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双曲面锥齿轮传动计算

准双曲面锥齿轮传动计算
准双曲面锥齿轮传动计算

准双曲面锥齿轮传动计算

1 小轮齿数Z1:6.00000000

2 大轮齿数Z2:38.00000000

3 齿数比的倒数Z1/Z2:0.15789474

4 大轮齿面宽b2:62.00000000

5 偏置距E:35.00000000

6 大轮节圆直径de2:384.94000000

7 刀盘名义半径rb:152.40000000

8 初选小轮螺旋角βm1c:35.00000000

9 βm1c正切值tanβm1c:0.70020754

10 初选大轮节锥角之余切值cotδ2c:0.18947368

11 δ2c之正弦值sinδ2c:0.98251915

12 初定大轮中点分圆半径rm2c:162.01190624

13 大、小轮螺旋角差角正弦值sinΔβc:0.21225706

14 Δβc之余弦值cosΔβc:0.97721387

15 初定小轮扩大系数Kc:1.12583786

16 小轮中点分度圆半径换算值rm1H:25.58082730

17 初定小轮中点分圆半径rm1c:28.79986382

18 轮齿收缩系数H:1.18000000

19 近似计算公法线K1K2在大轮轴线上的投影(截距)Q:883.86270231

20 大轮轴线在小轮回转平面内偏置角正切tan纾?0.03942507

21 偏置角余割sec纾?1.00077687

22 偏置角正弦sin纾?0.03939447

23 大轮轴线在小轮回转平面内偏置角纾?2.25772108

24 初算大轮回转平面内偏置角正弦sin錭:0.20903059

25 an錭:0.21375258

26 初算小轮节锥角正切tan?1c:0.18429939

27 ?1c角余弦cos?1c:0.98343761

28 第一次校正螺旋角差值拟'的正弦sin拟':0.21255094

29 拟'角余弦cos拟':0.97714999

30 第一次校正小轮螺旋角正切tan?'m1:0.69953993

31 扩大系数的修正量腒:0.00014190

32 大轮扩大系数修正量的换算值腒H:0.00002241

33 校正后大轮偏置角的正弦值sin澹?0.20902971

34 an澹?0.21375163

35 校正后小轮节锥角正切tan洌?0.18430020

36 小轮节锥角?1:10.44244478

37 ?1角的余弦cos?1:0.98343747

38 第二次校正后的螺旋角差值的正弦sin拟:0.21255008

39 拟值拟:12.27183520

40 拟余弦cos拟:0.97715018

41 第二次校正后小轮螺旋角的正切值tan鈓1:0.70020951

42 小轮中点螺旋角鈓1:35.00007567

43 鈓1余弦cos鈓1:0.81915129

44 大轮中点螺旋角鈓2:22.72824047

45 鈓2余弦cos鈓2:0.92234777

46 鈓2正切tan鈓2:0.41888832

47 大轮节锥角余切cot?2:0.18860991

48 大轮节锥角?2:79.31892387

49 ?2正弦sin?2:0.98267407

50 ?2余弦cos?2:0.18534206

51 B1c:29.28858679

52 B2c:874.12378276

53 两背锥之和B12:903.41236955

54 大轮锥距在螺旋线中点切线方向投影T2:152.06600583

55 小轮锥距在螺旋线中点切线方向投影T1:130.17773758

56 极限齿形角正切负值-tana0:0.03038813

57 极限齿形角负值-a0:1.74057618

58 腶0的余弦cos腶0:0.99953860

59 B59:0.00072650

60 B60:0.00001456

61 B61:19,795.60860062

62 B62:0.00110571

63 B63:0.00184677

64 B64:152.33128390

65 齿线中点曲率半径r'0:152.40160197

66 比较r'0与rb比值V:0.99998949

67 A67:0.02926454

68 A68:158.43361730

69 A69:1.01203332

70 rm2圆心至轴线交叉点距离Am2:28.78113466

71 大轮节锥顶点至小轮轴线的距离A02,正数表示节锥顶点越过了小齿轮的轴线,负值表示节锥顶点在大轮与轴线之间:1.77591592

72 大轮节锥上中点锥距Rm2:164.86840541

73 大轮节锥上外锥距(节锥距)R2:195.86351847

74 大轮节锥上齿宽之半0.5bm:30.99511305

75 大轮在平均锥距上工作齿高h'm:13.76341107

76 A76:0.44530771

77 A77:0.62009744

78 两侧压力角总和ac:20.00000000

79 ac角正弦值sinac:0.34202014

80 平均压力角a:10.00000000

81 a角余弦cosa:0.98480775

82 a角正弦tana:0.17632698

83 A83:3.51674737

84 齿顶角与齿根角总和栌:16.28809306

85 大轮齿顶高系数ha*2:0.11000000

86 大轮齿根高系数hf*2:1.04000000

87 大轮中点齿顶高ham2:1.51397522

88 大轮中点齿根高hfm2:14.36394751

89 大轮齿顶角鑑2:0.52612841

90 鑑2角正弦sin鑑2:0.00918254

91 大轮齿根角鑖2:4.97924801

92 鑖2角正弦sin鑖2:0.08679492

93 大轮大端齿顶高hae2:1.79858921

94 大轮大端齿根高hfe2:17.05416602

95 径向间隙c:2.11451166

96 大轮大端齿全高he2:18.85275523

97 大轮大端工作齿高h'e2:16.73824356

98 大轮顶锥角(面锥角)鋋2:79.84505228

99 鋋2角正弦sin鋋2:0.98433455

100 鋋2角余弦cos鋋2:0.17631080

101 大轮根锥角鋐2:74.33967586

102 鋐2角正弦sin鋐2:0.96287890

103 鋐2角余弦cos鋐2:0.26993374

104 鋐2角余切cot鋐2:0.28034028

105 大轮大端齿顶圆直径dae2:385.60670847

106 大端节圆中心至轴线交叉点距离Akm2:34.52583289

107 大轮轮冠至轴线交叉点距离Ake2:32.75840593

108 大端顶圆齿顶与节圆处齿高之差膆am:-0.00006485

109 大端节圆处与根圆处齿高之差膆mf:-0.05629646

110 大轮面锥顶点到小轮轴线的距离Aoa2(参考71):1.77598076

111 大轮根锥顶点到小轮轴线的距离Aof2(参考71):1.71961946

112 A112:170.08041764

113 修正后小轮轴线在大轮回转平面内的偏置角正弦sin澹?0.20578501 114 偏置角余弦cos澹?0.97859723

115 偏置角正切tan澹?0.21028570

116 小轮顶锥角正弦sin鋋1:0.26415641

117 小轮顶锥角(面锥角)鋋1:15.31683263

118 顶锥角余弦cos鋋1:0.96447985

119 顶锥角正切tan鋋1:0.27388484

120 A120:13.96749042

121 小轮顶锥顶点到轴线交叉点的距离Aoa1(参考71):-6.91297194 122 A122:0.00614622

123 A123:0.35214803

124 A124:11.91968716

125 A125:4.87438786

126 A126:-0.00795509

127 A127:1.02201778

128 A128:158.70802187

129 A129:0.96798067

130 A130:31.67755676

131 小轮轮冠到轴线交叉点的距离Ake1:189.26179545

132 :31.68754585

133 小轮前轮冠到轴线交叉点的距离Aki1:123.15540512

134 :182.34882351

135 小轮大端齿顶圆直径dae1:99.88515678

136 :167.16708946

137 在大轮回转平面内偏置角正弦sin澹?0.20937135

138 偏置角澹?12.08551458

139 偏置角余弦cos澹?0.97783620

140 :21.90830528

141 小轮根锥顶点到轴线交叉点的距离Aof1(参考71):-14.91078756 142 :0.17240309

143 小轮根锥角鋐1:9.92756899

144 cos鋐1:0.98502649

145 tan鋐1:0.17502381

146 允许的最小侧隙jnmin:0.20320000

147 允许的最大侧隙jnmax:0.27940000

148 :0.09597747

149 :12.90215216

150 大轮内锥距Ri:133.86351847

圆锥齿轮的画法

圆锥齿轮的画法 单个圆锥齿轮结构画法 [文本] 圆锥齿轮通常用于交角90°的两轴之间的传动,其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齿顶圆所在的锥面称为顶锥面、大端端面所在的锥面称为背锥,小端端面所在的锥面称为前锥,分度圆所在的锥面称为分度圆锥,该锥顶角的半角称为分锥角,用δ表示。 圆锥齿轮的轮齿是在圆锥面上加工出来的,在齿的长度方向上模数、齿数、齿厚均不相同,大端尺寸最大,其它部分向锥顶方向缩

小。为了计算、制造方便,规定以大端的模数为准计算圆锥齿轮各部分的尺寸,计算公式见下表。 其实与圆柱齿轮区别也不大,只是圆锥齿轮的计算参数都是打 断的参数,齿根高是 1.2 倍的模数,比同模数的标准圆柱齿轮的齿顶 高要小,另外尺高的方向垂直于分度圆圆锥的母线,不是州县的平行 方向。 单个圆锥齿轮的画法规则同标准圆柱齿轮一样,在投影为非圆 的视图中常用剖视图表示,轮齿按不剖处理,用粗实线画出齿顶线、 齿根线,用点画线画出分度线。在投影为非圆的视图中,只用粗实线 画出大端和小端的齿顶圆,用点画线画出大端的分度圆,齿根圆不画。 [文本] 注意:圆锥齿轮计算的模数为大端的模数,所有计算的数据都是大端的参数,根据大端的分度圆直径,分锥角画出分度线细点画线,

量出齿顶高、齿根高,即可画出齿顶和齿根线,根据齿宽,画出齿形 部分,其余部分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单个齿轮的画法同圆柱齿轮的规定完全相同。应当根据分锥 角,画出分度圆锥的分度线,根据分度圆半径量出大端的位置,根据 齿顶高、齿根高找出大端齿顶和齿根的位置,向分度锥顶连线,就是 顶锥(齿顶圆锥)和根锥(齿根圆锥),根据齿宽量出分度圆上小端 的位置,做分度圆线的垂直线,其他的次要结构根据需要设计即可。 啮合画法 [ 文本 ] 锥齿轮的啮合画法同圆柱齿轮相同,如图所示。

直齿锥齿轮传动计算例题

例题10-3试设计一减速器中的直齿锥齿轮传动。已知输入功率P=10kw,小齿轮转速n1=960r/min,齿数比u=3.2,由电动机驱动,工作寿命15年(设每年工作300天),两班制,带式输送机工作平稳,转向不变。 [解]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选用标准直齿锥齿轮齿轮传动,压力角取为20°。 (2)齿轮精度和材料与例题10-1同。 (3)选小齿轮齿数z1=24,大齿轮齿数z2=uz1=3.224=76.8,取z2=77。 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1)由式(10-29)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即 1) =1.3 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9.948 选取齿宽系数=0.3。 查得区域系数 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 由图 由式( , 由图10-23查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由式(10-14)得 取和中的较小者作为该齿轮副的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即

2)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2) 1 3.630m/s ②当量齿轮的齿宽系数 0.342.832mm 2) ①由表查得使用系数 ②根据级精度(降低了一级精度) ④由表 由此,得到实际载荷系数 3)由式(10-12),可得按实际载荷系数算得的分度圆直径为 及相应的齿轮模数 3.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1)由式(10-27)试算模数,即

1)确定公式中的各参数值。 ①试选 ②计算 由分锥角 由图 由图 由图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齿根弯曲疲劳极限分别为 由图取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由式(10-14)得 因为大齿轮的大于小齿轮,所以取 2)试算模数。 =1.840mm

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中的二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

优秀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课题:二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工程技术学院 任务书 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课程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设计 1.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1)工作条件:两班制,连续单向运转,载荷较平稳,室 内工作,有粉尘,环境最高温度35℃; 2)使用折旧期:8年; 3)检修间隔期:一年一次大修,半年一次小修。 4)动力来源:电力,三相交流,电压380/220V; 5)运输带速度允许误差:±5%; 6)制造条件及生产批量:一般机械厂制造,小批量生产 7)已知运输链曳引力F=4KN,运输链速度v=1.6m/s,卷筒直径:D=400mm工作年限8年。 所需仪器设备:电脑。 成果验收形式:1.减速器装配图一张; 2.零件工作图2张( 齿轮和轴,同组的同学不能画相同的零件); 3.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4.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结束时进行课程设计总结和答辩。 参考文献:1、《机械设计(第八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机械设计基础实训指导(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4、《机械原理(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5、《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时间 20**年12月13日~20**年12月27日 安排

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 年月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5) 二、动力机的选择 (5) 三、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6) 四、传动件设计计算(齿轮) (10) 五、轴的设计.......... .......... .......... ........... .... .. . (20) 六、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计算 (32) 七、键连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34) 八、联轴器的选择 (35) 九、设计总结 (37) 十、参考资料 (38)

普通锥齿轮差速器设计

第一章绪论 汽车行驶时,左、右车轮在同一时间内所滚过的路程往往不等。例如,转弯时内、外两侧车轮行程显然不同,即外侧车轮滚过的距离大于内侧车轮;汽车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由于路面波形不同也会造成两侧车轮滚过的路程不等;即使在平直路面上行驶,由于轮胎气压、轮胎符合、胎面磨损程度不同以及制造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引起左、右车轮因滚动半径不同而使左、右车轮行程不等。如果驱动桥的左、右、车轮刚性连接,则行驶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驱动轮在路面上滑移或滑转。这不仅会加剧轮胎磨损与功率和燃料的消耗,而且可能导致转向和操纵性能恶化。为了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汽车左、右驱动轮间都装有轮间差速器,从而保证了驱动桥两侧车轮在行程不等时具有不同的旋转角速度,满足了汽车行驶运动学的要求;在多桥驱动汽车上还常装有轴间差速器,以提高通过性,同时避免在驱动桥间产生功率循环及由此引起的附加载荷,使传动系零件损坏、轮胎磨损和增加燃料消耗等。 差速器用来在两输出轴间分配转矩,并保证两输出轴有可能以不同的角速度转动。差速器按其结构特征不同,分为齿轮、凸轮式、蜗轮式和牙嵌自由轮式等多种形式。 本次设计选择的是对称锥齿轮式差速器中的普通锥齿轮式差速器。

第二章 普通锥齿轮差速器基本原理 普通锥齿轮差速器由于结构简单、工作平稳可靠,一直广泛用于一般使用条件下的汽车驱动桥中。图2-1为其示意图,图中ω0为差速器壳的角速度; ω1、ω2分别为左、右两半轴的角速 度;To 为差速器壳接受的转矩;T r 为 差速器的内摩擦力矩;T 1、T 2分别为左、右两半轴对差速器的 反转矩。 图2-1 普通锥齿轮式差速器示意图 根据运动分析可得 ω1+ω2=2ω0 (2 - 1) 显然,当一侧半轴不转时,另一侧半轴将以两倍的差速器壳体角速度旋转;当差速器壳体不转时,左右半轴将等速反向旋转。 根据力矩平衡可得 T0 T2T1T0T1-T2{ =+= (2 - 2) 差速器性能常以锁紧系数k 是来表征,定义为差速器的内摩擦力矩与差速器壳接受的转矩之比,由下式确定 K=r T /0T (2 - 3) 结合式(5—24)可得 k ) -0.5T0(1T1k ) 0.5T0(1T2{ =+= (2 - 4) 定义快慢转半轴的转矩比kb=T2/T1,则kb 与k 之间有

一级圆锥齿轮减速器传动方案

设计题目:一级圆锥齿轮减速器传动方案运动简图: (1) 原始数据 运输带牵引力F=2200N 运输带线速度v=1.8m/s 驱动滚筒直径D=280mm (2)工作条件及要求 ①使用5年,双班制工作,单向工作 ②载荷有轻微冲击 ③运送煤,盐,沙等松散物品 ④运输带线速度允许误差为±5% ⑤有中等规模机械厂小批量生产

目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章引言 (3) 第2章电机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带传动的设计 .. (8) 第4章、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齿轮上作用力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轴的设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密封与润滑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8章课程设计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引言 1、本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辅助制造(CAD/CAM)技术是当今设计以及制造领域广泛采用的先进技术。本次设计是蜗轮蜗杆减速器,通过本课题的设计,将进一步深入地对这一技术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学习。 2、国内外减速机产品发展状况 国内的减速器多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为主,但普遍存在着功率与重量比小,或者传动比大而机械效率过低的问题。另外材料品质和工艺水平上还有许多弱点。由于在传动的理论上,工艺水平和材料品质方面没有突破,因此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传递功率大,传动比大,体积小,重量轻,机械效率高等这些基本要求。 国外的减速器,以德国、丹麦和日本处于领先地位,特别在材料和制造工艺方面占据优势,减速器工作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但其传动形式仍以定轴齿轮转动为主,体积和重量问题也未能解决好。当今的减速器是向着大功率、大传动比、小体积、高机械效率以及使用寿命长的方向发展。

圆弧齿锥齿轮传动设计几何计算过程

圆弧齿锥齿轮传动设计几何计算过程 圆弧齿锥齿轮传动设计 几何计算过程 输入参数: 齿轮类型:35。格里森制 大端模数m=6mm 齿形角a =20° 齿数 Z 1=30,Z 2=90 径向变位系数X 1 =.347,x 2=-.347 传动比i=3 齿顶高系数 h a*=.85 切向变位系数 x t1 =-.056,x t2=.O56 中点螺旋角3m =35° 齿顶间隙系数c *=.188 齿宽系数tpR =.211 ,宽度b=60mm 小轮螺旋方向:左旋 序号 项目 公式 结果 1 大端分度圆d d 1=Z 1m,d 2=Z 2m d 1=180.00mm, d 2=540.00mm 2 分锥角S 81 =arctan(Z 1/Z 2), 2=90- 8 81=18.435 ° ,2=71.565 ° 3 锥距R R=d 1/2sin 81=d 2/2sin 82 R=284.605mm 4 齿距p p= nm p=18.850mm 5 齿高h h=(2h a *+c*)m h=11.328mm 6 齿顶高h a h a =(h a *+x)m h a1=7.182,h a2=3.018mm 7 齿根高h f h f =(h a *+c*-x)m h f1 =4.146,h f2=8.310mm 8 顶隙c c=c*m c=1.13mm 9 齿根角9f Q f1=arctg(h f1/R), Q =arctg(h f2/R) 0f1 =.835 ° ,f2=1.672 ° 10 齿顶角Q a Q a 1= Q f2, Q 2=Q f1(等顶隙收缩齿) 0a1=1.672 ° 戶陆.835 ° 11 顶锥角8a 8a1= 81+ Q f2, 82= 82+Q f1 81=20.107 °, 82=72.400 ° 12 根锥角8 8f1= 81- Q f1, f2= 82- 02 8f1=17.600 °, 8(2=69.893 ° 13 顶圆直径d a d a1=d 1+2h a1COS 81,d a2=d 2+2h a2COS 82, d a1=193.63,d a2=541.91mm 14 分锥顶点至轮冠距离 A k A k1 =d 2/2-h a1Sin 81,=d 1/2-h a2Sin 82 A k1=267.73,A k2=87.14mm 15 齿宽中点分度圆直径 d m d m1=d 1-bsin 81,d m2=d 2-bsin 82 d m1=161.026mm,d m2=483.079mm 16 齿宽中点模数m m m m =d m1/z 1=d m2/z 2 m m =5.368mm 17 中点分度圆法向齿厚s mn S mn =(0.5 n COS 唱+2xtan a +x?m m s mn1 =7.962mm,s mn2=5.851mm 18 中点法向齿厚半角书mn , 2 ^mn =S mn Sin 8 COS 旳/d m ipmn1 =1.803 ° 书 mn 2=.147 19 中点分圆法向弦齿厚S mn 2 _S mn =S mn (1-书mn /6) S mn1 =7.960mm 丄 mn2=5.851mm 20 中点分圆法向弦齿高h am h am =h a -btan 0a /2+S mn ^mn /4 h am1 =6.369mm,h am2=2.585mm 21 当量齿数Z v 3 Z v =Z/cos 8 cos (3m Z v1=57.532,Z v2=517.784 22 端面重合度£a e?=[Z 1(tan a at1 -tan a )/cos 1 +Z 2(tan a at2-tan a )/cos 2]/2 n 其中:tan a =(tan a /cos m j &z =1.317

直齿锥齿轮传动计算例题

例题10-3 试设计一减速器中的直齿锥齿轮传动。已知输入功率P=10kw,小齿轮转速n1=960r/min,齿数比u=3.2,由电动机驱动,工作寿命15年(设每年工作300天),两班制,带式输送机工作平稳,转向不变。 [解] 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选用标准直齿锥齿轮齿轮传动,压力角取为20°。 (2)齿轮精度和材料与例题10-1同。 (3)选小齿轮齿数z1=24,大齿轮齿数z2=uz1=3.224=76.8,取z2=77。 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1)由式(10-29)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即 1)确定公式中的各参数值。 ①试选=1.3。 ②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9.948 ③选取齿宽系数=0.3。 ④由图10-20查得区域系数。 ⑤由表10-5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⑥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由图10-25d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分别为 ,。 由式(10-15)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 由图10-23查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由式(10-14)得 取和中的较小者作为该齿轮副的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即 2)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2)调整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1)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 ①圆周速度 3.630m/s ②当量齿轮的齿宽系数。 0.342.832mm 2)计算实际载荷系数。 ①由表10-2查得使用系数。 ②根据Vm=3.630m/s、8级精度(降低了一级精度),由图10-8查得动载系数Kv=1.173。 ③直齿锥齿轮精度较低,取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④由表10-4用插值法查得7级精度、小齿轮悬臂时,得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 由此,得到实际载荷系数 3)由式(10-12),可得按实际载荷系数算得的分度圆直径为 及相应的齿轮模数 3.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1)由式(10-27)试算模数,即 1)确定公式中的各参数值。 ①试选。

锥齿轮计算

3. 3. 2主减速器锥齿轮的主要参数选择 R主、从动锥齿轮齿数N和z: 选择主、从动锥齿轮齿数时应考虑如下因素; 为了啮合平稳、噪音小和具有高的疲劳强度,大小齿轮的齿数和不少于40 在轿车主减速器中,小齿轮齿数不小于9。 查阅资料,经方案论证,主减速器的传动比为6. 33,初定主动齿轮齿数z产6, 从动齿轮齿数z:=38o b)主、从动锥齿轮齿形参数计算 按照文献[3]中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设计和计算,结果见表3-1 o 从动锥齿轮分度圆直径心:二14引10190二303. 51mm 取d=2=304mm 齿轮端而模数w = 6/2/^2 = 304/38 = 8 弧齿锥齿轮副的中点螺旋角是相等的。拖拉机主减速器弧齿锥齿轮螺旋角的平均螺旋角一般为35°?40°。拖拉机选用较小的B值以保证较大的一,使运转平稳,噪音低。取B二35°。

d)法向压力角ci 法向压力角大一些可以增加轮齿强度,减少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 也可以使齿轮运转平稳,噪音低。对于拖拉机弧齿锥齿轮,a —般选用20°。 e)螺旋方向 从锥齿轮锥顶看,齿形从中心线上半部向左倾斜为左旋,向右倾斜为右旋。主、从动锥齿轮的螺旋方向是相反的。螺旋方向与锥齿轮的旋转方向影响其所受轴向力的方向。肖变速器挂前进挡时,应使主动齿轮的轴向力离开锥顶方向, 这样可以使主、从动齿轮有分离趋势,防止轮齿卡死而损坏。 3. 4主减速器锥齿轮的材料 驱动桥锥齿轮的工作条件是相当恶劣的,与传动系其它齿轮相比,具有载荷大、作用时间长、变化多、有冲击等特点。因此,传动系中的主减速器齿轮是个薄弱环节。主减速器锥齿轮的材料应满足如下的要求: a)具有高的弯曲疲劳强度和表面接触疲劳强度,齿面高的硕度以保证有高的耐磨性。 b)齿轮芯部应有适当的韧性以适应冲击载荷,避免在冲击载荷下齿根折断。 c)锻造性能、切削加工性能以及热处理性能良好,热处理后变形小或变形规律易控制。 d)选择合金材料是,尽量少用含傑、铮呀的材料,而选用含猛、飢、硼、钛、钮、硅等元素的合金钢。 拖拉机主减速器锥齿轮与差速器锥齿轮LT前常用渗碳合金钢制造,主要有20CrMnTi、20MnVB、20MnTiB、22CrNiMo 和16SiMn2WMoV。渗碳合金钢的优点是表面可得到含碳量较高的硬化层(一般碳的质量分数为0.8%?1.2%),具有相当高的耐磨性和抗压性,而芯部较软,具有良好的韧性。因此,这类材料的弯曲强度、表面接触强度和承受冲击的能力均较好。山于钢本身有较低的含碳量,使锻造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较好。其主要缺点是热处理费用较高,表面硬化层以下的基底较软,在承受很大压力时可能产生塑性变形,如果渗碳层与芯部的含碳量相差过多,便会引起表面硬化层的剥落。 为改善新齿轮的磨合,防止其在余兴初期出现早期的磨损、擦伤、胶合或咬死,锥齿轮在热处理以及精加工后,作厚度为0.005?0.020mm的磷化处理或镀铜、镀锡处理。对齿面进行应力喷丸处理,可提高25%的齿轮寿命。对于滑动速度高的齿轮,可进行渗硫处理以提高耐磨性。 3. 5主减速器锥齿轮的强度计算 3. 5.1单位齿长圆周力 按发动机最大转矩计算时 P二很九5代心 nD[b?

锥齿轮计算模版.pdf

锥齿轮传动设计 1.设计参数 1150 150********=====d d z z u 式中:u ——锥齿轮齿数比; 1z ——锥齿轮齿数; 2z ——锥齿轮齿数; 1d ——锥齿轮分度圆直径(mm ) ; 2d ——锥齿轮分度圆直径(mm ) 。 1.1062 1115021)2()2(2212221=+=+=+=u d d d R mm 25.125)33.05.01(150)5.01(11=???=?=R m d d φ mm 同理 2m d =125.25 mm 式中:1m d 、2m d ——锥齿轮平均分度圆直径(mm ); R φ——锥齿轮传动齿宽比,最常用值为R φ=1/3,取R φ=0.33。 530 150111===z d m 同理 2m =5 式中:1m 、2m ——锥齿轮大端模数。 175.4)33.05.01(5)5.01(11=???=?=R m m m φ 同理 2m m =4.175 式中:m m 1、m m 2——锥齿轮平均模数。 2.锥齿轮受力分析 因为锥齿轮1与锥齿轮2的传动比为1,且各项数据相同,则现以锥齿轮1为分析对象得:

1250150 83.932211=?==m t d T F N 88.88345cos 45tan 1250cos tan 111=????==δαt r F F N 88.88345cos 45tan 1250sin tan 111=????==δαt a F F N 22.133020cos 1250cos 11=? ==αt n F F N 式中;1t F ——锥齿轮圆周力; 1r F ——锥齿轮径向力; 1a F ——锥齿轮轴向力; 1n F ——锥齿轮法向载荷; α——锥齿轮啮合角; δ——锥齿轮分度角。 3.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1) 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1) 由《机械设计》图10-20c 查得锥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1FE σ580MPa 2) 由《机械设计》图10-18取弯曲疲劳寿命系数=1FN K 1 3) 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S =1.4,由《机械设计》式(10-12)得 =?==4 .15801][111S K FE FN F σσ414.29 MPa 4) 计算载荷系数K 23.235.111.15.1=???==βαF F v A K K K K K 5) 查取齿形系数 由《机械设计》表10-5查得8.21=Fa Y 6) 查取应力校正系数 由《机械设计》表10-5查得55.11=Sa Y

圆锥齿轮参数设计

圆锥齿轮参数设计 0.概述 锥齿轮是圆锥齿轮的简称,它用来实现两相交轴之间的传动,两轴交角S称为轴角,其值可根据传动需要确定,一般多采用90°。锥齿轮的轮齿排列在截圆锥体上,轮齿由齿轮的大端到小端逐渐收缩变小,如下图所示。由于这一特点,对应于圆柱齿轮中的各有关"圆柱"在锥齿轮中就变成了"圆锥",如分度锥、节锥、基锥、齿顶锥等。锥齿轮的轮齿有直齿、斜齿和曲线齿等形式。直齿和斜齿锥齿轮设计、制造及安装均较简单,但噪声较大,用于低速传动(<5m/s);曲线齿锥齿轮具有传动平稳、噪声小及承载能力大等特点,用于高速重载的场合。本节只讨论S=90°的标准直齿锥齿轮传动。 1. 齿廓曲面的形成 直齿锥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与圆柱齿轮类似。如下图所示,发生平面1与基锥2相切并作纯滚动,该平面上过锥顶点O的任一直线OK的轨迹即为渐开锥面。渐开锥面与以O为球心,以锥长R为半径的球面的交线AK为球面渐开线,它应是锥齿轮的大端齿廓曲线。但球面无法展开成平面,这就给锥齿轮的设计制造带来很多困难。为此产生一种代替球面渐开线的近似方法。 2. 锥齿轮大端背锥、当量齿轮及当量齿数 (1) 背锥和当量齿轮 下图为一锥齿轮的轴向半剖面,其中DOAA为分度锥的轴剖面,锥长OA称锥距,用R 表示;以锥顶O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应为球面的投影。若以球面渐开线作锥齿轮的齿廓,则园弧bAc为轮齿球面大端与轴剖面的交线,该球面齿形是不能展开成平面的。为此,再过A作O1A⊥OA,交齿轮的轴线于点O1。设想以OO1为轴线,以O1A为母线作圆锥面O1AA,该圆锥称为锥齿轮的大端背锥。显然,该背锥与球面切于锥齿轮大端的分度圆。由于大端背锥母线1A与锥齿轮的分度锥母线相互垂直,将球面齿形的圆弧bAc投影到背锥上得到线段 b'Ac',圆弧bAc与线段b'Ac'非常接近,且锥距R与锥齿轮大端模数m之比值愈大(一般R/m>30),两者就更接近。这说明:可用大端背锥上的齿形近似地作为锥齿轮的大端齿形。由于背锥可展开成平面并得到一扇形齿轮,扇形齿轮的模数m、压力角a和齿高系数ha*等参数分别与锥齿轮大端参数相同。再将扇形齿轮补足成完整的直齿圆柱齿轮,这个虚拟的圆

直齿锥齿轮传动设计

锥齿轮是圆锥齿轮的简称,它用来实现两相交轴之间的传动,两轴交角S称为轴角,其值可根据传动需要确定,一般多采用90°。锥齿轮的轮齿排列在截圆锥体上,轮齿由齿轮的大端到小端逐渐收缩变小,如下图所示。由于这一特点,对应于圆柱齿轮中的各有关"圆柱"在锥齿轮中就变成了"圆锥",如分度锥、节锥、基锥、齿顶锥等。锥齿轮的轮齿有直齿、斜齿和曲线齿等形式。直齿和斜齿锥齿轮设计、制造及安装均较简单,但噪声较大,用于低速传动(<5m/s);曲线齿锥齿轮具有传动平稳、噪声小及承载能力大等特点,用于高速重载的场合。本节只讨论S=90°的标准直齿锥齿轮传动。 1. 齿廓曲面的形成 直齿锥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与圆柱齿轮类似。如下图所示,发生平面1与基锥2相切并作纯滚动,该平面上过锥顶点O的任一直线OK的轨迹即为渐开锥面。渐开锥面与以O为球心,以锥长R为半径的球面的交线AK为球面渐开线,它应是锥齿轮的大端齿廓曲线。但球面无法展开成平面,这就给锥齿轮的设计制造带来很多困难。为此产生一种代替球面渐开线的近似方法。 2. 锥齿轮大端背锥、当量齿轮及当量齿数

(1) 背锥和当量齿轮 下图为一锥齿轮的轴向半剖面,其中DOAA为分度锥的轴剖面,锥长OA称锥距,用R表示;以锥顶O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应为球面的投影。若以球面渐开线作锥齿轮的齿廓,则园弧bAc为轮齿球面大端与轴剖面的交线,该球面齿形是不能展开成平面的。为此,再过A作O1A⊥OA,交齿轮的轴线于点O1。设想以OO1为轴线,以O1A为母线作圆锥面O1AA,该圆锥称为锥齿轮的大端背锥。显然,该背锥与球面切于锥齿轮大端的分度圆。由于大端背锥母线1A与锥齿轮的分度锥母线相互垂直,将球面齿形的圆弧bAc投影到背锥上得到线段b'Ac',圆弧bAc与线段b'Ac'非常接近,且锥距R与锥齿轮大端模数m之比值愈大(一般R/m>30),两者就更接近。这说明:可用大端背锥上的齿形近似地作为锥齿轮的大端齿形。由于背锥可展开成平面并得到一扇形齿轮,扇形齿轮的模数m、压力角a和齿高系数ha*等参数分别与锥齿轮大端参数相同。再将扇形齿轮补足成完整的直齿圆柱齿轮,这个虚拟的圆柱齿轮称为该锥齿轮的大端当量齿轮。这样就可用大端当量齿轮的齿形近似地作为锥齿轮的大端齿形,即锥齿轮大端轮齿尺寸(ha、hf等)等于当量齿轮的轮齿尺寸。 (2) 基本参数 由于直齿锥齿轮大端的尺寸最大,测量方便。因此,规定锥齿轮的参数和几何尺寸均以大端为准。大端的模数m的值为标准值,按下表选取。在GB12369-90中规定了大端的压力角a=20。,齿顶高系数ha*=1,顶隙系数c*=0.2。 (3) 当量齿数 当量齿轮的齿数zv称为锥齿轮的当量齿数。zv与锥齿轮的齿数z的关系可由上图求出,由图可得当量齿轮的分度圆半径rv

锥齿轮传动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说明书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班级:机制3081班 姓名:弓宏国 学号:11308123 指导老师:白福民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第一部分工艺设计说明书 (4) ………… 第二部分第17号工序夹具设计说明书 (13) ………… 第三部分第7 号工序刀具设计说明书 (15) ………… 第四部分第17号工序量具设计说明书 (17) ………… 第五部分毕业设计体会 (18) ………… 第六部分参考资料 (19)

二O一O届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班级:机制3081班姓名:钟磊学号:11308110一、设计题目(见附图): 锥齿轮传动(CL24-A)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及第17工序工艺装备设计。 二、设计条件: l、零件图;2、生产批量:中批量生产。 三、设计内容: 1、零件图分析:l)、零件图工艺性分析(结构工艺性及技术条件分析);2)、绘制零件图; 2、毛坯选择:1)、毛坯类型;2)、余量确定;3)、毛坯图。 3、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确定:1)、加工方案分析及确定;2)、基准的选择;3)、绘制加工工艺流程图(确定定位夹紧方案)。 4、工艺尺寸及其公差确定:1)、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关系图绘制);2)、利用尺寸关系图计算工序尺寸;3)、基准不重合时(绘制尺寸链图)并计算工序尺寸。 5、设备及其工艺装备确定: 6、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确定:确定每道工序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7、工艺文件制订:1)、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2)、填写工艺规程;(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 8、指定工序机床夹具设计:1)、工序图分析;2)、定位方案确定;3)、定位误差计算;4)、夹具总装图绘制,绘制夹具中所有非标零件图。 9、刀具、量具没计。(绘制刀具量具工作图) 四、上交资料(全部为电子文稿): 1、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设计说明书一份;(按统一格式撰写) 2、工艺文件一套(含工艺流程卡片、每一道工序的工序卡片含工序附图); 3、机床夹具设计说明书一份;(按统一格式撰写) 4、夹具总装图一张(A4图纸);零件图两张(A4图纸); 5、刀量具设计说明书一份;(按统一格式撰写) 6、刀具工作图一张(A4图纸);量具工作图一张(A4图纸)。 五、起止日期: 2 010年11月1日一2 01 年月日(共周) 六、指导教师: 七、审核批准: 教研室主任:系主任: 年月日 八、设计评语: 九、设计成绩: 年月日

齿轮传动的强度设计计算

1.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计算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计算中,由于赫兹应力是齿面间应力的主要指标,故把赫兹应力作为齿面接触应力的计算基础,并用来评价接触强度。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核算时,根据设计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公式。用于总体设计和非重要齿轮计算时,可采用简化计算方法;重要齿轮校核时可采用精确计算方法。 分析计算表明,大、小齿轮的接触应力总是相等的。齿面最大接触应力一般出现在小轮单对齿啮合区内界点、节点和大轮单对齿啮合区内界点三个特征点之一。实际使用和实验也证明了这一规律的正确。因此,在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计算中,常采用节点的接触应力分析齿轮的接触强度。强度条件为:大、小齿轮在节点处的计算接触应力均不大于其相应的许用接触应力,即: ⑴圆柱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1)两圆柱体接触时的接触应力 在载荷作用下,两曲面零件表面理论上为线接触或点接触,考虑到弹性变形,实际为很小的面接触。两圆柱体接触时的接触面尺寸和接触应力可按赫兹公式计算。 两圆柱体接触,接触面为矩形(2axb),最大接触应力σHmax位于接触面宽中线处。计算公式为: 接触面半宽:

最大接触应力: ?F——接触面所受到的载荷

?ρ——综合曲率半径,(正号用于外接触,负号用于内接触) ?E1、E2——两接触体材料的弹性模量 ?μ1、μ2——两接触体材料的泊松比 2)齿轮啮合时的接触应力 两渐开线圆柱齿轮在任意一处啮合点时接触应力状况,都可以转化为以啮合点处的曲率半径ρ1、ρ2为半径的两圆柱体的接触应力。在整个啮合过程中的最大接触应力即为各啮合点接触应力的最大值。节点附近处的ρ虽然不是最小值,但节点处一般只有一对轮齿啮合,点蚀也往往先在节点附近的齿根表面出现,因此,接触疲劳强度计算通常以节点为最大接触应力计算点。 参数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 节点处的载荷为

准双曲面锥齿轮传动计算

准双曲面锥齿轮传动计算 1 小轮齿数Z1:6.00000000 2 大轮齿数Z2:38.00000000 3 齿数比的倒数Z1/Z2:0.15789474 4 大轮齿面宽b2:62.00000000 5 偏置距E:35.00000000 6 大轮节圆直径de2:384.94000000 7 刀盘名义半径rb:152.40000000 8 初选小轮螺旋角βm1c:35.00000000 9 βm1c正切值tanβm1c:0.70020754 10 初选大轮节锥角之余切值cotδ2c:0.18947368 11 δ2c之正弦值sinδ2c:0.98251915 12 初定大轮中点分圆半径rm2c:162.01190624 13 大、小轮螺旋角差角正弦值sinΔβc:0.21225706 14 Δβc之余弦值cosΔβc:0.97721387 15 初定小轮扩大系数Kc:1.12583786 16 小轮中点分度圆半径换算值rm1H:25.58082730 17 初定小轮中点分圆半径rm1c:28.79986382 18 轮齿收缩系数H:1.18000000 19 近似计算公法线K1K2在大轮轴线上的投影(截距)Q:883.86270231 20 大轮轴线在小轮回转平面内偏置角正切tan纾?0.03942507 21 偏置角余割sec纾?1.00077687 22 偏置角正弦sin纾?0.03939447 23 大轮轴线在小轮回转平面内偏置角纾?2.25772108 24 初算大轮回转平面内偏置角正弦sin錭:0.20903059 25 an錭:0.21375258 26 初算小轮节锥角正切tan?1c:0.18429939 27 ?1c角余弦cos?1c:0.98343761 28 第一次校正螺旋角差值拟'的正弦sin拟':0.21255094 29 拟'角余弦cos拟':0.97714999 30 第一次校正小轮螺旋角正切tan?'m1:0.69953993 31 扩大系数的修正量腒:0.00014190 32 大轮扩大系数修正量的换算值腒H:0.00002241 33 校正后大轮偏置角的正弦值sin澹?0.20902971 34 an澹?0.21375163 35 校正后小轮节锥角正切tan洌?0.18430020 36 小轮节锥角?1:10.44244478 37 ?1角的余弦cos?1:0.98343747 38 第二次校正后的螺旋角差值的正弦sin拟:0.21255008 39 拟值拟:12.27183520 40 拟余弦cos拟:0.97715018 41 第二次校正后小轮螺旋角的正切值tan鈓1:0.70020951 42 小轮中点螺旋角鈓1:35.00007567 43 鈓1余弦cos鈓1:0.81915129 44 大轮中点螺旋角鈓2:22.72824047 45 鈓2余弦cos鈓2:0.92234777 46 鈓2正切tan鈓2:0.41888832

直齿锥齿轮传动计算例题备课讲稿

直齿锥齿轮传动计算 例题

例题10-3 试设计一减速器中的直齿锥齿轮传动。已知输入功率P=10kw,小齿轮转速n1=960r/min,齿数比u=3.2,由电动机驱动,工作寿命15年(设每年工作300天),两班制,带式输送机工作平稳,转向不变。 [解] 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选用标准直齿锥齿轮齿轮传动,压力角取为20°。 (2)齿轮精度和材料与例题10-1同。 (3)选小齿轮齿数z1=24,大齿轮齿数z2=uz1=3.224=76.8,取 z2=77。 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1)由式(10-29)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即 1)确定公式中的各参数值。 ①试选=1.3。 ②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9.948 ③选取齿宽系数=0.3。 ④由图10-20查得区域系数 ⑤由表10-5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⑥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由图10-25d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分别为 由式(10-15)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

由图10-23查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由式(10-14)得 取和中的较小者作为该齿轮副的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即 2)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2)调整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1)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 ①圆周速度 3.630m/s ②当量齿轮的齿宽系数 0.342.832mm 2)计算实际载荷系数。

①由表10-2查得使用系数 ②根据Vm=3.630m/s、8级精度(降低了一级精度),由图10-8查得动载系数Kv=1.173。 ③直齿锥齿轮精度较低,取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④由表10-4用插值法查得7级精度、小齿轮悬臂时,得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由此,得到实际载荷系数 3)由式(10-12),可得按实际载荷系数算得的分度圆直径为 及相应的齿轮模数 3.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1)由式(10-27)试算模数,即 1)确定公式中的各参数值。 ①试选 ②计算 由分锥角

直齿锥齿轮传动设计

直齿锥齿轮传动设计 锥齿轮是圆锥齿轮的简称,它用来实现两相交轴之间的传动,两轴交角S称为轴角,其值可根据传动需要确定,一般多采用90°。锥齿轮的轮齿排列在截圆锥体上,轮齿由齿轮的大端到小端逐渐收缩变小,如下图所示。由于这一特点,对应于圆柱齿轮中的各有关"圆柱"在锥齿轮中就变成了"圆锥",如分度锥、节锥、基锥、齿顶锥等。锥齿轮的轮齿有直齿、斜齿和曲线齿等形式。直齿和斜齿锥齿轮设计、制造及安装均较简单,但噪声较大,用于低速传动(<5m/s);曲线齿锥齿轮具有传动平稳、噪声小及承载能力大等特点,用于高速重载的场合。本节只讨论S=90°的标准直齿锥齿轮传动。 1. 齿廓曲面的形成 直齿锥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与圆柱齿轮类似。如下图所示,发生平面1与基锥2相切并作纯滚动,该平面上过锥顶点O的任一直线OK的轨迹即为渐开锥面。渐开锥面与以O为球心,以锥长R为半径的球面的交线AK为球面渐开线,它应是锥齿轮的大端齿廓曲线。但球面无法展开成平面,这就给锥齿轮的设计制造带来很多困难。为此产生一种代替球面渐开线的近似方法。

2. 锥齿轮大端背锥、当量齿轮及当量齿数 (1) 背锥和当量齿轮 下图为一锥齿轮的轴向半剖面,其中DOAA为分度锥的轴剖面,锥长OA称锥距,用R表示;以锥顶O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应为球面的投影。若以球面渐开线作锥齿轮的齿廓,则园弧bAc为轮齿球面大端与轴剖面的交线,该球面齿形是不能展开成平面的。为此,再过A作O1A⊥OA,交齿轮的轴线于点O1。设想以OO1为轴线,以O1A为母线作圆锥面O1AA,该圆锥称为锥齿轮的大端背锥。显然,该背锥与球面切于锥齿轮大端的分度圆。由于大端背锥母线1A与锥齿轮的分度锥母线相互垂直,将球面齿形的圆弧bAc投影到背锥上得到线段b'Ac',圆弧bAc与线段b'Ac'非常接近,且锥距R与锥齿轮大端模数m之比值愈大(一般R/m>30),两者就更接近。这说明:可用大端背锥上的齿形近似地作为锥齿轮的大端齿形。由于背锥可展开成平面并得到一扇形齿轮,扇形齿轮的模数m、压力角a和齿高系数ha*等参数分别与锥齿轮大端参数相同。再将扇形齿轮补足成完整的直齿圆柱齿轮,这个虚拟的圆柱齿轮称为该锥齿轮的大端当量齿轮。这样就可用大端当量齿轮的齿形近似地作为锥齿轮的大端齿形,即锥齿轮大端轮齿尺寸(ha、hf等)等于当量齿轮的轮齿尺寸。

圆锥齿轮传动要点

12.9.0 圆锥齿轮传动概述 圆锥齿轮传动传递的是相交轴的运动和动力。

圆锥齿轮的齿廓曲线、背锥和当量系数1.圆锥齿轮的齿廓曲线

2.背锥和当量齿数 背锥 过点A作AO1垂直AO交雄齿轮的轴线于点O1,以OO1为轴线,O1A为母线作圆锥O1AB。这个圆锥称为背锥。

当量齿数 一对啮合的锥齿轮的沿轴向剖开,将两背推展成平面后得到两个扇形齿轮,该扇形齿轮的模数,压力角、齿须高、齿根高及齿数。就是锥齿轮的相应参数,而扇形齿轮的分区圆半径r v 1.和r v 2。就是背锥的锥矩。现将两扇形齿轮的轮齿补足,使其成为完整的圆柱齿轮,那么它们的齿数将增大为Z v 1.和Z v 2。这两个假想的直齿圆柱齿轮叫当量齿轮,其齿数为锥齿轮的当量齿数。 ?????==222111cos cos δδz z z z v v 22z z v >2 2z z v >由以上可知

12.9.1 几何计算 将齿宽中点处的背锥展开,即可画出直径分别为d v1和d v2的两个当量直齿圆 柱齿轮。由图12.28可得 1cos 1cos 1 11tan 1 cos 11tan 1cos 22tan 122tan 222222111122222121122211+==+==+=+=+=+= ====u d d d u u d d d u u u u d d u d d m m v m m v δδδδδδδδ 标准直齿锥齿轮传动的主要几何尺寸见表12.19。

12.9.2 受力分析 直齿锥齿轮的轮齿受力分析模型如下图。忽略摩擦力,假设法向力F n 集中作 用再齿宽节线中点处,则F n 可分解为圆周力F t1,径向力F r1和轴向力F a1三个分力。 δ αδcos tan cos '111t r F F F ==1 111sin tan sin 'δαδt a F F F ==1 m 1t12d T F = 圆周力方向:主反从同;径向力方向:指向各自轮心;轴向力方向:分别指向大端。 且,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2 12 12t1r a a r t F F F F F F -=-=-=

直齿锥齿轮传动计算例题

1 1%1]= 0.90 X 600 MPa = 例题10-3 试设计一减速器中的直齿锥齿轮传动。已知输入功率 P=10kw 小齿轮转速n1=960r/min ,齿数比u=3.2,由电动机驱动,工作寿命15年(设每 年工作300天),两班制,带式输送机工作平稳,转向不变。 [解]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 选用标准直齿锥齿轮齿轮传动,压力角取为 20 °。 (2) 齿轮精度和材料与例题10-1同。 (3) 选小齿轮齿数z1=24,大齿轮齿数z2=uz1=3.2 24=76.8,取z2=77。 2. 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1)由式(10-29 )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即 I 4?丹 2聶§ 2 du ~ j0R (l -O.50F )2U "[切1) 1)确定公式中的各参数值。 ① 试选-=1.3。 ② 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r~ 6 10 『I = 9*55 x 10 X 元而 * mm = 9.948 x 10 /V * mm ③ 选取齿宽系数■ =0.3。 ④ 由图10-20查得区域系数 ⑤ 由表10-5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 '。 ⑥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由图10-25d 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分别为 由式(10-15)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N Y = 60n 1/L ft = 60 X 960 x 1 X (2 X 8 X 300 X 15) =4.147 X 10° N\ 109 9 N ? = — = 4,147 X —= 1,296 X 10 4 U 3,2 由图10-23查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由式(10-14)得

直齿锥齿轮传动计算例题

直齿锥齿轮传动计算例 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例题10-3 试设计一减速器中的直齿锥齿轮传动。已知输入功率P=10kw,小齿轮转速n1=960r/min,齿数比u=,由电动机驱动,工作寿命15年(设每年工作300天),两班制,带式输送机工作平稳,转向不变。 [解] 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选用标准直齿锥齿轮齿轮传动,压力角取为20°。 (2)齿轮精度和材料与例题10-1同。 (3)选小齿轮齿数z1=24,大齿轮齿数z2=uz1=×=,取z2=77。 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1)由式(10-29)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即 d1t≥√4K Ht T1 ?R(1?0.5?R)2u ?( Z H Z E [σH] )2 3 1)确定公式中的各参数值。 ①试选K Ht=。 ②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T1=9.55×106×10 ?mm=×104N?mm ③选取齿宽系数?R=。 ④由图10-20查得区域系数Z H=2.5。 ⑤由表10-5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Z E=189.8MPa1/2。 ⑥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σH]。 由图10-25d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分别为σHliml=600MPa, σHlim2=550MPa。 由式(10-15)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N1=60n1jL?=60×960×1×(2×8×300×15)=4.147×109, N2=N1 u =4.147× 109 3.2 =1.296×109 由图10-23查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K HN1=0.90,K HN2=0.95。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由式(10-14)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