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河南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河南省地

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8200万亩以上,占全国22.6%,总产占全国27.1%。小麦安全生产关系到河南及全国人民健康问题。小麦病害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障碍因子,每年发生面积1.3亿亩次,大流行年达2亿亩次以上,随着秸秆还田力度加大,小麦病害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尤其是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全蚀病等土传病害及锈病、赤霉病等,发生面积越来越大,化学农药是使用量越来越多,对小麦品质、人畜安全、环境等都带来直接威胁。

为了贯彻落实农业部提出的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要求,最大程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单纯依赖化学防治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探索制订出适合河南省的小麦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迫在眉睫。此地方标准就是在此形势下制订完成的,具有简便易行、操作性强,绿色高效等优点,能有效推动我省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工作的标准化,指导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组织及广大农民群众,优先采用农业、物理、生态等环境友好型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此标准的出台,将给群众提供一套操作性强、安全有效的小麦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面粉中的农药残留超标,保障面粉质量安全,促进面粉标准化生产的发

展应用,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2018年7月,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了制定河南省地方标准《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的任务(豫质监标发[2018]236号《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8年第一批河南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文件附件中,立项编号:20181210058)。

本标准的编制,旨在制定出我省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利用天敌、修复农田自身功能,生产出优质绿色面粉。

2016年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参加国家科技部下达的“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课题编号2016YFD0300710)项目中“粮食主产区主要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策略和技术规程”子课题的研发工作。其中,河南省站承担“黄淮海小麦玉米种植区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与防治策略研究”专项,制定河南省小麦、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地方标准,是项目主要内容之一。2016-2018年,通过查询文献资料,试验示范,集成组装了小麦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并在安阳县、博爱县、清丰县、淮阳县、民权县、建安区、西平县、镇平县等8个县区示范应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同时,获得了大量试验研究数据,为编制该地方标准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编制过程

2016年项目正式启动后,我们即组织专家成立了课题协作组

和专家指导委员会,确定在8个县具体实施。从2016年麦播开始,在各示范点内安排各种绿色防控技术单项试验,2017年继续进行,经过两年的试验、示范,优化筛选、集成组装,形成了一套初步的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2018年初,省植保站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大量调研和资料整理工作,结合2016、2017年的示范区结果,起草了该标准草稿,2018年3月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提出了标准立项申请并经省农业厅审定上报,5月份进行了立项评估工作, 7月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正式立项,2018年8--10月,省植保站组织全省小麦植保、农技、栽培等方面的专家共同研究,在《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草稿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四、主要内容的确定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田间试验、专家研讨,确定“种植抗耐病品种、采取农业措施、搞好健身栽培、实行药剂拌种、中后期科学使用高效低毒药剂”为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核心内容。

(一)种植抗耐病品种。是病害防治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根据目前我省生产上主推的小麦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结合病害大发生年各地田间实际调查情况,同时参考“豫北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DB 41/T 871—2013)”和省植保站近几年印发的“河南省2017年小麦播种期及冬前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我们向各地推荐了一批抗(耐)病性较好、且高产稳产的小麦品种供选择使用。

(二)农业防治措施。深耕松土、清洁田园、精量播种、加强水肥管理,搞好健身栽培等农业措施,可以确保植株健壮生长,提高对病害的抗性,大大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另外,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加速,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病虫害统防统治势在必行,而实行宽窄行种植,为大型施药机械后期进地留作业行,是必须推广的栽培措施,也是各地的成功经验。

许昌市是我省小麦孢囊线虫发生最早和发生比较严重的地区,近年来他们在生产中试验筛选出播后镇压土壤的方法来减轻病害发生,非常经济有效,得到专家认可并已在生产上推广。

(三)免疫诱抗技术。氨基寡糖素、海岛素、碧护等免疫诱抗剂连续多年在我省南北麦区多地做试验示范,结果证明在小麦拌种及喷雾防治时加入免疫诱抗剂,能显著提高小麦自身的免疫力和防卫反应,增强对病原菌的抗性,是农业部主推的一项先进的实用技术。

(四)关于科学用药。目前,化学防治仍是病害应急控制最关键的技术措施,特别是在病害大流行年更是如此。我们在此方面重点遵循几个原则:一是推荐的农药品种必须经过农业部正式在小麦上登记;二是在生产上优先使用生物制剂,推荐的化学农药必须高效低毒残效期短,不会造成农药残留;三是在使用方法上,优先推荐药剂拌种,中后期如使用农药防治,要求严格按照防治指标进行施药,且注意安全间隔期,避免增加施药次数,盲目提高农药使用量;四是推荐的农药品种和使用技术均在我省多年多地经过试验筛选和田间验证,效果明显。

五、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主要依据的技术规范(国标和行标)如下:

GB/T 1351 小麦

GB/T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T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 7412 小麦种子产地检疫规程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1443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T 17997 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

NY/T 1876 喷杆式喷雾机安全施药技术规范

NY/T 1923 背负式喷雾机安全施药技术规范

NY/T 1997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通则

NY/T 3015 机动植保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六、标准实施的建议

本标准制定了小麦全生育期的主要病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包括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合理用药等方法,目前我省还没有小麦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标准。

病害的绿色防控是以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有效行为。强调的是生态的、

生物的和物理的方法,这些方法面积越大效果越明显,所以建议使用绿色防控技术的面积要在100×667m2以上,且连片种植。

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2018年10月2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