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言中如何运用网络热词

新闻语言中如何运用网络热词
新闻语言中如何运用网络热词

新闻语言中如何运用网络热词

【摘要】网络语言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新闻媒体如何恰当地使用网络语言,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新闻语言中运用网络语言要谨慎,要把握好尺度。只有这样,新闻语言用语规范的前提下,不失时代气息,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给力;网络语言;新闻语言

How news Language Use Network Hot Words

——Speaking from the “People’s Daily” to Force “

FENG Dan-dan

(Hubei ARTS Polytechnic,Xiangyang Hubei,441000)

【Abstract】Internet language has penetrated into every corner of our social life,the news media how to properly use the network language,we face new challenges. Use of network news language to be careful,to grasp the scale.the only way News specification language terminology premise,without losing the flavor of the times,and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Force;Internet language;News language

网络时代,网络语言以其简洁生动和趣味性大行其道,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介正受着网络的影响,如今,给力、PK等等网络语言广泛运用与各种媒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新闻报道中的网络语言?在新闻报道中如何使用网路语言?

1 网络热词“给力”登上党报

《江苏给力“文化强省”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赫然印着标题为《江苏给力“文化强省” 》的消息,这篇文章引题为“改革攻坚迸发动力政策创新激发活力厚积薄发释放能力”,文章约3200多字,主要以上面三个方面为经验介绍了江苏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华丽转变。与很“潮”的标题相比,文章中并没有提到“给力”这个词。

“给力”,音gěi lì,原本属于网络语言,也有人说是我国北方方言,意思类似于“牛”、“很棒”、“酷”,常作感叹词用。另外,在实际使用中也可加一个否定前缀,如“不给力”,表示某个事件或某个人带给自己一种很失望的感觉。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也有人把“给力”作动词使用。

网络热词“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着实让不少人有些“意外”。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采用如此“潮”的标题,立刻引发如潮热议。网友们对《人民日报》标题使用网络词汇“给力”感到新鲜,一篇“《人民日报》标题给力”的帖子,一夜之间受到全国网民和读者的“围观”,事件本身在第二天也成了一则新闻。11月12日,10余家报纸不约而同的使用了“给力”一词做标题。

2 网络语言流行简析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特别是年轻人的偏爱,发展神速,极大地丰富了民众语言。网络语言按其类别可以分为数字型(520我爱你、88拜拜)、字母型(PLMM漂亮妹妹、PMP拍马屁)、同音型(杯具即悲剧,大虾即大侠)、新造类(霉女、菌男)等。

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的专家郭龙生先生说:“网络语言已经渗透到了我

新闻标题语言运用研究

新闻标题语言运用研究 对新闻标题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一方面可以从理论的高度对新闻标题语言进行系统的阐述和总结,并概括出新闻标题语言运用方面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广大读者加深对这类词语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在较高的层次和认识水平上正确理解和看待各种新闻标题,同时也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一些理论支持,使其更好的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梳理了新闻标题语言的研究现状,概括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简要介绍本文研究的主要语料来源、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探讨新闻标题的词语运用情况。(一)新闻标题中的新词语,从其来源说,可以分为这样五类:新造词语、旧词新用、外来词、方言词、新产生的缩略词。 (二)流行语汇是一种语言时尚,本文主要介绍社会生活类和文化娱乐类两种流行语汇。(三)经常使用数字的新闻标题主要包括这样三种情况:第一,用以反映客观事物的变化状态;第二,数字成为新闻价值的主要体现者;第三,数字是用以说明最主要的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标题中使用数字常常采用对比式、答告式、凸显式等三种形式。第三章分析新闻标题语言的修辞特色。 恰当选用辞格,可以使标题的语言形式变得新颖突出,引人注意。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修辞方式:比喻式新闻标题、比拟式新闻标题、对偶式新闻标题、双关式新闻标题和引用式新闻标题等。 探讨了这几种辞格的分类及在新闻标题中的使用情况。第四章分析新闻标题

语言运用中的一些误区。 有些新闻标题片面追求新奇,结果却弄巧成拙;有些新闻标题大量使用时尚的流行语,追赶时髦,结果使所谓的新颖走向反面:有些新闻标题过多使用方言语词,结果影响了信息传播效果;还有些新闻标题过多使用未经充分约定俗成的新词新语,结果影响了报纸的品位。最后是结语部分,对全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结论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归纳。

新闻语言特点

一、新闻语言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具体:(具体形象) 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写得具体。新闻的可信程度就高。 有人认为,要把事实写得具体就得形容,写领导人喜欢用“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写气势喜欢用“排山倒海,乘风破浪”,写精神面貌喜欢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一类词句其实并不能使人对客观事实有一个切实具体的感受。新闻当然要求写得鲜明、生动,也并不绝对排斥形象和艺术的语言,但必须以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为前提,不要以为把字典拿来抄了好多华丽辞藻就能够吸引人、感动人。如果只注意字句雕琢,堆砌辞藻;只求文字的华丽,内容却很贫乏,这样的新闻作品难以真正吸引读者、听众,也难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写新闻不同于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纸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尤其是写人物或场面,需要语言上的概括和内容上的具体 第二个特点是准确:(准确鲜明) 新闻必须事实,不能含糊其词,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因为语言运用不准确而造成新闻失真或歧议的例子在报道中是经常发生的。有的是概念不清楚,如以前出现在报纸上常提到的“苦乐不均”等,现在不提了。还有在宣传农村大好形势时有“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这三句话流传很广。表面看来,这几句话很生动,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不准确的,难道过去二十多年,天就不帮忙,人就不努力吗?所以新闻写作中不宜随意运用这些不准确的语言。 有的用含混不请的语句来代替清楚明确的语句。比如,有的新闻写作中喜欢使用“最近”、“不久以前”、“长期以来”等比较含混的字眼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时间;有的用“许多”、“无数”、“广大群众”等比较笼统的语句来代替可以表明的具体数量;有的则用“大概”、“差不多”、“可能”等模棱两可的语句来代替可以具体表明的程度。 第三个特点是简练:(简洁明快) 新闻要求快,要求迅速及时。这就决定了新闻语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简洁、精炼呢?第一,一条新闻只报道一件事实或只写出一个人物。这样,内容和结构都比较简单,容易做到条理分明、头绪清楚。如果报道的事件比较复杂,牵涉到的人物较多,可以采用分解报道的办法,化长为短,化繁为简。第二,直接写事实。不要穿靴戴帽,要学会精选事实,让事实说话,把事情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干净利落。第三,直接叙述事实本身不要作过多的解释。第四个特点是通俗:(通俗易懂) 新闻主观倾向 新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客观性,它要求新闻真实反映现实,记者的感情色彩丝毫不要带入新闻作品中。因此新闻排斥主观性,表现在话语上,即尽量选用不包含说写者感情、态度或评价的词语、句式等来记事、说明或写人。但是,完全的客观性是不存在的,客

中考专题复习之拟写新闻标题

中考专题复习之六 拟写新闻标题 给新闻拟写一句话标题,即用一句话概括出新闻报道的主要事件,目的在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实际上也间接考查了阅读理解能力、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 下面以中考试题为例阐述做这类题要注意把握的几个方面。 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据新华社三峡工地5月20日电2006年5月20日14时整,经过34小时的连续浇筑,三峡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顺利收仓,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核心,总浇筑时间为3080天,海拔高程185米。今年汛期,大坝开始全面挡水,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150万公顷良田从此可以解除洪水威胁。三峡工程全部建成后,还将在发电、通航、旅游等方面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标题: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三峡大坝全线竣工(建成);三峡建成世界第一坝;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建成。(概括出主要事件,字数符合要求即可。字数超过要求或者有2个以上错别字得1分;如答成“三峡工程建成”之类不得分) 其一,抓住关键句、特征句。 所谓关键句、特征句,指新闻中概括性、判断性较强的句子,一般分布在新闻的导语中,有时出现在中间小节的开头或结尾部分。注意寻找并提取这些特征句子中的有效信息,可以迅速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标题的草拟。如果这种句子比较多,就找其中最具有概括性、判断性的句子。如上题,可以抓住新闻导语“2006年5月20日14时整……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中的后半句“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这一最具有概括性、判断性的句子,迅速拟题。# 其二,表达形式要规范。 概括要点要求形式规范,拟标题也不例外。答案的表达形式通常为“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类似缩句中的主干,时间、地点等要素如无必要一般不出现在答案中。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答案一般要带有判断性,要求由两个部分构成。根据这一点,拟题时一定要找到找准这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中,最关键的是找准“谁”,千万不要只写一个部分。如上题中,“谁”是“三峡大坝”,“干什么”是“全线竣工(建成)”,答案应该是“三峡大坝全线竣工(建成)”“三峡建成世界第一坝”“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建成”之类。然而,有很多考生不注意这一点,答案往往只有“名词”,或者拟的标题看上去很长,其实还只是一个名词,这些情况都构不成判断句。 其三,注意限制条件。 概括要点或拟标题往往有一些限制性条件,如字数限制,这就要求所拟标题一般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否则要被扣分。如果有其他限制性条件,也一定要遵守。 、

2017届高考《经济生活》必背基本知识点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必记必背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价值决定价格。由于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导致价值量增大,这是造成物价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3)纸币发行量。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4)其他因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对物价上涨起了助推作用). (1)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有不同影响。)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影响人们消费选择:替代品比较多的商品,其价格上涨后,消费者会选择替代品。在互补商品中,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不仅会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上升,也会使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上升,反之,也是这样。) (1)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减少产量;相反,会增加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相反,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拓展延伸】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以及稳定物价的措施 原因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③稳定物价,防止通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以人为本。 措施 提示科技+发展生产+纸币发行+市场监管+宏观调控 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美国新闻标题话语特色

MEDIA 传媒 60 海外传媒 这则标题的精炼在于使用了一些语法元素:现在分词、省略号和连接词。Working这个现在分词的话语符号给人的解读含义是“人们正在 拼命努力地劳动着、工作着”,比它的动词形态work更具动感。Working后面的省略符号的含义是“人们还要再这样怀着希望和期盼一直干下去,干下去”。而连接词and则起到了强调“结果”的作用,使最后一个字poor 的分量变得格外重:“干了半天落得一 个穷s的下场”。 3.TRIUMPH!胜!——美国 《商业周刊》(04/11/15)封面标题 这是布什赢得大选后《商业周刊》的封面标题,真是一字道破天机!TRIUMPH中的每一个字母都用红色 美国新闻标题话语特色 文/陈卞知 美国报刊文章中的新闻标题话语常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尤以新闻期刊的封面标题话语为甚。正像美国整个国家每天都在为全世界制造新闻、吸引全球注意力一样,它的语言,也借着新闻文化的传播,扮演着标新立异的角色。 在对《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几种主流新闻刊物的封面标题话语做了一些研究之后,发现确有与众不同之处。在此,仅以2004年出版的新闻杂志为例,总结出标题话语六个方面的特色,分述如下。 “一语中的”的醒目印象 1.Arafat’s Shadow: 阿拉法特的阴影 ——美国《新闻周刊》(04/11/22)封面标题 整版封面刊登着世人熟悉的阿拉法特头部肖像,脸的右下部份被阴影复盖着。文章仅以两个字Arafat’sShadow为题,点出了中东地区未来的政治局面——在阿拉法特死后的很长时间里,他的阴影仍会继续存在。 2.Working…And Poor: 工作然后……变穷 ——美国《商业周刊》(04/5/31)封面标题 在美国,近几年来因为有大量的工作岗位外流,引起经济市场疲软,在白领阶层感到惴惴不安的同时,蓝领阶层更感到收入窘迫。 大写,后面还带着感叹号。这里的一字一叹,让人重温不久前方见分晓的坚苦卓绝的竞选激战。最后布什胜出,一切定格,再说什么也是多余了。因此一锤定音,一“字”以蔽之。话语简洁到极限,传播力达到无限! 另外三家同一天出刊的杂志也是惜墨如金:《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封面标题用了2个字(其中一个还是数字):Round 2(第二幕);《时代》杂志用了3个字:Four MoreYears(又是4年);美国《新闻周刊》用了4 个字:How He DidIT (他怎么成功的)。这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插曲:2004年6月一期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封面标题也使用了Four More Years这3 个字,但是后面带着一个问号:还要4年吗?《时代》杂志现在像是来回答它,肯定地说:又是 4年。 通过这些主流刊物的封面标题,一再使我们印证到:用语简洁精炼确实是当今美国新闻话语的一种总体风格。 堂而皇之的大白话 1.Our Con Man In Iraq: 我们在伊拉克的“骗子”  ——美国《新闻周刊》(04/5/31)封面标题 Con是地地道道美国俚语,是骗 局、伪造、骗子 的意思,在这里指伊 拉克国民大会主席沙拉比,把他说成伊朗间谍。既然沙拉比是间谍,是政

Chinadaily2月新闻热词

Chinadaily2月新闻热词 box office fraud票房欺诈 hand written tickets手写票 cinematic fraud影院欺诈现 unlicensed movie未经授权的电影 我国拟设“国家公祭日” Two national memorial days are to be marked, according to draft resolutions being reviewed by the top legislature. One of the days, on Sept 3, will mark victory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1937-45), while on Dec 13, victims of the Nanjing Massacre will be commemorated. 全国人大审议的草案拟将9月3日设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 “纪念日”多用memorial day表示,这里提到的“国家公祭日”可用national memorial day 表示。制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为了更好地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人们,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Chinese people's stance of safeguarding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the territorial integrity as well as world peace)。 制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to mourn the victims of the massacre and all those killed during the Japanese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exposing the war crimes of Japanese invaders),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Chinese people's stance of combating aggression and safeguarding human dignity and world peace)。 世界上其他国家设立的纪念日有:International Holocaust Remembrance Day(国际大屠杀纪念日,1月27日,全球,奥斯威辛集中营被解放纪念日,缅怀二战中的大屠杀遇难者),National Pearl Harbor Remembrance Day(珍珠港纪念日,12月7日,美国,珍珠港事件发生日),Victory Day(胜利日,5月9日,俄罗斯,二战卫国战争胜利)Remembrance Day(阵亡将士纪念日,11月11日,英国,一战停战日,缅怀在战争中死去的人)。 base station基站 spam messages垃圾短信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has reiterated "core socialist values," urging deep understanding and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ral doctrine nationwide.

最新十大经济生活热词

缤纷2011——评述2011十大经济生活热词 资料图:10月21日,购房者在浙江第18届房博会上观看楼盘模型。2011年年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从八个方面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全面调控,以“限购”为龙头,“限价”“限贷”相辅相成的三项杀手锏成为贯穿全年的房地产调控基调。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年终报道)缤纷2011——评述2011经济生活热词 新华网上海12月28日电(记者叶锋、何欣荣)新年钟声即将敲响,“十二五”开局之年也将画上句号。回眸不平凡的2011年,记者梳理了十个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热词”,以此描绘2011年经济生活图景,观察来年经济生活趋势。 ——“限” 楼市限购限贷、汽车限牌限行、温室气体限排……2011年,“限”令多多。 各种“限”令的产生,是由于过去对资源的过度透支和对利益的过度索求,如今不得不加以纠正。楼市实施严厉的限购后,投资和投机性需求明显受抑,70个城市的房价连续两月环比下降。北京对汽车“限牌”后,今年前11个月汽车销量下降五成。 但在某些领域,“限”令尚属权宜之计。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说:“如何把握‘限’的度,值得进一步探索。疏堵结合,才是治本之策。” ——“涨” 2011年,CPI从4.9%的月度涨幅起步,到7月份涨至6.5%,创下三年多来的新高。特别是食品价格,涨幅一度高达10%以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此,政府果断出手:压需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控制流动性;增供给,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实现粮食产量八连增;理流通,规范流通环节,降低中间成本。“组合拳”出击,使CPI涨幅回落至4.2%,超出很多人的预期。 “预计明年的物价涨幅将继续回落。”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长胜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提出明年要“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因此,控物价、防反弹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增” 9.7%、9.5%、9.1%,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缓慢下滑,但仍实现平稳增长。 增长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表现在质量上。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8%。在上海等地区,居民收入开始和GDP同步增长。不过,在楼市、股市双双低迷的背景下,居民财富“缩水”的状况令人关注,如何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考验决策者的智慧。

新闻标题的语言运用(精选)

新闻标题的语言运用 作为新闻“眼睛”的新闻标题,是用精警的词语对新闻内容和中心思想富有特色的浓缩和概括。因此,新闻记者和编辑总是在词语选择、句式安排、修辞格运用等方面努力实现新闻内容的准确、生动、凝练、鲜明的表达。本文拟从新闻标题的上述方面入手,对新闻语言的运用作些具体分析。 一、新闻标题的词语选择 新闻标题能否吸引读者的注意,帮助读者尽快选择信息,实现新闻传递信息的价值,与词语的精心选用是分不开的。大体上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新闻标题的词语选用。 (一)精心选用动词 新闻标题一般是一句高度浓缩的话语,所以,它亦具备话题和表述两个部分。新闻标题的“话题”就是新闻要说的人或事物,而“表述部分”就是新闻要讲的事情。就话题而言,由于新闻的客观真实,使得作者没有选择的余地;就表述来说,作者可以极尽挑选之能事,某件事情既可用甲语言来表述,也可用乙语言来表述。但从表述效果方面来看,只有努力实现新闻内容概括和评价的表述才是较佳的表述。新闻要告诉人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事物)、发生了什么事。而传递“发生了什么事”这一信息的重任主要是由动词来担当的。因此,我们应该精心选用恰当的动词来实现“发生了什么事”这一新闻内核的准确表述。 比如,《洪峰俯首过三门》,我们也可以表述为“洪峰顺利通过三门”,但是哪个表述效果更好呢?这要根据具体的新闻内容来精心选用。如果要表现“人们艰苦奋战使洪峰顺利通过三门”这个新闻事实的话,则“俯首”比“顺利通过”更加准确。因为“俯首”是一个描写性动词,动态感强烈,加之拟人手法的运用,充分表现了人定胜天的豪迈精神,并给人以洪峰在三门像驯服的绵羊流过的想象。而“顺利通过”则是一般叙述性动词,不能将人们艰苦奋战使洪峰低头的精神得以体现,也不能给读者以形象生动的想象。所以“俯首”较“顺利通过”可以充分表现出对新闻内容的准确而又有深度的理解。但是,如果新闻内容只是表述“洪峰安全通过三门”,则“顺利通过”较“俯首”更准确些。再如,“司令员挺身拦惊马”中的“挺”和“拦”是新闻工作者精心选用的动词,用得既准确,又极具口语色彩。总之,在标题制作的过程中,我们要精心选用符合新闻内容的动词。 (二)精心选用富有形象色彩的词语 新闻标题越精练越好,但精练并不等于苟简,而是要用最少的词语,表现出最丰富的形象,传递出最多的信息。现代心理学发现,符号能否容易被主体转化为表象,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主体对信息的接受。因此,在制作标题的时候,我们应该选用形象色彩丰富的词语,让人们在想象的过程中获得最多的信息。比如,《帝国主义逐鹿拉丁美洲》这则新闻标题中的“逐鹿”来源于成语“逐鹿中原”。它形象地勾勒出你争我夺的场景,让人们在读此词语的同时能联想到美帝国主义在拉丁美洲的肆意妄为。再如,《前苏联钢铁产量再逼美国》亦可说成“前苏联钢铁产量再次接近美国”,但是“逼”字的极强动作性,给人不可阻挡之势。因而,新闻标题如能精心选用突出形象色彩的词语,就会唤起人们脑海中的潜在表象,吸引读者的注意,帮助读者理解消息主旨。 (三)精心选用数词 用数词作新闻标题并不是一种常态,但运用巧妙的话,能把新闻内容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原先干巴巴的数字获得生动、鲜活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人们需要用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对于评论来说,更是这样。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为评论题目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人说:“标题是评论的眼睛。”这是一种“文学语言”。那意思无非是说,眼睛是传神的,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或者是说眼睛能够把人勾住,评论的题目应该一眼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使他非把文章读下去不可。如果是广播评论,要能吸引听众,使人非听下去不可。正如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 ①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已翻了好几番了。而且报刊已进入厚报时代,甚至有的报纸一天就出百版;广播、电视大多数已是全天候播出,这一切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人们已无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它,可以说,就连看完报纸几个版面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新闻评论标题如何创新呢?这就涉及一个标题创新艺术的问题。 一、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一讲到生动,人们会立刻想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似乎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实生动和新闻评论早已是水乳交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0日)、《为健康“颁奖”》(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5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7月15日播出)、《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2月10日播出)等等,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醒目、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二、评论标题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老舍先生说:“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然而一琢磨脸就红起来,这要比正颜厉色地教训人效果好得多。” ②“讽刺家的心是冷的,而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在心态上没有讽刺家那么厉害”。③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其中制作富有幽默性的标题,就会一下子抓住读者和听众。试举一例: 《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0日“今日谈”的标题为《喜人的“不习惯”》。这篇评论据以“前两天在北京火车站乘火车,登车后总感觉什么地方和过去不同。原来是站台加高和车底持平,上车如履平地了。习惯了踩着梯子上下车,对这方便之举一时倒有些不自然。”作者抓住了事件的性质——可喜的,借用自己的感受——“不习惯”来概括这一使人上下车方便的变化。事情本身没有逻辑矛盾,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逻辑矛盾就出来了,幽默感也出来了,于是人们才有读下去的欲望。如果标题为《可喜的变化》,这一标题是准确地反应了事情的原委,但太笼统,让人一看就是喜鹊评论,而这种性质的新闻在中国铺天盖地,根本没法吸引读者的眼球。 再如:《“猪八戒”不该成为荧屏“香饽饽”》(《经济参考报》2005年08月22日)、《这样的“抠门”值得称赞》(《人民日报》2005年08月10日第一版)、《楼市:中央政府不是"千手观音"咋办》(《中国青年报》2005年07月07日)、《企业要有“野性”》(《文汇报》2005年08月19日)、《造林还是“造字”》(湖北十堰电视台2002年11月15日首播)、《乡镇企业不是属猪的》(甘肃人民广播电台1985年12月14日播出)、《既要打锣,就不要怕响》(江苏省阜宁县广播站1983年6月25日播出)

浅议新闻英语的特点与翻译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63924665.html, 浅议新闻英语的特点与翻译策略 作者:黎姿 来源:《科技风》2017年第10期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奇闻逸事、风情民俗以及国际动态等日益吸引人们的眼球,而人们了解世界的主要障碍是语言不通,这就使得新闻英语翻译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词汇和语法的角度分析新闻英语的标题、导语及正文的特点与翻译角度分析指出,译者应根据新闻英语的特点,灵活掌握翻译方法,加强自身的翻译修为,在新闻英语的翻译事业中方可有更为出色的表现。 关键词:新闻英语;翻译;语言转换;文化转换 1 新闻与新闻英语翻译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它的特点是及时性(timeliness)、准确性(accuracy)、简明性(brevity & clarity)。 《微软百科全书》对新闻的解释是:收集、评价和传播现时人们感兴趣的事件(gathering,evaluating and distributing facts of current interest)[4]。 由新闻的定义可知,新闻英语翻译必须同时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和简明性等特点,才能成为不同文化交流的桥梁。但是,新闻英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之间的相互转换,在转换的过程中,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都要考虑得当。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历史、精神、信念、追求、宗教等各种重要理念的集中体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发展背景和宗教信仰,因此民族文化存在着差异性。同时,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习惯,这就增加了新闻英语翻译的难度。 2 新闻英语的特点与翻译 与文学翻译、商务翻译、科技翻译等应用文的翻译不同,新闻英语翻译有其独特的文体特点和翻译方法。新闻可大致分为三个种类:软新闻、中间层和硬新闻。包含浓郁的人情味、采用轻松自由的写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刺激受众感官和阅读视听兴趣的新闻称为软新闻;以对所描述事物的客观性、准确性、时效性为特点的新闻称为硬新闻;而居于软新闻和硬新闻之间的新闻文体称为中间层。软新闻、硬新闻及中间层等新闻题材在表现手法和表达重心上各有差异,翻译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达到理想的翻译状态。 除了题材等宏观方面需要特别加以留意外,新闻英语的译者也应在翻译过程中格外注意对英语新闻三大组成部分——标题、导语、正文——的翻译,这三大部分在词汇(包括文化词汇和新闻热词)、句式、修辞格的运用上各有不同特点,需要译者进行巧妙处理。 2.1 新闻英语标题的特点与翻译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最新版)

《经济生活》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 ①基本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 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5、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 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1、结算方式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相反。 5、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 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 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6、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①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2、供求影响价格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3、价值决定价格

当前社会英语热词翻译

英语热词:恶意营销smear campaign 似已经平息的“奶粉性早熟事件”又掀起渲染大波,牵出了国内乳业巨头之间的营销纠纷。此次纠纷的重点则直指“恶意营销”,被称“策划门”。 请看《中国日报》的报道: A highly publicized incident about milk products that caused baby girls to develop breasts may have been a smear campaign by a competitor. 之前被广泛报道的奶粉致女婴乳房过早发育事件也许是来自竞争对手的恶意营销手段。 文中的smear campaign就是指“恶意营销”,也就是通过诋毁竞争对手的方式来进行不正当竞争,是有计划的造谣中伤,也常用于政敌之间,而那些专门造谣中伤的报纸或杂志就称为smear-sheet。 这起事件也称为smear scandal,这里的scandal也就类似于我们平时说的“门”,例如“艳照门”就称为sex scandal。 如今很多公司通过公关活动达到宣传自己,甚至排挤竞争对手的目的。类似的“公关活动”就称为public relations campaign,平时我们说某某做PR,就是说他在public relations(公关行业)工作。 超大城市 megacity behemoths 一方面,都市白领正在上演“逃离北上广”,另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步伐不断加快。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近日发布报告称,中国城市化目前仍处在“半城市化”状态。报告还勾勒出未来20年解决4亿农民工及其家属的进城和落户问题的路线图。但这是否超出了城市的承载能力呢?这引发了人们的担忧。 请看《中国日报》的报道: By then eight cities, Beijing, Shanghai, Chengdu, Chongqing, Guangzhou, Shenzhen, Tianjin and Wuhan, will have populations of more than 10 million with some already megacity behemoths. 到那时,北京、上海、成都、重庆、广州、深圳、天津、武汉这八个城市将成为人口超

新闻热词英语表达系列之90:“故意杀人”

新闻热词英语表达系列之90:“故意杀人” “故意杀人”的英文表达为intentional homicide。薄谷开来、张晓军涉嫌故意杀人一案,近日已由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向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经审查查明,被告人薄谷开来及其子薄某某与英国公民尼尔·伍德因经济利益发生矛盾,薄谷开来认为尼尔·伍德威胁到薄某某的人身安全,遂与被告人张晓军共同投毒杀害了尼尔·伍德。 我们来看相关英文报道: Bogu Kailai and Zhang Xiaojun were recently charged with intentional homicide by the Hefei Municipal Procuratorate in East China's Anhui province, according to authorities Thursday. The prosecuting body informed the two defendants and the family members of the victim of their litigation rights during the investigation period. 周四,据有关部门称,薄谷开来、张晓军以故意杀人罪被安徽合肥市检察院提起公诉。检察机关在审查期间通知了两位被告人以及被害人亲属所享有的诉讼权利。 【讲解】

文中的 intentional homicide 即指故意杀人,intentional指故意 的, unintentional 即指非故意的、无心的,homicide指杀人或杀人犯,词尾为cide的往往与“杀”有关联,如suicide 自杀,pesticide 杀虫剂,insecticide杀虫剂等。defendant指被告,原告我们可以说成 plaintiff。我们来看一些其它法律术语,procuratorate 检察院,检察机关,court 法院,法庭,acquittal 被宣判无罪,adjourn 休庭,bail 保释,custody 拘留,verdict 裁决等。

《经济生活》常用知识点(2018新教材)

《经济生活》常用知识点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直接因素 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决定因素 二、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对生活(价格影响需求) 1、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3、价格上涨时,其替代品的需求增加,反之减少; 价格上涨时,其互补商品的需求减少,反之增加。 4、影响消费水平,居民购买力降低,生活质量下降。 (二)对生产(价格影响供给) 1、调节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 三、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居民的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3、人们的消费不仅受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居民预期收入。 4、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有关,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5、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四种消费心理的影响,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观,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6、物价总体水平越高,消费水平越低,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7、生产决定消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水平。 四、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反作用) 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②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五、为什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民间资本、小微企业) 1、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4、是遵循市场规律的表现,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5、有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6、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7、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六、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1、混合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主导和支柱作用,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3、有利于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各种所有制资本交叉持股,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提升企业竞争力。 七、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竟争力。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的形象。 4、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5、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6、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7、“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坚持“走出去”战略,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8、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本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9、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10、善于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调节国家经济运行。 11、调整分配关系,增加职工工资,优化分配结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八、就业的意义 1、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就业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就业使劳动者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4、就业有利于实现其自身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九、怎样解决就业问题?(答题注意主体) 国家:1、从根本上说,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3、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第三产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 4、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扩大就业提供保障 6、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企业: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应肩负社会责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促进劳动力合理再生。 劳动者:1、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坚持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2、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3、发扬创业精神,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主创业能力 十、为什么收入分配公平?(意义) 1、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3、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需,实现共同富裕。 4、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5、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能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