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重定位分区分配算法的内存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可重定位分区分配算法的内存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可重定位分区分配算法的内存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组号成绩

计算机操作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可重定位分区分配算法的存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12月23 日

一.设计目的

掌握存的连续分配方式的各种分配算法

二.设计容

基于可重定位分区分配算法的存管理的设计与实现。本系统模拟操作系统存分配算法的实现,实现可重定位分区分配算法,采用PCB定义结构体来表示一个进程,定义了进程的名称和大小,进程存起始地址和进程状态。存分区表采用空闲分区表的形式来模拟实现。要求定义与算法相关的数据结构,如PCB、空闲分区;在使用可重定位分区分配算法时必须实现紧凑。

三.设计原理

可重定位分区分配算法与动态分区分配算法基本上相同,差别仅在于:在这种分配算法中,增加了紧凑功能。通常,该算法不能找到一个足够大的空闲分区以满足用户需求时,如果所有的小的空闲分区的容量总和大于用户的要求,这是便须对存进行“紧凑”,将经过“紧凑”后所得到的大空闲分区分配给用户。如果所有的小空闲分区的容量总和仍小于用户的要求,则返回分配失败信息

四.详细设计及编码

1.模块分析

(1)分配模块

这里采用首次适应(FF)算法。设用户请求的分区大小为u.size,存中空闲分区大小为

m.size,规定的不再切割的剩余空间大小为size。空闲分区按地址递增的顺序排列;在分配存时,从空闲分区表第一个表目开始顺序查找,如果m.size≥u.size且m.size-u.size≤size,说明多余部分太小,不再分割,将整个分区分配给请求者;如果m.size≥u.size且

m.size-u.size>size,就从该空闲分区中按请求的大小划分出一块存空间分配给用户,剩余的部分仍留在空闲分区表中;如果m.size

(2)存回收模块

进行存回收操作时,先随机产生一个要回收的进程的进程号,把该进程从进程表中中删除,它所释放的空闲存空间插入到空闲分区表;如果回收区与插入点的前一个空闲分区相邻,

应将回收区与插入点的前一分区合并,修改前一个分区的大小;如果回收区与插入点的后一个空闲分区相邻,应将回收区与插入点的后一分区合并,回收区的首址作为新空闲分区的首址,大小为二者之和;如果回收区同时与插入点的前、后空闲分区相邻,应将三个分区合并,使用前一个分区的首址,取消后一个分区,大小为三者之和。

(3)紧凑模块

将存中所有作业进行移动,使他们全都相邻接,把原来分散的多个空闲小分区拼接成一个大分区。

2.流程图

3.代码实现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TUR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INFEASIBLE -1

#define OVERFLOW -2

#define SIZE 15

////////////////////////////进程表//////////////

int ppNo=1; //用于递增生成进程号

int pLength=0;

struct PCB

{

int pNo; //进程号(名)

int pSize; // 进程大小

int pOccupy; // 实际占用的存

int pStartAddr; // 进程起始地址

int pState; //进程状态

};

struct PCB pList[200];

//////////////////空闲分区表部分///////////////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struct emptyNode

{ //空闲分区结构体

int areaSize; //空闲分区大小

int aStartAddr; //空闲分区始址

struct emptyNode *next;

}emptyNode,*LinkList;

int ListDelete(struct PCB *pList,int i);//AAA/删除下标为i的进程

void pSort(struct PCB *pList); //AAA/存中的进程按始址递增排序

void compact(LinkList &L,struct PCB *pList);//AAA/紧凑,存中进程移动,修改进程数据结构;空闲分区合并,修改空闲分区表数据结构

void amalgamate(LinkList &L); //AAA/回收后进行合并空闲分区

void recycle(LinkList &L,struct PCB *pList); //AAA/回收,从进程表中删除进程,把释放出的空间插入到空闲分区链表中

Status InitList(LinkList &L); //1AAA/构造一个新的有头节点的空链表L Status ClearList(LinkList &L); //2AAA/将链表L重置为空表

Status ListInsert(LinkList &L,LinkList s1); //AAA/*****根据始址进行插入

void DeleteElem(LinkList &L,int aStartAddr);//*****删除线性表中始址值为aStartAddr 的结点

void PrintList(LinkList L); //AAA/*****输出各结点的值

void creatP(struct PCB *p); //AAA/初始化进程

int search(LinkList &L,int pSize); //AAA/检索分区表,返回合适分区的首址

int add(LinkList &L); //AAA/返回空闲分区总和

void pListPrint(struct PCB *pList); //AAA/输出存中空间占用情况

void distribute(LinkList &L,struct PCB *process);

int ListDelete(struct PCB *pList,int i)//AAA/删除下标为i的进程

{

for(;i

pList[i]=pList[i+1];

}

pLength--;

}//ListDelete

void pSort(struct PCB *pList){ //AAA/存中的进程按始址递增排序

int i,j;

struct PCB temp;

for(i=0;i

for(j=0;j

if(pList[j].pStartAddr>pList[j+1].pStartAddr){

temp=pList[j];

pList[j]=pList[j+1];

pList[j+1]=temp;

}

}

}

}

//AAA/紧凑,存中进程移动,修改进程数据结构;空闲分区合并,修改空闲分区表数据结构

void compact(LinkList &L,struct PCB *pList){

printf("进行紧凑\n");

//1、进程移动,修改进程数据结构

int i;

pList[0].pStartAddr=0; //第一个进程移到最上面

for(i=0;i

pList[i+1].pStartAddr=pList[i].pStartAddr+pList[i].pOccupy;

}

//2、空闲分区合并,修改空闲分区表数据结构

LinkList p=L->next,s;

int sumEmpty=0;

while(p!=NULL)//求空闲区总和

{

sumEmpty+=p->areaSize;

p=p->next;

}

ClearList(L); //清空空闲分区表

s=(LinkList)malloc(sizeof(emptyNode));

s->aStartAddr=pList[pLength-1].pStartAddr+pList[pLength-1].pOccupy;

s->areaSize=sumEmpty;

ListInsert(L,s);

printf("\n紧凑后的>>>>\n");

pListPrint(pList);

PrintList(L);

}

void amalgamate(LinkList &L){//AAA/回收后进行合并空闲分区

LinkList p=L->next,q=p->next;

while(q!=NULL){

if(p->aStartAddr+p->areaSize==q->aStartAddr){

p->areaSize+=q->areaSize;

DeleteElem(L,q->aStartAddr);//删除被合并的结点

q=p->next;

}else{

p=q;

q=q->next;

}

}

}

//AAA/回收,从进程表中删除进程,把释放出的空间插入到空闲分区链表中

void recycle(LinkList &L,struct PCB *pList){

int index,delPNo,delPSize,delPOccupy,delPStartAddr;

LinkList s;

srand(time(0));

index=rand()%pLength;

delPNo=pList[index].pNo;

delPSize=pList[index].pSize;

delPOccupy=pList[index].pOccupy;

delPStartAddr=pList[index].pStartAddr;

print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printf("回收存进程P%d: 始址:%d K 占用:%d

KB\n",delPNo,delPStartAddr,delPOccupy);

printf("\n回收后>>>>\n");

ListDelete(pList,index);

//pListPrint(pList);

s=(LinkList)malloc(sizeof(emptyNode));

s->areaSize=delPOccupy;

s->aStartAddr=delPStartAddr;

ListInsert(L,s);

amalgamate(L);

pListPrint(pList);//输出存中空间占用情况

PrintList(L);

}

///////////////////////////////////////////

Status InitList(LinkList &L) //1AAA/构造一个新的有头节点的空链表L {

LinkList s;

L=(LinkList)malloc(sizeof(emptyNode)); //生成新节点(头结点) if(!L) return ERROR; //申请存失败

s=(LinkList)malloc(sizeof(emptyNode));

s->areaSize=900;

s->aStartAddr=0;

L->next=s; //头节点的指针域指向第一个结点

s->next=NULL;

return OK;

}//InitList

Status ClearList(LinkList &L) //2AAA/将链表L重置为空表

{

LinkList p,r;

p=L->next; r=p->next;

while(p!=NULL)

{

free(p);

if(r==NULL){

p=NULL;

}else{

p=r;

r=p->next;

}

}

L->next=NULL;

设计方法 —- 卡片分类:定义与使用准则

分类,给每一个标签带上内容或者功能,并最终将用户或测试用户反馈进行整理归类。 通过万维网常见的信息架构,卡片分类提供可观察的用户心理模型,展示用户的认知方式,为我们提供高度还原的用户心理以及使用视角。 卡片分类是一种可靠并且低成本的用户观察、分类的方式,借助它我们能够发现用户期待的功能和内容。这种模式通常被称为用户的心理模型。通过了解用户的心理模型,我们可以提高可发现性,从而让产品变得更加容易使用。 方法 关于如何进行卡片分类,这里我将介绍两种方法: · 开放式卡片分类:为测试用户提供带有网站内容但未经过分类的卡片,让他们自由组合并且描述出摆放的原因。开放式卡片分类能为新的或已经存有的网站和产品提供合适的基本信息架构。 · 封闭式卡片分类:为测试用户提供网站建立时已经存有的分组,然后要求将卡片放入这些已经设定好的分组中。封闭式卡片分类主要用于在现有的结构中添加新的内容或在开放式卡片分类完成后获得额外的反馈。 封闭式卡片分类将会在文章的后半部分详细介绍。 优点与缺点 与其他的方法一样,卡片分类同样也存在优点和缺点。 记住下面的几点,将能够帮助你确定卡片分类是否适合你的情况并决定如何开展卡片分类。 优点 · 简单——对于组织者和参与测试的人来说,卡片分类很容易上手。 · 便宜——通常成本就是一堆3 X 5 的卡片、便利贴、笔或者打印出的标签,还有一个就是,时间。 · 快速的执行——你可以在短时间内测试,然后获得大量的反馈数据。 · 习惯——这项技术已经存在10年了,至今许多设计师都还在使用。 · 涉及到用户——因为每张卡片所提供的建议都是来自真正的用户回馈,而不是一个设计师的直觉或强烈的个人意见,这对信息架构师或利益相关者来说,能够更容易理解使用。 · 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虽然这并不是银色子弹(万能药),但是它确实能够为网站或者产品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分区分配算法的实现

分区分配算法的实现 实验要求: ?分区空闲表要表示出分区号、始址、大小 ?作业序列能够动态输入 ?内存不足,必须有提示功能 ?总结收获体会及对该题解的改进意见和见解 (红色字体为再修改处)

源代码: /********************操作系统实验四:首次适应(first fit)算法的分区分配算法*******************/ #include void main() { int m,n,i,j,j0,k,k0,A[30][3],B[30]; printf("请输入空闲分区块数:"); scanf("%d",&m); printf("\t分区号\t\t大小\t\t起始地址\n"); for(i=0;i

} } } printf("\n---------首次适应算法按地址从小到大排列后空闲区---------\n"); printf("\t分区号\t\t大小\t\t起始地址\n"); for(i=0;i

操作系统实验内存分配

精心整理西安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课内实验报告 1. (1 (2 (3 原因,写出实验报告。 2.实验要求: 1)掌握内存分配FF,BF,WF策略及实现的思路; 2)掌握内存回收过程及实现思路; 3)参考本程序思路,实现内存的申请、释放的管理程序,调试运行,总结程序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出原因,写出实验报告。

3.实验过程: 创建进程: 删除其中几个进程:(默认以ff首次适应算法方式排列) Bf最佳适应算法排列方式: wf最差匹配算法排列方式: 4.实验心得: 明 实验中没有用到循环首次适应算法,但是对其他三种的描述还是很详细,总的来说,从实验中还是学到了很多。 5.程序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PROCESS_NAME_LEN 32 //进程名长度 #define MIN_SLICE 10 //最小碎片的大小#define DEFAULT_MEM_SIZE 1024 //内存大小 #define DEFAULT_MEM_START 0 //起始位置 /*内存分配算法*/ #define MA_FF 1 #define MA_BF 2 #define MA_WF 3 /*描述每一个空闲块的数据结构*/ struct free_block_type { }; /* /* { }; /* /* void display_menu(); int set_mem_size(); void set_algorithm(); void rearrange(int algorithm); int rearrange_WF(); int rearrange_BF(); int rearrange_FF(); int new_process(); int allocate_mem(struct allocated_block *ab);

动态分区式存储管理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设计思路: 整体思路: 可变分区管理方式将内存除操作系统占用区域外的空间看做一个大的空闲区。当作业要求装入内存时,根据作业需要内存空间的大小查询内存中的各个 空闲区,当从内存空间中找到一个大于或等于该作业大小的内存空闲区时,选择其中一个空闲区,按作业需求量划出一个分区装人该作业,作业执行完后,其所占的内存分区被收回,成为一个空闲区。如果该空闲区的相邻分区也是空闲区,则需要将相邻空闲区合并成一个空闲区。 设计所才用的算法: 采用最优适应算法,每次为作业分配内存时,总是把既能满足要求、又是最小的空闲分区分配给作业。但最优适应算法容易出现找到的一个分区可能只比作业所需求的长度略大一点的情行,这时,空闲区分割后剩下的空闲区就很小以致很难再使用,降低了内存的使用率。为解决此问题,设定一个限值min size,如果空闲区的大小减去作业需求长度得到的值小于等于min size,不再将空闲区分成己分分区和空闲区两部分,而是将整个空闲区都分配给作业。 内存分配与回收所使用的结构体: 为便于对内存的分配和回收,建立两张表记录内存的使用情况。一张为记录作业占用分区的“内存分配表”,内容包括分区起始地址、长度、作业名/标志(为0时作为标志位表示空栏目);一张为记录空闲区的“空闲分区表”,内容包括分区起始地址、长度、标志(0表空栏目,1表未分配)。两张表都采用顺序表形式。 关于分配留下的内存小碎片问题: 当要装入一个作业时,从“空闲分区表”中查找标志为“ 1”(未分配)且满足作业所需内存大小的最小空闲区,若空闲区的大小与作业所需大小的差值小于或等于min size,把该分区全部分配给作业,并把该空闲区的标志改为“0”(空栏目)。同时,在已分配区表中找到一个标志为“ 0”的栏目登记新装人作业所占用分区的起始地址,长度和作业名。若空闲区的大小与作业所需大小的差值大于

JAVA中常用的集合类型

JAVA常用的高级数据类型——集合类型 一、JAVA语言中的集合类型主要有三种形式:Set(集)、List(列表)、Map(映射),每种类型的集合都包括三部分:接口、实现和算法。 a)集合接口实现集合的操作和集合的具体功能实现细节的相互分离—— Set接口、List接口、Map接口 b)集合的具体功能实现类实质上是各种可重用的数据结构的具体表示 List接口的实现类有ArrayList、LinkedList、Stack和Vector等 集合类,Vector 类提供了实现可增长数组的功能,随着更多元素加 入其中,数组变的更大。在删除一些元素之后,数组变小。 Set接口的实现类有HashSet、LinkedHashSet和TreeSet等集合类 Map接口的实现类有HashMap、Hashtable、LinkedHashMap、Properties和TreeMap等集合类。 c)集合的算法指可以对实现集合接口的各个集合的功能实现类提供如排 序、查找、交换和置换等方面的功能实现。 二、List接口 1.List接口代表有序的集合,可以对List接口代表的有序集合中每个元素 的插入位置进行精确地控制,并利用元素的整数索引(代表元素在集合中的位置)访问元素中的各个成员,List接口代表的集合是允许出现重复元素的。 2.List接口主要成员方法: 1)void add(int index,E element)在列表指定位置插入指定元素 2)E get(int index) 返回结合中指定位置的元素 3)E remove(int index) 移除集合中指定位置的元素 4)E set(int index,E elment) 用指定元素替换集合中指定位置的元素 5)boolean add(E o) 向列表的尾部追加指定的元素 6)boolean contains(Object o) 如果列表包含指定的元素,则返回true。 7)boolean isEmpty() 如果列表不包含元素,则返回 true。 8)int size() 返回列表中的元素数 9)Iterator iterator()返回以正确顺序在列表的元素上进行迭代的迭代器。 3.List的实现类 List在数据结构中分别表现为数组(ArrayList)、向量(Vector)、链表(LinkedList)、堆栈(Stack)和队列等形式。 Vector集合和ArrayList集合都是采用数组形式来保存对象,区别在于ArrayList集合本身不具有线程同步的特性,不能用在多线程的环境下,可以使用ArrayList集合能够节省由于同步而产生的系统性能的开销。而Vector集合实现了对线程同步的支持,因此在多线程并发访问的应用环境下,该集合本身能够保证自身具有线程安全性。在多线程的并发访问中,可以将Vector集合的对象实例设计为类中的成员属性,而应该将ArrayList 集合的对象实例设计为局部对象。 public class UserInfo{ List oneVector=new Vector(); public void execute(){

操作系统实验四实验报告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操作系统实验四 【实验题目】: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这次实验,加深对动态分区分配算法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的实现方法。 【实验内容及要求】 问题描述: 设计程序模拟四种动态分区分配算法: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的工作过程。假设内存中空闲分区个数为n,空闲分区大小分别为P1, … ,P n,在动态分区分配过程中需要分配的进程个数为m(m≤n),它们需要的分区大小分别为S1, … ,S m,分别利用四种动态分区分配算法将m个进程放入n个空闲分区,给出进程在空闲分区中的分配情况。 程序要求: 1)利用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四种动态分区分配算法模拟分区分配过程。 2)模拟四种算法的分区分配过程,给出每种算法进程在空闲分区中的分配情况。 3)输入:空闲分区个数n,空闲分区大小P1, … ,P n,进程个数m,进程需要的分区大小S1, … ,S m。

4)输出: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最终内存空闲分区的分配情况。 实现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 100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work_num; int zone_num; struct Data{ int data; char name; }; Data *d=new Data[max]; struct Table{ int data; char array[max]; int length; };

最新c++动态分区分配算法模拟(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c++动态分区分配算法模拟(操作系统课程 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时间:6月13日-——6月17日

计算机科学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说明:本表由指导教师填写,由教研室主任审核后下达给选题学生,装订在设计(论文)首页

1:需求分析 (1)用C语言实现采用首次适应算法的动态分区分配过程alloc()和回收过程free()。其中,空闲分区通过空闲分区链表来管理,在进行内存分配时,系统优先使用空闲区低端的空间。 (2)假设初始状态下,可用的内存空间为640KB,并有下列的请求序列:作业1申请130KB;作业2申请60KB;作业3申请100KB;作业2释放60KB;作业4申请200 KB;作业3释放100 KB;作业1释放 130 KB;作业5申请140 KB;作业6申请60 KB;作业7申请 50KB;作业6释放60 KB。采用首次适应算法进行内存块的分配和回 收,同时显示内存块分配和回收后空闲内存分区链的情况。 2:概要设计 (1)数据结构:作业队列数据结构,用于存储待处理作业;阻塞作业队列数据结构,用于存储阻塞的作业。已分配内存块的双向链表,记录当前系 统已分配的各个内存块;未分配内存块的双向链表,记录系统中剩余的 各个内存块;系统内存分配总情况的结点对象,记录系统中阻塞的作业 总数,已分配的内存块数,剩余的内存块数。 (2)主函数:对作业队列、阻塞队列、已分配内存块链表、未分配内存块链表、系统总内存分配情况结点对象进行初始化,调用分配函数或回收函 数,循环处理11个作业步。 (3)分配函数alloc():首次适应算法检索未分配的内存块链表,若找到合适的内存块,则加以判断,空闲内存块大小减去作业去请求内存块大小小于

现代设计艺术与方法的范畴和分类

引言: 人类早期的设计与艺术活动是融为一体的,随着社会分工的愈来愈细,行业的专业性越来越强, 才使得艺术从技术中分离出来。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在20世纪初分别挥舞着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旗帜再次走到了一起,并且艺术被定义为最初是建立在实用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加工而成的“设计”,而设计则始终是由艺术审美做指导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现代设计艺术现代设计方法 1.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设计”非常庞杂,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以及形式上的创新,既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的内容,也有乌托邦主义的成分。1919年包豪斯的成立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主张从理性主义出发,以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为前提,强调一种以客观的物性规律来决定和左右人的主观规律,所以,“现代主义设计”通常被称为“功能主义设计”,又称为“技术美”或“机器艺术”。 当代的“现代主义设计”,是基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计划内容,受现代市场营销、一般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约束,具有高度应用性的设计活动,不仅仅提供人类以良好的人机关系,提供舒适、安全、美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提供人类以方便的工具,同时,也是促进人类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方便自然交流的重要活动。 2.现代设计艺术和它的形态范畴: 艺术总是反映时代精神,现代主义思潮蓬勃发展,包括艺术家和设计师在内,人们逐渐认识到工业技术在设计艺术活动中的作用,于是“现代设计艺术”开始真正孕育成长。《包豪斯宣言》中说到,“艺术不是一门专门职业。艺术家与工艺师之间在根本上没有任何区别”。现代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现代设计艺术作为一种物质和意识结合的物质形态,由于设计制作者的主观意识的载体和人们对物质需求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形态范畴,分类方法主要有三

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 2013 —2014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开课实验室:信自楼444 2013年 11月28 日 注:报告容按下列的要求进行。 一、实验目的 通过编写固定分区存储管理的模拟程序,加深对操作系统存储管理功能中的固定分区管理方式、主存分配表等相应知识的理解。 通过编写和调试存储管理的模拟程序以加深对存储管理方案的理解,熟悉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的存分配和回收。 二、实验题目 1.设计一个固定分区分配的存储管理方案。并模拟实现分区的分配和回收过程。 2.必须建立分区表,记录空闲区与占用区的状况。

本系统将存用户空间划分为五个大小不固定的分区,其分区大小由用户输入决定。在每个分区只装入一道作业,这样把用户空间划分为几个分区,便允许几道作业并发运行。当有一个空闲分区时,便可以从外存的后备队列中选择一个适当大小的作业装入该分区,当该作业结束时又可以从后备作业队列中找出另一作业调入该分区。 每个存空间是一个Node型的对象。Node类有一个三个参数的构造函数。分别为:分区号、起始地址、大小。然后就是一些属性的get、set方法和一个打印其属性的函数。四个数据域分别为:属性m_No用来表示该存空间的序号。属性m_Addr用来表示存分区的起始地址。属性m_Size用来表示存空间的大小。属性m_State表示存空间的是否已分配的状态标志。若该存空间已分配,m_TaskNo表示占有该存空间的任务序号。否则没有实际意义。 在用户申请任务的存空间时,提示用户输入任务号和其需要的存空间大小。 流程图 主程序:

释放存空间算法

动态分区分配算法资料

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一实验内容与要求 内容:动态分区分配是根据进程的实际需要,动态地为之分配内存空间,而在分配时,须按照一定的分配算法,从空闲分区表或空闲分区链中选出一分区分配给该作业。在本实验中运用了三种分配算法,分别是1.首次适应算法,2.循环首次适应算法,3.最佳适应算法。 要求:动态分区算法也称为可变分区分配算法,常见的空闲区查找算法有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特别注意分区回收时,相邻空闲分区需要合并。 (1)参考操作系统教材理解这3种分配算法以及回收算法。 (2)实现3种分配算法以及回收算法。 (3)已知作业申请内存和释放内存的序列,给出内存的使用情况。 (4)作业申请内存和释放内存的序列可以存放在文本文件中。 (5)设计简单的交互界面,演示所设计的功能。(可以使用MFC进行界面的设计) (6)可根据自己能力,在完成以上基本要求后,对程序功能进行适当扩充。 二、需求分析 本次实验通过用C语言进行编程并调试、运行,形象地表现出动态分区的分配方式,直观地展现了首次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对内存的释放和回收方式之间的区别。加深了我们对两种算法优缺点的理解,帮助我们了解一些数据结构和分配算法,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动态分区存储器管理方式及其实现过程的理解。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解决两种算法对内存的释放和回收空间的表示。 动态分区分配:又称为可变分区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并不事先先将主存划分成一块块的分区,而是在作业进入主存时,根据作业的大小动态地建立分区。并使分区的大小正好适应作业的需要。因此系统中分区的大小是可变的,分区的数

目也是可变的。 分区分配算法: 1.首次适应法: 为作业选择分区时总是按地址从高到低搜索,只要找到可以容纳该作业的空白块,就把该空白块分配给该作业。 特点:优先利用内存中底地址部分的空闲分区 (将所有空闲区,按其地址递增的顺序链接) 2.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该算法是由首次适应算法演变而成,在为进程分配内存空间时,不再是每次都从第一个空间开始查找,而是从上次找到的空闲分区的下一个空闲分区开始查找,直至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从中划出一块与请求大小相等的内存空间分配给作业,为实现本算法,设置一个全局变量f,来控制循环查找,当f%N==0时,f=0;若查找结束都不能找到一个满足要求的分区,则此次内存分配失败。 3.最佳适应算法: 接到内存申请时,在空闲块表中找到一个不小于请求的最小空块进行分配;为作业选择分区时总是寻找其大小最接近于作业所要求的存储区域。 三、概要设计 动态分区常用的数据结构有空闲分区表和空闲分区链,用来记录内存的使用情况,此题中我采用的是空闲分区链的结构,用链指针将所有的分区链接成一条链,每个分区的结构如下所示: typedef struct freearea//定义一个空闲区说明表结构 { int ID; //分区号 long size; //分区大小 long address; //分区地址 int state; //状态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DuLNode //double linked list { ElemType data; struct DuLNode *prior; //前趋指针 struct DuLNode *next; //后继指针 }DuLNode,*DuLinkList;

动态分区存储管理系统分解

操作系统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动态分区分配存储管理系统 所在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班级: 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 学号: 20111202052 姓名:吴创连 指导教师:黄侠剑 2014年3月18

目录 1 引言 (1) 2 需求分析 (1) 3 概要设计 (1) 4 详细设计 (1) 4.1问题描述和分析 (1) 4.2程序流程图 (2) 4.3数据结构体分析 (3) 4.4主要程序代码分析 (4) 5 调试与操作说明 (11) 5.1初始界面 (11) 5.2模拟内存分配 (12) 5.3回收内存界面 (12) 5.4最佳适应算法的实现 (13) 5.5最坏适应算法的实现 (13) 6总结与体会 (13)

1 引言 操作系统是最重要的系统软件,同时也是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我们通过操作系统可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如何组织,操作系统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系统资源,用户如何通过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系统打交道。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存储器容量虽然一直在不断扩大,但仍不能满足现代软件发展的需要,因此,存储器仍然是一种宝贵而又紧俏的资源。如何对它加以有效的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到存储器的利用率,而且还对系统性能有重大影响。而动态分区分配属于连续分配的一种方式,它至今仍在内存分配方式中占有一席之地。 2 需求分析 动态分区分配是根据进程的实际需要,动态地为之分配内存空间。在实现动态分区分配时,将涉及到分区分配中所用的数据结构、分区分配算法和分区的分配和回收操作这样三个问题。常用的数据结构有动态分区表和动态分区链。在对数据结构有一定掌握程度的情况下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来描述存储空间,实现分区存储管理的内存分配功能,应该选择最合适的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在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中主要实现内存分配和内存回收算法,在这些存储管理中间必然会有碎片的产生,当碎片产生时,进行碎片的拼接等相关的内容。 3 概要设计 本程序采用机构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共分为两大模块。 1.最佳适应算法实现 它从全部空闲区中找出能满足作业要求的、且大小最小的空闲分区,这种方法能使碎片尽量小。为适应此算法,空闲分区表(空闲区链)中的空闲分区要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自表头开始查找到第一个满足要求的自由分区分配。 2.最坏算法实现 最坏适应分配算法要扫描整个空闲分区或链表,总是挑选一个最大的空闲分区分割给作业使用。该算法要求将所有的空闲分区按其容量从大到小的顺序形成一空闲分区链,查找时只要看第一个分区能否满足作业要求。 4 详细设计 4.1 问题描述和分析 系统应利用某种分配算法,从空闲分区链表中找到所需大小的分区,如果空闲分区大小

最新C语言常用算法集合汇总

C语言常用算法集合

1.定积分近似计算: /*梯形法*/ double integral(double a,double b,long n) { long i;double s,h,x; h=(b-a)/n; s=h*(f(a)+f(b))/2; x=a; for(i=1;i

if(n==1||n==2) *s=1; else{ fib(n-1,&f1); fib(n-2,&f2); *s=f1+f2; } } 3.素数的判断: /*方法一*/ for (t=1,i=2;i0;n/=10) k=10*k+n%10; return k; } /*求回文数*/

实验报告-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马江涛学号: 8000612091 专业班级:计算机软件121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 2014-05-08 实验成绩: 【实验要求】 1、编程实现首次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的动态分区分配的分配过程和回收过程。其中,空闲分区通过分区链来管理;在进行内存分配时,系统优先使用空闲区低端的空间。 2、假设初始状态下,可用内存空间为640K,并依次有下列请求序列: 1)作业1申请130KB。 2)作业2申请60KB。 3)作业3申请100KB。 4)作业2释放60KB。 5)作业4申请200KB。 6)作业3释放100KB。 7)作业1释放130KB。 8)作业5申请140KB。 9)作业6申请60KB。 10)作业7申请50KB。 11)作业6释放60KB。 请分别用首次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进行内存块的分配和回收,要求每次分配和回收后显示出空闲内存分区链的情况【可参考后文的实验提示】。 3、上机时认真的进行测试,输入不同的资源分配请求,写出实验结果; 4、具体要求: (1)对你的程序关键代码处进行注释。 (2)给出实验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实验目的】 了解动态分区分配方式中使用的数据结构和分配算法,并进一步加深对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及其实现过程的理解。 【实验思路】 首次适应算法(First-fit):当要分配内存空间时,就查表,在各空闲区中查找满足大小要求的可用块。只要找到第一个足以满足要球的空闲块就停止查找,并把它分配出去;如果该空闲空间与所需空间大小一样,则从空闲表中取消该项;如果还有剩余,则余下的部分仍留在空闲表中,但应修改分区大小和分区始址。 最佳适应算法(Best-fit):当要分配内存空间时,就查找空闲表中满足要求的空闲块,并使得剩余块是最小的。然后把它分配出去,若大小恰好合适,则

盘点的种类和方法教学设计

《盘点的种类和方法》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进行了本课的教学设计。在盘点的种类和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与对比,使学生亲身经历“发现的过程”。这样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培养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形成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另外,通过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课内容节选于《仓储基础知识与技能》(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五章物资在库管理第二节物资的盘点,《仓储基础知识与技能》是研究现代仓库作业及管理的综合性学科,是现代物流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现代仓储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现代仓储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而盘点作业属于物资在库作业内容,是保证在库储存物品数量相符的重要作业,掌握盘点作业,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仓储作业内容,了解保证仓库物资数量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作业习惯。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资的出入库作业和管理,以及盘点作业的基本概念和要求,对盘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在于理解盘点的类别,掌握盘点的方法。(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盘点的类别,理解不同盘点方法的适用情况,掌握盘点机的使用,能进行盘点作业。 2、过程与方法:提高分析及评价能力,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的发展。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认真负责的良好作业习惯,创新解决问题的意识,以及协作探究、合作交流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不同的盘点方法及其应用范围、掌握盘点机盘点的操作。 教学难点:掌握新式盘点方式盘点机盘点的操作,分析对比盘点机盘点与人工盘点的优缺点。 突破重难点:通过学生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自己发现并体会知识。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盘点作业的概念、要求等相关内容,对盘点作业的实质及其重要性有较好的认识。 2、对新知识、新技术好奇,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积极性高。 3、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在教学中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机器学习实战之分类算法

机器学习实战之分类算法 第一章机器学习概论 (4) 机器学习基本概念 (4) 机器学习的主要任务以及相应的算法 (4) 如何选择合适的算法? (4) 机器学习应用的步骤 (5) 第二章 K近邻算法(KNN) (5) 工作原理 (5) 实现步骤 (6) K近邻算法的优缺点 (6) 第三章决策树 (7) 基本思路 (7) 集合无序程度测量 (7) 应用场景 (7) 优缺点 (7) 第四章朴素贝叶斯分类 (8) 基本思路 (8) 基本假设 (8) 条件概率 (8) 词袋模型和词集模型 (9) 优缺点 (10) 标称型和数值型数据的区别 (10)

主要应用及步骤 (10) 第五章逻辑回归 (12) 基本思想 (12) 使用场景 (12) 优缺点 (12) Sigmoid函数 (13) 回归系数 (13) 梯度上升法 (14) 特征缺失处理 (14) 标签缺失处理 (14) 第六章支持向量机SVM (14) 基本思想 (14) SVM第一层理解 (15) 超平面的确定 (15) 函数间隔和几何间隔 (15) 最大间隔分类器 (16) SMO优化算法 (16) 核函数 (19) 应用场景 (19) 第七章 AdaBoost分类 (19) Bagging (20) Boosting (20) Adaboost (20) Adaboost的优点 (20)

Adaboost实现步骤 (21) 第八章非均衡分类问题 (23) 分类性能指标 (23) 混淆矩阵 (23) ROC曲线 (24) 处理非均衡问题的数据抽样 (24)

第一章机器学习概论 机器学习基本概念 机器学习就是将无序的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一个实例有n个特征,由n列组成。机器学习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分类,另一个就是回归,回归中比较典型的就是线性拟合。分类和回归都属于监督学习,因为这类算法必须知道要预测什么,即已知目标变量的分类信息。与监督学习对应的是无监督学习,此时数据没有类别信息,也不会给定目标值,将数据集合分成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过程叫做聚类。将描述数据统计值的过程称之为密度估计。分类首先要进行训练,训练样本集必须确定目标变量的值,以便发现特征与目标变量之间的关系。特征或者属性通常是训练样本集的列,他们是独立测量得到的结果,多个特征联系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训练样本。 机器学习的主要任务以及相应的算法 如何选择合适的算法? 如果要预测目标变量的值:

循环首次适应的动态分区分配算法模拟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循环首次适应的动态分区分配算法模拟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10204102 姓名:谱 学号: 10204102 指导教师:高小辉 2013年1月11 日

目录 一.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3) 1. 概述 (3) 2.需求分析 (3) 二.实验指导 (4) 1.基本思想 (4) 2.数据结构 (4) 三.运行环境 (6) 四.流程图 (6) 五.循环首次适应算法代码 (5) 六.调试结果 (11) 七、总结 (14) 八.参考文献 (14)

一.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1.概述: 该算法是由首次适应算法演变而成的。在为进程分配内存空间时,不再是每次都从链首开始查找,而是从上次找到的空闲分区的下一个空闲分区开始查找,直至找到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从中划出一块的请求大小相等的内存空间分配给作业。为实现该算法,应设置一起始查找指针,用于指示下一次起始查询的空闲分区,并采用循环查找方式,即如果最后一个(链尾)空闲分区的大小仍不能满足要求,则返回到第一个空闲分区,比较大小是否满足,找到后,应调整起始查询指针。 2. 需求分析 了解动态分区分配中使用的数据结构和分配算法,并进一步加深对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及其实现过程的理解。采用首次适应算法的动态分区分配过程alloc()和回收过程free()。 空闲分区通过空闲分区链表来管理,在进行内存分配时,系统优先使用空闲区低端的空间,即每次分配内存空间是总是从低址部分开始进行循环,找到第一个合适的空间,便按作业所需分配的大小分配给作业。 作业完成时,需要释放作业所占空间,此时要考虑到四种情况: (1)回收区与插入点的前一个空闲分区相邻接。此时将二者合并,修改前一 分区的大小。 (2)回收区与插入点的后一空闲分区相邻接,将二者合并,用回收区的首址 作为新空闲区的首址。 (3)回收区同时与插入点的前后两个空闲分区相邻接,三者合并,使用前一空 闲分区的表项和首址。 (4)回收区单独存在。 二、实验指导 1.基本思想 动态分区是指系统不预先划分固定分区,而是在装入程序的时候划分内存区域,使得为程序分配的分区大小恰好等于该程序的需求量,且分区的个数是动态的。显然动态分区有较大的灵活性,较之固定分区能获得好的内存利用率。 2.数据结构 动态分区管理可以用两种数据结构实现,一种是已分配区表和空闲区表,也就是用预先定义好的系统空间来存放空间分配信息。

集合概念、表示方法、分类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集合概念、表示方法、分类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 合,也简称集。 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N内排除0的集.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⑴确定性:⑵互异性:⑶无序性: 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⑴某班个子较高的同学⑵长寿的人 ⑷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 ⑸某校2011级新生;⑹血压很高的人; ⑺著名的数学家;⑻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7.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例如,我们A 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 ,4 ?A ,等等。 练:A={2,4,8,16},则4A ,8 A ,32 A. 巩固练习分析: 练1.已知集合P 的元素为21,,3m m m --, 若2∈P 且-1?P ,求实 数m 的值。 练2下面有四个命题: ①若-a ?Ν,则a ∈Ν ②若a ∈Ν,b ∈Ν,则a +b 的最小值是2 ③集合N 中最小元素是1 ④ x 2+4=4x 的解集可表示为{2,2}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3求集合{2a ,a 2+a }中元素应满足的条件? 4若 t 1t 1+-∈{t},求t 的值. ⒈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 示 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小于5的正奇数组成的集合; (2) 能被3整除而且大于4小于15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⒉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一般格式:{}()x A p x ∈

存储管理分区分配算法

/*9.3.2 源程序*/ /***pcb.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MAX 32767 typedef struct node /*设置分区描述器*/ { int address,size; struct node *next; }RECT; /*函数原型*/ RECT *assignment(RECT *head,int application); void acceptment1(RECT *head,RECT *back1); void acceptment2(RECT *head,RECT *back1) ; int backcheck(RECT *head,RECT *back1); void print(RECT *head); /*变量声明*/ RECT *head,*back,*assign1,*p; int application1,maxblocknum; char way; /*主函数*/ main() { char choose[10]; int check; head=malloc(sizeof(RECT)); /*建立可利用区表的初始状态*/ p=malloc(sizeof(RECT)); head->size=MAX; head->address=0; head->next=p; maxblocknum=1; p->size=MAX; p->address=0; p->next=NULL; print(head); /*输出可利用表初始状态*/ printf("Enter the way(best or first(b/f)\n");/*选择适应策略*/ scanf("%c",&way); do{ printf("Enter the assign or accept(as/ac)\n"); scanf("%s",choose); /*选择分配或回收*/ if(strcmp(choose,"as")==0) /*as为分配*/ { printf("Input application:\n");

设计的分类与方法

设计的分类与方法学(英语) 1设计Design 2现代设计Modern Design 3工艺美术设计Craft Design 4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 5广义工业设计Genealized Industrial Design 6狭义工业设计Narrow Industrial Design 7产品设计Product Design 8传播设计Communication Design 8环境设计Environmental Design 9商业设计Comercial Design 10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11一维设计One-dimension Design 12二维设计Tow-dimension Design 13三维设计Three-dimension Design 14四维设计Four-dimension Design 15装饰、装潢Decoration 16家具设计Furniture Design 17玩具设计Toy Design 18室内设计Interior Design 19服装设计Costume Design 20包装设计ackaging Design 21展示设计Display Design 22城市规划Urban Desgin 23生活环境Living Environment 24都市景观Townscape 25田园都市Gardon City 26办公室风致Office Landscape 27设计方法论Design Methodology 28设计语言Design Language 29设计条件Design Condition 30结构设计Structure Design 31形式设计Form Design 32设计过程Design Process 33构思设计Concept Design 34量产设计,工艺设计Technological Design 35改型设计Model Change 36设计调查Design Survey 37事前调查Prior Survey 38动态调查Dynamic Survey 39超小型设计Compact type 40袖珍型设计Pocktable Type 41便携型设计Protable typ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