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出版的转型之路

传统出版的转型之路
传统出版的转型之路

传统出版的转型之路

数字出版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发展现代出版发行业,积极发展数字出版,重视网络媒体建设”,将数字出版提升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样的高度。用数字技术构建高科技支撑的出版系统,由数字技术改造和提升我国传统出版业的整体水平,是加快实现我国出版业现代化的两个关键问题。

一、数字出版的五大发展趋势

1、数字复合出版

数字复合出版的突出特点是“知识标引,多重应用”“一次制作,多元发布”。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作为数字出版的重点工程,已被明确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该项目将按照“需求主导,标准先行,技术突破,典型示范,全面应用”的总体方针,最终形成一系列数字复合出版标准规范,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形成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专利,培养一批适应数字出版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批覆盖各个出版领域的数字复合出版基地,形成一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跨媒体数字出版示范企业,促进全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

2、跨媒体出版

数字技术改变了一切,跨媒体已成为出版传媒业的大趋势。所谓跨媒体,即横跨平面媒体(书、报、刊)、磁光介质媒体(盒带、CD-ROM、VCD、DVD等)、网络媒体(Website)、甚至移动媒体(Mobile)的多媒体、多渠道平台。跨媒体出版的目的是要实现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互补互动发展,充分发挥纸介质和电子媒体等各自的优势,将同样的内容资源用不同的媒体形式表现,为读者提供更丰富、表现更直观、更具交互性的服务。

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版产业与资讯业及其他文化产业的疆界有开始趋于模糊之势。特别是图书、杂志出版的数字化,使得出版业与资讯业合流,将逐渐达到难以区分产业界限的程度。如宏基为发展数字内容产业,与交大数字创意产业发展中心合作,成立电子出版、数字音乐两家数字内容公司,并与各大出版社及五大唱片公司洽谈入股合作。

3、规模化、集约化

从国内外数字出版发展历史和现状来分析,规模化、集约化趋势日趋明显。与我国数字出版的驱动者主要是技术提供商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数字出版的主体主要是传统出版单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资本运作,发达国家形成了一些实力雄厚的出版传媒集团,一个集团经营成千上万种图书和杂志的情况比比皆是。高度集中的出版力量容易形成规模经济,有利于数字出版物的推广。

例如,施普林格的数字出版平台Springer Link的内容规模目前已达350万篇文章,分别来自于1600多种期刊,1.65万种图书。仅2006年,施普林格数字出版平台就增加了47.5万篇文章,其中32万篇文章来自于期刊和回溯数据库,15.5万篇文章来自于图书章节。

再如,爱思唯尔的数字出版平台ScienceDirect是全球最著名的科技医学全文数据库之一,其用户可在线访问24个学科2200多种期刊,数千种图书,查看800多万篇全文文献。其另一数字出版平台Scopus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文摘和引文数据库,涵盖了由4000多家出版商出版发行的科技、医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15,100多种期刊。通过Scopus,用户可以检索到1966年以来的3000多万条摘要和题录信息,以及1996年以来所引用的参考文献。

除了出版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之外,作为数字出版重要组成部分的数据加工流程,也出现了规模化和集约化的趋势。以期刊为例,以前传统期刊的出版都是各自为政,排版、印

刷都是各自的事情。而数字期刊出版商需要集中采集数据,希望能与纸质期刊的出版同步,因此就得考虑较为集中的排版,排版的集中也必然带动印刷的相对集中。以清华同方知网为例,该公司先后在北京、常州、上海、合肥、武汉、西安、郑州、南宁等地设立了期刊照排中心和定点印刷厂,仅进入清华同方知网集约化生产体系的学术期刊就有1100多家。有些互联网期刊出版商甚至为传统的纸质期刊出版者做到了“免费排版、特价印刷”服务。

我国传统出版单位大多规模较小,单个出版单位每年出版的图书、期刊等出版物种类较少,这种情况在出版集团成立之后有所好转,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难以望其项背,难以满足互联网用户海量搜索的需求,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4、技术提供商向内容提供商转型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内涵,使出版业从过去单纯的出版物提供发展到内容服务提供,再发展到阅读服务提供。

在中国,出版权基本由传统出版单位所拥有,技术提供商在进入数字出版领域时,很多只能与传统出版单位合作。但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技术提宗,其根本仍然是数字化的资源。

出版资源只有经过深度加工、分类管理后,才能够充分发挥出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优势,满足网民灵活、便捷获取信息的迫切要求。图书资源越多,对图书资源的加工、分类、整理积累工作就越重要。整理、加工得越完整、细致,就越能提高图书资源的使用价值。

数据深加工包括:专业数据库的建立、图书标题信息的标引、专业分类、对图表插图的整理等工作。如商务印书馆“工具书在线”,对词典词目、拼音、部首、笔画、四角号码、释义等数据都作了深度加工、建立了专门的数据库,并利用数字技术增加了flash、声音等多媒体表现形式,大大方便了用户使用,提高了图书资源利用率。

5、资源深度加工是未来数字出版的主流方向和趋势

出版资源数字化是出版社进行数字出版的基础和前提。从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来看,数字化产品的形式永远是处于变化当中的,现在数字出版已经出现电子书(Ebook)、按需印刷、网络学习平台、工具书在线、手持阅读器、手机阅读等多种形态,将来还会出现更多的载体形态,但是万变不离其状况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出版社普遍给予信息化建设以相当的重视,并投入一定资金进行建设,一些大社、名社甚至斥资数千万元直至亿元规模;但是总体来说,出版社在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仍然相对较少,总投入在100万元以下的竟占42.2%;已建和在建与数字出版有关的内容管理系统的,仅占总数的17.8%;而真正投入资金,研发以市场为导向、面向互联网用户的数字出版产品的传统出版单位更属凤毛麟角。

二、我国数字出版十大问题

1、观念上的误区

相对于IT公司对数字出版的“热忱如火”,传统出版单位是“不温不火”。有几家出版单位向前走了几步,倒显得有点曲高和寡。整个出版行业没有形成整体推进的态势。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首要原因在于观念、认识上存在若干误区:

一是没有认识到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二是出版单位自认为有内容优势,但是,出版内容资源并不被出版单位真正、完全、永远拥有,出版社只是拥有“一定期限内的内容资源使用权”,真正的内容资源其实掌握在作者手中;而且内容资源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是一项独立的权利;另外,原创文学网站的崛起对传统文学出版的内容资源造成了较大冲击。

三是认为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不可或缺。根据《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006年与出版社有关的电子图书和互联网期刊出版的收入之和6.5 亿元,仅占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200亿的3%。而网络游戏、手机彩铃、网络广告等增长迅速、

利润巨大的新兴的数字出版产业分支均与传统出版单位毫无关系,出版单位连一席之地也没有。

四是认为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的自然延续和过渡。但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之间隔着一道“数字鸿沟”,没有一条可以平滑过渡的轨道。在相对开放和自由的新兴数字出版市场上,地位和市场份额是要靠自己从零开始去争取的,原有的优势地位几乎无能为力。

五是认为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是完全对立的。实际上,今天纯粹意义上的传统出版已经不复存在。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将不再有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划分了,数字出版就是未来出版业的全部,也是未来出版业的方向。

六是认为出版数字化= 数字出版。数字出版的概念强调的是最终要形成数字化的产品。出版数字化不等于数字出版。出版数字化强调的是过程,其结果可以是数字产品,从而成为数字出版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传统纸质书、报、刊,这时就不能称为数字出版。

七是认为电子书= 数字出版。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认为,电子书就等同于数字出版。但是,数字出版并不等同于电子书。电子书是和电子报、电子杂志、互联网期刊数据库、在线数据库、手机搜索等并列的,它只是数字出版的一种形态,并不等于数字出版全部。供商进军出版领域创造了条件,数字出版正在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从业者的观念和角色也在发生变化。

中文在线的目标是:“实现5个任何,即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能以任何方式看到任何内容。”几年前,北大方正还在帮助出版社做电子书业务,而现在自己推出了爱读爱看网,里边集成了30万种电子书、200多份报纸。几年前,清华同方还仅仅是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开发者和提供者,如今清华同方的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等已深受读者喜爱。

显然,数字技术提供商已经不愿再独守技术舞台,而是放开手脚,与传统出版机构展开竞争,其向内容提供商转型的趋势异常明显。数字技术提供商在向数字内容提供商转型的过程中,正在突破管理规定中的某些限制,通过这种突破,他们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原创资源。

八是认为纸质图书的阅读已成为人类的习惯,很难改变。新一代读者对电子屏幕的感情并不亚于老一辈人对书香的感情,年轻一代进行屏幕阅读的频率和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纸书的阅读。他们就是未来社会的阅读主体,我们不能忽视这个庞大的群体。忽视了他们,就等于忽视了未来。

2、主导权

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当前正在上演的数字出版革命是由IT公司、互联网企业主导的,这是导致传统出版单位开展数字出版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于是,传统出版单位就紧紧攥住内容资源不放,以为凭借国家赋予出版单位的天然垄断地位,就会自动掌握对数字出版的主导权。

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数字出版产业正在发生着两大变化:一、一旦技术提供商形成规模足够大的资源整合平台后,单个出版单位即使拥有内容资源,也会成为弱者。二、现代信息技术正在重组着、甚至将来有可能颠覆传统出版产业链,出版单位正逐渐在由传统出版的“强势”地位变为数字出版领域的“从属”地位。在“草根作者——策划人——数字出版技术提供商——读者”等形成的新的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就没有传统出版单位的一席之地。

3、战略

目前,国内大型出版单位和出版集团明确提出数字出版战略的还很少,更不用说绝大多数中小出版单位。这个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在思想上没有意识到数字出版的重要性;二是明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出版,但是找不到进入数字出版的正确路径,有点“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感觉,面对如此庞大的新兴市场,找不到制定战略的突破口,不得其门

而入,只能望洋兴叹;三是把数字出版工作放在了“战术”的层面上,仅仅是设立一个新部门,增加一个新岗位,而没有将数字出版作为传统出版单位的整体转型方向,没有提高到战略高度。

4、体制和机制

数字出版是出版与IT的结合,它在人才知识结构、技术、出版形态、出版流程、销售模式、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都不同于传统出版。目前中国的数字出版产业由北大方正、清华同方、万方数据、中文在线等IT技术提供商主导,而很难发现传统出版社的身影。上述问题可能是关键的原因。现代企业的独立、高效的运作机制和流程,保证了他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将思想产品化,产品市场化,并形成垄断地位。相比之下,不难发现出版社的现行体制、运作模式、业务流程、管理机制、人才知识结构、激励机制等等很难适用于新兴的数字出版产业。

5、人才

数字出版横跨IT和出版、教育、图书馆等多个行业。而传统出版单位目前的人才知识结构中,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出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很少,而集掌握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熟悉出版业务、具备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等于一身的数字出版行业领军人物则更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高等院校目前的专业设置无法培养出适应数字出版需求的新型复合型人才,IT企业中的员工对出版领域又相对陌生,而要让传统出版单位的编辑快速掌握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也有一定的难度,以至于形成了现在传统出版单位进行数字出版难以跨越的人才鸿沟。

6、标准

纵观数字出版的各个环节,从元数据到编码,再到产品格式,都需要标准。就数字产品格式而言,国内现有的数字图书的格式有:方正的CEB(Chinese eBook)格式、书生的SEP (Suresense Electronic Paper)、超星的PDG、中文在线的OEB(open eBook);数字期刊的格式有:同方的CAJ、维普的VIP,万方和龙源则采用国际上通用的PDF(Portable Document Format)格式,不少刊物还使用OPZ格式。这就导致必须制作各种格式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用户必须使用不同的阅读器,不仅增加了用户阅读的成本,无形中也造成数字图书用户的不断流失,同时也不利于行业内容的交换和整合。近年来,在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下,出版业的标准化工作正在逐步开展。2006年1月26日,总署发布了《图书流通信息交换规则》,出版元数据标准化、网络出版标准化的制定也在进行中,但仍然与快速发展的数字出版产业不相适应。

7、资金

互联网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人们越来越发现,网络经济不仅是技术密集型,同样也是资本密集型。国外出版商有多年的积累,他们的发展战略明确,投资力度大,有的出版商已投入数亿美元发展数字在线出版业务。国内出版单位相对于技术提供商和国外出版集团,投入资金的绝对数字和相对销售收入的比例都很少。2006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科技与出版》杂志社联合发布《科技出版社信息化建设发展

8、版权

2006年7月1日,《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开始施行。有的出版单位已在《出版合同》中增加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有关条款,具体内容也五花八门,有的是独家授权,有的是非独家,有的收益分成是五五分成,有的则是三七开;还有的出版单位至今尚未修改《出版合同》。对于历史出版物,如果出版单位要进行这些出版资源的数字出版工作,就面临着与目前所谓的“数字出版商”同样的问题,即与著作权人补签《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合同》。而由于签约作者众多,这种一一谈判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模式不仅成本高昂,而且缺乏可操作性。这个问题是历史出版资源数字出版工作的首要障碍。

9、盈利模式

有人说,盈利模式关乎生存,盈利模式决定行业发展前途。对于数字出版产业来说,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目前国内互联网期刊和电子书领域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数字出版盈利模式。互联网期刊以清华同方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和龙源期刊为代表,电子书领域以北大方正、书生、超星、中文在线为代表。他们上联传统出版单位,下游则直接面对消费者,目前以图书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中小学校等机构消费者为主。他们通过与传统出版单位和作者签约,将其作品数字化、分析、加工和整合之后,形成相应的海量信息数据库,并通过自己搭建的数字出版平台,向机构和个人用户提供服务,如同方知网平台(https://www.360docs.net/doc/967747179.html,)、超星数字图书馆(https://www.360docs.net/doc/967747179.html,)等。

但是,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出版还很少有成功的盈利模式,这是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目前,只有少数几家出版单位破局而出,主动去寻找如工具书检索、POD、读者社区、多媒体数字平台、增值服务、二维码等新的盈利模式。大部分出版单位目前所从事的数字出版工作,只是将部分出版资源的电子文档交给方正、书生、中文在线等技术提供商,由其进行销售,并按一定比例获取利益分成。这不能说不是一种盈利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收益较低,几千种图书一年的收益不过区区几万、十几万块钱,一种期刊的收益不过千余块钱,并且这种状况很难在未来几年中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希望按照这种单一的商业模式开展数字出版工作,并取得数字出版的大发展是不可能的。

10、政府监管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颁布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标准网络出版发行管理规定(试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游戏出版管理办法》《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等关于数字出版的法律法规,但相对于技术的高速发展,政府监管的技术手段还相对落后,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有待完善。

三、传统出版单位开展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

笔者建议,传统出版单位可以尝试一些主要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包括:电子商务、电子书、按需印刷、在线教育、数据库在线出版、搜索引擎、网络广告、手机出版等。

1、电子商务

出版社网站开展B2B和B2C的业务,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电子交易系统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将成为出版社网站的主要功能和盈利手段,出版社应在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2、电子书

电子书是目前国内出版社开展数字出版的最主要形态。在没有建立数字出版平台之前,建议出版单位仍然采取与方正阿帕比等技术提供商进行版权合作、收益分成的办法。如可能的话,尽量避免一家一家地与技术提供商合作,而是联合起来与集团名义与技术提供商谈判,争取更高的分成比例和利益。其次,实力较强的出版单位或出版集团可以与技术供应商合作,建立自己的网络出版平台,采用B2C和B2B两种方式销售电子书。3、数据库在线出版数据库就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贮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它不仅存贮数据本身,而且还存贮数据之间的联系。数字出版的实质依然是内容的传播,数据库模式以其集约程度高、存贮寿命长、分销环节少、平台开放、检索快捷、收费低廉以及适时印刷等特点,当仁不让地成为数字出版的基础工程。从价值链上来看,专业出版商正通过数字技术逐步扩大自己的产品范围,提高内容资源的附加值,并在互联网环境下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盈利模式,即学术研究、信息采集、适时印刷、资源集成、网上服务、产权保护等完善的产业链,前景十分广阔。

4、建立专业垂直搜索引擎

一些有专业特色、有资源优势、有技术力量的出版单位可以独自建立专业、精确、垂直、应用性的搜索引擎,利用信息检索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动态集群网络技术等

先进技术,向互联网用户提供完全不同于谷歌、百度等海量信息搜索的新体验,把出版社的内容资源以搜索引擎的形式展示出来,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打造互联网品牌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手机出版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手机技术的发展,以无线通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网络出版平台出现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第五媒体。目前,手机游戏、手机小说、无线搜索等与图书出版界关系最为密切与直接。与PC互联网激烈的竞争态势不同,无线互联网尚处于圈地阶段,市场远没有细分,用户对内容处于饥渴期,很多商业模式都有成功的可能。对此,出版社应该给予密切关注,并在适当的时机切入,建立手机网站,把传统的内容资源销售建立在WEB 加W AP 的平台之上。

6、积极探索内容收费模式和广告模式的结合

从商业模式来说,传统出版社是基于内容的,通过图书、磁带、光盘、网络等各种载体形态实现其价值。但是,互联网用户已经形成的免费使用习惯对基于内容销售的传统出版业形成了一定冲击,尤其是搜索引擎巨头Google的“图书搜索”(Google Book Search)计划(分为“图书馆计划”和“出版社计划”)等更是对提供内容的传统出版社造成了较大的挑战。对于数据库内容销售、广告收入、收益分成等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出版社数字出版应积极采用,并探索内容收费模式和广告模式的结合,把传统出版社的内容资源与互联网上的广告资源相整合,甚至探索除此之外的新的模式。

总之,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数字出版的憧憬之中,而是要尽快制订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数字出版规划,建立新的机制和体制,培养一支数字技术和出版业务兼通的复合型队伍,加大资金投入,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强强联合,以积极的行动迎接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下)

型升级 1 【单选题】 本讲指出,()成为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的重要趋势,也是“互联网+”发挥作用的重要立足点。 (7.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7.0分 2 【单选题】 ()是“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物质与载体,相当于这个系统中的神经网络。 (7.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7.0分 3 【单选题】

()是以信息物理系统为核心,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数据互连互通为主线,以产品生产管理与服务等产品生命周期的智能化为标志,以定制化、分散化生产方式为主要特征。 (7.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7.0分 4 【单选题】 “互联网+”()就是要实现智慧环保、资源环境动态监测、废旧资源回收利用等。 (7.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7.0分 5 【单选题】 ()是一种新兴的大众创新创业模式,其中有一个非常火的名词叫做“创客”。 (7.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7.0分 6 【多选题】 众包是指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愿自由的方式外包给非特定的大众网络的做法模式。以下属于众包模式的选项是() (8.0分) ?A、 ?B、 ?C、 ?D、 ?E、 正确答案:BE 我的答案:BE得分:8.0分 7 【多选题】 下面哪几项属于“互联网+”人工智能?() (8.0分) ?A、 ?B、 ?C、 ?D、 正确答案:ABCD 我的答案:ABCD得分:8.0分 8 【多选题】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

如今的竞争对手正在跨越产业边界,54% 的高管认为他们未来最大的竞争来自于其他行业。在过去两年中,对外部行业的工具增长了50%。 各行业的传统竞争格局正遭受着强烈的冲击,企业正面临五大核心挑战: 挑战1:在低增长、数字式颠覆的世界中实现增长 挑战2:寻求创新,充分利用数据,将其作为新增长的基础 挑战3:结构性成本导出(Take-out),提高竞争力,投资于增长 挑战4:赢得人才争夺战,获取智能和创新 挑战5:转变企业流程和系统,实现增长并提高竞争力 推荐解决方案 混合多云服务解决方案 云是客户数字化转型战略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云计算使企业从不同供应商那里实现更好的连接物联网、高性能计算资源,区块链,新技术赋能这客户业务流程和生态系统的再造。在构建未来业务平台通向认知型企业之旅中,必须充分发挥混合云多云环境灵活敏捷性及其成本优势。在客户数字化及其认知转型进程之中,成功的云端之旅是重要的一环。 IBM 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全球统一的IBM Cloud Innovate 方法论及工具以及领先的科技赋能客户“云端致胜”之旅, 为客户云咨询(Advise)、云迁移(Move)、云构建(Build)、云管理(Manage)四大领域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咨询和实施服务。 数字化重塑解决方案 数字化重塑是IBM 针对颠覆性数字化转型所构建的框架,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重塑企业的建设模式创新,市场激活,精准行动,敏捷运营,生态协同与组织赋能六项核心能力。该框架将互联网企业的最佳数字化实践整合到我们领先的战略咨询方法中,帮助传统企业了解其所处的生态系统,确定相关机遇和挑战。此外,在展望数字化的未来并制定发展路线图的同时,IBM 还可以借助融合了敏捷创新和精益创

传统运输企业如何转型现代物流企业.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基础行业,也是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厂商和销售商通过成本分析发现,原材料和产成品的采购和运输费用已占总成本的40%~50%,这是一个重要的利润源泉,因此他们迫切需要超越传统运输方式的现代物流服务。这种产生于生产和销售领域的物流需求引发了当前传统的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一种趋势。 一、交通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 我国传统交通运输企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主要职能是为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提供原料和产、成品的运输和装卸等物流环节的服务,是现代物流业的一个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交通运输企业失去了国家计划和政府调控的偏爱,抗风险能力先天不足,许多国有交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无情地淘汰。国有交通运输企业的出路何在,成了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铁路部门为了确立竞争优势,采取了改善服务质量,完善服务设施,加快提速步伐等措施;国家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项目的不断建成通车,道路状况不断改善,公路运输实现了“方便、快捷、灵活”的“门到门”服务;石油集团的重新组合,输油管道的大量建成使用,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并存,多种运输形式竞争的局面。新型运输形态的大量出现,对传统运输方式形成了有力挑战,市场的激烈竞争也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运输方式的变革。在我国运输市场完全放开之前,传统运输企业必须要完成自身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否则将难以参与市场的激烈竞争。而传统运输企业转型物流是提升运输行业层次和运输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物流具有创造需求的功能,不仅因为物流可以降低成本,使生产商和销售商的商品价格降低,更重要的是物流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传统交通运输企业通过转换其本身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层次,为生产商和销售商提供物流环节的服务保障,使企业能够搭上现代物流产业的快速列车。传统交通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是面对21世纪国内外运输业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战略选择。 二、现代物流与传统交通运输的比较

有关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3篇

有关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3篇企业转型升级是市场发展的要求,人才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最重要力量,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意味着人才的转型升级。今天整理了传统企业转型的感想,希望对你有帮助。 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篇一 1产品工业化、标准化 三全是以做汤圆起家的,我父母都是医生,1992年辞职下海后发明了速冻汤圆,后来把这个工艺方法进行了产业化,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很快就做到了汤圆第一。但那个时候,企业没有发展战略,因为很小,当时就想把汤圆做好。后来发现不经意间把一个冷冻汤圆做到了全国第一。这时候就在反思,为什么能把汤圆做到第一? 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宁波汤圆是有历史积淀的,为什么河南的一个企业能把速冻汤圆做到全国最大?其实三全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产品,而是把产品工业化、标准化。让消费者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吃到好的汤圆,这是我们的核心意识。正是因为这样一个认识,我们能把汤圆市场做大。 在第一阶段后,我们把第二次创业定位为"中国速冻食品专家",把我们的能力放大,把能够进行标准化、工业化的速冻食品进行完善,我们做了速冻水饺、速冻面点,等等,打开了新的空间,这让我们又保持了十年的快速成长。2调整战略发展空间 企业成长能够永续存在和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能不能找到未来成长的空间。企业的核心价值并不是只做某一个产品,而是拥有

某一方面的能力。我们就是把这个空间拓展开了。三全一路走来,我发现未来成长空间找不到的时候,是企业最迷茫的时候,一旦找到了适合的空间,对企业组织来讲,大家能够做的事情非常多,能够凝聚所有的力量去实现它。 四五年以前,三全又做了一次新的战略定位。回过来看,三全大概七八年给自己做一个定位,因为每走七八年,外部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包括同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你必须不断的找到新的发展定位,支撑企业持续发展。 我们最新的战略定位是做"餐桌食品的最佳供应商"。一般来说,我们的餐桌有两个,一个是家庭的餐桌,一个是外食的餐桌,这样就把市场给分开了。过去三全食品主要通过商超进入家庭,是以一种备餐的形式出现的。比如早餐或者晚餐,因为中午基本上不食用速冻食品。对三全来讲,如果未来做一个餐桌的供应商,一定要抓住两个餐桌,我们过去的传统业务通过了商超进入了家庭,新的业务就需要进入外食的餐桌,如何进入?又提出了一个挑战。 尽管餐饮业是一个海量的市场,空间足够大,但是对某一个企业来讲,如何能够拿到自己的市场份额,是需要去考虑的。我们把企业能拿到的份额叫做标准,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你一定是能够生产标准化的餐品,对于一个很小的东西,我们去吃他的原因一定是追求个性化,如果你追求个性化,传统的餐饮是永远不会被颠覆,就怕你是做标准餐品,又没有成本优势,又没有个性化优势,你很容易被大的企业所颠覆,因为他是做标准餐品的。标准餐品我们又把早中晚

我国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综述

我国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综述 [摘要]数字出版是出版业发展的趋势,是传统出版业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延伸和拓展。它作为新兴的载体形式给出版业带来了另一番发展前景,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对我国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业的转型研究作以综述。 [关键词] 数字出版;传统出版业;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技术催生了许多新的产业。2010年被业界认为是中国的“数字出版元年”,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猛。它的出现不仅大大丰富了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也改变了传统出版物的生产方式和消费理念。何为“数字出版”?数字出版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出版而言的。传统出版一般是指纸质出版活动,而数字出版从广义上说,只要是用二进制这种技术手段对出版的任何环节进行的操作,都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它包括原创作品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1 数字出版的优势显而易见:海量信息、载体形式多样、传输速度快、检索方便、更新迅速而又互动性强等。2它以此赢得

越来越多受众的青睐,同时也为出版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将主要介绍我国数字出版业的现状、发展瓶颈及未来发展趋势与在数字出版的冲击下我国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问题。 一、我国的数字出版业 (一)我国数字出版业的现状 我国数字出版虽然起步较晚,但在信息化进城加快和新兴媒体的推动下,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数字化出版物的市场空前提高。我国数字出版的整体规模从2000年的15.9亿元发展到2006年的200亿元,2007年的360亿元,2008年的530亿元人民币,2009年的750亿元,首次超过了传统书报刊出版物的总值。2010年整体收入达到900亿元以上,计划到2015年将达到1800亿元。3出版形态也多种多样,目前已经过形成了电子书、数字报纸、互联网期刊、网络游戏、网络动漫、播客、手机出版等形态。4在数字出版业界的积极探索下,网络新闻与资讯出版服务、电子书、专业文献数据库、网游、数字动漫出版、网络期刊杂志、手机书、阅读器等领域的业务模式逐渐清晰,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产业链。5 我国数字出版业在产业间融合进一步加剧,复合出版也渐渐成为趋势,政府部门始终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6由于政策的保障与扶持,数字出版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国

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五大战略思考

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五大战略思考 《哈佛商业评论》2014-12月作者:施南德欧高敦华强森2014-12-17 10:09:35 0 一场数字化革命正在中国风起云涌。目前中国的网民规模达到6. 32亿,且在持续增长。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计算,考虑到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和各行业的运用程度,预计2013年至2025年,互联网将有可能在中国GDP增长总量中贡献7%到22%。到2025年,这相当于每年4万亿到14万亿元人民币的年GDP总量。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互联网更多地反映了消费者驱动的形态。但是,随着互联网更深入地渗透各个行业,这一现象将发生改变。企业拥抱互联网技术的程度越高,它们的运营将会越高效,并最终转化为生产效率的提升。传统企业向数字化转变是一个颠覆性过程,需要反思公司文化、战略、运营组织乃至外部合作等方方面面。这一过程产生的利好也十分巨大——成功而全面的数字化转型能使企业的销售利润在5年内提升50%。 为此,我们特别列举出一些企业领导者需要着力思考的方面: 1. 以“客户至上”为纲 互联网赋予了消费者新的力量,只要移动手指,就可以“投奔”其他商家,因此企业必须以他们的需求引导运营的方方面面。鉴于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规模,企业长期以来侧重于大规模生产和大众市场渠道。但在未来的数字化市场,为了迅速应对日益分散化的客户需求,公司可以转向网络选择更广泛的供应商,获取更详细的客户洞见,推出更丰富更复杂的产品线,以更精准地满足消费者需求。除了产品,消费者还期望覆盖线下、线上和移动等各类平台的无缝、便利和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因此无论是宣传信息还是产品服务都必须精心设计,确保其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平台上更具吸引力。中国消费者是社交网络的拥趸,因此加强网络社交连接、搭建网上社群将是企业建立口碑和品牌忠诚度的最有力策略。 留住数字时代消费者的关键,在于以建立长期信任的方式管理客户的个人数据。最大化利用数据和保护隐私之间是一个微妙的平衡。除了遵守法规制度,公司必须让新一代消费群体参与,从中了解他们的个人喜好,并各业务流程环节保护好客户的隐私。通过征询及尊重客户偏好,才能赢得客户的长期信任。业界领导人还必须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这一议题的监管流程中去,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新机遇以及新风险。 2、调整战略,为新一波竞争做好准备 互联网开启了激烈竞争的新时代,只有敏捷而务实才能生存。举一个例子,互联网孕育了全新的“共享经济”,消费者从买车转为拼车,从住酒店到租房间等。凡此种种变化,都有可能瓦解原有行业。 随着行业界限的日益模糊,竞争可能随时从某个意想不到的角落出现。比如一大批新兴技术公司进入金融服务行业,直接挑战传统金融机构。阿里巴巴的“余额宝”是一个与其互联网支付平台“支付宝”链接的货币市场基金,由于其收益更高,很快就吸走了大量银行储蓄。有些案例中,新兴的技术企业往往比传统行业的领先企业更善于通过挖掘数据以提升其市场洞察力和竞争优势,后者则会选择收购新兴企业或与之合作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互联网为新兴企业赋予了迅速进行低成本扩张的能力,一举甩掉老旧体系和“通常做法”的包袱。过去,销售网络需要数年才能搭建起来,如今几乎一夜之间就能完成。这样一来,竞争将会激化,新赢家可能从各行各业涌现出来。大型传统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必须适应这样的挑战,否则就会陷入困境。企业领导人必须对此认真对待,因为他们制定的决策将彻底改变公司的经营方式。这些转型也可能需要技术和其他投入,短期内影响企业的成本结构,但赢家将在未来获得巨大效益。 3、运营转型

出版业的集团化、数字化转型与品牌建设

出版业的集团化、数字化转型与品牌建设 出版业的集团化、数字化转型与品牌建设 数字技术给出版业提供了新的阅读方式与传播媒介,但也形成新的挑战,传统出版业面临生存竞争的大变局。在所有可供选择的方略中,集团化数字转型,品牌建设是所有出版主体创新发展的制胜法宝。 一、出版业的集团化 随着文化产业市场与竞争的日趋国际化,从单体社逐渐走向集团化,是出版业生存发展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集团化给出版社带来的机遇是: 一是可以合理配置资源,产生规模经济效应。集团化后,出版社可以在发行、物流、财务等公共平台进行统一运行,节省成本。于产品生产线而言,可以对出版社的结构进行调整,合理配置各类资源,进行专业化生产,产生规模效应。于子公司而言,可以使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子公司组成高效的复杂系统,实现各生产要素的互动和协同,使系统产生创新和发展的推动力量,实现 1 + 1>2的协同效应,即范围经济效应。 二是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资本运作与上市融资。集团化使得出版社取得国有资产经营授权,拥有独立的市场法人主体地位,由原来的产品经营转型为资产经营。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天然具有大投入大产出特征,必须通过资产经营,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文化全球化,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已是大势所趋,动则几亿甚至几十亿的投入,单体出版社往往力不从心,对资金的迫切需要不言而喻。集团化后,可以开展资本运作和企业并购,实现资产扩张。条件合适后,进行上市融资,通过发行股权募集所需资金,实现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抢占国内外市场,做大做强。 三是可以提高出版社的创新能力,促进综合竞争。集团化可以促 进出版业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与人才创新,降低成本和费用,提供多元个性且有竞争力的产品

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认识的差异与启示

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认识的差异与启示 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认识的差异与启示 摘要:笔者将政府、企业和银行三个行为主体置于一个统一逻辑框架开展研究,分析了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政、企、银”三方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利益诉求差异,建立了转型升级影响因素与转型升级绩效间的关系模型。在问卷调查数据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全模型极大似然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企、银”三方关于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相关影响因素重要性认识存在一些差异。 关键词: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政、企、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24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790208);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外司留201207);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JJ3089)作者简介:熊勇清(1966-),男,江西临川人,管理学博士,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从事区域创新、战略管理研究;陈江勇(1986-),男,湖南永州人,中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3)02-0083-06收稿日期:2012-06-07 为把握后危机时代新技术革命加速孕育的战略机遇,我国正式确立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依托新兴技术,培育和发展全新的新兴产业;二是在现有传统产业基础上转型升级,并激发培育新兴产业(熊勇清等,2011)。从我国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因此如何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依然是当前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政府、企业和银行(含其他金融中介组织,为表述方便,本文一律用“银行”指代)是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三个重要行为主体,转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大有可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67747179.html,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大有可为 作者:熊鸿儒 来源:《中国工业和信息化》2019年第06期 未来3年间,预计全球至少50%的GDP将以数字化的方式实现,数字技术将全面渗透至各个行业,并实现跨界融合和倍增创新。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9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相继提出完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加快在各行业各领域推进“互联网+”,以及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產业数字化转型是未来数字经济的主战场。 苏州通鼎互联的转型是这场数字化转型浪潮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个案例,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一家传统电缆企业如何依靠技术学习、资本并购和管理转型实现了业务可持续成长和企业能力跃迁。前些年,面对经济减速、市场更迭、成本高企、技术落后等一系列内外部挑战,很多传统制造业企业都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和升级瓶颈,要实现数字化转型绝非易事。从通鼎互联的实践来看,做对三件事非常关键。 第一,对技术创新给予充分重视,通过外部研发合作、吸引和利用高层次人才、自建内部研发体系(如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方式加强技术学习和自主研发——这是投入数字化转型的重中之重。 第二,利用外部并购等方式快速切入新业务,实现由“硬”到“软”、由“点”带“面”的产业链延伸,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的试错、迭代。 第三,为支持新业务拓展和新技术扩散,通过前瞻性的战略谋划,提升组织管理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以及改进绩效评价机制等方式加快组织管理的转型。 当前,产业数字化进程正不断加速,作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主引擎地位日益凸显。研究显示,我国2018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超过24.9万亿元,同比增长23.1%,占GDP比重27.6%,远高于数字产业化的规模和增速。未来三年间,预计全球至少50%的GDP将以数字化的方式实现,数字技术将全面渗透至各个行业,并实现跨界融合和倍增创新。 在看清大趋势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产业数字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很难一蹴而就。总体看,我国企业数字化基础仍较为薄弱,产业数字化体系有待完善,关键数字化设备、核心工业软件、重要工业控制系统等存在短板,融合发展环境亟待改善。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因为缺乏向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技术、资金和人才资源,数字化转型较为滞缓。同时,我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规模和渗透深度都明显落后。

2020年有关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3篇【精品】

企业转型升级是市场发展的要求,人才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最重要力量,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意味着人才的转型升级。今天整理了传统企业转型的感想,希望对你有帮助。 1产品工业化、标准化 三全是以做汤圆起家的,我父母都是医生, 2年辞职下海后发明了速冻汤圆,后来把这个工艺方法进行了产业化,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很快就做到了汤圆第一。但那个时候,企业没有发展战略,因为很小,当时就想把汤圆做好。后来发现不经意间把一个冷冻汤圆做到了全国第一。这时候就在反思,为什么能把汤圆做到第一? 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宁波汤圆是有历史积淀的,为什么河南的一个企业能把速冻汤圆做到全国最大?其实三全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产品,而是把产品工业化、标准化。让消费者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吃到好的汤圆,这是我们的核心意识。正是因为这样一个认识,我们能把汤圆市场做大。 在第一阶段后,我们把第二次创业定位为“中国速冻食品专家”,把我们的能力放大,把能够进行标准化、工业化的速冻食品进行完善,我们做了速冻水饺、速冻面点,等等,打开了新的空间,这让我们又保持了十年的快速成长。2调整战略发展空间 企业成长能够永续存在和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能不能找到未来成长的空间。企业的核心价值并不是只做某一个产品,而是拥有某一方面的能力。我们就是把这个空间拓展开了。三全一路走来,我发现未来成长空间找不到的时候,是企业最迷茫的时候,一旦找到了适合的空间,对企业组织来讲,大家能够做的事情非常多,能够凝聚所有的力量去实现它。 四五年以前,三全又做了一次新的战略定位。回过来看,三全大概七八年给自己做一个定位,因为每走七八年,外部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包括同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你必须不断的找到新的发展定位,支撑企业持续发展。 我们最新的战略定位是做“餐桌食品的最佳供应商”。一般来说,我们的餐桌有两个,一个是家庭的餐桌,一个是外食的餐桌,这样就把市场给分开了。过去三全食品主要通过商超进入家庭,是以一种备餐的形式出现的。比如早餐或者晚餐,因为中午基本上不食用速冻食品。对三全来讲,如果未来做一个餐桌的供应商,一定要抓住两个餐桌,我们过去的传统业务通过了商超进入了家庭,新的业务就需要进入外食的餐桌,如何进入?又提出了一个挑战。 尽管餐饮业是一个海量的市场,空间足够大,但是对某一个企业来讲,如何能够拿到自己的市场份额,是需要去考虑的。我们把企业能拿到的份额叫做标准,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你一定是能够生产标准化的餐品,对于一个很小的东西,我们去吃他的原因一定是追求个性化,如果你追求个性化,传统的餐饮是永远不会被颠覆,就怕你是做标准餐品,又没有成本优势,又没有个性化优势,你很容易被大的企业所颠覆,因为他是做标准餐品的。标准餐品我们又把早中晚餐做了一个分析:早餐的随意性比较强,一般在家里;晚是场景比较分散,可能同学聚会等等;午餐的就餐时间则比较集中,就餐的区域也比较集中,临近工作场地。因此我们就聚焦在午餐,做了一个标准的午餐产品。3优化流程,改变传统 三全提出用三年时间,把一个纯粹的生产企业转变成一个生产服务型企业。为此借鉴了很多传统的模式,包括便利店模式,连锁快速售卖模式,还到国外做了一些考察,后来发现每一种模式都有他的缺陷,因为这个行业已经比较成熟、稳定了,线下的资产也比较重,而

有关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3篇

有关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3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企业转型升级是市场发展的要求,人才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最重要力量,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意味着人才的转型升级。今天小编整理了传统企业转型的感想,希望对你有帮助。 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篇一1产品工业化、标准化 三全是以做汤圆起家的,我父母都是医生,1992年辞职下海后发明了速冻汤圆,后来把这个工艺方法进行了产业化,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很快就做到了汤圆第一。但那个时候,企业没有发展战略,因为很小,当时就想把汤圆做好。后来发现不经意间把一个冷冻汤圆做到了全国第一。这时候就在反思,为什么能把汤圆做到第一? 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宁波汤圆是有历史积淀的,为什么河南的一个企业能把速冻汤圆做到全国最大?其实三全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产品,而是把产品工业化、标准化。让消费者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吃到好的汤圆,这是我们的核心意识。正是因为这样一个认识,我们能把汤圆市场做大。 在第一阶段后,我们把第二次创业定位为“中国速冻食品专家”,把我们的能力放大,把能够进行标准化、工业化的速冻食品进行完善,我们做了速冻水饺、速冻面点,等等,打开了新的空间,这让我们又保持了十年的快速成长。2调整战略发展空间 企业成长能够永续存在和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能不能找到未来成长的空间。企业的核心价值并不是只做某一个产品,而是拥有

某一方面的能力。我们就是把这个空间拓展开了。三全一路走来,我发现未来成长空间找不到的时候,是企业最迷茫的时候,一旦找到了适合的空间,对企业组织来讲,大家能够做的事情非常多,能够凝聚所有的力量去实现它。 四五年以前,三全又做了一次新的战略定位。回过来看,三全大概七八年给自己做一个定位,因为每走七八年,外部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包括同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你必须不断的找到新的发展定位,支撑企业持续发展。 我们最新的战略定位是做“餐桌食品的最佳供应商”。一般来说,我们的餐桌有两个,一个是家庭的餐桌,一个是外食的餐桌,这样就把市场给分开了。过去三全食品主要通过商超进入家庭,是以一种备餐的形式出现的。比如早餐或者晚餐,因为中午基本上不食用速冻食品。对三全来讲,如果未来做一个餐桌的供应商,一定要抓住两个餐桌,我们过去的传统业务通过了商超进入了家庭,新的业务就需要进入外食的餐桌,如何进入?又提出了一个挑战。 尽管餐饮业是一个海量的市场,空间足够大,但是对某一个企业来讲,如何能够拿到自己的市场份额,是需要去考虑的。我们把企业能拿到的份额叫做标准,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你一定是能够生产标准化的餐品,对于一个很小的东西,我们去吃他的原因一定是追求个性化,如果你追求个性化,传统的餐饮是永远不会被颠覆,就怕你是做标准餐品,又没有成本优势,又没有个性化优势,你很容易被大的企业所颠覆,因为他是做标准餐品的。标准餐品我们又把早中晚

企业转型升级学习心得【精品】

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最终是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使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具 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让企业走的更远、活得更久。今天整理了企业转型升级的体会,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任务。 其中,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又是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作为广东省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城市,肩负着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转型经验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系列政策支持下,在金融危机倒逼机制作用下,我市广大加工 贸易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技改、研发以及供应链拓展等方面 的可喜突破,在全省率先实现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 自以来,我市已有 16 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约占总 数的三成,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 6 %,有 9 家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内销总额增长了 34.4%。同时涌现出生益科技、多宝针织、品质电子等一批傲立潮头的标杆企业,这些企业向世人交出的闪亮成绩,让我们看到了东莞 加工贸易整体突围的光明前景,更让我们提振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胜信心。当前,风暴 已颓然止步,胜利亦初现端倪,但使命却依然紧迫艰巨,在转型升级路上已领先一步的我市, 绝不能来得半丝懈怠,而必须乘势而上,以更高的视野、更大的气魄,更有效的手段,加快 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使企业绿树长青;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市实现更高水平、 更为持久的领跑与崛起。 一、主要经验后危机时代,经历了三十多年风调雨顺的东莞加工贸易企业,遭遇了前所 未有的“成长烦恼”,吃紧、人民币升值、海外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些集 中爆发的压力交织在一起,加速倒逼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来消化成本,对比那些沿袭旧路勉强 度日的企业,以生益科技、品质电子等为代表的一批加工贸易企业超前谋划,主动出击,借 助研发、管理、创意等现代发展要素重新开拓疆土,分享创新从价值链低端逐步游向 了价值链高端,为全市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可参的典型范本。 (一)转型,要靠超前理念激活潜能。 思路决定出路。一场金融海啸,使东莞加工贸易企业唯利短视的传统理念遭受了颠覆性 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传统模式的山穷水尽,而进入到转型升级的行列中来,如 果说倒逼转型只是企业在金融风暴下无奈的应景之举,那么依靠创新驱动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已成为当下加工贸易企业的一种自觉共识。 至今,我市已有 1 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新增加工贸 易高新技术企业 1 4 家,出口 3 强企业基本上实现了“设计+生产”的运作模式, odm 生 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 6 %。 行动与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东莞加工贸易企业的思维转变,而让我们更感欣喜的是,不少 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理念已比较超前,这其中不仅有泛蓝科技等新兴明星企业,更有东聚电 子等老牌知名企业,这些富有远见的加工贸易企业,在危机到来甚至更早的时候就跳出单纯 依赖代工赚取薄利的陈旧套路,他们前瞻性地关注和策划未来,重新定位发展方向和核心优

传统企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

传统企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 从本质上来说,公司是物质资本、财务资本、人力资本、智力资本和关系资本的总和。不同的行业与不同的商业模式,资产类型的比例也不同。制造业把大多数资本投入到有形资产,然而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研究与开发,以创造出新的智力资本。但是并非所有的资产同样重要,尤其是当技术环境变动剧烈时更是如此。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技术平台让智力资本和关系资本几乎以零成本的方式迅速扩大规模。这一现象让诸如Facebook、LinkedIn、https://www.360docs.net/doc/967747179.html,、Uber和Airbnb等平台业务发展得风风火火。虽然这些公司仍需依赖于有形资产时,例如Uber需要汽车,他们也拥有了科技,而非有形资产。与此同时,发展落后者继续把时间与金钱投入到不易扩张的资产上——实体产品与人力资本。数字化转型要求公司重新分配资产组合以支持全新的数字化商业模式。 毫无疑问,传统公司现在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数字原生一代的初创公司利用可规模化的技术与参与网络,正逐一摧毁传统产业。但是改变公司资产组合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适应了原来资产类型的领导者也对此心存忧虑。 第一步是准确指出起点。这包括找出目前的资产组合以及其创造的商业模式。 第二,全面盘点公司资产。先处理早有记录的简单事项开始——诸如工厂、房地产与设

备等有形资产。接着在处理比较难掌握的无形资产,例如员工的才能和技能、公司的智慧财产、以及传统公司定义范围以外的人际关系及企业人脉。 第三,设想数字化人脉网络的新未来,由你的公司与外部网络合作共同创造。客户和供应商是最常见的选择外部人脉网络,但还有很多网络可以考虑,包括过去的同事、经销商、整合者、投资人、社群和甚至竞争者。目标是确定一个让你与你的网络能够使用双方资源,共同创造价值的方法。 第四,通过将少量资本转移到新方案,从而开始尝试执行试点经营网络营销。这要求要构建团队,提供资金,给他们快速学习、改变的空间,能够快速改变而不受官僚制度掣肘。 最后,开始追踪整个方案的进度。这要求就新的度量标准来汇报信息。由于新的数字化网络模型对你公司而言是全新的体验,也就必须增加关键绩效指标。 组织转型必须从领导者转型开始。所以请确保董事会、首席执行官以及高管团队能够给予帮助,准备调整整个资产的优先顺序。如果不这样的话,转型过程必然困难重重。 尽管存在这些风险,数字化转型仍迫在眉睫且不容忽视。我们已经看到,数字化平台在各个行业推翻该行业的霸主。传统公司必须做好准备,搭上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否则就会像柯达, 百视达和大英百科全书那样被这股大浪所淹没。

教材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之一

教材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之一:新商业模式 百道研究 背景 为了理解目前教材出版的转型路径,首先有必要提供一些背景知识。教材出版业,尽管与其他媒介形式的出版业类似,比如图书出版业、报纸出版业、以及唱片业,但拥有一些独特的品质。 - 教材出版社并不直接面向终端用户销售产品。出版社的销售代表与教师、院系、以及研究机构建立联系。教材是否得到采用要得到这些渠道的批准,然后实际的顾客,也就是学生,再购买教材,地点是校园里的大学书店,或者直接通过网上零售商购买。 - 教材出版社不会在顾客群体中建立强有力的品牌或者较高的顾客忠诚度。一般来说,教材出版社的顾客,平均的商业生命周期为两到四年。在这段时间里,顾客不会对出版社品牌产生忠诚。这意味着出版社需要依赖不断生成变化的顾客群,市场高度依赖入学率趋势。换言之,一旦消费者离开了学习环境,他们就基本上不再会是教材的潜在消费者了。 - 教材出版社的经营领域是政府管制的。与州大学和学院做生意,意味着要接受州立法机关的监督。这意味着必须对销售方式做出充分的说明,比如与教材捆绑辅助学习材料,要保证教材产品既符合州的要求也要符合联邦的要求(比如要提供多种获取内容的方式)。 - 教材出版社一般不能控制产品的零售价。教材出版经营一般采取批发/零售的发行方式。出版社制定批发价,并标注建议零售价。书店和网上零售商从出版社购进教材产品,加上20%到40%的批零差价,最终形成消费者看到的零售价。如我们在过去几年里看到的,这种发行机制一方面造成了书店里书价高高在上,另一方面造成了网上零售市场上教材价格较大幅度低于书店。 - 教材出版社一个产品的主要收入,来自该产品上市的第一年,尽管教材产品周期一般会是3年。与大众图书不同,畅销的教材一般会在3年的生命周期里一直有顾客购买和使用。然而,一旦二手教材在第一学期接受后开始进入市场,新书销售量就会陡然下降。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导读: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工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全球产业格局面临重构,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方兴未艾,锁定在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国工业也站在了一个转折点上,“转型升级”便成为了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传统支柱产业作为中国工业经济的“中流砥柱”也必将寻求自己发展之路。现实中,各地纷纷报道了传统支柱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但综合各区域传统支柱产业发展的现实,中国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过程并不顺利,其中各类资源纷纷从实体经济中逃离,表明产业发展缺乏新的投资机会和利润增长点,而个别成功的案例并不能形成中国整体工业转型的主力支出。为了适应常态的发展形势,中国传统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然成为一项重点工程。当前,中国的传统支柱产业的支撑力明显弱化,支撑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明显缺乏。为此,中国传统支柱产业需要向创新化、集群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当前学界并没有非常严格地对产业转型升级进行完整定义,通常认为,所谓产业转型升级就是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向低污染低能耗产业升级,从粗放型产业向集约型产业升级。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关键是技术进步。不仅仅是引进先进技术,而且需要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对其进行改进,并实施技术创新从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 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两个概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产业转型更多地强调的是“转”,包括由低附加值产业转向高附加值产业,由投资驱动型产业转向创新驱动型产业,由粗放型产业转向集约型产业,由资源消耗型产业转向资源节约型产业,由环境污染型产业转向环境友好型产业;产业升级更多地强调的是“升”,包括产业链条升级、产品升级、工艺升级、功能升级。产业转型实际上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类似,而产业升级其实质就是提升产业在价值链上的地位。当然,转型与升级不可分割,相辅相成,以转推升,以升促转。 ★工艺升级: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提升生产效率; ★产品升级:推出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 ★功能升级:向上下游价值链延伸,主要是由加工环节向研发、设计和营销、品牌等环节延伸,提升产业附加值;

传统企业转型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传统企业转型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5年9月份阿里巴巴被爆因“人才战略调整”缩减2015年校招名额后,百度在10月20日也证实已暂停社会招聘,而腾讯也被传出“暂停外包招聘”。尽管三家都有相关的辟谣与安抚声明,比如人才战略调整,管控模式更新等,但从网上招聘者纷纷爆料被取消面试看,传言当非无中生有。那么,巨头这些压缩招聘的措施到底是否预示着互联网寒冬就要来临呢?毕竟我也不好给出准确的答案,但这确实暴露出整个行业目前的“集体忧郁”,因为从财报上看,三家企业的增速还是相当可观的,而在这一前提下采取压缩策略,说明它们对未来前景调低了预期,存在某些担忧。 数据显示,近几年互联网行业不断呈发展壮大的趋势。互联网女皇 Mary Meeker 发布的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2012、2013、2014年这几年全球互联网用户以约2 亿稳步增长,全球智能手机用户以约3.7 亿稳步增长。这也促使许多创业人士纷纷瞄准互联网行业准备大捞一笔,但是结果并非如意。去年年末的O2O泡沫破灭,一大堆O2O创业公司因烧钱太狠资金不继面临倒闭。2015年初,拒宅网、找好玩儿、徒步狗旅行、果冻旅行等旅游O2O扎堆死亡,呵护网、36号教室、助考帮等教育O2O先后关闭,房屋网、程途网、亿言堂等房产O2O落寞而去。忽然之间,创业者开始失去信心,开始被不明所以的繁琐缠身,似乎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似乎注定失败一样。 其实,在这些失败的背后,都有着一定的原因,老早就预兆着不会成功。比如创业者的思维和能力。创业者不是执行者,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出满意的作品。创业者还更应该领导者,管理能力和超钱的思维比亲力亲为的付出更重要。那么,在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过程中,有哪些容易陷入的“坑”呢? 第一坑:老板思维僵化 老板思维僵化主要表现在控制思维、粗放思维、封闭思维、独享思维、怕错思维和规模

有关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文档3篇

有关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文档3篇Document on experience of traditional enterprise transf orma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有关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文档3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 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对象是工作群体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 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文档 2、篇章2: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文档 3、篇章3: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文档 企业转型升级是市场发展的要求,人才是推动企业转型 升级的最重要力量,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意味着人才的转型升级。今天小泰整理了传统企业转型的感想,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章1:传统企业转型心得体会文档 1产品工业化、标准化

三全是以做汤圆起家的,我父母都是医生,1992年辞职下海后发明了速冻汤圆,后来把这个工艺方法进行了产业化,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很快就做到了汤圆第一。但那个时候,企业没有发展战略,因为很小,当时就想把汤圆做好。后来发现不经意间把一个冷冻汤圆做到了全国第一。这时候就在反思,为什么能把汤圆做到第一? 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宁波汤圆是有历史积淀的,为什么河南的一个企业能把速冻汤圆做到全国最大?其实三全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产品,而是把产品工业化、标准化。让消费者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吃到好的汤圆,这是我们的核心意识。正是因为这样一个认识,我们能把汤圆市场做大。 在第一阶段后,我们把第二次创业定位为“中国速冻食品专家”,把我们的能力放大,把能够进行标准化、工业化的速冻食品进行完善,我们做了速冻水饺、速冻面点,等等,打开了新的空间,这让我们又保持了十年的快速成长。2调整战略发展空间 企业成长能够永续存在和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能不能找到未来成长的空间。企业的核心价值并不是只做某一个产品,而是拥有某一方面的能力。我们就是把这个空间拓展开了。三全一路走来,我发现未来成长空间找不到的时候,是企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所 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成为促进我国消费升级、企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也加速了以数字化为基石的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因此,传统中小企业亟需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才能适应新的商业环境,重塑企业商业价值。对传统中小企业来说,向数字化转型是巨大的挑战。 中小企业如何顺应数字化转型潮流? 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并不能一蹴而就,当务之急是变革旧的运营模式和业务模式。有着18年行业积累,已为120万余家企业提供过互联网运营服务和行业互联网运营解决方案,中国领先的一站式数字化智能运营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中企动力,洞悉当今数字化大环境,基于云平台技术服务基础,自主研发了整合企业互联网营销管理的云化产品——全网门户,适用于各类企业,满足企业个性化、多样化的互联网数字化转型需求。凭借一对一的专业定制设计、千人设计团队积累与透明开放的服务过程,同时整站采用H5技术的创新体验,确保企业门户的视觉展现效果,让企业形象高逼格,帮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抢夺先机。 数字化转型必须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 即使是已经成功转型数字化的企业,“客户至上”也是运营的总纲领。借助中企动力全网门户,企业可以覆盖几乎全部终端与网络营销渠道,无论客户是在使用电脑进行搜索,还是在使用PAD浏览资讯,亦或是在刷朋友圈,全网门户都具备推送信息与触达能力,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以机械行业为例,创利焊接科技(嘉兴)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焊接设备中小企业,主要以设备的线下直销为主要经营模式,客户群体相对固定。然而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数字化的普及率提高,线下销量受到影响。中企动力洞悉焊接设备行业现状及创利科技亟需数

传统企业现状分析以及转型方案

一蹴而就的O2O都是耍流氓。时至今日,我们尚未见到某一品牌能像火箭一样瞬间冲入云霄,并持续火爆,相反,像飞机缓慢滑翔起飞的品牌却走得更长远、稳健。传统连锁业态企业有哪些?一般来说,各行各业都有连锁业态企业,文具店、手机店、电器卖场、运营商的电信营业厅、美容店、美发店、餐饮店等,小到街边便利店,大到区域级购物中心,都有着连锁业态企业分布。以往传统企业在找寻适合自己的O2O方向时,首先看行业是否适合,本方法论尝试跳出行业,从场景营销的角度来寻找答案。 传统连锁业态企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痛点: 痛点一,多门店运营成本节节攀升居高不下。 传统连锁业态企业一般来说都有线下实体门店,店面租金、装修费用、水电费用、人员费用、日常运营费用等等,都是不小的开支。尤其现在人口红利时代末期,同时缺乏政策倾斜,连锁企业的经营成本节节攀升,盈利能力减弱。 痛点二,到店客流在减少。 一方面,受电商的冲击,很多人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购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随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支付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网购更加便捷。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速度与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不匹配,城市人口集中,交通拥堵情况严重,出行成本越来越高,也为到店消费设置了一定障碍。 痛点三,到店顾客的再次购买留存率在降低。

连锁业态企业多采用会员制,希望通过会员制来增加客户粘性与复购率。会员制这个方法,人人都用,但很少有人真的用的好。尤其在现在这个拼产品拼服务的市场下,商家获得客户的成本是很高的,但有些商家只注重拓展新客户,而忽视了老客户的维系。 在这种情况下,客户成为会员并不能享受多少实际利益,会员制就成了虚设,起不到什么作用。企业一直拓展新客户,老是做一锤子买卖,到店客户的再次购买留存率自然低。 在以销售标准商品为经营模式的行业里面,比如文具卖场连锁、电器卖场连锁、手机卖场连锁,营业厅卖场等,痛点二、痛点三尤为突出。 那怎么医治这些痛点呢?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呢? 其一是中心的转变,以“货品销售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服务为中心”,销售对象由“到店顾客”转变为“企业用户与品牌粉丝”; 其二是销售主体的转变,由“标准化的商品”转变为“非标准化的商品”,标准化的商品加上创新的服务就等于非标准化的商品。 在电商一天干掉7个亿销售额的年景儿,在各行各业都在O2O到家的大背景下,如果与网上卖一样的商品,而且这些商品是标准化的(即网购风险极低),你指望用户会到店购买吗?你能做到比网上更便宜吗?你得给用户一个非要上门消费不可的理由。 根据答案的不同,可分为上中下三策。 下策:活动营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