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福州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A.北京人采集狩猎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制作陶器D.炎帝教人通商交换

2.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3.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还“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

A.农业的起源

B.手工业兴起

C.商业的发展

D.畜牧业繁荣

4.秦朝“焚书坑儒”,而西汉则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目的是

A.压制知识分子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推行法家思想D.有区别地对待知识文化

5.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主要指()

A.诸侯争霸B.生产力飞跃C.社会制度更替D.思想大解放

6.下列哪一幅图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A.B.

C.

D.

7.下表是李明同学制作的有关中国某个大型工程的知识卡片,由此判断,该工程是

A.都江堰B.长城C.故宫D.灵渠

8.2018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秦时,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御史大夫

B.丞相

C.军机大臣

D.太尉

9.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yu),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A.洽理黄河B.修筑都江堰C.奖励耕战D.发明水排10.《论语》云:“管仲相齐桓,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A.齐桓公称霸B.楚庄王称霸C.晋文公称霸D.勾践称霸

1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12.公元前209年夏,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

A.商汤B.刘邦C.项羽D.陈胜吴广

13.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传说时代的人物是

A.炎帝B.禹C.尧D.舜

14.黄帝和炎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担先,他们生活在我国古代的

A.长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

15.小游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西周、诸侯、卿大夫、制度。他研究的内容是A.世袭制B.郡县制C.分封制D.丞相制

16.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政治制度是

A.建立郡县制

B.统一文字

C.统一度量衡

D.出击匈奴

17.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

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A.夏朝B.商朝

C.西周D.东周

18.元谋人、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佳方式应该通过()

A.神话传说B.历史记载C.考古发掘D.学者推断

19.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空前繁荣,涌现了许多大思想家,其思想对后世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其中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B.“非攻”“节俭” C.“以法治国”D.“仁政治国”20.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莘莘学子进人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人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21.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讲话中引用了“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A.老子B.韩非子C.孔子D.墨子

22.西汉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这一局面史称

A.诸侯争霸B.战国七雄C.百家争鸣D.文景之治23.“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这体现了孔子的主要思想是

A.“仁”

B.“有教无类”

C.“无为而治”

D.“法治”

24.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夏商时期D.西周时期25.“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26.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今天的户籍制度有重要影响的是()

A.允许土地私有B.重农抑商C.编制户口D.推行县制

27.历史上商朝曾多次迁都,把都城迁到殷的是

A.盘庚

B.周厉王

C.周幽王

D.周平王

28.下列各项,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过着群居生活

C.会人工取火

D.会采集植物果实

29.下列能展现长江流域居民制作末耜、种植水稻等原始农耕生活图景的文化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30.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A.盘古开天

B.后羿射日

C.大禹治水

D.商王迁都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河姆渡人种植水稻。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B符合题意。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A不符合题意。半坡人制作陶器反映的是手工业的发展,C不符合题意。炎帝教人通商交换反映的是经济方面的信息,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②桂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③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④牧野之战发生在商朝末年。②③正确,故B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①或④的ACD,故选B。

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耒耜,农作”,这是农业的起源,故A符合题意。原始社会中,陶器是手工业;原始社会还没有商业;牛羊是畜牧业,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耒耜是农业生产工具。

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故选B

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瓦解,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建立,故C符合题意。题干是说这一时期社会性质的变化,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秦始皇命人修筑了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信息无关,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管理军事。所以材料“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旨在强调的是此官的监察职能,御史大夫具有监察百官的职能,A项符合题意;而军机大臣是清朝所设。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故“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修筑都江堰。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管仲相齐桓,霸诸侯……”,这是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故A符合题意。楚庄王称霸、晋文公称霸、勾践称霸均在齐桓公之后,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商代的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的汉字。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小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隶书由篆书发展而来,隶书起源于战国。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D符合题意。商汤与题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不符,A不符合题意。刘邦、项羽反秦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B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炎帝是中国上古时代,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为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与黄帝一起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人物都不是人文初祖,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距今(2019年)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故C符合题意;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西周、王、侯、制度”可知,他研究的内容是分封制;西周初期,为巩固周朝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宗亲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称为“授民授疆土”,C符合题意。世袭制在夏朝时期实行,郡县制在秦朝开始推行,丞相制在秦朝时期建立,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其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A项是秦朝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B项是在文化上采取的措施;C项是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D项是在军事上采取的措施。A项符合题意,故选A。

1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向人们展现了商朝的社会风貌,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解析:C

【解析】

【详解】

元谋人、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依据考古发掘,C符合题意;神话传说、历史记载和学者推断都不属于研究元谋人、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ABD排除。故选择C。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主张依法治国,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为促成大一统局面,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故应选A。

2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观点出自于墨子。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的墨子,他主张“兼爱”和“非攻”,D符合题意。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们的主张与题干反映的“兼爱”无关,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稳定,当时的国力有很大的增强,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文景之治”,D符合题意;诸侯争霸指的的春秋时期,不是西汉时期,A不符合题意;战国七雄指的是战国时期,不是西汉时期,B不符合题意;百家争鸣发生在战国时期,不是西汉时期,C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有教无类”是指教育公平;“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法治”是指法家思想;选项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2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在春秋时期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A符合题意;秦汉时期的牛耕已经普遍使用,牛耕的使用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B不符合题意;牛耕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不是夏商时期,C不符合题意;西周时期主要工具是木制和石制的工具,牛耕当时没有出现,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2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所以答案选A

2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今天的户籍制度有重要影响的是编制户口,故选C。

2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所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识记与灵活运用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

2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而会人工取火的是山顶洞人,所以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C,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30.D

解析: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盘古开天、后羿射日和大禹治水都属于历史传说,没有被考古资料证实,故ABC不属于历史史实,不符合题意。商朝的都城最初在亳,后迁都到殷,河南安阳的殷墟能够证明这一点。故商王迁都属于史实,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