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书笔记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书笔记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读书笔记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读书笔记《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之一,此书成书于1753年,是卢梭阐述政治思想的一部著作。

卢梭认为,人与人不平等的起源是因为私有制的出现,人的困苦和奴役也是因为私有制的出现才出现的。他认为,人在未开化的自然状态中,本来是平等的,但是人们力求生活的完善化,争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人类为此既是在进步,也是在退步,因为文明的每前进一步,不平等就向前一步。到了专制暴君的统治之下,不平等就发展到了极端。但是这个定点同时就将转化成像新的平等进发的起因和基础。也就是说在卢梭看来,人类不平等的发展轨迹是一个抛物线的发展态势,两端不平等表现的最小,而中间,以专制的出现为标志,就达到了巅峰。这个思想在一定的程度上启迪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建,同时在此书中很多的关于原始状态的描述,也和马克思认为的人类发展初期的设想也是不谋而合的,或是卢梭在一定的程度上启迪了马克思关于人类发展史的认识。

卢梭在献词中有这样的一段论述:人民一旦过惯了在首领的统治下的生活,就不可能从这样的一个状态中走出来。如果他们试图摆脱枷锁,他们将给你国家的远离自由:他们将把与自由背道而驰的恣意行事和胡作非为当成自由:他们的革命最终将使他们落入蛊惑家的手里,使他们身上的枷锁更加的沉重。

的确,纵观整个中国的帝国史(也就是现在的一些史学家一直以为的所谓的封建史),这样的一个论断是再为正确不过了。在封建社会的草创时期,也就是秦汉时期,中央集权是那样的薄弱,秦汉的郡县制相比于唐宋的府道制,再到后来元明清时期的行省制度,无一不是一步步的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中央集权,这样的一个发展脉络,就是卢梭说的枷锁一步步加重的过程。从汉唐的盛世,再到帝国的巅峰时代两宋夏金元时期,再到明清的万马齐喑,思想界死气沉沉,文字狱屡见不鲜的现实,也无一的不是在说明这个枷锁在不断的加重。这两个侧面只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一瞥,有太多的史实可以印证这个样的一个论断。

在序言中,他提出了研究不平等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人本身的认识。必须坚持的一个线索就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他这样写到:如果不首先从对人本身有一番认识开始,又怎么能够找到人与人间不平等的起因呢?如果不从时间的推移和世事的沧桑在人的本质上引起的变化着手研究,又怎么能够了解大自然创造的人是什么样子?

他很是强调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影响,他说:“在社会环境的重重包围之下,由于种种不断产生的原因的影响,由于在获得了许多的知识的同时也接触了许多了谬论,由于身体的气质的变化和欲念的不断冲动,可以说,人的灵魂也是被弄得几乎认不出来了。”

他还对自然法的定义的基础是基于人的理性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认为自然法的出现是基于“两个先于理性的原动力,其中的一个就是极力的推动我们关心我们的幸福和保存我们自身,另一个将使我们看见有知觉的生物尤其是我们的同类死亡或是遭受痛苦的时候产生一种天然的厌恶之心”。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卢梭认为,自然法的出现是基于人们的自保之心和怜悯之心的,也可以看出卢梭和众多的自然法学家,尤其是美国的联邦党人有极大的区别,他是坚持人性本善的。这是众多的自然法学家认为人性本恶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这也是卢梭思想的独到之处。他在批评自然法基础是理性这样的一个观点时还这样的说:“我们就用不着先把人造就成哲学家,然后才把他们培养成人,他们也不必非要等到理智姗姗来迟的教导启发他们,他们才知道对人应尽的义务。”

人的理性是不断的发展的,但是与此同时,人的天性却因为人的理性的发展而一步步的窒息。于是制定法就出现了,因此在此我们可以看出,卢梭认为制定法的出现是因人的理性的发展,但是自然法的出现却是基于人的天性。

在书的小引中,有这样的一段很有意思的话,说:在事物的进步过程中,什么时候权利接替了暴力,天性开始服从于法律;其次,还要阐明是由于什么样的一连串的奇迹,才使得强者决心为弱者服务,才使得人民决定牺牲自己真正的幸福去换取臆想的安宁。读到这里我不禁在想,我们到底是被法律解放了还是被法律束缚了。

书是分为两个部分的,第一个部分主要的讲卢梭设想的一个原始状态,其中贯穿始终的都有一个观念,那就是人的自保之心和怜悯之心。同时还有一个观念就是人不会有如自然法学家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判断,因为那是要基于一定的抽象的。

在卢梭的论述中有很多的对现实的不满,在他的这本论著中也不乏对现实的抱怨,在第一部分有这样的一句话,让我不敢小视一个人的写作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思想的影响。“我们大多的痛苦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因此,只要我们保持大自然给我们安排的简朴的,有规律的和孤单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痛苦几乎可以避免。”这让我不由的想起了书的译者告诉我们的卢梭写这本书的环境是独自一人在山林里苦思冥想写出来,因为在孤独的状态给了卢梭很多的思想的空间,所以卢梭对作为一个思想家,对安宁的生活是很喜欢的。于是就会反映在他的书里,但是我要说的是,人的生活焉能只是归于卢梭所说的平淡?

同时他还设想了人类智力的发展过程,从而从根源是说明了人类的不平等的起源。例如他说:“正是由于他认识到了他有这样的自由,所以才显示出他心灵的灵性。”可见对自由的认知是人类心灵发展的重要一步。同时他还说明他对语言的发展的认识。是由概念性词汇,逐步的想抽象性词汇发展。在他的著述里,还提出了让伦理学家很难接受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人智力的发展是由欲望推动的。他说:“不管伦理学家怎么说,人的智力在很大的程度上要靠欲望来推动,但是大家也一致公认,人的欲望在很大的程度上要依靠智力来得到满足。”可见,欲望和智力的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还有,他还说出了什么样的一个社会才是一个真正的自由的社会。他这样的写道:是处在既不担心别人对自己作恶,也不希望别人对自己为善的境地更幸福,还是处于全面依附的地位,全盘接受那些对他们不负有任何一位的人的指挥更幸福。这就话,换言之就是:自由高于一切。

同时他还说出了法律和欲望的关系,他说:“人的欲望越是强烈就越蓄养用法律来约束,但是,从我们的当中每天由此中欲望造成的混乱和罪行就可以看出,法律在这个方面的力量是那么的薄弱。此外,我们还需要研究这种混乱的状态是不是由法律本身引起的,因为,虽然说法律能制止这样的混乱的产生,但是毫无必要用法律开制止没有法律反倒不会产生的坏事。”这样的一个矛盾是怎样得到的,我想还是因为卢梭设想的原始状态太过理想了。

书的第二部分,是书中的精华所在,也是论述最精彩的地方。第二部分一开始就给我们揭示了私有观念的产生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这样论述的: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硬要说“这块土地是我的”并且找到一些头脑很简单的人相信他说的话,这个人就是文明社会真正的缔造者。但是,如果有人拔掉他插的界桩或是填平他挖的界沟,并且大声的告诉大家:“不要相信那个骗子的话;如果你忘记了地上出产的是大家的,土地不属于任何人,你们就完了。”——如果有人这么做了,他将使人类少多少罪恶的事情,少发生多少战争和杀戮人的行为,少收多少苦难和恐怖之事的折磨。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总共有六部分,包括献辞。序、本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作者附注。该书的主要思想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下面几个方面。

1、自然人和自然状态

卢梭认为要认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必须从认识人类本身开始。而认识人类本身又必须从人类的原始状态即从自然人和自然状态开始考察。在卢梭看来,自然人就是原始人或野蛮人。他们漂泊于森林中,既没有农业、工业,也没有语言、没有住所。没有战争。自然人彼此之

间也没有任何联系,他对于同类既无所需求,也无伤害意图,甚至他也许从来不能辨认他同类中的任何人。这样的野蛮人没有多少情欲,过着孤独生活,所以他只有适合于这种状态的感情和知识。他所感到的只限于自己的真正需要,所注意的只限于他认为迫切需要注意的东西。而且,他的智慧并不比他的幻想有更多的发展。即使他偶尔有所发明,也不能把这种发明传授给别人和后代,因为他连自己的子女都不认识。偶尔的技术发明随着发明者的死亡而消灭。在这种状态中,既无所谓教育,也无所谓进步,一代一代毫无发展地繁衍下去。每一代都从同样的起点开始。“许多世纪都在原始时代的极其粗野的状态中度了过去。人类已经古老了,但人始终还是幼稚的。”(第107不难看出卢梭的自然人概念具有先验的柏拉图主义——基督教的道德基础。卢梭一生始终具有浓厚的宗教道德救赎情怀。这是他自己认为他和其他启蒙思想家最后分道扬镳的根源。虽然卢梭一再说明自然人和儿童一样,是非道德的,既不知道善也不知道恶,既不会去侵害别人,也不会对别人加以报复,只知道自我保存,一有危险迅速逃离,但是卢梭认为自然人具有天然的怜悯心,不忍看到其他有感觉的生物、特别是自己的同类遭受痛苦或灭亡的打击。这种怜悯心其实就是道德当中的善的表现。而且自然人的孤独也隐含着这样的含义:自然人不会去于涉、侵害其他人的自由,完全服从自己的自然的善良的本性。因此卢梭的自然人是一种道德理想下的个人的抽象。卢梭认为社会的发展必须尽可能地保护自然人,其实就是要保存他的道德理想。

在卢梭看来,自然状态也就是人类的“原始状态”,在自然状态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原子的个体,彼此之间毫无联系。因此在自然状态,没有奴役也没有屈服,“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卢梭在此书中多处用抒情的笔凋,赞扬了自然人和自然状态,以致伏尔泰看了卢梭的书后给卢梭写道,看了你的书后真想四肢伏地而行。

显然,自然人和自然状态是卢梭的一种抽象。因为卢梭认为要认识社会必须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而要从人类现有性质中辨别出哪些是原始的、自然的,哪些是人为的、发生了异化的,并非易事。卢梭在近代科学影响下想到了实验法。然而,要达到认识自然人的目的,必须做什么样的实验呢?在社会中,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做这些实验呢?卢梭认为即使是大哲学家也无法进行或指导这种实验,最有力的执政者也不能进行这种实验。但是卢梭认为,这种方法是解决我们对于人类社会真正基础的认识上无数困难的惟一方法、因此,他采取了“理想实验”方法,用想像的方法,剥去了社会加于人身上的一切(正如伽利略在头脑中用想像排除物体运动所受到的阻力一样),设想出了人的自然状态和处于自然状态的自然人。“所以我们首先要把一切事实撇开,因为这些事实是与我所研究的问题毫不相于的。不应当把我们在这个主题上所能着手进行的一些研究认为是历史真相,而只应认为是一些假定和有

条件的推理。这些推理与其说是适于说明事物的真实来源,不如说是适于阐明事物的性质,正好像我们的物理学家,每天对宇宙形成所作的那些推理一样。”(第71页)因此卢梭完全是从思维出发,从想像出发,空想出现在并不存在、过去也许从来没有存在过、将来也永远不会存在的自然状态和自然人。这种抽象本身就隐含着结论。因为抽象必须有抽象的原则,即抽取什么、舍弃什么的标准。卢梭的标准就是人生而自由、平等。

实际上,自然人和自然状态并非卢梭首创。早在卢梭之前,不少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就提出过自然状态来为自然法奠定基础:如格劳修斯认为自然法就是以人的本性为根据的,它是人们达成建立国家政权的协议的基础;斯宾诺莎曾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服从自然的必然性。人们在自然状态下就已经互相合作。在这种基础上,人们缔结社会契约,成立国家。国家的成立并未完全消灭自然状态;霍布斯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人都有自由,但却是互相伤害的自由。因此自然状态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为了自我保存,人们签订协议,把自然状态下的个人的权力转让给最好的统治者,由他来保障社会和个人安全,这样就产生了国家。因此在他看来君主专制是最好的国家制度;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人的一种和平、自由和互相帮助的状态。在自然状态中,人人自由,但必须遵守自然法。自然状态也不是理想状态,没有权力来裁决是非。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权利,人们便订立契约,组成国家。国家的最高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最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

卢梭深受上述哲人的影响,也把自己的政治理论建立在自然人和自然状态的基础之上。但是卢梭又不赞同他们关于自然人和自然状态的观点。卢梭批评洛克、霍布斯用现代社会的人来代替自然人,指责洛克和霍布斯一样,虽然论述的是野蛮人,而在文章中描述的却是文明人。因此,为了和前人相区别,也为了寻找人和自然的原初联系,卢梭从自己构想的自然人概念中彻底抽掉了人的社会性,以便和现代社会中的人区别开来。

实际上,在卢梭的自然人概念中,人是孤立的自然原子,是作为本原的、先验的、前杜会的或前历史的存在物。在卢梭那里,个人的价值始终以自我主义为中心。卢梭的“自然人’并不是脱离社会现实的凭空捏造,而是18世纪的资产阶级个人的一种反映。马克思曾经指出,18世纪是产生孤立个人的观点的时代。这种孤立个人的观点,反映在哲学和社会学领域就是卢梭的‘自然人’,反映在经济学领域就是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因为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迫切需要具有人身自由的个人,无论是作为资本家还是作为雇用劳动力都是如此。这种孤立的个人,除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之外,不受任何束缚,是完全“自由”的。卢梭的“自然人”正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这种反对封建压迫、追求个人自由的要求。因

此德拉一沃尔佩认为,“自然人一一其绝对性或固有的自主以及随后的‘自由事业’都使它具有独有的特征一一具体地说,即普通的资产阶级人的特征”。

2、人的异化和私有制的产生

既然在自然状态的自然人是平等的,那么这种平等是如何失去的呢?卢梭认为,虽然自然人在自然状态下过着自由、平等、宁静的生活,然而在自然人的本性(尽管是抽象的本性)中却具有破坏自然状态的否定因素——自我完善化能力。由于人类自身具有自我完善化的能力,由于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偶然因素,人类无法永远停留在自然状态。当人类进人社会之前,随着人类的繁衍和地理环境的差异,人的需要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人类已经获得了很多的技巧和知识。随着人和动物、人与人的接触,人开始有了对这些关系的“知觉”,开始出现自尊感。随着与同类交往的增加,人类获得了有关的观念。这些变化经历了漫长的时期。这些初步的进步,又进一步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智慧的发达和各种技巧的完善。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发明了石斧,建起原始的住所,不再居住在洞穴。“这就是第一次变革的时代,这一变革促进了家庭的形成和家庭的区分,从此便出现了某种形式的私有制,许多的争执和战斗也就从而产生了。”(第115页)也就是说,正是这种自我完善化能力在偶然因素作用下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在科学技术导致人类走向文明的同时,也促使人自身发生异化,在道德上走向堕落。也就是说,人类在成为社会的人的同时,变成邪恶的生物。

虽然卢梭一再强调人类脱离自然状态的原因在于人类本性中的自我完善化的能力和外部偶然因素,但他还是看到了许多来自人类自身感性活动的客观的因素,如“需要”、“技巧”和“知识”(外部偶然因素实际上也是客观因素)。虽然卢梭在此并没有说到劳动的出现,而实际上发明石斧、建造原始住所就是人类劳动。因此卢梭实际上是猜到了劳动促进了家庭的产生和私有制的出现。卢梭事实上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也猜测到了导致人类劳动产生的前提:人类的繁衍和交往。而且卢梭始终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从人类劳动一出现就注意到了其中的异化因素——“许多的争执和战斗也就从而产生了’,卢梭在这里隐隐约约地看到了劳动的两面性:在促进人类发展的同时,劳动会促使人类发生异化。

卢梭认为这时人类尚未进人文明社会,而是进入了人类真正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是人类幸福最持久的一个时期。在这个阶段,人们生活简朴,交往很少而且需要很有限,享受着较多闲暇。人们利用闲暇为自己安排舒适的享受,这是无意中给自己带上第一个枷锁,给后代留下痛苦的根源。随着社会的建立,语言的产生,人类的一切都开始改变了面貌。当人们仅从事一个人能单独操作的工作时,他们还能过本性所许可的自由、健康、善良而幸福的生活。“但是,自从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的帮助的时候起;自从人们觉察到了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劳动就成为必要的了,广大的森

林就变成了须用人的血汗来灌溉的欣欣向荣的田野;不久便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

卢梭已猜测到了异化的直接根源是人类生产劳动的发展和私有观念的形成和转化为现实。卢梭在此在一定程度上猜测到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依赖性,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欣欣向荣的田野是用人的血汗灌溉的,劳动既培育了田野中的农作物,也为劳动者带来了奴役和贫困,也就是说劳动本身产生异化。卢梭进一步指出,引起这种人的异化的是人们的生产技术——冶金术和农业技术及其劳动产品。“使人文明起来,而使人类没落下去的东西,在诗人看来是金和银,而在哲学家看来是铁和谷物。”(第121页)因此,从卢梭的描述看来,卢梭已朦胧意识到,引起人和人类异化的原因是劳动规模的扩大、劳动技术的发明和劳动产品出现富余。劳动既使人类“文明起来”,又促使人类“没落下去”。这里,卢梭实际上已经接近从生产的发展来解释人的异化,解释历史的发展,解释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不过在这后面又始终留有一个抽象的尾巴——“人的自我完善化的能力”,这说明卢梭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劳动的概念。

卢梭也意识到生产劳动的进一步发展会导致社会的分工的出现。农业的发展,改变了人类像动物那样以采摘天然食物为生的历史,使人类进一步向着自然的主人地位迈进。农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开始由游牧生活方式转为定居的生活方式。因此人们的社会交往也逐渐增多,社会联系也更为稳定。农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要获得丰收,必须有季节的知识。要有季节的知识,又必须有天文地理知识。农业工具的改进,又促进了冶金术的发展。各种技术部门的形成逐渐导致了劳动者的分工。分工使得人类分化为不同的职业。分工促进了劳动产品的交换。这时个人的生产开始转化为社会的生产。个人生产的目的不再是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生活需要,而是渐渐转化成以交换为目的。“为使人类致力于农业,其他各种技术的发明就是必要的了。自从必须有一些人从事熔铁和打铁工作的时候起,就需要另外一些人来养活他们。工人的数目越增多,从事供给公共生活资料的人数就越减少,但是消费生活资料的人口井没有减少。而且,因为必须给某一些人若于生产品来换取他们的铁,另外一些人终于发明利用铁来增多生产品的秘诀。”(第122-123页)这种关于生产发展会产生分工的描述也可看成是对马克思的生产力发展导致分工的思想的接近。马克思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过,生产力的发展,只要它不仅仅是量的扩大,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分工会导致人的异化。

此外,卢梭还意识到劳动必然导致私有制。要发展农业,就必须保障耕种者收获其劳动产品的权利。只有耕种者的收益权得到保障,农民才会去忍受耕耘的艰辛,才会去用血汗灌溉欣欣向荣的田野。而卢梭认为这种对个人劳动产品的权利的保障必然导致私有制。因此卢梭指出:“上地的耕种必然导致士地的分配,而私有一旦被承认,也必然会产生最初的公正规则。”(第123页)因此在卢梭看来私有制的产生是必然的,在一定历史阶段它是合理的,是“最初的公正原则”。早在卢梭之前,就有许多学者试图解说私有制的起源。格劳修斯和

普芬道夫认为:首先发生的是土地的分配或占有,所有权是根据协议,由先占权延续而来的。而洛克认为,私有制是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之L的。卢梭实际上采取了洛克的说法,同时又融人了格劳修斯和普芬道夫的观点。卢梭认为,“我们不可能撇开劳动去设想新生的私有观念。我们不能理解一个人要把原非自己创造的东西据为己有,除了因为添加了自己的劳动以外,还能因为添加了什么别的东西?只有劳动才能给予耕种者对于他所耕种的上地的出产物的权利润此也给予他对于土地本身的权利,至少是到收获时为止。这样年复一年地下去,连续占有就很容易转化为私有。”(第123页)因此卢梭认为劳动产生私有制,私有制又进一步弓;起人和社会的异化,造成人类的不平等。但马克思并未笼统地认为一切劳动必然导致私有制,而是认为只有异化劳动才会导致私有制。“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跟劳动格格不人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同这个劳动的关系。工人同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或者不管人们给雇主起个什么别的名宇)同这个劳动的关系。从而,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同自然界和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

3、私有制导致了人类的不平等

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自然状态再也维持不下去了,各种社会邪恶现象也都接踵而来。首先,在私有制出现后,产生了统治和服从、主人和奴隶的不平等。从前处于自然状态的自由自在的人,成了受人支配的奴隶或支配人的主人。人类的天赋自由消失了,社会中的不平等也发展起来了。其次,由于私有制和不平等的出现,人的本性也发生了异化。一部分人变得奸诈和虚伪,“一方面是竞争和倾轧,另一方面是利害冲突,人人都时时隐藏着损人利己之心。这一切灾祸,都是私有财产的第一个后果,同时也是新产生的不平等的必然产物。”(第125页)在私有制下,劳动进一步加深了人的异化,导致财产的不平等。卢梭认为,由于生理上的差异,人们存在自然的不平等。而在私有制下的劳动却把这种自然的不平等转变为社会的不平等。因为在劳动中,身强力壮者能做较多的工作,心灵手巧者能在相同的劳动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聪明的人会想方设法改进劳动工具、缩短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因此虽然大家都同样劳动,但所得收获不同,有的人获得很多报酬,有的人却难以维持生活。这样,自然的不平等在私有制条件下就不知不觉地转化为社会的不平等。

卢梭认为,在文明社会中,自然状态中的自然人的平等已经荡然无存。社会的人根据其财富、地位、权势和成就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各种不平等最后归结为财富的悬殊。为了获得他人的尊重,社会的人普遍渴望声望、荣誉、特权和财富。而为了满足这些渴望,社会的人不断地锻炼着、较量着他们的才能和力量。在不断的刺激下,文明人顽强地追求着自己日益增多的欲望。因此在社会状态中,所有的人都相互竞争、对抗,把他人视为自己潜在的或公开的敌人。社会就是一个大的竞技场,无数野心勃勃者在此决斗、拼杀,每天都有许多失败、成功和灾祸。在社会状态中,由于各种不平等,社会人的财富、地位、权力的差异越来越大。社会的人开始分成不同的等级,在不同的等级间又形成对立的两极。卢梭认为这两极的对立

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从富人和穷人的对立、强者和弱者的对立向主人和奴隶的对立的转化。在文明社会中,一小撮有钱有势的人达到了富贵的顶点,而群众却匍匐呻吟于黑暗和贫

困之中。富人们不劳而获,穷人们却终日辛劳,有时还要冒着死亡的危险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富人们经常由于食物的过于考究而消化不良,穷人们则饥肠辘辘,忍受着饥饿之苦。总之,卢梭写道:如果我们用一种冷静、客观的眼光来看人类社会的话,它首先显示出来的似

乎只是强者的暴力和弱者的受压迫。因此,卢梭认为异化的人是处于各种对立关系之中的人,是分化为富人穷人、强者弱者的人,是不平等的人。而且,在卢梭看来,人的异化还会导致

人和自然关系的异化。在文明社会,人成了人类自己和自然界的暴君。总之,卢梭在《论人

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用人的异化思想揭露了封建社会人吃人的丑恶现象,指出阶级(尽

管他未使用这个词汇)对立的不平等现象就是人的异化。

卢梭认为自由和平等是人的真正的人性。人人生而自由,生而平等。但在社会状态中,这种天生的自由、平等让位于各种异己力量的控制。“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

之中。”在他看来,文明社会只不过是一个失去人的纯朴本性的人和人为的情欲的集合体。由于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经济的不平等。经济的不平等直接导致政治的不平等。因为现在

的国家和法律都是对富人有利的,是富人的保障、穷人的桎楛。自从国家与法律出现,天赋

的自由和平等就永远丧失了。因此卢梭在论文的结尾处这样写道:“我们可以断言,在自然

状态中,不平等几乎是不存在的。由于人类能力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进步,不平等才获得了

它的力量并成长起来;由于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终于变得根深蒂固而成为合法的了。”

卢梭先从人的起源也就是人类的原始状态或者说是自然状态开始探究,他在这里着重通

过原始人,动物以及文明人的对比来重现自然人的状态,他首先假设原始人在外形和生理条

件上与现在的文明人是相似的,只不过当时的人还很原始,充满了自然赋予的秉性,他们的

生活俭朴、单纯和清净,吃东西和睡觉构成了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简言之,原始人的生活

内容就是生存。然后,卢梭又从原始人的精神和智力方面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更加立体和完善

的原始人。他认为,“造成人与动物之间差别的不是理解能力而是人的自由意志”,“人这

种天生自我发展的能力正式我们不幸的根源”,“人类智力的发展都应该归功于欲望”,“人

类天生就具有同情心”。从这里可以看出卢梭归纳的原始人在精神和智力方面的几个要素:自由意志力,自我发展的能力,欲望,天生的同情心。需要说明的是人类的自由意志力与自

我发展的能力将人从动物中独立了出来,也在日后将人从自然状态中剥离了出来。人类的需

求会使人产生欲望(原始人的欲望当然跟现在的文明人的欲望大不一样,他们的欲望很简单

很单纯,无非是与吃顿饱饭,睡个安稳的觉这一类的事情有关),而人类的欲望推动着人类

智力的发展,从而使人类所掌握的知识不断的增加,虽然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我

们越思考这个为题,纯感觉和最简单的知识之间的差距就显得越明显)。知识的增加导致各

种观念活跃,而观念和语言的产生又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语言与自我发展能力也是相互

作用的,与此同时,交流和联系也开始出现(事实上,简直无法想象,一个人仅靠自己的力

量而不借助于交流或者需求的刺激就能填补这个鸿沟)。关于同情心,卢梭认为这是人类所拥有的唯一的自然美德,同情心缓和了人们强烈的自我中心主义也节制了人类的自尊,因此文明人的其他感情诸如虚荣、尊敬、轻视和重视在原始人这里是没有的,也就没有因之而起的争斗。另外,作为欲望之一的情欲,在原始人身上是远不如现在那么强烈的,因为原始人的情欲很平和,卢梭把它称之为生理上的爱,当然随着人类知识的增加,各种抽象的观念也不断产生,对于价值和美有了理解,爱情就产生了,原来的生理之爱就变成了精神上的爱,原来平和的情欲也变得更加疯狂,通奸,堕胎在文明社会中屡见不鲜。因此,现在可以看出原始人的状态,他们整日游荡于森林中,没有语言,没有家庭,既不知战争也不知何谓关系,只有一些不太强烈有容易满足的需求,甚至连同类都无法区分。这种状态中的原始人,无所谓平等不平等,因为他们所有的差别仅仅在于生理上的差异,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以及自然赋予的禀性的不同,这些差异对于原始人来说还无法构成不平等。虽然在他们身上已经出现了那些日后引起人类不平等的因素。

在第二部分卢梭还论述了政治社会的建立过程和由此产生的种种弊端。卢梭认为,政府实际上是富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受损失而创立的。政府是伴随着缺陷而产生的,而且这种缺陷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为了让社会正常运行,保障人们的自由和权益,人们选出了法官和统治者,然而这却导致了奴役和统治,进而产生了专制政权,而这也是政府堕落的最终形态,因为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人们放弃了部分自由,形成契约,建立政府,就是为保障更多的自由,而专制政权的出现摧毁了这一切,使一切都变得不再合理)。首先,没有更高权威来保障缔约的双方遵守契约,因此契约随时会成为一纸空文。而且,在政府的组织上,也存在这专制产生的因素。卢梭总结了政治社会所导致的不平等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法律和所有权的建立,第二阶段是官员制度的设立,第三阶段是法制权威向专制权威的转变。政府的存在是这三个阶段依次发展的主要因素。“政治上的差别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官员与民众之间不平等的扩大势必导致民众之间不平等的产生,并且,因欲望、才能和环境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同时,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别(财富、地位、权利、个人品质)使人们之间开始相互比较。这两者导致了人类社会的混乱和动荡,暴政抬头,不平等到了终点,并与起点重合,虽然现在的这个状态与原处的自然状态不太一样。

二、本书的现实意义

自从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出版之后就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大讨论,然而,卢梭恐怕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他之后的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的不平等竟然发展的如此迅速,如此变化多端和复杂多样。财富不平等,资源不平等,权利不平等,教育不平等,医疗不平等,政策不平等,貌似专制政权被推翻之前的不平等全都死灰复燃了,还是说,这些不平等从来没有被消灭过,他们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也许将永远的存在下去。

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中,不平等随处可见,而在所有的不平等中,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是最重要的不平等。1978年之前,中国基尼系数大约是0.24.这使得当时的中国至少在货币收入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为平等的国家之一;2002年之后,估计出的基尼系数为0.45,甚至更大,使得中国现在成为世界上在收入方面最为不平等的国家之一。普通民众对不断上升的不平等和不公平也越来越不满,中国的官方统计显示",大众抗议事件"已经从1993年的8700起,上升到2005年的87000起,人民群众与利益集团之间的对立已经达到了极端的程度。根据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的理论可以看出,对于当前的中国社会来说,社会变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具体而言,深化改革已经是刻不容缓了,如果政府还在这个问题上踌躇不前的话,那等待中国的就只能是一场疾风暴雨式的革命了,这样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也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深化改革不会消除不平等,他只会改变现有的不平等,使现有的不平等以一种更加合理化的方式出现。

关于人类天生的同情心,我不得不说卢梭真的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这种感情在原始人身上是可能是模糊不清的,但却十分强烈,在文明人身上虽然有所发展,却是十分微弱),因为他所说的人类同情心的在文明社会中的缺失,在当今的社会中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最近发生的一个事例,广东佛山一个五金城里,两岁女孩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碾轧,接下来的几分钟,还有呼吸的悦悦孤零零地躺在路边,18个路人先后经过,但都当没看见,而其间悦悦又被一辆货车碾轧。这令人心寒的一幕,直到拾荒阿姨陈贤妹经过,将悦悦搬离街心、在高喊中惊动了悦悦妈妈,才得以终止。终于,濒临脑死亡的小悦悦,躺在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就在前几天,小悦悦离开了这个世界。就像卢梭认为的那样,原始人之间即使没有道德联系,但是原始人身上却有强烈的同情心,而身处文明社会中的现代人虽然存在道德联系,但这样的道德联系却在各种复杂的关系之中越发的不明显了。可以说,小悦悦的死是一场蓄意的谋杀,一场从文明产生以来就酝酿的谋杀。虽然有很多人不同意卢梭的种种观点,但我想,卢梭是对的,至少在同情心的理论上是对的。由此,我不得不控诉现在人的冷漠,我认为,值得批判的,是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当然也有我们1978年以来的社会主义文明。我们不得不承认,明哲保身的思想和日益复杂化利益化的社会主义文明就是杀害小悦悦的元凶。其实,我们的社会非常需要一些卢梭口中的自然和原始,因此,我想,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这样的思想应该当做为我们接下来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

三、关于本书的历史局限性

卢梭生活于1712年至1778年的法国,他写这部著作是在1753年,这一时期也是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经历了高峰,开始走向衰落的时期,也是宣扬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启蒙运动萌芽的时期。因此,卢梭的思想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封建残余色彩,最好的证明就是,卢梭为君主制所作的辩护,他写道:“…….这种可憎的制度,即使在今天也远远不同于明智优良的君主制,尤其是法国的君主制……..”。卢梭之这样说事基于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卢梭认为当时的法国君主制存在一个君主和人民共同遵守的契约。然而,真是的情况

却是,从法王路易十四开始,君主的权利发展到了巅峰,他宣扬君权神授的理论,强调国王无需对人民负责,只对上帝负责,国王更是达到了神格化的高度,成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凌驾于法律之上,破坏了国王与人民缔结的契约。到路易十五时期,当时的法国刚刚从封建专制的顶峰上开始衰落,面临着封建专制制度的危机,贪污腐败严重,政府财政频临破产,第三等级人民受到残酷的剥削,十分不满,对外战争失败,整个社会积聚了大量的矛盾,最终爆发了席卷法国的大革命,推翻了专制政权,走上了民主政治的道路。因此,民主代替专政是历史的必然,或者说,民主社会的不平等代替专制政权的不平等是必然的。

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契约》出版至今已有258年了,在这两百多年中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想界也发生了飞速的进步,但是依然没有走出卢梭在此书所提出的不平等的理论,从目前我国关于这本书不断出现的新版本以及世界范围内对于此书的研究热情当中可以看出其理论的科学性与前瞻性。未来的社会,依然会发生连续不断的巨变,但是,我想,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及其发展的理论依然不会过时。

卢梭社会契约论名言

卢梭社会契约论名言 导读:本文是关于卢梭社会契约论名言,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人生来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2、强力并不意味着权利,而只有合法的权力才能产生义务。 3、奴隶们在锁链中失去了每一样东西,包括摆脱锁链的愿望。他们爱他们自己的奴役状态,就像牲畜爱他们所处的环境一样。…… 4、立法的力量就应该总是倾向于维持平等,因为事物的力量总是倾向于摧毁平等的。 5、人民永远是希望自己幸福的,但是人民自己却并不能永远都看得出什么是幸福。 6、为了防止社会公约变成一纸空文,它就自然地含有这样一种规定--只有这个规定才得以使其它规定具有效力--任何拒不服从公共意识的人,社会就要折合他服从公章。 7、一种不以**而能约束人、不以论证而能说服人的权威”指宗教。 8、财产是**社会的真正基础,是公民订立契约的真正保障。 9、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常困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人的主人,反比其他一切人更是奴隶。 10、法律是**体的唯一动力,**体只能是由于法律而行动并为人所感到;没有法律,已经形成的国家就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

它虽然存在但不能行动。因为每个人都顺从公意,这还不够;为了遵遁公意,就必须认识公意。于是就出现了法律的必要性。 11、如果主权者对一个臣民的要求比另一个臣民多的话,事情就变成个别的,他的权力也就不再凑效了。 12、治理社会就应当完全根据这种共同的利益。人们总是愿意自己幸福,但人们并不总是能看清楚幸福。 13、**绝不是人与人的一种关系,而是国与国的一种关系;在**之中,个人与个人绝不是以人的资格,甚至于也不是以公民的资格,而只是以兵士的资格,才偶然成为仇敌的;一个国家就只能以别的国家为敌,而不能以人为敌。 14、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的更对。 15、**学的大问题,是找到一种将法律置于人之上的**形式,这个问题之难,可以与几何学中将圆变方的问题相媲美。 16、人性的首要法则,是要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是对于其自身所应有的关怀;而且,一个人一旦达到有理智的年龄,可以自行判断维护自己生存的适当方法时,他就从这时候起成为自己的主人。 17、赋予了**体以生命和生存的权力,现在我们需要让立法来赋予它行动和意志。因为**体得以形成与结合的行为,并不能决定**体为了维持自己的存在还应该做的事情。 18、既然任何人对于自己的同类都没有任何天然的权威,既然

计算机基础知识多选题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B类私用IP地址的有______。 A.102.204.24.1 B.172.15.24.1 C.172.16.24.1 D.172.31.24.1 E.192.168.0.1 2.下列各项中,属于TCP/IP协议应用层的有______。 A.HTTP B.TCP C.SMTP D.SNMP E.ICMP 3.某全双工网卡标有“100BASE-TX”,关于该网卡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该网卡可以用来接双绞线 B.该网卡可以用来接光缆 C.该网卡最大传输速度为100Mbps D.该网卡最大传输速度为200Mbps E.该网卡最大传输速度为1000Mbps 4.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关于局域网与广域网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局域网比广域网地理覆盖范围大 B.广域网比局域网速度要快得多 C.广域网比局域网计算机数目多 D.局域网比广域网误码率要低 E.局域网不能运行TCP/IP协议 5.解决IP地址资源紧缺问题的办法有______。 A.使用网页服务器 B.使用代理服务器 C.多台计算同时共用一个IP地址上网 D.使用地址转换 E.升级到IPv6 6.在未进行子网划分的情况下,下列各项中属于网络地址的有______。 A.10.0.0.0 B.100.10.0.0 C.150.10.10.0 D.200.200.0.0 E.200.200.200.0 1.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解析:在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已从单一使用发展到群集使用。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需要计算机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联合起来进行群集工作,从而促进了计算机和通信这两种技术的紧密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这门学科。 2.从网络功能上,计算机网络由用户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组成。 解析:由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可知,计算机网络是由计算机资源集合和连接这些计算机资源的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组成的,前者为用户资源子网,后者为通信子网。通信子网实际上是由通信线路和负责通信控制处理的接口处理机组成的通信网络,它的功能主要是为主机提供数据传输,实现信息交换。计算机资源在通信子网的支持下形成用户资源子网,负责数据处理任务,为用户提供透明的信息传输。 3.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它的最大特点是。 A.节省人力B.存储容量扩大C.可实现资源共享D.使信息存储速度提高 解析: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也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大特点和主要功能。没有资源共享,也就没有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和数据资源共享。 4.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阶段(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多标准共存的蓬勃发展阶段、统一标准的互联网阶段和信息高速公路阶段4个阶段。 解析: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通常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 (1)计算机网络产生阶段(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计算机网络的最初形式为远程终端利用通信线路与大型主机建立连接,组成计算机联机系统,远程终端共享主机上的各种资源。 (2)多标准共存的蓬勃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典型代表是ARPANET,ARPANET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对推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1972年,美国Xerox公司开发了以太网技术,从此,各种局域网相继出现。 (3)统一标准的互联网阶段:由于单个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服务还很有限,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用户的需求,不同的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服务也不尽相同,有许多资源可以相互补充。198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促进了网络互联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网间互联网,其中最为突出的是Internet的出现及其广泛应用。 (4)信息高速公路阶段:1993年,美国提出了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计划,掀起了全球范围内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热潮。 填空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B类私用IP地址的有______。 A.102.204.24.1 B.172.15.24.1 C.172.16.24.1 D.172.31.24.1 E.192.168.0.1 2.下列各项中,属于TCP/IP协议应用层的有______。 A.HTTP B.TCP C.SMTP D.SNMP E.ICMP

多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多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带领着我,逐渐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拨开迷雾,认清自己的内心。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这本书带着我漫步于教师的心灵之所,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这本书,作者从关注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读着书,就好象在读自己,真的触动了自己的内心。因为这么长时间来,自己的迷茫彷徨。而书中的内容正是把这种教师的内心提到了讨论的层面上来。这本书建立在一个普通的信念上:优秀教学不能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于教师的自我认同和完善。这时的我才意识到,以往自己过于注重教学的技术,而忽略了自我的认同和完善。 我认识到教师的个人魅力直接影响着学生。所以我试着在自己的每堂课上用自己的微笑用自己的快乐,用自己的真诚去感染学生,去带动

学生。这时我惊喜的发现在教师感染带动学生的同时学生也能反过来牵动着教师的心。这时你就会发现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就比如我自己觉得自己倾尽心血的努力和付出,可是学生的成绩依然毫无进步,所以这时我对自己没有了信心,我迷茫,我困惑彷徨。直到我看到书中这样一句话“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一直以来在我的观念中课堂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在自己的课堂中也尽量做到这样,可是我发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中有时就会出现像书中所说的:产生不经思考的相对主义倾向:“你有你的真理,我有我的真理,我们不必考虑它们之间的差异。”当学生被放在中心位置时,教师可能会放弃太多的领导权;当什么都以学生为标准,就很难再去正视个人或团体的无知和偏见了。所以帕尔默提出应该以“第三事物”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专注这一“伟大事物”,构建

财务会计读书笔记

财务会计读书笔记 财务会计读书笔记 “在任何思想领域中,都需要一种理论结构,以统一推理它的基本逻辑或体系,会计也不例外。理论结构中为一定的假定范围内的有关概念和程序提供依据,会计师们对经济进行鉴定、登记、分类和汇总。使之成为合乎陈报和解释经济信息时采用的方式或方法。” ——潘序伦 这是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查阅相关资料偶然间看到的,觉得特别适合我这种对会计有所了解但又不全面的学生看,就摘录了下来并作为我的读书笔记的引言。正如这本书的书名一样,只要你读了这书,你就会发现他跟你所说的并不是教你如何如何做账,而是跟你一起探讨会计理论。对于我而已,虽然已经大三了,并且或多或少学了些会计实务方面专业知识,但是却还没有认认真真的学习或者是去思考财务会计活动是如何影响经济体制有效运作的,这也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所了解到的关于财务会计及其报告的环境。 这本书,看完之后,我将其大体的分为了四个部分,分别是: 一,以现行价值为基础的会计即理想状态下的会计环境; 二,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内部信息)和道德风险(管理者的努力程度); 三,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问题,即理想投资决策和雇佣合同借款条约;四,会计反映充分披露和“可靠的”净收益。 首先我想用一句话来说明下,为什么我觉得看完这本书让我受

益匪浅。“财务会计及其报告所面临的环境是很负责和具有挑战性的,究其原因,在于会计的产品是信息——一种非常有用而且重要的商品。”信息之所以会那么复杂,其原因之一是每个人对信息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对扮演不同角色的人而言,他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是不同的,类如,投资者汇能因为资产以市场价值评估有利于帮组他预测公司的前景,而对这种评估持积极态度,而另一些投资者则可能持消极的态度,同样的,由于管理然预案的工资在部分程度上是受到报告利润来衡量的,可是市场价值不受管理人员控制,因此他们对这种评估也会持消极态度。原因之二,在于他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投资决策还会影响到市场的经济活动。这种复杂的运作和影响,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专业的会计人员要来系统的了解信息的产生,运作,影响以及解决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读完这本书之后,发现其实该书要点无非是,要求会计人员能够清楚地认识财务报告对投资者,管理人员和整个经济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大大提高财务会计的生存能力和未来发展的希望。否则,会计人员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既定的报告环境,这对于不断发展的环境而言只是一种短期策略。 总的来说,这本书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研究会计理论的意义,分别是对会计实务的意义以及提高对会计环境的认识。这样的研究使我们能够认识到财务报告中管理当局法律职责的权限,以及会计人员为什么常常会陷于投资者与管理者利益冲突的困境之中。书的写作背景是以信息经济学为基础的,认为在商业交易中有一些人可能比其他人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一)已完成 1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认为斯大林和希特勒是谁的结果? ?A、孟德斯鸠 ?B、洛克 ?C、卢梭 ?D、尼采 我的答案:C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卢梭出生于1712年 ?B、卢梭对下层人民的生活十分熟悉 ?C、卢梭曾经创作过音乐 ?D、托尔斯泰认为卢梭极其虚伪。 我的答案:D 3 “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是我愿意用生命来捍卫你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是谁的名言??A、孟德斯鸠 ?B、洛克 ?C、卢梭 ?D、伏尔泰 我的答案:D 4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句话是谁说的? ?A、伏尔泰 ?B、卢梭 ?C、马克思 ?D、孟德斯鸠 我的答案:B 5 经典哲学著作《西方哲学史》的作者是? ?A、黑格尔 ?B、康德 ?C、罗素 ?D、叔本华 我的答案:C 6

以下不属于卢梭的著作的是? ?A、《新爱洛伊丝》 ?B、《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C、《忏悔录》 ?D、《老实人》 我的答案:D 7 卢梭最自豪的是:他是日内瓦的公民而不是一个臣民。 我的答案:√ 8 卢梭曾被认为是民主和自由的敌人。 我的答案:√ 9 托尔斯泰认为卢梭是一个虚伪的人? 我的答案:× 10 海德格尔说“他出生,他思考,他写作,他死了”这句话是用来评论亚里士多德的?我的答案:√ 11 法国的宗教以加尔文教为主。 我的答案:× 12 卢梭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人物。 我的答案:√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二)已完成 1

《浮士德》的作者是: ?A、康德 ?B、歌德 ?C、波德莱尔 ?D、卢梭 我的答案:B 2 在西方现代的思想史上,第一次对文明的价值,正面的提出了怀疑的是()。?A、《科学革命的结构》 ?B、《论科学与艺术》 ?C、《论法的精神》 ?D、《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我的答案:B 3 卢梭的第一篇论文叫什么? ?A、《爱弥儿》 ?B、《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 ?C、《论科学与艺术》 ?D、《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我的答案:C 4 关于“百科全书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产生在法国启蒙运动时期。 ?B、它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中心的唯物论者。 ?C、它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等级制度。 ?D、它仅仅是一个文学流派。 我的答案:D 5 卢梭的哪一篇论文在西方现代思想史上第一次对文明的价值正面的提出了怀疑??A、《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B、《论科学与艺术》 ?C、《社会契约论》 ?D、以上都不是 我的答案:B 6 《希腊罗马名人传》的作者是? ?A、卢克莱修 ?B、普鲁塔克 ?C、罗曼·罗兰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___A___ 。 A. 1946 年 B. 1952 年 C. 1959 年 D. 1962 年2.个人计算机简称PC 机,这种计算机属于__A___ 。 A. 微型计算机 B. 小型计算机 C?超级计算机 D.巨型计算机 3."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运算,可根据需要达到几百万分之一的精确度。算机具有____ C__。 A. 自动控制能力 B. 高速运算的能力 C. 很高的计算精度 D .记忆能力4."计算机能够进行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的结果来选择相应的处理。具有___B___。 A. 自动控制能力 B. 逻辑判断能力 C. 记忆能力 D. 高速运算的能力 5.计算机应用中最诱人、也是难度最大且目前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是 A. 辅助设计 B. 信息处理 C. 过程控制 D. 人工智能 6.计算机连接成网络其目标是实现__C___。 A. 数据处理 B. 文献检索 C. 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 D. 信息传输 7.控制计算机各部分进行各种操作,并协调各部分的工作的部件是 A. 运算器 B. 存储器 C. 控制器 D. 输入设备 8.微机病毒系指__D___。 A. 生物病毒感染 B. 细菌感染 " ,该描述说明计",该描述说明计算机 D__。 C___。 A. 质量 B. 控制器

C. 被损坏的程序 D. 特制的具有损坏性的小程序9.微型计算机的性能主要由微处理器的__C___决定。 A. 质量 B. 控制器

C. CPU D.价格性能比 10?发现病毒后,比较彻底的清除方式是—D_o A. 用查毒软件处理 B.用杀毒软件处理 C.删除磁盘文件 D.格式化磁盘 11. 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应包括_C ___ o A. 计算机及外部设备 B.主机箱、键盘、显示器和打印机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系统软件和系统硬件 12?当前的计算机一般被认为是第四代计算机,它所采用的逻辑元件是___C A. 集成电路 B. 晶体管 C. 大规模集成电路 D. 电子管 13. 下列关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D___ A.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诞生的 B. 它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电子器件 C?它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和科学计算,例如弹道计算 D. 确定使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14. 目前,微型计算机中广泛采用的电子元器件是____D_o A. 电子管 B. 晶体管 C. 小规模集成电路 D.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5. 电子计算机按规模和处理能力划分,可以分为—C__o A. 数字电子计算机和模拟电子计算机 B. 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C. 巨型计算机、中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 D?科学与过程计算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和数据计算机 16. 在计算机内部,数据加工、处理和传送的形式是__D_o A. 十六进制码 B. 八进制码 C. 十进制码 D. 二进制码 17. 通常所说的"裸机"是指计算机仅有—B—o A. 软件 B. 硬件系统 C. 指令系统 D. CPU 18 .组成计算机指令的两部分是 ______D_ o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后感

《计算机应用基础(远程教育)》课程学后感 为期两个月的课程培训马上就要结束了,花了不少时间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挺多东西的,另外对这个培训平台也有一点点想法,下面就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总结和一些建议吧。 在课程中学习了最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包括入门、软硬件基础、计算机与网络、计算机与教育等内容。学习了目前最常采用的操作系统Window2000,有系统的初步操作方法、文件和磁盘管理、控制面板的组成、操作系统的基本工作环境要求和系统的设置。学习了两个重要软件的使用,一个是Excel,主要学习了基本操作、格式化工作表、数据管理和图表制作;另一个制作课件的重要软件Powerpoint,主要学习Powerpoint的基础知识、外观设置、对象插入、特效和放映、文稿打印以及软件的综合应用。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对前面几部分内容的综合应用,主要包括了课件制作、教学软件使用和教学仿真试验等。这些内容的学习难度都不大,最后一部分稍为难一点。在这些内容中,前两部分的内容是非常基础的内容,在学习之前就基本都掌握了,所以没花太多时间在这上面。Excel和Powerpoint两部分内容虽然在平时工作中就经常使用了,但平时都只用到最简单的操作,对于很多功能和操作技巧都不懂,在这次的学习中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学习,掌握了很多新功能的使用,特别是在制作课件方面。例如在PPT中实现Flash播放的控制、如何真正用好菜单功能、如何更加全面的使用动画效果、如何在PPT中导入文档、如何在PPT把图片裁成任意形状,还学到了在PPT 中实现交互的重要性以及方法,交互性是课件的基本要求,交互性课件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实现互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超级链接、动作设置及触发器,Powerpoint 基本能够满足教师上课课件的交互性要求,掌握了这些实现交互的小技巧,可以使我的课件更加受学生喜欢。另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还接触了以前很少用到的另一个课件制作软件,Authorware,不过,由于时间关系,还不能比较深入的学习,以上这些就是我的学习总结。 接下来想谈一谈对这个培训平台的一些看法和建议。首先,我觉得课程内容还是浅了一些,希望课程内容能够更丰富和详细;其次,希望教学设计的针对性能更强一点,比如在讨论中有的老师提到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可以选择一些由浅入深的课件制作案例,通过这样的一些项目案例,也许能更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件制作能力,也更能激起我们的学习兴趣;最后,平台操作也可以更完善一点,比如,在点击平台首页课程的“开始学习”按钮后,打开的页面是缩在电脑的左上角的,需要刷新一次页面后才会正常,感觉操作比较麻烦,希望在这些细节上能更加完善。

财务会计读书笔记

财务会计读书笔记 财务会计读书笔记“在任何思想领域中,都需要一种理论结构,以统一推理它的基本逻辑或体系,会计也不例外。理论结构中为一定的假定范围内的有关概念和程序提供依据,会计师们对经济进行鉴定、登记、分类和汇总。使之成为合乎陈报和解释经济信息时采用的方式或方法。” ——潘序伦 这是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查阅相关资料偶然间看到的,觉得特别适合我这种对会计有所了解但又不全面的学生看,就摘录了下来并作为我的读书笔记的引言。正如这本书的书名一样,只要你读了这书,你就会发现他跟你所说的并不是教你如何如何做账,而是跟你一起探讨会计理论。对于我而已,虽然已经大三了,并且或多或少学了些会计实务方面专业知识,但是却还没有认认真真的学习或者是去思考财务会计活动是如何影响经济体制有效运作的,这也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所了解到的关于财务会计及其报告的环境。 这本书,看完之后,我将其大体的分为了四个部分,分别是: 一,以现行价值为基础的会计即理想状态下的会计环境; 二,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三,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问题,即理想投资决策和雇佣合同借款条约;四,会计反映充分披露和“可靠的”净收益。

首先我想用一句话来说明下,为什么我觉得看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财务会计及其报告所面临的环境是很负责和具有挑战性的,究其原因,在于会计的产品是信息——一种非常有用而且重要的商品。”信息之所以会那么复杂,其原因之一是每个人对信息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对扮演不同角色的人而言,他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是不同的,类如,投资者汇能因为资产以市场价值评估有利于帮组他预测公司的前景,而对这种评估持积极态度,而另一些投资者则可能持消极的态度,同样的,由于管理然预案的工资在部分程度上是受到报告利润来衡量的,可是市场价值不受管理人员控制,因此他们对这种评估也会持消极态度。原因之二,在于他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投资决策还会影响到市场的经济活动。这种复杂的运作和影响,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专业的会计人员要来系统的了解信息的产生,运作,影响以及解决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读完这本书之后,发现其实该书要点无非是,要求会计人员能够清楚地认识财务报告对投资者,管理人员和整个经济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大大提高财务会计的生存能力和未来发展的希望。否则,会计人员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既定的报告环境,这对于不断发展的环境而言只是一种短期策略。 总的来说,这本书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研究会计理论的意义,分别是对会计实务的意义以及提高对会计环境的认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多选题附答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多选题附答案 1、下列关于比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BD) A、比特是组成信息的最小单位 B、表示比特需要使用具有两个稳定状态的物理器件 C、比特“1”大于比特“0” D、比特既可以表示数值或文字,也可以表示图像或声音 2、计算机在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时,运算结果不可能产生溢出的是(ABC) A、两个数作“逻辑加”运算 B、两个数作“逻辑乘”运算 C、对一个数作按位“取反”运算 D、两个数作“算术加”运算 3、计算机发展过程按使用的电子元件可分为四代,其中第二代和第三代计算机使用的基本元件分别为(AD) A、晶体管 B、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B、电子管D、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4、主要体现了计算机在“数据处理”方面应用的是(BC) A、天气预报 B、办公自动化 C、情报检索 D、CAT 5、下列属于电子商务关键技术的是(ABD) A、EDI技术 B、电子支付技术 C、位置服务技术 D、数据库技术 6、下列关于大数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D) A、大数据技术不是抽样统计,而是面向全体样本 B、数据价值密度高

C、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互关系 D、允许不精确性和混杂性 7、为列的计算机将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向(ABCD)放向发展 A、巨型化 B、微型化 C、网络化 D、智能化 8、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B) A、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B、计算机区别于其他计算红酒的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C、电源关闭后,ROM中的信息会丢失 D、16位字长计算机一次能处理16位十进制数 9、下列关于汉字编码的叙述正确的是(AB) A、在不同的汉字输入法中,同一个汉字的输入码通常不同 B、在GB2312中,汉字的国标交换码为该汉字的区号和位号分别加32之后得到的二进制代码 C、在GB2312中,汉字内码的每个字节的最高位是0或1 D、不同字体(宋体、仿宋体、楷体等)的字形描述信息存放在一个字库中 10、关于程序设计语言,正确的说法是(AC) A、寄去语言和汇编语言都是面向机器的语言 B、计算机中央处理器能直接识别寄去语言和汇编语言 C、寄去语言的效率最高,执行速度最快 D、高级语言的效率最高,执行速度最快 11、关于计算机内存,下面的说法(AB)是正确的 A、CPU和RAM中既可以读出信息又可以写入信息

读书笔记摘抄大全30篇

读书笔记摘抄大全30篇 【篇一:读书笔记大全好词好句好段50字】 读书笔记加好词好句摘录 《鲁滨逊漂流记》 简介: 《鲁滨孙漂流记》(robinson crusoe)旧译《鲁宾逊漂流记》,一部家喻户晓的现实主义回忆录式冒险小说。这部小说一问世就风靡英国,情节真实具体、亲切自然,让人不忍释手。小说从出版至今,已出了几百版,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的文字。据说,除了《圣经》之外,《鲁滨孙漂流记》是出版次数最多的一本书。该书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名著。故事中的情节引人入胜,叙事的语言通俗易懂,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好作品。《鲁滨孙漂流记》主要告诉了我们如何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 好词摘录: 搁浅、兜底、吞噬、烟波弥漫、泅水、山坳、恭顺、惊魂甫定、斑斑印记、简直吓坏、晴天霹雳、怒不可遏、置之度外、渺小荒唐可笑、简陋不堪、不尽天职、境遇、原动力、勇往直前 聊以自慰、患难、幸福、邪恶可鄙、隐秘、狭隘 不以过去之忧为忧,也不以过去之乐而乐 好句摘录: 1.我完全不顾父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阻。我的这种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来不幸的命运。

2.我这个不孝之子,背弃父母,不尽天职,老天就这么快惩罚我了,真是天公地道。 3.唉!人在恐惧中所作出的决定是多么荒唐可笑啊!凡是理智提供 他们保护自己的种种办法,一旦恐惧心占了上风,他们就不知道如 何使用这些办法了。 4.尤其是,在这种不幸的境遇中,上帝指引我认识他,乞求他的祝福,这给了我莫大的安慰。这种幸福足以补偿我曾经遭受的和可能 遭受的全部不幸还有余。篇二:读书笔记好词好句及读后感受全集 一、《童年》高尔基 好词摘录: 忽如其来、飘忽、兴趣盎然、熠熠生辉鲜花绽放颤动激昂呈现 好句摘录:伏尔加河蓝色的水面上,桔红色的轮船在逆流而上,而 一张张金色的叶片则缓缓顺流漂下。 我非常害怕外祖父,总觉得他的绿眼珠无时无刻不在盯着我看。那 曲子中含着忧伤,仿佛是从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荡在房间中。 经常有人听见了他们的歌声从窗户底下停下来看着他们,那一张张 仰起的面孔让我想起没洗的脏盘子。 我的感想: 作者将主人公当时所处的肮脏的环境写得很到位,在语言描写上很 有功夫。使文章生动,令人身临其境,对美与丑及人复杂的感情有 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二、《鲁滨逊飘流记》中的好词好句好段 好词摘录:

企业成本会计操作实务读书笔记

第一章综合知识 第一节成本会计 一、成本会计:是企业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它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财务会计方法对企业 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成本及相关费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成本核算和成本监督。 成本会计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成本管理应具有: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七个方面的职能。 三、成本会计的对象:成本。 生产费用:包括生产资料中的劳动手段(机器设备)和劳动对象(原材料)的耗费,以及劳动力(人工)等方面的耗费。 成本: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 实际工作中的生产成本是指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不是指产品所耗费的全部成本。 成本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简称成本、费用。因此,成本会计实际上是成本、费用会计。 四、成本会计的工作原则 包括:财务会计工作的通用原则(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重要性、稳健性、按实际成本计价、权责发生制、收入与支出相配比、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又包括成本会计工作特有的原则(效益性、灵活性、全面性) 第二节成本核算 一、成本核算的意义:1.通过成本核算,提供反映企业总体水平的综合指标。 2.通过成本核算,提供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尺度。 3.通过成本核算,提供推行企业成本管理的必要资料。 4.通过成本核算,提供分析企业产品价格的参考资料。 二、企业费用要素和产品生产成本项目 (一)、工业企业费用划分为以下九个费用要素。 按费用要素反映的费用,称为要素费用。 按照费用要素分类核算工业企业的费用,可以有如下作用: (1)可以反映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总共发生了哪些费用,数额各是多少,据以分析各个时期各种费用的构成和水平。 (2)这种分类反映了外购材料和燃料费用以有职工工资的实际支出,因而可以为编制企业的材料采购资金计划和劳动工资计划提供资料。 (3)外购材料和燃料支出的多少与材料和燃料的储备资金定额以及储备资金的周转速度密切相关。

卢梭《社会契约论》本身缺陷

========卢梭《社会契约论》本身缺陷======== 卢梭《社会契约论》本身缺陷 “法国革命中的卢梭应该死,因为法国革命后的卢梭必须生” 《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杰作,卢梭在书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强调自由平等,反对压迫;提出“天赋人权”,反对专制、暴政。 其思想对当时社会制度进行道德评价或改造,为资产革命等提供理论根据,对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中重要的鼓舞力量! 不过还是要唱点反调,以表示我可不是复印机。 一.前提假设无法证明 卢梭提供的整个理论似乎是可以自足的,也就是说按照他的理论思路的话,我们可以推导出和他一样的结论。但是其前提是,我们必须认为卢梭提出的假设或者前提为真,因为“任何从错误的前提推导出的结论,其正确性都是值得怀疑的。”但是,卢梭的那些假设是否能遂人愿呢,或者说其说明足以说服我们并使我们相信他的假设是正确的呢?只要,我们认真地去想想,我们就会发现卢梭的前提的正确性与否之论证存在着许多困难。 1.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是无法直接证明的。 卢梭借助原始社会之假设来证明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然而我们对于古人类的生活习性的了解,或者说原始社会的了解,所借助的是对现存的一些原始部落的考察。可是,这些原始部落和我们所认为的原始社会的部落到底有多大共通之处。是有很大疑问的。因为即使这些部落真的原始社会的部落的承继,它们也经过了几万甚至几十万年的发展,他们的近况并不足以说明古人的情况。此外,这几年来的考古学不断地将可能是人类产生的日期往前推进,而每一次发现,都使我们将触角伸及上一次发现的几万年前,甚至几十万年前。相形之下,人类的文明史可谓其短。因而,在原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是否自由

计算机基础知识选择题附答案版

、计算机基础知识选择题附答案版 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 1、1946年研制成功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称为_B_。A.AMARKI B.ENIAC C.MARKI D.UNIVACI 2、计算机从1946年至今已经发展了4代,其中第2代计算机称为_B_时代。A.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B.晶体管 C.电子管 D.大规模集成电路 3、目前我们所说的个人台式商用机属于_D_。 A.巨型机 B.中型机 C.小型机 D.微型机

4、电子计算机从原理上可以分为_C_。 A.晶体管计算机 B.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C.数字电子计算机和模拟电子计算机 D.微型机 5、将有关数据加以分类、统计、分析,以取得有利用价值的信息,我们称其为_A_。A.科学计算 B.辅助设计 C.数据处理 D.过程控制 6、企事业单位现在都使用计算机计算、管理职工工资,这属于计算机的_C_应用领域。A.科学计算 B.人工智能 C.数据处理 D.过程控制 7、我们每天收听到的天气预报主要的数据处理都是由计算机来完成的,这属于计算机的_A_应用领域。 A.科学计算与数据处理

B.人工智能 C.科学计算 D.过程控制 8、数控机床是计算机在_D_领域的应用。 A.科学计算 B.人工智能 C.数据处理 D.过程控制 9、计算机问世至今,新型机器不断推陈出新,不管怎样更新,依然采用的是冯.诺依曼提出的“存储程序”的概念,这使得计算机具有的_B_特点。 A.快速 B.自动控制 C.准确 D.逻辑判断 E.通用性 10、在现代战争中指挥员可以在后方通过战场上空的侦察卫星或无人机反馈回来的战场现况,迅速发布有关命令,这些都是通过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指挥系统完成的,这反映了计算机具有的_E_特点。 A.快速 B.自动控制和通用性

计算机与计算思维读后感

“计算机与计算思维”读后感 科学界一般认为理论科学以数学为基础,实验思维以物理等学科为基础,计算思维以计 算机科学为基础。而在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计算机与计算思维也在飞速的发展着。 周以真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然而我所认为的计算思维是有差 异的,有层次性,有目的性的一系列运用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层次化、结构化、过程化是它的基础,智能化、工程化、人性化是基于这个基础上的衍生产物,以达到它的客观要求一—网络化、移动化、信息化、服务化。这三个层次的各种特征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缺一不可。 计算思维更是多种技能的综合,它需要科学思维,在没有证据时不轻易下结论,以科学严肃认真的态度创建新的知识,但由于知识的不断进步发展,更要求用一种发展辩证的眼光 看待问题与结论;它需要逻辑思维,计算思维的主体是人而非计算机,客观要求我们在看待 问题时进行逻辑思考,从已知中推出未知,从简单推出复杂,从表面现象中看到本质,而不 是轻易下结论;它需要算法思维,在重复同一问题的时候,应用算法会使问题更加简单;它需要效率思维,不但要求提高速率,而且要尽可能大的提高质量;它需要创新思维,在创新 无数新的算法后,可以使更多待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它需要伦理思维,任何新技术都是双 刃剑,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会带来更多安全问题,更多伦理问题,而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还有待 商议。 应用计算思维演化出多种多样的计算理论,其中核心理论便是自动化理论、可计算性理论和计算的复杂性理论,这些理论不同对问题的界定将问题巧妙的分为不同的门类。这其中我认为应用意义最大的便是可计算理论,在该理论中数学建模的巧妙应用可以将许多实际问 题轻松解决(例如18世纪的七桥问题),能够定义抽象计算机,把算法应用在其中。它的过程在我看来也较为简单,首先将问题抽象成为算法,其次应用该理论,最后进行自动化设计并实现问题的解答。然而过程虽然可以概括性描述,但是其中牵扯到无数细节仍需注意,例如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如何对问题进行合适的描述以便让参与其中的成分理解问题?如何存储计算数据?等等问题在如今也得到了解决,这就要谈及计算思维与其它学科 的交融了。 正如世界上没有一个独立运行的系统,计算科学也不可能脱离其它学科而独立存在。计算思维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满足描述的形式化,可行的算法,合理的复杂程度这三个前提条件后,我们每个人都能应用它,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更对以数学为根本的统计学、经济学和生物科学做出巨大影响。我所认为,计算思维在某一方面是建立在数学思维上的,它的形式和计算过程都是以数学为基础进行的,好比一棵扎根土壤的大树,根茎是数学,计算 思维是它的叶,从数学中得到支持。计算思维还与生物信息学有着巨大关联,通过应用计算思维,它衍生出字符串结构、树结构、三维空间点和连接集合结构、图结构,这些结构的使用使生命科学家更直观的研究产生蛋白质的基因、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和蛋白质在代谢和信号 通路中的作用。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科学相互依存,相互创新,相互发展。不仅如此,计算科学与仿生计算也有极其密切的联系,例如生活中常见的感染病的传播,应用计算思维我们可 以将它拟合成一张网,并从中看出传播源头和传播途径;计算机网络亦然,通过无数个节点,有目的性的将它们连接成为一张网络,像蜘蛛织网般明了。 计算机学科是基于科学和工程的交叉学科,它具有普遍性、持久性的重要思想、原则和 方法,并且穿插了由ACM和IEEE-CS提出的12个核心概念,这其中最令我有感触的便是大问题的复杂性。众所周知,计算机在起步阶段一台计算机足有一个房间那么大,并且运行速度极其慢,然而在70年之后的今天,我国自主研发的天河一号A型巨型机已成为全球最快 的超级计算机,每秒超过十亿亿次的浮点运算。这种速度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 算法研究,因为一个不好的算法的执行时间可能是呈指数级增长的。 在研究完计算思维后,更应该注重的是问题求解的基本步骤。一般来说,问题求解的第 一步便是理解问题,应该清楚自己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第二步便是制定计划,在这其中应该阅读相关资料,列出表格,使用猜测和检验,确定子目标,研究解决方案。第三步便是执行计划,检查计划中每个问题的执行情况,保持工作过程中的准确记录。第四步是回顾和展望,回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步骤是否正确,在原问题中检查结果,并思考有无其它解决方案。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平时养成按照步骤

管理会计读书笔记示例.doc

管理会计读书笔记示例 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一大分支,是将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提供管理信息的会计。下面是的我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高级《管理会计学》读书笔记 管理会计学作为当代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有着不同一般的重要性和学习必要性,但是同时它也是一门在我国发展时间非常短暂尚不是很成熟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上要求教材必须及时更新并且充满新意有助于学生学习。文章通过对比研究了赵健梅和邢颖老师合著的《管理会计学》和许金叶老师编著的《管理会计》两本管理会计学教材的内容、结构等方面阐述了当代对管理会计教材的要求。 关键字:管理会计教学教材发展结构 这学期修了许金叶老师的《管理会计》课程,现在已经到了学期期末,我对于管理会计的认识已经不再是才开始学习时那样懵懂且简单。我选择了赵健梅和邢颖老师合著的《管理会计学》一书进行阅读学习,这让我有了不少新的认识。 人类社会进入到20世纪之后,各种新的形式的经济应运而生,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发展特征,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开始受到信息的制约,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也就显得尤为突出。信息化发展这样迅速,即使是发展起来不久的管理会计也需要进一步改革才能适应社会训迅速发展的结果。

一.管理会计学的现状。 管理会计突破了传统会计的界限,服务并参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是会计适应现在管理要求而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①]。管理会计是传统会计的发展,并不没有否定传统会计。管理会计是决策的支持系统,目的是为协助企业管理者规划和控制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提供信息。管理会计的工作包括收集、分类、处理、分析和报告信息[②]。管理会计对于信息的处理主要是为了帮助管理者摆脱或者减少在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的时候对决策造成的影响。 自20世纪初以来,管理会计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20世纪后期以来,为适应社会、经济、技术重大变革而产生的一系列新的管理方法又使管理会计进入了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历史时期。管理会计自20世纪传入我国以来,有了20多年的发展,但是现在还不成熟一直处在崎岖道路的发展之中。在这20多年当中随着我国商业化越发显著,我国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分工都在不断发生变革;与此同时,管理亏阿基学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上在过弯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因此国内的研究不光要求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同时也需要不断吸收新的思想,使管理会计在发挥其帮助企业实行管理的作用。在指导企业规划战略和目标、控制引导目标实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用。不光从理论上,也需要从实践上提升管理会计学,将其应用到我国的经济实践中去。因此对于我国来说,用于培养管理会计学人才的管理会计教材的内容与方法也应该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发展而更新。最开始传统的管理会计教材已经不再适应不断增长的新的知识的需

计算机基础知识选择题

计算机基础知识选择题 第00001题在个人计算机中最常用的英文字符编码─ASCII码是一种( )编码。 A.单字节 B.双字节 C.三字节 D.四字节 A 第00002题下列( )是指挥计算机完成一项基本操作的命令。 A.程序 B.软件 C.指令 D.硬件 A 第00003题32位计算机指的是字长等于32位的计算机,也就是CPU一次可以处理32位的数据,计算机的字长是由计算机的( )的宽度决定的。 A.地址总线 B.控制总线 C.串行总线 D.数据总线 D 第00005题十进制数100用十六进制表示为( )。 A.64H B.A0H C.100H D.10H A 第00006题二进制数1101B转换成十进制为( )。 A. 3 B. 15 C. 13 D. 7 C 第00007题用ASCII码表示下列字符:a,A,5,空格,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应为( )。 A. 空格,A,a,5 B. 5,a,A,空格 C. a,A,5,空格 D. A,a,5,空格 C 第00008题1K字节的存储器能存( )个汉字。 A.1024 B.512 C.1000 D.500 B 第00009题计算机中基本的存储单位是( )。 A.二进制字符 B.字节 C.字 D.字母 B 第00010题在表示存储器的容量时,1M的准确含义是( )。 A.1米 B.1024KB C.1024字节 D.1024万 B 第00011题存储一个汉字字符占( )字节。 A.1个 B.2个 C.4个 D.8个

B 第00012题CPU每执行一条( ),就完成一步基本运算或判断。 A.软件 B.指令 C.硬件 D.语句 B 第00013题计算机内部使用的数是( )。 A.十进制数 B.二进制数 C.八进制数 D.十六进制数 B 第00014题通常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 )。 A.Mark I B.ENIAC C.EDVAC D.COLOSSUS B 第00015题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起源和发展与微处理器密切相关,第一个微处理器于1971年由( )公司生产。 A.APPLE B.IBM C.Intel D.Microsoft C 第00016题下面4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 A.二进制数11011001 B.十进制数75 C.八进制数37 D.十六进制数2A A 第00017题在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常用十六进制数表示二进制数是因为( )。 A.在计算机内部十六进制数比二进制数占用较少空间 B.在运算规则上十六进制数比二进制数更加简便 C.在书写上十六进制数比二进制数更加简洁方便 D.在运算速度上十六进制数比二进制数更快 C 第00018题在计算机中的字节是个常用的单位,它的英文名称是( )。 A.bit B.byte C.word D.baud B 第00019题计算机系统中,"字(word)"的描述性定义是( )。 A.度量信息的最小单位,是一位二进制位所包含的信息量 B.通常用8位二进制位组成,可代表一个数字、一个字母或一个特殊符号, 也常用来量度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大小. C.计算机系统中,在存储、传送或操作时,作为一个单元的一组字符或 一组二进制位. D.计算机的一个汉字或英文单词所占用的空间 C 第00020题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以二进制方式表示的主要理由是( )。 A.节省存储空间 B.运算速度快 C.物理器件性能所致 D.信息处理方便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