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利用45分钟教学时间共6页文档

如何有效利用45分钟教学时间共6页文档
如何有效利用45分钟教学时间共6页文档

如何有效利用45分钟教学时间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物理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然而我们静下心来思考:“热热闹闹”的一堂课,我们的教学活动到底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这样的教学是完全背离探究式教学初衷、背离教学规律的,走进了探究教学误区。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效地利用这短暂的45分钟呢?下面谈谈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所进行的一些尝试。

一、深入研究教材,灵活把握,选择合适的教法

教师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深广度,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依据,同时要大胆的依据实际需要调整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成不同的课型,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

教材中有些内容安排知识点偏多,难点集中,或探究活动较多,一节课无法完成,甚至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耗时、耗力达不到效果。此时,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

1.小范围变动教材顺序,突出重点,分散课堂教学难度。

例如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在教学中用海波探究实验现象不明显,受第三节“液化和汽化”中先讲沸腾后讲蒸发的启发,我们不妨学完“第一节温度计”后先讲“汽化和液化”再讲“熔化和凝固”。因为沸腾现象的探究程序比较简单,实验现象更为明显,耗时少,易成功,而操作技能、数据处理要求均与探究熔化的现象相似,这样设计可以为探究熔化规律打下良好基础,又可以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落实“会测量温度”

这一知识目标。

如果课时允许,还可以在学习“蒸发”时设计一个思维程序与探究“海波和蜡的熔化”相同的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这样可以使难点得到合理分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换效果明显的物质来探究,增强实验说服力。

不改变教材顺序,改用冰代替海波来做熔化实验。此时,恰为11月中旬,室温较低,只要注意冰多一些,碎一些,效果不错。

3.合理使用教材留给我们的弹性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第四章《物态变化》中第三节“液化和汽化”这部分“蒸发”的知识中没有出现“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这一传统重点,“液化”也只有笼统的两句话。第四节“升华和凝华”也是言简意赅。如何成功地利用教材留给我们的教学空间,值得我们很好的去研究。

教材在“动手动脑”栏目中,除了解释现象等常规题目外,还有社会调查、资料查寻、小论文、实验装置设计等。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充满了诱惑,充满了情趣。教学过程中能够落实到实处,不流于形式,会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4.以教材为主体,挖掘更多的切实可行的小实验来突破难点。

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同时挖掘更多的切实可行的小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物理。

例如在第四章《物态变化》中第三节“汽化和液化”的课题中,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可以制冷”知识点的处理上,就可以设计几个简单易行的探究小实验。例如:

探究1:利用酒精灯玻璃片和酒精这些器材,请学生自主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探究2:用棉球蘸一些酒精擦在手背上,亲身感受一下,说说有什么感觉?

探究3:取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只包着棉球沾酒精,把两只温度计放在相同的环境中,稍等一会儿,观察示数变化。

探究4:取一个有弯管的橡皮塞塞在平底烧瓶瓶口,拿胶头滴管将稀释的红墨水滴一滴到弯管中,待红墨水在弯管中静止后,取沾有酒精的棉球擦拭瓶底,会有什么现象?若用手捂住瓶底,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一般来说,一堂优秀的物理课不可能从头到尾只采取一种教学方法,而往往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教法并进行优化组合。在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知识重点和中心环节,要有解决重点难点的措施,必须是省时、有力、有效。

二、重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向45分钟要质量

这部分是教学具体实施过程,整堂课的教学要有连贯性,主线要明确,一堂课分几个步骤,每个步骤又分哪几个环节,哪些环节比较重要,哪些环节属低效无效环节,一定做到心中有数,灵活增删,精心设计。同时要注意课堂各个环节时间的把握,力求45分钟的实效性。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要体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在实际教学中,要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及时捕捉课堂

生成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

例如在“生活中的透镜”一节的教学主线为三个活动:用白纸寻找窗户的像(模拟照相机成像)→模拟投影仪工作寻找蜡烛的像→使用放大镜看物体。围绕学生的活动引出照相机工作原理,激发学生制作模型相机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析拍照时远景改近景,如何调节暗箱长度这一难点。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整个教学中学生通过探究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重点。

三、设计好课堂练习,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它的方法不仅仅是“出几道题,学生做做,老师讲讲”,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改进课堂练习的方式,充分发挥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功能。教师要设法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快、新颖合适的学习环境,设置恰当的问题。让学生从问题的实质出发去分析、研究。另外,我们在练习时设计的习题要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物理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那么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例如在“生活中的透镜”一节的教学中,我把课堂小结与练习相结合,给学生发一些写着很小的文字的纸条,请学生想办法把它读出来,并解答。有的学生用水滴,有的用透明玻璃杯的侧面,还有一些学生直接拿放大镜观察。整个过程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注重课后反思,改进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反思,可发现不足,查找原因,寻求改进办法,使教学日臻完善。课后反思应注重:

1.教学目标和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通过反思学生的学习表现,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使师生沟通更加有效,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性。

2.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通过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和修订,扬长避短使之更科学、更完善,切实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同时通过教师自身教学行为反思可以更加理性地认识自我,从而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价值。

3.教学亮点的总结。把教学中的灵光闪现进行总结提炼,使之成为稳定的理性行为,使以后的教学过程更加精彩纷呈。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在许多无法预知的因素,课后反思不但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经验,用以指导教学,而反思过程本身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研究能力。

提高物理课堂的效率不是简单的说教,要靠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不断实践。我们充分利用好课堂的45分钟,踏实的走好每一步。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2、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3、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完整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测量长度和时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要做些什么。教材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物理学后,通过安排学生人人动手的小实验,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奇妙、有趣的物理现象就在身边,让学生从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的一些基本方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就需要仔细观察、认真动手实验和进行测量。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具有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还没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能力弱。学生乐于动手实际操作,缺乏对规范操作规程的掌握,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理念】: 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 本节的重点在于:(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本节的难点在于: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鉴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与讨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进入了物理学的世界,现在我们先来做几个有趣的实验: 1、隔掌吸钉 2、纹丝不动 3、成像奥秘 (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用水测量时间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五年级 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下)第二单元第4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知道古代几种常见的水钟,以及每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⑵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作计时工具,思考流水的快慢与时间快慢的关系。 2.探究目标 引导学生经历记录50毫升缓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古人制作水钟的聪明才智的由衷赞叹,以及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利用流水的等时性可以制成计时工具,了解各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 能记录好流完5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时钟一个、滴漏实验装置一套、烧杯、滴管、水笔 2.分组实验:滴漏实验装置一套、500和250毫升烧杯各一只、滴管一个、毛巾、适量的红墨水、 实验报告单 3.课件:用水测量时间 执教教师:马春华 教时: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时钟: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师把时钟挂在黑板上)你们知道我们用时钟来 干什么? 2.提问:你们知道古时候的人是用什么计时工具来计时的? 3.课件出示圭表和日晷以及沙漏。 4.课件出示水钟:这是古人用来计时的水钟,那么古人是怎么会想到用流水来计时的,你们知道吗? 5.揭题: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用水测量时间) 二、学习新课

1.测量流完50毫升(300毫升到250毫升)的水所需的时间 ⑴教师介绍并演示漏水实验装置。 ⑵谈话: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测量从300毫升水中流完50毫升的水需要多少时间,(说明:饮料瓶 里的水要加到300毫升的刻度,如果多加了或少加了,我们可以用滴管来调整。) ⑶提问:那么,我们怎么知道流完的是50毫升的水呢? ⑷谈话:你们会用这个装置吗?(指时钟)这个时钟就给同学们计时用。 ⑸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⑹汇报交流:请你们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流完50毫升的水用去了多少时间(全部组)。 ⑺谈话:对于刚才你们做的实验,你们满意吗?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 ⑻谈话:想再试一下吗?首先请每组小声商量一下自己组内的分工。为了让我们的测量数据更精确,我们每组要测量2次,并取2次的平均值作为我们最后的数值,并把所有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老师提供的实 验报告单中。 课件出示: 实验一: 测量流完50毫升水用去的时间实验报告单 (水位:300毫升到250毫升)

时间像小马车教案

《时间像小马车》教学设计 执教者:肖兰 一、教学目标 1、在学习歌曲《时间像小马车》中,体验时间的宝贵,懂得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并学会劳逸结合。 2、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演唱相同的歌曲,体验速度对表现音乐情绪的作用。 3、初步感受音乐中的渐强、渐弱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演唱《时间像小马车》,并能艺术性地表现歌曲的内涵。 难点:“渐强记号”、“渐弱记号”的认识与其声音效果的感受与体验。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教师导入:同学们好!欢迎又一次来到我们快乐的音乐课堂。这是什么?【课件出示小马车】漂亮吗?想不想坐一坐,体验一下?(想)谁能模仿一下坐马车的样子?那马儿奔跑时发出怎样的声音?(指名)坐马车好不好玩、开不开心呀?(开心)可是老师这几天遇到个特难的谜语,怎么也想不起来,你们帮老师想想好不好?【课件出示“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声,催人早早起。”】教师朗读,指明回答。(闹钟) 2、学生自由交流闹钟的作用和工作时的声响. 3教师小结:是呀!时间每天都在“嗒嗒嗒嗒”地走,走过的时间就再也不会回来了。它就像一辆小马车,我们大家每天都坐在上面。有的人在车上珍惜时间,学会了很多本领;有的人

却在浪费着时间,什么都没学到。今天呢,就让我们坐上时间的小马车,学习一首新歌《时间像小马车》。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好不好?请听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设计思路:谜语语言简练、生动形象。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用猜谜语导入新课,能够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为下面的音乐教学打下基础。】 二、学习新歌 1、再次听课件老师范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师带着学生边听边拍节奏。 提出要求:找出小马车跑的声音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 【设计思路:通过有感情地范唱和分句教唱法(难点部分)感染学生,同时降低歌曲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的审美过程中,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2、认识体验渐强、渐弱记号。 a、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次马车跑的声音是“由小到大”,【出示课件】 b 、引导学生说出第二次马车跑的声音是“由大到小”,【出示课件】 告诉学生在音乐中用一个记号来表示声音慢慢地变强,【课件出示“〈”“渐强”】生齐读,伸起小指头,学着它们的形状画一画! 告诉学生在音乐用一个记号来表示,【课件出示“〉”渐弱】生齐读,伸起小指头,学着它们的形状画一画! 【设计思路:《时间像小马车》是一首深受学生喜爱的歌曲,所有的学生都能哼唱这首歌曲,但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能完全唱好,主要是就是渐强和渐弱节奏的感知。在这里我通过演唱声音的高低、手势高低和演奏打击乐器声音大小把这个难点直观地展示出来。并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自由地表现自己对“〈”和“〉”音乐记号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这首歌曲的难点部分。】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性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道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感情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岛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在此,想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点滴认识。 一、什么样的课堂属于好课堂 当然,有效的课堂就是好课堂。但是怎样算是有效的课堂呢?如果说完成学习目标就是有效的课堂,那么传统式的教学我看远远完成了教学目标,甚至会超额完成。因为大量的时间是在完成了目标以后用在练习上,也就是题海里。不过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因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成长。显然这个有效性就不仅仅是完成应有的学习目标了而是知与行的统一,是对于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个性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心课程理念就完事“授人以渔。”不过也有好多人这样认为,课堂的有效性就在于学生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里,学会、掌握这一章节或者一节的内容就算有效了。

譬如数学课学生掌握了这一类型的习题做饭并能举一反三,做出好多题来。英语课上学生能掌握句型单词等等。这就算是完成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的确有效!不过总还是觉得有些缺陷:学生还是为了成绩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忽视了一个问题,学生个性在哪里?学生成绩固然重要,但个性发展和成长更重要。 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这和人格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生成的。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师要观念转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最优化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教师业务、理论、实践培训活动,努力成为一个教学素质好、基本功扎实、教改意识强、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不要用自己任教时间长短,对原来教材的理解去安经验教学,认真关注学生“是否愿意学习、主动学习、会不会学习。”用这样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反思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反思 北白象镇第七小学钱晓爱《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的内容。为了上好这节课,我经过了多次试教,对教案进行了多次修改。 自从开始准备上这节课,主要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1、怎么让孩子明白做滴漏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验证水是否具有等时性,而不是用水来测量时间。2、如何指导孩子做这个活动,这个活动之后得出的数据要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大致的倍数关系,势必对孩子的操作有很高的要求,而这个活动中,要注意的细节确实有很多,先堵孔,然后同时计时和放手,观察液面高度,等到液面到达一定高度,就堵孔等等,在这样一系列的过程中,只要有一个同学操作不当,都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以至于影响后面倍数关系能否顺利呈现。 上完这一课以后,我觉得教材的编排还是有欠考虑的地方。首先,在一个容器里装100毫升水,要全部流完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流到还剩下一点的时候就不会往下流了。其次,让学生根据流完100毫升水的时间来推测流出10毫升、20毫升水的时间有难度。流出10毫升水的时间比较短,学生测量起来也有难度。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对教材做了一些改进。把书上的几个实验进行了整合。我的改进方法是:在一个漏瓶里装100毫升水,然后分别测量积聚20毫升、40毫升和60毫升水的时间。得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积聚同样多的水所用时间基本相等的概念。再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水流的速度会受到水位高低的影响,水位高,流速快,水位低,流速慢。认识到这一点以后,再让学生思考,既然水流的速度不是匀速的,那古人又怎么能用水来测量时间呢?从而引出对古代水钟结构的分析。有了前面的探究,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原来古人是想办法让水位保持在一定高度来保持水流速度的。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给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在实验前,我先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下实验器材,然后给他们播放微视频,看看老师是如何操作的,让他们讨论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实验任务。孩子们说了很多,特别提到了这个实验必须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才能完成。这样,让他们自己分工,每个孩子都明确了任务,有的计时、有的操作、有的观察……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都参与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正

3、《用水测量时间》 贵定县盘江镇洛北河小学:柳启福 教学目标: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运动具有等时性,流水的速度与水位等条件有关。古人利用流水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缓漏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然后经历怎样使流水速度均匀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效率,细致的态度可以减少工作误差;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一个水钟流水从“看似均匀——实际上不均匀——怎样均匀”的探究历程。 教学难点: 让学生充分展开其思维,根据学生所积累的默会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2个装600毫升的矿泉水瓶、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 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

二、古代的水钟: 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受水型:水位上升多少看时间;泄水型:水位下降多少看时间) 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制作必须解决什么问题?(滴水的匀速性) 三、滴漏实验: 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师:各小组做好分工,各负其责,团结协作,操作要细心,保持安静)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滴漏孔的大小、操作误差……..)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10毫升和50毫升所需时间与推测的接近,300毫升所需时间与推测的时间误差较大。因为滴漏瓶里的水位降低,压力减小,滴水速度会变慢) 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 8、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保持滴漏瓶里的水位高度不变,就会使水流速度固定) 9、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观54页“受

小学二年级音乐《时间像小马车》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像小马车》教学设计 执教:学校: 年级:二年级指导教师: 【教学内容】 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教材分析】 歌曲《时间像小马车》选自人教版第四册。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2/4拍,F大调式。歌曲采用了有规律的四分、八分音符,形象地模仿了时钟"嘀嗒"走动的声音。旋律多为级进,流畅上口,并采用节奏的重复,使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歌词简单明了,寓“珍爱时间”的思想教育于歌曲教学之中,充分体现了艺术学科思想性、人文性的特点。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自控能力较差。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继续加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常规,适当的加入动作和其他辅助手段,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能有效提高学生感受和吸收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1.用自然的声音、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并领悟到时间的珍贵。 2.通过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和“由近到远”的声音变化,体验和表现声音的渐强与渐弱。 3.通过模唱、歌唱,歌词接龙的方式学习歌曲,在对比体验、反复聆听的活动中体验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重点】

用自然的声音、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体验和表现声音的渐强与渐弱,以及力度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现在跟着老师一起来活动活动。 教学行为:师生做“请你跟我这样做”游戏。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 2、师:首先,请大家老师请大家听一段声音,想一想,这是什么? 教学行为:教师播放马蹄声,学生聆听,并回答。 师:谁能模仿一下骑马的动作? 教学行为:教师请个别学生模仿。 师:我们一起来,全体起立,拿起双手,握紧缰绳,准备出发! 教学行为:老师做骑马的动作,发da音,用X X X X X X X X X X X 的节奏示范。学生模仿。 师:谁还能用声音模仿一下马蹄声? 教学行为:个别学生模仿,教师及时发现合适的模仿方法。 师:这位孩子模仿得真像,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教学行为:教师指挥学生用声音再次联系X X X X X X X X X X X 的节奏。 3、师:你们听,老师还给马蹄声加上了旋律。 教学行为:教师范唱第二乐句,学生聆听。 师:你们能不能跟着琴用da音唱一唱?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课题:12.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 2.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以及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会进行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经历测物体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粗略估测长度的方法; 2.通过学生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用估测法去研究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热爱科学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组织、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体会刻度尺的使用和正确读数。 教学设施 直尺、三角板、卷尺、铅笔、钢笔、停表、手表、棉线、硬币、地图、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引入1 你听说过阿凡提量渠水的故事吗? 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这条渠里的水有多少桶吗?”阿凡提说:“若桶有这条渠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若桶有这条渠的一半大的话,那就有两桶水;若桶只有渠的十分之一,就有十桶水……”为什么同一条渠却不能确定到底有多少桶水呢? 1.体验活动:学生用手测量(拇指尖到中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课桌的长度。 教师:比较每个学生测的柞数是否相同?为什么同样的课桌却有不同的柞数呢?是因为作为测量标准不同,那如何才能获得确定的测量值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长度、时间及测量。(板书课题:长度、时间及测量) 引入2 利用书上的“想想议议”,体验人的直觉不可靠。若要准确测量帽檐直径和帽子的高度,你们觉得该怎么办?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长度的国际单位制 1.教师:通过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进行测量时要选定一个统一的、人们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否则,即使是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测量的值也是不确定的。这个选定的标准就是测量单位。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a.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3.3 用水测量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 1.记录三次滴漏100毫升水需要时间情况。 2.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流的速度变化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分工的重要性。 3.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兴趣。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滴漏实验。 【教学难点】 在合作的基础上,经历记录100毫升水慢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能自己设计实验证明水流的速度随着水量的减少而变慢。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100毫升量筒、装200毫升水的烧杯、装水的一次性杯子,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测量滴漏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汇总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水钟装置。 前几节课我们知道太阳、光和影都可以记时,老师的这个装置叫水钟,因为能用里面的水来测量时间。相信吗? 师演示,叫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操作,发号喊“放”、堵放漏瓶、教师记时,学生查看。师看刻度分别报出10、20、30秒的时间。 说出你们想说的,知道为什么用水可以测量时间?谁能帮助解答这些问题?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板书:用水测量时间 二、滴漏实验 (一)测量滴漏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 1.师:为什么太阳、光和影可以用来计时? 生:太阳的运动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生:他们的运动具有稳定性、持续性。 师:水流的运动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点呢?我们来研究。 师:把烧杯里的200毫升水倒入漏瓶,测量流入100毫升到量筒里需要多少时间?重复测量三次。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希勤中学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学生在校的学习,古往今来大都离不开由学生、老师、环境组成的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大量教学改革实践活动,老师都是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来进行。可以说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育目标是否实现,人才培养是否成功,大部分都要看我们在课堂上是怎样实践教育教学的。 我们希勤中学始终坚持进行教育思想、教材教法、学校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近几年来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日隆。但是,在我们制定新的发展规划中,在总结研讨以前的教学工作时,发现应试教育的痕迹仍很明显,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还没能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教师方面,兴“加时之风”,靠“补课之功”,用“题海战术”,行“死记之道”,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也累,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少自主控制,学习材料靠学校来提供,学习目标靠大纲来确定,学习任务靠老师来安排,学习结果靠考试来评价。针对这样的课堂教学现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在新课程关于有效教学理念和策略的指引下,围绕我校制定的“一切为了师生的成长和发展”的办学目标,学校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认真而深入地开展研究和实践探索。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基本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构建一批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形式。 3、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二)主要思路

“ 1、课题的教学思想:突出“精讲多练”,哪些精讲,怎样练习效果 好;突出“学生活动”,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听、说、读、写、 议、算、答;突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使之 有效地获取知识。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关心”每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善 待”学生,“信任”学生。 3、注重课堂教学行为:体现“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 现“激励”,将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体现“参与”,发挥主体作用; 体现“表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善于表现的良好心理素质;体现“创 造”,教师敢于在教学方法、手段及艺术形式上进行创新;体现“成 功”,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见解,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4、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占领;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 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环境,让他们自己去感受;给学生一个 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 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调查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 教学效益的理念。 2、按不同学科探索具有某学科特点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从而归 纳出带有一定规律的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形式。 3、制定出一套相应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用客观、准确、科 学的评估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4、在课堂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的反复操作中,探究课堂教 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形成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及研究范畴 (一)课题概念的界定 1、有效教学:指教师在教学中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 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相同装置同等水位流出等量水用时一样。 过程与方法: 1.探究记录100毫升水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2.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并实际测量。 3.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2.对科学探究提出有依据的猜测,对研究数据和结论提出质疑 3.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用流水计时的原理。 难点:发现实验过程中水流速不均匀的特点,寻找原因,尝试改良。 【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透明的矿泉水瓶(教师课前已经在瓶盖扎了一个小孔、已经去掉底部)、胶带、铁架台、量筒、秒表。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练习秒表的使用 ①功能键:把功能调到计时状态(0:0000)。 ②计时和暂停键:开始计时,暂停计时。 ③复原键:将计时状态复原(0:0000)。 一、视频引入 师播放视频:水钟。 生观看视频。 师提出问题:你从视频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预设:(1)水钟在中国又叫做“刻漏”、“漏壶”,它是根据等时性原理来滴水计时。(2)根据等时性原理来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3)中国的水钟,最先

是泄水型,后来泄水型与受水型同时并用或两者合一,自公元85年左右,浮子上装有漏箭的受水型漏壶逐渐流行,甚至到处使用。(4)利用水流,也可以计算时间,因为水的流动和香的燃烧都是一种运动,时间和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只有通过运动才能表现出流逝的时间,量度时间离不开运动。) 师引出并板书课题:用水测量时间。 二、认识古时候的水钟 1.阅读资料 师:古时候,人们用水来测量时间,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古时候的水钟。 师出示资料:①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铜壶漏刻是公元1745年制造的,最上面漏壶的水从雕刻精致的龙口流出,依次流向下壶,箭壶盖上有个铜人仿佛抱着箭杆,箭上刻有96格,每格为15分钟,人们根据铜人手握箭杆处的标志来报告时间。(“受水型”水钟)②“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的图片。提出问题:这两种“水钟”是怎么来报时的? 生阅读资料,思考。(预设:“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2.讨论 讨论:①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成计时的工具的?②“水钟”的制作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预设:①古人发现,一定直径流出水的速度是有规律的,滴水的时间是一样的,由此想出用流水来计时,并且发明了滴漏。②引出滴漏实验。) 三、探究实验:滴漏实验 1.滴漏实验 师出示材料:透明的矿泉水瓶(瓶盖扎了一个小孔、已经去掉底部)、胶带、铁架台、量筒、秒表。 师引导学生实验(一):1.把一个透明塑料饮料瓶去掉底部,倒过来盛水,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可以从小孔中缓慢流出。2.在瓶盖扎孔处用胶带封住,将它倒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并在瓶口下方放置一个量筒。3.在瓶中装 300毫升水,揭掉胶带,观察并记录从瓶中漏出 100毫升水(量筒计量水漏出的的体积)需要的时间(用秒表测量)。重复观察3次,每次所需要的时间相同吗?

《时间像小马车》教学设计

《时间像小马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2、学习音乐知识"渐强记号"、"渐弱记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唱歌曲通过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和"由近到远"的声音变化,引导学生体验和表现声音的渐强与渐弱。 2、能力目标: (1)能用轻巧、欢快的声音和情绪表现歌曲。、 (2)能大胆创编歌词,培养创新精神及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 (1)能通过分小组展示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2)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材分析: 歌曲《时间像小马车》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2/4 拍,F大调。歌曲采用了有规律的四分、八分音符,形象地模仿了时钟"嘀嗒"走动的声音。旋律多为级进,流畅上口,并采用节奏的重复,使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歌词简单明了,寓意深刻,告诉我们,在同样的时间里,每个人各自都做着不同的事情,有的人成绩卓著,有的人一事无成,说明了时间的珍贵而紧迫,要珍惜时间,有限的时间多学习本领,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1、能清晰咬字、用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用轻巧、欢快的声音和情绪表现歌曲。 2、让学生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难点:

1、渐强记号、渐弱记号的认识与其声音效果的感受与体验。 2、了解旋律线的走向,初步感受旋律线的起伏。 3. 培养、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设计理念: 1、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音乐情景,营造出和谐氛围。 2、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不断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3、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表现音乐,在师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合作意识。教学方法: 发现法、实践法、情境导入法 教具准备: 钢琴、教学图片、节奏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画面以及声音变化。 师:同学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音乐殿堂!音乐殿堂里会有哪些声音? 这些声音会有哪些变化呢?让我们轻轻的闭上眼睛,一起来听一听!(多媒体展示"小马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音响效果) 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学生交流所听到的声音。 师:请你再仔细的听一听"小马车"在行进的途中声音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发 现声音的变化) 学生观看后交流所见所闻。 【设计意图】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参与学习.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200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正是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满足国家的发展需要而提出的。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理念,这都是此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但要实现新课程目标理念的有效性,就必须优化当前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实现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以致达到高效的课堂。所以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适应了当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教育新理念,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由于新课改理念的到来,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也随之变化多端。例如,江苏省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山东省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以及杜郎口中学336教学模式等都是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行的新方法。近年来,我校提出了“两把、两重——探究式”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探究为方式、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新观念。当前我校高三英语备课组在英语教学中一直探索并运用“二分法”教学,“二分法”教学对教师和学生而言任务分配都比较大,对学习自主性要求比较强。所谓“二分法”教学,指将学生获得语言技能的时间一分为二,一半在课堂,一半在课外。课堂上也一分为二,老师一半时间讲解要点,一半时间留给学生操练。课后引导并指导学生也将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一分为二;一半预习,一半复习,从而真正尝试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二分法”教学,不仅仅于时间安排上,从教学内容上,我们也倡导知识的积累,一半来自课本,一半源于课外,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学英语,通过媒体、影视、外教等多种途径将语言学活。 总之,新课程改革理念是当前教学形式下给与教师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每位教师应该认真贯彻新课改理念,解放自身,解放学生,善于创新,为培养学生健全的综合语言用能力和全面发展的目标而奋斗。 二、课题研究相关问题的简述 (一)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学生对于英语的认知规律,结合高考要求,同时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对于英语这一语言工具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探索出如何高效地进行英语课堂教学。 (二)研究内容 1. 如何高效地使学生具备高考的要求。 (1)如何处理好有限的课时与繁杂的教材知识之间的矛盾。 (2)如何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2. 如何在课堂及课外提高学生对于英语这一语言工具的综合应用能力。 (1)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提高学生对于英语这一语言工具的使用。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 word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以稳固的速度往下流,人类依照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 记录100毫升水慢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刻; 依照100毫升水流完需要的时刻,估量20毫升、50毫升、300毫升水流完需要的时刻; 初步明白得流水什么缘故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细心观看的重要性;进展研究计时工具的爱好。 教学重点:了解和认识利用水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实验过程中计时的准确性。 教学预备:去底、盖子上扎好小孔的饮料瓶,300毫升量杯,100毫升量筒,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日晷图):请同学们观赏一组图片。 谈话:日晷是用光影来计时的工具,可它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能使用。你明白在哪些情形下就不能使用了吗? 讲述:古人专门聪慧,他们又想出了利用其他的方法来计时,你明白有哪些方法吗? 讲解:古人曾用过流水来计时。 二、认识古代水钟: 出示课件(古代水钟):你明白这些水钟是如何样计时的吗? 学生讨论汇报。 提问:流水什么缘故能够用来计量时刻呢?水往下流时会有什么规律呢?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什么缘故用水能够测量时刻。 板书课题。 三、实验探究: 1、认识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法。 2、实验(一):测量流出100毫升水需要多长时刻。 学生分组活动,记录好实验数据。 汇报实验数据,教师板书数据。

讨论:三次实验所用时刻差别大不大?我们的实验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3、实验(二):测量流出20毫升、50毫升水需要多长时刻。 学生推测:依照流出100毫升水所需的时刻,大伙儿推测一下流出20毫升水和流出50毫升水分别需要多长时刻? 学生分组活动,记录数据。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数据。 分析数据:流出20毫升水所需时刻是流出100毫升水所需时刻的几分之几?流出50毫升水所需时刻是流出100毫升水所需时刻的几分之几?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 4、实验(三):测量瓶内装20毫升水时流出需要的时刻。 学生推测:假如瓶内的水流出只剩20毫升了,这20毫升水流完需要多长时刻呢? 学生实验。汇报。 摸索:什么缘故这20毫升水所需时刻这么长? 学生讨论汇报:水位的高低阻碍了水流的速度。 5、摸索:古人要想制造出计时较准确的水钟,必须解决什么问题?你明白古人是如何样解决这些问题的吗? 6、出示水钟模型课件图,学生在图中指出解决水钟计时的关键部位。 四、知识拓展: 讨论:古人制造的水钟里的水是一滴一滴往下滴的,依旧像细线一样往下流的?什么缘故? 五、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教案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时间在流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可以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0 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流逝的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教学重点】 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 【教学难点】 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 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带领阅读单元导语。 2、揭题:时间在流逝。(板书课题) 二、现在几点了: 1、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 3、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4、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看钟表) 5、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 三、1分钟有多长? 1、师出示大时钟,结合叙述:教材P50黑底部分文字。 2、体验一分钟有多长? A、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师看时间。 B、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小组里面先讨论下,然后拿出时钟或手表,开始体验活动。 3、汇报交流体验方法和结果。 4、我们体验了1 分钟有多长,那如果让我们估计10 分钟持续的时间,或者是1小时持续的时间,你打算用那些方法? 四、过去多少时间了?

1、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离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2、在学生估计后,师出示正确时间进行对照,让学生发现有时自己的估计居然这么不准确。 3、引导交流: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4、讨论:时间是否真的如我们的感受一样,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呢? 5、小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我们之所以会对时间有快慢的感觉,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们会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们没兴趣。 板书设计: 时间在流逝…… 时间有快慢吗? 【教学反思】 2、太阳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 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教学准备】 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1、时间在流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可以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 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0 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流逝的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教学重点 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 教学难点 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 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带领阅读单元导语。 2.揭题:时间在流逝。(板书课题) 二、现在几点了:

1.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 3.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4.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看钟表) 5.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 三、1分钟有多长? 1.师出示大时钟,结合叙述:教材P50黑底部分文字。 2.体验一分钟有多长? (1)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师看时间。 (2)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小组里面先讨论下,然后拿出时钟或手表,开始体验活动。 3.汇报交流体验方法和结果。 4.我们体验了1 分钟有多长,那如果让我们估计10 分钟持续的时间,或者是1小时持续的时间,你打算用那些方法? 四、过去多少时间了? 1.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离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2.在学生估计后,师出示正确时间进行对照,让学生发现有时自己的估计居然这么不准确。 3.引导交流: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4.讨论:时间是否真的如我们的感受一样,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呢?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效性的学习心得体会教学文案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效性的学习心得体会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首先,重视课前的备课,其次,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观点。 篇一:学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一些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高效课堂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高效课堂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新授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及换算。 (2)、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培养学生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相关长度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 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准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二、学习目标展示(见课件) 三、自学指导 1、长度测量单位 为了便于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SI)。其中长度的规定如下: 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 1Km=1000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2、长度的测量工具 1、正确使用刻度尺 注: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会选 ①、使用前要观察刻度的单位、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