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风险评估指标

麻醉风险评估指标
麻醉风险评估指标

麻醉风险评估指标及术前准备麻醉前病情分级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Ⅰ级:正常健康。Ⅱ级:有轻度系统疾病。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完全丧失工作能力。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面临生命威胁。Ⅴ级: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急症手术在每级前加注“急”或(E)。Ⅰ.Ⅱ级病人的一般性麻醉

耐受力良好,Ⅲ级病人麻醉有一定危险性,应做好充分麻醉前准备和并发症防治,Ⅳ级病人的危险性较大,应做好积极抢救,围麻醉期随时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术前必须向手术医师和家属详细交代清楚。常见伴随疾病的评估与准备

欧阳学文

一、高血压病1.高血压病人的麻醉风险取决于是否继发重要脏器的损害及损害程度,包括脑、心脏、冠脉供血和肾功能等改变。2.高血压病病人术中,术后可能发生高血压,低血压,心力衰竭,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合并糖尿病和肥胖者麻醉手术的危险性更大。3.术前经内科治疗,应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160/90mmHg

以下,改善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4.急症手术前亦应调控好血压及全身状态后,方可施行麻醉。

二、心脏病1.心功能1~2级病人对麻醉耐受性较好,心功能3~4级者对麻醉耐受性差,术前应改善心功能,控制慢性心衰。控制心率和快速房颤,心室率应控制在100次/min以下。室性早搏应小于5次/min,除外多源性室性早搏或R on T,应掌握有效控制室性早搏的药物。2.心电图明显异常者,应经心内科会诊治疗。3.对缺血性心脏病,应从病史中明确是否存在心绞痛,既往有无心肌梗死史,目前心脏功能代偿情况,心肌梗死后6个月以上才能进行选择性手术麻醉。4.特殊传导阻滞并有心动过缓,晕厥史,对药物治疗反应差的病人,术前应安置临时起搏器,已安装起搏器的病人术前须经心内科确定起搏器功能正常;术中使用电灼器有一定危险性。5.按Goldman心血管功能危险指数,可作为非心脏手术的危险性评估(见表1)表1 心脏危险性指数(Cardiac risk index,CRI)评估

注:以上5项累计分数,分为4级,0~5分为Ⅰ级,6~12分为Ⅱ级,13~25分为Ⅲ级,≥26为Ⅳ级,累计分值达Ⅲ级时,麻醉手术风险较大。

三、呼吸系统疾病

㈠呼吸困难程度分级0级:平地正常行走无呼吸困难症状。1级:能按需行走,但易疲劳。2级:行走距离有限,行走一定距离后需停步休息。3级:短距离行走即出现呼吸困难。4级;静息时出现呼吸困难。㈡术后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高危指标1.3、4级呼吸困难。2.肺功能严重减退,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小于预计值60%,第一秒时间肺活量小于0.5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小于60%。3.血气分析:Pao2低于65mmHg, Paco2高于45mmHg。㈢麻醉前准备1.急性呼吸系统感染者,术后极易发生肺不张和肺炎,择期手术必须在完全治愈后1~2周安排。2.术前1~2周禁烟。3.肺心病病人应用药物改善心功能,使之处于最佳状态。4.术前3~5天用抗生素。5.麻醉前用药应减量,禁用吗啡类药物。6.哮喘病人术前用支气管扩张剂及激素治疗。7.高危病人术后易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术前应与家属说明,术后需使用机械通气。

四、内分泌疾病㈠甲状腺疾病1.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术前应治疗控制。⑴心率应小于90次/min。⑵血压和基础代谢(BMR)正常。⑶蛋白结合碘4小时小于25%,24小时小于

60%。⑷甲亢症状基本控制。2.甲状腺肿瘤较大者,应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及气管压迫症状;有无气管移位。应常规做颈部正侧位摄片。如有气管压迫,移位,应清醒气管插管。术毕拔管时应注意有无可能发生气管软化,并作好气管切开的准备。㈡糖尿病1.要求术前基本控制尿糖阴性或弱阳性,尿酮体必须为阴性,空腹血糖控制在8.0mmol/L 以下。2.术中监测血糖,根据化验结果给予胰岛素,并注意维持血清钾正常。3.急症手术,首先应查血糖,血清钾,钠,氯,PH及尿糖,尿酮体。根据化验结果给予胰岛素治疗。待尿酮体转为阴性、电解质正常后,方考虑麻醉与手术。

㈢长期使用(6个月以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病人,术前及术中应加大激素剂量,术中用氢化可的松100mg~300mg或地塞米松10mg~20mg。㈣嗜铬细胞瘤术前用α受体阻滞剂及β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及心率,并使血细胞比容低于40%。

五、肾脏疾病㈠肾功能损害估计(见表2)表2 肾功能损害程度

㈡术前准备1.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2.纠正贫血,必要时行透析治疗。3.控制感染。4.避免使用经肾排泄及损害肾功能药物。5.避免使用缩血管药物,以避免导致肾血流锐减,加重肾损害。六、肝脏疾病㈠肝功能损害根据childpuge分级评估

Childpugh 分级

注:根据5项的总分判断分级,A级5~8分,B级9~11分,C级12~15分黄疸,腹水,低蛋白血症及凝血障碍者,手术或麻醉风险增加,术后死亡率也升高。㈡麻醉前准备1.术前高碳水化合物及高蛋白饮食和内科保肝治疗。2.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输新鲜血及白蛋白),血小板记数<50×109/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应输血小板及其他凝血因子。3.给予大量维生素C,B和K。4.控制腹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七、血液病麻醉前准备:1.纠正贫血,血红蛋白达90g/L以上。2.血小板要求在60×109/L 以上低于60×109/L慎用硬膜外阻滞。3.其他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应由血液科做特殊术前准备。

八、其他疾病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1.较长时间不能进食及用脱水利尿剂的病人,术前应该依化验检查及体检予以输液纠正,必要时根据中心静脉压补充液体。2.血清钾、钠、酸碱状态,应纠正到正常范围。㈡急诊病人,应按病情的轻重缓急,做必要术前准备,适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补充血容量。急性大出血病人,应边输血输液边抢救,立即麻醉和手术。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诊治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详细、科学的手术方案,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手术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我院特制定患者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一、手术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二、医生、麻醉师对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三、术前主管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必须做好必要的术前知情告知,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嘱患者或委托人签字。手术风险评估分级?2分时,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报告医务科。 四、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五、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 (一)、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病人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 (2)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如果不手术的患者将不能存 活;p6:脑死亡的患者。 (3)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 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 属急诊手术在“ ?”打“?”。 (4)手术类别由麻醉医师在相应“ ?”打“?”。 (5)随访: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在患者出院后24h内由主管医生填写。

麻醉风险评估指标范文

麻醉风险评估指标 一、麻醉前病情分级: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 Ⅰ级:正常健康。(不包括< 2个月或>80 岁的年龄层。) Ⅱ级:有轻度系统疾病。(1个生理系统存在问题,在控制中,无身体活动限制。)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完全丧失工作能力。(1个以上或1个主要系统存在问题,在控制中,身体活动受限制,但尚未达到失代偿状态,且无立即的生命危险。)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面临生命威胁。(至少1个器官系统有严重问题, 未得到控制,或达到末期状态,失代偿,可能有生命危险。) Ⅴ级: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 急症手术在每级前加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的一般性麻醉耐受力良好,Ⅲ级病人麻醉有一定危险性,应做好充分麻醉前准备和并发症防治,Ⅳ级病人的危险性较大,应做好积极抢救,围麻醉期随时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术前必须向手术医师和家属详细交代清楚。Ⅴ级病人病情极危重,麻醉耐受力极差,随时有死亡的威协,麻醉和手术异常危险,麻醉前准备更属重要,做到充分、细致和周到。 二、术前困难插管的评估与评分 1、张口度:正常:>4.5c m;Ⅰ度张口困难:2.5~3cm;Ⅱ度张口困难:12~2c m;Ⅲ度张口困难:< 1 cm。 2、头后仰度 >90度;80-90;<80度。 3、:预计插管困难分级: 1级:可看到软腭、咽峡弓、悬雍垂、扁桃腺窝、咽后壁,喉镜可见全部声门。 2级:可看到软腭、咽峡弓、悬雍垂,喉镜可见声门后联合。 3级:可看到软腭、悬雍垂根部,喉镜仅能见到会厌顶部。 4级:可看到软腭,喉镜看不到喉头的任何结构。 三、常见伴随疾病的评估与准备 一、高血压病 1.高血压病人的麻醉风险取决于是否继发重要脏器的损害及损害程度,包括脑、心脏、冠脉供血和肾功能等改变。 2.高血压病病人术中,术后可能发生高血压,低血压,心力衰竭,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合并糖尿病和肥胖者麻醉手术的危险性更大。 3.术前经内科治疗,应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下,改善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 4.急症手术前亦应调控好血压及全身状态后,方可施行麻醉。 二、心脏病 1.心功能1~2级病人对麻醉耐受性较好,心功能3~4级者对麻醉耐受性差,术前应改善心功能,控制慢性心衰。控制心率和快速房颤,心室率应控制在100次/min以下。室性早搏应小于5次/min,除外多源性室性早搏或R on T,应掌握有效控制室性早搏的药物。 2.心电图明显异常者,应经心内科会诊治疗。 3.对缺血性心脏病,应从病史中明确是否存在心绞痛,既往有无心肌梗死史,目前心脏功能代偿情况,心肌梗死后6个月以上才能进行选择性手术麻醉。 4.特殊传导阻滞并有心动过缓,晕厥史,对药物治疗反应差的病人,术前应安置临时起搏器,已安装起搏器的病人术前须经心内科确定起搏器功能正常;术中使用电灼器有一定危险

麻醉前风险评估制度

麻醉前风险评估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麻醉效果得到科学客观评估,麻醉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详细、科学麻醉计划,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改麻醉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我院特制定患者麻醉风险评估制度。 1、麻醉医师对麻醉的患者都应该进行麻醉风险评估。 2、麻醉医师对病人进行麻醉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 影像与实断拟施麻醉风险和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3、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麻醉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评估,做出明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根据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麻醉治疗计划/方案。麻醉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术前知情告知,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麻醉方案、麻醉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嘱患者签字。 4、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随时请心理医生给予必要的心理治疗。 5、对病人术前评估级别超过ASAⅢ级,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请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可报告医务科申请会诊,在进行评估。

6、病人在入院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及时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并签署患者或委托人的姓名。假如在疑问或者困难,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报告医务科。 7、对病人在麻醉中出现的特殊情况,麻醉医师应及时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8、手术完成后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共同填手术风险评估表和手术安全核查表,对手术安全风险情况进行确认。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一、手术风险评估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分别负责确认,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 二、手术前手术医师完成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后,方可下达择期手术医嘱。手术前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患者,告知手术风险、麻醉风险等。 三、准备切开皮肤前,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手术类型与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时间等内容,并正确记录。 四、手术风险评估流程 第一步:手术医师负责手术切口清洁程度的确认。 第二步:麻醉医师负责麻醉分级(ASA分级)的确认。 第三步:手术护士负责手术持续时间的确认 附录: 一、手术风险标准依据: 根据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 (一)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 1、Ⅰ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 2、Ⅱ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 3、Ⅲ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

4、Ⅳ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 (二)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分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P6:脑死亡的患者。 (三)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手术在3小时内完成组”和“手术超过3小时完成组”。 二、手术风险分级的计算 手术风险分为四级。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的分值相加,总分0分为NNIS-0级,1分为NNIS- 1级、2分为NNIS -2级,3分为NNIS-3级。 具体分值如下: 表1:分值分配 表2:手术风险分级计算举例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表及流程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相公中心卫生院 一、为提高我院手术质量,确保手术安全,降低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并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发布和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与手术风险评估表>的通知》(医协会发[2009]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凡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三、医生、麻醉师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并填写《医院手术风险评估表》(见附件)。 四、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 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安全、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充分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或监护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获得其知情同意。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请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组织院内会诊后再进行评估,报医教科审批同意后方可手术。 五、急诊手术患者,手术前24h主刀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逐项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就评价结果向患者或者其委托

人(或监护人)充分告知本次急诊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及严重后果,获得其知情同意。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必须同时向科主任汇报。 六、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 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 ①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 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 H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 皿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 W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 ②麻醉分级(ASA分级) 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 W级: P1:正常的患者; 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 P4: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 P5: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患者; P6:脑死亡的患者。

手术安全核查与风险评估制度及流程

平舆县人民医院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三、手术安全核查由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四、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五、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六、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七、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门诊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八、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手术安全核查表

科室手术患者术前风险评估标准及管理制度

科室手术患者术前风险评估标准及管理制度 手术风险评估 1、手术风险标准依据,(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2)麻醉分级,(3)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的。定义如下: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 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 II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 III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 IV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 (2)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分级)。 P1:正常的患者; 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 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 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 P6:脑死亡的患者 (3)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 2.手术风险分级的计算

手术风险分为四级。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的分值相加,总分0分为NNIS-0级,1分为NNIS- 1级、2分为NNIS -2级,3分为NNIS-3级 表1:分值分配 表2:手术风险分级计算举例 管理制度: 1.急诊手术由一线及二线共同行手术术前风险评估。 2.择期中等及中等以上级别手术,由全科共同讨论行术前风险评估。 3.特殊患者、高风险及预后不良非急诊手术,通报医务科。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流程

医院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流程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我院特制定患者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一、手术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二、医生、麻醉师对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三、术前主管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必须做好必要的术前知情告知,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嘱患者或委托人签字。手术风险评估分级≥2分时,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报告医务部。 四、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五、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 (一)、术前24小时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病人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Ⅰ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Ⅱ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Ⅲ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Ⅳ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 (2)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如果不手术的患者将不能存活;p6:脑死亡的患者。

麻醉前病情评估麻醉风险评估

麻醉前病情评估 【麻醉前评估的内容】 1.获得有关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病人精神状态的资料以及拟行手术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必要时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与手术医师、病人取得共识。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告知患者有关麻醉、围手术期治疗以及疼痛处理的事项,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促进恢复。 【麻醉前评估的时间】平诊手术:术前一日;急诊手术:麻醉前。【麻醉前的评估的重点】循环功能(含血容量与血红蛋白)及呼吸功能(含呼吸道通畅与否),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 【麻醉前评估的结果】 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病人是否处于合适的手术时机(何时手术、禁食起始时间); 2.在无必要进行其它检查和治疗,术前医嘱是否符合麻醉要求; 3.填写术前访视单,并制定麻醉及围术期处理方案(如有无特殊麻醉监测设备功辅助治疗,例如:自体输血,备血量,备特殊血液用品如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手术后有无特殊监护需要,有无转入ICU必要,有无术后进行机械辅助通气需要、有无术后镇痛需要等; 4. 进行麻醉前谈话,病人和(或)病人的委托人在《麻醉知情同意书》

上签字以示对麻醉风险知情同意。 范文word 评估麻醉风险 根据麻醉前病人病情和体格情况,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将病人分为六级: ASAⅠ级:指病人的重要器官功能正常,体格健壮,—能耐受麻醉和手术; ASAⅡ级:指病人的重要器官功能虽有轻度病变,但代偿完全,日常活动不受限制,—能耐受一般麻醉和手术; ASA Ⅲ级:指病人重要器官功能病变严重,功能受损在代偿范围内,日常活动受限,但尚能完成,―对施行麻醉和手术仍有顾虑; ASA Ⅳ级:指病人的重要器官功能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已威胁安全,施行麻醉和手术均有危险; ASAⅤ级:指病人病情已达濒死阶段,不论手术与否难以存活24小时—手术麻醉冒更大风险; ASAⅥ级:已宣布为脑死亡的病人,其器官被用于捐献。 如系急诊手术,在分类顺序之前冠一“急”(或“E”)字,以示麻醉风险大于平诊手术。 心血管系统 1.心功能分级:对心功能评定目前最适用者仍是根据心脏对运动量的耐受程度来衡量。目前常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四级分类法(表1-3)。I、II级病人进行一般麻醉和手术安全性应有保障。 表1-3 NYHA心功能分级法

麻醉科风险评估制度和工作流程

麻醉科风险评估制度和工作流程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麻醉效果得到科学客观评估,麻醉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详细、科学麻醉计划,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改麻醉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我院特制定患者麻醉风险评估制度。 1、医师对麻醉的患者都应该进行麻醉风险评估。 2、医师对病人进行麻醉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麻醉风险和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3、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麻醉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根据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麻醉治疗计划/方案。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术前知情告知,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麻醉方案、麻醉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嘱患者签字。 4、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随时请心理医生给予必要的心理治疗。

5、对病人术前评估级别超过ASAⅢ级,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请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可报告医务科申请会诊,在进行评估。 6、病人在入院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7、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及时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并签署患者或委托人的姓名。 假如存在疑问或者困难,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报告医务科。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表及流程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德庆县人民医院 一、为提高我院手术质量,确保手术安全,降低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并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发布和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与手术风险评估表>的通知》(医协会发[2009]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凡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三、医生、麻醉师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并填写《医院手术风险评估表》(见附件)。 四、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安全、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充分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或监护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获得其知情同意。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请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组织院内会诊后再进行评估,报医教科审批同意后方可手术。 五、急诊手术患者,手术前24h主刀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逐项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就评价结果向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或监护人)充分告知本次急诊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及严重后

果,获得其知情同意。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必须同时向科主任汇报。 六、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 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 ①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 Ⅰ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 Ⅱ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 Ⅲ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 Ⅳ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 ②麻醉分级(ASA分级) 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Ⅵ级: P1:正常的患者; 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 P4: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 P5: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患者; P6:脑死亡的患者。 ③手术持续时间

【重磅】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为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进一步提高我院围手术期管理质量,依据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KK年版)》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评估制度: 一、凡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二、医师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三、手术风险标准:是根据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 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引自: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KK〕187号]。 一.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Ⅱ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沿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Ⅲ类手术切口(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为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IV类手术切口(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一)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分级)。 P1:正常的患者; 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

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 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 P6:脑死亡的患者。 (二)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手术在3小时内完成组”;“手术超过3小时完成组”。 (三)手术风险分级 手术风险分为四级。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的分值相加,总分0分为手术感染风险指数0级,1分为手术感染风险指数1级、2分为手术感染风险指数2级,3分为手术感染风险指数3级(表1、表2)表1:分值分配 (四)择期手术病人,手术前24小时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病人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充分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或监护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

麻醉科麻醉前评估制度

麻醉科麻醉前评估制度 (一)麻醉前病情评估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麻醉医师在拟定麻醉前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的工作。由具有资质的麻醉医师为每一位手术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麻醉计划,填写《手术患者麻醉风险评估表》,包括拟行麻醉方式、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二)麻醉前病情评估主要是患者合并症及其对麻醉诊疗活动医疗风险评估。麻醉医师于术前访视时,结合患者既往史、体检情况、各项术前检查结果进行该患者的麻醉风险评估,重点评价患者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对临床诊断、拟实施手术、麻醉方式与麻醉风险、利弊进行综合评估。填写术前访视单中“麻醉分级(ASA 分级)”及“麻醉风险”相关内容,并签字确认。麻醉前病情评估以 ASA 病情评估为标准,ASA Ⅲ级及其以上者应当按要求适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科主任根据汇报情况,经与相关专业科室科主任沟通协商,确定麻醉前病历讨论或呈报医务处。 (三)麻醉科医师在病情评估中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应首先向主管医师说明,要求下达医嘱补充相关资料。若相关病情评估资料涉及患者安全应暂缓手术或诊疗操作,待评估资料齐全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或诊疗。

(四)术前评估必须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麻醉计划,进行针对性麻醉准备。 (五)麻醉科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六)各时段评估责任人在填写相应内容前,必须审核前一阶段评估内容,如发现评估内容有缺陷,不得执行麻醉。 (七)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变更麻醉计划时,需报告上级医师,必要时报告科主任,同时告知患者或委托人并签字,科室对麻醉计划变更病例进行登记,主管医师填写《麻醉计划变更登记表》,做出总结与分析。 (八)一线医师无权暂缓手术,可为外科医师提出建议,将具体情况报告二线医师,再逐级上报后作最终决定。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手术医师(术者)、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术者主持,三方共同执行核查。手术安全核查结果由巡回护士统一记录,逐项填写于《手术安全核查表》。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及麻醉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知情同意情况、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术

者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和各种管路(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等)通畅情况,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巡回护士与医嘱下达者共同核查。 八、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九、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十、医疗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本机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十一、附表:濮阳惠民医院手术安全核查表

麻醉风险评估指标及术前准备课件

麻醉风险评估指标及术 前准备课件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麻醉前病情分级 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 Ⅰ级:正常健康。 Ⅱ级:有轻度系统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面临生命威胁。 Ⅴ级: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 急症手术在每级前加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的一般性麻醉耐受力良好,Ⅲ级病人麻醉有一定危险性,应做好充分麻醉前准备和并发症防治,Ⅳ级病人的危险性较大,应做好积极抢救,围麻醉期随时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术前必须向手术医师和家属详细交代清楚。 常见伴随疾病的评估与准备 一、高血压病 1.高血压病人的麻醉风险取决于是否继发重要脏器的损害及损害程度,包括脑、心脏、冠脉供血和肾功能等改变。

2.高血压病病人术中,术后可能发生高血压,低血压,心力衰竭,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合并糖尿病和肥胖者麻醉手术的危险性更大。 3.术前经内科治疗,应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下,改善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 4.急症手术前亦应调控好血压及全身状态后,方可施行麻醉。 二、心脏病 1.心功能1~2级病人对麻醉耐受性较好,心功能3~4级者对麻醉耐受性差,术前应改善心功能,控制慢性心衰。控制心率和快速房颤,心室率应控制在100次/min以下。室性早搏应小于5次/min,除外多源性室性早搏或R on T,应掌握有效控制室性早搏的药物。 2.心电图明显异常者,应经心内科会诊治疗。 3.对缺血性心脏病,应从病史中明确是否存在心绞痛,既往有无心肌梗死史,目前心脏功能代偿情况,心肌梗死后6个月以上才能进行选择性手术麻醉。 4.特殊传导阻滞并有心动过缓,晕厥史,对药物治疗反应差的病人,术前应安置临时起搏器,已安装起搏器的病人术前须经心内科确定起搏器功能正常;术中使用电灼器有一定危险性。 5.按Goldman心血管功能危险指数,可作为非心脏手术的危险性评估(见表1) 表1 心脏危险性指数(Cardiac risk index,CRI)评估

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图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一、手术安全核查就是由具有执业资质得病房护士,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与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手术患者出病房前,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与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与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得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她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得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得内容及流程。 (一)出病房前:由病房护士根据病历、医嘱,到床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确认,核对腕带身份标识,核对手术部位及标识。并与手术室护工得手术病人转运本核对(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性别,手术名称),确认无误后签字,认真填写手术转运交接单(注意术中用药,管道情况,皮肤情况等内容)。 (二)麻醉实施前:三方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就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三)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得核查由

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与麻醉医师报告。 (四)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得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手术室护士并填写手术转运交接单. (五)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得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八、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九、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得负责人就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得第一责任人. 十、医疗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本机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得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得措施并加以落实。 手术安全核查表

麻醉风险评估及术前麻醉准备

麻醉风险评估及术前麻醉准备 一、参照美国麻醉协会(ASA)病情分级 Ⅰ级正常健康。 Ⅱ级有轻度系统性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尚未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经常面临生命威胁。 Ⅴ级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h的濒死病人。 如系急症,可在每级前加注“急”(或E)字。Ⅰ、Ⅱ级病人一般对麻醉耐受力良好,经过平稳。Ⅲ级病人麻醉有一定危险性,应做好充分麻醉前准备和并发症防治,Ⅳ、Ⅴ级病人的危险性极大,应积极抢救,手术、麻醉中随时可能发生意外,术前必须向手术的医师和家属交待清楚。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 1.高血压 1)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安危取决于是否并存继发性重要脏器损害及其损害程度,包括大脑功能、冠状动脉供血、 心肌功能和肾功能等改变。 2)高血压病人术中和术后可能发生低血压、高血压、心

衰和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合并糖尿病和肥胖者麻醉 及手术危险性更大。 3)术前需应用降压治疗,改善重要脏器的功能,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2.心脏病 1)心脏功能在Ⅱ级以上者对麻醉的耐受性差,应改善心脏功能,控制慢性心力衰竭。 2)控制心率和快速房颤,心率小于每分钟100次,控制室性早搏。 3)心电图异常者,应经内科治疗,改善心肌缺血,ST 段压低小于1mm。 4)对缺血性心脏病,应从病史中明确是否存在心绞痛,是否发生过心肌梗死,目前的心脏代偿功能情况,理 论上心肌梗死后6个月以上才能进行选择性手术。 5)双束支传导阻滞,对药物无反应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术前应安置临时起搏器,已安装起搏器的 病人术中使用电灼器有一定危险性。 三、呼吸系统疾病 1.呼吸困难程度分级 0级:平地正常行走无呼吸困难症状 Ⅰ级:能按需行走,但易疲劳。 Ⅱ级:行走距离有限制,走1-2条街后,需停步休息。

麻醉科风险评估制度和工作流程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麻醉效果得到科学客观评估,麻醉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详细、科学麻醉计划,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改麻醉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我院特制定患者麻醉风险评估制度。 1、医师对麻醉的患者都应该进行麻醉风险评估。 2、医师对病人进行麻醉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麻醉风险和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3、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麻醉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根据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麻醉治疗计划/方案。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术前知情告知,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麻醉方案、麻醉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嘱患者签字。 4、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随时请心理医生给予必要的心理治疗。 5、对病人术前评估级别超过ASAⅢ级,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请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可报告医务科申请会诊,在进行评估。 6、病人在入院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7、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及时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并签署患者或委托人的姓名。 假如存在疑问或者困难,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报告医务科。

麻醉风险评估指标及术前准备

麻醉风险评估指标及术前准备 麻醉前病情分级 参考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 Ⅰ级:正常健康。 Ⅱ级:有轻度系统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面临生命威胁。 Ⅴ级: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 急症手术在每级前加注“急”或(E)。 Ⅰ.Ⅱ级病人的一般性麻醉耐受力良好,Ⅲ级病人麻醉有一定危险性,应做好充分麻醉前准备和并发症防治,Ⅳ级病人的危险性较大,应做好积极抢救,围麻醉期随时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术前必须向手术医师和家属详细交代清楚。 常见伴随疾病的评估与准备 一、高血压病 1.高血压病人的麻醉风险取决于是否继发重要脏器的损害及损害程度,包括脑、心脏、冠脉供血和肾功能等改变。 2.高血压病病人术中,术后可能发生高血压,低血压,心力衰竭,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合并糖尿病和肥胖者麻醉手术的危险性更大。

3.术前经内科治疗,应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下,改善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 4.急症手术前亦应调控好血压及全身状态后,方可施行麻醉。 二、心脏病 1.心功能1~2级病人对麻醉耐受性较好,心功能3~4级者对麻醉耐受性差,术前应改善心功能,控制慢性心衰。控制心率和快速房颤,心室率应控制在100次/min以下。室性早搏应小于5次/min,除外多源性室性早搏或R on T,应掌握有效控制室性早搏的药物。 2.心电图明显异常者,应经心内科会诊治疗。 3.对缺血性心脏病,应从病史中明确是否存在心绞痛,既往有无心肌梗死史,目前心脏功能代偿情况,心肌梗死后6个月以上才能进行选择性手术麻醉。 4.特殊传导阻滞并有心动过缓,晕厥史,对药物治疗反应差的病人,术前应安置临时起搏器,已安装起搏器的病人术前须经心内科确定起搏器功能正常;术中使用电灼器有一定危险性。 5.按Goldman心血管功能危险指数,可作为非心脏手术的危险性评估(见表1) 表1 心脏危险性指数(Cardiac risk index,CRI)评估

手术患者麻醉风险评估制度

手术患者麻醉风险评估制度 一、对择期手术患者,麻醉医师在麻醉前必须访视患者,评估病情。访视一般在术前一日进行,对一些病情复杂或新开展的手术则宜在术前数日进行会诊,以便完善麻醉前必要的准备。对急症手术也尽可能在麻醉前进行访视患者。手术当天患方在麻醉科签署各种麻醉相关的签字单。 二、麻醉医师访视患者时应注意仪表端正、衣着整洁、态度和蔼、言行得体。 三、麻醉前访视目的: 1、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患者精神状态、拟施手术等各种资料和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包括术后镇痛方案)。 2、指导患者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取得患者的同意和信任。 3、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以及如何配合与手术医师取得共识。(主要指危重患者,重大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 四、访视工作内容: 1、仔细全面阅读病历,获得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的整体要时与患者家属或其委托人谈话。 2、告知麻醉方法和注意事项,说明有可能根据情况的变化改变麻醉方法,并交待麻醉前注意事项。 3、说明麻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危险性,对ASA分级在Ⅲ~IV级以上者更应提醒家属重视。 4、患者或患者家属(或委托人),必须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5、对危重、疑难病例,应在科内进行术前讨论,制定麻醉预案和应急预案。 五、手术患者术前必须进行的辅助检查(最低标准): 1、必须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心电图、X线胸片、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机制、术前五项。 2、其他应特别注意的事项: (1)硬膜外麻醉必须是凝血指标正常,脊柱外伤、畸形不宜做硬膜外麻醉; (2)未治疗的高血压、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等患者或本身有房颤者应作超声心动图的检查,必要时须经心内科的评估和治疗; (3)骨科大于65岁的卧床老年人应作深静脉超声,明确有无血栓; (4)大于65岁的老年人作胸腹腔的手术应作肺功能(或血气)检查,肺功能(或血气)异常须经呼吸内科的评估和治疗。肺大泡或肺脓肿要考虑气胸或使用双腔支气管;(5)小儿有上感时,不宜实施择期麻醉或基础麻醉; (6)多发性创伤或曾做深静脉穿刺的患者,应常规检查有无气胸、血胸、静脉导管是否通畅、有无出血与血栓,有特殊情况应及时请求会诊、保留原管。术中需深静脉导管的患者,须另选部位穿刺; (7)颈部巨大包块的患者须有气道是否被压的CT片。小颌畸形、颈短粗、喉结高、头后仰受限、张口受限、气道肿瘤或受伤或狭窄等术前因做好困难气道的准备。 (8)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水电解质紊乱术前应适当纠正; (9)既往服用抗凝药的患者要注意凝血指标并按有关要求处理;对既往不规则服用抗凝药的患者(换瓣、冠脉支架)应作超声心动图和凝血指标检查; (10)放置冠脉支架的患者要了解放置时间与类型; (11)安装心脏起博器的患者要了解起博器功能与类型; (12)长骨骨折或关节置换患者要告知脂肪栓塞风险; (13)合并多脏器囊性变的患者要警惕脑血管畸形或颅内动脉瘤; (14)有争议的手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