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无锡市大桥实验中学李蔚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学能力学习方法有效策略

摘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四个策略.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特别是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长期的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策略一:指导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的自学活动是他们个性品质发生、发展的基础.在深入备课和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拟订富于启发性的阅读提纲或提出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领会掌握阅读方法和思维步骤,在此基础上点拨究疑.使学生的看书由不会抓重点到会抓重点,由没有问题到会提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力求实现由按步思维到创造思维的飞跃.

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识别”这一课的预习中,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1、某公园要建造两个大小、形状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花圃,施工人员至少需要哪些数据,才能保证所建花圃符合要求?

这个问题的设计理念是:(1)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最终是用来适应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问题都是真实的问题,而在学科课程中,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多是根据学科逻辑体系而不是围绕问题组织起来的.这不符合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只有培养起学生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

题、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适应、发展和创新.(2)学生用已有知识能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为新的知识点的展开作铺垫.

2、若使所建的两直角三角形花圃的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则是否符合条件?为什么?

这个问题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抓住看书的重点,并激发他们探求以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热情.

3、用你所获得的知识解决书本中的练习.

以上三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对第二个问题的探讨尤为热烈,有学生通过勾股定理将条件转化为"边角边公理"来说明;有的通过尺规作图的唯一确定性来说明;有的通过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等腰三角形,用图形的轴対称性来说明.

学生的课前预习组织得好,能充分调动出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二:变换课堂角色,激发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指导、点拨、激励,促使学生主动求知.从而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使认知过程的价值追求通过主体的主动参与去顺利实现.要注意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性品质,适时变换课堂角色,顺应他们的志趣、爱好,多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多让他们发表各自的意见,多给学生“跳摘果实”的尝试,多照顾学生的特长.

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展示对知识不同程度的理解.随着问题的提出和探讨,解决预习中产生的疑问,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把握时机,适当引申,在学生眼前打开一扇数学的窗户,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热情.在学习实数这章内容时,师生共同回顾了数的发展,我不失时机地点拨:在人类的各项活动中,实数够用了吗?还有非实数的数吗?有没有虚数的呢?(第二天,生物老师找到我,给我一本有关数学发展史的课外读物,是我班的学生在生物课上研读有关虚数的内容.)

在学习七年级数学4.3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下图是学生亲手制作的立体图形的实例,有的还给图形加上了装饰图案.)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鼓励学生争做小老师,走上讲台展示

自己的解决方案.当有精彩的方法时,其他学生往往报以热烈的掌声.学生在掌声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收获了自信和快乐.

策略三:革新课外作业观念,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课外数学作业是学生暂时脱离老师的直接指导,进行相对独立状态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其自我监控系统能否发挥积极作用,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利用课外数学作业积极培养学生发展自我监控能力,是一条可操作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调控,作业的形式和评价体系对能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

传统的作业由老师统一布置,并花大量的时间批改.然后学生订正,再批改.这过程较易忽略学生个体的差异,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效果不明显,同时花费了老师过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实践,我在以下两方面进行了革新.

1、作业的进度应人而异,自主选择.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相当部分同学的自学意识增强了,自学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此基础上,作业的进度不统一,可根据学生自学的进度选择作业的进度.我在批改后常与学生交流探讨,特别是进度较快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自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肯定和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自信和学习数学的热情.每周布置八道自选题,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课外题,特别鼓励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原创”.

2、学生参与作业评价.根据作业性质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有一定深度的作业,我先批改程度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并与他们探讨他们作业中的问题,然后由他们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再请他们帮助程度较低的同学.对于基础的作业,我先批改学习较困难的同学的作业,再完成相同的程序.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每一评价主体都发挥了特有的作用,实现了作业批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拓宽了作业评价的交流、学习、竞争的功能.对每周的自选题,我认真解读,打等第评价,对其中精彩的问题精心选摘.

策略四:营造数学学习氛围,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班级文化环境是以班级外在表现的物质文化环境和内在群体规范、舆论与心理环境的组合.它渗透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它起着导向、凝聚和约束的三大功能,对置身其中的人发生巨大的心理影响,从而改变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隐性教育的作用.重视班级数学文化环境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构建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接受教育的机制和氛围,是“自主学习,多元发展”的一个基础.班级的墙、校园网、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等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源,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知识源,是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

1、建立数学园地在班级的墙上创建一个数学园地,展示学生每周精彩的自选题和原创题.课间休息时,常有一群学生拥在园地前探讨研究.当有同学遇到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时,张贴在数学园地,其他同学则争相解答.由此,在班级里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氛围.

2、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数学杂志的活动校园图书馆有不少的优秀数学杂志,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杂志进行自主学习.有的杂志上征集学生的学习心得或学习论文,有的征集问题解答.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这类活动.当学生的名字出现在杂志上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从而更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3、培养网络数学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网上资源极为丰富,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将使他们终生授益.所以,在介绍数学知识时,可以给出有关的网站信息,指导中学生限时上网,利用网络去搜寻有用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外学习.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鼓励学生开展网上合作交流、探究活动,也是给学生指明了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学校教育是在课堂上向学生大量灌输知识?还是想方设法把他们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是教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还是教给他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才是教师应该传给学生的有用的法宝.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教”是为了“学”,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这才是“教学”的真正涵义.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工具,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如果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语文这个基础工具,必须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能力的形成,首先应该是从小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然而令人心痛的是现在的许多孩子不仅不知道该读些什么,甚至走入了阅读误区。为什么上了六、七年的学,孩子们却还是不会阅读呢?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学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脱节。传统的课堂上,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按照自己的理解、教参的分析,从专家角度,在高倍望远镜下剖析。这种方法,永远像一个精彩的演员在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学生永远是观众,只会鼓掌。难怪学生不会表演?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与其给人一些鱼,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方法的指导,利用各种训练手段,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运用所学的知识,如何独立分析和解答类似的问题,以体现具体应用能力,这是教学工作的最终任务。它的实质

是变重教为重学,变获得为获取,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获得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算是真正达到了目的。学生没有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症结之一。以往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往往只归因于学生阅读能力太差,阅读量少,所以尽量增加阅读的数量,加大阅读训练的力度。殊不知,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无论经过多少练习,阅读能力也是难以提高的。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课外阅读要靠自学、自觉,全靠内驱力,因此我认为:要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阅读兴趣, 是指进行阅读时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 它对维系注意力, 增加理解与记忆, 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 唤起情感体验, 都具有积极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应加大力度,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合理使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它实现了由静态变动态、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的可能, 为学生架起通向理性认识的桥梁。合理使用多媒体, 可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 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 让学生身临其境, 加深内心的体验, 进入具体的情境, 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享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钟燕 “未来的文盲,并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现代教学论也认为:学校教育科学家的任务之一:主要在于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学会学习就是要有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一种高层的综合能力,一般包括一些要素:自学态度的形式、自学方法与技能的掌握、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与自学习惯的形式等等。 简单地说:自学能力是指一个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从战略眼光来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特别是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这种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除学生学习的思想漳碍,启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我们现代化教育年代,同时也面向我们九年义务教育,是一项重任。可是,不少小学生却对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视不够,他们认为,现在可以不考试升学,我们也不必那么辛苦地学习了,有的则认为:学的东西、考的东西太多了,因而产生了各种思想负担和厌烦情绪。由此可见,扫除学生的思想障碍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因此,就要努力上好第一节课----“政治课”。上“政治课”时着重以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来阐明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对未来社会的竞争。还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如“有些人认为学习和不学习都一样,只要我爸妈有钱,啥都不怕,不必学什么习”等等。通过让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然后针对上述错误思想,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逐一进行批驳,为学生学习各科扫除了思想障碍,这样也就使他们学习的动机激发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跟着调动起来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分发挥教学对培养学生能力的示范性,给予自学提示 扫除了学生学习的思想障碍,启发了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但并不是等于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仅仅是解决了自学能力的学习态度问题。如果教学只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就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导和带,教师的导和带的重要方式就是帮助学生设立自学提示。自学提示就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对自学的范围,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要求。例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课,请学生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8和2、3和9、5和10、4和8”,老师首先提出:“它们两个数之间各是什么关系?而找到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又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在自学中找到答案,帮助学生设立的自学提示要有弹性,有针对性,甚至是合作探究以后才能解决的问题。否则,就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立自学,学生学会自我反馈信息 独立自主学习,这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自学提示”主动地感知,理解和分析教材的学习活动。独立自学要有三个保证:一是时间保证。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让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探索“为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二是参与保证。要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自学,积极地参与在探索之中,从探索中获取知识,发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辅导保证。虽然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了,但学生在自学时,教师也要有针对性地巡回检查指导,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让他们及时调整过来,这就是所谓的学生自我反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南区小学慕丽娜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听、说、读、写的综合体。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的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载体。只有抓住阅读教学这一重要环节,才能实现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教学任务,本文在分析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的基础上立足于文本解读,提出几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维目标”构造了一个全面育人的框架,语文知识和能力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基石作用,也是另外两维度的目标实现的依托。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具备读、写、听、说、思考、创造等能力,这是语文的基本任务,也是语文必须重视的方面。 1、重视文本。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源,以其为平台,即使是最简单的词语,也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譬如理解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18 课《她是我的朋友》中的重点句子:“过了一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时,我们可以先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啜泣”“捂住脸”来体会阮恒内心的紧张与害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交流体会阮恒对小女孩真挚的友情,树立正确的友情观。只要我们潜心钻研文本,就不难发现其中的一词、一句都将是实现多元目标的依据之一。只有我们充分挖掘才能促进教学目标与文本的真正沟通。 2、重视实践。课堂是落实三维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

地。语文课堂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燕子》一文时,我们可以设置情境悟读法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通过品读赏析描写小燕子的语句,学习对小燕子抓住特点、按顺序的描写方法。 3、架桥梁。其实在课堂教学中,三个维度是相互交融、渗透在一起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这个过程又是以“过程与方法”为桥梁,渗透在师生的合作之中,比如:再教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19课《七颗钻石》时,正当我准备布置学生讨论:从水罐一次次的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时。突然冒出一个声音:“我体会到了小女孩尊敬长辈、关心动物、助人为乐、善良、有爱心的品质”这脱口而出完全正确的答案顿时使教室一片寂静。教学目的显然已经达到,然而我不满与此,接着说了一句:“你很聪明,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跟大家说说好吗?”由此,从对结果的肯定转向了对过程的询问。关注过程是三维目标对我们最有益的启示。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才能够相互渗透,交融一体,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乐平联合校郝集小学姓名刘慎恒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课外阅读量少,导致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较低,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了阅读教学的顺利完成和显著成效:阅读兴趣不高。由于农村学生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多数学生读书积极性较低。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课外阅读更是囫囫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很少买书。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象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笔者认为应从课堂、课外及资源开发三方面入手: 一、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潜心会文,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阅读中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靖江市真武小学 【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新课标的要求、课程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语文阅读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意识,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差异,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方法行为习惯创新思维 自主学习就是指在学习上主动而不是被动,自觉而不是盲目,自立而不是依赖,对自己有目标、有要求、有计划、有反思、有总结,而不是对自己不负责任。让学生在自我设计、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进而激发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为以后的自觉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生存发展面向未来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要相信学生能力,相信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潜能,相信学生自己是能够探究的、我们应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一、抓好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人的习惯很多: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但不管是什么习惯,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

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手,让其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让这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从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提供前提。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即有意的强化训练。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产生自愿练习的意向;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过程;其次创设按规定的方式一贯行为的条件,其中包括集体的监督,尽可能地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再次使学生了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结合我平时的教学,我认为可以这样做: 1、要使学生懂得要想学习好必须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深刻地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做任何事,基础尤为重要,更何况学习。所以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以免造成学习上的忙乱;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学会记听课笔记;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大加深,要求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对学习材料进行逻辑加工,做到学得活、记得牢、用得上。 要使学生懂得怎样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选用的方式必须依据自己的特点,这样学习效果才会好。有的同学喜欢光线明亮的房间,在明亮环境中学习精力更充沛;有的同学喜欢光线柔和一些,如果光线太过于刺眼反而妨碍注意力的集中;有的同学喜欢伴随一定

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是文学学习生涯的开端,对未来的更高层次教育有着奠基的作用,而未来的教育非常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明白“教”是为了“不教”的道理,并付诸于行动,共同探讨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养成习惯 要让学生产生兴趣,必先让学生明白自学的重要性,并从身边寻找熟悉的事例来证明,可以请学生的兄长来客串,和学生谈谈自学感悟,也可以列举一些高考成功人士的自学实例,使学生产生榜样心理,从而产生自学兴趣。也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渐渗透,向学生介绍一些新知识,把学生的目光带到课外,激发他们学习课外知识的兴趣,比如向学生介绍高科技发展的信息,如激光技术、载人航天飞船、克隆技术等,使学生逐渐认识到未来的“文盲”已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不具备自学能力的人。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介绍现代科技状况,让学生想象未来世界,或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在课堂上表演,进行综合摹仿。这些内容,符合学生的口味,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学兴趣。

另外,小学生的兴趣是极不稳定的,必须及时跟踪,时时提醒,也可以建立自学兴趣小组,相互监督,相互促进,逐渐养成自学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动员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自学感言和师生共同交流。 二、预习复习,多读多疑 课堂四十分钟时间非常有限,一些后进生学习能力较差,匆忙之中总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回过神来,发现学习效果不好。因此,教师应该提倡学生预习和复习。预习,其实就是自学的一种能力体现,不少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预习往往也只是流于形式,仅仅在字词句上下功夫,而对于课文的修辞手法、中心思想和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却思考得很少。教师应该知道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并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真正重视起来。复习是知识的巩固阶段,也是升华阶段,不仅要形式多样地掌握旧知,还要拓宽思路,探索新知,做到“温故而知新”。在复习旧知时,要做到条理化、系统化,做到“横成片,竖成线”,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和运用,同时通过系统整理知识,既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探索新知时,要发散思维,拓宽思路,做到举一反三,充分发挥想象,发展创新思维,要把目光伸向课外,伸向世界,运用旧知去接触新知,认识新知,解释新知,从而巩固新知变为旧知。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人的阅读能力被视为具有很高价值的能力。因为阅读是学习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拥有,能让阅读者“厚积而博发”。 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是伴随人一生的。更重要的是,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儿童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父母应该重视孩子阅读潜能的开发,用正确科学的方式来引导孩子阅读,让孩子善于阅读,乐于阅读,勤于阅读。 有一个孩子养成了乱拿别人东西的坏毛病,他的父母知道后于是找他谈心,他几经做出表态后仍改不掉,最后父母在一位亲子专家的启发下,给孩子找了一本书,让他阅读并尝试写下自己的感受,没想到孩子竟被书中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动,彻底改掉了偷东西的恶习。 可见,阅读给人心灵上的启迪也是无法估计和替代的。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思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还可以把孩子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图书世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同时,还可以使孩子从书中获得人生的经验。因为人生短暂,不可能事事都去亲身体验,书中的间接经验,将有效地补充个人经历的不足,增添生活的感受。 有人说过: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通过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孩子的人格养成、精神世界和人文素养的构建,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

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去阅读,从而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呢? 1.父母首先要有阅读习惯 要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态度。如若父母视阅读为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孩子自然会乐于读书。 父母经常津津有味地读书看报,对待书报总是兴趣盎然,孩子便会觉得读书一定很有趣,于是对书籍充满着好奇,自然而然会在书的国度中流连忘返。如果父母不读书,却想让孩子读,他就会说:“你们都不看书,为什么要让我看?” 2.给孩子选择好书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斯迈而斯也说过:“古往今来,好书总是人们最好的朋友,这关系永远不会变,因为它是最有耐心最令人愉快的良伴。” 一本好书,会赋予孩子高尚的品质,会使孩子的心灵得到净化,在潜移默化中深受高尚情操的熏陶。所以,父母应根据孩子年龄和发展特点,给孩子选择一本好书,如生动有趣的长篇小说、优秀的散文,以及综合性的书籍如《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成语故事词典》等。 此外,还可以让孩子配合看一些名著欣赏作品,让孩子自幼就开始接受名著的熏陶,不仅可以奠定孩子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同时,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 3.为孩子准备一个书架 在家中,为孩子选一个光线充足的房间或角落,放置一张书桌,准备一个小书架。让孩子可以随意选取自己喜爱的书籍,坐在书桌前放松自在地去阅读。相信您的家中如果有这样一个空间,孩子一定会有阅读的欲望。

如何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快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问题的提出: 教学多年,很多学生都说语文中最难做的是阅读题。如何把握阅读题的重点成了重多学生的难点。对此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问题的解决: 一、有疑而读,提高阅读的目的性。 我们拿到阅读的数目,应首先问自己想要了解哪方面的内容,进而进行阅读,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有了速度还要有质量,那就需要精读了。 二、勤动笔墨,表达独特感受。 有句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读书就需勤于动笔,以此加深印象。 如何动笔呢?读书做记号就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好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因此,我要求学生每次读书前,先准备好笔,看到书中的精彩语句、点睛之笔就勾勾画画、圈圈点点,使学生既集中注意力,又积累了一定的好词佳句,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三、边读边思,培养主体意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样,读书也不能脱离思考,没有思维的阅读,是一种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阅读。如果说思维是阅读能力的中心,那么疑问则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才能促使求知,促进思维,才能使阅读更有意义。 我总是鼓励学生在阅读任何一篇文章时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又在读书中解决问题,同时发现新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并且培养学生从内容上写什么这个角度逐步向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又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感的等等有深度的问题发展,提醒学生不能只停留于文字表面,而是要想作者所想,把自己融入文章情境,与作者在思想上沟通,在情感上共鸣,使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协调发展。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所提的问题也越来越有价值。这样,充分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反复的读书中找到自学的途径,让学生尝到读书过程中由“生疑”到“解疑”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诵读记忆,储存语言材料。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从小学做起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从小学做起 摘要: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语文是工具,亲自使用工具,才能掌握好工具。所以,语文教学要提高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自学能力;识字能力;学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大纲》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在教学领域,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广大教师议论的中心课题。这里所说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量的是靠自学得来的,这是不可非议的。 一、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过去的语文教学老师只看着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我感到: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言文字是车间加工产品的“零件”。为了确保“产品”的合格,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教学原则:上每节课前一定

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明确:给学生为什么知识,训练什么能力及怎样训练。我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路子是:教师引导,提示规律、辅导探索、放手实践、抓住不放、反复训练。 1.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为了走出长期以来老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老师“不扶”学生“不走”的识字教学误区。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首先我让同学们过汉语拼音关;然后在新学期伊始专门上好两至三节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理论课。讲汉字的特点规律,讲自学汉字的方法,并进行具体辅导。我把识字方法归纳为六个字:点(点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音、形特点)、查(利用工具书查字义)、写(连词端正书写)、默(自己默出所学生字)。经过一段独立性学习。学生完全养成习惯,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学生完全掌握,就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学生也主动学习掌握。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项细致、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这里仅就在课堂教学中,怎样阅读能力浅谈一些做法。那么怎样培养呢?我反复阅读、研究、思考找出这类记叙文的特点和规律,简略归纳为两点:1.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明白。2.在记叙

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浅谈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的培养论文:浅谈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语文是工具,亲自使用工具,才能掌握好工具。所以,语文教学要提高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俗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闲在个人。”“教”是为了“不教”,如何让学生主动自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发兴趣,是自学能力培养的关键 法国近代教育家卢梭曾指出:“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学习兴趣很成熟时,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一种内在力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再加上正确的读书方法和主动质疑的探索精神,就能达到叶老所说的“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境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才会举一反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就会水到渠成。 二、抓好课前预习这一环节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课堂教学是预习的继续。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课前、课上紧密配合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的。 在每开始讲一篇新课文,我都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对于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先是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我结合讲授新课来解决。并继续教学法提要求。例如,预习时学生不注意分析课题,我就在讲授新课时带领他们分析课题的作用,并要求再预习时注意思考课题与内容的关系。又如,预习时学生注意了每段内容的理解,而忽略了各段之间的关系,学习新课时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怎样找前后文的内在联系,并要求他们在下一次预习时也用这种方法。学生看到自己预习中的问题,随着课堂的学习逐步得到解决,对预习更感兴趣了,自学能力也从中得到了提高。 三、教给学生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传授给他们一系列的学习方法。教给小学生自学方法,语文教师要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浅显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讲清要领,使小学生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另外,语文教师还应记住,教给小学生学习方法,不能笼统地空讲知识,一定要结合所学课文,特别是小学生学过的比较熟悉的课文来讲,这样学生才能充分理解、掌握要领。

怎样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提到如何提高阅读水平,人们自然想到的答案是:多读。这当然没错,熟能生巧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但,读也要讲求质量。盲目无绪地乱读未必就能提高阅读水平。不少学生感到委屈,自己读了不少文章,学了不少所谓技巧,可阅读水平老提不高。另一方面,不少教师也对如何上好阅读课感到很茫然,不知道在阅读课上应当讲些什么。如果仅仅是把文章翻译过来,那就成了翻译课。如一味讲技巧,一则阅读本身并无太多技巧可循, 二则易把学生引向投机取巧的歧途。阅读到底该如何学习呢?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我们的母语学习谈起。我们在小学就把常用的汉字基本学完了,可我们初、高中还得学习语文。那我们在中学语文课上学了什么呢?这个问题恐怕还一时不好回答。但至少敢肯定,我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提高了。 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母语水平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升。学习母语如此,学习英语也是如此。我们在掌握基本语言后,必须学会脱离语言本身,我们首先要理解文章整体而非个别词句。文章的体裁、内容可能千差万别,但文章是人写出来的,那就必定有一定逻辑。词句都不过是表象,而把握作者的意图才是解题之关键。四六级考试都在向能力测试转变,我们也必须摈弃单纯强调应试技巧的老路。要想快速扎实提高阅读能力, 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养成二次阅读习惯,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很多书上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其实就是要求学生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在平时练习中,学生做完阅读,唯一可做就是对答案,事实上,纠正答案后对文章的再次阅读往往至关重要。第一遍读文章时,我们应当模拟考试的紧张气氛,尽量高质快速。但,对完答案后,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再次阅读文章。第二次阅读文章我们的目的不在是获取信息,而是把握文章的布局安排,分析作者的意图。我们必须带着思考再次阅读文章,问问自己以下问题:如果自己写同样题目或题材的文章,会采取何种文章布局?如我们自己设想的布局与作者不同,那么具体不同之处在何处?这篇文章与以前读过的同体裁文章相比,有何特点?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训练不就成了精读课了吗?如果时间允许,二次阅读成了精读,又有何不可?讲求速度的范读是应试而用,要想真正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提高阅读水平,还非精读不可。文章的是永远读不完的,如果想着去读200篇各种模拟阅读题,倒不如踏踏实实读50篇历年真题。另外,地道的文章分析多了,对自己写文章布局谋篇也不无好处。 二.自己学写长句,克服长难句障碍几乎每一篇阅读,总有一两句长难句。有许多同学这样分析那样分析,可就分析不出什么名堂。听力好的同学不一定发音好,可发音好的同学一定听力好。同样,能写出长难句的人当然不会怕什么长难句。同学们应当做的是找一本好的语法书,认认真真学习句子结构那部分。英语的句子主干往往并不复杂,只是其粘着修饰成分过多。我们一开始应当学会如何写出简单的基本句型,然后再通过附加各种从句、插入语、非谓语形式,来逐步扩充句子结构。 分析长难句与扩充句子正好是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必须一步步“砍”去插入语、各种从句、非谓语形式,来获得句子主干。所以只要“欲简之必先扩之”,我们与其寻求各种长难句分析法,不如先学会自己写长句。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要】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人受益一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词汇量。培养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这不仅能在现阶段大大提升其自身素质,更是为他进行后续中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石。 【关键词】阅读能力;兴趣;词汇量;独立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同学平时口头表达能力很好,可是作文却写得前言不搭后语;或者一篇短短的文章,却总结不出中心意思;还有的甚至对短短数语的数学应用题产生误解,导致丢失了原本该拿的分数。究其根源,这都是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所致。所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培养他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幼儿时期开始,要依靠父母的诱导。进入小学以后,兴趣的培养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老师必须博学多才,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旁征博引。使课堂充满情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另外,语文的教学要注重渲染文章的意境,魅力。使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品味语言独特的美。千万不可脱离文章整体,只是枯燥的讲解主、谓、宾、定、状、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朗读,尤其是富有戏剧性的朗读,更能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不单单是语文老师的事,他要求各个学科的老师共同努力。例如,如果生物老师讲到蝴蝶时,告诉同学们《昆虫记》这本书中有详细的记载。我想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学生争相传阅的新宠。巧借课文激趣,当讲到《草船借箭》时,老师不妨告诉学生,要想详细了解故事原委,可以读一下《三国演义》。 二、词汇量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的效果,这一切都取决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注意,而且在世界中许多国家也很重视,已成为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认真探索研究。 一、培养小学生的自学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教师可以提一些有兴趣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列举一些有兴趣的例题,那么学生对有意思的问题学起来自然感兴趣;或者,是作一些形象的比喻。适当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形象化、直观化,较易为人接受。 其次,教师也可以讲一些相关的故事。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

浅谈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从教10多年,在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到,传授语文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更重要。语文的自学能力包括许多方面,我觉得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以及积累语言的能力很有必要。有了这些能力,学生学习语文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我的做法是: 一、学习课文前要指导学生预习。 1、指导预习方法。预习要放在课内进行,一般在培养的起始阶段,每教一篇课文之前安排一节预习课,教师对学生指导的重点要放在让学生会思考会阅读上。 指导应面前全班学生,对多数学生碰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当然,对学习上有困难、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要加强巡视和个别辅导。 2、提出预习要求。对学生的预习,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要学生在预习时读通课文,要读得正确、流畅,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要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些课文有中心句,可让学生在预习时找出,有些课文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捕捉佳词警句,并对这些词句作初步的评析。 3、提供预习提纲。为了激起学生的预习兴趣,指引学生正确的思路,可以提供预习提纲,让学生看问题去预习课文。 例:《黄山奇石》一课的预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闻名中外形状奇特陡峭笑呵呵尽管 (3)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几种石头的名称?(用笔划出)奇石之名都与该奇石的形态有关,想想人们为什么给这块石头取这一名字? 预习提纲应精心设计,要努力做到四点:一要有针对性,针对教材的实际。二要启发性,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质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三要有趣味性,对课文的预习提纲要形式乐趣。四要难易适当,一些需要教师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不要占很多篇幅。 好的提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师舍得在这方面下一番功夫。 4、预习要有检查。跟任何工作一样,有布置就得有检查。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要做到三次检查。第一次是学生自学时巡视,及时指出犯错误之处和解答疑难。第二次是学生自习后,对学生的预习,按提纲检查,纠正读音和字形上的错误,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以便在教学时弥补不足。第三次是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答疑,当学生提出带有普遍性的疑问时,可放在讲读课文时再解决,而不要急于肤浅地回答,以免学生一知半解。 5、课文学习前指导学生预习,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也帮助教师在教学时找准重点、难点,创设台阶,降低难度。 二、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 文章的题目与课文的内容,主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学生在阅读时,往往会忽视对课题的理解。因此要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教会学生按“从题入手、看题思文、扣题读文”的方法,审清题意。 1、从题入手。就是审清题意并学习判断中心词,课题总是言简意赅的,教师应教会学生借助字典或已有知识,初步懂得题目意思用自己的话解释较复杂的课题。 2、看题思文。就是看了题目后就想想文章可能写什么内容。当然不是要学生重新构思一篇作文,而是能就题目提出些问题。通常是就记叙文六要素提问,如学习《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可提问:是谁沿着红军走过的路?为什么要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是怎样做的?这样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者:————————————————————————————————日期: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数学论文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内蒙古海拉尔实验高中讷明春 学习者在教学目标的宏观控制下,通过老师的合理引导,结合自身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现状自由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通过自我监督完成具体的学习内容,这种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在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浮在表面,主要还是依靠老师和家长的督促被动地学习。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宜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方面可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学习技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现代教育理念主张以学生为主,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指导、帮助和组织学生学习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进行有效率的学习,老师要不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想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要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索和思考,由此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愿学习,自己监督自己,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实现的愿望得到满足的同时获得学习的成功,尽情享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让他们在想学与乐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能动性,通过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进行合理的调整。还可以鼓励学生记录他们每天的学习心得以及接下来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使知识系统化。数学老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多个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去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这个工具就是教给儿童学习的方法,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激发儿童的主体意识、增强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是,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这不仅导致学生学习方法匮乏,更严重的是导致学生的自学能力低下,以致于许多学生一旦离开教师便不知如何学习。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 1教给正确的自学方法 正确的自学方法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基础。其最大的特点是学习需要教师“安排”,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因此,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首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故教师不仅要备好预习课,而且要具体指导好学生如何做预习。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在上新课之前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进行自学,主要内容有:朗诵课文二至三遍,数

一数有几个自然段;把本课中你不认识的字词摘抄下来,利用工具书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课文各段落是按什么顺序串联起来的,即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在学习中你没弄懂的问题是什么,写下来与次日同学交流交流;关于这篇课文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在上课时教师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点评,并对典型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教师再对此次预习作业进行总结,对认真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给出不同的自学提示及要求,尽量是预习作业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检查预习作业时应重点放在认真程度和习惯的养成上而不是正确率上;在预习作业的评价上应以正面肯定为主,注意维持学生的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其次,训练学生掌握自学步骤。对于课文的自学可以采用“四步阅读法”进行: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方面读通读顺,划出生字生词;另一方面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第二步,再读课文,复述大意。理解课文的组织方式,了解个段落间的关系。第三步,品读深入,重点领悟。找出课文的重点部分反复品读,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第四步,设问答疑,拓展延伸。逐步解开在阅读过程中的产生的疑问,进一步了解思想主旨。这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总分总式的阅读模式,它教会学生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工作计划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工作计划 文章来源 教师范文吧课件关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工作 阅读能力是初中生必备能力之一,在培养学生认知、理解和交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培根曾指出: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因此,决定将读书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将围绕让孩子“喜欢读书、学会读书”的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书馆建设 家委会和共同商讨购置一批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书籍。选书根据以下几点原则:1、分类,书籍有类别。“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暂定分为文学和科学两类,分别取名三松堂和实学馆。2、有层次,有适合基础好和基础一般的,有适合男生和女生的……分别选择经典1-2本。3、价格,正版情况下买简版,少买套装。关于费用问题,由家委会和班主任共同商议解决,

一方面可利用其他途径或媒介筹集书款,另一方面由班级家长共同承担。开学之前,我会拟定出书籍清单。 二、读书会 在建设好班级图书馆后,如何利用好成为最重要问题。与其让书静静地躺在书柜上,不如常常的翻阅他们。为了最大限度利用好班级投入,将定期组织(初步定为半个月一次)读书活动,活动的主题和形式将在后面详细说明。场地待定,由班主任或家长,学生参与。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使人准确。所以,参与读书会包括三个环节,首先利用一周读书和写笔记时间,学生利用一周时间阅读读书会指定书籍。其次利用一周读书笔记整理和自我感想时间,利用一周将所读书籍的内容或与自己生活相结合,写出具有特色的读书。在读书会上交流讨论,完成特别者全班欣赏。 强调一点,由于读书会时间有限,每次参与读书会人员为1-2个小组学生及其家长。 三、其他方式 班级建设图书馆和组织读书会交流是从整体上提高班级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做到针对每个人,因此,作为补充提供有想法、有能力的学生参考。 第一、利用好青岛市图书馆资源。我校学区离青岛市图书馆较近,喜欢阅读的家长和学生可办理借阅证进行相关活动,但要注意一点,选书一定要适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切记好高骛远,背离学生实际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