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显著性检验.

常用显著性检验.
常用显著性检验.

常用显著性检验

1.t检验

适用于计量资料、正态分布、方差具有齐性的两组间小样本比较。包括配对资料间、样本与均数间、两样本均数间比较三种,三者的计算公式不能混淆。

2.t'检验

应用条件与t检验大致相同,但t′检验用于两组间方差不齐时,t′检验的计算公式实际上是方差不齐时t检验的校正公式。

3.U检验

应用条件与t检验基本一致,只是当大样本时用U检验,而小样本时则用t检验,t检验可以代替U检验。

4.方差分析

用于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的多组间计量比较。常见的有单因素分组的多样本均数比较及双因素分组的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方差分析首先是比较各组间总的差异,如总差异有显著性,再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组间比较用q检验或LST检验等。

5.X2检验

是计数资料主要的显著性检验方法。用于两个或多个百分比(率)的比较。常见以下几种情况:四格表资料、配对资料、多于2行*2列资料及组内分组X2检验。

6.零反应检验

用于计数资料。是当实验组或对照组中出现概率为0或100%

时,X2检验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直接概率计算法。

7.符号检验、秩和检验和Ridit检验

三者均属非参数统计方法,共同特点是简便、快捷、实用。可用于各种非正态分布的资料、未知分布资料及半定量资料的分析。其主要缺点是容易丢失数据中包含的信息。所以凡是正态分布或可通过数据转换成正态分布者尽量不用这些方法。

8.Hotelling检验

用于计量资料、正态分布、两组间多项指标的综合差异显著性检验。

计量经济学检验方法讨论

计量经济学中的检验方法多种多样,而且在不同的假设前提之下,使用的检验统计量不同,在这里我论述几种比较常见的方法。

在讨论不同的检验之前,我们必须知道为什么要检验,到底检验什么?如果这个问题都不知道,那么我觉得我们很荒谬或者说是很模式化。检验的含义是要确实因果关系,计量经济学的核心是要说因果关系是怎么样的。那么如果两个东西之间没有什么因果联系,那么我们寻找的原因就不对。那么这样的结果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或者说是意义不大的。那么检验对于我们确认结果非常的重要,也是评价我们的结果是否拥有价值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做统计检验。

t检验,t检验主要是检验单个ols估计值或者说是参数估计值的显著性,什么是显著性?也就是给定一个容忍程度,一个我们可以犯

错误的限度,错误分为两类:1、本来是错的但是我们认为是对的。2、本来是对的我们认为是错的。统计的检验主要是针对第一种错误而言的。一般的计量经济学中的这个容忍程度是5%,也就是说可以容忍我们范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是5%。这样说不准确,但是比较好理解。

t-stastic是类似标准正态化的正态分布两一样,也就是估计值减去假设值除以估计值得标准差,一般假设值是0,这一点不难理解,如果是0 ,那么也就意味着没有因果关系。这个t-static在经典假设之下服从t分布。t分布一般是和正态分布差不多,尤其是当样本的量足够大的时候,一般的经验认为在样本数量大于120的时候,就可以看成是正态分布的。

F-statistc:F检验是属于联合检验比较重要的一种,主要的目的是用于对于一系列的原因的是否会产生结果这样一个命题做出的

检验。F统计量主要的产生来源是SSR\SST\SSE三个量。但是这个检验有一个缺点是必须在经典假设之下才能有效。

LM检验:这个检验的性质和F检验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检验联合显著性的,不同的是F统计量符合F分布,但是LM统计量服从卡方分布。卡方分布是正态分布的变量的平方和,而F分布是卡方分布的商,并且分子和分布必须独立,这就是为什么F检验适用范围受限的原因。LM=n*SSR、或者是LM=n-SSR。

至于其他的White检验、Brusch-pagan检验(异方差的检验方法)、还有序列相关的t检验、DW检验基本原来是相同的。

关于异方差检验、序列相关的检验其中存在不同的地方,但是思

想基本是相同的。

关于异方差检验的讨论:

1、Brusch-pagan检验:这个检验的思路比较简单,主要是要研究残查和X之间的关系,给定这样的一个方程:u=b0+b1*x1+……

+bn*xn+u'的回归,其中进行F检验和LM检验。如果检验通过那么不存在异方差,如果不通过那么存在异方差。

2、White检验:这个检验也是对异方差的检验,但是这个检验不同的是不仅对于X的一次方进行回归,而且考虑到残查和x的平方还有Xi*Xj之间的关系。给定如下方程:u=b0+b1*y+b2*y^2+u'。也是用F和LM联合检验来检验显著性。如果通过那么不存在异方差,否则存在。

序列相关的检验方法的讨论:

对于时间序列的问需要知道一个东西,也就是一介自回归过程,也就是一般在教科书中说到的:AR(1)过程,其中的道理主要是说在当期的变量主要是取决于过去一个时期的变量和一个随机误差项。表示如下:Ut=p*U(t-1)+et。在这里我要说到几个概念问题,I(1)(一阶积整)、I(0)(零阶积整)。其中的一介自回归过程AR(1)就属于零阶积整过程,而一阶积整过程实际上是随机游动和飘移的随机游动过程。随机游动过程:Ut=U(t-1)+et。也就是在AR(1)的过程之下,其中的P是等于1的。飘移的随机游动过程:Ut=a+U(t-1)+et。其中随机游动过程和AR(1)过程中的不同点在于一个弱相依性的强弱问题,实际上我们在时间序列问题中,我们可以认为任何一个过程是弱相依

SPSS中的相关分析及假设检验

相关分析及假设检验 spss 1.概念 变量之间相关,但是又不能由一个或几个变量值去完全和唯一确定另一个变量值的这种关系称为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函数关系仅仅是相关关系的特例。事物之间有相关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也可能仅是伴随关系,但是事物之间有因果关系,则两者必然相关。 相关分析用于分析两个随机变量的关系,可以检验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度或多个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程度,也可以检验 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偏相关分析是指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效应以后,对两个变量相关程度的分析。、 2.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由相关系数来度量,pearson相关系数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它用于检验连续型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2.1前提假设 1)正态分布皮尔逊积差相关只适用于双元正态分布的变量,即两个变量都是正态分布,注意只有pearson要求正态分布 如果正态分布的前提不满足,两变量间的关系可能属于非线性相关 2)样本独立样本必须来自总体的随机样本,而且样本必须相互独立 3)替换极值变量中的极端值如极值、离群值对相关系数的影响较大,最好加以删除或代之以均值或中数 2.2相关分析的前提假设检验 一般情况下是对是否满足正态分布进行检验,对于正态分布的检验有好几种方法,总的可分为非参数检验和图形检验法 1)非参数检验法 spss中的1-sample K-S检验,检验样本数据是否服从某种特定的分布,方法有三种 a. Asymptotic only 是一种基于渐进分布的显著性水平的检验指标,通常显著性水平小于0.05则认为显著,适用于大样本。如果 样本过小或分布不好,该指标的适用性会降低 b.Monte Carlo 精确显著性水平的无偏估计,适用于样本过大无法使用渐进方法估计显著性水平的情况,可以不必依赖渐近方法的假设前提 c.Exact 精确计算观测结果的概率值,通常小于0.05即被认为显著,表明横变量和列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同时允许用户键入每次检验的最长 时间显著,可以键入1到9999999999之间的数字,但只要一次检验超过指定时间的30分钟,就应该用monte carlo 假设是服从某种分布 所以如果计算出的值比如Asymp. Sig 小于0.05,那么拒绝原假设,说明样本为非正态分布,否则值越大越服从某种分布 单样本K-S首先计算每一阶段实际值与观察值的差异值,再计算每一阶段差异值的绝对值Z,即K-S的Z值,Z值越大,样本服从理论分布的可能性越小 还有一个是2 -sample Kolmogorov—Smirnov用于检验2个样本的分布是相同的假设 2)图形法 spss中graph a.Q-Q正态检验图

常用显著性检验.

常用显著性检验 1.t检验 适用于计量资料、正态分布、方差具有齐性的两组间小样本比较。包括配对资料间、样本与均数间、两样本均数间比较三种,三者的计算公式不能混淆。 2.t'检验 应用条件与t检验大致相同,但t′检验用于两组间方差不齐时,t′检验的计算公式实际上是方差不齐时t检验的校正公式。 3.U检验 应用条件与t检验基本一致,只是当大样本时用U检验,而小样本时则用t检验,t检验可以代替U检验。 4.方差分析 用于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的多组间计量比较。常见的有单因素分组的多样本均数比较及双因素分组的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方差分析首先是比较各组间总的差异,如总差异有显著性,再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组间比较用q检验或LST检验等。 5.X2检验 是计数资料主要的显著性检验方法。用于两个或多个百分比(率)的比较。常见以下几种情况:四格表资料、配对资料、多于2行*2列资料及组内分组X2检验。 6.零反应检验 用于计数资料。是当实验组或对照组中出现概率为0或100%

时,X2检验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直接概率计算法。 7.符号检验、秩和检验和Ridit检验 三者均属非参数统计方法,共同特点是简便、快捷、实用。可用于各种非正态分布的资料、未知分布资料及半定量资料的分析。其主要缺点是容易丢失数据中包含的信息。所以凡是正态分布或可通过数据转换成正态分布者尽量不用这些方法。 8.Hotelling检验 用于计量资料、正态分布、两组间多项指标的综合差异显著性检验。 计量经济学检验方法讨论 计量经济学中的检验方法多种多样,而且在不同的假设前提之下,使用的检验统计量不同,在这里我论述几种比较常见的方法。 在讨论不同的检验之前,我们必须知道为什么要检验,到底检验什么?如果这个问题都不知道,那么我觉得我们很荒谬或者说是很模式化。检验的含义是要确实因果关系,计量经济学的核心是要说因果关系是怎么样的。那么如果两个东西之间没有什么因果联系,那么我们寻找的原因就不对。那么这样的结果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或者说是意义不大的。那么检验对于我们确认结果非常的重要,也是评价我们的结果是否拥有价值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做统计检验。 t检验,t检验主要是检验单个ols估计值或者说是参数估计值的显著性,什么是显著性?也就是给定一个容忍程度,一个我们可以犯

显著性检验(Significance Testing)

显著性检验(Significance T esting) 显著性检验就是事先对总体(随机变量)的参数或总体分布形式做出一个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这个假设(原假设)是否合理,即判断总体的真实情况与原假设是否显著地有差异。或者说,显著性检验要判断样本与我们对总体所做的假设之间的差异是纯属机会变异,还是由我们所做的假设与总体真实情况之间不一致所引起的。 显著性检验是针对我们对总体所做的假设做检验,其原理就是“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来接受或否定假设。 抽样实验会产生抽样误差,对实验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时,不能仅凭两个结果(平均数或率)的不同就作出结论,而是要进行统计学分析,鉴别出两者差异是抽样误差引起的,还是由特定的实验处理引起的。 [编辑] 显著性检验的含义 显著性检验即用于实验处理组与对照组或两种不同处理的效应之间是否有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是否显著的方法。 常把一个要检验的假设记作H0,称为原假设(或零假设) (null hypothesis) ,与H0对立的假设记作H1,称为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 。 ⑴在原假设为真时,决定放弃原假设,称为第一类错误,其出现的概率通常记作α; ⑵在原假设不真时,决定接受原假设,称为第二类错误,其出现的概率通常记作β。 通常只限定犯第一类错误的最大概率α,不考虑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这样的假设检验又称为显著性检验,概率α称为显著性水平。 最常用的α值为0.01、0.05、0.10等。一般情况下,根据研究的问题,如果犯弃真错误损失大,为减少这类错误,α取值小些,反之,α取值大些。 [编辑] 显著性检验的原理 无效假设

相关系数检验表

自由度自由度n -m -10.10 0.05 0.01 n -m -10.10 0.05 0.01 10.987690.996920.999882010.018230.010910.0028820.900000.950000.990002020.050680.043320.0258130.805380.878340.958742030.068740.066150.0518940.729300.811400.917202040.079150.080690.0725350.669440.754490.874532050.085730.090380.0880760.621490.706730.834342060.090190.097180.0998670.582210.666380.797682070.093370.102170.1089880.549360.631900.764592080.095730.105950.1161890.521400.602070.734792090.097520.108880.12197100.497260.575980.707892100.098910.111200.12670110.476160.552940.683532110.100010.113070.13062120.457500.532410.661382120.100890.114600.13390130.440860.513980.641142130.101600.115860.13667140.425900.497310.622592140.102170.116900.13903150.412360.482150.605512150.102640.117770.14106160.400030.468280.589712160.103020.118500.14281170.388730.455530.575072170.103320.119110.14432180.378340.443760.561442180.103560.119620.14564190.368740.432860.548712190.103760.120060.14679200.359830.422710.536802200.103910.120420.14780210.351530.413250.525622210.104020.120720.14869220.343780.404390.515102220.104100.120970.14946230.336520.396070.505182230.104160.121170.15015240.329700.388240.495812240.104190.121340.15075250.323280.380860.486932250.104200.121470.15127260.317220.373890.478512260.104190.121570.15173270.311490.367280.470512270.104170.121640.15214280.306060.361010.462892280.104130.121690.15249290.300900.355050.455632290.104080.121720.15279300.295990.349370.448702300.104020.121730.15306310.291320.343960.442072310.103950.121730.15328320.286860.338790.435732320.103870.121700.15348330.282590.333840.429652330.103780.121670.15364340.278520.329110.423812340.103680.121620.15377350.274610.324570.418212350.103580.121560.15388360.270860.320220.412822360.103470.121490.15396370.267270.316030.407642370.103360.121410.15403380.263810.312010.402642380.103240.121320.15407390.260480.308130.397822390.103120.121220.15409400.257280.304400.393172400.103000.121120.15410410.254190.300790.388682410.102870.121010.1541042 0.251210.297320.38434242 0.102740.120900.15408 显著性水平(a ) 显著性水平(a ) 相关系数检验临界值表

显著性检验卡方检验等

第十章 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本章学习目标: 1.理解量化资料整理与分析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2.掌握几种常用的量化分析方法。 3.掌握质性资料的整理分析方法。 无论采用什么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都会搜集到大量的、杂乱的、复杂的研究资料。因此,对大量的、复杂的研究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整理和分析,就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体现着研究者的洞见,是研究者对研究资料进行理性思维加工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产出研究结果。 根据研究资料的性质,研究资料可以分为质性研究资料和量化研究资料。对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就相应的分为: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和量化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一节 定量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定量资料分析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随机变量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试验或观察,其可能结果不止一个,而且事先无法确定,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表示随机现象中各种可能结果(事件)的变量就称为随机变量。教育研究中的变量,大多数都是随机变量。如身高、智商、学业测验分数等。 2.总体和样本 总体是具有某种或某些共同特征的研究对象的总和。样本是总体中抽出的部分个体,是直接观测和研究的对象。例如,要研究西安市5岁儿童的智力发展问题,西安市的5岁儿童就是研究的总体,从中抽取500名儿童,这500名儿童就成为研究的样本。 3.统计量和参数 统计量:反映样本数据分布特征的量称为统计量。例如: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样本相关系数等,都属于统计量,它们分别用 表示。统计 量一般是根据样本数据直接计算而得出的。 参数:反映总体数据分布特征的量称为参数。例如:总体平均数、总体标准差、总体相关系数等。它们分别用ρσμ,,等符号来表示。总体参数常常需要根据样本统计量进行估计和推断。 4.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是指对获得的杂乱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概括,以揭示一组数据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简答题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简答题 1.简述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学科间的关系。 2.计量经济模型有哪些应用? 3.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4.对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5.计量经济学应用的数据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什么会存在随机误差项? 7.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8.总体回归模型与样本回归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9.试述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10.在满足古典假定条件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有哪些统计性质?11.简述BLUE的含义。 12.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什么在进行了总体显著性F检验之后,还要对每个回归系数进行是否为0的t检验? 13.给定二元回归模型:,请叙述模型的古典假定。 14.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为什么用修正的决定系数衡量估计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 15.修正的决定系数及其作用。 16.常见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有几种情况? 17. 18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19.什么是异方差性?试举例说明经济现象中的异方差性。 20.产生异方差性的原因及异方差性对模型的OLS估计有何影响。 21.检验异方差性的方法有哪些? 22.异方差性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23.什么是加权最小二乘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4.样本分段法(即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检验异方差性的基本原理及其使用条件。25.简述DW检验的局限性。 26.序列相关性的后果。 27.简述序列相关性的几种检验方法。 28.广义最小二乘法(GLS)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9.解决序列相关性的问题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30.差分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31.差分法和广义差分法主要区别是什么? 32.请简述什么是虚假序列相关。 33.序列相关和自相关的概念和范畴是否是一个意思? 34.DW值与一阶自相关系数的关系是什么? 35.什么是多重共线性?产生多重共线性的原因是什么? 36.什么是完全多重共线性?什么是不完全多重共线性? 37.完全多重共线性对OLS估计量的影响有哪些? 38.不完全多重共线性对OLS估计量的影响有哪些? 39.从哪些症状中可以判断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40.什么是方差膨胀因子检验法? 41.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的作用是什么? 42.虚拟变量引入的原则是什么? 43.虚拟变量引入的方式及每种方式的作用是什么? 44.判断计量经济模型优劣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5.模型设定误差的类型有那些? 46.工具变量选择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47.设定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8.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时,什么时候,为什么要引入虚拟变量? 49.估计有限分布滞后模型会遇到哪些困难 50.什么是滞后现像?产生滞后现像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51.简述koyck模型的特点。 52.简述联立方程的类型有哪几种 53.简述联立方程的变量有哪几种类型

线性回归的显著性检验

线性回归的显着性检验 1.回归方程的显着性 在实际问题的研究中,我们事先并不能断定随机变量y 与变量p x x x ,,,21 之间确有线性关系,在进行回归参数的估计之前,我们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去拟合随机变量y 与变量p x x x ,,,21 之间的关系,只是根据一些定性分析所作的一种假 设。因此,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显着性检验类似,在求出线性回归方程后,还需对回归方程进行显着性检验。 设随机变量Y 与多个普通变量p x x x ,,,21 的线性回归模型为 其中 服从正态分布),0(2 N 对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显着性检验就是看自变量若接受p x x x ,,,21 从整体 上对随机变量y 是否有明显的影响。为此提出原假设 如果0H 被接受,则表明随机变量y 与p x x x ,,,21 的线性回归模型就没有意义。 通过总离差平方和分解方法,可以构造对0H 进行检验的统计量。正态随机变量n y y y ,,,21 的偏差平方和可以分解为: n i i T y y S 1 2 )(为总的偏差平方和, n i i R y y S 12)?(为回归平方和, n i i i E y y S 1 2)?(为残差平方和。因此,平方和分解式可以简写为: 回归平方和与残差平方和分别反映了0 b 所引起的差异和随机误差的影响。构造F 检验统计量则利用分解定理得到: 在正态假设下,当原假设0,,0,0:210 p b b b H 成立时,F 服从自由度为)1,( p n p 的F 分布。对于给定的显着水平 ,当F 大于临界值)1,( p n p 时,拒绝0H ,说明回归方程显着,y x 与有显着的线性关系。 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用复相关系数来检验回归方程的显着性。复相关系数R 定义为:

显著性检验

一、计量资料的常用统计描述指标 1.平均数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观察值(变量值)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平均数 计算公式: 式中:X为变量值、Σ为总和,N为观察值的个数。 2.标准差(S) 标准差表示的是一组个体变量间的变异(离散)程度的大小。S愈小,表示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愈小,反之亦然,常写成。标准差计算公式: 式中:∑X2 为各变量值的平方和,(∑X)2为各变量和的平方,N-1为自由度3.标准误(S?x)标准误表示的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用以说明样本均数的分布情况,表示和估量群体之间的差异,即各次重复抽样结果之间的差异。S?x愈小,表示抽样误差愈小,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愈接近,样本均数的可靠性也愈大,反之亦然,常写 作。标准误计算公式: 三、显著性检验 抽样实验会产生抽样误差,对实验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时,不能仅凭两个结果(平均数或率)的不同就作出结论,而是要进行统计学分析,鉴别出两者差异是抽样误差引起的,还是由特定的实验处理引起的。 1.显著性检验的含义和原理显著性检验即用于实验处理组与对照组或两种不同处理的效应之间是否有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是否显著的方法。 2.无效假设显著性检验的基本原理是提出“无效假设”和检验“无效假设”成立的机率(P)水平的选择。所谓“无效假设”,就是当比较实验处理组与对照组的结果时,假设两组结果间差异不显著,即实验处理对结果没有影响或无效。经统计学分析后,如发现两组间差异系抽样引起的,则“无效假设”成立,可认为这种差异为不显著(即实验处理无效)。若两组间差异不是由抽样引起的,则“无效假设”不成立,可认为这种差异是显著的(即实验处理有效)。 3.“无效假设”成立的机率水平检验“无效假设”成立的机率水平一般定为5%(常写为p≤0.05),其含义是将同一实验重复100次,两者结果间的差异有5次以上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则“无效假设”成立,可认为两组间的差异为不显著,常记为p>0.05。若两者结果间的差异5次以下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则“无效假设”不成立,可认为两组间的差异为显著,常记为p≤0.05。如果p≤0.01,则认为两组间的差异为非常显著。 (一)计量资料的显著性检验 1.t 检验 (1)配对资料(实验前后)的比较假设配对资料差数的总体平均数为零。其计算公

显著性检验

显著性检验 T检验 零假设,也称稻草人假设,如果零假设为真,就没有必要把X纳入模型,因此如果X确定属于模型,则拒绝零假设Ho,接受备择假设 H1,(Ho:B2=0 H1:B2≠0) 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检验法: t=(b2-B2)/Se(b2)服从自由度为(n-2)的t分布,如果令Ho:B2=B2*,B2*就是B2的某个数值(若B2*=0)则t=(b2-B2*)/Se(b2)=(估计量—假设值)/假设量的标准误。可计算出的t值作为检验统计量,它服从自由度为(n-2)的t分布,相应的检验过程称为t检验。 T检验时需知:①,对于双变量模型,自由度为(n-2);②,在检验分析中,常用的显著水平α有1%,5%或10%,为避免选择显著水平的随意性,通常求出p值,p值充分小,拒绝零假设;③可用半边或双边检验。 双边T检验:若计算的ItI超过临界t值,则拒绝零假设。 显著性水平临界值t 0、01 3、355 0、05 2、306 0、10 1、860 单边检验:用于B2系数为正,假设为Ho:B2<=0, H1:B2>0 显著性水平临界值t 0、01 2、836 0、05 1、860 0、10 1、397 F检验(多变量)(联合检验) F=[R2/(k-1)]/(1-R2)(n-k)=[ESS(k-1)]/RSS(n-k)、n为观察值的个数,k 为包括截距在内的解释变量的个数,ESS(解释平方 与)= ∑y^i2RSS(残差平方与)= ∑ei2TSS(总平方 与)= ∑yi2=ESS+RSS、判定系数r2=ESS/TSS F与R2同方向变动,当R2=0(Y与解释变量X不想关),F为0,R2值越大,F值也越大,当R2取极限值1时,F值趋于无穷大。 F检验(用于度量总体回归直线的显著性)也可用于检验R2的显著性—R2就是否显著不为0,即检验零假设式(Ho:B2=B3=0)与检验零假设R2为0就是等价的。 虚拟变量 虚拟变量即定性变量,通常表明具备或不具备某种性质,虚拟变量用D表示。 方差分析模型:仅包含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 若:Yi=B1+B2Di+Ui,Di—1,女性;—0,男性 B2为差别截距系数,表示两类截距值的差异,B2=E(Yi/Di=1)-E(Yi/Di=0) 通常把取值为0的一类称为基准类、基础类、参照类、比较类,研究结论与基准类的选择没有关系。 定型变量有m种分类时,则需引入(m-1)个虚拟变量,否则会陷入虚拟变量陷阱即完全共线性或多重共线性。 多重共线性 例:收入变量(X2)完全线性相关,而R2(=r2)=1

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表完整版

附表11(1)相关系数界值表 P(2): 0.50 0.20 0.10 0.05 0.02 0.01 0.005 0.002 0.001 P(1): 0.25 0.10 0.05 0.025 0.01 0.005 0.0025 0.001 0.0005 1 0.707 0.951 0.988 0.997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2 0.500 0.800 0.900 0.950 0.980 0.990 0.995 0.998 0.999 3 0.40 4 0.687 0.80 5 0.878 0.934 0.959 0.974 0.98 6 0.991 4 0.347 0.603 0.729 0.811 0.882 0.917 0.942 0.963 0.974 5 0.309 0.551 0.669 0.755 0.833 0.875 0.90 6 0.935 0.951 6 0.281 0.50 7 0.621 0.707 0.789 0.834 0.870 0.905 0.925 7 0.260 0.472 0.582 0.666 0.750 0.798 0.836 0.875 0.898 8 0.242 0.443 0.549 0.632 0.715 0.765 0.805 0.847 0.872 9 0.228 0.419 0.521 0.602 0.685 0.735 0.776 0.820 0.847 10 0.216 0.398 0.497 0.576 0.658 0.708 0.750 0.795 0.823 11 0.206 0.380 0.476 0.553 0.634 0.684 0.726 0.772 0.801 12 0.197 0.365 0.457 0.532 0.612 0.661 0.703 0.750 0.780 13 0.189 0.351 0.441 0.514 0.592 0.641 0.683 0.730 0.760 14 0.182 0.338 0.426 0.497 0.574 0.623 0.664 0.711 0.742 15 0.176 0.327 0.412 0.482 0.558 0.606 0.647 0.694 0.725 16 0.170 0.317 0.400 0.468 0.542 0.590 0.631 0.678 0.708 17 0.165 0.308 0.389 0.456 0.529 0.575 0.616 0.622 0.693 18 0.160 0.299 0.378 0.444 0.515 0.561 0.602 0.648 0.679 19 0.156 0.291 0.369 0.433 0.503 0.549 0.589 0.635 0.665 20 0.152 0.284 0.360 0.423 0.492 0.537 0.576 0.622 0.652 21 0.148 0.277 0.352 0.413 0.482 0.526 0.565 0.610 0.640 22 0.145 0.271 0.344 0.404 0.472 0.515 0.554 0.599 0.629 23 0.141 0.265 0.337 0.396 0.462 0.505 0.543 0.588 0.618 24 0.138 0.260 0.330 0.388 0.453 0.496 0.534 0.578 0.607 25 0.136 0.255 0.323 0.381 0.445 0.487 0.524 0.568 0.597 26 0.133 0.250 0.317 0.374 0.437 0.479 0.515 0.559 0.588 27 0.131 0.245 0.311 0.367 0.430 0.471 0.507 0.550 0.579 28 0.128 0.241 0.306 0.361 0.423 0.463 0.499 0.541 0.570 29 0.126 0.237 0.301 0.355 0.416 0.456 0.491 0.533 0.562 30 0.124 0.233 0.296 0.349 0.409 0.449 0.484 0.526 0.554 31 0.122 0.229 0.291 0.344 0.403 0.442 0.477 0.518 0.546 32 0.120 0.226 0.287 0.339 0.397 0.436 0.470 0.511 0.539 33 0.118 0.222 0.283 0.334 0.392 0.430 0.464 0.504 0.532 34 0.116 0.219 0.279 0.329 0.386 0.424 0.458 0.498 0.525 35 0.115 0.216 0.275 0.325 0.381 0.418 0.452 0.492 0.519 36 0.113 0.213 0.271 0.320 0.376 0.413 0.446 0.486 0.513 37 0.111 0.210 0.267 0.316 0.371 0.408 0.441 0.480 0.507 38 0.110 0.207 0.264 0.312 0.367 0.403 0.435 0.474 0.501 39 0.108 0.204 0.261 0.308 0.362 0.398 0.430 0.469 0.495 40 0.107 0.202 0.257 0.304 0.358 0.393 0.425 0.463 0.490 41 0.106 0.199 0.254 0.301 0.354 0.389 0.420 0.458 0.484 42 0.104 0.197 0.251 0.297 0.350 0.384 0.416 0.453 0.479 43 0.103 0.195 0.248 0.294 0.346 0.380 0.411 0.449 0.474

01第一节 显著性检验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显著性检验的基本原理 一、显著性检验的意义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结合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显著性检验的意义。随机抽测10头长白猪和10头大白猪经产母猪的产仔数,资料如下: 长白:11,11,9,12,10,13,13,8,10,13 大白:8,11,12,10,9,8,8,9,10,7 经计算,得长白猪10头经产母猪产仔平均数=11头,标准差S1=1.76头;大白猪10头经产母猪产仔平均数=9.2头,标准差S2=1.549头。能否仅凭这两个平均数的差值-=1.8头,立即得出长白与大白两品种经产母猪产仔数不同 的结论呢?统计学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这是因为如果我们再分别随机抽测10头长白猪和10头大白猪经产母猪的产仔数,又可得到两个样本资料。由于抽样误差的随机性,两样本平均数就不一定是11头和9.2头,其差值也不一定是1.8头。造成这种差异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品种造成的差异,即是长白猪与大白猪本质不同所致,另一可能是试验误差(或抽样误差)。对两个样本进行比较时,必须判断样本间差异是抽样误差造成的,还是本质不同引起的。如何区分两类性质的差异?怎样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这正是显著性检验要解决的 问题。 两个总体间的差异如何比较?一种方法是研究整个总体,即由总体中的所有个体数据计算出总体参数进行比较。这种研究整个总体的方法是很准确的,但常常是不可能进行的,因为总体往往是无限总体,或者是包含个体很多的有限总体。因此,不得不采用另一种方法,即研究样本,通过样本研究其所代表的总体。例如,设长白猪经产母猪产仔数的总体平均数为,大白猪经产母猪产仔数的总体平 均数为,试验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给、是否相同做出推断。由于总体平 均数、未知,在进行显著性检验时只能以样本平均数、作为检验对象,更确切地说,是以(-)作为检验对象。 为什么以样本平均数作为检验对象呢?这是因为样本平均数具有下述特征: 1、离均差的平方和∑(-)2最小。说明样本平均数与样本各个观测值最接近,平均数是资料的代表数。 2、样本平均数是总体平均数的无偏估计值,即E()=μ。

正确理解显著性检验

正确理解显著性检验(Significance Testing) 什么是显著性检验 显著性检验是用于检验实验处理组与对照组或两种不同处理组的效应之间的差异是否为显著性差异的方法,其原理就是“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显著性检验可用于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从而可以检验这两组数据所代表的“内涵”,如不同实验方法的差异有无,实验人员受训练的效果有无,不同来源的产品的质量差异,某产品的某特征在一定时间内稳定性,产品保质期的判断等等。 原假设 为了判断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上规定原假设(null hypothesis) 为“两组数据(或数据所代表的内涵)无显著差”,而与之对立的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则为“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 ⑴在原假设为真时,决定放弃原假设,称为第一类错误,即,弃真错误,其出现的概率,记作α; ⑵在原假设不真时,决定接受原假设,称为第二类错误,即,纳假错误,其出现的概率通常记作β。 通常只限定犯第一类错误的最大概率α,不考虑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这样的“假设检验”又称为显著性检验,概率α称为显著性水平。 显著性检验的P值及有无显著性差异的判断: 通过显著性检验的计算方法计算而得的“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p”,就是统计学上规定的P值。若p<或=α,则说明“放弃原假设,在统计意义上不会犯错误,即原假设是假的,也即,”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异”不是真的,也即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反之,若p大于α,则说明两组数据间无显著差异。最常用的α值为0.01、0.05、0.10等。一般情况下,根据研究的问题,如果犯弃真错误损失大,为减少这类错误,α取值小些,反之,α取值大些。 P值及统计意义见下表

几种常见的显著性检验方法(精品)

1.Tukey (John Wilder Tukey) test 最著名的有2个: (1)Tukey test for multiple comparisons 主要应用于3组或以上的多重比较。比如说一共有4组数据,两 两比较产生6个统计值,Tukey-test用于生成一个critical value 来控制总体误差(Family wise error rate,FER),与Tukey test 相类似的是Dunnett test,它是控制多对一比较(即3组同时和一 个参照组比较)的FER。 (2)Tukey trend test 主要用于检验同一药物不同剂量下和参照药物的线性关系。Tukey trend test简单但及其高效,是生物统计学常用的方法。 2.T-test T检验,这是1905年w.s.oosset氏首先提出的,当时他以“Student”为笔名发表,故至今有的书籍仍称之为“学生氏检验”。 t可能是倍数的意思(times),t就是样本均数 SX(x)与总体均数(“) 间相距几倍标准误(sx)。t检验是用于比较两均数间相差是否显著的。 t检验过程:是对两样本均数(mean)差别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唯 t检验须知道两个总体的方差(Variances)是否相等;t检验值的计算 会因方差是否相等而有所不同。也就是说,t检验须视乎方差齐性(Equality of Variances)结果。所以,SPSS在进行t-test for

Equality of Means的同时,也要做Levene's Test for Equality of Variances 。 3. Dunn’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 Dunn's test calculates a P value for each pair of columns. These P values answer this question: If the data were sampled from populations with the same median, what is the chance that one or more pairs of columns would have medians as far apart as observed here? If the P value is low, you'll conclude that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calculation of the P value takes into account the number of comparisons you are making. If the null hypothesis is true (all data are sampled from populations with identical distributions, so all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are due to random sampling), then there is a 5% chance that at least one of the post tests will have P<0.05. The 5% chance does not apply to EACH comparison but rather to the ENTIRE family of comparisons. Dunn's test compares the difference in the sum of ranks between two columns with the expected average difference (based on the number of groups and their size). For each pair of columns, In Stat reports the P value as >0.05, <0.05, <0.01 or < 0.001. The calculation of the P value takes into account the number of comparisons you are making. If the null hypothesis is true

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表(完整润色版)

附表11(1)相关系数(R)界值表 0.05显著水平;0.01极显著水平 P(2): 0.50 0.20 0.10 0.05 0.02 0.01 0.005 0.002 0.001 P(1): 0.25 0.10 0.05 0.025 0.01 0.005 0.0025 0.001 0.0005 1 0.707 0.951 0.988 0.997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2 0.500 0.800 0.900 0.950 0.980 0.990 0.995 0.998 0.999 3 0.40 4 0.687 0.80 5 0.878 0.934 0.959 0.974 0.98 6 0.991 4 0.347 0.603 0.729 0.811 0.882 0.917 0.942 0.963 0.974 5 0.309 0.551 0.669 0.755 0.833 0.875 0.90 6 0.935 0.951 6 0.281 0.50 7 0.621 0.707 0.789 0.834 0.870 0.905 0.925 7 0.260 0.472 0.582 0.666 0.750 0.798 0.836 0.875 0.898 8 0.242 0.443 0.549 0.632 0.715 0.765 0.805 0.847 0.872 9 0.228 0.419 0.521 0.602 0.685 0.735 0.776 0.820 0.847 10 0.216 0.398 0.497 0.576 0.658 0.708 0.750 0.795 0.823 11 0.206 0.380 0.476 0.553 0.634 0.684 0.726 0.772 0.801 12 0.197 0.365 0.457 0.532 0.612 0.661 0.703 0.750 0.780 13 0.189 0.351 0.441 0.514 0.592 0.641 0.683 0.730 0.760 14 0.182 0.338 0.426 0.497 0.574 0.623 0.664 0.711 0.742 15 0.176 0.327 0.412 0.482 0.558 0.606 0.647 0.694 0.725 16 0.170 0.317 0.400 0.468 0.542 0.590 0.631 0.678 0.708 17 0.165 0.308 0.389 0.456 0.529 0.575 0.616 0.622 0.693 18 0.160 0.299 0.378 0.444 0.515 0.561 0.602 0.648 0.679 19 0.156 0.291 0.369 0.433 0.503 0.549 0.589 0.635 0.665 20 0.152 0.284 0.360 0.423 0.492 0.537 0.576 0.622 0.652 21 0.148 0.277 0.352 0.413 0.482 0.526 0.565 0.610 0.640 22 0.145 0.271 0.344 0.404 0.472 0.515 0.554 0.599 0.629 23 0.141 0.265 0.337 0.396 0.462 0.505 0.543 0.588 0.618 24 0.138 0.260 0.330 0.388 0.453 0.496 0.534 0.578 0.607 25 0.136 0.255 0.323 0.381 0.445 0.487 0.524 0.568 0.597 26 0.133 0.250 0.317 0.374 0.437 0.479 0.515 0.559 0.588 27 0.131 0.245 0.311 0.367 0.430 0.471 0.507 0.550 0.579 28 0.128 0.241 0.306 0.361 0.423 0.463 0.499 0.541 0.570 29 0.126 0.237 0.301 0.355 0.416 0.456 0.491 0.533 0.562 30 0.124 0.233 0.296 0.349 0.409 0.449 0.484 0.526 0.554 31 0.122 0.229 0.291 0.344 0.403 0.442 0.477 0.518 0.546 32 0.120 0.226 0.287 0.339 0.397 0.436 0.470 0.511 0.539 33 0.118 0.222 0.283 0.334 0.392 0.430 0.464 0.504 0.532 34 0.116 0.219 0.279 0.329 0.386 0.424 0.458 0.498 0.525 35 0.115 0.216 0.275 0.325 0.381 0.418 0.452 0.492 0.519 36 0.113 0.213 0.271 0.320 0.376 0.413 0.446 0.486 0.513 37 0.111 0.210 0.267 0.316 0.371 0.408 0.441 0.480 0.507

显著性检验的基本问题.

第7章显著性检验的基本问题 7.1 某县要了解该县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理解程度是否达到及格水平(60分)。为此,从全体六年级学生中用简单随机放还抽样方法抽取了400人进行测试,得到平均成绩61.6分,标准差14.4分。要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的论断值(语文理解程度的期望值60分)作显著性检验,显著水平先后按α=0.05和α=0.01考虑。请就上面的工作任务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由样本数据观察到何种差异; (2)指出出现这种差异的两种可能的原因; (3)针对这两种可能的原因提出相应的两种假设(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指出所提出的假设对应着单尾检验还是双尾检验,说明为什么要用单尾检验或者双尾检验; (4)仿照式(7.3)亦即式(7.7)构造检验统计量(如在那里说明过的:这个检验统计量服从t–分布。不过,由于我们在这里所使用的是一个400人的足够大的样本,因而可以用标准正态分布作为t–分布的近似); (5)计算检验统计量的样本值; (6)根据上述样本值查表确定观察到的显著水平; (7)用观察到的显著水平与检验所用的显著水平标准比较(注意:如果是单尾检验,这个标准用α值,如果是双尾检验,这个标准用α/2值),并说明,通过比较,你是否认为得到了足以反对“观察到的差异纯属机会变异”这一论断(或是足以反对原假设)的足够的证据?为什么? (8)根据提出的显著水平建立检验规则,然后用检验统计量的样本值与检验规则比较,重新回答上条的问题; (9)根据上面所做的工作,针对本题的研究任务给出结论性的表述。 7.2 某种电子元件的使用者要求,一批元件的废品率不能超过2‰,否则拒收。 (1)使用者在决定是否接收一批元件而进行抽样检验时,提出的原假设是。[a]H0:P≥2‰;[b]H0:P≤2‰;[c]H0:P=2‰; [d]其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