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原理

絮凝原理
絮凝原理

1 絮凝原理

餐饮废水中污染物主要以胶体形式存在。胶体本身既具有巨大的表面自由能、有较大的吸附能力,又具有布郎运动的特性,从而颗粒间有较多碰撞的机会,似乎可以粘附聚合成大的颗粒,然后受重力作用而下沉。但是由于同类的胶体微粒带着同性的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阻止微粒间彼此接近而聚合成较大颗粒;其次,带电荷的胶粒和反离子与周围的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形成一层水化壳,也阻碍各胶粒的聚合。投加铝盐等无机盐后,发生金属离子水解和聚合反应过程,被吸附的带正电荷的多核络离子能够压缩双电层、降低ζ电位,使胶粒间最大排斥能降低,从而使胶粒脱稳[1]。

使用无机盐絮凝剂处理的同时,有机高分子也常作絮凝剂使用。高分子絮凝剂有较好的架桥和吸附作用,和无机盐絮凝剂共同使用可以加快反应速度,提高处理效果。

2 实验方法

絮凝剂配成1g/L的溶液。烧杯搅拌实验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每次实验水样为200mL,水样取自某星级宾馆的餐饮废水,经初沉后用0.1mol/L稀盐酸和0.1mol/L氢氧化钠精确调pH值到要求值。操作程序为:在快速搅拌下投加絮凝剂反应2min后,改变搅拌速度为慢速,继续搅拌10min,静沉20min后,距上液面

约5cm处吸取部分上清液测定剩余浊度及CODcr[2]。

3 结果与讨论

3.1 絮凝剂的选择

各种絮凝剂的用量为2mL,试验温度为22~29℃,取絮凝处理后的上清液,测定CODcr及浊度,结果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分别采用碱式氯化铝、硫酸铁、氯化铝、硫酸亚铁、硫酸铝钾、硫酸铝钾+聚丙烯酰胺处理餐饮废水,其中硫酸铝钾+聚丙烯酰胺去除废水CODcr效果最好,这说明单独使用一种无机盐作絮凝剂,效果不如复合絮凝剂使用效果好,为此选用硫酸铝钾+聚丙烯酰胺作絮凝剂。

3.2 絮凝条件的优化

确定了硫酸铝钾+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后,对最佳絮凝条件进行摸索试验。

从图1中可看出,随着加药量的增加,絮凝后浊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说明加药量

不是越多越好,其最佳投药量为:200mL水样加入3.2mL硫酸铝钾+聚丙烯酰胺。确定了最佳投药量后,在此基础上实验确定最佳pH值,结果如图2。沉淀速度与pH的关系曲线见图3。

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pH值的增大,上清液浊度减小,最佳pH值为9左右。而且从图3可以看出

pH值增大时,沉淀速度加大。

总的来说,加药量、pH值的变化对浊度的去除有很大影响,随着pH值的变大,浊度降低的同时,沉淀速度也大大提高。这说明,pH值变大时,絮体矾花形成速度在提高。随着矾花的聚集,依靠重力,矾花迅速沉降下来,削弱了胶体的ζ电位,从而起到压缩双电层的脱稳和吸附架桥作用。

单独使用一种无机絮凝剂,CODcr去除率不高,并且矾花形成的速度比较慢,矾花也比较小,较难进行固液分离,絮体难以回收处理。而使用复合混凝剂,CODcr去除率很高,矾花比较大,沉降速度快,固液分离快,处理起来比较方便。从而说明了有机絮凝剂的分子链上带有电荷,具有一定的压缩微颗粒表面比电层作用,但其主要功能是“吸附”和“架桥”作用,它可以起助凝剂的作用。无机絮凝剂的加入改善了废水中的电荷分布,有机絮凝剂的加入对带有电荷的胶体颗粒进行吸附中和,并通过“架桥絮凝”作用形成大而结实的絮凝体。因而复合使用有机和无机絮凝剂可以有效地提高CODcr去除率,使絮凝后的水易于继续

处理,絮体易于脱水。

4 结论

①硫酸铝钾+聚丙烯酰胺作絮凝剂可明显降低餐饮废水的CODcr及其浊度。CODcr去除率可达到83.3%,

浊度去除可达到76.9%。

②碱式氯化铝、硫酸铁、氯化铝、硫酸亚铁、硫酸铝钾、硫酸铝钾+聚丙烯酰胺6种絮凝剂对餐饮废水絮凝处理的效果都比较好。其中硫酸铝钾+聚丙烯酰胺处理效果最好。其最佳投药量为:每1L水样加入1g/L

的复合絮凝剂16mL,最佳pH值为9左右。

参考文献:

[1]顾国维.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2]顾夏声.水处理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尹艳华(1968~),女,黑龙江密山人,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99级硕士研究生。

资料共享,共建网络家园,您的付出将帮助大家共同进步。还有无上限的积分奖励等着您!(上传论文速

成班)

我要投诉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电絮凝水处理

电絮凝水处理 电絮凝技术工作原理: 电凝过程中,电流通过平行金属电极板进入水中。金属电极板根据去除物质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材料,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经常应用的有铁、铝、钛、石墨等。每种材料在某个领域中的应用范围都很广泛,同时它在这个领域中的应用又是独特的。反应箱的设计和电极板的选择是以对电凝技术的实验测试和丰富经验为基础的。其处理原理有: 氧化作用 电解过程中的氧化作用 直接氧化,即污染物直接在阳极失去电子而发生氧化; 间接氧化,利用溶液中的电极电势较低的阴离子,例如OH—、Cl—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新的较强的氧化剂的活性物质、Cl2等,利用这些活性物质使污染物失去电子,起氧化分解作用,以降低原液中的BOD5、CODcr、NH3-N等。 还原作用 电解过程中的还原作用 直接还原,即污染物直接在阴极上得到电子而发生还原作用。 间接还原,即污染物中的阳离于首先在阴极得到电于,使得电解质中高价或低价金属阳离于在阴极上得到电子直接被还原为低价阳离子或金属沉淀。 凝聚作用 可溶性阳极例如铁、铝等阳极,通以直流电后,阳极失去电子后,形成金属阳离子Fe2+、Al3+,与溶液中的OH-生成金属氢氧化物胶体絮凝剂,吸附能力极强,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吸附共沉而去除。 气浮作用 电气浮法是对废水进行电解,当电压达到水的分解电压时,在阴极和阳极上分别析出氢气和氧气。气泡小,分散度高,作为载体粘附水中的悬浮物而上浮,容易将污染物质去除。电气浮既可以去除废水中的疏水性污染物,也可以去除亲水性污染物。电解产生的气泡粒径很小,氢气泡约为10~30μm,氧气泡约为20~60μm;而加压溶气气浮时产生的气泡粒径为100~150μm,机械搅拌时产生的气泡直径为800~1000μm。由此可见,电解产生的气泡捕获杂质微粒的能力比后两者为高,出水水质自然较好。此外,电解产生的气泡,在20时的平均密度为0.5gL;而一般空气泡的平均密度为1.2gL。可见,前者的浮载能力比后者大一倍多。产品外型和特点:工艺特点: 具备强氧化-自产氧化剂;强还原-自产还原剂;絮凝-自产絮凝剂;气浮-自产气浮超细气泡以及灭菌、脱色与脱臭七大功能于一机。 1.封闭式循环流动系统,零排放。 2.无需外加化学物。 3.产生污泥量少。 4.可以处理含高浓度重金属污水。 5.持续、稳定的循环运行过程。 6.全自动化系统。 7.运行成本低,耗电低。 8.占地面积小 9.污水可以回收利用,无二次污染。 电絮凝处理效果 油脂:动物性、植物性、矿物性油脂,形态上如水合、乳化、混合、溶解性油脂或脂肪均可处理达99%以上。

电絮凝技术工作原理

电絮凝技术工作原理 电絮凝技术分析和设备 1 电絮凝的理论基础 电絮凝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电场的作用下金属电极产生阳离子在进入水体时包括 许多物理化学现象,从离子的产生到形成絮体包括三个连续的阶段: (1)在电场的作用下,阳极产生电子形成“微絮凝剂”——铁或铝的氢氧化物; (2)水中悬浮的颗粒、胶体污染物在絮凝剂的作用下失去稳定性; (3)脱稳后的污染物颗粒和微絮凝剂之间相互碰撞,结合成肉眼可见的大絮体。 由于电絮凝过程中电解反应的产物只是离子,不需要投加任何氧化剂或还原剂,对环境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被称为是一种环境友好水处理技术。电絮凝法具有很多的优点,如: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少,设备维护简单;电絮凝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剂,产生的污泥量少,且污泥的含水率低,易于处理;操作简单,只需要改变电场的外加电压就能控制运行条件的改变,很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 电絮凝法中常用的电极材料为铝和铁,在阳极和阴极之间通以直流电,发生 的电极反应如下: 铝阳极 Al-3e→Al3e+ (1) 在碱性条件下 Al3e++3OH-→Al(OH)3 (2) 在酸性条件下 Al3e++3H2O→Al(OH)3+3H+ (3) 铁阳极 Fe-2e→Fe2e+ (4) 在碱性条件下 Fe2e++2OH-→Fe(OH)2 (5) 在酸性条件下 4Fe2e++O2+2H2O→4Fe3e++4OH-(6) 另外,水的电解还有氧气放出 2H2O-4e→O2+4H+ (7) 在阴极发生如下反应 2H2O+2e→H2+2OH-(8) 电絮凝法在处理过程中具有多功能性,除了电絮凝作用之外还有电化学氧化和还 原、电气浮等作用。 2 电絮凝反应器中电极组合方式 在电絮凝器中,按照电极板两侧的电极极性分,电絮凝器可分为单极式、双极式

锁相环pll工作原理及verilog代码

锁相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 1.锁相环的基本组成 . 许多电子设备要正常工作, 通常需要外部的输入信号与内部的振荡信 许多电子设备要正常工作, 号同步,利用锁相环路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 号同步,利用锁相环路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 锁相环路是一种反馈控制电路, 锁相环路是一种反馈控制电路,简称锁相环 )。锁相环的特点是 (PLL)。锁相环的特点是:利用外部输入的 )。锁相环的特点是: 参考信号控制环路内部振荡信号的频率和相 位。 因锁相环可以实现输出信号频率对输入信号频率的自动跟踪, 所以锁 因锁相环可以实现输出信号频率对输入信号频率的自动跟踪, 相环通常用于闭环跟踪电路。锁相环在工作的过程中, 相环通常用于闭环跟踪电路。锁相环在工作的过程中,当输出 于闭环跟踪电路 信号的频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相等时, 信号的频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相等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保 持固定的相位差值,即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被锁住,这 持固定的相位差值,即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被锁住, 就是锁相环名称的由来。 就是锁相环名称的由来。 ( ) 锁相环通常由鉴相器 PD) 环路滤波器 LF) 、 ( ) 和压控振荡器 VCO) ( ) 三部分组成, 所示。 三部分组成,锁相环组成的原理框图如图 8-4-1 所示。 锁相环中的鉴相器又称为相位比较器, 它的作用是检测输入信号和输 锁相环中的鉴相器又称为相位比较器, 出信号的相位差,并将检测出的相位差信号转换成 uD(t)电压信号 出信号的相位差, ) 输出, 该信号经低通滤波器滤波后形成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电压 u(t) 输出, , C ) 对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实施控制。 对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实施控制。 施控制 2.锁相环的工作原理 . 锁相环中的鉴相器通常由模拟乘法器组成, 利用模拟乘法器组成的鉴 锁相环中的鉴相器通常由模拟乘法器组成, 相器电路如图 8-4-2 所示。 所示。

电絮凝处理方法简介

电絮凝处理方法简介 【摘要】电絮凝是近年来才发展的一种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污废水处理中。本文介绍了其处理的基本原理,并就其在水处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优缺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絮凝,废水处理 一、电絮凝处理废水的原理: 电絮凝又称电气浮,是一种运用电解和电混凝原理除去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方法。它主要是使用可溶性金属铁或金属铝作电极进行电解,一方面可溶性金属电极在阳极上产生出的金属离子与水溶液离解产生的OH-结合生成氢氧化物胶体,能和水中有机和无机杂质发生絮凝作用,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另一方面,在阴极,通过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会以微小气泡形式逸出,可以携带废水中的絮状物和油类物质,一起上浮,产生气浮作用,达到分离和净化的效果。同时,在电凝过程中,阳极表面会产生大量中间产物,如原子态氧,羟自由基、可以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去除水中的CODcr,同时使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发生断链反应,生成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废水的生化性,而阴极表面在电凝过程中会产生原子态氢,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可将显色的成分还原成无色物质,从而去除废水中的色度。电极反应方程式如下: 阳极: 4Fe(s)―― 4Fe2+(aq)+8e一 或Al(s)——Al3+(aq)+3e一 4Fe2+(aq)+10H2O(1)+O2(g)——4Fe(OH)3(S)+8H+ 8OH一一8e一——4H2O+4[O]2[O]=02(石墨――石墨电极) 阴极: 8H++8e一一4H2(g) 总电极反应: 4Fe(s)+10H2O(1)+O2(g)——4Fe(OH)3(s)+4H2(g) 或6H2O+2A1——2A1(OH)3(s)+3H2 电絮凝具有较好的凝聚效果.在常规的水处理系统中,一般靠投加混凝剂和助凝剂,来形成比较大的矾花,以达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常用的铁

0654.电絮凝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电絮凝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絮凝是水处理过程最重要的物理化学操作过程之一,这一过程通常是脱稳和使小颗粒物凝聚成大颗粒。目前,化学絮凝的可接受程度正逐渐变小,这主要是因为与化学试剂处理有关费用昂贵(如:产生污泥的体积大,产生有毒废物,昂贵化学药剂等),而絮凝过程可通过化学和电学途径即电絮凝技术而获得。 1 电絮凝的理论基础 电絮凝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电场的作用下金属电极产生阳离子在进入水体时包括许多物理化学现象,从离子的产生到形成絮体包括三个连续的阶段: (1)在电场的作用下,阳极产生电子形成“微絮凝剂”——铁或铝的氢氧化物;(2)水中悬浮的颗粒、胶体污染物在絮凝剂的作用下失去稳定性; (3)脱稳后的污染物颗粒和微絮凝剂之间相互碰撞,结合成肉眼可见的大絮体。由于电絮凝过程中电解反应的产物只是离子,不需要投加任何氧化剂或还原剂,对环境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被称为是一种环境友好水处理技术。电絮凝法具有很多的优点,如: (1)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少,设备维护简单; (2)电絮凝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剂,产生的污泥量少,且污泥的含水率低,易于处理; (3)操作简单,只需要改变电场的外加电压就能控制运行条件的改变,很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 电絮凝法中常用的电极材料为铝和铁,在阳极和阴极之间通以直流电,发生的电极反应如下: 铝阳极 Al-3e→Al3e+ (1) 在碱性条件下 Al3e++3OH-→Al(OH)3 (2) 在酸性条件下 Al3e++3H2O→Al(OH)3+3H+(3)

铁阳极 Fe-2e→Fe2e+ (4) 在碱性条件下 Fe2e++2OH-→Fe(OH)2 (5) 在酸性条件下 4Fe2e++O2+2H2O→4Fe3e++4OH-(6) 另外,水的电解还有氧气放出 2H2O-4e→O2+4H+(7) 在阴极发生如下反应 2H2O+2e→H2+2OH-(8) 电絮凝法在处理过程中具有多功能性,除了电絮凝作用之外还有电化学氧化和还原、电气浮等作用。电絮凝法去除水中污染物过程见图1。 图1电絮凝去除污染物过程 2 电絮凝反应器中电极组合方式 在电絮凝器中,按照电极板两侧的电极极性分,电絮凝器可分为单极式、双极式和组合式三类,见图2。对于单极式电絮凝器,电势高低交错,电流总是从某一阳极流向相邻的阴极,而不可能绕过几块极板流向其他阴极,每块极板表现出一种电性且相邻的电极表现为不同的电性,这类电絮凝器不存在电流的泄漏问题;双极式与组合式的情况则有所不同,部分电流可以绕过几块极板,从靠近电源正极的一些极板直接流向靠近电源负极的一些极板,除了与电源两极相连的极板外,每块极板表现出不同的电性,双极式和组合式都存在着电流泄漏的现象。

PLL(锁相环)电路原理及设计 [收藏]

PLL(锁相环)电路原理及设计[收藏] PLL(锁相环)电路原理及设计 在通信机等所使用的振荡电路,其所要求的频率范围要广,且频率的稳定度要高。无论多好的LC振荡电路,其频率的稳定度,都无法与晶体振荡电路比较。但是,晶体振荡器除了可以使用数字电路分频以外,其频率几乎无法改变。如果采用PLL(锁相环)(相位锁栓回路,PhaseLockedLoop)技术,除了可以得到较广的振荡频率范围以外,其频率的稳定度也很高。此一技术常使用于收音机,电视机的调谐电路上,以及CD唱盘上的电路。 一PLL(锁相环)电路的基本构成 PLL(锁相环)电路的概要 图1所示的为PLL(锁相环)电路的基本方块图。此所使用的基准信号为稳定度很高的晶体振荡电路信号。 此一电路的中心为相位此较器。相位比较器可以将基准信号与VCO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电压控制振荡器)的相位比较。如果此两个信号之间有相位差存在时,便会产生相位误差信号输出。 (将VCO的振荡频率与基准频率比较,利用反馈电路的控制,使两者的频率为一致。) 利用此一误差信号,可以控制VCO的振荡频率,使VCO的相位与基准信号的相位(也即是频率)成为一致。 PLL(锁相环)可以使高频率振荡器的频率与基准频率的整数倍的频率相一致。由于,基准振荡器大多为使用晶体振荡器,因此,高频率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可以与晶体振荡器相比美。 只要是基准频率的整数倍,便可以得到各种频率的输出。 从图1的PLL(锁相环)基本构成中,可以知道其是由VCO,相位比较器,基准频率振荡器,回路滤波器所构成。在此,假设基准振荡器的频率为fr,VCO的频率为fo。 在此一电路中,假设frgt;fo时,也即是VC0的振荡频率fo比fr低时。此时的相位比较器的输出PD 会如图2所示,产生正脉波信号,使VCO的振荡器频率提高。相反地,如果frlt;fo时,会产生负脉波信号。

PLL 锁相环原理

什么是锁相环(PLL)工作原理及对硬件电路连接的要求锁相环是一种反馈电路,其作用是使得电路上的时钟和某一外部时钟的相位同 步。PLL通过比较外部信号的相位和由压控晶振(VCXO)的相位来实现同步的,在 比较的过程中,锁相环电路会不断根据外部信号的相位来调整本地晶振的时钟相位,直到两个信号的相位同步。 在数据采集系统中,锁相环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同步技术,因为通过锁相环,可以使得不同的数据采集板卡共享同一个采样时钟。因此,所有板卡上各自的本地80MHz 和20MHz时基的相位都是同步的,从而采样时钟也是同步的。因为每块板卡的采样时钟都是同步的,所以都能严格地在同一时刻进行数据采集。 通过锁相环同步多块板卡的采样时钟所需要的编程技术会根据您所使用的硬件板卡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基于PCI总线的产品(M系列数据采集卡,PCI数字化仪等),所有的同步都是通过RTSI总线上的时钟和触发线来实现的;这时,其中一块版板卡会作为主卡并且输出其内部时钟,通过RTSI线,其他从板卡就可以获得这个用于同步的时钟信号,对于基于PXI总线的产品,则通过将所有板卡的时钟于PXI内置的 10MHz背板时钟同步来实现锁相环同步的。 锁相环(PLL)的工作原理 1.锁相环的基本组成 许多电子设备要正常工作,通常需要外部的输入信号与内部的振荡信号同步,利用锁相环路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 锁相环路是一种反馈控制电路,简称锁相环(PLL,Phase-Locked Loop)。锁相环的特点是:利用外部输入的参考信号控制环路内部振荡信号的频率和相位。 因锁相环可以实现输出信号频率对输入信号频率的自动跟踪,所以锁相环通常用于闭环跟踪电路。锁相环在工作的过程中,当输出信号的频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相等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保持固定的相位差值,即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被锁住,这就是锁相环名称的由来。 锁相环通常由鉴相器(PD,Phase Detector)、环路滤波器(LF,Loop Filter)和压控振荡器(VCO,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三部分组成,锁相环组成的 原理框图如图8-4-1所示。 锁相环中的鉴相器又称为相位比较器,它的作用是检测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差,并将检测出的相位差信号转换成u D(t)电压信号输出,该信号经低通滤波器滤波后形成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电压u C(t),对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实施控制。

EC电絮凝设备

高压脉冲电絮凝 操 作 手 册 东莞市东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一、电絮凝工艺概述 (1) 1.1 电絮凝工艺原理 (1) 1.2 电絮凝工艺特点 (4) 1.3 电絮凝工艺的应用与发展 (4) 二、标准化电絮凝设备的设计思想、依据与原则 (5) 2.1、设计思想 (5) 2.2、设计依据 (5) 2.3、设计原则 (5) 三、标准化电絮凝设备的构成、特征与优势 (6) 3.1、标准化电絮凝设备的构成 (6) 3.2、标准化电絮凝设备的特点与优势 (7) 四、标准化电絮凝设备规格与参数 (8) 4.1 流量调节装置 (8) 4.2 电解反应器 (8) 4.3 分离装置 (9) 4.4 直流电源 (9) 4.5 控制系统 (9) 五、标准化电絮凝设备的运行管理 (10) 5.1 安装及运行基本要求 (10) 5.2 日常运行维护 (11) 5.3 设备检修 (11) 5.4 特殊问题 (12) 六、工程概算 (12) 6.1、编制依据 (12) 6.2、设备投资估算表 (12) 6.3、总投资估算 (13) 七、运行费用 (13) 八、需要说明的问题 (13)

一、电絮凝工艺概述 1.1 电絮凝工艺原理 电絮凝是利用可溶性金属阳极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金属氢氧化物 絮凝去除水中污染物质的水处理工艺。阳极材料通常采用铝、铁等易

得而价廉的金属,以铁为例,其基本反应过程如下: 阳极反应:Fe+2e→Fe2+ 阴极反应:2H2O+2e→H2↑+2OH- 水解反应:Fe2++2OH-→Fe(OH)2↓ 电解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具有良好的絮凝、吸附性能,能有效地从废水中去除污染物质。同时电解时阴极析出的氢气能形成大量微小的气泡,具有良好的气浮分离效果,因此电絮凝通常也称作电絮凝-气浮工艺。另外,电解过程中阳极表面会发生电化学氧化反应,而电解产生的亚铁离子和阴极析出的新生态氢具有较强还原性,因此电絮凝工艺还具有氧化还原功能。 电凝工作原理是通过对间距为1cm—2cm或2—5CM之间的水加上一定的电压,当脉冲电流经电极通过电解水(废水)使水中的各种有机物破碎分解,将大分子破碎成小分子,再参与水中的电子流运动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使(电解床)产生电子迁移,形成电化学反应, 最终与铁极板或铝极板析出的铁盐或铝盐产生共沉析出,而水中重金属离子则在一定的电压、电流作用下先打断其在水中复杂的络合链或鳌合链,再参与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的置换反应(主要是与水中的Fe、Al离子)最终会有部分成为细微的分子粒状态沉淀或仍然以金属离子的氢氧化物沉淀形式与Fe,Al氢氧化物共沉析出。其反应是一个复杂的物理、电化学的过程,理论上所消耗的电能可以处理任何当量的COD,分子能转换等。 其反应 1, 正极产生氧化反应:电解过程中的氧化作用可以分为直接氧化,

电絮凝法处理化工废水论文

电絮凝法处理化工废水分析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1.前言 (1) 1.1研究现状 (1) 1.1.1选题背景 (1) 1.1.2研究现状 (2) 1.1.3电絮凝法的工作原理 (3) 1.2研究意义 (4) 1.3研究思路 (4) 2.实验部分 (5) 2.1实验材料 (5) 2.1.1供试材料 (5) 2.1.2实验仪器和设备 (5) 2.1.3实验药品 (6) 2.1.4实验试剂的配制 (7) 2.2实验方法 (8) 2.2.1实验前模拟化工废水水样的配制 (8) 2.2.2对模拟的化工废水进行电解 (8) 2.2.3模拟化工废水的COD测定 (9) 2.2.4 模拟化工废水的氨氮测定 (9) 2.2.5 正交实验设计方案 (10) 3.结果与讨论 (12) 3.1氨氮去除率的正交结果分析 (12) 3.2COD去除率的正交结果分析 (13) 3.3各单因素结果分析: (14) 4.实验结论 (20) 5.研究展望 (21)

参考文献 (22)

摘要 本文利用电絮凝法处理模拟高盐化工废水,以铝板作为电极板,研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初始pH、极板间距、电流强度以及温度等单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正交试验。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得知COD去除率达到最佳的条件为pH=6.7,水力停留时间为3小时,电流强度为1.0A,温度为37℃时,COD去除率达30.8%;氨氮去除率达到最佳为pH=9.0,水力停留时间为3小时,电流为0.6A,温度为57℃时,氨氮去除率达到35.1%。由极差法分析,各项因素对COD的去除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pH>电流强度>水力停留时间>温度;各项因素对氨氮的去除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pH>温度>电流强度>水力停留时间; 关键词:化工废水电絮凝法正交实验 COD 氨氮

CMOS4046集成电路研究锁相环(PLL)的工作原理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

本实验要使用CMOS4046集成电路研究锁相环(PLL )的工作原理。电路包括两个不同的鉴相器和一个VCO 。另外还有一个齐纳二极管参考电压源用在供电调节中,在解调器输出中有一个缓冲电路。用户必须提供环路滤波器。4046具有高输入阻抗和低输出阻抗,容易选择外围元件。 注意事项 1. 本实验较为复杂,进入实验室之前,确认你已经弄懂了电路预计应该怎样工作。对某样东西还没有充分分析之前,不要去尝试制作它。在开始实验之前要通读本文。 2. 在实验第一部分得到的数据要用来完成实验的其它任务。所以要仔细对待这部分内容。 3. 小心操作4046芯片,CMOS 集成电路很容易损坏。避免静电释放,使用10k Ω电阻把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耦合到PLL 。在关掉4046供电电源之前先关闭信号发生器,或者从信号输入端给整个电路供电。要避免将输出端对电源或对地短路,TTL 门电路可以容忍这种误操作但CMOS 不能(要注意松散的导线)。CMOS 输出也没有能力驱动电容负载。VSS 应该接地,VDD 应该接5V ,引脚5应该接地(否则VCO 被禁止)。 1 VCO 工作原理 阅读数据手册中的电路描述。VCO 常数(0K 单位为弧度/秒-伏)是工作频率 变化与输入电压(引脚9上)变化之比值。测量出0K ,即,画出输出频率关于 输入电压的曲线。确认数据范围要覆盖5kHz 到50kHz 。对于R1, R2 和C 的各种参数取值进行测量,确定0K 对于R1 ,R2 和C 是怎样的近似关系。测量VCO 输出的上升和下降时间,研究电容性负载的影响。 2 无源环路滤波器 无源环路滤波器位于鉴相器输出与VCO 输入之间。此滤波器对鉴相器输出中的高次谐波进行衰减,并控制环路的强度。通常用一个简单RC 滤波器就可以满足要求,这种设计能避免有源滤波器设计中固有的电平移动和输出限制的恼人问题。但另外一方面,有源滤波器可以提供更优越的性能。 2.1 相位比较器 首先来看一下4046的相位比较器II 的输出。该输出端是一个三态器件,这可以在环路锁定时减小波纹。与存在两倍基频拍频的情况不同,这里没有任何拍频。糟糕的方面是,当我们需要为环路建立一个框图时,D K 却不能很好地定义。当向上或向下驱动之一接通时,输出端表现为电压源。但是当输出端悬浮时,它实质上为一个电流源(一个0A 电流源)。因此D K 的值将依赖于给定的滤波器。考察图1。 图1 相位比较器II 的输出 图中当向上驱动器接通时,相位比较器输出为5PO v V =+,当向下驱动器接通时,0PO v V =,当相位比较器处在开路状态时,PO D v v =。我们可以求出输出的平均值:

废水-电絮凝

高压脉冲电絮凝设备 1、电絮凝设备原理 电絮凝设备工作原理是:给多组并联的极板接通直流电,在极板之间产生电场,使待处理的水流入极板的空隙。此时通电的极板会发生电化学反应,如阳极(铁、铝阳极板)失去电子后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较强氧化剂(Cl2、[O]、HClO 等)和金属阳离子Fe2+、Al3+,强氧化剂来分解水中污染物从而以降低原液中的BOD5、COD cr、氨氮,而形成的金属阳离子Fe2+、Al3+与溶液中的OH-生成金属氢氧化物胶体絮凝剂,这类新生态氢氧化物的活性高、吸附能力强。阴极上得到电子后发生还原反应。间接还原在阴极得到电子的高价或低价金属阳离子,使其直接被还原为低价阳离子或金属沉淀。同时在电解过程中阴极和阳极上分别会析出氢气和氧气,生成分散度极高的微小气泡(俗称电气浮)与原水中的胶体、悬浮物、可溶性污染物、细菌、病毒、重金属等结合生成较大絮状体,经沉淀、气浮被去除。最后通过沉淀池、膜系统或生化系统达到废水回用目的。 2、电絮凝设备优点: (1)电絮凝工艺在重金属废水破络处理、含油废水破乳除油、印染废水脱色降COD、提高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可生化性、细小悬浮颗粒的脱稳沉降等方面,具有其他水处理工艺不可替代的优势; (2)由于不用加药,电絮凝工艺产生的污泥量通常比其它处理工艺少40%,污泥密实度高,从而大大降低了污泥的处置费 (3)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很低,运行平稳,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 (4)电絮凝处理工艺在项目投资方面与其它处理工艺的项目投资基本相当,但通常电絮凝处理工艺运行成本仅为其它处理工艺运行成本的1/3左右; (5)电絮凝法产生的氢氧化物比化学法絮凝剂的活性高,凝聚吸附能力强, 处理效果好,所需金属离子的量只有化学混凝法的1/3左右,并且不会因向水中投加药剂而使水中阴离子含量增加; (6)电絮凝处理设备设计紧凑,占地面积小,仅为化学法处理设施占地面积的1/5。 3、电絮凝设备典型应用 (1)电絮凝常规工艺流程

标准化电絮凝设备

标准化电絮凝设备设计方案沈阳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中心

目录 一、电絮凝工艺概述 (1) 1.1 电絮凝工艺原理 (1) 1.2 电絮凝工艺的应用与发展 (1) 二、标准化电絮凝设备的设计思想、依据与原则 (2) 2.1、设计思想 (2) 2.2、设计依据 (3) 2.3、设计原则 (3) 三、标准化电絮凝设备的构成、特征与优势 (3) 3.1、标准化电絮凝设备的构成 (3) 3.2、标准化电絮凝设备的特点与优势 (4) 四、标准化电絮凝设备规格与参数 (5) 4.1 流量调节装置 (5) 4.2 电解反应器 (6) 4.3 分离装置 (6) 4.4 直流电源 (6) 4.5 控制系统 (6) 五、标准化电絮凝设备的运行管理 (7) 5.1 安装及运行基本要求 (7) 5.2 日常运行维护 (8) 5.3 设备检修 (8) 5.4 特殊问题 (9) 六、工程概算 (9) 6.1、编制依据 (9) 6.2、设备投资估算表 (9) 6.3、总投资估算 (10) 七、运行费用 (10) 八、需要说明的问题 (10)

一、电絮凝工艺概述 1.1 电絮凝工艺原理 电絮凝是利用可溶性金属阳极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金属氢氧化物絮凝去除水中污染物质的水处理工艺。现实中,阳极材料通常采用铝、铁等易得而价廉的金属,以铁为例,其基本反应过程如下:阳极反应:Fe+2e→Fe2+ 阴极反应:2H2O+2e→H2↑+2OH- 水解反应:Fe2++2OH-→Fe(OH)2↓ 电解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具有良好的絮凝、吸附性能,能有效地从废水中去除污染物质。同时电解时阴极析出的氢气能形成大量微小的气泡,具有良好的气浮分离效果,因此电絮凝通常也称作电絮凝-气浮工艺。另外,电解过程中阳极表面会发生电化学氧化反应,而电解产生的亚铁离子和阴极析出的新生态氢具有较强还原性,因此电絮凝工艺还具有氧化还原功能。 1.2 电絮凝工艺的应用与发展 电絮凝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胶体和悬浮类污染物质,并对乳化油、大分子有机物、微生物、重金属离子、氟离子、浊度和部分有色类物质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因此能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废水治理和给水处理工程。和传统化学混凝相比,电絮凝工艺具有分离效果好、泥渣含水率低、占地面积小、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早在上世纪初,国外就有报道采用专利电絮凝技术处理含有废水。

锁相环PLL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锁相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 1.锁相环的基本组成 许多电子设备要正常工作,通常需要外部的输入信号与内部的振荡信号同步,利用锁相环路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 锁相环路是一种反馈控制电路,简称锁相环(PLL)。锁相环的特点是:利用外部输入的参考信号控制环路内部振荡信号的频率和相位。 因锁相环可以实现输出信号频率对输入信号频率的自动跟踪,所以锁相环通常用于闭环跟踪电路。锁相环在工作的过程中,当输出信号的频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相等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保持固定的相位差值,即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被锁住,这就是锁相环名称的由来。 锁相环通常由鉴相器(PD)、环路滤波器(LF)和压控振荡 器(VCO)三部分组成,锁相环组成的原理框图如图8-4-1 所示。 锁相环中的鉴相器又称为相位比较器,它的作用是检测输入 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差,并将检测出的相位差信号转换成uD(t)电压信号输出,该信号经低通滤波器滤波后形成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电压uC(t),对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实施控制。 2.锁相环的工作原理 锁相环中的鉴相器通常由模拟乘法器组成,利用模拟乘法器组成的鉴相器电 路如图8-4-2所示。 鉴相器的工作原理是:设外界输入的信号电压和压控振荡器输出的信号电压 分别为: (8-4-1) (8-4-2) 式中的ω0为压控振荡器在输入控制电压为零或为直流电压时的振荡角频率,称为电路的固有振荡角频率。则模拟乘法器的输出电压uD为: 用低通滤波器LF将上式中的和频分量滤掉,剩下的差频分量作为压控振荡器的输入控制电压uC(t)。即uC(t)为: (8-4-3) 式中的ωi为输入信号的瞬时振荡角频率,θi(t)和θO(t)分别为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瞬时位相,根据相量的关系可得瞬时频率和瞬时位相的关系为: 即(8-4-4) 则,瞬时相位差θd为 (8-4-5)

ETIG电絮凝技术说明

美国ETIG环保公司电絮凝技术EviroTech International Group, Inc. 二零零七年

目录 一、公司简介 (1) 二、工艺说明 (2) 三、工艺流程说明 (8) 四、电气与自控仪表 (10) 五、经济指标分析 (11)

一、公司简介 美国环保科技国际集团(以下简称ETIG)长期致力于市政水源和工业废水的有效治理,并自主研发了很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设备。ETIG下设数家著名且信誉良好的设备、工程分公司。集团的工作目标就是提供先进的及全方位的技术以解决美国和国际的环境污染问题。ETIG的主要骨干人员包括许多资深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环保专家。他们都具备多年实施环保工程项目的成功经验。 美国环保科技国际集团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环保工程实施方案。我们拥有专业的资质和丰富的经验,使我们承接的每一个启钥工程都能够顺利进行。我们能够根据客户的要求设计和实施工程系统,按时并在预算内完成。ETIG拥有大量先进与改良的自主知识产权(IPR)技术。并且,公司还与诸多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全方位的满足客户的需求。ETIG拥有多种产品与技术,并具备工程总包的能力。我们着眼于全面解决点源和普遍的水污染问题。由我们实施的许多工程项目都比使用传统的方法更加高效且经济。 通过与每一个客户的紧密合作,ETIG在设计综合性治理方案时,只选择那些严格符合要求的技术和方法。项目的开展始于对具体情况的分析和对适宜技术的测试,然后在与所有相关技术专家充分沟通的前提下,进行细致的方案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所选择的系统不会对相邻及下游区域的环境造成任何损害。这就是ETIG的技术所展现出的可持续性与可靠性。 ETIG仍将不断地研发那些在未来具有应用价值的新技术。我们所使用的技术是可靠的、对环境有益的,并且是经济可行的。在目前和不久的将来,选择它们都将是最有价值的投资。ETIG的技术能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与所依存的地球和谐共处。

电絮凝

电絮凝 技术原理 (1)电解氧化电解过程中的氧化作用可以分为直接氧化,即污染物直接在阳极失去电子而发生氧化;和间接氧

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新的较强的氧 OH-、Cl- 化,利用溶液中的电极电势较低的阴离子,例如等。、NH3-NCl2 等。利用这些活性物质氧化分解水中的BOD5、COD化剂的活性物质如[O]、[OH]、 (2)电解还原得到电子而发电解过程中的还原作用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还原,即污染物直接在阴极上 生还原作用。另一类是间接还原,污染物中的阳离子首先在阴极得到电子,使得电解质中高价或低价金属阳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直接被还原为低价阳离子或金属沉淀。 (3) 电解絮凝,与溶液中Al3+ 可溶性阳极如铁铝等,通以直流电后,阳极失

去电子,形成金属阳离子Fe2+、利用其吸附架桥和其吸附能力极强,絮凝效果 优于普通絮凝剂,的OH-结合生成高活性的絮凝基团,网捕卷扫等作用,可将 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吸附共沉而将其去除。 (4)电解气浮,在电场驱动下定向迁移,并在阴极板和阳电解气浮是对废水进行电解,水分子电离产生H+和OH-,氧气泡约为~30μm极板表面分别析出氢气和氧气。新生成的气泡直径非常微小,氢气泡约为10~机械搅拌时产生的气泡直 径为800150m;而加压溶气气浮时产生的气泡直径为100~μm,~2060μ。由此可见,电解产生的气泡捕获杂质微粒的能力比后两者为高,且气泡的分散度高,作为mμ1000载体粘附水中的悬浮固体而上浮,这样很容易将污染物质去除。电解气浮既可以去除废水中的疏水性污染物,也可以去除废水中的亲水性污染物。设备作用(一)电絮凝设备的电极板可根据去除物质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材料,产生强絮凝、强氧化、强还原、强气浮等作用,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经常应用的有铁、铝、钛、石墨、二氧化铅等。每种材料都有其适于应用的领域,电絮凝设备的设计和电极板的选择是经过大量的研发试验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而 确定的。根据大量的试验验证电絮凝设备对于废水中的各类杂质物质去除效果如下: (1)油含油污水根据其来源不同,水体中油污染物的成分和存在状态也不同。油在污水水体中存在形式大 5种:悬浮油、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油—固体物。致有以下固体物均可通过简单的机械分离或气浮分离得到较好的去除。最难于处-其中,悬浮油、分散油、油型乳化微粒,粒径小于1μm理的油的种类为乳化油,油在水中呈乳液状,易形成O/W,表面常常覆盖一层带负电荷的双电层,体系较稳定,不易上浮于水面,较难处理。电絮凝设备利用其强电场的作用可以使带电的乳化油微粒发生定向迁移,在电极板表面中和电核,实现脱稳聚合,同时电解产生的高效絮凝基团也可以非常好的破坏油滴的双电层结构,实现破乳的作用,再协同反应产生的大量微气泡破乳后的油滴气浮去除,其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 的情况mg/L在进水油含量几百——几万针对与油田采油污水及炼油厂含油污水,从实践经验验证, 50mg/L以下。下,出水均可以达到 (2)COD

PLL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PLL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1.1PLL电路的三大组成各部分 Phase lock loop锁相环电路适用于生成与输入信号同步的新的信号电路。PLL电路基本上由三大部分组成: 1)鉴相器(phase detector) 鉴相器用于检测出两个输入信号的相位差。鉴相器的工作方式多种多样,大部分是数字方式的,也有模拟方式工作的鉴相器,主要方式检测出两个信号上升沿的差。 2)环路滤波器(loop filter) 环路滤波器是将鉴相器输出的含有波纹的直流信号平均化,将次变换为交流成分较少的低通滤波器。环路滤波器滤除了滤除波纹的功能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即决定稳定进行PLL环路控制的传输特性。稳定的PLL电路的环路滤波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 3)压控振荡器(voltage controlled osillator) 压控振荡器就是用输入的直流信号控制振荡频率,它是一种可变频振荡器。 1.1.2PLL的应用与频率合成器 在图中可以看到,将输入信号与VCO输出信号进行比较,控制两个信号使其保持相位同步。两个输入信号同相位,当然也可以对频率进行同样的控制,这样一来就可以是VCo输出的振荡频率能够跟踪输入信号的频率了。 这时,VcO的振荡频率变化由环路滤波器的时间常数决定。时间常数越大,频率的变化越慢;时间常数越小,频率变化越快。这样,VCo的振荡频率同步跟踪输入信号的频率。 在图中若跟踪速度设计得当,由VCO可得到接受信号或与电磁波同步的信号。例如,接受电磁波信号中叠加有噪声时,VCO立即停止接收该信号,不收噪声影响,VCO与接收信号平品均频率稳定同步,并持续振荡。

REC电絮凝原理与优势

REC电絮凝原理与优势 一、工艺原理 给多组并联的极板接通直流电,在极板之间产生电场,使待处理的水流入极板的空隙。此时通电的极板会发生电化学反应,溶出Al3+或Fe2+等离子并在水中水解而发生絮凝反应,在此过程中,同时发生电气浮、氧化还原等其他作用,这些作用的结果,使水中溶解性、胶体和悬浮态污染物得到有效转化和去除。 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氧化作用: 电解过程中的氧化作用分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直接氧化,即污染物直接在阳极失去电子而发生氧化。间接氧化,利用溶液中的电极电势较低的阴离子,例如OH-、Cl-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新的较强的氧化剂的活性物质O、Cl2等,利用这些活性物质使污染物失去电子,起氧化分解作用,以降低原液中的BOD5、CODcr、氨氮等。 2、絮凝作用: 可溶性阳极例如铁、铝等阳极,通以直流电后,阳极失去电子后,形成金属阳离子Fe2+、Al3+,与溶液中的OH-生成金属氢氧化物胶体絮凝剂,这类新生态氢氧化物活性高、吸附能力强,与原水中的胶体、悬浮物、可溶性污染物、细菌、病毒等结合生成较大絮状体,经沉淀、气浮被去除。这一过程与化学絮凝的机理相似,包括电荷中和、吸附架桥、压缩双电层等过程。 3、还原作用: 电解过程中的还原作用分直接还原和间接还原。直接还原,即污染物直接在阴极上得到电子而发生还原作用。间接还原,即污染物中的阳离于首先在阴极得到电于,使得电解质中高价或低价金属阳离于在阴极上得到电子直接被还原为低价阳离子或金属沉淀。 4、气浮作用: 电解过程中当电压达到水的分解电压时,在阴极和阳极上分别析出氢气和氧气,生成的气体以分散度极高的微小气泡的形式出现,与原水中的胶体、乳状油等污染物粘附在一起浮

电絮凝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电絮凝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电絮凝法是一种废水清洁处理法。本文介绍了电絮凝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综述了电絮凝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絮凝;废水处理;应用 Application of Electrocoagulation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ZHANG Xuan1, LIU Jia2 (1 Lushan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xi Liuzhou 545616;2 Lanzhou Renheng Group, Gansu Lanzhou 730030, China) Abstract: Electrocoagulation(EC) was a kind of wastewater treatment-cleaning technology.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electrocoagul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of eIectrocoagulation were reviewed. Key words: electrocoagulation; wastewater treatment; application 絮凝法是废水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物化处理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化学和电学两种途径完成。其中化学方法通常称为化学混凝,电学方法则称为电絮凝。电絮凝的应用己有较长的历史,早在1887年,电絮凝工艺就己经用于废水处理;1963年,美国人用电化学凝聚法处理市政污水。迄今为止,电化学凝聚技术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己发展成为有较高评价废水处理新工艺。 1 电絮凝的理论基础 电絮凝技术是对化学絮凝技术的改进,通过对该技术的研究普遍认为,该过程机理是十分复杂的。目前公认的电絮凝处理过程是[1]:①在电解质溶液中,可溶性电极被电解氧化生成金属离子;②电解质溶液中,金属离子及其水解产物通过多种方式使污染物聚集;③絮状物在包裹或架桥聚集污染物后,也可依附到另一电极产生的气泡上浮起或生成沉淀沉降而除去。多种金属(如铁、铜、锌、铝)及其合金可作为可溶性电极,均具有去除废水中污染物的作用。 2 电絮凝用于废水处理 近年来,国内外电絮凝正逐步应用于印染、造纸、化工、制药等多种工业废水的处理,它可以有效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色度等。 2.1 处理印染废水 电絮凝处理印染废水早已有应用,这方面的报道很多。其中,宋卫锋[2]

锁相环路工作原理

摘要:锁相环路是PLL 是一个能够跟踪输入信号相位变化,以消除频率误差为目的的闭环自动控制系统。锁相环环路PLL 主要由鉴相器PD 、环路滤波器LF 和电压控制振荡器VCO 组成,工作原理主要是频率牵引和相位锁定。PLL 在无线电技术很多领域,如调制与解调、频率合成、数字同步系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已经成为现代模拟与数字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基本部件。 关键词:锁相环;鉴相器;压控振荡器;环路滤波器 1锁相环基本工作原理 锁相环(PLL )主要由鉴相器(PD )、环路滤波器(LF) 、压控振荡器(VCO)三部分组成。基本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锁相环结构图 图1中,输入信号()i u t 与反馈输出信号()o u t 的相位进行比较,得到误差相位()e t θ,并由此产生误差电压()D u t ,误差电压经过环路滤波器过滤得到控制电压()c u t ,()c u t 控制VCO 的振荡频率,改变输出信号 ()o u t 的频率和相位,同时改变了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的相位差()e t θ。即控制电压加到压控振荡器上使之 产生频率偏移,来跟踪输入信号频率()i w t 。当输出信号频率等于输入信号频率时,会有一个稳态相位差,使鉴相器输出一个稳定的直流误差电压,控制VCO 输出信号频率稳定在输入信号频率上,即为PLL 的锁定状态。 在PLL 中,鉴相器的鉴相特性 ()()D d e u t K t θ= (1) 式中:d K 为鉴相器灵敏度。 压控振荡器VCO 的控制特性为 v w =o w +c K ()c u t (2) 式中:o w 为压控振荡器的自由振荡频率(c u 为0时的固有频率),c K 为压控灵敏度。若输入信号()i u t 为单频信号,()sin[]i i i i u t U wt θ=+,则相位误差()e t θ为 ()[()]()()t t e i i o c c i o i c c t w t w K u t dt w w t K u t dt θθθ=+-+=-+-?? (3)

电絮凝废水处理的原理

电磁氧化废水处理的原理 高压脉冲电凝EC 技术突破传统低电压、大电流的电解法,而采用高电压小电流-高压脉冲电凝法 (HVES)。该法采用电化学原理,借助外加高压电作用产生电化学反应,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经单一电 凝设备即可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或无机物进行氧化还原反映,进而凝聚、浮除,将污染物从水体中分离,可 有效地去处废水中的COD、重金属、SS、油、磷酸盐等各种有害污染物。 电磁氧化工艺可破坏分子的稳定性,使环状分子开环、大分子断链,从而大幅度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应用对象包括:染料废水、印染废水、垃圾渗滤液、制药废水、造纸废水、电镀废水、制革废水等。 电磁氧化设备的工作原理是:给多组并联的极板接通直流电,在极板之间产生电场,使待处理的水流入极板的空隙。此时通电的极板会发生电化学反应,溶出Al3+或Fe2+等离子并在水中水解而发生絮凝反应,在此过程中,同时发生电气浮、氧化还原等其他作用,这些作用的结果,使水中溶解性、胶体和悬浮态污染物得到有效转化和去除。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絮凝作用:可溶性阳极例如铁、铝等阳极,通以直流电后,阳极失去电子后,形成金属阳离子Fe2+、Al3+,与溶液中的OH-生成金属氢氧化物胶体絮凝剂,这类新生态氢氧化物活性高、吸附能力强,与原水中的胶体、悬浮物、可溶性污染物、细菌、病毒等结合生成较大絮状体,经沉淀、气浮被去除。这一过程与化学絮凝的机理相似,包括电荷中和、吸附架桥、压缩双电层等过程。 (2)气浮作用:电解过程中当电压达到水的分解电压时,在阴极和阳极上分别析出氢气和氧气,生成的气体以分散度极高的微小气泡的形式出现,与原水中的胶体、乳状油等污染物粘附在一起浮升至水面而被去除。电磁氧化产生的气泡远小于加压气浮产生的气泡,因而其气浮能力更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更好。 (3)氧化作用:电解过程中的氧化作用分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直接氧化,即污染物直接在阳极失去电子而发生氧化。间接氧化,利用溶液中的电极电势较低的阴离子,例如OH-、Cl-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新的较强的氧化剂的活性物质[O]、Cl2等,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