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练习(解析版)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练习(解析版)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一、单选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迅速传播,佛教和道教之间也不断相互斗争,崇尚自然和张扬个性的玄学在士族阶层也非常流行。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A.佛教的社会影响力最大B.包容和开放的社会心态

C.道教受各个统治者推崇D.儒学不再居于正统地位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迅速发展,佛道两家不断争论,玄学盛行,反映出社会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故B项正确;各家学说竞相发展,虽然冲击了儒学独尊的地位,但是儒学本质上是服务于政治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最受统治者推崇,仍处于社会统治思想的正统地位,儒学的社会影响力还是最大的,排除A、C、D项。

2.魏晋时期,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道教学者葛洪认为:“道者,万殊之源也。儒者,大淳之流也。三皇以往,道治也。帝王以来,儒教也。何独重仲尼而轻老氏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尊道贵儒质疑儒学的独尊地位B.道儒并重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

C.道本儒末改造传统的道教思想D.援儒入道实现多元思想的融合

【答案】A

【详解】

从材料“何独重仲尼而轻老氏乎”可知,葛洪认为道教与儒家思想都是对统治有用的思想,不能独尊儒学,故A项正确;从材料“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可知魏晋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质疑,但儒道并重是葛洪的思想,不代表儒道并重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故B项错误;从材料“道者,万殊之源也。儒者,大淳之流也。三皇以往,道治也。帝王以来,儒教也”,可知没有体现道本儒末改造传统道教的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儒学和道学都是有重要作用的思想,没有体现二者要进行多元融合,故D项错误。

3.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文理论,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白居易继承了

A.汉赋手法夸张的特点B.《诗经》现实主义传统

第8课交流与文化传播同步试题

第8 课交流与文化传播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应从马可波罗的东来、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和阿拉伯数字三个方面把握。马可波罗的东来主要是介绍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 响。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重点掌握四大发明外传的路线及对人类产生的重大贡献。通过介绍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课文撷英】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及意义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 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还发明了现在一般通用的定位计数的十进位法。由于定位计数,同一个数字符号因其所在位置不同,就可以表示不同数值。如果某一位没有数字,则在该位上写上“0”。“0”的应用,使十进位法臻于完善,意义重大。十个数字符号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被欧洲人误称为阿拉伯数字。由于采用计数的十进位法,加上阿拉伯数字本身笔画简单,写起来方便,看起来清楚,特别是用来笔算时,演算很便利。因此,随着历史的发展,阿拉伯数字逐渐在各国流行起来,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 0?9这十个数字及其计数法的传播,使世界各地有了统一的计数方法,从而便利和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进一步交流与交往;它还推动了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可见,阿拉伯数字的发展与传播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极为重要。【疑难点拨】为什么元朝时期中西交流活跃,有不少欧洲人士陆续东来?

思路:第一,蒙古远征的后果。蒙古大军的西征南扩,在造成破坏的同时,也开辟了沟通东西方的线路,提供了一个各地交往的大舞台。这个情况类似于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影响。第二:蒙古的开放政策。蒙古的军事征服建立起一个覆原广阔的大帝国,包含多种民族,古统治者在帝国境内对各族之间的交流基本上采取开 放宽容的政策。当时鼓励交流, 贸。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时,中国正是() A 、北宋时期 B 、南宋时期 C 、元朝时期 D 、明朝时期 2、下面哪项不是《马可?波罗行记》流传后,产生的作用() B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 、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有所启示 、公元751年怛(da)逻斯之战后 、北宋初年 4、欧洲人自己开始制造火药武器并用于实战是在() A、1241年,蒙古铁骑攻入东欧腹地后 B、公元7---8世纪,造纸术传入欧洲后 C、1258年,蒙古军围攻阿拉伯的巴格达以后 D、公元14世纪上半期 二、填空题 5、13世纪晚期,意大利人________________ 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中国。 6、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中国的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_______________ 。 8、指南针用于海上导航,始于中国_______________ 时期。重视外 A 、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 C 、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 3、中国的造纸术正式外传是在 A、公元7世纪以前B C 、东汉时期D

(浙江专版)201X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第一框 色彩斑斓的文化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目题(一) 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1.当代文化生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2.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 如何正确认识文化市场的特点? 文化市场是联结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的环节,文化市场的信息影响着文化生产的方向、数量和质量,文化消费刺激文化市场的繁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文化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昌盛,满足了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竞争性、开放性也推动了文化市场的发展,随着人们知识的增加、视野的开阔,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用于满足文化需求方面的投资增加,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文化事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易误警示] 文化的多样性不同于文化生活的多样性 (1)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2)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侧重指文化消费、文化传播与文化选择。 前者主要就文化本身而言,后者则强调人的选择,体现出人与文化的关系。 [典例应用] 《这边风景》《江南三部曲》等优秀文学作品,《海棠依旧》《琅琊榜》等影视作品,《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网络文学……如今多种文艺形式各展风姿。这意味着( ) A.多样的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B.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带来忧虑现象 C.我们的文化生活正面临多种选择 D.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汇难以形成主流 [解析] 本题考查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材料中如今多种文艺形式各展风姿,说明我们的文化生活正面临多种选择,C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的自发性带来忧虑现象,B项与题意无关;D项中“难以形成主流”表述错误,排除。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第8课 交流与文化传播 华东师大版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应从马可波罗的东来、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和阿拉伯数字三个方面把握。马可波罗的东来主要是介绍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重点掌握四大发明外传的路线及对人类产生的重大贡献。通过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课文撷英】 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及意义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还发明了现在一般通用的定位计数的十进位法。由于定位计数,同一个数字符号因其所在位置不同,就可以表示不同数值。如果某一位没有数字,则在该位上写上“0”。“0”的应用,使十进位法臻于完善,意义重大。十个数字符号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欧洲人误称为阿拉伯数字。由于采用计数的十进位法,加上阿拉伯数字本身笔画简单,写起来方便,看起来清楚,特别是用来笔算时,演算很便利。因此,随着历史的发展,阿拉伯数字逐渐在各国流行起来,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 0~9这十个数字及其计数法的传播,使世界各地有了统一的计数方法,从而便利和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进一步交流与交往;它还推动了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可见,阿拉伯数字的发展与传播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极为重要。 【疑难点拨】 为什么元朝时期中西交流活跃,有不少欧洲人士陆续东来? 思路:第一,蒙古远征的后果。蒙古大军的西征南扩,在造成破坏的同时,也开辟了沟通东西方的线路,提供了一个各地交往的大舞台。这个情况类似于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影响。 第二:蒙古的开放政策。蒙古的军事征服建立起一个覆原广阔的大帝国,包含多种民族,蒙古统治者在帝国境内对各族之间的交流基本上采取开放宽容的政策。当时鼓励交流,重视外贸。【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时,中国正是( ) A、北宋时期 B、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明朝时期 2、下面哪项不是《马可·波罗行记》流传后,产生的作用( ) A、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 D、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有所启示 3、中国的造纸术正式外传是在 A、公元7世纪以前 B、公元751年怛(da)逻斯之战后 C、东汉时期 D、北宋初年 4、欧洲人自己开始制造火药武器并用于实战是在( ) A、1241年,蒙古铁骑攻入东欧腹地后 B、公元7---8世纪,造纸术传入欧洲后 C、1258年,蒙古军围攻阿拉伯的巴格达以后 D、公元14世纪上半期 二、填空题 5、13世纪晚期,意大利人_____________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中国。 6、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的是《_________________》。 7、中国的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_________。 8、指南针用于海上导航,始于中国__________时期。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8.1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主备:审批:课型:新知探索课使用人:编号: 学习目标 1.比较、鉴别一些文化现象;区分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2.结合具体情境,深刻理解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难点 1.如何正确认识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2.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案】 学习要求:利用课前15分钟,完成本学案内容,并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疑难问题 一、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1、阳光下的阴影 (1)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也存在着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 (2)置身于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其中有“阳光”,也有“阴影”,我们应如何辨识不同性质的文化呢? 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我们需要提高的眼力,增强 的能力。 二、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1)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异同。 (2)我国依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产生的原因: ①我国曾经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的残余和根深蒂固,

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 三、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 1、社会文化生活中各种文化的关系(必要性) 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有融合又有、有滲透又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之势。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以,以,以,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 ②地位保证(原因):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并依靠。 ③地位: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地位。 ④(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大力,,,。※学生疑难问题反馈 【课堂探究案】 1.辨析:传统习俗就是落后文化。 2.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会自发的占据主导地位。

交流与文化传播同步试题

第8 课交流与文化 传播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应从马可波罗的东来、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和阿拉伯数字三个方面把握。 可波罗的东来主要是介绍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 响。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重点掌握四大发明外传的路线及对人类产生的重大贡献。通过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 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课文撷英】 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及意义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 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还发明了现在一般通用的定位计数 的十进位法。由于定位计数,同一个数字符号因其所在位置不同,就可以表示不同数值。如 果某一位没有数字,则在该位上写上“ 0”。“ 0 ”的应用,使十进位法臻于完善,意义重大。 十个数字符号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欧洲人误称为阿拉伯数字。由于采用计数的十进 位法,加上阿拉伯数字本身笔画简单,写起来方便,看起来清楚,特别是用来笔算时,演算 很便利。因此,随着历史的发展,阿拉伯数字逐渐在各国流行起来,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数 字。 0?9这十个数字及其计数法的传播,使世界各地有了统一的计数方法,从而便利和推 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进一步交流与交往; 它还推动了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人 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可见,阿拉伯数字的发展与传播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极为重要。 疑难点拨】 为什么元朝时期中西交流活跃,有不少欧洲人士陆续东来?

思路:第一,蒙古远征的后果。蒙古大军的西征南扩,在造成破坏的同时,也开辟了沟通东西方的线路,提供了一个各地交往的大舞台。这个情况类似于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影响。 第二:蒙古的开放政策。蒙古的军事征服建立起一个覆原广阔的大帝国,包含多种民族,蒙 古统治者在帝国境内对各族之间的交流基本上采取开放宽容的政策。 贸。 【基础训练】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时,中国正是() 2、下面哪项不是《马可?波罗行记》流传后,产生的作用 3、中国的造纸术正式外传是在 C 、东汉时期 4、欧洲人自己开始制造火药武器并用于实战是在() 、1241年,蒙古铁骑攻入东欧腹地后 、公元7---8世纪,造纸术传入欧洲后 、1258年,蒙古军围攻阿拉伯的巴格达以后 、公元14世纪上半期 填空题 三、填图析图: 10、右图的人物是 他的著作是当时鼓励交流,重视外 A 、北宋时期 B 、南宋时期 C 、元朝时期、明朝时期 A 、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 B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 、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 D 、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有所启示 A、公元7世纪以前、公元751年怛(da)逻斯之战后 、北宋初年 5、13世纪晚期,意大利人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中国。 6、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的是《》。 7、中国的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 指南针用于海上导航,始于中国时期。 9、生活中常用的阿拉伯数字,最早是由古代人发明的。 1>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交流与文化传播教案(三) 华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交流与文化传播教案(三)华 师大版 【基本知识】 马可·波罗东行和《马可·波罗行纪》四大发明的传播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和应用 【重点知识】 1、联系张骞通西域的知识,结合马可·波罗的史实,比较中外两次交往的异同。 2、了解马可·波罗东来与《马可·波罗行纪》对东西方交流作出的贡献。 3、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及阿拉伯数字传播的意义;推动了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有助于人类共享文明成果。 【课堂记录】 公元前2世纪,中国西汉时期张骞远赴西域,开通了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公元13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东来,又一次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 一、马可·波罗的东来 七下第10课已经介绍,请学生阅读课本第50页第2段小字。 1、历史条件 问:为什么元朝时期中西交流活跃,有不少欧洲人士陆续东来? 思路:一、蒙古远征的结果。在造成破坏的同时,也开辟了沟通东西方的线路;二、蒙古开放的政策,当时鼓励交流,重视外贸。 2、时间:13世纪 3、著作:《马可·波罗行纪》——“世界奇观之书” 4、《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行纪》客观起到了介绍和传播东方文化的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有所启示,但其中也存在过誉和失实的地方。 二、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 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在七年级课本上已有专门介绍,可引导学生回顾。 1、传播使者:阿拉伯人 2、传播路线 (1)造纸术传播 东:朝鲜、日本由北向南

南:越南、南亚 西:中亚、西亚、欧洲由东向西 造纸传播的意义?1、欧洲人在未使用纸之前,常用加工的小羊皮抄写《圣经》,用料贵,书写不方便,流传面相对狭窄,不利于东西方文化交流;2、一开始欧洲人先使用的是中国的成品纸,后来学会中国的造纸术,这时纸作为文化交流的用品,普遍有效地为各民族服务,推动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2)火药西传(元代) 路线:中亚、西亚、欧洲 火药及其发射工具的结合,大大推进了作战武器的发展,由此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极大改变了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 火药与造纸术的传播,两者都是以战争作为媒介而传入欧洲的,阿拉伯人都起到了桥梁作用。 (3)印刷术的传播(10世纪北宋) 路线:东亚、东南亚、中东、欧洲 印刷术与造纸术的结合充分发挥了传播文化的巨大功能。 (4)指南针西传(12世纪南宋) 路线:经阿拉伯人(或欧亚大陆腹地)传入欧洲 3、传播影响(课本54页最后一段) 三、阿拉伯数字 1、发明:古代印度人 2、改进:中古阿拉伯人 3、传播:印度→阿拉伯→北非地中海沿岸→欧洲 4、作用 (1)方便了商业贸易活动 (2)促进了数学和整个自然科学的进步 【课后习题】 对照唐、元时期中国造纸术和火药西传以及晚清时期西学东渐、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谈谈自己的感想。 思路:本题可从中国古代文明成果的西传、近代西方文明强行输入中国的史实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多侧面看待和分析历史现象。中国古代文明的西传,推动了欧洲文明的进步,而西方列强的东侵,却使中国沉沦于半殖民地的痛苦深渊之中。

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含答案解析) (1)

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兢习老庄。晋殷仲堪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 强”,这话当时是有代表性的。由此推断出( ) A. 社会动荡致道教流行 B. 儒家思想遭到冲击 C. 信仰多元化倾向严重 D. 道家思想成为正统 2.下表是北宋两位史学家写的《唐鉴》。他们共同认为唐代祸乱的根源是 A. 潘镇割据,地方权大 B. 不重儒家的伦理纲常 C.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D. 君权与相权严重对立 3.唐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誉了一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非物质文化遗 产是() A. “唐三彩”制造技艺 B. 青瓷制造技艺 C. 釉下彩绘瓷制造技艺 D. 白瓷制造技艺 4.“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无端盗贼起,忽已岁时迁。巫峡西江外,秦城北斗边。为郎从白首, 卧病数秋天。”(杜甫《历历》)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文学作品是时势及其变迁的反映 B. 表现了杜甫诗作浪漫主义的特征 C. 可作为研究当时历史变迁的旁证 D. 作品表现出凝重沉郁的艺术风格

5.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 对社会动乱的感伤 B. 爱国忧民的情怀 C. 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D. 热爱和平的态度 6.魏晋以降,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广泛传播。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 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利益。下列君主在位时期进行过大规模灭佛运动的有 ①北魏孝文帝②北周武帝③唐德宗④后周世宗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7.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 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对其思想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 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C. 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D. 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全面 8.唐诗及其以前的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炼;宋词及以后的文体更倾向于平民 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B. 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 C. 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要求 D. 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第8课交流与文化传播同步试题

第8课交流与文化传播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应从马可波罗的东来、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和阿拉伯数字三个方面把握。马可波罗的东来主要是介绍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重点掌握四大发明外传的路线及对人类产生的重大贡献。通过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课文撷英】 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及意义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还发明了现在一般通用的定位计数的十进位法。由于定位计数,同一个数字符号因其所在位置不同,就可以表示不同数值。如果某一位没有数字,则在该位上写上“0”。“0”的应用,使十进位法臻于完善,意义重大。十个数字符号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欧洲人误称为阿拉伯数字。由于采用计数的十进位法,加上阿拉伯数字本身笔画简单,写起来方便,看起来清楚,特别是用来笔算时,演算很便利。因此,随着历史的发展,阿拉伯数字逐渐在各国流行起来,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 0~9这十个数字及其计数法的传播,使世界各地有了统一的计数方法,从而便利和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进一步交流与交往;它还推动了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可见,阿拉伯数字的发展与传播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极为重要。 【疑难点拨】 为什么元朝时期中西交流活跃,有不少欧洲人士陆续东来?

思路:第一,蒙古远征的后果。蒙古大军的西征南扩,在造成破坏的同时,也开辟了沟通东西方的线路,提供了一个各地交往的大舞台。这个情况类似于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影响。第二:蒙古的开放政策。蒙古的军事征服建立起一个覆原广阔的大帝国,包含多种民族,蒙古统治者在帝国境内对各族之间的交流基本上采取开放宽容的政策。当时鼓励交流,重视外贸。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时,中国正是( ) A、北宋时期 B、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明朝时期 2、下面哪项不是《马可·波罗行记》流传后,产生的作用( ) A、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 D、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有所启示 3、中国的造纸术正式外传是在 A、公元7世纪以前 B、公元751年怛(da)逻斯之战后 C、东汉时期 D、北宋初年 4、欧洲人自己开始制造火药武器并用于实战是在( ) A、1241年,蒙古铁骑攻入东欧腹地后 B、公元7---8世纪,造纸术传入欧洲后 C、1258年,蒙古军围攻阿拉伯的巴格达以后 D、公元14世纪上半期 二、填空题 5、13世纪晚期,意大利人_____________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中国。 6、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的是《_________________》。 7、中国的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_________。 8、指南针用于海上导航,始于中国__________时期。 9、生活中常用的阿拉伯数字,最早是由古代________人发明的。 三、填图析图: 10、右图的人物是、 他的著作是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__交流与文化传播导学案

第8课交流与文化传播 主备人:霍汉召审核:九年级历史备课组使用班级:使用时间:【学习目标】 1、识记目标:马可·波罗来华四大发明的传播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与应用 2、能力目标:列表归纳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和事例,锻炼整理材料、梳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他们之间的和平交往有助于各地文明的兼容并蓄、借鉴互惠和共同进步。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马可·波罗来华中国四大发明和阿拉伯数字传播的意义 难点:本课有关文化交流的内容杂、头绪多、知识面广,不易掌握预习本课时的难点。 【学法指导】 1、结合学案上的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全文,并将答案写在导学案上。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探究问题。 3、根据课前准备、学习状态、巩固情况进行小组评价。 【记忆诀窍】 马可·波罗到中国四大发明来传播小小数字历史久和平交往贡献多【导学问题】 公元前2世纪,中国西汉时期的张骞远赴西域,开通了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公元13世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东来,又一次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1:马可·波罗的东来 阅读教材P50-52,了解马可·波罗东来的目的、时间、经历以及《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目的: 时间: 经历: 《马可·波罗行纪》传播的影响: ◆知识点2: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 阅读教材P52-54,了解中国四大发明外传的经过和影响 造纸术的传播: 火药的传播: 指南针和印刷术的传播: 影响: ◆知识点3:阿拉伯数字 阅读教材P55,了解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传播及影响。 发明: 改进与传播: 影响: (二)合作探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下列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弗朗西斯·培根指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人教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知识点总结

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一、儒道佛的融合 (一)过程: 1. 儒家独尊:汉武帝时,确立“儒家独尊”的地位; 2. 佛教东传:东汉初期,佛教传入,汉明帝重视发展,于洛阳修筑白马寺; 3. 道教发展:东汉末期,道教在民间开始形成并发展,如:五斗米道、太平道; 4. 儒道合流:魏晋之际,道家思想上浮,与儒家合流,形成玄学; 5. 佛道交融:南北朝时期,佛道首先交融。(设问:佛道为何能够首先交融?一是思维方式比较接近,习惯于直观性思维;二是有共同的沟通话题,佛家的“空”与道家的“道”可以相互理解;三是都带有一定的神秘性)佛教时而尊崇,如梁武帝四度出家,隋文帝和隋炀帝广造石像、普著佛经;时而备受打击,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周世宗柴荣。 6. 三家交融:唐朝统治者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发展迅速,以茅山道为代表;武则天时,尊崇佛教,佛教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唐中期,韩愈、李翱和柳宗元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的运动。(设问1:儒佛交融的进程为何困难重重?一是儒家独尊地位及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佛教难以轻易撼动,缺乏文化基础,即使某一阶段佛教备受重视,仍难以企及;二是受“华夷”思想影响,从心理抵制外来文化,佛教传播缺乏心理基础;三是儒家始终没有宗教化,世俗特征明显文化的产物,佛教缺乏社会基础) 7. 儒家兼容:两宋时期,儒家吸收佛、道思想,形成哲学范式的“理学” (二)特点: 1. 儒家思想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2. 儒佛关系:佛教的发展经历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儒家思想的屈从到隋唐时期取得坚实的理论基础,形成独立的宗派体系; 3. 道佛关系:道佛之间从魏晋南北朝时的道佛互用转为隋唐时期道佛争宠,并最终形成三家交融现象,孕育出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官方正统哲学—理学。 (三)影响: 1. 经济上:强化了农业社会所必需的身心内外合谐的价值取向——即人与人和自然的和谐; 2. 思想上:强化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出现了政治、哲学、宗教和伦理等交融的局面; 3. 政治上:为统治者提供了多重治理国家的范本,一定时期内都有利于维系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二、兴盛的文学艺术 (一)文学概况: 1. 魏晋时期: (1)建安文学。以曹氏父子为核心,诗歌、辞赋和散文均有发展,是社会分裂到逐步统一的产物,形成了高扬政治理想、哀叹人生苦短、追求个性特点和浓郁悲剧色彩的文学特征。 (2)正始文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因社会环境危机四伏和哲学思考的探索,形成了避开现实,以哲学眼光,从广袤时空中理性思考现实的风格。 2.南北朝时期: (1)南朝文学。以鲍照、谢灵运等为代表。民歌偏多,多描绘男女爱情,兼论自然风景和朋友之谊。(2)北朝文学。以温子升、邢劭等为代表。现留存作品较少,以《敕勒歌》为代表。 3.隋唐时期: (1)隋朝文学。以虞世基和隋炀帝等为代表,重视边塞诗歌。 (2)初唐文学。以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等为代表,诗歌内容从宫廷生活到江河山川,处于文学新旧过渡阶段。 (3)盛唐文学。形成了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诗派;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诗派;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交流与文化传播》学案 华东师大版

第8课交流与文化传播 【学习目标】 马可波罗的东来、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和阿拉伯数字三个方面把握。《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重点掌握四大发明外传的路线及对人类产生的重大贡献。通过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重点】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及意义 【难点点拨】 为什么元朝时期中西交流活跃,有不少欧洲人士陆续东来? 思路:第一,蒙古远征的后果。蒙古大军的西征南扩,在造成破坏的同时,也开辟了沟通东西方的线路,提供了一个各地交往的大舞台。这个情况类似于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影响。第二:蒙古的开放政策。蒙古的军事征服建立起一个覆原广阔的大帝国,包含多种民族,蒙古统治者在帝国境内对各族之间的交流基本上采取开放宽容的政策。当时鼓励交流,重视外贸。 自主学习 1、马可·波罗的东来 《》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被誉为“”。 2、中国的四大发明的外传 (1)中国人发明造纸术,是对人类变革的一大贡献。造纸术的对外传播,道德主于亚洲东部的、、等国,后来经由或 一带传入了南亚地区。 (2)火药的发明,并被广泛用于,是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又一重大成就,中国火电厂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在大举征战的过程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和。 (3)14世纪上半叶,欧洲也开始制造自己的,并用于实战。古老的,,再也抵敌不住火器的猛烈攻击,其军事作用愈渐消失。 (4)指南针用于海上导航,始于中国时期,大约12世纪后期,经之

手传往欧洲。中国的和,大概从10世纪末起,相继传入周邻的朝鲜、日本、等亚洲国家,后来可能经由中东地区辗转传至。 3、阿拉伯数字 生活中常用的阿拉伯数字,最早是由人发明的,经过中古人的吸收与改进,最终创制而成。后通过北非地中海沿岸传入和欧洲各地,取代了原先书写、计算均感繁琐不便的,并逐渐流行于世界各地。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时,中国正是( ) A、北宋时期 B、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明朝时期 2、下面哪项不是《马可·波罗行记》流传后,产生的作用( ) A、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 D、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有所启示 3、中国的造纸术正式外传是在 A、公元7世纪以前 B、公元751年怛(da)逻斯之战后 C、东汉时期 D、北宋初年 4、欧洲人自己开始制造火药武器并用于实战是在( ) A、1241年,蒙古铁骑攻入东欧腹地后 B、公元7---8世纪,造纸术传入欧洲后 C、1258年,蒙古军围攻阿拉伯的巴格达以后 D、公元14世纪上半期 二、填空题 5、13世纪晚期,意大利人_____________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中国。 6、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的是《_________________》。 7、中国的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_________。 8、指南针用于海上导航,始于中国__________时期。 9、生活中常用的阿拉伯数字,最早是由古代________人发明的。 三、填图析图: 10、右图的人物是、 他的著作是

第7、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第7、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赵州桥、雕板印刷术的发明、唐诗和杰出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书法和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著名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艺术宝库莫高窟、唐朝乐舞。 通过与其他其他类型桥梁进行对比,分析赵州桥在设计上的巧妙之处,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隋唐时期,文学艺术获得高度发展,尤其是诗歌、书法以及石窟艺术进入了我国的黄金时代,在我国及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在文学艺术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的感知,使学生体会到,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就,一是来自于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民间疾苦的关心。 【教材分析】 唐诗和杰出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有辉煌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望。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黄金时代,不仅政治、经济上达到鼎盛时期,文化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面我们先来看看隋唐在建筑业取得的成就。 一、兴盛的建筑业 出示《赵州桥图》,学生回答桥的名称、设计者、修建的时间。 1、隋朝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位于今天河北赵县的洨(xiao)河上,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出示圆拱桥和多孔桥图) 学生对比三幅图,讲讲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①修桥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交通,多孔桥不利于船只通行。赵州桥采用平拱桥的形式,既方便船只通行,又方便车马、行人在桥上行走。 ②赵州桥大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既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自身重量对桥基的压力,遇到洪水,小拱还可起泄洪的作用,这样就减弱激流对桥身的冲击。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我们的祖先从盖章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由学生来描述雕版印刷术的工作流程:把要印的文字反刻在一块木板上,让文字凸出,然后在字面上涂上墨,覆上纸,轻轻一刷,字迹就印在纸上成了正字了。(通过图片说明) 在隋唐时期,一些流通较大的书籍,如佛经、日历、诗集,已经雕刻出版。 (出示《金刚经》图片) 这本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金刚经》的卷首是一幅如来向他的弟子传教的图画,画面精美、清晰。从这幅图可以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术已经很成熟了。在《金刚经》末页,标有确切的日期“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也就是公元868年5月11日。《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并且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当时熟练的工匠,一天可印两千张。这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有哪些诗人?介绍唐诗的三个代表性人物。 1、李白 简介李白并概括诗歌的特点:(可由学生介绍)李白,字太白。少年时喜好文学,熟读百家书籍。青年时代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四十岁时,经推荐,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作为文学侍从,参

六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导学案鲁教版

六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辉煌的晴唐文化 (_)导学案鲁教版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www、zk5uZZZ中考资源网主备: 审核: 授课人: 课型:新授日期: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世界上古老的赵州桥、雕板印刷、唐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www、zk5uZZZ中考资源网 2、我们认识到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激发我们的民族自尊心。www、zk5uZZZ中考资源网学习重点:李春和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光耀千古的诗学习难点:赵州桥结构的先进性;雕版印刷术的作用;对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的欣赏 二、自主学习充分准备(找出重要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并 牢固记忆)www、zk5uZZZ中考资源网 (―)www、zk5uZZZ中考资源网科技 1、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o www、zk5uZZZ中考资源网城最宏伟富丽的建筑是。www、 zk5uZZZ中考资源网

2、赵州桥的设计者: ,它的地位是: ,比欧洲早年。WWW、zk5uZZZ中考资源网他的特点是: ,,,。www、zk5uZZZ中考资源网 3、雕版印刷术: 朝印刷的《》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的雕版印刷品。www、zk5uZZZ中考资源网 (二)H WV、zk5uZZZ中考资源网文学(诗歌)www、zk5uZZZ 中考资源网: 1、诗歌的黄金时代是在朝。www、zk5uZZZ中考资源网www、zkSuZZZ中考资源网 2、李白诗歌特点是: ,,,,称他为“ ”。www、zk5uZZZ中考资源网代表作品:《》、《》 3、杜甫诗歌特点是: ,,其诗被称为“”代表作品:“ ”、他被尊称为“ 4、白居易诗歌特点是:提倡,,。www、zk5uZZZ中考资源网代表作品:《》、《》 (三)w ww、zk5uZZZ中考资源网医学 1、唐朝杰出的医学家是,他被尊称“",他的医学著作是

第三课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练习题

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1.随着开放的深入,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目却淡漠了。如此发展下去,带来的后果是() 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 B、能够使我们国家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C、逐渐失去民族特色,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削弱了民族的凝聚力 D、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上题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A、继续扩大开放,加快我国传统文化融入世界的步伐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C、要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加强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3.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青年人活动踊跃。提倡过中国传统节日,可以() A.可以有效抵制洋节日的入侵 B.能够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C.能够使青年人重视传统节日,不再过西洋节日 D.能够发挥文化对人影响的强制作用。 4. 中国春节之于中国人,是头等重要的节日。无论富有或贫穷,人们总是早早准备春节的到来,在外的人在除夕总千方百计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这是因为()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春节是汉族人的节日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 A.保护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B.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6. 我们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庆祝民族节日 C.民族的文化遗产 D.民族的语言文字 各国电影都有其特点,有人曾形象地概括:美国电影打打闹闹,印度电影蹦蹦跳跳,英国电影说说笑笑,法国电影吓你一跳,韩国电影青春学校。回答8~9题。 8.从各国电影的不同特点可以看出 ( ) A.一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B.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性 C.一国民族文化的区域性 D.世界各国文化的共同性9.下列关于各国电影特点形成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由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决定 B.由各民族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决定 C.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 D.由各民族间的区域性特点决定 10.中国菜如今有了官方标准英文译名。如“红烧狮子头”在标准译法中被称为Brais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而不能译成Red burned lion head(红烧狮子脑袋)。如果外国客人看到菜单中有狮子的脑袋,一定会向动物保护组织投诉的。这体现了 ( ) ①中西方文化具有趋同性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③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④中华文化在竞争中共同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11.2014年元旦,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独特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在德国,很多人会爬到椅子上,待新年的钟声传来,就跳下来跑到椅子背后,以示甩去灾祸。新年打井水则是英国中部乡村流传已久的风俗,据说第一个打到井水的人是一年中的有福之人。这些都说明 ( ) ①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只存在着差异性 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④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10年10月7日,在庆祝中意建交40周年和“中国文化年”开幕音乐会上,“东西方在歌剧中相遇”是第一个节目。京剧与西方歌剧咏叹调的选粹“联袂登场”。中国三位著名京剧演员和三位优秀歌剧演员分别以风格迥异的精彩演唱,以及对照鲜明的服饰与化妆,为全场观众演绎了一场中西文化合璧的精品节目,获得观众经久的掌声。这表明 ①中国文化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中意文化已经消除了差异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猫头鹰,在东方的中国被视为不祥之物,而在西方却被视为智慧的象征,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宠物就是一只猫头鹰。对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应该 ( ) A.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勇于抛弃本民族文化 B.通过文化交流,让西方认同我们的观念C.加强不同文化的对话,尊重差异,理解个性D.承认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有了一句名言:“各美其关,关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据此回答14—16题。 14.“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本含义是 A.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 B.只有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才能称誉世界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15.“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基本含义是 A.不同民族之问,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多样性B.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最终达到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知识点总结.docx

统编人教2019 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 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知识点总结第 8 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一、儒道佛的融合 (一)过程: 1.儒家独尊:汉武帝时,确立“儒家独尊”的地位; 2.佛教东传:东汉初期,佛教传入,汉明帝重视发展,于洛阳修筑白马寺; 3.道教发展:东汉末期,道教在民间开始形成并发展,如:五斗米道、太平道; 4.儒道合流:魏晋之际,道家思想上浮,与儒家合流,形成玄学; 5.佛道交融:南北朝时期,佛道首先交融。(设问:佛道为何能够首先交融?一是思维方 式比较接近,习惯于直观性思维;二是有共同的沟通话题,佛家的“空”与道家的“道” 可以相互理解;三是都带有一定的神秘性)佛教时而尊崇,如梁武帝四度出家,隋文帝和 隋炀帝广造石像、普著佛经;时而备受打击,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 武宗李炎、周世宗柴荣。 6.三家交融:唐朝统治者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发展迅速,以茅山道为代表;武则天时,尊 崇佛教,佛教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唐中期,韩愈、李翱和柳宗元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的运动。(设问 1:儒佛交融的进程为何困难重重?一是儒家独尊地位及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佛教难以轻易撼动,缺乏文化基础,即使某一阶段佛教备受重视,仍难以企及;二是受“华夷”思想影响,从心理抵制外来文化,佛教传播缺乏心理基础;三是儒家始终没有宗教化,世俗特征明显文化的产物,佛教缺乏社会基础) 7.儒家兼容:两宋时期,儒家吸收佛、道思想,形成哲学范式的“理学” (二)特点: 1.儒家思想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2.儒佛关系:佛教的发展经历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儒家思想的屈从到隋唐时期取得坚实 的理论基础,形成独立的宗派体系; 3.道佛关系:道佛之间从魏晋南北朝时的道佛互用转为隋唐时期道佛争宠,并最终形成三 家交融现象,孕育出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官方正统哲学—理学。 (三)影响: 1.经济上:强化了农业社会所必需的身心内外合谐的价值取向——即人与人和自然的和 谐; 2.思想上:强化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出现了政治、哲学、宗教和伦 理等交融的局面; 3.政治上:为统治者提供了多重治理国家的范本,一定时期内都有利于维系政治的稳定和 国家的统一。 二、兴盛的文学艺术 (一)文学概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