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规划

黑龙江省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规划
黑龙江省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规划

黑龙江省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规划

建设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是黑龙江省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首要体现。是构建并提升黑龙江省整体产业体系的重大举措,是关系到未来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是巩固黑龙江省在东北亚大战略中保持关键地位的棋子。建设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有利于加快全省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有利于塑造和展示地方形象,提升黑龙江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利于促进保增长扩内需战略实施,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扩大社会就业,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挖掘黑龙江省文化资源,推动边疆文化繁荣;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基础设施改善,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就是充分利用我省独具特色的生态资源优势,以整合优化、培育特色旅游产品为切入点,以打造龙头精品为品牌,以哈尔滨、五大连池、镜泊湖、小兴安岭、神州北极、扎龙湿地、兴凯湖、大庆温泉、抚远华夏东极、鹤岗黑龙江界江等十大旅游开发区建设为核心,以搭建营销策略平台为手段,以保障体系为支撑,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真正构建起点面结合、有效互动,面向全国、辐射欧美的黑龙江省北国风光特色开发区旅游全方位发展体系。

一、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建设背景

(一)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旅游业发展成绩显著

(1)黑龙江省旅游收入快速增长

2008年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200.6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835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62.53亿元,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1.03%。

(2)《黑龙江省旅游条例》重新制订,旅游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重新制订《黑龙江省旅游条例》,2008年12月19日经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通过,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3)旅游形象宣传力度加大,“冰雪”等品牌被市场广泛认可

依托新闻媒体,树立黑龙江省旅游形象。借助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香港经济日报、香港有线23台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黑龙江省四季旅游,以及?世界冰雪旅游名都?、?国际滑雪旅游胜地?、?养生度假天堂?三大目的地形象。

(4)入境客源市场持续增长,旅游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

黑龙江省细分目标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营销,在巩固扩大传统入境市场基础上,开拓入境旅游新市场。入境旅游国家和地区由原来的75个增加到105个,其中俄罗斯市场再创历史新

高,韩国市场突破?倍增目标?,日本市场继续巩固,台湾、香港等传统入境市场持续兴旺,美、法、德、加、新加坡等新兴客源市场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

(5)旅游精品项目建设加快,龙头景区逐渐成型

为落实省委关于?集中精力开发好北极村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做精做强‘神州北极’旅游品牌?的要求,加强对漠河县北极村旅游服务中心、图强九曲十八湾湿地栈道等项目建设。旅游景区配套建设与经营城市和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了有机结合。此外,全省在建、新建旅游项目中,涌现出一批标志性旅游精品。

(6)旅游交通建设提速,交通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

为了增强黑龙江省旅游交通的可进入性,开通了哈尔滨——韩国清州包机旅游航线、香港——哈尔滨航线、北京——哈尔滨——漠河航线。此外,充分利用全省公路建设三年规划契机,旅游局与省交通部门沟通衔接,提报了236条拟在建旅游公路项目。

(7)旅游招商引资规模扩大,旅游拉动国民经济作用日渐加强

2008年,省旅游局精选出40个旅游项目参加各类招商活动。2008年招商引资金额达28亿元。其中,新壕集团投资12亿元在亚布力建设滑雪旅游综合区。

2、不利因素制约旅游业发展

(1)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不顺畅

旅游区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各自为战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

解决,多年来制约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

(2)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不合理

旅游发展增长极单一(即哈尔滨),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除增长极外的其它区域,总体上处于低层次均衡化发展状态。

(3)旅游产品体系尚未形成

旅游产品在东北区域内没有显示出鲜明特色,省内各地市之间旅游产品差异化程度不明显,精品不足,旅游产品体系尚未形成。

(4)旅游支持保障体系不完善

交通瓶颈有所改善,但未来仍然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信息化程度不高,旅游专业人才匮乏,旅游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

(5)旅游政策扶持力度不强

旅游业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倾斜与扶持,目前政策对旅游业扶持过于宏观,难以在微观操作层面上具体执行。

(二)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

1、国内外旅游业发展形势大好

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为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过渡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国内大环境。

2、东北亚地区交流合作日益频繁

近年来,东北亚地区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并且向高级别、

多领域方向发展。黑龙江省作为东北亚中心地带,其旅游业必将受惠于这一发展势头。

3、东北区域旅游合作进程加快

从东北?4+1?城市旅游联合体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旅游规划?的编制,再到东北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建立,为黑龙江省与周边兄弟省份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产业联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4、省委省政府重视旅游业发展

省委省政府已将发展旅游业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科学谋划强势推进,为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5、黑龙江省成为开展边境旅游异地办照试点

2009年国家公安部、国家监察部、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批准黑河牡丹江丹东崇左市开展边境旅游异地办证试点工作的通知》,我省的黑河市、绥芬河市、东宁县开展了赴俄边境旅游异地办证,极大地促进省内及国内赴俄旅游,扩大了旅游规模,提升了我省旅游业的国内地位。此外,2008年中俄划界工作全部完成,这也有利于两国边境旅游开展合作。

6、我省有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

我省森林、湿地、冰雪、界江等是优异的生态旅游资源,必将成为旅游业大发展快发展的重要依托。满足人们渴望绿色、回归自然的旅游需求。

7、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

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确保经济增长,我省加快推进现代交通网络建设,重点建设了公路、铁路、机场、水利、电力、航运等基础设施,为我省旅游业打通交通瓶颈、加速客源集散、提高旅游吸引力奠定了基础。

(三)黑龙江省旅游资源特色明显优势突出

表1-1 黑龙江省独具特色的旅游地理区位、

生态资源及文化资源优势

二、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发展战略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实施?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以突出北国风光特色为主线,打造最具北国风光特色的自然、神奇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以塑造旅游增长极为突破口,优先发展和培育十大板块;以

塑造冰雪旅游、生态旅游、边境旅游三大旅游产品为重点,坚持走旅游与文化结合之路,优化和整合现有旅游产品;以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加快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过渡,为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二)发展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

由政府调控宏观,在观念、政策、机制、规划、资金、社会领域中对发展旅游业提供支持和保障。完善旅游产业政策,加大培育力度,科学、有效地组织各部门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开发旅游的机制。

2、坚持重点突破、培育特色

宏观上把握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的发展背景与形势,找准市场切入点和突破点,培育具有强竞争力的北国风光特色旅游产品。在现阶段主要集中力量突破发展冰雪旅游、生态旅游、边境旅游产品,培育特色旅游产品品牌,不断推动整体旅游产品体系构建。

3、坚持整合优化、区域联合

积极促成与区域内外、国内外、多领域、多层次的深入合作,形成资源互补、产品共创、市场共建、利益共享的区域旅游合作新局面。在国际层面主要加强和东北亚的战略合作;在国内层面上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发展实体的合作;在

大东北层面上,加强同邻近省份,特别是吉林、内蒙古合作。建立资源、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旅游地域网络系统,消除旅游障碍,推动区域旅游共同发展,实现多方共赢格局。

4、坚持优先保护、科学开发

按照保护第一的原则,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特别是对冰雪、湿地、森林、湖泊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发前应做好环境影响评估,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走上健康、快速、和谐、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

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在我省?八大经济区?建设中应积极发挥先行者和推动者的作用。经过3-5年的努力,将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建设成为旅游形象鲜明、空间发展格局科学合理、十大极核带动作用显著,冰雪旅游、生态旅游、边境旅游三大旅游产品基本成型的全国旅游快速发展区域,成为中国首个特色旅游开发区。为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积极促进我省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的过渡打下坚实基础。

2、分目标体系

(1)旅游经济建设目标

到2015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500.5万人次,年均增长14%左右;旅游创汇20.5亿美元,年均增长13%左右。国内旅游人数

22217.8万人次,年均增长15%左右;国内旅游收入1418.8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旅游业总收入1557.9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旅游业的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9.7%左右。

(2)景区景点建设目标

用3-5年时间打造1-2个龙头景区,5-8个精品旅游景区,创建2-3个国家5A级景区。

(3)旅游产品建设目标

用3-5年时间成功将冰雪旅游、生态旅游、边境旅游三大旅游产品培育和建设成为黑龙江省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的核心品牌。

(4)产业要素建设目标

通过3-5年时间的建设,使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交通得到有效改善;旅游服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特色旅游商品体系基本成型;建成1-2个旅游商品展销中心;培育出1-2家国内一流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在旅游市场上起主导作用的旅行社集团;建成或提升一批高档次、高品质、优服务的旅游酒店、饭店;成功培育一批特色旅游餐饮品牌和打造1-2个旅游文化娱乐精品。

(四)发展战略

1、极核带动战略

科学地选取几个最具潜力、发展基础好、龙头带动作用大、辐射范围广的区域作为战略增长极核进行重点培育,集中全省旅

游发展力量,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通过3-5年的时间把这几个区域打造成黑龙江省旅游发展的增长极核,梯度推进各个板块的建设与发展,形成?哈市带动,全省互动?的特色旅游开发区的整体发展格局。

2、跨越赶超战略

以跨入全国旅游经济发达省份为目标,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重点突破、拼力赶超?为工作准绳,动员和凝聚全省力量,紧紧抓住发展旅游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视差距,发挥自身优势,激励重点旅游板块、重点旅游景区、重点旅游企业做大做强,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通过3-5年的大力发展使旅游经济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努力在奋力跨越赶超中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3、突出特色战略

在基于对各区块核心资源梳理及开发价值评估的基础上,明确各个区块的发展主题特色,构建各个区块具有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竞争力的核心特色旅游产品,从而形成对外具有北国风光统一的主题特色,对内各区块具有差异化主题的多元特色旅游产品体系。

4、塑造精品战略

努力打造系列旅游精品,重点塑造冰雪旅游、生态旅游、边境旅游三大系列精品品牌,以此带动重点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并撬动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整体旅游市场,进而促进整个开发

区旅游的实质性发展。

5、国际化战略

要求我省旅游业应站在国际视角上看发展,从国际大背景出发,审视自身的优势与问题,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旅游开发理念的国际化、旅游产品的国际化、旅游服务水平的国际化和重点发展边境旅游等四个方面。

三、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重点建设板块

根据开发区的资源禀赋、交通状况、行政区划等客观条件,将开发区划分为十大板块。在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指导下,综合考虑各板块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十大板块近期的开发重点及精品项目。通过十大板块及精品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塑造近期旅游发展增长极,并通过增长极辐射和带动全省各地旅游的发展,形成连点成线,以线带面的全面发展态势,为全省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一)哈尔滨冰城夏都旅游区

1、旅游区范围

哈尔滨市区和亚布力为核心,及哈尔滨市所辖其它区域。

2、旅游区定位

(1)发展定位:东北亚重要旅游目的地,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的游客集散地与旅游服务中心。重点打造冰雪旅游、城市风情两大特色旅游产品,未来将建设成为集冰雪体验、避暑度假、商务会展、旅游集散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知名综合旅游目的地。

(2)形象定位:?冰城夏都滑雪天堂?

3、旅游区近期建设重点

(1)提升亚布力综合实力及重点旅游景区功能

软实力提升:完善亚布力的旅游标识系统,整顿亚布力周围的小型滑雪场及周边环境,取缔不够评定S等级的滑雪场,关闭非旅游定点餐饮单位。加强与国际知名滑雪场和滑雪俱乐部、滑雪装备企业的密切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经营理念,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滑雪场和俱乐部。发展滑雪装备制造业。

硬实力提升:重点建设森林度假、避暑漂流等休闲产品,进一步丰富产品层次,重点提升高星级酒店的会议接待功能,加强会展业发展,加强高等级雪道的建设。

(2)加快开发沿江风情的城市休闲产品

在系统开发松花江水上游憩带和松花江生态景观廊道的基础上,融入休闲、游憩、商业氛围。加强太阳岛的儿童游乐项目开发,主推家庭休闲产品;开发以?夜幕下的哈尔滨?为主题的松花江游船项目,以灯光、音乐、建筑、河流、人组成一场流动的感官盛宴。开发哈尔滨周边横头山、平山旅游区等景区的避暑游产品和体育运动休闲产品,完善和建设省冰山基地等体育休闲场所。

(3)建设多功能、信息化的旅游服务中心

在中央大街附近建设多功能旅游服务中心,借鉴上海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模式,使其具有咨询、投诉、调度、预订、纪念品展

销等综合功能。

(4)建设旅游人才培训中心

中心未来职能是协助旅游行政部门进行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提供短期培训、相关旅游企业培训、组织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的专业化旅游培训服务机构。培养旅游业稀缺人才,提升旅游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为旅游业发展储备人才。

(5)整合提升中央大街商业休闲区

在模式上,采用?文化+商业+休闲娱乐+餐饮?的综合休闲业态模式;在空间上,以中央大街为组织轴线,东向扩展到兆麟街、南向扩展到经纬五道街、西向扩展到经纬街,扩展街道作为承接休闲业态的主体分主题或分业态打造,总体形成?鱼骨?状格局;在内容上,吸收规模不等影剧院、音乐厅、画廊、博物馆、手工艺作坊、美术工作室等文化娱乐项目,引导具有文化表演的异国风情主题餐馆、咖啡吧、酒吧、露天茶座等餐饮休闲设施的开发建设。

(6)完善以城市风情为主的休闲产品,运营城市品牌

重点提升中央大街为主的欧陆文化风貌区;开发具有沿江风情的城市休闲产品;建设道外巴洛克休闲街区;提升以芭蕾舞、音乐会为主的高品质文化演出产品,整合现有剧场,建设国际化新剧场和旅游表演中心,突出哈尔滨历史文化积淀,彰显与东北其他省市不同的高端艺术气质。邀请并培养国际知名的芭蕾舞团及音乐团体,塑造哈尔滨新的文化娱乐品牌;加强城市营销,在

承接?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基础上运营?冰城夏都?品牌,挖掘并突出哈尔滨欧陆文化的重要符号;进一步强化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节的文化色彩,拉动哈尔滨冬夏季旅游发展,宣传城市文化。

4、旅游区3-5年重点工作

(1)重点建设项目

表3-1 哈尔滨冰城夏都旅游区重点建设项目表

(2)其它重点工作

表3-2 哈尔滨冰城夏都旅游区其它重点工作安排表

(二)五大连池旅游度假区

1、旅游区范围

以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为核心,辐射五大连池市、黑河市所辖其它区域。

2、旅游区定位

(1)发展定位:

建设以火山资源、矿泉资源为依托,集火山科考观光、矿泉

康体疗养、会展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康体疗养旅游目的地。

(2)形象定位:

?火山矿泉地质奇观?

?奇山异水颐养之源?

3、旅游区近期建设重点

(1)创5A级景区、申遗,叫响世界级品牌

力争通过3-5年的综合治理,把五大连池风景区打造成为黑龙江省旅游的招牌、品牌、名牌。在2009年完成5A级景区申报,争取在2012年之前完成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改造环境,退耕还林,搬迁一镇三村(良种场、两个渔业连队、焦得布林场)、沿火山堰塞湖1000米以内和沿熔岩台地1000米以内、大庆石油管理局农场和三个部队农场的单位、居民和耕地。提升景区品质,强化和扩大品牌影响力。

(2)建设火山博物馆等火山科考项目,增强景区游览功能

重点建设融科普教育和游乐体验的?火山博物馆?,提升黑龙山等七大观光区;开发建设格拉球山景区、国家森林公园、野生动植物园、狩猎场及水上游憩区;重点策划?圣水神山?大型旅游文化专场演出。

(3)加大矿泉产业建设,完善健康产业链条

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高标准建设与维西矿泉水齐名的品牌矿泉水生产基地。加快建设集矿泉水、矿泉保健饮料、矿泉啤酒开发于一体的矿泉工业园区。成立专业科研机构,启动科研基地

建设,加强对矿泉医疗保健功能的科学研究。延伸矿泉产业链,促进矿泉产业集群发展。

(4)加快推进瑷珲历史文化游、中俄边境风情游旅游品牌,发挥黑河边境旅游在全省边境旅游和边境贸易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

(5)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际度假小镇建设

4、旅游区3-5年重点工作

(1)重点建设项目

表3-3 五大连池旅游度假区重点建设项目表

(2)其它重点工作

表3-4 五大连池旅游度假区其它重点工作安排表

(三)镜泊湖渤海旅游集合区

1、旅游区范围

以镜泊湖景区和渤海遗址公园为核心,辐射牡丹江市区及所辖的绥芬河市、东宁县、海林市(雪乡)和哈尔滨五常市境内的凤凰山。

2、旅游区定位

发展定位:

依托良好的湖泊、冰雪等生态和边贸、文化旅游资源,围绕

特色旅游小镇项目策划

项目类型:XXX特色小镇 项目位置:XX省XX市 项目规模:XXXX亩 一、项目背景 本项目是一个有着XXX余亩规模,山水相依的待开发地块,项目位于XX市。本项目以“古镇文化”为精神内核,打造“古镇体验+山水休闲+主题度假+亲子娱乐”四核驱动的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思路。 二、项目策划 1. 总体定位 以“山水湿地生态资源”为依托 以“古镇文化”为精神内核 打造“古镇体验+山水休闲+主题度假+亲子娱乐”四核驱动的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 2. 形象定位 品清湖传奇,览山水胜境 一江,览尽丝路风华 一路,阅尽千年故事 一码头,品尽古今盛世 山水胜境: 3. 功能定位 文化体验、商业休闲、亲水娱乐、养生度假、生态观光

三、项目规划 功能分区布局 功能分区布局图 总平面布局 规划总平面图 四、产品设计 产品开发策略 产品体系规划 八大特色体验产品策划 夜游清溪 全国特色小吃街 传统老字号 此外,项目还重点打造了: “水镇”、“码头”、“老街”、“姓氏文化博览园”“儒家文化游学园”“陌上花开浪漫湿地”“山地运动公园”、“指点江山”、“沙滩浴场”、“沙滩秀场”、“水上乐园”等系列主题产品。 水岸休闲台 船帮文化博览馆 江山船 古镇旅游规划,古村旅游规划,古镇旅游规划案例 清湖老街 古镇旅游规划,古村旅游规划,古镇旅游规划案例

室内休闲 项目从吃、住、行、游、娱、养等多角度丰富了项目产品的功能体系,为该项目打造了丰富的产品体系,极大地增强了项目的休闲度假功能,也丰富了项目的盈利体系。 同时,项目还从旅游营销、开发模式、效益分析、分期开发计划等多个角度进行了专业化的专题研究,极大地保证了项目的可操作性与落地性。 五、总结 该项目既符合践行“两山理论”、“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大的政策环境,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兼顾了开发企业自身特点及对地块开发价值最大化的要求,打造了一个多方共赢具有生命力的生态与文化相结合的休闲度假项目。

浙江十家特示范小镇 浙江特色旅游小镇

浙江十家特色示范小镇浙江特色旅游小镇 特色小镇可以是浙江特色的“非镇非区”,它的建设创新推动“产、城、人、文”融合,为破解空间资源瓶颈、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对探索新型小城镇之路有重要意义。现高端营销推广平台鹿豹座将浙江十家特色示范小镇做以下罗列,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江南药镇 2015年6月,浙江省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主导的“磐安江南药镇”名列其中。 江南药镇位于磐安县新渥镇境内,距离磐安县城不到10公里。自古以来磐安便是浙江省中药材之乡,尤其盛产以“白术、元胡、玄参、白芍、玉竹”为代表的磐五味,被誉为“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宝库”。 中国药材城“磐安浙八味市场”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大型药材特产批发地。磐安以此为基础,以浙江省特色小镇为发展契机,打造融“秀丽山水、人文景观、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康体养生”于一体的江南药镇。 江南药镇定位为“药材天地、医疗高地、养生福地、旅游胜地”,通过培育中医药健康产业、旅游服务业和养生养老产业三大新兴产业,融产业、旅游、社区、人文功能于一体,建设成为以中草药文化为主、集高端中药产业、旅游度假养生、区域联动发展的特色小镇;塑造一个尊重和传承中国中医药文化、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精致特色小镇。 江南药镇分为三大功能区:一是结合浙八味市场,通过药文化园、养生博览馆、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中医院、康体养生园的建设打造江南药镇的核心区,作为药镇对外服务的主体部分;二是主题展示区,包括中医药主题公园、百草园,以中药材的种植和展示功能为主;三是以中医药产业园建设为代表的产业区。 江南药镇作为浙江省唯一一个以中药材特色产业为依托的特色小镇,正在成为全县加快跨越发展的新引擎,为全县中药材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特色旅游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特色旅游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某某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某某特色旅游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某某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某某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某某特色旅游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某某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如何从无到有打造一个旅游特色小镇

如何从无到有打造一个旅游特色小镇? 绿维文旅 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是通过创造创意旅游产品实现核心吸引力的打造,并形成城市吸引核结构。绿维文旅认为,核心吸引力的构建和游客量是旅游小镇开发建设的前提;休闲聚集是旅游小镇成长的关键;泛旅游产业集群是旅游小镇发展的主要形式;居住发展带的形成是旅游小镇的核心基础;城市配套体系完善是旅游小镇成长和建设的必要支撑;并对旅游小镇构建的12个重要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研究。 作为旅游引导的幸福产业·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创新引领机构,经过十余年来文旅小镇规划设计与研究经验,绿维文旅服务了上百个旅游小镇项目,主持参与了"北京旅游小镇评定标准"的研究及编制,与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共同完成"旅游小镇评价标准研究",归纳总结了旅游小镇的成长模式及发展架构、规划方法、景区化设计手法、运营模式等。先后出版发行了《特色小镇孵化器》系列丛书、《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以及《旅游小镇开发运营指南》等著作,受到各地政府及开发企业的欢迎,成为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与开发运营的实操指南。

一、旅游小镇成长模式 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是通过创造创意旅游产品实现核心吸引力的打造,并形成城市吸引核结构。旅游小镇在形成核心吸引力后,将实现旅游服务人口、度假人口、常住人口与旅游休闲消费的规模化聚集,进而实现休闲业态的聚集、泛旅游产业的聚集。在此基础上,形成住宅地产、度假地产、养生养老地产等居住发展结构,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学校、金融、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配套,行政管理配套等城市化发展结构。 旅游小镇的成长模式 (一)核心吸引力的构建和游客量是旅游小镇开发建设的前提 1. 核心吸引力的打造是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 旅游吸引核是面向市场需求,创新整合开发核心资源,在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中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2018年1月

一、项目背景 1、旅游小镇的发展及现状 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不仅有利于当前国民经济增长,同时也为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可行途径,近年来在我国兴起了一批旅游城镇,如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为特色的江南古镇周庄,有独特魅力和浓郁民族风情的云南丽江古城,以及分别以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丹霞地貌、美食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主题旅游品牌的桂林的兴安、龙胜、阳朔等县,利用主题特色,形成了旅游竞争优势使其脱颖而出,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星。 在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和旅游目的地功能不断增强的今天,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也向一定的主题化发展,综观中外的知名小城镇,都具有一定的主题特色。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一城九镇”是借鉴国外特色风貌城市建设的经验,把每个镇的风貌都以欧美发展国家风貌为特色主题来打造。如浦江镇将被建成为具有意大利为特色主题的新城、安亭将建成具有德国为特色主题的新城。而意大利的丽晖谷则是以滑雪和户外运动为主题的旅游小镇、法国的枫丹白露则是以皇家历史建筑、大型原生态森林和浓郁的艺术气息构成了一个浪漫、诗意的主题小镇。以及其他欧美知名小镇都以自然、音

乐、艺术、运动等为主题的城镇。 2、旅游小镇建设的政策保障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 3、项目区域优势 项目选择在某某县草沟镇于城村新汴河沿岸区域内,主要是依托该区域附近独具特色、三面环水的生态农业环境和得天独厚的交通环境(距343国道旁及明徐高速出口处),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文化、旅游、生态农业产业基础环境,有力的保证了项目经营效果。充分利用项目区内的荒地、苇地、滩涂等低价格、低产业密度用地,建设新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2019年1月 一、项目背景 1、旅游小镇的发展及现状 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不 仅有利于当前国民经济增长, 同时也为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可行途径,近年来在我国兴起了一批旅游城镇, 如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为特色的 江南古镇周庄, 有独特魅力和浓郁民族风情的云南丽江古城, 以及分别以历史文化、民族 风情、丹霞地貌、美食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主题旅游品牌的桂林的兴安、龙胜、阳朔等县, 利用主题特色,形成了旅游竞争优势使其脱颖而出, 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星。 在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和旅游目的地功能不断增强的今天,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也向一 定的主题化发展,综观中外的知名小城镇,都具有一定的主题特色。上海市重点发展的 “一城九镇”是借鉴国外特色风貌城市建设的经验,把每个镇的风貌都以欧美发展国家风 貌为特色主题来打造。如浦江镇将被建成为具有意大利为特色主题的新城、安亭将建成具 有德国为特色主题的新城。而意大利的丽晖谷则是以滑雪和户外运动为主题的旅游小镇、 法国的枫丹白露则是以皇家历史建筑、大型原生态森林和浓郁的艺术气息构成了一个浪漫、诗意的主题小镇。以及其他欧美知名小镇都以自然、音 乐、艺术、运动等为主题的城镇。 2、旅游小镇建设的政策保障 2019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 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 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 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 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 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 潜力。 3、项目区域优势

浅谈特色文化旅游小镇设计理念

浅谈特色文化旅游小镇设计理念 我国的城镇化在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大城市病日益突显,小城镇发展明显不足。自20XX年以来,特大城市数量和人口规 模快速增长,而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数量都有明显减少趋势。与此同时,小镇发展弱化,成为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的重要原因。提升特 色小镇和小城镇发展水平,是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紧迫课题,也 是解决我国大城市病的重要途径。这在客观上要求特色文化小镇在 设计理念上体现出历史性、文化性、发展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中Y 城镇化工作会议多次提出,城镇化工作必须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 文化,从根本上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和历史遗产;必须注意保留村庄 原始风貌,尽可能在保留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 居民生活水平。这是因为文化传统承载着民族记忆,是民族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感受民族文化的必备要素。特色小城镇建设,一定要摒弃急功近利,认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继承性,保护 文化的多元性。打造特色美丽小城镇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扩大特色,形成比较优势,实现差别化竞争。特色鲜明的发展主题是特色小镇 的主要特征,因此要从文化视角进行设计与研究,必须理解各小镇 的历史成长因素及其内在的文化特质,尤其是对处于初期阶段的小 镇有一个更明确的、深刻的、全面的认识。 1文化旅游小镇概述 一般认为,文化旅游小镇是指以开发当地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 或人文景观为主题的乡村特色小镇建设。核心是围绕旅游的历史文 物古迹或地理景观,针对旅游成熟期游客对旅游地历史、文化、美食、传统和习俗建筑等全方位的深度需求,在环境良好、交通方便、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地区,在当地居民真实生活基础上,让游客充

特色小镇项目商业计划书

特色小镇项目商业计划书 2018年1月

一、项目背景 1、旅游小镇的发展及现状 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不仅有利于当前国民经济增长,同时也为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可行途径,近年来在我国兴起了一批旅游城镇,如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为特色的江南古镇周庄,有独特魅力和浓郁民族风情的云南丽江古城,以及分别以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丹霞地貌、美食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主题旅游品牌的桂林的兴安、龙胜、阳朔等县,利用主题特色,形成了旅游竞争优势使其脱颖而出,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星。 在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和旅游目的地功能不断增强的今天,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也向一定的主题化发展,综观中外的知名小城镇,都具有一定的主题特色。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一城九镇”是借鉴国外特色风貌城市建设的经验,把每个镇的风貌都以欧美发展国家风貌为特色主题来打造。如浦江镇将被建成为具有意大利为特色主题的新城、安亭将建成具有德国为特色主题的新城。而意大利的丽晖谷则是以滑雪和户外运动为主题的旅游小镇、法国的枫丹白露则是以皇家历史建筑、大型原生态森林和浓郁的艺术气息构成了一个浪漫、诗意的主题小镇。以及其他欧美知名小镇都以自然、音

乐、艺术、运动等为主题的城镇。 2、旅游小镇建设的政策保障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 3、项目区域优势 项目选择在某某县草沟镇于城村新汴河沿岸区域内,主要是依托该区域附近独具特色、三面环水的生态农业环境和得天独厚的交通环境(距343国道旁及明徐高速出口处),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文化、旅游、生态农业产业基础环境,有力的保证了项目经营效果。充分利用项目区内的荒地、苇地、滩涂等低价格、低产业密度用地,建设新

旅游小镇的规划

旅游小镇的规划 “旅游小镇”的商机何在? 旅游地产的兴起,是旅游小城镇特别是旅游城市开发的一个主动力。将旅游区域开发与城市经营全面结合起来,是能够形成政府资金来源和企业利润构成的关键。 旅游小镇开发,实际上,就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大多数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基本模式。因此,国家给予小城镇建设大量的资金、土地等等政策支持。特别重要的是,小城镇的土地,不仅仅为国有土地开发,还为集体土地流转开了口子,是一个地产领域的缺口。 但是,小镇开发中,房地产价格非常低,本地居民购买力不强,商业性房地产企业不太有兴趣。 只有旅游房地产,对于拥有旅游资源的小镇建设而言,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因为旅游房地产的卖家,不是本地居民,而是全国各地的度假游客和度假房地产投资人。 以地价获取的小镇土地为依托,面向全国乃至国际销售风景旅游地的度假物业,利差极大,一旦销售成功,获利丰厚。这就是旅游小镇提供的商机! 将旅游区域开发与城市经营全面结合起来,在大理、丽江、昆明等地,已经得到实践,并走在了云南旅游地产的前列。高尔夫地产成为最经典的样板,激励着房地产商的极大热情。 云南省建设厅总规划师韩先成先生指出,以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为前提,通过商业化理念运作,云南的旅游地产一定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 这就是云南旅游第二次创业的钥匙之一――以地产撬动旅游产业的运作模式――城市经营与旅游结合的主要节点。 旅游小镇的分类 旅游小镇,就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小镇。我们将其细分为资源主导型、旅游接待型和生态观光型三类。 1、资源主导型旅游小镇 即自身拥有旅游资源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小城镇。这类小镇为特色镇,主要为古镇,特别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具有非常好的古镇风貌,形成了旅游吸引力,古镇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古镇的特色建筑、风水情调、民俗文化等,都吸引着观光和休闲游客。而依托古镇开发的仿古旅游房地产项目,在丽江、大理都非常成功。

特色旅游小镇建设项目建议书

特色旅游小镇建设项目建议书(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某某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某某特色旅游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某某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某某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某某特色旅游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某某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特色小镇之旅游小镇建设规划方案

特色小镇之旅游小镇建设 规 划 方 案

目录 1、小镇的概念与分类 (1) 1.1.小镇概念 (1) 1.2、小镇分类 (2) 2、旅游小镇的内涵与特点 (3) 2.1、旅游小镇概念 (3) 2.2、旅游小镇特点 (4) 2.2.1、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聚集大量的旅游要素 .. 4 2.2.2、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小镇产业链完整 (4) 2.2.3、旅游小镇发展,政府主导作用突出 (4) 2.2.4、地域区位影响旅游小镇分布规律 (5) 3、旅游小镇开发动因 (6) 3.1.开发旅游小镇是城市发展政策影响的必然结果 .. 6 3.2.开发旅游小镇是旅游消费市场转型升级的需要 .. 8 4、旅游小镇行业开发动态 (9) 5、旅游小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5.1.旅游小镇——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推手 (11) 5.2.旅游小镇——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路径 (12) 5.3.旅游小镇——优化区域旅游产品供给结构 (13) 5.4.旅游小镇——带动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14) 5.5.旅游小镇——传承地方文化特色 (15)

6、旅游小镇的规划要点 (16) 6.1.主题化开发 (16) 6.2.合理化布局 (16) 6.3.景区化设计 (17) 6.4.休闲化业态 (17) 6.5.特色化生活 (17) 6.6.信息化管理 (18) 6.7.完善的保障体系 (18) 7、旅游小镇发展的未来趋势 (19) 7.1.旅游小镇主题文化鲜明化 (19) 7.2.旅游小镇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 (19) 7.3.旅游小镇发展过程中多元角色互动性增强 (20) 7.4.旅游小城镇将更加注重体验性项目的建设 (21)

大等喊特色旅游小镇总体规划设计(精简版)

大等喊特色旅游小镇总体规划设计 第一部分 ●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规划基本对策 (7) 第三章大等喊发展战略 (9) 第四章村镇性质及主题形象定位 (11) 第五章村域经济布局模式及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11) 第六章镇(村)域镇村体系规划 (12)

第七章镇域镇村基础设施及社会公用设施布局规划 (13) 第八章区域防灾减灾规划 (18) 第九章环境保护规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 (19) 第十章大等喊建设规划 (20) 第十一章大等喊专业规划 (24) 第十二章大等喊防灾减灾规划 (29) 第十三章环境保护及环境卫生规划 (31) 第十四章空间管制区划 (34) 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35) 第十六章远景轮廓规划 (36) 第十七章大等喊旅游发展规划 (36) 第十八章规划实施管理建议 (47) 第十九章附则 (48) 第四条地理位置 大等喊属姐相乡贺赛村委会,位于云南边城瑞丽市西南十九公里处。 第五条自然条件 5.1地形地貌 大等喊土壤肥沃,平均海拔753.2米。地貌以平坝为主,北高南低,为冲积平原,沟渠纵横,水塘沼泽星罗棋布。 5.2水文气象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雨量充沛,雨季集中在5—10月。

5.3环境目标 合理利用各类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村镇环境建设和国土整治。规划期内城镇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处理率达到80%,大气环境质量达二级以上,地面水质(非饮用水水质)达到Ⅲ类。 第六条资源条件 6.1 自然资源总耕地面积2393亩,水田1818亩,旱地575亩。人均拥有耕地2.30亩。种植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柚子、香料烟等。 6.2 风土人情 大等喊的民歌音高流畅,即兴发挥,有诵调与歌调两种,主要是山歌和情歌,有吟诵调、哭嫁调、舞蹈歌曲、幼儿歌曲、小调等。主要乐器有“叮散赛”(三弦琴)、葫芦丝、象脚鼓、镲和排铓等。每逢喜庆佳节,大等喊傣族用歌舞欢度节日,主要舞蹈有:鼓舞、孔雀舞、大鹏鸟舞、马鹿舞、刀舞、棍舞、铓舞等,多为集体舞,也有单人舞。 傣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有拳术、棍术、刀术、爬杆、顶棍、丢包、打陀螺、跳绳、荡秋千等。这些活动主要在劳动之余或节假日时开展。 民间文学主要有叙事史诗如《娥姘与桑洛》和风俗歌(情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寓言故事、谚语等。村民每户都存有两本以上以神话传说为主体的经书,诗歌都有韵脚,情诗所占比例较大。 大等喊位于瑞丽市姐相乡境内,由姐相乡集镇经321省道行驶两公里即可到达。大等喊处于瑞丽——一寨两国——大等喊——弄岛的旅游线上,靠近瑞丽江和中缅边境,毗邻雷奘相寺、中缅友谊井、一寨两国、雷允飞机制造厂遗址等,紧邻中缅边境贸易口岸-弄岛。规划的杭瑞高速公路从西南侧穿过。 “大等喊”是个风情万种的傣家村寨,遍地花木扶疏,一蓬蓬婀娜多姿的凤尾竹、青葱蓊郁的宽叶芭蕉;到处有浓绿的柚树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味道,竹林环抱的傣家竹楼与田园交错布置,别具田园风光。

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案例解析

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案例解析 小城镇建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大多数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基本模式。山合水易认为旅游地产的兴起,是旅游小城镇特别是旅游城市开发的一个主动力。将旅游区域开发与城市经营全面结合起来,是能够形成政府资金来源和企业利润构成的关键。旅游小镇开发,实际上,就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建设。 一、旅游小镇的特点 (一)环境优美。山合水易认为对旅游小镇而言,环境是一张王牌。正是有别于大城市的喧嚣,景区周边的小镇能给游人平时无法感受到的自然环境,使其具有大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本地特色。任何一个旅游小镇均有当地的一个独有特色,彰显本地的民俗文化,推广本土风情和当地特产。 (三)历史文化。文化是最能引起的共鸣的产品,浓厚的文化张力无限。 (四)旅游服务。建设旅游小镇,“旅游”的开发固然非常重要。一套完整的旅游服务体系既是方便顾客,也能规避各方面对旅游小镇的“破坏”。 二、旅游小镇的分类 (一)资源主导型旅游小镇 即自身拥有旅游资源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小城镇。这类小镇为特色镇,主要为古镇,特别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具有非常好的古镇风貌,形成了旅游吸引力,古镇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古镇的特色建筑、风水情调、民俗文化等,都吸引着观光和休闲游客。 (二)旅游接待型旅游小镇 著名自然风景景区,一般都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在这些旅游目的地的周边,形成的人口聚居地,就是旅游小镇。这一类小镇,本身不是景区,但是自然生态环境都很好,最重要的在于,这里是旅游集散地,是接待建设的重点区域,这就是接待型旅游小镇。这类小城镇通常为远离旅游中心城市的著名风景区重要门户和游客主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小城镇依托地理优势,开展旅游接待工作。接待型旅游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开发的最佳区域,既可以开发旅游商业房地产,又可以开发旅游度假房地产。 (三)生态人居型旅游小镇 最为大量的旅游小镇,是生态环境非常好,以生态人居为特色发展的小镇。这类小镇一般处于中大型城市周边,距离城区较近。这一区域内的生态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发展的极佳目标,是旅游休闲小镇最广泛的目标。此类小城镇以接待城市休闲居民,开展农业观光等乡村为主,进一步发展为生态休闲小城镇。 旅游小镇规划设计之青海湟源古城镇改造案例 核心规划: 湟源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河上游,隶属西宁市。至西宁市区45分钟,

生态风情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XX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XX风情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XX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XX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XX风情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

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XX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以下法律、法规及标准等进行编制: (一)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如何打造特色小镇 (2)

近年来,随着楼市调控政策的持续发酵,一、二线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达到事先预料的降温效果。与此同时,受制于库存过剩的三、四线城市却乘政策东风,不断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这让敏锐的开发商嗅到了发展商机。小镇强劲的旅游功能及由此带来的自身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一、特色小镇的打造原则 1、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 特色小镇的特质在于“特色”,其魅力也在于“特色”,其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因此,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是打造特色小镇的首要原则。 1) 保持鲜明的地域特色。 崇明江、河、湖、海齐全,水资源丰富,特色小镇的打造应体现“水乡”的地域特色。 2) 保持鲜明的产业特色。 崇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林、渔资源丰富,特色小镇的打造,把所在地的产业优势糅合进去,着力培育支柱产业,或“农”,或“林”,或渔,形成自身的特色产业。 3) 保持鲜明的生态特色。 茂密的生态林、发达的生态农业基地、绿色产业体系、生态型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低碳的生活方式,决定了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符合“现代化生态岛”的建设目标,保持其鲜明的生态特色。如在环境设计、建筑设计、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循环经济等都要注入“生态”理念。 4) 保持风格的独特性。 不同区位、不同模式、不同功能的小镇,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都需与其产业特色相匹配,一镇一风格,不重复、不趋同,确保特色的唯一性。 2、保持乡土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 乡土文化是“小镇文化”的内核,也是小镇最有魅力的元素之一。只有外壳,而无鲜活乡土文化内涵的小镇是难有生命力的。

所谓“原生性”和“鲜活性”,是指用独特的自然风貌、生活习俗和人的生产劳动等社会性生态元素,诠释小镇文化传统。崇明可供挖掘的乡土文化十分丰富,如纺线、织布、蒸糕、做圆子等生活文化,土布服饰展示、传统婚庆仪式等民俗文化,推铁环、踩高跷等游戏文化,等等。只要善于开发、善于利用,就一定能够让小镇散发诱人芳香。 3、务求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国内外许多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结合产业规划统筹考虑,这样才能有望保持小镇持久的繁荣。目前,崇明许多小镇功能的衰退,便是一个反面例证。 崇明生态岛的功能定位,限制了不少产业的发展空间。正因为如此,选择和培育一个适合小镇自身发展的产业,更显重要。一个有活力的产业,能凝聚人气,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同时能促进就业、繁荣市场。 崇明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把农业、渔业、林业、商贸业,以及饮食等各类服务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全面规划,选择适合小镇发展方向的产业做强做大,逐步发育成为小镇发展的有力支撑。 4、赋予小镇生态旅游功能 与传统小镇相比,特色小镇的一个显着特点,在于它不是简单地作为一种聚居形式和生活模式而存在,同时还是一种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贸易、休闲、度假的场所。 因此,从道路、交通、环境、建筑风貌,到功能布局、各类设施,从休闲、娱乐,到餐饮、商贸,在充分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外,一切要从打造生态旅游小镇的思路出发,精心打造,务显“特色”,使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成为小镇赖以发展的产业之一,为小镇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 5、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点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是标新立异,不是政绩工程,其根本目的是为改善民生。因此,小镇的打造不但要体现现代化、生态化,更要体现人性化。小镇的发展模式,不但要服务于生态岛建设的大局,更要为百姓生活谋利益。 由于特色小镇一般选择远离现有繁华城镇,因此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商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等,都要服从于人性化的设计。 只有把改善群众生活作为打造特色小镇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才能体现小镇打造的真正价值,创造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生态宝岛。

特色小镇旅游小镇规划案例分析

旅游小城镇是指以开发当地具有价值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或在此基础上开展旅游服务的小城镇。旅游小城镇具有一般小城镇所不具备的特征: 1、经济特征——旅游是支撑产业 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旅游小城镇以旅游业为支柱型产业,旅游业对于小镇经济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通过“住、购、食、娱”等元素的建设,来促进小镇经济的发展。 2.规模特征——精致是一种美 “精致是一种美”主要是体现在旅游小城镇的规模特征上。旅游小城镇由于其面积有限,并不追求规模宏伟或者建筑华丽,而是专注于在合宜的尺度构建旅游吸引物。 3.功能特征——休闲是生活方式

当前旅游市场已经从传统的单纯观光游转向休闲度假体验游,旅游小镇的兴起正是迎合了市场需求的这种转变。 由于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人们对追寻与城市景观迥异的旅游地的兴趣越来越高。 “给城市里的人在小城镇找个心灵归宿”所代表的休闲度假功能成为旅游小镇最主要的功能。 4.文化特征——文化是形象符号 旅游小城镇所拥有的特殊文化,能转化为旅游小城镇独特的形象特征。 徽州地区的众多古村落就是文化生成小镇形象符号的典型代表。徽 州当地徽文化所特有的谨慎、保守,体现在建筑上就转化为“高墙小窗”、“马头墙”等特征,而这些建筑特征最终成为代表徽州地区众多古村落的形象符号,让游客产生一种“见到小窗、马头墙就是到了徽州”的感受,“小窗”、“马头墙”也就成为徽州古村落的形象符号。 5.商业特征——消费是经济业态 旅游小城镇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依靠的就是游客在当地的消费。

不论是古镇游,还是生态小镇游,都鼓励人们慢下来、住下来、轻松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所起到的都是引导消费的过程,吸引人们通过消费去释放、去体会一种和平时不同的生活方式。 案例模式 1、束河模式—企业参与的旅游小城镇开发模式 案例简介: 位于的束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

小镇规划案例及解析

小镇规划案例及解析 小城镇建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大多数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基本模式。山合水易认为旅游地产的兴起,是旅游小城镇特别是旅游城市开发的一个主动力。将旅游区域开发与城市经营全面结合起来,是能够形成政府资金来源和企业利润构成的关键。旅游小镇开发,实际上,就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建设。 一、旅游小镇的特点 (一)环境优美。山合水易认为对旅游小镇而言,环境是一张王牌。正是有别于大城市的喧嚣,景区周边的小镇能给游人平时无法感受到的自然环境,使其具有大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本地特色。任何一个旅游小镇均有当地的一个独有特色,彰显本地的民俗文化,推广本土风情和当地特产。 (三)历史文化。文化是最能引起的共鸣的产品,浓厚的文化张力无限。(四)旅游服务。建设旅游小镇,“旅游”的开发固然非常重要。一套完整的旅游服务体系既是方便顾客,也能规避各方面对旅游小镇的“破坏”。 二、旅游小镇的分类

(一)资源主导型旅游小镇 即自身拥有旅游资源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小城镇。这类小镇为特色镇,主要为古镇,特别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具有非常好的古镇风貌,形成了旅游吸引力,古镇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古镇的特色建筑、风水情调、民俗文化等,都吸引着观光和休闲游客。 (二)旅游接待型旅游小镇 著名自然风景景区,一般都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在这些旅游目的地的周边,形成的人口聚居地,就是旅游小镇。这一类小镇,本身不是景区,但是自然生态环境都很好,最重要的在于,这里是旅游集散地,是接待建设的重点区域,这就是接待型旅游小镇。这类小城镇通常为远离旅游中心城市的著名风景区重要门户和游客主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小城镇依托地理优势,开展旅游接待工作。接待型旅游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开发的最佳区域,既可以开发旅游商业房地产,又可以开发旅游度假房地产。 (三)生态人居型旅游小镇 最为大量的旅游小镇,是生态环境非常好,以生态人居为特色发展的小镇。这类小镇一般处于中大型城市周边,距离城区较近。这一区域内的生态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发展的极佳目标,是旅游休闲小镇最广泛的目标。此类小城镇以接待城市休闲居民,开展农业观光等乡村为主,进一步发展为生态休闲小城镇。

特色小镇案例中国体育旅游小镇八大典型案例分析

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体育运动逐渐常态化、休闲化、全民化,体育产业上升成了健康产业的一股中坚力量,推动着健身休闲产业迅猛发展。旅游、文化、养生、互联网等元素的不断聚集及融入,与城镇发展结合,形成了体育产业的新业态——体育特色小镇。 整体上来看,目前国内体育小镇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以下列举出我国八大体育旅游小镇,看看对我国体育小镇建设有哪些借鉴意义。 1、嵩皇体育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河南登封,坐落于风景秀美的嵩山三皇寨风景区,由河南嵩皇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和河南省锦绣智达置业有限公司联手打造,规划占地31平方公里,小镇近距登封各景点。 发展特色:联合体育、航空、户外、旅游的企业共同打造大众化、多元化、体验式的体育旅游小镇。聚焦赛车、航空体育运动、登山、乒乓球、拓展等多种运动训练项目为一体,融合观光、餐饮、住宿、会务、婚礼、养生等多种元素的户外体育运动主题公园。 借鉴意义:借助着名风景区,探索体育项目集聚。河南登封被誉为“功夫之都”、“武术之乡”,体育小镇借助于少林寺的影响力和武术产业基地,兴起马拉松、汽车拉力赛、登山等其他运动项目,逐渐向多元化旅游产业方向发展。 2、德清莫干山“裸心”体育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浙江德清莫干山,目前德清本地有体育产业企业70多家,均以体育健身休闲、场馆服务及体育用品的销售和制造为主,实现体育产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体育产业集群效应明显。2016上半年,德清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76万人次。 发展特色:小镇以打造“裸心”体育为主题,规划“一心一带两翼多区”全力打造体育特色小镇。将体育、健康、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以探索运动、户外休闲、骑行文化等为特色,带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建设部分重点项目:(1)Discovery探索极限基地(2)久祺国际骑行营(3)莫干山山地车速降赛道(4)“象月湖”户外休闲体验基地。 借鉴意义:依靠体育产业传统优势,活化“体育+旅游”产品。小镇体育小镇长期将打造辐射长三角地区的户外休闲运动品牌,将体育产业、文化、旅游三元素有机结合,打造成为具有山水特色的“户外运动赛事集散地、山地训练理想地、体育文化展示地、体育用品研发地、旅游休闲必经地和富裕民众宜居地”。 、绍兴柯桥酷玩小镇3. 基本情况:坐落在绍兴市柯桥区柯岩街道,小镇建设面积3.7平方公里,总投资110个亿,核心项目东方山水乐园投资80亿,计划打造“旅游小镇、运动小镇、产业小镇”。 小镇区域内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柯岩-鉴湖-鲁镇景区、乔波滑雪馆、鉴湖高尔夫球场等旅游休闲资源,还有在建和在规划中的天马赛车场、若航直升机场、毅腾足球训练基地、酷玩城市体育综合体、鉴湖水上运动基地等项目。 发展特色:小镇聚焦在体育设施方面,柯岩“酷玩小镇”包括八大体育休闲类项目,乔波滑雪馆、若航直升机场、天马赛车场,另外还将新建环鉴湖慢行道、鉴湖码头、酷玩乐园、综合体育场等,可满足大众康体休闲和专业高端运动的需要。 借鉴意义:“政府+企业”合作,打造体育旅游新概念。柯岩街道建设“酷玩小镇”已具备山水环境、产业基础等先天优势,经过政府、企业之间的接洽形成小镇蓝图。打造一个涵盖低中高端游乐特色,融合基础服务、休闲旅游、运动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小镇,为柯桥和绍兴带来经济、社会和生态多重效益。 4、海宁马拉松小镇 基本情况:海宁“马拉松小镇”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为运动休闲旅游,以马拉松运动主题为核心,兼顾发展徒步、暴走、毅行、定向、拓展、露营、自行车等相关项目,形成休闲运动与旅游相结合发展的体育旅游经济。2014年,景区游客量达315万人次。

特色小镇案例体育旅游小镇八大典型案例分析

特色小镇案例体育旅游小 镇八大典型案例分析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体育运动逐渐常态化、休闲化、全民化,体育产业上升成了健康产业的一股中坚力量,推动着健身休闲产业迅猛发展。旅游、文化、养生、互联网等元素的不断聚集及融入,与城镇发展结合,形成了体育产业的新业态——体育特色小镇。 整体上来看,目前国内体育小镇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以下列举出我国八大体育旅游小镇,看看对我国体育小镇建设有哪些借鉴意义。 1、嵩皇体育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河南登封,坐落于风景秀美的嵩山三皇寨风景区,由河南嵩皇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和河南省锦绣智达置业有限公司联手打造,规划占地31平方公里,小镇近距登封各景点。 发展特色:联合体育、航空、户外、旅游的企业共同打造大众化、多元化、体验式的体育旅游小镇。聚焦赛车、航空体育运动、登山、乒乓球、拓展等多种运动训练项目为一体,融合观光、餐饮、住宿、会务、婚礼、养生等多种元素的户外体育运动主题公园。 借鉴意义:借助着名风景区,探索体育项目集聚。河南登封被誉为“功夫之都”、“武术之乡”,体育小镇借助于少林寺的影响力和武术产业基地,兴起马拉松、汽车拉力赛、登山等其他运动项目,逐渐向多元化旅游产业方向发展。 2、德清莫干山“裸心”体育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浙江德清莫干山,目前德清本地有体育产业企业70多家,均以体育健身休闲、场馆服务及体育用品的销售和制造为主,实现体育产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体育产业集群效应明显。2016上半年,德清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76万人次。 发展特色:小镇以打造“裸心”体育为主题,规划“一心一带两翼多区”全力打造体育特色小镇。将体育、健康、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以探索运动、户外休闲、骑行文化等为特色,带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建设部分重点项目:(1)Discovery探索极限基地(2)久祺国际骑行营(3)莫干山山地车速降赛道(4)“象月湖”户外休闲体验基地。 借鉴意义:依靠体育产业传统优势,活化“体育+旅游”产品。小镇体育小镇长期将打造辐射长三角地区的户外休闲运动品牌,将体育产业、文化、旅游三元素有机结合,打造成为具有山水特色的“户外运动赛事集散地、山地训练理想地、体育文化展示地、体育用品研发地、旅游休闲必经地和富裕民众宜居地”。 3、绍兴柯桥酷玩小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