. 例1 如图1,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E 是AC 延长 线上一点,选择一点D ,使得CDE △是等边三角形,如果M 是线段AD 的中点,N 是线段BE 的中点. 求证:CMN △是等边三角形. 分析:把CAD △绕点C 逆时针旋转60?,便转到了CBE △的位置,相应的中线CM 转到了CN 的位置,所以CM CN =,由于旋转了60?,所以CM 与CN 的夹角为60?,由此可知CMN △是等边三角形. 简证:易证ACD BCE ∠=∠,从而CAD CBE △≌△,于是可得 CAD CBE AD BE ∠=∠=,,再由M N ,分别是AD BE ,的中点,可得AM BN =,所以CAM CBN △≌△,所以CM CN ACM BCN =∠=∠,,同时减去BCM ∠,便得到60MCN ACB ∠=∠=?,所以CMN △是等边三角形. 说明:用旋转法分析的问题,一般在证明时用SAS 证明. 二、直角三角形法 由于60?的余角是30?,所以问题中出现直角时,往往利用“在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来解决问题. 例 2 如图2,ABC △中,AB BC CA AE CD ===,, AD BE ,相交于P ,BQ AD ⊥于Q . 求证:2BP PQ =. 分析:由图形可知,欲证2BP PQ =,只须证明30PBQ ∠=?,也就是60BPQ ∠=?,而BPQ ABP BAP ∠=∠+∠,只要证明 ABP CAD ∠=∠即可.可以利用SAS 判断ABE CAD △≌△.问题得证. 证明(略) 三、拼接法 在证明线段和差问题时,往往采用拼接的方法,利用等边 三角形的特点进行证明. 例3 如图3, ABC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BDC △是顶角120BDC ∠=?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做一个角A 图1 图2 E B C D M N A 图3

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汇总

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判定定理简称 判定定理的内容 性质 SSS 三角形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SAS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HL (Rt △)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知识点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内容 几何语言 条件与结论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述为:等边对等角 在△ABC 中,若AB=AC ,则∠B=∠C 条件:边相等,即AB=AC 结论:角相等,即∠B=∠ C 推论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 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 高线互相垂直,简述为:三 线合一 在△ABC ,AB=AC ,AD ⊥BC , 则AD 是BC 边上的中线,且 AD 平分∠BAC 条件:等腰三角形中已知顶点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之一 结论:该线也是其他两线 等腰三角形中的相等线段: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3、两腰上的中线相等;4、底边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知识点3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内容 性质定理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度 解读 (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2)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所对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 【易错点】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但不是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内容 几何语言 条件与结论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述为:等校对等边 在△ABC 中,若∠B=∠C 则AC=BC 条件:角相等,即∠B=∠C 结论:边相等,即AB=AC 解读 对“等角对等边”的理解仍然要注意,他的前提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拓展 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两种方法:1、利用等腰三角形;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等角对等边” 知识点5 反证法 概念 证明的一般步骤

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汇总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汇总 判定定理简称判定定理的内容性质SSS 三角形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对 应边相等、对 应角相等SAS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 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HL(Rt△)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知识点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内容几何语言条件与结论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简述为:等边对等角 在△ABC中,若AB=AC,则 ∠B=∠C 条件:边相等,即AB=AC 结论:角相等,即∠B=∠C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 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 高线互相垂直,简述为:三 线合一 在△ABC,AB=AC,AD⊥BC, 则AD是BC边上的中线,且 AD平分∠BAC 条件:等腰三角形中已知顶点的 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 的高线之一 结论:该线也是其他两线 等腰三角形中的相等线段: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3、两腰上的中线相等;4、底边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知识点3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内容 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度 解读(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2)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所对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 【易错点】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但不是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内容几何语言条件与结论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 三角形,简述为:等校对等边 在△ABC中,若∠B=∠C则AC=BC 条件:角相等,即∠B=∠C 结论:边相等,即AB=AC 解读对“等角对等边”的理解仍然要注意,他的前提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拓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两种方法:1、利用等腰三角形;2、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等角对等边” 知识点5 反证法 概念证明的一般步骤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附答案)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 1.(2012?深圳)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则△ 2.(2012?凉山州)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 2 5.(2010?随州)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 =S1=2S2 cm

9.(2006?天津)如图,A、C、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DAC和△EBC都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有如下结论:①△ACE≌△DCB;②CM=CN;③ 10.(2006?南宁)如图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木框,甲虫P在边框AC上爬行(A,C端点除外),设甲虫P到另外两边的距离之和为d,等边三角形ABC的高为h,则d与h的大小关系是 12.(2006?曲靖)如图,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将△BCD沿CD折叠,B点恰 DF=DE,则∠E=_________度. 14.(2008?日照)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PQ∥AE;③AP=BQ;④DE=DP;⑤∠AOB=60度.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15.(2005?扬州)如图,将边长为4的等边△ABC,沿x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A′B′C′,则点A′的坐标为_________. 16.(2004?茂名)如图,正三角形A1B1C1的边长为1,△A1B1C1的三条中位线组成△A2B2C2,△A2B2C2的三条中线又组成△A3B3C3,…,如此类推,得到△A n B n C n.则: (1)△A3B3C3的边长a3=_________; (2)△A n B n C n的边长a n=_________(其中n为正整数). 17.(2006?嘉峪关)△ABC为等边三角形, D、E、F分别在边BC、CA、AB上,且 AE=CD=BF,则△DEF为_________三角形.

三角形的证明

三角形的证明 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判定和性质 【典型例题1】 1.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能说明∠AOC=∠BOC的依据是()A.SSS B.ASA C.AAS D.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B.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两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如图,△ABC≌ΔADE,若∠B=80°,∠C=30°,∠DAC=35°, 则∠EAC的度数为() A.40°B.35°C.30°D.25° 4.已知:如图,在△MPN中,H是高MQ和NR的交点,且MQ=NQ.求证:HN=PM. 【巩固练习1】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B.斜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C.斜边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D.一边长相等的两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2.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 △EDB≌△EDC,则∠C的度数为() A.15°B.20°C.25°D.30° 3.如图,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 4.如图4-9,已知ΔABC≌ΔA'B'C',AD、A'D'分别是ΔABC和ΔA'B'C'的角平分线. (1)请证明AD=A'D'; (2)把上述结论用文字叙述出来; (3)你还能得出其他类似的结论吗? 图4-9 5.如图4-10,在△ABC中,∠ACB=90°,AC=BC,直线l经过顶点C,过A、B两点分别作l的垂线AE、BF,E、F为垂足.

等边三角形的证明例题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1: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 、E 、F 分别是各边上的一点,且DE ⊥BC 、EF ⊥AC 、FD ⊥AB ,则△DEF 是等边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变式1: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D 、E 、F 分别是各边上的一点,且AD=BE=CF.试说明△DEF 是等边三角形. 变式2:△ABC 为正三角形,∠1=∠2=∠3,△DEF 为等边三角形吗?说明理由.

A C B A ′ C ′ B ′ https://www.360docs.net/doc/9618043349.html,.c B A D C E 变式3: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分别延长CA 、AB 、 BC 到A ′、B ′、C ′,使AA ′=BB ′=CC ′,则△A ′B ′C ′是等边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2:如图所示,已知:AB=BC=AC ,CD=DE=EC ,求证:AD=BE . 1:如图,等边△ABD 和等边△CBD 的长均为a ,现把它们拼合起来,E 是AD 上异于A 、D 两点的一动点,F 是CD 上一动点,满足AE+CF =a . (1)E 、F 移动时,△BEF 的形状如何? (2)当E 、F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BEF 面积的最

小? 2: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直线AN 、MC 交于点E ,直线BM 、CN 交于点F . (1)求证:AN=BM ; (2)求证:△CEF 是等边三角形; 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点E 是BC 上一点,点F 是CD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F ,若BE =DF ,点P 是EF 的中点. (1) 求证:AE = AF ; (2) 若75AEB ∠=?, 求CPD ∠的度数. 2. 如图,正方形ABCD 中,P 在对角线BD 上,E 在CB 的延长线上,且PE=PC ,过点P 作PF ⊥AE 于F ,直线PF 分别交AB 、CD 于G 、H , (1)求证: DH =AG+BE ; P G F D A

三角形的证明讲义

小巨人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D C B A F E 12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7 cm 和3 cm ,则周长为 ____ 。 2、如图在△ABC 中,AB = AC ,AD ⊥AC ,∠BAC = 100°。求:∠1、∠B 的度数。 3、如图,已知∠D =∠C ,∠A =∠B ,且AE = BF 。求证:AD = BC 。 4、如图,在△ABC 中,D 为AC 上一点,并且AB = AD ,DB = DC ,若∠ C = 29°,求∠A 。 5.如图,在△ABC 中,AB = AC ,D 是BC 边上的中点,且DE ⊥AB ,DF ⊥ AC 。 求证:∠1 =∠2。 总结一下: 1、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 (简称“等边对等角”); 2、推论(三线合一): 第二篇章 1、 如图,E 是△ABC 内的一点,AB = AC ,连接AE 、BE 、CE ,且BE = CE ,延长AE ,交BC 边于点D 。求证:AD ⊥BC 。 2、已知:如图,点D,E 在三角形ABC 的边BC 上,AD=AE,AB=AC,求证:BD=CE 3、已知:如图,在△ABC 中,∠B=∠C,求证:AB=AC (提示: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证明) 归纳:1、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推理格式:∵∠B=∠C,∴___________(等角对等边) 2、反证法证明问题的一般步骤: 从结论的 _ 出发,先假设命题的结论 __ ,然后推出与定义、公理、已证定理或已知条件相 __ 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 ____ 。 1、用反证法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2.如图,在△ABC 中,AB = AC ,DE ∥BC ,求证:△ADE 是等腰三角形。 321A B C D A B C D E F D C B A C B A E A B C D

旋转的证明与计算(等边三角形)

旋转的证明与计算 模块一:旋转应用之等边旋转 类型二:正方形中的旋转 例题1.正方形ABCD 内一点到三顶点距离分别是1,2,3,则正方形的面积等于 考点:旋转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分析:把△PAB 绕A 点逆时针旋转90°得△EAD ,把△CPB 绕C 点顺时针旋转90°得△CFD ,连PE ,PF ,则∠1=∠2,∠3=∠4,得到∠2+∠4=90°,∠EDF=180°,即E ,D ,F 共线,且ED=PB=2,DF=PB=2,△APE ,△CPF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2 11121=??=?APE S ;2 93321=??=?CPF S ,再在△PEF 中,PE=2,PF=23,EF=4,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到△PEF 为直角三角形,∠PEF=90°,则22422 121=??=??=?EF EP S PEF 最后利用S 正方形 A B C D =S 五边形A P C F E =S △P E F +S △A P E +S △C P F ,即可得到答案.

跟踪训练: 2,PC=4,则∠APC的大小是多1、如图点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部一点,且PA=2,PB=3 少度? 考点: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分析:由于△AB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将△ABP绕A点逆时针旋转 60°得△ACP′,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AB与AC重合,∠PAP′=60°, 2 AP′=AP=2,P′C=PB=3 ,则△APP′是等边三角形,得到PP′=2;在△PPC中,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到∠PP′C=90°,同时得到∠P′CP=30°,因此∠P′PC=60°,即可得APC=∠APP′+∠P′PC. 2、把两块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板ABC和DEF先如图1放置,使三角板DEF的顶点D与三角板ABC的AC边的中点重合,DF经过点B,射线DE与射线AB相交于点M,接着把三角形板ABC 固定不动,将三角形板DEF由图11-1所示的位置绕点D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设旋转角为α.其中0°<α<90°,射线DF与线段BC相交于点N(如图2示). (1)当0°<α<60°时,求AM?CN的值; (2)当0°<α<60°时,设AM=x,两块三角形板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求y与x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定义域; (3)当BM=2时,求两块三角形板重叠部分的面积.

《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1(含答案)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ABC 中,AB = AC ,BD 平分∠ABC 交AC 边于点D ,∠BDC = 75°,则∠A 的度数为( ) A 35° B 40° C 70° D 110° 2、适合条件∠A =∠B = 3 1 ∠C 的三角形一定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任意三角形 3、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下列图形:①平行四边形(不包含菱形、矩形、正方形);②矩形;③正方形;④等腰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的图形是( ) A ①②④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④ 4、已知△ABC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D ,△ABC 和△DBC 的周长分别是60 cm 和38 cm ,则△ABC 的腰和底边长分别为 ( ) A 24 cm 和12 cm B 16 cm 和22 cm C 20 cm 和16 cm D 22 cm 和16 cm 5、如图,△ABC 中,AC =BC ,直线l 经过点C ,则 ( ) A l 垂直A B B l 平分AB C l 垂直平分AB D 不能确定 6、三角形中,若一个角等于其他两个角的差,则这个三角形是 ( ) A 钝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3㎝,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9㎝ B 12㎝ C 12㎝或者15㎝ D 15㎝ 8、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 BE=CD,CF=BD,那么∠EDF等于( ) A 90°-∠A B 90°-2 1 ∠A C 45°- 2 1 ∠A D 180°-∠A 9、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等腰三角形有相等的周长,已知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分别为 5.6 cm 和13.2 cm ,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为( ) A 64 cm 2 B 48 cm 2 C 36 cm 2 D 24 cm 2 10、如图,等边△ABC 中,BD=CE ,AD 与BE 相交于点P ,

(完整word版)三角形的证明练习题

A B P C D O (7题图) (6题图)(11题图)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提高训练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ABD和△ACE中,有下列四个论断:①AB=AC;②AD=AE;③∠B=∠C;④BD=CE 请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判断(⊙⊙⊙→⊙的形式写出来). 2.如图,在△ABC中,AD=DE,AB=BE,∠A=80°则∠DEC=. 3.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AB=AC+CD,则∠B与∠C的关系是. (2题图)(3题图)(4题图) 4.如图,∠AOP=∠BOP=15°,PC∥OA,PD⊥OA,若PC=4,则PD=. 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其顶角的度数为度. 6.已知:如图,在△ABC中,AB=15m,AC=12m,AD是∠BAC的外角平分线,DE∥AB交AC的延长线于点E,那么CE= cm.7.如图,AD是△ABC的中线,∠ADC=45°,把△ADC沿AD对折,点C落在C/的位置,如果BC=2,则BC′= .8.在联欢晚会上,有A、B、C三名同学站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位置上,他们在玩一个游戏,要求在他们中间放一个木凳,使他们抢坐到凳子的机会相等,试想想凳子应放在△ABC的三条线的交点最适当. 9.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3,腰长为1,则其底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 10.以长为1、2、2 、5、3,中的三条线段为边长可以构成个直角三角形. 二计算题 11.如图,在△ABC,∠C=90°,∠B=15°,AB的中垂线DE交BC于D,E为垂足,若BD=10cm,则AC等于()A.10cmB.8cmC.5cmD.2.5cm 12.已知:如图,AB=AC,∠A=36°,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则下列结论:①∠C=72°;②BD是∠ABC的平分线;③△ABD是等腰三角形;④△BCD是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13.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C=30°,AB⊥AD,AD=3cm,则AC的长等于() A.2 2cmB.3 2cmC.2 3cmD.3 3cm 14.如图 ,加条件能满足AAS来判断⊿ACD≌⊿ABE的条件是() A.∠AEB = ∠ADC ∠C = ∠D B.∠AEB = ∠ADC CD = BE C.AC = AB AD = AE D.AC = AB ∠C =∠B A B C D E A B C D (14题图) (12题图) (13题图)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复习 第一节. 等腰三角形 1.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2.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3.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即“三 线合一”. 4.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判定定理:1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第二节.直角三角形 1.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应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4.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第三节.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该点就 是三角形的外心。以此外心为圆心,可以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组成一个圆。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的一半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第四节. 角平分线 1.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这个点 叫内心 通用篇 1.真命题与假命题 真命题:真命题就是正确的命题,即如果命题的条件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 假命题:条件和结果相矛盾的命题是假命题, 命题与逆命题 命题包括已知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原命题的已知和结论交换;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 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 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 2、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1理解题意:分清命题的条件已知,结论求证;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三角形的证明详细知识点、例题、习题)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一、全等三角形 (1)定义: 能够完全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3)判定:SAS 、SSS 、ASA 、AAS 、HL 注:SSA,AAA 不能作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 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证题的思路: ? ? ? ?? ??? ???? ? ? ??????? ????????????????)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 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找直角()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例题解析:

二、等腰三角形 1.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2.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3.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 4.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5. 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题解析:

三、.直角三角形 1.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命题与逆命题 命题包括题设和结论两部分; 逆命题是将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交换位置得到的; 3.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要点诠释: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 边的平方” 例题解析

拿破仑三角形证明

拿破仑三角形证明(方法1)(附图)(半原创) 在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上分别向外做出三个等边三角形,则这三个等边三角形的中心也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个由三个等边三角形中心构成的三角形称“外拿破仑三角形”。 这里提供一种最简单的证明方法,只需初中的水平就可以理解了: 证明: 设三角形ABC对应边外的正三角形的中心分别为D,E,F, 则:∠FAB=∠FBA=∠DBC=∠DCB=∠EAC=∠ECA=30° 在多边形AFBDCE中作一点G,使AG=AF,GE=DC。 连接GF、GA、GE,DE、DF、EF。 ∵△ABF、△BCD、△ACE均为底角等于30°的等腰三角形(即 ∠FAB=∠FBA=∠DBC=∠DCB=∠EAC=∠ECA=30°)

∴△ABF∽△BCD∽△ACE ∴AF/AB = AE/AC = DC/BC 而AG=AF,GE=DC ∴AG/AB = AE/AC = GE/BC, ∴△AGE∽△ABC ∴∠GAE=∠BAC,∠AGE=∠ABC ∴∠FAG = ∠EAF-∠GAE = ∠EAF-∠BAC = ∠FAB+∠EAC = 60° 又∵AG=AF ∴△AGF为等边三角形 ∴AG=AF,∠AGF=60° ∵∠FBD = ∠ABC+∠FBA+∠DBC = ∠ABC+60° ∠FGE = ∠AGE+∠AGF = ∠AGE+60° ∴∠FBD=∠FGE(∠AGE=∠ABC) ∵在△FBD和△FGE中, FB=FG,∠FBD=∠FGE,BD=GE ∴△FBD≌△FGE(SAS) ∴FD=FE 同理可证:FD=DE 则△DEF为等边三角形 <证毕> 如果换成是在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上分别向内做出三个等边三角形,则这三个等边三角形的中心仍能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称“内拿破仑三角形”。 证明过程同上,完全相同。

三角形的证明练习题

1.等腰三角形 一、主要知识点 1、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证直角三角形全等除上述外还有HL)及全等三角形的性 质是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点。 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点。 判定: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叫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 4、反证法: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公理、已证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 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 2.直角三角形 一、主要知识点 1、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角平分线 一、主要知识点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2、角平分线。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3、逆命题、互逆命题的概念及反证法 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三角形的证明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第一讲:1.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知识回顾)知识点一三角形全等的证明 方法:1、 2、 3、 4、 例1如图所示,分别过点C,B作△ABC的BC边上的中线AD及其延长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 求证:BF=CE 1.如图,AC与BD交于点O,AB∥CD,若用“ASA”或“AAS”判定△AOB≌△COD,还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2、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板ABC和DEF,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阴影部分为重叠部分,点O 为边AC和DF的交点.求证:OF=OC. 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这个定理简称为等边对等角. 例2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BD=AD,DC=AC,求∠B的度数 3、若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边的比为1∶2,则它的顶角等于() A.90° B.60° C.120° D.150°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是( ) A.50° B.80 C.50°或80° D.40°或65° 知识点三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推论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 这条性质通常称为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证明那三条线

证明: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高线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中, AB=AC, 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D=CE. 拓展点一等腰三角形特殊性质的证明 例1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的距离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CE⊥AB于点E,BD⊥AC于点D,CE,BD交于点O,求证:OB=OC. 知识点四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例4 如图,点P,Q是△ABC的边BC上的两点,且BP=PQ=QC=AP=AQ,求∠BAC的度数. 拓展点二等边三角形与三角形全等的综合题 5、如图,已知△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CD,BE.求证:CD=BE 习题 1、下列各组几何图形中,一定全等的是() A、各有一个角是55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两个等边三角形; C、腰长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D、各有一个角是500,腰长都为6cm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2、如图,已知:AB∥CD,AB=CD,若要使△ABE≌△CDF,仍需添加一个条件,下列条件中,

三角形的证明详细

三角形的证明 1.你能证明它们吗 一、主要知识点 1、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证直角三角形全等除上述外还有 HL)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点。 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点。 判定: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叫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 4、反证法: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公理、已证定理或已知条 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 二、重点例题分析 例1:如下图,在△ABC中,∠B=90°,M是AC上任意一点(M与A不重合)MD⊥BC,交∠ABC的平分线于点D,求证:MD=MA. 例2 如右图,已知△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AE=CD. 例3:如图:已知AB=AE,BC=ED,∠B=∠E,AF⊥CD,F为垂足, 求证: ① AC=AD;②CF=DF。 1

例4 如图,在△ABC 中,AB=AC 、D 是AB 上一点,E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BD ,连结DE 交BC 于F 。(1)猜想DF 与EF 的大小关系;(2)请证明你的猜想。 2.直角三角形 一、主要知识点 1、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二、典型例题分析 例1 :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每对命题的真假: (1)四边形是多边形; (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如果ab=0,那么a=0,b=0; (4)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相等 例2:如图,ABC ?中,3590,12,,22 C C D BD ∠=?∠=∠= =, 求AC 的长。

等边三角形的证明例题

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E、F分别是各边上的一点,且DE⊥BC、EF⊥AC、FD⊥AB,则△DEF是等边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变式1: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E、F分别是各边上的一点,且AD=BE=CF.试说明△DEF是等边三角形. 变式2:△ABC为正三角形,∠1=∠2=∠3,△DEF为等边三角形吗?说明理由.

A C B A ′ C ′ B ′ 变式3: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分别延长CA 、AB 、 BC 到A ′、B ′、C ′,使AA ′=BB ′=CC ′,则△A ′B ′C ′是等边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2:如图所示,已知:AB=BC=AC ,CD=DE=EC ,求证:AD=BE . 1:如图,等边△ABD 和等边△CBD 的长均为a ,现把它们拼合起来,E 是AD 上异于A 、D 两点的一动点,F 是CD 上一动点,满足AE+CF =a . (1)E 、F 移动时,△BEF 的形状如何? (2)当E 、F 运动到什么位 置时,△BEF 面积的最 小?

2: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直线AN、MC交于点E,直线BM、CN交于点F. (1)求证:AN=BM; (2)求证:△CEF是等边三角形; 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点E是BC上一点,点F是CD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F,若BE=DF,点P是EF的中点. (1) 求证:AE = AF; (2) 若75 ∠的度数. ∠=?, 求CPD AEB 2.如图,正方形ABCD中,P在对角线BD上,E在CB的延长线上,且PE=PC,过点P作PF⊥A E于F,直线PF分别交AB、CD于G、H, (1)求证: DH =AG+BE; (2)若BE=1,AB=3,求PE的长. 3.如图1,菱形ABCD中,点E、F分别为AB、AD的中点,连接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