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导学案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导学案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导学案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编辑:冬梅审核:鸿飞万月 2017.02.23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析教材】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选读的内容。先秦诸子的散文以深邃的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孟子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在初中及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都出现过他的文章,如《鱼我所欲也》《寡人之于国也》,这些课文初步介绍了孟子的思想体系。

“浩然之气”是孟子“养气说”的重要内容,它对后代仁人志士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习本课将会加深学生对孟子思想的认识,领悟“养气说”在当世的意义,实现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境界,道德修养的熏染。

课文内容分别节选自孟子三篇不同的文章,但其在思想上仍是连贯一致的,

都统一在“浩然之气”这个主题下。第一章阐述浩然之气的特点和如何养浩然之气,第二章解释了什么是大丈夫,第三章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是对第二章的深化。第三章在初中已学过,本节课教学重点宜将放在第一二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基本内涵。

2、体会孟子关于人格塑造的“养气说”对历代仁人志士的影响。

3、领悟孟子“养气说”在当世的意义。

4、能背诵一些经典名句。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布置学生充分预习,能通解大意。

2、反复诵读。对经典多加诵读,通其意,咏其韵,味其情,达其理。

3、合作探究。因为是选修课,教法上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做到导而不牵。

4、通过讨论交流,加以体味、联想、思考,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思索文章所包蕴的人生哲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实现传统文化对学生品质、人格的熏染。

2、学习体味文章深刻思想,从而对人生获得一种借鉴与指导,直面今后所面对的人生困惑。

【教学重点】

重点学习第第一二章。理解“浩然之气”的深层内涵。

1

【教学难点】

孟子“养气说”在当世的现实意义和实现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的熏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千多年前的某天清晨,一个中年男子,又一次默默地约车治装,奔赴未知的前程。

时值民不聊生的战乱岁月,失去道德规范的权力泛滥成灾,各种势力竞相角逐。秦用商鞅,

楚魏用吴起,齐用孙膑、田忌,均显赫一时,唯独这位儒者的清瘦背影,在愈驶愈疾的马

车上轻轻摇晃,渐行渐远。沿途破败的景象勾起了他的无限悲愤,只听一声长啸伴着古老

的马车吱吱呀呀,从天尽头传来,久久回响。

这位圣人就在这颠簸的马车上渐渐走向历史的前台,为千秋歌颂、万世景仰!历史

一路走来,他那一身“浩然正气”不知影响了多少忠心为国、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特别

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我们又怎么才能像那些英雄人物一样

具有这样一身浩然正气呢?那就请看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文他会告诉我们的。

(板书标题)

二、解读——自主性学习。(检查预习)

(一)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预习题。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馁( ) 慊( )于心闵( )其苗揠( )之苗槁( ) 畎( )亩傅说( ) 胶鬲( ) 拂( )士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⑴行有不慊于心( ) ⑵往送之门,戒之曰( )

⑶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 ⑷曾益其所不能( )

⑸困于心,衡于虑( ) ⑹入则无法家拂士( )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⑴今日病矣()⑵丈夫之冠也()

⑶无违夫子()⑷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辨析下列句中词类活用情况:

⑴以其外之也()

⑵丈夫之冠也()

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⑷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

⑸人恒过()

⑹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

5.辨析下列文言特殊句式:

⑴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⑵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者矣()

⑶助之长者,揠苗也()

⑷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⑸舜发于畎亩之中()

⑹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⑻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伟大、、、,战国中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

的,又与孔子并称。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晚年退居讲学,和他的弟子万章等著书,作七篇。宋代朱熹将

合称“四书”。

7.反复诵读课文,结合注释,通晓文意:

⑴学生课前对照注释通读自译,标注出疑难点。

⑵重点翻译下列语句。

①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8.默写填空:

⑴曰:“我知言,。”

⑵,,:此之谓大丈夫。

⑶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

⑷,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二)学生分小组学习、交流、质疑,要求:

1、把预习中关注到的主要文言知识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2、把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3、初步感知并概括各章文意。

三、研习——探究性学习。(小组讨论)

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了“四步走”的过程。

第一步:思——浩然之气。何谓浩然之气?(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第二步:索——至大至刚。“浩然之气”何为“至大”“至刚”呢?什么是大丈夫?

何为“至大”?

4

何为“至刚”?

什么是大丈夫?

有一幅对联:天地有大气,一(仁)一(礼)一(义);人间有至圣,唯(孔)唯(孟)唯(己)。横批:善养吾浩然之气。

第三步:悟——养气之径。孟子怎样培养他的浩然之气呢?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些什么呢?(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养气之径——⑴直养无害⑵配义与道⑶集义无馁⑷勿正勿忘,勿助长也)

第四步:集体诵读。

①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小结:

孟子的“浩然之气”说,字里行间充满着一种精神力量和意志力,充满着蓬勃之气,令人激动,振奋不已。

孟子“浩然之气”之说,字里行间充满了豪迈英俊之气,它激励人们张扬自我,穷且益坚,不畏艰苦,勇于进取,树立自强不息的坚定信念。

孟子“浩然之气”之说,充满着磅礴之气、“大丈夫”之气。

孟子“浩然之气”之说,充满了廉正清明之气。他推崇圣贤道义,鄙薄权势利欲。

浩然之气:

5

1、至大至刚的昂扬之气;

2、以天下为己任、担当道义、无所畏惧的勇气;

3、君子挺立于天地之间无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气。

有了这三气,即可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

四、拓展——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进入市场经济以来,一切向“钱”看的浪潮如龙卷风般,将每个人都席卷进来,凡事均以金钱作为衡量标准,甚至以此衡量人一生的成就。面对这种大趋势,人们还来不及思索,就随之游走于世间,自我不断膨胀,欲望如草般疯长,灵魂却远远地落在了身后,蹒跚而行。

华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医56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

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说道:“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他做得比较认真。”一些网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母心。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

请同学们为华益慰写一个颁奖词。

【颁奖词】

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五、课堂总结:

孟子在节选的《孟子》这三部分中,提倡浩然之气和大丈夫气概。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这种气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所以,浩然之气“至大”。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坚持道义就像磐石一样坚强。他住天下最大的宅子(即仁),立于天下最正的位置(即礼),依循天下最宽的道路(即义),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武不能压服他的志。所以浩然之气“至刚”。

真正的大丈夫不是阿谀苟容,窃取权势,逞个人智慧和能力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的人物,而是那种执著于道义,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充满浩然正气的人。

六、课堂测试: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是,馁也(饥饿,引中为丧气、萎靡不振)

B.岂不诚大丈夫哉(的确,确实)

6

7

C .管夷吾举于士(指读书人)

D .发于声,而后喻(明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敢问夫子恶乎长予助苗长矣

B.?????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 非徒无益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戍卒叫,函谷举 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 .人恒过,然后能改

B .必先苦其心志

C .行拂乱其所为

D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

B .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 .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

D .忧虑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安宁快乐可以使人灭亡。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之:指代浩然之气

B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之:指代浩然之气

C .无是,馁也 是:指代浩然之气

D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其:指代田地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曾益其所不能

B .行拂乱其所为

C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 .入则无法家拂士

7.孟子认为,成就大事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8.本段中,孟子对我们的忠告是什么?

七、作业设计:

1、课后细读选文三个部分,思考:

⑴在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一身浩然正气、忠心为国、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请你列举3-4个例子。

⑵选文一中“揠苗助长”的寓言有何作用?现在是什么意思?

⑶选文二中孟子借女子出嫁当顺从丈夫的事例想说什么?

⑷选文一、二则是如何运用对话分析说理的?有何好处?

⑸孟子为了将自己的观点阐发得生动而有感染力,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2、完成历年高考所考《孟子》中的名句默写。

⑴老吾老,(《孟子·梁惠王上》)(1994年高考20题)

⑵,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1995年高考29题)

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2004年高考辽宁卷)

⑷,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粱惠王上》)(2004年高考重庆卷)

⑸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孟子·齐桓晋文之事》)(05天津卷)

⑹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仲足以事父母,;乐岁终身饱,;,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梁惠王上》)08四川卷)

⑺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_____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孟子?告子上》)(08全国卷2)

⑻谨痒序之教,,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08安徽卷)

八、课后反思:

8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答案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馁(něi)慊(qiè)于心闵(mǐn)其苗揠(yà)之苗槁(ɡǎo) 畎(quǎn)亩傅说(yuè) 胶鬲(ɡé)拂(bì)士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⑴行有不慊于心(慊通“惬”) ⑵往送之门,戒之曰(戒通“诫”)

⑶往之女家,必敬必戒(女通“汝”) ⑷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

⑸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 ⑹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⑴今日病矣(疲累,倦困)⑵丈夫之冠也(男子)

⑶无违夫子(丈夫)⑷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这个)

4.辨析下列句中词类活用情况:

⑴以其外之也(名作动,把……看成心外之物)

⑵丈夫之冠也(名作动,加冠礼)

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使动,使……乱,使……改变,使……屈服)

⑷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动,使……困苦,使……受累,使……挨饿,使……受穷,使……混乱,使……惊动,使……坚韧)

⑸人恒过(名作动,犯过错)

⑹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动作名,内,外)

5.辨析下列文言特殊句式:

⑴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定语后置)

⑵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者矣(定语后置)

⑶助之长者,揠苗也(判断句)

⑷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判断句)

⑸舜发于畎亩之中(状语后置)

⑹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动句)

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状语后置)

⑻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状语后置)

6.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散文家,战国中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9

8.默写填空:

⑴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⑶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⑷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三、研习——探究性学习。(小组讨论)

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了“四步走”的过程。

第一步:思——浩然之气。何谓浩然之气?(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又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第二步:索——至大至刚。“浩然之气”何为“至大”“至刚”呢?什么是大丈夫?

何为“至大”?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意思是“住在天下最大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上,走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还能有比这“天”更大的了吗?所谓的“居天下之广居”,按照杨伯峻的解释,则是“应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最光明大路‘义’”。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你做到“仁”,做到“礼”,做到“义”,你就是“至大”。

何为“至刚”?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是“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的时候,就独自践履自己的主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丈夫懂得坚持,不随波逐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武不能压服他的志:这就是所说的“大丈夫”。一个人所处的世上,有很多东西让他迷失心性,丧失本我,比如富贵、比如贫贱、比如威武等等。

什么是大丈夫?

有一幅对联:天地有大气,一(仁)一(礼)一(义);人间有至圣,唯(孔)唯(孟)唯(己)。横批:善养吾浩然之气。

第三步:悟——养气之径。孟子怎样培养他的浩然之气呢?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些什么呢?(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10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要坚持);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心中常念且勿急功近利)

用比喻的句子来回答: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养气之径——⑴直养无害⑵配义与道⑶集义无馁⑷勿正勿忘,勿助长也)

六、课堂测试: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C。(士:狱官之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答案】B。(两个“焉”字都是疑问代词,哪里。)

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答案】A。(A是名词作动词用,犯过错,其它的都是使动用法。)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

【答案】D。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B。(A项中的“之”应指代集义养气;C项中的“是”应指代义与道;D项中的“其”应指代宋人自己。)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答案】B。(A曾—增,C衡—横,D拂—弼)

7.孟子认为,成就大事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8.本段中,孟子对我们的忠告是什么?

【答案】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11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23)

1 《文言文两则》 学习内容:1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点: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参考注释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重点学习《学奕》,能根据课后注释理解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明白“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或一心二用”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为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激发兴趣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一定很熟悉,谁来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一篇文言文----《学奕》(板书课题)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地指导。 3.教师对学生的读书习惯进行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4.对照相应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 5.自主学习,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各小组代表把自己最不认识的生字和最不理解的词语写1-2个在黑板上。 2.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和句意。 3.学生相互解疑答难。 4.教师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仍存在的字、词、句理解疑难进行点拨和指导,并与学生一起探究解决。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要求读得准确,读得通顺。 3.教师范读,注意朗读节奏。 4.教师对难理解的词句进行点拨。 如:(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的理解。 (2)“之”的多个意思。 五、自测反馈: 1.说说你对下面词、句的理解。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亦。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之”的多个意思。 通国之善弈者也。()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亦。()() 2.《学奕》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了一个什么道理? 六、总结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_ 解决问题导学案

第2单元百分数(二) 田墩中心小学何龙 第5课时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能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填一填。 打几折就是()是()的()。 五折就是(),也就是(),表示( )是()的()。 六成就是(),表示( )是()的 ()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5. 2.理解题意。 (1)“打五折销售”就是()。 “满100元送50元”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2) 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3.解决问题。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富民超市12月的营业额中应纳税部分按5%缴纳增值税1500元,富民超市12月的营业额中需纳税的是()元。 (2)晶晶把2000元存入银行,定期2年,年利率是4.68%,到期后可得利息()元,一共取回()元。 (3)国家规定个人发表文章,出版图书获得的稿费超过4000元的部分,要按照14%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指()的14%。 (4) 王叔叔在一次摸奖中获2000元奖励,但向工商部门交付了460元,这460元叫作();税率为()。 (5)一件毛衣打六折销售,比原价便宜了( ) % (6)一种商品八折出售,售价是原价的()%。 2.商店出售一种DVD,原价是400元,现在八折出售,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3.李大爷的一块农田去年种水稻,产量是1000千克,今年该种新品种后,产量比去年增产三成,今年的产量是多少千克? 4.赵叔叔购买“中国邮政贺卡有奖明信片”获得一等奖,奖金是5000元,根据税法规定他应按照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赵叔叔实际可以获得奖金多少元? 四、拓展练习

位置与方向 导学案 三年级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3.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4.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3.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知识链接】 观察主题图。说说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方位知识描述各建筑的位置关系?【学习过程】 预习案 【自主学习】 1.说说“前、后、左、右”各是哪位同学。 2、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你认得东、西、南、北方向吗?是怎样认识的? 4、自学教材第3页例1。 探究案 【合作交流展示质疑】 1.初步认识东、南、西、北 (1)各小组选4名同学站好,拿出东、西、南、北的标牌。提问:你们每个人应该拿哪一张标牌,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分组讨论,并根据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进行判断:太阳从()边升起,从()边落下。 (3)课件出示天安门图,说说天安门城楼、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博物馆等各在什么方向? --

-- 2.初步体验东、南、西、北 (1)学习例1图:小明面向东,体育馆在校园的( )面,教学楼在校园的( )面,大门在校园的( )面。 (2) 与 相对, 与 相对。 3.在游戏中辨认东、南、西、北 (1)起立,早晨,太阳在( )面,面向太阳,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2)面向东,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面向南,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面向西,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面向北,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达标测试】 1.绘制校园的示意图 (1)看一看、说一说,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建筑物? (2)长方形中填写主要建筑,正方形中填写相应建筑物的所在方向。 (3)说一说教学楼、体育馆、大门各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2.完成填空:小红早晨背对太阳,她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归纳小结 我的收获】 【学习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1单元负数第1课时认识负数 环节学案 自主 学习 探究新知 1.读出下列各数,并说说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4 7 5 4 -0.3 -230 2.长沙春节那天的温度是五摄氏度,写作()℃;同一时间,哈尔滨的 温度是零下二十摄氏度,写作()℃。 3. 0是正数还是负数? 质疑 探究 知识点:正、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读下面的数,并将它们归类。 +4 -3.7 500 +9.8 - 10 1 7 20 25.9 -301 0 正数: 负数: 2.说说下面的数表示的意思。 (1)冰箱冷冻层的温度是-15℃。 (2)海口某日的气温是13 ℃。 3.下面是小军家某日的生活开支情况,读一读下面各数,并将表格补充完 整。 实践 应用 一、随堂练习 1.填空。

(1)1月北京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五摄氏度,记作()℃;夜晚的平均温度是零下四摄氏度,记作()℃。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2.读下面的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20 -31 0 -92 2 1 - 13 1 101 3.选择。 (1)有6个数:-5,0,2.13,-0.3,31,4,其中正数有()个。 A.1 B.2 C.3 D.4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是正数 B.0是负数 C.自然数都是正数 D.0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 二、拓展练习 学校对五年级男生进行仰卧起坐测试,规定每分钟做到28个及以上为达标,超过28个的用正数表示,不足28个的用负数表示。 上面的同学中,做得最多的做了()个,做得最少的做了(),没有达标的同学有()人。 自我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第2课时在直线上表示数 环节学案

最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导学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学校:____学生姓名:____班级:____一、快乐自学 【学习内容】课本第2~3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操作,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 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自学、交流、讨论、展示练习,能准确的辨认出方向。 【知识链接】 1、太阳公公每天早晨从()方升起?用手指出来。 2、傍晚太阳又从()方落下?用手指出来。 3、你还听说过哪些方向?() 【自主学习】 观察第3页的主题图,完成下面的练习。 (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面, (2)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 (3)小明面向()方,他背对的是()方,小明左手指向()方,右手指向()方。 【合作探究】 1、认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找一找:找教室里的东西南北。) 2、读一读、记一记: “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3、说一说,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相互位置。 (1)介绍自己周围的同学。现在同学们面朝哪个方向?你的东南西北方向上分别有哪些同学? (2)介绍我们的教室。说说我们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分别有些什么?

4、小结:当我们转动身子面向某方向时,虽然身体的朝向变了,但东、南、西、北的四个方向始终没变,只要我们认准了一个方向,就能指出其余的三个方向了。【快乐量学】 1、完成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做课本第6页第一题,说说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都有什么物品。 3、做课本第6页第二题。 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家具放在了房间的哪个方向。 4、拓展提升: (1)晚上,当你面向北极星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你的右面是()面。 (2)五小的大门在学校小广场的()面,教学楼在小广场的()面,办公楼在小广场的()面,操场在教学楼的()面。 二、快乐展示 三、快乐检测 1、默写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2、与东相对的方向是(),与南相对的方向是()。 3、你坐在教室的正中间,面向西,你的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4、秋天大雁从()方飞向()方,春天大雁从()方飞向()方。 5、黄昏,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方,左面是()方,右面是()方。 6、()面的树叶比较茂密,()面的树叶比较稀疏。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成长足迹--导学案

第六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 教材简析 时间像从指尖流过的细沙,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当我们开始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是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 课题成长足迹 内容简说:阅读材料《难忘的启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作者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结自己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教学作风。《老师领进门》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老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表达了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新来的王老师》是一篇小说。从王老师的言谈举止中,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善于洞察学生心理、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忘不了的笑声》是一篇描写同学的文章。文章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的别具一格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讲述了自己学生时代在一次征文比赛中获得了成功,作文《补考》被老师打了九十八个红双圈,后被陆续刊载,作者在激励下成为作家,表达了自己对老师、母校的感激之情。 课题依依惜别 内容简说:阅读材料:《给老师的一封信》是翁钦露写给老师的信。《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是一篇激情昂扬的演讲稿,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回忆,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谢之情。《给校长的建议》这封建议书语言恳切,表意清楚、透彻。作者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新开放图书馆的建议。《同学录》是一首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导学案

第2课时位置与方向(2)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能动手绘制平面示意图。 学习重难点: 能根据方向与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自学课本第20、21页的内容,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针对自主学习中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总结规律方法。 一、自主学习 1、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知道()和()。 2、读课本20页的例2,了解B市、C市的位置。 思考:他们的位置都是以()为观测点的。 3、21页的校园平面图是按上()下()左()右()的规则绘制的。 二、合作探究 1、要想在平面图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需要先确定什么?再确定什么? 2、你能自己标出B市、C市的位置吗?试一试。(画在下面)

100k 说一说表示什么? 4、完成21页做一做。 三、过关检测 1、填空 学校在超市的东偏南30°方向150米处,以()为观测点。 广场在医院的西偏北45°方向400米处,以( )为观测点。 2、根据1题的描述在下面画出各建筑物的位置。 3、以展厅大门为观测点。书画展在北偏东20°的方向上,距离大门800米;植物标本展在北偏西60°的方向上,距离大门600米。请你在平面图上标出书画展与植物标本展的位置。

4、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各场所的位置。 汽车站在学校东偏北30°方向1200米处。 人民广场在学校西偏南40°方向600米处。 邮局在学校北偏西15°方向1000米处。 学校南偏东20°方向800米处是个超市。 ★5、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个地方为观察点,观察周围的重要建筑或场所的位置,绘制出平面图。 学生每日提醒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 能顺畅诵读课文; 2. 掌握整理重要的实词、虚词; 3. 能背诵一些经典名句; 过程方法目标: 1. 结合注释从字面理解课文; 2. 结合诵读理解孟子说理的气势与情感; 3. 通过讨论交流,加以体味、联想、思考,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思索文章所包蕴的人生哲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学习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归属感; 2. 学习体味文章深刻思想,从而对人生获得一种借鉴与指导,直面今后所面对的人生困惑; 教学重点: 1. 能较顺利地理解课文;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2. 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3. 对文章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概念的理解。比如“大丈夫”、“义”、“道”等等。 4. 能够触类旁通,推己及人,联系现实,从而增强生命的韧性,走出小我的局限,直面人生所遇到的问题。

教学难点: 对几个关键词的理解。比如,“义”、“气”、“大”、“刚”、“仁”、“礼”等等。 教学设想: 1. 遵从高中学生学习一般的规律,从朗读到结合文本分析。《先秦诸子选读》虽然是一本人文极强的教材,但不能简单地把它上成一堂文化宣讲课。让学生在诵读、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孟子所传达的博大精深的思想。 2. 努力挖掘文本其简洁而意旨深远的说理艺术。 3. 这一课有三段文字,孟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想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要想让学生能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些思想,是不切实际的。一堂课,抱有一个较为实际的目标是必要的,那就是学生能理解到哪一步就是哪一步。 4. 本课的难点在于对几个很关键词的理解,比如“义”、“道”、“气”、“仁”、“礼”、“大”、“刚”等。其难在一是孟子在他的文章中并没有对这些概念作一个现代人较能精准的解释,往往停留在形象的描述上;二是这些概念在有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往往是有些许差别和有所侧重的。 5. 要找准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必须一要高屋建瓴,顺势而下,让学生尽可能地把握本文所传递的思想;二要由此分析讨论下去,必须做到整个课堂教学能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路。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 正确诵读:理解文意的时候,快速默读;体味语言艺术,调节课堂气氛时,齐声诵读,或分段读等形式。 2. 积累理解:对于关键实词虚词的积累;对于较为晦涩语句的理解。 3. 分析讨论:抓住孟子说理的关键进行讨论,比如第一节,应抓住这么二个关键的词,一个是“浩然之气”,何为“浩然之气”?一个是“善养”,如何“养”?第二节里,我们就应该抓住“大丈夫”这个概念,对“大丈夫”的理解,景春和孟子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什么样的人才能算得上大丈夫呢? 教学步骤: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5)

语文园地二 学习内容: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1.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 2.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民俗文化,感受其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但本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自学体验 回顾你所了解到的民风民俗。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出示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 (1)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2)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3)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四、归纳提升: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1)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2)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3)表达是否流畅; (4)语言是否简洁。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记下来吧! 六、反思总结 回顾·拓展二 学习内容: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交流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 2.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3.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悟。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定向导入

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学案及答案

一、动脑思考,认真填写(共22分,每空2分) 1. 五百八十亿三千零六万写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记作( )。 2. 桌子上有一个不透明的盒子,盒子里装有大小、形状相同的红球6个,白球4个, 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30次,摸出( )球的可能性大。 3. “比德文”电动车属于家电下乡补贴品牌,每购买一辆“比德文”电动车,国家补 贴电动车售价的13%,李淼要购买一辆售价为2500元的“比德文”电动车可节省 ( )元。 4. 一个圆柱削去6dm 3,正好削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 ( )。 5. 手工课上,王强把一个长方体木块恰好截成两个正方体木块,这样表面积增加了 6.4 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木块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6. 10个人合租一艘船,如果租船的人再加5个,平均每人所花的租金就减少1元,则 租一艘船的租金为( )元。 7. 商场里现有奶糖、酥糖和水果糖各50千克,按1 :2 :5的比例混合成什锦糖。最 多能混合成什锦糖( )千克。 8. 已知1÷A =0.0909……; 2÷A =0.1818……; 3÷A =0.2727……; 4÷ A =0.3636……; 那么9÷A 的商是( )。 9. 右图表示的是教育专线公交车从A 站到B 站到终点C 站以及返回时路 与 时间的关系。去时在B 站停车,而返回时B 站不停,去时的行驶速度 为 每分钟600米。那么此公交车往返时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 ) 米 二、仔细审题,正确判断(共5分) 1. 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为原来的2倍,高缩小为原来的12 ,圆锥的体积不变。……………………( ) 2. 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并且所有的都相等。………………………………………………………………( ) 3. 正方体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写有1~6六个数字,掷一次骰子一定能得到数字“6”。………………( ) 4. 一种商品先降价20%,过了段时间又涨价20%。这两个20%的单位“1”相同。…………………… ( ) 5. 小玲用20分钟的时间做计算题,她平均做一道题的时间和做题的数量成正比 例。………………… ( ) 三、精心比较,对号入座(共10分) 1. 把5件相同的礼物全部分给小朋友,使每个小朋友都分到礼物,分礼物的不同方法一共有( )种。 A 、3 B 、4 C 、5 D 、6 2. 一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如右图挖掉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后,它的表面积( )。 A 、比原来大 B 、比原来小 C 、不变 D 、在能确定 3. 大圆的半径正好是小圆的直径,那么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倍。

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导学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主备人: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重难点)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认知目标: 1、说说“前、后、左、右”各是哪位同学。 2、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说一说是怎样认识东、西、南、北方向的? 4、自学教材第3页例1。 二、自学自悟、小组交流: 1、认识东、南、西、北: (1)小组内4名同学站好,说一说自己所在东、西、南、北的位置。(2)我会填:太阳从()边升起,从()边落下。(3)观察第2页天安门主题图,小组内说说天安门城楼、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博物馆等各在什么方向? 2、体验东、南、西、北 (1)观察例1图,说一说:小明面向东,体育馆在校园的()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2)与相对,与相对。 三、汇报展示、质疑研讨: 1、早晨,太阳在()面,面向太阳,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 右面是。 2、面向东,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面向南,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面向西,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面向北,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四、训练反馈、拓展应用: 1、练习一第1题。 2、填空:小红早晨背对太阳,她的前面是(),后面是(), 左面是(),右面是()。 3、说一说学校的东、西、南、北都有什么建筑物? 课题:位置与方向(二) 主备人: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重难点)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认知目标:

最新人教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套 一、导学案的编写意图 为了进一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与学融为一体,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强化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加快小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全面提高我旗小学教育质量,使我旗小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为此,我们特组织全旗骨干教师编写了集教与学于一体的师生公用的学习资料。 “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练"的作用。小学语文“导学案”借鉴了外地的先进经验,融入了多年来我旗“小语整改”、“自主探究式教学”、“批注式阅读”等科研成果,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强化了读书训练,重视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积累,读中得法。整个学习环节的设计,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读书活动有层次、有梯度,可以说导学案的设计真正落实了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二、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的基本结构 目标解读 课文导读 基础达标 预习导航学后疑惑 自我挑战 拓展阅读 作业及活动设置 相关链接 三、板块使用说明 关于“目标定位”。学生在学习每课前依据导学案预先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准备”,在此基础上学生按要求进行课前预习。切实做到心中有教材、有目标、有重点、有学法,一句话心中有数,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关于“预习导航”。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前预习课文的能力,我们设计了此环节。它包括四个小版块,即:课文导读、基础达标、学后疑惑、自我挑战。“课文导读“:主要是为了发挥导学案的引领作用,用感情充沛的话语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或向学生提示阅读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提示学习方法和策略等,使学生对即将进行的阅读活动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一个怎样的结果等。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方面的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不断尝试、认真体会,其教育效果远远优于生硬的要求与灌输。“基础达标”:这个环节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1课时认识负数

第2课时用数轴表示正负数 编写人贾经蓉

(2)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 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探究二: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1、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4 、1 、-2 、2.5、 -0.5 、1.5 【合作互助学】 1、小组讨论: (1)数轴上数的大小排列有什么规律?进行比较:-4与-2的大小。 (2)比较负数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结论:负数都比0 ,正数都比0 ,负数都比正数 。 【评价提升学】 1、我会填空。 (1)在一条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 到 的顺序。 (2)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 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 ,而正数比0 。负数都比正数 。 (3)比大小。 -8( )0.8 -6( )6 0( )-3 -81( )-9 1 2、我会判断。(对划“”√,错划“×”) (1)在0和-1之间没有负数。 ( ) (2)-9>-10。 ( ) (3)-6.5在-5和-6之间。 ( ) 3、我会连线。(将字母与对应的数字连线) 5、应用拓展 (1)动手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 或(0kg )。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某商店1 月份营业额为100 万元,2 月份营业额为130 万元,比1 月份增长( )%。3月份营业额为90万元,比1月份减少( )%,称为负增长,也可以记为增长-10%。4 月份营业额为95 万元,比 、 和 ,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 轴。 笔记二: 利用数轴比较 数的大小 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 到 的顺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

6.1.1 负数的认识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有什么含义呢? 二、自主探究 1.感知负数。 (1)-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我的结论: ①-3℃表示,3℃表示; 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 (2)0℃表示什么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2.认识正负数

(1)2000.00表示。 “500.00”与“-500.00”意义相同吗? 我的想法:。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你能试着把数分一分类吗? 3.做一做 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三、课堂达标 1.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 3. 自评师评

6.1.2 直线上的负数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填一填。 (1)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人;7人下车,记作()人。 (2)阳光小学今年招收新生300人,记作+300人,那么-420人表示()。 (3)升降机上升3.5米,记作+3.5米;-4米表示()。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直线上的数。 ⑴出示例3图。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我的发现:。 (2)如何在直线上表示他们的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你准备怎么画? 我的想法:以为起点,向为正,向为负。原点处表示的位置,方向表示向东,一个单位表示1m。 2.感知直线上数的变化 (1)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和小数,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法。 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位置与方向(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学会描述路线的方法和画路线图的步骤; 2、在练习过程中,能积极参与交流讨论,锻炼小组合作意识; 3、在练习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描述路线图和画路线图的步骤,因此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巩固和练习。 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根据描述的路线绘制路线示意图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1)在图上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怎样描述物体的移动路线? (3)根据描述画路线示意图时要注意什么?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些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练习。 (板书课题:练习五)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1题 这道题是让学生通过测量教材上的方位图,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练习时先把观测点的“十”字坐标图放大,再进行测量。 2、出示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2题 这道题是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各建筑物所在的位置。 3、出示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4题 提问:要知道小刚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上,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操作测量后,继续提问:那学校又在小刚家的什么位置上

呢? 小组活动:在小组内分别说一说其他几位同学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上,再说一说学校在这几位同学家的什么位置上。 把你的发现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4、出示教材第24~25页“练习五”第 5、7题 这道题是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所在的位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在平面图上标物体所在的位置时要注意什么。 5、出示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6题 这道题是将数对的知识和确定位置的知识相结合,促进知识间的联系。 6、出示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8题 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看图。 提问: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并交流获得的信息。 根据路线图,让学生说一说小玲从家去书店和回来时所走的方向和路程。 教师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在小组中交流,再填表格,最后汇报展示。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第(2)小题,然后交流汇报。 7、出示教材第27页“练习五”第10题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上学和放学的大致路线。 8、出示教材第27页“练习五”第11题 组织学生先理解题目意思,再进行设计,最后组织交流汇报。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做了许多与位置和方向有关的练习,通过练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不仅可以用数对确定位置,还可以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同时在描述路线时,参照点是不断变化的。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参考译文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参考译文 1公孙丑(孟子徒弟)问道:“请问老师长于哪一方面?” 孟子说:“我懂得言辞,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又问:“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 孟子说:“很难说。它作为一种气,极宏大极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于上下四方。它作为一种气,跟义和道相配;没有这义和道,就萎靡不振了。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这气产生于做一件件事情都合乎义),而不是偶然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可以取得的。做一件问心有愧的事,这气就疲软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因为他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但又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时刻记着它,但不要促使它成长。不要像宋国人那样。宋国有一个忧虑自己的禾苗不长而去拔苗子的人,很疲倦地回到家中,对他家里的人说:‘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快步赶去一看,禾苗都枯萎了。天下之人不帮助禾苗生长的是很少的。以为集义养气没有用而放弃它的,是种庄稼而不锄草的人;促使它生长的人是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用处,而且还损害了它。” 2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真是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会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没有战事。” 孟子说:“这些人哪里算得上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训导她,──去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去到了你婆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丈夫!’把顺从作为正道,是妇女之道。住在天下最大的住宅(即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即礼)上,走天下最宽广的道路(即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践履自己的主张;富裕和显贵不能惑乱他的心,贫穷和低贱不能改变他的节,权势和压力不能屈服他的志:这才叫大丈夫。” 3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者中兴起,傅说(yuè)从筑墙的奴隶中被提拔出来,胶鬲(gé)从鱼盐贩子或劳动者中被提拔出来,管子从狱官的手中被释放并且得到提拔,孙叔敖被从海边提拔出来,百里奚被从做买卖的场所提拔出来。所以上天将要把重任给予这个人,一定先使他的心意和志气痛苦难受,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肚子饥饿,使他的身子穷困,使他所做的事情不能如意、不能成功,通过这些来惊动他的心,坚韧他的性,增加他以前不具备的能力。人常常犯点过错,此后能接受教训,痛改前非。心中困苦,思虑横塞胸中,然后发愤振作。表现于脸色,传达以声音,然后才能明白。内没有守法不阿的大臣和直言敢谏的士,外没有敌国干涉与侵略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由此可以知道忧虑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安宁快乐可以使人死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2019年春季学期XX小学 导 学 案 科目:数学 年级:六年级 授课教师: XXX 日期:二0一九年三月

目录 第一单元:负数的认识 (8) 第二单元:1、百分数(二)折扣与成数 (9) 2、百分数(二)税率与利率 (12) 第三单元:1、《圆柱的认识》 (15) 2、圆柱的表面积 (17) 3、圆柱的体积 (19) 4、圆锥的体积 (22) 第四单元: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5) 2、解比例 (27) 3、正反比例的量 (29) 4、比例尺 (33) 5、用比例解决问题 (38)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42)

xx小学导学案

(2)教师: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这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 的量,生活中还有许多。你能举出这样的实例吗? 预设:水面上升2米、下降2米;乘车时上客5人、下客6人;货物运 进200吨、运出150吨…… (3)我们怎样来表示像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呢? 教师: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需要用两种数。一种是我们以前学 过的数,如3、500、4.7、,这些数是正数;另一种是在这些数的前面添 上负号“-”的数,如-3、-500、-4.7、-等,这些数是负数。那么0是什 么数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4)基本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 请学生独立思考,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设计意图】在具体生活实例中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认识正 数、负数,初步建立正数、负数的概念。同时在出示的负数中有-7、-5.2, 让学生感知负数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 读法。 四、达标检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有好多时候要用到正数、负数,让我们一起接着看一 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和夜间的平 均温度相差多少度? 2.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和译文

原文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坦荡之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人教部编版2019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导学案

语文园地四 学习内容:语文园地四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3、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 学习时间:5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打动了你,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板书:学会生存。 二、自学体验: 想:1.先想一想由“学会生存”这四个字想到了什么;再想想自己遇到、听到或从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上了解到了哪些自我保护的事情。

2.想想这些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结果怎样,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把自我保护的方法要说清楚。 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 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学会生存”的方法。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学会生存”的方法,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3.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四、归纳提升: 1.小组讨论:要把“学会生存”的方法说好,该注意些什么。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 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 六、反思总结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兖州六中范艳丽 预习·导引 【咬文嚼字】 、识记字音 恶.乎长(ū)行有不慊.于心(è)苗则槁.矣(ɡǎ)揠.苗者(à)舜发于畎.亩之中(ǎ)胶鬲.(ɡé)法家拂.士(ì) 、理解词义 ()夫子恶.乎长(哪里) ()我善养吾浩然 ..之气(盛大流行的样子) ()丈夫之冠.也(古时男子年二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无违夫子 ..(古代妻子称自己的丈夫) ()安居而天下熄.(指战争平息) ()征.于色(验) ()入则无法家 ..拂士(有法度的世臣) 、通假字 ()行有不慊.于心(“慊”通“惬”,快心,满意) ()戒.之曰(“戒”通“诫”,告诫)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横塞)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助) 、古今异义 ()岂不诚大丈夫 ..哉(古:指男子;今:夫妻中女子称男子为丈夫) ()举于版筑.之间(古:捣土用的杵;今:建筑、修路) ()举于士.(古:士兵;今:狱官) ()降大任于是.人也(古:这样的;今:判断动词) ()所以 ..动心忍性(古:用这些方法;今:表因果的关联词语) 、一词多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征于色(在) 生于忧患(在) 拂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 拂士(通“弼”,辅佐,辅弼) 、词类活用 ()劳.其筋骨(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 ()饿.其体肤(使动用法,使……饥饿) ()空.乏其身(使动用法,使……穷困缺乏)

()所以动.心忍.性 (使动用法,使……惊动;使……坚韧) ()行拂乱.(使动用法,使……受到阻挠)其所为 ()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 、特殊句式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判断句) ()舜发于畎亩之中。(状语后置) 【问题导读】 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大丈夫? 参考答案:孟子认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课堂·内外 【句段赏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赏析】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劝谏。妻子对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丈夫,但是,夫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简言之,应该是“和而不同”。只有太监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问是非,以一味顺从为原则,实际上,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原则。 可见,“妾妇之道”还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而实实在在就是“小老婆之道”。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 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怎么办呢? 孟子的办法是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这就是他那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怎样做到?那就得“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