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_唐一科

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_唐一科
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_唐一科

2005年1月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a n.2005第28卷第1期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V o l.28 N o.1

文章编号:1000-582X(2005)01-0005-06

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唐一科1,许 静1,韦立凡2

(1.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0;

2.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结构力学研究所,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简单介绍了纳米材料及其特性,并结合国内外参考文献综述了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特点和进展,其中包括气相反应法、沉淀法、乳液法、溶胶-凝胶法、溶剂热法、固相反应法、S P D法、超声场中湿法、超临界法、自组装法。目前已经可以制备出平均粒径为几个纳米的粉体,而且粒径均匀,国外进行的大多数制备试验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晶体生长,通过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可以选择性地制备某一粒径范围的纳米晶体,同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选择制备不同形态的金属氧化物纳米晶体。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代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T Q050.4文献标识码:A

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的新材料。广义的纳米材料是指3维尺寸中至少有1维处于纳米尺寸,即1~100n m的范围[1]。纳米材料大致可分为纳米粉末(零维),纳米纤维(1维),纳米膜(2维),纳米块体(3维),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结构等6类[2]。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于微观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体,纳米介于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之间[3]。纳米粒子的这类特殊类型结构导致它具有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而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光学、力学、磁学、电学、超导、催化性能、耐蚀、机械性能等[4]。纳米材料被广泛的用作催化剂、润滑剂、建筑材料、陶瓷材料、气敏材料、绝缘材料、纺织材料、发光材料、木材、灭火剂、生物医学材料等。因此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质等的研究成为近20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可以按制备原料状态分为3大类:气相法、液相法和固相法;按反应物状态分为干法和湿法;另外按反应的过程分为物理法和综合法[5]。其中大部分方法都具有粒径均匀,粒度可控,操作简单等优点;但是有的也存在可生产材料范围较窄,反应条件较高,如高温高压等缺点。

1 液相法

液相法制备纳米微粒是将均相溶液通过各种途径使溶质和溶剂分离,溶质形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颗粒,得到所需粉末的前驱体,热解后得到纳米微粒[2]。液相法具有设备简单。原料容易获得、纯度高、均匀性好、化学组成控制准确等优点,主要用于氧化物系超微粉的制备。液相法包括沉淀法,水解法,喷雾法,乳液法,溶胶-凝胶法,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溶胶-凝胶法、沉淀法。

1.1 沉淀法

沉淀法是指包括一种或多种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当加入沉淀剂(如O H-,C2O42-等)于一定温度下使溶液发生水解,形成不溶性的氢氧化物、水合氧化物或盐类从溶液中析出,将溶剂和溶液中原有的阳离子洗去,经热解或热脱即得到所需的氧化物粉料。沉淀法包括共沉淀法、直接沉淀法、均相沉淀法等。直接沉淀法的优点是容易制取高纯度的氧化物纳米微粒。徐甲强等[6]在室温下,在浓度为1m o l·L-1Z n(N O3)2的溶液中,加入浓度6m o l·L-1的N H3H2O,不断搅拌控

*收稿日期:2004-09-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基金(N S A F)(10376045)

作者简介:唐一科(1949-),男,四川蓬安人,重庆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振动分析、故障诊断研究。

制溶液的p H值为8~8.8,得到Z n(O H)2沉淀,在室温下陈化36h,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干净,于80℃干燥后,研磨后于600℃下燃烧2h,即得平均晶粒度为50n m的Z n O微粉。P.N e m e c等[7]使用化学沉积法制备出粒径为3.8~20n mC d S e纳米晶体,试验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光密度调整纳米晶体的半径,粒径大小也与沉积时间和温度有关,据此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产品的纳米尺寸维数。瞿华峰等[8]将原料Z r O C l2. 8H2O(化学纯),Y(N O3)3.6H2O(化学纯),T i(S i O4)2 (化学纯)按一定配比制成0.5m o l·L-1的混合溶液,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一系列组分不同的t-Z r O2-T i O2-Y2O3固溶体的纳米粉体,不同组分的固溶体粉体的粒径均在15~25n m范围。沃恒洲等[9]在一定温度和酸度条件下,以硫代乙酰胺水解的硫化氢与钼酸纳反应得到非晶态三硫化钼粉末,再将非晶态三硫化钼粉末经过高温加氢脱硫制得纳米级二硫化钼粉末。其粒径为70~100n m。杨晓娟[10]等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4种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M F e2O3(M= C u2+、Z n2+、C u2+、M g2+)称取所需量(0.01m o l)的金属硝酸盐M(N03)2或C d S O4,加20m L水溶解,再加入0.5m o l·L-1的F e(N O3)3溶液40m L(0.02m o l),搅拌均匀,在70℃和不断搅拌下加入N a O H (6m o l·L-1)沉淀剂,保持体系的p H值约为9,完全沉淀后,陈化1h,抽滤,洗涤,于110℃烘干,再于马弗炉中400℃下灼烧1h,即得复合氧化物粉末,平均为32~47n m。郑典模和苏学军等[11]在水玻璃浓度为0.3m o l·L-1,H2S O4浓度为0.4m o l·L-1,添加剂浓度为0.9m o l·L-1,添加适量表面活性剂,沉淀溶液p H值为8时获得S i O2粉末,粒度分布均匀,为无定性状,粒径较小,平均粒径为76n m。

1.2 乳液法

乳液法是利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均匀的乳液,从乳液中析出固相,这样可使成核、生长、聚结、团聚等过程局限在一个微小的球形液滴内,从而可形成球形颗粒,又避免了颗粒之间进一步团聚。微乳液法具有实验装置简单,能耗低,操作容易;所得纳米粒子粒径分布窄,且单分散性、界面性和稳定性好;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粒径易于控制,适应面广等优点。徐甲强等[6]取25m L浓度0.1m o l·L-1的Z n(N O3)2溶液,加入环己烷10m L,正丁醇15m L,0.02m o l·L-1的A B S5m L,搅拌后得透明液,然后加入双氧水2m L,控制温度为60℃,用6m o l·L-1的N H3H2O做沉淀剂,控制p H=8~8.8得到Z n(O H)2溶胶,经过一系列试验步骤得到平均晶粒度为20n m的Z n O粉末。潘庆谊和徐甲强等[12]还用微乳液法制备了粒径大小为5~11n m纳米S n O2材料。江贵长等[13]用原位种子乳液复合法合成了苯乙烯/甲基烯酸-二氧化钛复合纳米微球,其平均粒径为50n m。W u等[14]用乳液膜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4.5n m的C d S微粒,其中最佳制备条件:N a2S的浓度低于0.3m o l/L,N a2S与C d C l2的摩尔浓度比高于1.1,油相和内部前驱物相的体积比为2.0,乳化液和水(包含了反应物)的体积比为1.5,p H值为3.4~9.6,反应时间为8m i n以上。

1.3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指前驱物质(水溶性盐或油溶性醇盐)溶于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均质溶液,溶质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纳米级的粒子并形成溶胶,溶胶经蒸发干燥转变为凝胶,该法为低温反应过程,允许掺杂大剂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制备出许多高纯度和高均匀度的材料,并易于加工成型。其优势在于从过程的初始阶段就可在纳米尺度上控制材料结构[15]。该法具有在低温下制备纯度高,粒径分布均匀,能制得化学活性大,单组分或多组分分级混合物的优点[16]。该法过程机制有三种类型:传统胶体型、无机聚合物型和络合物型[2]。张而耕、王志文等[17]将已制备好的硅胶放在蒸发皿中缓慢加热(<100℃),加入稳定剂Z L,不断搅拌待水分蒸干溶胶成为凝胶后,用研钵将干凝胶研碎,然后用球磨机磨5~10h,再用马弗炉加热到250~500℃保持一定时间待粉体完全干燥后取出粉体用大功率的超声波分散,打开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团聚粒子,就可制得粒度均匀且在50n m以下的纳米S i O2超细粉体。刘静波等[18]用溶胶-凝胶法以部分醇盐为原料及非醇溶剂,醋酸作催化剂,以不同镧源为掺杂物,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镧掺杂钛酸钡基纳米晶。李蓉萍等[19]以钛酸丁酯作为原料,无水乙醇作为有机溶剂,盐酸作为催化剂,用溶胶-凝胶成功的制备了纳米T i O2粉末,不同温度热处理后T i O2D 平均晶粒尺寸有较大差异,大致在6.1~93.2n m (250~750℃)范围内。N.S a n z等[20]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粒径为20~80n m的有机纳米微粒,s o l-g e l法的低温过程满足有机相的热稳定性的要求,通过控制有机相成核过程、颗粒的增长、醇盐母体的溶胶化过程可以得到粒径均匀的纳米颗粒。Y a n g等[21]在室温常压下用液相法制得粒径为10~20n m的金红石形态的二氧化钛颗粒,随着胶溶和陈化温度的降低,晶体尺寸减小,试验表明液相中晶核越多,产品的粒径越小;胶

6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

溶温度是晶体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薛天峰,胡季帆[22]等在200m L烧杯中用少量水溶解一定比例的Z n(N O3)26H2O和A l(N O3)39H2O,加入适量柠檬酸和少许聚乙二醇,65℃下搅拌,形成溶胶,直至脱水,形成原粉,前驱体450℃热处理,制备得掺杂A l3+的纳米Z n O,其平均晶粒分别为40n m和35n m。L i f-s h i t z[23]等利用该法在S i O2基体上合成了平均粒径为4~20n m的立方晶型的C d S e纳米粒子。K e n-i c h i H a s h i z u m e等[24]用凝胶法制备出粒径为2.5~4.7n m 的C d S e纳米晶体,通过改变喷射时间和温度以及加入到T O P O溶剂中的(M e)2C d/T O P和T O P-S e混合物的质量,可以控制晶体的尺寸。Z h a n g等[25]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盐酸作为水解催化剂,钛酸四丁酯水解得到二氧化钛溶胶,将T i O2溶胶与苯酚混合加入到n-庚烷中,在搅拌的同时,滴入甲醛溶液,然后在90℃下静止该反应体系1.5h,得到象牙色的微球,最后在高温下焙烧象牙色的微球得到T i O2多孔球形纳米晶体,粒径为20~40n m,试验过程中发现合适的热处理条件对纳米球体的体积和结构都有较大的影响,在300℃下焙烧得到无定形结构,500℃下焙烧得到锐钛矿结构,700℃下焙烧得到金红石结构。

1.4 溶剂热法

溶剂热法是高温高压下在溶剂(水、苯等)中进行有关化学反应的总称。常见的方法有水热法和有机溶液法。水热法可以控制微粉的粒径、形态、结晶度和组成,尤其是该法生产的粉体有较低的表面能,所以粉体无团聚或少团聚,这一特性使粉体烧结性能大大提高,因而该法特别适用于陶瓷生产。水热法的不足在于其一般只能制备氧化物粉体,关于晶核形成过程和晶体生长过程的控制影响因素等很多方面缺乏深入研究,目前还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另外,水热法有高温高压步骤,使其对生产设备的依赖性比较强,这也影响和阻碍了水热法的发展。因此,目前水热法有向低温低压发展的趋势,即温度<100℃,压力接近1个标准大气压的水热条件。B a i等[26]用I n C l3和L i3N在250℃环境压力下反应,用二甲苯作溶剂,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出粒径为27~30n m的I n N纳米晶体。张元广和陈友存等[27]在内衬聚四氧乙烯容器的高压釜中加入适量的油酸(C P),再加入一定量研磨混匀的无水N a2C O3(A R)和无水C a C l2(A R),在120℃热处理6h,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将反应后的混合物离心,抽滤,得到白色沉淀,依次用蒸馏水,无水乙醇洗涤3次,再以丙酮为提取剂对白色沉淀进行提纯,得到细小的白色粉末,产物在温度为80℃时真空干燥4h,得到粒径为5n m的C a C O3微晶。Q i a n等[28]将适量的分析纯N a2S和Z n(A c)2溶液在高压釜中混合,150℃下保温10h。冷却后经过滤、洗涤及真空干燥,得到粒径为6n m的闪锌矿型的β-Z n S。

1.5 超临界法

超临界法[29]是指以有机溶剂等代替水作溶剂,在水热反应器中,在超临界条件下制备纳米微粉的一种方法。在反应过程中,液相消失,这就更有利于体系中微粒的均匀成长与晶化,比水热法更为优越。姚志强等人[30]用超临界法制备了10~20n m的M n Z n铁氧体纳米晶,并与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的试样进行了比较,发现超临界法所制备的微粉在晶形、粒子大小、粒度分布、磁性能方面都比水热法和共沉淀法所制备的铁氧体微粉要好。这一结果表明超临界法所制备的纳米晶大小均匀、比表面能较小,不易团聚,晶化相当完全。

2 气相法

气相法指直接利用气体或者通过各种手段将物质变为气体,使之在气体状态下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最后在冷却过程中凝聚长大形成纳米微粒的方法[2]。气体蒸发法制备的纳米微粒主要具有如下特点:①表面清洁;②粒度整齐,粒径分布窄;③粒度容易控制;

④颗粒分散性好。气相法通过控制可以制备出液相法难以制得的金属、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等非氧化物超微粉。气相法包括溅射法、气体蒸发法、化学气相反应法、化学气相凝聚法等,其中应用较多的是化学气相反应法和气体蒸发法。

化学气相反应法也叫气相沉淀法(C V D),是利用挥发性的金属化合物的蒸发,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所需化合物在保护气体环境下快速冷凝,从而制备各类物质的纳米微粒。该法制备的纳米微粒颗粒均匀,纯度高,粒度小,分散性好,化学反应活性高,工艺可控和连续。该法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可分为热化学气相沉积法(C V D),激光诱导沉积法,等离子体沉积法和紫外沉积法等[31].董俊等[32]用自行开发的气相燃烧合成反应器,由H2燃烧合成了纳米S i O2粒子。魏少红等[33]将钨酸铵(化学纯)放入马弗炉内,于600℃下高温煅烧3h,自然冷却后在玛瑙研钵中研磨得到纯W O3粉体材料,平均粒径为72n m,掺杂3%S i O2后,W O3粉体平均粒径为60n m。

3 固相法

固相法是通过固相到固相的变化来制备粉体,基

7

第28卷第1期 唐一科等: 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础的固相法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按一定的比例充分混合,研磨后进行煅烧,通过发生固相反应直接制得超微粉,或者是再次粉碎得到超微粉。在该法的尺寸降低过程中,物质无变化:机械粉碎(用球磨机,喷射磨等进行粉碎),化学处理(溶出法等)。固相法包括热分解法,固相反应法,火花放电法,溶出法,球磨法。固相反应不使用溶剂,具有高选择性、高产率、低能耗、工艺过程简单等特点。高能球磨法是靠压碎、击碎等作用,将金属机械地粉碎成粉末,并在冷态下反复挤压和破碎,使之成为弥散分布的超细粒子。其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但颗粒易受污染,且颗粒分布不均匀。其中室温、近室温固相反应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的突出优点是操作方便,合成工艺简单,粒径均匀,且粒度可控,污染少,同时又可以避免或减少液相中易出现的硬团聚现象。对于固相反应,反应速度是影响粒径大小的主要因素,而反应速度是由研磨方式和反应体系所决定的。另外,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改变颗粒的分散性有明显作用,其用量对粒径大小的影响存在最佳值。不同的反应配比对产物的均匀程度也有影响,一般配比越大,均匀性越差,但分散性很好。

王尔德等[34]用机械合金化方法从镁粉、镍粉和五氧化二钒,在氢气作为保护气条件下,直接通过球磨制备纳米晶复合物M g-N i-V2O5。于振兴等[35]还用相同方法制备了M g-N i-C r2O3纳米晶复合物,各相的晶粒尺寸在10~30n m。胡季帆,隋振贵等[36]用过氧络合热分解法制备T i O2纳米微粉,将14m L的30%的H2O2溶液滴加入25m L的T i O2(0.1m o l/d m3)溶液中搅拌,然后滴入适量的氨水,加热到50℃,保温10m i n,得到淡黄色沉淀,洗涤,干燥,再经过400℃1h退火,得到T i O2白色微粉,经透射电镜观察,粒子平均尺寸为6~7n m。T s u z u k i等[37]合成了粒径小于10n m的Ⅱ-Ⅵ半导体纳米粒子。Z h e n g等[38]用热分解法制备V2O5纳米微粉,用V2O5、H C l、N2H4·2H C l 反应生成(N H4)5[(V0)6(C O3)4(O H)9]·10H2O前驱物,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内热分解前驱物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产品,在310℃下,热分解24h得到小于40n m的微粒。

4 S P D法

S P D(s e v e r ep l a s t i c d e f o r m a t i o n)纳米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力致材料纳米化方法,该法克服了由粉体压合法带来的残余空隙、球磨法带来的杂质等不足,并且适用于不同形状尺寸的金属、合金、金属间化合物等。S P D纳米结构材料表现了很好的低周疲劳性能,弹性模量偏低,超塑性等。S P D法包括剧烈扭转旋紧法(S P T S),等通道挤压法(E C A P),多次锻造法(M F),超声喷丸法(U S S P)四种方法[39-41]。H u a n g 等[42]最近利用反复将金属折皱和拉直的方法也获得纳米机构材料。利用S P T S法获得平均晶粒度大约在50n m的N i3A l在650℃时具有超塑性。

5 超声场中湿法

超声场中湿法[43]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效果好的优点。传统的湿法制备超细粉末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易形成严重的团聚结构,从而破坏了粉体的超细均匀特性。超声的空化效应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该效应不仅促进晶核的形成,同时起到控制晶核同步生长的作用,为制备超细、均一纳米粉末获得了良好的基础。超声场中湿法包括超声沉淀-煅烧法,超声电解法,超声水解法,超声化学法,超声雾化法等。王菊香等[44]采用C u S O4和N i S O4溶液为电解液,阳极为该金属的纯金属板,阴极表面为钛合金,电流密度约80m A/c m2,超声频率为20k H z,最后得到平均粒径分别为70n m和90n m的铜粉和镍粉。L i等[45]将0.55g I n C l.4H2O和0.62g黄磷在超声搅拌下分别溶解于75m L乙醇和25m L苯中,将这两种溶液和0.80g K B H4放入120m L的容器中,在(25±2)℃下,用20k H z的高密度超声辐射4h,得到黑褐色沉淀,乙醇、稀盐酸、蒸馏水清洗后,在60℃下真空干燥4h,得到平均粒径约为9n m的I n P颗粒,经试验发现,使用乙醇与苯的体积比对产品粒径的影响显著,产品粒径随乙醇比例增加而减小,但苯的百分含量不能低于25%;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一定时间范围内,产品粒径随超声降解的时间增长而增大;

6 自组装法

自组装是在无人为干涉条件下,组元通过共价键作用自发地缔结成热力学上稳定、结构上确定、性能上特殊的聚集体的过程。自组装过程一旦开始,将自动进行到某个预期终点,分子等结构单元将自动排列成有序的图形,即使是形成复杂的功能体系也不需要外力的作用[46]。J.S.Y i n等[47]用自组装法制备了钴纳米晶体,将100m g C o2(C O)8和20m g N a(A O T)加入到20m L甲苯中,在三种不同条件下自组装成钴纳米晶体,在二维自组装中平均粒径为9.2n m,在加了外磁场的自组装中平均粒径为8n m,一维组装中平均粒径为10~20n m;该研究表明控制温度和浓度可以得到理想的粒径,重力作用与表面活性剂对产品粒径的

8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

选择有较大的影响;不同的粒径导致不同的晶体结构。7 发展趋势

由于纳米材料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应用都十分广泛,必然会不断涌现出更新更好的制备方法,希望能在结构、组成、排布、尺寸、取相等方面有更大的突破,制备出更适合各领域发展需要,具有更多预期功能的纳米材料。本课题组的主要目的是找到一种满意的气敏材料,制作出选择性、稳定性非常好的气体传感器。因为尺寸的变化对材料的透气率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能够在制备纳米材料时能更好按照研究人员的意愿控制微粒的尺寸,就可以大大的提高气敏材料的选择性及稳定性,因此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提高粒度的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天诚,杜仲良,高绪珊.纳米纤维[M].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3.

[2] 王世敏,许祖勋,傅晶.纳米材料制备技术[M].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2002.

[3] 尾崎又治,架集诚一郎.纳米微粒导论[M].赵健泽,张联

盟译.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

[4] 张立德,牟季美.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M].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1.

[5] 张立德.纳米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6] 徐甲强,潘庆谊,孙雨安,等.纳米氧化锌的乳液合成、结

构表征与气敏性能[J].无机学报,1998,14(3):355-

359.

[7] N E M E CP,M I K E S D,R O H O V E CJ,e t a l.L i g h t-c o n t r o l l e d

G r o w t h o f C d S e N a n o c r y s t a l l i n e F i l m s P r e p a r e db yC h e m i c a l

D e p o s i t i o n[J].M a t e r i a l S c i e n c e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2000,

B69-70:500-504.

[8] 瞿华峰,李建保,欧阳可青,等.t-Z r O

2-T i0

2

固溶体纳米

粉的制备[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3

(6):758-761.

[9] 沃恒洲,胡献国,胡淑丽,等.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二硫化

钼粉末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3,26(4):486

-489.

[10] 杨晓娟,刘尔生,陈耐生,等.几种尖晶石复合氧化物纳

米粉体的制备及气敏性[J].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 A p p l i e d-

c h e m i s t r y,1998,(5):14-17.

[11] 郑典模,苏学军.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S i0

2

的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3,25(2):39-41.

[12] 潘庆谊,徐甲强,刘宏民,等.微乳液法S n O

2

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气敏性能[J].无机材料学报,1999,14(1):85

-88.

[13] 江贵长,官文超,郑启新.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二氧化

钛纳米微球的性能[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3,31(11):98-100.

[14] Q M G S H E N G WU,N E N G WU Z H E N G,Y A D O N G L I,e t

a l.P r e p a r a t i o no f N a n o s i z e dS e m i c o n d u c t o r C d SP a r t i c l e s

b y E m u l s i o nL i q u i dM e m b r a n ew i t hο-p h e n a n t h r o l i n ea s

M o b i l eC a r r i e r[J].J o u r n a l o f M e m b r a n eS c i e n c e,2000,

172:199-201.

[15] 李小兵,刘竞超.纳米粒子与纳米材料[J].塑料,1999,

28(1):19-22.

[16] 张泰.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进展[J].辽宁化工,1999,

28(1):3-8.

[17] 张而耕,王志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 i O

2

超细粉体[J].机械工程材料,2002,26(12):32-34.

[18] 刘静波,王智民,郑春萍,等.镧掺杂钛酸钡纳米晶陶瓷

元件的湿敏特性[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0,6

(2):106-110.

[19] 李蓉萍,辛颖.纳米T i O

2

敏感特性的研究[J].传感技术,2002,21(11):57-60.

[20] S A N ZN,B A L D E C KPL,I B A N E ZA.O r g a n i c N a n o c r s t a l s

E m b e d d e di nS o l-g e l G l a s s e s

F o r O p t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s[J].

S y n t h e t i c M e t a l s,2000,115:229-234.

[21] S H A O F E N G Y A N G,Y A N H U A L I U,Y U P E N G G U O,e t

a l.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R u t i l e T i t a n i a N a n o c r y s t a l s

b y L i q u i d

M e t h o da t R o o mT e m p e r a t u r e[J].M a t e r i a l C h e m i s t r ya n d

P h y s i c s,2002,77:501-506.

[22] 薛天峰,胡季帆,秦宏伟,等.掺铝Z n O纳米粉的制备与

气敏特性研究[J].金属功能材料,2003,10(4):20-23.

[23] L I F S H I T ZE,D A GI,L I T V I NI,e t a l.O p t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c s o f

C d s e N a n o p a r t i c l eF i l m s P r e p o n e db yC h e m i c a l

D e p o s i t i o n

a n d S o l-g e l M e t h o d s[J].C h e m P h y s L e t t,1998,288(2-

4):188-196.

[24] K E N-I C H I H A S H I Z U M E,M A R T I NV A C H A,T O S H I R O

T A N I.P r e p a r a t i o n a n d O p t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C a p p e d-C d S e

N a n o c r y s t a l s[J].J o u r n a l o f L u m i n e s c e n c e,2000,87-89:

402-404.

[25] Z H A N GB A O L O N G,C H E NB A I S H U N,S H I K E Y U,e t a l.

P r e p a r a t i o n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N a n o c r y s t a l G r a i nT i O2

P o r o u s M i c r o s p h e r e[J].A p p l i e dC a t a l y s i sB:E n v i r o m e n-

t a l,2003,40:253-258.

[26] Y U-J U NB A I,Z H E N G-G A N G L I U,X I A N-G A N GX U,

e t a l.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I n NN a n o c r y s t a l s b y S o l v o-t h e r m a l M e t h-

o d[J].J o u r n a l o f C r y s t a l G r o w t h,2002,241:189-192.

[27] 张元广,陈友存.在油酸表面活性剂中制备高晶度纳米

C a C O

3

微晶[J].化学世界,2003,(5):243-245. [28] Q I A NY T,S U Y.H y d r o t h e r m a l P r e p a r a t i o n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 N a n o c r y s t a l l i n e P o w d e r o f S p h a L e r i t e[J].M a-

t e r R e s B u l l.1995,30(5):601-605.

[29] 李东风,贾振斌,魏雨.尖晶石型软磁铁氧体纳米材料的制

9

第28卷第1期 唐一科等: 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备研究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3,22(6):37-40.

[30] 姚志强,王琴,钟炳.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锰锌铁氧体

超细粉末[J].磁性材料与器件,1998,29(1):69.

[31] 严海标,陈名华,郦华兴.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

进展[J].石化技术与应用,1999,17:118-120. [32] 董均,杨宏昀,李春忠,等.气相燃烧合成纳米S i O

2

颗粒的工艺条件研究[J].化学世界,2003,(3):119-121.

[33] 魏少红,牛新书,蒋凯.WO

3纳米材料的N O

2

气敏特性

[J].传感技术,2002,21(11):11-17.

[34] 王尔德,于振兴,刘祖岩.纳米晶复合物M g-N i-V

2O

5

储氢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02,33(3):280-282. [35] 于振兴,王尔德,刘祖岩,等.纳米晶复合M g-N i-C r

2 O

3

的吸放氢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2,12(4):

743-748.

[36] 胡季帆,隋振贵,陆宏良,等.T i O

2

纳米微粉及生物染料的光催化降解[J].功能材料,2003,34(3):336-337.

[37] T S U Z U K I T,N A K A S H I M A PN H,M C C O R M I C K PG.

C o n f O p t o e l e c t r o nM i c r o e l e c t r o nM a t e r

D e v i c e s P r o c[C].

M e e t i n g D a t e,1998.403-406.

[38] C H E N M O UZ H E N G,X I N M I N Z H A N G,Z H E N G P I N GQ I A O,

e t a l.P r e p a r a t i o n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 N a n o c r y s t a l V2O5

[J].J o u r n a l o f S o l i d S t a t e C h e m i s t r y,2001,159:181-185.

[39] 邓忠民,洪友士,朱晨.S P D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力学

特性[J].力学进展,2003,33(1):56-63.

[40] Z H E R N A K O V V S,L A T Y S H V V,S T O L Y A R O V V V,e t

a l.T h e D e v e l o p i n g o f N a n o s t r u c t u r e d S P DT i f o r S t r u c t u r e a l

U s e[J].S c r i p a t M a t e r i a l i a,2001,44:1771-1774. [41] V A L I E VRZ.S P DP r o c e s s i n ga n dP r o p e r t i e s o f M e t a s t a b l e

N a n o s t r u c t u r e dA l l o y s[J].M a t e r i a l s S c i e n c e F o r u m,2000,

8:773-778.

[42] H U A N GJ Y,Z H I Y T,J I A N GH,e t a l.M i c r o s t u r c t u r e s

a n dD i s l o c a t i o n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a n dS t r a i g h t e n i n g[J].A c t a

M a t e r i a l i a,2001,49:1497-1505.

[43] 陈彩风,陈志刚.超声场中湿法制备纳米粉末的原理和

方法[J].机械工程材料,2003,27(4):30-32.

[44] 王菊香,潘进.超声电解法制备超细金属粉的研究[J].

金属功能材料,1997,(3):115-118.

[45] B I NL I,Y I X I E,J I A X I N G H U A N G,e t a l.A N o v e l M e t h o d

f o r t h eP r e p a r a t i o no f-S e m i c o n d u c t o r s:S o n o c h e m i c a l S y n-

t h e s i s o f I n PN a n o c r y s t a l s[J].U l t r a s o n i c s S o n o c h e m i s t r y,

2002,8:331-334.

[46] 赵愚,余海湖,姜德生.技术创新与全球纳米自组装技术

的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5:75-77.

[47] Y I NS Y,WA N GZL.P r e p a r a t i o no f S e l f-a s s e m b l e d C o b a l t

N a n o c r y s t a l A r r a y s[J].N a n oS t r u c t u r e dM a t e r i a l,1999,7

(11):845-852.

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 a n dT r e n do f P r e p a r a t i o no f N a n o m e t e r Ma t e r i a l

T A N G Y i-k e1,X UJ i n g1,WE I L i-f a n2

(1.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M e c h a n i c a l T r a n s m i s s i o n,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C h o n g q i n g400030,C h i n a;

2.C h i n a A c a d e m y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P h y s i c s,M i a n y a n g621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n a n o m e t e r m a t e r i a l a r e p r e s e n t e d i n b r i e f.R e f e r r i n g m a n y d o m e s t i ca n d o v e r s e a s p a s s a-g e s o r s o u r c e s,d i f f e r e n t p r o c e s s e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p r o g r e s s o f p r e p a r a t i o n a r e s u m m a r i z e d.T h e s e p r o c e s s e s i n c l u d e g a s r e a c t i n g p r o c e s s,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p r o c e s s,m i c r o-e m u l s i o n m e d i a t e d p r o c e s s,s o l-g e l p r o c e s s,t h e r m a l p r o c e s s o f s o l-v e n t,s o l i d r e a c t i n g p r o c e s s,S P Dp r o c e s s,l i q u i d p r o c e s s i n u l t r a s o n i cf i e l d,s u p e r c r i t i c a l f l u i d d r y i n g p r o c e s s,s e l f-a s s e m b l e d p r o c e s s.A t p r e s e n t,u n i f o r m n a n o c r y s t a l s w i t ha na v e r a g ep a r t i c l es i z eo f a b o u t5n m c a nb eo b t a i n e d.

G r o w t ho f c r y s t a l s c a n b e c o n t r o l l e d t o a c e r t a i n e x t e n t i n s o m e o v e r s e a l a b o r a t o r y.H e n c e s p e c i a l s i z e,s p e c i a l s h a p e a n d s p e c i a l s t r u c t u r ec a n b e o b t a i n e db y s e l e c t i n g d i f f e r e n t m e t h o da n dp r e p a r a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I na d d i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 t r e n d o f p r e p a r a t i o n f o r n a n o m e t e r i s p r e s e n t e d.

K e y w o r d s:n a n o m e t e r m a t e r i a l;m e t h o d s o f p r e p a r a t i o n;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

(编辑 张小强)

10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

(完整版)纳米抗菌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多尺度杂化纳米抗菌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Ag+、Zn2+和Cu2+等金属离子具有抗菌活性,且毒性小、安全性高而被广泛用作抗菌剂使用。但是,由于其存在易变色、抗菌谱窄、长效性差、耐热性和稳定性不好等缺点而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相比而言,纳米银、纳米金、纳米铜、纳米氧化锌等纳米材料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些问题。例如纳米银,在抗菌长效性和变色性方面均比银离子(多孔纳米材料负载银离子)抗菌剂有显著改善,而且其毒性也更低(Adv. Mater. 2010);关于其抗菌机理,被认为是纳米银释放出银离子而产生抗菌效果(Chem. Mater 2010,ACS Nano 2010)。纳米金也有类似的效果(Adv. Mater. Res.2012),尽管活性比纳米银稍差,但其对耐药菌株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Biomaterials 2012)。铜系抗菌材料可阻止“超级细菌”(NDM-1)的传播(Lancet Infec.Dis. 2010)。活性氧化物是使用时间最长、使用面最广泛的一类长效抗菌剂,其中氧化锌是典型代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一系列低维结构氧化锌的出现,为氧化锌系抗菌材料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氧化锌甚至可用于牙科等口腔材料(Wiley Znter Sci.,2010)。本项目相关课题组多年的研究发现,ZnO的形貌差异、结构缺陷和极化率等都会影响其抗菌活性(Phys. Chem. Chem. Phys. 2008);锌离子还可以与多种成分杂化,产生协同抗菌活性而提高其抗菌性能(Chin. J. Chem. 2008, J. Rare Earths 2011)。 利用杂化纳米材料结构耦合所带来的协同作用提高纳米材料的抗菌活性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例如:纳米铜与石墨烯杂化体系中存在显著的协同抗菌作用(ACS Nano2010)。用络氨酸辅助制备的Ag-ZnO杂化纳米材料,表现出良好的抗菌和光催化性能(Nanotechnology 2008);但是Ag的沉积量过大,催化活性反而有所降低(J. Hazard. Mater. 2011)。以壳聚糖为媒质,通过静电作用合成得到均匀的ZnO/Ag纳米杂化结构,结果显示,ZnO/Ag纳米杂化结构比单独的ZnO 和单独纳米Ag的抗菌活性都高,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抗菌作用(RSC Adv. 2012)。Akhavan等用直接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结合溶胶-凝胶技术把锐钛

纳米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

本科毕业论文 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物理学 年级 2008级 姓名贾学伟 设计题目纳米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 指导教师闫海龙职称副教授 2012年4月28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1 引言 (1) 1.1纳米材料的定义 (1) 1.2纳米材料的研究意义 (2) 2 纳米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 (3) 2.1化学气相沉积法 (3) 2.2溶胶-凝胶法 (5) 2.3分子束外延法 (6) 2.4脉冲激光沉积法 (8) 2.5静电纺丝法 (9) 2.6磁控溅射法 (11) 2.7水热法 (12)

2.8其他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 (13) 3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纳米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 学生姓名:贾学伟学号: 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物理学 指导教师:闫海龙职称:副教授摘要:纳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性质,近年来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已日趋成熟。本文主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分子束外延法、脉冲激光沉积法、静电纺丝法、磁控溅射法、水热法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代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的发展趋势。纳米技术对21世纪的信息技术、医学、环境、自动化技术及能源科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对生产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纳米;纳米材料;纳米科技;制备方法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nanomaterials Abstract:Nanomaterials are attracting intens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notechnology, nanomaterials preparation method has been more and more mature.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sush as,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ethod, molecular beam epitaxy, laser pulse precipitation, sintering, hydrothermal method, sol-gel method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New development trend of preparation methods are analysed. N anomaterials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T, medicine, environment, automation technology and energy science, and will have a great influenced on productive in the 21st century. Key words:nanometer;na nomaterials;nanotechnology;preparation 1 引言 1.1纳米材料的定义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晶体、非晶体、准晶体以及界面层结构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1]。通常材料的性能与其颗粒尺寸的关系极为密切,当小粒子尺寸进入纳米量级时,其本身具有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从而使其具有奇异的力学、电学、光学、热学、化学活性、催化和超导特性,使纳米材料在各种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

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全解

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姓名:李若木 学号:115104000462 学院:电光院

1、纳米材料 1.1纳米材料的概念 纳米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nm间的粒子,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从通常的关于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看,这样的系统既非典型的微观系统亦非典型的宏观系统,是一种典型人介观系统,它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当人们将宏观物体细分成超微颗粒(纳米级)后,它将显示出许多奇异的特性,即它的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方面的性质和大块固体时相比将会有显著不同。 1.2纳米材料的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纳米颗粒材料问世以来,从研究内涵和特点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年以前):主要是在实验室探索用各种方法制备各种材料的纳米颗粒粉体或合成块体,研究评估表征的方法,探索纳米材料不同于普通材料的特殊性能;研究对象一般局限在单一材料和单相材料,国际上通常把这种材料称为纳米晶或纳米相材料。 第二阶段(1990~1994年):人们关注的热点是如何利用纳米材料已发掘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设计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合成和物性探索一度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主导方向。 第三阶段(1994年至今):纳米组装体系、人工组装合成的纳米结构材料体系正在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新热点。国际上把这类材料称为纳米组装材料体系或者纳米尺度的图案材料。它的基本内涵是以纳米颗粒以及它们组成的纳米丝、管为基本单元在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组装排列成具有纳米结构的体系。

2、纳米材料:石墨烯 2.1石墨烯的概念 石墨烯(Graphene)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此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石墨烯既是最薄的材料,也是最强韧的材料,断裂强度比最好的钢材还要高200倍。同时它又有很好的弹性,拉伸幅度能达到自身尺寸的20%。它是目前自然界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如果用一块面积1平方米的石墨烯做成吊床,本身重量不足1毫克便可以承受一只一千克的猫。 石墨烯目前最有潜力的应用是成为硅的替代品,制造超微型晶体管,用来生产未来的超级计算机。用石墨烯取代硅,计算机处理器的运行速度将会快数百倍。 另外,石墨烯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另一方面,它非常致密,即使是最小的气体原子(氦原子)也无法穿透。这些特征使得它非常适合作为透明电子产品的原料,如透明的触摸显示屏、发光板和太阳能电池板。 石墨烯目前是世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导热系数高达5300 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 cm2/V·s,又比纳米碳管或硅晶体(monocrystalline silicon)高,而电阻率只约10-6 Ω·cm,比铜或银更低,为目前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 作为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极有可能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颠覆性新技术新产业革命。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1化学气相沉积法 1.1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原理 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是通过气相或者在基板表面上的化学反应,在基板上形成薄膜。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实际上是化学反应方法,因此。用CVD方法可以制备各种物质的薄膜材料。通过反应气体的组合可以制备各种组成的薄膜,也可以制备具有完全新的结构和组成的薄膜材料,而且即使是高熔点物质也可以在很低的温度下制备。 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可以制备各种薄膜材料、包括单元素物、化合物、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采用各种反应形式,选择适当的制备条件——基板温度、气体组成、浓度和压强、可以得到具有各种性质的薄膜构料。化学气相沉积的化学反应形式.主要有热分解反应、氢还原反应、金属还原反应、基板还原反应、化学输运反应、氧化反应、加水分解反应、等离子体和激光激发反应等。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纳米碳材料的原理是碳氢化合物在较低温度下与金属纳米颗粒接触时通过其催化作用而直接生成。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的工艺是基于气相生长碳纤维的制备工艺。在研究气相生长碳纤维早期工作中就己经发现有直径很细的空心管状碳纤维,但遗憾的是没有对其进行更详细的研究[4]。直到Iijima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发现产物中有纳米级碳管存在,才开始真正的以碳纳米管的名义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的原料气,国际上主要采用乙炔,但也采用许多别的碳源气体,如甲烷、一氧化碳、乙烯、丙烯、丁烯、甲醇、乙醇、二甲苯等。在过渡金属催化剂铁钴镍催化生成的碳纳米管时,使用含铁催化剂,多数得到多壁碳纳米管;使用含钴催化剂,大多数的实验得到多壁碳纳米管;过渡金属的混合物比单一金属合成碳纳米管更有效。铁镍合金多合成多壁碳纳米管,铁钴合金相比较更容易制得单壁碳纳米管。此外,两种金属的混合物作为催化剂可以大大促进碳纳米管的生长。许多文献证实铁、钴、镍任意两种的混合物或者其他金属与铁、钴、镍任何一种的混合物均对碳纳米管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性能,而且可以提高产物的质量或者降低反应温度。催化裂解二甲苯时,将适量金属铽与铁混合,可以提高多壁碳纳米管的纯度和规则度。因而,包括像烃及一氧化碳等可在催化剂上裂解或歧化生成碳的物料均有形成碳纳米管的可能。Lee Y T 等[5]讨论了以铁分散的二氧化硅为基体,乙炔为碳源所制备的垂直生长的碳纳米管阵列的生长机理,并提出了碳纳米管的生长模型。Mukhopdayya K等[6]提出了一种简单而新颖的低温制备碳纳米管阵列的方法。该法以沸石为基体,以钴和钒为催化剂,仍是以乙炔气体为碳源。Pna Z W等[7]以乙炔为碳源,铁畦纳米复合物为基体高效生长出开口的多壁碳纳米管阵列。 1.2评价 化学气相沉积法该法制备的纳米微粒颗粒均匀,纯度高,粒度小,分散性好,化学反应活性高,工艺可控和连续,可对整个基体进行沉积等优点。此外,化学气相沉积法因其制备工艺简单,设备投入少,操作方便,适于大规模生产而显示出它的工业应用前景。因此,化学气相沉积法成为实现可控合成技术的一种有效途径。化学气相沉积法缺点是衬底温度高。随着其它相关技术的发展,由此衍生出来的许多新技术,如金属有机化学缺陷相沉积、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及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等技术。化学气相沉积法是纳米薄膜材料制备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工艺,广泛应用于各种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制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可以制备几乎所有的金属,氧化物、氮化物、碳化合物、复合氧化物等膜材料。总之,随着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不断完善,化学气相沉积法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纳米复合材料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智能复合材料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1.绪论 智能复合材料是一类能感知环境变化,通过自我判断得出结论,并自主执行相应指令的材料,仅能感知和判断但不能自主执行的材料也归入此范畴,通常称为机敏复合材料。智能复合材料由于具备了生命智能的三要素:感知功能(监测应力、应变、压力、温度、损伤) 、判断决策功能(自我处理信息、判别原因、得出结论) 和执行功能(损伤的自愈合和自我改变应力应变分布、结构阻尼、固有频率等结构特性) ,集合了传感、控制和驱动功能,能适时感知和响应外界环境变化,作出判断,发出指令,并执行和完成动作,使材料具有类似生命的自检测、自诊断、自监控、自愈合及自适应能力,是复合材料技术的重要发展。它兼具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双重特性。 在一般工程结构领域,智能复合材料主要通过改变自身的力学特性和形状来实现结构性态的控制。具体说就是通过改变结构的刚度、频率、外形等方面的特性,来抑制振动、避免共振、改善局部性能、提高强度和韧性、优化外形、减少阻力等。在生物医学领域,智能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生物替代材料和生物传感器。在航空航天领域,智能复合材料已实际应用于飞机制造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航天飞行器上也已经使用了具有自适应性能的智能复合材料。智能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发展也十分迅速。如将纤维增强聚合物(FRP)与光纤光栅(OFBG)复合形成的FRP—OFBG 复合筋大大提高了光纤光栅的耐久性。将这种复合筋埋入混凝土中,可以有效地检测混凝土的裂纹和强度,而且它可以根据需要加工成任意尺寸,十分适于工业化生产。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形状记忆、压电等几种智能复合材料与结构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同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2.形状记忆聚合物(Shape-Memory Polymer)智能复合材料的研究 形状记忆聚合物(SMP)是通过对聚合物进行分子组合和改性,使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被赋予一定的形状(起始态),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它可相应地改变形状并将其固定变形态。如果外部环境以特定的方式和规律再次发生变化,它们能可逆地恢复至起始态。至此,完成“记忆起始态→固定变形态→恢复起始态”的循环,聚合物的这种特性称为材料的记忆效应。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形变量最大可为200%,是可变形飞行器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纳米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发展历史;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最新进展;概述了纳米材料在各方面的应用状况和前景;讨论了目前纳米材料制备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纳米材料;结构与性能;制备技术;应用前景;研究进展 1 引言 纳米微粒是由数目极少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原子群或分子群,微粒具有壳层结构。由于微粒的表面层占很大比重,所以纳米材料实际是晶粒中原子的长程有序排列和无序界面成分的组合,纳米材料具有大量的界面,晶界原子达15%-50%。 这些特殊的结构使得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从而使其具有奇异的力学、电学、磁学、热学、光学、化学活性、催化和超导性能等特性,使纳米材料在国防、电子、化工、冶金、轻工、航空、陶瓷、核技术、催化剂、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欧共体的“尤里卡计划”等都将纳米材料的研究列入重点发展计划;日本在10年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 1 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一般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制备的关键是如何控制颗粒的大小和获得较窄且均匀的粒度分布。 1.1 物理方法 1.1.1 蒸发冷凝法

又称为物理气相沉积法,是用真空蒸发、激光、电弧高频感应、电子束照射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成等离子体,然后在介质中骤冷使之凝结。特点:纯度高、结晶组织好、粒度可控;但技术设备要求高。根据加热源的不同有: (1)真空蒸发-冷凝法其原理是在高纯度惰性气氛(Ar,He)下,对蒸发物质进行真空加热蒸发,蒸气在气体介质中冷凝形成超细微粒。1984年Leiter[2]等首次用惰性气体沉积和原位成型方法,研制成功了Pd、Cu、Fe 等纳米级金属材料。1987 年Siegles[3]采用该法又成功地制备了纳米级TiO2 陶瓷材料。这种方法是目前制备纳米微粒的主要方法。特点:粒径可控,纯度较高,可制得粒径为5~10nm的微粒。但仅适用于制备低熔点、成分单一的物质,在合成金属氧化物、氮化物等高熔点物质的纳米微粒时还存在局限性。 (2)激光加热蒸发法是以激光为快速加热源,使气相反应物分子是利用高压气体雾化器将-20~-40OC的氦气和氩气以3倍于音速的速度射入熔融材料的液流是以高频线圈为热源,使坩埚是用等离子体将金属等的粉末熔融、蒸发和冷凝以获得纳米微粒。特点:微粒纯度较高,粒度均匀,是制备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系列、金属系列和金属合金系列纳米微粒的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为高沸点金属纳米微粒的制备开辟了前景。但离子枪寿命短、功率小、热效率低。目前新开发出的电弧气化法和混合等离子体法有望克服以上缺点。 (6)电子束照射法1995年许并社等人[4]利用高能电子束照射母材,成功地获 得了表面非常洁净的纳米微粒,母材一般选用该金属的氧化物,如用电子束照射 Al2O3 后,表层的Al-O 键被高能电子“切断”,蒸发的Al原子通过瞬间冷凝,形核、长大,形成Al的纳米微粒,但目前该方法获得的纳米微粒限于金属纳 米微粒。 1.1.2 物理粉碎法

纳米材料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纳米材料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在充满生机的21世纪,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先进制造技术和国防的高速发展必然对材料提出新的需求,元件的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对材料的尺寸要求越来越小;航空航天、新型军事装备及先进制造技术等对材料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新材料的创新,以及在此基础上诱发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是未来10年对社会发展、经济振兴、国力增强最有影响力的战略研究领域,纳米材料将是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材料之一。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是当今新材料研究领域中最富有活力、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对象,也是纳米科技中最为活跃、最接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例如,存储密度达到每平方厘米400g的磁性纳米棒阵列的量子磁盘,成本低廉、发光频段可调的高效纳米阵列激光器,价格低廉高能量转化的纳米结构太阳能电池和热电转化元件,用作轨道炮道轨的耐烧蚀高强高韧纳米复合材料等的问世,充分显示了它在国民经济新型支柱产业和高技术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正像美国科学家估计的“这种人们肉眼看不见的极微小的物质很可能给予各个领域带来一场革命”。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应用将对如何调整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布局、设计新产品、形成新的产业及改造传统产业注入高科技含量提供新的机遇。研究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重要科学意义在于它开辟了人们认识自然的新层次,是知识创新的源泉。由于纳米结构单

元的尺度(1~100urn)与物质中的许多特征长度,如电子的德布洛意波长、超导相干长度、隧穿势垒厚度、铁磁性临界尺寸相当,从而导致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物理、化学特性既不同于微观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体,从而把人们探索自然、创造知识的能力延伸到介于宏观和微观物体之间的中间领域。在纳米领域发现新现象,认识新规律,提出新概念,建立新理论,为构筑纳米材料科学体系新框架奠定基础,也将极大丰富纳米物理和纳米化学等新领域的研究内涵。世纪之交高韧性纳米陶瓷、超强纳米金属等仍然是纳米材料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纳米结构设计,异质、异相和不同性质的纳米基元(零维纳米微粒、一维纳米管、纳米棒和纳米丝)的组合。纳米尺度基元的表面修饰改性等形成了当今纳米材料研究新热点,人们可以有更多的自由度按自己的意愿合成具有特殊性能的新材料。利用新物性、新原理、新方法设计纳米结构原理性器件以及纳米复合传统材料改性正孕育着新的突破。1研究形状和趋势纳米材料制备和应用研究中所产生的纳米技术很可能成为下一世纪前20年的主导技术,带动纳米产业的发展。世纪之交世界先进国家都从未来发展战略高度重新布局纳米材料研究,在千年交替的关键时刻,迎接新的挑战,抓紧纳米材料和柏米结构的立项,迅速组织科技人员围绕国家制定的目标进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纳米材料诞生州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及对各个领域的影响和渗透一直引人注目。进入90年代,纳米材料研究的内涵不断扩大,领域逐渐拓宽。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衔接十分紧密,实验室成果的转化速度之快出乎人们预料,基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要点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摘要:文章总结了纳米粉体材料、纳米纤维材料、纳米薄膜材料、纳米块体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综述了纳米材料的性能和目前主要应用领域,并简单展望了纳米科技在未来的应用。 关键词: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制备;纳米材料性能;应用 0 引言 自从1984年德国科学家Gleiter等人首次用惰性气体凝聚法成功地制得铁纳米微粒以来,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等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纳米材料的研究已从最初的单相金属发展到了合金、化合物、金属无机载体、金属有机载体和化合物无机载体、化合物有机载体等复合材料以及纳米管、纳米丝等一维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日新月异。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包括纳米粉体( 零维纳米材料,又称纳米粉末、纳米微粒、纳米颗粒、纳米粒子等) 、纳米纤维( 一维纳米材料) 、纳米薄膜( 二维纳米材料) 、纳米块体( 三维纳米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等。纳米粉体是一种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的、处于中间物态的固体颗粒,一般指粒度在100nm以下的粉末材料。纳米粉体研究开发时间最长、技术最成熟,是制备其他纳米材料的基础。纳米粉体可用于: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吸波隐身材料、磁流体材料、防辐射材料、单晶硅和精密光学器件抛光材料、微芯片导热基片与布线材料、微电子封装材料、光电子材料、先进的电池电极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高效催化剂、高效助燃剂、敏感元件、高韧性陶瓷材料、人体修复材料、抗癌制剂等。纳米纤维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线状材料,如纳米碳管,可用于微导线、微光纤( 未来量子计算机与光子计算机的重要元件) 材料、新型激光或发光二极管材料等。纳米薄膜分为颗粒膜与致密膜。颗粒薄膜是纳米颗粒粘在一起,中间有极为细小的间隙的薄膜;致密膜指膜层致密但晶粒尺寸为纳米级的薄膜。可用于气体催化材料、过滤器材料、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光敏材料、平面显示器材料、超导材料等。纳米块体是将纳米粉末高压成型或控制金属液体结晶而得到的纳米晶粒材料,主要用途为超高强度材料、智能金属材料等。纳米复合材料包括纳米微粒与纳米微粒复合( 0- 0 复合) 、纳米微粒与常规块体复合( 0- 3复

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2011年第4期甘肃石油和化工2011年12月 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李彦菊1,高飞2 (1.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 2.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纳米材料具有的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人们意识到它的发展可能给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药等学科的研究带来新的机遇。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综述了纳米材料 的分类、特性以及应用领域。 关键词:纳米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 1前言 纳米(nm)是一个极小的长度单位,1nm=10-9m。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nm 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呈现出特殊性能。这种既具有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如果仅仅是尺度达到纳米,而没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纳米材料。纳米技术正是利用纳米粒子这些特性实现其在各行各业中的特殊应用[1,2]。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已逐步被人们所认识,纳米科学与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的三大科技之一。目前世界各国都对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高度重视,纷纷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对其进行前瞻性的部署,旨在占领战略制高点,提升未来10~20年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我国政府对纳米科技十分重视,先进的纳米产业正在蓬勃发展[3,4]。 2纳米材料的分类 以“纳米”来命名的材料是在20世纪80年代,它作为一种材料的定义把纳米颗粒限制到1~100nm[5]。在纳米材料发展初期,纳米材料是指纳米颗粒和由它们构成的纳米薄膜和固体。广义而言,纳米材料是指在3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如果按维数[6],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可以分为3类:①0维,指在空间3维尺度均在纳米尺度,如纳米尺度颗粒,原子团簇等;②1维,指在空间有两维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 ③2维,指在3维空间中有1维在纳米尺度,如超薄膜、多层膜、超晶格等。按化学组成可分为:纳米金属、纳米晶体、纳米陶瓷、纳米玻璃、纳米高分子和纳米复合材料[7,8]。按材料物性可分为:纳米半导体、纳米磁性材料、纳米非线性光学材料、纳米铁电体、纳米超导材料、纳米热电材料等。按应用可分为纳米电子材料、纳米光电子材料、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敏感材料、纳米储能材料等。纳米材料大部分都是人工制备的,属于人工材料,但是自然界中早就存在纳米微粒和纳米固体。例如天体的陨石碎片,人体和兽类的牙齿都是由纳米微粒构成的[9,10]。 3纳米材料的特性[11,12] 3.1表面效应 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体 收稿日期:2011-07-05 作者简介:李彦菊(1981-),女,河北廊坊人,硕士,已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2篇。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研究工作。8

纳米材料国内外研究进展

纳米材料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前言 从人类认识世界的精度来看,人类的文明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模糊时代(工业革命之前)、毫米时代(工业革命到20世纪初)、微米和纳米时代(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今)[1]。自20世纪80年代初, 德国科学家 Gleiter[2]提出“纳米晶体材料”的概念,随后采用人工制备首次获得纳米晶体,并对其各种物性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来,纳米材料已引起世界各国科技界及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纳米材料是指特征尺寸在纳米数量级(通常指1~100nm)的极细颗粒组成的固体材料。从广义上讲,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寸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的材料。通常分为零维材料(纳米微粒),一维材料(直径为纳米量级的纤维),二维材料(厚度为纳米量级的薄膜与多层膜),以及基于上述低维材料所构成的固体。从狭义上讲,则主要包括纳米微粒及由它构成的纳米固体(体材料与微粒膜)[3]。纳米材料的研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新层次,是交叉学科跨世纪的战略科技领域。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984年德国科学家Gleiter首先制成了金属纳米材料, 同年在柏林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纳米粒子和等离子簇会议, 使纳米材料成为世界性的热点之一;1990年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的第一届NST会议, 标志着纳米科技的正式诞生;l994年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第二届NST会议,表明纳米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焦点。近年来,世界各国先后对纳米材料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制备技术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纷纷将其列人近期高科技开发项目。2004年度纳米科技研发预算近8.5亿美元,2005年预算已达到10亿美元,而且在美国该年度预算的优先选择领域中,纳米名列第二位。现在美国对纳米技术的投资约占世界总量的二分之一[4]。 自70年代纳米颗粒材料问世以来,80年代中期在实验室合成了纳米块体材料, 至今已有 30多年的历史, 但真正成为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热点是在 80年代中期以后。因此 ,从其研究的内涵和特点来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5]。 第一阶段(1990年以前)主要是在实验室探索,用各种手段制备各种材料的纳米颗粒粉体,合成块体(包括薄膜),研究评估表征的方法,探索纳米材料不同于常规材料的特殊性能。对纳米颗粒和纳米块体材料结构的研究在80年代末期一度形成热潮。研究的对象一般局限在单一材料和单相材料,国际上通常把这类纳米材料称纳米晶或纳米相材料。 第二阶段(1994年前)人们关注的热点是如何利用纳米材料已挖掘出来的奇特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设计纳米复合材料,通常采用纳米微粒与纳米微粒复

金属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高等物理化学 学生姓名:聂荣健 学号:…………….. 学院:化工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 指导教师:………….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应用化学专业聂荣健学号:……指导老师:……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水热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简要阐述了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应用,对其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纳米材料水热合成金属氧化物

Research progress of metal oxide nanomaterials Name Rongjian Nie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cent progress in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metal oxide nanomaterials. The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metal oxide nanomaterials is briefly describrd.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rospected. Keywords: nanomaterials; hydrothermal; metal oxides ;

引言 纳米材料是纳米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发展方向,近年来已在许多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作为纳米材料的一个方面,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在现代工业、国防和高技术发展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1.纳米材料简介 1.1 纳米材料概述 纳米是长度的度量单位,1纳米=10-9米,1纳米大约为10个氢原子并排起来的长度,仅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0.1%。纳米材料则是在纳米量级(lnm-100nm)内调控物质结构所制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其三维尺寸中至少有一维小于100nm,且性质不同于一般的块体材料。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尺度上至少存在一维处于纳米量级或者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所构成的材料,一般将纳米材料分为零维、一维以及二维纳米材料: (1)零维纳米材料,是指在空间三维尺度上都处于纳米量级的纳米材料,如纳米球,纳米颗粒等; (2)一维纳米材料,是指在空间三维尺度上只有两维处于纳米量级,而第三维处于宏观量级的纳米材料,比如纳米棒、纳米管、纳米线/丝等; (3)二维纳米材料,是指在空间三维尺度上只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而其他两维处于宏观量级的纳米材料,比如纳米片,纳米薄膜等。 1.2纳米粒子基本效应的研究 纳米粒子是尺寸为1-100nm的超细粒子。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着粒径的减小而急剧增大,显示出强烈的体积效应(即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1.2.1 量子尺寸效应[1] 当粒子尺寸达到纳米量级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分立能级的现象称为量子尺寸效应。能带理论表明:金属纳米粒子所包含的原子数有限,能级间距发生分裂。当此能级间隔大于热能、磁能、静电能、静磁能、光子能量或超导态的凝聚能时,纳米粒子的磁、光、声、热、电及超导电性与宏观物体有显著的不同。 1.2.2 体积效应[2] 由于粒子尺寸变小所引起的宏观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体积效应。当纳米粒子的尺寸与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粒子的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体积效应。例如:磁有序态向磁无序态、超导相向正常相的转变;光吸收显著增加;声子谱发生改变;强磁性纳米粒子(Fe-Co合金,氧化铁等)尺寸为单磁畴临界尺寸时具有很高的矫顽力;纳米粒子的熔点远远低于块状金属;等离子体共振频率随颗粒尺寸改变[3]。 1.2.3 表面效应[4] 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着粒径减小而急剧增大后引起的性质上改变。随着粒径减小,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粒子的表面张力和表面能增加。原子配位不足以及高的表面能使原子表面有很高的化学活性,极不稳定,很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这就是活性的原因。表面原子的活性引起了纳米粒子表面输运和构型的变化,也引起了表面原子自旋构象和电子能谱的变化。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一、前言 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被广泛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新型材料和科技领域之一。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英国化学家Thomas就使用“胶体”来描述悬浮液中直径为1nm-100nm的颗粒物。纳米材料是指任意一维的尺度小于100nm的晶体、非晶体、准晶体以及界面层结构的材料。当粒子尺寸小至纳米级时,其本身将具有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这些效应使得纳米材料具有很多奇特的性能。自1991年Iijima首次制备了碳纳米管以来,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纳米结构无机材料因具有特殊的电、光、机械和热性质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应用纳米技术制成超细或纳米晶粒材料时,其韧性、强度、硬度大幅提高,使其在难以加工材料刀具等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使用纳米技术制成的陶瓷、纤维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石油钻探等恶劣环境下使用。 纳米材料的比热和热膨胀系数都大于同类粗晶材料和非晶体材料的值,这是由于界面原子排列较为混乱、原子密度低、界面原子耦合作用变弱的结果。因此在储热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耦合性能应用方面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于晶界面上原子体积分数增大,纳米材料的电阻高于同类粗晶材料,甚至发生尺寸诱导金属——绝缘体转变(SIMIT)。利用纳米粒子的隧道量子效应和库仑堵塞效应制成的纳米电子器件具有超高速、超容量、超微型低能耗的特点,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取代目前的常规半导体器件。 纳米巨磁电阻材料的磁电阻与外磁场间存在近似线性的关系,所以也可以用作新型的磁传感材料。高分子复合纳米材料对可见光具有良好的透射率,对可见光的吸收系数比传统粗晶材料低得多,而且对红外波段的吸收系数至少比传统粗晶材料低3个数量级,磁性比FeBO3和FeF3透明体至少高1个数量级,从而在光磁系统、光磁材料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一)、机械法 机械法有机械球磨法、机械粉碎法以及超重力技术。机械球磨法无需从外部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复习课程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

纳米材料特性及研究现状 1 纳米材料的简介 纳米,实际上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nm)=1000000000米。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是指材料至少有一个维度小于100纳米,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1]。纳米材料其实并不神秘和新奇,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天然形成的纳米材料,如蛋白石、陨石碎片、动物的牙齿、海洋沉积物等就都是由纳米微粒构成的。人工制备纳米材料的实践也已有1000年的历史,中国古代利用蜡烛燃烧之烟雾制成碳黑作为墨的原料和着色的染料,就是最早的人工纳米材料。另外,中国古代铜镜表面的防锈层经检验也已证实为纳米SnO2颗粒构成的薄膜。蜜蜂、海龟不迷路----体内用纳米磁性微粒(相当于生物罗盘)。 纳米材料可分为两个层次:纳米超微粒子与纳米固体材料。纳米超微粒子是指粒子尺寸为1-100nm的超微粒子,纳米固体是指由纳米超微粒子制成的固体材料[2]。而人们习惯于把组成或晶粒结构控制在100纳米以下的长度尺寸称为纳米材料。 1.1纳米材料按结构分类 零维纳米材料:指空间三维尺度均在纳米尺度以内的材料,如纳米粒子、原子团簇等;一维纳米材料:有两维处于纳米尺度的材料,如纳米线纳米管;二维纳米材料:在三维空间有一维在纳米尺度的材料,如超薄膜;三维纳米材料(纳米固体材料):指由尺寸小于15nm的超微颗粒在高压力下压制成型,或再经一定热处理工序后所生成的致密性固体材料。纳米固体材料的主要

特征是具有巨大的颗粒间界面,如5 nm颗粒所构成的固体每立方厘米将含1019个晶界,从而使得纳米材料具有高韧性[3]。 2 纳米材料的奇特性质 由于尺寸的特殊性,纳米材料具有特定的物理效应,使其展现出不同于体相材料的特殊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特别是具有新颖的物理性能[4],使纳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材料一般具有如下四大物理效应: 2.1 小尺寸效应 当纳米颗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微粒表面层附近原子密度减小,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均会呈现出小尺寸效应[5]。例如:光吸收显著增加并产生吸收峰的等离子共振频移;磁有序态向无序态,超导相向正常态的转变;声子谱发生改变等。 2.2 表面效应 由比表面积及表面原子数的增加而引起的特殊效应成为表面效应[6]。 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面积大,位于表面的原子占很大的比例。随着粒径减小,表面急剧变大,引起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如粒径为4 nm的微粒,包含4000个原子,表面原子占40;粒径为1 nm的微粒,包含30个原子,表面原子占99。随着粒径的减小,表面原子所占比例迅速增大,这是由于粒径小使表面原子增多所致。例如,粒径为10 nm时,比表面积为90 m粒径为5 nm 时,比表面积为180m2/g;粒径下降到2 nm,比表面积增至450m2/g。这样高比例的比表面积,使处于表面的原子数很多,增大了纳米粒子的活性。这种表

纳米材料制备方法

纳米微粒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刘伟 (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3材料二班,2013701025) 摘要:纳米微粒一般是指粒径在1nm到100nm之间,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接区域内的粒子,或聚集数从十到几百范围的物质。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点,因而有许多与传统的晶体和非晶体不同的独特性质,也与组成它们的分子或原子差异很大,在材料学、物理学、化学、催化、环境保护、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目前纳米微粒的主要的制备方法, 比较和评述了每种方法的特点,以期这一新材料能得以更为深入地研究和更广泛地应用。 关键词:纳米微粒;制备;方法 1.引言 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从物料的状态来分,可归纳为固相法、液相法、气相法3大类;从物料是否发生化学反应而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及近年迅速发展的模板合成法、仿生法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及对不同物理、化学特性超微粒子的需求,又派生出许多新的技术,下面就着重介绍固相法、液相法和气相法。 2.固相法 固相法是一种传统的粉化工艺,具有成本低、产量高、制备工艺简单的优点。固相法分为固相机械粉碎法和固相反应法。固相机械粉碎法借用诸如搅拌磨、球磨机、气流磨、塔式粉碎机等多种粉碎机,利用介质和物料之间的相互研磨和冲击的原理,使物料粉碎,常用来制备微米级粒径的粉体颗粒。此法存在能耗大、颗粒粒径分布不均匀、易混入杂质、颗粒外貌不规则等缺点,因而较少用以制备纳米微粒。固相反应法是将固体反应物研细后直接混合,在研磨等机械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然后通过后处理得到需要的纳米微粒。该方法一般要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所以有时也称湿固相反应。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产率高、颗粒粒子稳定化好、易操作等优点,尤其是可减少或避免液相中易团聚的现象。[4] 3.液相法 液相法是目前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较为广泛采用的方法。通常是让溶液中的不同分子或离子进行反应,产生固体产物。产物可以是单组分的沉淀,也可以是多组分的共沉淀。其涉及的反应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复分散反应、水解反应、还原反应、络合反应、聚合反应等。适当控制反应物的浓度、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就能使固体产物的颗粒尺寸达到纳米级。液相法具有设备简单、原料易得、产物纯度高、化学组成可准确控制等优点。下面主要介绍其中的沉淀法和微乳液法。 3.1 沉淀法 沉淀法是液相法制备金属氧化物纳米微粒最早采用的方法。沉淀法基本过程是:可溶性化合物经沉淀或水解作用形成不溶性氢氧化物、水合氧化物或盐类而析出,经过滤、洗涤、煅烧得到纳米微粒粉末。沉淀法又分为均相沉淀法和共沉淀法。沉淀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反应时间短、反应温度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但是,沉淀物通常为胶状物,水洗、过滤较困难;所制备的纳米微粒易发生团聚,难于制备粒径小的纳米微粒。沉淀剂容易作为杂质混入产物之中。此外,还由于大量金属不容易发生沉淀反应,因而这种方法适用面较窄。[3]

纳米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纳米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纳米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是在0.10~100纳米(即十亿分之一米)尺度的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和特性的崭新技术。由于纳米技术将最终使人类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以实现对微观世界的有效控制,所以被认为是对21世纪一系列高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有极为重要影响的一门热点学科,被世界各国列为21世纪的关键技术之一,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开发。 纳米技术的思想是1959年美国物理学家费曼(Feynman R.P.)提出。到了70年代后半期,有人倡导发展纳米技术,但是当时多数主流科学家对此仍持怀疑态度。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后期,不少科学家相继在实验室制备得到纳米尺寸的材料,并发现这种材料具有不少奇妙特性。1990年,当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科学家运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将氙原子拼成了该公司商标\"IBM\",这是第一次公开证实在原子水平有可能以单个原子精确生产物质,纳米技术开始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1990年7月,在美国巴尔的摩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纳米科技大会,标志着纳米科技的正式诞生。 纳米科技主要包括纳米生物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以及原子、分子操纵和纳米制造等很多领域。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21世纪前20年,是发展纳米技术的关键时期。由于纳米材料特殊的性能,将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都能带来产品性能上的改变,或在性能上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利用纳米科技对传统工业,特别是重工业进行改造,将会带来新的机遇,其中存在很大的拓展空间,这已是国外大企业的技术秘密。英特尔、IBM、SONY、夏普、东芝、丰田、三菱、日立、富士、NEC等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企业集团纷纷投入巨资开发自己的纳米技术,并到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纳米技术在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之后,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 目前纳米材料及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专业电子信息产业,纳米技术的应用将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克服以强场效应、量子隧穿效应等为代表的物理限制,以功耗、互联延迟、光刻等为代表的技术限制和制造成本昂贵、用户难以承受的经济限制,制造出基于过于效应的新型纳米器件和制备技术。具有量子效应的纳米信息材料将提供不同于传统器件的全新功能,从而产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将是对信息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一场深刻的革命。这些技术的突破将全面地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它所带来的经济价值是难以估量的。正如美国《新技术周刊》指出,纳米技术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应用,将成为21世纪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发动机,其作用可使微电子学在20世纪后半叶对世界的影响相形见细。 我国纳米材料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八五”期间,“纳米材料科学”列入国家攀登项目。此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分别组织了8项重大、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973计划新材料领域也对纳米材料有关高科技创新的课题进行立项研究。其中,863计划纳米材料与微机电系统重大专项于2002年正式启动。2002年重大专项以市场、应用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面向和促进产业化为重点,针对国际纳米材料技术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国情,在有相对优势和战略必争的关键领域,如纳米信息材料及器件的集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