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ISO 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ISO 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Requirements with

guidance for use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ISO14001:2015

目录

引言 (4)

1.范围 (6)

2规范性引用文件 (6)

3术语和定义 (6)

3.1组织和领导力相关的术语 (6)

3.2 策划相关的术语 (7)

3.3 支持和运行相关的术语 (8)

3.4 绩效评价和改进相关的术语 (8)

4组织的情境 (9)

4.1理解组织及其情境 (9)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9)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9)

4.4环境管理体系 (9)

5领导力 (10)

5.1领导力及承诺 (10)

5.2环境方针 (10)

5.3组织的角色、职责及权限 (10)

6策划 (10)

6.1应对风险和机会的措施 (10)

6.1.1总则 (10)

6.1.2环境因素 (11)

6.1.3合规义务 (11)

6.1.4措施的策划 (11)

6.2环境目标及实现策划 (11)

6.2.1环境目标 (11)

6.2.2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策划 (11)

7支持 (12)

7.1资源 (12)

7.2能力 (12)

7.3意识 (12)

7.4沟通 (12)

7.4.1总则 (12)

7.4.2内部沟通 (12)

7.4.3外部沟通 (12)

7.5文件化信息 (12)

7.5.1总则 (12)

7.5.2创建和更新 (13)

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13)

8运行 (13)

8.1运行策划及控制 (13)

8.2应急准备和响应 (13)

9绩效评价 (14)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14)

9.1.1总则 (14)

9.1.2合规性评价 (14)

9.2内部审核 (14)

9.2.1总则 (14)

9.2.2内部审核方案 (14)

9.3管理评审 (14)

10改进 (15)

10.1总则 (15)

10.2不符合与纠正措施 (15)

10.3持续改进 (15)

引言

0.1 背景

为了即能满足当代的需求而又不损害满足后代需求的能力,考虑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之间的平衡是必需的。通过平衡这三个可持续发展支柱来达成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

随着日趋严格的立法、环境污染增加的压力、低效的资源利用、不正确的废物管理、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责任义务的社会期望也逐步增强。

这致使组织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旨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柱”做贡献,用系统化方法来进行环境管理。

0.2 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本标准的目的是为组织提供保护环境并对变化的环境条件做出响应的框架,以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需求的平衡。本标准规定了使组织能够实现其设定的预期结果的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环境管理的系统化方法可以为最高管理者提供信息,以建立长期的成功并通过以下方面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选择:

- 通过预防和减轻不利的环境影响来保护环境;

- 减轻环境条件对组织的潜在不利影响;

- 帮助组织履行合规义务;

- 提高环境绩效;

- 通过应用生命周期的视角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配送、消费和处置方式,防止在生命周期内非预期地转移环境影响到其他阶段;

- 使用环境友好的替代可选方案,实现财务和运营收益,增强组织的市场地位;

- 与相关方沟通环境信息。

本标准与其他标准一样,不增加或改变对组织的法律要求。

0.3 成功因素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依赖组织中各个层次与职能的承诺,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组织可以利用机会以防止或减轻不利的环境影响并增强有益的环境影响,特别是那些战略和竞争影响。通过将环境管理整合到组织的经营过程、战略方向和决策制定、与其他经营优先顺序保持一致和将环境治理融入组织的整个管理体系,最高管理者可以有效地应对风险和机会。组织可以通过对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组织已建立了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然而,采用本标准并不是自我保证最佳的环境结果。一个组织和另一个组织对本标准的应用可能因为组织情境的不同而不同。两个从事类似的活动但具有不同的合规义务、环境方针中的承诺、环境技术和环境绩效目标的组织,可能都是符合本标准要求的。

环境管理体系的详细程度、复杂程度将取决于组织情境、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合规义务以及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包括环境因素和相关的环境影响。

0.4 策划-实施-检查-处置模式

一个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策划–实施–检查–处置概念基础上的。PDCA模式提供了一种用于组织实现持续改进的相互作用的过程,PDCA模式可以应用于环境管理体系和每个单独的要素。关于PDCA的含义简要说明如下:

- 策划:建立环境目标和所需的过程,以达成依据组织的环境方针所期望的结果;

- 实施:实施策划的过程;

- 检查:根据环境方针包括承诺、环境目标和运行准则,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 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

图1显示如何将本标准中介绍的框架与PDCA 模型进行结合,可以帮助新的和现有的使用者理解系统方法的重要性。

图1 – PDCA 与本标准中框架之间的关系

0.5 本标准的内容

本标准符合ISO 的对管理体系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了一个高层次的结构、完全相同的核心文本和有核心定义的通用术语,旨在使实施多个ISO 管理体系标准的使用者获益。

本标准不包含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如质量、职业健康安全、能源或财务管理等,但本标准能使组织使用通用的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将其环境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要求进行整合。

本标准包含用于评估符合性的要求。一个希望证实与本标准的符合性的组织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符合本标准:

- 进行自我评定和自我声明;或

- 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对其符合性进行确认,如:顾客;或

- 寻求组织外部相关方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 或

-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

附录A 为防止对本标准要求的误解提供了解释性信息。附录B 列出之前版本标准和本标准之间大概的技术上的一致性。环境管理实施指南被包括在ISO 14004。

本标准中采用了以下动词形式:

“shall”表示要求; “should”表示建议;

“may”表示允许;

“can”表示可能性或能力

标注为“注”的信息是帮助理解或使用本文件。 第3章使用的“输入注释”提供了补充术语资料和包含提供与该术语使用相关的附加信息。

第3章中的术语和定义按概念排序,并该文件结尾提供的按字母顺序排序的索引。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1 范围

本国际标准规定了组织可用于提升其环境绩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本标准旨在供寻求以系统的方式管理其环境责任、为可持续的环境支柱做贡献的组织使用。

本国际标准帮助组织达成预期环境管理体系的结果,可对环境、组织本身及其相关方提供价值。符合组织环境方针的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包括:

--提高环境绩效;

--履行合规义务;

--实现环境目标。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和性质;适用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确定的可控制或考虑生命周期观点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本标准没有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

本标准可全部或部分被用于组织系统地改进环境管理,但如果一个组织声称符合本标准,则所有的要求都应被纳入环境管理体系且被满足,不可删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规范性参考文件被引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组织和领导力相关的术语

3.1.1管理体系

组织(3.1.4)用以建立方针、目标(3.2.5)和过程(3.3.5)以达到实现这些目标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

注1:一个管理体系可以涉及单一或多个管理学科。(例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能源、财务管理)

注2:体系的要素包括组织的架构、角色与职责、策划和运行、绩效评价和改进。

注3:管理体系的范围可包含整个组织、特定的可识别的组织功能单元、特定的可识别的组织部门或跨组织的一个或更多的功能单无。

3.1.2环境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3.1.1)的一部分,用于管理环境因素(3.2.2.)、履行合规义务(3.2.9)和处理风险和机会(3.2.11)。

3.1.3环境方针

由最高管理者(3.1.5)就组织(3.1.4)的环境绩效(3.4.11)正式表述的意图和方向。

3.1.4组织

具有自身职能,权限和相互关系以实现其目标(3.2.5)的个人或团体。

注1:组织的概念包括,但不限于:贸易商、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合资公司、慈善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中的一部分或是其组合,无论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

3.1.5最高管理者

在最高层面指挥和控制组织(3.1.4)的个人或群体。

注1:最高管理者在组织内有权力授权和提供资源。

注2:若管理体系(3.1.1)的范围只涵盖组织中的一部分,则最高管理者是指那些能指挥和控制组织该部分的人员。

会影响到、或受到影响或自身感到受组织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3.1.4)。

例如:相关方可包含客户、社区、供应商、主管机关、非政府组织、投资者以及员工。

注1:“感到自身被影响”意味着指感受已告知组织。

3.2策划相关术语

3.2.1环境

组织(3.1.4)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类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1:外部存在从组织(3.1.4)的内部延伸到本地方、区域及全球系统。

注2:外部存在可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气候或其他特征来描述。

3.2.2环境因素

组织(3.1.4)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或能够与环境(3.2.1)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1:环境因素可能导致环境影响(3.2.4)。重要的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具有一种或多种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注2:重要的环境因素由组织运用一个或多个准则来确定。

3.2.3环境条件

确定的特定时间点的环境(3.2.1)状态与特性。

3.2.4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3.1.4)的环境因素(3.2.2)给环境(3.2.1)造成的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2.5目标

将要实现的结果。

注1:目标可以是战略性、战术性或运行性的。

注2:各目标可涉及不同的领域(例如财务、健康与安全、环境目标),并应用于不同层次[例如,战略层面、全组织、项目、产品、服务和过程(3.3.5)]。

注3:一个目标可以其他方式表达,例如:用一个预期的结果、一个意图、一个运行准则作为一个环境目标(3.2.6),或使用其他意思相似的词语表达(例如:目的aim、目标goal、指标target)。

3.2.6环境目标

由组织(3.1.4)设定的与环境方针(3.1.3)相一致的目标(3.2.5)

3.2.7污染预防

使用过程(3.3.5)、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单独或组合)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弃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以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3.2.4)。

注1:污染预防可包括源削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改变,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和能源的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和处理。

3.2.8要求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需覆行义务的需求或期望。

注1:“通常隐含”代表该要求为组织(3.1.4)或其相关方(3.1.6)的惯例或一般做法,因此那些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注2:明示的要求是指规定的要求,例如:在文件化信息(3.3.2)中的要求。

注3:组织声称符合的法规以外的要求属需覆行义务的要求。

3.2.9合规义务(首选的术语)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被公认的术语)

组织(3.1.4)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要求和不得不或选择遵守的其它要求(3.2.8)。

注1:合规义务与环境管理体系(3.1.2)相关;

注2:合规义务可能来自于强制性要求,如:适用法律及规范,或自愿承诺,如:组织的和行业的标准、合同要求、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行为规范和协议。

不确定的影响。

注1:影响是指偏离期望的结果--正面或负面。

注2:不确定性是指对于事件、其结果或可能性缺乏相关信息、了解或知识,即使是其中的一部分的状态。

注3:风险往往以潜在“事件”(定义见ISO Guide 73:2009,3.5.1.3)和“后果”(定义见ISO Guide 73:2009,

3.6.1.3)或其组合为特征。

注4:风险通常表示为“事件”(包括环境的改变)结果和发生事件相关的“可能性”(定义见ISO Guide 73:2009,3.6.1.1)组合。

3.2.11风险和机会

潜在的负面影响(威胁)和潜在的有益影响(机会)。

3.3支持和运行相关术语

3.3.1能力

应用知识与技能以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

3.3.2文件化的信息

组织(3.1.4)所要求控制和维护的信息及其承载的媒介。

注1:文件化信息可以是任何形式、媒介和任何来源。

注2:文件化信息可涉及:

--环境管理体系(3.1.2),包括相关过程(3.3.5);

--为组织运行控制所建立的信息(可被认为是文件);

--实现结果的证据(可被认为是记录)。

3.3.3生命周期

产品(或服务)系统连续与互相连接的阶段,从自然资源的原料获取或产生到生命终结的处置的各阶段。

注1: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的获取、设计、生产、运输/配送、使用、生命终了的处理或最后的处置。【来源:ISO14044:2006的3.1修改—“或服务”被加入到定义中,并且注1也增加了该内容】

3.3.4外包(动词)

安排由外部组织(3.1.4)执行组织的部分职能或过程(3.3.5)。

注1:外部的组织在管理体系(3.1.1)的范围外,但是被外包的功能或过程属于组织的体系范围内。

3.3.5过程

一组将输入转换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注1:过程可选择是否文件化。

3.4绩效评价和改进相关术语

3.4.1审核

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客观评价,以判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和文件化的过程(3.3.5)。

注1:内部审核可由组织(3.1.4)自身或外部相关方代表它来实施。

注2:审核可以是结合审核(结合二个或更多领域)。

注3:独立性可通过与被审核活动职责无关、无偏见和无利益冲突的人员进行来证明。

注4:“审核证据”是与审核准则相关的可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审核准则”是用于与审核证据进行比较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3.2.8)。定义可以分别参考ISO 19011:2011 的3.3和3.2。

3.4.2符合

满足要求(3.2.8)

3.4.3不符合

未满足要求(3.2.8)

注1:不符合涉及本国际标准要求和本组织(3.1.4)为自身建立的附加的环境管理体系(3.1.2)要求。

3.4.4纠正措施

为消除不符合(3.4.3)原因并防止再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注1:一个不符合可以有一个以上的原因。

3.4.5持续改进

提升绩效(3.4.10)的循环的活动。

注1:强化环境绩效与运用环境管理体系(3.1.2)提高与组织(3.1.4)的环境方针(3.1.3)相一致的环境绩效(3.4.11)有关。

注2:该过程不必不间断地或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区域。

3.4.6有效性

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3.4.7指标

运行、管理或状况的条件或状态的可测量的表现。

【来源:ISO4031:2013 3.15】

3.4.8监视

确定体系、过程(3.3.5)或活动的状态。

注1:有可能需要检查、监督或精确的观察来确定状态。

3.4.9测量

确定数值的过程(3.3.5)

3.4.10绩效

可测量的结果。

注1:绩效涉及定量或是定性的结果。

注2:绩效可涉及到活动、过程(3.3.5)、产品(包含服务)、体系或组织(3.1.4)的管理。

3.4.11环境绩效

关于环境因素(3.4.10)管理的绩效(3.2.2)

注1:对于环境管理体系(3.1.2),结果可以使用指标与组织(3.1.4)的环境方针(3.1.3)、环境目标(3.2.6)、以及其他准则的对照来测量。

4组织情境

4.1理解组织情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有关且影响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内部和外部情况。这些情况应包括受到影响或可能影响组织的环境条件。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及期望

组织应确定:

a) 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 这些相关方的需求与期望(如:要求);

c) 这些需求与期望中哪些会成为其合规义务。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界定其范围。

当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 4.1中所提的外部和内部的情况;

b) 4.2中所提的合规义务;

c) 组织的单元、功能和物理边界;

d) 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e) 能够实施控制和影响的组织的权限与能力。

范围一经确定,组织体系范围内所有的活动、产品和服务都需包含在环境管理体系范围之中。

体系范围应保持文件化信息,并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4.4环境管理体系

为实现预期结果包括提高其环境绩效,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在4.1和4.2中获得的知识。

5领导力

5.1领导力和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领导力和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承诺:

a) 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

b) 确保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得到建立,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和组织情境保持一致;

c) 确保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经营过程;

d) 确保获得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e) 传达有效的环境管理以及满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f) 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的结果;

g) 指导和支持员工为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

h) 促进持续改进;

i) 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负责的区域证实其领导力。

注:本标准中的“经营”从广义上解释为对于组织的存在而言具有核心价值的活动。

5.2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确定组织的环境方针,并在其确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确保该方针:

a)适宜于组织的宗旨和组织的情境,包括组织的性质、规模和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影响;

b)提供制定环境目标的框架;

c)包含承诺保护环境、预防污染和其它与组织情境相关的特定承诺;

注:保护环境的其他特定承诺可包含再生资源使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d)包括履行其合规义务的承诺;

e)包含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以提高其环境绩效的承诺。

环境方针应:

--保持文件化信息;

--在组织内得到沟通;

--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5.3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有关角色的职责和权限在组织内得到规定和沟通。

最高管理者应规定职责和权限以:

a)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本国际标准的要求;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包括环境绩效。

6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会的措施

6.1.1总则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所需的过程以满足6.1.1至6.1.4的要求。

当策划环境管理体系的时,组织应考虑:

a)4.1中所提的情况;

b)4.2中涉及的要求;

c)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并确定与其环境因素(见6.1.2)、合规义务(见6.1.3)和在4.1和4.2中识别的其它情况和要求相关的风险和机会,以:

- 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

- 预防或降低不期望的结果,包括潜在的影响组织的外部环境条件;

--实现持续改进。

在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组织应确定潜在的紧急情况,包括其所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组织应保持以下文件化信息:

--需应对的风险和机会;

--在必要的程度上确信6.1.1至6.1.4中所需的过程已按策划实施。

6.1.2环境因素

在确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内,组织应考虑生命周期观点,确定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可以控制和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和相关的环境影响。

当确定环境因素时,组织应考虑:

a)变更,包含计划的或新的开发,以及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服务;

b)异常情况和可合理预见的紧急状况。

组织应依据建立的准则确定这些产生或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如:重要环境因素。

适当时,组织应在组织的各层次和职能沟通其重大环境因素。

组织应保持文件化的以下信息:

--环境因素和相关环境影响;

--确定其重要环境因素的准则;

--重要环境因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可能导致不利的环境影响(威胁)或有益环境的影响(机会)相关的风险和机会。

6.1.3合规义务

组织应:

a)确定和获得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合规义务;

b)确定这些合规义务如何应用于组织;

c)当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时应考虑这些合规义务。

组织应保持其合规义务的文件化信息。

注:合规义务可能给组织带来风险和机会。

6.1.4措施的策划

组织应策划:

a)采取措施以应对其:

1)重要环境因素;

2)合规义务;

3)6.1.1中识别的风险和机会;

b)如何:

1)在环境管理体系过程(见6.2, 第7章、第8章和9.1)或其他经营过程中融入并实施相关的措施;

2)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见9.1)。

策划这些措施时,组织应考虑其可选的技术方案和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6.2 环境目标和实现策划

6.2.1环境目标

组织应在相关职能和层级上建立环境目标,考虑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和相关的合规义务,并考虑其风险和机会。

环境目标应:

a)与环境方针保持一致;

b)可测量(可行时);

c)得到监视;

d)得到沟通;

e)适当时更新;

组织应保持环境目标的文件化信息。

6.2.2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策划

策划如何达到其环境目标时,组织应确定:

a)要做什么;

b)需要什么资源;

c)由谁负责;

d)何时完成;

e)如何评价结果,包括监视其可测量的环境目标的实现进度的指标(见9.1.1)。

组织应考虑如何将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融入组织的经营过程。

7支持

7.1资源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7.2能力

组织应:

a)确定在其控制下可能影响环境绩效和实现合规义务能力的工作人员必需的工作能力,

b)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验,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

c)确定与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培训需求;

d)适用时,采取措施获得必要的能力,并评估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注:适用的措施可包括为在岗员工提供培训、辅导或重新分配工作,或雇佣或分包给能胜任的人员。

组织应保持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能力的证据。

7.3意识

组织应确保在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意识到:

a)环境方针;

b)与他们工作有关的重要环境因素及实际或潜在的环境影响;

c)他们对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贡献,包括改善环境绩效的益处;

d)不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未履行组织的合规义务的后果。

7.4沟通

7.4.1总则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内部和外部沟通所需的过程,包括:

a) 沟通的内容;

b) 沟通的时机;

c) 沟通的对象;

d) 如何沟通;

建立其沟通过程时,组织应:

- 考虑其合规义务;

- 确保所沟通的环境信息与环境管理体系内形成的信息保持一致,且是可信的。

组织应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有关信息予以响应。

适当时,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其沟通的证据。

7.4.2内部沟通

组织应:

a)在组织不同职能和层级间沟通内部环境管理体系相关信息,适当时,包含环境管理体系的变更;

b)确保沟通过程能够使在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任何人员的为持续改进做出贡献。

7.4.3外部沟通

组织应按照其建立的沟通过程和合规义务的要求对外沟通有关环境管理体系的信息。

7.5文件化信息

7.5.1总则

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应包括:

a)本国际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化信息,

b)组织确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所需的文件化信息;

注:不同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化信息的程度可能因下列条件而有所不同:

--组织的规模、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的类型;

--证明实现其合规义务的需求;

--过程的复杂程度及其相互作用;

--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的能力。

7.5.2创建和更新

在创建和更新文件化信息时,组织应确保适当的:

a) 标识和说明(例如:标题、日期、作者或文件编号);

b) 格式(例如:语言、软件版本、图示)和媒介(例如:纸质、电子);

c) 评审和批准以确保适宜性和充分性。

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应对环境管理体系和本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化信息进行控制,以确保:

a) 在需要之处和需要时能获得适用的文件化信息;

b) 文件化信息得到充分地保护(如防止泄密、使用不当或缺损)。

为了控制文件化信息,适用时,组织应实施以下活动:

- 分发、获取、检索和使用;

- 储存、保护,包括保持可读性;

- 更改的控制(如:版本控制);

- 保留和处置。

组织所确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策划和运行所需的外来文件应得到适当的识别和控制。

注:“获取”隐含着关于文件化信息仅可阅读,或许可并授权阅读和编辑的决定。

8运行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组织应建立、实施、控制和保持满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所需的过程,并通过以下方面实施6.1及6.2中所识别的措施:

--建立过程的运行准则;

--根据运行准则实施过程控制。

注:控制可包括工程控制和程序。控制可以按层次实施(例如:消除、替代、行政管理),也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组织应控制策划的变更,并评估非预期变更的后果,必要时采取措施以减轻任何不利的影响。

组织应确保外包过程被控制或影响。对过程施加的控制或影响的类型与程度应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确定。

从符合生命周期的视角,组织应:

a)制定控制措施,适当时,确保环境要求在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和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被考虑;

b)适当时,确定采购的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要求;

c)与外部供方沟通环境要求,包括分包方;

d)考虑在产品或服务的运输或交付、使用、生命终了和最终处置过程提供有关潜在重大环境影响的信息的需求。

组织应保持文件化信息,在必要的程度上确信过程已经按策划得到实施。

8.2 应急准备与响应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所需程序,以对6.1.1中识别的潜在的环境紧急情况进行准备和做出响应。

组织应:

a)准备响应策划的措施以预防或减少紧急情况的不利环境影响;

b)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做出响应;

c)采取与紧急情况或事故的潜在环境影响的大小相适宜措施,以预防或减少环境紧急情况的后果;

d)可行时,定期测试策划的响应措施;

e)定期评审和修订过程和策划的响应措施,特别是在发生紧急情况或测试后;

f)适当时,对相关方包括组织控制下的工作人员提供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相关信息和培训;

组织应保持文件化信息,在必要的程度上确信过程已经按策划得到实施。

9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与评价

9.1.1总则

组织应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其环境绩效。

组织应确定:

a)所需监视和测量的内容;

b)适用时,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方法,以确保有效的结果;

c)组织评价其环境绩效所依据的准则和适当的指标;

d)实施监视和测量的时机;

e)分析和评价监视和测量的结果的时机。

适当时,组织应确保经过校准或验证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得到使用和维护

组织应评价环境绩效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组织应按其确定的沟通过程及其合规义务要求,对有关的环境绩效信息进行内部和外部沟通。

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结果的证据。

9.1.2合规性评价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过程以评估合规义务的履行情况。

组织应:

a)确定合规性评价的频次;

b)评估合规性,并采取所需的措施;

c)保持对合规义务状况的知识和理解。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其合规义务评价结果的证据。

9.2内部审核

9.2.1总则

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提供信息判定环境管理体系是否:

a)符合:

1)组织自身的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2)本国际标准的要求

b)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

9.2.2内部审核方案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内部审核方案,审核方案应包括审核的频次、方法、职责、策划的要求及报告审核结果。

当建立内部审核方案时,组织应考虑相关过程的环境重要性、影响组织的变化和以往的审核的结果。

组织应:

a)确定每次审核的准则和范围;

b)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c)确保向相关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

组织应保持文件化信息作为审核方案实施和审核结果的证据。

9.3管理评审

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管理评审应考虑包括:

a)以住管理评审后续措施的状况;

b)以下方面的变化:

1)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内部和外部议题;

2)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包括合规义务;

3)它的重要环境因素;

4)风险和机会;

c)环境目标实现的程度;

d)组织环境绩效的信息,包括以下方面的趋势:

1)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2)监视和测量的结果;

3)合规义务的履行情况;

4)审核结果

e)资源的充分性;

f)来自外部相关方的相关交流,包括抱怨;

g)持续改进机会;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

--环境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结论;

--与持续改进有关的决定;

--与环境管理体系任何变更需求有关的决定,包括资源;

--需要时,目标未达成的措施;

--需要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和其他经营过程整合的机会;

--对组织战略方向的任何影响;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结果的证据。

10 改进

10.1 总则

组织应确定改进机会(见9.1、9.2和9.3)和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的结果。

10.2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当不符合发生时,组织应:

a)响应不符合,适用时:

1)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和纠正不符合;

2)处理后果,包括降低不利的环境影响;

b)评估消除不符合原因措施的需求,为了防止再发或在其他任何地方发生,通过:1)评审不符合;

2)确定不符合的原因;

3)确定是否存在类似不符合,或潜在的不符合;

c)实施必要的任何措施;

d)评审所采取的任何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e)必要时,变更环境管理体系。

纠正措施应与所发生的不符合的影响的严重性相适应,包括环境影响。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证据:

--不符合的性质及所采取的任何后续措施;

--任何纠正措施的结果。

10.3持续改进

组织应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提升环境绩效。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引言 0.1.背景 达到一个平衡的环境,社会和经济被认为是基本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目标是通过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问责的期望已经从环境污染、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方面发展了越来越严格的立法,对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这使得环境管理组织采用一种系统化的方法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目的是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支柱。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本标准的目的是为组织提供一个框架,来保护环境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与社会经济平衡的需要。它指定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实现预期的结果集的环境管理体系。 一个系统的环境管理方法,可以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来建立长期的成功和创建选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 ——保护环境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 ——减轻潜在的不利环境条件对组织的影响; ——协助组织实现合规义务; ——提高环境绩效; ——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分布式、消费和处理,通过使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可以防止环境影响生命周期内无意中被转移到别的地方; ——实现财务和运营效益的同时,还实现环保的替代品,加强组织的市场地位; ——环境信息交流有关利害关系方。 本国际标准,就像其他国际标准,并不打算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要求。 0.3.成功因素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取决于承诺所有级别和功能的组织,由最高管理层组织利用机会来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提高有益的环境影响,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和竞争的影响。高层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其风险和机遇,将环境管理融入到组织的业务流程、战略方向和决策,使他们与其他业务优先级,将环境管理融入其整体管理系统。示范的成功实现本国际标准可以用来向利害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试题答案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考试题 一、选择题 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诞生哪一年,在哪个国家诞生?() A、1993年;诞生于美国 B、1992年;诞生于英国 C、1996年;诞生于中国 D、1994年;诞生于日本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企业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作用?() A、通过对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实现污染防治; B、对活动中的污染源,有效地进行控制,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C、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D、改进产品的环境性能,降低产品在制造或使用中对环境的影响。 3.环境因素是ISO14000系列标准的一个专业术语,它是指:() A、对组织中非环境专业人员的理解; B、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C、对环境因素理解的深度与广度则可能大不一样; D、组织本身对自身发展方向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4.环境保护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 A、起步阶段; B、初步阶段; C、持续发展阶段; D、发展阶段。 5.实施ISO14000的作用是() A、有助于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B、有助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C、有助于冲破绿色壁垒; D、有助于环境管理现代化。 6.大气污染按其影响涉及范围可分为()。 A、局部污染 B、全球性污染 C、地区性污染 D、广域性污染 7.下列不属于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是()。 A、氮氧化物 B、光化学烟雾剂 C、碳氢化合物 D、有机有毒物 8.我公司的环境方针是() A、保护环境,责任重于泰山;以人为本,健康安全为天;强化监控,遵守法律法规;永不满足,改善与时俱进; B、共同为持续改进人类生存环境而努力; C、节能降耗,预防及控制污染,保护头上蓝天,脚下绿土; D、生产绿化产品,报答社会,让世界知道:地球有先锋!先锋爱地球! 二、判断提 1、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起步于1996年,到目前为止大体可分两个阶段;(√) 2、环境因素是ISO14000系列标准提到的一个专业术语,它指一个组织的概念;(×) 3、环境因素识别可以采用现场观察法、过程分析法、调查法等识别方法;(√) 4、环境影响评分是风险值﹥30的列为重要环境因素,其计算方式是风险值=严重性C+可能性P;(×) 5、水体中的污染物按其种类和性质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即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和有机有毒物;(√)

怎样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doc 49)

怎样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doc 49)

怎样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0系列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07技术委员会(ISO/TC207)组织制订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其标准号从14001至14100,共100个标准号,统称为ISO14000系列标准。它是顺应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依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目前正式颁布的有ISO14001、ISO14004、ISO14010、ISO14011、ISO14012、ISO14040等5个标准,其中ISO14001是系列标准的核心标准,也是唯一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标准。 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继ISO9000系列标准后推出的一套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作为ISO14000系列标准的核心,是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开展审核认证的根本准则。目前,国内外进行的ISO14000认证即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1标准由环境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和纠正、管理评审等5个部分的17个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有机结合,紧密联系,形成PDCA循环的管理体系,并确保企业的环境行为持续改善。 ISO14000标准的特点 ?注意体系的完整性,是一套科学的环境管理软件 ?强调对法律法规的符合性,但对环境行为不作具体 规定 ?强调污染预防,持续改进 ?要求对组织的活动进行全过程控制

?广泛适用于各类组织 ?与ISO9000标准有很强的兼容性 ?以消费者行为为根本动力:以往的环境保护工作是 由政府推动的,依靠制定法规、法令来强制企业执行。ISO14000标准强调的是非行政手段,用市场、用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共同认识来达到促进生产者 改进其环境行为的目的。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使消费已超过法律成为环境保护的第一动因; ?自愿性的标准,不带任何强制性:企业建立环境管 理体系、申请认证完全是自愿的。出于商业竞争、企业形象、市场份额的需要,在企业内部实施 ISO14000标准,并以此向外界展示其实力和对保护环境的态度; ?没有绝对量的设置,以各国的法律、法规要求为基 准:整个标准没有对环境因素提出任何数据化要 求,强调了体系的运行以达到的目标、指标,并符合各国的法规要求; ?强调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要求企业实施全面管 理,尽可能把污染消除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之中,并且要求企业注重进一步改进提高,环境行为持续改进; ?标准强调的是管理体系,特别注重体系的完整性: 要求采用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的管理手段,强调管理和环境问题的可追溯性,体现出整体优化的特色; ?标准强调了生命周期思想的应用:对产品进行从摇 蓝到坟墓的分析,较全面地覆盖了当代的环境问

ISO14001-2015中文版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ISO FDIS 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ISO14001:2015 FDIS 中文稿(节选) ——新旧版本管理体系模式的变化: 2004版本管理体系模式 北京华夏健峰企业管理咨询 ISO14001:2004 EMS 运行模式PDCA 4.6管理评审 4.5.1 监测和测量4.5.2 合规性评价 4.5.3 不符合,纠正及预防措施4.5.4 记录控制4.5.5 内部审核 4.3.1 环境因素 4.3.2 法律及其它要求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 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4.4.3 信息交流4.4.4 文件4.4.5 文件控制4.4.6 运行控制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A P C D 4.2 环境方针 2015版本的管理体系模式 北京华夏健峰企业管理咨询 ISO14001:2015 --PDCA 领导力(5) 策划(6) 绩效评价(9) 改进(10) 支持与运作(7、8) 外部与内部的问题(4.1)) 相关方需求与期待(4.2)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果

3 术语定义(部分) 3.15 生命周期 从获取原材料,或者利用自然资源加工到废弃处理的连续的相互关联的产品系统。 注:生命周期包括活动,产品和服务,既可以包括采购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包括产品废弃处理和运输服务,如:设计、制造、运输、包装、最终使用和处置。 3.18 风险 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注: ——影响是对预期的偏离—积极或消极。 ——不确定性是指对事件、其后果或可能性的认识或了解方面的信息的缺乏或不完整的状态。 ——风险通常以潜在事件和后果,或他们的组合来描述。 ——风险通常以事件的后果(包括环境的变化)和发生可能。 3.5 相关方 能影响某项决定或活动或被其影响的,或感知到自身将受其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注: ——相关方可能包括关注或受组织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感知自身受影响”指来自与已知组织。 ——相关方可能包括客户、团体、供应商、监管者、非政府组织、投资商、员工。 3.12 绩效 可测量的结果。 注: ——绩效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绩效可以涉及活动、过程、产品(包括服务)、体系或组织的管理。 3.22 合规性责任 组织必须或选择遵守的要求。 注:责任可能来自于强制的要求,如适用的法规或自愿承诺,如组织的和工业标准,合同关系,良好管理 原则和社区及道德标准。 3.7 文件化的信息 组织需控制或维持的信息及其载体。 注: ——文件化的信息可以是任何形式或载体,并任何来源 ——文件化信息可能涉及: - 环境管理体系,包括其相关的过程; - 用于组织运行的信息(文件); - 所达成结果的证据(记录) 4 组织的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意图相关的并影响其达成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事宜,这些事宜包括能影响或受组织影响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条件。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环境管理体系涉及的相关方;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内容

参考资料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要环境因素的信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本标准适用于组织确定其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那些环境因素。但标准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 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b)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c) 通过下列方式证实对本标准的符合: 1)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2) 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的确认; 3) 寻求外部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 4)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或注册)。 本标准旨在使其所有要求都能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诸如组织的环境方针,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运行场所和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如何使用本标准提供了资料性的指南。 2 规范引用文件 无规范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审核员 auditor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3.2 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 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的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3.3 纠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4 文件 document 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注: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 3.5 环境 environment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和重要环境因素信息来制定和实施方针与目标。本标准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其运行模式如图所示。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组织中各个层次与职能的承诺,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制定其环境方针,建立实现所承诺的方针的目标和过程,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改进环境绩效,并证实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本标准的总体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和经济需求的关系。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具体要求如下 工具/原料 ? 方法/步骤 ?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要环境因素的信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本标准适用于组织确定其能够控制的、或能够施加影响的那些环境因素。但标准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 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b)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c) 通过下列方式证实对本标准的符合。

1)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2) 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 对其符合性的确认; 3) 寻求外部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 4) 寻求外部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或注册) ; 本标准旨在使其所有要求都能够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诸如组织的环境方针,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运行所和条件等因素。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规范性引用文件。保留本章是为使本章中的章条号和前一版(GB/T24000-1996) 保持一致。 ?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审核员auditor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GB/T19000—2000,3.3.9]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的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文件document 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注l: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 注2:摘编自GB/T19000—2000的3.7.2. 环境environment GB/T24001—2004/ISO14001:2004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aspect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方案

组织建立和实施ISO 14001 项目名称编号 第1月第2月第3月第4月第5月第6月 1.1管理层达成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共识 1.2总经理任命环境管理者代表 13管理者代表组建体系管理小组组织建立和实施ISO 14001 1.3管理者代表组建体系管理小组 1.4ISO14001:2004标准管理层培训 1.5现场环境因素与环境现状调查 1.6编制初始环境评价报告与报告评审 1.7制定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与方案 境素价 2.1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2.2环境法规标准收集、适用性评价 2.3法规符合性(合规性)评价 2.4全员环境管理培训 2.5体系管理小组起草《环境管理手册》 2.6《环境管理手册》评审 2.7体系管理小组起草程序文件 2.8体系文件评审 2.9部门环境管理规定/SOP/内部标准整合与完善 2.10《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发布 2.11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全员培训 3.1体系试运行与完善 3.2总经理确定认证注册机构 3.3与认证机构签订认证服务合同 34管理体系内部审核3.4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3.5内部审核后纠正措施与完善 3.6管理体系管理评审 3.7管理评审后完善或纠正措施 4.1第一阶段现场审核(预审核) 42第阶段审核后的完善与改进 4.2第一阶段审核后的完善与改进4.3第二阶段现场审核(正式审核) 4.4第二阶段现场审核后的纠正措施 4.5取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证书

序号 程序文件名称1 HXL-EMS-P01《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管理程序》2 HXL-EMS-P02《适用环境法律法规管理程序》3 HXL-EMS-P03《员工环境意识和培训管理程序》4 HXL-EMS-P04《环境信息交流程序》5 HXL-EMS-P05《文件控制程序》6 HXL-EMS-P06《能源管理程序》7 HXL-EMS-P07《消防管理程序》8 HXL-EMS-P08《废水、废气和噪声控制程序》9 HXL-EMS-P09《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管理程序》10 HXL-EMS-P10《危险化学品管理程序》11 HXL-EMS-P11《相关方管理程序》12HXL-EMS-P12《新改扩基建管理程序》13 HXL-EMS-P13《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14 HXL-EMS-P14《环境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15 HXL-EMS-P15《合规性评价管理程序》16 HXL-EMS-P16《不符合与纠正措施管理程序》17 HXL-EMS-P17《潜在不符合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18 HXL-EMS-P18《记录控制程序》19HXL-EMS-P19《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序号管理体系文件名称1HXL-EMS-M环境管理手册 2HXL-EMS-P环境方针 HXL-EMS-O-XXX环境目标 HXL-EMS-T环境指标 HXL-EMS-O-XXX-P环境方案 HXL-EA-IE-XX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 HXL-EA-XX环境因素清单 HXL-SEA-XX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5对外重要环境因素信息交流规定 HXL-XX-E-XX(部门)环境管理规定 HXL-SOPXXX标准操作程序 适用法规标准及清单 7综合环境绩效监测和评价报告 8HXL-EMS-AP年度审核方案 序号 管理体系文件名称HXL-EMS-PO3-XXX重大环境影响工作人员教育、培训或经历记录HXL-EMS-PO3-R1环境管理培训记录2 HXL-SOPXXX-Rx(环境管理)操作记录3 HXL-PU-E-x-R1环境监测和测量设备校准和检验记录4 HXL-EMS-P14-R1合规性评价记录5 HXL-EMS-P18-R1-x内审审核记录6HXL-EMS-MR-R1-x管理评审记录ISO14001:2004需要编制的文件 3461

2015版质量体系各部门内审检查表及审核记录

内部审核记录 编号: JF—9.2—03 序号:受审部门管理层审核时间2017.6.6 标准 审核内容及方法审核记录条款 合格 Y /不合格 N 1) 组织在策划管理体系时有无组织进行了内外部各方面环境因素的识 Q:4.1 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影响? 别考虑,并进行了综合评估,确定了 体系 2) 有无对管理体系进行评估? 建设的基本框架和发展策 略。 1) 询问最高管理者有无承担管最高管理者对市场及管理体系十分关注理体系的责任?并亲自参与体系过程策划。 2) 有无确保管理方针和目标的确保管理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进行评审,制定?是否适宜?有无沟通?并得到宣传和沟通。 Q:5 资源配置是否满足?配置了管理体系运行所需的资源 3) 体系融合度是如何考虑的?体系管理基本与公司的各项管理相融合 4) 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具备了基本的风险管理思 维,过程方法得 运用程度如何?到初步的运用和实践。 5) 有无跟踪结果?对相关事务能够跟踪体系运行的过程,了解管理运 行 有无落实?状态。 1 )是否确保在组织的职能和层制定了公司级 4项管理目标及分解到各部 次上建立管理目标?门 / 车间,与方针保持一致。 2 )管理目标是否包括满足产品管理目标中包含了满足与产品和服务有Q:6.2 要求所需的内容?关的内容。 3 )管理目标是否可测量,并与目标均可测量,明确了目标的管理部门、 质量方针保持一致?目标的监控周期,并按规定对目标完成情 4 )管理目标实现情况的测量结况进行了统计,抽查 3月 - 5 月目标完成情 果,是否实现了持续改进?况,满足持续改进的要求。Y Y Y 资源需求是否确定并提供,有无按体系策划的要求确定并给予提供和满 Q:7 包含了内部和外部的资源满足了资源的需求,抽查人员、设备等资源 足?基本满足要求。 1) 有无获取顾客满意的方式方主要采用电话回访、每年进行一次顾客满 法?意度调查表等方式进行顾客满意的监视 2) 确定多长时间进行一次 调和测量。 查?调查内容包括:交货期、产品质量、售后 3) 调查的内容是否合适?服务、对产品的意见和改进建议等。 4) 有无进行调查统计?本年度目前对部分客户进行了一次满意 Q:9.1.2 5) 调查统计结果如何?能否满度调查,调查内容基本完整,调查有效。足要求?是否到达目标要 求? 抽查满意度调查结果:对发放的顾客满 意 度调查表进行统计,达到了目标规定要 求。 目前暂未发生客户投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