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系统排列案列

家庭系统排列案列
家庭系统排列案列

家庭系统排列案列

在一次《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生课程班上,有一个大学四年级的女生问能不能不说出是什么事,来做一个选择排列,我说可以试试

她请了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女同学代表选择A,请一个年轻男性代表选择B,在确认他们都愿意做代表后,我让他们三个站在场地的中央,当代表都站稳时,我请代表们放松,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体的感觉上。1分钟后,B开始走动,3分钟后A也开始有些变化,C的眼睛一直在两个代表身上来回看。根据以前的经验,这种变化不是显示两个一般的决定,是两个有生命的人,于是我问C:“A和B 是不是两个人?”C说是,我问A是不是母亲,当得在肯定的回答后,我决定重新进行排列,并把C的父亲带入排列,再次排列的图示如下

A代表母亲,B代表男朋友,C 当事人,D代表父亲

当各位代表站稳后,我再次请他们放松,1分钟过去后,当事人开始哭,并说“我不想做了”,于是我请各位代表返回自己位置。我递给当事人纸巾让她擦眼泪,等着她渐渐平静下来,然后我问她“我是不是可以结束这种排列?”当事人没有正面回答,她回答我说“能不能解决我面临的问题?”我说“任何事情都有至少三个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说明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方法。”看到她有些犹豫,我于是说“如果你还没有做好准备,我们就下一次再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等待了一会之后,她决定要再进行一次排列。在这一次,我请她找一个代表来代表自己,这样可以有利她更好地体验系统中的一些问题。这次她排列的系统如下:

在等待了一些时间后,每个代表都选择了自己觉得最舒服的位置,最后的变化形式如下:

然后,我引导C对A说:你是我妈妈,我是你的女儿,我心中有一个位置是给你的,请你把你所做事情的责任你自己拿回,我要做回我自己。

然后A对C说:我是你妈妈,你是我的女儿,我很爱你,在我心中有个位置是给你的,我把我所做事情的责任我自己拿回。

说完这些话后,A走到了C的身边,并关注着她。B也走到了C的身边。D 没有变化。

我让C代表把角色交回给当事人,由C(当事人)对D讲:带着爱我请你留下来。D将身体转动,但眼睛还是看着地下。后来的图示为

这时B很想对C讲一些话,我同意了,B对C讲:你可以減小你父母给我的压力吗?C对B讲:我可以。我引导C对B讲:你也有一份责任。这里B将身体转向了外面,这时B感觉轻松一些,A觉得C做什么都可以,D觉得有一些压力,C这时说:我明白了一些事情了。于是我就结束了这次排列

分析:这是一个父母反对女儿婚事的生活事件。这种事情的解决就是让爱的流动重新畅顺起来,把需要表达的感受说出或表达出来。所以当C跟A讲了一些话后,A的感觉是不论C做什么,她都愿意支持她,C讲完并听A讲完后,C 的感觉是自己有些事情要反省一下。这也许是当事人所要明白的地方吧。

当然,在这个系统排列中,显示出父亲的眼睛一直往地下看,不看女儿也不看妻子,说明父亲还有一些问题要处理,这次排列就没有去解决父亲的问题。

2011年9月进行了一个家庭系统排列的治疗。在心有灵犀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蔡玉萍老师的主持下,案主开始选择自己心目中与家人(或者说是生活中的重要关系人)类似的替代者,先是发出邀请,“你好,你可以做我的***吗?”,被选中的人回答“可以”,然后案主,站在他的背后,搭着双肩,推着替代者,走到案主感觉合适的位置,由案主摆好他的姿势,然后选择下一位。在这次案例里,我被选为案主的二妹。家庭成员有爸爸、妈妈、4个舅舅,案主的替代者(案主是家里老大),二妹,弟弟。

一开始,位置摆好后,一种感觉涌到身上,好像我真的变成了二妹(之后以第一人称叙述)。

我环顾四周,看着靠近门口的妈妈和姐姐,还有在屋子最里面的爸爸和弟弟,一股伤感涌上心头,大家背对着背互不理睬,“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一个家呀”(那个时候,我也就是二妹站在父母中间,离父亲很远,离母亲也很远,但那个时候只关心家人的情况,完全没顾忌到自己)。

所有的人都看过周围人和自己的位置关系,又体会了一小段时间,蔡老师开始询问每个人的感受。其他人的感受我没听太多,也不关心,轮到我的时候,我拉起妈妈的手就想让她和爸爸的手握在一起,当我快要碰到爸爸的时候,他迅速躲开了,那感觉就好像唯恐避之不及,同时蔡老师也提醒,不要太快,我就僵在当场,好像身体迅速石化,站在场地的中间,完全动不了,双脚像灌了铅一样,被钉在地上。

周围的人开始活动起来,妈妈和爸爸围绕着房间,一个追一个逃,大舅看着家里闹成这样,总想着帮忙调解,而爸爸非常讨厌大舅,觉得他管得太多,二舅冷眼旁观,三舅就是个老好人,笑眯眯的就想和爸爸、弟弟一起喝酒,四舅冷静的分析局势,理智的决定什么时候帮,什么时候放手。姐姐就和妈妈在一起,弟弟就陪着爸爸,因为弟弟知道自己有多重要,

在房间里,妈妈不停追,爸爸一直躲,爸爸说一看到自己的老婆、女儿,就觉得很害怕,后来爸爸往房间外跑,经过站在房子中间的我,我一伸手拉住爸爸的胳膊,但爸爸的劲很大,一下就把我的手甩开了,我只觉得自己真的无能为力,看着爸爸和妈妈的关系这样,自己完全无能为力,为这个家什么也做不了。

爸爸到房门外,大家也都移到了外面,我也跟随着来到房门边上。看着姐姐单薄的身子,我把她抱在怀里,我帮不了爸妈什么,至少我能安慰姐姐。看着爸爸一直在说“他只要儿子就够了,他不想让我们母女祸害他的儿子”,我牵着姐姐的双手,我觉得我们好可怜,爸爸不要我们,妈妈的心思都放在爸爸身上,根本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管我们。

这时候,弟弟又跑回了房间里,他觉得只要自己不在父母之间,就不会有矛盾,好像所有的错都在自己身上,所有他躲了。爸爸又想去找弟弟,我和姐姐拦在路中央,我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不可以让爸爸过去找弟弟,一定不可以。”我和妈妈、姐姐形成一个包围圈把爸爸围在中间,爸爸低着头不看我们中的任何一个,说他很害怕,他要找儿子,身体移动想要找条路回到屋里。向左,我挡着,向右,姐姐挡着,我们姐妹俩紧紧地拉着手,坚定的站在那里。

妈妈不愿意看见爸爸这个样子,她抬脚回到房间里,和弟弟在一起,并招手让我

们也进去,“就让他自己一个人在那里,不用管他,都不要理他”。我犹豫着,一步一回头,觉得爸爸好孤单,就自己一个人,妈妈又招手,说爸爸是活该,这个样子是他自找的。我在妈妈的召唤下,进到有妈妈、姐姐、弟弟的房间里,站立在门口,不时的回头望着。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感觉自己再也站不住了,我坐到地上,一会儿后,我连坐的力气也没有了,我躺在地上(身下有软垫),闭上眼,好像所有的一切都离开了,我看不见、听不见,什么也不想知道,什么也不想做,只剩下胸口那个一直的伤感留了下来,也只有这个还证明我还活着。妈妈和姐姐不想看到我这个样子,她们拉我,而我真的不想动,好像我的所有力量都用尽了,我不想动,就这个样子挺好。之后,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又发生了一些事情,我已经都不知道了,与我无关。后来,大舅也来扶我,我被几个人扶着坐在椅子上,我完全坐不住,一种巨大的能量压在我的身上,它抽干了我所有的力量,我又瘫软在地上。妈妈看见我这个样子,气得想踹我,觉得我好固执,一点也不听话。后来真踹了我一脚(我的身上垫着垫子用来做保护,一般在家排中会出项攻击性行为,这是允许的,只是攻击的对象一般是软垫、发泄棒一类,人的话有保护),之后就没有再做,这是不想理我了。我就那样静静的躺在地上,不听、不看、不想。中间弟弟也曾过来安慰我,而我基本上已经没有感觉了,只是怀里的一丝伤感。

后来,案主在外屋与“死去”的爸爸做道别,蔡老师也让我去道别,在这之前,我基本上已经是无知无觉的状态了,在爸爸的身前一跪,泪水一下子涌出来,好像还没尽到孝心,还没看到爸爸和妈妈共享天伦,爸爸就过世了,自己非常伤心,至少也看到爸爸能舒心的笑一下。妈妈与她的几个哥哥道别后,爸爸说他舒心了,把挡在跟前的障碍物挪开,还说,好像自己的老婆子看起来也变可爱了,将来就埋在一起好了。然后,我和姐姐、妈妈、弟弟,我们紧紧的靠在一起,站在爸爸的“墓碑”旁边,听着爸爸的嘱咐,感觉幸福也不过如此了。

之后,在北京心有灵犀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蔡老师的主持下,大家进行去角色仪式,都从案主的家族系统走了出来,把所有属于她的家族能量还给她。这次的家庭系统排列把家庭关系,成员的互动模式完全呈现到案主面前。案主更清晰的看到自己和家人都发生了什么,都在做什么,是什么推动家里人做出这些事情,而最后蔡老师的告别处理,也让案主家族中的能量乱流各归其位,帮当事人卸掉她所承担的原不属于她的那部分责任。而我所替代的二妹,一直就是被忽视的存在,不光是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就连她自己也已经不记得还有她这个人,她只关心爸爸和妈妈的关系,姐姐的感受,而自己,她完全忘掉了,包括,后来母亲的替代者对二妹说,没想到自己一直忽略了自己的另一个女儿,她也完全没有感受,她只觉得只要爸爸、妈妈开心了,姐姐、弟弟过得好了,一家人都好好的,就足够了。二妹一个忘记了自己的人。作为替代者的期望吧,祝福二妹,希望她可以找到自己,在她的心里面也给自己留一个位置。

本个案的当事人是一位在婚姻里患得患失的女士。排列开始时,当事人(代表)与丈夫(代表)在场域中相对而立,没有任何交流;当事人(代表)等了片刻就转身背对着丈夫,不愿面对丈夫,她说,无所谓了。

为了把问题展现出来,导师请她转过身来,请出ABCD四位神秘代表(B、C、D是女性代表);进入场域后,A找了个角落就蹲下来,他觉得压抑;C代表觉得站在那里觉得很尴尬。B和D代表直接走到丈夫身边,B代表更是亲热地挽起他的胳膊,看到这场景,

当事人(代表)幽幽地说:“何必掩耳盗铃?!”场边的当事人此时也不自觉地坐直了身子。

导师敏锐地察觉到了问题所在,马上请出“爱”,当爱(代表)走到当事人(代表)身旁,当事人(代表)轻轻的抓住了爱(代表)的手,希望能够使自己获得力量,D代表凑过来抱住爱不愿意松开。在导师的引导下,当事人说,只有爱在她的前面时才能感到力量,可当导师请爱(代表)走到她和丈夫之间时,当事人又感觉不到这种力量了;爱(代表)走到丈夫身后,她才感到好受一点。导师这时揭晓了神秘代表的身份:A代表家族,B代表工作,C代表丈夫的孩子,D代表健康;导师说,是工作主动找上了丈夫,丈夫无法逃避,却忽略了当事人,忽略了自己的健康。仿佛一瞬间,当事人如释重负地放松了下来。

排列还在继续,在导师的引导下,当事人伏在丈夫的怀里,失声痛哭;丈夫轻声地安慰着……见此情景,B黯然退场,C感到自己好受了一些,而D渐渐地向他们靠拢。健康回来了!爱回归了!多么令人激动!

本次排列结束了,大家却久久不愿离去,爱(代表)说,从开始时的不适到最后的心平气和,这个过程太奇妙和震撼了;当事人终于放下了心中的负担,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本个案当事人是一位犹豫在婚姻门口,渴望婚姻却又害怕婚姻的女孩。排列开始时,导师请女孩(当事人)凭感觉摆出她和男友的距离和方向:两人在相距近两米处面向观众席而立。位置摆好后,自由移动开始,男友(代表)毫不犹豫地转身向着女孩走了几步,女孩却立在原地无动于衷,男友只好停下脚步,两人僵持在那里;导师于是请出前男友,当前男友踌躇着向她迈了一小步时,女孩立即向后退去。睿智的导师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女孩的原生家庭

肯定出了问题。

通过排列呈现,女孩的父亲由于自己原生家庭的纠结而对她的关爱很少,对母亲也较为冷漠;母亲只能将部分本应给父亲的爱转化到了她身上,对她疼爱有加,但这种爱的纠结却始终没有化解,睿智的导师请出奶奶,引导父亲和女孩将家族额外加在他们身上的沉重还给了以奶奶为代表的家族。变化在悄然中进行着,父亲的目光开始投向了他的妻子和女儿,目光是那样的柔和、温暖。这时,母亲感到头有点疼,在导师的引导下,母亲靠在父亲肩上,父亲的手轻抚在母亲的头上,母亲立即感觉好多了,女孩扑进父亲的怀里,一家人幸福的依偎在一起;神奇的是,男友慢慢地走近这家人,他坚定地说:“我愿意接受她,包括她的家

庭,她的过去!”

对父爱的渴望,对家庭的恐惧使得女孩对男友犹豫不决,在与前男友交流以后,在男友的不断表白中却将目光投向父亲,她只想回到父亲身边;即使是导师假设有一位美女过来和她抢男友,她还是纠结着……她说,我们可以在一起,但不结婚行吗?

排列结束后,导师总结到:女孩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导致心智不愿成长,造成她对男友的言不由衷,经过今天的排列,爱已经在这个家庭流动,爱需要时间和空间……

海灵格(对着康瑞及西西丽亚):你们的问题是什么?

康瑞:这个嘛,当然是我们之间的关系了。我发现自己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我总是急于做些什么好事。我认为这是串起我生命的一条线。

海灵格:告诉她:“我很棒。”在你说话的同时也看着她,就这么简单的一句:“我很棒。”

康瑞:我很棒。

海灵格:“而你也很棒。”

康瑞:而你也很棒。

海灵格(对着西西丽亚):你也一样这么告诉他。

西西丽亚:你很棒,而我也很棒。

(他们都笑了。)

海灵格(对着康瑞):有了这句赞美,就像得到好运一样。这里有一个秘密,你们知道那是

什么吗?它会变得更好!

西西丽亚:你是指我们很棒这件事吧?

海灵格:是的,好会变得更好,棒会变得更棒,两个人在一起最好。

一段关系透过彼此的互相认可,得以持续并茁壮。“那很不错”、“我很喜欢”、“那很适合你”、“你做得很好”、“那尝起来很美味”。我讲的都是一些很普通的事。如果某件事让你感到不悦,你也可以想想在那之中会有哪些好的部分。

还有一个秘诀,能教你如何巩固和发展彼此的关系。一条河流是从它的源头开始发展的,源头是河水涌出之地,也是它成为一条河流的地方。因此,当相处出现问题时,你们要回到源头。譬如说,回想你们当初邂逅的场景,当你们去到那源头时,也许你们会看见彼此的眼中、

脸上所绽放出来的光彩。

另外,还有一个建立良好关系的秘诀。那就是将做错的或不愉快的往事丢到一边,从此绝口不提,事情就这样丢着,不提也不想。这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而有经验的人都办得到。

康瑞(对着海灵格):她刚刚问我,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做,我告诉她,我们做得到。

海灵格:很好。这里还有另一个建立良好关系的秘诀。它和我刚刚所讲的相辅相成,那就是,

许对方一个全新的开始。

(对着康瑞):还有什么问题吗?

康瑞:我没问题了。

海灵格(对着西西丽亚):还有什么问题吗?

西西丽亚:没有,这个咨询很具启发。

海灵格:那你们满意了吗?有没有什么其他问题想咨询的?

西西丽亚:事实上,这样就够了。

海灵格:我也这么觉得。像你们这样有经验的夫妻,接下来的一切你们自己就能应付了。

(两人都笑了。)

海灵格(对着汉斯,他坐在轮椅上):你说你是小儿麻痹症患者?

汉斯:对。

海灵格:那是在你几岁的时候发生的?

汉斯:在我快满两周岁的时候。

海灵格:你和你的疾病相处得如何?

汉斯:现在我处在一个点上,我很清楚自己一生都无法安顿下来。对我来说,要应付身体的这个残缺是无法间断的挑战,还得加上一大堆家族琐事。

海灵格:你所谓的家族琐事指的是什么?

汉斯:是我刚刚搬出去的第二任妻子,我已经独居两个礼拜了,而我们的分居是有着几分各玩各的意思。每当我回首往事,都会看见表象之下隐藏了许多汹涌暗潮。

海灵格:你之前结过婚?

汉斯:对。

海灵格:维持多久?

汉斯:第一段婚姻维持了17年。

海灵格:你有孩子吗?

汉斯:有。

海灵格:有几个?

汉斯:七个。四个是和第一任妻子生的,三个是在第二段婚姻里生的。

海灵格:你尊重你的妻子们吗?

汉斯:我尊重我第一任妻子多于第二任妻子。

海灵格:你第一段婚姻为何破裂?

汉斯:这很难说分明。患小儿麻痹症之后,我的状况已稳定了30年,后来曾有一次失控,直到事发五六年之后,我才后知后觉地认清这件事。在第一个家庭发展的过程中,有

些需求浮现了出来,那让我想要逃避。

海灵格:你第一任妻子为何愿意嫁给一个残障的人?

汉斯:这很难说清楚。她一直想要成为一名护士,那大概是她天生就喜欢帮助别人吧。

海灵格:你敬重她吗?

汉斯:是的。

海灵格:并没有。

(过了一会儿):对此,我保有一个基本概念,那就是:如果某个人有着特别坎坷的命运,像是小儿麻痹症,那么这个人就不该以此拖累他人。如果有人表示愿意分担这个重担,这可是一件非常难能可贵的事,唯有当你能心怀谦卑与感激,你才有资格接受这份特殊的礼

物。

(又停顿了一会儿):一个受比施多的人是一定要离开的。毕竟这是一个无法达成的

要求,这会让人承受不起。

汉斯:你可以再说一次吗?

海灵格:当一段感情中有着不平等的关系:其中一方的付出必须多过于他或她所得到的时候——就以和残障者结婚为例,情况一定如此,残障的一方总是会得到多过他或她所能够付出的——这时候,得到较多的一方就会被迫离开,因为那让人无力承受。换句话说,除非这个伴侣非常谦卑,那他才能可能留下来接受对方的付出,因为,如此一来这份殊礼就得

到答谢了。你觉得我说的对吗?

汉斯:是的,你说得很有道理。

海灵格:关于你第一任妻子你还必须补偿她些什么?正是一份深深的敬意!同时你也必须让你的孩子们知道,你对第一任妻子怀有一份深深的敬意。接下来,和你第二任妻子之间也要像这一样。那我就点到这里为止,你觉得可以了吗?

汉斯:没问题。

参与者:我想多知道一些关于这种不敬的特质。

海灵格:我可以告诉你怎么摆脱它。

参与者:我刚刚已经听到了。

海灵格:一个头部轻微的小动作:从高高昂起,变成低低垂下。只要这样就好。

参与者:谢谢你。

海灵格(对着路瑟):你的问题是什么?

路瑟:我的问题是,我强烈感觉到我过的不是自己的生活。这种感觉好像我体内有一种奇怪的生命在阻碍着我,我却完全无法抵抗。我觉得,如果我不摆脱它,我就没有机会了。(感性地)当我回头检视我的生活,我所做过的每一件事,都好像走在一条毁灭性的道路上,

而我却无计可施。

海灵格:你说的毁灭性道路指的是?

路瑟:早在我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大约六岁的时候,我就已经有自杀的念头了。接着我开始酗酒,最后还产生多重性药物依赖。而后我又自杀好几次,20岁时有两次,六年前又一次。那时候开始,我接受治疗,有一段时间情况曾好转。但现在,转眼间,那些东西又

悄悄出现了。

海灵格:你结婚了吗?

路瑟:不,我还是单身。

海灵格:你有小孩吗?

路瑟:也没有。

海灵格:你的家庭发生了什么事?

路瑟:就我所知是与我母亲那边有关,她的大哥在俄国失踪,我的意思是,他没能从战争中生还。我的祖父则是党卫军(SS)的医生,在战争结束时,所有的事情很明显地都崩溃了,他与家人们一同服毒自杀,除了我父亲之外。

海灵格:这样够了。

(路瑟开始哭泣,同时闭上双眼,而他还试图想控制自己的情绪。)

海灵格:面对你的情绪,然后看着所有的死者。

(海灵格要团体中的一名男人上前,并站到路瑟的后面。)

海灵格(对着这名代表):把你的手放到他的肩上,你是他的父亲。

(路瑟遮住了他的脸,开始痛哭。)

海灵格(过了一会儿,对着路瑟):想象一下,在你面前的是你的祖父以及所有服毒自杀的人,而在他们背后的刚是源自于你祖父的其他受害者,看看他们每一个人。

(路瑟看了之后又继续哭泣,接着他再度闭上眼睛。)

海灵格:要真心地看着他们,不要急,看着他们。慢慢地,一个接一个,等他们也回

看你。

(这时,站在路瑟身后的父亲代表变得十分焦躁,且不敢正眼直视。)

海灵格(对着父亲代表):你无法看他们?那你跟他们一起躺下吧。

(他在路瑟面前躺下。)

海灵格(对着路瑟)他逃避了,你的父亲无法看他们,告诉你的父亲:“我来帮你看。”

路瑟:我来帮你看。

海灵格:看着他们。

路瑟(过了一会儿):我觉得我与这些死者拉近了。

海灵格:没错。想象你和他们躺在一起,即使只是想象,看着他们,想象你和他们靠

在一起,带着爱与尊敬。

(海灵格走向躺在地板上代表父亲的人身边,然后将他的头转向背对路瑟。)

海灵格(对着父亲代表)转向那些死者,然后闭上眼睛。

(父亲代表开始啜泣。)

海灵格(过了一会儿,对着路瑟):你现在觉得怎样?

路瑟:感觉舒缓很多,我现在想对我父亲说话。

海灵格:去找他吧。

(路瑟躺在他父亲的旁边,并用手环抱着他,然后把头靠在他父亲的胸前。父亲还是不看他,而是将眼光投向死者。他们持续这样的姿势很长一段时间,然后父亲才仔细地看着

他的儿子。)

海灵格:现在你们两个站起来。

(他们站起来,并紧紧地依偎着,双手也紧抱着彼此。)

海灵格(对着父亲代表):你现在觉得如何?

父亲:我觉得我也在寻找他。我已经变强壮了,我希望他一切安好,看着这些死者,让我有了力量。以前我只是逃避,不过当我听到他说的话,我了解到我必须往那里看,我想

要保护他,担下我所该承担的。

海灵格(对着路瑟):你现在呢?

路瑟:在这里,他和我一起,跟我这么接近,他的支持给了我许多力量。

(父亲和儿子一起笑了。)

路瑟:好像以前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海灵格:好,我想我们应该把它留在那儿。

路瑟(笑着说):没错,谢谢。

海灵格(对着维若妮卡):你觉得怎么样?

维若妮卡:我一直觉得我得病了,我有躁郁症。

海灵格:你知道什么是躁郁症吗?

维若妮卡:知道。

海灵格:它的意思是什么?

维若妮卡:情绪非常亢奋。

海灵格:像在天堂里一样,这就是它的意思。在天堂里,代表你死了,你知道吗?每个在天堂里的人都已经死了。想要上天堂,表示你想死;事实上,想死或想要上天堂是一体两面。我认为,躁郁和想死或要上天堂只有一线之隔,你觉得是这样吗?

(维若妮卡用力地点头,然后开始哭泣。)

海灵格:让我们面对现实,我活着,你也活着,所以看着我,现在死去的人是谁?

维若妮卡:死去的人是我外公的第一任妻子。

海灵格:她发生了什么事?

维若妮卡:她在浴缸内引火自焚。(她开始啜泣)

海灵格:小心,她才是做这件事的人,那你做了什么?

维若妮卡:我想要自杀。

海灵格:看着在浴缸里的她。(维若妮卡拒绝,并摇头。)你必须要看,我不是告诉过你要怎么看吗?(她笑了)没错,你得看她的眼睛。

(她看起来平静许多。)

海灵格(过了一会儿):那就是让你感到绝望的来源。

(维若妮卡点头,并持续向前看。接着她又低头哭了起来。)

海灵格(过了一会儿):想象你自己就在浴缸里,并对着自己点火。然后,再想象你接下来的两代子孙也走上同样的路,也就是你,想跳出窗外。如果你知道这件事,在浴缸里

的你会怎么想?

维若妮卡:那并不能阻挡我。

海灵格:给自己一分钟来进入那个状况,因为你回答的时候并没有真的进入里面。

(她再度向前看。)

海灵格:你结婚了吗?(她点头)有小孩吗?(她摇头)你能想象自己有小孩的样子

吗?那会是怎么样?

维若妮卡:我有病所以不能生小孩。

海灵格:没关系,只是想象一下你有小孩和孙子,而你正站在窗户旁边,准备往外跳。突然间,你发觉在你的子孙之中,有人要在浴缸中烧死自己,为的是对你的爱。在窗边的你

会怎么做?

维若妮卡:在这种情况下,我不会跳。

海灵格:如果你决定不管怎样都跳,你会怎么跟你的孙子说?

(她考虑了很长一段时间。)

海灵格:我可以告诉你,要我告诉你吗?(她点头)你会说:“一个悲剧已经够了。”

(维若妮卡笑着点点头。)

海灵格:毋庸置疑,她也会对你说同样的话。

维若妮卡:没错。

海灵格:现在她就要这样对你说。

(她低下头,哭了出来。)

海灵格(过了一会儿):我不是那个领域的专家,不过人们说躁郁症是可以治愈的,

好吗?

维若妮卡(笑):好的。

当事人:一位30多岁的女士

问题:与丈夫的关系有距离

访谈部分

当事人:“我与丈夫有三个流产的孩子。感觉自己有时把他当成孩子了,但是又很想依靠丈

夫。我感觉丈夫离我有点远。”

排列呈现:排列出当事人代表和三个堕胎的孩子代表,孩子代表坐在当事人面前的地上。

当事人代表:“不敢看,心理很难受。

堕胎的孩子代表:“感觉有点委屈。”

导师:(对当事人代表)看着孩子,试着说这句话“你们都是我的孩子”。

当事人代表:“说不出来。”

导师:(对当事人代表)试着说这句“其实我麻木了自己”。

当事人代表:“对,其实我麻木了自己。”

说完这句话,当事人代表开始转向孩子,流露出悲伤的表情。当事人看到这幅场景,开始哭泣。治疗师请当事人自己站到代表的位置上。一开始她很害怕靠近孩子。过了一会,她慢慢

向孩子走去,面对三个堕胎的孩子,睁开眼睛看着她们,说:“你们是妈妈的孩子,现在我在心里面给你一个位置,现在妈妈看到你们,现在妈妈真正去面对你们。”

当事人情绪激动,开始流泪。

堕胎的孩子说:“爸爸妈妈我是你们两个的孩子,爸爸妈妈你们两个对我同样重要。爸爸我爱你不代表背叛妈妈,妈妈我爱你不代表背叛爸爸。”

导师:“我们经常忽略堕胎的代价,堕胎的孩子对他们的母亲本身,对当事人的亲密关系,

对以后的孩子都有消极影响。

“我把堕胎对人生的影响罗列如下:

1.女性在怀孕的时候,身体会发生相当多的生理变化,包括器官、内分泌等,这些变化都在为怀孕期做准备。而堕胎却强行让怀孕停止,但是身体却不一定能立即收到这个指令。同时,上述的变化还会继续,也因此,身体受到生理上的伤害。比如:1.宫内感染;

2.日后习惯性流产,堕胎次数越多流产可能性越大;

3.终生不孕;

4.手术意外,危及生命;

5.腰痛,身体虚弱等病痛随之而来;

6.堕胎后遗并发症。

女性影响男性,是通过情绪转移给男性。

补救的方法是:通过已知的方法,如中药等补身,让这种伤害能减低到最低。

2.内疚感不接受自己

因为,怀孕、生孩子是女性的天性,而人为的对抗这种天性,让女性自己内部产生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为,一方的自己不接受另一方的自己,也就是陷入自我谴责中。长时间陷入自我

矛盾的人,严重的会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

3.情绪感受,悲伤

堕胎后的女性,也包括男性,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其实是一件非常伤感的事情,自然流露的就是悲伤的情绪。但是,现代的社会,堕胎已经是一件常见的事情,成人好像不必有任何哀伤的理由。因此,尽管内心会有哀伤的要求,我们也不一定会感觉到。悲伤的情绪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宣泄,会储留在身体里面,在不可预知的时候,才会爆发出来,可以是个定时炸弹。另外,因为要不理会悲伤的感觉,人体的自然保护机制就会启动,产生一种麻木的感觉,让身体感受能力减低,这种人敏感度会下降,不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感动。一方面不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也不能察觉到身边的人的感受。

4.影响双方感情

堕胎,是跟对方传达一个信息:我不想跟你生小孩。这是潜意识层面的信息,所以一般的人都不会觉察到的。很多统计显示,曾经堕胎的夫妻、伴侣,在堕胎后的关系会大不如前,大多以分手告终。现在还没有分手的,关系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还有以后的孩子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或者继承了堕胎孩子的感受或者父母的感受。

我在个案中发觉中国的妇产科医生因为职业关系,他们是最需要被帮助的人群。

夫妻之间的联结是这样几个方面:

1,身份确认

2、爱的确认

3、性的连接

4、互相尊重

5、互相理解

6、互相信任

7、时间与空间

8、互相自我觉察

堕胎对以上的联结有很深的负面影响,如果你想和丈夫修复关系的话,要共同纪念这个孩子。

如果你有些信仰,在你的信仰里找一个仪式,一朵花,一棵树,一个小娃娃,把这些带回家,放一个私隐的地方,有时你可以看看他,可以天天或者隔几天去看他,如果勾起你的悲伤就对了,然后一年之后可以把这些东西烧掉。纪念是有纪念期的,三年就过头了。放他们走,佛教道教基督教任何的仪式都有这样的功能,让你们能纪念他留一个位置。

生命是渴望延续的,对一个人最深的爱的表现形式就是一起生孩子。只有接受了事实,面对着被堕掉的孩子,说出“我会承担这个内疚和责任”,才能真正处理掉它。

海灵格(对着嘉贝莉):你怎么了?

嘉贝莉:我丈夫两年半前去世。

海灵格:我们来安排一个两人的家庭系统排列,你和你的丈夫。

海灵格让妻子的代表和丈夫的代表面对面站着。

海灵格(对着丈夫的代表):你觉得怎么样?

丈夫:我被我身后的某个东西拉住。有一个强大的场把我围住,她也在里面。

海灵格(对着嘉贝莉的代表):你的感觉呢?

妻子:我感觉到非常地焦躁不安,而且我必须一直凝视着他的眼睛,就像被催眠了一

样。

(海灵格先移动丈夫,然后移动妻子,如此一来,他们两个人便离得更远了。)

海灵格(对着丈夫的代表):现在的感觉如何?

丈夫:好多了。现在她只是个平凡人而已。但是她的眼神仍有点儿奇怪,像是被催眠的感觉还在。不过我现在比刚才舒服多了。

海灵格(对着嘉贝莉的代表):那你呢?

妻子:我喜欢注视着他,但如果必须这样,我也无力挽回。我现在的感觉比较不焦躁了,但觉得很热。其实我有遗憾,他竟然想摆脱我。

海灵格:告诉他:“我仍在等待着什么。”

妻子:我仍在等待着什么。

海灵格:你觉得怎么样?

妻子:说真的,那对我来说很困难,仍有一种抗拒的感觉,我还不想让他真正的离开。

海灵格:告诉他:“我将与你分离。”

妻子:我将与你分离。

海灵格:“一小段时间。”

妻子:一小段时间。

海灵格:这样呢?

妻子:好一点儿。

海灵格:当你准备好时,向后退几步。

妻子的代表向后退了几步。

海灵格:现在感觉怎么样?

妻子:愈来愈好了,我想我可以慢慢地后退。

海灵格:再后退一点儿。

妻子的代表再次向后退了几步。

海灵格:现在如何?

妻子(笑了):我想到一句话。

海灵格:说出来。

妻子:好好照顾自己,我要走了。(她笑了)

海灵格(对着嘉贝莉):你可以接受吗?

嘉贝莉:是的,我觉得这真是太棒了。(她笑了)海灵格:好,那就这样。

关于家庭系统排列

关于家庭系统排列(李中莹) 家庭系统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 是德国心理治疗专家波特. 海宁格先生(Mr. Bert Hellinger) 经过30年发展出来的一套家庭治疗技巧。里面所应用的概念技巧包括一些在古今中外的文化里都可以找到,但是鲜为人注意的东西,亦包括一些传统及近代心理治疗学派的东西: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NLP(身心语法程式学),催眠治疗(Hypnotherapy),交叉分析治疗(Transactional Analysis),原始疗法(Primal Therapy),萨提亚派的家庭治疗(Virginia’s Family Therapy),完形疗法(Gerstalt Therapy) 等众多宗派。此外,他对中国的道家学问非常认同,他的思想和治疗技巧,都含有大量道家的道理。 海宁格先生是一个比李中莹更标准的「实用主义者」,更是「简快疗法」(Brief Therapy) 的高手。带着40年的心理治疗经验,他的治疗风格,严厉为表而心藏慈爱,绝不罗唆拖延,总是以最快方式,使来访者找到自已的力量而作出突破。他有过人的观察能力和感觉,能够很快很准确地找出来访者的深层问题。 海宁格先生已经是80岁的老人(2005),他在中年才转从心理治疗的工作,约在30年前开始研究家庭系统排列方面的技巧,在二十世纪80年代末期,在德国里已经因为这门学问而非常有名气。第一次把家庭系统排列带出国门是在1993年在英国主持工作坊,然後在1997年Tim Hallbom把海宁格先生请到美国,从此他每年大量时间在世界各地以主持工作坊介绍这门学问,包括由2002-2004年在中国每年5-6个工作坊(包括台湾和香港)。 德国可以说是精神分析的大本营,精神分析学派对简快疗法很不以为然,尤其是海宁格先生的家庭系统排列方式。所以,在德国有非常对立的两类心理工作者:一类非常排斥海宁格先生及他的学问,认为他离经叛道,甚至安排精神分析学会把他除名;另外一派则非常拥护,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家庭系统排列大会,2003年的一次,共来了2600人!由此可见这门学问的普及和吸引。 海宁格先生一向认为家庭系统排列是无法开班授徒的。但是他顺应了李中莹的要求,同意李中莹在2003在中国开办一个导师训练班,由他、李中莹和另一位德国导师讲授和示范。这个班只举办了第一部份的4天上课,李中莹便决定把它终止了。李中莹发现,这个班里很多学员,在心态、心理咨询的态度和能力、对心理治疗和病症的认识远远未达到理想的标准,他们欠缺了必须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不能有效地掌握家庭系统排列的精髓。今天国内有不少人用家庭系统排列的方法为他人“解决问题”,但是他们往往使用个人的主观意识去妄自判断,甚至告诉来访者应该怎样做。这样容易把来访者误导,可能做成伤害。 事实上,家庭系统排列不是帮人“解决问题”的技巧。它只是把系统当下的情况呈现出来,所谓「情况」,包括当下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当下各种变化的可能性。做完家庭系统排列後,当事人还须在现实的生活里去“做出”系统排列里呈现的最佳选择,所以,家庭系统排列呈现的选择,本身并没有代替当事人去“解决问题”。好的的导师必须维持给当事人最多的选择,而不应告诉当事人“该怎样做”、或者指定“必须”怎样。我们必须尊重每一个人对自已人生负责任、做自已的选择和对後果负责任;同时,我们必须保持自已并不比任何人更优越、更高超,而只是跟每一个人同样高低的身份。这份谦虚,只对当事人尊重的保证,亦是防止导师做成误导或者伤害的保证。 很多人对家庭系统排列感到震惊、神秘,因为里面呈现的一些现象他们无法解释。事实上,世间上无法解释的事物多的是,例如海啸怎样形成、老人痴呆症在什麽情况下才会出现、飞机失事的生还者等。家庭系统排列里使人最震撼的应该是一个人代表了另一个人角色,能够感觉到那个人的意念、身体感觉和情绪。这个现象背後的理论是:系统的一个部份拥有系统全部的资料。中国人应该比较外国人更能接受这个现象,因为所有中国人都知道针灸,而

家庭系统排列疗愈句子

家庭系统排列疗愈句子 例如:当妈妈分娩时死亡,孩子们会显示出非常盲目的爱。他跟妈妈有段距离,他感觉不到自己能够看妈妈。当治疗师带领孩子到妈妈那里去的时候,他几乎不能去看妈妈的眼睛,因为他感觉到很内疚,但是妈妈却带着喜悦和深爱看着孩子。改变和疗愈出现的时候,是当这个孩子站在他妈妈面前深深地鞠躬,同时对她说:「在我出生的时候,你就去世了,我谢谢你给予我生命,就算要以这样的代价来接受。」然后妈妈对孩子说:「这是我接受作为妈妈要承担的风险,我选择承担。我的死亡,我也承担它。你要为自己的人生,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来敬重我,这样我的死亡,才不会没有价值。」突然间,这个孩子能够抬头,接受妈妈的爱,同时感受到很感恩,而不是原来的内疚、哀伤。 家庭系统排列疗愈句子 以下给一段治疗语句以及观想,是给所以曾经流产、堕胎的父母 『我亲爱的孩子,妈妈(爸爸)很抱歉因为某些不可抗拒的因素无法生下你(你们),我一直没有办法真正忘记你(你们)(观想孩子在你面前,你的手轻轻按在他的头上),今天我愿意让我对你的情绪浮上来,我愿意去面对(停顿数分钟去感觉自己的情绪现在面前,直接看着情绪),我会在心中为你(你们)留一个位置,在家庭中为你(你们)留一个位置(停顿一下)。今天我将祈请更高的力量来接引你、照顾妳(或是说我今天将祈请观世音菩萨来接引你往生净土,若是基督徒或是其它宗教,就祈请你的主或是神),若是你愿意,请祂帮助你重新出生,拥有健康快乐的生命。爸爸妈妈祝福你,也请你祝福你的兄弟姐妹,他们也会在心中为你留一个位置,我带着对你的爱,请你安息。』 接着观想,看着远方,遥远的远方,有一个更高的力量(你可观想你所信靠的佛菩萨或是主,观想不需要去想着形象,更高的力量是无相的,你只要相信祂就在,你看向远方,他就在那里,就会看到,几乎所有人都会看到祸是深刻感受到),更高的力量永远都在看顾着你,你在心中跟那力量说,我祈请祢接引我这个未出世的孩子,祈请祢看顾我的孩子,我将我的孩子交到祢的手上,祈请以祢的伟大慈悲看顾着他、接受他。 停顿数分钟,让自己全然体会,接着观想自己的罪恶感与情绪障碍在脚前,堆成一堆,阻挡着你的去路,眼睛看着远方伟大的力量,看见你想要的命运,看的很远,停留两分钟,深深吐气再吸一口气,做三次,想象自己的腿变成很长,然后大步跨过自己的罪恶感与情绪障碍,走向宇宙大能与自己期望的命运。 1,不接受父母 原因:父母在孩子幼年时期,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等长辈照顾,父母与孩子之间感情淡漠出现的问题:婚姻,健康,情绪都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女性容易发现女性特征的疾病,如乳腺,生殖系统的癌症肿瘤等。男性出现自闭,恐惧焦虑等问题。 婚姻情感事业不顺利等。 治疗方式:对父母鞠躬多次,并认真的说,求求你们接受我。 2,接受了父母的负面东西 原因:父母因为各种原因,离婚或则长期感情不合,造成子女对父母的不理解 出现的问题:对婚姻情感的恐惧,女性无法生育,无法恋爱,拒绝异性,夫妻关系不合等治疗方式:回忆父母抱怨另一方或则抱怨其他亲人的情景,之后说:“我爱妈妈,也爱爸爸”

家庭系统排列基础知识

家庭系统排列基础知识(海灵格) 一、谁属于家族系统 1、当事人,其兄弟姐妹(含异父母、非婚生或收养者),不论活着、死去、夭折、流产或堕胎得都包括在内。 2、父母,其兄弟姐妹(含异父母、非婚生或收养者),不论活着、死去、夭折、流产或堕胎得都包括在内。。 3、(外)祖父母,其中一两个兄弟姐妹(含异父母、非婚生或收养者)、 4、其中一个(外)曾祖父母、、 5、命运乖舛或受系统其它成员不公平对待得人(被排斥、遗弃、鄙视或遗忘等、) 6、在系统中为着某些人而放弃自己序位或权利得人。 二、家庭层级 因素理论举例 时间早来优于后到妻优于亲子;长子优于次子;第一任配偶优于第二任配偶;先有性关系者优于后者。 性别负担家庭安全者优丈夫优于妻子。 系统新系统优于旧系统目前家庭优于原生家庭。 位置层级高者至层级低者依顺时钟排列。。 四、家庭序位得现象 1、认同 当一个人没有透过模仿或仿同另一个人,甚至不知道或不认识那个人,却有着与那个人相同得情绪感受、行为模式与命运遭遇,这就就是海灵格所说得「认同」。。 2、赎罪 引致疾病、自杀、意外与死亡得另一种动力,就是来自于赎罪得愿望,但以赎罪作为补偿只会使不幸加倍。有治疗性得解决方式应就是透过接受与解行为才就是正确得、 3、与解-深深得鞠躬、 成年得孩子有时会反抗父母,鄙视父母,向她们提出抗议,又带着父母无法实践得渴望,以为自己较完美,或渴望有较完美得父母。解决之道为深深得鞠躬,这就是得到爱得联系得先决条件。、 4、双重转移

承继家族中某人得感觉,称之为主体转移;但就是这承继之人又将此感觉转移到另一人身上,这就成为客体得转移。此即成为双重转移。 5、因她人付出代价而得到得礼物 如果所拥有得东西就是因她人付出了代价而得得,例如她人牺牲了生命或让出了原本得位置,这些人便可能会牺牲对她有价值得东西或人,例如:健康、孩子,以此作为补偿来得到平衡、解决之道就是:透过感谢与谦卑达到平衡,不论就是好就是坏,都要向命运鞠躬表示同意,如此就能与命运与谐相处,并且得到自由、、 6、施而不受 一个施而不受得人,等于在对她人说:『我宁愿就是您有罪恶感而不就是我。』如果某一方得给予比另一方多,或某一方接受得比另一方多,关系便会不平衡而开始出错。解决办法就是找到谁给得多,谁给得少,然后将施与受带回平衡。 7、排斥或遗忘。 家族中如果有人被排斥或遗忘,另一个成员常会不自觉地认同并代表那个被排斥或就是遗忘得人、排列中如果所有人都就是朝着同一个方向瞧,前面就就是缺少了一个(些)人。家中如果有被排斥得人,要将之排入家庭得序位之中,被排斥得人得到了尊重,才不用有人要代表此一被排斥得人。。 五、关于伴侣 1、伴侣关系得平衡。 在伴侣关系中,女人因爱给予男人一些东西,男人由于也爱女人,所以给予她多一些。如此您来我往累积起来,幸福增加,感情维系亦加深。如果伴侣所得到得比付出得少,那会危害伴侣关系;一方付出,另一方拒绝接受或补偿,关系也会破裂。。 2、温文有礼破坏关系。 伴侣若太有礼貌,完全不发脾气,反而会破坏双方关系;愿意因对方做错事而适当地发脾气,才能重整伴侣关系。 3、忠诚 小孩子需要忠诚,背后原因就是害怕被遗弃;但伴侣间若需要忠诚,则会破坏关系,妻子不再就是妻子,而变成了母亲、婚姻关系中,第三者就是获得容许得,甚至性关系也可以,如果当事人对伴侣得基本忠诚与依赖仍然存在,又能在婚外情得过程中成长,并把成长带回婚姻中,也不就是件坏事。、 4、孩子比伴侣重要时 如果照顾孩子比对伴侣得爱来得重要,会使孩子感到不自在,且有压迫感,这时层级秩序就必须重建,以使孩子回复自在。 5、婚外情。 当男人有婚外情,与另一个女人有了孩子,她便须放弃婚姻,与婚外情得女人在一起,因新系统优于旧系统。婚外情得孩子归属于父亲,这孩子有权知道自己得父母就是谁,且须不计一切代价去跟随亲生父亲、

家庭系统排列相关理论

家庭系统排列相关理论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9874愧疚与无愧属于良知反应,而良知与善恶无关。(良知负责系统的平衡,有时系统会为了平衡,一些不幸的事如果没有被积极面对或处理,或者个体做出了超越系统位置的事情,都会发生投射。有时会投射到其中无辜的家族成员,尤其是孩子身上。而这些受害者往往都是处在无意识的受害状态中的。) 人在关系中有三种基本需求: 1归属的需求2平衡的需求3秩序的需求。三种需求之一被破坏,就会愧 疚,反之则无愧。三种需求不可能被同时满足。 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良知。 平衡感导致三种模式:禁欲者,助人者,和全数交换。 接受的时候要感激,感激者不必为得到的感到愧疚和不安,被感激者不必考虑对方是否回报。(父母和孩子很明显,父母的爱,孩子开心接受即可。父母不可以要求孩子回报。孩子将来会把爱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亲密关系中,我们对平衡感的需求限制着爱,平衡感被打破,爱也不能继续。 受害者如果不通过一些方式停止自己的无辜,那么别人(她的子女、朋友)就会替她寻找平衡,然而这却会导致更多人成为牺牲者。所以,报复别人而获取平衡感、承担罪责,也是一种维持爱意所需的勇气。 受害的一方试图宽恕别人,好想自己有权利那么做,会带来更大的破坏。

对于无法改变的意外状况,要服从于命运,对它带来的好运和灾难,怀着谦恭的态度,不必沾沾自喜也不必心怀内疚,一厢情愿的觉得要通过自己的痛苦和失败来弥补这样的内疚感,要把内疚的压力化为有益的动力。 获得自由的方法是接受事物的真实性。(你越对抗什么,越吸引什么。) 男孩在胎儿和童年时期,主要受母亲的影响。但是在成长过程中,如果他不能突破这种影响,他可能会变成一个感情骗子或者调情高手,却无法维持一段长久平等的伴侣关系,也无法成为一个好爸爸,他必须放弃对母亲的依赖,去受父亲的影响。 女孩开始会受母亲的影响,但是后来她会受兄弟和父亲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她无法摆脱父亲的影响,她也无法成为一个成熟的女性,一个好妈妈,她必须回到母亲身边,站在女人的圈子里。 当一个女人把丈夫当小孩对待时,她的丈夫通常会去找情人,情人才是他丈夫真正的伴侣,如果丈夫和妻子保持良好关系,同时还有情人,那么情人扮演的很可能是他母亲的角色,同理,女人去寻找另外的情人,不是她丈夫对她当小孩,就是她要在情人身上寻找母亲或者父亲的影子。 安心生活在三角恋爱中的男人,需要离开母亲的影响范围,回到父亲那里去,同理安心生活在三角恋爱里的女人要离开父亲的影响,回到母亲的影响范围中去。

《家庭系统排列入门》读书笔记

《家庭系统排列入门》读书笔 记 这是一本关于家庭心理学方面的书,感觉自己对心理学的知 识挺有兴趣的。以前心里有什么想不开的时候就很想学,因为放 不开自己与人分担,也不想把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就想自己去 看些心理书来开解自己。 之所以看这本书,因为接触一些心理专业人士提过家排,心 里有一点点好奇,刚好在梵一瑜伽馆看到了,就毫不犹豫地借来了。当时馆主还开玩笑地问我:“你确定要看这本吗?小心被洗脑哦。”“嗯,我确定。”我笑着点点头,心里怀疑起来了,这书 有这么厉害吗?更加充斥着我的好奇心了。拿着它在瑜伽课开始之 前就迫不及待地先看上了。 我们的有些烦恼大多也是来自家庭。一个家庭的生活不和谐,也会导致工作的不顺利。家又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的情绪影响 着家,想在这方面梳通了,烦恼也会减轻一点吧。一开始看没想 过要记笔记,也是被稻读群社的读友们感染的,既然有输入就要 有输出,这样才会吸收到一点,不要管输出的好坏。之前都是我 太懒了,那就现在开始吧,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摘了几句,与你共享。 每个家庭内,就算表面上看很糟糕,在非常深的层次上,我

们仍然能找到力量的源泉,能够滋润每个人的人生。 成人的爱是慢慢地成熟起来的。 有可能所有的根源,都来自于我们所说的“自我”,我们把 自己撑起来,好像大于本我,人越能够把这些不属于他们的命运 放下的话,就越能够找到那个简单、天真的内心小孩,同时活出 他自己的人生。 人类开始发现火的时候,对它的恐惧和尊重都是巨大无比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学习到如何去控制火,到达一定的温度。 火逐渐变成再熟悉不过的事物,然后很小心地把它作为工具,达 到某些特定的目的。现在就算孩子们,也会被教授关于火的知识,他们应该去尊重它,不应该玩火。 人不是孤岛,这是第一个重要的准则,一个人在家庭系统排 列学到的是,我们所有人都是联结在一起的。我们得到的洞见、 呈现的感觉,可以改变我们自己。 我们的人生经常被自己的想法、意图、信念所主宰,似乎这 些比我们真正做过的行为更加重要。最终,家庭系统排列让我们 看事实的力量——真相的力量。 事实有它自己特别的力量。当我们不是想去核实自己的想法,而是用眼睛直视事实的时候,会令人生少了含糊不清的东西,帮 助我们更加有力量。 同时,当人能够把事实和感觉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会发现更有力量。

家庭系统排列基础知识

家庭系统排列基础知识(海灵格) 一、谁属于家族系统 1、当事人,其兄弟姐妹(含异父母、非婚生或收养者),不论活着、死去、夭折、流产或堕胎的都包括在。 2、父母,其兄弟姐妹(含异父母、非婚生或收养者),不论活着、死去、夭折、流产或堕胎的都包括在。 3、(外)祖父母,其中一两个兄弟姐妹(含异父母、非婚生或收养者)。 4、其中一个(外)曾祖父母。 5、命运乖舛或受系统其它成员不公平对待的人(被排斥、遗弃、鄙视或遗忘等。) 6、在系统中为着某些人而放弃自己序位或权利的人。 二、家庭层级 因素理论举例 时间早来优于后到妻优于亲子;长子优于次子;第一任配偶优于 第二任配偶;先有性关系者优于后者。 性别负担家庭安全者优丈夫优于妻子。

系统新系统优于旧系统目前家庭优于原生家庭。 位置层级高者至层级低者依顺时钟排列。 四、家庭序位的现象 1、认同 当一个人没有透过模仿或仿同另一个人,甚至不知道或不认识那个人,却有着与那个人相同的情绪感受、行为模式和命运遭遇,这就是海灵格所说的「认同」。 2、赎罪 引致疾病、自杀、意外和死亡的另一种动力,是来自于赎罪的愿望,但以赎罪作为补偿只会使不幸加倍。有治疗性的解决方式应是透过接受和解行为才是正确的。 3、和解-深深的鞠躬 成年的孩子有时会反抗父母,鄙视父母,向他们提出抗议,又带着父母无法实践的渴望,以为自己较完美,或渴望有较完美的父母。解决之道为深深的鞠躬,这是得到爱的联系的先决条件。 4、双重转移 承继家族中某人的感觉,称之为主体转移;但是这承继之人又将此感觉转移到另一人身上,这就成为客体的转移。此即成为双重转移。

5、因他人付出代价而得到的礼物 如果所拥有的东西是因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得的,例如他人牺牲了生命或让出了原本的位置,这些人便可能会牺牲对他有价值的东西或人,例如:健康、孩子,以此作为补偿来得到平衡。解决之道是:透过感和谦卑达到平衡,不论是好是坏,都要向命运鞠躬表示同意,如此就能与命运和谐相处,并且得到自由。 6、施而不受 一个施而不受的人,等于在对他人说:『我宁愿是你有罪恶感而不是我。』如果某一方的给予比另一方多,或某一方接受的比另一方多,关系便会不平衡而开始出错。解决办法是找到谁给的多,谁给的少,然后将施与受带回平衡。 7、排斥或遗忘 家族中如果有人被排斥或遗忘,另一个成员常会不自觉地认同并代表那个被排斥或是遗忘的人。排列中如果所有人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看,前面就是缺少了一个(些)人。家中如果有被排斥的人,要将之排入家庭的序位之中,被排斥的人得到了尊重,才不用有人要代表此一被排斥的人。 五、关于伴侣 1、伴侣关系的平衡

海宁格 家庭系统排列

“家庭系统排列”是心理治疗领域一种新的治疗理念。严格的说,它属于现象学范畴的一种心灵治疗方法,同时也是一门独具特色的心理治疗技术,由德国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宁格(Bert Hellinger)首创。目前,已成为欧州临床心理学界盛行的心灵干预方式之一。 海灵格认为,宇宙间隐藏的规律不但及于万物,也运做在人类的家族系统内,他喜欢用中文把它说成是“道”。与通常的治疗技术不同,家庭系统排列不仅是一门实用的治疗工具,而且具有自身完善的治疗理论,是一门集治疗理论、理念与方法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心灵干预体系。在海宁格看来,人作为社会性的生命,每个人都隶属于某些系统:他会是一个家庭的成员、某个社区的居民、某个组织的一员……,而且他本人就是一个系统,一个身、心各要素组合成的系统。从个体到家庭、家族、部落、民族,这些大大小小的系统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每个人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系统中孕育、出生、成长起来的。也同时受这些系统中的成员和系统动力的“影响”与“牵连”。 在个体所处的系统当中,家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系统。这与精神分析思想是一致的。海宁格发现,在家庭系统中,有一些隐藏着的、不易被人们意识或觉察到的符合自然的动力法则决定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爱的序位”决定着个体的命运。如果我们跟随“系统的动力法则”和家人相处,生命就很和谐,大家都能够快乐和健康的成长;如果我们忽略了它,违背了系统运行的基本法则,我们就会受困扰,这些困扰就是“牵连”。 在心理治疗中,很多来访者的身心问题,其实都是这些“牵连”或“情结”造成的。在我看来,“牵连”可以说是“重复着一个过去的(前辈的)家族成员的创伤性命运”。而这些“创伤性命运”是违背家庭系统的一般动力法则的。很多“牵连”产生的原因,是儿童早期凭着对父母单纯幼稚的“爱”和“忠诚”,是儿童企图接过父母的问题所引起的,是试图代替父母的某一方承受原本应该由父母自己承受的痛苦造成的。这必然导致系统的紊乱,打乱系统的正常秩序与平衡,破坏爱的序位,造成心理疾病和各种情绪障碍。因此,如何有效地意识到察觉到“牵连”的存在,恢复“爱的序位”和“系统的秩序”成为心理治疗的一个关键所在。 通常,这些隐藏的“牵连”影响或控制着我们情绪和行为,我们又难以觉察它的存在,但我们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伤害和痛苦。因此,我们可从这些痛苦中知晓它的存在。海宁格的“家庭系统排列”就是借由他所发展出来的方法,将“牵连”和产生牵连的原因呈现出来,并找到“化解牵连恢复秩序”的途径。 在一个家庭系统当中,每一个人都肩负着前人的一些使命,由于系统本身的特征,其中的个别成员受到的牵连会比其他成员更多。譬如,一位多子女家庭中的长子,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因故去世,这个孩子就有可能肩负更多父亲的责任——代替父亲完成对母亲和姊妹的照顾。正因为如此,在他的潜意识里面,则相应承受了更多的与父亲的离开有关的怨愤、愧疚、无助和伤悲。由于儿子对父亲命运的“忠诚”,这个孩子也会倾向于过早的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他与父亲的“牵连”。这是一个符合精神分析思想的临床假设。家庭排列能够快速地找出和化解这些“牵连”。在排列中,通过与死去的“父亲”的对话,促使当事人完成自我

家庭系统排列序列图简介

家庭系统排列及序位图简介 “家庭系统排列”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中的一个新的家庭治疗理念。由德国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宁格(Bert Hellinger)经25年的研究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为临床心理学一个热门的课题。里面所应用的概念技巧在古今中外的文化里都可以找到,但是鲜为人知的,亦包括一些传统及近代心理治疗学派的东西: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NLP(身心语法程式学),催眠治疗(Hypnotherapy),交叉分析治疗(Transactiona)。海宁格认为,人类的家族就如同天上的星系,有其运作的规则与次序,称之为“爱的序位”。当家族的每一份子都能够遵循这些法则,家庭成员就能够和谐相处;当家族有人违反这些法则,对于整个家族将会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家庭系统排列疗法”即是通过排列家族成员代表的位置,找出家族中隐藏的动力,并移动家族成员的代表回归正确的序位,让爱恢复流动,藉此解决生命中的困扰,不影响无辜的下一代。 下面是家庭系统排列中一些原理图解,可以让你更好的认识家庭系统排列的原理! 影响关系的三大原则:整体,平衡,次序,如果这三个原则中的一个或多个出现了问题,家庭的动力会失衡,就会对整个家庭造成一些破坏性的影响。

在家庭系统排列中关系序位非常重要,这些序位中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只有处理好了正确的关系序位,亲密和亲子关系才有健康的未来。 在亲密关系中家庭系统排列遵循付出与接受的平衡。只有平衡,亲密关系才能更好的发展。比如说男性付出了爱,接受的也是女性付出的爱,那男性和女性都在爱上达到了付出与接受的平衡;如果女性付出了爱,接受到的却是男性的暴力,那这样女性在付出>接受,男性在接受>付出。这样就达不到平衡,这样的亲密关系就会受到影响,亲密关系就会破裂。

《家庭系统排列》体会文档

《家庭系统排列》体会文档Experience document of family system arrange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家庭系统排列》体会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读书学习群体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2月22日下午,xx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在海燕国际旅行社会议室举办了一场公益《家庭系统排列》咨询,中心法人代表刘吉川、理事王xx等46人参加了活动,咨询师祝彦华老师成功的做了6个案例,大家在不同的角度和层面都有很大的收获。尽管外面寒气逼人,现场气氛却很热烈。有的案例使大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有的又使人忍俊不住,发出了会心的笑声,几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家庭系统排列》是德国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首创的,属于现象学范畴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是透过现场感应、角色扮演及互动,探讨人们所面临的心灵困境,找到痛苦和困惑的根源,重新感悟幸福人生。

中心已经成功做《家排》30多场、案例132例,取得了非常好的咨询效果,神奇而高效。 昨天参加了一场家排,把感受分享与大家。 1、每个人的健康,与家族系统中的相互关系有极大的关联; 2、对祖宗的祭拜、对长辈的孝顺是极其重要之事,绝非可有可无的事情,这也是文革后这些年来大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3、传统国学文化中有很多精髓值得我们去传承,而我们常常会把这些当成迷信去剔除; 4、所有问题的起源点在自己,只有自己勇敢诚心面对,才能得以解决,我是一切的根源! 感恩市民情感护理中心! (昨天参加家排的学员分享)老師好!在(家排)的課上讓我看見了真實的我,感悟了很多,做了很多錯事,覺得整個屋裡的人一點都不陌生'說出積壓在心裡的話,看見自己曾經做過的錯事,看見沒有親情和虛偽固執的我,這可能都是因

家庭系统排列的认识及感悟

家庭系统排列的认识及感悟 在今年的选修课程中,我和好朋友一起选择了这门系统排列课,说实话,这是第一次接触系统排列,一开始对这门课只是充满好奇,觉得很不可思议,当真正接触了这门课程后,不得不说真是一门很神奇的课程,当你身处其中时,你的身心便会得到彻底的放松,而且可以感受到一些很神奇的能量。下面我们就来好好讨论一下家庭系统排列吧。 “家庭系统排列”是心理治疗领域一种新的治疗理念。严格的说,它属于现象学范畴的一种心灵治疗方法,同时也是一门独具特色的心理治疗技术,由德国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灵格(Bert·Hellinger)首创。目前,已成为欧州临床心理学界盛行的心灵干预方式之一。 家排,原中译名为“家族星座治疗”,香港译名为“系统化的家庭治疗”,它将家族比喻成夜空中的星座,宇宙星座运转有一个隐藏的规律,影响着家族的每个成员。家族中所发生的许多负面事件,包括家庭失和、身心疾病、伤害自杀、意外犯罪等,常常都是因为抵触了这个力量而导致,使得爱的序位受到干扰,甚至使得悲剧一再的发生,延续到下一代。而家族排列的功能即是在协助我们辨认家族背后的动力状况,重新调整被扰乱的家族系统,使得伤害不会传递给无辜的下一代。 “家庭系统排列”的功能,可以协助我们辨认出这个隐藏的规律、揭露问题的根源,然后随着治疗师的引导重新调整这个被扰乱的系统,恢复身体健康,解决生命中困难的问题,并且使它不会传递给无辜的下一代,而让生命恢复和谐的次序,让爱回到其自然的位置,并且能更丰富与流动。如,一个男人因为孤立的个性和脆弱的免疫功能问题,来接受个案,排列时呈现出:他的妹妹认同了父亲的前妻,也就是说扮演了她哥哥的母亲的角色,而这个就导致了心理学上的乱伦,(也许他们并没有实际的性关系发生),但这也就是导致他发生了个性和免疫功能的问题,并使这个家庭总是莫名地笼罩在悲伤之下的原因。我们用系统排列的方法把受扰乱的系统揭露,同时也让它恢复应有的序位:前妻被尊敬地接受了,所以现在女儿就只是女儿,没有其它的角色了,冲突消失了。当我们把事情摆到对的位子上;很快问题就被解决了。但是一开始的时候,谁会知道这个男人的孤立个性和免疫功能问题是来自家里其它人呢?来自家族系统的失衡呢?此时,家庭系统排列正好能够把这些问题的根源揭露。所以,如果问题的根源是来自家族系统失衡所造成的,家庭系统排列则是最佳的解决方法。否则若只是在表面的个性问题花费口舌、免疫功能上猛吃药,可能浪费了许多时间和心力,却没有把问题的根源解决。 “家庭系统排列疗法”即是通过排列家族成员代表的位置,找出家族中隐藏失衡的动力,并移动家族成员代表回归正确的序位,让爱恢复流动,藉此解决生命中的困扰,不影响无辜的下一代。作为社会性的生命,每个人都隶属于某些系统:他会是一个家庭的成员、某个社区的居民、某个组织的一员……,而且他本人就是一个系统,一个身、心各要素结构成的系统。这些大大小小的系统相互联系,结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社会中的每个人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系统中孕育、出生、成长起来的。 从人的发展来说,家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系统。海灵格发现在家庭系统中,有一些隐藏着的、不易被人们意识或觉察到的动力操控着家庭成员之间的

家庭系统排列相关理论

家庭系统排列相关理论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9874愧疚与无愧属于良知反应,而良知与善恶无关。(良知负责系统的平衡,有时系统会为了平衡,一些不幸的事如果没有被积极面对或处理,或者个体做出了超越系统位置的事情,都会发生投射。有时会投射到其中无辜的家族成员,尤其是孩子身上。而这些受害者往往都是处在无意识的受害状态中的。) 人在关系中有三种基本需求: 1 归属的需求 2 平衡的需求 3 秩序的需求。三种需求之一被破坏,就会愧 疚,反之则无愧。三种需求不可能被同时满足。 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良知。 平衡感导致三种模式:禁欲者,助人者,和全数交换。 接受的时候要感激,感激者不必为得到的感到愧疚和不安,被感激者不必考 虑对方是否回报。(父母和孩子很明显,父母的爱,孩子开心接受即可。父 母不可以要求孩子回报。孩子将来会把爱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亲密关系中,我们对平衡感的需求限制着爱,平衡感被打破,爱也不能继 续。 受害者如果不通过一些方式停止自己的无辜,那么别人(她的子女、朋友) 就会替她寻找平衡,然而这却会导致更多人成为牺牲者。所以,报复别人而 获取平衡感、承担罪责,也是一种维持爱意所需的勇气。 受害的一方试图宽恕别人,好想自己有权利那么做,会带来更大的破坏。 对于无法改变的意外状况,要服从于命运,对它带来的好运和灾难,怀着谦 恭的态度,不必沾沾自喜也不必心怀内疚,一厢情愿的觉得要通过自己的痛 苦和失败来弥补这样的内疚感,要把内疚的压力化为有益的动力。 获得自由的方法是接受事物的真实性。(你越对抗什么,越吸引什么。) 男孩在胎儿和童年时期,主要受母亲的影响。但是在成长过程中,如果他不 能突破这种影响,他可能会变成一个感情骗子或者调情高手,却无法维持一

家族系统排列

家族系统排列成长班讲义(内部使用) 主讲:姚爱云家族系统排列是一种最新的家庭治疗方法,由近代德国的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老师创立的心理辅导方法,也是系统排列的一种类型,主要以处理家族系统内的有关问题。它主要是利用代表的反应与排列方式,为我们找出问题的根源与解决方法,让爱流动,让家庭幸福,让生命更和谐。这个方法在欧州及世界各地已经拥有许多人学习与运用,帮助了无数的家庭与心灵。 海灵格有一个很深的洞见:“爱跟秩序的冲突是所有悲剧的开始和终结”。这句说总结了家庭系统排列的核心,也就是“爱”的研究。 第一章基本概念 第一节系统 一、什么叫系统: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可能单独存在,而必须与其他的人,事,物共存,这就是所谓的“社会人’.。每个人在不同的埸所扮演的角色不一样,如在家庭中你是孩子的父亲,或是父母的儿子;在公司你是个老板,或是一名员工;在这个学习班上你是一个老师或是一名学员等等,那么其中的家庭,公司,学习班等就是一个系统,而你所扮演的父亲,儿子,老板,员工,老师和学员就是所属那个系统的成员。我们称这些个家庭,公司,学习班等就是系统。每个人都同时身处很多个不同的系统之中,就如上面所述,他可能同时是丈夫,儿子,老板,学员等,也就是同时处于很多个系统之中。而每个系统都还有更大的系统,如他的家庭是他的家族的一部分,他工作的公司只是一家企业的香港分公司,而他的学习班又是全国同类行业组织的一个分支。这些都是由人组成的系统。人就是系统中的成员。系统就是由一系列相关联的成员构成的组合。 人与物也构成系统,你与你正在坐着的凳子就组成了一个系统,在其中你是主人,而你所坐着的凳子是提供你坐的服务家具。同样人与事情,甚至虚无的东西亦构成系统:你是你的企业的创办者,你与企业构成一个系统,你与顾客之间也构成一个系统,还有你与金钱,你与员工等等都构成系统。 再如人体是一个系统,它是由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分泌系统,骨骼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等组成,而这些系统又是由很多器官组成,再细分每个器官又是由很多组织所构成等等。 二、系统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及情绪关系:在一个系统里,每个成员都能影响其它的成员。比如:上司带着愤怒上班,他的情绪就会影响到员工,员工接受了他的愤怒,又带回到他的家里影响到他的老婆,老婆把愤怒表现在孩子身上,孩子最后就把愤怒转稼到了小猫的身上。 在系统里,成员这间用不同的方式交谈就会引起不同的结果。用不同的引导方式同样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家长对孩子,老板对员工,老师对学生等等。 三、影响系统成员关系的决定因素:在所有系统里,成员之间需要维持良好的关系,系统才能正常地运作,每个成员才会感到安心满意,维系成员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有两类: 1、表层因素:法律,传统,文化,习俗,社会风气,系统自订的规章等。在个人的意识里,这些因素控制了我们,决定着系统成员间的关系状况,其实不然,在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心理因素能够对成员的态度与行为造成影响:例如本人未能充分成长,自我价值不足,个人的障碍性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等。 2 、深层因素:海灵格发现,真正控制着系统成员关系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当系统成员按着这三个因素与其它成员相处,成员间的关系就会融洽,合作会很有效果,如果忽略了这

《家庭系统排列》体会-心得体会模板

《家庭系统排列》体会 12月22日下午,xx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在海燕国际旅行社会议室举办了一场公益《家庭系统排列》咨询,中心法人代表刘吉川、理事王xx等46人参加了活动,咨询师祝彦华老师成功的做了6个案例,大家在不同的角度和层面都有很大的收获。尽管外面寒气逼人,现场气氛却很热烈。有的案例使大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有的又使人忍俊不住,发出了会心的笑声,几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家庭系统排列》是德国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首创的,属于现象学范畴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是透过现场感应、角色扮演及互动,探讨人们所面临的心灵困境,找到痛苦和困惑的根源,重新感悟幸福人生。 中心已经成功做《家排》30多场、案例132例,取得了非常好的咨询效果,神奇而高效。 分享1: 中心理事王xx: 早上好! 昨天参加了一场家排,把感受分享与大家。 1、每个人的健康,与家族系统中的相互关系有极大的关联; 2、对祖宗的祭拜、对长辈的孝顺是极其重要之事,绝非可有可无的事情,这也是文革后这些年来大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3、传统国学文化中有很多精髓值得我们去传承,而我们常常会把这些当成

迷信去剔除; 4、所有问题的起源点在自己,只有自己勇敢诚心面对,才能得以解决,我是一切的根源! 感恩市民情感护理中心! 感恩祝彦华老师! 感恩刘总! 分享2: (昨天参加家排的学员分享)老師好!在(家排)的課上讓我看見了真實的我,感悟了很多,做了很多錯事,覺得整個屋裡的人一點都不陌生’說出積壓在心裡的話,看見自己曾經做過的錯事,看見沒有親情和虛偽固執的我,這可能都是因和果的關係嗎?等等,我會用最短的時間過懺悔我錯誤的過去,在此感恩王老師和祝老師。感恩各位的帮助支持! 分享3: (另一学员的分享)在”家排”的时空里,我感觉人心是那样的近,那样的真,我不仅听见了亲人的脉搏,还触摸到了故人的生息,甚至我觉得在场的每个人都是最熟悉的我,又最陌生的我,我看到的,理解的可能是也成为了过去的真相,却颠覆了我曾经如此固执的内心,从而跨越时空和血脉,真实不虚的人性的爱与苦,因与果……我想我需要静下来……

家庭系统排列的三个操作方式和模式

“家庭系统排列”得到很多卓越地专业人土支持在推广.权美网() 已经发展出三个操作方式: 、以人围圈、 、对辅导、 、在桌子上用小物件进行. 凭性质分类,亦已经发展出三种地系统排列模式: “家庭系统排列”针对家庭系统中地问题,特别是关于“牵连”(隔世代和跨世代问题)地处理: “组织系统排列”专注于家庭以外地众人关系问题,尤以企业问题为主,亦包括了非人地问题,例如企业管理地业务策划方面地问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事故系统排列”则直截了当地处理人与事件(与意外、分离、死亡、失去、失败等)或物(与钱、名誉、地位等)之间地关系问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示范工作坊中,你可以了解: * 清晰认识到影响人际关系地潜藏动力,以及如何调整 * 从系统地角度思考关于事物发展和运作地基本规律 * 了解人与外界地人、事、物和谐互动发展地基本法则 * 接受和臣服在由伟大力量操纵地命运面前对于人生成功快乐地重要意义 自我在国内外带领和美人生动力工作坊以来,已经有近三年了.在这个领域,相对而言,我还算是一个新人和后学.写这篇文章在于回应一些来访者地问题,其次也是因为答应了一位组织者地约请要为她新开地博客写一篇文章,第三,也是为了抛砖引玉,引来方家之谈.可能有一些不尽让人同意和满意地言辞和观点.但是我从来地态度都是以和为贵,绝对没有挑刺和针对任何特定人地意思.本人尊重每一个人地想法,做法和意见.但是还是难免可能有所雷同之处.如有,则纯属巧合与偶然,请勿对号入座.本人谢绝打各类口水官司.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带领地和美人生动力工作坊,主要核心思想和灵感来自于东方地传统文化,尤其是咱们中国地传统文化.而在手段和技巧方面,主要以海灵格大师所教授地系统排列为主.这个工作,可以说是一个“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出发和归依,以西方文化为桥梁和手段,服务生命,让人生更和美为宗旨”地教育工作和文化传播工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系统排列在中国大陆地发展离不开一些关键人士地努力推动与传播.从系统排列早期由台湾地周鼎文老师介绍到华人圈,然后又由李中莹老师直接将海灵格大师介绍到中国大陆;海灵格大师自年以降,迄止年在大陆带领过几场系统排列地工作坊之后,因为各种原因,海灵格大师没来大陆已经若干年.自此以后,系统排列这个工作于中国大陆传播已经十多年过去了.同时,活跃在大陆地郑立峰老师以及国外地众多大师在郑立峰老师地引荐和介绍下,纷纷前来中国大陆传经送宝,为系统排列这门非常优异而又实用地学问在中国大陆地传播奠定了非常坚实地基础.这些老师,可谓都是这个领域地先驱.作为后学,我很感恩于他们在这个领域所做地这一切贡献.我从他们锲而不舍地精神和精益求精地专业精神中获得了巨大地成长和莫大地帮助.虽然我主要跟随海灵格大师本人学习,从他们那里直接学习地东西很限.但是,他们在推动这份爱地事业地过程中所做出地很多有目共睹地事业,让我深受感染和激励.当然,还有很多在这个行业中做出了很多默默奉献地人,他们也给了我不少地启迪和经验.太多,实在是难以枚举.也是铭记于明泉心里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系统排列在经过十多年之后地传播,仍然还是难以让一般老百姓仅仅从其一句话介绍中当即了解其堂奥.这个工作在国内传播多年,仍然还是宛如一个待字闺中地名媛无人相识.一方面,这个工作在解决各类问题方面均以其直观,现场效果震撼,事后效果持续良好而深受国内外参加者欢迎.在全球地主要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有大量地从业者从事这个工作地传

家庭系统排列案列

家庭系统排列案列 一 在一次《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生课程班上,有一个大学四年级的女生问能不能不说出是什么事,来做一个选择排列,我说可以试试 她请了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女同学代表选择A,请一个年轻男性代表选择B,在确认他们都愿意做代表后,我让他们三个站在场地的中央,当代表都站稳时,我请代表们放松,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体的感觉上。1分钟后,B开始走动,3分钟后A也开始有些变化,C的眼睛一直在两个代表身上来回看。根据以前的经验,这种变化不是显示两个一般的决定,是两个有生命的人,于是我问C:“A和B 是不是两个人?”C说是,我问A是不是母亲,当得在肯定的回答后,我决定重新进行排列,并把C的父亲带入排列,再次排列的图示如下 A代表母亲,B代表男朋友,C 当事人,D代表父亲 当各位代表站稳后,我再次请他们放松,1分钟过去后,当事人开始哭,并说“我不想做了”,于是我请各位代表返回自己位置。我递给当事人纸巾让她擦眼泪,等着她渐渐平静下来,然后我问她“我是不是可以结束这种排列?”当事人没有正面回答,她回答我说“能不能解决我面临的问题?”我说“任何事情都有至少三个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说明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方法。”看到她有些犹豫,我于是说“如果你还没有做好准备,我们就下一次再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等待了一会之后,她决定要再进行一次排列。在这一次,我请她找一个代表来代表自己,这样可以有利她更好地体验系统中的一些问题。这次她排列的系统如下: 在等待了一些时间后,每个代表都选择了自己觉得最舒服的位置,最后的变化形式如下: 然后,我引导C对A说:你是我妈妈,我是你的女儿,我心中有一个位置是给你的,请你把你所做事情的责任你自己拿回,我要做回我自己。 然后A对C说:我是你妈妈,你是我的女儿,我很爱你,在我心中有个位置是给你的,我把我所做事情的责任我自己拿回。 说完这些话后,A走到了C的身边,并关注着她。B也走到了C的身边。D 没有变化。 我让C代表把角色交回给当事人,由C(当事人)对D讲:带着爱我请你留下来。D将身体转动,但眼睛还是看着地下。后来的图示为 这时B很想对C讲一些话,我同意了,B对C讲:你可以減小你父母给我的压力吗?C对B讲:我可以。我引导C对B讲:你也有一份责任。这里B将身体转向了外面,这时B感觉轻松一些,A觉得C做什么都可以,D觉得有一些压力,C这时说:我明白了一些事情了。于是我就结束了这次排列 分析:这是一个父母反对女儿婚事的生活事件。这种事情的解决就是让爱的流动重新畅顺起来,把需要表达的感受说出或表达出来。所以当C跟A讲了一些话后,A的感觉是不论C做什么,她都愿意支持她,C讲完并听A讲完后,C 的感觉是自己有些事情要反省一下。这也许是当事人所要明白的地方吧。

家庭系统排列基础知识

家庭系统排列基础知识

家庭系统排列基础知识(海灵格) 一、谁属于家族系统 1、当事人,其兄弟姐妹(含异父母、非婚生或收养者),不论活着、死去、夭折、流产或堕胎的都包括在内。 2、父母,其兄弟姐妹(含异父母、非婚生或收养者),不论活着、死去、夭折、流产或堕胎的都包括在内。 3、(外)祖父母,其中一两个兄弟姐妹(含异父母、非婚生或收养者)。 4、其中一个(外)曾祖父母。 5、命运乖舛或受系统其它成员不公平对待的人(被排斥、遗弃、鄙视或遗忘等。) 6、在系统中为着某些人而放弃自己序位或权利的人。 二、家庭层级 因素理论举例 时间早来优于后到妻优于亲子;长子优于次子;第一任配偶优于第二任配偶;先有性关系者优于后者。 性别负担家庭安全者优丈夫优于妻子。 系统新系统优于旧系统目前家庭优于原生家庭。 位置层级高者至层级低者依顺时钟排列。 四、家庭序位的现象 1、认同 当一个人没有透过模仿或仿同另一个人,甚至不知道或不认识那个人,却有着与那个人相同的情绪感受、行为模式和命运遭遇,这就是海灵格所说的「认同」。 2、赎罪 引致疾病、自杀、意外和死亡的另一种动力,是来自于赎罪的愿望,但以赎罪作为补偿只会使不幸加倍。有治疗性的解决方式应是透过接受和解行为才是正确的。 3、和解-深深的鞠躬 成年的孩子有时会反抗父母,鄙视父母,向他们提出抗议,又带着父母无法实践的渴望,以为自己较完美,或渴望有较完美的父母。解决之道为深深的鞠躬,这是得到爱的联系的先决条件。

4、双重转移 承继家族中某人的感觉,称之为主体转移;但是这承继之人又将此感觉转移到另一人身上,这就成为客体的转移。此即成为双重转移。 5、因他人付出代价而得到的礼物 如果所拥有的东西是因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得的,例如他人牺牲了生命或让出了原本的位置,这些人便可能会牺牲对他有价值的东西或人,例如:健康、孩子,以此作为补偿来得到平衡。解决之道是:透过感谢和谦卑达到平衡,不论是好是坏,都要向命运鞠躬表示同意,如此就能与命运和谐相处,并且得到自由。 6、施而不受 一个施而不受的人,等于在对他人说:『我宁愿是你有罪恶感而不是我。』如果某一方的给予比另一方多,或某一方接受的比另一方多,关系便会不平衡而开始出错。解决办法是找到谁给的多,谁给的少,然后将施与受带回平衡。 7、排斥或遗忘 家族中如果有人被排斥或遗忘,另一个成员常会不自觉地认同并代表那个被排斥或是遗忘的人。排列中如果所有人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看,前面就是缺少了一个(些)人。家中如果有被排斥的人,要将之排入家庭的序位之中,被排斥的人得到了尊重,才不用有人要代表此一被排斥的人。 五、关于伴侣 1、伴侣关系的平衡 在伴侣关系中,女人因爱给予男人一些东西,男人由于也爱女人,所以给予她多一些。如此你来我往累积起来,幸福增加,感情维系亦加深。如果伴侣所得到的比付出的少,那会危害伴侣关系;一方付出,另一方拒绝接受或补偿,关系也会破裂。 2、温文有礼破坏关系 伴侣若太有礼貌,完全不发脾气,反而会破坏双方关系;愿意因对方做错事而适当地发脾气,才能重整伴侣关系。 3、忠诚 小孩子需要忠诚,背后原因是害怕被遗弃;但伴侣间若需要忠诚,则会破坏关系,妻子不再是妻子,而变成了母亲。婚姻关系中,第三者是获得容许的,甚至性关系也可以,如果当事人对伴侣的基本忠诚和依赖仍然存在,又能在婚外情的过程中成长,并把成长带回婚姻中,也不是件坏事。 4、孩子比伴侣重要时 如果照顾孩子比对伴侣的爱来得重要,会使孩子感到不自在,且有压迫感,这时层级秩序就必须重建,以使孩子回复自在。 5、婚外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