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题

三年级数学复习提纲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第五单元 24时记时法

知识点: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互相转化

掌握:中午12时以后的时刻,用24时记时发表示,就用钟面上的时刻加上12时。

练习:1、把下面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表示

上午9:40__________ 下午2:00___________ 下午3:30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时刻用普通记时法表示

2:00__________ 9:00___________ 14:00___________ 20:00__________

3、某商场的营业时间为9:00---21:30,这家商店从上午_____时开始营业,到晚上_____

时____分结束。

4、中山路新设了一个邮筒,需要在邮筒上标出取信时间,每天取三次,上午9时第一次取

信,以后每隔4小时取一次信,请用24时记时法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第二次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第四次__________.

知识点:求经过时间的应用题

掌握:先把时刻转化成时间,再进行计算。

练习:1、某商场的营业时间为9:00——18:00,该天的营业时间为______小时。

2、一场足球赛19:40开始,40分钟结束,该球赛的结束时间为( ):( )。

3、园林饭店的营业时间为11:00——13:20,16:00——21:40,该饭店一天的营业时间

为多少小时?

4、小星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睡了多少小时?

5、王叔叔从北京乘飞机回到南京,飞机18时30分从北京机场起飞,20时降落在南京禄口

机场,这架飞机在空中飞行了多长时间?

6、下面是一列假日列车的运行时间表(1)从北京到济南火车共运行____小时____

分钟。

(3)从北京到上海火车运行了_____小时。

第四单元:加与减

知识点:估计得数是几十多

掌握:估计得数是几十多时,可以先把两个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再根据个位上相加后是否进位进行判断。

练习:在得数比80大的算式后面打√

77+13□ 42+35□ 56+27□ 18+65□ 29+59□ 23+56□

知识点:口算进位加法,掌握口算的方法

练习:32+35= 45+14= 27+55= 26+29= 25+38= 49+14=

知识点: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练习:600+700= 500+900= 800+400=

知识点:口算加法的简单应用

练习:1、第一小组有3人,每人要做8朵;第二小组有3人,一共要做26朵,两个小组一共要做多少朵?

知识点:口算减法

练习:85-63= 49-26= 50-37= 31-26= 85-68= 42-26=

知识点:估计得数是几十多

掌握:可以先用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减,再根据个位上的数相减时是否退位作出判断。练习:在得数是60多的算式后面画√

74-3□ 85-19□ 91-28□ 74-6□ 85-12□ 91-38□

知识点:一千几百减几百的口算方法。

练习:1400-600= 1500-900= 1200-400= 1800-900=

知识点:口算减法的简单应用

5只猴子一共采了64个桃子,分别装在3个篮子和一个筐里,已知筐里装了28个桃子,平

均每个篮子里装了多少个桃子?

知识点: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https://www.360docs.net/doc/963193729.html,

1、鸭有18只,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

2、大汽车有45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7辆,小汽车和大汽车一共有多少辆?

3、静静有42张邮票,明明比静静少15张,他们一共有邮票多少张?

4、一件上衣45元,裤子比上衣便宜12元,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5、小白兔拔了14棵萝卜,小灰兔拔的棵数是小白兔的3倍。

(1)小白兔和小灰兔一共拔了多少棵?

(2)小白兔比小灰兔少拔了多少棵?

6、黑天鹅有28只,白天鹅的只数比黑天鹅的3倍多9只,白天鹅有多少只?

7、三年级今天上午借书42本,下午比上午多借了14本,这一天三年级共借书多少本?

8、三年级一班借书28本,二班借书33本,三班借书的本数比一班和二班的总和少24本,

三班借书多少本?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

知识点:了解千克和克

练习: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_____做单位;称比较轻的物体,常用_____做单位。千克用字母_____表示,克用字母____表示。

2、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萝卜重300______ 小名重30_______ 一辆汽车重1000_______

知识点:1千克=1000克

练习:2千克=______克 3000克=_____千克 9000克=______千克 7千克=____克知识点:重量的大小比较

掌握: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练习:在□里填上>、<或=

800克□4千克 3千克□3000克 2千克□1500克 7000克□9千克

知识点:千克和克的简单应用

1、空杯重200克,倒入一部分水后共重350克,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

2、一袋大面包重190克,四袋小面包,每袋重70克,这五袋面包共重多少克?

第二单元:认数

知识点:认识整千数

掌握:一万里有10个一千,10个千是一万。

练习:1、读出下列的数

3000读作_________ 9000读作_________

2、出下列各数

四千写作________ 六千写作________

3、9670是___位数,它的最高位是____位,7在____位上,个位上是_____。

4、5个千和8个百组成的数是________.

知识点:简单的计算

练习:6000-4000= 1000+9000= 8400-400= 3000+500=

6000+4000= 5000+4000= 2000+3000= 8400-8000=

知识点:开放题

练习:小明和小红家都在太平路上,小明家离少年宫大约有5000米,小红家离少年宫大约有3000米,他们两家之间的路程大约有多少米?

知识点:读数和写数

掌握:(1)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或几个0,这0都不读。(2)一个数的中间不管有有个0或两个0(两个零必须是连续的),只读1个0。

练习:1、读出下列数

3745 读作____________ 5160读作_______________ 6030读作_______________ 8003读作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的数

五千四百写作________ 九千七百零四写作________ 三百零九写作________ 二千零六十写作________ 二千零六写作________ 九千零七十四写作________

知识点:找规律

练习:1、2997、2998、2999、______、______。 2、1700、1800、1900、______、______。

3、7070、7080、7090、______、______。

4、用4、6、

5、0这四个数字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_______,最小的四位数是_______.

知识点:数的大小比较

掌握:(1)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2)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练习:1、在□里填上>或<

1089□989 1887□1878 7890□8795 893□8930 5680□4608

3、将下列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 2016、1533、1300、1492、2155

5、5□26<5314,□可填的数字有__________.

知识点:判断某数接近几千

掌握:判断某数接近几千,不仅要看这个数千位上的数,还要看百位上的数。

练习:5870________ 4012________ 4900-_________ 7104_________

2、

(1)第____天售出的书最多,第____天售出的书最少。

(2)第___天售出的书大约有5000册。

第一单元:除法

知识点:首位能整除的除法

练习:1、列竖式计算

24÷2= 68÷2= 95÷3= 87÷7=

2、4棵杨树苗48元,3棵松树苗63元,哪种树苗每棵的价格贵一些(用计算说明)

知识点:除法的验算

掌握: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练习: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64÷2= 47÷4=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3=23......2 □□÷□=21 (1)

3、每辆车用4个轮子,45个轮子最多可装几辆车?

4、48人打乒乓球,如果都参加单打,可以分成几组?双打呢?

5、三(1)班有48人,分成4个组,平均每组有多少人?全班需要多少张课桌?

这些人乘3辆汽车,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

7、三(2)班学生一共做了48个玩具,送给幼儿园15个,剩下的平均分给一年级3个班,

每班分得几个?

8、小红买了3个足球,付给营业员100元,找回7元,每个足球多少元?

知识点:首位不能整除的除法

练习: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83÷4= 63÷6=

2、一本《故事大王》共有64页,小明4天看完,小红准备6天看完。(1)小明平均每天看几页?(2)小红每天应看几页,你能帮她安排一下吗?

3、3位老师带着62位同学去郊游,每顶帐篷最多能住6人,至少要搭多少顶帐篷?

4、三(1)班同学去植树,一班去了34人,二班去了38人,每6人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几组?

5、一副球拍26元,一个乒乓求2元,用50元买一副乒乓球拍,剩下的钱还能买几个乒乓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班级姓名学号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两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2)三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4)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不一定有0。 (5)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所以积的末尾一定有0。【至少有这么多个零】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乘以倍数;倍数关系一定要看清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 (7)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后面两个数的乘积。 如:150×3×2=150×6 (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 (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1)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 (2)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3)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常用的秤有电子秤、盘秤、台秤、体重秤、天平…… (4)1千克有多重—— 5个大苹果大约重1千克;10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 18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4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5)1克大约有多重—— 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5粒黄豆大约重1克; (6)几种常见物品的质量—— 1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 1本数学书大约重250克;1只苹果大约重200克; 1只鸡蛋大约重60克;1枚1角硬币大约重3克; 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 (7)1千克=1000克。 (8)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9)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10)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11)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12)填写单位时一定要看清是填长度还是重量。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4)求长方形的周长,可以先算长加宽的和,再乘2。也可以先算2条长,2条宽,再把结果相加。 (5)长方形的长宽和等于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和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6)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7)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只要是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找它的长和宽,然后用公式去算。求正方形的周长,一定要找它的边长,然后用公式去算。】 (7)把一个长方形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 8.【一面靠墙围菜地】篱笆最长=长×2+宽篱笆最短=宽×2+长 9.画图题:画一个周长是多少的长方形,先让周长÷2,得到长加宽的和,然后再将和分一分,确定长和宽。 10.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说明它们长与宽的和相等,但长和宽不一定分别相等。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本册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总结 智慧小锦囊 易错集锦 易错点1: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不熟练,造成计算错误。 误区点拨: 用“破十法”计算退位减法时,用10减去减数后,错误地用差直接当结果。用10减去减数后,应把结果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计算十几减几时,我们要选择自己熟练的方法计算。 易错点2:解决实际问题时,不知道用加法还是用减法计算。 误区点拨: (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没有正确理解题意,常常把求另一个部分量用加法解决,求两部分量的和用减法解决。 (2)如果问题给出的两个条件是总量和其中的一部分量,求另一部分量,就用减法计算。如果问题给出的是两部分的量,求总量,就用加法计算。

第二单元总结 智慧小锦囊 易错集锦 易错点1:长方形和正方形不能区分。 误区点拨: 长方形的特点是对边相等。正方形的特点是四四方方的,四条边都相等。 易错点2:数图形的个数时,经常漏数或者重复数。 误区点拨: 数图形的个数时,为了避免漏数或重复数,一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从内到外或从大到小。如果是组合图形,先从单个图形开始数,再数组合图形。一定要避免不按照规律乱数。

第三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 易错集锦 易错点1:读数和写数。 误区点拨: (1)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

(2)写数时,如果哪一个数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但它前面的某个数位有珠子,那么这个数位要用0占位。 易错点2:整十数的计算。 误区点拨: (1)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时,常会出现把整十数当成一位数进行计算的错误。 (2)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时,可看作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了几十几。几十几减几十,可看作从几十几中减掉几个十,就得几个一;几十几减几,可看作从几十几中减掉几个一,就得几个十。 易错点3:找规律填数。 误区点拨: (1)找规律填数时,先要找到数之间有什么规律。 (2)经常两个两个、三个三个、五个五个或十个十个地数数。 易错点4:数的大小比较。 误区点拨: 比较数的大小时,常出现方法上的错误。当位数相同的两位数比较大小时,我们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小的那个数就小;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我们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的那个数就小。 第四单元总结 智慧小锦囊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案例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案例年月日 设计理念: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材分析: 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时间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由于这几个单位都是比较抽象的时间单位,所以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重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四幅主题图,展现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日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神州六号升空、植树节、儿童节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明闰年的判断方法。 学情分析: 年、月、日这几个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在理解这些较大时间单位是有一定困难的。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他们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时间的关系。 (2)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直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相结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从而体会时间的可贵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今天来多媒体教室上课大家都很开心,那么让我们一起记下这个难忘的时刻吧! (2012年3月23日8时52分16秒) 2、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①这时刻里有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 ②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时、分、秒) ③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月、日(板书:年、月、日)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初步认识年月日。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时刻。(课件出示) ①介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个伟大的日子,请大家读一读这时间。 ②展示奥运会开幕式的图片。这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同学们知道是哪年的7月13日么? ③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日子,来看看。出示植树节图片。(3月12日)六一节(6月1日) 2、学生介绍有意义的日子。 一年中还有哪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一起在年历上标出来。 (人手一张年历,各种不同的年份)学生汇报。 3、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试卷.docx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1.两位数乘两位数,商一定是四位数。() 小学数学三年级期末测评试卷 (时间 :90 分钟) 同学们,经过一学期学习, 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呢检测一下 一、填空。 1. 我的家乡济南在地图的东边,地图通常按照上()、下()、左()、右()绘制的。 2.闰年的 1 月、 2 月、3 月一共有()天。2002 年是()年。 3.一节课 35 分钟,第三节课 10 时 10 分上课,到()时()分下课。 ×39 的积接近()百。 公顷=()平方米 3年=()月 2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日=()时5 平方千米 =()公顷 400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6.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小明家的住房占地面积是90()。(2)弟弟身高是110()。 (3)邮票封面面积是6()。 □5 ÷ 7 要使商中间有 0□中数字可以填()。 8. 一个数除以 6,商 21 余 5,这个数是()。 9.在○内填上“﹤”、“﹥”或“=”。2.商的中间有 0,被除数不一定有0。() 2010、6 3. 42×58 的积大约是 2400。() 4.百货大楼高约 4 千米。() 5.边长 5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20 平方分米。()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积() Α、一定是四位数Β、一定的三位数 С. 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左边钟面是某下午的时刻,用 24 时 计时法表示是()。 A、 5:45 B、15: 45 C、17:45 3.下列年份中()是闰年。 A、2100 年 B、1996 年 C、1986 年 4.两个周长是 8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 长方形的周长是() А、 16 厘米В、24厘米С、12厘米 四、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 的题要验算) +=20-= ○○ 4米〇 40 厘米70000平方米〇7公顷*59×64=735÷7 = 3时〇 300 分元〇 1 元 7 分 10.我每天在校的时间是: 8: 00—— 11:3013 :30 是下午的()时 13:30—— 16: 10()分, 16:00 是下午 34×58=*864÷4= 的()时()分。 11. 把下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有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长都是 4 厘米,宽都是 2 750÷5=35×30=厘米,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才 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五、操作题。 1. 成绩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因数上有几个零,就在几乘几的得数后面添上几个0。 A、整十数和一位数相乘,计算时,我们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然后乘一位数,即可以先用整十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乘一位数。然后看整十数的末尾有一个0,就在乘得的积后面补上一个0。 B、整百数和一位数相乘,计算时,我们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然后乘一位数,即可以先用整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乘一位数。然后看整百数的末尾有两个0,就在乘得的积后面补上两个0。 C、估算时符号是“≈” 例题:(1)、29×7≈210 40×4=160 298×3=900 600×2=1200 (2)、在○里填上“>”、“<”或“=”。(常考题) ①320×2○600 ②240×5○100 ③7×0○7+0 (3)实验一小平均每个年级有学生689人,全校六个年级大约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2、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所以不加单位。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例题:(1)3个6也可以说(6)的(3)倍,5的7倍就是(7)个(5) (2)6的4倍、40倍、400倍分别是(24)、(240)、(2400)。 (3)少年宫有64人学习舞蹈,学习绘画的人数是舞蹈的2倍,学习数学的人数是绘画的2倍,少年宫里有多少人学习数学? (4)富民养殖场养鸡111只,养鸭的只数比鸡多3倍,请问鸭有多少只? 4、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的数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 5、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先将一位数与多位数的个位对齐,再从个位乘起,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进位数一般写小一些,写在对应位置横线上。 6、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苏教版丨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丨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数一数 一、主要内容 1.数出10以内的数 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 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 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 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如:照样子画圈 第二单元比一比

一、主要内容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 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 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如: (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如: 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

(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 二、基础题 1.哪位同学高,在高的下面画“√”, 哪位同学矮,在矮的下面画“○”。 2.重的画“√” 三、易错题 1.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一排

说明:重量相同时,物体的个数越多,单个物体就越轻;物体的个数越少,单个物体就越重。 2.在每个杯子里放同样多的糖,哪杯水最甜?在里画“√” 第三单元分一分 一、主要内容 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按同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13791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王娟课题: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步文字题的结构特点,分析方法,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进一步加强四则运算概念的理解,运算顺序及小括号的应用的训练. 2.让学生学会读文字题,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地、有顺序地、有层次地进行思维. 教学重点:如何分析文字叙述题意,依据题意用混合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小括号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口算出结果. (1)8+2×3(2)45-(3+7)? (3)(26-14)÷6? (4)18÷9×3 2.列出算式并说出各部分名称,并口算出结果. 350减去240,差是多少? 270乘以3,积是多少? 72与28的和是多少?75除以15商是多少? 结合学生的回答,逐步出示: 3.导入:刚才复习了一步文字题,熟悉了和、差、积、商的含义及加、减、乘、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新知识.(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第一层:讨论探究,初步认识。 (1)出示例3:350减去80乘以3的积,差是多少? 分组讨论:这道题最后求什么?能一步解答吗?被减数是谁?减数是谁?题目直接给了吗?必须先算什么? 列出一个式子时,要把谁写在前面,谁写在后面?为什么?(学生讨论时,教师注意巡视,掌握信息进行指导.) 讨论后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这道题最后求差是多少?被减数直接给出,减数没有直接给出,要先算出来.列综合算式时被减数350写在前面,减数“80×3”写在后面。 (教师板书350-80×3=? 350-240=110) 教师指出:象这样由几个式子合并在一起写成一个式子叫综合算式,与分步计算道理一样,但书写过程简单了. 第二层:试做探究,初步掌握。 教师提问:如果把上题改成:“350减去80,再乘以3,积是多少?”该怎么列式呢? 学生试做时,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巡视中发现学生的不同解法,让学生板演。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解法: 小组讨论:以上两种解法哪个对,为什么? 教师说明:这道题最后求积是多少,就要先确定谁是第一个因数,谁是第二个因数,第一个因数没有直接给出,要用“350-80”作第一个因数.要先算出减法,求出第一个因数,再乘以3.所以必须加上小括号.如果不加上小括号,即第二种解法,最后求出的是差是多少,不符合题意。 第三层:分析比较,加深理解。 请学生看书,对例3和改编的题进行比较。 小组讨论:例3和改编的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补充概括:相同点:数相同,计算符号相同。

2017年三年级下数学期中测试题

16-17学年下三年级数学期中检测试卷 姓名得分 A卷 一、计算(32分) 1、直接写得数(4分) 120×3= 540×2= 5×800= 205×3= 400×7= 16×5= 1200÷4= 30÷3= 2、用竖式计算(带※要验算)(10分) 504÷8=※36×68= 824÷4=※418÷4= 3、脱式计算(3×4=12分) 306×3×4 900-25×5 (620+180)×8 72×5÷4 4、在○里填上>、<或=。(6分) 43×20 ○ 43×13 350÷4 ○ 380÷5 8千克○ 7900克2000千克○ 20吨 O÷109 ○ 0×109 55×22 ○ 1210 二、填空(24分) 1.5000千克=( )吨 8000克=( )千克 10吨=( )千克11千克=( )克 8吨74千克=()千克 2.在( )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一盒牙膏重约35()。(2)我的体重大约是25()。(3)一辆大货车大约能装货物8()。(4)一盒订书针重50()。 (5)1枚2分硬币约重1(),(6)5个苹果大约重1()。3.8□2是一个三位数,8□2÷8没有余数,要使商的中间有0,□里最小填( ),最大填( )。 4、()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乘任何数都得这个数。任何数除以()都得这个数。 5、714÷7的商是()位数,商中间有()个0. 6、()÷()=26……7,当除数最小时,被除数应是()。 7、估算29×31的积约是(),28×19的积约是()。 8、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9、49×57的积的个位上的数是(),积是()位数。 10、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少是( )位数,最多是( )位数。 三、选择。(6分) l、下列是轴对称的图形是( )。 2、下面算式中,与42×30的计算结果不同的是( )。 A、420×3 B、21×60 C、402×3 3、下面除法算式中,商是两位数的是( )。 A、89÷9 B、483÷7 C、984÷8 4、要使628÷□的商是三位数,□里最大填( )。 A.6 B.7 C.8 5、火车在铁路上行驶,车轮的运动属于( )现象,车身的运动属于( )现象。 A.平移 B.旋转 C.对称

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三年级数学案例分析 xxxx银川小学:xx 2016年9月14日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主动是课堂之本 [案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六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 (学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和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合作与交流。 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不 是个人意见。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千米和吨 1、长度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 、分米(dm)、米(m) 、千米(km) 进率:1 厘米=10 毫米 1 分米=10 厘米 1 米=10 分米 1 千米=1000 米 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 2、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 、吨(t) 进率:1 千克=1000 克 1 吨=1000 千克 3、单位换算。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第二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口算、估算方法: 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 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 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 前面的数对齐,用0 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 1、一个两位数乘11 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 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 等于10。(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即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从问题出发,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出什么是 关键。 2、画图解决问题:学会根据题中的信息与问题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所列出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 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1)平十减;(2)破十减;(3)想加算减。其中“想加算减”不仅快捷,而且有助于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1)平十减;(2)破十减;(3)想加算减。其中“想加算减”最常用。 十几减7的计算方法: 与十几减9、8的计算方法相同,可以用平十减、破十减、想加算减法。 十几减6、5、4、3、2: 计算十几减6、5、4、3、2时,可以像计算十几减9、8、7一样,用破十减、平十减和想加算减法来计算。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 1.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知道用长方体画出长方形;正方体画出正方形;三棱柱 画出三角形;圆柱画出圆【课本16至20页的内容务必掌握】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1.会1个1个地数:1,2,3,4,5,6…… 2个2个地数:2,4,6,8,10,12,14...... 3个3个地数:3,6,9,12,15,18,21...... 4个4个地数:4,8,12,16,20,24,28...... 5个5个地数:5,10,15,20,25,30,35...... 10个10个地数:10,20,30,40,50,60...... 【备注:加的必须掌握】 2.课本24页的例2及“想想做做”的第1、2、4、5题;第28页的第1、2两题; 3.68前面的一个数是(67),后面的一个数是(69); 4.百数表

对于百数表,孩子们需要知道: (1)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大1; (2)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大10. 【即除去每一行的最后一个数后,横着看十位上的数字是一样的,竖着看个位上的数字是一样的】 (3)能利用以上规律在不看表格的情况下解决下面的问题: 5. “多一些”:只多几个; “少一些”:只少几个. “多得多”:多得较多; “少得多”:少得较多. 例如:1. 小芳:我拍了50下; 小明:我拍的比你少一些。 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2. 苹果有40个; 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梨可能有多少个? 3.课本38页的苹果、草莓这种用同样大小的篮子装的物体本身大小有区 别的要知道如何选择. 第四、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 这部分的口算题的速度取决于20以内的口算熟练程度; 这部分的口算题的正确率的技巧如下: 4 5 + 2 9 = 7 4 1 64-18=46 .

三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奇妙的剪纸》教学案例及评析.doc

三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奇妙的剪纸》教学案例及评析 执教:南京市五所村小学沈洁 评析: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金春平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62—63页 [教学分析]: 这次的实践活动是结合《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安排的,活动的安排大致分为两段:第一段,简单介绍剪纸艺术的特点以及在我国民间广为流行的情况,并出示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第二段,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一些知识和技能独立或分小组自由进行创作,最后组织交流。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意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我国民间艺术的绚丽,培养他们对民族、对人民的美好情感,激发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情。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才能,用不同的方法剪出形状各异的轴对称图形,使得学生有机会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深化对周对称图形的认识。 2、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意识。 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使学生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体会到我国民间艺术的绚丽,激发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剪纸图案 [教学实例及点评]: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剪刀和蜡光纸。 师:没错,这是一把普通的剪刀和一张普通的蜡光纸,可别小看了它们,就是它们创造了我们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齐答)剪纸。 师:剪纸是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民间艺人用一把剪刀和一张纸,能剪出各种各样漂亮的图案。 课件出示剪纸作品欣赏: …… …… (师相机介绍:这是迎春纳福的图案、这是喜庆吉祥的图案、这是以十二生肖为创作题材的彩色剪纸作品……还有山水、花鸟、昆虫、人物……) [评:教师把课前搜集到的剪纸图案和书上的图案集中在一起,有层次地分类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直观的、生动的感性材料,创设了感受剪纸文化的意境] 生1:哇! 生2:真好看! …… 师:刚才大家欣赏了这么多剪纸作品,你有什么感觉吗?

三年级下册数学题及答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35分)(小朋友要认真想,细心填哦!) 一、快乐填空。 1.今年的2月份有()天,全年一共有()天。 2.下午3时是()时23时是晚上()时 3 . □47÷4,如果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可以填();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以填()。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2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5.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48时=()日 7平方千米=()公顷6年=()个月 3分米7厘米=()米(填小数)9角=()元(填小数)6.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间教室的长大约是8()。 ②我国的土地面积约是960万()。 ③一张单人课桌面的面积约是24()。 ④我们的学校约占地2() 7.如右图,全天共开放()小时()分钟。 8.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6.80 0.68 8.60 6.08 ( )>( )>( )>( ) 9.一匹马换8只猫,1只猫换4只兔,一匹马可以换()只兔。 10.如右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小小评判家。(正确的在()里打“√”,错误的打“×”,共5分。)1.小数都比1小。()2.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3.李小刚的妈妈9月31日从上海回来了。() 4. 小明班平均每人爱心捐款9元,小明一定捐了9元。() 5. 用7个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拼图,它们的面积都是7平方米。() 三、我的选择不会错!(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年份中,()是闰年。 A.1900年 B.2068年 C.1998年 D.2011年 2.()÷3=103……2,括号里应该填()。 A.309 B.311 C.307 D.308 3.把2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 A.18厘米 B.24平方厘米 C.18平方厘米 D.36厘米 4.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A、三位数 B、四位数 C、三位数或四位数 D、不确定 5.下面三个算式的积中,()最接近600。 A.31×19 B.25×20 C.25×303 D.22×35 6.小刚站在操场上,面向西北方,他的背面是()方。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整理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所得的积的末尾添上1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先把乘数看作与它们最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用口算的方法算出结果。 不进位乘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是多少个“十”,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乘法的验算方法: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 进位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1.用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2.相乘的过程中,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3.每次乘完后,要记住加上进位的数。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要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去乘,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 (二)千米和吨 认识千米 1.计量路程或测量公路、铁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千米又叫公里。 2.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

3.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千米换算成米,就是在千米末尾添上3个0;把米换算成千米,就是在米数末尾去掉3个0。 认识吨 1.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2.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 3.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吨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吨数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是在千克数末尾去掉3个0。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 用“分析法”的策略解决问题 从问题入手,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探究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有不同的算法,可以用一种算法检验另一种算法是否正确。 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首先确定题中的“1倍数”,再根据倍数关系画出线段图。 (四)混合运算 含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 含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含有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 列综合算式解决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含有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1.小括号的作用。 2.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练习题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练习题.DOC 一、主要内容 1.数出10以内的数 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 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 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 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如:照样子画圈 二、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数一数,在图片下面画“〇”。 二、先数一数每种水果各有多少个,在最多的水果旁边画“√”,

(完整)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周长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将要学习面积及面积的计算做好提前孕伏,所以,学好本节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把握此教学,我在研读本教材的基础上观看了本的配套例录像。在例中,教师整个教学的预设是很精心的,体现了:1、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2、给予充分的空间,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值得我在教学中学习的方面。在学习经验的同时,我也在思考这节数学的主要探究活动“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能如何发挥探究学习的实效性?由此对探究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作个探讨。 【例片断】 师: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

生1:长方形、三角形都可以用尺子量出。 圆形可以用线绕一圈作个标签,再量绳子有多长。 师:他刚才说了两种测量方法,一种用尺子量,一种用线量。你想不想自己量一量? 让学生利用学具开始小组活动。 活动中教师提示:完成的小组想想还有别的测量方法吗?想想怎么汇报。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生1:用绳子绕一圈,再量绳子的长。 生2:用尺子量出一条边长,再乘以4。 师追问:这是抓住了正方形的什么特点?(四边相等的特点) 生3:用尺子分别量出三条边的长,加起。

生4:量一条边,数有几条边就乘以几。 生:沿尺子滚动就可以流量出周长(操作一遍)。 师追问:所有图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测量吗? 生齐答:可以。 师让生尝试用此方法测量,证明可以。推测也可以。 师又出示,引导学生发现: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不适合。 师:刚才我们用尺子、用绳子、用滚动、用计算的方法测量出周长。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师小结:在测量时,用哪种方法都可以,选择比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测量比较准确。 【反思】 在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预设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它们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试卷

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试卷(40分钟)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于4月28日—10月22日在古城西安举行,共经过()天。这一年的二月有( )天。 2、 8支球队,每2支球队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共赛()场。 3、要使□38÷6=△……○的商是三位数,□里可以填( );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最大填( )。 4、 5公顷=()平方米 2.04元=( )元( )角( )分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⑴我国的陆地的面积大约是960万()。⑵我的一步长约是40()。 6、盒子里有1个白球,2个红球,3个黄球,任意摸出1个,有()种结果,摸到()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球的可能性最小。 二、小法官。(每题2分,共10分) 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一定是1平方米。() 2、把一根木头锯成4段,每段是这根木头的 4 1。() 3、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5、水塘平均深140厘米,小王身高150厘米,他下水游泳一定没有危险。() 三、计算部分。(共45分) 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每题1分,共5分) 5-2.6=27×30=25×8= 1-0.76= 432÷6= 2.用竖式计算。(每题4分,共16分) 47×19 185÷5 64×38 609÷3 3.脱式运算。(每题4分,共16分) 540÷9×6 25×24×8 36×7-29 302×(300-294) 4、计算下图的周长和面积。(18分) 四、应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乐乐买书用去18.5元,买笔用去13.2元,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食堂运来了850千克大米,吃了16天,平均每天吃28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案例《年月日》 第四小学 设计理念: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抽象的时间单位概念具体化,用有型的“年历”来解决。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材分析: 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时间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由于这几个单位都是比较抽象的时间单位,所以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重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四幅主题图,展现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日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植树节、儿童节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时间的关系。学情分析: 年、月、日这几个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理解有一定困难的。但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理解并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2、懂得大月、小月的意义,掌握一年中的大、小月。初步认识闰年与平年。 3、准确计算一年、半年以及季度的天数。 4、通过直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相结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从而体会时间的可贵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大月、小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同学们好,你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今天是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到校的 吗?(指名回答。) 2、就学生的回答,复习时间单位——时、分、秒(完成学案卡复习导入) 3、请同学看一组图片,并用一句话表达图中的意思。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说句子。) 同学们说说的句子中同样有表示时间的词——年、月、日。年、月、日是多长的时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板书:年、月、日)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你会看年历吗?(请会看的同学给大家说一说怎样看。) 2、一年中还有哪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一起在年历上标出来。 (人手一份2011和2012的年历,)学生汇报。 3、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 年历上有这么多有意义的日子呀,其实年历上还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识!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年历并解答问题。(附页1,附页2.)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汇报,通过观察年历探索到的有关年历的知识并完成学案卡精要交流。 (1)汇报:①一年有12个月。 ②每月有31天的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③每月有30天的是:四、六、九、十一月。 ④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⑤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完成学案卡精要交流(附页3)。 2、讲述:通过观察讨论,大家都知道,一年有12个月,每月有31天或30天,二月有28天或29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把31的月份叫做大月,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