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其处治措施

公路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其处治措施
公路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其处治措施

公路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其处治措施一、翻浆

翻浆是指路面出现弹簧、破裂、冒浆的现象。我国北方季节性冰冻地区,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排水不良情况下,冬季路基开始结冻,不断向深处发展,上下层形成了温度坡差,由于气候的变化,零度等温线不断下移,形成一层、两层或多层聚冰层。土基中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由于土质不均匀,使路面冻死或冻胀隆起。春季气温回升,由于路面导热性大,路中的溶解速度较两侧快,水分不易向下及两侧排泄。土基土层便呈现过湿状态,当容解到聚冰层时,土层的湿度有时会超过液限。土基承载力极低,在车辆通过时,稀软的泥浆会沿着汗裂的路面裂缝挤出或形成较深的车辙和鼓包,形成翻浆。

翻浆-防护和治理措施

影响路基路面的水的类型

治理翻浆的基本途径是:防止地面水、地下水或其他水分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进入路基上部。基本施工步骤:场地排水——场地清理——翻浆土挖除——分层摊铺——洒水并碾压。

提高路基加强排水

根据实际情况加高路基,使路基上部土层远离地下或地表水面。路基加高的数值,应根据当地冻土深度,路基土质和水文情况,以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及临界

高度确定,一般应保证路基处于干燥状态。良好的路面路基排水可防止地面水或地下水侵入路基,使路基土体保持干燥,从而减轻冻结时水分聚流的来源,这是预防和处理翻浆的重要措施。

降低地下水位

设置渗沟。在翻浆路段的中心和边缘,每隔4~6m挖30~40cm、深至聚冰层以下10cm左右的小坑,定期将坑中水分掏出。如在未摸清翻浆情况前可在100m左右先开挖试验坑。翻浆消失后再用原来土壤或掺拌石灰土回填,回填时不要用砂砾回填,防止形成“水囊”和翻浆传染。

路肩盲沟。盲沟应用渗水性良好的碎砾石填充,沟底宜做成4%至5%的坡度。在翻浆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4~10m开挖横向明沟,宽30~40cm,深根据冻融情况逐渐加深,保持在化冻层下5~15cm,待化冻到最大深度的一半就不再往下挖了。明沟用完后可以用砂砾料回填,做成路肩盲沟。回填时须注意,防止以后的不均匀冻胀和沉陷,出现搓板或者波浪影响行车。

铺设隔离层

当地下水位或地面积水位较高,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且又不宜提高路基时,可铺设隔离层。隔离层铺设在路基顶面以下0.5至0.8m处,目的在于隔断毛细管水上升进入路基上部,防止在负温差时的水分积聚,以保持路基上部处于干燥状态。隔离层按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透水和不透水两种。透水的隔离层是采用碎石、砾石、粗砂、无纺布等材料铺成的,厚度为0.1至0.2m。不透水的隔离层可用沥青土(厚2.5至3.0cm)、喷洒沥青材料(2至5mm)或者铺油毛毯、塑料薄膜等做成。

改善路面结构

铺设砂砾垫层。砂砾垫层采用砂砾、粗砂或中砂铺成,具有较大的空隙,能隔断毛细管水的上升;化冻时能蓄水,排水;冻融过程中体积变化小,可减小路面的冻胀和沉陷;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将荷载进一步扩散,从而减小路基的应力和应变。

铺设石灰土、煤渣石灰土垫层。石灰土的水稳性和冻稳性较好,能减轻路基的冻胀和翻浆。但在重冰冻地区潮湿路段不宜直接采用,须与其它措施配合应用,如石灰土下铺设砂垫层。煤渣石灰土防治路基翻浆的作用与石灰土大致相同。修隔温层

在路面下铺一层炉渣、矿渣、碎砖等材料。因其孔隙多,传热能力小,可使下面的土层不冻结或减小冻结深度,起到预防翻浆的作用。隔温层的厚度一般为20至50cm,其宽要比路面每边多30至50cm。

翻浆-推荐方案

土壤固化剂应用于通丹高速公路

土壤固化剂

土壤固化剂是一种新型的土壤加固材料,其固化原理是:土壤固化剂与含有一定水分的土壤混合后,使胶质电离失去表面阳性,并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溶液中的高价离子可以改变土壤颗粒表面电荷的特征,降低土壤颗粒间的排斥力,破坏土壤颗粒间的吸附力,使之无法更多余地吸收水份,而且这种电反应是恒久的,不可逆转的,从而使土壤中的含水量达到稳定平衡,同时形成结晶盐,以致处理后的路基固化土永远不会比未经土固精处理的土壤更干燥或更潮湿,因此固化土一旦被压实稳固,将不再发生湿涨和塑化。产品本身无毒、无害、无污

染。

土壤固化剂使土壤由亲水性变为斥水性,提高了土壤的耐水性和抗压强度,因此它对土壤的强化是永久性的。经过土壤固化剂处理过的土壤,其强度、密实度、回弹模量、弯沉值、CBR、剪切强度等都得到很大提高,从而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节省了工程维修成本,经济效益俱佳,是当前理想筑路材料选。

土壤固化剂的施工方案为:摊铺石灰土混合料——排压——摆放水泥并摊铺开——设备拌和并排压——喷洒土壤固化剂——拌和——排压——刮平整形——碾压——养生。

混合料配比参考:下层4%石灰、96%土、外掺土壤固化剂0.014%;中层5%石灰、95%土、外掺土壤固化剂0.014%;上层2%水泥、3%石灰、95%土、外掺土壤固剂0.014%。

目前,取得一定市场效应的土壤固化剂有美国路邦EN-1土壤固化剂、湖南路捷能源公司“土固精”固化剂、中路ZL-1土质固化剂等。

二、松散

松散是指路面材料(集料和沥青)逐渐从路面脱开并散失。春季很容易发生路面松散病害:

1、春融季节,当基层有较多细粒土及孔隙时,冬季的毛细水积聚导致春融时的过饱和,水分或泥浆进入到基层相接触的沥青混合料空隙,再加上荷载的反复作用产生剥离现象,所以松散破坏是从下面开始的.

2、春季惊蛰节气后,会进入多雨期,尤其是表面粗糙的开级配沥青混凝土大空隙路面长期被水浸泡,在水的作用下,路面剥离首先从表面车轮轨迹带上发生,此时破坏是从上面开始的,另外受冬季冰雪融水的影响,融水侵入沥青混合料内部,在荷载和冻融循环的反复作用下,造成剥离破坏。水分逐渐渗入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上,使沥青粘附性降低并逐渐丧失粘结力,沥青膜从集料表面脱落,沥青混合料出现掉粒、松散。

松散-防护和治理措施

广珠高速公路路面松散病害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来自沥青的黏结力、集料之间的嵌锁作用和内摩擦力以及沥青与集料的黏附作用,失去了黏附力,混合料也就失去了强度。因此,提高抗剥离性、增加黏结力是预防路面松散的有效措施。

改善路面结构

在土基的施工过程中,必须控制好土基的压实度到达96%以上,含水率为17%。为路面结构提供有效的排水,在靠近路基的路肩外侧,沿路中线方向挖设排水沟以便排除雨水。如果将自由水很快从沥青混合料中排除,乳化、置换或薄膜破裂及水力侵蚀而引起的剥落就会避免。

水的来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及毛细水,要针对水的来源采取措施将水与沥青面层隔开,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在沥青混凝土的下层采用不小于2cm 的沥青含量高的沥青砂作为下封层,在沥青混凝土的下面层采用空隙率较大、集料相互嵌挤作用好的沥青碎石作为结构层。

改变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

用密集配的沥青混合料铺筑路面基层或中间层可有效地防止自由水的侵入;最好要采用抗剥落的集料,如果不可避免采用亲水性集料时,可掺入熟石灰,如果熟石灰不合适时,可采用抗剥落的外掺沥青胶结料。

采用SBS改性沥青

提高沥青和集料的黏结程度也可改善混合料的抗剥离性能。目前最常用的就是SBS 改性沥青。SBS 改性沥青比普通沥青混凝土在抗低温、抗高温、抗断裂、抗老化、弹性复原性、抗疲劳和水稳定性方面的性能都有显著的提高。水稳性能的提高可以更好地提高沥青和集料之间的黏结程度,减少水的侵入,从而更好地提高沥青路面的抗剥离。

松散-推荐方案

西安中交万里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抗滑型雾封层应用于公路养护

抗滑型雾封层技术

抗滑型雾封层技术是西安中交万里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针对路面裂缝、松散等早期病害的预防性养护材料。它与传统雾封层技术最大的区别是抗滑型雾封层材料中含有一种高耐磨性的微粒,能大幅增加雾封层施工后路面的抗滑性能,弥补了一般雾封层抗滑性能不佳的缺点,保证了行车安全。

抗滑型雾封层材料是在常温下将一种液体养护材料以雾状形式喷洒在路面上,形成一层很薄的路面保护层,这层保护层具有以下功能:密封路面出现的早期微裂缝,防止雨水下渗而引起的水损坏;修补路表面集料沥青的剥落;及时固结路面的轻微松散,阻止粒料大面积松散;对路表面的沥青具有一定的再生功能,恢复表面沥青的流变性,减小沥青老化引起的脆裂,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显著改

善路面外观和通行者的视觉舒适感。

其施工工艺与传统雾封层施工工艺一样,使用人工涂刷或机械洒布的方式将配备好的材料喷洒在清扫干净的路面上,待雾封层完全干燥后即可开放交通。

三、坑槽

坑槽是指路面中出现碗状坑洞。沥青路面发生坑槽病害的原因多样,与春季有关的是水损害。雨水或融冰雪水进入并滞留在沥青混凝土的孔隙中,在大量快速行车的作用下,反复多次产生的动水压力(孔隙水压力)使沥青从碎石表面剥落下来,局部沥青混凝土变得松散,碎石被车轮甩出,路面产生坑槽。如水透过沥青面层滞留在基层顶面,在大量快速行车作用下,自由水产生很大的压力并冲刷基层混合料表层的细料,形成灰白色浆,灰浆被行车压唧到路表面。在灰浆数量大的情况下,不久就会产生坑槽。

坑槽-防护和治理措施

坑槽修补的关键技术是排干积水和确保坑槽干燥、确保坑壁坑底无沉泥无松散、保证坑壁坑底与新沥青材料的粘结密实牢固、确保有合适的施工温度和修补材料的压实等。

冷料冷补热料冷补

【操作流程】

清理穴坑——填满穴坑——压实。

【优点】

修补方便快速,可长期存放;

成本高、寿命短。由于施工过程中没有消除坑壁坑底的沉泥与松散,只是简单地填满坑槽,坑壁坑底与新的沥青冷补材料无法进行密实粘结,很容易进水和积水,且材料价格偏高,不适宜作为全线的日常修补使用。

【操作流程】

挖除旧料——添加新料——整平压实。

【优点】

施工成本较低,工作效率高,不受气候限制,可用于高温季节大面积修补。【缺点】

在坑槽切割凿边及压实过程中,坑槽四周容易产生松散和崩缝,同时坑壁为冷热接缝,导致不同的沥青板块在外力作用下弱接缝会开裂,雨水会顺着裂缝缝壁渗透到面层下,从而产生坑槽再破坏。

热料热补喷补工艺

【操作流程】

A面层损坏

清理病害区——加热病害区——耙松——添加新料(冷混合料)——软化新料——整平压实。

B基层损坏

切割机、动力镐挖除面层混合料——基层进行处理——加热板对坑槽周围进行加热,并添加新料——喷洒乳化沥青——压路机压实。

【优点】

解决了传统坑槽修补的弱接缝问题;修补成本低、济效益好;环保、节能、

喷补工艺是一种新型的路面坑槽及网裂的处理工艺。

【操作流程】

启动“喷补王”,通过高压空气将坑槽的污物吹净——将改性乳化沥青喷至坑槽表面形成粘层——将改性乳化沥青及骨料分层高压喷射到坑槽——用小型压路机对混合料进行碾压后开放交通。

【优点】

优质、高效、快速、低成本。

坑槽-推荐方案

高远圣工坑槽冷补车

高远圣工坑槽冷补车

高远圣工HGY5120DYH MOH坑槽冷补车主要用于处理路面坑槽病害,改善路面平整度,提高道路行车安全系数,能够实现在低温、常温、潮湿条件下对路面进行快速修补。

[设备基本参数]

产品型号HGY5120DYH底盘型号ZZ1124G4215D1发动机功率140KW骨料仓容积5m3乳液灌容积1.2m3水灌容积1.2m3水泥箱容积0.5m3拌和最大出料量1000kg/min外形尺寸5050*2410*2700mm 设备适用于春季、冬季(雨后)等施工不利季节抢救性修复,应急处理突发性坑槽破坏。维修时间短,受气候影响小,延长施工季节;设备智能化,只需3人即可完成机车全部操作,施工完成后即可开放交通,保证通车顺畅。比例供料系统,可实现连续供料功能。双轴强制搅拌、特制高耐磨搅拌叶片更换方便快捷。主车全功率取力,各系统独

立控制,动力性能稳定可靠。MOH材料是一种新型的路面复合材料,由水泥和沥青共同形成强度,克服了沥青混凝土在热稳定性和水泥混凝土在脆硬性方面的缺陷,摆脱了沥青软化点指标对于材料热稳定性的限制。材料密实、耐磨、抗剥落,适用于各种温度下的施工,材料无需加热,施工简捷,养生期短,施工完成后2个小时即可开放交通;相比其他坑槽修补工艺成本较低。设备已成功应用于河南许平南高速公路、浙江金丽温高速公路等的维养工程。

四、泛油

泛油是指路面混合料中的沥青向上迁移到路表面,形成一层有光泽的沥青膜。低温季节施工,会导致沥青与集料分离,局部沥青用料过多,沥青路面的嵌缝料散失过多,气温转暖后,在行车作用下多余沥青溢至表面而形成泛油。此外,在降雨量大的地区,路面积水一旦渗入路面结构中,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和动压水的冲刷下,集料表面的沥青膜剥落形成自由沥青,并在水的作用下被迫向上迁移,从而使面层上部泛油。此类泛油病害的发生一般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多雨、路面孔隙率较大、路面压实度偏低、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偏大。

泛油-防护和治理措施

轻微泛油

撒3——5mm粒径的石屑或粗砂,压路机压平。

较重泛油

先撒5~10mm粒径碎石,用压路机碾压。稳定后,再撒3~5mm粒径的石屑或粗砂,压平。

大面积泛油

先撒一层10~15mm粒径碎石,用压路机压平,稳定后,再分次撒上5~10mm粒径的碎石,并压平。对于含油量过高的软层铣刨清除后,重做面层。但铣刨的旧沥青混合料会造成浪费。

泛油-推荐方案

辛美来亚沥青路面热补车

辛美来亚沥青路面热补车

辛美来亚CLYB-1500型沥青路面热补车是一款综合沥青道路热再生修复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红外线热能把冷却的沥青拌和料进行再生与加热。具有给沥青混合料加热保温、乳化沥青喷洒、沥青路面加热修补等多项功能,能方便、快速、一次性的完成路面常见病害的修补作业。

[设备基本参数]

产品型号CLYB-1500料箱容积1500L(1.5立方)整机重量3000 kg料仓加热方式液化气加热和电加热外形尺寸4500*2125*2000mm 使用该设备处理路面泛油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加热路面——耙松路面——喷洒乳化沥青——料箱出料、添加新料——整平压实。设备采用液化气和电为能源,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加热和保温,配备的可自动升降路面加热板为沥青路面维修提供了充足的热沥青混合料,可以快速对沥青路面坑槽、网裂、壅包、井盖边缘破损、泛油等进行修补,避免弱接缝的出现。

五、波浪

波浪是指路表面有规律的纵向起伏。基层局部强度不足或水稳定不好(基层强度

应小于95%),使基层容易造成松软而导致路面病害。层铺法施工洒油不均、用油量过大或是拌合法施工摊铺时细料集中、局部油量大(油石比超过6%),沥青多处石料厚,沥青少处石料薄。当路拱过大或平整度差,则在春季气温回升时,油料会向低处积聚,形成壅包。

波浪、壅包-防护和治理措施

路面壅包病害

轻微波浪

可在波谷喷洒沥青,并均匀撒上适当粒径的的矿料,摊平压实。波浪比较轻微的路段宜利用雨后(或晴天洒水)使磨耗层处于湿润状态,然后用镐、路刮或拉毛器把高凸部分刮松、刮去,凹陷处拉毛、整平,刮出的粒料如粘性不足,可以添加适当粘土拌和(或筛除过多的细料,添加适当粗料)铺平,及时碾压密实。较重波浪

波浪的波峰或波谷高差起伏较大时,应顺行车方向将凸出部分铣刨削平,并低于路表面约10mm。削除部分喷洒热沥青,再均匀撒上粒径不大于10mm的矿料,扫匀并摊平压实。

大面积波浪

应将面层全部挖除,然后重铺面层。其间,宜采用较高塑性指数的粘土,被铲除的材料可重复利用。若面层与基层之间存在不稳定的夹层,面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推移变形而形成波浪,则应挖除面层,清楚不稳定的夹层后,再喷洒粘结沥青,重铺面层。若因基层局部强度不足或稳定性较差导致的波浪病害,则应先对基层进行处治,再重作面层。

波浪、壅包-推荐方案

维特根W2000铣刨机正在作业

维特根W2000冷铣刨机

[设备基本参数]

型号W 2000铣刨深度0 - 320 mm 铣刨宽度2,000 mm发动机功率433 kW / 589 PS工作质量CE30,000 kg 维特根W2000冷铣刨机是强劲、紧凑的履带式铣刨机,适于路面分层铣刨或一次性32cm 厚的全车道结构层铣刨。装备大功率发动机和宽大的两级前输料皮带,确保了该机的大产量。

直流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

直流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 一、当直流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来进行检查和处理 1、熟悉设备图纸、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 只有熟悉了这些文件资料,才能正确地进行检查和维护。 2、先考虑外部和操作再考虑设备本身 引起直流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原因一般有三个方面: ①操作不当-------如某一开关位置不对,设备的运行参数设置不当等。 ②外部原因-------如输入电源消失、缺相等。 ③设备本身-------如某个器件损坏失灵、接触不良、保险熔断等 对于由操作不当和外部原因引起的设备运行异常,只要引起的原因消失,系统就会正常工作,而没有必要对设备本身进行处理,所以应在确认没有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后再进行设备原因方面的检查和处理。 3、注意区分电源的电压等级和极性,搞清回路的走向 在检查处理有问题的设备单元是要注意区分交流输入的电压等级和相序,直流电源电压等级和正负极性。 4、注意安全,尽量隔离问题区域,不要扩大故障范围 直流系统异常情况在处理时可能会带电作业,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采取安全措施,并且在不影响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尽量进行必要的局部隔离,如检查更换充电机模块单元时,要断开相应交流空开,检查电池是可分开电池回路,断开电池熔断器(空气开关)等。另外在更换器件时拆下的线头要进行绝缘扎捆处理,不要人为的扩大故障范围。

二、直流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 ㈠、充电机模块故障及处理: 1、充电机模块输入过压、欠压保护 当输入模块的交流电压大于一定值(湖南科明大于485±10V)或小于一定值(湖南科明小于313±10V)充电机模块自动保护,无直流输出,保护指示灯点亮(黄灯),当电压恢复到一定值(湖南科明电压恢复到460±10V、335±10V)后,充电机模块自动恢复工作。 当发生充电模块输入过压、欠压保护,微机监控装置中事先设定好相应的交流报警参数,微机监控装置(微机后台)就会发交流过压、欠压报警信息。此时值班人员应用万用表交流500V档位测量供直流两路三相交流电源各线电压是否超过过压或欠压数值。电压正常,可能属于误发信息,应观察馈电屏背面输入输出检测单元工作是否正常,工作灯是否间断闪烁,若一直熄灭不闪烁,则按下输入输出检测单元复归按钮,继续观察监控装置是否还发告警信息。电压不正常则继续观察,随时测量交流电压数值。并上报相关部门。 2、充电机模块输出过压保护、欠压告警 当充电机模块输出电压大于微机监控装置设定过压定值(湖南科明256V)时模块保护,无直流输出,模块不能自动恢复,必须将模块断电重新上电。 当充电机模块输出电压小于微机监控装置设定欠压定值(湖南科明198V)时,模块有直流输出发告警信息,电压恢复后,模块输出欠压告警消失。 充电模块输出电压过高、欠压时用万用表直流500V档位测量充电机输出电压实际值,测量电压值高于或低于设定值,并上报相关部门处理。测量电压值正常,可能属于误发信息,应观察充电屏背面充电机检测单元工作是否正常,工作灯是否间断闪烁,若一直熄灭不闪烁,则按下充电机检测单元复归按钮,继续观察监控装置是否还发告警信息。 3、充电机模块输入缺相保护 当输入的两路三相交流电源有缺相时,模块限功率运行(模块输出电流有限,达不到额定输出电流)。此时值班人员应用万用表交流500V档位测量供直流两路三相交流电源各相电压是否正常,有无缺相现象。无缺相可能属于误发信息,应观察馈电屏背面输入输出检测单元工作是否正常,工作灯是否间断闪烁,若一直熄灭不闪烁,则按下输入输出检测单元复归按钮,继续观察监控装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解决方法,不敢说很全,至少很实用! 路基路面是公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路养护的重点内容和部位,由于病害的经常发生,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功能,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置约占养护费用的80%以上,而且往往效果甚微。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路基路面常见的一些病害以及相应的处置技术都有哪些吧! 一、公路路基路面病害处置的相关问题 公路路基路面处置的基本原则 准确分析病害成因 基于病害成因的路基路面处置方案的确定 ? 路基路面的病害处置,必须从病害成因入手,遵循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原则。 ? 路基路面病害处置是一个系列工程,往往具有综合治理的特点。在分析路面病害成因、制订处置方案时,要考虑有无路基因素;

要考虑路面各层次的影响。对于水损坏引起的病害,往往具有综合性病害的特点,必须采取彻底的防治水根治措施。 ? 确定病害处置方案,还应与病害处置者的资源配置相协调。 公路路基的基本要求 公路路基不满足上述任何一种要求,就可能产生路基病害。 公路路面的基本要求 路面不满足前述两项基本要求,则可能产生病害。对于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以提供给顾客安全、通畅、舒适的行车条件。 公路路面的结构型式与病害类型 ? 公路路面按结构型式,分为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两大类。沥青路面又称黑色路面,行车舒适性好 沥青路面病害(损坏)分为裂缝类、变形类、松散类、其他类四种。 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白色路面,行车舒适性不及沥青路面。其力学性能好、抗水破坏能力强,具有造价低、刚度大、强度高、使用耐久和养护工作量小的优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包括断板、脱空唧泥、表面裂缝、起皮、坑洞和平整度差等。

市政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处理及处罚措施

市政道路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处理及处罚措施 各劳务公司及班组: 为规范各各劳务公司、班组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行为,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措施。 一、路床土过湿或有“弹簧”现象的处理 1、现象:路床土层含水量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以致大部或局部发生弹软现象。 2、治理方法: (1)雨季施工土路床,要采取雨季施工措施,挖方地段,当日挖至路槽高程,应当日碾压成活,同时还要挖好排水沟;填方路段,应随摊铺随碾压,当日成活。遇雨浸湿的土,要经晾晒或换土; (2)路床土层避免填筑粘性较大的土; (3)路床上碾后如出现软弹现象,要彻底挖除,换填含水量合适的土。 3、处罚:出现以上情况对劳务班组处以现金罚款50-100元/处/次。 二、铺砌道板与路沿石顶面衔接不平顺 1、现象:铺砌道板与路沿石顶面出现相对高差,有的局部高于路沿石,有的局部低于路沿石,一般在0、5~1、0cm之间。 2、治理方法: (1)如果先安路沿石,要严格控制路沿石顶面高程与平顺度,当砌道板时,步道低点高程即以路沿石顶高为准向上推坡;

(2)如果先铺砌道板,也应先将路沿石轴线位置与高程控制准确,道板低点仍以这个位置的路沿石顶高程为准,在安路沿石时,路沿石顶高程即与已铺砌道板接顺。 3、处罚:对劳务班组处以现金罚款50-100元/处/次。 三、铺砌道板塌边 1、现象:靠近路沿石背处的道板下沉,特别就是步道端头,在路口八字道立沿石背后下沉现象较多。 2、治理方法:凡后安路沿石部分,路沿石前路沿石背均应用小型夯具在接近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分层夯实。 3、处罚:出现以上情况对劳务班组处以现金罚款50-100元/处/次。 四、人行道纵横缝不顺直,砖缝过大 1、现象: (1)在纵横缝上出现10mm以上的错缝与明显弯曲; (2)在弯道部分,也依曲线铺砌,形成外侧过宽的放射形横缝。 2、治理方法: (1)水泥混凝土道板,要根据路的线型与设计宽度,应事先作出铺砌方案,作好技术交底,做好测量放线;为了纵横缝的直顺,应用经纬仪做好纵向基线的测设,依据基线冲筋,筋与筋之间尺寸要准确,对角线要相等; (2)单位工程的全段铺砌要按统一方案施作,不应“各自为政”; (3)弯道部分也应该直砌,再补边。

浅谈公路施工中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浅谈公路施工中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公路施工进入了又一个繁荣期,而且当前我国的各相关行业都对公路非常重视,公路施工技术也日趋成熟。本文针对公路施工过程产生的几个典型病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公路施工;常见病害;防治措施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公路施工进入了又一个繁荣期,而且当前我国的各相关行业都对公路非常重视,公路施工技术也日趋成熟。工程质量是工程项目的生命。只有把好工程施工质量关,将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才能有效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确保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不仅要在合同文件、监理规划、施工组织设计等一系列文本中有明确、具体的体现,还要建立层层负责的组织保证体系,加强质量意识、业务技能、制度建设、监督检查、激励机制等综合管理。本文针对公路施工过程产生的几个典型病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二、沥青路面施工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近些年来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快了公路建设的步伐,而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优越的使用性能,因此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公路建设中得到了越来越多选择。沥青混凝土路面,有着良好的耐久性和力学性能,对路基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变形的适应性强以及行车舒适等优点。但由于施工方面的原因,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问题。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施工过程中,其摊铺边缘极容易出现裂纹,其原因主要有粘油洒布不充分、边缘浮土清洗不彻底、公路有较大横坡、碾压时油温过低等因素导致沥青混凝土基层和面层边缘的粘结力差,再加上边缘混合料的热量较容易损失而造成其温度比中间部位低,这些都是可能导致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出现裂纹的原因。而沥青混凝土路面常会出现的表面离析、泛油、松散、隆起和推移等缺陷也是由于施工质量未得到严格的控制而造成的。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前应当认真清洗基层,晾干之后洒铺粘层油,尤其注意其与构造物的接触面要洒铺到位。而碾压时则由边部往中部方向进行,这样就可避免沥青混凝土边缘出现裂纹。同时沥青混凝土路面经常出现的表面离析、泛

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案docx

房建常见主要问题及处理方案 一.注意事项 1、设计桩顶标高与现场自然地面标高较接近时,现场宜回填砂至设计桩顶标高以上50cm,以保证桩机行 走不会损坏已施工工程桩。 2、回填施工场地若使用了较多的块石,应提出对回填区进行探桩处理,并明确探桩深度。如无需进行,则 可忽略. 3、为确保施工,焊接接桩宜改为气体保护焊自然冷却分钟后再继续施工; 4、施工顺序宜为:施工前先进行试桩,然后继续进行工程桩施工,待工程桩施工结束后再进行静载试验。 5、如有地下室的工程,桩顶标高位于地面以下较深处,施工过程宜请相关单位提前确认静载检测桩,以便 加配管桩至地面。 .通常加劲箍采用Φ,如果为围护桩加劲箍,更应变更为Φ。才能确保钢筋笼吊装刚度要求(该施工应考虑在 吊筋中增设加吊筋,伸至自然地面与机台焊接,以便钢筋笼固定,同时预防浇注桩身砼过程中钢筋笼上浮). 二.常见问题及防范处理方法 (一).怎样预防浇筑桩身砼过程中钢筋笼上浮? .精确的控制还要用吊线坠来实现,在安装完钢筋笼后,通过保护桩恢复桩位的中心点,然后抽孔内的 泥浆,直到漏出钢筋笼的顶面,在钢筋笼的顶端挂“十”字线,用线坠来校和钢筋笼上挂的“十”字线中心与 桩位的中心是否重合,否则用大锤、钢管敲打、撬动钢筋笼的吊筋使其中心与桩位的中心重合为止。但当钢筋笼的顶面至泥浆的上面距离较大时(例如超过米时),抽泥浆的方法往往容易造成塌方,因此用吊线坠的方法就不再适用。所以应在钻孔之前尽量使桩基位置的标高降低,来减少桩基的副孔高度。 .控制钻孔灌注桩中钢筋笼上浮的方法 由于钢筋笼子安装在钻孔的泥浆内,人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在浇注桩基混凝土时,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引起钢筋笼子上浮,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引起钢筋笼子上浮的几种可能原因 ()钻孔底部泥渣清理不符合要求。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后,孔内沉渣过深,桩底的泥块也没有完全搅碎和冲出孔外,就将钻头、钻杆卸掉,安装导管。在浇注桩基水下混凝土时,混凝土将沉渣、泥块一起向上顶起,而泥块再混凝土的冲击作用下将钢筋笼子整体托起,造成钢筋笼子的上浮。 ()浇注混凝土过快。现在很多钻孔灌注桩设计的钢筋笼子都是半笼,(笼子比桩身短几米或十几米)当混凝土面接触到钢筋笼子时,如果继续快速浇筑混凝土,则钢筋笼子在上泛的混凝土的冲击作用下整体上浮。 ()调整好混凝土的塌落度。一般浇注桩基的混凝土塌落度应控制在,浇筑桩基的混凝土都要求有很好的和易性与流动性,以此来保证混凝土在浇注的过程中能有很好的“泛浆”。否则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不好,浇筑桩基将是十分困难的,先浇筑的混凝土已经快要凝固成整体,而将钢筋笼子整体托起,从而引起其上浮。 防止钢筋笼子上浮的方法 防止钢筋笼子上浮的方法应从钢筋笼子上浮原因的角度上来处理: ()防止桩底泥渣、泥块过多的方法是:在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时,不要立即停止钻机转动,而是

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

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9-05-08T16:53:40.9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谭林 [导读] 只有层层得到保障,并且做到严格把控每一步施工,才能使得这种情况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从而保证我国的公路建设进行。 山东省威海市润通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威海 2644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十分迅速,对应的市政公路工程项目数与日俱增,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施工质量的问题广泛受到大家的关注,对质量提出进一步要求的同时也要降低施工工程中病害出现的概率,本文就公路工程中常见的病害以及施工中的处理技术、应用进行了深入的说明,市政公路工程施工时应遵循国家的相关标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公路工程的施工规范化,用更佳的方案进行施工,使得公路的使用期限更长,公路能更经久耐用,安全性能更高。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常见病害;处理措施 1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病害分析 1.1地基不均匀沉降 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过程当中,还有一种常见的病害现象就是工程地基产生沉降不均匀,这种情况也是导致路面发生裂纹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建设的过程当中要对相关的地质情况进行一个具体的分析,并将相关数据进行系列的整合。如果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对于公路的稳定性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及时的进行处理,那么对于整个公路工程而言,这是非常有可能出现的崩塌情况的,如果这一种情况发生的话,那么对于整个城市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在相关的工程建设过程当中以及工程建设前期,都需要有相关严格的监管人员和监管体制,相关的员工施工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十分认真,监管也一定要十分严格,只有层层得到保障,并且做到严格把控每一步施工,才能使得这种情况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从而保证我国的公路建设进行。 1.2路基变形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路基变形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类型,同时也是发生率比较高的病害。这种病害一旦出现,不仅会对公路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还会威胁到来往通行的车辆。公路施工过程中出现路基的根本原因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由于压实度不能够达到规定的要求,其二则是由于填料的质量没有达到合格标准。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材料的质量并没有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控制,那么就会导致质量的检测和验收环节很容易被忽视。除此之外,在填筑时,并没有意识到原材料的质量把控,所以很容易在还没有达到最佳含水量的状态下就进行施工。这样就会导致分层填筑以及压实方法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落实,很容易导致压实度难以达到标准要求。 1.3钢筋腐蚀 钢筋是公路工程中最为主要的承重构件,也是最为重要的结构材料,可以说钢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公路的质量,但同时钢筋也是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变质的材料。一般情况下,钢筋会被包裹在混凝土保护层中,让钢筋与混凝土相结合,不仅可以对钢筋起到保护作用,还可以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但是如果平时缺乏必要的养护,使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而导致钢筋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之中,就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水分以及硫化成分等腐蚀,严重的则会出现钢筋结构断裂,对桥梁结构承载力产生消极影响。 1.4路面裂缝 路面裂缝是非常常见的公路工程质量问题,导致路面出现裂缝破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就是一个重要原因,公路工程通常都是沥青混凝土表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这样的结构会让路面更为平整,路面承载力也比较高,但同时也需要平时加强养护,如果缺乏养护又遭遇恶劣天气,混凝土内外温度应力超过材料的承载极限,路面就会出现裂缝,甚至成为结构裂缝。另外,长期超负荷的承载也是导致路面出现裂缝的重要原因,工程在设计的初期,就对路面的承载力范围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如果在投入使用后长期出现超负荷的状态,就会加速路面老化,再加上风吹日晒就会导致路面出现裂缝。 2公路工程施工病害的处理措施 2.1地基沉降处理技术 公路加固法是处理地基沉降病害的主要技术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改变公路的截面面积增强其结构体系的性能,达到提高公路承载力的目的。处理路面不均匀沉降时,应依据其沉降程度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对于沉降程度较小且没有继续沉降趋势的地基,可采用填补坑洼、修补路面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沉降程度较大且可能会继续沉降的地基,则需采用压实、置换或灌注处理等方法。若地基较软,应对其进行置换,置换过程中应保证置换土的质量。灌注处理,就是将水泥砂浆灌注于地基内,使地下软土、淤泥与混凝土充分结合、固结在一起,以促进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的提高。 2.2提高公路施工路基的压实度 在针对公路施工常见病害进行处理的时候,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病害类型进行分析之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为了保证路基自身的压实度得到有效提升,在施工过程中,要提高路基填料的质量。在施工时,要与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等一系列要求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控,保证填料质量的同时,能够符合基本的公路施工要求。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填料的质量进行严加把控,根据相关要求对其进行检测,只有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才能够被批准进入到施工现场当中。另外,还要重视一些混合料搅拌及对应运输工作的质量。正式拌和混合料在具体实施之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保证试验工作的有效开展。 2.3钢筋腐蚀的施工处置 目前,对于已经出现腐蚀生锈现象的钢筋部分只能采用物理手段将钢筋上腐蚀生锈的部分进行清除处理,以此来达到防止钢筋腐蚀生锈情况继续加重的目的。具体处置方法是,使用砂纸或磨刀等工具将钢筋表面腐蚀生锈的部分清除掉,然后使用清水清洁,再使用具有防腐蚀功能的涂料进行喷涂处理,以此来保护钢筋,使其不会轻易再发生腐蚀生锈的情况。 2.4路面裂缝的处理措施 针对上述的路面裂缝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对策:(1)在具体的公路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养护进行重视,避免混凝土在施

4%水泥土路床处理施工技术方案

4%水泥土路床处理施工技术方案 一、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⒈ G230通武线开封至尉氏段改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⒊《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⒋《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 F90-2015); 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⒍《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2、编制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对公路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规定和要求。严格遵守工程合同文件的要求并服从业主统一安排。 (2)认真领会设计图纸,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现场的实际施工条件,优化施工安排,保证工期。 (3)根据合同工期以及阶段性目标,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区段划分合理,适时根据重点、难点,施工工序及气候环境的要求和制约,组织分阶段控制目标计划。 (4)依靠成熟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可靠的措施,严格的管理,为业主提供优质工程。 (5)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6)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原则。

二、工程概况 G230通武线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中新增国道,北起吉林通化,南至湖北省武汉,是连贯南北的一条国道主干线,是国家公路网及河南省公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拟建路段为开封境内市区至尉氏县段,根据功能需要,项目起点位于开封市十三大街与G310交叉处,向南接郑民连接线,与郑民连接线重合约1.722Km后,与其分离,正南向下穿郑民高速,进入祥符区境内,经樊庙村、小孙村、西姜寨乡,至杨岗村西折向西南,跨贾鲁河进入尉氏县境内,经后曹村、朱家村,至雷家村处下穿商登高速,折向南,跨康沟河,在郭新庄东接尉氏县规划西环,向南经孔家村、崔家村至要井村北折向东南,接G240(原S220)线止。路线全长42.336,其中新建路段40.614Km,改建段长1.722Km,建设标准为一级公路。起点至郑民高速路段主要建设规划十三大街横断面双向六车道范围,即相当于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路面宽度为30m,路基宽度为31.5m。郑民高速至终点路段采用双向八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路面宽度为39m,路基宽40.5m。 本分部起点桩号为K28+982.6,终点桩号为K52+445.32,路线全长23.462Km。本段采用双向八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路面宽度为39m,路基宽40.5m。根据施工设计图的要求路床上部40cm采用4%水泥土处理路床,处理宽度40.3m。本段共计982686m2。 三、施工组织方案 为加强管理,方便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我公司对本工程实行项目法人管理和项目经理负责制,组成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是整个标段的生产指挥机构,是协调对外关系以及整个标段的总体生产计划安排,生产调

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存在问题:外墙铺贴外墙砖,阴阳角的嵌缝剂吸水导致窗框周围渗水 解决措施:外墙砖改为涂刷质感漆,在上窗框处预留滴水槽 2、存在问题:现浇混凝土板内预埋PVC电管时,混凝土板经常沿管线出现裂缝。解决措施:钢筋混凝土板中预埋PVC等非金属管时,沿管线贴板底(板底主筋外侧)放置钢丝网片,后期内墙、棚顶等满铺纤维网格布,刮腻子抹平。 3、存在问题:首层隔墙自身发生沉降,墙身出现沉降裂缝。 解决措施:首层隔墙下应设钢筋砼基础梁或基础,不得直接将隔墙放置在建筑地面上,不得采用将原建筑地面中的砼垫层加厚(元宝基础)作为隔墙基础的做法。 4、存在问题:凸出屋面的管道、井、烟道周边渗漏。 解决措施:凸出屋面的管道、井、烟道周边应同屋面结构一起整浇一道钢筋混凝土防水反梁,屋面标高定于最高完成面以上250mm。 5、存在问题:门窗耐候胶打胶不美观 解决措施:门窗预留洞口尺寸跟现场测量尺寸存在误差,造成窗框与墙垛的间隙不均匀,打胶不美观。建议在抹灰过程中安装窗户副框,副框对门窗起到一个定尺、定位的作用。弥补门窗型材与墙体间的缝隙,利于防水;增强门窗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平整度。有利于门窗的安装,使其操作性更好。 6、存在问题:室内地面出现裂纹 解决措施:出现裂纹的原因是施工中细石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大,混凝土的坍落度过大,分格条过少。在处理抹光层时加铺一道网格布,网格布分割随同分格条位置一同断开。 7、存在问题:内墙抹灰出现部分空鼓 解决措施:空鼓原因,内墙砂浆强度较低,抹灰前基层清理不干净,不同材料的墙面连接未设置钢丝网;墙面浇水不透,砂浆未搅拌均匀。气温过高时,砂浆失水过快;抹灰后未适当浇水养护。解决办法,抹灰前应清净基层,基层墙面应提前浇水、要浇透浇匀,当基层墙体平整和垂直偏差较大时,不可一次成活,应分层抹灰、应待前一层抹灰层凝结后方可涂抹后一层的厚度不超过15mm。 9、存在问题:吊顶顶棚冬季供暖后出现凝结水,造成吊顶发霉 原因:冬季供暖后,管道井内沙层温度升高,水蒸气上升遇到温度较低的现浇板,形成凝结水,凝结水聚集造成吊顶发霉。解决措施:管道井底部做防水层截断水蒸气上升渠道。 10、存在问题:楼顶太阳能固定没有底座,现阶段是简单用钢丝绳捆绑在管道井上固定 解决措施:建议后期结构施工中,现浇顶层楼板时一起浇筑太阳能底座。 11、存在问题:阳台落水管末端直接通入预留不锈钢水槽,业主装修后,楼上的垃圾容易堵塞不锈钢水槽,不易清扫。 解决措施:建议后在阳台上落水管末端预留水簸萁,益于后期的清扫检查。12、存在问题:卫生间PVC管道周围出现渗水现象 原因,出现渗漏的卫生间PVC管道,周围TS防水卷材是冬季低于5℃的环境下施工的,未及时浇筑防水保护层,防水卷材热胀冷缩,胶粘剂开裂,造成PVC

公路隧道病害检测与分析

公路隧道病害检测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4-11-25T09:29:00.263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5月中旬供稿作者:付巧云[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桥梁隧道在交通建设中占越来越大比重,如何检测隧道的病害是隧道工程施工及运营管理的重要问题。 付巧云 FU Qiao-yun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073) (Hubei Communications Technical College,Wuhan 430073,China)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桥梁隧道在交通建设中占越来越大比重,如何检测隧道的病害是隧道工程施工及运营管理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某公路隧道检测为例,介绍了隧道病害检测与分析的有关内容。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roads and bridges tunnel accounted for an increasing proportion in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How to detect diseases of the tunnel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unnel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This paper takes a road tunnel detection as an example to describes the contents of the tunnel about disease detection and analysis. 关键词:隧道;病害;检测;裂缝 Key words: tunnel;disease;detection;cracks 中图分类号:U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100-02 引言 该隧道拟定的起止桩号为:K0+000~K0+583,全长583m,为双车道公路隧道。隧道所经地层为志留系泥岩中,层理明显,风化严重,节理裂隙发育,裂隙较大,岩体较破碎,软弱夹层多,个别处有断层出没,岩石遇水软化成泥。本隧道地下水位较高且具有弱侵蚀作用。隧道结构形式采用复合式衬砌,以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钢拱架为初期支护,筑模混凝土为二次衬砌。 2001年8月顺利贯通,通车至今已运营六年多,隧道已出现密布裂缝及多处渗水等病害情况。 1 检测内容 ①隧道外观情况调查。②隧道断面尺寸检测。③隧道衬砌及衬砌背后质量检查。④隧道衬砌内钢筋分布情况。 2 检测情况与分析 2.1 隧道外观情况调查本次隧道外观病害检查采用目测方式进行,对隧道二次衬砌裂缝采用裂缝显微镜测量,对较典型外观缺陷采用拍照的方式进行记录。通过全面检查,该隧道在外观上存在如下缺陷: ①该隧道衬砌遍布纵、横、斜及环向裂缝,共计182条,裂缝宽度最大达到2.0mm(位于K0+025右拱墙处),一般裂缝在0.2~1.5mm 范围内。隧道进、出口处均存在较大、较长的斜向裂缝,并已形成多条交汇网状分布。②隧道渗水情况严重,超过60%裂缝存在渗水现象,部分裂缝表面已有白色结晶状物质形成;个别节段裂缝出现滴水甚至涌流现象。③隧道砼路面情况较好,但存在个别段山体渗水从路面板间冒出现象。④隧道大量节段接缝处开裂并渗水。 具体典型外观缺陷情况见表1。 通过对翠竹岭隧道外观进行全面检查,该隧道衬砌砼开裂情况较严重且已出现严重渗水现象。 2.2 隧道断面尺寸检测本次对该隧道断面的检测按100m一检测断面的频率进行,采用BJSD-2C型激光隧道限界检测仪对隧道断面进行测量绘制隧道断面图,表2通过实测隧道断面与设计隧道断面进行比较,检测隧道目前断面变形情况。 通过对隧道断面的检测未发现隧道断面严重变形或沉陷现象。仅K0+305处隧道断面右腰至拱顶略有现下沉陷变形。 2.3 隧道衬砌及衬砌背后质量检查 2.3.1 二衬砼强度本次对二衬砼强度的检测,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对隧道进、出口及洞内抽选4节段,采用中型回弹仪进行了检测,具体结果见表3。通过回弹检测发现翠竹岭隧道二次衬砌砼回弹换算强度均低于设计值。

道路工程常见质量问题 预防和处理措施

附件二 道路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预防和处理措施 1、道路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预防和处理措施 (1)土路床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 ①管线沟槽填土不实 A现象 管线开槽和回填时均不考虑如何保证压实度。回填土操作空间往往狭小,无法使用机具夯实;虚填不分层,或分层超厚,甚至虚填到顶,仅对表面进行夯实。分层夯实未落实层层检验,无法掌握夯实效果。 B原因分析 各种专业管道分别由专业主管单位主持施工或专业分包队伍进行施工,对回填夯实无严格要求,无检测手段;道路施工单位对各专业施工单位,未进行有效的监督约束。 C防治和处理方法 在施工前,道路施工单位与专业管线施工单位建立协议关系,明确管理责任,双方落实管理工作,达到回填夯实标准的目的。对沟槽回填未达到压实标准的,必须挖出重新填筑,或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 ②路基下管道交叉部位填土不实 A现象

新建管道在既有管道下穿过,回填时既有管道下方土体夯填密实。在路槽内的悬空刚性管道下方的土体或材料未能夯实,使管道下脱空。 B原因分析 施工单位不了解管道交叉处理的规范要求,对现况管道结构的安全不重视,对路基的稳定和安全缺乏足够的认识。施工单位为节约资金,不落实管道交叉处理措施。施工人员施工时未按照标准要求作业。 C预防措施 在现况管道下穿越其它管道时,在主体管道完工的同时将扰动部分完全填筑密实。 (a)对于刚性管道,采用支墩支撑,下部空间分层回填夯实,无法夯实部位,采用砖砌体予以填充,砌体宽度要大于管道外径。 (b)对于非刚性管道(电信管、雨污水管道等)下方无法夯实部位要灌注微膨胀流动性混凝土予以填充。严格落实管道交叉处理措施,安排人员对重点部位重点检查,杜绝人为疏漏。 ③超厚回填土 A现象 路基填筑和沟槽回填土作业中,不按规定的虚铺厚度填筑,严重的甚至一次性将沟槽填平。可能造成道路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管道胸腔部位回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要求,使管体受压破裂或管道整体被压扁。 B原因分析

高速公路常见的四大病害成因分析

高速公路常见的四大病害成因分析 高速公路病害种类有很多,主要为裂缝、车辙和推移、坑槽和泛油四大类。 一、裂缝 裂缝病害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三种形式,以下将分别介绍。 (一)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一般有两种:一种主要发生在紧急停车带或路肩部位,其形状是沿路肩边缘向内逐步扩大,呈月牙形,这种裂缝容易使路基发生滑移,危险性很大;另一种是发生在行车道部位,多为纵向条带状,裂缝两端未延伸到路堤边缘。 1.纵向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地基原因。有些路段处于丘陵低洼、河谷处,地基土天然含水量较高,在设计及施工时未做处理,在高填土后,由于地基承载能力的差别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纵向开裂。 纵缝1 (2)路基施工原因。如果土基施工时天气干燥,局部路堤填料土块粉碎不足,路基压实不均匀,暗埋式构造处因构造物长度限制,路基边缘不能超宽碾压,致使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或者混合料摊铺时纵向施工搭接质量不好,都会造成纵向裂缝。

纵缝,形成宽缝,后期会形成坑洞 (3)水的渗透破坏。中央分隔带、路表、边坡等渗水,使局部路基受水浸泡后承载力值降低,在动静荷载的作用下,路基滑动产生裂缝,另外填料若为弱膨胀土,如施工中未做处理,渗水后含水量变化,也会导致裂缝产生。 (二)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是与路面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缝,裂缝起初大多出现于路面两侧的硬路肩,逐渐发展而贯通全路幅。贯通裂缝沿路面大致呈均匀分布。 1.横向裂缝通常不是由于荷载作用引起的。其成因主要有三个: (1)材料收缩引起横向裂缝。一方面在基层成型过程中,因基层材料失水收缩而形成规则的横向裂缝,另一方面基层材料因温度骤降而发生低温收缩开裂。这两种收缩变形使面层底面承受拉力,当拉力超过沥青面层的抗拉强度时就使沥青面层底部拉裂,并随着温湿的循环变化及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而导致沥青面层低面裂缝。

浅谈计算机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措施

浅谈计算机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措施 浅谈计算机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措施本文关键词:浅谈,常见故障,措施,计算机 浅谈计算机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措施本文简介:摘要:首先分析了计算机维护工作中比较常见的几种故障,对计算机中的开机故障、硬件故障以及软件故障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次提出了计算机故障问题的处理措施,全面总结了开机故障处理、操作系统和软件兼容故障处理、网络故障处理以及打印机故障处理等措施,旨在为计算机的工作正常运转提供技术理论支撑,为人们的生活和 浅谈计算机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措施本文内容: 摘要:首先分析了计算机维护工作中比较常见的几种故障,对计算机中的开机故障、硬件故障以及软件故障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次提出了计算机故障问题的处理措施,全面总结了开机故障处理、操作系统和软件兼容故障处理、网络故障处理以及打印机故障处理等措施,旨在为计算机的工作正常运转提供技术理论支撑,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 关键词:计算机维护;开机故障;硬件故障;处理措施; 1 计算机维护中常见的几种问题 就目前而言,计算机的故障问题可以分为开机故障、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

3种类型。 1.1 计算机的开机故障 计算机的开机故障是计算机中比较常见的故障之一。若用户在按下开机键之后,计算机没有任何反应,就表示计算机存在开机故障。但是也有特殊的情况,例如出现黑屏关机甚至蓝屏的情况,这些情况也属于开机故障,导致电脑不能正常使用。 1.2 计算机的硬件故障 计算机的硬件比较简单,在计算机的故障中,硬件故障分为真故障和假故障两种情况。假故障指的是计算机本身的设备和外部的设备没有受到损害,故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计算机硬件设备之间的连接数据线或者是电源线接触不良,这主要是因人们对计算机维护工作不到位引起的,这种情况也会影响到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但是危害比较小,故障处理比真故障要简单、快捷。真故障指的是计算机硬件设备自身遭受到破坏,是硬件设施实实在在出现磨损,会对计算机部分功能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真故障一般是计算机的主板、显卡以及外部设备受到损坏。在真故障中,如果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出现问题,计算机就不能正常运转,甚至可能会对相关的电脑组件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修补损害的组件。主机的电源不能正常开启、显示器不能显示主机内容、电脑内部过烫等问题都是计算机硬件故障的表现形式。 1.3 计算的软件故障 软件故障在计算机中的形式比较复杂,处理也相对比较困难。操作系统上的故障是软件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电脑运转的核心问题也是软件故障问题,所

试析公路隧道病害类型产生原因及处治技术

试析公路隧道病害类型产生原因及处治技术 在进行公路隧道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公路隧道结构发生病害。因为公路隧道结构病害的发生,导致已建成通车的公路隧道大面积维修处理,严重的个别隧道出现道路暂时中断,对人们正常的行车造成严重影响及不必要的經济损失,因此,对公路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及其病害的研究,并探寻有效的整治措施意义重大,以改善公路隧道现状,进而为人们的安全出行提供强有力保障。 标签:公路隧道;病害类型;产生原因;处治技术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都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公路隧道建设工作。但是,在公路隧道使人们出行更加便利的同时,一些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尤其是由于地质、施工等因素所导致的一些危及到公路隧道使用安全的工程病害最为严重。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对当前我国公路隧道病害的类型及其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相应的技术处治措施,以希冀给予公路隧道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些帮助和建议,进而有效促进我国公路隧道整体质量的提高。 1、公路隧道衬砌结构病害及其原因分析 公路隧道病害中常见的类型就是衬砌结构病害,它通常分为两种类型:表面病害和非表面病害,两种病害各有特点,但对于公路隧道质量的影响都非常严重。 1.1衬砌结构表面病害 表面病害指的是发生于衬砌表面的病害,主要包括衬砌开裂、严重错台及渗漏水等问题。一般来说,衬砌结构表面病害主要是由于各种不可预料的外力所造成的。 1.2衬砌结构非表面病害 非表面病害出现的原因主要是:首先,若施工人员不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则会直接造成衬砌混凝土的厚度不够;其次,若砂石料不合格或粗细骨料配比不合理,便会使得衬砌混凝土的强度不达标;最后,导致衬砌结构背后空洞问题的原因主要为超挖回填或未回填,同时一些外界因素所导致的塌方过于严重同样也会造成衬砌背后空洞。 1.3隧道水害 在公路隧道施工中出现最多的病害就是隧道水害,它会导致材料内部性的损坏,增加隧道工程对人生命安全的威胁概率。衬砌是隧道工程防止水害最重要的保护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衬砌的定时周期性的检测是保障隧道施工不被水

浅谈路基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路基常见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13-01-07T10:43:40.5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10月Under供稿作者:佟海 [导读] 随着城市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也得到了速度的发展,而公路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交通的顺畅与否,所以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 唐山市燃气集团佟海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文章分析了路基常见病害、成因,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路基常见病害防治 On subgrade common disease cause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ongHai gas group tangshan tangshan city, hebei province 063000 Pick to: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subgrade common diseases, causes, and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subgrade common disease control 随着城市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也得到了速度的发展,而公路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交通的顺畅与否,所以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公路是线型建筑物,路基是线型建筑物的主体,它贯穿公路全线,与桥梁、隧道相连。因些路基又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好坏,关系到整个公路的质量。实践证明,没有坚固、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 由于路基的重要作用以及容易发生破坏的原因,要求其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但其强度和稳定性,不仅受地质、水文、气候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也受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基设计、施工方法及养护方法是否正确等人为因素制约。 一、路基的常见病害及成因 (一)路基的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较大的沉落,不均匀下陷,造成的局部路段损坏。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路基的沉落,产生的原因一般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等;二是地基的沉陷,产生的原因一般为原地面为较弱土层填筑前未经换土等。降雨量过大、洪水、冰冻、积雪或温差过大,都可能使路堤产生不均匀下沉。另外,现阶段大吨位车辆比重不断增大,超载显现有曾无减,也可能导致路基沉陷。 (二)路基边坡的坍方是指路堤边坡和路堑边坡的坍方,是公路常见的病害,也是水毁造成的普遍现象。其坍方长度由几米到几十米,严重地影响交通运输的安全。按照破坏的原因和规模不同 ,路基边坡坍方可分为剥落、碎落、滑坍及崩坍、坍塌等类型。这些损坏表现的形式有的规模较小 ,有的则可能是大量土方的整体下滑或崩落,有时还会引起其他病害。产生路基边坡坍方的原因较多,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水文、温度等的作用。如不良的土质,大量降雨雪,水的侵蚀、冲刷及季节性冰冻地区的反复冻融作等。人为因素包括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在设计方面如断面尺寸、排水、防护与加固设计不合理等。在施工方面如填筑顺序不当,填方不密实,土基压实不足等。 (三)路基沿山坡滑动通常是指路基整体或局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地面向下滑动,失去其基本的稳定性。产生的原因一般为边坡过陡、原地面较光滑未经人工处理、土壤过于潮湿、路基下的地基为不稳定的天然滑动体、未进行必要的支撑与加固、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土基压实不足等。 (四)路基翻浆主要是指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排水不良情况下,冬季水分产生聚集,引起路基冻胀,春季融化时,将造成路基湿软,形成弹簧状态,并在行车的反复作用下,会发生泥浆被挤压到路面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季节性冰冻地区的春融时节,以及盐渍土、泥沼、水网、软土等地区。路基翻浆根据导致其发生的水类来源和翻浆时路面的变形破坏程度,可分为五种类型和三个等级。导致翻浆的水类来源可分为地下水类、地表水类、土体水类、气态水类、混合水类。按翻浆等级和路面变形破坏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是指路面龟裂、潮湿、车辆行驶时有轻微弹簧;中度是指大片裂纹、路面松散、局部鼓包、车辙较浅;重度是指严重变形、翻浆冒泥、车辙很深。其产生的原因为采用粉性土质做路基、地面排水困难、地下水位较高、季节性冰冻地区、不及时排积水、不及时弥补裂缝等。 二、预防、防治及养护措施 (一)设计方面 1、在设计之前,要做全面的调查工作。必须对沿线的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震等进行全面详细的探查,尤其要对不良地段应做更加详细的勘探。如为公路改建,还应收集历年路况资料及当地路基的翻浆、坍方、沉降等病害的防治经验。 2、在设计时必须保证路基最小填筑高度不因地表水、地下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其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的路基设计最小填筑高度不应小于路床处于中湿状态的临界高度;当路基设计标高受限制时,应对潮湿、过湿状态的路基进行处理,如换填砂砾、石渣等透水性材料设置隔离层或修筑地下渗透沟等以避免地面积水和地下水浸入路基,影响路基强度与稳定性。处理后的土基回弹模量不应小于路面设计规范规定的要求。 3、明确各级公路路基填料质量标准要求,施工图设计中,按照设计规范的路基填料最小强度(CBR)要求,来确定填筑材料的选择。必须明确不同填高内路基填料的CBR值(最小强度)及最大粒径要求。路床填料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角砾)类土,填料的粒径最大应小于150MM。 4、在路基排水设计中要本着防重于治,防止结合的方针,遵循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环境保护的原则。要做到防、排、疏相结合,针对排水困难的地段,可采取渗沟、渗水隧洞、渗井等方法来降低地下水位或设置隔离层等措施,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强度。对排水设施的进、出水口,坡度陡的沟渠,做好防护与加固。防止出现堵塞、溢流、渗流、淤积、冲刷和冻结等现象发生,以免对路基造成危害。 5、在路基防护的设计中要应采用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形式。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边坡可采用种草籽、铺草皮、植树等植物防护措施。对于易风化的软岩石或破碎岩石路堑边坡,常受侵蚀而脱落,又不能用植物防护时,可采用抹面、喷浆、勾缝、灌浆和嵌补等防护措施。对于风化严重的软质岩石、易受侵蚀的土质边坡及受水冲刷的边坡,可采用护面墙、砌石、抛石、石笼等防护措施。 (二)施工方面 1、路基开工前,一是要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并进行施工调查,对重要地段要作重点勘察,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修改意见。二是

关于农村公路常见病害及处理办法

关于农村公路常见病害及处理办法 发表时间:2019-08-26T14:10:16.800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11期作者:吴海兴 [导读]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交通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 龙江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黑龙江省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交通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因此,在进行农村公路施工时,施工人员要明确农村公路常见的病害,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保障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能达到预期的施工要求。本文就农村公路常见病害及处理办法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有效提高人们出行的安全性。 【关键词】道路工程;农村公路;病害处理 在进行农村公路施工时,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不仅会降低公路的施工质量,甚至严重的还会增加农村公路出现病害的概率。另外,现在我国农村很多地区的路面采用的材料仍旧是水泥混凝土材料,这种材料本身就有着维修较为困难,使用寿命相对来讲较短的特点,因此,为了保障农村公路的质量能达到预期的要求,必须要对公路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以便农村公路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 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原因 农村公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通车2~3年后普遍出现的常见病害主要是断裂并伴有沉陷,边角脱空、断裂,混凝土路面唧泥、错台和板底脱空。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造成。 1.1路基原因 导致农村公路出现病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路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水泥混凝土路面通车3年左右路面就会出现破损的情况,一旦路面出现破损的问题,路基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的还会降低行车的安全性。现在我国很多农村公路在进行施工时,采用的路基一般都是半填半挖路基、高填路基,这种路基在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断裂的问题。如果施工单位采用低填路基进行施工,路面出现破损情况的概率就会有效的降低。在公路修建时,修建速度越快公路压实的质量就越低,路面的使用寿命也会相应的缩减,现在我国很多农村路面出现破损情况的原因都与路基填压不实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最终导致路面出现深陷3的情况,严重的甚至部分路面还会出现变形、断裂等问题,这些给农村公路正常使用造成的影响非常大。为了避免农村公路路基出现变形的情况,相关人员可以采用压实、填料等措施,以降低公路出现病害的概率。 1.2路面基层原因 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受力特点不同,对基层的要求也存在差异,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由面层受力。所以面层厚度大、强度高,对基层的要求主要是水稳定性尤其是抗冲刷能力。 28 由于农村公路的特点,其路面基层的选择和其他等级公路在基层结构类型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区别。一股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的基层多是水稳基层即半刚性稳定基层,而由于地方可投入资金较少的原因,我省农村公路的多数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级配砂砾基层,也就是柔性基层。半刚性稳定基层强度高、刚度大,但也存在造价高、工艺复杂、养护期长、不利于行车干扰路段的施工、且开裂后没有愈合能力等缺点,所以采用级配砂砾或碎石的柔性基层是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的最佳选择。但是,较多的人认为只要有较厚的混凝土面板,基层只要是砂砾就行了,对材料品质不加控制,结果由于基层材料及施工的原因也造成了较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基层集料的质量对路面使用寿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基层材料由于级配过细、含泥量很大而较差时,其强度会大大降低,水稳性能同时大幅降低,当基层部分有水渗入时,就极易损坏,形成唧泥、错台和板底脱空,进而造成断板。因此,在对基层集料质量进行控制时,应当采用粗集料多比细集料多的材料,粗集料多,可以有利于内部排水,抗冲刷能力高。在充分利用当地材料的同时,不随意取材,当材料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掺杨配粗粒径砂砾的方法进行改善。另外,我省农村公路的多数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混凝土面板下设置级配砂砾基层较少再设置垫层。但是特殊路段必须设置垫层,在地下水位较高和坡面水汇集的土质路堑地段,路床的强度、水稳定性将大大降低,除了设置基层外,还应增设全宽式隔、排水垫层,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基层的稳定,减少路面病害。 1.3 养护原因 现在我国很多农村公路建成之后,一般都是直接交给当地的交通部分,使得很多农村公路都严重缺乏养护,相关部分公路养护投资力度不足,使得农村公路使用过程中病害不断,给公路早晨严重的破坏。因此,施工单位在开展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时,要制定科学的养护措施,对路面进行定期维护,及时发现农村公路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解决措施。另外,在进行农村公路施工时,相关人眼如果发现混凝土损毁严重的忽视,就要对配损害的混凝土进行挖出出力,并更换农村公路混凝土的混凝土板,这种养护措施本身就有着施工工艺较为简单,施工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的问题。 在开展农村混凝土挖换时,要降低对路面造成的影响,保障混凝土板基地四周结构的稳定性不会受到影响,提升建筑混凝土底板的强度,更换混凝土板时,要做好混凝土板挖换工作,提升混凝土基础的稳定性,以避免农村公路的边角出现偏差。 2 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2.1 设计阶段 在设计农村公路时,要保障农村公路设计能符合人们的需求,根据公路周围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适当降低路基高度。同时,为了保证路基宽度与稳定性,可以在路肩边加做路肩墙与排水沟。在越岭线陡坡地段,路基设计一般应尽量避免采用半填半挖断面。如不可避免时,应重视路基下部挡土墙及其基础的设计,挡土墙基础应根据不同地质条件灵活处理,最好埋置在稳定的岩层和强度较好的土基上;对填方应分层填筑碾压,在填挖边界处采取开挖向内倾斜的台阶、铺设土工织物等措施。在越岭线挖方路段因山体植被遭到破坏,易受暴雨冲刷形成塌方、泥石流,因此边坡的稳定性设计尤为关键。 2.2 施工阶段 首先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应根据各工程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和施工计划,使各工序衔接紧密、连续、均衡,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对于沥青路面,施工前根据现有的人力、机械设备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法,混合料运输应安全、快捷,避免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